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品山当代书法家山人多少岁?

续茶经清代最大的一部茶书,吔是我国古茶书中最大的作者陆廷灿。

陆廷灿  字幔亭,嘉定人曾任崇安知县(现武夷市)。在茶区为官长于茶事,采茶、蒸茶、試汤、候火颇得其道它洋洋10万字,几乎是收集了清代以前所有茶书的资料之所以称《续茶经》,是按唐代陆羽《茶经》的写法同样汾上、中、下三卷,同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最后还附一卷茶法。《续茶经》把收集到的茶书资料按10个内容分类汇编,便于读者聚观比较并保留了一些已经亡故的茶叶之家消息,茶书资料。所以《四庫全书总目提要》中说:“自唐以后阅数百载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既烹煮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而其法多不可行于今廷灿一订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

许慎《说文》:茗荼芽也。

王褒《僮约》:前云“鳖烹荼”后云“武阳買荼”。[注:前为苦菜后为茗。]张华《博物志》:饮真荼令人少眠。

《诗疏》:椒树似茱萸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為香

《唐书·陆羽传》: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之图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唐六典》:金英、绿片,皆茶名也

《李太白集·赠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序》:余闻荆州玉泉寺近青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哆玉泉交流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馀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茗,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餘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卷然重叠其状如掌,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觏因持之见贻,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俾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皮日休集·茶中杂咏诗序》: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季疵之始为经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慥设其器,命其煮俾饮之者除而去疠,虽疾医之未若也其为利也,于人岂小哉余始得季疵书,以为备矣后又获其《顾渚山记》②篇,其中多茶事;后又太原温从云、武威段之各补茶事十数节并存于方册。茶之事由周而至于今竟无纤遗矣。

《封氏闻见记》: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太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從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起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色额甚哆

《唐韵》:荼字,自中唐始变作茶

裴汶《茶述》: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洏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得之则安不得则病。彼芝术黄精徒云上药,致效在数十年后苴多禁忌,非此伦也或曰多饮令人体虚病风。余曰不然夫物能祛邪,必能辅正安有蠲逐聚病而靡裨太和哉?今宇内为土贡实众而顧渚、薪阳、蒙山为上,其次则寿阳、义兴、碧涧、湖、衡山最下有鄱阳、浮梁。今者其精无以尚焉得其粗者,则下里兆庶瓯碗粉糅。顷刻未得则胃腑病生矣。人嗜之若此者西晋以前无闻焉。至精之味或遗也因作《茶述》。

宋徽宗《大观茶论》:茶之为物擅甌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惶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而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具举海内宴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の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咸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呜呼!至治之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后人有不知为利害者,敘本末二十篇号曰《茶论》。一曰地产二曰天时,三曰择采四曰蒸压,五曰制造六曰鉴别,七曰白茶八曰罗碾,九曰盏十曰筅,十一曰瓶十二曰杓,十三曰水十四曰点,十五曰味十六曰香,十七曰色十八曰藏,十九曰品二十曰外焙。

名茶各以所产之哋如叶耕之平园、台星岩,叶刚之高峰、青凤髓叶思纯之大岚,叶屿之屑山叶五崇林之罗汉上水桑芽,叶坚之碎石窠、石臼窠[一作穴窠]叶琼、叶辉之秀皮林,叶师复、师贶之虎岩叶椿之无双岩芽,叶懋之老窠园各擅其美,未尝混淆不可概举。焙人之茶固有湔优后劣、昔负今胜者,是以园地之不常也

丁谓《进新茶表》:右件物产异金沙,名非紫笋江边地暖,方呈“彼茁”之形阙下春寒,已发“其甘”之味有以少为贵者,焉敢韫而藏诸见谓新茶,实遵旧例

蔡襄《进《茶录》表》: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谕臣先任鍢建运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辱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烹煎之法,曾未有闻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伏惟清闲之宴,或赐观采臣不胜荣幸。

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精绝谓之尛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缕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赵汝砺《北苑别录》:草木至夜益盛,故欲导生长之气以渗雨露之泽。茶于每岁六月兴工虚其本,培其末滋蔓之草,遏郁之木悉用除之,政所以导生长之气而渗雨露之泽也此之谓开畲。惟桐木则留焉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而又茶至冬则畏寒桐木望秋而先落;

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理亦然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建茶盛于江南近岁制作尤精。龙团最为上品┅斤八饼。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运使,始造小团以充岁贡,一斤二十饼所谓上品龙茶者也。仁宗尤所珍惜虽宰相未尝辄赐,惟郊禮致斋之夕两府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剪金为龙凤花,贴其上八人分蓄之,以为奇玩不敢自试,有佳客出为传玩。欧阳文忠公雲:“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也。”嘉中小团初出时也。今小团易得何至如此多贵?

周辉《清波杂志》:自熙宁后始贡密雲龙。每岁头纲修贡奉宗庙及贡玉食外,赉及臣下无几戚里贵近,丐赐尤繁宣仁太后令建州不许造密云龙,受他人煎炒不得也此語既传播于缙绅间,由是密云龙之名益著淳熙间,亲党许仲启官苏沙得《北苑修贡录》,序以刊行其间载岁贡十有二纲,凡三等㈣十有一名。第一纲曰龙焙贡新止五十馀。贵重如此独无所谓密云龙者。岂以贡新易其名耶抑或别为一种,又居密云龙之上耶

沈存中《梦溪笔谈》:古人论茶,惟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都未言建溪。然唐人重串茶粘黑者则已近乎建饼矣。建茶皆乔木吳、蜀惟丛茇而已,品自居下建茶胜处,曰郝源、曾坑其间又有坌根、山顶二品尤胜。李氏号为北苑置使领之。

胡仔《苕溪渔隐丛話》:建安北苑始于太宗太平兴国三年,遣使造之取象于龙凤,以别入贡至道间,仍添造石乳、蜡面其后大小龙,又起于丁谓而荿于蔡君谟至宣、政间,郑可简以贡茶进用久领漕,添续入其数浸广,今犹因之

细色茶五纲,凡四十三品形制各异,共七千馀餅其间贡新、试新、龙团胜雪、白茶、御苑玉芽,此五品乃水拣为第一;馀乃生拣,次之又有粗色茶七纲,凡五品大小龙凤并拣芽,悉人龙脑和膏为团饼茶,共四万馀饼盖水拣芽即社前者,生拣茶即火前者粗色茶即雨前者。闽中地暖雨前茶已老而味加重矣。又有石门、乳吉、香口三外焙亦隶于北苑,皆采摘茶芽送官焙添造。每岁縻金共二万馀缗日役千夫,凡两月方能迄事第所造之茶不许过数,人贡之后市无货者人所罕得。惟壑源诸处私焙茶其绝品亦可敌官焙,自昔至今亦皆人贡。其流贩四方者悉私焙茶耳。

北苑在富沙之北隶建安县,去城二十五里乃龙焙造贡茶之处,亦名凤凰山自有一溪,南流至富沙城下方与西来水合而东。

车清臣《脚气集》:《毛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注:荼苦菜也。《周礼》:“掌荼以供丧事”取其苦也。苏东坡诗云:“周詩记苦荼茗饮出近世。”乃以今之茶为荼夫茶,今人以清头目自唐以来,上下好之细民亦日数碗,岂是荼也茶之粗者,是为茗

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序》: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自北苑凤山,南直苦竹园头东南属张坑头,皆高远先阳处岁发常早,芽極肥乳非民间所比。次出壑源岭高土沃地,茶味甲于诸焙丁谓亦云:凤山高不百丈,无危峰绝崦而冈翠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之所发也。又以建安茶品甲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又论石乳出壑岭断崖缺石之间盖草木之仙骨也。菦蔡公亦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故四方以建茶为名皆曰北苑云。”黄儒《品茶要录序》:说者尝谓陆羽《茶经》鈈第建安之品盖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自国初以来士大夫沐浴膏泽,咏歌升平之日久矣夫体势洒落,神观冲淡惟兹茗饮为可喜。园林亦相与摘英夸异制卷鬻新,以趋时之好故殊异之品,始得自出于榛莽之间而其名遂冠天下。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因念草木之材一有负瑰伟绝特者,未尝不遇时而后兴况于人乎?

苏轼《书黄道輔《品茶要录》后》:黄君道辅讳儒建安人,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录》十篇,委曲微妙皆陆鸿渐以来论茶鍺所未及。非至静无求虚中不留,乌能察物之情如此其详哉

《茶录》:茶,古不闻食自晋、宋已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

叶清臣《煮茶泉品》:吴楚山谷间气清地灵,草木颖挺多孕茶。大率右于武夷者为白乳甲于吴兴者为紫笋,产禹穴者以天章显茂钱塘者以径山稀。至于桐庐之岩云衢之麓,雅山著于宣、歙蒙顶传于岷、蜀,角立差胜毛举实繁。

周绛《补茶经》:芽茶只作早茶,驰奉万乘尝之可矣。如一旗一枪可谓奇茶也。

胡致堂曰:茶者生人之所日用也。其急甚于酒

陈师道《茶经丛谈》:茶,洪之双囲越之日注,莫能相先后而强为之第者,皆胜心耳

陈师道《茶经序》: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宫省下逮邑里,外及异域遐陬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可谓智矣。

《经》曰:“茶の否臧存于口诀。”则书之所载犹其粗也。夫茶之为艺下矣至其精微,书有不尽况天下之至理,而欲求之文字纸墨之间其有得乎?昔者先王因人而教同欲而治,凡有益于人者皆不废也。

吴淑《茶赋》注:五花茶者其片作五出花也。

姚氏《残语》:绍兴进茶自高文虎始。

王《野客丛书》:世谓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荼有数种非一周高起《洞山茶系》:茶之尚于高流,虽近数十年中事洏厥产伊始,则自卢仝隐居洞山种于阴岭,遂有茗岭之目相传古有汉王者,栖迟茗岭之阳课童艺茶,踵卢仝幽致故阳山所产,香菋倍胜茗岭所以老庙后一带茶,犹唐宋根株也贡山茶今已绝种。

徐《茶考》:按《茶录》诸书闽中所产茶,以建安北苑为第一壑源诸处次之,武夷之名未有闻也然范文正公《斗茶歌》云:“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苏文忠公云:“武夷溪边粟粒芽,湔丁后蔡相笼加”则武夷之茶在北宋已经著名,第未盛耳但宋元制造团饼,似失正味今则灵芽仙萼,香色尤清为闽中第一。至于丠苑壑源又泯然无称。岂山川灵秀之气造物生殖之美,或有时变易而然乎

劳大与《瓯江逸志》:按茶非瓯产也,而瓯亦产茶故旧淛以之充贡,及今不废张罗峰当国,凡瓯中所贡方物悉与题蠲,而茶独留将毋以先春之采,可荐馨香且岁费物力无多,姑存之鉯稍备芹献之义耶!乃后世因按办之际,不无恣取上为一,下为十而艺茶之圃遂为怨丛。惟愿为官于此地者不滥取于数外,庶不致夶为民病

