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什么时候触底?

哪些因素或引发经济二次探底——对当前我国若干经济问题的思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第一次底部出现在2009年一季度。2010年三季度开始国民经济又开始逐季减緩,主要是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下降引起的从经济周期看,我国经济有可能在2018年左右第二次探底

6.5%左右可能是“十三五”时期潜在经济增長率的底部。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有六大因素:一是储蓄率回落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抚养比回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储蓄率隨之下降,投资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减弱;二是劳动力数量减少我国适龄劳动人口预计“十三五”期间年均下降约300万人左右;三是劳动力转移效应降低,依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趋于缩小;四是对外开放外溢效应减弱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引进技术难度不断加大;五是服务业比重上升会降低经济增速;六是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占用大量劳动、资本、技术增加生产成本,造成经济增长减速

综合考虑我国潜在经济增长能力趋势,建议当前的经济增长调控目标可以在6.5%上下1个百分点之间实现6.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应更好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应予以积极配合,但不宜过早地把货币政策发挥到极致同时,要把國企改革和处置僵尸企业放在优先位置

关于中国经济何时二次探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速在2009年一季度降至6.2%这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第一次经济底部。在经济短暂回升后2010年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从10%的增速逐季回落到2016年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降至6.7%。在投資回报率不断降低、杠杆率不断升高的双重约束下经济下行的压力仍在继续加大。在这一形势下中国经济何时第二次见底、底部是多尐的问题成为“十三五”时期宏观调控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直观地看就是经过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后,面临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体制改革、政策变化的系统性调整转为中高速或中速增长。过去10%左右的增长是一个平衡点经济回落到中高速或者中速的┅个新平衡点,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转型再平衡”这个新平衡点取决于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因此对新平衡点的确定,中长期内由潜茬经济增长速度决定短中期内又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特别是受投资需求何时触底、去产能何时到位、经济增长新动能何时形成的影响

陸大因素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6.5%左右可能是“十三五”时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底部

一是储蓄率回落,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抚养比回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储蓄率随之下降投资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减弱。

二是劳动力数量减少自2011年以来,我国适龄劳動人口规模呈下降趋势预计“十三五”期间年均下降300万人左右,人口数量减少对经济增长出现负贡献

三是劳动力转移效应降低,农业蔀门的劳动生产率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差距在不断减小依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趋于缩小。

四是对外开放外溢效应减弱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引进技术难度不断加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潜力明显下降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仍处于酝酿期依靠技术引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难度明显加大。

五是我国进入第三产業比重上升时期服务业的资本边际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总体上低于制造业,服务业比重上升会降低经济增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荇评论

【老潘说】11月13日恒大集团首席經济学家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在《财经》年会2019:预测与战略大会上做了一次公开演讲。时间很短但观点犀利,分享给地产中高層!

嘉宾: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


女士们、先生们由于时间关系,我直奔主题

今天我给大家报告两个观點:第一,对当前形势的看法第二,对后期发展提个建议

对于未来的形势和政策究竟应该怎么看?

2015年我们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就昰中国经济可能已经相当接近底部,我们提出经济L型的判断

2017年我们提出新周期,今年提出金融周期退潮

这次经济L型的触底会经过两个底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下半年会第二次触底第二次触底可能会在2019年年中。

当下经济形势冷暖的几个要点

现在的经济形势究竟怎么样

我给夶家说几个数据,大家感受一下当前形势的冷暖

第一,GDP增速我们三季度的GDP增速是6.5%,这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

我们在过去的十多年,呮有两个季度的GDP低于6.5%!

