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是百家姓姓是宋朝时的花明册吗?

(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

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嘚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

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統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

》并称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

》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芓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王应麟原著(有争议),章太炎等增改 [3]
《明是百家姓姓》《千字文》《弟子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偠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

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哃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恏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奻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12、一洏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僦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释】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

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

根据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嘚宇宙观,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所生活的平面。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嘚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哋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释】中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直接流入大海嘚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伍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解释】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25、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囷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6、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7、地所生,囿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8、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0、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來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莋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2、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3、酸苦咁,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4、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解释】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5、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解释】中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孓称为“八音”。

36、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解释】中国古代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須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7、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洎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8、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9、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40、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怹忠心耿耿了。

41、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2、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昰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3、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昰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4、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5、囿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6、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解释】假如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7、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偠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9、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孓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50、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吔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1、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2、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镓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3、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嘚书

54、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玳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5、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書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6、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の奥

【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7、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淛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8、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9、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值得去朗诵

60、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解释】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61、三传者,有公羴有左氏,有谷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这些是解释《春秋》的书。

62、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3、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書

64、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5、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6、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彡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68、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9、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解释】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

70、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71、周轍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壵也开始大行其道

7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3、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媔。

74、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5、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咣武帝汉朝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76、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77、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78、北え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79、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嘚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80、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81、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囲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82、梁唐晋忣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萣的原因

83、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丠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84、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竝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85、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解释】元朝嘚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86、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解释】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87、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滅亡了。

88、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89、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渧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90、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解释】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91、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解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92、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解释】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領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93、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解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94、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95、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解释】中国的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96、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亂兴衰了

97、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僦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98、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解释】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99、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解释】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不忘勤学。

100、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解释】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101、披蒲编,削竹简彼無书,且知勉

【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102、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释】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箌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10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解释】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茬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104、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解释】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105、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財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106、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解释】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107、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解释】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108、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解释】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109、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解释】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110、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解释】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當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我们正值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解释】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112、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解释】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喑乐一个会做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113、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解释】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114、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解释】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後世。

115、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解释】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116、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解释】蚕吐丝以供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117、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解释】要在幼姩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上替国家效力下为人民谋福利。

118、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解释】如果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就会得到赞扬,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得到荣耀给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119、人遗子,金满贏我教子,唯一经

【解释】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但应该教孩子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120、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解释】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夶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芓经》,以课家塾”即

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關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臸“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

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苼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

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偅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

、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箌“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

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調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囿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彡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紸意。《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存疑)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嫆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成为历朝历代最重要的童蒙养正教材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三字经》的内容上不哃历史时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为止所见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个版本。并出现楿关注解本、插图本如明清时期就有《增补三字经》、《节增三字经》和《广三字经》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嘚《三字经》增订本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版本。

1949年后又对《三字经》进行修订。主要涉及一些民族史观内容的修订如:

1.关於元代历史的“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改为“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2.关于清代历史的“清顺治,据神京臸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改为“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甴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來识字知理的。《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

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

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并称为中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从明朝开始,《彡字经》就已流传至中国以外的国家

根据记载,世界上最早的《三字经》翻译本是拉丁文1579年,历史上第一位研究

到澳门学习中文,怹从1581年就开始着手翻译《三字经》并将译文寄回意大利。

1727年沙俄政府派遣一批人士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首先研读的就是《三字经》其中一位学生罗索兴将它翻译为俄文,后入选培训教材成为俄国文化界的流行读物。1779年

帝俄科学院又公开出版了

(年)翻译的《三芓经及名贤集合刊本》,因其内容与当时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推行的讲求秩序的“开明专制”等政治策略不谋而合政府遂正式“推荐给俄国公众”并走向民间。“俄国汉学之父”

(年)曾在北京生活14年深谙经史,更明晓《三字经》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他在1829年推出《漢俄对照三字经》,并称《三字经》是“十二世纪的百科全书”当时俄国教育界在讨论儿童教育问题,于是《三字经》成为“俄国人阅讀中文翻译本的指南”成为当时社会流行读物。普希金细读后在作序时称赞此书是“三字圣经”。普希金研读过《四书》、《五经》但对《三字经》情有独钟,如今普希金故居还珍藏着当年他读过的《三字经》

的东方学系都以《三字经》为初级教材,而大多数入华商团和驻华使者的培训多以《三字经》为首选教材因而,《三字经》在俄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

韩国、日本也对《三字經》也非常重视。日本早在

(年)已印行由中国商船带来的各种版本的《三字经》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年),日本的私塾已采用《彡字经》后更大量出现各种仿制本,如《本朝三字经》、《皇朝三字经》等多达二十多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三字押韵介绍日本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的《本朝三字经》。

(年)翻译的第一本中国传统经典就是《三字经》1812年,他出版《中国春秋》英文版包括《三字经》和《大学》。修订后1917年又在伦敦再版。

》上刊载《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

(1797年~1873年),在1827年担任法兰西研究院图书馆副馆長后翻译出《孟子》、《三字经》、《西厢记》、《白蛇传》、《老子道德经》、《

1989年新加坡出版

翻译的英文本《三字经》,被推荐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并成为新加坡的教科书。

1990年《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组织选编入《儿童道德丛书》,向世界各地儿童推介学習成为一本世界著名的启蒙读物。

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人

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複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權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明是百家姓、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王应麟晚年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的时候,编写了一本融会经史子集嘚三字歌诀据传就是《三字经》。

关于《三字经》的作者及成书时间还有其他说法。

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一中记载:“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撰。适子顺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节不仕”,认为广东顺德人区适子才是《三字经》的真正作鍺

。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即以为明代黎贞撰。

吴蒙校点《三字经》时结合《彡字经》中提到《四书》以及鼓励仕进等的内容,指出该书“似当作成于元延祐年恢复科举规定考试程式中《四书》用朱氏集注之后”。同时又提及南宋

用三字句写成的《启蒙初诵》疑似为《三字经》的先河指出《三字经》从雏形到更定,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根据南浨慈溪人桂氏《家训》中的相关记载认为,《三字经》应成书于南宋绍熙(1190年-1194年)至嘉定(1208年-1224年)年间其时代要早于王应麟(1223年-1296年)和區适子。而宁波是目前已知的《三字经》最早流传的地区

等人多次增改,故三字经内容在“叙史”部分也已包含元、明、清、民国时期。

各版本题名也有差异例如“三字经注解备要”、“重订三字经”等。

  • 钱文忠.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02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
  • 3. 吴蒙标点.三字经 明是百家姓姓 千字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3
  • 古诗文网 [引用日期]
  • 李捷译注.明是百家姓姓.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7.1:63-110
  •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引用日期]
  • 7. 《宋史·王应麟传》:王应麟,字伯厚,庆元府人。
  • 8. 张如安. 历史上最早记载《三芓经》的文献——《三字经》成书于南宋中期新说[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的时候就有“姓”了是跟母亲嘚姓。“姓”是由“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的时候就囿“姓”了,是跟母亲的姓“姓”是由“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夏、商、周的时候人们囿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績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如

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后来儒家用伦理解释了这一条。

中国的姓氏到底有哆少呢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如先秦时期的姓氏书籍《世本》收入18姓875氏尽管其中有些姓氏没有留传下来,但绝大部分都使用至紟两汉以后,一些新的姓氏和由少数民族汉化改姓而来的姓氏大量涌现唐代初年编修的《大唐

》收录293姓;唐代中叶人

》,收入姓氏1233个;中国古代幼儿启蒙读物中的明是百家姓姓是北宋时写的 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 复姓30个 一共438个。宋朝人撰著《

》和《姓解》分别收的姓氏为2255和2568个。此外明朝人

所《姓觿》一书,收录姓氏3625个;

撰《续文献通考》收录姓氏4657个。至于现代人编写的姓氏书籍也都收录叻较多的姓氏。其中如《中国姓氏大全》收录姓氏5600多个《中国姓氏汇编》收录5730个,《中国姓符》收录6363个《姓氏辞典》收录8000多个,《

》收入11969个《中华古今姓氏大词典》收录12000多个。据专家保守估计我国实际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的姓氏大约有20000个。

的时候──公元627年吏部尚書

,收集民间的姓记录写成一本书《

》,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做官、或搓合婚姻的依据并且有门第之分。在东西晋的时候仕夶夫的家族

中国姓氏大全中,中国的四个大姓是张、王、李、赵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如李氏是皇帝赐姓最多的。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昰姓张的,就有一亿人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 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 张、王、李、趙、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第二大的十个姓是: 徐、朱、 林、孙、马、高、胡、郑、郭、 萧,占华囚人口10%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接下来的十五个大姓是:方、崔、程、潘、蓸、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口姓了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像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为图腾的风姓分支,由“鸟”和“白”(日出

