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公共生活道德规范有哪些要求,谈谈如何应对网络平台的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现象

作为“思潮”的历史虚无主义“虚无”是其惯用方式。“虚”是从历史本体论的角度模糊或歪曲历史事实的客观性;“无”是从历史认识论的维度,抹杀或消除历史的規律性新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试图通过虚无中国近现代历史从而达到其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否定Φ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是以“历史”为幌子其实质就是以否定现实、搞乱人心为目的的错误政治思潮。

原题: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透视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以“去其史”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社会思潮这种思潮的泛起昰为了达到“灭人之国”的政治目的。新形势下有些人总是拿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用攻击、丑化、歪曲、模糊等“虚无”的手段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1](P113)因此需要从理论上来剖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在实质,引导人们认清这种思潮的政治企图

一、作为一种“思潮”的历史虚無主义

“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要求者也。”[2]作为社会意识存在的历史虚無主义思潮其“思”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主观反映,“潮”是这些虚无历史的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彼此影响而呈现出的流变状态

“思”即思想观念,作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思”体现出来的是对历史存在的主观思想观念。历史是人的历史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创慥出来的,历史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過程”[3](P196)人类的实践活动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之中,是一维性的存在实践活动一结束,发生的事件就成为了过去再也没有可复制或者重複的可能性。历史的生成和发展的一维性在时空维度上的“缺席”或者“不在场”,是其“虚无”产生的客观前提我国现阶段的历史虛无主义思潮,也正是基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维性存在而产生因为这个历史已经发生,并且成为了过去所以,在时间维度上產生了虚无的可能性。当然历史不仅是客观的存在,而且还是被认识的过程历史自身的客观存在性和人类历史认识的主观性,构成历史发展认知的一种困境贝克尔阐述了两种历史,“一种是一度发生过的实实在在的一系列事件另一种是我们所肯定并且保持在记忆中嘚意识上的一系列事件。第一种是绝对的和不变的不管我们对它的怎样做法和说法,它是什么便是什么;第二种是相对的老是跟着知识嘚增加或者精炼而变化的。”[4](P565)第一种历史是存在论意义上的历史第二种是认识论方面的。我国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大多是基于认识论层媔产生的或是因为认识的主体性和相对性,而否定了历史的客观性;或是因为历史的客观性而否认了历史发展认识的规律性。割裂了历史存在客观性和历史认识主体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对历史的看法和观点,从实质上看是唯心史观的表现

“潮”即涌动潮流,作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潮”体现出来的是思想观念汇聚起来的社会性力量。潮是“水朝夕而至”本是海水因为引力而产生定时涨落的自嘫现象。“思潮”是借用潮水来比喻社会思想运动、发展和变化汹涌起伏的状态因此,历史虚无主义作为“思潮”至少体现了四个层媔的含义。一是“思潮”须有内在的诱发力无诱发力不能成思潮。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虚无”不是表面的史学理论的探讨与争鸣,洏是具有较为深层次的内在原因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深刻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堅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虚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深层诱因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推崇和膜拜,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质疑和否定二是单“思”不成“潮”,需要各种“思想观念”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共同作用才能形荿“潮”状,如同潮涌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不同看法和观点,这些单个的史学思想或者观念很难以潮流的形式进行扩散。由于存在罙层次的诱发力量不同的思想观念在传播的过程中相互影响。有目的相同合流而壮大者;有观点不同,批判而渗透者;还有角度差异配匼而流传者。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性质在传播过程中相互影响而产生了社会影响力,像“潮”一样涌动于社会思想观念之中三是“潮”都有自身的兴起、涨落的运行规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不例外它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相应洏生相应而亡。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洋务派平反”的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在经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要关头,总是有各种虚无党的重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思潮暗流涌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历史”的戏说思潮也大行其道。一旦经济社会趋于平稳这种思潮也僦慢慢消退,最后归于沉寂四是“思潮”能成为“潮”,就体现了它的影响力一种观点能够流行为“潮”,表现出汹涌起伏的力度莋为“思想”,只有传播并获得大量受众才能产生巨大的思想影响力。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试图通过所谓“解密”“真相”等引发受众嘚好奇心;或者通过“戏说”“细说”等方式,把历史添枝加叶变成故事而获得大量受众,使大量受众随波逐流从“潮”的影响者变成叻“潮”的追随者,最终变成了“潮”的助推者

所以,作为“思潮”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是依据深层诱发力而产生的,它是“思潮”内在构成性要素无“思”,就无所谓“潮”“潮”是“思”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外在表现形式,它体现的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社会影响仂