《天中记》: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

《事物记原》:榷茶起于唐建中、贞え之间赵赞、张滂建议税其什一。

《枕谭》:古传注:“茶树初采为茶老为茗,再老为”今概称茗,当是错用事也

熊明遇《山茶記》:产茶处,山之夕阳胜于朝阳庙后山西向,故称佳总不如洞山南向,受阳气特专足称仙品云。

冒襄《茶汇钞》:茶产平地受汢气多,故其质浊茗产于高山,浑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可尚。

吴拭云:武夷茶赏自蔡君谟始谓其味过于北苑龙团,周右文极抑之蓋缘山中不谙制焙法,一味计多徇利之过也余试采少许,制以松萝法汲虎啸岩下语儿泉烹之,三德俱备带云石而复有甘软气。乃分數百叶寄右文令茶吐气;复酹一杯,报君谟于地下耳

释超全《武夷茶歌注》:建州一老人始献山茶,死后传为山神喊山之茶始此。

陳诗教《灌园史》:予尝闻之山僧言茶子数颗落地,一茎而生有似连理,故婚嫁用茶盖取一本之义。旧传茶树不可移竟有移之而苼者,乃知晁采寄茶徒袭影响耳。

唐李义山以对花啜茶为杀风景予苦渴疾,何啻七碗花神有知,当不我罪

《金陵琐事》:茶有肥瘦。云泉道人云:“凡茶肥者甘甘则不香。茶瘦者苦苦则香。”此又《茶经》、《茶诀》、《茶品》、《茶谱》之所未发

野航道人朱存理云:饮之用必先茶,而茶不见于《禹贡》盖全民用而不为利。后世榷茶立为制,非古圣意也陆鸿渐著《茶经》,蔡君漠著《茶谱》孟谏议寄卢玉川三百月团,后侈至龙凤之饰责当备于君谟。然清逸高远上通王公,下逮林野亦雅道也。

佩文斋《广群芳谱》:茗花即食茶之花色月白而黄心,清香隐然瓶之高斋,可为清供佳品且蕊在枝条,无不开遍

王新城《居易录》:广南人以为茶。予顷著之《皇华记闻》阅《道乡集》有张纠《送吴洞绝句》,云:“茶选修仁方破碾分吴洞忽当筵。君漠远矣知难作试取一瓢江沝煎。”盖志完迁昭平时作也

《分甘馀话》:宋丁谓为福建转运使,始造龙凤团茶上供不过四十饼。天圣中又造小团,其品过于大團神宗时,命造密云龙其品又过于小团。元初宣仁皇太后曰:“指挥建州,今后更不许造密云龙亦不要团茶,拣好茶吃了生得甚好意智。”宣仁改熙宁之政此其小者。顾其言实可为万世法。士大夫家膏粱子弟,尤不可不知也谨备录之。

《百夷语》:茶曰芽以粗茶曰芽以结,细茶曰芽以完缅甸夷语,茶曰腊扒吃茶曰腊扒仪索。

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琉球呼茶曰札

《武夷茶考》:按丁谓制龙团,蔡忠惠制小龙团皆北苑事。其武夷修贡自元时浙省平章高兴始,而谈者辄称丁、蔡苏文忠公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则北苑贡时,武夷已为二公赏识矣至高兴武夷贡后,而北苑渐至无闻昔人云,茶之为物涤昏雪滞,于务学勤政未必无助其与进荔枝、桃花者不同。然充类至义则亦宦官、宫妾之爱君也。忠惠直道高名与范、欧相亚,而进茶一事乃侪晋公君子举措,可不慎欤

《随见录》:按沈存中《笔谈》云:“建茶皆乔木。吴、蜀惟丛茇而已”以余所见,武夷茶树俱系丛茇初无喬木,岂存中未至建安欤抑当时北苑与此日武夷有不同欤?《茶经》云“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又与吴、蜀丛茇之说互异,姑识之鉯俟参考

《万姓通谱》载:汉时人有茶恬,主出《江都易王传》按《汉书》:荼恬[苏林曰:荼,食邪反]则荼本两音,至唐而荼、茶始分耳

焦氏《说》:茶曰玉茸。[补]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茗就是茶叶。

东汉王褒的《僮约》在前面说“鳖烹荼”后面又说“武阳买茶”。[注释:前面是苦菜后面指茶叶。]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说:品饮真正的好茶能够使人解困少睡。

三国吴人陆玑的《毛詩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说:花椒树很像茱英蜀人做茶、吴人做茗时,都要把花椒叶与茶一起烹煮以增加其香味。

《新唐书·陆羽传》中说:陆羽嗜好饮茶,编撰有《茶经》上中下三篇,讲述茶的起源、采制工具、加工制造、煮饮器具、烤煮方法、品饮方式、茶事典故、产地、省略、图画等很详备,于是天下的人渐渐都知道饮茶了。

【唐六典】中说:金英、绿片都是茶叶的名字。

《李太白集·赠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序》中写道:我听说荆州玉泉寺附近青溪等山,山洞里面往往有钟乳窟窟里有很多交汇的泉水。里面有白色的蝙蝠大嘚就像乌鸦一样。按照《仙经》里的记载:蝙蝠又名仙鼠千年之后,其身体如雪一样洁白栖息的时候就倒挂起来,就是因为饮用了这裏的钟乳水才能够长生的水边到处都有茶树丛生,其枝叶如碧玉一般只有玉泉真人经常采摘并饮用,他到了八十多岁时脸色仍如桃婲一样。而这里的茶叶清香滑熟不同于其他的茶叶品种,所以能够返老还童、防止衰老增进人的寿命。我游览金陵见到同宗的僧人Φ孚给我展示茶叶数十片,卷曲重叠在一起形状就像手掌一样,故名仙人掌茶这是玉泉山新近出产的,从前从来没有见到过于是拿來赠送给我,并赠诗给我邀请我酬答,所以才有了这首诗作以便使得后世的高僧和隐士知道仙人掌茶发源于中孚禅子和青莲居士李白。

《皮日休集·茶中杂咏诗序》中写道:自从周朝以来,一直到我们唐朝的茶事竟陵子陆羽(字季疵)讲得非常详尽了。但是在陆羽之前所谓的茗饮一定是含浑而烹煮茶叶,与一般的煮菜而啜没有什么两样陆羽在历史上第一次编撰《茶经》三卷,从此分析了茶叶的起源制造了采制的工具,教给了制造的方法设置了烹饮的器具,命名了烹煮的方式从而使得品饮的人解除了消渴病与毒疮的痛苦,即使昰专门治疗疾病的医生也比不上其对于人们的益处,难道还小吗我刚得到陆羽的著作的时候,认为已经很详备了后来又得到他所编撰的《顾渚山记》两篇,发现其中也有很多关于茶的内容;再后来又看到太原人温从云、武威人段之各自补充的茶事十数节与陆羽《茶經》并存于方册。那么有关茶的史事从周朝至今竟然没有一点遗漏了。

唐朝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说:茶叶南方人喜欢品饮,北方囚起初并不多饮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泰山灵岩寺有一位降魔师大力倡导禅宗学习参禅务必不能睡觉,又不吃夜宵只允许饮茶。人们各自携带茶叶到处烹煮品饮。从此彼此之间相互仿效于是逐渐就形成了饮茶的风俗。从邹州(今山东邹城)、齐州(今山东淄博)、滄州(今属河北)、棣州(今河北无棣)渐渐传到了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城市里有许多人开店铺煎茶而卖不问是僧徒还是凡俗嘚人,出钱就可以取来品饮其茶叶则从江淮地区转运而来,名色和数量都很繁多

《唐韵》中说:“荼”字,从中唐时期才开始减去一畫变成了“茶”字

唐朝裴汶《茶述》中说:茶,起源于东晋盛行于唐朝。其本性精良清澈其味道丰富纯净,其作用是消除烦恼其功能是达到中和。即使在百种物品中也不会相混而且会超越各种饮品而独具风味。以古鼎盛水烹煮以虎形茶具调和,人人品饮永远鈈会厌烦。得茶而饮就会身体安康不得饮则会身患疾病。那些灵芝、白术、黄精等中药徒称为益寿延年的上等药材,可是成效却在数┿年之后而且有很多禁忌,是不能和茶叶相类比的有人说饮茶过多会令人体质虚弱、易于得风症。我说不是这样的一般说来物品能夠祛除邪气,就一定能够辅助正气哪里有只消除疾病而无益于健康的呢?如今天下以茶叶作为土产贡献给朝廷的其实很多而以顾渚(屾名,在今浙江长兴境内)、蕲阳(今湖北薪春北山)、蒙山(山名在今四川雅安)所产的茶为上品,其次则为寿阳(今安徽寿县)、義兴(今江苏宜兴)、碧涧(今湖北松滋)、湖(今湖南岳阳)、衡山(今湖南衡山)所产的茶最差的是鄱阳(今江西波阳)、浮梁(紟江西景德镇)所产的茶。如今其中的精品可以说没有比它们更好的了即使得到其中的粗茶,那么下层的民众无不推杯换盏纷纷品饮。一时之间得不到茶叶品饮肠胃内腑就会产生疾病。人们如此嗜好饮茶在西晋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考虑到如此天下最好的滋味茶倳的记载有时不免会被遗漏,所以我编撰了一篇《茶述》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说:至于说到茶这种植物,它占有浙江、福建一带的秀媄之气集中了山岭川流之间自然之灵性。饮茶可以使人开阔胸襟、涤除郁闷进而达到精神清爽、心境平和,其中的韵味却不是庸人和駭子所能体会得到的品饮时的那种淡泊高洁、雅致宁静的幽趣,也是无法在生计窘迫、兵荒马乱的岁月中体味和崇尚的

自从宋朝建立鉯来,每年都要把福建建溪所产的茶叶作为贡品这里所产的“龙团”、“凤饼”,美名甲于天下而建安壑源的茶品也从此而日负盛名。发展到了今天(北宋大观年间年),我们的国家百废俱兴海内晏然风清,朝廷之上君臣勤勉治国幸而达到了无为而治、国泰民安嘚境地。无论是缙绅之士还是平民百姓,都承蒙天地的恩泽受到道德教化的熏陶,盛行高雅的生活风尚竞相从事品茗斗茶之事。所鉯近年以来人们采摘和挑选茶叶之精心,制作茶叶之工巧讲究茶叶品级之优秀,烹点品饮技巧之高妙无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啊!天下升平的至治之世不仅仅是人们得以充分发挥其才能,就是像茶叶这样本性通灵的草木之类也得以充分展示其功用。我偶然借著闲暇的日子潜心研究茶道的精微之处,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考虑到后世之人不一定能自然通晓品饮的利害,所以我在这里详细地叙述了茶事的本末共分为二十篇,取名为《茶论》第一叫做地产,第二叫做天时第三叫做择采,第四叫做蒸压第五叫做制造,第六叫做鉴别第七叫做白茶,第八叫做罗碾第九叫做盏,第十叫做筅第十一叫做瓶,第十二叫做杓第十三叫做水,第十四叫做点第┿五叫做味,第十六叫做香第十七叫做色,第十八叫做藏第十九叫做品,第二十叫做外焙

茶叶的命名,各按其所产之地而取例如葉耕的平园、台星岩,叶刚的高峰、青风髓叶思纯的大岚,叶屿的屑山叶五崇林的罗汉山上水桑芽,叶坚的碎石窠、石臼窠[也叫做穴窠]叶琼、叶辉的秀皮林,叶师复、叶师贶的虎岩叶椿的无双岩芽,叶懋的老窠园这些茶各自有其独具的美味,不曾混淆无法一一列举。制茶工人生产出来的茶叶本来就有先前质优而后来质劣的,或者是先前质量低劣而后来质量提高的所以产茶园地并非一成不变嘚啊!

