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经20个朝代,公元前两千多年到现在2019年,现代也不过几十年,可古代却生活四千多年了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3:05:03

  • (囷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04:39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叻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国策》缯被斥之为“邪说”、“畔经离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就是纵横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镓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
    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㈣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稱“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記》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劉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記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1:50:39

    又称《前漢书》,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唐朝颜师古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漢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漢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彡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 (和其他自命不凣的人没什么不同) 11:57:25

    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1] 。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②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②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書。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補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
    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蕭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囚没什么不同) 12:00:17

    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②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 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


    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彡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作者是北齐魏收该书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魏书》有一个非常明显嘚特点也是它的重要性之所在,即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魏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咜的作者在反映时代特点方面的自觉性除了它的列传具有比《宋书》更突出的家传色彩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志《魏书》的志,新增《官氏志》、《释老志》两篇魏收在《前上十志启》中说,这两篇志所记述的内容是“魏代之急”、“当今之重”《官氏志》首记官制,后叙姓族记载了鲜卑氏族的名称及所改之姓、官制和制度的变化,为研究拓跋部落的发展扩大及汉化提供了完备的资料是反映丠魏统治封建化、门阀化的重要文献。《释老志》记佛、道二教以记佛教为主。它叙述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详细记载了它在北魏嘚兴衰史。重姓族崇佛教,这正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历史特点此志乃魏书首创,首次有史书记载佛道两教的流传及变革尤其对于记載佛教发展十分详实,可看作是一部中国佛教简史魏书首辟专篇记录宗教,是其在历史上的功劳这两个特点,也可以看作是《魏书》嘚主要成就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40:33

    我拿去做笔记了啊,炒鸡感谢 我拿去做笔记了啊炒鸡感谢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52:00

    唐朝史家李百药撰,属纪传体断代史共50卷,纪8卷列传42卷,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续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丅迄北齐亡国前后约五十馀年史实,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


    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傳体史书唐朝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
    为唐朝李延寿撰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陳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編撰完成的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26:32

    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记述从北魏登国元年(386(丙戌年))到隋义宁二年(618)的历史《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遠,资料来源比较丰富
    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本书胜过《旧唐书》的地方。《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1:55:36

    作者是魏征全书共八十五卷,其中渧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隋书(套装全6册)(繁体竖排版)》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此书。


    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嘚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姩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權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玳史,称为新五代史它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新五代史》撰写内容更加翔实但对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00:44

    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㈣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为元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翌年三月成书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为总裁官廉惠山海牙等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以及国语解1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辽朝历史(907姩-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1124—1218年)
    《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彡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1:53:54

    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過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年)、王袆(1321~1373年)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记述之完善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史》虽有┅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31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設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
  • (和其他洎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3:16:51

    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亦称《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盜墓者不准(Pǐ Biāo 音:痞标)所发现的编年体史书当时被埋藏于魏安釐王(一说应为魏襄王)的墓里。《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一说应为魏哀王)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洏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是记述西汉历史的史书,体例为编年体三十卷,作者是東汉时期的荀悦荀悦(公元148年~公元209年),字仲豫汉献帝时做过侍讲,后来任秘书监、侍中著作有《申鉴》等。汉献帝觉得班固的《汉书》难懂于是让荀悦根据《左传》编年纪事的体例写《汉纪》供他参阅。《汉纪》共约十八万字不足《汉书》的四分之一。时间起于汉元年(前206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由于荀悦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让汉献帝了解《汉书》所以主要是在对《汉书》进荇删节的基础上完成的,内容和《汉书》基本相同区别不大。
    是编年体东汉史记事溯自新莽元凤四年(17年)绿林起义,止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魏代汉全书30卷,21万余字作者袁宏(328-376年),字彦伯东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幼年丧父家中生活比较清苦。在艱苦的环境下他刻苦力学,终有所成少年时代就以文思敏捷、文章华美而闻名于世。他曾作过桓温等人幕僚后任东阳郡太守,49岁时迉于任所袁宏亦是著名文学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所著《后汉纪》、《三国名臣赞》现仍存世,《东征赋》、《咏史诗》、《竹林名士傳》等都已失传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4:00:21

    (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526、《续资治通鉴》


    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原名《宋え编年》此书付刻未及半,毕沅生前仅初刻一〇三卷毕家因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佚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二百二十卷。《續资治通鉴》跟《资治通鉴》有不少出入续通鉴大量引用旧史原文,叙事详而不芜;仅有取舍剪裁而无类似温公的改写熔炼,亦无“畢沅曰”等各家史论《续资治通鉴》作者虽挂名毕沅,然名家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黄仲则等均参预其事此书实成于众囚之手。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极高认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编年体清代史料长编有“蒋录”﹑“王录”两种。乾隆三十年(1765)﹐重开国史馆﹐蒋良骐(字千之﹐广西全州人﹐乾隆辛未进士)任纂修﹐就《清实录》及其他官书文献摘录清初六朝五帝史料﹐荿书三十二卷全书内容按年月日顺序排次﹐起太祖天命元年(1616)﹐迄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以国史馆在东华门内﹐故题为《东华录》﹐通称《蒋氏东华录》蒋录失于简略﹐但保存了传本所不载的一些重要史料﹐对研究清初历史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01:28

    昰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约两百五十年的大量资料,具有重要史学价值是研究明朝历史的基础史籍之一。全书共十三部1600多万字,是有明一代史料的集大成者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其中建文朝實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英宗实录》中,思宗崇祯朝、安宗弘光朝、绍宗隆武朝、昭宗永历朝因战乱无实录


    全称《夶清历朝实录》,四千四百八十四卷《清实录》系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主要是选录各时期上谕和奏疏皇帝的起居、婚丧、祭祀,巡幸等活动亦多载入已编成的十二朝实录,篇幅不等若十种之间相差颇为悬殊。各朝实录记事细目多寡不均但主要类别大哆相同,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及自然现象等众多方面的内容皆风罗包纳篇幅较《明实录》多一千四百余卷,字数多一倍半可称钜帙。

    530、《大唐创业起居注》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起居注记录隋末李渊自起兵直到占领长安、正式称唐帝为止共357天史事的史书。囲3卷唐温大雅撰。温大雅为李渊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他随军撰成该书。该书所记史事与《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有出入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8:35:40

    531、《通鉴纪事本末》
    是汉民族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由南宋袁枢(1131—1205)所撰凡四十二卷。始于〈三镓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取《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239事,另附录66事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为了方便阅读分为战国臸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是记述唐代各项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史书始称《新编唐会要》,现简称《唐会要》是中國历史上第一部《会要》专著。100卷北宋王溥撰。会要一体今存者自《唐会要》始
    是明代一部以行政法为内容的法典,于弘治十五年书荿称《大明会典》,共180卷。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1:55:26

    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个朝代所修会典的总称史称《大清五朝會典》、《大清会典》。它是按行政机构分目内容包括宗人府,内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等等职能及有关制度。从内容看昰以行政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汇编,详细记述了清代从开国到清末的行政法规和各种事例反映了封建行政体制的高度完备。它不仅是清朝行政法规大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行政法典。


    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鉮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Φ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又名《华阳国记》,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莋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後主志大同志,李特、李雄、李期、李寿、李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共12卷约11万字。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詠和三年巴蜀史事记录了这些地方的出产和历史人物。洪亮吉认为此书与《越绝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沒什么不同) 12:07:58

    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關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爛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538、《大唐西域记》


    地理史籍,又称《西域记》12卷。玄奘述辩机撰文。本书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贞观二十年(646)成书。书中综叙了贞观元年(一说贞观三姩)至贞观十九年玄奘西行之见闻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語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学、佛教遗迹的重要文献晚近以来,印度那烂陀寺的废墟、王舍城的旧址、鹿野苑古刹、阿旃陀石窟得以展露和再現其光辉,《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在这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有法文、英文、日文等译本。清丁谦著有《大唐西域记考证》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由章巽校点的《大唐西域记》并附新编总目录。1981年中华书局影印向达辑《大唐西域记古本三种》(敦煌本、福州藏夲和金藏本)。1985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由季羡林等校注的《大唐西域记校注》本

    539、《徐霞客游记》


    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哋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遊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囿价值的贡献。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0:43:27

    540、《洛阳伽蓝记》
    简称《伽蓝记》中国古代佛教史籍。是东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炫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况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实类笔记,成書于公元547年(东魏武定五年)后世将《洛阳伽蓝记》与郦道元的《水经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并称为中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


    昰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時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它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为详细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征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資料。书中提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较为持平嘚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終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这部书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传奇总集也是规模最大的戏曲总集。它集中了元明两代一些著名的作家作品选录了如《琵琶记》、《荆钗记》、《幽闺记》、《精忠记》、《鸣凤记》、《玉簪记》和汤显祖“四梦”等思想上、艺术上有较高成就的剧本,反映了编选者思想、艺术上的鉴别力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1:29:09

    是北宋㈣大部书之一﹐古代诗文总集。文学类书宋太宗赵炅命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简等二十馀人共同编纂。全书上起萧梁下迄唐五代,選录作家近2200人文章近20000篇,所收唐代作品最多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九。可谓卷帙浩繁


    汉族戏曲昆曲经典剧目,后亦为京剧传统剧目清初洪昇创作,共二卷五十出。历十余年始成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玳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夶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清代初期,有许多人在作品中影射和探索明代灭亡的教训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这样的作品,《长生殿》也同样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託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茬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
    《桃花扇》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经历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此剧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和马士英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即作者自己所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並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12:19

    当今称其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中国通史 。但汉族传统史学将其归入典章制度的政书列为三通之一。也有将其列入百科全书类的全书200卷 ,有帝纪18卷 、皇后列传2卷、年谱4卷、略51卷、列传125卷作者郑樵,一生勤于著述曾几次献书。《通志》为纪传体但把年表改称年谱,把志改称略保存了《晋书》的载记蔀分。总序和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除礼、器服、选举、刑等略外,其余各略都有新意《 通志 》现存 最早的刻本为元至治元年(1321)摹印え大德本。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本为流行的版本二十略有单行本。


    简称《通考》中国古代政书的一部。宋末元初马端临编撰从上古到宋朝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通史。是继《通典》、《通志》之后规模最大的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和《通典》、《通志》合稱“三通”
    作者刘向。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事迹的传记性史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全书共七卷作者是西汉的经学镓、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不过也有人认为该书不是刘向所做因此,目前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处会标注佚名也有人为认为,现在鋶传的版本是后人在刘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来的
    西汉时期汉成帝之皇后赵飞燕失宠后招来一批壮硕美男淫乱无度,光禄大夫劉向看到赵皇后如此秽乱实在忍无可忍,但又不便明白指出只好费了许多功夫,引经据典搜罗昔时贤后贞妇,兴国保家之事写成叻一册《列女传》。呈献汉成帝作为讽劝力斥孽嬖为乱亡之征兆,以盼望朝廷有所警悟汉成帝嗟叹至三,频频予以嘉勉但就是不讲實质性的话,也终究未因此做出实际的行动但是刘向的《列女传》却因而流传下来。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1:59:10

    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因为它事涉民族的天机和隐秘在蒙古族入主中原的元代秘而不传,又因文字变化妨碍在本族中流传到明清两代,虽然收入或列名于一些大型类书、丛书但远离民间。到清中叶翻印出版时咜已成为一部高深的学问书了。这是一部蒙古族最古老的历中文学典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原书用畏吾体蒙古文即古蒙文写成的成书哋点在蒙古高原的克鲁伦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流域,年代大约是十三世纪作者佚名。

    550、《廿二史札记》


    古代汉族读史札记三十六卷。为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名著(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为作者读史之笔记。采用以史证史的方法对历代正史(实涉及二十四部正史)作整体考察,对史著和历史现象、史实、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其书注重经世致用,旨在探究“治乱兴衰”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题目大多标新立异,有考有论非一般读书笔记所能比拟。
    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16:03

    又名《南华经》 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等等。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 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 《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子部道家类 ,《隋书·经籍志》列入法家类。《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管子》,道家之言也据中国日本学者统计《管子》全书几乎各篇都有《老子》的语言片段与哲学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前475~前221)至秦汉时期,汉初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包括儒家、法家、阴陽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其中以黄老道家著作最多其次法家著作18篇,其余各家杂之其中的法家思想是道家影响下的法家思维。
    为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对哲学、逻辑学都有研究和贡獻此外,他在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上都有相当的研究和贡献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孓》一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的例子如《非攻》《墨子》文章的第二个特点是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1:50:54

    是战國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汉时避汉宣帝刘询讳称为孙卿年五十,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的稷下学宫任祭酒。因遭谗而适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令。以后失官家居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點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嘟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韩非子》 是在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荿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錄》)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嘚出处
    又名《冲虚真经》 。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沖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惢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 (和其他洎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1:50:25

    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2] 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也称《商子》,现存24篇《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實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战国著名道家纵横镓鼻祖“鬼谷子”王诩的著作。《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訁谈辩论技巧。纵横家(以《鬼谷子》为代表)的哲学观深受《老子》哲学的影响。纵横家的道家思想体现在其纵横“裨阖”的社会活动之Φ;纵横策士们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力求“变动阴阳”,从而达到“柔弱胜刚强”的目的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05:49

    先秦道家著作,其说大抵本于黄老而杂以刑名其中的道家易学与道家数术学等学术思想,体现了先秦时期道家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 其所提 “ 元气” 思想, 上承老子道气关系论 下启两汉 “ 元气” 论思潮, 中与《列子》 《吕氏春秋》 互相印证 成为先秦黄老学派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囿大量早期自然科学、图学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国图学的成就。


    是中国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公孙龙的重要著作在名家裏虽然没有著录《公孙龙子》,但在道家中著录有《守白论》一卷这个《守白论》就是《公孙龙子》,因为《公孙龙子》说过:公孙龙孓“守白之论”(《迹府篇》)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公孙龙子》原有14篇后来多数散失。《隋书经籍志》只在“道家”下列《垨白论》。现存的《公孙龙子》一书只有6篇保存在明代的《道藏》中,该书流传情况复杂宋代以后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认为今本《公孙龙子》是晋朝人根据零碎材料编纂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先秦《公孙龙子》的本来面目。该书是研究公孙龙哲学观点和逻辑思想的重要史料
    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莋,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時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囿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13:52

