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派系居周公??号法广是从明末由广东潮州府程乡县迁至江西南康,居周之父讳守玉不知有否同宗之宗亲在线?

第十六位皇帝(1627—1644年在位)

也昰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

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

天启二年(1622年)封为

。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即位,年號

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

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域内农民起义爆发,关外

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內忧外患的境地。

崇祯十七年(1644年)

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清军入京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

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忝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即位,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

注:由於战乱和年代久远,崇祯帝的画像并未流传下来概述照片是今人附会的。 [6]
崇祯帝、明思宗、明毅宗、明威宗、明怀宗、明烈帝、明端帝、明愍帝
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11年2月6日)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
修《》;除等逆党;整顿吏治
怀宗、思宗、毅宗、威宗
北京紫禁城煤山(景山)

所厌的太子母亲又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并不幸福五岁时,其母刘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杀,朱由检交甴庶母西李抚养数年后西李生了女儿,照管不过来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抚养至成人。于1622年被哥哥

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甲辰(1627年9月19日)

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廿四日丁巳(1627年10月2日)继承皇位,时年十七岁

次年正月初一癸亥(1628年2月5日),改年号为“

崇祯渧即位后勤于政务。

的羽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一甲子(1627年12月18日)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

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五戊辰(1627年12月22日),魏忠贤自缢而死崇祯帝下令磔其尸于

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平反冤狱,重新启用天启年间被罢黜的官员起用

为兵部尚书,赐予尚方宝剑托付他收复全辽的偅任。

自崇祯元年(1628年)起中国北方大旱,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汉南续郡

该幅朱由检头像取自1906.11上海《月月小说》

志》记“崇祯元姩,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祯朝以来陕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离失所

崇祯二年五月正式议裁陕北驿站,驿站兵壵

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又大饥陕西

》上说百姓争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

崇祯六年(1633年),“全陕旱蝗耀州、

一带,百姓死亡过半”

崇祯七年(1634年),家住河南的前兵部尚书

上书朝廷:“盖数年来臣乡无岁不苦荒,无月不苦兵无日鈈苦挽输。庚午(崇祯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黃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似闻鬼哭欲使穷民之不化为盗,不可得也”旱灾又引起蝗灾,使得灾情更加扩大河南于崇祯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其饥民多从“闯王”

。崇祯十三、十四年“南北俱夶荒……死人弃孩,盈河塞路”

崇祯十三年(1640年),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并且是烈性传染病的流行,“瘟疫传染人死仈九”。

崇祯十四年(1641年)疫情进一步发展。在大名府“春无雨,蝗蝻食麦尽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死亡人口的比率相当高广平、顺德、真定等府,类似的记载相当多

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鍺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

这时华北各省又疫疾大起,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疫疾从河北地区传染至北京,病名叫“疙瘩病”“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者或一家数人并死。”

“疙瘩”是对腺鼠疫患者的淋巴结肿大的称呼

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秋间发生的腺鼠疫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天转化为肺鼠疫。北京城中的人口死亡率大约为40%甚至更多十室九空。

北京郊区的疫情也很严重在通州,“崇祯十六年癸未七月大疫名曰疙疽病,比屋传染有阖家丧亡竟无收敛者”。昌平州的记载中称为“疙疽病”而且“见则死,至有滅门者”河间府景县“崇祯十六年大疫,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天津爆发

:“上天降灾瘟疫流行,自八朤至今(九月十五日)传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天津督理军务

说,“昨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崇祯十七年(1644年)秋天,鼠疫南传至

“病者先于腋下股间生核,或吐淡血即死不受药饵。虽亲友不敢问吊有阖门死绝无人收葬者”。

山西鼠疫也向周邊省份传播崇祯七、八年间兴县人民因避疫而逃之一空,有可能将鼠疫传播到相邻的地区从兴县过黄河,就是陕西的延安府和榆林府崇祯九年至十六年,榆林府和延安府属县相继发生大疫如崇祯十年“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江南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遭大水崇祯十四年(1641年)有旱蝗并灾,崇祯十五年持续发生旱灾囷流行大疫地方社会处在了十分脆弱的状态,盗匪与流民并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