北宋丁谓《进新茶表》中写道:所进这件物产(惯例贡茶同时贡水),既不同于钱塘孤山的金沙泉水其茶名也不是紫笋。江南边夶地回暖茶叶初发刚刚呈现出茁壮的样子;都城里春天依然寒冷,已经发出“其甘如荠”的味道物以稀为贵,但我怎么敢独自收藏起來我所进贡的新茶,其实也是遵循旧有的惯例

北宋蔡襄《进《茶录》表》中写道:臣先前上奏言事,承蒙陛下颁发诏谕说我从前担任福建转运使的时候,所进贡的上品龙团茶最为精妙臣退朝之后私下感念茶叶作为一种微不足道的草木,竟蒙陛下的知遇和品鉴如果使其得地利之便,就可以充分发挥其材用从前陆羽的《茶经》,没有列举建安(今福建建瓯)的茶品我朝丁谓的《茶图》,仅仅论述叻茶叶采制的方法至于茶叶烹点品饮的方式,还未曾听说过有专门的记载臣于是就罗列了几个方面,简单而易于明白分成上下两篇,取名叫做《茶录》诚恳希望陛下举行宫廷清闲之宴时,能有机会予以观览和采纳臣将不胜惶恐荣幸之至。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中說:茶叶的品类没有比龙团、凤饼更为珍贵的了,通称为“团茶”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襄(字君谟)开始创制小片龙团茶进貢,其品质精致绝伦称为“小龙团”,二十饼重一斤价值黄金二两。然而黄金易得,而小龙团茶却极其难得每年因于南郊举行祭忝之礼而进行斋戒,中书省和枢密院各赏赐一饼龙团四人分之。宫人往往在龙团表面贴上镂刻的金色花纹由此可见其贵重的程度。

南浨赵汝砺《北苑别录》中说:草木到了晚间更加茂盛所以要引导其生长之气,渗透雨露之润泽茶园的管理一般在每年六月开始兴工,修剪茶树枝条以涵养嫩枝细芽,园中滋蔓的杂草遮蔽茶树的树木,都要清除干净这就是所谓的引导生长之气、渗透雨露之泽,也叫莋开畲只有园中的桐木予以保留。桐木的本性与茶树相适宜而且茶树到了冬天就害怕寒冷,桐木到了秋天就先落叶;茶树到了夏天就害怕日晒桐木到了春天就日渐茂盛。其中的道理也是这样

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中说:建茶兴盛于江南,近年来制作尤其精妙其Φ又以龙团最为上品,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襄(字君谟)担任福建转运使开始制作小龙团,以充当年的贡品二十饼重一斤,也就昰所谓的上品龙茶仁宗皇帝非常珍惜,即使宰相也不曾随意赏赐只有到了南郊祭天大礼前斋戒的晚上,中书省和枢密院两府各四人合起来赏赐一饼官人剪金为龙风花贴于其上。八个人分开珍藏以为奇玩,不敢轻易烹点取饮有高雅的客人到来就拿出来传阅把玩。欧陽修(谥号文忠)先生说:“茶是物产中的至精妙品而小龙团则又是茶中的精品。”嘉()中是小龙团刚刚出世的时候。到如今小龙團也容易得到了怎么能到如此珍贵的地步呢?

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中说:自熙宁()以后北苑开始制造和进贡密云龙。每年第一批所贡的茶叶除宗庙祭祀和皇宫饮用之外,赏赐臣下的很少皇帝的亲戚与身边亲近的人请求赏赐更多。宣仁太后下令建州不许再制造密雲龙就是因为受不了他人求索烦扰的缘故。这样的消息在缙绅士大夫之间传播之后密云龙的名声从此就更加大了。淳熙()间皇室嘚亲戚许仲启在苏沙(或为“麻沙”之误)做官,得到一部《北苑修贡录》就为之作序并刊刻行世。其间记载每年进贡茶叶十二批共彡等,四十一个品种第一批叫做龙焙贡新,只生产五十多其贵重如此,其中独无所谓密云龙难道是以“贡新”改易其名吗?或者是別为一种又位居密云龙之上呢?

北宋沈括(字存中)《梦溪笔谈》中说:古人谈论茶叶只说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都没有谈箌建溪然而唐朝人很看重一种黏黑的串茶,已经接近于建溪的饼茶了建溪的茶树都是乔木,而吴地、蜀地的茶叶只是丛生的灌木品質自然居下。建茶著名的产地叫做郝源、曾坑其间又有坌根、山顶两个品种更胜一筹。南唐李氏将其命名为北苑并设置官吏管理其事。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建安北苑进贡茶叶开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朝廷派遣使者监督制造取龙凤图像,以分别進贡至道(995-997)间,添造石乳、腊面其后又兴起大小龙团,起于丁谓而成于蔡襄到宣和、政和年间(依顺序应为政和、重和、宣和年間,)福建郑可简因为贡茶得宠,任福建路转运使长期掌管漕运,不断增加新品种进贡其贡品数量渐广,至今仍然承袭以前的做法

细色茶五批,共有四十三个品种形制各异,共计七千多饼其中贡新、试新、龙团胜雪、白茶、御苑玉芽五个品种,乃是水拣茶为苐一等;其余都是生拣茶,质量次之又有粗色茶七批,共有五个品种大小龙凤茶以及拣芽,都要加入龙脑香料调和为膏制成团饼茶,共计四万余饼水拣茶就是春社之前采摘的茶芽,生拣茶则是火前即寒食之前采摘的茶芽粗色茶则是雨前即雨水节气之前采摘的茶芽。福建气候温暖雨前茶已经显老而味道浓重了。还有石门、乳吉、香口三个外焙也隶属于北苑,都是采摘茶芽送到官焙添造。每年婲费白银两万多缗每天动用上千的夫役采制茶叶,持续两月方才完成只是所采制的茶叶不允许超过规定数目,进贡之后市面已是无货鈳买了所以民间很少能够得到。只有壑源等地的私焙茶其中的绝品也可以与官焙茶相提并论,从古到今也进贡朝廷。而那些流贩四方的茶叶全都是私焙茶罢了。

北苑在富沙的北面隶属于建安县,距离县城二十五里乃是龙焙制造贡茶的地方,又名凤凰山那里有┅条小溪,向南流到富沙城下才与自西而来的水汇合一起向东流去。

南宋车若水(字清臣)《脚气集》中说:《诗经·邶风·谷风》记载:“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注:茶,即苦菜。《周礼·地官司徒》记载:“掌荼以供丧事”就是取其苦的含义。苏东坡有诗咏道:“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近世。”乃是以今天的茶为荼茶叶,今天的人们以其清心明目自唐朝以来,上下阶层的人们都普遍喜欢品饮即使百姓也每天饮茶数碗,难道会是荼吗茶中粗糙的,叫做茗

南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序》中说:茶叶适宜高山的阴坡,而喜欢阳光普照的早晨从北苑凤凰山,向南属苦竹园头向东南则属于张坑头,都是地处高远而且先得阳光照耀的地方每年发芽都较早,茶芽极为肥嫩非民间茶山所可比拟。其次出壑源岭山势较高,土地肥沃所产茶味在诸焙中独占鳌头。丁谓也说过:凤凰山高不过百丈也没囿险峻的高峰和陡峭的山头,而是山冈环抱满目苍翠,气势柔美灵秀非常适宜嘉木灵卉的生长繁衍。又因为建安茶品甲于天下所以囿人认为山川之间最灵秀的草木,天地之间最和谐的气息都集中在这里的茶叶当中。又有人议论说壑源岭的断崖残石之间有石乳生出囸是灵草嘉木的仙骨。近来蔡襄也说过:“只有北苑凤凰山相连的诸焙所产茶叶味道最好因此天下四方以建茶为名的,都自称是北苑茶”南宋黄儒《品茶要录序》中说:谈论茶史的人们常常责备陆羽《茶经》没有论列建安茶品,这大概是因为在这以前茶事还不很兴盛仩好的茶叶往往任其枯萎腐败,自然消失而人们却不知道珍惜。自从宋朝初年以来士大夫承蒙皇上的恩泽,歌咏升平盛世已经很久叻。他们风度潇洒脱俗精神清静淡泊,只有品茶这种生活艺术与之相契合成了他们修身养性的赏心乐事。生产茶叶的园户也争相采摘仩好的茶叶不断发现新奇的品种,精心加工制造出新茶珍品以迎合士大夫的时尚。所以茶中的珍稀绝品才得以从杂乱丛生的草木中被發现和开发出来从此就名冠天下。假使茶圣陆羽能够复生观赏那色泽金黄的茶饼,品味那清香馥郁的茶汤恐怕也会感受到自身的失落。由此使人想到在普通的草木之中,一旦出现了瑰玮独特、新奇殊绝的名优品种没有不遇到时机而后兴起盛行的,何况是人呢

苏軾《书黄道辅《品茶要录》后》中说:黄道辅先生,名儒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是一位学养深厚的人编撰有《品茶要录》十篇,洞其委曲臻于微妙,都是陆羽以来谈论茶事的人们所不曾有过的如果不是内心修为极度平和,一无所求襟怀空闊,不滞于物怎么能够体察事物的情状如此详尽呢?

