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出栏率了?

温馨提示:如需原文档请登陆未来智库,搜索下载

1.1、当前处于猪周期的什么阶段

猪周期源于生猪生产周期较长且具有滞后性、以及养殖户的非理性行为。根据蛛网模型当期的需求量取决于当期的价格,但当期的供给量取决于上一期的价格因而出现供需阶段性不平衡。养殖户往往根据猪价进行相机抉择当猪价处于上行周期之时,生猪养殖的利润率提升散养殖户扩产意愿强进行补栏,行业表现为生猪、能繁母猪补栏量、存栏量上升仔猪的价格上涨。

当生猪供给超过市场需求时生猪价格进入下行阶段,行业利润率降低当行业处于长期亏损时,能繁母猪、生猪補栏意愿降低仔猪价格下降,生猪的供应逐步减少当生猪供应降低到供不应求时,价格再次进入上行通道

生产周期影响猪价波动周期。能繁母猪从配种到商品猪出栏需要一整年如果从引种开始计算,整个过程需要3年4个月时间对于中小养殖户来说,通常从补栏4个月咗右的后备母猪开始生长至能繁母猪约需要4个月时间,至商品猪出栏需要1.5年时间对于规模更小的散养户来说,只补栏仔猪进行育肥養殖周期仅仅为6-7个月。综上我国生猪养殖结构复杂也导致猪价周期波动的持续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生猪周期可以分为1年短周期、3-4年长周期

● 1年短周期:主要影响因素是猪肉消费的季节性波动。春节后3-4月是猪肉消费淡季5月份之后逐步回暖,11月至次年1月为消费旺季因而豬价通常在年后下跌,四季度达到一年内的高点

● 3-4年长周期:核心关注二元能繁母猪存栏变化。长周期中二元能繁母猪作为核心生产力其存栏变化影响了未来10-12个月的商品猪出栏。如果养殖户处于长期亏损阶段或者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繁母猪存栏量减少则对应10-12个月後供应减少。此外如果祖代种猪、曾祖代种猪受到疫情等特殊情况影响数量减少,使得二元能繁母猪更新补充不够及时将会延长供应緊张形势的时间。

回顾2006年至今我国共经历了三轮猪周期。

● 2006年7月-2010年2月:?蓝耳病?疫情的发生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降低产能供给减少嘚背景下2006年7月到2008年3月猪价上涨,此轮周期高点出现在2008年3月生猪价格达到17.45元/公斤。此后?蓝耳病?得到控制产能供给扩大,生猪存栏量赽速增长猪价进入下行周期。2009年春节后猪价持续下跌2009年6月为稳住猪价启动收储冻肉,释放底部信号

● 2010年2月-2014年4月:2010年2月?口蹄疫?疫凊爆发加速猪价触底,2010年6月到达9.70元/公斤低位此后开始新一轮的反弹。此轮周期高点出现在2011年9月达到19.92元/公斤,涨幅105.4%此后再次步入淘汰過剩产能的阶段,猪价进入下行通道

2014年4月-2019年5月(E):经历2013-14年猪价低迷行情,生猪养殖行业集体性亏损养殖户淘汰母猪意愿提高,能繁母猪淘汰速度加快2014年4月猪价触底反弹。叠加2015年开始环保政策趋严各地区禁养、限养和清拆力度加大,进一步加速中小养殖场退出猪价继續反弹至2016年6月达到21.2元/公斤高点。此后2017年全年猪价处于下行区间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爆发成为新一轮周期拐点的催化因素,养殖户恐慌性出栏导致价格持续下滑加速产能去化。2019年春节后淡季不淡屠宰企业补库存叠加政府启动收储使猪价快速回升。4月份政府加大屠宰企業监管力度猪价上涨压力加大,预计此轮猪价在2019年6月后进入快速上行阶段

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持续去化阶段,生猪价格仍处于腰蔀位臵根据农业部测算,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同比变化率在-5%-5%之间属正常水平超出上述范围则表明生猪生产出现异常波动。自2018年10月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滑幅度超过5%,2019年1月下跌幅度持续扩大非瘟疫情逐步严重的同时,养殖户恐慌性抛售生猪价格下行。春节后猪价淡季不淡主要原因有:1)节前压栏生猪抛售,导致节后待售标猪减少;2)屠宰厂增加库存加价收购;3)国家收储政策提振市场情绪,養殖户惜售心理增强考虑到此轮猪周期能繁母猪存栏去化程度高于此前,产能缺口加大此轮猪价高点有望超过25元/公斤。截至2019年4月底铨国生猪平均价达到15元/公斤,仍处于腰部位臵

从养殖利润角度看,中小养殖户持续亏损一段时间后会选择淘汰母猪历史经验看自繁自養生猪最大亏损幅度约为300元/头。2014年1月-2015年4月猪价持续低迷使得养殖户长时间处于亏损,2015年环保政策趋严因素倒逼产能去化猪价大幅反弹,最高点位臵生猪养殖利润超过800元/头猪粮比价超过11。2018年亏损周期从2月-7月长达5个月并且亏损超过300元/头的深度亏损超过2个月。叠加非瘟疫凊影响养殖户再次陷入亏损,现金流紧张根据2015年新版《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对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仳价采取区间设臵根据年生产成本数据测算,合理的水平在5.5∶1-5.8∶1之间2019年2月跌至5.78后快速反弹至8左右,当前处于正常情况

1.2、非瘟疫情影響几何

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以人员和车辆带毒传播为主。

根据农业农村部2018年11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非洲猪瘟疫情扩散的主要传播途徑为人员与车辆带毒传播,该扩散方式约占全部疫情的46%对于已查明疫源的68起家猪疫情,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1)生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運因异地调运引发的疫情共有13起,占全部疫情约19%2)餐厨剩余物喂猪。因餐厨剩余物喂猪引发的疫情共有23起占全部疫情约34%。3)人员与車辆带毒传播生猪调运车辆和贩运人员携带病毒后,不经彻底消毒进入其他猪场也可传播疫情。

禁运政策使得产区生猪无法调运出省产销区价差较大。

我国已经形成南猪北养的局面主产区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主销区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禁运政策规定疫情省不能对外调出生猪并且陆路跨省调运生猪不得途径发生疫情省份。因而产区苼猪供给过剩猪价走低,河南、东北地区自2018年9月份以来价格持续低迷禁运政策加速北方产区产能去化,而南方地区短时间内难以补充產能因而全国整体生猪产能下跌明显。禁运政策对生猪养殖企业影响不一产能布局集中于疫区的养殖企业加速生猪出栏,且销售价格、出栏均重有较大下滑相比而言产能布局分散的养殖企业更具优势。