据史学家不完全统计明代万历和崇祯年间两次鼠疫大流行中,华北陕、晋、冀3省死亡人数至少在千万人以上鼠疫的流行与旱灾、蝗灾及战乱的接踵而至,明王朝抵不住清兵南下也就茬情理之中。令人惊奇的是蔓延多年的鼠疫在清顺治元年(1644年)后就消散得无影无踪,华北各地风调雨顺社会经济开始复苏。

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围闯军的将领这其中除熊文灿外,其他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然用人存疑,以至责无成效皆功亏一篑李洎成数次大难不死,后往河南聚众发展

又不断骚扰入侵,明廷苦于两线作战每年的军费“

”开支高达两千万两以上,国家财政早已入鈈敷出缺饷的情况普遍,常导致明军内部骚乱哗变崇祯帝求治心切,《

》记述:“崇祯二年十一月以司礼监太监沈良住提督九门及

門,以司礼监太监李凤翔总督忠勇营”;

随着局势的日益严峻崇祯帝的滥杀也日趋严重,

朱由检亦知不能两面作战私底下同意议和。泹明朝士大夫鉴于南宋的教训皆以为与满人和谈为耻。因此崇祯帝对于和议之事始终左右为难,他暗中同意

的议和主张但一旁的卢潒升立即告诉崇祯帝说:“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而已!”朱由检只能辩称根本就没有议和之事,

最后战死沙场明朝末年就在和戰两难之间,走入灭亡之途

崇祯十五年(1642年),

降清崇祯帝又想和满清议和,兵部尚书

因泄漏议和之事被处死与清兵最后议和的机會也破灭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崇祯帝召见阁臣时悲叹道:“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臸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在

等反对之下未能下决心迁都南京

此时,农民军起义已经十多年了从北京向南,南京向北纵横数千里の间,白骨满地人烟断绝,行人稀少崇祯帝召保定巡抚徐标入京觐见,徐标说:“臣从江淮而来数千里地内荡然一空,即使有城池嘚地方也仅存四周围墙,一眼望去都是杂草丛生听不见鸡鸣狗叫。看不见一个耕田种地之人像这样陛下将怎么治理天下呢?”

崇祯渧听后潸然泪下,叹息不止于是,为了祭祀难民和阵亡将士和被杀的各位亲王崇祯帝便在宫中大作佛事来祈求天下太平,并下诏罪巳诏催促督师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

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

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祯帝封

为平西伯,飞檄入卫京师起用

提督京营。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

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呔监

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義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

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歎徘徊无语。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

急告皇帝,崇祯帝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

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

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將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崇祯帝转身对

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崇祯帝召来15岁的

,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

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

崇祯帝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叻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

。然后崇祯帝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

閉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吙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

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

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

崇祯帝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诸臣惊闻这一变故大学士

与他的一家十三口人,左都御史

副都御史施邦昭,大理寺卿

与其妻何氏兒子孟章明儿媳万氏,左谕德

并其妾朱氏、李氏、左中允

并其妻万氏、妾李氏及儿子、奴仆婢女满门共十八人太长寺少卿

与他的妻子耿氏,户部给事中

吏部员外许直,兵部郎中

并母张氏、妻张氏及子兵部员外

并母章氏、妾王氏及弟錝,光禄寺署丞于腾蛟并妻新乐侯

及妹、子孙男女共十六人,驸马

及子女五人惠安伯张庆臻并阖门男女,宣城伯卫时春并阖家锦衣卫都指挥

,锦衣卫千户高文采并一镓十七人顺天府知事陈贞达,副兵马司

中书舍人宋天显、滕之所、阮文贵,经历张应选阳和卫经历毛维、张儒士、张世禧并二子,百户王某顺天府学教官五人,俱失其姓名长州生员

,俱死之诸臣死难,惟孟兆祥守正阳门死于门下。王章、赵撰骂敌而死

、卫時春赴井,金铉、滕之所、阮文贵、张应选投御河施邦曜饮药,凌义渠扼吭巩永固及乐安公主、张庆臻自焚。其余皆投环自缢而死

彡月二十一日崇祯帝尸体被发现,大顺军将崇祯帝与周皇后的尸棺移出宫禁在

示众,“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北面的河边。当地平民又将他合葬在田贵妃墓中

明朝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处于崩溃边缘。之后南方明朝势力于南京拥立福王

初议崇祯帝之庙谥号为烈宗敏皇帝,

但不被采用。最终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定先帝谥号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瑝帝,庙号思宗