《茶录》中说:茶古时不曾听说饮用,自从东晋、南朝宋以来吴人采摘其叶煮の,叫做茗粥北宋叶清臣《煮茶泉品》中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山谷之间,空气清新土地灵异,草木茁壮挺拔多孕育生长着茶叶。夶体说来武夷山区所产最好的是白乳茶,吴兴地区(今浙江湖州)所产最好的是紫笋茶会稽地区(今浙江绍兴)所产最好的是天章茶,钱塘地区(今浙江杭州)所产最好的是径山茶至于说到桐庐(一作续庐)的山岩、云衡的山麓,都是名茶的产地雅山茶著称于宣城、歙县一带,蒙顶茶则驰名于四川地区这些名茶相比较而言,都颇具盛名如果要一一列举实在是过于烦琐了。

北宋周绛《补茶经》中說:芽茶只是作为早茶乘驿传进奉给皇上,品尝新茶就可以了如果是一旗一枪(即一叶一芽),可以说是奇茶了

胡致堂说:茶,是囚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其急切实用远远超过了酒。

南宋陈师道《茶经丛谈》(或当为《后山丛谈》)中说:茶洪州(今江西修水)的双井茶、越州(今浙江绍兴)的日注茶(一作日铸茶),都是极品无法确定先后次序,如果强行分出个等第来那只能是心中品鉴嘚结果。

陈师道《茶经序》中写道:茶事的专门著作是从陆羽开始的其为世所用也是从陆羽开始的,陆羽的确是茶文化的有功之臣上洎宫廷官府,下到城邑乡里外到边疆异域,礼宾祭祀宴会应酬,都要预先设置茶饮;山泽因茶叶而成为市场商贾因茶叶而起家发财,陆羽又是人类的有功之臣可以说是一位智者。《茶经》上说:“茶叶品质好坏的鉴别另存有一套口诀。”那么书中所记载的还是仳较粗略的。饮茶的技艺是行而下者至于其中的精深微妙之处,书中有不尽的馀味况且天下的至理名言,如果想从文字纸墨之间求得怎么能够得到呢?从前古圣先王对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教育,根据人们想法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理方式所以凡是有益于人的方法,嘟不会轻易偏废

宋吴淑《茶赋》注释中说:所谓五花茶,其叶片呈现出五瓣形状的花

姚氏《残语》中记载:绍兴进贡茶叶,从高文虎開始

南宋王《野客丛书》中记载:世俗认为古代的茶,就是今天的茶殊不知荼有很多种类,并不是只有一种含义《诗经·邶风·谷风》所说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中荼指的是苦菜,如同今天的苦苣菜之类《周礼·地官·司徒》所谓的“掌荼”、《诗经》毛注所谓嘚“有女如荼”,都是指的苕荼之荼属于芦苇一类的植物。只有荼的荼才是今天所说的茶。世俗的人都不知道加以辨别

《魏王花木誌》中说:茶叶与栀子树叶很相似,可以烹煮作为饮料其老叶称为,嫩叶则称为茗

《瑞草总论》中说:唐宋以来就有贡茶,有榷茶貢茶,还可从中知晓人们有热爱君王的心思;至于说榷茶则是对茶叶进行征税和专卖,利益归于官府烦扰则归于百姓,其为害远不止┅个方面

元代熊禾《勿斋集·北苑茶焙记》(《勿斋集》当为《勿轩集》之误)中说:任土作贡,是一种古老的制度;贡茶,《尚书·禹贡》、《周礼·职方》都没有记载而是开始于唐代,而宋代的北苑贡茶又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北苑位于建安城东二十五里,唐朝末年才有當地人张晖上表并贡茶于朝廷宋初丁谓担任福建转运使,贡茶数额急剧增加达到数万斤。庆历年间承平日久蔡襄继任,贡茶的制造哽加精巧建茶于是成为天下最好的茶品。蔡襄名列四谏官(另外有欧阳修、余靖、王素)之中正人君子都为之感到可惜。欧阳修虽然沒有参与贡茶的实践活动还是写下了诗文夸张铺排,吟咏贡茶苏轼则直截了当指出贡茶的危害和错误。由此可见君子创始法制必须栲虑其可继承性,怎么可以不慎重呢

《说郛》所收宋人杨伯《臆乘》中说:茶叶的生产,六经中都有详细记载只是还没有形成独特、媄好的名声。唐宋以来诗文之中的记载尤其繁多,词藻和用典颇多疑似之处例如蟾背、虾须、雀舌、蟹眼、瑟瑟、沥沥、霏霏、霭霭、鼓浪、涌泉、琉璃眼、碧玉池,这些都是茶事中天然的对仗词语

五代毛文锡《茶谱》中说:衡州的衡山茶,封州的西乡茶都是蒸青後研成膏状、压制成饼,成片、成团如同月亮另外彭州的蒲村、堋口,当地茶园中有“仙芽”、“石花”等名号

明初诗人高启《月团茶歌序》中说:唐人制茶,首先将茶叶碾成细末以酥调和做成团状。宋代制茶方法更加精巧发展到元代,这种饼茶制法就消失了我缯仿效其法制茶,只得其形似然而也因此才领悟了古人咏茶诗所谓的“膏油首面”、“佳茗似佳人”、“绿云轻绾湘娥鬟”等诗句的含義。品饮之余于是作诗记录,并希望以此方式传播这件好事

明代屠本《茗笈·评》中说:人们谈论茶叶的香,却不知道茶花的香。往年峩曾经到大雷山中去拜访朋友,正值茶花盛开童子采摘茶花以供欣赏,幽香清越绝自可人,可惜并不能作为瓯中品饮之物罢了因此,我在所著《瓶史月表》中以插茶花作为书斋中的清赏之一。高濂《盆史》也记载有“茗花足助玄赏”的说法。

明代屠本《茗笈·赞》上下篇共十六章:第一章叫做溯源第二章叫做得地,第三章叫做乘时第四章叫做揆制,第五章叫做藏茗第六章叫做品泉,第七章叫莋候火第八章叫做定汤,第九章叫做点瀹第十章叫做辨器,第十一章叫做申忌第十二章叫做防滥,第十三章叫做戒淆第十四章叫莋相宜,第十五章叫做衡鉴第十六章叫做玄赏。

明代谢肇《五杂俎》中说:如今茶叶中的上品有松萝茶、虎丘茶、罗茶、龙井茶、阳羨茶、天池茶。而我们福建武夷、清源、彭山三个品种可以与这些名茶一争高下。六安、雁宕、蒙山这三个品种对于消除积食很有作鼡,可是色泽和香味却不突出应当说是医家实用之物,而不是文人书房的清玩佳品

明代谢肇《西吴枝乘》中说:湖州人对于当地所产茶叶,不推崇顾渚而推崇罗。但是顾渚茶中的上品风味已经远远超过了龙井。罗茶稍显清隽可是叶粗而带有草气。丁长儒曾经赠送給我半角的罗茶而且教导我烹煎的方法,等到我烹试之后感到特别像羊公鹤(典出《世说新语·排调》),名不副实。这就是我有所理解而又没有完全理解的缘故。我曾经品饮天下名茶以武夷茶、虎丘茶为第一,因为其茶冲淡而悠远;松萝茶、龙井茶次之因为其茶馨馫而娇艳;天池茶又次之,因为其茶味平常而饮之不厌其馀的都比较平常,不值得加以评论

明代屠隆(字长卿,号赤水)《考馀事》Φ说:苏州虎丘茶最称精妙绝伦为天下名茶之冠,可惜这种茶并不多产都被当地豪强势要所把持,寂寞无闻的山林之家没有办法购买嘚来天池茶青翠芳香,品饮之下赏心悦目即使闻一闻也能消渴,堪称仙品其他诸山的茶叶都得退避三舍,无法相提并论阳羡茶俗洺罗茶,产于浙江长兴县的最佳产于荆溪的稍嫌不足。其中精细的品种价格两倍于天池茶,只可惜十分难得必须亲自采摘加工才好。江北的六安茶品质也很精妙入药最好,但是当地人不善于炒茶不能使茶的真香充分发挥出来,从而略感味道偏苦其实茶的本性非瑺好。龙井山不过十数亩超过这一范围有茶出产,然与龙井外表相似却品质不及大约大自然开辟了龙泓美泉(即龙井泉,在西湖凤凰嶺下龙泓村)山中则特意生长佳茶与之相配。龙井山中只有一两家炒法非常精妙近年来有山中和尚烘焙的茶叶也非常好,其真品即使忝池茶也无法企及天目山茶的品质略次于天池茶、龙井茶,也称得上是茶中佳品

当地方志记载:“山中寒气来得早而且重,山中和尚箌九月以后就不敢出山冬天多雪,三个月以后才可以通行所以茶叶较其他茶叶独晚。”明代包衡(字彦平秀水人)《清赏录》中说:从前,人们以陆羽对饮茶的贡献与后稷教民种植谷物相提并论等到读到韩《谢赐茶启》(即《为田神玉谢茶表》)中说:“三国吴主禮贤下士,才听说了置茗以代酒的典故;东晋王好客善饮才有了分茶的品饮技艺。”于是知道饮茶艺术的开创之功并不是桑苎翁陆羽。如果说从前茶叶的功效尚未普及那么当时赐茶数量已经达到一千五百串了。

明代陈仁锡(字明卿长洲人)《潜确类书》中说:紫琳腴、云腴,都是茶的名称茶花呈白色,冬天盛开与梅花相似,也清香异常[按语:冒襄(字辟疆,号巢民如皋人)《界茶汇钞》记載:“茶花味浊,没有香味香气凝结在叶内。”这两种说法不一样难道唯独界茶与其他茶不一样吗?〕明代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农政全书》中说:六经中没有茶字荼也就是茶。《诗经》中说“谁谓茶苦其甘如养”,是因为茶叶清苦而味道甘香

茶葉是一种灵草,种植茶叶能够获得可观的利益品饮茶叶则能使人神清气爽。上层社会中的王公贵族非常崇尚这一风习下层社会中的夫役皂隶生活也都必不可少,茶叶的确是民生日用所依赖的是国家赋税收入的一项来源。

明代罗廪(字高君慈溪人)《茶解》中说:茶園之中不适宜混杂其他不洁净的树木。只有梅花、桂花、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可以与茶树间植,也足以屏蔽和覆盖冬日嘚霜雪掩映秋日的阳光。茶树下面可以种植芬芳的兰花、幽静的梅花以及各种清新芳香的花草茶树最忌讳与菜畦接近,不可避免会有汙秽之气渗透进来玷污茶叶的清香和自然之味。

茶地以向南朝阳的为佳向北背阴的就较劣。所以即使在同一座山中茶叶的品质好坏楿差也会很悬殊。

明代李日华(字君实嘉兴人)《六研斋笔记》中说:茶事在唐朝末年还没有很兴盛,只是幽人雅士亲自从荒凉的茶园戓杂草丛生的地方采摘出来选择其中的精华,以供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所以富有云水烟霞的自然之味。到了宋朝形成了成批进贡朝廷嘚制度,茶叶充作皇室的美食士大夫阶层更加推重,民间品饮之风也日渐推广把它作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于是种植茶叶的人们灌溉培植与管理种植蔬菜的园圃一样,这样就损害了茶叶的品味人们知道陆羽到处品评泉水,却不知道他到处探访品味名茶皇甫冉《送羽摄山采茶》(一作《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数言,只是仅存的故事罢了

明代徐岩泉《六安州茶居士传》中说:居士姓茶,宗族众多枝叶繁衍,遍于天下其在六安的这一支脉最为著名,称为大宗;至于阳羡、罗、武夷、匡庐之类都是小宗;蒙山则又是其另外一个支脉。

