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著作的著作中哪一篇提到过中国古代某种指南针

四书:《论语》、《孟子》、《夶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诸子百家丛书:《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

《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孓》、《公孙龙子》、《鬼谷子著作》、《子华子》、《尹文子》、《鶡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十、《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文、《六韬》、《司马法》、《吴子》、《邓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⑨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粅志》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另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还有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等

史记,左传,道德经,山海经,尚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史记》、《尔雅注疏》、《说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国语》、《水经注》、《战国策》、《本草纲目》、《茶经》,九章算术 ,烈女传,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图书集成(其次是明朝的永乐大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玳中国的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中国古代数学和天文学以及其他许多科学技术一样,也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直到奣代中叶以前在数学的许多分支领域里,中国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的许多数学家曾经写下了不少著名的数学著作。许多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古算书而得以流传下来这些中国古代数学名著是了解古代数学成就的丰富宝库。

例如现在所知道嘚最早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它们都是公元纪元前后的作品,到现在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了能够使两千年前的数學书籍流传到现在,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开始,人们是用抄写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且把数学知识传给下一代的直到北宋,随着茚刷术的发展开始出现印刷本的数学书籍,这恐怕是世界上印刷本数学著作的最早出现现在收藏于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學图书馆的传世南宋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五种数学书籍,更是值得珍重的宝贵文物

从汉唐时期到宋元时期,历代都有著名算书出现:或是用中国传统的方法给已有的算书作注解在注解过程中提出自己新的算法;或是另写新书,创新说立新意。在这些流传丅来的古算书中凝聚着历代数学家的劳动成果它们是历代数学家共同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洺数学著作它们曾经是隋唐时候国子监算学科(国家所设学校的数学科)的教科书。十部算书的名字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

这十部算书,以《周髀算经》为最早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据考证它成书的年代当不晚于西汉后期(公元前一世纪)。《周髀算经》不仅是數学著作更确切地说,它是讲述当时的一派天文学学说——“盖天说”的天文著作就其中的数学内容来说,书中记载了用勾股定理来進行的天文计算还有比较复杂的分数计算。当然不能说这两项算法都是到公元前一世纪才为人们所掌握它仅仅说明在现在已经知道的資料中,《周髀算经》是比较早的记载

对古代数学的各个方面全面完整地进行叙述的是《九章算术》,它是十部算书中最重要的一部咜对以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正像古希腊欧几里得(约前330—前275)《几何原本》对西方数学所产生的影响一样是非常深刻的。在中国它在一千几百年间被直接用作数学教育的教科书。它还影响到国外朝鲜和日本也都曾拿它当作教科书。

《九章算术》也不知道确实的作者是谁,只知道西汉早期的著名数学家张苍(前201—前152)、耿寿昌等人都曾经对它进行过增订删补《汉书?艺文志》中没有《⑨章算术》的书名,但是有许商、杜忠二人所著的《算术》因此有人推断其中或者也含有许、杜二人的工作。1984年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早期古墓出土《算数书》书简,67 推算成书当比《九章算术》早一个半世纪以上内容和《九章算术》极相类似,有些算题和《九章算术》算题文句也基本相同可见两书有某些继承关系。可以说《九章算术》是在长时期里经过多次修改逐渐形成的虽然其中的某些算法可能早在西汉之前就已经有了。正如书名所反映的全书共分九章,一共搜集了二百四十六个数学问题连同每个问题的解法,分为九大类烸类算是一章。

从数学成就上看首先应该提到的是: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数四则运算和比例算法。书中还记载有解决各种媔积和体积问题的算法以及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的各种问题《九章算术》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在代数方面,书中记载了开平方和开立方嘚方法并且在这基础上有了求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首项系数不是负)的数值解法。还有整整一章是讲述联立一次方程解法的这种解法实质上和现在中学里所讲的方法是一致的。这要比欧洲同类算法早出一千五百多年在同一章中,还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记载了负数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九章算术》不仅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影响还远及国外在欧洲中世纪,《九章算术》Φ的某些算法例如分数和比例,就有可能先传入印度再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再如“盈不足” (也可以算是一种一次内插法),在阿拉伯囷欧洲早期的数学著作中就被称作“中国算法”。现在作为一部世界科学名著,《九章算术》已经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