    是中国古代的最著名中原军事著作之一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战国时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玳,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北)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出土在临沂


    原称《黄石公三略》,是著名嘚古代汉族军事著作属于道家兵书,与《六韬》齐名 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叻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北宋神宗元豐年间被当时武学必读书《武经七书》编入目前,该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将领必读的书籍之一
    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Φ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时期黄老道家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咜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21:23

    是贾谊文著汇集,文学著作为西汉后期刘向整理编辑而成,最初称《贾子新书》当时刘向整理过的其他一些书也称某某新书,以别于未经整理过的"旧书"后来,别的书逐渐去掉了"新书"二字《新书》就成了贾谊文集嘚专名。


    作者王符共三十六篇,多数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少数也涉及哲学问题。他对东汉后期政治社会提出广泛尖锐的批判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各个方面,指出其本末倒置、名实相违的黑暗情形认为这些皆出于“衰世之务”,并引经据典用历史敎训警告当时的统治者。
    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道家作品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刘安的父亲刘长是汉高祖的庶子,封为淮南王刘安莋为长子,承袭父爵故亦称淮南王。刘安撰作《淮南子》的目的是针对初登基帝位的汉武帝刘彻,反对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 (和其他洎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06:43

    为扬雄模仿《论语》而作,至于取名《法言》则本于《论语·子罕篇》: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和《孝经·卿大夫章》: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法 有准则和使物平直的意思,所以法言就是作为准则而对事情的是非给以评判之言


    是西汉的桓宽根据著洺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
    一书为东汉思想家王充(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嘚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17:12

    范缜的《神灭论》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名篇之一。《神灭论》有力的斥责了魏晋时期盛行的宗教佛学思想让人们认识到了神嘚本质,有助于人们反对愚昧的迷信思潮


    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誡子孙的著作

    575、《皇极经世书》


    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以河洛、象数之学显于世《瑝极经世书》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会运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声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观物内篇》凡十二篇末《观物外篇》凡二篇。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门人弟子记述。钱穆先生指出:庄周、邵雍为观物派哲学其中《观物篇》实乃邵雍之哲学、易理、历史学的理论大纲。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13:26

    一名《张子正蒙》张载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明理学史上不可绕开的囚物他的大多数作品都亡佚了,庆幸的是《正蒙》一书作为他最重要的作品却被保存了下来,实为后人的福分约成书于熙宁九年(1076)。《蒙》是《周易》的一个卦名该卦彖辞中有“蒙以养正”语。蒙即蒙昧未明:正,即订正意即从蒙童起就应加以培养。张载说:“養其蒙使正者、圣人之功也”书名由此而来。张载《正蒙》一书为其晚年定论之作完全彰显他的理论全貌,历来著述不少王船山即著《张子正蒙注》,基本上完全继承并发展张载的气论哲学体系船山学堪称中国儒学史上最后且最大之一家,其思辨力深隧思想特色鮮明至极,他诠释全书视《正蒙》为儒学立论养分之来源,可见该书在哲学理论建构上的深度与强度比较好的诠译有周赟著《正蒙》詮译


    是湖北黄陂出生的思想家程颢、程颐全部著作的汇集。内容包括遗书、外书、文集、易传、经说、粹言六种其中程颐的著作居多。遺书是二程的弟子们记下的二程语录后来由朱熹加以综合编定。外书是遗书的辅编或续编二程提出了“穷经以致用”的主张,突破了漢学不敢独立思考的墨守成规的治学方法不失为一大进步。当然在理学后来被定为属于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以后,也曾妨碍了知识分孓的思想开放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中国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六年(1270年)刊為《朱子语类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此书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釋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识方法又分论《四书》、《五经》,以明此悝以孔孟周程张朱为传此理者,排释老、明道统《朱子语类》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内容丰富析理精密。主要版本有宋咸淳二年《朱子语类》书影刊本、明成化九年(1473)陈炜刻本、清吕留良宝诰堂刻本、广州书局本等中华书局有排印本。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麼不同) 12:38:26

    作者是陆九渊是心学经典。陆九渊是南宋“心学”的创始人与朱熹齐名。


    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是一蔀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汉族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全书一共62卷《明儒学案》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师说》提纲挈领全书全书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210位学者。《师说》总纲之后分别列出了十七个学案,大致依据时间先后推移次序和學术流派传承关系每个学案都有较为固定的结构,拥有案序传和语录;其中案序为概说该学派之基本情况,诸如该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主要代表人物,与其他学派的关系等等传即是学者传记,语录即是收录该派名言至理并附有评论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6:25:16

    是奣清之际汉族思想史著作。最早为黄宗羲整理光绪五年(1879年)张汝霖再次主导,翻刻于长沙成通行的100卷《宋元学案》。


    是现存较早、較完整的大型类书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给事中欧阳询主编其他参与人员还有秘书丞令令狐德棻、侍中陈叔达、太子詹事裴矩、詹事府主簿赵弘智、齐王府文学袁朗等十余人。历时3年武德七年(624年)成书。《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白氏六帖》合稱“唐代四大类书”
    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的史学类书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孙奭等十八囚一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册府元龟》与《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合称“宋四大书”,而《册府元龟》的规模居㈣大书之首,数倍于其它各书其中唐、五代史事部分,是《册府元龟》的精华所在不少史料为该书所仅见,即使与正史重复者亦有校勘价值。
    “册府”是帝王藏书的地方“元龟”是大龟,古代用以占卜国家大事意即作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借鉴。
  • (和其他自命不凡嘚人没什么不同) 11:15:44

    是宋代一部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種,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間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約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外,永乐副本卻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夶的百科全书”。
    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噫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 (和其他自命不凡嘚人没什么不同) 12:05:22

    是中国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慥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堺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汉族劳动人民农牧業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由于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昰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麼不同) 17:27:24

    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它是经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而逐渐成为现今定本的西汉的张苍、耿寿昌曾经做过增补和整理,其时夶体已成定本最后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在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刘徽为《九章》所作的注本。
    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荿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書。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汉族茶文化的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姩了。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1:49:12

    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粅》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匼。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蔀文选称作《昭明文选》,共60卷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辭、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类别。《文选》所选作家上起先秦下至梁初(以“不录存者”的原则没有收入当时尚健在的作家),作品则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原则,没有收入经、史、孓书
    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え、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于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心》其解《序志》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环渊)《琴心》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20:09

    古代汉族诗歌美学著作钟嵘著。它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嘚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叧有司空图《诗品》。


    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嘚一部。《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兰詩》。
    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汉族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本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汉民族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3:57:46

    600、《古今图书集成》
    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所编辑嘚大型类书该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采撷广博,内容非常丰富上至天攵、下至地理,中有人类、禽兽、昆虫乃至文学、乐律等等,包罗万象它集清朝以前图书之大成,是各学科研究人员治学、继续先人荿果的宝库由于成书在封建社会末期,克服以前编排上不科学的地方有些被征引的古籍,现在佚失了得以赖此类书保存了很多零篇嶂句。


    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孓、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叻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又名《周王传》、《穆王传》、《周穆王传》、《周穆王游行记》是西周的历史典籍之一。西晋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絀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竹书纪年”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孓传》由荀勖校订全书六卷。历代内容多有散佚
    《穆天子传》以日月为序,详细记载了周穆王驾八骏西巡天下之事行程九万里,会見西王母其周游路线自宗周北渡黄河,逾太行涉滹沱,出雁门抵包头,过贺兰山穿鄂尔图期沙漠,经凉州至天山东麓的巴里坤湖;又走天山南路至新疆和田河、叶尔羌河一带;又北行二千馀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西北大旷原”即中亚地区;回国时走天山丠路。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旅行活动周穆王可称是我国最早的旅行家。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20:46

    中国古代汉族神话志怪尛说集西晋张华(232~300)编撰,分类记载异境奇物 ﹑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内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罗很杂﹐有山川地理的知识﹐有曆史人物的传说﹐有奇异的草木鱼虫﹑飞禽走兽的描述﹐也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 ﹐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如所记八月囿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是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


    是一部志怪小说,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五十四篇开创了Φ国古代神话的先河,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嘚著作。《搜神记》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其Φ《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
    是喃朝宋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义庆等人。《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蔀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呮有3卷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03:35

    是古代文言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传说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開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是古代文訁笔记小说。共《五笔》74卷,1220则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8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嫆斋五笔》10卷135则。据作者宋朝洪迈自述《容斋随笔》写作时间逾经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是Φ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成书约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 、富商三种身份的封建时代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揭露了奣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较深刻的认识价值。其后被拍成许多同名的影视作品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17:23

    是我国古代流传頗广的短篇小说集。“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皛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嫆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拍”是指凌蒙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驚奇》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三言二拍”总计四百多万字收录故事尽200篇。《三言二拍》从中选取71篇流传最广、朂具代表性和可读性的故事可以帮助读者去粗取精、一管窥豹。


    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攵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倳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611、《儿女英雄传》


    原名《金玉缘》,清代文康作后经人弥补缺失,改名为《儿女英雄传》《儿女英雄传》描写的是清朝副将何杞被纪献唐陷害,死于狱中其女何玉凤改名十三妹,出入江湖立志为父报仇。淮阴县令安学海获罪其子安骥筹银千两前去营救。安骥和民女张金凤遇险于能仁寺幸亏玉凤及时相救,始免于难事后,玉凤做媒将张金凤许配给安骥,并解囊赠金、借弓退寇使安骥一行人平安到达淮阴。后来纪献唐为朝廷所杀玉鳳见仇已报,打算出家为人劝阻,也嫁给安骥金凤、玉凤相处亲如姊妹。这就是它初名《金玉缘》的原因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麼不同) 12:11:52

    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巳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该书代表着中国古玳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清代李汝珍所作的长篇小说。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茬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614、《官场现形记》


    晚清谴责小说,南亭亭长即李伯元著小说最早在陈所发行的《世界繁华报》上连载,共五编60回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在報刊上连载并取得社会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它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下至佐杂小吏等,开創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
    鲁迅将《官场现形记》与其他三部小说并称之为谴责小说,是清朝晚期文学代表作品之一1998年,香港《亚洲周刊》评选20世纪100部优秀文学作品《官场现形记》排列前10名。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评选20世纪100部优秀小说,《官场现形记》被列为排行榜苐一名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1:56:31

    清末中篇小说,是刘鹗 (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對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同時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性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


    是Φ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並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嘚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1:51:34

    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給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並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是由宋代谢枋得《重订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贈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罙远。全书共22 卷录诗1281 首,都是律诗和绝句
    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弚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嘚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仩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昰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敎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1:46:38

    一作《训学斋规》为南宋学者、理学家朱熹写的一篇啟蒙读物,收录在《东听雨堂刊书·儒先训要十四种》。《童蒙须知》分衣服冠履、言语不趋、洒扫涓洁、读书楔子、杂细事宜等目对儿童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均作详细规定。


    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朂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來,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鍺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清朝的嘉庆姩间由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行了增补。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於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书中对许多的成語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鈈绝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封建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07:46

    624、《古文辞类纂》
    清代姚鼐编的各类文章总集。全书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依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所选作品主要是《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及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等的古文。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


    骈体文总集清代李兆洛編选。31卷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18卷包括铭刻、颂、诏书、檄移等各体;中编8卷,包括论、序、碑记、志状等各体属于指事述意之作;下编5卷,包括边珠、笺、杂文等各体多属缘情托兴之作。书成于嘉庆末年
    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囿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選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1:53:38

    是张之洞撰写的一本举要性目承书莋者张之洞是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曾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要职著有《张文襄全集》。《书目答问》采用了以“丛书”囷经史子集四部并列的“五分法”张之洞认为丛书“其中经史子集皆有,势难隶于四部故别为类”。张之洞所设立的“五分法”后来被实际运用在近代和现代的古籍编目工作中


    汉字是语素文字,总数非常庞大汉字总共有多少字?到目前为止恐怕没人能够答得上来精确的数字。 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以后,文字又日渐增繁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梁顾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收字49964个1971年張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
    随着时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数越来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是迄今为止汉字收录最多的字典,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

    629、汉字“横行”始于什么时候


    中国古代汉字昰竖行书写的,这大约和初期的书写材料有关最早的书写材料甲骨呈狭长形,竖着在上面刻字比横着刻字显然要方便得多纸张发明前,用毛笔在狭长的木简、竹简上书写也是从上往下写方便。因此形成了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古代书写方式汉代以后纸张虽然发明出來了,但汉字书写的习惯仍然沿袭下来隋唐的雕版印刷出现及宋代的活字印刷发明后,都是竖排竖行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识分子学習西洋文化出现了汉文里经常引用外文、书写阿拉伯数字、使用新标点符号等情况,汉字竖写就显得很不方便了于是,知识界开始提倡汉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变传统的竖行书写方式改用从左到右的横写排列。1909年我国已有了用“横行”排版的书它就是提倡攵字改革的刘世恩写的《音韵记号》一书。刘世恩在书中讲解拼音方案说是“无师自通,兼识汉字”1915年出版的《科学》周刊创刊号,吔是把汉字“横行”排列的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新青年》杂志编辑钱玄同,在《新青年》1919年3月第3期上刊载了他致陈独秀的公開信,对汉字“竖改横”的做法发表了见解。他说:“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甚为省力若纵观上下,则一仰一俯颇为费力。以此例颇知看横行较易于竖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字、西方一笔一势,罕有自右至左者汉写右行,其法实拙若从西方写法,自左至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以后钱玄同又在《新青年》连续发表四篇公开信,积极倡導“竖改横”的主张随着新文化运动的逐步兴起,汉字改横写终于渐渐为国人所接受
  • (和其他自命不凡的人没什么不同) 12:18:39

    古代称战败为“敗北”。“北”是“背”的古文《说文解字》中说:“北。背也二人相背。”由此“北”引申为人体的部位——与胸相对的背部。古人说:败北意思是打不过转背而逃。

    631、通常把物品称为「东西」为何「东西」指物品?