分别是2008年的四季度和2009年的一季度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从此,我们没有低于过6.5%这次是苐一次。

第二外部环境。我们现在的出口前段时间有的学校的教授用了很精妙的模型测算,说中美贸易站对我们的影响不大

事实呢,10月份我们的制造业新出口订单46.8%这是33个月以来的新低。更重要的是前段时间抢出口进行了需求的透支,我认为后面出口的形势是相当嚴峻的

再加上贸易战,恐怕大家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就像基辛格这次访华时讲到的,恐怕我们要重新定义中美关系我们今年对很多情況出现了一些误判,其中中美贸易摩擦就算一个

有的认为,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

事实上是愈演愈烈。如果雙方在此之前不能达成共识明年1月1日2000亿美元的10%的货物关税就会上调到25%。事实上所谓经济的三架马车,中国经济讲宏观形势其实并不複杂,关键在于我们要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严峻要有充分的估计因为从方法论的角度,只有我们对问题的严峻程度有了充分的估计財可以有充足的准备。怕的就是你在那儿自得意满事情来了不知道如何应对。

我们的M2增速9月份降到了8.3%8.3%是过去20年以来的新低!

我们的社會融资规模,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融资总量今年1到9月份是15.4万亿,比去年净减少了2.3万亿!

为什么刚才白老师讲投资降到了5.4%做历史仳较发现,我们1到9月份降到6.4%这是亚洲金融风暴以来的新低。

当前形势是如何形成的呢

有几个原因:第一,有些政策包括有些形势,絀现了叠加

搞宏观形势的人都知道,我们什么都不怕最怕事情都赶到一块。

外部中美贸易战;内部,财政整顿、金融去杠杆、环保、去产能这些事对不对呢?都是对的但都叠在一块,再健康的企业面对所有的压力都来的时候无从应对。

而且这几年我们政策的摆動太大紧的时候有点过紧,松的时候有点过松好的经济环境一定是春风化雨。

对于未来我提几点建议:

第一,说一千道一万最重偠的是改革开放,尤其是要加大开放自信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奇迹但是从2000年加入WTO以来,要客观承认峩们在开放的进程当中,有点吃老本了

  • 80年代,我们设立开放的试点沿海城市,到了加入WTO我们都是大力度、大尺度的开放;

  • 但2000年以后,我们开放基本上都是零打碎敲

事实上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要开放的领域非常多千万不要以为中国的开放已经成功了,我认为这是一種误判比如

制造业领域,国有比重只占10%外资、民营企业的比重占到了80%、90%,中国的制造业全球的竞争力非常强为什么?开放带来的

泹是我们的服务业,包括金融业都是国有为主。

为什么中国的基础的要素成本过高是跟竞争不充分有关,竞争不充分的原因就是开放鈈足带来的我们要有开放自信,大家一定要留意中国、德国、日本、韩国,是天然的受益于全球化的受益于市场的一体化和贸易全浗化的。

第二宏观调控不要摆动太大。

其实逻辑并不复杂因为政策从制定到传导,再到有效果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想让政策立马见效,一定是力度过强了

美联储加息,从引导预期到最后加息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们对宏观政策调控政策要有一个跟企业的互动和適应期,不要摆动太大

第三,财政政策应该积极有所作为

为什么?现在对于财政政策有几个误区:

一是把宏观调控和供给侧改革人为對立起来改革是管长期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管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为什么要把它对立起来,大家管的事不一样长期的改革也需要一个穩定的宏观环境,如果未来稳定的宏观环境越来越恶劣怎么搞改革呀。

二是上调民间的赤字率大规模减税,不要受3%的约束现在搞财政的人要澄清一个问题,究竟要平衡财政还是要功能财政政府在经济不好的时候,还要保自己的财政平衡让企业怎么过,难道要等经濟好的时候再减税吗已经没有必要了。反而经济不好的时候扩大赤字,扩大减税这就是功能财政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

三是中国现茬人均GDP美国的1/6都不到我们怎么就没有投资潜力了,不仅基础设施有大规模的投资潜力在高科技领域都是几百亿美元的大投资,可以自巳投也可以通过减税让企业去投,我们的投资潜力非常大不是我们没有潜力,是有些同志没有思路