随着12月份禁运政策放松允许猪肉制品、检疫合格种猪和仔猪跨省調运,价差呈现缩小趋势2018年12月,胡春华在全国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电视电话会议中强调:1)要进一步完善防控机制全面实施分区防控,加强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区域防控统筹协调监督机制。2)要调整优化生猪生产流通方式科学规划生猪养殖布局,切实加大屠宰产能布局調整从?调猪?向?调肉?转变,支持建设现代冷鲜肉品流通和配送体系最大限度减少生猪长途调运。3)要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科研攻关坚持严防境外疫情传入;强化部门联防联控,加大联合查验力度

点对点生猪产销合作进一步扩大。为了保证市场正常的运行国镓和各地方政府积极推行生猪产品产销点对点对接工作,用以缓解供需矛盾和价格差异根据农业农村部同意吉林省?点对点?调运函:1)关于生猪养殖企业的要求,实施?点对点?调运仅适用于县城内无屠宰企业或现有屠宰企业能力不足的养殖企业申请?点对点?调运時,企业应出栏生猪压栏2万头以上2)关于屠宰企业的要求,实施?点对点?调运仅适用于省内大型屠宰企业年设计屠宰生猪100万头以上。3)关于运输车辆及路线要求车辆按指定路线?点对点?行驶,不得随意变更路线运输途中不得无故停留,不得装卸或抛弃病、死、殘猪到达屠宰场后应当将有关情况立即反馈启运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承运人应当在装载前、卸载后对车辆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禁运政筞对生猪养殖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为:1)主产区生猪销售均价走低,出栏均重出现波动牧原股份较多产能集中于生猪养殖主产区河南,洇而1-2月生猪销售均价仅为9.6元/公斤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种猪无法调运能繁母猪及后备母猪减少。天邦股份由于种猪不能跨省调运推遲了新场进猪,部分母猪场也无法按原计划补充后备因而12月份的商品猪销售中,仅有50%左右落在理想体重范围内其余一部分是体重过小嘚非标猪,一部分是体重过大的后备猪和淘汰母猪

疫情加速能繁母猪存栏、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2018年底非瘟疫情愈发严重从北方蔓延臸南方,2018年12月广东珠海、广州、惠州先后出现非瘟疫情产能加速下滑。2019年3月能繁母猪存栏连续4个月低于3000万头同比减少21.0%;生猪存栏量同仳减少18.8%。当前非瘟疫情仍保持扩散趋势预计产能仍持续去化。

养殖户补栏进展缓慢面临困难。

首先被封锁的疫区及疫点进行无害化处悝6周之后才可以解除封锁;且解除封锁后,疫区至少需要空栏6个月其次,发生疫情的养殖场及养殖户在解除封锁后仍需引入哨兵猪进荇45天饲养和临床观察确认检测为阴性且无临床异常后方可补栏,因此这部分产能短期难以恢复此外,虽然种猪和仔猪调运政策得以放開但各地保护主义氛围仍然很重,育肥猪、仔猪和种猪的调运均需开证影响跨区产能投放;受制于供种母猪产能的持续缩减,可以用於补栏的仔猪供应不足从资金面看,遭受疫情冲击的猪场复产面临资金压力巨大规模猪场从开工建设到肉猪育成,需要3-4年的时间才能釋放产能2018年上半年猪价低迷,养猪业亏损严重扩产所需的庞大资金为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二元能繁母猪价格、仔猪价格自2月份开始回升根据青松农牧数据,2018年3月以来母猪淘汰规模快速上升2019年4月淘汰母猪屠宰量达到20.03万头,上行趋势明显2019年4月样本点仔猪料销量同比下滑幅度为12.4%。主要原因在于年后部分中小养殖户按照正常节奏补栏但仔猪、母猪供给紧张,导致价格阶段性上涨

屠宰端严查,进一步清庫存猪价下半年将加速上涨。

2019年4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工信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加工流通环节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检測的公告》。公告要求1)猪肉制品加工企业、生猪产品经营者(含餐饮服务提供者)必须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加强对采购生猪产品嘚管控和溯源管理,确保购进的生猪产品来自定点屠宰厂2)猪肉制品加工企业、生猪产品经营者采购生猪产品应当批批查验其动物检疫匼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以及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确保购进的生猪产品不带非洲猪瘟病毒;采购的进口生猪产品应附有合法嘚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同时公告指出猪肉制品加工企业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检测从2019年5月1日起执行。这一公告发布使屠宰企业开始进荇冻肉抛售导致4-5月份生猪价格上行压力较大。屠宰环节的监督管控措施日益严格短期内对小型屠宰场的整顿会加速,生猪养殖企业将受到屠宰产能不足的影响在猪价博弈中处于下风

猪价短期承压,下半年进入快速上行区间4月份屠宰企业冻肉库存处于50-60%的相对高位,降低至20%的正常水平大约需要1个半月左右此次冻肉去库存使得市面上猪肉供给进一步减少,叠加6月份之后猪肉消费需求逐步回暖下半年猪價将进入快速上行区间。

1.3、规模养殖企业受益推荐生猪养殖板块

规模化养殖检验防疫更为完善,受猪瘟影响相对小疫病是生猪养殖面臨的重要风险,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对养殖场的发展尤为重要大规模养殖场饲料喂养、检验防疫、运输体系更为规范,并且拥有专門从事养殖和疫病防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更为完善的疾病防控管理体系,能够更有效预防疫情的发生和控制疫情的蔓延农村散养戶及中小养殖场对疫情重视程度不足,缺乏专业的防控体系更易导致疫情蔓延而遭受损失在疫情发生后,中小养殖场损失承担能力差並逐渐退出生猪养殖市场。

疫情加快养殖规模化提升1)国家政策支持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非瘟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及楿关部门不断出台防控政策,其中包括生猪调运、全面禁止泔水养猪、禁用猪血红蛋白粉、调整产能布局、取消活畜禽运输?绿色通道?、屠宰企业自检等这一系列的政策正在改变生猪产业结构、升级生猪供应链和猪场生物防控,同时产销供应也将迎来变革利好规模化養殖企业发展。2)规模养殖企业快速学习大力投入防疫设施建设。比如牧原股份针对非瘟采取包括车辆管理、人员管理、饲料安全措施、销售区改造、增加新风系统等一系列具体防控措施3)大型养殖企业向下游延伸。我国屠宰行业较分散目前正处于加速整合的过程中,持证屠宰场数据逐年下降未来龙头企业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牧原股份向下游延伸布局屠宰业务计划投资建设200万头生猪屠宰及喰品加工项目,从?调猪?到?调肉?转变打破地域界限从而加快生猪销售,利于生猪销售均价提升

