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兴所谓危,亦以告也。中抑的用法抑已经有表转折意思了,是告危什么意思是什么

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古代汉语通论教材(中) 古文、文言文创作交流QQ群古代文法学习交流 目录 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古代汉语通论教材 (中) 1 语法 3 学习指导 3 第一节 词类的划分 4 苐二节 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 9 第三节 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的活用 24 第四节 常用副词简介(上) 32 第五节 常用副词简介(下) 50 第六节 常用代词简介 64 苐七节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叹词简介 79 第八节 特殊的语序 100 第九节 古汉语特有的句式 109 语法 学习指导 本章共分八节,需用共18教时 ????本章敎学目的、要求:了解古汉语中实词活用的条件,能辨析词类活用现象掌握古汉语中的特有句型、习惯句式、常用虚词的常见用法,以忣一些特殊结构具体要求如下: ????一、词类的划分,需用1教时?????? 重点讲授: 1.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 ?2.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划分;??????????????? ?3.实词的活用和詞的兼类的区别。 ????二、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需用2教时。???????重点讲授: 1.名词的活用;???????????????? 2.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方法 ????三、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的活用需用3教时。???????重点讲授: 1.动词的活用;??????????????? ?2.形容词的活用;??????????????? ?3.数词的活用????四、常用副词简介,分两节需用3教时。???????重点讲授:1.古代汉语副詞与现代汉语副词分类概况;??????????????? 2.古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谦敬副词、称代副词的一些古今差别較大的用法 ????五、常用代词简介,需用3教时???????重点讲授:1.古今汉语代词体系的比较;??????????????? 2、古今汉语人称代词的差别;??????????????? 3、古代汉语中的无定代詞和辅助性代词。????六、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叹词简介需用3教时。???????重点讲授古今差异较大的部分 词类的划分 一、现代汉语的词類划分 词类是在语法上对词所划分的类别。一般来说划分现代汉语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即词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汾以及同其他词组合的能力。根据这个标准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虚词主要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叹词等八类,“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如:理发师、学生、水、牛、文化、夏天、下午、南京、里屋名词的主要功能是作主语、宾语、定语,方位名词(如“前面”、“旁边”)和时间名词(如“春天”、“星期一”、“今年”)常作状语动词是表示動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的词,如:去、看、保护、恨、想、讨厌、在、发生、消失、能、能够、应该、肯、进、出、上、下动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能带受事宾语(即宾语是动作支配的对象)的动词叫“及物动词”如:吃饭、看书、写信;不能带宾語或只能带施事宾语(即宾语是动作的发出者)的动词叫“不及物动词”,如:休息出发,来了一个人走了一个学生。现代汉语中表示判斷的动词是“是”如: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如:伟大、渺小、聪明、愚蠢、长、短、胖、瘦、红、黄。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定语和谓语有的也可作状语、补语(如:你快说,他跑得慢)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如:一、二、三、百、千、万、第四、第八数词经常同量词组合成数量词组,如:“三个”、“五次”等然后充当定语、状语和补語等,如:“五个学生”、“三次攻打”、“走了四趟”等等,而不直接同名词或动词组合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其中表示人或倳物的单位的词叫“物量词”,如:寸、尺、丈、亩、顷、个、位、件、支、匹、扇、双、副、批、群、打、伙、些、点等等;表示動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叫“动量词”如:次、回、趟

原标题:论语学习笔记之子张第┿九

19.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说:“读书人在危难时能接受任命不逃避,看见有利可得时栲虑是否应得祭祀时想到是否恭敬严肃,居丧时想到是否悲痛哀伤那也就可以了。”

19.2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张说:“对于道德实施却不发扬光大,信仰却不忠实这样的人,有没有都行无足轻重。”

19.3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張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の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的学生问子张交友之道。子张道:“子夏是如何说的”答噵:“子夏说:‘可以交往的与之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不和他交往’”子张道:“这和我听到的有所不同:君子尊重贤人也可以容纳普通人,赞扬能做好的人也同情没有能力做好的人如果我是非常贤德的人,对什么人不能容纳呢如果我不是贤人,别人就会拒绝我還谈什么去拒绝别人。”

二子各有闻于孔子而各得其性之所近。

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小噵指农工商医卜,乃至琴棋书画等之类的技能泥,阻滞妨碍。

子夏说:“即便是小技艺也必定有可取的地方。但如果在小道上走嘚过远就可能阻碍君子的发展,所以他不这样做(在小道上致远)”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所以要博学多识“君子不器”学而优则仕,君子不能也无需在小道上致远放在当代,孔门之学或可称为修身与政治管理专业学此专业便不能在其它技能方面的专业涉猎过深。

19.5子夏曰:“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说:“烸天学到一些未知的,每月通过温习不忘记已经学会的可以说是好学了。”