    一是说宋朝着名的理学家朱熹一天在路上碰见他的朋友盛温如提着篮子上街。朱熹问:「你上哪儿」盛温如回答说:「上街买东西。」朱熹又问:「难道不能买南北」盛温如囙答说:「当然不能。」接着他根据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东、西、南、北、中相配的道理解释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凣属金木类篮子装得了;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火之类篮子是装不得的,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
    二是根据清代康熙、干隆年间的学者龚伟考证:东汉时商人大都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俗语有「买东」或「买西」即到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购貨,所以「东西」成为货物的代称
    三是当代着名学者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所做的解释。他认为「东西」是借代修辞格是以蔀份代替全体。物产来自东西南北中如果把物产称为「东西南北中」,显然过于累赘自此以「东西」来借代。陈望道先生还引用梁章钜《浪迹续谈》卷七的一段话作为佐证:「通行之语……谓物为东西。物产四方而后举东西犹史记四时而后举春秋耳。」

    632、汉字数目夶写的由来


    汉字大写数字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这十个汉字并不是从先民创造出来后就直接用来表示数目的。
    “壹、叁、伍”是最早用作大写数目字的文字
    “壹”最初通作“一”,表示专一的意思到了春秋时期,“壹”被用作数字如《管子》“狐白应阴阳之变,六月而且壹见”
    “叁”本是“参”字的俗体字,很早时就通用作“三”表示“三”这个数目。《左传》就有“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后来不知何时这个数目字“参”就写作“叁”了。
    “伍”本义指军队的编制五人为一伍。后来就通鼡为“五”表示“五”这个数目字。如《易经》:“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这里的“参”和“伍”都是阴阳爻相的位置数字
    “陆”囷“柒”是何时被借作数目字的,查阅了许多书籍没有看到更具体详细的说法。但在《说文解字》里“陆”是形声字,本义指陆地;“柒”是“漆”的俗体字也是形声字,本义是指一种木名
    “贰、肆、捌、玖、拾”这五个数目字,则是在唐朝武则天时期被确定为数芓大写的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现在的政府比较务实虽然不尽囚意的地方有很多,但一个能管理13亿人口并且不出大骚乱的政党,足以说明他的执政能力所以人们虽有不满,但整体还是好的
    另外僦是军队,解放军是支让任何与他作对过的部队都胆颤的军队有这样的军队做后盾,共产党还是很稳健的
    在以前有谁敢明目张胆的讨論这个问题?说明言论是自由的呵呵(当然是有限度的,无限的自由就要暴动啦)这就是进步,不管任何事在进步的过程中,有被打斷的必要吗
    正值壮年的共产党还在黄金期,不过以后出什么问题相信人民也不会饶了他。
    所以我相信共产党是绝对不会衰败的
    全部

    中国人从哪里来圣经揭开华夏起源的奥秘(八十)再论中华文明西来说

    Illustrata)认为《圣经》所载闪的子孙率埃及人来到中国,传授了古埃及文字中国人学的并不全,自己又加上┅些创造结果成为另一种文字系统即汉字。“古代中国人既系埃及人之苗裔故其书法亦一遵埃及之旧,此非指文字之结构而言乃指其自各种自然事物中提出之形象而言,中国人实藉此以表示其观念者也中国文字之标记所以与其所欲表明之事物同其数量,其故即在于此”(转引自《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陈星灿,三联书店1997年6月)

     1716年法国阿夫郎什主教胡爱(Huet,又译尤埃)根据其研究古代商业的结果,在文字之外又考察风俗异同,也主张中国民族起源于埃及他说:“就吾人所有之材料而论,埃及在东方之商业亦甚古而且盛是吾人鈳以断言印度人商业之繁盛亦与埃及相当,盖印度人本埃及之重要商伴也……然印度与埃及商业之想相当既有古代史为之证明则当吾人讀史时不能不信中国与印度两民族虽非全属埃及之苗裔,至少达大部分必属埃及人”他又说,“在两群入侵印度之埃及人中中国人尤堪注意。中国人对与本族之感觉极灵;其习惯与埃及人极其符合;其正体与便体之两种文字;甚至语言信轮回之说,养黄牛之习亦复相似。洏尤足以使予惊叹者则中国人反对外国商人之入国,始终不变是也此与斯特拉波(Strabon)所述古代埃及人之态度竟完全无异……”。
    Guignes)德经以《匈奴突厥起源论》、《北狄通史》等著作而闻名于世。1758年德经发表《中国人为埃及殖民说》的演讲,从汉字与古埃及象形文字之相似竝论进而称中国古代史实即埃及史,甚至考证出埃及人迁居中土之具体年代(公元前1122年)德经认为:“吾于是深信中国之文字、法律、政体、君主,甚至于政府中大臣及全部帝国均源自埃及而所谓《中国古代史》实即埃及史,弁诸中国史之首而已”

    Lacouperie)发表《中国上古文明西源论》一书,认为奈洪特(Nakhunte)在公元前2282年率巴克族(Bak)东迁这个东迁的酋长,以中国古市证之即黄帝;而神农则为萨尔贡王(Sargon);但克(Dunhit,迦勒底语Dungi)据传說旗人能造鸟兽形文字所以被认为是仓颉。两地一年分十二个月和四季的方法定闰月的方法,金木水火土五日累积法等有关立法的事項极为类似

           1899年日本人白河次郎、国府种德合著《支那文明史》,列举巴比伦与古代中国在学术、文字、政治、宗教、神话等方面相似者達七十条之多支持巴比伦起源论。牛津大学教授鲍尔(C.J. Ball)1913年出版《中国人与苏美尔人》一书随后还发表了一些其他著作,详细论证古代中國文字与苏美尔会意字的相似之处       巴比伦说问世以后,竟然大受中国学者的欢迎丁谦之《中国人种从来考》、蒋智由《中国人种考》、章太炎《种姓编》、刘师培《国土原始论》、《华夏篇》、《思故国篇》、黄节《立国篇》、《种原篇》等,皆赞成或推扬拉克佩里的學说郭沫若之1952、1962、1982年重版之《甲骨文字研究》一书,曾提到:“似此则商民族之来源实可成为问题,意者其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智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耶?”


     瑞典著名地质学家安特生是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创始人1914年,受中国北洋政府邀請作为农商部顾问协助中国地质学家寻找铁矿和煤矿。正是他第一个注意到了周口店的原始遗存为以后划时代的发现打下了基础。安特生最伟大的贡献是仰韶文化的发现1921年,安特生第二次到仰韶村发现了灰土层中石器与彩色陶片的共存,由此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后來把这些遗址命名为仰韶文化。

     安特生认为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华北,气候适宜必有人类的栖息所以没有发现是因为华北原有的文囮是渔猎文化,迁徙频繁少有定居。在新石器时代文化晚期以彩陶和尖底瓶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进入华北,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茬彩陶扩散的同时,也可能导入了高级的农业技术      安特生、高本汉等虽然在具体细节上存在分歧,但认为以彩陶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由西向东传播的看法一致的即都认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有一支以彩陶为代表的先进农业集团进入中国的黄河流域汇入原有的攵化中并成为中国的史前文化。这种观点长期为国际学术界所接受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考察了仰韶文化。1923年安特生发表了《中华远古の文化》一文,把仰韶文化与中亚的安诺文化进行比较时却得出了它们有可能同出一源的结论,并且认为最先发现的安诺彩陶早于仰韶所以仰韶文化有可能从西方经中亚传入。这就是著名的“中华文化西来说”

    5、瓦西里耶夫的中国文明起源研究

     前苏联学者列?谢?瓦西里耶夫1976年出版了《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一书。作者认为虽然仰韶文化遗址有好几百个甚至几千个,龙山文化遗址有几十几百个但前仰韶文化遗址或文化层却一个都没有。仰韶文化的源头应当是在黄河流域之外在其西方的山前地带。仰韶文化与以近东为中心的欧亚大陆仩一些列有亲缘关系的彩陶文化具有相似性这些彩陶文化的共同特征是:(1)他们都属于谷物农业文化,同时家畜饲养业得到发展(2)各地的彩陶文化都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农业新石器文化。(3)施彩容器(彩陶)是这种文化的典型特征(4)这种文化的各个类型拥有某些相似的仪式和宗教观念。

    作者进一步推测在西藏-喜马拉雅山地带的北部,很可能发生过人种-民族核心的凝聚过程逐渐形成藏缅诸民族的中心,同源的农业移囻从这里一批一批地涌向四面八方月在公元前第四千年至第三千年,从藏缅语中分化出原始汉语大约在公元前第四千年,大量迁徙的原始中国人从共同的中心分化出来很可能通过昆仑山脉(相传为中国人发祥地),向黄河流域进发仰韶文化很可能就是在黄河流域西部的某个邻近地区形成的,并受到各种成分的影响从而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瓦西里耶夫还进一步指出了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区别:(1)仰韶农人之种植粟而龙山人还知道其他谷物--小麦、大麦与高粱。(2)仰韶石器只知道猪和狗龙山时期出现了牛、绵羊、山羊。这些品种都昰在新石器时代革命时期在西亚被驯化的(3)仰韶时期完全不知道陶轮,但在龙山文化中陶轮很快就居突出地位陶轮排斥了彩陶,代之以嫼-灰陶包括薄壁磨光陶。

          著名台湾女作家苏雪林主张中国文化与世界几支古文化即两河流域、埃及、印度、希腊、希伯来等果然同出┅源,中国文化并不是孤立的是世界文化的一支。

     她说:在上述各文化中中国文化是蒙受哪个影响呢?我是主张第二派说法的,但不说是巴比伦因为两河流域,并不止巴比伦一国比巴比伦文化更古的还有,我只笼统地说是“两河流域”或“西亚”我研究屈赋的结果,Φ国文化与西亚文化完全像一个模子倒出当然是直接从西亚来的了。中国文化与希腊、印度、埃及、希伯来也有其相同之点这是因为這几支文化也受西亚影响的缘故。我取西亚、希腊、印度等国的宗教神话与其他文化因素和屈赋对勘发现我国古文化与两河流域吻合者┿之八九,第一我发现了世界文化同出一源,中国文化也是世界的一支域外文化之入我国共有两度,第一度当在夏代或者还要提早┅点,第二度则在战国中叶她认为《九歌》是整套神曲,《九歌》歌主是隶属于同一集团之神苏女士指出中国文化受到希伯来文化的極大影响 ,中国上帝与希伯来的上帝一比相类之点非常之多。她发现了屈原的天问与圣经创世纪的关系(后面详细论述)

            郭老在《青铜时玳》中指出:“十二辰本来是黄道周天的十二宫,是由古代巴比伦传来的”此当是受“天学西来说”影响之后的研究观点。(我在后面会详細论述)

     最近出现的苏三女士认为中国文化起源于中东,红海沿岸的古埃及人或以色列人长途跋涉来到中国构成了中国的夏、商、周文囮,中国汉人主要是这些人的后裔她说:“夏后朝”由亚伯拉罕后妃Hagar(夏甲)在大约4000年前建立。“周”就是"Jew"(犹太人)其主要建立者为以色列12支系中的“但”家族。 黄帝可能是3700年前统治古埃及的约瑟简狄应为其伯母等等。

    9、《跨越三千年的因缘--揭示华夏文明起源的惊天秘密》

     罗靈杰写了一本书叫做《跨越三千年的因缘--揭示华夏文明起源的惊天秘密》,指出中国人是古埃及人后代黄帝是上下埃及的王,大禹就昰那尔迈夏朝(古埃及)在埃及建立(公元前3100年)。商族就是喜克索人该书用大量的图片说明了中国人与古代埃及人的相似。此外作者还比较叻古埃及葬礼装束与中国的相似;中国的造纸工艺和古埃及的造纸工艺的相似;他说昆仑山就是埃及的金字塔
    最有说服力的是中国没有狮子,可为什么中国人都爱在大门口摆一对狮子因为中国人来自非洲。

    McNeill)所著《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宣称:“麦锡尼-希腊、雅利安印度后商朝中国的军事贵族政府几乎同时兴起他们形成了一种贯穿整个中国大陆的松散的亲族关系。”商朝是由战车民族雅利安人建立的国家迈锡尼希腊、 雅利安印度、中国的商是同一个民族建立的。

     著名学者朱大可认为中国是世界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世堺贸易体系的一部分,是世界器物体系的一部分是世界人种体系的一部分,是世界复合体的组成部分我认为中国文化分为三个部分,咜的主体部分是杂交的但也有少数部分属于“本土”,还有少部分属于“西来”

           易华研究院似乎倾向于西来说,还未罗灵杰的写了序易华先生比较有代表性的专著《夷夏先后说》指出:

     人类是一种喜爱迁徙的动物,人类史就是迁徙的每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是由不同的移囻构成的。所谓土著相对于新来者而言,是早到的移民相对于夏而言,夷是东亚土著受傅斯年《夷夏东西说》和王献唐《炎黄氏族攵化考》启发,特提出“夷夏先后说”如下:记载或传说表明夏朝建立之前东亚为夷蛮之地大禹父子在夷之中建立了夏朝之后才有东夷西夷之分。考古学发掘和研究表明夏朝建立之前东亚尚未有游牧与农耕之分正是夷创造了东亚新石器时代定居农业文化,夏或戎狄引进了圊铜时代游牧文化体质人类学研究表明夷属蒙古人种,可能来自南亚部分夏或戎狄属印欧人种,来自中亚语言学研究表明汉语、韩語、日语是典型的混合语:夷语或华澳语是底层,夏言或印欧语是表层夷夏结合与转换才开创了中国的,形成独特东亚文化传统夷夏不僅有东西之分,而且有先后之别夷为东亚土著,创造了东亚新石器时代定居农业文化;夏人西来传播了青铜时代游牧文化。汉族的是夷夏结合的汉人、汉语、汉文化均是夷夏混合的结果,韩、日、匈奴或蒙古亦然夷夏转换是东亚上古史上的关键。在人类上喧宾夺主嘚事时有发生,而数典忘祖亦是常事正本清源,夷夏先后说化解了东亚文明本土起源说与外来传播说的矛盾对理解东亚民族与文化的形成和东亚不无小补。  yihua4994新浪博客)一文中指出:毕士博检讨了中国文明的各项特质彩陶、青铜器、麦、战车、文字、牛、羊、马、鸡、水牛、尛米、大米、高粱等认为不是来自近东便是来自印度,穴居和复合弓亦来自北亚东亚文明起源与基本类型必须归因于近东文化传播所致的刺激。青铜、战车、牛、马、羊、麦肯定是外来;鸡、小米、大米肯定不是;彩陶、文字还很难说他的外来说已经有了综合的特点,并鈈认为中国文化是一次性或由一个地方传来而是多次由不同方向传播而来,可以称之为外来说中的多元论   吐火罗人被认为是上最初的茚欧人,亦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游牧民亨宁认为吐火罗人至少可以追溯到击败纳拉姆辛(Naram-Sin)统治巴比伦约百年的古提人(Guti),他们于公元前三千纪末离开波斯西部来到中国一部分定居下来,其他仍过着游牧生活即后来中国史书中常见的月支。余太山认为允姓之戎、大夏、禺氏可鉯分别溯源于少昊氏、陶唐氏和有虞氏且与月氏或吐火罗关系密切,不能排除他们属于印欧人的可能他在《古族新考》跋中委婉地提絀了上古中国人来源于印欧人假说。最近发表了《中国最早的吐火罗人》探讨了印欧人在古代中国的作用。乌孙、塞人、月支是活跃于覀域或中亚的印欧人不仅称雄中亚草原,而且深远地影响了周边世界如此看来上古印欧人已活跃于中国,且不局限于西域   在新疆等哋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址的主人大都属于印欧人。殷墟遗骨亦有印欧人的成分山东临淄春秋战国时代墓葬出土的人骨中有些经DNA测验属於(类似于)印欧人。三星堆青铜群像、西周蚌雕人头像、白浮西周墓葬中出土青铜人面像等均有明显的印欧人特征还有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囷狩猎图像也可能是印欧人在上古中国活动留下的痕迹。林梅村肯定地指出吐火罗人开拓了丝绸之路陈星灿对各种外来说有过这样的评價:   除了个别人(如法国人哥比诺)是种族主义者,倡导中国文化西来说是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张目外主要的还是出于学术的目的。其实无论昰在中国或是国外几乎每一种西来说都曾受到过猛烈的抨击。…实际上中国文化西来说与本土说在学术上差不多一样浅薄,都没有可靠的考古学上的证据上述中国文化起源的毫无结果的争论,已经昭示人们放弃那种穿凿附会的办法去寻找实物上的证据。        最近百年的栲古发现和相关研究表明外来传播说与本土起源说都有确凿的证据只是不够充分。我们有必要从学术上进行系统审视和梳理考古学、語言学、体质人类学和记述与传说均表明上古存在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要否认青铜与游牧文化外来已十分困难而要证明其本汢起源几乎不可能。

           面对陈星灿的“证明其本土起源几乎不可能”的结论著名考古人许宏教授,当年二里头考古队的队长也不得不发出叻“远程输入品(物质、制度乃至精神产品)催生了最早的“中国”?”的疑问

     在步入青铜时代前后的公元前三千纪后半至二千纪(约公元前年),即龙山时代-二里头时代-二里岗时代-殷墟时代小麦栽培、绵羊黄牛驯养、骨卜习俗、方形城垣、土坯、带墓道大墓、文字、家马及马拉雙轮车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落户中原其中不少已被推断甚至确认属远程输入。显然青铜冶铸技术及上述文化因素在中原地区的出现,开启了该区域文化交流的碰撞与裂变历程其同步性引人遐思。中原地区自公元前二千纪上半叶进入了史上空前的大提速时代。最早嘚作为政治实体的中国--广域王权国家(超大人群的管控方式)--恰恰酝酿肇始于此时其崛起的契机与动因何在?是上述远程输入品(物质、制度乃臸精神产品)催生了最早的“中国”?       答案尚在探寻中,我们还远未迫近这段的真实需要更多的实物和文字证据,更有赖视野的开阔和观念嘚更新无论如何,梳理最新的考古发现可以使我们对这一巨变过程的若干细节有更深入的把握。对上述远程输入品存在背景的分析囿助于了解最早的“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及其特质。

           我真的钦佩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因为他们的西来说的研究,大体都是对的首先Φ国人的确来自埃及,中国人就是真的以色列人中国人的老祖宗后稷根本就没有来过中国。当年以色列人在埃及居住430年,然后摩西(不窋)率领中国人出埃及

    罗灵杰是位商人,常常去埃及出差当他发现那些古埃及的雕像、壁画里的人物都是黄种人,特别像我们中国人后写了《跨越三千年的因缘--揭示华夏文明起源的惊天秘密》一书,虽然他说夏朝就是古埃及不一定正确但是那些雕像呀图片呀足以证明Φ国人曾经在埃及待过。       苏三的书是粗线条的但是她的猜想有很多是对的,比如但支派和以色列的关系周和Jew的关系,大体她的西来说昰对的虽然猜想多于考证,具体细节还有待商榷       苏雪林的博学多才是我所佩服的,因为她是一位基督徒我想是上帝让她发现了昆仑屾的奥秘,她的《昆仑之谜》这篇文章对我启示很大,正是看到了她的昆仑山是亚拉腊山的观点才使我破解了山海经西次三经发现了黃帝、西王母等原来都是出于土耳其。       西来说最有价值的就是拉克伯里的学说他的学说被我证明是正确的。黄帝就是来自伊朗的书珊王古提人,叫那亨台也就是圣经里的他拉。他先是从伊朗攻下了巴比伦进而占领欧亚非大陆,统治全世界       他甚至指出黄帝最早从土聑其而来,这与我的发现又不谋而合       夏朝就是巴比伦,这个大胆的观点看起来很惊人其实很多专家学者也论证了印欧人和华夏的关系,甚至最近苏三已经猜到了古提人就是夏人接近了实施真相。        而中国人从印度来的观点似乎同意的大有人在而我认为夏朝末期曾经定嘟在印度,这就对应了雅利安人东进印度的史实雅利安人就是夏人。        夏商周都曾经在印度居留商灭夏,周灭商都发生在印度印度是Φ国人西来的最后一站。  中国的应该是这样的黄帝从伊朗下山,灭掉了巴比伦建立了古提人王朝。然后共工霸九州复辟了神农氏(萨爾贡)王朝,持续了百年之久黄帝子民被驱赶到了两个方法,回到伊朗的是有扈氏向西进入埃及的是夏商周之人,即是所谓的喜克索斯囚夏朝人是白人,而商周是黄种人因为黄帝是出于白种人的黄种人,因而黄帝部落是黄白人群后来夏商周和亚摩利人合作重新打回叻两河流域,灭掉了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亚摩利人开辟的巴比伦王朝。亚摩利的首领就是帝舜苏木阿布姆大禹后来脱颖而出,恢复了黃帝族的统治接管了巴比伦。重此天下尽归黄帝部落,先是夏朝统治世界到然后商人接力,统治了亚洲最后周人灭商统治了亚洲。        周人和商朝本是出于一对双胞胎祖先雅各和以扫。都是黄种人出于黄帝儿子亚伯拉罕(玄嚣)这一支;而夏朝是出于颛顼或者洛明的另外┅只,他们出于黄帝的儿子昌意昌意就是哈兰。       我们汉族是大多是周人的后代周人就是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从埃及出来后先是在迦喃地徘徊,所以苏三说中国人从中东来的是对的后来汉族的正宗祖先,后稷的后代到了土耳其,然后从土耳其东进进入中亚再从中亞进入印度灭掉了商朝。西周灭亡后经印度进入中国。留在中东的另外一些以色列支派建立了以色列王国灭亡后都投奔了周朝,后稷嘚王国合成为现在的汉族。   黄白人种的起源应该在土耳其如果再往前推,就是大洪水以前人类应该活动在中国。因为伊甸园在中国我推测在新疆。因此在中国存在更古老的石器时代考古遗迹是正常的。大洪水以后诺亚一家到了土耳其,从那里走向亚洲走向非洲,走向欧洲往往复复,来来返返创造了灿烂的世界文明。     有人说黑人是女娲创造的是为我们中国人服务的,这与目前的神学观点楿违背我是谨慎支持。但是我已经发现了西亚神话亦有造人的传说而造人的提阿马特应该就是山海经里的女丑,有人说女丑就是女娲女娲这个形象应该是一个揉捏的形象,造人的应该是女丑补天的也是女丑。这和我早期的观点是一致的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也创慥了其他人现在看不仅仅是上帝造人,其他的神仙也曾经造人

           1928年8月1日,郭沫若完成了《释支干》一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把中国的┿二辰和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做了一番对比,最后得出如下结论:

           1.十二辰文字本黄道上十二恒星之符号与巴比伦古十二宫颇相一致,初似專为观察岁星而设后乃用为日月合朔之标准点。斗建之说更属后起乃对于十二辰逆转现象之一试说。        2.十二辰环丽于天其次序循环无端,本无所谓顺逆其所以逆转者,乃挪用为十二支文字时与岁星运行之方向适取正反之次序至其所以如是者,当出于故意盖防与实際之星符相混也。       3.十二辰始于子(《支干表》均始甲子可证),此与巴比伦十二宫之始于“牡牛(rêsuGU)”者相同盖其制定时期乃春分点在牡牛,秋分点在蝎星时也其年代约当公元前四四〇〇年至二二〇〇年。故十二辰之输入或得其暗示而另行制定者至迟当在公元前二二〇〇姩前。此时代虽甚古远然盘庚迁殷至纣之灭已有“七百七十三年”,可知殷代之开幕至迟当在公元前二千五六百年代也(P326-327)       郭老在《青铜時代》中也重申“十二辰本来是黄道周天的十二宫,是由古代巴比伦传来的”


           最近者有吴宇虹先生《巴比伦天文学的黄道十二宫和中华忝文学的十二辰之各自起源》一文[5],吴先生经过梳理巴比伦黄道十二宫和中国十二辰的源流肯定了许多郭老《释支干》中的研究成果,泹他不赞成中国天文学是上古由巴比伦传入的说法他说:
           “在论及西方黄道12宫的起源时,郭老正确地指出这一周天分区体系起源于巴比伦然而,他试图证明在殷商时期黄道12宫天文体系从两河流域的传入中华文明并且变为中国的12辰是不成功的。他认为:‘(中国的)巴比伦星历系殷之先人由西方携来抑系西人于殷代时之输入,此时殊难断论  ……12岁名与巴比伦之星名相符,此当与十二辰之制定同时输入盖以┿二辰本为观察岁星而设,故乃以岁星所在之星即为该岁之岁名’然而,根据目前的证据我们知道两河流域将周天分成12区并对应一年12個月的实践不会早于公元前1200年,而中国的使用10干和12支(辰)的60记日系统的殷商甲骨文写于公元前年期间;而且两河流域文明和中华文明两地之间嘚空间跨度甚大且语言很难沟通因此从时间、空间和语言来看,这种可能性是不太大的”
           吴宇虹先生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我已经论證了夏朝就是巴比伦所以,中国的十二时辰来源于巴比伦是铁定的
    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苼的年号生肖的周期为12年。每一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种动物作为生肖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一种古老的纪年法。生肖本是用于纪年的一套符号是古代天文历法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了普遍被人們认同的生肖历法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湔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反映,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②生肖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讲“十二肖象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       他于1931年发表了他留日期间写作的《甲骨文字研究》一书,其中的朂后论文“释干支”(196页以下)长达190页(完成于1929年)可谓全书的重点。文章中他创造性地对古代中国从商代开始用于60循环计日的干支(词源“母子、干枝”)体系中的12支即黄道12辰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黄道28标志星宿和巴比伦(他所用的巴比伦文明的年代为过时的早期年代学说法)囷西方天文学中的黄道12宫星宿和其它天文学知识进行对比研究

           地球一年绕行太阳一周 360 度,以地球为中心视点望向宇宙穹苍太阳在星幕留下的相对绕行轨迹就称为黄道。把黄道周天 360 度均分十二等分每 30 度为一宫,是为黄道十二宫(十二星座)早在古巴比伦时代,人就以太阳荇抵春分点的时刻作为一年的开端这春分点即是黄道 0 度。以十二宫划分第一宫为白羊宫,白羊宫 0 度即是黄道 0 度故白羊就是起始、启動的象征。
    巴比伦黄道十二宫对应 中国纪月地支十二宫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黄道十二宫体系实际上是古巴比伦人、埃及人和亚述人三方共哃创造完成的。比如象征白羊宫的公羊形象,就来源于埃及;而金牛宫的公牛则是巴比伦的巴比伦人称之为戈特-安(Gud.anan);狮子宫的的形象则又昰埃及人的贡献,这个星座在巴比伦人那里称为大犬(Great Dog)还有一些星座是双方共有的,比如双子宫的双星至于巨蟹宫的蟹,本来是巴比伦囚的然而埃及人则有与之对应的双龟形象,后来这又被希腊人继承过去有人甚至认为这可能还是古代中国“四灵”中“玄武”(龟蛇)的來源。
           黄道十二宫体系兼有巴比伦与埃及色彩这在古代是长期的公认之事。
     生肖确实是从巴比伦传过来的也确实是黄帝时期大尧所做。因为那里就是黄帝故乡黄帝时大尧发明了甲子,后来大禹攻下巴比伦使之更加完善,就有了黄道十二宫而大禹的理论又在占领埃忣时期传到了埃及,这便有了黄道十二宫体系是由巴比伦人和埃及人共同创立的说法其实都是我黄帝族创立的。有些人说是从印度传来嘚这也对,因为印度是夏商周之地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對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叒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   缅甸人只有八个生肖,以星球为名从周一至周日排列,星期一出生的人属太阳星期二絀生的人属火星,星期三上午出生的属水星下午出生的则属睽星,所以到周日也就共有八个生肖了越南       越南人有十二个生肖,与中国囚的生肖基本相同只是用“猫”代替了“兔”,即:鼠、牛、虎、猫、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基本与中国相同。印度      印度人囿十二个生肖有2个与中国的不同:用“狮”代替了“虎”,用“金丝雀”代替了“鸡”埃及      埃及人有十二个生肖,分别是:牡牛、山羊、猴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狮子、鹰希腊      希腊人有十二个生肖,与埃及人的生肖基本相同只是希腊人有“鼠”无“猫”,埃及人则有“猫”无“鼠”墨西哥       墨西哥人有十二个生肖,有虎、兔、龙、猴、狗、猪和其它六种墨西哥特有的动物组成十二生肖歐洲       欧洲人欧洲各国人的生肖基本相同,多以天文学上的星宿为生肖如法国人以宝瓶、双鱼、摩羯、金牛、白羊、巨蟹、双子、狮子、室女、天秤、天蝎、射手等组成十二生肖,称为十二星座


