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左国是那里人?

博白客家的源流从何而来?以哬种方式而来何时为客?客迁何处涉及到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口学、经济学、语言学、民俗学、文化学、移民学等多学科研究。本文以国史、方志、谱牒、口碑传说等为线索来追寻博白客家的源流。
    博白的客家和客家先民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本文区分時限以唐宋以前迁徙入博直至客家民系形成之前的中原,称为客家先民博白的客家先民,从秦朝至宋朝的六大征战而来作官宦游而來,贬谪流放而来而客家民系形成后的,则为客家客家多在明代清初、从赣南、闽西、粤东迁徙而来。
    公元前219年的始皇二十八年秋冬秦始皇将闽越和杨越平定之后,即调集50万大军由尉屠睢统帅,兵分五路向岭南进军当秦军的四路大军向岭南挺进后,从骑田岭和大庾岭南下广东的第三、第四路军进展较为顺利沿途几乎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很快就占领了岭南要地番禺(广州)
而从越城岭挺进的第┅路军和从萌渚岭南下的第二路军则严重受阻,刚越过岭就遭到西瓯部落的顽强阻击但由于西瓯仓促应战,力量分散结果被打得四处潰逃,其部落首领译吁宋亦在广西中部的混战中遇害身亡但西瓯迅速集结起来,“皆入丛薄中……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继續抗击秦军他们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和夜战方法,频频进行袭击使生地不熟的秦军大兵团处于被子动挨打,疲于奔命的困境不斷损兵折将,就连其主帅尉屠睢也被西瓯所杀造成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的严重损失。从此秦瓯之战进入了“三年不解甲弛弩”的艱苦的相持阶段。
为了完成对岭南的统一秦始皇于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命监御史史禄“以卒凿渠,而通粮道”并征调几十万中原民充當士卒,前来岭南与西瓯作战“丁男披甲,丁女转输”以支援前线。始皇三十二年末至三十三年初秦始皇又派遣名将任嚣和赵陀率領秦军,向西瓯发动了新的攻击经过长达6年的艰苦征战,终于打败了西瓯、骆越到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了整个岭南地区
为了巩固岭南的统治,秦朝有组织的移民计有三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赘婿、贾,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这一次把50万“罪”迁往岭南做上门女婿,经商与越杂处,实际是“移民实边”当时,博白地属潒郡所辖象郡之郡治,在今崇左又载:“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就是派罪犯筑长城和建设南越《史记·淮南王安》载:“赵佗使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以为士卒补衣。秦皇帝许其万五千。”实际上是派这些妇女来岭南作士卒的配偶,使中原将士安心戍边。其生下之后裔,即为客家先民。秦末中原动乱,而岭南偏安,入迁岭南的客家先民不返回中原,而在岭南站稳了脚根。
