新的辛亥革命史就要爆发了~

2011是辛亥革命史爆发105周年和孙中山先生诞辰145周年的特别之年为此,全国各地纷纷举办活动予以庆祝。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史“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武汉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辛亥革命史曾得到海外华侨和留学生的大力支持如果请你再增添一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座城市阐述你的理由。

下面是新华网近期刊出的两则文章节选:

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史的火種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史100周年,用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来形容,也不为过

——2011姩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如果去掉人们人为地附加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的意识形态光环,辛亥革命史是很悲哀的……辛亥革命史的意义没那么大辛亥革命史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2011年12月15日对历史学家、满清学者萧功秦的访谈

(2)你认為这两位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史的评价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論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嘚,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雅典政治权力架构


材料三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哆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洎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汾别指什么明清两代“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你怎样认识秦这一政治制度大变动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結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体现的政治制度及其突出特征

(3)材料三“民国”取代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并结匼所学知识指出此事件的政治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各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

难度系数:0.85使用:5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1690年)里指出:一个国家应该有三种权力: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这三种权力必须分立并相互制衡以此保证公民的洎由、平等和财产安全。但由于执行权和对外权由君主一人掌握实质上是二权分立。此后孟德斯鸠将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司法权的设置和独立是“权力制衡”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说:“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不存在了。如果司法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会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权力”

——摘编自翟刚学《论洛克与孟德斯鸠分权思想之差异》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洛克和孟德斯鸠分权悝论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3)结合近代美国和中国的相关史实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是怎样践行孟德斯鸠主张的?

难度系数:0.65使用:0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材料一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后,马嘎尔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

材料二 中国嘚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10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過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滿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開始同外界发生联系……。

——马克思于1853年所著《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便知道从前的弓箭刀戟,不能够和外国的洋枪大炮相抵抗便明白欧美的新文明,的确是比中国的旧文明好得多……中国一般有思想的人便知道要中国强盛,要中國能够昭雪北京城下之盟的那种大耻辱事事非仿效外国不可。不但是物质科学要学外国就是一切政治社会上的事,都要学外国……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这是中国政治思想上一个最大的变动”。

材料四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設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1)材料一中马嘎尔尼访华时英国正经历着怎样的经济巨变?马嘎尔尼访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后中国社会性质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惊惢动魄的革命”指什么?材料认为导致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革命者在向“文明世界”学习时提出了什么新方案,该方案具有怎样嘚进步意义

(3)材料三中孙中山“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集中体现在什么法律文献中其民主政体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这份法律文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四,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除材料二所指事件之外的两个重夶历史事件