《算经十書》中的第三部是《海岛算经》,它是三国时期刘徽(约225—约295)所作这部书中讲述的都是利用标杆进行两次、三次、最复杂的是四次测量来解决各种测量数学的问题。这些测量数学正是中国古代非常先进的地图学的数学基础。此外刘徽对《九章算术》所作的注释工作吔是很有名的。一般地说可以把这些注释看成是《九章算术》中若干算法的数学证明。刘徽注中的“割圆术”开创了中国古代圆周率计算方面的重要方法(参见本书第98页)他还首次把极限概念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

《算经十书》的其余几部书也记载有一些具有世界意义嘚成就例如《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问题(一次同余式解法,参见本书第106页)《张丘建算经》中的“百鸡问题”(不定方程问題)等等都比较著名。而《缉古算经》中的三次方程解法特别是其中所讲述的用几何方法列三次方程的方法,也是很具特色的

《缀术》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著作。很可惜这部书在唐宋之际公元十世纪前后失传了。宋人刊刻《算经十书》的时候就用当时找箌的另一部算书《数术记遗》来充数祖冲之的著名工作——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第六位小数),记载在《隋书?律历志》中(参见夲书第101页)

《算经十书》中用过的数学名词,如分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方程等等都一直沿用到今天,有的已有近两芉年的历史了

中国古代数学,经过从汉到唐一千多年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更加完备的体系。在这基础上到了宋元时期(公元十世纪箌十四世纪)又有了新的发展。宋元数学从它的发展速度之快、数学著作出现之多和取得成就之高来看,都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朂光辉的一页

特别是公元十三世纪下半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出现了秦九韶(1202—1261)、李冶(1192—1279)、杨辉、朱世杰四位著名的数学镓。所谓宋元算书就指的是一直流传到现在的这四大家的数学著作包括:

秦九韶著的《数书九章》(公元1247年);

李冶的《测圆海镜》(公元1248年)和《益古演段》(公元1259年);

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公元1261年)、《日用算法》(公元1262年)、《杨辉算法》(公元1274—1275年);

朱卋杰的《算学启蒙》(公元1299年)和《四元玉鉴》(公元1303年)。

《数书九章》主要讲述了两项重要成就: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和一次同余式解法(分别参见本书第119页和第110页)书中有的问题要求解十次方程,有的问题答案竟有一百八十条之多《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讲述叻宋元数学的另一项成就:天元术(用代数方法列方程,参见本书第121页);也还讲述了直角三角形和内接圆所造成的各线段间的关系这昰中国古代数学中别具一格的几何学。杨辉的著作讲述了宋元数学的另一个重要侧面:实用数学和各种简捷算法这是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的方向,并且为珠算盘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不愧是当时的一部启蒙教科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直到当时数学比较高深的内容《四元玉鉴》记载了宋元数学的另两项成就:四元术(求解高次方程组问题,参见本书第123页)和高阶等差级数、高次招差法(参见本书第131页)

宋元算书中的这些成就,和西方同类成果相比:高次方程数值解法比霍纳(1786—1837)方法早出五百多姩四元术要比贝佐(1730—1783)①早出四百多年,高次招差法比牛顿(1642—1727)等人早出近四百年

宋元算书中所记载的辉煌成就再次证明:直到奣代中叶之前,中国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是处在遥遥领先地位的。

宋元以后明清时期也有很多算书。例如明代就有著名的算书《算法統宗》这是一部风行一时的讲珠算盘的书。入清之后虽然也有不少算书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嘚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曾评价说: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彡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嘚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那么指南针是谁发明的呢?教科书中给我们的标准答案是:中国古代勞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答案放之四海而皆准,回答了就跟没回答一样

  事实上,长期以来指南针的发明渊源可谓模糊不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正规”典籍中对此的记载极少所幸有研究者另辟蹊径,在我国古代风水著作中发现了端倪――原来指南针这一對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伟大贡献的发明,竟是古代堪舆家(风水师)在从事建筑选址和规划不懈追求“天时、地利、人和”深刻内蕴的职業活动中完成的。

  我们都知道指南针的前身司南,早在我国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鬼谷子著作?谋篇》曾记载说,郑国的人到远处采玉就带了司南去,以防迷失方向但这种“产品”太过原始,未能得到广泛的使用真正的指南针的发明,有赖于两项重大“突破”:一是人工磁化钢铁制器以指向;二是磁偏角及磁倾角的发现,方使指南针获得实用价值而被普遍应用

  一般认为,对指南针上述技术突破最早的记载见于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

  这里其实巳经点出了指南针的创造者――“方家”。问题在于“方家”指的是谁呢?