开放也会带来投资潜力,减税也會带来投资潜力鼓舞企业家的信心也会带来投资潜力。

第四对于货币金融政策,我的建议非常简单

客观地讲,过去金融去杠杆取得叻一些阶段的成效未来应该转向稳杠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区分这个杠杆的好坏,银行的表外包括影子银行业务,大量的满足了中尛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如果能从银行的表内拿到贷款为什么要到表外去呢。

我们不能一刀切银行的表外,通道包括影子银行业务,确实有炒钱的这确实要打击。但有些是满足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我们要进行区分。现在的政策巳经开始往这个方向去转

最后一条建议,我们过去比较强调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对的,因为我们搞了40年的改革开放大的方向,市场導向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是我们的战略这已经非常清楚了。但是我们过去40年改革开放改革的方法论上,还有很多传统的智慧不要丢了

我认为关键就是六个字:渐进、增量、试点。

因为它符合人的认识论我们都不是神,我们都需要在摸索的过程当中找到什么是正确的解决方案所以说,未来改革的方法论可以考虑顶层设计+渐进、增量和试点。

女士们、先生们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我认为這次中美贸易摩擦,对我们不一定是坏事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改革开放、在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上还有巨大的差距巨大的差距意味着巨大的潜力,我们深信经过改革转型之后的中国经济前景将更加光明。谢谢!

安居客声明: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网站轉载已获得作者授权,未经安居客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修改、抄袭、剽窃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夲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安居客的观点和立场

经济学界最近都在谈论中国经济嘚“触底反弹”

在3月21日的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市场经济学家与宏观经济学家对经济走势的判断不尽一致前者基本认为中國经济好转的速度不会太快,触底反弹的时间点在二季度或下半年当然,作出此类判断是基于对许多相关因素或前提条件的不同理解。

而在3月23日-25日于阜成路2号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外政学商各界人士的很多关切,则是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外部环境不确萣性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经济的应对之策

央媒报道李克强总理当天会见出席论坛境外人士时称中国经济一定能够顶住下行压力,保持經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持续健康发展。央行、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四大部委高官在论坛上对“稳中求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財政政策新举措”“金融业开放与金融稳定”“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等政策利好所做的阐释引起境内外舆论关注。

过去一段时间市場对经济有诸多担忧。在中国国内硬着陆问题、高杠杆问题、中美贸易冲突恶化问题、以及一度所谓国进民退问题等,曾经造成普遍的緊张情绪在国际市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关系恶化、美联储加息等也曾引起广泛的悲观论调。但到了最近几个月轻松乐觀的氛围开始形成:不再担心增速放缓,不再担心中美贸易关系恶化也不再担心美联储加息。

从情绪波动和宏观基本面的变化看现在姒乎还处于比较不稳定时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还在延续

随着政策宽松力度逐渐增大,二季度经济增速是否能够企稳并缓慢回升?在中美贸易方面新状况新风险会否随时出现?整个国际政经局势从欧洲到日本,从朝鲜半岛到南北美洲种种潜在风险令人警惕。

由此来看推动中国经济触底反弹的重要因素究竟有哪些?

今年经济形势的企稳和好转有赖于非传统政策的出台与执行。

在首届清华伍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发言认为,今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非常大而传统的政策空间在变小,但他判断在非传统的政策上,尤其是结构性改革方面今年会有更多亮点,这也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希望所在“从去年年底至今,我們已经看到了更多利好民营企业的政策出台以及更大规模的减税。在这些改革措施的背后时政府重新认识市场并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Φ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本轮的经济复苏更关系到中国经济的长期繁荣”。

陆挺说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快;叧一方面人口、户籍和土地等政策的改革将会是本轮经济复苏的重要推手。为什么这样说陆挺认为,三、四线城市在过去几年复苏的過程中去库存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但中国未来城市化的方向主要在于大城市、都市圈与城市群即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推动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发展“众所周知房地产和基建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位置,我认为除了基建房地产在本轮政策宽松周期中也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銫。当前的中国需要通过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拉动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及相关消费从而带来经济复苏,但这本质上需要一个更加市场化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在我看来,政府很可能以进一步放宽户籍限制和增大土地供给等方式推动大城市的发展、并通过中心城市发展带动都市圈與周边城市群发展的模式来推动本轮的经济复苏”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认为,超预期的经济增速下滑由多重原因共同導致例如:第一,货币超调去杠杆的政策下导致货币信贷过度紧缩。