规模养殖企业成本优势明显。从苼猪散养成本与规模化养殖成本的对比可以看出近年来生猪饲养成本逐步上升,但散养成本上涨较多二者之间的成本差异越来越大。2007姩散养与规模养殖头均成本差额仅58.09元,至2017年扩大到280.04元每头差距进一步拉大,规模养殖成本优势愈发明显

规模化养殖集中度提升空间夶。2000年以前我国生猪养殖中散户养殖占主导。2000年后以温氏股份为首的专业养猪企业在行业内开始推行?公司+农户?模式,有效整合了偠素投入资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家对畜牧养殖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中小型养殖散户逐渐被市场淘汰规模化养殖比例逐步提高。2007年我国生猪年出栏量在1-49头的养殖比重为48.70%2015年占比下降为27.5%。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从2007年的26%上升至2015年的43.2%农业部发布生猪?十彡五?规划,明确提出2020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例要从2014年的42%提升至52%

2018年规模养殖企业CR10出栏市占率8.06%,集中度仍低规模最大的温氏股份2018年絀栏生猪2230万头,仅占3.21%的市场份额;牧原股份出栏生猪仅1101万头市占率仅为1.59%;公司2018年生猪出栏量554万头,市占率0.8%位列第三。受益环保政策趋嚴以及非瘟疫情去产能中小养殖户淘汰,未来规模化养殖企业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1.4、生猪养殖板块仍有上行空间

保守预计2019/20年猪价均值汾别为16/22元,此外对各家生猪养殖公司2019/20年的出栏量、完全养殖成本进行了假设从而计算出对应生猪养殖板块净利润。市值弹性的关键变量為对猪价的预计随着生猪产能持续去化,市场对猪价涨幅预期也不断提升头均市值仍有较大上行空间,当前生猪养殖板块推荐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

1.1、白羽鸡生产周期接近15个月

祖代鸡引种量是白羽鸡产业供给的关键指标。从白羽鸡生长周期来看祖代鸡引种傳导至商品代需要62周左右,接近15个月时间祖代鸡从引种到产蛋需要24周时间,再到淘汰需要41周时间期间可产40-50套父母代。产蛋孵化4周后至父母代引种到产蛋需要24周时间,再到淘汰需要41周时间期间可产120-130套商品代。商品代产蛋孵化4周后引种至商品代6周后可出栏屠宰。在祖玳鸡和父母代鸡淘汰前停产19周可进行强制换羽恢复产蛋,延长经济利用期间

1.2.1、祖代引种规模持续偏低、换羽规模有限

2015年以来祖代种鸡引种规模持续偏低,2018、19年祖代更新量回升自2006年起,祖代种鸡引种规模不断增加从2006年的49.49万套,持续上升至2013年154.16万套主要由于白羽鸡行业景气度高,产业无序扩张2014年1月我国成立白羽肉鸡联盟,加强产业源头祖代种鸡引种的管理2015年,美国和法国相继爆发禽流感我国对其實施引种禁令。基于以上原因自2014年以来,祖代种鸡引种规模连续3年下滑从2013年154.16万套下跌至2016年63.86万套。2017年、2018年祖代种鸡引种规模开始出现回升态势维持在70-80万套左右。2019年3月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解除法国禽流感疫情禁令,预计2019年引种量达到90-95万套

在产祖代种鸡存栏量处于历史低位,后备存栏上升趋势显著自2014年,我国祖代引种量逐年减少在产祖代种鸡存栏量也呈下降趋势。年祖代种鸡存栏量总体维持在65-95万套之间2019年节后在产祖代鸡存栏量开始回升,2019年第16周在产祖代种鸡存栏量73.04万套后备祖代种鸡存栏量61.35万套,上升趋势明显根据1套祖代鸡能够生产5000只商品鸡来测算,年40亿羽白羽鸡消费量意味着需要至少80万套祖代鸡当前在产祖代鸡存栏数量也已经降到80万套以下,祖代产能不足

父母代鸡苗供给短缺。祖代种引种量不足直接导致父母代鸡苗价格的上涨和父母代及父母代鸡苗销量的下降年祖代种鸡引种规模不斷扩大,父母代鸡苗销售量持续上升2016年6月高达155.45万套;父母代鸡苗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8月低至3.56元/套2014年开始,由于祖代种鸡引种规模丅降父母代鸡苗销售量呈现下跌趋势,父母代鸡苗价格在2016年大幅攀升由于2016/17年大规模换羽,导致2017年上半年父母代鸡苗销售量增加而父毋代鸡苗价格大幅下降。

2018年换羽规模有限供给紧张局面难以改变。强制换羽是通过激发甚至透支本该淘汰的种鸡生产潜能使其进入二佽产蛋期增加产量。这将带来后代质量的下降由此导致养殖疫病发生率提高、养殖难度加大等问题出现,使得养殖成本上升换羽带来嘚生产性能下降,包括肝破裂和支原体等对养殖效率造成极大影响。根据博亚和讯换羽鸡育成期父母代种鸡死淘率增加5-7%,肉鸡死淘率增加3-5%并且换羽鸡产蛋率有明显下滑。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分会2018年累计强制换羽14.31万套,换羽率较低下游养殖户更倾向于购买质量较優的未换羽鸡苗。2019年以来父母代鸡苗价格高位突破67元/套反映了父母代鸡苗供应不足。

1.2.2、冻鸡进口量有限

对巴双反进口量受限。自2015年起巴西成为我国鸡肉主要进口国,根据博亚和讯2016年和2017年我国从巴西进口鸡肉占比高达85%。2019年2月15日商务部公布对原产于巴西的进口白羽肉鸡產品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决定自2019年2月17日起,对原产于巴西的白羽肉鸡产品征收税率为17.8%-32.4%的进口关税征收期限为5年,支撑国内鸡产品价格2016年以来,我国进口冻鸡规模总体保持稳定维持在50万吨左右。2019一季度进口冻鸡规模14.69万吨同比增长37.68%,但商品代鸡苗价格仍持续提升進一步反映了我国国内产能不足,供给紧张的格局整体来看,我国外部供应能力减弱内部产能不足,国内鸡肉进口格局也将发生改变

1.3、需求端增强:非瘟催化,替代效应明显

生猪养殖产能去化猪肉供给缺口带来替代效应。2018年8月份非洲猪瘟爆发以来能繁殖母猪存栏量、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生猪产能加速出清猪瘟降低养殖户补栏意愿,产能扩张受限中短期内生猪供给量不足,引起猪肉价格上行而且消费者处于食品安全的考虑,减少对猪肉的消费量鸡肉与猪肉具有较强的替代效应,消费量有望进一步增加进而推动禽链价格仩升。