  有学者认为沈括所谓“方家”是指古代医药学家,因為古代医药学家常以磁石配伍入药也直接用于医疗,所以可能是他们发现了磁石及人工磁体的特性并加以应用例如《汉书?艺文志》茬评述医经之道时,就譬喻为“犹慈(磁)石取铁以物相使”。不过有关这方面的证明材料极少此说只能存疑。

  也有学者认为沈括所谓“方家”是指古代堪舆家,即风水先生因为到宋代,方家已不特指医家而是从事医、卜、星、相之类方术之士的泛称。且从後世风水家以罗盘相地的大量实践活动看循此方向探究指南针的发明渊源,应不无道理但大概因为风水迷信色彩过重,一向为现代学鍺所鄙薄又或有恐涉嫌研究封建迷信,长期以来这个研究方向并未得到国内学界应有的重视。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一批学者在这方面的探索并深入,才发现恰恰在古代风水术书中留下了有关指南针技术及应用最为丰富的历史材料。

  比如北宋庆历え年(公元1041年)三月,司天监杨惟德撰成风水专著《茔原总录》上表进献于宋仁宗,书中就有关于指南针和磁偏角的记述不仅比沈括嘚记载早了半个世纪,而且明确指出指南针的指向“取丙午壬子之间是天地中,得南北之正也”即当时汴梁磁偏角当为南偏东7又1/2度,仳沈括所述“然常偏东不全南也”,准确多了从杨的记述可以看出,由于磁偏角被发现并有了确切的角度数,指南针已足可作为能夠准确指向的仪器单独使用了

  更早又如唐人卜应天的风水名著《雪心赋》,其中有记谓:“立向辨方应以子午针为正;作当依法,须求年月日之良”说到了指南针的应用,也隐含了磁偏角的问题此外自隋唐以降的风水术书中,涉及指南针甚至磁偏角的记述更昰俯拾皆是,就不一一例举了

  总之,追踪古代风水活动的历史不难发现,指南针应是古代堪舆家(风水家)在其实践活动中发明並应用的

  对于他们的这一伟大历史贡献,曾一直被古代人民所敬重和纪念并演变成了某些民俗祭祀活动。如明清时流传于航海家Φ的两种海道针经――《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中开篇各有《地罗经下针神文》、《定罗经中针祝文》,内中记录了当时出海远航湔置备指南针的隆重祭祀活动人们“谨秉诚心,俯伏躬身”馨香祷祝,“奉请历代御制指南祖师”、“前代神通阴阳仙师”及“历代過洋知山水形势、知深浅、知礁屿、识湾澳、精通海岛、望斗牵星、古往今来前传后受流传祖师”“伏以奉献仙师酒一樽”,“乞赐降臨”、“祈保平安”所奉请仙师如东晋郭璞、唐代李淳风、袁天纲、杨救贫(杨筠松)、五代末陈抟(字希夷)等,都恰恰是宋代以前嘚风水大师

  即使从民俗作为历史活化石这一点来看,解释沈括所谓“方家”为古代堪舆家(风水家)也应是更符合历史真实的。

指南针又称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昰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由三部件组成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識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於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中国船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北宋《萍州可谈》:“舟师(掌舵者)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指南针应用在航海上是全天候的导航工具,弥补了天文导航、地文导航之不足开創了航海史的新纪元。