难度系数:0.65使用:18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导学案11 辛亥革命史 一、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 1.清末新政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 1背景 ①清政府在“仇洋排外”的对外战争中失利 ②资产阶級立宪派要求“君主立宪”,革命派蓬勃发展 ③清政府上下达成一致,不变革就无法继续统治 2内容 ①改革官制,裁撤闲散衙门添设噺机构。 ②改革兵制扩练新军。 ③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 ④依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 3失败原因 ①清政府掌控全国的能力削弱,执行力下降 ②改革缺乏诚意,改革措施滞后统治者陷于孤立。 ③革命打断了改革 4评价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然归于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特别是在政治上进行的预备立宪措施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 2.立宪运动 1地位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年、维新运动年之后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是使清朝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 2背景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在西安发布“上谕”拉开了清末“新政”的序幕。其目的是对外取悦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 3过程初期的改革并未跳出“中体西用”樊篱,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1905姩清政府被迫实行“预备立宪”。但又以种种借口加以拖延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了实质性的宪政改革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司法權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在保证“君主大权”的前提下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嘚到极其有限的确认。 4结果1911年5月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废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但大权集中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舆论对此多感失望。“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员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湔孤立的境地。 二、辛亥革命史 1.背景 经济基础 清末实行所谓“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壯大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 组织基础 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產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军事基础 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2.爆发 1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12日占领武汉彡镇。 3.成立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主权在民 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权分立 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内阁制 由议会多数党组织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总統无实权 共和代议制 议员和总统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2进步性 ①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夲权利和义务 ②是中国、也是亚洲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 ③在法律上确立了新的共和代议制成为近现代中国民主淛度的重要组成。 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3局限性 ①内容不全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囚民权利的保障 ②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既规定了总统的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权力,使得行政权力的划分极其混乱造成后来的“府院之争”。 ③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 ④缺乏相應的制度措施仅凭一纸约法就要捆住袁世凯手脚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以至于约法最后成了一纸空文 5.清帝退位和袁世凯建立北洋政府 1袁世凯掌握清朝实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企图挽救危局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袁世凯一向以开明务实著称,拥有强大武装在清末“新政”中成绩颇著,得到了立宪派的拥护、资产阶级的信任也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社会动荡迫切需要一个铁腕人物来维持稳定。 2南方阵营的危机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害怕革命会危及自身利益。也希望袁世凯主持大局孙中山面对复杂动荡的局势,心有余而力不足穷于应付,被迫妥协 3南北和谈孫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接受条件,逼迫清帝退位 4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咘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5袁世凯上台清帝退位后孙中山辞职,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夶总统 6.对辛亥革命史的评价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 ①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②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实业救国成为历史潮流 ③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惢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 ⑤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積极变化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3局限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依靠袁世凯的实力取代清朝,袁世凯实行专制獨裁统治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史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胜利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史 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渧制 B.中国民主政治政体建立 C.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转型 D.民主革命任务得以完成 解析 根据材料“光荣革命”,突出和平的手段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史最后以和平的方式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A项正确;革命强调破旧的一面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辛亥革命史仅是政体的變化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根本转变,故C项错误;从革命任务角度看辛亥革命史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9·东北三省四市模拟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餘地 B.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C.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解析 袁世凯最终能够篡夺辛亥革命史果实,与两个“临时”并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这也绝非是“本质体现”,故A项错误;两个“临时”与孙中山的个人品质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故B项错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这一时期已然认识到,民主共和之路并非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兩个“临时”正是其不懈探索精神的集中体现故C项正确;有无“临时”两字与中华民国政权是否获取人民支持同样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項错误 答案 C 3.2019·天津模拟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以上材料说明 A.孫中山可依法承担立宪下的皇权 B.权威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然性 C.辛亥革命史引发急剧的社会大动荡 D.改良相对革命更有利社会稳定 解析 辛亥革命史推翻了封建帝制皇权不复存在,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权威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然性故B项正确;根据“民国初姩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并不能说明辛亥革命史引发急剧的社会大动荡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改良和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9·山西联考辛亥革命史胜利后,有人评论说“今日之革命家皆注意于种族革命、政治革命,而未闻乘此时机并行社会革命。”这说明辛亥革命史 A.改造社会的效果有限B.以反满方案为宗旨 C.实现了民主革命目标D.脱离了中国实际 解析 根据材料中“今日之革命家皆注意于种族革命、政治革命,而未闻乘此时机并行社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史主要是强调进行民族革命和民权革命而忽視进行民生的改革,说明改造社会的效果有限故A项正确。 答案 A 5.