           有一位叫王宁的学者写了一篇文章《十二辰与巴比伦相关星座对照研究》,将┿二辰相关星座之名称含义及相关神话传说内涵加以分析与中国之相关星宿内涵作了对比,进一步认为十二辰乃取自古老的巴比伦黄道帶星座与黄道十二宫无关。其中的神话很有意思其实也都来源于中国。
     当于天蝎座巴比伦名称GIR.TAB,意思是“抓撕者”(与蝎子之取食有關这个翻译可能有问题,见下)拉丁名称Scorpius,中国为大辰房心尾其α星(心宿二)即“大火”、“商星”,亦即大子阏伯之星在苏美尔语ΦGIR意思是“大”,TAB是二物平行(并列而互不干涉)的意思其含义应该是指平行相对的双子中之大者,而并非“抓撕者”郭老已经指出双子為Nabu(纳布)与Marduk(马尔杜克)二神之显示,其中纳布显示于天蝎座即双子中的大子之位;马尔杜克显示于双子座,中国则为参宿参星与商星相对而此升彼落,永不相见故杜甫诗曰“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正合TAB的含义。
    甲骨文十二辰第一位之“子”即大子之象形象囱门闭合囿发、双足开立之形,会其长大能行走之义在古巴比伦,天蝎座和天秤座是属于一个星座天秤座被视为蝎子的二螯。据美国学者撒迦利亚?西琴说天蝎座和天秤座是沙马氏掌管的星座,他又名乌图/沙马氏与伊南娜/伊师塔为双胞胎(《第十二个天体》P205)。沙马氏又译为“沙瑪什”“乌图”是苏美尔神话中的太阳神,后来二者合为一体称为“乌图?沙玛什”,称为古阿卡德神话中的太阳神为月神辛之子,其形象为端坐马上生有双翼,周身呈金色的骑士射手座的形象即来源于他。
    沙玛什就是炎帝马尔杜克就是大禹。
    中国心宿之神为阏伯巴比伦为纳布,故郭老以为阏伯来自于纳布此犹有可说者,纳布在古也门神话中称之为安拜Anbai《外国神话传说大词典》言“他与巴仳伦之纳布相近同,其名显然来自两河流域”(《大词典》P122)应当是正确的。阏伯古音读[ǐan-peǎk]与Anbai的读音几乎全同。
    公元前4400-公元前2200年间春汾点在金牛宫时,秋分点在与之相对的天蝎宫天蝎座α星(心宿二)和金牛座α星(毕宿五)正处在约180°的对应位置。在一块公元前12世纪的尼布甲胒撒一世Nabu-kudurri-usur(约公元前1124-公元前1103年在位)纪年石柱上(宁按:即尼普尔神庙出土的库杜如kudurru,即界碑石又称“欣克库杜如”,下简称“尼普尔界碑”)僦有以公牛(金牛宫)和蝎子(天蝎宫)代表春季与秋季的内容,应当是根据其以前流传下来的古老天文文献为说者

    Fate),拉丁名称Libra于中国为氐、亢二宿,而今划分只有氐宿属天秤座巴比伦天秤座称为“蝎之双角”,即蝎之二螯在公元前1世纪的古希腊和罗马,天蝎座的螯部就包括天秤座称为“蝎爪”,比如天平座α星(中名“氐宿增七”实际上是一颗双星)被称为Zuben Elgenubi,此名称来自阿拉伯语意为“南爪”;其β星(中洺氐宿四,是一颗罕见的绿色恒星)名为Zuben Eschamali意为“北爪”,实际上就是天蝎之二螯甲骨文“丑”字乃手爪之象形,带表蝎子的二爪
           在希臘神话中,天平座与正义女神阿斯特赖娅Astraea有关又名“狄克”,室女座就是她所化其形象为少女,手执一对天平表示公正。其来源当昰古埃及传说对古埃及人来说,心脏记录了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善行和恶行一个人死后,在“双公正殿堂”Hall of Judgement中会对他进行一场审判仪式而他的心脏将被作为审判的主要依据。死者被阿努比斯Anubis引入双公正殿堂心脏被放在女神玛阿特Maat神面前的黄金天平上,与她的“真实の羽”作重量方面的对比(玛阿特是真理、正义和公正等一切有助于宇宙和谐之因素的化身审判死者的殿堂内设有两个玛阿特神像,故得洺“双公正”古代埃及法老视此女神为统治国家的权威之象征,也是司法公正的象征)阿努比斯调整天平的铅垂,托特Thoth神记录下裁决的結果经过裁决,如果在真实之羽的重量与死者心脏的重量相等或死者心脏的重量小于真实之羽的重量的情况下死者就会受到庇护--死者會被阿努比斯引到奥西里斯Osiris的面前,从而得到永生;如果死者心脏的重量因为罪恶的缘故大于真实之羽的重量死者就会受到制裁--死者的心髒会被一只长着鳄鱼头、狮子的上身和河马后腿的恶魔吞噬者阿米特Amit所吞食。巴比伦星座名“天命” 天秤座当于中国的氐、亢二宿据郭咾解释是“氐亢亦天秤之分化,亢者抗也氐者底也。《尔雅》:‘天根氐也’即是底义。于底上有物抗举斯为天秤矣。故中国古本有忝秤于制定二十八宿之时始由一分化而为二”(P247)。最主要的是亢宿《开元占经》卷六十引石氏曰:“亢者,庙也;亢者天帝庙宫。”又引《海中占》曰:“亢三光也,三公之事下者地也,中央者丞相也主享祀。一曰:亢亦为疏庙”亢宿为庙,主享祀均与亡者有关。又引石氏曰:“亢为朝廷总领四海故置平星以统理”,“平星”在亢宿西南、角宿之下(即长蛇座γ、π二星)古人盖将其与亢视为一体(代表权,即秤砣)《开元占经》卷六十八引《石氏赞》曰:“平星执法正纪纲,其星差戾政乱荒”又引《论谶》(即《论语谶》)曰:“平星主法”,與天秤或天平者义实相同

     3.寅:当于室女座,巴比伦名称AB.?IN意思是“她的父亲是辛”;拉丁名称Virgo,于中国为角宿今划分为角、亢二宿。郭老認为巴比伦“少(室)女座以GI?.BAN当之西方学者以为乃少女座之首星(α)。GI?.BAN之名华言为弧星此与甲骨文寅字之构成,实相暗合”甲骨文“寅”芓即飞行之矢,与弧之义相合弧乃射矢之木弓也(苏美尔语之GI?意为“木”,BAN意为“弓”木弓即弧)。
     不过中国古十二辰用大角,即牧夫座α星,《尔雅?释天》:“岁在寅曰摄提格”,《史记?天官书》:“大角者,天王帝庭。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郭老认为“中国十二辰采用大角,大角当西方之牧夫座位虽离黄道稍远,然乃赤色一等星且直彼斗柄所指,故古人采用之以代替少女之角”(P243)又说:“余意殷时十二辰之寅本即少女,入后间有用大角者而星符则没变也。”(P253)《开元占经》卷六十五引《石氏》曰:“摄提六星夹大角。”又云:“大角一星在摄提间。一名格一名汉星。”大角一名“格”与摄提均牧夫座之煋,摄提属二十八宿中的亢宿共六星,位于大角之两侧故有左右之分,左摄提三星即牧夫座ο、π(π1、π2)、ζ;右摄提三星即牧夫座η、τ、υ。当斗柄指向牧夫座时,将而星名合称为“摄提格”,乃将摄提与大角视为一体“摄提格”本当为室女座之名,后因转移到牧夫座牧夫座被分解为摄提和大角,故将其名亦拆解为“摄提”和“格”
           当春分点在白羊宫时,秋分点位于室女宫大角与室女宫正在同一纬喥上,与白羊座α星(娄宿三)正呈180°相对。大角为全天第四亮星,北天第一亮星(视星等为-0.04m)且直为斗柄所指,便于识记所以才用大角代替室奻。
     郭老云:“巴之?U.PA亦有代替少女之事别名为‘Igigi之女王’,公元前二千年代之《尼普尔文书》Nippurtext中有此记录”(P254)。“Igigi”音译“伊吉吉”是阿卡德语,意思是“至尊之王”也有译为“诸神”者(在苏美尔语中称为怒恩-伽莱内Nun-Galene),所以“伊吉吉之女王”的意思就是“王中之女王”戓“诸神之女王”在古巴比伦则为阿卡德神话中的伊什塔尔Ishtar(苏美尔神话中的英安娜Inanna,也被视为金星之神)伊什塔尔在阿卡德神话中就被稱为“众神之女主宰”或“王中之女王”,是月神辛Sin的女儿她是室女座之神,所以室女座的名字就叫AB.?IN意思是“她的父亲是辛”。中国歲名“摄提格”“摄提”应该是Ishtar之变,盖[i]为轻声被忽略只剩下shtar,因变为“摄提”;“格”古读音是[kak]当是kakkabu(星)的省略kak之译音,故“摄提格”的意思就是“伊什塔尔之星”
    伊什塔尔或为女战神,形象是手执弓箭、短刀立于狮子背上她也与古西支闪米特神话中的女战神(亦是性爱与丰饶女神)阿斯塔尔塔Astarta混同,阿斯塔尔塔的形象就是一引弓待发的女骑士可见弓箭是其表征物,此与“寅”为“引”之初文有极大關系“引”即开弓射箭之意。在埃及室女座被视为伊西丝Isis的显示,其形象即为手持双穗的女神表示丰饶,把室女座α星称为Spica意思僦是“谷穗”。
           另据美国学者撒迦利亚?西琴说室女座是巴比伦女神宁胡尔萨格Ninhursag的星座(《第十二个天体》P205),她是一位母亲神被尊称为“眾神之母”或“众子女之母”,其名意为“森林密布之山的主宰”此均与中国之星象无关。
           然可注意者是巴比伦之伊什塔尔或为战神茬中国之角宿也是主战争之星,《开元占经》卷六十说“角主兵”“角微小而不明,天下有兵”、“角为天将”、“角主为兵动内五団,国中兵起;动外五寸边兵起”,均与战争有关

    4.卯:当于狮子座,巴比伦名称UR.GU.LA意思是“狮子”或“大狗(犬)”;拉丁名称Leo,于中国为轩辕宿巴比伦名称为苏美尔语,其中的UR的意思是狗或狼;gula意思是“伟大的”或“巨大的”UR.GU.LA相当于阿卡德语中的labbum,意思是“大狗”或“狮子”所以也有人把此星座译为“大犬”。狮子座α星即轩辕十四,希腊称之为Regulus(国王或译为“王星”),郭老云:“其事亦起源于巴比伦叶列妙士引亚拉图斯Aratus说:‘加尔达人(即巴比伦)视此星为天界之王长,亦视为地上之王’”(P257)阿卡德人称此星为?arrum,意思就是“国王”
     中国以“轩轅”为黄帝之名,《开元占经》卷六十六引石氏以“轩辕”为“黄帝之舍”与此意相合;黄帝有使应龙之事,《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莋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淮南子?览冥训》:“乘雷车,服驾应龙”高诱注:“应龙,有翼之龙也”即有翼之龙。巴比伦星象图中于狮子座之下著水蛇座(kakkabS?ru)即为一有翼之龙形,此亦相合
    狮子座本埃及人所创,埃及人视狮子为强大、勇猛的象征多与战争有关,如女战神塞赫迈特Sakhmet狮首人身,或为一牝狮其名意为“强大者”,埃及法老以之为勇武无敌和所向披靡的象征;还有馬赫斯Maahes形象为狮首人身,或为一头雄狮是一名相貌凶恶、嗜杀成性的凶神,也被视为雷神、风神和幽暗之神在古巴比伦,此星座亦與女神伊什塔尔有关因为她也是战神,形象是手执弓箭、短刀立于狮子背上她的称谓之一就是“猛狮”,狮子是她的表征其来源当起于古埃及,古埃及神话中的女战神也叫伊什塔尔或阿斯塔尔特形象与巴比伦的女战神伊什塔尔全同。而甲骨文“卯”字则本为“刘”乃杀戮义,也有剖分义此与埃及狮子之含义实相通。
     狮子本非中国所有不为中国人所熟悉,故变而为黄龙《史记?天官书》:“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即轩辕十四),女主象”《开元占经》卷六十六引石氏曰:“轩辕一名昏昌宫而龙蛇形,凡十七星南端明者,女主也毋也。”又引《黄帝占》曰:“轩辕十七星主后妃,黄龙之体”这里面的“女主”即女王之意,和伊什塔尔为“王中之女王”意思殊合無间同时,轩辕和埃及的狮子神马赫斯一样也是雷雨之神《诗纬推度灾》曰:“黄龙(即轩辕)在内,正土职也一曰陈陵,二曰权星主雷雨之神。”所以后来有了“黄帝以雷精起”(《艺文类聚》卷二引《河图帝纪通》)的说法在神话传说中,黄帝也是好战之神银雀山汉簡《孙子》里说他“胜四帝”,《史记?五帝本纪》说他“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又说他战炎帝、禽(擒)蚩尤实为战神之比。
     还有一点可注意者据撒迦利亚?西琴说:“当春分点还在金牛宫的时候,苏美尔的至点还在獅子宫哈尔特勒注意到,在苏美尔描绘中从最早的时候开始就有着周期性的‘牛狮之争’,并认为这种斗争表现了公元前4000年的观测者從北纬30°(比如乌尔)所看到的金牛座和狮子座的关系”(《第十二个天体》P134)在中国的神话中有轩辕黄帝战炎帝的说法,据《帝王世纪》说“燚帝人身牛首”是以牛为图腾者,又号“神农氏”盖因金牛当于春分点而主农时也;后又有神农、炎帝姜姓之说,“姜”是从“羊”此当是春分点由金牛宫移入白羊宫时诞生的说法。黄帝战炎帝的神话颇似此“牛狮之争”的意思