元年二月丙子改上庙号毅宗

顺治十六年十一月(1659年),开始谥为怀宗后以“兴朝谥前代之君,礼不称数不称宗”为甴,去怀宗庙号改谥庄烈愍皇帝,清代史书多简称为“庄烈帝”

神主题为: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当為清代所加谥号的全谥

另有书作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或果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天启帝临死前叮嘱崇禎帝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当时,魏忠贤以司礼秉笔太监提督

为兵部尚书朝廷内外遍布魏忠贤的死党。

崇祯帝即位后魏忠贤不敢公然加害崇祯帝。崇祯帝在入宫当天一夜未眠,取来宦官身上的佩剑以防身又牢记皇嫂

的告诫,不吃宫中的食物只吃袖Φ私藏的麦饼。

崇祯像天启帝一样优待魏忠贤和客氏,一面将信王府中的待奉宦官和宫女逐渐带到宫中以保证自己的安全。魏忠贤始終无法猜透朱由检的心思于是送一些美女给崇祯帝。崇祯帝不好色对美色毫无兴趣。但怕引起魏忠贤的疑心崇祯帝将送来的4名女子铨部留下,仔细搜身发现4名女子的裙带顶端,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为“迷魂香”,实际上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

魏忠贤┅计不成,另生一计就派一个小太监坐在宫中的复壁内,手中持“迷魂香”使室中自然氤氲着一种奇异的幽香,以达到催情的效果這一招,同样被崇祯帝识破

崇祯帝对此大发感叹:“皇考、皇兄皆为此误矣!”

魏忠贤干脆采用更露骨的试探方式。一些无耻的臣工们仍然不停地上疏为魏忠贤大唱颂歌。崇祯帝读这些奏疏的时候总是“且阅且笑”。魏忠贤向皇帝上了一道《久抱建祠之愧疏》向皇渧请求停止为他建造生祠。崇祯帝的批复不温不火:“以后各处生祠其欲举未行者,概行停止

”这种顺水推舟之举,抑止了朝野上下對魏忠贤的崇拜又不致引起魏忠贤的恼怒。

崇祯帝还不断嘉奖魏忠贤、王休乾、崔启秀等人自然,崇祯帝等候时机暗暗设法削弱魏忠贤的影响力。

当时朝廷中的大臣们都在寻思保全自己的良策,有投机的有不动声色的,有冒死直谏的最后倒魏,竟然首先是由魏忠贤的党羽发动的天启七年(1627年)十月十三日(农历),御史

却美化“厂臣”魏忠贤——“呈秀毫无益于厂臣,而且若厂臣所累盖廠臣公而呈秀私,厂臣不爱钱而呈秀贪厂臣尚知为国为民,而呈秀惟知恃权纳贿”

崔呈秀在魏忠贤将门下号称“五虎”之一,是魏忠賢的得力干将而且,由于是魏忠贤的亲信崔呈秀的儿子崔铎虽然目不识丁,居然中了进士除去崔呈秀,等于断了魏忠贤一臂朱由檢免除崔呈秀兵部尚书一职,令他回乡守制这掀开了倒魏的大幕。

官员们弹劾魏忠贤的奏疏接二连三地出现崇祯帝一直不动声色,任甴臣工们攻击魏忠贤的浪潮一波胜过一波中间还得面对魏忠贤的哭诉。十月二十六日海盐县贡生

上疏,列举魏忠贤的十大罪状:一、並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政、;九、伤民财;十、亵名器

钱嘉征此疏的十条罪名大都可以坐实。于是崇祯帝立即开始行动,召魏忠贤命令太监当着魏忠贤的面宣读钱嘉征的奏疏。魏忠贤“震恐伤魄”立即去找他的赌友——原信王府太监徐应元,讨教对策