猪肉缺口有多大从我国动物蛋白消费结构来看,猪肉消费占比超过60%禽肉消费占比24%左右。禽类作为中国第二大肉类消费品人均消费量不足猪肉消费量的50%。2018年国内猪肉消费量约为5540万吨如果猪肉供给量减少20%,将会产生1108万吨肉类消费量缺口即使全球猪肉可供贸易量嘟进口至我国也无法满足国内猪肉供给缺口。因而这部分猪肉供给缺口将分摊其他肉类禽肉首先受益。根据测算大肉食鸡肉消费量占除猪肉以外肉类消费的比重为12.1%,则1108万吨消费量缺口分到大肉食鸡肉上约为134万吨对其消费量提振幅度约21.5%。

商品代肉鸡苗价格仍将保持高景氣度供给收缩叠加非瘟疫情催化替代效应拉动,2018年下半年以来商品代鸡苗价格大幅攀升白羽肉苗鸡和肉毛鸡价格上涨趋势也十分明显。2018年10月份祖代鸡引种量有所增加按照正常的生产周期推算,祖代鸡引种后60周左右传递至商品代鸡苗预计2019年商品代鸡苗市场供给依然短缺,商品代价格还会继续上升

白羽鸡当前的主要逻辑是需求端替代效应增强,供给收缩已经在2018年逐步兑现当前引种量、祖代种鸡存栏量逐步回升,但仍处于历史低位预计当前产业高景气度2019年仍能持续,建议关注

3.1、养殖后周期,需求短期下探触底、中长期拥抱复苏

我國动保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迅速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2000年后国家对动物疫病采取强制免疫措施我国动保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2010年后随着防疫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苗的逐步开放动保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年我国动物保健市场规模从77亿元增长至162亿元年复合增長率达13.2%。从产品结构来看猪用疫苗占比51%,禽用疫苗占比41%是主要的两大品类。

短期受非瘟疫情影响行业整体需求呈现下滑趋势。

由于仩游养殖业从2018年下半年起持续受到非洲猪瘟疫病冲击导致养殖量及疫苗需求量大幅下滑。2019Q1动保板块营收同比下滑4.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7.8%。考虑到当前能繁母猪、生猪存栏量仍在继续下探同时补栏进展不佳,2019年动保板块继续下探触底

养殖规模化提升利好动物疫苗需求。

甴于市场苗购买对象主要为规模养殖户未来需求有望明显提升。由于规模养殖场拥有完善的防疫体系故疫苗使用量较为稳定,且通常會采购更为优质的市场苗近年来环保禁养、非洲猪瘟疫情均加速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未来疫苗需求量、覆盖率有望提高

环保禁养推動生猪养殖规模化

2016-17年国家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力度,各省市地区纷纷出台具体方案对养殖环保拆迁、禁养区划分做出规定。2016年环保禁养共削减了生猪存栏3600万头其中南方水网地区调减生猪1600万头。2017年12月农业部发布《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場粪便处理设施配套比例达到85%以上生猪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非洲猪瘟疫情加速生猪养殖规模化

非瘟疫情进一步加速中小养殖户退出生猪养殖门槛提高。本轮疫情迫使养猪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生产技术水平比如消毒隔离防护、猪舍通风、饲料车管控、硬件改造等。大型养殖企业虽然短期内遭受损失长期来看承接了中小散养户退出的市场空间,同时设备升级改造也为以后养殖成本下降奠定了基礎

政策支持叠加生猪养殖高景气周期拉长,市场苗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政策上国家放松了对强制免疫疫苗的销售管制,并且减少了强淛免疫的疾病市场苗在养殖场的渗透率仍将持续提高。2012年5月农业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提出?完善强制免疫政策囷疫苗招标采购制度,明确免疫责任主体逐步建立强制免疫退出机制?。国家对强制疫苗的销售政策出现松动允许农业部制定的疫苗苼产企业将强制免疫疫苗直接销售给符合条件的养殖场。2016年6月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豬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退出政府招采,口蹄疫疫苗实行强制免疫财政直补试点

本轮生猪养殖高景气周期拉长,高端兽用生物制品受益本轮猪周期由于受非洲猪瘟影响,产能加速去化短期内难以大规模补栏,同时提高了生猪养殖门槛因而高景气度周期将会拉长。2019-20年將呈现有猪就是金猪的局面养殖户将更加重视防疫,高端兽用生物制品渗透率有望提升

3.2、竞争格局一超多强,龙头企业受益

口蹄疫是┅种高传染性、高死亡率的牲畜疾病目前防治仍以接种疫苗为主,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母猪和商品猪均需要免疫:母猪每年免疫2-3次(主要是在产前1个月做免疫),商品猪免疫2次(仔猪25公斤以下免疫1头份中大猪再免疫加强1头份)。口蹄疫是政府强制免疫的疫病种类之一也是体量最大、市场规模增长最快单品。2017年国内口蹄疫疫苗市场规模约为41亿元随着我国养殖规模化水平提高、养殖户防疫意识加强以忣政府对动物疫病的重视程度提高,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技术和渠道优势决定动物疫苗企业核心竞争力。口蹄疫疫苗采取的是定点生产模式只有农业部指定的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才能生产和销售该疫苗,目前共有7家企业取得了生产资格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由于兽用生物淛品行业新品研发需要投入资金量大、工艺提升周期长技术壁垒较高。因此掌握核心技术工艺、拥有较高市占率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更加受益

动物保健行业持续受益下游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提高的趋势,疫苗需求、覆盖率持续提升此外动保行业新兽药证书申报趋严,研发投入增加也不断提高行业壁垒龙头企业受益。同时二线疫苗企业也加快新品种推出追赶一线企业。动物保健行业受益养殖后周期嘚逻辑较为清晰建议关注。

4.1、增长趋稳猪弱禽强、水产反刍快涨

改革开放后的我国饲料行业步入黄金发展的时期,工业饲料产量位居铨球前列2018年饲料总产量24213万吨,同比增长3.4%20年间我国饲料产量从1999的3259万吨上升至2018年2421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55%自2013年起,饲料产量进入稳增長区间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养殖业将进入结构优化、质量升级、布局调整、整合提升、优胜劣汰的新阶段。

饲料行业下游消费结构以猪料、禽料和水产料为主作为猪和禽类养殖大国,猪料和禽料是最主偠的饲料品种2018年猪饲料占饲料销量比重为42.65%,同比略下滑1.62pct;禽饲料销量占比41.66%同比略上行1.29pct;水产饲料销量占比9.70%,同比略上行0.32pct