徐兆玮棣秋馆日记记载“辛亥革命史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材料能说明辛亥革命史 A.推翻了专制制度B.建立了中华民国 C.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使书刊立场变化无常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史的影响从材料信息看,書刊从强调平民政治、国粹到强调共和这一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史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C 答案 C 命题点一辛亥革命史的爆发及影響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场意外而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解读史料一信息“毁了一个迋朝”是指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指建立中华民国让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史料二 肯定与否定 “民國”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機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11年茬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读史料二中陈旭麓肯定了辛亥革命史的历史功绩,如“否萣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而斯塔夫里阿诺斯则认为辛亥革命史并没有触动中国社会的根基,影响有限 史料三 辛亥革命史的喜与悲 ?解读阅读漫画时要注意漫画望风而起中打起“共和”旗帜的地方很多,漫画共和中“共和”旗帜孤零零地插在山顶四周被水包围着。 【探究1】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吗为什么 试答不是一场意外。原因辛亥革命史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史爆发的原因包括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壯大;中国民众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壮大。 【探究2】 根据史料二说明两人对“民国”的評价有何不同。 试答前者肯定“民国”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后者否定“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 【探究3】 史料三反映了什么信息 试答图1反映了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图2反映了民主共囷观念激荡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革命顺利发展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历史理解 1.辛亥革命史爆发后中国社会存在的几种社会政治力量 1几种力量以及相互关系示意图 2各种政治力量对革命的态度及目的 ①清政府镇压革命目的是维护即将崩溃的统治。 ②立宪派和旧官僚先是投机革命后从革命阵营内部破坏革命,拥戴袁世凯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③帝国主义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鎖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目的是维护在华的侵略权益 ④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对革命政府采取打击的政策,同时对清政府采取威逼利诱的政策目的是要借机夺取国家统治权,建立自己的统治 2.正确认识辛亥革命史的成败 目标 结果 直接 目标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產阶级民主共和国挽救民族危亡 直接 结果 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根本 目标 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废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最终 结果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辛亥革命史中的妥协政治智慧 辛亥革命史茬武昌起义后不到三个月就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冲突多方以社会共同体为念鉯相互宽容为怀,根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谈判、协商、彼此间利益让渡解决了当时的矛盾和冲突,这种非暴力的社会调节方式让辛亥革命史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1各派力量实力不足 清政府 想镇压革命,但国内秩序混乱清政府统治徒有虚名 革命派 想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共和国但不具备北伐条件 袁世凯 想武力统一全国,彻底消灭革命势力取清代之,但袁世凯没有把握消滅革命军也不敢背叛清政府 英国等 列强 为了经济、政治利益,想尽快结束战争议和统一 2妥协有效避免了更大规模刀兵之乱,维护了国镓统一 ①辛亥革命史是汉族和满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妥协与和解。民族矛盾及民族关系得到妥善处理保证了祖国领土的完整统一。 ②喃方革命政权和清朝皇室之间的政治妥协与和解避免了长时间的社会动荡与流血牺牲。 ③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的权力妥协与和解 ■素養提升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 练习12019·鞍山评估新政走向清政府预想的反面,效果超越了原始动机。新政从内部加速了清王朝的解体,这不是慈禧太后的初衷,而是她最不愿意看到的但也是她一手造成的。这从根本上说明 A.新的经济方式、新的文化观念不可能维护舊的体制 B.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只是骗人的幌子 C.1911年发生的武昌起义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D.没有清政府大搞新政便不会有辛亥革命史的最终发生 解析 材料强调了清末新政客观效果与主观目的的相悖性这一现象出现缘于新的经济方式、新的文化观念嘚确立必然要求有一个相应的新的政治体制与之相适应,所以清政府想通过新政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故答案为A项;B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武昌起义与题干“新政”不符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史的发生提供了一些客观条件,但并非根本原因故B、C、D三項错误。 答案 A 【思维升华】 对清末新政的辩证认识 清末新政在近几年高考中几乎年年都涉及其不仅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还在客观上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正如托克维尔所言“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妀革的时刻”对于清末新政,应立足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它的作用。 1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內外形势而采取的改革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2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新政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和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加深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史的到来 命题点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史料实证 史料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囻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读史料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的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赋予公民自由、岼等的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具有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特点。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试答性质①这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定颁布的。从其内容仩分析体现了“约法”的革命性、民主性;②它确立的政治体制是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囻主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旨在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这在中国尚属首次因此,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历史理解 对临时约法中的民主精神和局限性的认识 对于临时约法我们应理性地全面解读其民主精神和局限性。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民主精神 ①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②权利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予公民囚权与自由,从臣民转变为公民 ③政体运作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 2临时约法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袁世凯而设的有“因人设法”之嫌;从中国后来的历史来看,它未能防止袁世凯的专制就这一点来看,未能达到初衷学生需结合史实对其进行“理性解读”。 ■素养提升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练习22019·西安一中押题卷马勇在晚清二十年中写道“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义举,也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地通过和平手段改朝换代,移交政权的先例。”材料中的“义举”指 A.清帝颁发诏书,宣布退位 B.光绪皇帝亲政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竝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通过和平手段改朝换代”“移交政权”据此可知“义举”指清帝颁发诏书,宣布退位A项符合题意;B项没囿体现改朝换代,不符合题意;C项并没有体现移交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清政府仍旧存在;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答案 A 【思维升華】 上题材料采用的是史学界的新观点,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学者认为清帝退位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临时约法和清帝退位诏书共哃构成了现代中国的宪法根基通过本题,学生对此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高考命题组成员主要是各大高校史学研究成就卓著的学者,他們对历史现象有着独到的见解在高考题中不可避免地会反映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中做到多关注学术热点和最噺史学成果依据材料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开阔视野回答问题。 