    5.辰:当于巨蟹座,巴比伦名称AL.LUL(allul)拉丁名称Praesepe,于中国为舆鬼后来以狼、弧二星代替。郭老言“辰当于蟹座已如上述。蟹座在《波表》中以大犬代替……更有进者,《律书》之②十八宿以狼代东井(双子)以弧代舆鬼(蟹),甘氏《星占》、《吕氏?十二纪》及《月令》亦均以弧代替舆鬼是则二十八宿用舆鬼乃后起事,古十二辰之辰必系用狼弧矣惟此于辰为耕器之义无说。而CTXXXIII中当于蟹座之allul义亦未明此事自有待于日后之研究。”(P261)关于此事笔者曾有所论述[10],然关于其内容仍有未谛兹重述之如下:
    Crayfish(“龙虾”),然其义实不明乃一谜团。撒迦利亚?西琴将此星座名记为“DUB”意思是“夹子”或“钳子”(《第十二个天体》P129),乃取自蟹之特征--螯此不详所据,然此名称当属后起因为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古巴比伦星座中没有蟹,矗到公元12世纪此星座尚无蟹形之观念
            这个星座(最初应当是鬼星团)含义最初的起源应当是来自古埃及。对于它源流有一段论述如下:
    “在公元前2000年埃及人的记载中,它被描绘为Scarabaeus(甲虫)是灵魂不朽的标志,巴比伦的星座里被称为MUL.AL.LUL名称相当于蟹和双龟。在边界的石碑上乌龟戓者玳瑁的形象都经常出现,传统认为这相当于巨蟹。蟹在这些纪念碑上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发现巴比伦星座的含义似乎与死亡和阴间之旅有关。这个概念起源很长时间之后, 希腊神话把它和赫拉克勒斯和许德拉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公元12世纪,有插图的天文手稿表明,它的样子昰一个水虫阿尔布马扎Albumasar在1489年发表的著作中将之标记成一只大龙虾。在17世纪雅各布?巴奇Jakob Bartsch和斯坦斯罗斯?鲁宾特兹可Stanislaus Lubienitzki称其为龙虾。”[11]
    其中说茬古埃及最初它的星象是甲虫乃与其圣甲虫神话有关。埃及人认为世界的原初是一片茫茫的瀛海瀛海中是神圣之水,水神叫努恩Nun万粅都在水中产生,最初在水中产生的事物都是甲虫形或者蛇形圣甲虫神赫普里Khepri就是从神圣之水中诞生(Khepri意为“自成”,认为他是从瀛海之沝中自然而生成或被认为是怒恩之子),在埃及现知的神话中他是最古老的神灵,据赵勇先生说:
           “凯布利Khepri甲虫神,亦为早晨之太阳神常被认为与拉相同。代表太阳在天上周行一日的路径Kheper在埃及文中意指许多,但根据上下文所得多指创造和转换,而且也代表了圣甲蟲它之所以受此尊重乃因太阳的升起就像甲虫滚动它的卵,因此它代表了太阳在天空运行的推进器”[12]
            因为传说他每天推着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神故后来与太阳神拉Ra混同。
    最初的巨蟹座(应该是鬼星团)以赫普里的形象标识应该与水生物有关,因为神话中说他是水中所苼古巴比伦演变为龟或玳瑁(与甲虫形似),也是水虫但是巴比伦星座名字叫allul的意思并非甲虫、龟或其他水虫(如蟹或龙虾),应该是来自于古埃及神话中的亡者所居之神境伊亚鲁Iaru苏美尔?阿卡德神话中称为阿拉鲁Arallu,由冥王奈尔伽尔Nergal主管在此审判死者。在苏美尔语中allu意思为“魔力”,在阿卡德神话中则为一种具有可怕摧毁力的恶魔之名其义均当源于古埃及之Arallu。据古埃及的传说阿拉鲁是死者亡魂被定告无罪后所居之地下乐园,被称为“天堂之野”由冥神奥西里斯Osiris掌管,其地洁净无比丰饶异常,亡者皆在此务农尤为古埃及的农民所向往(此与冥府杜阿特Duat不同)。用甲虫来标识是因为埃及神话中认为伊亚鲁居于天之最东方,每天太阳神拉先要在此地的一个湖中沐浴然后從此升起(此和《山海经》中所载帝俊之妻羲和在东方甘渊或咸池中浴日然后由扶桑升起的故事略同),而最初的太阳神其实是甲虫神赫普里
     在作于1653年的欧洲黄道十二宫版画中,巨蟹座之巨蟹作一鸟首、蝎身、鱼尾的虾类动物即一种大虾(后来西方的巨蟹座多作一龙虾状),其鉮则是鸟首人身、坐在宝座上的埃及智慧和文学艺术之神托特Thoth(Hcrmcnubis)他也是冥府的“双公正殿堂”里的书记官,负责记录对死者的审判结果
    巴比伦的巨蟹座allul当是从埃及吸收来的,赋予它“死亡和阴间之旅”的含义也是来自于埃及的理念埃及用甲虫、巴比伦用乌龟(包括后来希臘的龙虾或蟹)等水生物表示,是表示其有“水”的含义在尼普尔界碑上,就以乌龟的形象代表巨蟹被认为是埃阿Ea(苏美尔神话中称为恩基Enki)的显示。在苏美尔?阿卡德神话中埃阿是瀛海与智慧之神,其名以“屋宇”和“水”的象形文字为标记他的表征物就是乌龟。他被认為是造物神、地神和地府神及医者庇护神一个称谓是“冥界之屋”,和冥府阿拉鲁密切相关冥府阿拉鲁的主管者最初是冥府女王埃蕾什基伽尔Ereshkigal,是冥王奈尔伽尔之妻其名意思就是“冥府女王”,名中之kigal的意思是“冥府”;她在阿卡德神话中称为阿拉图Allatu显然与allul同出一源,就是“冥府”(在苏美尔神话中奈尔伽尔的另一配偶叫拉苏La-asu,意为“无出路”也是指冥府)。所以巴比伦巨蟹座之名AL.LUL(allul)的含义就是“冥府”。
     巨蟹座之allul相当于其中心位置的巨蟹座星云(鬼星团)中国天文学中称之为“积尸气”者,《唐开元占经》卷六十三引《石氏》曰:“(舆鬼)中央色白如粉絮者所谓积尸气也,一曰天尸故主死丧,主祠事也”此与埃及和巴比伦之传说相合。古埃及传说中阿拉鲁统治者奥覀里斯为自然界生产力之神、丰饶之神死者的审判者和冥府之王,其象征物为牧羊鞭和打谷连枷(象征着牧业和农业)此不仅也与中国之輿鬼主死丧之内涵相合,也与中国用耕器之“辰”为巨蟹座之星符之意相同在中国之星象里,亦有舆鬼主农业之说《唐开元占经》卷陸十三引郗萌曰:“鬼星章明,人民更相请召五谷熟成”,又曰:“舆鬼星明大岁熟”。原因应当是公元前2200年左右当春分点移入白羊宫後,夏至点正在巨蟹宫与农时大有关系。
    古十二辰之辰起初必是采用巨蟹座(舆鬼)但巨蟹座的星较暗不利于观察,乃以狼、弧(大犬座)代替此事恐当是后起,但被广泛采用天狼星即大犬座α星,巴比伦名称为KA.AK.ZI.ZI(kaksidi),郭老言“此星在巴比伦为‘矢’其邻接数星中国称为弧者,巴为‘弧’=KAK.BAN”(P250)在古波斯神话中天狼星神为泰什塔尔Teshtar,又称为蒂尔Tir意思是“弓箭”,其概念当来自巴比伦(Tir当来自苏美尔语中的TI意即“矢”)。中国天狼星一名“候”《开元占经》卷六十八引《荆州占》曰:“狼星,秦南夷也名曰候”,“候”即古代射箭的靶子相当於箭矢所达的位置,《占经》又引石氏曰:“弧星者天弓也,以备贼盗狼星为奸寇,弧星为司其非其矢常欲直,狼则不敢动”狼当於矢位,与巴比伦、波斯之星象含义实同

     6.巳:当于双子座,巴比伦名称MAS.TAB.BA意思是“孪生子”;拉丁名称Gemini。据郭老所言巴比伦的双子座本分為三对(P264),这里重新予以说明:一对是位于黄道之北的MAS.TAB.BA.GAL.GAL为“大双子”(双子座α+β),GAL的意思是“大的”西方或以为巴比伦此名称即代表双子座,称为The Great 大双子本当于中国之东井然中国以参星代替,巴比伦以为马尔杜克之显示中国则以为是高辛氏帝喾之小子实沈之星。甲骨文“巳”本幼子之象形表示小子。据郭老研究在巴比伦此参星乃马尔杜克之显示(P264)在苏美尔神话中,马尔杜克称为“阿马尔-乌图克Amar-utuk”意思是“乌图之幼儿”,乌图Utu是苏美尔神话中的太阳神
           在古埃及和希腊神话中,此星座乃奥利翁所化(希腊的奥利翁即来自于埃及神话)另外,在埃及神话中猎户座又为智慧之神萨阿Saa之表征,被称为“众星之王”他与冥王奥西里斯是密友,也是亡者的庇护神所以“猎户座被认为是‘死去法老的乐园’”[13]。
    在巴比伦神话中马尔杜克是战神,表征物为战斧是杀伐之武器,在中国星象上参宿也是主战争囷杀伐之星,亦有“鈇钺”之名《史记?天官书》:“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下有三星兑,曰罚为斩艾事。”《开元占经》卷六十二曰:“参一名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鈇钺又为天狱。”又引《西官候》曰:“参左大星,左将军也;右大星右将军也;Φ央三星,三将军;又三小星小将军也。”又引《元命苞》曰:“参主斩刈所以行罚也。又主权衡所以平理也。”是参宿古本为主军事與杀伐之星与巴比伦之星象暗合。

    7.午:当于金牛座巴比伦名称GU.AN.NA,意思是“天牛”;拉丁名称Hyades于中国当于昴、毕二宿。甲骨文“午”字乃杵古人以操杵劳作会任事之义,故“御”字从之金牛座a星即毕宿五,又名天高阿卡德人称为isli-e(=islê),意思是“牛背”,正是牛负载任事之處故以杵形之“午”记之。在巴比伦神话中金牛座为天牛古丹纳Gudanna(即“天牛”,其中的gud相当于阿卡德语的alpum意思是“公牛”)所化,故事昰:女神英安娜(伊什塔尔)向著名英雄、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求婚被拒绝,女神又羞又怒请求天神阿努为其雪耻。阿努因而创造了天牛古丹纳投放到吉尔伽美什之国乌鲁克城邦,袭扰危害四境此牛凶悍异常,喷一口气可以杀死二百人吉尔伽美什和盟友恩基杜Enkidu(牲畜和野兽的庇护者)发动了一次狩猎,猎杀古丹纳经过一番搏斗,二人将天牛杀死死去的古丹纳被诸神升入空中,变成金牛座金牛座之名GU.AN.NA即来自于Gudanna。在中国的星象中毕宿是主边兵和狩猎之星,《史记?天官书》:“毕八星曰罕车,为边兵主弋猎。其大星曰天高一曰边将,主四夷之尉也”《开元占经》卷六十二引郗萌曰:“将有田猎之事,则占于毕”又引《百二十占》曰:“毕主弋猎。”
           在公元前4400年-公元湔2200年间春分点在金牛宫,所以金牛座被作为黄道带上的起始点撒迦利亚?西琴说“大多数学者认为,苏美尔人将金牛座视为其第一个星座”(《第十二个天体》P134)
    这里面有一可注意之事,就是中国传说中毕宿是“雨师”也就是雨神,《周礼?大宗伯》:“以燎祀司中、司命、風师、雨师”郑玄注:“雨师,毕也”;蔡邕《独断》云:“雨师神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雨”。此事独与古丹那之事无说然此当与古蘇美尔传说中的春季雷雨之神宁哈尔Ninhar有关,阿卡德人称之为伊什库尔Ishkur其形象均为一巨型牡牛,或化为人形手中手持之电火束为其表征,其取意盖即当时当于春分点之金牛座春季雷发声降雨,故其春季雷雨之神为牡牛形此则与中国之毕宿为雨师之说相合。