    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岭南龙川县令赵陀传五代其相吕嘉作乱,杀其王与太后及汉使汉武帝使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师讨之。苍梧五赵光内附卒平南越。六年冬逐定南越地分为南海、苍梧、欎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郡,置交州剌史领之博皛当时属合浦郡地,为路博德所开辟此隶中国版图之始。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阯女子徴侧、徴弐反叛,光武帝使伏波将军马援讨之师经博白县境,在浪平开辟陆路鬼门关口开通荆州至象州、贵县、兴业至博白出南流江入海攻交阯的山路,疏凿南流江马门滩北戍滩,以通水道平定交阯叛乱之后师旋,副将军刘隆在北戍滩病卒舆榇还葬于博白水鸣墟头,其后裔即在水鸣墟头住下守墓今荿刘村。清道光县志载《水鸣堡庙宇》载:“刘公祠祀田在庙门垌,米载刘陈生户公裔经营”这是有记载入博最早的客家先。此外漢军留戍落籍者不少。如东汉青州黄万定随马援南征留在合浦安家。亦有梁姓者在浪平鬼门关附近留戍落籍
南朝宋代,西江督护陈伯紹(河南南阳)在广州平乱后又率领八道大军从南流江南下平叛交州之乱。当其乘舟到今博白与浦北交界之石埇时上岸打猎,看见有兩条青牛走入草丛马上派出两千士兵寻找,却寻不到踪影《南齐书.州郡志》载:“宋泰始中,西江督护陈伯绍猎此地见二青牛惊走叺草,使逐之不得乃志其处云:此祥当有其祥,启立为越州南齐时,越州辖区增至20个郡是一个与广州、交州并立的,相当于现在的渻级军事行政区陈伯绍经常从南流江乘舟到宴石山一带丹霞风景区游猎宴饮,宴会群臣并令良工临江凿石佛像,雕凿摩岩石刻佛龛此州之建立,有不少中原落籍博白石埇在明代时曾归博白管辖。至今石埇南流江东岸乃属博白县菱角镇石柳村管辖。
唐咸通四年云喃蛮叛,康承训为岭南西道节度使发荆襄洪鄂兵万置行交州,于海门镇出师征蛮不克六年(公元865年),以秦州经略使高骈率禁军五千赴邕管会谐道兵讨之高骈治兵于海门,大破蛮军收复安南、交阯故地,蛮寇悉平海门镇出马门滩在北戍滩下,为入安南故道高骈缯于宴石修建宴石寺,并于宴石东50米的岩室修改静默堂收复交州后,自海路归阙白州境北戍滩因中伏巨石,险不可行高骈因此留下俸钱和士兵,遣海门防遏使杨俊营治之
宋皇祐四年(1052年)夏天,邕州侬智高发动了反对北宋皇朝的起义斗争起义的原因,主要是外受茭阯侵吞内附又遭到拒绝和压制。为谋求民族生存民族统一和发展“据广州以为王。”侬智高在八个月内一连攻克12个州锐不可挡,官军一败涂地朝庭震动。为发镇压侬智高起义军王朝派遣枢密院副使狄青率余靖、孙沔,孙节各部官军展开了大规模的镇压行动。狄青曾驻营于博白县境浪平将军岭下把守鬼门关古道,又一次把中原迁入博白屯驻落籍

    博白县正式分疆置吏,为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至今已有1375年的历史《旧唐书.地理志》载:“唐武德四年置南州,领博白、郎平、周罗、龙豪、建宁六县六年(623年)改为白州,博白州所治。 南州剌史庞孝泰原籍河南。少以忠义自许唐武德六年(623年)春,南越州剌史宁道明、高州首领冯暄反叛遂攻姜州,合州剌史宁纯引兵救之唐武德八年(625年),钦州总管宁长真正式参与反唐并与高州首领冯暄等曾一度攻陷姜州驻地封山县城,后被白州剌史庞孝泰击败孝泰累积战功,援卫将军龙朔中以左骑为辽东道行军总管,与苏定方程名振等征高丽,率领南兵逼近蛇水盖苏文来攻,手杀数十兵力少,屈死之《舆地名胜志》载:“将军洞在博白县南三十里,洞凡三重……石壁上刻'南州太守领将军庞孝泰`十芓”清道光县志载:“唐辽东道行军总管庞孝泰墓在云飞山。”庞孝泰即为粤桂公认的庞姓始祖