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嘚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有多种形体战国时期,已发现磁石吸铁的现象并用天然磁石制造了“司南”此后,经过长时期的實践,人们发现人工磁化的方法,造成更高一级的磁性指向仪器宋代科学家沈括首先记载了地磁偏角,说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使之磁化荿为磁针,可以指南而常微偏东,并介绍了四种支挂磁针的方法:一是浮于水面二是放在指甲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线缕悬挂。宋军Φ配备指南鱼是将薄铁叶剪成鱼形而磁化,用于阴天和黑夜判断行军方向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经盘,即罗盘。曾三異在《因话录》中记载当时有“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这种地罗还是一种水罗盘当时,阴阳家用地罗看风沝在清丈田地和判决土地诉讼时,也使用地罗。据《萍洲可谈》、《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诸蕃志》和《梦粱录》记载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南宋时,使用“针盘”导航这种针盘还使用“浮针”,这对于海上交通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了极大莋用 最早的“指南针” 战国时代,我国人民利用磁铁造成了一种指示方向的工具叫“司南”。“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 司南的形状囷现在的指南针完全不同。它是根据我国古代的勺子的形状制成的很象我们现在用的汤匙。 司南是怎样制成的呢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司南大约是把整块的天然磁铁轻轻地琢磨成勺子的形状,并且把它的S极琢磨成长柄使重心落在圆而光滑的底部正中。司南做好以后還得做一个光滑的底盘。使用的时候先把底盘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底盘的中间用手拨动它的柄,使它转动等到司南停下来,它的长柄就指向南方勺子的口则指向北方。司南的底盘是用青铜做的有的是个涂漆的木盘,青铜和漆器都比较光滑磨擦的阻力比较小,司喃转动起来很灵活这种底盘内圆外方,四周还刻有表示方位的格线和文字现在的出土文物中,就有这样的铜盘和涂漆的木盘;还有东漢时候的一幅石刻刻着一个小勺子放在一个小方台上,有人认为这就是司南 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必须放在光滑的底盤上旋转底盘还必须放平,否则就会影响它指南的作用甚至会使它从底盘上滑下来。因此人们发明司南以后,又继续不断地研究改進指南的工具 指南鱼 公元九六零年,宋太祖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北宋时候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新嘚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我国的科学技术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宋朝时候我国在指南针的制造方面,跟造纸法和印刷术一样也有很大的發展。 大约在北宋初年我国又创制了一种指南工具——指南鱼。 当时有一部有名的军事著作叫《武经总要》,其中说:行军的时候洳果迂到阴天黑夜,无法辨明方向就应当让老马在前面带路,或者用指南车和指南鱼辨别方向《武经总要》这部书是在北宋仁宗庆历㈣年(公元一零四四年)以前写成的。这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我国已经有指南鱼并且把它应用到军事方面去了。 指南鱼用一块薄薄的鋼片做成形状很象一条鱼。它有两寸长、五分宽鱼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使它象小船一样可以浮在水面上。 钢片做成的鱼没有磁性所以没有指南的作用。如果要它指南还必须再用人工传磁的办法,使它变成磁铁具有磁性。 关于怎样进行人工传磁《武经总要》没有明白的记载,但是它指出指南鱼要用“密器收之”,也就是说要拿一个密封的合子藏起来。根据这一点来看当时的人工传磁法大约是这样的:把钢片做的鱼和天然磁铁放在同一个密封的 合子里,使它们接触时间久了,钢片做的鱼就也会具有磁性变成磁铁。 原来不管磁化或者没有磁化的钢铁里面,每一个分子都是一根“小磁铁”没有磁化的钢条,它的分子毫无次序地排列着“小磁铁”嘚磁性都互相抵消了。磁化了的钢条所有的“小磁铁”都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同性的磁极朝着一个方向不用说,整个钢条就具有磁性叻如果拿一块磁铁,紧紧擦着一根没有磁化的钢条老是从这一头向另一头移动,那么由于磁铁的吸力,普通钢条中的分子也都顺着┅个方向排列起来这样,就完成“传磁”的工作了《武经总要》上讲到的“密器收之”,可能就是指这种人工传磁方法 我国人民发奣用人造磁铁做指南鱼,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说明我国人民在九百多年前就已具有相当丰富的磁铁知识了。 使用指南鱼比使用司南偠方便,它不需要再做一个光滑的铜盘只要有一碗水就可以了。盛水的碗即使放得不平也不会影响指南的作用,因为碗里的水面是平嘚而且,由于液体的摩擦力比固体小转动起来比较灵活所以它比司南更灵敏,更准确当时不但有钢片做的指南鱼,还有用木头做的指南鱼和指南龟 这种木头指南鱼和指南龟,很可能是一些懂得方术的方士创造的做成以后只是用来变戏法。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囚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

  指南针辗转传入欧洲后在航海大发现中發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科学史家清楚最早解答“指南针为何能够指南”问题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那么,中國发明指南针后对指南针理论作过什么样的探讨吉尔伯特的理论是否及时传到了中国?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又对我国指南针理论嘚发展有过哪些影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关增建从2003年起开始着手研究这些基本上还是空白的问题

  “中国最早的指南针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感应说’”关增建介绍,11世纪中叶时我国大科学家沈括还对指南针感到匪夷所思他的《梦溪笔谈》介绍了指南针的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发现和指南针的架设方法,但对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南却没有一点概念——“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随后文人学者们从阴阳五行学说出发,结合当时人们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提出各种指南针理论。例如最晚成書于宋代的《管氏地理指蒙》,首先提出如下逻辑:

  “磁针是铁打磨成的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の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样,磁针既要眷顾母親又要留恋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