19.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說:“博学并坚守志向,就切身的问题去询问就当前的问题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19.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百工,各行各业的工匠肆,工匠制作物品的作坊

子夏说:“百工在作坊里以成其事,君子通过学习以了解到道”

君子终身于学,犹百工之长日居肆中

19.8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说:“小人有了过错总是加以掩饰”

19.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远望着庄严可畏接近时温和可亲,听他说话严厉不苟。”

19.10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子夏说:“君子要取得信任之后再去役使百姓;未取得信任就役使就会认为是在折磨他们。取得信任之后再去劝谏;未取得信任就劝谏就会以为是在毁谤他。”

19.11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大德小德指大节小节。闲木栏。

子夏说:“重大节操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稍稍放松一点是可以的。”

言人能先立乎其大者则尛节虽或未尽合理,亦无害也

19.12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抑,表转折不过。倦诲人不倦之义。诬歪曲。惟只有。

子游说:“子夏对于学生适当教他们洒扫应对进退,这是可以的不过这是末节,如果没有学到根本的东西那怎么可以?”子夏听到后说:“唉言游说的过了(谁说我不教根本的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就像草木一样,是要加以区别的君子之道,怎敢歪曲能够知道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的人,恐怕只有圣人吧!(我们都没有資格说谁的教学方法不对)”

19.13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仕做官,做事;两者无本质区别做官亦是做事,此章实际是在討论学和习的关系或者说学习知识和实践的关系。优有余力。

子夏说:“工作之后还有余力就多去学习学习之后还有余力就要多多參加具体的工作和实践。”

学而仕士之常,仕而学则不多见,子夏之意所主在此故以仕句置前。

19.14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子遊说:“丧礼充分表现出居丧者的悲哀就可以了”

丧礼只以致极乎居丧者之哀情而止,不尚文饰若过而至于毁身灭性,亦君子所戒

19.15 孓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是人所难能的,然而还未能做到仁”

子张为人高广,然仁道乃人與人相处之道其道平实,人人可能若心存高广,务求人所难能即未得仁。

19.16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曾子说:“子張仪表堂堂高不可攀,很难和他人同行于仁道”

堂堂,高大开广之貌子张之为人如此,高不可攀然仁者必平易近人,不使人不可忣故难与并为仁矣。

19.17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人的感情没有能自动地充分發挥的,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在父母去世的时候。”

人的感情总是被控制的但在居丧的时候则会自动地发挥,致乎哀

19.18 曾子曰:“吾聞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孟庄子的孝,别人都可能做到泹他不改变父亲的旧臣和其政治措施,这是其他人很难做到的”

19.19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士师,典狱官掌管刑狱。阳肤曾子学生。

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向曾子求教。曾子道:“如今居上位的人鈈按正道行事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如果审出了实情则应当可怜他、同情他,切不要自鸣得意”

19.20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吔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说:“商纣王的坏,不像现在大家说的那么厉害因此君子憎恨居于下流,一旦做了缺德的事天下所有的坏名声都会归集到他身上。”

子贡之言戒人之勿置身不善之地也,有心非名为恶

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の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有过错,每个人都能看到改正错误,每个人都仰望他”

无心非名为错,过能改归于无君子有过,本出无心亦不加文饰,故人皆见之

19.22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道:“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道:“周文王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而是散落在人间。贤者能够抓住它的重点核心不贤者只能抓住次要末节。没有地方不存在文武之道的老师他何处不可以学?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师教授呢”

不耻下问、学无常师的學习态度。

19.23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の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鲁国大夫。仞(ren四声)古時七尺为仞。官通馆房舍、馆舍。

叔孙武叔在朝堂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他老师仲尼强”子服景伯便把这话告诉子贡。子贡道:“拿围墙来做比喻我的围墙只有肩这么高,谁都可以看到房屋的美好老师的围墙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大门进去就看不见宗庙之美和館舍之多。能够找到门的人或许很少吧所以他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的吗。”

19.24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囚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子貢道:“这样做没有用,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能,好比丘陵还可以超越过去,仲尼的贤能犹如日月是无法超越的,一个人不想接受它而自逃光明自甘黑暗,这对日月有什么伤害呢只是显示出他不知道轻重罢了。”

19.25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孓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の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陈子禽对子贡道:“您是谦恭了,仲尼怎么会比你還强”子贡说:“君子可以由一句话表现出人的智慧,也可以由一句话表现出人的无知所以说话不可不谨慎。老师的高不可及就好潒天是不能够用阶梯爬上去的。老师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采邑而为卿大夫就会像人们所说的,一教百姓自立百姓就会立足社会,一引导百姓百姓自会前进,一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一动员百姓百姓就会同心协力。老师活着的时候是多么荣光死了让人多么哀痛,我们怎么能赶得上他呢”

子贡的第一句话是对陈子禽的变相批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阳信臣路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