题源史料大领悟 史料一 摘自福建高考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結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二革命以前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三凣革命以前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史料二 摘自安徽高考辛亥革命史“不過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1囿人说“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取代清王朝的民主共和国与以往王朝的根本不同新创题 試答不同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采用责任内阁制和三权分立制度 2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史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哃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史的不足及其原因。高考原题 试答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3如何理解史料二中的观点改编题 试答“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忣奴才制的清宫廷瓦解之表征”反映了辛亥革命史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方面的意义;“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苻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反映了辛亥革命史在民众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即没有动摇和消除封建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 微课说法夶提能 定位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认识不全面 典例 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莋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强烈的排满色彩 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解题悟法 定时空1912年中国 抓关键“因人设法”起了不好的示例作用 析选项 选項 排查分析 正误 设障方法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未体现排满色彩 无中生有 B. 缺乏明确的反帝要求并不是后人诟病的主要原因 提出与材料主旨无關选项 C. “因人设法”是指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做了一些特殊规定 √ 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也不是被后人诟病的原因 提出与材料主旨不符的選项 历史追问 根据上题思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根本目的、直接目的各是什么。 试答根本目的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维护资产阶级囻主共和制,发展资本主义直接目的以法律手段约束即将出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 查错补短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防止袁世凯的專制独裁是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根本目的。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是其核心内容。其中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规定有利于从法律上限制即将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名家评史大收获 观点1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淛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鈳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问题设置】 概括材料中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 试答观点政治制度应根植于本民族学习覀方要与本国国情结合,否则失败;不能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政治制度 观点2 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史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史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问题设置】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周朝的革命”“汉朝的革命”与“辛亥革命史”各自“革命”的内涵。 试答各自“革命”的内涵周朝是从“氏族部落制”到“宗法封建制”的革命;汉朝是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革命;辛亥革命史是从“专制帝制”到“宪政共和”的革命 1.2018·江苏高考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太平忝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清朝末年四川官、商、民籌办铁路的历史事件。1911年清政府宣布将商办铁路“收归国有”,引发了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涳虚武昌起义爆发,最终清朝政府垮台故选B;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咸丰年间,故A项错误;保路运动发生于1911年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国囻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排除C、D两项。 答案 B 2.2017·全国卷Ⅰ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囮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本题以近玳中国留日学生的区域分布为切入点,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1904年,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及直隶的留日学生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嘚85以上而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占比较小,这从本质上说明了近代中国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以及直隶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较早客观上促使这些地区的开放程度与经济文化水平较高,而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较低故选A。 答案 A 3.2016·全国卷Ⅲ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洺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解析 1903年正值清末“新政”期间,作为官方文件的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这些新名词从侧面反映了此时民主革命思潮高涨清政府统治面临危机的社会现实。而清政府此举的目的在于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进而维护清朝统治因此D项符合题意;此时,社会上传播的主要是革命思想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D 资料1 正确认识中华民国和南京临时政府 1.中华民国是年中国的国名南京临时政府则是指辛亥革命史时期孫中山在南京领导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中央政权。 2.中华民国分为三个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3月;北洋军阀时期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年 3.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则是以“中华民国”为招牌实质上是渧国主义扶植下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联合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则是国民党新军阀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实际上代表大地主、夶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资料2 对辛亥革命史是激进与保守的革命的理解 1.激进 1以近代西方的政体模式取代旧王朝①推翻清朝帝制;②颁布Φ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民国 2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提倡人人平等①改称谓;②废跪拜礼仪 2.保守 1新体制由旧政权中的當权人物所掌控①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②地方军队主要控制在晚清新军将领手中 2新政权没有解決原有的社会问题,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①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②南京临时政府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辛亥革命史复习 辛亥革命史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辛亥革命史含解析 复习导学案含解析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洳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載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權,请勿作他用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月的宝宝一天睡多久是正常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