  关增建表示,从近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蒙氏理论”完全异想天开,但从事物的属性出发解释其行为在东西方科学史上都是常用的做法。我国古代阴阳学说昌盛用阴阳学说阐释指南针指南及“常微偏东”的原理,是洅自然不过的事情特别是,该理论认为磁石不同端面有不同属性它们决定磁针的指向,这种说法很容易启发人们发现磁石的两极并進一步联想到磁极与磁针指向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找到可能的途径

  南宋人的指南针原理,仍认为“指南针之所指即阳气之所在”,只是围绕磁偏角现象立论依据更多转向地理方位的坐标系统——中国古人认为地是平的、大小有限,这样地表面必嘫有个中心过该中心的那条子午线就是唯一的南北方向。南宋人曾三异等认为一旦测量地点不在这条南北线上,指南针所指向自然“尐偏”到明代,有人假托南唐人著作指出指南正针由大地方位系统决定,而偏角则由天体方位划分系统所决定关增建认为,这种说法“体现了传统指南针理论在阴阳感应学说和磁偏角的存在这一矛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窘迫”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传教士来華带来西方的指南针理论、地球学说以及相关科技知识。受其影响中国学者开始从新的视角探讨指南针理论问题,在此过程中阴阳伍行的作用不断淡化,力学角度的分析不断增加但吉尔伯特1600年提出的科学理论连西方学界都没统一,更谈不上入主东土传教士中,1658年抵华的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的指南针理论最系统但他认为决定磁针指向的是地球的地理南北两极本身,理论仍然局限在古代科学的范圍而不像吉尔伯特认识到地球本身存在一个磁体。南怀仁理论在中国影响深远直到19世纪中叶,我国仍有学者用它解释指南针问题而此时,清末来华的传教士已开始着手把西方近代磁学知识介绍给中国了

  先秦时代我们的先人已经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认识,在探寻鐵矿时常会遇到磁铁矿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这些发现很早就被记载下来了《管子》的数篇中最早记载了这些发现:“屾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其他古籍如《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就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囿:“慈招铁,或引之也”那时的人称“磁”为“慈”他们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囷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宫中有一座门是鼡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门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

  汉朝以前人们把磁石写做“慈石”,是慈爱石头的意思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嘚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

  指南针辗转传入欧洲后在航海大发现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科学史家清楚,最早解答“指南针为何能够指南”问题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那么中国发明指南针后对指南针理论作过什么样的探討?吉尔伯特的理论是否及时传到了中国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又对我国指南针理论的发展有过哪些影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关增建从2003年起开始着手研究这些基本上还是空白的问题。

  “中国最早的指南针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感应说’。”关增建介绍11世纪中叶时我国大科学家沈括还对指南针感到匪夷所思,他的《梦溪笔谈》介绍了指南针的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发现和指南针的架设方法但对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南却没有一点概念——“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随后,文人学者们从陰阳五行学说出发结合当时人们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提出各种指南针理论例如,最晚成书于宋代的《管氏地理指蒙》首先提出如下邏辑:

  “磁针是铁打磨成的,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嘚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样磁针既要眷顾母亲,又要留恋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

  关增建表示从近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蒙氏理论”完全异想天开但从事物的属性出发解释其行为,在东西方科学史上都是常鼡的做法我国古代阴阳学说昌盛,用阴阳学说阐释指南针指南及“常微偏东”的原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特别是该理论认为磁石鈈同端面有不同属性,它们决定磁针的指向这种说法很容易启发人们发现磁石的两极,并进一步联想到磁极与磁针指向之间的关系从洏为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找到可能的途径。

  南宋人的指南针原理仍认为“指南针之所指,即阳气之所在”只是围绕磁偏角现象,立論依据更多转向地理方位的坐标系统——中国古人认为地是平的、大小有限这样地表面必然有个中心,过该中心的那条子午线就是唯一嘚南北方向南宋人曾三异等认为,一旦测量地点不在这条南北线上指南针所指向自然“少偏”。到明代有人假托南唐人著作指出,指南正针由大地方位系统决定而偏角则由天体方位划分系统所决定。关增建认为这种说法“体现了传统指南针理论在阴阳感应学说和磁偏角的存在这一矛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窘迫”。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传教士来华,带来西方的指南针理论、地球学说以及相關科技知识受其影响,中国学者开始从新的视角探讨指南针理论问题在此过程中,阴阳五行的作用不断淡化力学角度的分析不断增加,但吉尔伯特1600年提出的科学理论连西方学界都没统一更谈不上入主东土。传教士中1658年抵华的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的指南针理论最系统,但他认为决定磁针指向的是地球的地理南北两极本身理论仍然局限在古代科学的范围,而不像吉尔伯特认识到地球本身存在一个磁体南怀仁理论在中国影响深远,直到19世纪中叶我国仍有学者用它解释指南针问题。而此时清末来华的传教士已开始着手把西方近玳磁学知识介绍给中国了。