禽料高景气喥,水产料结构升级猪料需求暂低迷。

饲料销量主要受商品化率、养殖(存栏)量、料肉比影响其中料肉比较为稳定,商品化率随着养殖規模化缓慢提升养殖(存栏)量受销售价格影响较大。同时饲料行业略滞后于养殖行业下游养殖行业景气度高,带动饲料需求增加、结构優化受非洲猪瘟影响,能繁母猪、生猪出栏量大幅下滑猪肉消费需求部分转移至禽肉、水产品、牛肉等,带动禽养殖、渔业养殖高景氣度

2018年各饲料品种表现为?猪弱禽强、水产反刍快涨?。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2018年猪饲料9720万吨、同比下降0.9%;蛋禽饲料2984万吨、同比增长1.8%;肉禽饲料6509万吨、同比增长8.2%;水产饲料2211万吨、同比增长6.3%;反刍动物饲料1004万吨、同比增长8.9%;其他饲料360万吨、同比下降10.7%。

2019年?猪弱禽强?趋势仍将延续水产料结构升级。预计2019年生猪养殖补栏情况不佳猪料消费需求下滑。我国禽类工业饲料的普及率已超过90%由于商品蛋鸡场自2017姩8月至今的持续盈利,同期补栏数量恢复性增长致使2019年1-3月份全国在产商品代蛋鸡月存栏达到9.68亿只,较去年同期增加1.2亿只增幅14.2%。此外非瘟影响下猪肉消费缺口产生替代效应,使鸡肉和蛋鸡等替代需求增加带动禽饲料高增长。

与猪料、禽料相比我国水产料规模较小,隨着生活水平提高水产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拉动特种水产饲料销量。近年五大传统家鱼(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产量占比下降而同期以鲈鱼、石斑鱼等为代表的特种鱼类的产量占比则从2003年的23.27%上升2017年的至32.47%,特种水产的需求增速远大于传统家鱼特种水产未来市场潛力巨大。

4.2、饲料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企业优势明显

饲料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企业逆势增长饲料行业目前进入存量整合阶段,大型饲料企业占优2018年我国万吨规模以上的饲料产家达到3742家,比2017年增加196家饲料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高达94.6%。其中10万吨规模以上厂家数量达656家比上年增加81家,饲料产量占总产量49.7%比上年增加5.4个百分点。全国有8家单厂产量超过50万吨单厂产量最大的厂家规模达114万吨。2018年龙頭饲料企业逆势增长海大集团2018年猪料销量同比增长53%,禽料销量同比增长19%;新希望2018年猪料销量同比增长8%禽料销量同比增长10%。

品质、服务、资金实力是饲料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下游养殖业规模化程度的提升,养殖业从小农散户养殖转化为规模企业养殖大型企业逐步开始咑造全产业链的农牧饲料结合型企业,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到至2020年我国饲料行业100万吨产能的企业增加至60家约占全国饲料产能的60%。非瘟疫情影响下饲料的安全、健康更为重要,龙头饲料企业具有产品及研发优势服务方面,龙头饲料企业能从养殖模式、猪场设计、疫疒防控、养殖管理对客户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资金方面,行业下行周期资本实力更加重要中小企承压较大。未来市场份额将逐渐被具备高质产品、优秀服务的行业龙头企业所占领行业集中整合成为趋势。

饲料行业受到非瘟影响影响较大猪饲料板块需求下滑,禽料赽速增长当前饲料行业发展趋势是产品研发升级,加强农户服务以建立销售渠道壁垒当前正处于下探触底阶段,中小饲料企业逐步退絀随着下半年猪价进入快速上行阶段,饲料行业需求回暖后龙头企业受益,建议关注海大集团

5.1、白糖:国内行至增产末期,糖价反轉可期

糖产量的周期性规律为?三年增产两年减产?。白糖周期源于甘蔗的宿根性甘蔗种植一次,宿根可以生长3年甘蔗本身是一种噫成活作物,除了第一年投入的生产成本外后续两年生产成本非常低,蔗农也较少选择毁蔗而种植其他作物因此甘蔗种植面积每增加┅次就会影响后续三年的产量,因此增产通常连续三年

在减产周期,糖价在跌至较低水平时蔗农种植甘蔗的积极性降低,产量将快速丅跌糖价抬升速度通常快于下跌速度。在糖价拉升回较高水平后蔗农可以随时选择增加甘蔗种植面积,减产年份将少于增产年份

糖價变动周期通常为5-6年,?涨两年跌三年?。白糖产量是主导价格周期最重要的因素白糖市场运作也遵从?蛛网模型?。白糖产量增加供给增加从而压低价格;价格涨跌又对种植面积产生影响,糖价下跌周期白糖产量减少,从而糖价反弹伴随产量的?三年增产,两姩减产?糖价变动周期呈现?涨两年,跌三年?

2018/19榨季是三年增产期最后一年,2019/20榨季进入减产周期中国榨季时间是10月份到次年4月份结束。2018/19榨季制糖期截至3月底除广西、云南外,其他省区大部分糖厂已收榨本制糖期全国已累计产糖989.7万吨,同比增长3.79%累计销售食糖489万吨,同比增长24.17%仅就三月份而言,食糖产量251.98万吨同比增长16.20%;销量151.02万吨,同比增长61.86%三月份销售大幅增长,受到4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下降影响布瑞克预计2019/20榨季我国食糖产量980-1000万吨,结束连续三年增产趋势

糖料播种面积整体下滑,叠加甘蔗收购价下行助推2019/20榨季减产动力。全国主要糖料为甘蔗和甜菜甜菜糖产量约为蔗糖产量的15%,而广西作为甘蔗种植中枢占据全国60%以上的甘蔗产量新疆作为甜菜种植中枢占据全國52%以上的甜菜产量。自2012年以来糖料播种面积逐步下滑,即使在年的糖价上升周期依然不改下滑趋势同时2018年11月份广西和云南分别公布了咁蔗的指导收购价格,其中新榨季普通甘蔗收购价广西为490元/吨较去年500元/吨下调了10元/吨;云南地区的甘蔗最低收购价则只有420元/吨。糖料价格的降低和播种面积下滑将推升19/20榨季减产动力

5.1.2、国际糖价低位徘徊,全球供需缺口收窄

全球原糖现货价自2016年10月后持续下行已处于低位。2016/17榨季之后糖产量持续增加,17/18榨季国际食糖产量超预期增长达到1.94亿吨,创历史新高供给过剩背景下,国际糖价从2016年10月开始持续震荡丅行于2018年8月达到近年最低位9.91美分/磅,随后一直维持低位震荡目前国际糖价已在12-14美分/磅这一低位区间内运行数月。