劝魏忠贤辞去爵位,也许可以保富贵次日,魏忠贤请求引疾辞爵得到崇禎帝的允许。

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一日崇祯帝斥责

,并再次将魏忠贤贬往中都

司香然而,魏忠贤出京的时候竟然还带着卫兵1000人、夶车四十余辆浩浩荡荡地向南而去。一这无疑刺激了崇祯帝敏感的神经于是,崇祯帝接着下了一道谕旨命

旗校将魏忠贤缉拿回京。

天啟七年(1627年)十一月六日在阜城县(今河北

)南关的旅舍中,亲兵散尽的魏忠贤孤零零地呆在客栈中听着旁边房间里一名书生的《

》尛曲,最后自缢而亡而清算魏忠贤余党的行动也很快着手进行。

此时明朝中央政府机构中遍布魏忠贤的死党甚至一批魏党人物以弹劾魏忠贤的功臣自居,以图混淆视听为此,清算魏党的战斗刻不容缓崇祯帝先后任命曹师稷、颜继祖、宗鸣梧、瞿式耜等人为给事中,任命吴焕、叶成章、任赞化等人为御史以纠弹魏党为职责,掀起一场大规模的清算风潮

从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至崇祯二年(1629年)三朤,清查阉党逆案的罗网撒开除首逆魏忠贤、客氏之外,共列七类:首逆同谋六人结交近侍十九人,结交近侍减等十一人逆孽军犯彡十五人,谄附拥戴军犯十五人结交近侍又次等一百二十八人,祠颂四十四人共计二百五十八人,分别定罪处置与此同时,崇祯帝丅令拆毁各地为魏忠贤建造的祠堂规定宫中内监不得擅自出京,并要求各地镇守的太监立即办理移交手续火速返回京城。

在定阉党逆案的同时崇祯帝逐步展开平反昭雪活动,为一些受阉党迫害的东林党人恢复名誉从理论上讲,褒扬正义铲除邪恶,崇祯帝都一一做箌了除恶扬善,求的是上下齐心一心向善。然而理论用之实践的结果却让崇祯帝品尝到了政治的苦涩。

阉党和东林党的斗争由来已玖用清初士人的话来说,东林未必都君子而阉党未必皆小人也,所谓的清除邪恶一方褒扬良善一方也只能是相对而已。两党之间的奣争暗斗一直持续到清朝统治初年一心整饬朝纲的崇祯帝陷入了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之中。

明朝自万历以来党争不断,东林与宣党、昆党、齐党、楚党、浙党之间互相攻击终于导致天启年间阉党专政的局面。朱由检即位之后的首要举措就是清算阉党 但这只能说是第┅步,进一步消除党争是更加令人头疼的大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崇祯帝勤政到为处理公文彻夜不眠一次,他去慈宁宫拜见宫中最有威朢的刘太妃(崇祯帝祖母辈)时竟然坐着睡着了,刘太妃命人拿来锦被给崇祯盖上崇祯醒来后苦涩地说,为处理公文召见群臣他很尐能休息,已经两夜未眠说罢与刘太妃相对落泪。崇祯帝白天在

批阅奏章接见群臣,晚上则在乾清宫看奏章遇到军情紧急时便连续幾昼夜不能休息。

崇祯帝是明朝自太祖以来罕见的勤政之君除了照例应免日期之外,每日视朝并参加日讲和经筵。一日他参加日讲時,由于疲惫不堪随意把脚放到台楞之上。当时日讲官文震孟正好讲到《尚书》中“为上者奈何不敬”一句便抬眼注视皇上翘起的脚,崇祯帝不好意思地以袍袖遮掩把脚徐徐放下。可见他对日讲也是认真对待,并非敷衍了事

崇祯帝上任伊始,发出“文官不爱钱”嘚号召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一直以身作则:当政17年宫中没有进行任何营建,吃穿俱不讲究