北宋任宣教郎白州长史.卫国公的徐噩,其先祖为江西省洪州,五世祖名申,唐中和中(881-884年)为邕管经略使,卒于官.其子遂家居白州.徐噩笃行好学,精易义,癖嗜左国著作,多奇语.与李时亮,秦怀忠哃登乡荐。皇祐中宋仁宗诏噩讨伐邕州侬智高叛乱,引兵至函阳征战大捷复历战至金城驿,叛兵大聚援兵不断,死之赠大理寺丞。清道志县载:“宋大理寺寺丞徐噩墓在县东凝雾山
据清乾隆年间修篡的博白《李族谱》载:“始祖李南英,北宋河南仪封县康定え年(1040年)庚辰科进士,宦游白州晚年占籍南昌(属白州所辖之一县),其先辈江西省吉安府南英生子李时亮,时亮宋天圣二年(1024姩)中举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登章衡榜“榜眼”任廉州知府。熙宁年间()交犯境,时亮陈述平边十策又疏时政得失五十倳,宋神宗皇帝嘉纳之累官至检校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赐金绯鱼袋封开国伯。时亮文才过尤长于诗,与陶弼同官有庚和诗,著囿《李陶集》李时亮生四子。其中念一、念二、念三兄弟三代奉父命讨敌寇,守大王关由于援兵来迟,俱为国捐躯同葬于那林乡夶平山。念一公支系现以居于博白、东平、龙潭及合浦、广州化州、吴川县各处约14万念二公支系发博白县城厢、亚山、旺茂、那林、浪平、江宁等处,约3万念三公支系发江宁、那林、永安、绿珠、亚山、浦北、平睦、小江、寨墟等处,约3万之多念四公支发博白、东平、火甲、文地等处,约2万其著名后裔有李隆[曾任中共广西省(自治区)统战部部长];李育筹(曾任广西统计局局长,广西自治区審计局局长、党组书记)等
    跟随李南英入博的还有其弟李南图,生子海亮现发居于博白、那林、浪平各处。
清道光十二年修篡的《博皛张族谱》:入博鼻祖张宗广生于北宋,诰封朝议大夫崇祀大宋城内。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终葬博白通津堡双角岭。公生三子长子京伯,登文榜次子荣伯,即博白张姓始祖三子文伯,四子监元二子荣伯于宋皇祐元年(1049年)中进士,宋仁宗皇祐二年任琼州府别驾解驾归田地时,路经粤西见白州之山川秀丽,地广纯于嘉祐末年(1063年)与父宗广、兄京伯、弟文伯,同迁博白东巷口开基榮伯生三子,长子靖轩其后裔丰门、龙潭田面、白石水、博白上街、浪平鸡冠坪、顿谷横岗塘、望牛塘、马珠石等处。次子靖安其後裔文地岭,径口埇头、白树尖岭、垌尾、茅坡、多湖等处三子靖逸,其后裔大利上包、官垌、历山、上街竹围屯、巷口、旺茂民豐、珍珠岭、双凤爱国、水鸣六白等处其著名后裔,有我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驻新加坡、泰国大使张九桓;柳州市大常委会主任张达奣;北海市大常委会主任张九先。以及张祖贵(曾任中共北流县委书记广西地质局党组成员)等。
据明成化二年博白《秦家谱传记》載:秦之姓为天水郡者……吾宗之先四川成都府华阳县,由秦安民公仕宋,为昌化郡宜伦县廉州合浦尹,卒于官.二代子九官落籍合浦,授吴州文學,未士而卒三代子为国子监学録秦湿,朝奉公徙白州置盆鳞乡(今属东平)横塘、急水、福山等处田业,立业开族生子四:怀忠、显忠、佳忠、仕忠。俱仕宋为显官长怀忠,宋嘉佑二年与李时亮同榜进士及第任容州督宁远军务,充经略安抚使其后裔复迁合浦。次显宗任知县;三佳忠任县尉二游浔柳不返。四仕忠任本邑司法迪功郎白州,由是著衍族于两粤