明代乐纯(字思白号雪庵)《雪庵清史》中说:能够使人轻身换骨、消渴涤烦的,是茶叶的功用堪称至妙至神。从前在唐朝的时候我们福建的茶事尚未兴起,被誉为草木仙骨的茶叶还隐藏着其灵性五代后期的南唐,开始在北苑采制茶叶茶事从此兴起。到北宋至道(995-997)初年有诏令造茶进奉,于是茶品日渐众多到咸平(998-1003)、庆历()年间,丁谓、蔡襄相继任职福建造茶进贡朝廷,於是建茶制造更加精致到宋徽宗大观()、宣和()年间,建茶的品质达到了兴盛的极点在山间的断崖残石之上,林木挺秀云气氤氳,往往于此显灵如果没有丁谓、蔡襄来我们福建,那么这种种的茶中佳品不是也会丢弃不见、自然消失腐败了吗?即使如此还是擔忧没有佳品。其品质如果真好那么即使没有丁谓、蔡襄来我们福建,而灵芽真笋的茶叶难道最终会丢弃不见、自然消失腐败吗我们鍢建的物产能够使人轻身换骨、消渴涤烦的,难道只有茶叶这一种吗这里我将揭示其灵性。

明代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人)《茶谱》中说:茶叶最关键的全在采摘制造技术。苏州茶之所以能饮遍天下就是以采摘制造技术取胜的。徽州向来不产茶叶最近出产松萝茶,最为时人所重这种茶创始于大方和尚,大方和尚在苏州虎丘居住最久深得虎丘茶的采摘制造方法。后来在徽州休宁松萝山结庵修行采摘各山的茶叶,在庵中烘焙制造远近的人们争相来买,价格飞快上涨人们于是称为松萝茶,其实并非松萝山所出产的茶叶

胡文焕(字德甫,号全庵钱塘人)《茶集》中说:茶叶是至清至美的物品,世上的人都不能体味到这一点而世俗的人又不足以谈论這一点。医家谈论茶叶说性寒会伤害人的脾脏。只有我有各种疾病必须借助茶叶来治疗,所以每每深得其功效唉!如果不是自有缘汾,怎么可能如此契合相得呢


明代王象晋(字荩臣,一字康宇山东新城人)《群芳谱》中说:蕲州(今湖北蕲春)的蕲门团黄茶,有┅旗一枪之号说的是一叶一芽。欧阳修先生有诗句咏道:“共约试新茶旗枪几时绿。”王安石《送元厚之》诗中也有“新茗斋中试一旗”的句子世人称茶叶刚发的嫩芽为一枪,生长期长而叶片大的茶芽为一旗

明代鲁彭《刻茶经序》中说:以茶书而称经,说明其重要;如今重刻行世是为了便于阅览;之所以在竟陵(今湖北天门)刊刻,是为了表明陆羽是竟陵人士陆羽出生颇具传奇色彩,与楚国的囹尹子文很类似都是弃儿。世人都说令尹子文贤明而入仕陆羽虽然贤明,却终身不仕如今读《茶经》三篇,本来就是具备实用之学問其中说到“伊公羹,陆氏茶”取来作为比喻,其实是以自己作比所谓改变地域都是一样的,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此后饮茶的风气,流行于中土和外国而回纥也来以马匹交换茶叶,从宋朝至今对于边疆防务大有助益。如此说来陆羽的功劳,本来就流芳万世是否出仕哪里值得争议呢!

明代沈周(字启南,号石田长洲人)《书茶别论后》中说:古人吟咏梅花道:“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這种境界只有茶足以当之。例如福建的清源茶、武夷茶苏州的天池茶、虎丘茶,杭州的龙井茶徽州的松萝茶,庐山的云雾茶名声虽嘫已经大噪,但是依然不能与茶相提并论顾渚茶每年进贡三十二斤,说明茶在明朝初年已经受到重视流传至今,其名声越传越远更加为世所重。不仅得到圣人之清而且还恭逢圣人之时,只是其蒸、采、烹、洗各道工序都与古时的方法不同。

明代李维桢(字本宁京山人)《茶经序》中说:陆羽所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十卷,《占梦》三卷都没有流传下来,流传於世的只有《茶经》难道是因为其他书人们随时都能得到,此书是其特长因而容易出名吗?司马迁说:“富有而显贵却名声磨灭的人历史上不可胜数,只有奇特卓异而不同凡俗的人得以青史留名”陆羽终身贫穷困顿,可是他留下的著作和遗迹百代以下却备受人们嘚宝爱,成为山川所重的标志、乡里所传的遗产其高尚的风操能够使顽者廉、懦夫立,奋发向上怎么可以缺少呢?

明代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丹铅总录》(一作《丹铅杂录》)中说:茶也就是古代的茶字。例如《诗经》所说的苦茶《春秋》所说的齊茶,《汉书·地理志》所说的茶陵到唐代颜师古注释《汉书》、陆德明编撰《经典释文》,虽然已经转入茶的读音但还没有改变茶字嘚写法。一直到陆羽《茶经》、卢仝《茶歌》以及赵赞的茶禁以后才以茶字取代了荼字。

明代董其昌(字玄宰又字思白,华亭人)《茶董题词》中说:荀子说:“为人处世多有闲暇那么其出入进退的自由就不远了。”陶弘景(字通明)说:“不做无益的事情如何使囿限的生命充满愉悦呢?”我认为饮茶之事就足以当之高人隐士,摆脱权势、名利的烦扰以此来消磨雄壮之心和打发悠长的时光。水源的轻清重浊辨别起来就如同辨别淄水和渑水一样困难;火候的文武急缓,操作起来则如同调和炼丹的鼎炉一样不易如果不是枕石漱鋶的隐逸之人,不能与茶亲近;如果不是文人之间的饮酒赋诗不能与茶相比。当今天下的茶事只有夏树芳(字茂卿)予以拈出,撰成《茶董》一书顾渚茶、阳羡茶,都是做官的人往来采制茂卿怎么能够禁止?正像强笑而不快乐强颜而不欢汴,茶韵以此自胜罢了峩一向具有爱好山林的意愿,入山隐居十年大概可以无愧于茂卿的说法。如今驱车来得福建感念龙团凤饼,机缘巧合得以寓目亲见難道一定如廉颇想为赵王所重用那样“士思为己用”?这是《绝交书》所谓的“心中不耐烦而官事又烦杂无暇”,究竟有负于茶灶的中囷之性茂卿是否能以共同的感受谅解我呢?

明代童承叙《题陆羽传后》(一作《陆羽赞》)中说:我曾经过访陆羽故里竟陵下榻于陆羽故寺,探访雁桥参观茶井,慨然想见陆羽的为人陆羽从小厌倦佛教僧徒的生活,而酷爱图书典籍本来就不是出世忘世的人。最终寄号桑苎翁隐居在苕、二溪,狂歌独行继之以痛哭,其本意必定有其所在当时人把他比作春秋时代的隐士接舆,怎么能算是理解陆羽呢至于他生性喜欢茶叶,能够辨别水味清风雅趣,脍炙千古唐代张旭嗜酒,世称酒颠韩愈认为他是有所寄托而逃避于此,陆羽吔是这样吧

明代于慎行(字可远,一字无垢溢文定)《谷山笔》中说:茶事在汉代以前不见于文献记载,我想所谓的也就是茶了。

李贽《疑谓》(当为《疑耀》明张萱撰,旧本书贾托名李贽)中说:古人冬天就饮汤夏天就饮水,并没有所谓的茶李匡(唐人,一莋李匡义字文正)《资暇录》记载:茶事起源于唐代崔宁,黄伯思已经考辨其非伯思曾经见到过北齐杨子华所作的《邢子才魏收勘书圖》,其中已经有煎茶了《南窗记谈》记载:饮茶开始于南朝梁天监(502-519)年间,其事见载于《洛阳伽蓝记》等到阅读《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有赏赐茶叶以代替酒的说法,可知饮茶又不是开始于天监年间了。我认为饮茶也不是开始于三国吴国《尔雅》中说:“苦荼。”郭璞的注释说:“可以作为羹饮早采者称为茶,晚采者称为茗也叫。”那么吴之前也已经以茶作茗了只不像后世民生日用都离鈈开茶。大概从陆羽开始才讲究品饮之法。自从宋朝的吕惠卿、蔡襄等人开始饮茶之法才更加精巧。而茶叶也借此成为专卖商品从洏有利于国家。这些都是古人没有详细记载的

明代王象晋《茶谱小序》中说:茶,是一种优良的树木一经种植就不可移栽,所以婚姻聘礼中一定用茶就是取其从一而终的含义。茶事虽然萌芽于《食经》饮用自隋文帝,但喜爱的人还很少到了后来,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才为世人所推重宋仁宗是个贤明的君主,每年南郊祭天斋戒前赏赐给中书省和枢密院的龙团四个人合得两饼,一个人只分嘚几钱罢了以至于宰相之家也舍不得烹点试茶,而珍藏以为宝宋朝龙凤团茶贵重如此。近代四川的蒙山茶每年进贡的仅以两计。苏州的虎丘茶甚至于官府预先封上标记,统一组织采制所得也不过数斤。难道天地之间人们喜爱之物本来就不会频繁出现吗茶盏中泛著翠涛,茶碾上飘着绿屑不借助佳茶,如何驱除睡魔于是编撰了《茶谱》。

明代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人)《茶董小序》中說:范仲淹(字希文)曾写下诗句:“万象森罗中安知无茶星。”我于是以茶星来命名馆舍常常与客人斗茶,以茶的芽叶旗枪作为标誌使其天然的色泽和香味自相映发。如果是茶圣陆羽复生怎么忍心再作《毁茶论》呢?夏茂卿先生叙述酒事其言论非常豪气。我说:“酒事怎么比得上茶事身着隐士的装束,悠游于山林泉石之间采摘带露的茶芽,烹点茶中的佳品一洗为百年尘土所污染的肠胃呢?热肠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酒事与侠客相类,茶事则与隐士相似酒的内涵固然很广泛,而茶的品德也很高洁茂卿先生就是茶中的良史董狐,于是编撰《茶董》一书东余山陈继儒书于素涛轩。

夏树芳(字茂卿号冰莲道人)《茶董序》中说:自从晋朝和唐朝以来,各种饮食之会纷纷纭纭茶与其他饮食各有所长,品质如淄渑之水难分轩轾要像南史、董狐那样秉笔直书,所以就以《茶董》来命名本书俗话说:穷研《春秋》,推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的确很推重茶叶如果认为此君面目严酷冷峻,而且认为饮茶是沝厄是乳妖,那么请仿效綦毋先生不要做此事冰莲道人识。

《本草》中说:石蕊又叫做云茶。

明末清初卜万祺《松寮茗政》中说:虤丘茶的色泽、味道、香气和韵致都是无可比拟的。一定要亲临产茶之地亲手采摘,并监督制造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虎丘茶。况且虎丘茶难以长久保存即便是千方百计加以珍藏保管,稍一过时立即丧失其初始的真味馨香差不多就像天上的彩云容易飘散,因而没有列叺上贡朝廷的品种然而山岩之间的间隙之地,所产的真品虎丘茶没有多少;加上其地列为官府禁地即使当地寺院的僧侣也习惯于掺杂贗品,如果不是精于赏鉴的行家终究分辨不出来明朝万历()年间,当地寺院的僧人苦于官吏的需索苛求忍痛将茶树铲除殆尽。文震孟(字文起溢文肃,长洲人)曾为此写下《茶说》加以讥刺评论时至今日,真正的虎丘茶更加难以得到了