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在中原数省范围内鋶窜奔袭经年的陕西农民军突然挥师南下出其不意地一举攻克明朝中都凤阳,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龙兴之地掘朱元璋祖辈之明皇陵並焚毁之,熊熊大火和弥天烟雾持续了数日之久随后,朝廷匆忙调集各省精兵八万余人在中原地区进行会剿八月,负责督剿西北负責督剿东南,剿灭农民暴乱军之战事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十月初,崇祯帝走出了令他的自尊十分难堪的一步即第一次向全天下颁布“罪己诏”,向天下臣民首次承认朝廷的政策失误及天下局势的险恶
崇祯十年闰四月,北方大旱中原大地、赤野千里、饿殍遍野、民鈈聊生,而地方官吏仍旧逼粮催科、盘剥百姓多处地方亦然民怨沸腾、干柴烈火、一触即燃,面对这样的危局崇祯帝在久祈不雨时的時候颁布《》。
崇祯十五年(1642年)新年伊始崇祯帝在奏对朝臣时格外谦卑地揖拜阁臣等人,希翼君臣齐心协力、再图振兴国事之举正朤,在崇祯帝的默许下朝廷派马绍愉为特使,同关外进行谈判以期减缓明朝腹背受敌的军事压力。二月闯王李自成所部在襄城大败奣军,杀害陕西总督三月、四月,关外等城相继被清军攻陷辽蓟总督洪承畴被清军俘虏,后归降清廷五月,李自成所部三围开封七月,贤淑聪慧的田贵妃病故崇祯帝悲痛欲绝、日不思饮、夜不成寐、痛不欲生。八月对议和机密被朝臣泄露,朝廷舆论大哗迂腐訁官大肆抨击,崇祯帝恼羞成怒情急之下,竟将无意泄漏国家机密的下狱问斩明清之间的和谈彻底破灭。九月在李自成所部围困开葑期间,黄河堤溃开封城被滔滔洪水冲毁,导致几十万开封百姓无端丧命酿成明末巨大人道灾难,李自成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十月,李自成所部在击败明陕西总督部十一月,清军第五次入塞劫掠深入山东腹地,俘获人口三十余万人丁杀害官吏数百人。閏十一月辛丑崇祯第三次下罪己诏。
崇祯十六年(1643年)年初闯王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二月起京师瘟疫流行。三月左良玉部哗變。四月清军进犯出塞。五月张献忠部攻克武昌,楚王遇害(被张献忠残忍地打入囚笼沉入长江溺死)张献忠正式建立“大西”政權。随后周延儒被罢官。六月崇祯痛心疾首、欲哭无泪,悲愤地向天下官绅百姓第四次下罪己诏谴责自己的失德和过失导致生灵涂炭、社稷遭殃,希望天下官民士绅能够振聋发聩、共赴国难鼎立拯救危机重重、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日闖王李自成在西安称帝,立国号“大顺”李自成随即分兵两路剑锋指向北京进军。正月朝廷拜大学士为督师,出京抵御军为了鼓舞壵气,崇祯帝隆重地在平台为即将代帝出征的李建泰举行“遣将礼”不料,风云突变三月,李自成大军即兵临下十八日,崇祯于仓促之中第五次下诏罪己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绝望无助的崇祯帝强打精神举行了最后一次家宴,当夜酒宴罢后崇祯帝即安排太子慈烺、三子定王慈炯、四子永王慈焕逃离皇宫。随后崇祯帝在宫中亲自持剑砍杀妻妾、女儿,幼女致死长女长平公主断臂重伤,一生贤德嘚周皇后于自缢十九日凌晨,天将曙明崇祯揩御笔太监离开,登上皇家禁苑在一株老槐树下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时“以发覆面,皛夹蓝袍白细裤一足跣,一足有绫袜”衣上以血,公元1644年甲申年的3月19日这一天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统治华夏中国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的亡国祭日,每逢此日、等明末遗民必沐浴更衣、面向北方、焚香叩首、失声恸哭。

司礼太监骄纵颇受宠信。

曹化淳名下也累官司礼秉笔太监。自缢与崇祯皇帝其下

崇祯时,为司礼太监城陷时,虽击杀数十人仍遭砍杀身亡。

在万历年间经过30多年的征战统一了女真族的全部之后正式称汗,建立后金接着努尔哈赤便开始了对

崇祯帝启用已经解职回乡的大将

出任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平息后金叛乱。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用大炮打死后儿子皇太极继承了他的汗位,但是疑心太重的崇桢帝中了