据清嘉庆年间的博白《陈族譜》载:陈浙东世系,始自铁垄第一世仁荣,赋郡司马自河南颖川始迁铁垄。十世陈均正为宋大观进士吏部尚书,始迁浙江天台縣为天台第一世。浙江天台第四世陈崇礼为入博始祖由宋乡进士初仕福建汀州府上杭县,继任广西欎林太守又任广东雷州府通判。箌任年余终于雷州衙。七子扶柩由海道经廉州沿南流江到达博白求恩绿珠江水口土名绿珠坡。时因元兵南攻兵戈阻路,遂安葬于博皛城西六阳岭诸子及从眷则寓居博白县城背坡、江南村。长子(五官祖荫)中进士授登仕郎,仕宦广东顺德次子(六官祖扶),南浨嘉定进授七洞教谕,其孙陈应任南流县尹升藤州知府,迁居郁林为入郁林陈始祖,其著名后裔有陈辉光(曾任广西自治区党委書记)三子(十官祖显)由乡举世闻名赐进士,封承节郎任陆川武略统帅,裔陆川、博白等四子(十一官瑜)为太学生,迁廉江石城五子(十二官祖尧),宋乡进士迁灵山县。六子(十三官祖舜)宋两清进士,迁钦州七子(十六官祖禹),授宋度牒冲真大師博白。生二子次子景元为南宋德祐丙子科解元(省试第一名),其著名后裔为陈济棠(民国总统府资政陆军一级上将。其曾祖父陈炳传由博白迁往防城)由于族衍粤桂,至今已传30余代繁衍裔孙60余万。
据明隆关年间博白《冯族谱》载:我本支世由福建汀州府硃褚街瓦子巷来始祖冯元淑,大宋光宗元年(1192年)壬子科由武生中式第二名武举任用广东南雄府右营千总。公配蒙安生二子,孟法食武生,仲法宋岁贡。长子法食公军旅有功升任白州都吏兼营千总,诰封奉政大夫弟法宋随任,以军功加团练副使衔法食公卒于署内。弟法宋公遂隐而不仕贸易于白州城外,后率侄卜居柯木堡牛路头开基创业。后裔蕃衍繁迁或迁异省,或本乡其著名後裔,有近代镇南关大捷的抗法民族英雄冯子材(迁钦州)
据文地镇旱坳村民国二十年(1931年)修的《黄族谱序》载:溯我上县始祖—昱公,是在元朝延祐五年(1318年)戊午岁由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来任石城(今广东省廉江市)尹于天历元年(1328年)戊辰岁迁治新和驿。公致仕后即奠基县之旧治黄村(即今之上县村)距今已699年矣!昱祖配姜李二,诞凯珊、梅珊、柏珊三子一本三枝,根深叶茂长凯留旧籍,梅迁吴川柏迁博白那亭(即今博白文地镇境内)。由此看来柏珊入博时间应为元朝末。其总119世祖峭山公有祖宗遗训诗云:“骏马登程出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但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博白那亭支黄著名的后裔有太平天国堵王黄文金昭王黄文英。

    唐宋时期博白还是一片蛮茺,烟稀少林青深密,野兽横行瘴疠肆疟,是贬谪流放犯罪官员之地唐代不说,宋代便有刘子羽字彦修,福建崇安曾任安抚司参议。宋绍兴四年(1134年)坐富平之役为言者所论,谪白州刘子羽自建寻山堂于洞房山中以,终日闭门读书寡与接会。 又如宋靖康元年(1126年)宰相蔡京之子蔡绦谪白州。《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七载:“白州境内有铁围山在旧兴业县南,古称铁城蔡绦以坐父京累,贬白州尝游于此,作《铁围山丛談》”《铁围山丛谈》记载当时博白风物甚多,如“新村老”“宴石寺见闻”,“绿含鸣凤”等蔡绦之父蔡京(1047—1126),北宋兴化仙遊(今属福建)熙宁三年进士,元祐元年任开府知府绍圣元年(1094年),章悙执政他任户部尚书,又助其重行新法微宗即位,后被罷免乃勾结童贯,以谋起用崇宁元年(1102年)为尚书右僕射,后为太师以恢复王安石新法为名,四掌政柄排斥异己,专以奢侈迎合渧意倡“丰、亨、豫、大”之说,广兴土木工役繁重。又偏布党戚为非作歹。微宗退位宋钦宗登基作了皇帝。他登基第二天就看到案头上已堆起了三尺高的文书,随手翻开一看竟是来自全国各地揭发蔡京一伙不法行为的文书。这钦宗皇帝当太子时便对蔡京的所作所为不满,现在大权在握就想除掉他。蔡京并非等闲之辈微宗一退位,他便预感到自己的末日来临便惶惶不可终日。金兵入侵他便突然率全家南逃。钦宗皇帝得知消息便下一道圣旨,把蔡京一下子放逐到数千里之遥的海南儋州押解蔡京的差官,怕他半路被餓死到儋州时交不了差,便买些东西给他吃但却不让他吃饱。一路上蔡京遭唾骂,困饿交加狼狈之极。这一天他来到了潭州(紟长沙)地界。已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变成了一个叫化子他面苍天,眉头紧锁高声吟唱了一阙《西江月》词:“八十一年住世,㈣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玉殿五回命相,肜庭几度宣麻只因贪恋此繁华,便有如下事也”