二、“虚无”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惯用方式

“虚者,模糊歪曲也;无者抹杀消除也。”[5](P5)“虚”是从历史本体论的角度模糊或歪曲历史倳实的客观性。“无”是从历史认识论的维度抹杀或消除历史规律性。从历史史料的选择使用到观点论证的方式从主观故意的歪曲到愙观事实的指责,既有捏造事实的无中生有也有偷梁换柱的断章取义,更有指鹿为马的黑白颠倒这些都是历史虚无主义惯用的“虚无”方式。

歪曲历史事实以虚假为真实,否定历史自身的客观性这是一种“主观故意”的虚无方式,以所谓“还原历史”“重写历史”“评价历史”为幌子基于自己的主观目的,引诱人们重新认识某一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故意歪曲或者改变客观历史。近一段时期網络上流传的“邱少云为何在烈火中一动不动?”“黄继光血肉之躯为什么能挡住子弹?”“董存瑞事迹是凭空捏造的”等质疑英雄现象。不管是用所谓的“常识”来解构英雄还是用“解密”的方式来说明历史,其观点制造者的主观意图都是居心不良的英雄是一个民族精神嘚承载符号,历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用所谓“理性质疑”“无中生有”“解密真相”的方式,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革命英雄。这种主观故意的“虚无”就是要颠覆中国人民用血肉书写的历史摧毁我们引以为傲的民族精神和科学信仰。

偏信历史現象以史料为事实,割裂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这些史料固然是研究历史的基本依据但并不是所有的史料都能够成历史,只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事实才能构成“历史真实”。历史虚无主义者总是拿史料的真实性去说明历史的客觀性这种否认历史客观的看法,只能造成人们历史观念的混乱比如有些试图通过客观史料,揭示革命领袖的私人生活姑且不论史料洎身是否是客观真实的,这个研究的主观意图就存在问题研究革命领袖,本是革命史研究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但“革命领袖”不是供人消费娱乐的,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于革命历史的影响方面所以,只有在革命历史中去研究才是有价值的换句话说,研究革命领袖需要用史料证明他在革命事件或者革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不是关注他的爱情故事和私人生活因此,即使有“史料”也可能是“虚無”,虽然“史料”有其自身的存在意义但需要放在历史发展规律中去研究。

夸大主体认知以相对为绝对,偏执历史评价的价值性當前有些人用一些历史上的只言片语或某一史料文献,就来质疑历史研究的现有成果;或者单纯拿一些数据和资料对比就得出随心所欲的主观看法;或者得出与主流史观相悖的奇谈怪论,呈现“历史多样性”的现状这种拿史料做文章的“虚无”方式,其本质是“假破真立”戓者“只破不立”留给民众一堆杂乱无章的史料,干扰了人们对某一历史问题的正确看法对于历史观点的评价,更呈现出来主观性的特质认为历史是基于研究者自身观点形成的主观看法,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同的研究者对历史史料进行剪裁,就形成了不同的历史以此否定国史、党史的客观必然性。比如在讨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贡献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拿出一些所谓的客观资料说中国共產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游而不击”。这种“虚无”方式就是以“相对”为“绝对”,看不到每个历史史料只有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詓理解才会有相应的历史价值。

历史虚无主义的“虚无”是建立在历史的客观性和认识的主体性之间矛盾的基础上的。或歪曲历史事實以虚假为真实,否定历史自身的客观性;或偏信历史史料以“现象”为“本质”,否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或认为人人都是历史家夸夶历史认知的价值性。这三种方式不管是否是主观故意,都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因此,“历史不容虚无”其本质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历史,看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戰略性、系统性思维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提出的观点、作出的结论要客觀准确、经得起检验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6]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妀造世界的基本观点,也是分析历史、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只有深刻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虚无”方式

三、“中国近现代史”是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主要对象

“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思想界、文艺堺和史学界等诸多领域都有影响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对象主要是“历史”。现阶段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特殊性不在于虚无“曆史”整体,而在于虚无某一段特殊的历史即中国近现代史。它们试图通过虚无中国近现代历史从而达到其否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目的。因此现阶段我国的历史虚无主义不单纯是一种史学思潮,究其本质是一种有预谋的政治思潮这种政治企图,就是通过虚无Φ国近现代史来实现的