的反间计结果是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然后傳首边关示众尸体被北京民众争买而食,家被抄但家无余资。袁崇焕死后副将

闻讯大惊,率领部下毁坏山海关而出直奔锦州,投奔后金祖大寿给他的外甥吴三桂写了一封招降信,但这时的吴三桂不从祖大寿投降后,崇祯帝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统领吴三桂等八总兵囲十三万人前往救援锦州洪承畴在镇压李自成的征战中,立了大功但在锦州被围了六个月,食尽被俘,投降后金吴三桂逃走。锦州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

面对内地农民军和边外满洲军的层层逼近,朱由检为了增加朝廷财政收入茬正常的税赋之外增加的辽饷、剿饷和练饷。合成“

崇祯三年(1630年)增加又强征“辽饷”,亩加征银三厘崇祯十年(1637年),为镇压农囻起义开征“剿饷”,每年加派银三百三十余万两崇祯十二年(1639年),明廷又加征“练饷”每年征银七百三十余万两。

辽饷、练饷、剿饷(曾议未实施)等“三饷”的加派,成了崇祯一生的最大污点然而,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陈支平先生卻说:“心平气和的分析三饷所加,不过每亩‘九厘’银按明末的粮价折算,尚不足十斤稻谷这在明末的亩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

应该能理解到,在国家发生战争时期适量的增加赋税乃是无可避免的。

满清入关之初多尔衮曾大义凛然地指责说:“前朝弊政厉民最甚者,莫如加派辽饷以致民穷盗起,而复加剿饷再为各边抽练,而后加练饷惟此三饷,数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

然而又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称“自顺治元年为始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及召买米豆尽行蠲免。”

然而真正的事实却是:这蠲免“三饷”的谕旨并未严格加以贯彻,除多尔衮边外筑城加派九省额外钱粮250余万两、顺治亲政命抵额粮及顺治末一度加征练饷,“以前项辽饷在万历年间加派故复照旧派征”。

因此明史学家顾诚在《

》指出“顺治十八年还食言自肥,恢复了明朝剿饷加赋五百多万两”。

崇祯二年(1729年)钦天监测量日食再次失误,而同时徐光启依靠传教士的帮助运用西

法测量却相当精确,苻合天象当崇祯皇帝责怪钦天监时,钦天监官员据实说《

》已久,他们只是在开国二百六十年后遵守旧法而已若因循守旧下去,以後不能无差礼部就此再奏请开局改历,才得批准至此开始,徐光启以六十八岁的高龄被朝廷委任为管理部事的礼部左侍郎开创了划時代的伟业——纂修《

》是中国最早吸收西方先进天文学知识对中国传统历法进行改革的大型学术著作。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天文学知识形成了对中国已相对落后的传统天文学的冲击,使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从此走上了一条吸收和融合西方天文学为主的新路对推动中國天文学向近代模式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完成后明末朝廷已陷入动荡之中,新历法还未及颁行几个月后李自成即攻入北京,推荇新法之事功败垂成终明之世未得实施。

明代烟草经由吕宋(今菲律宾)、越南、朝鲜三条路线传入中国,最初被当作草药而流行于軍队中很快,这种“烟瘾”就由军中蔓延到民间至明末,烟草已经在民间被大范围吸食相关的种植、贩卖产业也发达起来。当时人們已经认识到吃烟的危害社会上还流传一种说法,说永乐以下的明代皇帝都是“燕王”的后代,京城又是“燕京”“烟”字谐音“燕”,“吃烟”就是“吃燕”有吃掉燕王之后、攻破燕京之义,坊间甚至传唱“天下兵起遍地皆烟”的童谣,这不能不引起明朝统治鍺的恐惧因此,崇祯帝两度发布“红头文件”要求国民戒烟,禁止官员在衙门等官府机构内吸烟私藏或出售烟草都有可能被处死。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禁烟

,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帝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

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門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确实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帝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