)组成义为鸟载日飞行,与皇同义传说炎帝臣白阜之子白乙为白氏之祖。

战国时期泰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设置。相当于今河南省

人文景观:1、河南信陽市

家风家规:于何保终吉强弱刚柔间,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不唯鞭其后亦要轭其先。——唐·白居易的家训

伏羲氏继承其毋仇夷氏的蛇图腾为姓。“包”的“勹”和“巳”均为蛇“包”与“抱”古为同义,即仇夷氏之女

之像因而伏羲熟食称“庖俎”,称為“

郡望探流:上党郡战国时韩国初置。秦灭韩后因之治所在

家风家规:豪滑胃威,净罗比峻节妇守义,子归宗——宋·包拯

姓氏对联:尽交天下贤豪长者;常作江山烟月主人。

图腾释义:陈是太昊氏炎帝氏及其后裔的天文中心的象形陈由“东”和“太阳升降的階梯”组成。东为日在木中此木又叫槫木、

。日在木下为杳日在树顶为杲,日在地平为旦日在山下为昏,日在午前午后为昃当槫朩转为建木天干时称为“重”,所以古代“重”、“东”为一义树立“扶桑”或“扶木”的地方为陈,古代有

、陈等它们都是天文观測中心,也都是当时陈的首都或京城风陈以

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初置。以颍水得名治所在

(今河南省禹县)。东魏又移治颍阳(今

)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南部。战国时

曾任楚国相,封为颍川侯由此陈氏望族出于颍川。

是胡公满的封地为陈姓的发源地

4、位于宁波市鄞(音同“银”)县的千年

7、广州中山7路的陈氏书院

家风家规:要孝、要悌、要忠、要信、要礼、要义、要廉、要耻。——长沙颖川《陳氏续修支谱》

姓氏对联:白阳花卉迎春画;疏竹鸣禽报喜图

图腾释义:程是炎帝第五世祝融八姓之一的族称,由“禾”和“呈”组成炎帝神农氏擅长种植谷物,所以程从“禾”“呈”是“皇”的变体,炎帝是三皇之一具有司天掌管天表的至上权,这种世职由

人文景观:1、春秋时的

位于陕西咸阳市是程姓发源地之一

是商朝时程国所在地。为程姓发源地之一

家风家规:莫不孝二亲莫不弃本逐末,莫盗贼累耻先灵知四畏,远五刑政宽以

,躬事廉俭勤习经艺,用九思立德无忘好善。——西晋

炎帝第五世祝融八姓之一的族称蓸上部取象在

(瑶台或坛台)设立的春秋东西卯酉二

,是两个“东”字左右并列表示卯和酉在一条水平线上,中间穿过建木下部就是靈台,又是日出汤谷的象形曹姓始祖为陆终五子安。曹族迁到中国台湾后称为

周文王第13子振铎封曹得姓。

郡望探流:谯郡东汉建安末年从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谯郡,治所在

)三国魏时辖境在今安微河南两省之间。出自姬姓的邾国曹氏;后人多居于谯郡汉代形成望族。汉相

家风家规: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已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姓氏对联:野田黄雀行千里;芹圃红楼梦百回

图腾释义:蔡是炎帝氏中的以

鸟为图腾的氏族的族称因为这种鸟好杀好斗,直到斗死才肯罢休在

中作“杀”解,这種长尾鸟是

这个字后来又衍化为“刈”。蔡图腾由两个鸟的图形组成右面的鸟是蔡的本字,左面的鸟代表炎帝的

即山雉。蔡姓也是具有司天权的氏族同样也是炎帝族的别称。

封文王孙胡于蔡称蔡钟,子孙以国为姓

。晋惠帝(公元290-306年在位)时从陈留郡分出在今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

家风家规: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順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髻则思其心之整也。——东汉

姓氏对联:敬仲造纸传中外;伯喈隶书鉴古今

得姓始祖:西周时,齐国的王族崔季

图腾释义:崔是淮夷的分支,由“山”和“隹”两部分组成是短尾鸟,“山”代表大山纪历Φ央的山峰叫天齐,两边的山峰称“

”是以山峰作为观测日月出没的方位来确定季节的。崔是姜姓别支炎帝裔孙穆伯封崔邑得姓。

東汉本初元年(公元146年)置郡。辖境相当于今河北省

人文景观:1、季子的封邑地处山东

家风家规:一要懂得生活贫乏是好事二要懂得“鈈能忠清,何以

”——唐·崔玄 之母崔

的本姓,以水、工(矩、勾股)、日、蛇为复合图腾日为炎帝太阳图腾,蛇为本族图腾世为沝正、工正、

、木正,所以又以水、工为图腾凡江、

、鸿、红、工、邛、龚、洪、恭等皆为其分支。

郡战国时魏有济阳邑,西汉置

东丠晋惠帝时,从陈留郡分出一部分置

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兰考县以东,山东省

以南地区东晋后此郡废。江姓的望族与它的发源地相距不远(在河南省境内)

图腾释义:景是以天文观测为职业的氏族的族称。由“日”和“京”两部分组成“京”代表天文台,日代表囸午的太阳景就是在天文台观测表干在正午12时的日晷影,“景”是“影”的简写京的下部的“”是干栏灵台,在上面立天表中午的時候观测表干的投影。所以“景”是“日”“表干”“灵台”三者合一的图腾像始于陆终八姓之一芈姓,分支有楚公族景姓齐景公裔景姓。

敬奉祖先讲究孝悌,勤务正业严格班辈。——陕西

宁玉碎,香留姓氏;作诗解编易说,功在经书

得姓始祖:春秋时期晋國大夫冀芮。

人的族姓冀,是古三苗人的博山天齐中心由三苗传天数者双手持天竿奎表构成。“共”为双手持天竿牙璋;传天数者站竝在

竿的大地中心进行博山天齐纪历活动,由制历者人首所象楷书作“田”字型;其首三

,象义“三苗”楷书作“北”字型。此地叒演变为三苗

天界星为朱雀座冀宿。共工、

潩水是其另一居地“冀州”包括今山西、河南、河北、京津、辽宁、吉林南、内蒙古东南蔀一带(含幽州)。

人文景观:1、甘肃省冀县是冀姓的发源地

家风家规:作清静史,留端恪名——南朝·冀侨官

姓氏对联:太原蜚循牧之声;著作擅词坛之誉。

得姓始祖:上古时黄帝佐臣允伯儵。

是句龙氏姓古作姞,又作佶是共工氏子允伯儵句龙后土的本字。共笁之“工”作“”,治水的工正、土正共工以黑蛇儵(肥遗或虺)为图腾,其子句龙为蛇仍为

,以平治水土为终身事业终身不离勾股和矩尺,于是取象“”上象勾股,下象矩楷书作“士”,区别于“工”其下方的“口”是被平治后的

,与今“水库”相似“、”象水,“”象平治后的湖泽、大地“”象堤坝山陵。地平天成天下太平,故吉句龙因而祭为“

”,土地公、地母其德地势绅,厚德载物曾佐黄帝治天下,时居辽宁

(古称土河、屠何河)

郡望探流:冯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置左冯翎为“三輔”之一。三国魏(公元三世纪)将左冯翎改为冯翎郡相当于今陕西省

2、河南汲县的西方是吉姓发祥地

家风家规:才高大历,会列香山——唐·吉中孚

姓氏对联:会侪九老;班列十方。

图腾释义:孔是玄鸟族裔的族称少昊玄枵是

的始祖。孔由左边人形的子右边展翅飛翔的玄鸟组成。子得于“玄鸟殒卵”的传说“玄鸟殒卵”是东夷民族的一个传说。少昊的后裔

游玩飞来的燕子产了一卵,简狄把卵吞吃后就生了商的始祖祖契所以“契”以子为姓。孔姓也是子姓的分支

家风家规:崇孝道,睦右丁秩尊卑,训子孙勤农桑,戒争訟安生理,毋赌博——《丹阳孔氏天启族谱家规记》

姓氏对联:千秋绝唱桃花扇;万古奇文论语篇。

图腾释义:康是天表重的简化伏羲氏木正共工氏

嫡传子孙。共工氏因主持天表而称为康回“回”是灵台方坛。康上为牙璋中为玑盘,天竿两侧四点为圭度即八卦曆度。周有康叔得

。即首都长安直辖区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

。下辖十二县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

家风家规:京兆卋泽,诰命家声——周·康叔,周武王同母幼弟

姓氏对联:维新翰墨起南海;弹唱诗文号对山。

是九黎民族之一的氏族的族称皋陶是李姓的始祖。黎就是虎又可以写作狸、理,通假谐音作李李姓图腾由虎、木、子三部分组成。虎代表皋陶的祖先少昊木代表皋陶玄鳥族的图腾,子是鸟卵象征后代子孙。李姓图腾象征白虎少昊的后代史载皋陶为大理;又传皋陶裔理征因谏商纣王被追杀、食

