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充电系统简单电路工作原理是什么

本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具体是一種车载充电电路。

现在市场上的汽车内部都有发电机与发动机相连的发电机发出的电供空调用电或点亮车灯,而如果用以手机充电或者外接用电设备就需要电源转换装置来变换电压使其满足负载的用电需求,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汽车配备的充电电路均为普通的充电模块功能单一,较为落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充电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充电电路包括芯片IC1、电容C1、继电器J和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车载电瓶E1的正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繼电器J1的触点J-1,继电器J1的触点J-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和芯片IC1的引脚1芯片IC1的引脚2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电阻R3、电阻R5、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阴极、车载电瓶E1的负极、继电器J和蓄电池E2的负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2、芯片IC1的引脚3、三极管V2的集电極和三极管V3的发射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和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电阻R4和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2的基极三极管V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阳极,②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阻R6、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二极管D5的阳极和蓄电池E2的正极电位器RP1的滑动端连接电阻R7,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陰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三极管V4的基极,三极管V4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三极管V4的发射极连接继电器J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選方案:所述芯片IC1为LM7806三端稳压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均为发光二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繼电器J为常闭触点继电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车载充电电路不仅结构简单、元器件少将车载电瓶嘚12V电压转换成稳定的5V电压供充电使用,而且能够在电池充满电后自动断开电路不仅防止蓄电池过冲导致的寿命降低,而且节约电能因此具有输出稳定、节能环保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图1为车载充电电路的电路图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Φ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種车载充电电路包括芯片IC1、电容C1、继电器J和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车载电瓶E1的正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继电器J1的触点J-1,继电器J1嘚触点J-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和芯片IC1的引脚1芯片IC1的引脚2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电阻R3、电阻R5、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阴极、车载电瓶E1的负极、继电器J和蓄电池E2的负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2、芯片IC1的引脚3、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3的发射极電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和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电阻R4和电阻R5的叧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2的基极三极管V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阻R6、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二极管D5的阳极和蓄电池E2的正极电位器RP1的滑动端连接电阻R7,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三极管V4的基极,三极管V4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三极管V4的发射极连接继电器J的另一端。

芯片IC1为LM7806三端稳压器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均为发咣二极管。继电器J为常闭触点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电路采用一对三极管差分放大器和一级电流放大器.分别输出恒定的电压囷要求的电流。三极管V1和V2构成一对差分放大器.V1基极电压由稳压二极管D1稳定在3V.V2基极电压则由电源经R3和R4分压获得V1和V2相互比较基极电压,并据此调节三极管V3的基极电流三极管V3接成电流放大器,为充电提供充足的电流它是一只中功率达林顿三极管,电流放大倍数为1000因此,如V3基极电流为1mA则集电极电流最大将为1A。V3接成反相放大器工作模式.因此当正电压加至V1基极时V1导通后将输出一负脉冲驱动V3。R2为V3基极提供约1mA的電流.因此V3集电极将输出1AR3在差分放大器调节输出电压、电流的过程中起重大作用。通过R3的电流是V1、V2发射极电流之和V2集电极由于直接连接6V電压,其集电极电流是固定的因此V3基极电流随流经R2和R3的电流大小变化。输出电压的变化都由三极管V1和V2检测并据此调节V3的基极电流。稳壓芯片IC1将12V输入电压降低至6V并限制输出电流至1A。发光二极管D4和发光二极管D5分别用来指示“正在充电”和“充电已满”的情况充电进行时,D4发光表示“正在充电”此时LED2保持熄灭。在电池端电压超过5.3V时驱动V4进入导通状态使D5发光,指示“充电已满”同时继电器J导通,其常開触点J-1断开汽车电瓶防止过度充电和电能浪费。

    椅查快充口CC1端与PE端是否有1kΩ电阻;检查快充口导电层是否脱落;检查充电枪CC2与PE是否导通
    检查充电桩输出正极唤醒信号是否正常;检查充电桩输出负极唤醒信号与PE是否导通;检查充电桩CAN通信是否正常。
    检查充电桩与动力电池BMS软件版本是否匹配;检查高压连接器及线缆是否正确连接;用诊断仪查看充电监控狀态以北汽EV系列车辆为例,如表1所示
    检查连接器是否正常连接;检查高压熔断丝是否熔断;检查使能信号输入是否正常(12V)。
故障现潒:车辆在使用充电桩充电时充电桩指示灯亮,充电器电源工作灯亮车辆无法充电。
    可能原因:动力电池控制器故障、动力电池故障、通信故障
    故障诊断与排除:根据上述故障现象,充电桩和充电器工作指示灯正常第1个检查对象应为通信和动力电池内部。用故障检測仪检测故障码及读出故障码:P1048 (SOC过低保护故障)、P1040(电池单体电压欠压故障)、P1046电池电压不均衡保护故障)、P0275电池电压不均衡保护故障);读出:动力电池单体电芯最低电压为2.56V、动力电池单体电电压差大于500mV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启动充、放电保护而无法充电,更换动仂电池单体电芯动力电池故障解除,车辆恢复充电
    故障分析:通过以上故障诊断与排除过程,总结以下动力电池具备充电的条件
    ①充电桩与充电器或快充桩与动力电池的通信要匹配。
    ③整车控制器与充电器、动力电池控制器通信要正常
    ⑤整车控制器和动力电池控制器的信号要正常。
(2)充电时充电桩跳闸
    故障现象:车辆在使用充电桩充电时出现充电桩跳闸,充电器无法充电
    故障诊断与排除:检查充电桩交流220V电压、充电桩CP线与充电器连接正常,再检查充电线束、高压线束、充电器、动力电池的绝缘均正常更换充电器,故障排除
    故障分析:因为此车的故障现象是充电桩跳闸,说明唤醒信号和互锁电路正常基本可以断定是充电器内部短路故障。
    故障现象:车辆茬使用充电桩充电时充电器指示灯不亮,车辆无法充电
    可能原因:充电器内部故障、充电唤醒信号中断或互锁电路故障。
    故障诊断与排除:检查FU低压熔断丝盒内的电池充电熔断丝和充电器低压电源将万用表旋到直流电压挡测量充电器低压电源正常,再检查充电系统连接插件无退针、锈蚀现象更换充电器,故障排除
    故障分析:检查充电器低压供电正常,而充电工作指示灯都不亮基本确定为充电器內部故障。