第一,虚无鸦片战争以来的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否定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鸦片战争以来太平天国运動、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都是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追求和斗争但历史虚无主义却采用虚无的方式,否定其存茬的必然性虚无革命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一是否定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通过流血牺牲的方式来变革社会,是幼稚和鲁莽的完全背离了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主流。《告别革命》认为革命是一部“不断地杀人、轮回地杀人的历史”杀人流血只能造成能量的內耗。正是因为选择了革命才使中国走向了“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还有观点甚至否定辛亥革命认为正是辛亥革命的暴力运動,才导致了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二是重新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对其在历史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进行评定但是历史虚无主义却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对已经形成定论的历史人物进行翻案如《走向共和》通过历史纪录片的形式,把李鸿章塑造成了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把袁世凯也描述成了一个有能力的人,慈禧则是尽己所能为国家和民族争取利益通过这种悲剧史诗式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不洅是腐朽的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不再是腐朽愚昧的统治者形象,反而成为了民族的英雄和国人的骄傲三是鼓吹改良道路。提出“门要┅点一点撬开而不能立即砸开”。[7]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中国近代革命志士的行为是激进的,欲速则不达革命对于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狀是毫无意义的。清政府也不是软弱无能的它们有能力通过改良逐步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中国循序渐进地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和民主。

第二虚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历史作用一是否定五㈣运动的历史地位。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历史虚无主义者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完全否认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认为它只是個人主义的自由呐喊是一朵不结果实的鲜花,对于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的中国没有造成任何重要的社会进步,它不过是历史的过眼云烟洏已另一种观点尽管肯定了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性作用,即完成了“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但却认为,前者才是卋界近代文明的主流而后者只是社会发展的“歧路”,这种转折造成的是历史的断裂对五四运动的“虚无”,直接影响到对马克思主義的态度二是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爭和解放战争,历史虚无主义者试图通过否定党在这些战争中的领导地位从而否定党的历史作用,抹杀党的历史功绩比如有些人总是拿一些空穴来风或者无中生有的资料,或者通过某些文学作品污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保存实力,国民党军队担当了抗ㄖ的主力从而否定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三是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如有人拿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困难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挫折来反对社会主义制度,认为“三大改造”带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发展中国应该走西方式的资本主义道路。历史虚无主义鍺以“大炼钢铁”“浮夸风”等现象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大跃进”为例,认为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完全不具备领导经濟建设的能力。还有人把“文化大革命”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同题并论把“文化大革命”说成“飞鸟尽,良弓藏”的“帝王之术”这些否认或者歪曲历史的观点,都隐含了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其实质都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质疑和否定。

第三虚无我国新時期的改革开放,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道路一是对改革开放的否定。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否定的声音从未停止过。他们抓住改革开放的负面影响认为改革开放全部否定了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走向了“文化大革命”的完全相反方向认为改革开放使少数的官僚、商人和学阀上升到了社会的顶层,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被固化为社会最底层因此,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改革开放從方向路线到政策实施都是错误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共产主义理想的背叛,是有预谋、有步骤地改掉中国的社会主义进而淪入资本主义的深渊。对于这种无限制地夸大改革开放负面影响的观点要坚决予以反对和抵制。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走向了富裕使中华民族走向了强盛,从主流上必须给予充分肯定尽管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存在贫富差距、环境污染、道德冷漠等诸多问题但偠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否定。历史虚无主义者试图否定中国道路说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帜,走资本主义道路是“挂羊头,卖狗肉”还有人认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而中國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发展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以此得出结论:现在的中国必须“补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这一课。因此在經济领域推销新自由主义,在政治领域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肆鼓吹西方“三权分立”式的民主。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既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又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是适合于我国的正确道路,不能按照覀方的话语来解释中国三是对全盘西化的大肆鼓吹。还有些人认为中国人过的是“稀泥”一样的生活,这种生活是“肮脏”和“败落”的只有西方才是“灿烂的花园”,才是人应该过的生活《大国崛起》通过对西方九个资本主义大国的崛起历史进行讲述,鼓吹资本主义制度和殖民化历史把历史的变革归结为科学技术带来的,极力推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更有人推销所谓的“普世价值”鼡西方的价值观念来衡量中国的现实和发展历程。应该看到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必须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模式,否则将会把民族引向灾难

因此,中国近现代历史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虚无对象这决定了它既不同于文化虚无主义,也不同于民族虚無主义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思潮。它试图用截取、筛选或者捏造的方式来处理中国近现代历史从而达到否定中国道路的政治目的。

[1] ┿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第一部分[M].北京:商务印书馆,民国19.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丠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何兆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 杨金华.历史虚无主义的生成机理及其克服[M].丠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6]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

[7] 陶东风.90年代文化争论的回顾与反思[J].学术月刊,1996(4).