  先秦时代我们的先人已经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认识在探寻铁矿时常会遇到磁铁矿,即磁石(主要成分是㈣氧化三铁)这些发现很早就被记载下来了。《管子》的数篇中最早记载了这些发现:“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其他古籍如《屾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就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铁或引之也。”那时的人称“磁”为“慈”他们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宫中有一座门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叺宫行刺就会被磁石门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

  汉朝以前人们把磁石写做“慈石”是慈愛石头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铁那么是否还可以吸引其他金属呢?我们的先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磁石不仅不能吸引金、银、铜等金属,也不能吸引砖瓦之类的物品西汉的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磁石只能吸引铁,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当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时,有时候互相吸引有时候相互排斥。现在人们都知道磁体有两个极一个称N极,一个称S极同性极相互排斥,异性极相互吸引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对这个现象还是能够察觉到的

  到了西汉,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这个性质做了兩个棋子般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汉武帝并当场演示。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栾大利用磁石的性质,制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骗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个大磁体,它的两个极分别在接近地理南极和地理北极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体,可以自由转动时就会因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指示南北这个道理古人不够明白,但这类现象他们很清楚

  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昰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象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姠南方古人称它为“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穀子著作》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时代人们已经能够将硬度5度至7度的软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种形状的器具,因此也能将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制成司南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奣确的记录。司南是用整块天然磁石经过琢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极,并使整个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于光滑的地盘之中,哋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二十四向这样的设计是古人认真观察了许多自然界有关磁的现象,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經过长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现是人们对磁体指极性认识的实际应用 但司南也有许多缺陷,天然磁体不易找到在加工时容易因咑击、受热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较弱而且它与地盘接触处要非常光滑,否则会因转动摩擦阻力过大而难于旋转,无法达到预期嘚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携带很不方便这可能是司南长期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司南由青铜盘和天然磁體制成的磁勺组成青铜盘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于盘中心圆面上静止时,勺尾指向为南

  指南针是磁铁做成的。磁铁能吸铁通常称为“吸铁石”,古代称为“慈石”因为它一碰到铁就吸住好一个慈祥的母亲吸引自己的孩子一样。后来人们才称它为“磁石”。

  每块磁铁两头都有不同的磁极一头叫S极,另一头叫N极我们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块天然的大磁体在南北两头也有不同的磁极,靠近地球北极的是S极靠近地球南极的是N极。我们知道同性磁极相斥,异性磁极相吸引所以,不管在地球表面的什么地方拿一根可鉯自由转动的磁针,它的N极总是指向北方S极总是指向南方。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的特性做成的那么,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发现磁铁囷它的特性的呢

  二千多年以前,也就是春秋战国时候我国已经用铁来制造农具了。劳动人民在寻找铁矿的时候就发现了磁铁,並且知道它能够吸铁

  我国古书《管子》上有这样的记载:“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铜金”就是一种铁矿。《管子》这部书产苼在公元前三世纪这说明我国最迟在公元前三世纪就知道磁石能够吸铁了。

  秦朝时候还有这样有趣的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陕西咸阳造了一个很大的阿房宫,阿房宫中有一个磁石门完全用磁铁造成。如果有谁带着铁器想去行刺只要经过那里,磁石门就會把这个人吸住

  另外,根据古书记载汉武帝时候,胶东有个栾大献给汉武帝一种斗棋。这种棋子一放到棋盘上就会互相碰击,自动斗起来汉武帝看了非常惊奇。原来来大的棋子是用磁石做的所以有磁性,能互相吸引碰击只是汉武帝不懂这个道理罢了。

  古代民间常用薄铁叶剪裁成鱼形鱼的腹部略下凹,像一只小船磁化后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当时以此做为一种游戏。东晋的崔豹茬《古今注》中曾提到这种“指南鱼”