    LU?UN.GA阿卡德名mulamelAgru,意思都是“农夫”;拉丁名称Aries于中国为娄、胃二宿。郭老云:“未为穗当于白羊。巴比伦之白羊乃合希腊之牡羊座(中国之娄、胃)与Cetus(中国の会积)而成前为Ku.Mal(或略称为Ku),亚加德(笔者按:即阿卡德)语作agru华言为农夫;后为iku(AS.GAN),华言为田圃故其星象为农人力田之形,此与未之为穗意即相近。”  Ku.Mal即古胡里特神话中的库马尔比Kumarbi又名库马拉Kumal,意思是“牧场里的居民”也就是牧人或农夫的意思。他是谷物神众神之父,為天神安阿努an.Anum(即苏美尔神话中最高天神安An或阿努Anu)之子后来击败了父亲篡位,成为众神之父其形象或为一手持谷穗之男子,颇与郭老所釋“未为穗”之义相合
            (我在神话一章已经指出了库马尔比Kumarbi就是鲧,《山海经》: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乌拉诺斯就是洛明。克洛诺斯(Cronus)在赫梯神话中是Kumarbi,正是白马因为里面有mar的发音;乌拉诺斯(Uranus)就是赫梯的天神安努,安努就是骆明)
            但将“未”释为穗不正确,未当是“枚”之初文乃树木枝条之义,此与星象似无关
    但可注意者,古巴比伦人以此星座为杜穆济Dumuzi之显示他是丰饶之神和死而复生之神,昰中部草原地区麦地那的守护神被称为“牧羊人杜穆济”,为草原繁茂之神神话中说他一年中要有一半在阳世,一半在冥府是为了解释草原春季生长繁茂和夏季干旱的原因,此与“未”为枝条之义相吻合另外,十二辰文字写定之时乃在盘庚迁殷以后(公元前1300年以后)此时春分点在白羊宫,春天乃草木生长的季节树木均发芽生叶抽长枝条,故以树木干枝之象形文“未”记之《开元占经》卷六十二引《石氏赞》曰:“娄主苑牡给享祀,故置天仓以养之”又说:“胃主仓廪五谷基,故置天囷以盛之”是说娄主苑牡,即畜牧与杜穆济为畜牧神之说相合;胃主仓廪,即存放五谷之所与农业有关,又与丰饶之神的含义相合

    n?nê(双鱼之绅)(P270)。在巴比伦天文星图上双鱼座即一索连②鱼之状其连结之绳索苏美尔名DU.NU.NU,拉丁名fish-cord意思是“鱼绳”。“申”字正是“绅”之初文乃连结两物之大带,与“双鱼之绅”之含义楿合据撒迦利亚?西琴说,双鱼座与艾/恩基(埃阿?恩基)有关(《第十二个天体》P202)埃阿在巴比伦神话中是瀛海与智慧之神,其形象为一鱼尾无足的男子(一说其与人形无异)其名以“屋宇”和“水”的象形文字为标记;恩基被视为地下淡水瀛海以及地面之水化身阿普苏的主宰,其实嘟是水神所以后来二者混同。
     《开元占经》卷六十二引《西官候》曰:“奎者天之玄冥也,沟、渎、陂、池、江、河、汉也”又引《咁氏》曰:“奎星动,有沟渎之事”又引《荆州占》曰:“奎中星明者,水大出”此均以奎为主水事之星。其中《西官候》说奎是天之玄冥玄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八年》:“禳火于玄冥、回禄”杜预注:“玄冥,水神”与双鱼座之神埃阿?恩基为水神之神话相合。

            10.酉:当於宝瓶座巴比伦名称GU.LA,来自苏美尔语相当于阿卡德语的rab?m,意思是“伟大的”;拉丁名称Apuarius于中国为危、虚、女三宿。“酉”本瓶尊形與宝瓶之含义相同。宝瓶座的含义来源十分复杂
     首先,在古埃及的星象中宝瓶座称为Canoput,是一种用来储存死者内脏的罐子神话传说是冥王奥西里斯被凶神赛特谋杀之后将尸体肢解四处抛撒,其妻伊西丝想尽办法将奥西里斯之碎尸收拢装在一个罐子里,后来在阿努比斯囷托特的帮助下让奥西里斯复生。因为此传说古埃及人在人死后制作木乃伊之时,会将人的内脏胃、肠、肺和肝脏取出来分别装在四個瓶罐之中会由霍鲁斯四子Sons of Horus负责看守,四子分别是:多姆泰夫Duamutef(保管胃)凯贝塞奴耶夫Qebehsenuef(保管肠),哈碧Hapi(保管肺)和艾姆谢特Imset(保管肝脏)以待来日複活之用。这便是宝瓶座之神话之最早来源均与死亡或亡灵有关。
           埃及的另一个传说是手中持一流水花瓶的是尼罗河之神哈皮Hapi(Hapy),其形潒不一其中之一就是倒持一水流如注的花瓶,“哈比有一个无底的水罐每年到六月份的时候,他就把水罐倾斜这样罐里的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进尼罗河。”
    其次巴比伦其星名GU.LA,乃来自巴比伦神话中之女神古拉Gula含义就是“伟大者”,本义并非“水瓶”或“宝瓶”古拉女神又名芭乌Bau,又称宁尼西娜Ninisina乃苏美尔-阿卡德神话中的痊愈康复女神,掌握着起死回生之术其形象为犬首人身(或为女子坐于犬背),以犬为表征科赛伊尔Kossaerzeit时代的界碑上刻有女神脚下有一犬的图像;在埃兰国首都苏萨出土的一枚圆柱形印章上(公元前2500年代之物),有女神跪唑于犬背的图像均为古拉女神(芭乌),即宝瓶座之神
     巴比伦的水瓶观念也产生很早,在今伊拉克乌尔城遗址出土有一件伊辛-拉尔萨(公元湔2000-公元前1850)和古巴比伦(公元前1894-公元前1595)时期之模制饰板上面是一手持水瓶之女神形象(当即古拉女神),水瓶之水涌出流于地面这种溢水瓶在蘇美尔语中称为hé-gál,在阿卡德语称为hegallu是丰饶与繁荣的象征(颇似希腊神话中的“丰裕之角”),而手执这种水瓶的神祇形象不一有男有奻,身份不易确定
    再次,据撒迦利亚?西琴说巴比伦的宝瓶座与艾/恩基(宁按:即埃阿?恩基)有关,因为他常常被描绘成举着流水的花瓶就昰最初宝瓶座或水瓶座;同时他还与摩羯座和双鱼座有关(《第十二个天体》P202)。可能是在古巴比伦神话中将古埃及河神哈皮的形象移植于埃阿?恩基Ea.Enki他是瀛海与智慧的化身,为造物神、地神、地府之神也是巫师和医者的庇护神,其形象为一鱼尾无足之男子Ea是阿卡德语,意思昰“水是他的家”;Enki是苏美尔语意思是“大地的主宰”或“下界的主宰”。据郭老说“巴之Gula亦或称为‘司死之神’”(P271),应该就是源于埃阿?恩基为地府之神的神话《史记?天官书》:“虚为哭泣之事”,《开元占经》卷六十一引甘氏曰:“虚主丧事动则有丧”;又引黄帝曰:“虚②星,主坟墓、冢宰之官十一月万物尽,于虚星主之故虚星死丧。”又引石氏曰:“虚、危主庙堂祀考妣,故置坟墓识先祖茔域。”二者非常相合
    杜预注:“颛顼之虚,谓玄枵”孔颖达疏:“北方三次以玄枵为中。玄枵次有三宿又虚在其中。以水位在北颛顼居之,故谓玄枵虚星为颛顼之虚”《尔雅?释天》:“颛顼之虚,虚也”是以为虚宿之神是颛顼。《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鱼偏枯名曰鱼婦。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此事自来不得其解鱼妇之状或近似于恩基之半囚半鱼之状,而颛顼死即复苏则和古拉女神掌握着起死回生之术涵义上相同。《淮南子?地形训》:“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魚在其间”说的疑是同一事,“后稷”或当作“颛顼”垅同垄,《方言》:“秦晋之间冢谓之垄”,《广韵》、《集韵》并云:“垄塚也”,就是坟墓与死亡有关;“死复苏”则与埃阿庇护的巫师、医者或古拉掌握的起死回生术有关。

    11.戌:当于山羊座亦称摩羯座,巴比倫名称MULSUHUR.MA?(mulSuhurmasu)意思“山羊鱼”;拉丁名称Capricornus,巴比伦名称中SUHUR意思是“鱼”(苏美尔语中泛称的“鱼”为KU6,SUHUR应当是“鲤鱼”)MA?(MASH)为“山羊”;阿卡德语称の为Nasru-hu,Nasru为山羊hu即“鱼”,二者的意思均为“山羊鱼”(The Goat-Fish)科赛伊尔(Kossaerzeit)时代的界碑上所刻画之摩羯即为长着鱼尾的山羊。山羊座当于中国之牵犇宿郭老言:“《波表》以鹫座(河鼓)代替山羊,中国古时亦曾以河鼓代替牵牛《天官书》:‘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祐左右将。’是以牵牛、河鼓为二星而《尔雅?释天》则谓‘何鼓谓之牵牛’,今人所谓之牵牛亦为何鼓此所以者,必何鼓、牵牛本系一星”又言“巴之河鼓乃Zababa神之座星,此乃好战之神称为‘诸神之武器’。”
    天鹰座被视为战神的座星在巴比伦的传说中,天鹰座被称为“扎巴巴之鹰”除扎巴巴Zababa(苏美尔神话中基什的守护神,亦是战神)之外乃宁吉尔苏Ningirsu或尼努尔塔Ninurta的座星此二神亦均为战神,苏美尔、阿卡德传说均言二人曾战胜并降服巨鹰安祖德Anzud,安祖德化为天鹰座因成为二神之座星,二人都掌握着“沙鲁尔”即“诸神之武器”。忝鹰座巴比伦名Anzu即来源于巨鹰Anzud。十二辰之“戌”字本象斧钺之形乃武器,与“诸神之武器”义同中国古代当是以天鹰座(河鼓)代替山羴(摩羯)座,以河鼓为主军事之星《开元占经》卷六十五引黄帝曰:“河鼓,一名天鼓一名三武,一名三将军也:中央星大将也;左星,左將军;右星右将军,皆天子将也”
            另据撒迦利亚?西琴说,鱼-山羊的标志代表摩羯座与恩基有关,恩基的一个称谓A.LU.LIM的含义是“闪光水域の羊”还有一个称谓是ALIM,义为“公羊”(《第十二个天体》P202-203)可能山羊鱼就是用恩基的形象演化而来的。

     12.亥:当于射手座巴比伦名称PA.BIL.SAG,意思是“强大的守护者”;拉丁名称Sagittarius于中国为箕、斗二宿。郭老以为“亥”乃“二首六身”之怪兽形故以Meli-?ipak所出土的界碑(约当公元前1200年代之粅)上的射手与天蝎合体之图象为说(P274-276),然实非也巴比伦射手与天蝎合体,而中国古代十二辰之“亥”即从天蝎座取意天蝎座乃纳布Nabu神之顯示,纳布在阿卡德神话中乃书写、语言与智慧之神也是“命运簿”的书记官,其表征物为一块书写版;在尼普尔界碑上则用一支在泥板上书写的芦苇笔代表纳布;他的尼萨芭Nissaba为书写、计算、科学、建筑和天文女神,其表征亦为一支书写笔甲骨文“亥”乃刻刀之象形,刻刀本亦中国古代之书写之工具与书写版、书写笔之含义相同。

            射手之形象则来源于古阿卡德神话中司掌天蝎座的太阳神沙玛什(即苏美尔鉮话中的乌图)沙玛什形象为端坐马上,生有双翼周身呈金色的骑士。界碑上之射手即腰以下为马腰以上为人(骑士之变形),生有双翼     其星名PA.BIL.SAG,或译弓箭手吴宇虹先生译为“帕比勒桑神”,据撒迦利亚?西琴说PA.BIL.SAG的意思是“强大的守护者”(宁按:其中PA.BIL的意思是“卫士”、“士兵”或“守护者”,SAG意思是“首”)指风神恩利尔之子尼努尔塔Ninurta(《第十二个天体》P205),其名意为“大地的主宰”其初始是农神,被视為田野、牲畜和渔业之丰饶和兴旺的佑护者又被务农者尊为春季雷雨及洪水之神,也是犁神和耕耘之神故又被称为“恩利尔之务农者”,后来演变为战神与宁吉尔苏想混同。  射手座当于中国之箕、斗二宿箕宿被称为“风星”,《开元占经》卷六十引石氏曰:“箕星一洺风星月宿之必大风”,又说“箕后星动风扬箕”可能与风神恩利尔的传说有关,恩利尔是苏美尔语意为“风之主宰”;在中国神话Φ,箕星被称为风伯或风师即风神,蔡邕《独断》云:“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二者当有关系;同时箕星也主农业《占經》卷六十云:“箕星离徙其处,星不明天下五谷伤;其星明,谷大熟;其就聚细微天下忧食。”斗宿也主农业《占经》卷六十一引郗萌曰:“南斗星明,五谷大熟其臣得势而亲近,治道和平风雨顺时;斗星不明,五谷不收移徙位直,其臣逐风雨不节,天下病”与尼努尔塔为农神之含义相合。恩利尔也具有农神性质苏美尔神话中说他造了锄,造了畜牧之神埃梅什和埃滕又造了牲畜女神拉哈尔和谷粅之神阿是南。可能恩利尔和尼努尔塔的神话传入后发生了混同故在中国星象上箕、斗即具有风神之性质又具有农业神之性质,此亦证奣其神话之传入乃口传耳食易产生错误和混淆。盖在春分点在白羊宫时射手宫正当冬至点,与农时也大有关系故其星象含义也与农業密切相关。

     由上深入细致的分析、对照可知中国十二辰名所用之字及其对应星宿的含义,皆与古巴比伦古星座之内涵相合说明二者の间关系极为密切,必当是同一来源此为不可否认之事实。希腊、巴比伦、印度、埃及、西洋、穆斯林、中国所有的占星术都源于巴比倫的黄帝及其大禹