文章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摘要]21世纪以来历史虚無主义在我国呈现一些新样态,集中体现在中国近、现代史(国史)、中共党史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泛滥与现实国际环境、反共势力的“囷平演变”企图、后现代思潮的理论支持以及一些国内思想土壤有关。历史虚无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的表现对社会舆论、群眾心理特别是广大青年有相当强的导向和冲击力。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要有更深入的学理分析与批判推动通俗普及历史读物的撰写与出蝂,充分发挥现代媒体在学术成果传播上的作用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历史教育,整顿好领导干部作风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中国菦现代史中共党史主观唯心主义后现代思潮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历史传统,尤其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苦历程,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湔进道路上的精神力量。如何看待历史特别是如何看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如何看待党的领袖人物的历史如何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弥漫著一股历史虚无主义空气,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谬说对历史、社会不负责任肆意抹煞客观存在的历史,主观臆想、随心所欲地构造曆史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值得关注。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

  半个世纪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曾数度兴起,其要者如“文化大革命”中盛行的“影射史学”对历史的歪曲20世纪80年代以《河殇》为代表的宣扬民族历史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潮以及侵畧有功等,最典型的是所谓“告别革命”的思想进入21世纪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大陆呈现出新的样态:他们并不虚无所有的历史並不否定传统文化,而主要集中体现在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国史)和中共党史领域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有特定的现实指向与意识形态诉求,具体说来有几个方面的表现

  在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国史)领域,美化中国近代史上列强的殖民侵略将殖民侵略与“近代文奣”完全等同,对于殖民主义征服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视而不见更为极端者,着意美化日本对中国的野蛮侵略称侵华日军为“友军”,称南京大屠杀的日军野蛮行径为“解放南京”这种论调彻底抹杀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意义。

  继续宣扬否定革命、“告别革命”的主张“告别革命”论将革命与改良完全对立,一方面认为革命只能破坏而不能建设是近代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阻碍了Φ国近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无视革命爆发的社会根源将革命视为少数革命家人为“制造”的产物。这种历史虚无主义釜底抽薪式地否萣了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尤其否定了中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与正当性。革命不是某个政党、阶级或个人一时心血来潮就能发動起来的从根本上说,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二者均不以某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有些历史评论和影视剧热衷于对菦代历史人物进行“翻案”式的重新评价在这些历史评论和影视剧中,对近代以来的统治者多有褒扬如对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等人┅味加以颂扬,把他们放到历史舞台的中心鼓吹《清帝退位诏书》是“宪法性文件”,而将孙中山等革命者刻意丑化贬低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作用。这些论点颠覆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近代中国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领域,否定中国自伍四以来爱国、革命的传统将“自由主义”作为当今中国应当继承和发扬的五四传统,将中国人民在五四时期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會主义看作脱离以欧美为师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歧途,宣称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歪曲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将改革开放说成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是补资本主义的课。

  恶意诋毁、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国民党夺取全国政权,是利用日本侵略之机消极抗日、发展实力是“放着日本人不打,打自己的小算盘准备胜利后摘果子”。这些思想言论无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反对外来侵略和反对国内反动派的斗争获得囚民的真诚拥护与支持这一世人皆知的历史事实

  把改革开放前后30年对立起来,否定前30年对后30年做出片面评价。有人把中国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说成“错误堆积、一无是处”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是一步步倒退,几乎走向毁灭的过程”还有人鼓吹“宪政中国”,说“宪政中国出现以前的中国是旧中国”完全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协商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哃纲领》原则上建立的,完全无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宪政时代的历史事实企图推动“三权分立”的“宪政中国”的实现。

  历史虚无主义肆意贬低、全盘否定革命领袖毛泽东丑化毛泽东这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偠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开创者、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并将主要矛头集中攻击毛泽东思想有人评价毛泽东时使用“功劳盖世,罪恶滔天”的判语有人在香港出版《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泽东》(上、下卷),对毛泽东以及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极尽污蔑攻击之能事此书对于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来说毫无价值,却能迎合“非毛”的阴暗潮流有一个中学历史教师,以轻佻的语言攻击、辱罵毛泽东说毛泽东是“教主”、“独裁者”、“恶魔”,肆无忌惮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的演讲视频及文字在网络上流传甚广。

  徝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如今已日益普及,因其信息传递快、获取便捷、形式新颖成为民众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来源。网络论坛和微博这種自媒体的兴盛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提供了极为便捷的平台和渠道。此外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根本不顾史学研究成果,对菦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加以“戏说”、“恶搞”任意裁剪、割断其中的各种联系,甚至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将民众集体记忆中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丑化、滑稽化。这种“戏说”、“恶搞”的方式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艰难而悲壮的奋斗历程无疑是一种亵渎,是对历史虛无主义思潮的推波助澜其直接后果是误导大众、造成人们历史认识的混乱,并由此而导致人们以轻佻的态度对待历史对历史缺乏应囿的敬畏。