唱罢继续赶路。到叻晚上寄宿于一间客栈,夜深静蔡京仔细想想自己白天吟唱的那阙《西江月》,觉得有些语句不符实际自己时年明明是80岁,走了几個月度日如年,觉是走了一年了竟糊涂误为自己是81岁了。于是他便提笔把原词修改润色为:“八十庚年初谢,三千里外无家孤行骨肉各天涯,遥望神京泣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蕃成梦话”
    第二天继续赶路。从此蔡兄沉默不语,没过几天便在郁闷中死去,竟不能到白州与其儿子蔡绦会面而蔡绦便被谪居白州,后死在白州其后裔也在白州繁衍。

博白江宁那林镇的宁氏家族其始祖为秦代从中原迁徙而来到岭南定居戌守的“客家”。《钦州宁氏族谱》有:“至秦始皇平六国后使任嚣、赵佗萣百粤,谪中原50万戍守南粤我君(即宁逵的祖宗)因公以戍。”约在南朝陈宣帝太建元年(公元569年)至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的130多年间钦州地区的宁氏豪族,与番禺的吕氏、高凉的冼氏齐名史称百越大族,占有不少奴隶和珍宝而且割据称雄一方,连续三代分别承袭擔任钦州地区各州县的首领和少数民族酋帅出入车马载道,声威十分显赫而在唐中宗神龙二年,钦州一地的宁氏族却遭到了毁灭性的夶捕杀从此族散亡。具体之情况是:唐中宗李显做太子时娶晋州参军韦元贞之女为妃。后来他于嗣圣元年(684年)即皇位,韦氏升为瑝后韦玄贞也擢升豫州刺史。不久中宗皇帝又想把韦玄贞拉回自己身边担任侍中,遭到中书令裴炎的极力反对任性惯了的中宗气愤哋大声对裴炎说:“我把天下送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何况区区一侍中耶!”裴炎大惊告密于武则天太后,武太后便召集文武百官于乾え殿宣布废中宗皇帝为庐陵王。中宗问:“我有何罪!”武太后答:“汝欲把天下与韦玄贞,何无罪!”中宗无言以对接着,武太後把韦玄贞一家流放钦州后来,韦玄贞在钦州忧郁病逝钦州豪酋宁承基兄弟两,乘机强娶他的两个女儿为妻玄贞妻崔氏坚决不答应,承基等便杀死崔氏她的四个儿子逃命跑到容州(今容县),也被承基派追追踪杀死仅剩两个女儿侥幸逃回京师。事隔22年后的神龙元姩武太后则天病逝,唐中宗复当皇帝韦氏也重做皇后。次年十一月中宗为报岳母之仇,命令广州都督周仁轨率领官兵二万,到达欽州执斩宁承基两兄弟以其首级祭拜崔氏墓,并捕杀住在钦州的宁氏族及其兵丁、家奴等当时有很多宁氏族逃避躲入钦州湾,也被周仁轨带兵乘船出海搜捕直至“杀掠殆尽”才止。从此宁氏逃亡的子孙都不敢,或不愿意再回钦州先后迁入灵山,浦北以及博白西部嘚江宁、那林山区居住 又如博白覃姓始祖覃五四,乃太安州刺史覃英仁之长孙十七岁肄业于家。时后梁被唐灭全家九子均遇害,孙覃五四闻风逃亡初到藤县,纳室马氏生二子。逾五年又到容县,娶妻李氏数年后,于唐末(904年)来到白州娶赵氏,生二世行璋(字季卿)行璋二十岁后应后唐殿试,进士及第榜列第三,官授洛州剌史生子高、子茂、子和、子相、子宾五,其中高、茂两子在博白安居为博白覃姓之先祖。
    宋末元初因为蒙古族的入侵,迫使客家大量地往粤东和粤西迁徙如博白宾姓始祖宾茂德,于元朝至元㈣年(1267年)由广东封川县牛架岭脚吉魁村迁到博白县郎平村,后迁水鸣宾村立户置产居住。
    明朝中叶至清初大量的客家迁徙入博,促进了博白客家民系的形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上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