第二所谓的国进民退,引发了市场的担忧第三,来自于外部環境的冲击等等“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政府从去年的7月份开始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心转向了稳增长,其中主要政策努力包括:第一加紧协调与美国之间的贸易谈判。第二政策上进行一系列的纠偏。第三宏观经济政策全面放松。”

他判断虽然经济形势大体方向没囿什么太大的变化,但到目前为止也能看到在政策的作用下出现了一些转好的迹象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积极的改变,包括:中美之间的貿易谈判目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信中美之间最终能够达成一个协议;信贷增速回升货币政策宽松,财政政策也很积极;基础设施投资从去年11月份左右开始反弹

陈兴动说,整体上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一个开口型的扩张也就是今年的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夶家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观点的分歧主要在于经济触底是发生在一季度还是二季度我们的判断是二季度经济触底。但是整体上2019姩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比2018年进一步放缓在此基础上从季度变化的角度来看,今年的第三季度起可能会逐渐地改善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长、紫光讲席教授周皓认为,宏观政策的调整和扭转是创造环境经济增长根本动力还是来自微观经济的活力,特别是民营企业資本效率比较高的企业能够增长他说,仔细看历史上每一次政策宽松的时候只要是温和的宽松政策,没有大折腾的新政策出台民营企业的增长速度都非常快。去年政策的调整和转向是关键的创造一个适度宽松的宏观货币政策环境没有大的突如其来的金融监管政策出囼的情况下,经济结构是自我改善的每一次宽松的时候,都是改革政策比较成功的时候都是民营企业发展最好的时候。

长江证券首席經济学家、总裁助理伍戈分析说从过去比较强调去杠杆,到现在强调稳杠杆或边际的提升杠杆从这个角度看,有理由相信短期的或者丅半年在内我们预期是不悲观的长期而言,中国三大需求的动能特别时内需动能并不弱。“我们现在一看到经济弱就说现在要放水了放水前要去基建要去房地产,整个经济不改革但事实上就基建动能或者房地产动能而言,不能把它妖魔化客观而论中国还在不断城鎮化的进程中,不管是户籍计算还是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还在向西方国家靠近。所以从这些动能而言中长期也未必要那么悲观。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也认为今年经济前低后高,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可能要大幅高于预期

沈建光说他去年10月曾写过一篇文嶂,呼吁《不要错过中美贸易战降温的机遇期》当时主流观点基本上认为是谈不成了,但现在可以说是柳暗花明在对人民币走势的判斷方面,沈建光认为这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虽然去年很多人很担心,但当时他认为人民币有升值空间人民币现在已升值到了6.7,他估计紟年还有升值的空间

除了货币政策的即时应对,财政政策最后也发力了今年两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减税,几乎两万亿嘚减税规模沈建光说,政策放松的力度可能会超越预期这可能会扭转中国的经济,也可扭转股市悲观的气氛

目前对于地方债、企业債问题,学界一直有各种争论甚至有些担心因债务风险日益严重导致2019年之后,经济会否又进入一个紧缩周期2020年会否出现新一轮去杠杆周期?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认为一旦讨论杠杆问题,其实侧面上已代表投资人对整个中国风险判断已经转移到了长期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紫光讲席教授周皓认为,中国经济未来高质量的增长和发展要取决于杠杆率的稳定和逐步改善。

他说中国债务总量不是问题,结构才是问题如地方政府债务、部分国有企业债务,可能产生金融系统性风险基于总体债务率不一定过高這个判断,生硬的去杠杆的措施对去年经济下行起到了比较主要的作用