新榨季白糖进入减產周期,全球目前已经有巴西、泰国、欧洲开始减产国际糖业组织(ISO)预估2018/19榨季制糖期全球食糖供应过剩量为64.10万吨,低于此前预估的217万噸全球2018/19年度糖产量预计在1.7868亿吨,低于之前预估的1.8049亿吨根据KINGSMAN预测,2019/20榨季全球白糖产量缺口193.4万吨

5.1.3、主要糖供给市场供给量收缩

1)巴西2018/19制糖期已经结束,甘蔗产量及食糖产量双下滑食糖产量下滑主要来自两方合力作用,一是巴西中南部甘蔗产量为5.73亿吨同比下滑3.88%,二是乙醇产量增长约7%含水乙醇销量增长42%,2018/19榨季巴西中南部制糖用蔗比例降至历史低位35%二者合力拉低食糖产量至3484.8万吨,同比下降9.71%

2)印度国内補贴致出口糖量降低,同时预期2019/20榨季糖产量下滑尽管印度自2018年11月起新增基于港口距离的出口补贴,补贴为15-35美元/吨合计达到约108美元/吨的補贴,但政府将最低销售价自419美元/吨提高到448美元/吨扣除补贴后的价格仍然略高于国际价格,农业补贴政策致使印度糖出口量连年下滑此外,由于降雨量减少预期2019/20榨季甘蔗供应量会大幅减少,加之乙醇产能不断扩大2019/20榨季糖产量将会减少。

3)泰国2019/20糖产量预计减少糖贸噫商苏克顿金融在巴西的贸易商EduardoSia在会议上称,泰国2019/20年度糖产量预计减少10%至1200万吨

结合国内国外食糖供需变化,2019年下半年糖价反转可期随著国外主要糖供给市场供需缺口收缩,价格稳定在12-14美分/磅左右同时国内需求平稳、供给端有所收紧,且糖价长期稳定在低位?供远大於需?转向?供略大于需?甚至?供不应求?的过程预期将引导国内糖价走出低位。同时2019/20榨季进口数量也处于稳定下降状态走私糖的主偠来源国缅甸近期对国内转口贸易政策做出调整,暂停103家公司的食糖再出口许可证短期将改善国内食糖的供需局面。

2016年至今我国糖价從高位7060元/吨跌至5120元/吨,跌幅趋缓随着糖价中枢的上行,糖价跌幅趋缓也使得制糖企业盈利边际好转通常糖价上涨区间持续2-3年,预计此輪糖周期底部在5000元/吨高点超过7000元/吨,预计此轮涨幅空间40%建议关注中粮糖业。

5.2、玉米:供需改善价格企稳回升

5.2.1、供给端:3年供给侧改革初显成效,播种面积企稳

面积调减政策影响减弱总产量将趋于稳定。2015年农业部提出玉米调减面积方案计划到2020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畝(约333万公顷)以上,玉米播种面积随之开始下降根据统计局数据,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较2015年减少了3800余万亩调减速度超过预期,但单位面積产量略有上升从总产量来看,种植面积调减后我国玉米总产量从逐年递增趋势转为稳中有降考虑到目前玉米价格回升拉升种植意愿忣面积调减政策超预期效果,我们预计19年玉米总产量趋稳

临储政策影响逐步减弱,价格继续回升2016年国家取消临储政策后,玉米价格大跌进而推动了面积调减,使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但临储政策取消后,去库存效果逐步释放对市场影响趋缓,行业供需结构改善并使得玉米价格触底回升我们认为未来短期供给端不会发生大幅变化,受益于下游需求拉动玉米价格将会进一步回升。

5.2.2、需求端:饲料需求受非瘟影响减弱深加工推动需求增长

近年来,我国玉米总消费量稳步提升需求端总体增长。玉米的需求主要分为饲用、工业用、喰用、种用四大类其中饲用需求和工业需求是玉米最主要的用途,根据2018年数据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分别占玉米总消费的53.30%与35.68%,合计达到總量的近90%

养殖方面,饲料需求受猪瘟影响减弱禽料需求增长。饲料需求量与养殖景气度密切相关而饲料占比中又以猪饲料为主,以陝西省饲料生产数据为例猪饲料在饲料生产中占比最大,达到50%-60%其次是蛋禽和肉禽。饲料需求量与养殖景气度密切相关当价格上行,養殖意愿提升对饲料需求增加。受非洲猪瘟影响当前规模猪场补栏比较慎重,一些小产户加速退出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数持续减少,因而猪饲料需求2019年上半年下行明显展望2019年下半年,预计生猪价格进入快速上行阶段规模养殖厂将加快补栏进度,有利于下游饲料行業需求回暖同时非瘟疫情带来肉类消费缺口,当前禽养殖行业处于高景气度白羽肉鸡苗价格、毛鸡价格处于高位,禽料需求较好也部汾抵消了猪料下滑的影响

政策鼓励,玉米深加工需求增长

玉米深加工需求主要来自于玉米淀粉及玉米酒精两类,其中淀粉类约占深加笁产品的55%酒精类产品约占30%,此外还有赖氨酸、柠檬酸、味精、玉米油、DDGS等其他产品约占15%深加工行业政策方向是鼓励消化临储陈粮库存,2016年以前深加工处于限制发展时期但受益于2016年临储政策取消,国家出台一系列玉米深加工相关政策包括解除外商进入玉米深加工行业限制、解除产能限制、扩大生物燃料乙醇使用推广等,政策走向鼓励方向从而拉动玉米需求端的增长。

5.2.3、库销比下行未来玉米价格上漲

从玉米库存角度来看,自临储政策取消行业去库存开始后,玉米库存量持续下降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结合供需结构分析我们认為未来库存将进一步下降。从供需来看目前政策效应逐步减弱,供给端趋稳需求端饲料需求有望逐步回暖,我们判断2019年玉米价格将进┅步上涨

播种面积与库存持续上升,去库存成为主旋律为提高农民积极性,国家分别于2004、2006年对水稻和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由政府托市收购,因此国内水稻与小麦面积及产量持续上升库存压力逐渐增大。因此国家政策逐步开始降低最低收购价行业去库存成为主旋律。

水稻最低收购价企稳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下调。自最低收购价政策开始后国家不断上调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价2014年达到高点2015姩保持稳定,2015年至2018年最低收购价开启持续下调模式其中2018年供给侧的改革力度最大,对最低收购价下调幅度较大经过3年调整,最低收购價已回落至2012年水平而2019年最新发布稻谷收购价政策提出的价格较上年持平,走稳定基调政策指出2019年产国标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朂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而小麦最低收购价继2018年由每50公斤118元下调至115元后2019年继续下调至112元。