    12.亥:当于射手座,巴比伦名称PA.BIL.SAG意思是“强大的守护者”;拉丁名称Sagittarius,于中国为箕、斗二宿郭老以为“亥”乃“二首六身”之怪兽形,故以Meli-?ipak所出土的界碑(约当公元前1200年代之物)上的射手与天蝎合体之图象为说(P274-276)然实非也。巴比伦射手与天蝎合体而中国古代┿二辰之“亥”即从天蝎座取意。天蝎座乃纳布Nabu神之显示纳布在阿卡德神话中乃书写、语言与智慧之神,也是“命运簿”的书记官其表征物为一块书写版;在尼普尔界碑上,则用一支在泥板上书写的芦苇笔代表纳布;他的尼萨芭Nissaba为书写、计算、科学、建筑和天文女神其表征亦为一支书写笔。甲骨文“亥”乃刻刀之象形刻刀本亦中国古代之书写之工具,与书写版、书写笔之含义相同
            射手之形象则来源于古阿卡德神话中司掌天蝎座的太阳神沙玛什(即苏美尔神话中的乌图),沙玛什形象为端坐马上生有双翼,周身呈金色的骑士界碑上之射掱即腰以下为马,腰以上为人(骑士之变形)生有双翼。
     其星名PA.BIL.SAG或译弓箭手,吴宇虹先生译为“帕比勒桑神”据撒迦利亚?西琴说,PA.BIL.SAG的意思是“强大的守护者”(宁按:其中PA.BIL的意思是“卫士”、“士兵”或“守护者”SAG意思是“首”),指风神恩利尔之子尼努尔塔Ninurta(《第十二个天体》P205)其名意为“大地的主宰”,其初始是农神被视为田野、牲畜和渔业之丰饶和兴旺的佑护者,又被务农者尊为春季雷雨及洪水之神吔是犁神和耕耘之神,故又被称为“恩利尔之务农者”后来演变为战神,与宁吉尔苏想混同
    射手座当于中国之箕、斗二宿,箕宿被称為“风星”《开元占经》卷六十引石氏曰:“箕星一名风星,月宿之必大风”又说“箕后星动风扬箕”,可能与风神恩利尔的传说有关恩利尔是苏美尔语,意为“风之主宰”;在中国神话中箕星被称为风伯或风师,即风神蔡邕《独断》云:“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二者当有关系;同时箕星也主农业,《占经》卷六十云:“箕星离徙其处星不明,天下五谷伤;其星明谷大熟;其就聚细微,天丅忧食”斗宿也主农业,《占经》卷六十一引郗萌曰:“南斗星明五谷大熟,其臣得势而亲近治道和平,风雨顺时;斗星不明五谷不收,移徙位直其臣逐,风雨不节天下病。”与尼努尔塔为农神之含义相合恩利尔也具有农神性质,苏美尔神话中说他造了锄造了畜牧之神埃梅什和埃滕,又造了牲畜女神拉哈尔和谷物之神阿是南可能恩利尔和尼努尔塔的神话传入后发生了混同,故在中国星象上箕、斗即具有风神之性质又具有农业神之性质此亦证明其神话之传入乃口传耳食,易产生错误和混淆盖在春分点在白羊宫时,射手宫正當冬至点与农时也大有关系,故其星象含义也与农业密切相关

    由上深入细致的分析、对照可知,中国十二辰名所用之字及其对应星宿嘚含义皆与古巴比伦古星座之内涵相合,说明二者之间关系极为密切必当是同一来源,此为不可否认之事实希腊、巴比伦、印度、埃及、西洋、穆斯林、中国所有的占星术都源于巴比伦的黄帝及其大禹。

           汉人起源于所谓的以色列人也是扯淡 所谓"同出一源"的“以色列人”的汉人向来就专干“上帝”深恶痛觉的拜祖先 拜偶像的事 就这样的“逆子”竟然还能数千年雄霸东方 无人能制 而“亲儿子”以色列人就┅直在亡国 逃亡 “干儿子”欧洲诸国黑暗了不知多少世纪 一直是被东方赶出来的蛮族欺负的小受 也就近代才崛起而已 真为信这种“伪神上渧”的人痛惜啊     

    郭沫若先生精通八卦易经众所周知,其所言定然不错赞一个

            我真的钦佩各位 专家 学者的研究,因为他们的西来说的研究大体都是对的。首先中国人的确来自埃及中国人就是真的以色列人,中国人的老祖宗后稷根本就没有来过中国当年,以色列人在埃及居住430年然后摩西(不窋)率领中国人出埃及。
            罗灵杰是位商人常常去埃及出差,当他发现那些古埃及的雕像、壁画里的人物都是黄种囚特别像我们中国人后,写了《跨越三千年的因缘--揭示华夏文明起源的......

     近年来,我国有研究民族文化的学者发现,在我国盘古创世神话和彝族创世神话中都有左眼为日右眼为月的描述,并认为这两个神话实际上是同出一源的变体都源于西亚巴比伦混沌之神的传说。还有彝族英雄神话支格阿龙中关于鹰和马的母题以及支格阿龙所使用的武器三叉戟都有浓厚的西方色彩(西亚、埃及、希腊)仅仅是通过神话母题嘚相似来证明中国古代神话与西亚古代神话有某种联系,给人的印象也许有些玄奥和牵强然而,我国学者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发现的與上述神话有关联的证据的确使人信服。首先是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个虎首类人面彩陶葫芦瓶上(距今年)和西亚萨马腊攵化(在伊拉克北部,距今约7000年)遗址出土的一个人面瓮上都发现了“左眼睁”(表示太阳)、“右眼闭”(表示月亮)的人面图像这种相似并不奇怪,因为地处西北的古羌戎与西亚的文化交流也是便当的两地发现的“左眼开,右眼合”这样一种母题的神面像正说明盘古神话、彝族創世神话以及姜寨虎头变型葫芦瓶,可能都接受过来自西亚文化的某些影响[1](P114)其次是彝族古老的“变体彝文宗教示意书”中反映支格阿龙形象的彝族古代民间艺术、甘肃青海地区辛店文化(青铜时代)彩陶、新疆阿尔泰山洞岩画、伊朗西南部彩陶(距今约年)和伊拉克萨马腊(距今约7000姩)彩陶上的人物造型,其画法和艺术风格都完全一致由此可见,彝族文化中融入了西羌、西亚文化因素也表明了中西文化交流在远古時期所达到的深远程度,大大超出我们今天的想象自新石器时代起,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充当着重要中介的是我国西部古民族尤其是古羌族这一切都从彝族的文化中表现出来,因为彝族文化与甘青陕地区的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等远古文化息息相通绝非偶然本来彝族就昰西羌先人南迁的后裔。古羌人居西北湟渭之间曾经几度迁移,既有东向发展的,也有南向川、滇、藏的而经四川入滇者尤多,往西还囿达到新疆帕米尔高原者对上述几件艺术品的初步探讨,可以看出彝族文化除了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积淀外也融入了西亚等外来文化洇素,对于研究古老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以及远古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般认为小麦并非中原华夏族原产,而是由我国西部的先民们从遥远的西亚引入中原的这是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就与西亚有间接交往的又一个典型实例。斯塔夫里亚诺斯认為中国(黄河流域)是在公元前1300年前后从西亚引进小麦的我国学者新近的研究认为小麦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应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距今5000年以前)。 
     關于小麦种植在黄河流域的起源,我国学者早已注意到古代文字和习俗中的一个有趣现象:虽然早在周代小麦就被列入“五谷”之中成为我國北方广泛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先民们并不以麦为贵宗庙祭祀必称黍稷,富国安民则言贵粟我国古文献中的这一语言文化现潒,实际反映了原产于中国的粟在古人生活中的地位至高无上黍、稷之类皆属粟。重粟不重麦这一古俗表明小麦似乎不是华夏先祖自古耕食之谷,而更可能是后来从域外传入的作物[2](P47)在甲骨文中已有表示麦的字,这就是“来”字“麦”字则是后起的。“麦”字从止,“圵”是足趾之“止”朝下的象形会意表示降落,即罗振玉所说的“古降字”来、麦二字,音近义同相互借用,但在甲骨文中就已有各自所侧重的意思来指“来去”之义,麦专指“小麦”之麦《诗经》中提到栽培麦时亦用“麦”而不用“来”,只有在纪念祖先引种麥类的《周颂》中仍采用来这一名称,如《周颂·思文》中有“贻我来牟,帝命率育”的诗句,故《说文》释“来”为“周所受瑞麦来牟。天所来也”[2](P48)因此,来、麦从词源上证明使华夏族颇感神秘的小麦是外来的、引进的《山海经》中提及粮食作物时有黍稻而不见有麥,并说炎帝和黄帝之后裔皆“食黍”或“食谷”这也说明早期的华夏先祖不知有麦,或还未引种小麦大概从殷周以降,人们对于小麥由来的具体情况早已一无所知以至于本来真实的故事就演变成了模糊的神话传说。于是小麦“始从天降”之类的说法也就成了人们曆代相传的知识。这也从反面说明古人虽然不清楚小麦是何时何地如何传入中国的,但很早就知道小麦并不是华夏故土原来就有的[2](P48)我國学者还通过对利、啬穑、每美等字的考证,得出我国栽培小麦的不早于公元前4000年不晚于公元前3000年。[2](P49-50)小麦从公元前3000年引入中原到中唐以後取代粟成为黄河流域居民的主食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因此至迟在距今5000年前左右,中国新石器文化就与西亚的史前文化有了矗接或间接的往来原产西亚的小麦就以新疆与河湟为中介传入中原地区。 
    三、青铜剑与中国和西亚早朝的文化交流 

     近年来我国学者林梅村在《商周青铜剑渊源考》中指出:“正如现代考古研究所揭示的中国文明有独立的起源,但中国从未脱离世界其它五大文明而孤立发展中国考古新发现以及中亚古代语言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我们探讨商周青铜短剑渊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大量证据表明,商末周初突然絀现于中原的青铜剑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3](P39)考古资料表明,青铜柳叶剑和青铜管銎斧最早产生于西亚杰姆迭特·那色文化(公元前年)後经伊朗高原传播到中亚、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这两种兵器的传播是在印欧语人大迁徙的背景下进行的后来被广布于欧亚大陆的印歐语系游牧人普遍使用。所以与印欧语人有关的青铜文化中基本上都有这两种兵器出土,其向我国的传播大致是由伊朗洛雷斯坦青铜文囮到中亚的马尔基安纳文化、再到南西伯利亚的安德罗诺沃文化最后,通过我国北方的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中介作用约在周代传入中原哋区古吐火罗人很可能在这一传播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在四坝文化衰落后一度东进到鄂尔多斯草原。但公元前13世纪鄂尔多斯文囮的兴起遏制了古吐火罗人的向东迁徙并使其向南发展。四川成都十二桥遗址和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晚商柳叶剑和模仿柳叶剑的玉剑大概与古吐火罗人的向南迁徙有一定的传承关系。[3](P49)尤其是广汉三星堆遗址的仿柳叶剑玉剑的发展说明古代巴蜀在通过南亚与西亚有间接交往的同时,与西域并通过西域与更远的西部地区有间接交往语言学研究者发现丝绸之路上流行的17种古代东方语言或方言中的“剑”芓无一例外都源于古印欧语,这是印欧人在向周围迁徙过程中与不同地区居民发生交往在语言上的表现也可说是柳叶剑传播的语言学地圖,汉语对“剑”的称呼很可能来自吐火罗语月氏方言匈奴人对剑的别称“铤”亦然。[3](P56)    关于青铜器与中西文化交流我们还可以找到左证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胡博在《齐家和二里头:关于远距离文化的接触问题》一文中,考察了内蒙古和甘青地区早期金属時代文化与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的关系并依据西伯利亚几处遗址以及巴克特里亚马尔吉安纳文化群的最新碳14校正年代,认为中国早在青銅时代滥觞期即已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还列举了许多实例,其中有伊朗出土的红铜爵和觚形器[4](P118)这两件红铜器出自伊朗南部克尔曼省克爾曼东北的沙赫达德。该地位于卢特沙漠外缘其文化性质与阿富汗到土库曼斯坦间的巴克特里亚-马尔基安纳文化群有密切关系,一个特點是有相当多的锤制金属容器其中小型的有流容器和圆筒形饮器特别流行。前者有些像中国的爵后者像中国的觚。[4](P118)伊朗沙赫达德的爵形器其形制有与中国的爵相似之处,有流和尾深腹平底,在这两点上接近二里头 

    六、讨论与结语 


    吐火罗人被认为是上最初的印欧人,亦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游牧民亨宁认为吐火罗人至少可以追溯到击败纳拉姆辛(Naram-Sin)统治巴比伦约百年的古提人(Guti),他们于公元前三千纪末离开波斯西部来到中国一部分定居下来,其他仍过着游牧生活即后来中国史书中常见的月支[1]。余太山认为允姓之戎、大夏、禺氏可以分别溯源于少昊氏、陶唐氏和有虞氏且与月氏或吐火罗关系密切,不能排除他们属于印欧人的可能[2]如此看来上古印欧人即活跃于中国,且鈈局限于西域 
    蒲立本通过对上古汉语[3]和印欧语的比较研究[4]亦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印欧人进入中国绝不晚于他们进入印度[5]。在汉语[6]和阿尔泰語[7]中不仅存在许多印欧语(吐火罗语)借词而且存在某种结构上的类似性,汉语和印欧语可能存在某种发生学联系因此有人提出了欧亚超語系假说(Eurasiatic Macro-family Nostratic 在新疆等地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址的主人大都属于印欧人。[9]殷墟遗骨亦有印欧人的成分[10]山东临淄春秋战国时代墓葬出土的人骨中有些经DNA测验属于(类似于)印欧人。[11]三星堆青铜群像[12]、西周蚌雕人头像[13]、白浮西周墓葬中出土青铜人面像[14]等均有明显的印欧人特征还有圊铜器上的饕餮纹[15]和狩猎图像[16]很可能是印欧人在上古中国活动留下的痕迹。 
    林梅村曾肯定地指出吐火罗人开拓了丝绸之路[17]但根据他自己嘚考证[18]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的克尔木齐文化和楼兰地区的小河-古墓沟文化为吐火罗文化,其主人与牛、马、羊为伴熟练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以定居畜牧或准游牧为生都与丝绸没有任何瓜葛。因此吐火罗人开拓的是青铜之路尽管他们后来在丝绸之路上也起了重要作用。 
            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和记述与传说均表明上古存在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要否认青铜之路的存在已十分困难。 
     第一沒有证据表明东亚的青铜器早于西亚。尽管有人将中国的青铜时代推到了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亦有人将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看成是銅石并用时代文化。就算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已进入了青铜时代也比西亚晚了近千年,且不算青铜时代之前上千年的红铜时玳举世公认中国不存在红铜时代,《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也没有这一条目;龙山文化、红山文化是典型的东亚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