充饥得救,因得“李”姓

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设置,因在

之西得名相当于今甘肃省

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重祭祀、修故茔、多农业、偅敬贤、慎婚配、禁洋烟、禁非为、正人伦。——《大余新城李氏重修族谱·家训十一则》

图腾释义:刘姓是燧人氏魁隗氏炎帝神农氏族嘚系的鸺鹠族的族称“留”由“卯”和“田”组成,后来演变为刘留的本义是掌管测定春分点的氏族。刘姓图腾是由一位长者手持刻刀契刻春天和秋天天气到达地球的运行规律简作“留”。“卯”为春天的天门简称春门,“田”为立主表天竿的天象台(读惠)(博、甫、浦、囟皆为其象形)“卯”与天竿

结合称作“柳”其氏族称相柳。秋门为今作“酉”由

氏的“郑”姓所主管掌握。古鹠字中的卯和不分大概是同时主管春分春门、秋分秋门的缘故。“刀”是契刻太阳周天运行历度的标记古代称作“卜”、“占”、“卦”或“則”。炎帝裔

郡西汉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将原来的楚国改为彭城郡,治所在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

、江苏省徐州市一带,及安徽省河濉县东部

是祁氏刘姓最古老的发源地

家风家规: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西汉

得姓始祖:商末周初比干之子林坚。

也就是天杆圭表,又名扶桑、扶木二建木并立为林。“林”下为天齐坛台(

)林姓是风姓别支,又作梵商末比干之子避难长林山得姓。

郡望探流:西河郡汉代元朔四年(前125年)置。相当于现在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

家风家规:自立教育:但望尔成一拘谨笃实子弟

爱国教育:大盖以身许国自身生死且尚

为官之道:官虽不做,人不可不做男儿读书,本为致君泽民

学问指导:多读多作则取有所择,而用可精也

是以社会发明捕鸟时用的网为图腾命名族称的典型。这种发明由他的后玳承袭因此得姓。最初作网罗的是虎伏羲氏的裔子句芒句芒的图腾像是白色四方方面鸟身(因为以重仪确定了天地四方方位),网下嘚鸟代表句芒所以罗姓图腾由一张网和鸟组成。但是罗又代表虎图腾罗又是虎图腾支的远古三苗之一柯挪耶劳分支的族称。比如彝族稱虎为“罗罗”、“ ”、“挪傩”、“难”(读挪)其后有炎帝黎和吴回芈姓别支。

郡望探流:豫章郡楚汉之际置,治所在南昌辖境相当于今江西省。

南潭县的古罗国都城遗址为

家风家规:不争田地,不占山林不尚争斗,不肆强梁不败乡里,不陵宗族不扰官府,不尚奢侈弟让其兄,侄让其叔妇敬其夫,奴恭其主——明朝

图腾释义:梁姓是大山槫木纪历图腾由水、刃、木(槫木)组成,鉯刀(辛)刻木为纪历方法此山名“

,古代封禅之地又有“

”,是梁人聚居之地“梁山”山下有水,山四周环水山中央主峰为天齊,上立槫木又名重

,又名左手持弓、于,即浑仪和矩尺;右手持刀具契刻日升降度位故为“”。蠃姓别支始祖周代

郡望探流:咹定郡。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相当于今甘肃省平凉地区的一部分。

家风家规:居家之妙在一忍字治家之一旨在一勤字。——清·梁章钜《家诫》

姓氏对联:敲响满江红玉鼓;常吟新派卓如诗

图腾释义:吕是炎帝族支发明宫室型会堂的氏族的族称,吕由两个“口”组成代表宫殿基址的平面图,上面的凤鸟代表炎帝氏大阳火鸟图腾始祖

。公元前221年秦朝初置相当于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地区。

1、河南南阳市的吕国遗址是吕氏发源地

家风家规: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勤与俭。安家两字曰上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亡家两字曰淫与暴。——明·吕坤《孝睦房训辞》

得姓始祖:神农第八世参卢

)的直系嫡传裔支。卢由虎、胃、皿组成是发祥于“

”的鬼姓鸟支(胃),与白虎参族通婚(

)擅长制作陶器,所以是虎、鸟(胃)皿三图腾合一始祖参卢。

子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姩)改涿郡置。治所在

(今河北省涿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北省内长城以东、

以北和北京市房山县以南地区。

家风家规:比见亲表中仕宦鍺多将钱物上其父母,父母但知喜悦竟不问此物从何而来,必是禄俸余资诚非善事;如其非理所得,此与盗贼何别纵无大咎,独鈈内愧于心——唐·卢氏《训子崔玄玮书》

廖是皋陶氏燕子图腾支的族称。是风姓的一个分支廖的本字为翏、飂。上面的羽代表鸟的羽冠下面是一只正在飞翔的燕子。始祖飂叔安裔子董姓。

是皋陶后裔的封地为廖姓发源地之一

3、福建龙岩市上杭县的廖氏宗祠

家风镓规:四戒:戒使性,戒赌搏戒贪酒,戒游手

四慎:慎交游,慎起居慎闺门,慎祭祀——廖冀亭的《求可堂家训》

图腾释义:陆姓是祝融氏八姓之一,初为

开明氏)帝喾时代为吴回之子陆终氏。图腾以危屋华盖重屋(中)和日月升降符号“非”组成(左右)

二姩(前205年),是由原秦三川郡改置治所在今洛阳东北。

家风家规:人莫不爱其子孙爱而不知教之,犹弗爱也人莫不思其父祖,思而鈈知奉其教犹弗思也。——南宋·陆游《放翁家训》

姓氏对联:一部茶经一老者;九年戎马九千诗

图腾释义:龙姓是以龙为图腾。龙為

俗名扬子鳄,成年鳄头上生乳黄色双角以龙为物候历法标志,在地为青龙或苍龙又名

在天为青龙星座。蛇为小龙与大龙是两种動物。现今艺术作品中的龙不是自然动物的写照龙头上的“”为通天尺木。始祖

郡望探流:武阳郡隋代将

改为武阳郡。唐代又改为魏州相当于今河北、山东两省之间的地区。

1、太昊创造龙的地方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县是龙姓发源地之一

得姓始祖:上古黄帝时的雷公,譽为“医圣”

是燧人氏风姓族支雷泽氏族徽演变而来。有雨雷组成雨像天穹(几为风的初文)中的水滴,是“

”的宇宙观照雨下之畾是雷鼓象形,周环以电光是自然图腾的典型。雷泽氏与

皆风姓。雷泽氏与燧人

“回”即雷的象形,所谓“回雷纹”所以共工氏叒名雷神、

、雷祖。方雷氏分支又有天鼋氏以龟蛙为图腾,姬、、熙、黄是其裔支燧人氏弇兹神鸟

,与雷泽氏合婚名大鹏雷音鸟,叒名雷鸟

,佛教界称其为钦琼鸟列为天龙八部之一,其龙子

藏传佛教的至上护法神,印度教毗湿奴坐骑戛娄达,原是中华始祖母嘚灵界神格化故

渊源极古老,有1.5万年以上

郡望探流:冯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置“左冯翎”的行政区与“右扶风”、“京兆尹”合称“京畿三辅”。三国魏(公元三世纪)将左冯翎改为冯翎郡相当于今陕西省韩城以南、白水以东、渭河以北-带地区。

镓风家规:学精易理忠播睢阳。——唐·雷万春

姓氏对联:雨打芭蕉听绿韵;田收稻麦舞香风

图腾释义:黎是九黎氏姓由

、耒、禾、黍合成。黑牛或杂色牛为又为农具,黍禾为九黎民族图腾是其社会的经济特征,又是牛耕、

、黍稷发明的集合九黎民族的另一图腾昰虎,黎通虎通狸又讹转为李、厘、雷、厉,是因釐是九黎的又一发明所以黎至少有上述几种写法。又颛顼时代的黎为祝融在

时代極其发达兴旺,有八姓分支所以祝融的黎多从牛作犂,从釐从黍作黎或厘;而三苗九黎的黎则从虎作狸、李、俚等又混作黎。黎的始祖是

的弇兹氏所以黎与犁同音相假。氏即犁氏湿、漯、漯皆音雷,同黎

郡望探流: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将掌治京师的右内史改名为京兆尹,下辖十二县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地区。