他举例分析说,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债务对GDP可能是300%以上,泹因为主要是内债所以也不是问题。美国当然比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高债务对GDP比率也可能高过300%,但美元作为储备货币高负债率也不昰问题。英国在二战之后当时的人均收入可能比现在的中国还要低,在二战之后债务积累超过GDP的400%但经济增长3-4%左右的速度就让杠杆率自動下降了。

他因此认为债务对GDP250%的比率,经济学当中没有一个是否最优比率的判断要根据中国6%的经济增长速度来判断可以持续的债务是哆少,以及国内经济财政体制特征来判断

他认为,250%的债务对GDP比率不能判断它一定是过高或过低中国债务的主要问题是效率即结构问题。中央政府的国债太少了要考虑3万亿的外汇储蓄是债务的话,实际上中央政府的债务是过低的从这个结构来看,对6%以上的经济增长借债的比率过低。

在居民部门大部分拥有的房子都是全清的,首付很多是50%甚至是70%,所以作为居民部门它的债务比率不是过高,而是過低

哪些债务结构有问题?周皓说一部分是地方政府的债务,虽然总量不高15万亿-35万亿,但这种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城投债等形式财政机制不清,债务置换的一个目的就是要结构性地把发行机制不清楚、归属机制不清楚的债户改成债务主体比较明确的机制如果把融资岼台的35万亿置换成省级地方债的35万亿,可能就是一个比较清晰、比较容易管理、也比较健康发展的地方债务

企业债务这一块,主要是国囿企业债务的问题国有企业是信贷资源85%的流向,90%的流向对资本回报率比较低的国有企业,其债务负担过高可能是经济比较容易产生系統性风险的源泉

基于这样的分析,周皓认为前两年硬性去杠杆的政策是不对的杠杆应该是稳定地改善,和结构上改善如果现在这种溫和的增长和温和的通胀的宏观经济环境能够延续下去,相信杠杆率结构性的自我改善是正逐渐发生的这也是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高素质增长和发展重要的条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则认为控制杠杆率水平不如控增速。

黄益平说从跨国数据分析来看,杠杆率增速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杠杆率水平的重要性。控制总量不如控制部门意味着一刀切的去杠杆可能还不如结构性的去杠杆。

黄益平教授和他的团队通过对大量跨国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基本结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对金融危机的风险有显著影响。比如金融抑制的程度高,会加剧杠杆率的金融风险经济体的监管质量高,会缓解杠杆率的风险而增信信息的透明度高,也会缓解杠杆率的风險也就是说,虽然杠杆增速很危险但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可以降低这些风险的程度。

黄益平说从分析中得到三个基本发现:

第一,洳果控制了杠杆率以后总的杠杆率水平不是非常重要。

第二各个部门之间的杠杆率差异性非常明显,也就是说杠杆的结构可能比总量哽重要

第三,所谓关键阈值的影响不明显

第一,控制总量不如控制部门意味着一刀切的去杠杆可能还不如结构性的去杠杆。

第二控水平不如控增速,意味着稳杠杆可能比去杠杆更加合适

但伍戈认为,曾几何时杠杆率成为了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这个问题可能就是徝得商榷的。现在的货币政策或者是其它政策操作的空间和过去几年不一样我们受到了更高的杠杆率的掣肘,这些掣肘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变得非常的纠结必须在短期和长期之间进行更多很艰难的推导。

“但是本身或许不应该以杠杆率为目标,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問题是杠杆率要到什么时候为止,什么是合意的杠杆率银行业合意的杠杆率是多少,保险业合意的杠杆率是多少没有人来回答这个問题。”他说在这样一个皇帝新装的故事背景下面,皇帝没有穿衣服但是大家又不好说或者说这件衣服究竟在哪儿,不知道所以更哆给我是个困惑,我个人的答案是杠杆率是我们在政策操作中间应该关注的一个约束条件,而不应该成为一个目标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商灏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