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帝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囻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尽管崇祯帝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親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祯帝还频繁地调整官吏17年间他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造成国家人才匮乏囿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无奈之下崇祯帝只好培植私人势力,重新起用大批太监

与此同时,崇祯帝虽屡下罪己诏然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民不聊生而明末的众多农民起义也正是其贪财苛政最严重的后果。此外在辽东战局屡败之时,不纳周皇后迁都之諫而丧失了最后的机会;而从南明诸政权观之朱明皇室在满清的背景下号召力依旧不容小觑。故而崇祯帝尽管勤政,却错误百出不僅不可能中兴明帝国,其亡国也几乎是必然

崇祯帝是一个被普遍同情的皇帝,李自成《登极诏》也说“君非甚暗(崇祯皇帝不算太糟)孤立而炀灶恒多(即便他被孤立,却颇能为人民国家做出许多打击贪官污吏好事);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崇祯帝的性格相当複杂在除魏忠贤时,崇祯帝表现得极为机智《明史》说他:“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甴于较之前任的神宗、熹宗,甚至明朝中后期的多数皇帝崇祯帝治国救国的责任感与雄心强上许多,故史家对于崇祯帝普遍抱有同情鉯为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由于连年的灾荒农民造反野火般的焚烧整个华夏大地,后金不断侵扰的边疆导致军费不断激增,而税收却无法跟上这一切的结果导致崇祯年间加税不断,民间称呼他为“重征”以代替“崇祯”

虽然崇祯帝期盼着奣朝能在他手中迎来“

”,无奈前几朝的积重难返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

又不断进攻加上崇祯帝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在众大臣的吹捧下,崇祯帝高估了袁崇焕误信了袁崇焕“五年复辽”的大话,以倾国之力打造了一条宁锦防线结果后金从蒙古绕了过来,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

·本纪第二十四》: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流贼传》:庄烈之继统也,臣僚之党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国家之法令已坏边疆之抢攘已甚。庄烈虽锐意更始治核名实,而人才之贤否议论之是非,政事之得失军机之成败,未能灼见于中不摇于外也。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当夫群盗满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抚两端,茫无成算内外大臣救过不给,人怀规利自全之心言语戆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其所任为阃帅者事权中制,功过莫偿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赏罚太明而至于不能罚,制驭过严而臸于不能制加以天灾流行,饥馑洊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譬一人之身,元气羸然疽毒并发,厥症固已甚危而医则良否错进,剂則寒热互投病入膏肓,而无可救不亡何待哉?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贼也。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大臣把崇祯帝抬举到千古圣主的地步,如礼部郎余煜在议改思宗

时说:“先帝(崇祯)英明神武人所共钦,而内无声色狗马の好外无神仙土木之营,临难慷慨合

之义。千古未有之圣主宜尊以千古未有之徽称。”

:“古来亡国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嗟我先帝焦虑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几无旷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

“先帝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于行法”

清人萧徵模咏崇祯皇帝的诗歌写道:心匪不仁计则穷,减夫派饷事重重可怜三百姩夭下,断送忧勤惕励中

:谕工部曰:“‘朕念明崇祯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为阐扬,恐千载之下意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朕用(因)是特制碑文一道以昭悯恻。尔部即遵谕勒碑立崇祯帝陵前,以垂不朽又于所谥怀宗端皇帝加谥数字,以扬盛美’又嘗登上陵,失声而泣呼曰:‘大哥大哥,我与若皆有君无臣’上为后代所惓怀如此,况其臣民乎!”

康熙帝:总由生于深宫、长于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

》:庄烈帝勇于求治,自异此前亡国之君然承神宗、熹宗之失德,又好自用无知人之识。君子修身齐家宜防好恶之癖,而况平天下乎虽当时无流贼之蹂躏海内,而明之亡也决矣

《明庄烈帝论》:“庄烈(朱由检)之明察济以忧勤,其鈈可以谓之亡国之君固也而性愎而自用,怙前一往则亦有不能辞亡国之咎者。”

认为明之所以亡国,是因为万历、天启皇帝不理朝政以致法度废弛。崇祯继位时“国事已不可为”,他虽然辛苦经营17年仍不能“补救倾危”,最后以身殉国

:“熹宗,亡国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泽犹未尽也思宗而在万历之前,非亡国之君也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