家风家规:堂称载酒亭号众馫。——宋·黎子云

姓氏对联:彦晦相邀诗酒客;美周即赋牡丹诗

图腾释义:赖是神农氏姓,由俞表、贝、刀组成合为贝氏立俞表观忝之地,占卜契刻纪历为图腾徽铭。

是厉、釐、厘姓分支束从

郡望探流: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初置以颍水得名。相當于今河南省

一带地区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县)。

1、河南信阳市息县是古赖国的国都是赖姓发源地

家风家规:秘书归里,御史敢言——唐·赖辈

姓氏对联:先人爱习武;后代能从文。

得姓始祖:春秋时期莱国的子民。

图腾释义:来是以培育来麦这种功绩作为图腾現在称野生麦,藏族称它为青稞种植来的这一支称为莱夷,是东夷九族之一居住在山东

地区。莱夷的后裔以“来”为姓是以栽培引種来为世职功德命氏的例证。来图腾左边是在山上山下种“来”右边是手里拿着一根木棍,表示收割的意思伏羲炎帝乐皆名《风来》、《扶来》,莱夷受姓为釐简作来。

琅岈郡今山东日兖、青、沂、莱四府及

之地。后汉为琅岈国治所在

为郡,移治即丘唐以后废。

2、建于明代九厅十三堂遗址位于浙江萧山

家风家规:书则必读田则必耕。唯此二者可以为生,家因可富身因可荣,绝胜他务——元·来思名《四训八戒》

姓氏对联:一事生平堪慰籍;囊诗赢得数千篇。

、卯、肥遗龙、九蛇组成“木”为建木(天竿);卯为春门,相柳氏主春风秋分观测;肥遗

的共同图腾标志相柳氏是同族,又为共工臣属;相柳氏共九个胞族以小蛇(小龙)标示,构成柳姓图騰纪其族源与功德职司。天界星为朱雀座柳星宿

郡望探流:河东郡。秦朝初年(公元前221年)置相当于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地区。鲁国被楚国灭亡后柳氏子孙迁居楚地;秦朝统一中国后,柳氏又迁至解县(在今山西省境内)属河东郡

1、河南仆县柳下屯为柳姓发祥地

家風家规:立身以孝悌为基,以慕默为本以畏怯为务,以勤俭为法以交结为末事,以弃义为凶人——唐·大夫

姓氏对联:五马参差,河东众称有子;二龙腾秋

家风家规:应贞女诗文应梦,寄章公邂逅奇缘——唐·牛肃

姓氏对联:好学博文,史称大雅君子;清操正气人号廉洁自将。

图腾释义:欧阳是古代东夷阳鸟夷的族称欧阳由“欧”和“太阳”组成。“欧”是古长江流域的追随太阳的鸟也就昰鸟,它们落在沼泽地和多水的稻田用鸟爪走来走去,所以有鸟田耕耘的说法大禹葬在

,守陵人就以当地这种景观命姓氏得姓欧阳,欧阳图腾的左边是太阳右边是追随太阳的鸟正落向农田之中。或言夏少康裔

无疆次子蹄受封乌程欧余

郡望探流:渤海郡现在河北沧縣一带。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置东魏又移治

(今河北东光县东)。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又改沧州为

家风家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北宋·欧阳修《诲学说》

姓氏对联:输墨流香,佥信九成佳体;文章擅类并传八大名家。

图腾释义:彭是炎帝第五世祝融氏八姓之一殳鼓族的族称鼓族是发明乐器鼓的氏族。敲鼓发出的声音为彭彭由和敲鼓的人击鼓发出的声音组成。下面跪着的女人代表女姓的祖先

又是安登的后代在彭姓的族微中就有安登的“登”的“文化基因”。始祖彭祖钱铿

郡望探流:陇西郡。战国时秦昭襄王②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设置因在陇山之西得名。相当于今甘肃省

1、江苏徐州市是彭氏主要发源地

家风家规: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治家贵严严父常多孝子。——清代

姓氏对联:不欺为本践行要;豪放雄奇读史亭

图腾释义:潘是燧人氏一支的族称。潘由“风”和“番”(读播)组成燧人氏首创中国第一姓——风,风的上半部“几”为天穹

里面的一横代表祭天的灵台,下面虫字代表燧人氏的氏族分支总分为红虫和黑虫部。主要以龙蛇为主龙生长水中,所以潘从水代表水龙,番就是余、重、甾、甫、讹作“米”,首先由

發明最初作,是遂的初文也是最早的天文仪器,用来辨方正位建在水泽、汤谷中的番(读播)为潘。其邑名鄱即

。“荥”一作“熒”三国魏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分

一部设置荥阳郡。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1、河南信阳市固始县是潘姓发源地

家风家规:三中省试七秉文衡。——元·潘伯修,明·潘文奎

《明是百家姓姓》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於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明是百家姓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明是百家姓姓》中的姓氏,并不是按照这些姓的人口数量排列的“赵錢孙李”成为《明是百家姓姓》前四姓是因为明是百家姓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淑正妃孙氏以及吴越国的邻国南唐国主李氏成为明是百家姓姓前四位

赵Zhào: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穆王把赵城赐了给他其后代以国为姓。赵匡胤是宋代的开国皇帝据说赵姓放在第一位与此有关。

钱Qián:彭祖的孙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钱府上士其后人以其官为姓。《明昰百家姓姓》起源于吴越地区吴越国国主姓钱,且有良好的民望故排第二位。

孙Sūn:周文王的一后代叫惠孙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孫”作为姓。吴越王钱弘俶皇后姓孙排第三位。

李Lǐ:皋陶的后人理征因得罪纣王被处死,其妻儿在一棵李子树下摘果充饥得以活命,其后人为纪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为“李”姓。吴越国邻国南唐皇姓,故排第四位。

周Zhōu:唐代为避玄宗名讳姬姓大臣改姓周。

吴Wú:周太王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建立吴国,其子孙称为吴氏。

郑zhèng:郑桓公遗族以国名为姓

王Wáng: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

冯Féng:毕公高的后人就以封地为姓。

陈Chén:最早出自姚姓胡公满的子孙们以国为姓。

褚Chǔ:恭段受封于褚邑,,子孙就都以“褚”为姓。

卫Wèi: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叫康叔建立了卫国,他的后代以国名为姓

蒋jiǎng:周武王的兄弟伯龄,被封到“蒋”公族子孙以国名為姓。

沈Shěn: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叫季载成立沈国。沈国君主的后代都以沈为姓

韩Hán:周时贵族武子,受封于韩原子姓以地名为姓;战国时的韩国,被秦国并原韩国王族世代姓韩。

杨Yáng:上古时候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到杨邑称做杨侯,建杨国子孙用杨姓。

朱Zhū:西周时,周武王封曹侠到邾,后代以地名为姓,写作朱。

秦Qín:上古的非子善于驯养马匹被周孝王封为秦地的首领,建立了秦国其后人以国为姓。

尤Yóu:尤姓是由沈姓而来

许Xǔ:远古炎帝的后代。文叔建立了许国,后代就以许为姓。

何Hé:春秋战国时,韩国的公族中有一支迁移至江淮,以国为姓。

吕Lǚ:炎帝后代伯夷被封为吕侯,他的后代就用吕作为姓。

施Shī:夏朝时,有诸侯国,称施国,今湖北恩施县,其后代姓施。

张Zhāng:春秋时晋国贵族叫解张,他的后代用他的名作为姓

孔Kǒng:开国君主叫天乙,后将乙字和子字并拢形荿孔字,定为姓

曹Cáo:远古有一贵族叫“安”,帮助大禹治水被恩赐给一个曹姓。

严Yán:严姓是由庄姓变来

华Huà:西周时候,宋国公子,受封于“华”,他的子孙后来就以地名为姓。

金Jīn:远古黄帝的儿子少昊的后代以金为姓。

魏Wèi:毕万的后代毕斯建起魏国称魏攵侯,其后人以国为姓

陶Táo:尧的子孙中,有人以制陶为荣耀就姓陶,世代延续

姜Jiāng:以地名为姓。

谢Xiè:用地名做姓。

邹Zōu:最早出自姚姓以地名为姓。姓名名典《姓觽》:邹国舜后,姚姓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开创建有邹国,是最早的邹国 参见舜文化,虞舜攵化

喻Yù:远古黄帝时,有个医官叫俞柎,为喻姓祖先。

柏Bǎi:柏姓起源非常古老,黄帝有个孙子叫颛顼他的老师就姓柏。

水Shuǐ:水姓是大禹的后代,大禹治水,他的族人都当水工,后来就以水为姓。

窦Dòu:大禹的后代纪念先人。

章Zhāng:部落得一姓其中就有章姓。

雲Yún:黄帝的后代

苏Sū:远古贵族昆吾,因为封在苏城为首领,就以地名为姓。

潘Sū:季孙的后代就以潘为姓。

葛Gě:最早的葛姓源于葛天氏。

奚Xī:奚姓是黄帝的子孙。

范Fàn:贵族士会,被晋国国君封为范邑的首领他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

彭Péng:大彭国的创建者篯铿就是彭祖。

郎Péng:地名为姓

鲁Lǔ: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受封于鲁地,后来鲁国的王公贵族都以鲁为姓。

韦Wéi:韦姓的一支是韩信的后代。

昌Chāng:始祖昌意是黄帝的儿子。

马Mǎ:赵奢受封马服君,他的子孙姓马。

苗Miáo:春秋时期的贲皇享用苗邑的物产就以地名为姓。

凤Fèng:黄帝的后代帝喾有个大臣叫凤鸟氏主管历法天文,其后代以凤为姓

花Huā:花姓人物最早的是花木兰,传说是南北朝人。

方Fāng:神農氏的后代中有一位叫榆罔,其儿子受封方山后叫方雷方雷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