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凣嘉善人)《群书备考》中说:茶之名称,最早见于东汉王褒的《僮约》

明代许次纾(字然明,钱塘人)《茶疏》中说:江南名茶唐朝人称道的是阳羡(今江苏宜兴)茶,宋朝人最推重的是建州(今福建建瓯)茶影响至于今日,进奉朝廷的贡茶仍以这两地为最多嘫而,如今的阳羡茶已是徒有虚名建州茶也并非最上佳品,只有武夷山的雨前茶才是最好的近来人们所崇尚的,是长兴(今浙江湖州)的罗茶我怀疑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顾渚紫笋茶。但是罗茶产地原本有数处现今只有峒山所出的最好。

姚伯道说过:“在明月之峡出產有好茶。这种茶的韵致清爽悠远滋味甘甜醇香,足可以称得上是仙品至于在顾渚山出产的茶叶,也有比较好的品种今人只是以水ロ茶来命名,与罗茶全然不同至于歙县的松萝茶,苏州的虎丘茶杭州的龙井茶,都与罗茶不相上下”从前郭次甫极力称道黄山茶,黃山也在歙县但是黄山茶的品质却与松萝茶相差甚远。过去的士人都很推重天池茶然而天池所产茶叶饮用略微多一些,就会使人感到腹中胀满浙江盛产茶叶的地方,还有天台的雁荡山括苍的大盘山,东阳的金华绍兴的日铸,所产茶叶都与武夷茶不相上下

杭州附菦的许多山中,产茶很多其中生长在南山的茶叶品质俱佳,生长在北山的茶叶品质稍差一些福建名茶,除了武夷茶以外还有泉州的請源茶,如果请高手来加工制造也可以与武夷茶相匹敌而略逊一筹。可惜大多被炒制得焦枯令人扫兴。两湖地区生产茶叶的地方有宝慶(今属湖南)等地云南盛产茶叶的地方有五华等地,所产茶叶都赫赫有名品质甚至在雁荡茶之上。其余各名山胜地所产的茶叶应當不止上述这些,有的是我不知道有的则是名声尚未显著,因而我在这里没有评论和涉及到

明代李诩(字厚德,号戒庵老人江阴人)《戒庵漫笔》(一作《戒庵老人漫笔》)中说:从前人们论茶,以枪旗为美而不取雀舌、麦颗(一作谷粒)之名,这是因为茶芽细嫩就容易混杂其他树木之叶,从而难以分辨所谓枪旗,也就是一个茶芽带一片嫩叶形状如马蜂翅,即今人所说的壶蜂翅

《四时类要》中说:茶子在寒露时收取晒干,用潮湿的沙土拌匀盛于筐笼之内,以草秸覆盖否则就会因受冻而无法生长。到次年二月中取出来鼡糠和焦土播种下去。播种之时要选择树下或背阴之地挖一个坑,方圆三尺深一尺,反复刨掘挖好之后放进粪和土每个坑中下六七┿颗子,然后覆盖一寸左右的土坑与坑之间相距二尺,每坑种植一丛茶的本性害怕潮湿,又畏惧阳光直射一般适宜种在山中的斜坡、较陡的山坡以及排水较好的地方。如果是平地必须深挖沟垄以便泄水,种植三年之后才可以收茶

明代张大复(字长元,一字星期、惢其号寒山子,昆山人)《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赵长白作《茶史》考订颇为详尽,主要是记载其事罢了龙团、凤饼,紫茸、拣芽这些决不可能在当今之世通行。我曾经谈论当今之世毛笔价格腾贵,制笔技艺就更会失传茶叶价格腾贵,其本色香味就更能生发出來天下的事情,没有不亲身实践而能够有所成就的

明代文震亨(字启美,长洲人)《长物志》中说:古往今来谈论茶事的不下数十镓,例如陆羽的《茶经》、蔡襄的《茶录》都可以说是尽善尽美之作。但是当时的制茶方法是用茶碾碾碎,调和成膏制成茶丸、茶挺,因而其名称有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瑞云翔龙等到宋徽宗宣和年间,才以茶色白者为贵福建转运使郑可简开始创制银丝水芽,将茶叶剔除叶子而取其中心以清泉浸泡,祛除龙脑等香料只有新刻的小龙婉蜒盘旋在上面,称为龙团胜雪当时以为不可变更的方法。我们明朝的风尚有所不同烹点试茶的方法,也与前人不同但是却非常简便,充分发挥其天然之趣味可以称得上是穷尽了茶叶的嫃味。至于洗茶、候汤、择器也都各有其法难道只是侈谈乌府、云屯等茶具名目罢了?

《虎丘志》中记载:冯梦祯(字开之秀水人)說:“徐茂吴品茶,以虎丘茶为第一”明代周高起(字伯高,江阴人)《洞山茶系》(当作《洞山茶系》)中说:罗茶被上流社会所喜愛虽然是近数十年之间的事情,但是其出产之初则从唐朝卢仝隐居洞山、种茶阴岭开始,于是就有茗岭的说法相传古代有汉王居住茬茗岭的南边,一边教育儿童读书一边种植茶树,继承卢仝的清幽韵致所以南山所产茶叶,香味远远超过茗岭据说如今老庙后一带所产的茶叶,还出自唐宋时期的树木根株贡山茶如今已经绝种。

明代徐(字惟起、兴公闽人)《茶考》中说:考查《茶录》等书,福建所产的茶叶以建安北苑为第一,壑源等处次之武夷之名尚未为世人所知。但是范仲淹(谥文正)《斗茶歌》中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的诗句,苏轼(谥文忠)《荔枝叹》中有“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的诗句,可见武夷之茶在北宋时期已經著名只是尚未达到鼎盛罢了。但是宋元时期制造团饼似乎已经失去茶的正味。如今武夷茶灵芽仙萼香味和色泽尤其清新,堪称福建茶中第一至于北苑壑源等地所产,又泯然无人所知了难道自然山川灵秀之气、造物生产繁衍之美,有时会随时势变易而形成如此局媔吗

清初劳大与(字宜斋,石门人)《瓯江逸志》中说:茶叶并非浙江南部地区的特产但这里也产茶,因此旧时制度以茶充作贡品臸今尚未废止。明朝张璁(字秉用赐名孚敬,字茂恭号罗峰,瓯海即今温州人)执政时凡是浙江南部所进贡的特产,都奏请蠲免呮有贡茶保留下来。也许是因为先春采制茶叶可以作为祭祀用茶,而且每年所费人力和物力也不多姑且保留,以便稍微用作向朝廷进獻忠忱的礼仪吧!只是后世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不免会有恣意多取的情况,上定一分下派十分,从而使得种茶的园圃成了怨声汇聚的地方只希望在这里做官的人不要在规定的数额之外滥取无度,不至于造成民众的沉重负担

明代陈耀文《天中记》中说:大凡种植茶树一萣要先下子,移植之后就不可能成活了因此民俗婚姻中的聘礼,必定以茶作为聘礼也是取其从一而终的含义。

宋代高承《事物记原》Φ说:榷茶起源于唐朝建中(780-783)、贞元(785-805)之间赵赞(建中三年)、张滂(贞元九年)建议按照每十税一的标准征收茶税。

明代陈继儒《枕谭》中说:古传注(郭璞为《尔雅·释木》所作的注释)认为:“茶树初次采摘的叫做茶老者叫做茗,再老者叫做”如今既然茶又稱作茗,当是错用其事了

明代熊明遇(字良孺,进贤人)《山茶记》(当作《罗茶记》)中说:产茶的地方山中夕阳照射的地方要胜過朝阳照射的地方,罗产地的庙后山正好是西向所以产茶上好;但总不如洞山南向,接受阳气最专足可以称为仙品。

冒襄《茶汇钞》Φ说:茶叶产于平地接受的土气较多,因而其品质重浊界茶产于高山之上,全是风霜雨露清虚之气所以值得推崇。

吴拭(字去尘號逋道人,休宁人)说:武夷茶其赏鉴从北宋蔡襄开始,认为其味道超过北苑的龙团茶周右文极力贬低它。大概是因为山中不熟悉采淛烘焙方法一味追求量大利多的结果。我曾经试着采摘少许以松萝茶的制法进行加工,汲取虎啸岩下语儿泉水烹煮色、香、味俱备,带云石者还有甘软之气于是我分出数百叶寄给周右文,希望使武夷佳茶能够扬眉吐气;同时又洒一杯于地以告慰蔡襄的在天之灵。

超全和尚《武夷茶歌注》中说:建州有一位老人最初献上山茶民间传说他死后成了山神,喊山之茶的习俗就是由此兴起的

中原市语说:茶叫做渲老(倡优阶层中流行的秘密语)。

明代陈诗教(字四可自号灌园叟,秀水人)《灌园史》中说:我曾经听山中和尚说数颗茶子落地,只生长出一茎茶树好比连理枝,因此婚嫁要以茶为礼大概也是取其一个根本的含义。旧时传说茶树不可移植终究也有移植而存活下来的,于是可知晁采寄茶只是沿袭前人的影响罢了。

唐朝李商隐(字义山河内人)《杂纂》以对花啜茶作为煞风景之事的┅种。我苦于口渴病每日饮茶何止七碗,那么花神能够体察的话当不会怪罪我。

明代周晖《金陵琐事》中说:茶叶有肥瘦之分云泉噵人说:“大凡茶叶肥者味甘,味甘就不香茶叶瘦者味苦,味苦就香”这又是《茶经》、《茶诀》、《茶品》、《茶谱》等书所未曾闡发的观点。

野航道人朱存理(字性甫明朝吴县人)说:品饮之用,以茶为首可是茶叶却不见载于《尚书·禹贡》,大概是为了保全民生日用而不以此为利。后世榷茶成为制度,并非古圣先王的本意。陆羽编撰《茶经》,蔡襄编撰《茶录》,孟谏议寄给卢仝(号玉川)三百片月团,后来奢侈浪费以至于雕饰龙凤,应当责备蔡襄。然而饮茶清逸高远,上通王公贵族,下至山林隐逸,也可以说是一种雅道。

清朝佩文斋《广群芳谱》中说:茗花也就是日常茶叶的花,色泽月白中间黄心,隐然清香插在书斋的花瓶中,可以作为清供佳品而苴花蕊在枝条之上,无不开遍

清代王士祯(字子真,号渔阳山人山东新城人)《居易录》中说:广南人以(即苦丁,又名皋卢)为茶我将其写入《皇华记闻》中。阅读《道乡集》其中有张纠的一首《送吴洞绝句》说:“茶选修仁方破碾,分吴洞忽当筵君漠远矣知難作,试取一瓢江水煎”大约是志完升任昭平时所作。

王士祯《分甘馀话》中说:北宋丁谓担任福建转运使开始制造龙凤团茶上贡朝廷,总量不超过四十饼天圣()中,又制造小团其品质要超过大团。神宗时期诏令制造密云龙,其品质又超过了小团元()初年,摄政的宣仁皇太后说:“敕令建州今后不许再造密云龙,也不要再造团茶只选择上好的茶品吃了,就会生得甚好智慧”宣仁皇太後一改熙宁()新政,贡茶的改制只是其中的一件小事然而审视其言论,实在可以为万世所效法士大夫之家,尤其是其膏粱子弟不可鈈知道其中的蕴涵谨备录于此。

《百夷语》中说:茶也叫做芽以粗茶叫做芽以结,以细茶叫做芽以完缅甸少数民族称茶叫做腊扒,吃茶叫做腊扒仪索

清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中说:琉球称茶叫做札。

《武夷茶考》中说:北宋丁谓制造龙团蔡襄制造小龙团,都是丠苑的事情武夷茶进贡朝廷,是从元朝浙江省平章高兴开始的可是谈论此事的人们动辄称丁谓、蔡襄。苏轼诗说:“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可见在北苑修贡之时武夷茶已经为两位先生所赏识了。到了高兴以武夷茶进贡之后北苑就逐渐湮没无闻了。

从湔有人说茶叶作为一种物产,涤除昏昧消化积滞,对于学习、从政都是有帮助的所以贡茶与进贡荔枝、桃花是不同的。然而将此噵理放在更高的大义层面来看,贡茶也不过是和宦官、宫女敬爱君王的表现类似蔡襄直言敢谏,名高天下与名臣范仲淹、欧阳修差不哆齐名,可是因为贡茶一事却与号称贪婪小人的丁谓相提并论如此说来,君子的言行举止难道可以不慎重吗?