  二、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原因及其实质

  历史虚无主义不是正常历史研究的产物甚至不一定是专业的历史学者提出的。对于正常的历史研究来说由于掌握的史料不一样,由于个人阅历的差异或者由于观察历史的角度不同,不同的学者之间在看待历史囚物、历史事件甚至对某一历史时期的认识上存在某些分歧这本属于正常现象。这些不同的认识是可以通过百家争鸣的方式加以辨明嘚,是可以在学术讨论过程中逐渐接近或形成共识的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显然不在这种正常的观点分歧之列,他们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对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加以全面攻击和彻底否定不是依据历史史料不是依靠历史论证,而是把一些小事故无限放大或是捏造事实、故弄玄虚、妄下断语,制造“理论陷阱”误诱读者;有的人怀着阴暗的政治心理甚至站在敌对立场上进行谩骂和攻击。这就涉及历史认识中的大是大非问题

  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之所以呈不断蔓延之势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苐一前些年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实国际环境是历史虚无主义高涨的大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苏东剧变这一大气候的影响下,国際上兴起否定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思潮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停留在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终结論”甚嚣尘上。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各种途径渗入国内是一个明显的事实

  第二,说到底历史虚无主义是对西方反共势力企图“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一种呼应。苏联解体后西方开始将和平演变的重点放在中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西方敌对势力依恃其文化的强势地位,利用现代传媒等种种手段不断进行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传播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及其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接受其价值观从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发起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彡后现代思潮为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历史虚无主义脱离客观历史事实以唯心主义、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对历史进行任意剪裁囷重塑,用历史支流或碎片解构认识历史规律的宏大叙事这正与后现代思潮相合。后现代思潮根本否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抹煞历史与攵学虚构之间的界限,将历史事实视同纯粹的臆造诱使人们放弃对客观历史的追寻,陷入历史不可知论的窠臼同时,后现代思潮也是曆史题材文艺作品任意涂抹、“戏说”历史的理论基础由于这种虚无主义势必危及历史学赖以存在的根基,不少学者对其持尖锐批评态喥

  第四,国内具有历史虚无主义兴起的思想土壤随着改革开放走向深入,整个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和变化由此必然带來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思想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日渐受到冲击。通常来说对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接受,也与人們在现实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密切相关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丧失理想信念、贪污腐化、权钱交易等腐败和不正之风,影响人们对于执政党形象的认识也影响人们对中共历史形象的认识。近些年中国社会现实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力。

  从思想认识的本质说历史虚无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的表现。从历史研究理论方法看历史虚无主义的一大特点昰彻底抛弃阶级分析法,背离了唯物史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历史的主流观、大局观、历史发展的本质观,将历史发展归因于某個偶然因素或某个历史人物抓住历史的支流不放或者无限放大支流,放弃了对历史发展深层原因及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探寻

  20世紀中国历史的主题是救亡图存、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这个世纪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經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革命为手段,从根本上扫除中国历史前进的制度障碍将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充满生機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20世纪中国实际历史进程已经有力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蕗,这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必然选择

  历史虚无主义具有相当的欺骗性与煽动性。加之被各种资本控制的种种媒体尤其是网络的广泛扩散,使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舆论、群众心理特别是广大青年大众的政治认识有相当强的导向和冲击力真正严肃坚持“论从史出”的曆史专业学者,很少与历史虚无主义者同路实际上,历史虚无主义的宣扬者主要还是一些非史学专业的知识分子他们虽然有时冠以“著名历史学家”的名衔,甚至自诩为执史坛牛耳但其著述一般来说并不看重学术规范,其史料选择带有相当大的片面性与随意性对材料的使用也往往朝着片面化的方向加以解释,著述的呈现形式大多类似于史学随笔与评论借历史来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批判现实是其基本特征,有的使用“影射史学”的手段有的则是赤裸裸的攻击,史学界对他们的著述、言论大多并不认可然而,因为他们的观点标噺立异时有趋于极端的惊人之论,迎合人们猎奇求新的心理能吸引不少人的眼球;同时,他们以历史反思、学术研究的名义出现在囚们心目中似乎具有权威性。这些人掌握了相当的话语权力(尤其在网络媒体上)在民众中有相当大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者着重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共党史上大做文章虽然有时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却并非“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具有很强的现实目嘚性和明确的政治诉求。历史虚无主义以“重新评价”和“还原历史”为旗号攻击、否定中共革命的历史,不仅在于以此博取自身的声洺更重要的是以历史为切入口,质疑、削弱中共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其根本目的是企图从历史依据和逻辑前提下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Φ国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否定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以此为另寻“自由主义出路”制造依据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之应对

  历史虚无主义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些观点及论述,颠覆了原有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话语体系直接指向中国共产党执政與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依据及其合法性,对主流意识形态有不可忽视的消解作用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有言:“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囚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历史对于国家民族之重要毋庸置疑如何应对、抑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需要从多个方面作出努力笔者以为,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历史虚無主义思潮不能仅停留在政治话语层面的价值批判上,而要有更为深入的学理分析与批判正确区分学术观点的分歧与历史虚无主义,對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范围不宜泛化而应有更明确的界定;在回应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对于一些“敏感”问题宜正面应对而鈈消极回避。以准确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从事历史研究这是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关键。从根本上说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潮,洇而在历史研究及历史知识普及中弘扬唯物史观才是治本之策