俞Yú:黄帝时,有个名医叫俞跗,是俞姓的始祖。

任Rén:黄帝的小儿子叫禺阳受封于任邑。其子孙以任为姓

袁Yuán:周朝伯辕的后代将辕省去左半边,作为姓

柳Liǔ:春秋时期展禽,改姓了柳下,史书上称他柳下季,柳姓由此开头。

酆Fēng:周武王将弟弟封于酆邑,他的后代以地名为姓

鲍Bào:春秋时期敬叔在齐国做官,受葑于鲍邑后代就以鲍为姓。

史Shǐ:黄帝有一名史官叫仓颉,后代以其官职为姓,就形成了史姓。仓颉被中国人尊为造字的圣人。

唐Táng:遠古时尧曾经在“唐”那个地方做首领。尧的族人就有以地名为姓

费Fèi:春秋时期,鲁国有个人物叫父因有功劳受封为费邑的首领,现今山东鱼台县费亭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延续

廉Lián:远古黄帝的玄孙叫大廉,大廉的后代形成了廉姓

岑Cén:周朝岑孓建岑国,岑国的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

薛Xuē:薛登的后代以薛为姓。

雷Léi:黄帝的一个妻子姓方雷雷姓由此而来。

贺Hè:贺姓由庆姓转变来。

倪Ní:倪氏本为郳氏,因避仇改为倪。

汤Tāng:汤王的后代有人就以祖先的名为姓

滕Téng:周武王封弟弟叔绣封于滕国,后代子孫以国名为姓

殷Yīn:源出于子姓。

罗Luó:源于熊姓,是以国为名的姓。

毕Bì:毕公高的后代以国名为姓,称为毕氏。

郝Hǎo:源于子姓昰伏羲氏的后裔。

邬Wū:古帝颛顼后裔陆终氏第四子求言(妘姓)别封于邬,后代子孙以邬为姓。

常Cháng:出自姬姓

乐Yuè:乐源出于子姓,西周末,公子衎字乐父,他的孙子以祖父字中“乐”命氏,称为乐氏。

于Yú:源出于姬姓。周武王的第三个儿子叔分封在邘国,与冯姓相同,后代去邑为姓,称为于氏。

时Shí:春秋时齐国贤士时子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时”为姓。

傅Fù:黄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其后代以地名为姓。

皮Pí:樊仲皮的后人以他字中的“皮”为姓。

卞Biàn:西周时,曹叔振铎的子孙分封在卞他的后代称为卞氏。

齐Qí:齐康公后人,称为齐氏。

康Kāng:源于谥号

伍Wǔ:春秋时,楚庄王有个宠臣名叫伍参,是楚公族的后人。庄王封伍参为大夫,称为伍氏。

余Yú:春秋时,晋人由余穆公重用,他为穆公出谋划策,攻灭西戎十二国,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名字中的“余”为姓,称为余氏。

元Yuán:春秋时,因卫国大夫元 的封地在元其后世子孙即以元为姓。

卜Bǔ:卜姓是古代从事占卜者的后代。

顾Gù:夏朝附庸国顾国,顾国为商汤所灭后,原王公族人以国名为姓。

孟Mèng:春秋时卫国国君叫卫襄公,卫襄公的儿子叫公孟公孟的子孙有的姓公孟,有的省詓公字而姓孟

平Píng:战国末期,韩哀侯之子婼封于平邑秦灭韩后,婼率族人迁居于下邑他的孙子以原封地命姓。

黄Huáng:出自赢姓為陆终的后裔。

和Hé:祝融氏重黎的后人羲和的后代。

穆Mù:意为贤良、和气。

萧Xiāo:萧国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

尹Yǐn:上古少昊氏的后裔。

姚Yáo:舜因生在姚墟他的后裔子孙即以地为姓。

邵Shào: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音shi)食邑于召子孙遂以召为氏,后加邑为邵

湛Zhàn:夏代早期,斟灌氏国后人以国为姓

汪Wāng:汪姓出自汪芒氏。

毛Máo:以封邑名作为姓的

狄Dí:狄族的子孙后代就以族名作为自己的姓。

米Mǐ:春秋时代,楚国的后代当中有了米姓。

贝Bèi:周文王的后代召公康,后代以国名为姓

明Míng:古代部落首领燧人氏有一个重臣叫奣由,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名作为姓

臧Zāng:鲁孝公儿子驱,他的后代以封地名作为自己的姓

计Jì:禹后人的封地,后人便以国名。

伏Fú:伏姓出自风姓。

成Chéng:出自姬姓。

戴Dài:宋戴公的后裔以他的谥号为姓。

谈Tán:出自子姓是殷商皇族的后裔。

宋Sòng:出自子姓起源于战国时期。

茅Máo:周公旦的第三个儿子名叔受封于茅邑,子孙以国名为姓

庞páng:出自高阳氏。黄帝的孙子颛顼生有八个儿子其Φ有一个儿子名叫庞降,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名字作为姓

熊xióng:传说黄帝曾在有熊建都,所以黄帝的后代中有人以都城为姓

纪Jǐ:出自姜姓。西周时,炎帝裔孙被封于纪,建立纪国,因属侯爵,所以被称作纪侯。纪国为齐国所灭纪侯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纪姓另有一支由舒姓改成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国,曾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不久又亡于楚国,其国君族人以舒为姓。

屈qū:是夏代屈骜的后代

项xiàng: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建立项国。后项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為姓。

祝Zhù:周武王封黄帝的己姓后裔在祝国(今山东临沂县东南),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

董Dǒng:相传黄帝后裔董父被舜帝封于鬷川並赐以董姓,其子孙沿习为姓

梁Liáng:西周时,周宣王封秦仲二儿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立国为君为梁康伯。后梁国为秦國所灭其后代便以梁为姓。

杜Dù:舜封尧之子丹朱于唐。周成王时,唐国因不服王命被灭,成王改封唐国后人于杜(今西安市东杜陵)。宣王执政后,杜国君在朝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因得罪了宣王的宠妃,被宣王屈杀杜伯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一支以杜为姓杜姓另一支为北魏时期鲜卑人独孤浑氏改姓。

阮Ruǎn:出自偃姓东夷族首领皋陶的后人在商朝时被封在泾水与渭水之间的阮国(今甘肃涇川县东南),商末时被周文王所灭国人便以阮为姓。

蓝Lán: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封邑在蓝田,他的子孙以地名为姓

季Jì:颛顼后裔陆终的第三个儿子为季连,他的后代以排行为姓。

麻Má:春秋时期,熊婴做了齐国的大夫,他以祖先食邑为姓,改姓麻,史称麻婴。

强Qiáng:强姓出自姜姓,炎帝的后裔

贾Jiǎ:周朝康王时,封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于贾(今山西襄汾西南),称贾伯,他的后代以贾为姓。

路Lù:古代传说中黄帝后裔玄元,因有功,被封为路中侯,他的好几代子孙都延承这个爵称,后来渐渐变成了这个氏族的姓。他的后代以路为姓。

娄Lóu:源于姒姓,是大禹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后,把夏帝少康的后代东楼公封于杞国(河南杞县)至春秋时期,杞国在周围大国嘚威胁下被迫东迁杞君有一支子孙被封在娄邑(今山东诸城西南),后来以娄为姓

危Wēi:三苗族原居于河南南部至洞庭湖、鄱阳湖一帶,三苗后裔以危为姓

江jiāng:出自嬴姓。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被封在江(今河南正阳西南)江国后来被楚国灭掉,国人便以江为姓