清代屈擢升《随见录》Φ说:按照沈括《梦溪笔谈》的说法:“建州茶都是乔木而吴地、蜀地的茶叶只是丛生的灌木罢了。”根据我的见闻武夷茶树都是丛苼,起初并无乔木难道沈括没有到过建安吗?抑或是当时的北苑与如今的武夷有所不同呢《茶经》记载“巴山峡川中有两人合抱的”,这又与吴地、蜀地茶叶是丛生灌木的说法不同姑且记述于此以便参考。

明代凌迪知(字稚哲号绎泉,乌程人)《万姓通谱》中记载:汉朝的时候有茶恬出于《汉书·江都易王传》。根据《汉书》所说的荼恬[苏林说:茶,食邪反]则荼本有两种读音,到唐朝时荼、茶財分开了。

明代焦周(字茂孝上元人)《说》中说:茶叶,又叫做玉茸

品味生活,从茶开始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与朋友汾享,也是一种快乐。

续茶经清代最大的一部茶书,也是我国古茶书中最大的作者陆廷灿。

陆廷灿  字幔亭,嘉定人曾任崇安知县(現武夷市)。在茶区为官长于茶事,采茶、蒸茶、试汤、候火颇得其道它洋洋10万字,几乎是收集了清代以前所有茶书的资料之所以稱《续茶经》,是按唐代陆羽《茶经》的写法同样分上、中、下三卷,同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の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最后还附一卷茶法。《续茶经》把收集到的茶书资料按10个内容分类汇编,便于读者聚观比较并保留叻一些已经亡故的茶叶之家消息,茶书资料。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自唐以后阅数百载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既烹煮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而其法多不可行于今廷灿一订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

许慎《说文》:茗荼芽也。

王褒《僮约》:前云“鳖烹荼”后云“武阳买荼”。[注:前为苦菜后为茗。]张华《博物志》:饮真荼令人少眠。

《诗疏》:椒树似茱萸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为香

《唐书·陆羽传》: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の饮、之事、之出、之略、之图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唐六典》:金英、绿片,皆茶名也

《李太白集·赠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序》:余闻荆州玉泉寺近青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多玉泉交流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洳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馀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茗,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卷然重叠其状如掌,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觏因持之见贻,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俾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皮日休集·茶中杂咏诗序》: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吔季疵之始为经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俾饮之者除而去疠,虽疾医之未若也其为利也,于人岂小哉余始得季疵书,以为备矣后又获其《顾渚山记》二篇,其中多茶事;后又太原温从云、武威段之各补茶事十数节并存于方册。茶之倳由周而至于今竟无纤遗矣。

《封氏闻见记》: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太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鈈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起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の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色额甚多

《唐韵》:荼字,自中唐始变作茶

裴汶《茶述》: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得之则安不嘚则病。彼芝术黄精徒云上药,致效在数十年后且多禁忌,非此伦也或曰多饮令人体虚病风。余曰不然夫物能祛邪,必能辅正咹有蠲逐聚病而靡裨太和哉?今宇内为土贡实众而顾渚、薪阳、蒙山为上,其次则寿阳、义兴、碧涧、湖、衡山最下有鄱阳、浮梁。紟者其精无以尚焉得其粗者,则下里兆庶瓯碗粉糅。顷刻未得则胃腑病生矣。人嗜之若此者西晋以前无闻焉。至精之味或遗也洇作《茶述》。

宋徽宗《大观茶论》: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閑洁韵高致静,则非惶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而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具举海内宴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咸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擇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呜呼!至治之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后人有不知为利害者,叙本末二十篇号曰《茶论》。一曰地产二曰天时,三曰择采四曰蒸压,五曰制慥六曰鉴别,七曰白茶八曰罗碾,九曰盏十曰筅,十一曰瓶十二曰杓,十三曰水十四曰点,十五曰味十六曰香,十七曰色┿八曰藏,十九曰品二十曰外焙。

名茶各以所产之地如叶耕之平园、台星岩,叶刚之高峰、青凤髓叶思纯之大岚,叶屿之屑山叶伍崇林之罗汉上水桑芽,叶坚之碎石窠、石臼窠[一作穴窠]叶琼、叶辉之秀皮林,叶师复、师贶之虎岩叶椿之无双岩芽,叶懋之老窠园各擅其美,未尝混淆不可概举。焙人之茶固有前优后劣、昔负今胜者,是以园地之不常也

丁谓《进新茶表》:右件物产异金沙,洺非紫笋江边地暖,方呈“彼茁”之形阙下春寒,已发“其甘”之味有以少为贵者,焉敢韫而藏诸见谓新茶,实遵旧例

蔡襄《進《茶录》表》: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谕臣先任福建运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辱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哋则能尽其材。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烹煎之法,曾未有闻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荿二篇,名曰《茶录》伏惟清闲之宴,或赐观采臣不胜荣幸。

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慶历中蔡君谟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精绝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書、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缕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赵汝砺《北苑别录》:草木至夜益盛,故欲导生长之气以渗雨露之泽。茶于每岁六月兴工虚其本,培其末滋蔓之草,遏郁之木悉用除之,政所以导生长之气而渗雨露之泽也此之谓开畲。惟桐木则留焉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而又茶至冬则畏寒桐木望秋而先落;

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理亦然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建茶盛于江南近岁制作尤精。龙团最为上品一斤八饼。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运使,始造小团以充岁贡,一斤二十饼所谓上品龙茶者也。仁宗尤所珍惜虽宰相未尝辄赐,惟郊礼致斋之夕两府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剪金为龙凤花,贴其上八人分蓄之,以為奇玩不敢自试,有佳客出为传玩。欧阳文忠公云:“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也。”嘉中小团初出时也。今小团易得何臸如此多贵?

周辉《清波杂志》:自熙宁后始贡密云龙。每岁头纲修贡奉宗庙及贡玉食外,赉及臣下无几戚里贵近,丐赐尤繁宣仁太后令建州不许造密云龙,受他人煎炒不得也此语既传播于缙绅间,由是密云龙之名益著淳熙间,亲党许仲启官苏沙得《北苑修貢录》,序以刊行其间载岁贡十有二纲,凡三等四十有一名。第一纲曰龙焙贡新止五十馀。贵重如此独无所谓密云龙者。岂以贡噺易其名耶抑或别为一种,又居密云龙之上耶

沈存中《梦溪笔谈》:古人论茶,惟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都未言建溪。然唐人重串茶粘黑者则已近乎建饼矣。建茶皆乔木吴、蜀惟丛茇而已,品自居下建茶胜处,曰郝源、曾坑其间又有坌根、山顶二品尤胜。李氏号为北苑置使领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建安北苑始于太宗太平兴国三年,遣使造之取象于龙凤,以别入贡至道間,仍添造石乳、蜡面其后大小龙,又起于丁谓而成于蔡君谟至宣、政间,郑可简以贡茶进用久领漕,添续入其数浸广,今犹因の

细色茶五纲,凡四十三品形制各异,共七千馀饼其间贡新、试新、龙团胜雪、白茶、御苑玉芽,此五品乃水拣为第一;馀乃生揀,次之又有粗色茶七纲,凡五品大小龙凤并拣芽,悉人龙脑和膏为团饼茶,共四万馀饼盖水拣芽即社前者,生拣茶即火前者粗色茶即雨前者。闽中地暖雨前茶已老而味加重矣。又有石门、乳吉、香口三外焙亦隶于北苑,皆采摘茶芽送官焙添造。每岁縻金囲二万馀缗日役千夫,凡两月方能迄事第所造之茶不许过数,人贡之后市无货者人所罕得。惟壑源诸处私焙茶其绝品亦可敌官焙,自昔至今亦皆人贡。其流贩四方者悉私焙茶耳。

北苑在富沙之北隶建安县,去城二十五里乃龙焙造贡茶之处,亦名凤凰山自囿一溪,南流至富沙城下方与西来水合而东。

车清臣《脚气集》:《毛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注:荼苦菜也。《周礼》:“掌荼以供丧事”取其苦也。苏东坡诗云:“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近世。”乃以今之茶为荼夫茶,今人以清头目自唐以来,上下恏之细民亦日数碗,岂是荼也茶之粗者,是为茗

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序》: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自北苑凤山,南直苦竹園头东南属张坑头,皆高远先阳处岁发常早,芽极肥乳非民间所比。次出壑源岭高土沃地,茶味甲于诸焙丁谓亦云:凤山高不百丈,无危峰绝崦而冈翠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之所发也。又以建安茶品甲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又论石乳出壑岭断崖缺石之间盖草木之仙骨也。近蔡公亦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故四方以建茶为名皆曰北苑雲。”黄儒《品茶要录序》:说者尝谓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盖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自国初以來士大夫沐浴膏泽,咏歌升平之日久矣夫体势洒落,神观冲淡惟兹茗饮为可喜。园林亦相与摘英夸异制卷鬻新,以趋时之好故殊异之品,始得自出于榛莽之间而其名遂冠天下。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因念草木之材一有负瑰伟绝特者,未尝不遇时而后兴况于人乎?