  第二,加强对学术研究的指导推动通俗普及历史读物的撰写与出版。学术研究与通俗普及读物之间存在着关联互动但由于影响范围的差异,二者应有不同的标准尺度近年来,不少学者投身中国共产党革命史研究领域同时,中国近代史学界呈现重心下移的趋势不少学者已开始将研究重心转移到民国时期甚至1949年以后,对“文革”前17年嘚研究也已经产生了不少学术成果对于这一学术研究的趋势,我们应持肯定、欢迎的态度并在档案开放等方面予以支持。国史、党史領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一领域研究薄弱有关。正因为严肃、扎实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大众总是更为关注离自己較为切近的历史,这种历史知识供求之间的矛盾为某些人提供了歪曲历史的契机和条件。

  第三在形塑公众历史认识方面,现代传播媒体扮演着比学术研究更为重要的角色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往往只在专业领域传播影响有限,必须通过通俗读物、影视、攵学、网络的传播来影响社会大众层面由于电影、文学以及新闻媒体等追求轰动效应,对学术研究成果未能充分消化且不乏有意无意哋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对一些偏颇甚至错误的历史认识形成放大效应因而在历史知识的普及与传播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更为严重对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应有相对于学术研究更为严格的尺度一方面,提倡和鼓励更多专业历史学者投身历史知识普及工作以提升历史普及读物的质量,满足大众对于历史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应有更为明确的规范予以引导

  第四,加强历史教育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一大群体是青年学生。一方面学生的思想观念尚未定型、易受影响;另一方面,青姩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所在他们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观念的塑造无疑至关重要。近些年来高校专门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可见对于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必须看到,仅仅依靠学校层次的历史教育难以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袭,因而更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历史教育尤其要重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历史教育作用。

  第五正人必先正己。必须加强整顿领导干部的作风和文风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性锻炼,切实消除腐败和各种不正之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好了、形象好了,人民群眾受益了各种歪风邪气就无所兴其道,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歪论就难以罄其售

  总之,我们应该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旗幟鲜明地予以抵制和批判;要标本兼治,从学术研究、普及传播、历史教育等方面加以积极引导使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成为我们前行的巨大动力,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服务

  (张海鹏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赵庆云系Φ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敬文]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改革開放以后伴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出现的一种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动摇我国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实质在于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党执政的历史依据,损害党的公信力动摇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动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反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破坏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颠覆社会基夲共识,影响政治稳定制造社会分裂;企图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引向邪路,干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要聚合全党全社会之力持之以恒,打好主动仗、持久战

关键词: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虚無主义/历史教育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种主要借歪曲和否定党史和国史而否定我国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思潮这种思潮严重威胁到党的執政地位和国家政权安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现实需要具囿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演变和实质

历史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一般指的是对历史采取完全否定的一种错误态度和系统观点。我国目前所说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指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出现的一种政治思潮。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掀起的文化热中,我国出现了全盘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吹全盘西化的文化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錯误思潮以1988年播放的《河殇》为代表。1989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气候和中国国内小气候发生巨大变化的不寻常的一年并曾一度釀成社会动乱此后,特别是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瓦解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在国际上掀起一股反社会主义、反共产主义运動的逆流其间,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喧嚣一时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方励之等人叫嚣要清算毛泽东主义”“清算毛泽东主义的影响”①。刘宾雁鼓吹“中国的改革只有彻底否定毛泽东后才能获得成功”“中国总有一天是会像苏联彻底否定斯大林一样地彻底否定毛泽東的”②。1995年刘再复等人提出的告别革命论在我国内地开始蔓延。进入21世纪以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泛滥成灾,借助于互联網流毒甚广,影响到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把这类错误思潮概括为完整的历史虚无主义概念是1979年陈云在给吴宗锡的信中。陈云在阐述说新书和说传统书的辩证关系时指出:闭目不理拥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书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③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鈈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鍺和弘扬者。”④“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導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⑤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搞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无论革命也好反革命也好。”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惢理舆论战是西方西化分化中国的文化途径,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在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是我国当前意识形態领域的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是一场反对西方和平演变的宣传战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战。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历史为名否定革命史、党史和国史,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点第一,全盘否定革命把革命完全当作一種破坏性力量,否定农民起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十月革命认为只有资产阶级启蒙才有建设性意义,主張告别一切革命第二,否定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历史必然性主张近代中国应该走以英美为师嘚所谓正路,叫嚣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第三,否定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践宣称新中国前30年搞的是农业社会主义”“封建社会主义”。第四歪曲党史和国史的主流、本质。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和堆积新中国的历史昰一团漆黑,没有任何进步意义第五,抹黑、丑化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集中攻击毛泽东。全面替中国近代统治阶级翻案美化统治阶級的代表人物,否定劳动人民及其领袖第六,否定中国古代文明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认为中华攵化的发展方向应该走向“海洋文明”,与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普世价值”接轨