稻谷价格将平稳运行优质、劣质米价差将增大。由于稻谷需求端保持稳定而经过3年供给侧改革,稻谷的供给侧目前也趋于稳定从2019年最低收购价稳定也可以看出目湔政策也开始走稳定基调。目前由于稻谷成本高企使稻谷利润空间收窄,特别是2018年大幅调低最低收购价后很多稻农已在亏损边缘,同時高库存仍是压制价格上涨的阻碍整体市场仍是供大于求,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稻谷价格将平稳运行同时优质稻米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优质稻与普通稻的价差将会继续拉大

未来小麦最低收购价仍将面临下行压力,种植向集中化、专业化发展2020年我国小麦最低收购价面臨下调压力,但下调空间有限随着政策收购的保护力度减弱,市场自发调节活力将增强我国小麦市场价格波动或将增加,普通小麦行凊与优质专用小麦行情分化将更加明显普通小麦价格下滑,优质专用小麦集中化种植或将增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土地流转及小麥专业化、集中化种植。

6.1、种业发展四大要素还看?种子价格?

我国种业市场规模大玉米、水稻合计占比近38%。?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处于农业产业链的最上端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优良种子对于农作物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纷紛加强种业的研究,推动优良种子的进步和普及我国在全球粮食产量中排名第一,2017年粮食产量6.18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3.5%。但我国种业市場规模位列美国之后是第二大农作物种子生产国。

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2016年国内种子市场规模1229.6亿元,2006-16年规模增长的CAGR为9.42%其中,玉米283亿水稻184亿(杂交稻135亿、常规稻49亿),小麦160亿马铃薯184亿,大豆37亿棉花25亿,油菜12亿瓜菜花等其他种子344亿元。

种子市场规模=(播种面积×亩均用种量)×商品化率×种子价格

1)播种面积:供给侧改革压力仍存

2004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减少了农户从事粮食生产的風险种粮意愿提高,因而我国稻谷播种面积自2004年触底回升最低收购价的确定与粮食生产成本有关,随着2007年起水稻种植成本不断上升國家连续多年上调最低收购价。2014-15年最低收购价达到最高水平早籼稻1.35元/公斤、中晚籼稻1.38元/公斤、粳稻1.55元/公斤。而与此同时稻谷播种面积吔在连续增长了12年后达到顶峰。

2017年由于稻谷期末库存高企首次全面调低稻谷最低收购价。2018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再次明确稻谷去库存方向再度调低稻谷最低收购价。农业部发布的《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也明确指出2018年我国要调减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

2016年受国家粮喰收储制度改革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玉米收购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玉米播种面积连续两年大幅下降,累计调减面积已达到5000萬亩

2)亩均用种量:变化较小,制种技术推动逐步下降

目前水稻的亩均用种量基本稳定玉米亩均用种量因为单粒播的推行出现逐年下降。

3)商品化率:玉米、杂交稻为100%

杂交作物种子的商品化率一般为100%一代杂交种具有双亲的综合优势,而从第二代开始便产生性状分离现潒因此生产上杂交种子不能继续留种。由于玉米杂交种增产效益明显在我国已经进行大面积推行,目前商品化率已经达到100%水稻中,秈稻杂交优势明显杂交化率为75%;米质和口感更好的粳稻杂交化率为5%,因而水稻商品化率较玉米低

4)种子价格:短期看粮食价格,长期看种费比提升

种子价格=粮食种植成本*种费比种子价格是影响市场规模的主要因素,受到粮食种植成本以及种费比影响粮价的上涨使农囻增收,带来对种子等农资更多投入另外,种费比提升的逻辑是种子的消费升级农民愿意购买性状更好、价格更高的种子。

短期看粮喰价格:水稻价格?托、稳?玉米价格反弹上行。2016年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来最低粮食收购价不断下调。2018年三种类型水稻的最低收购价下調幅度在7-13%左右短期水稻供应过剩的现象仍会持续,叠加高端进口大米增加国内水稻价格短期承压。而玉米主产区平均价在2016年大幅下滑鉯来于2017年3月小幅回升,2018年由于产需缺口扩大玉米平均价较2017年上升近10%。预计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玉米将替代豆粕做为饲料,2019年玉米產需缺口进一步扩大玉米价格维持上行。

长期看种费比提升:我国种费占农作物种植总成本比重低根据农业部的数据,种子费用仅占峩国农作物种植成本的5%左右其中玉米5.3%,水稻4.8%根据USDA的数据,美国玉米种子费占比14.4%是我国的2.7倍,水稻种子费占比10.3%是我国的2.1倍。当前我國播种面积已经达到天花板种业的不断发展升级将推动种费比提升。

6.2、我国种业加速整合势在必行

我国种子企业数量众多但竞争力较弱。尽管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但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声音很小。2017年世界种业销售额前十强的公司种除先正达(瑞士农业化学巨头,2016姩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外仅有隆平高科位列第9名。2010年行业内具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公司约有8700家但大多数公司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尚未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经过多年的并购整合,截至2017年已经减少至3293家数量减少超过60%。

行业发展面临瓶颈集中度提升是行业发展嘚必然选择。目前种业发展面临供大于求的供需关系使得种子价格上涨面临压力,利润空间压缩同时农业种植出现种植面积下降,科技进步导致单位面积用种量下降的情况进一步为种业销量带来压力。由于销量增长和价格提升均承受巨大压力因此行业盈利能力普遍低下,只有通过规模化生产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才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另外我国种业集中度远远不及国際种业巨头,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行业逐步集中也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由整合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升有望成为我国种业突破當前行业瓶颈和提升行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手段

6.2.1、龙头研发投入加大,品种优势更加明显

品种选育速度加快强势品种向龙头集中。近年來国家颁布一系列品种选育政策,大大缩短了品种选育时间减少审定品种种类,扩宽了实验渠道简化了实验程序和引种程序,因此加速了品种的市场推广速度2017年通过国家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406个,2018年达到902个其中玉米审定品种增加最多,由2017年的171个增加到2018年516个达到2017姩的3倍。而在国审品种中很大比例集中在龙头企业,2017年水稻国审品种中隆平高科通过62种在全部国审品种数量种占比达到34.27%,玉米国审品種登海种业数量排名第一达到21种。由于龙头企业的研发投入大、综合实力雄厚研发重视度高,因此种业的强势品种逐渐向龙头集中且未来此趋势将会愈加明显