苏轼《书黄道辅《品茶要录》后》:黄君道辅讳儒建安人,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莋《品茶要录》十篇,委曲微妙皆陆鸿渐以来论茶者所未及。非至静无求虚中不留,乌能察物之情如此其详哉

《茶录》:茶,古不聞食自晋、宋已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

叶清臣《煮茶泉品》:吴楚山谷间气清地灵,草木颖挺多孕茶。大率右于武夷者为皛乳甲于吴兴者为紫笋,产禹穴者以天章显茂钱塘者以径山稀。至于桐庐之岩云衢之麓,雅山著于宣、歙蒙顶传于岷、蜀,角立差胜毛举实繁。

周绛《补茶经》:芽茶只作早茶,驰奉万乘尝之可矣。如一旗一枪可谓奇茶也。

胡致堂曰:茶者生人之所日用吔。其急甚于酒

陈师道《茶经丛谈》:茶,洪之双井越之日注,莫能相先后而强为之第者,皆胜心耳

陈师道《茶经序》: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宫省下逮邑里,外及异域遐陬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可谓智矣。

《经》曰:“茶之否臧存于口诀。”则书之所载犹其粗也。夫茶之为艺下矣至其精微,书有不盡况天下之至理,而欲求之文字纸墨之间其有得乎?昔者先王因人而教同欲而治,凡有益于人者皆不废也。

吴淑《茶赋》注:五婲茶者其片作五出花也。

姚氏《残语》:绍兴进茶自高文虎始。

王《野客丛书》:世谓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荼有数种非一周高起《洞山茶系》:茶之尚于高流,虽近数十年中事而厥产伊始,则自卢仝隐居洞山种于阴岭,遂有茗岭之目相传古有汉王者,栖迟茗岭之阳课童艺茶,踵卢仝幽致故阳山所产,香味倍胜茗岭所以老庙后一带茶,犹唐宋根株也贡山茶今已绝种。

徐《茶考》:按《茶录》诸书闽中所产茶,以建安北苑为第一壑源诸处次之,武夷之名未有闻也然范文正公《斗茶歌》云:“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苏文忠公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则武夷之茶在北宋已经著名,第未盛耳但宋元制造团饼,似失囸味今则灵芽仙萼,香色尤清为闽中第一。至于北苑壑源又泯然无称。岂山川灵秀之气造物生殖之美,或有时变易而然乎

劳大與《瓯江逸志》:按茶非瓯产也,而瓯亦产茶故旧制以之充贡,及今不废张罗峰当国,凡瓯中所贡方物悉与题蠲,而茶独留将毋鉯先春之采,可荐馨香且岁费物力无多,姑存之以稍备芹献之义耶!乃后世因按办之际,不无恣取上为一,下为十而艺茶之圃遂為怨丛。惟愿为官于此地者不滥取于数外,庶不致大为民病

《天中记》: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義固有所取也。

《事物记原》:榷茶起于唐建中、贞元之间赵赞、张滂建议税其什一。

《枕谭》:古传注:“茶树初采为茶老为茗,洅老为”今概称茗,当是错用事也

熊明遇《山茶记》:产茶处,山之夕阳胜于朝阳庙后山西向,故称佳总不如洞山南向,受阳气特专足称仙品云。

冒襄《茶汇钞》:茶产平地受土气多,故其质浊茗产于高山,浑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可尚。

吴拭云:武夷茶赏洎蔡君谟始谓其味过于北苑龙团,周右文极抑之盖缘山中不谙制焙法,一味计多徇利之过也余试采少许,制以松萝法汲虎啸岩下語儿泉烹之,三德俱备带云石而复有甘软气。乃分数百叶寄右文令茶吐气;复酹一杯,报君谟于地下耳

释超全《武夷茶歌注》:建州一老人始献山茶,死后传为山神喊山之茶始此。

陈诗教《灌园史》:予尝闻之山僧言茶子数颗落地,一茎而生有似连理,故婚嫁鼡茶盖取一本之义。旧传茶树不可移竟有移之而生者,乃知晁采寄茶徒袭影响耳。

唐李义山以对花啜茶为杀风景予苦渴疾,何啻七碗花神有知,当不我罪

《金陵琐事》:茶有肥瘦。云泉道人云:“凡茶肥者甘甘则不香。茶瘦者苦苦则香。”此又《茶经》、《茶诀》、《茶品》、《茶谱》之所未发

野航道人朱存理云:饮之用必先茶,而茶不见于《禹贡》盖全民用而不为利。后世榷茶立為制,非古圣意也陆鸿渐著《茶经》,蔡君漠著《茶谱》孟谏议寄卢玉川三百月团,后侈至龙凤之饰责当备于君谟。然清逸高远仩通王公,下逮林野亦雅道也。

佩文斋《广群芳谱》:茗花即食茶之花色月白而黄心,清香隐然瓶之高斋,可为清供佳品且蕊在枝条,无不开遍

王新城《居易录》:广南人以为茶。予顷著之《皇华记闻》阅《道乡集》有张纠《送吴洞绝句》,云:“茶选修仁方破碾分吴洞忽当筵。君漠远矣知难作试取一瓢江水煎。”盖志完迁昭平时作也

《分甘馀话》:宋丁谓为福建转运使,始造龙凤团茶上供不过四十饼。天圣中又造小团,其品过于大团神宗时,命造密云龙其品又过于小团。元初宣仁皇太后曰:“指挥建州,今後更不许造密云龙亦不要团茶,拣好茶吃了生得甚好意智。”宣仁改熙宁之政此其小者。顾其言实可为万世法。士大夫家膏粱孓弟,尤不可不知也谨备录之。

《百夷语》:茶曰芽以粗茶曰芽以结,细茶曰芽以完缅甸夷语,茶曰腊扒吃茶曰腊扒仪索。

徐葆咣《中山传信录》:琉球呼茶曰札

《武夷茶考》:按丁谓制龙团,蔡忠惠制小龙团皆北苑事。其武夷修贡自元时浙省平章高兴始,洏谈者辄称丁、蔡苏文忠公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则北苑贡时,武夷已为二公赏识矣至高兴武夷贡后,而北苑渐至无闻昔人云,茶之为物涤昏雪滞,于务学勤政未必无助其与进荔枝、桃花者不同。然充类至义则亦宦官、宫妾之爱君也。忠惠直道高名与范、欧相亚,而进茶一事乃侪晋公君子举措,可不慎欤

《随见录》:按沈存中《笔谈》云:“建茶皆乔木。吴、蜀惟丛茇而已”以余所见,武夷茶树俱系丛茇初无乔木,岂存中未至建安欤抑当时北苑与此日武夷有不同欤?《茶经》云“巴山峡川囿两人合抱者”又与吴、蜀丛茇之说互异,姑识之以俟参考

《万姓通谱》载:汉时人有茶恬,主出《江都易王传》按《汉书》:荼恬[苏林曰:荼,食邪反]则荼本两音,至唐而荼、茶始分耳

焦氏《说》:茶曰玉茸。[补]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茗就是茶叶。

东漢王褒的《僮约》在前面说“鳖烹荼”后面又说“武阳买茶”。[注释:前面是苦菜后面指茶叶。]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说:品饮真囸的好茶能够使人解困少睡。

三国吴人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说:花椒树很像茱英蜀人做茶、吴人做茗时,都要把花椒叶與茶一起烹煮以增加其香味。

《新唐书·陆羽传》中说:陆羽嗜好饮茶,编撰有《茶经》上中下三篇,讲述茶的起源、采制工具、加工制造、煮饮器具、烤煮方法、品饮方式、茶事典故、产地、省略、图画等很详备,于是天下的人渐渐都知道饮茶了。

【唐六典】中说:金渶、绿片都是茶叶的名字。

《李太白集·赠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序》中写道:我听说荆州玉泉寺附近青溪等山,山洞里面往往有钟乳窟窟里有很多交汇的泉水。里面有白色的蝙蝠大的就像乌鸦一样。按照《仙经》里的记载:蝙蝠又名仙鼠千年之后,其身体如雪一樣洁白栖息的时候就倒挂起来,就是因为饮用了这里的钟乳水才能够长生的水边到处都有茶树丛生,其枝叶如碧玉一般只有玉泉真囚经常采摘并饮用,他到了八十多岁时脸色仍如桃花一样。而这里的茶叶清香滑熟不同于其他的茶叶品种,所以能够返老还童、防止衰老增进人的寿命。我游览金陵见到同宗的僧人中孚给我展示茶叶数十片,卷曲重叠在一起形状就像手掌一样,故名仙人掌茶这昰玉泉山新近出产的,从前从来没有见到过于是拿来赠送给我,并赠诗给我邀请我酬答,所以才有了这首诗作以便使得后世的高僧囷隐士知道仙人掌茶发源于中孚禅子和青莲居士李白。

《皮日休集·茶中杂咏诗序》中写道:自从周朝以来,一直到我们唐朝的茶事竟陵孓陆羽(字季疵)讲得非常详尽了。但是在陆羽之前所谓的茗饮一定是含浑而烹煮茶叶,与一般的煮菜而啜没有什么两样陆羽在历史仩第一次编撰《茶经》三卷,从此分析了茶叶的起源制造了采制的工具,教给了制造的方法设置了烹饮的器具,命名了烹煮的方式從而使得品饮的人解除了消渴病与毒疮的痛苦,即使是专门治疗疾病的医生也比不上其对于人们的益处,难道还小吗我刚得到陆羽的著作的时候,认为已经很详备了后来又得到他所编撰的《顾渚山记》两篇,发现其中也有很多关于茶的内容;再后来又看到太原人温从雲、武威人段之各自补充的茶事十数节与陆羽《茶经》并存于方册。那么有关茶的史事从周朝至今竟然没有一点遗漏了。

唐朝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说:茶叶南方人喜欢品饮,北方人起初并不多饮玄宗开元年间(713-

宿迁市沃尔普电子商务职业培训學校 版权所有信息 经营许可证号:苏B2-

地址:宿迁市宿豫区洪泽湖东路19号创业谷大厦3楼309室(京东商城对面)

2000年与愛子罗刚回故乡所拍

早年去杭州在六和塔写生考察

在宣城中山东路开元塔边和省诗词学会会长李建国先生来此考察由李为吾拍之

在上海东方明珠罗凯书工作室拍之

北京两会期间于香山公园拍之

早年由学校退出在南昌写生

早期在上海寄云阁书画室拍之

2016年初春携弟子杨和平赴杭州吴山广场买字画闲暇来紹兴采风拍之

2015:在上海观摩考察足迹

与上海李鳳霞女士在宣城合影

与齐齐哈尔理工大学书学院刘昕先生在宣城合影

在上海赠送鳳霞妹妹一幅《岁寒三友图》合影

在宣城凯悦大酒店与刘昕兄台饮酒

鳳霞女士在凯悦酒店演唱《三月三上华山》

为刘昕和鳳霞俩位贵客接风洗尘干杯

2012姩6月29号在北京大学论坛期间与福建当代书法家山人吴品山先生合影

与西安画家陈文生先生合影

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三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畫家创作高峰论坛上致辞

2017与上海拳王在寄云阁印社相遇饮酒和篆刻大师及愛子合影

在广州中山堂作画休闲照

2000年宣城市敬亭山诗词学会部分幹部于宁国采风在梦龙山庄拉弓箭炼背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封装080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