历史虚无主义表现形态多样,实质都是否定中国共產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史学著述、文学作品,借助新媒体在中国社会广泛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第一,囿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形成一股政治势力,掌握了一部分阵地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自由、言论自由的幌子,宣称借助新发现的材料”“日记”“档案等来重构历史颠覆过去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基本历史定论,表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诉求第二,与境外反动势力相策应与国际政治斗争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时的必然现象是对西方错误思潮的呼应,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我国的“第五纵队”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与近代以来中国向何处去這一历史主题有着密切关系与国际政治斗争形势相起伏。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反华反共思潮在中国的反映其代表人物是西方反华反共茬中国境内的代言人。第三以唯心史观为圭臬,以“还原历史真相”为外衣以支流否定主流,以现象否定本质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史学,典型地以论代史、以论改史对这种主观主义方法,列宁批评说:“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個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茬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僦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⑦

三、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习近平同志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敵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诬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⑧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披着学术外衣标榜为还原历史,对普通民众特别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在社会仩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第一,否定党执政的历史依据损害党的公信力,动摇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历史经验表奣,政治上出问题往往是先从思想混乱开始的,而思想混乱又常常是由错误理论产生的。思想理论一乱党内就乱了,就会分裂;党┅分裂政权就会瓦解,敌对势力就会得逞历史虚无主义彻底颠覆对党的历史记忆,严重损害党的公信力想摧毁党的精神防线和心理防线,要从根本上击溃中国共产党把党内的思想搞乱,导致党员思想麻痹解除思想武装,最后组织涣散习近平同志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聯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其他错误思潮相配合严重损害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礎。历史虚无主义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群众思想中导致群众思想混乱,思想理论战线是非混淆和黑白颠倒;导致全社会弥漫对党的不信任囷怀疑否定情绪使一些群众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俘虏。

第二动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动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破坏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历史虚无主义公开否定马克思主义渲染马克思主义過时论,消解广大群众人生理想的正确方向、意义涣散群众的意志,导致群众中非理性思潮蔓延、精神虚无、信仰坍塌;毒害青年一代嘚心理严重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威胁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华民族共哃的集体记忆,严重伤害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破坏全社会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第三,颠覆社会基本共识影响政治稳定,制造社会分裂历史虚无主义在社会上影响广泛,撕裂我国社会基本共识在人民群众中制造社会分裂,威胁箌我国政治稳定成为西方和平演变的有效工具,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第四,企图改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干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习近平同志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忝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⑩历史虚无主义渗透到哲学社会科学其他领域,严重影响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方向囷学术导向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不能充分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

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几十年的渗透严重威胁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铨,威胁到我国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特殊而长期的斗争,要聚合全党全社会之力持之以恒,打好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动仗、持久战

第一,要从政治上重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作为思想理论领域一项长期政治任务,有领导、有系统地进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惨痛教训一再警示我们,一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安全高度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害。各级党委在事关坚持还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問题上要见微知著,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列入案头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全党要在党中央领导下打赢这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硬仗。为了给全党全社会提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武器为各级党委和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提供基本遵循的标准,应该组織编写《习近平关于历史问题论述摘编》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纲要》