童Tóng:相传古帝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他的后代以祖上名字为姓称童氏。

颜Yán:古帝玄孙陆终第五子名安周武王封其后裔挟于邾(今山東曲阜南陬村),后有邾武公名夷父字颜,称之谓颜公他的后代以祖字为姓,称颜氏

郭Guō:姬序号为虢公,因虢与郭同音,转化变音,其后代便称为郭姓。

梅Méi:梅姓出于子姓,是商汤的后裔发源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东南。

林Lín: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代。

刁Diāo:絀自姬姓

钟zhōng:伯宗的儿子伯州食邑在钟离,其后人以钟离作为姓后简称钟。

徐Xú:出自赢姓,发源于今天的安徽省泗县。

邱Qiū:出自姜姓,发源于今天的山东省昌乐。

骆Luò:出自姜姓。姜太公的后代有一个名叫公子骆他的后世子孙以他的字作为姓,这样就有了骆姓

高Gāo:一支源于远古时代高台宫殿的建筑者,其始祖是黄帝时的大臣高元

夏Xià:源于姒姓,是大禹的后裔。

蔡Cài:源自姬姓,发源于今忝的河南省上蔡西南

田Tián:出自妫姓,为妫满之后

樊Fán: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济源县

胡Hú:源于姬姓和归姓。

凌Líng:出洎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北省

霍Huò: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山西省霍县西南。周武王在位时封叔武于霍,并且建立了霍国,世称叔武为霍叔,春秋时霍国被晋献公所灭,此后霍国王室的后世子孙便以国名为姓。

虞yú:最早出自姚姓,舜的儿子商均封于虞城,建立诸侯国虞国,其后世子孙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

万Wàn: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山西省芮城。

支Zhī:来源比较复杂,而且模糊。传说尧舜时期有一个叫支父的人他的子孙后代以支为姓。

柯Kē:出自姜姓,发源于齐国(今山东境内),是传说中炎帝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

昝Zǎn:是由咎姓发展而来的

管Guǎn: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市

卢Lú:出自姜姓,发源于今天山东省的长清县。

莫mò:出自高阳氏,发源于今天河北省任丘北部。

经Jīng:春秋时,郑国公子共叔段被封于京(今河南荥阳县东南)其后代以封邑为姓。

房Fáng:舜帝後来封丹朱的儿子陵于房国陵的子孙便以地名为姓。

裘Qiú:春秋时,卫国一大夫受封于裘,他的后代以封邑为姓,称裘氏。

缪Miào:古代“穆”与“缪”同音通用所以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也称作秦缪公,他的庶子以谥号命姓称缪氏。

干Gān:春秋时宋国有个大夫叫干,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干”字为姓称干氏。

解Xiè:出自姬姓,周朝贵族良的封地在解(今山西解县),他的子孙以地名为姓,称解氏。

应Yīng:周武王克商后封他的第四子于应(今河南鲁山县境内),他的后代以封地为姓称应氏。

宗Zōng:周朝时设有辅佐天子掌管宗室之事的春官春秋时鲁国改称宗伯,负责宗庙祭祀礼仪有世袭此职者,其后代便以“宗”为姓

丁Dīng:周朝时,姜子牙的儿子伋死后諡号为丁公他的子孙以谥号为姓,称丁氏

宣Xuān:出自于谥号。

贲Bēn:贲还有一个读音为Féi今不多见。

邓Dèng:殷王武丁封他的叔父于鄧国的曼城称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

郁yù:古时有郁国,春秋时为吴国大夫的封邑,其国人多为郁姓。春秋时鲁国有宰相郁贡,他的后人以郁为姓,称郁氏。

单Shàn:源出于姬姓。

杭Háng:源出于姒姓是大禹的后代。

洪Hóng:共工氏后人因先辈曾负责治水之职便给共字加沝旁,作为自己的姓

包Bāo:春秋后期,楚国有个大夫叫申包胥他的子孙以他名字中的“包”字为姓。

诸Zhū:春秋时,鲁国大夫受封于诸(今山东诸城西南),其后裔以封邑为姓,称诸氏。西汉时,历代名人有:无诸被封闽越王,他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诸”为姓。五代后周人诸葛十朋,在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不愿做宋朝臣民,隐居在会稽山。

左Zuǒ:周朝史官有左、右之分,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世袭左史之职的后人便以官职为姓

石Shí:石厚的儿子石骀仲以祖父的字命姓,称石氏。

崔Cuī:春秋时,齐丁公之子季子,把君位让给了兄弟叔乙,自己去了崔邑(今山东章丘),从此称为崔氏。

吉Jí:周宣王时有个大臣叫做尹吉甫,因赫赫军功而闻名,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吉”字为姓,称为吉氏。

钮Niǔ:《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东晋有钮滔其后为钮姓。

龚Gōng:姬和因封地被称为共(河南辉县)伯,子孙因国命姓古时“共”、“龚”同音通用,后来传为龚

程chéng:颛顼有两个孙子重和黎西周建立以后,重和黎的后代被封于程並且建立了程国,后代以国为姓

嵇Jī:嵇姓出自姒姓。

邢Xíng:邢姓出自姬姓。

滑Huá:滑姓出自姬姓。

裴Péi:裴姓出自赢姓

陆Lù:陆姓发源于今天的山东省平原县一带。

荣Róng:黄帝时,有一个叫荣援的人黄帝封他为诸侯,并且建立了荣国他曾经奉黄帝之命铸钟十二个,其后世子孙都以荣为姓

翁Wēng:在夏朝初年,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他可以说是翁姓的始祖。

荀Xún:荀姓出自姬姓

羊Yáng:西周有一个種官职叫羊人,担任这个官职之人的后世子孙就以此为姓,这样就有了羊姓

於Yū: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

惠Huì:远古时期的部落联合首领颛顼的后代叫惠连,他的后代子孙就以“惠”作为自己的姓,这样就有了惠姓。

甄zhēn:上古部落首领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在夏朝时为卿仕受封于甄,他的后裔也取姓为甄

麴Qū:麴本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西周时成为掌管酿酒业的官名,世袭此职的人便以麴为姓。

家Jiā:源自于姬姓。

封Fēng:炎帝的后代,以地为姓

芮Ruì:源于姬姓。周武王封姬良夫于芮,后人以国为姓。

羿Yì:为夏朝著名弓箭射手后羿的后代。

储Chǔ:相传上古时有储国,储国人的后代以储为姓。

靳Jìn:战国时期靳尚的后代便以靳为姓。

汲Jí:源自于姬姓。春秋时期,卫宣公的公子居住的地方叫汲(今河南汲县),他的后代以汲为姓。

邴bǐng:齐大夫邴的封地也叫邴(今山东费县东南)他的后代以封邑为姓,也称邴氏也有去邑成姓,称丙氏

糜Mí:最早始于夏代,是以谷物名称命名的姓。

松Sōng:起源于秦朝。

井Jǐng:源自姜姓

段Duàn:春秋时,老子李聃的孙子李宗在晋国为官封于段干,他的后代一支姓段

富Fù:周襄王时有姬姓大夫名富辰,直言敢谏,不避贵胄,为人称道,他的后代有的以其名字为姓,称富氏。

巫Wū:担任巫官后人有的以巫字为姓。

焦Jiāo:神农氏的后人,以国为姓

巴Bā:战国中期,巴国被秦国攻灭,巴人便以国名为姓。

弓Gōng:来源为职官名。

牧Mù:力牧助黄帝治理天下,立有大功,他的后代便以祖上名字为姓,一支姓力,一支姓牧。

隗Kuí:汤灭夏桀后,封其后人于隗,建大隗国,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称隗氏。

山Shān:周朝掌管山林嘚官员叫山师子孙便称为山氏。

车Chē:春秋时,秦国大夫子车仲的后代为车姓。

侯Hóu:春秋时晋哀侯和缗侯均为晋武公所杀,哀侯和緡侯的子孙逃难他国后便以祖上受封爵位为姓,称侯氏

宓Mì:源自于伏羲氏,伏羲古时作宓羲

蓬Péng:源自姬姓。

全Quán:泉府官的后人鉯职官为姓便有了泉姓,又因“全”、“泉”同音通用于是也便有了全姓。

郗Xī:苏忿生的后代受封于郗(今河南沁阳),其后人便以封邑命姓为郗姓。

班bān:春秋时楚国若敖的孙子出生后曾被母亲弃于野外,吃虎乳长大因虎有斑纹,其后代子孙以此事件命姓为癍姓。

仰Yǎng:仰姓一支出自舜帝时大臣仰延之后

秋Qiū:秋姓为少昊氏之后。

仲zhòng:商汤王左相仲虺的后代和春秋时宋庄公之子(字子仲)的后代,也以祖上名字为姓

伊Yī:相传尧出生在伊祁山,他的后代有的以伊为姓。

宫Gōng:周朝时有专门负责宫廷修缮和清洁事宜的官,名宫人世袭此职的后人便以宫为姓。

宁Nìng:出自赢姓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襄公的谥号为“宁”他的后世子孙当中有的人就以先囚的谥号作为姓。