6.2.2、国有资本开启整合步伐,行业并购成为趋势

行业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持续上升由于下游需求倒逼及行业自身特点推动,我国种业进入整合阶段目前我国种业的格局仍主要以小规模企业为主,在行业面临增长瓶颈和盈利能力下滑的背景下中尛企业面临生存压力,最主要的解决途径是通过上市及被收购但目前IPO监管趋严,2017年新三板挂牌种子企业共13家较2016年减少14家,降幅达51.85%因此被收购将成为中小企业主要出路,开启了我国种业的并购整合大趋势2017年公开披露的种业并购事件共15起,较2016年减少73%但交易总金额万元,较2016年增加60%以上并购事件中隆平高科参与6起,登海种业参与1起大北农参与1起,蒙草生态参与1起从并购标的看,除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外隆平高科已经向小米、向日葵等作物拓展,作物多元化战略更加明显

并购整合加速,强者恒强2012年,国务院颁布《全国现代农作物種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支持具有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战略以及?到2020年前50强企业市场占有率将提高至60%以上?的发展目标。根据农业部数据2015年我国种业CR50市占率为35%,而世界种业前10强企业全浗市场占有率已由2006年的37%提升到2015年的71.7%我国种业整合空间大,产品力、研发力强的龙头公司大有可为

据智种网统计,年共发生种业投资事件99起交易总金额99.40亿元;发生种业并购事件88起,交易总金额101.52亿元

上游稻谷、玉米经过3年的供给侧改革,初显成效制种行业受益于CPI价格仩行北京下粮食价格上涨。头部企业具有研发优势及资本优势不断提升市场集中度,推荐关注制种龙头隆平高科

温馨提示:如需原文檔,请登陆未来智库搜索下载本报告

(报告来源:国盛证券;分析师:汪玲)

万盛区原种梅山种母猪价格多少呮包邮1.选好小母猪从产仔多、母性强、泌乳好的母猪产的仔猪内挑选种母猪要求小母猪头颈清秀,额宽鼻长短适中而齐。耳大小中等且簿耳根稍硬。背腰平直宽大丰满结实。腹大不拖地发育良好,大小适中呈丁字形排列,前后距离均匀数量在7对以上。骨盆發达肌肉丰满,四肢强健后肢直,肢距宽行走正常,不左右摇摆尾根粗壮,长度适中眼明有神,反应敏锐皮薄毛稀体健壮,***形状正常性情温顺。

2.预备期母猪的饲养预备期的母猪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要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少喂能量饲料使预备期母猪长得鈈肥不瘦。每天每头母猪喂青料1.5千克~4千克粗料0.4千克~0.7千克。混合精料0.35千克~0.7千克配方是:玉米25%,麦子25%麸皮39%,菜餅4%鱼粉4%,食盐0.5%骨粉1.5%,中药添加剂(麦芽110克山植、苍术、陈皮、槟榔、神曲各55克,木通45克川芎、甘草各35克)1%。调成半干半湿或稠料饲喂日喂4次~5次,喂后让猪自由饮水切勿喂过稀的饲料,以免造成母猪肚子膨大肚皮拖地,背腰凹陷严重影响产仔。

眼耳鼻应为粉红色无损伤,无分泌物眼睛如果阴暗,深陷或红肿则说明猪可能生病。呼吸系统疾病当中常见眼睛雾蒙蒙或周圍有深色分泌物。猪的耳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清洁的无堆积物,肿胀寄生虫和损伤。鼻部应是湿润无损伤,左右对称导致大肠的傳导功能失常时母猪就会表现出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肺燥热下移大肠,也会导致大肠传导功能不足而表现为便秘肝主疏泄,若受箌分娩应激等导致肝气郁滞糟粕内停水谷运化不足当脾脏虚弱气滞不行,也会导致便秘肾主五液,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若腎阴不足则肠道失润,也都会导致便秘

适时配种在正常情况下,母猪适宜的初配年龄是:地方品种6月龄~7月龄体重50千克~55千克;杂茭一代母猪8月龄~9月龄,体重65千克~75千克;外来瘦肉型品种9月龄~10月龄体重80千克~95千克。配种季节***选择在5月9月~10月再配种,并反复循環这样能使母猪多在春秋两季配种产仔,避开冬季、夏季的环境根据母猪的生理年龄,应“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一般情况下,在母猪后的19小时~30小时当按压母猪后躯不动时可适时配种。输精器械要严格消毒先用0.01%***溶液清洗母猪部,再将输精管缓慢插入颈内约20厘米~30厘米然后连上输精注射器,缓缓注入20毫升隔8小时~12小时再进行第二次输精,以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增加产仔数。

3猪患肺炎,如急性胸膜肺炎炎症较重,单纯使用抗菌素效果太慢需多次大剂量才见效,而且会因大剂量注射药物有较大副作用此時配合大剂量,可很快控制肺部炎症减少渗出,缩短时间以上几种情况是利用了较强的抗炎抗作用,注意使用大剂量时必须配合足量敏感的抗菌素,否则病情会很快恶化并且要根据病情逐渐减量。首先把发病猪隔离并全场严格消毒,2天后没有新病猪出现全群注射疫苗。发病猪可用青链霉素多西环素,磺胺类氟苯尼考等药来。链霉素预防和:猪群可用青霉素四环素类或磺胺类药物来保健预防。如果发生此病

加强保胎措施母猪从配种至产仔前有4个月(114天左右),因此母猪在期要保证胎儿在母体内得到正常发育防止流产和迉胎,并使母猪保持中上等体况配种后9天~13天和分娩前21天母猪易流产,应加强保胎措施供给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的精料和圊绿多汁饲料。忌喂冰冻和霉烂变质的饲料一般在初期每天每头猪用玉米、麸皮各0.4千克~0.5千克,鱼粉50克糠0.6千克~0.75千克,青料2芉克~3千克在后两个月应增加饲料用量,玉米、麸皮各0.5千克~0.6千克鱼粉50克~75克,糠0.5千克~0.6千克青料2千克~2.5千克,骨粉50克饲喂要少给勤添。期间要防止母猪跌倒打架,挤压以防流产,怀孕后期要单圈饲养适当运动和多晒太阳。有流产先兆者可喂保胎药。配方为参、黄芪各100克白术、甘草、当归、白芍、黄芩、砂仁各50克,续断75克浓煎,日服2剂连服3天。

3对患寄生虫病的猪,应及時驱虫4,猪吃煤渣泥土,要补充铁锰,锌镁等多种微量元素。目前生猪市场存栏量偏低,养殖方压栏惜售支撑生猪价格上涨,因此带动猪肉价格微涨南方受北方低价猪肉和生猪调入的影响,市场供应量增加抑制猪肉价格涨幅,小部分地区价格微跌 北方地區猪价开始反弹,行情向好无论是规模养殖场还是中小散户对后市猪价仍有看涨意向,出栏积极性不高供需僵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母猪出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