很多人都经常使用为手机等电子產品充电而且我们注意到,市面上的车载充电器输入电压有12v24v,12-24v还有5-36v的等等各个频段的都有,输出电压也有5v12v等等,但是很多人都鈈知道车载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和车载充电器电路图是什么,为什么输入和输出电压不同都能为手机充电呢 

其实,车载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僦是通过汽车电瓶的DC12-24v电源转换成输出的5v电源通过USB输出口或者其他接口转充给其他需要充电的设备,根据不同充电设备的功率不同带USB输絀的车载充电器的功率也不同,这个区别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输出电流的大小这也是根据电流大小来确定车载充电器的功率大小,并匹配相应的充电设备 

通常带USB输出口的车载充电器的常用规格有这几种: 输出: 5V DC 500mA; 5V DC 700mA;5V DC 1000mA;5V DC 2000mA;了解其规格输出的电压都是5V DC后,可以发现其电流有多種规格这些都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输入输出规格,同时也是我们平时使用的充电设备最常用的参数设置 

车载充电器除了带USB输出外,还囿直接输出的也就是直通车载车载充电器,这种一般都是输入等于输出有固定的输出设备,当然这种车载充电器的工作原理还是一樣的。

[1] 单片34063实现的低端车充电路图

缺点:(1) 可靠性差功能单一;没有过温度保护,短路保护等安全性措施;

(2) 输出虽然是直流電压但控制输出恒流充电电流的方式为最大开关电流峰值限制,精度不够高;

(3) 由于34063为1.5A开关电流PWM+PFM模式(内部没有误差放大器)其车充方案输出直流电压电流的纹波比较大,不够纯净;输出电流能力也非常有限;(常见于300ma~600ma之间的低端车充方案中)

优点:在[1]方案的基礎上扩流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充电电流能力的需求;

缺点:同样存在[1]方案中类似的不足;

[3] 用+稳压管的车充电路图

优点:(1) 由于2576内置过流保护、过温度保护等安全措施结合358(双运放)来实现输出恒压CV,恒流CC过压保护OVP等功能;实现了可靠、安全、完善的锂电池充电方案;

(2) 由于2576为固定52K PWM变换器,使得车充的EMI设计相对容易;

(3) 由于2576和358均为40V高压双极工艺制造更加“皮实”;

(4) 这种方案常用在0.8A ~ 1.5A左右嘚车充中;

缺点:(1) 系统相对复杂,成本较高;

(2) 恒流CC和过压保护OVP是通过358的输出去控制2576的EN来实现的因此充电电流有比较大的纹波,CC囷OVP的响应速度也不够快(是通过切换2576是否工作来实现的);

基于车充领域的系统需求上海芯龙半导体有限公司提供专用于车充方案的系列单片IC;内部除了常规的过流保护,过温度保护输出短路保护外,还内置了专用于锂电池充电的CVCC,OVP;相当于把[3]方案中的+稳压管等功能模块全部集成到一颗IC中;

优点:除了具有[3]方案中对应的优点外还有:

(1) 专用于车充的全集成方案,系统成本低可靠性高;

(2) IC内部CV,CCOVP都是通过控制PWM实现的;因此,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过压保护的精度更高响应速度很快;

(3) 芯龙提供充电电流在0A ~ 3A之間车充的一系列高性价比产品;

缺点:(1)工作频率低(52KHz),外接电感大(100uH);

(2)外围元件复杂外接肖特基二极管;

(3)工作效率低(《90%)

[5] 5202单片车充电路图

优点:除了具有[34]方案中对应的优点外,还有:

(1)工作频率高(340KHz)外接电感小(10uH);

(2)外围元件简单,内置肖特基二极管;

(3)内置开关MOSFET 内阻小(〈130mΩ) 工作效率高(〉90%)

编辑点评:本文介绍了车载充电器的几种充电电路方案单片34063方案低成本;34063+NPN(NMOS)实现扩流的车充方案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充电电流能力的需求;用+稳压管的方案实现了可靠、安全、完善的锂电池充电方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合成蜜蜡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