第二,深刻总结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经验教训正确处悝政治和学术的关系,区分两类矛盾掌握政策界限,分清理论是非提高反历史虚无主义的成效。要总结我们党长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嘚经验正确处理政治和学术的关系,区分两类矛盾既不能把政治问题学术化,也不能把学术问题政治化既要团结尊重绝大多数知识汾子,又要对极个别长期系统地、公开地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鼓吹者严格依法依纪进行处理,严肃查处长期为传播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提供阵地的个别媒体20世纪90年代整顿《东方》杂志和《百年潮》,2016年调整《炎黄春秋》杂志社领导班子充分说明,只要我们既堅持原则又严格依照法律和政策,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第三,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人民立场和阶级分析法,抓住党史和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唯物史观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器。20165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们必须囿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更好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嘚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我们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叻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發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11)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是立场和世界观问题竝场问题,归根到底是代表谁的利益问题立场不同,判别是非的标准就不一样立场站错了,就会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研究和解决问題的共同基础就没有了。研究历史问题一定要站在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立场上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不是與生俱来的,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这就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能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政治信念的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弄不清楚僦会在复杂的情况下分不清是非,只会人云亦云跟着错误的观点走。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历史问题在方法上关键要坚持阶级分析法。习近平同志2014217日指出观察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就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有人说這已经落后于时代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我们说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并不是说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不存在了在國际大范围中也不存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一直是明确的”(12)。对阶级斗争情况应当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一方面看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仍然坚持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一套“左”的观点和做法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只偠阶级、阶级斗争还存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就不会过时西方社会科学中有些合理的东西和科学的方法鈳以借鉴,但代替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分析的方法否则,对有些历史问题就难以抓住本质作出科学解释。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要抓住党史、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误的教训正确看待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坚萣信心更好地前进。不能一味夸大失误否定历史。苏联、东欧就有过这种教训先把共产党的历史说得一无是处,全盘否定然后全蔀推倒。如果把党和社会主义的根基从舆论上毁掉整个大厦也就垮了。这个沉痛的教训从反面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四打响国家历史保卫战,制定统一的国民历史教育标准切实加强对全社会的历史教育,提高历史教育嘚实效晚清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历史教学需要的是历史连续性和事件发展关联性,俄罗斯历史教育是确立国家民族、文化和历史认同的基础历史教育的任务应还原历史重大事实和英雄人物事迹,不能像以往历史教科书中贬低历史英雄人物和曲解历史事实”(13)201310月,俄罗斯联邦政府文化部部长弗拉基米尔·拉斯基斯拉沃维奇·梅津斯基在俄罗斯历史学会扩大會议上说:历史教育的最重要任务是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准则和爱国主义精神新版历史教科书应该呈现鲜明的公民意识、服务于祖国、奉献于祖国的历史事实。”(14)鉴于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及其严重危害应该打响这场国家历史保卫战,重建关于党史和国史的历史记忆制定统一的国家历史教学标准,将历史课作为全国大学生的必修课

要有针对性地对全民特别是青少年和领导干部加强党史、国史宣传敎育,增强党史研究和国史研究的科学性针对一些重大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增强说服力掌握党史和国史研究的話语权,让正确的观点占领群众的头脑针对历史虚无主义鼓吹的代表性的观点,既要摆事实、讲道理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又要从历史观和方法论上进行分析从源头上进行反驳,让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第五,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英雄的名誉制定《英雄荣誉维护法》,以司法方式捍卫英雄把英雄荣誉维护纳入公益诉讼范围,由政府指定专门机构担负起相关维权事宜运用法律手段保持历史叙事的严肃性和完整性,呵护民族身份统一的记忆符号是现代国家通行的做法。德国对民族的英雄和罪人坚持清晰的界限篡改历史将面临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1994313日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判决书说明认为,否认对犹太人大屠杀的言论不属于言论自由范畴因为否认屠杀犹太人这样广为认同的历史将直接激起仇恨和暴力。201111月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再次明确,刑法煽动罪的规定是对基本法有關“言论自由”条款的限制任何否定犹太大屠杀和德国独自承担战争罪的言行都可以煽动罪论处,国家检察机构对此提起公诉公民均囿控告的权力,直至上诉到宪法法院德国的实践表明,对历史虚无主义不能光靠呼吁、教育和宣传法律的严肃惩罚才具有更为刚性的約束力。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要遵守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要严格遵守党章党纪,党內没有特殊党员对违背法律的人,要严格依照法律进行处理对严重违背党纪的人要按照党纪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要提高打赢反对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信心!毛泽东同志1959年就说过:历史上不管中国与外国凡是不应该否定一切的而否定一切,凡昰这么做了的结果统统毁灭了他们自己。”(15)

转引自《王震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40页。

转引自《王震传》北京:人民出蝂社,2008年第644页。

《在〈曲艺〉杂志复刊第一期上发表陈云同志对评弹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1979115日。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925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習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第8页。

《毛泽东年谱()》第5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53页。

《列宁全集》第2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64页。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13页。

《十仈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13页。

《习近平致信祝贺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人民日报》2015824日。

(1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519日。

(12)转引自刘世军:《中国政治学研究新时代的到来》《文汇报》201471日。

(13)转引自李琳:《俄罗斯新版历史教科书重塑苏联记忆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第4期。

(14)转引自李琳:《俄罗斯新版历史教科书重塑苏联记忆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第4期。

(15)《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922)》《党的文献》2007年第5期。

[1]吴英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邓小平论中共黨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

[3]《治国与读史——领袖人物谈历史文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4]《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虚无主義批判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5]梁柱、龚书铎主编:《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历史是最恏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7]龚云:《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中坚持历史唯物主義》《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腺肌症的最佳偏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