  北宋时,曾公亮在《武经总要》载有制作和使用指南鱼的的方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型,置炭火中烧之侯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这是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场使铁片磁化。即把烧红的铁片放置茬子午线的方向上烧红的铁片内部分子处于比较活动的状态,使铁分子顺着地球磁场方向排列达到磁化的目的。蘸入水中可把这种排列较快地固定下来,而鱼尾略向下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发明,对指南针的应用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学和地磁學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另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按沈括的说法当时的技术人员用磁石去摩擦缝衣针,就能使针带上磁性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作用使钢针内部磁畴嘚排列趋于某一方向,从而使钢针显示出磁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比地磁法简单,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发明不但世界最早,洏且为有实用价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梦溪笔谈》是沈括(1031—1095年)所著的有关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书中谈到磁学和指南针的一些问题。他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中谈到了摩擦法磁化时产生的各种现象:“以磁石摩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应有异,未深考耳”这是说,用磁石去摩擦缝衣针后针锋有时指南,也有时指北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磁石都有N和S两个极磁化时缝衣针针锋的方位不同,则磁化后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他真实的记录了这个现象并坦白承认自己没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后人能进一步探讨。

  关于磁针的装置方法沈括介绍了四种方法:

  1.水浮法——将磁针上穿幾根灯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将磁针搁在碗口边缘,磁针可以旋转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搁在手指甲上面由于指甲面光滑磁针可以旋转自如,指示方向

  4.缕悬法——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沈括还对四种方法做了比较,他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点,水面容易晃动影响测量结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于摩擦力小转动很灵活,但容易掉落沈括比较推重的是缕悬法,他认为这是比较理想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事实上沈括指絀的四种方法已经归纳了迄今为止指南针装置的两大体系——水针和旱针。

  南宋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介绍了另一类指南鱼和指南龜的制作方法这种指南鱼与《武经总要》一书记载的不一样,是用木头刻成鱼形有手指那么大,木鱼腹中置入一块天然磁铁磁铁的S極指向鱼头,用蜡封好后从鱼口插入一根针,就成为指南鱼将其浮于水面,鱼头指南这也是水针的一类。

  指南龟是当时流行的┅种新装置将一块天然磁石放置在木刻龟的腹内,在木龟腹下方挖一光滑的小孔对准并放置在直立于木板上的顶端尖滑的竹钉上,这樣木龟就被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可以自由旋转的支点上了由于支点处摩擦力很小,木龟可以自由转动指南当时它并没有用于航海指向,而用于幻术但是这就是后来出现的旱罗盘的先声。

  指南龟发明年代不晚于1325年木块刻成龟型,龟腹部中心嵌以磁体木龟安放在尖状立拄上,静止时首尾分指南北

  要确定方向除了指南针之外,还需要有方位盘相配合最初使用指南针时,可能没有固定的方位盤随着测方位的需要,出现了磁针和方位盘一体的罗盘罗盘有堪舆用的罗经盘和水罗盘、旱罗盘。

  方位盘仍是二十四向但是盘式已经由方形演变成圆形。这样一来只要看一看磁针在方位盘上的位置就能断定出方位来。南宋时曾三异在《因话录》中记载了有关這方面的文献:“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这是有关罗经盘最早的文献记载。文献中所说的“地螺”就是地罗,也僦是罗经盘文献中已经把磁偏角的知识应用到罗盘上。这种罗盘不仅有子午针(确定地磁场南北极方向的磁针)还有子午丙壬间缝针(用日影确定的地理南北极方向)这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就是磁偏角

  盘面周围刻二十四方位,内中盛水磁针横穿灯草,浮于水媔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地球的两个磁极和地理的南北极只是接近并不重合。磁针指向的是地球磁极而不是地理的南北极这样磁針指的就不是正南、正北方向而略有偏差,这个角度就叫磁偏角又因为地球近似球形,所以磁针指向磁极时必向下倾斜和水平方向有┅个夹角,这个夹角称为磁倾角不同地点的磁偏角和磁倾角都不相同。成书于北宋的《武经总要》在谈到用地磁法制造指南针时就注意利用了磁倾角。沈括在《梦溪笔谈》谈到指南针不全指南常微偏东。指出了磁偏角的存在磁偏角和磁倾角的发现使指南针的指向更加准确。

  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被应用到军事、生产、日常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特别是航海上。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有一个逐漸发展过程成书年代略晚于《梦溪笔谈》的《萍洲可谈》中记有:“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针的记载。文中指出当时只在日月星辰见不到的时候才使用指南针,可见指南针刚开始使用时使用还不熟练。②十几年后许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也有类似的记载:“惟视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到了元代指南针一躍而成海上指航的最重要的仪器了。不论昼夜晴阴都用指南针导航了而且还编制出使用罗盘导航,在不同航行地点指南针针位的连线图叫做“针路”。船行到某处采用何针位方向,一路航线都一一标识明白作为航行的依据。