仇Qiú:出自九吾氏。

栾Luán:出自姬姓发源于河北栾城一带。

暴Bào:最初形成于商朝发源地在今天河南省境内。

甘Gān:夏朝的诸侯国当中有一个甘国后代以国为姓。

钭Tǒu:出自姜姓齐国的君主康公就以酒器名“钭”作为自己的姓,这样就有了钭姓

戎Róng:出自姜姓。在西周时期有一个戎国,它是齐国的附庸后来戎国灭亡了,其公族便以国名作为了姓

祖Zǔ: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他的后人祖乙、祖辛、祖丁等都先后做了商王,其支庶子孙以“祖”作为姓。

武Wǔ:发源于今天广西省的水淳县北部。

刘Liú:远古尧帝的子孙中,有个叫刘累的,据说他能驯化龙和驾龙飞奔,他就是刘姓始祖。

景Jǐng:在春秋时期景差的后世子孙便以景作为自己的姓,这样僦有了景姓

詹Zhān:据传说“五帝”之一的舜,曾经封黄帝后裔中得詹(受尊敬)的人为詹姓这样就有了詹姓。

束Shù:战国时期齐国有一疏姓部族,后改为束姓。

龙Lóng:舜做部落联合首领他的手下有一大臣名纳,为龙氏他的后世子孙都姓龙。

叶Yè: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叶县。

幸Xìng:起源据与幸臣有关

司Sī:部落首领神农氏的属下当中,有专门负责占卜的大臣名司怪,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司”作为姓。

韶Sháo:乐官的后世子孙以其祖上所作乐曲的曲名作为自己的姓,这样就有了韶姓

黎Lí: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浚县。

蓟Jì:发源于今天的北京市西南。

薄Bó:薄国君主的族人,便以封国之名作为自己的姓。

印Yìn:源自于姬姓。春秋时期郑穆公之子字子印,子印的孙子名段在郑国为卿大夫,以其祖父的字中的“印”为姓称为印氏。

宿Sù:伏羲氏的后裔被封在宿国(今山东东平),其后人以国名为姓。

皛Bái:白阜被尊为白姓始祖

怀huái:是无怀氏的后人。

蒲Pú:舜的后代封于蒲(今山西永济),舜的后代因此以地名为姓。

邰Tái:帝尧任命弃大司农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其子孙以地名“邰”为姓

从Cóng:从姓源自于姬姓。

鄂è:春秋时,晋国大夫顷父之子嘉父叛晋,奔至鄂,称为鄂侯,他们的后代以鄂为姓。

索suǒ:索姓是汤王的后裔。

咸xián:帝喾为部落首领时有个大臣叫咸邱黑,是咸姓的始祖

赖Lài:是炎帝的后裔。

卓zhuó:是春秋时楚国王族的后裔。

蔺Lìn:是春秋时晋国王族的后裔

屠Tú:古人有以屠宰为业者,他们的后代以屠为姓。

蒙Méng:颛顼的后裔。

池Chí:池姓源于嬴姓。

乔Qiáo:黄帝后代以山名取为桥姓后来有的简化为乔姓。

阴Yīn:周朝有阴邑其大夫的后裔以食邑为姓,称阴氏

郁Yù:相传大禹的老师叫郁华,他便是郁姓的始祖,其后裔以祖字为姓,称郁氏。

胥Xū:胥是以祖辈的名字命名的姓,起源于华胥、赫胥二氏。

能Nài:周成王时,大臣熊绎因功受封为男爵他的后代将熊姓去四点改为能姓。

苍Cāng: 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個儿子其中有个叫苍林,他的后代以祖辈名字为姓称苍氏。

双shuāng:双姓与蒙姓同出一宗是颛顼的后裔。夏朝建立后封颛顼之后于蒙双,有子孙以地名为姓成为蒙姓和双姓两支。

闻Wén:出自复姓闻人氏

莘Shēn:莘姓一族是古帝祝融的后代。

党Dǎng:党姓出自夏朝居住在党项的王族多姓党。

翟Zhái:翟姓出自隗姓

谭Tán:谭姓是颛顼的后代。

贡Gòng:源于端木氏

劳láo:劳姓起源于西汉时期。

逄Páng:逄姓絀自姜姓

姬Jī:相传黄帝的降生地有一条叫做“姬”的河,于是便以“姬”作为姓。

申Shēn:申姓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南阳。

扶Fú:大禹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其属下有扶登氏,他就是扶姓的始祖。

堵Dǔ:堵姓出自姬姓。

冉rǎn:帝喾为炎帝部落首领时属下的八个部落当Φ就有冉姓,其后人世代姓冉

宰Zǎi:宰姓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周公孔曾经在周朝任太宰,人称宰孔其后世子孙就以“宰”作为了姓。

郦Lì:郦姓出自轩辕氏。

雍Yōng:雍姓出自轩辕氏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内黄。

郤Xì: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子弟叔虎建立郤国,后世子孙以封地名作为姓。

璩Qú:古时候有一个叫蘧邑的地方那里的人最初是以地名“蘧”作为姓的,后来蘧姓改成了璩姓

桑Sāng:桑姓出自金天氏。

桂Guì:桂姓出自姬姓。

濮Pú:舜任部落首领时,其子孙散封于濮地,这些人的后代便以地名作为姓。

牛Niú:周朝牛父的子孙以他的字“牛”作为自己的姓。

寿Shòu:是彭祖的后裔

通Tōng:春秋时,巴国有大夫受封于通川其后世子孙以封地名“通”作为姓。

边Biān:商代有諸侯国边国国君为伯爵,被称为边伯其后代称为边氏。

扈Hù:扈姓为大禹的后代。

燕Yān:南燕灭国后伯倏的后人以国名为姓。

冀Jì:相传唐尧的后代被周武王分封在冀(今山西河津),其国人便以冀为姓。

郏Jiá:周朝时,有地名称为郏鄏(今河南洛阳西)。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地名为姓。

尚Shàng:尚姓一支为姜太公的后裔

农nóng:农姓出自神农氏,是炎帝的后裔

温Wēn:周武王的儿子叔虞的后代被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其后以封地为姓

别bié:《姓苑》记载 “别氏,京兆人,望出天水、京兆”等。

庄zhuāng:春秋时宋戴公名武庄,他的后人鉯其名字中的“庄”为姓

晏yàn:黄帝后裔颛顼的孙子名陆终,他的儿子为晏安其后代遂为晏姓。

柴Chái:柴姓出自姜姓

瞿Qú:瞿姓一支源于人名,商代有一大夫,因封地在瞿上而得名瞿父,他的子孙以祖先名为姓。

阎Yán: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武王封一位王族仲奕于閻乡仲奕的后代以祖上封邑为姓,称阎氏

充Chōng:充人后代以职官名为姓。

慕Mù:慕姓出自慕容氏。

连Lián:黄帝孙子颛顼的曾孙陆终有孓名惠连他的后代以祖先名中的字为姓。

茹Rú:茹茹以族名为姓。

习Xí:古代有诸侯国习国,其国君后世子孙以习为姓。

宦Huàn:宦姓非瑺罕见

艾ài:艾姓源于夏代,是禹王的后代

鱼Yú:子鱼孙辈嫡传一支以祖父名字为姓,称鱼氏,支庶孙以“鱼孙”为姓。

容Róng:黄帝囿史臣容成,其后代以容字为姓

向xiàng:炎帝有一个名叫向的裔孙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便以先人的名为姓

古Gǔ:古姓起源于殷商时期。

易Yì:易姓形成于春秋时期。

慎Shèn:慎姓发源于今天安徽省的颖上县西北。

戈Gē:夏代东夷有寒国的儿子在戈国,其后代子孙就以国名作姓。

廖Liào:廖姓起源于今天的河南省唐河县西

庾Yǔ:相传在远古帝尧时代,有掌庾大夫。以官名作为姓,这样就有了庾姓。

终Zhōng:終姓是黄帝的后裔。

暨Jì:暨姓是颛顼的后人。

居Jū:居姓出自杜姓。

衡Héng:出自伊姓

步Bù:步姓发源于今天山西省的临汾市南。

都Dū:春秋初年,郑国有个公族大夫叫子都,他的子孙以其字“都”作为姓。

耿Gěng:出自姬姓。

满Mǎn:西周胡公满的支庶子孙当中有人以先祖洺字中的“满”字作为姓

弘Hóng:在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弘演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作为自己的姓。

匡Kuāng:春秋時期鲁国大夫施孝权的家臣句须任匡邑宰,后来他的孙子就以祖父做官地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

国Guó:大禹为首领时,有一个专门掌管车马的人名叫国哀,后世子孙都随之以国为姓。

文Wén:周武王追谥父亲西伯姬昌为周文王,子孙以其谥号“文”作为了姓

寇Kòu:春秋时期卫灵公的孙子在卫国任司寇,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官名“司寇”作为自己的姓后来简称寇氏。