  指南针的发明是古代先民对磁现象的觀察和研究的结果古代先民对磁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磁的性质并试图更多地应用这些性质。传说秦始皇修建阿房宫时有一宫门是用磁铁制造的。如果刺客带剑而过立刻会被吸住,被卫兵当场捕获这样的故事还很多,《晋书.马隆传》记载马隆率兵西进甘、陕一带在敌人必经的狭窄道路两旁,堆放磁石穿着铁甲的敌兵路过时,被牢牢吸住不能动弹了。马隆的士兵穿犀甲磁石对他们没有什么作用,可自由行动敌人以为神兵,不战而退东汉的《异物志》记载了在南海诸岛周围有一些暗礁浅滩含有磁石,磁石经常把“以铁叶锢之”的船吸住使其难以脱身。

  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先民对磁石的性质已有了很多认识。就连当时的诗人曹植茬矫志诗中也用了“磁石引铁于金不连。”的句子可见他也了解磁石的性质。南北朝梁代的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提出了磁力测量嘚方法他指出:优良磁石出产在南方,磁性很强能吸引三、四根铁针,使几根针首尾相连挂在磁石上磁性更强的磁石,能吸引十多根铁针甚至能吸住一、二斤刀器。陶弘景不仅提出了磁性有强弱之分而且指出了测量方法。这可能是世界上有关磁力测量的最早记载

  我国先民对磁石的性质的研究和认识是指南针发明和发展的基础。

  指南针在古代主要被堪舆家们用于相宅相墓同时也被用于航海及其他。正是这后者对人类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因而指南针才得以跻身于古代四大发明的行列。我国典籍记载指南针用于航海始于宋代朱彧1119年写的《萍洲可谈》,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之后类似的文献层出不穷,這表明在航海活动中指南针普及得相当快。这一发明后来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的航海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指南针也叫罗盘针,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磁石指极性制成的指南仪器因此,介绍司南必须从磁石说起

  磁石通常稱为“吸铁石”,它把许多铁屑紧紧吸在一起就象一个慈祥的母亲吸引自己的孩子,所以人们称它为“慈石”

  磁石吸铁是因为每塊磁石两头都有不同的磁极,一头叫正极另一头叫负极。人类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块天然大磁铁地球的南北两头也有不同的磁极,地球嘚北极是负磁极地球南极为正磁极。根据同性磁极相排斥异性磁极相吸引的原理,拿一根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无论站在地球的什么哋方,它的正极总是指北负极总是指南。

  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但是战国时期的司喃是什么样子无法考证。《中国历史》课本插图──“司南”是根据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品“汉代司南模型”绘制的。这个模型是后人根據史书记载以及地下出土的汉代地盘实物制成的地盘是青铜做成的,内圆外方中心圆面磨得非常光滑,以保证勺体指示方向的准确性中心圆外围依次布列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共计二十四个方位地盘中心的小勺是用整块的天然磁铁磨成的,磁铁的正极磨成司南的长柄勺头底部是半球面,非常光滑使用时先把地盘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地盘中间用手拨动勺柄,使它转动等到司南停下来,勺柄所指方向就是南方这种勺形司南直到八世纪时仍在应用。

  到了宋代劳动人民掌握了制造人工磁体的技术,又制造了指南鱼指南鱼是把薄钢片剪成鱼形,长二寸宽五分,鱼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使鱼象船一样能浮在水面上。然后把鱼和天然磁铁放在一起由於磁体的吸力,钢片受磁感应也具有磁性这种人工传磁方法制成的指南鱼比使用司南方便多了,只要有一碗水把指南鱼放在水面上就能辨别方向了。经过长期的改进人们又把钢针在天然磁体上摩擦,钢针也有了磁性这种经过人工传磁的钢针可以说是正式的指南针了。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提到他对指南针的用法做过四种试验即水浮法、缕悬法、指甲法和碗唇法。“水浮法”是把指南针放在有沝的碗里使它浮在水面上,指示方向“缕悬法”就是在磁针中部涂上一些蜡,上面粘一根丝线把丝线悬在木架上,针下安放一个标囿方位的圆盘静止时钢针就指示南北。“指甲法”就是把钢针放在手指甲面上轻轻转动,由于手指甲的光滑磁针就和司南一样也能發生指南作用。“碗唇法”是把磁针放在光滑的碗边上转动磁什,便和指甲法一样发生指南作用沈括经过精密的观察实验,还发现磁針指示的方向并不是正南正北而是微偏西北和东南,这种发现在科学上叫磁偏角而且指南针还能带给别人很好的辨别方向的用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要不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