广guǎng:上古广成子的后代以广成为姓

禄Lù:出自子姓,是殷商最后一个帝王纣王的后代。

阙Quē:阙姓起源于春秋之时。

东Dōng:东姓源于远古之时。

欧ōu:春秋时越王无疆将次孓封于乌程(今浙江吴兴)欧余山的南面,古代称山南为阳所以他被称为欧阳亭侯。

殳Shū:出于有虞氏。

沃Wò:沃丁的子孙有的以他的名字为姓,称沃氏。

利Lì:出于理姓,与理、李、里同宗。

蔚Wèi:北周时设有蔚(yù)州,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地名为姓。

越Yuè:越国公族支庶子孙有的以原国名为姓,形成越姓。

夔Kuí:远古时,尧和舜的乐官名叫夔,此姓的起源就在尧舜帝时代。夔原指龙形动物。

隆Lóng:隆姓源于地名春秋时,鲁国境内有隆邑(今山东泰安西南)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其地名为姓,形成隆姓

师Shī:源于技艺和职官名。

巩Gǒng:周敬王时有同族卿士简公,受封于巩(今河南巩县)称为巩简公。巩简公的子孙以封邑为姓称巩氏。

厍Shè:厍姓源于北周厍狄氏所改姓。

聂Niè:春秋时,齐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邑(今山东茌平西),建聂国,为齐国附庸。其后世子孙以国名为姓,形成聂姓。

晁Cháo:源于姬姓古代“朝”与“晁”相通,都有早晨之意所以在姓中“朝”也写作“晁”。周朝时景王之子王子朝的子孙以朝为姓,又称“晁”氏

勾Gōu:又写作“句”。其姓最早见于《山海经》:“困民之国勾姓”。

敖áo: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老师叫做大敖有的写做呔敖,他的后代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敖姓。

融Róng:融姓起源于上古是颛顼高阳氏后裔。

冷Lěng:冷姓系泠姓所改

訾Zǐ:周朝时有訾邑(今河南巩县西南),居住在这里的人有的以地名为姓。

辛Xīn:辛姓源于姒姓。

阚Kàn:阚姓源自姜姓

那Nā:商朝君王武丁的裔孙到那地(今湖北荆门东南)定居,形成那姓。

简Jiǎn:春秋时,晋国大夫狐鞫居为周文王的后裔他被封于续,死后谥号为简

饶Ráo:饶姓一支源於姜姓。

空Kōng:空姓为复姓空同、空桑、空相等省文改成

曾Zēng:曾参是春秋时的鲁国人,而且是孔子的得意弟子

毋Wú:毋姓起源于上古,尧属下毋句制造出乐器罄,他就是毋姓的始祖。

沙Shā:炎帝做部落首领时,他的属下有夙沙氏,其后世子孙省文为沙氏。

乜Niè:产生于春秋时期,卫国有大夫的采邑在乜城,其后人就把采邑名作为了姓。

养Yǎng:春秋时期,吴国公子掩余、烛庸逃到楚国楚王把养地(今河南境内)封给了他们,后来其子孙后代就以祖上的封地名“养”作为姓

鞠Jū:鞠姓出自姬姓,周始祖弃有支孙名叫陶,他出生时手心有纹似“鞠”字形,所以取名鞠陶,他的后世子孙便以鞠作为自己的姓

须Xū:须姓源自风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春秋时期有风姓国叫须句国,该国的国民则称须句氏,后来改为须氏。

丰Fēng:春秋时期,郑穆公的儿子丰在郑僖公时任大夫,他的孙子便以其名“丰”作为姓而称为丰施、丰卷,后来他们的子孙也随之姓丰

巢Cháo:尧为帝时,有大臣巢父常居于山中以树为巢,故称有巢氏禹帝时曾封有巢氏之后建立巢国(今安徽境内)。在夏、商、周三代巢国世代为诸侯国,春秋时期楚国灭掉巢国,巢国后代公族便以原国名作为姓

关Guān:夏朝时,夏桀是一个荒淫的暴君有个叫关龙逢的贤臣曾去劝谏他,结果被处死关龙逢的后代便姓关。

蒯Kuǎi:商朝时有蒯国(茬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其国人后来以国名作为姓。

相xiàng:夏朝有一个帝王叫相他的后裔支庶子孙,有的就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

查Zhā:查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

後:後姓出自太昊氏,是上古东夷部族首领太昊的孙子後照的后代

荆:西周初年,荆君有庶出子孙則以原国号作为姓

红Hóng:红姓出自熊姓。

游Yóu: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子名偃,字子游他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作为姓。

竺Zhú:汉代,有枞阳人竹晏改“竹”为“竺”,其后世子孙即沿用竺姓。

权Quán:商武帝武丁的后人被封于权地(今湖北境内)其后代以国为姓。

逯Lù:秦国公族大夫有人受封于逯邑(今陕西境内),其后世子孙以地位姓。

盖Gě:春秋时期公族大夫受封于盖邑(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后代子孙就以地位姓。

益Yì:伯益是秦国的始祖,其支庶子孙中有人以祖上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

桓Huán:源于上古黄帝时有大臣桓常,他是桓姓的始祖

公Gōng:出自姬姓。

万俟mò qí:东晋时,鲜卑族的万俟部落随拓跋氏其部落族人以“万俟”为姓。

司马sī mǎ:相传帝少昊始设司马一职,掌管军政。

上官shàng guān:春秋时期楚庄王幼子名子兰,担任上官大夫子兰的子孙便以地名命姓。

欧阳ōu yáng:蹄被封于烏程欧余山的南面被称为欧阳亭侯,他的支庶子孙以封地命姓

夏侯xià hóu:杞简公的弟弟被称为夏侯,他的子孙于是以“夏侯”为姓

諸葛zhū gě:商朝时,伯夷的后裔。

闻人wén rén:春秋时少正卯声誉高被称做“闻人”。他的支庶子孙有的便以“闻人”为姓

东方dōng fāng:伏羲氏创八卦,八卦以东方为尊其后代支庶子孙便以东方为姓。

赫连hè lián:是西汉时匈奴族的姓始祖为匈奴右贤王刘去卑。

皇甫huáng pǔ: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他的孙子以祖父之字为姓。

尉迟yù chí:为鲜卑族姓。

公羊gōng yáng:春秋时鲁国人公孙羊孺颇有才华怹的支庶子孙以祖上名字中的两个字命姓,形成公羊姓公羊姓今已融入公姓。

澹台tán tái: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弟子名叫澹台灭明,字子羽

公冶gōng yě:春秋时鲁国季氏有族人叫季冶,字公冶,他的子孙便以公冶为姓。

宗政gōng yě:也作“宗正”。宗正是秦汉时期的官名,专管皇帝亲属的有关事宜,自秦始皇时开始设置。汉朝时高祖刘邦有个本家亲戚担任宗正这一官职,后改姓为宗正

濮阳pú yáng:濮阳为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当地人有以地名为姓的,称为濮阳氏

淳于chún yú:春秋时期有淳于国,淳于国的人后来称为淳于氏。

单于chán yú:历史上匈奴族的最高首领称为“单于”,他们的后代中有以“单于”为姓的。

太叔tài shū:春秋时,卫文公有儿子名叫太叔仪,他的后代就是太叔氏。

申屠shēn tú:为上古舜帝的后代。

公孙gōng sūn:周朝国君一般立正妻所生的长子为太子,其他儿子就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被称为公孙。有公孙的后代就以公孙为自己的姓

仲孙gōng sūn:出自姬姓。

轩辕xuān yuán:相传黄帝号轩辕氏他的后代中有以轩辕为姓的。

令狐líng hú:魏颗被晋君别封于令狐,“以邑为氏”而姓的令狐。

钟离zhōng lí:源出于嬴姓。

宇文yǔ wén:鲜卑族有个部落首领自称“字文氏”

长孙zhǎng sūn:丠魏建立后,拓跋硅认为大伯沙莫雄的大儿子嵩是曾祖父的长孙就赐嵩为“长孙”氏。嵩的后代也就一直以长孙为自己的姓

慕容mù róng:三国时期,鲜卑族首领莫护跋在棘城以北建立国家其后代以国为姓。

鲜于xiān yú:源出子姓。

闾丘lǘ qiū: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名叫闾丘婴,他的后代称为闾丘氏。

司徒sī tú:先秦设司徒这一官职。有的司徒后代就把官职作为自己的姓,称为司徒氏。

司空sī kōng:出自姒姓是夶禹的后代,以官职名为姓

佟tóng: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末期太史终古的后代

第五Dì wǔ:源于妫姓,出自汉高祖刘邦强迁原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氏公族时封的编序,属帝王赐姓。

言yán:出自春秋时言偃之后,以祖名为姓

福fú:出自春秋时齐国大夫福子丹之后,以祖名为姓。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