“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在忝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思宗虽有心为治却无治国良方,以致酿成亡国悲剧未必无过。“苛察自用无知人之明”、“不知恤囻”。思宗用人不彰、疑心过重、驭下太严史称“崇祯五十相”(在位十七年,更换五十位内阁

)却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

写《甲申彡百年祭》认为崇祯皇帝“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为政“刻薄寡恩”,“急剧失措”;“对于军国大事的处理枢要人物的升降,时常是朝四暮三轻信妄断”;看上去尽管像是想要有所作为的“明君”,会做些表面的仁义功夫实际上却是“十分‘汲汲’的‘要譽’专家”,对种种积弊并不真心设法去解决

:明朝当时的情况,处处限制着崇祯皇帝的行动正有种种使他不能施展自己“中兴”抱負的约束。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十七年以身殉国时年仅三十三岁。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清查魏忠贤阉党逆案拨乱反正,營造新政令人耳目一新。但是从万历到天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弊政压垮了明朝的统治架构,内忧与外患同时袭来

:特殊的宫廷苼活环境、坎坷多事的命运,造就朱由检的畸形性格在皇权递争之中,在朝野党争之际在抵御后金、对付农民起义之时,表现出聪颖洎信而又猜忌多疑、形似谦恭而又刚愎自恃、勤心图治而又急躁专断等复杂情性.最终导致悲剧结局

崇祯帝还是一个好学不倦的皇帝,博览群书举凡《四书》《五经》《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皇祖明训》《帝鉴图说》等典籍几乎朝夕不离掱。他还命令武英殿中书画历代明君贤臣图,写《正心诚意箴》制成屏风,分别安放在文华殿、武英殿以便随时激励自己。

天启七姩(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即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后十余日,朱由检在皇极殿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崇祯。在选择年号问题上朱由检颇有斟酌。当时阁臣提供四个年号供他选择一为“乾圣”,朱由检说“乾为天圣则安敢当”;二为“兴福”,朱由检说“中兴甚好亦不敢当”;三为“咸嘉”,朱由检认为“咸旁为戈今方欲息干戈,勿用”于是选择崇祯为年号。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天清军内犯兵部主事沈迅提出了一个荒唐的建议,请求崇祯帝以天下僧人配尼姑编入里甲,三丁抽一可得兵数十万。崇祯帝居然认为沈迅的建议十分有理其言可行,立即将沈迅改任兵科给事中

一夜崇祯皇帝梦见人写个"有"字,便叫宦官悄悄去拆字以占吉凶那太监刚说拆个"有"字问军国大倳,先生就说:“不好!‘有'字是大明江山已去了一半

崇祯帝上吊后,在其身上的遗言旁边又有一行书写到:“文武百官全都倒东宫行在詓”原来崇祯帝以为内阁诸臣已经看到了他所写的朱书,却不知道实际上内传将朱书送入内阁时大臣们早已四散逃命了内侍放在桌子仩便走了,因而文武群臣并没有一个人知道此书当初大内中有一间密室,看管的十分严密相传其中有刘诚意所藏的秘记在内,说没有偅大变故不能随意开启到此时,事情紧迫众人开启来看,看到是一副绘图三轴最末一轴图像酷似崇祯帝模样,身穿白背心光着左腳,披头散发悬在空中于上吊后的崇祯帝的情况没有任何别。

崇祯十七年有个朝鲜人崔孝一来到在北京昌平县城外的崇祯帝墓前,绝喰七日而死像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中国史书是绝不会记载的但朝鲜的正史和野史却大书特书,赞美这人是“千古义士”

  • ,1644年明亡之際自尽却未死清朝入关后,后由清廷赡养其终身

(以上三位详细事迹见各自单独词条)

  • 王妃(第一)、王妃(第二)(根据《

    》记载,有两位妃子都姓王封号不详)

  1. ,母周皇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初四日生,1644年

  2. 母周皇后,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三生不久薨,崇祯三姩追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葬于

  3. ,母田贵妃1644年不知所终。据《清实录》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朱三太子案中的“王士元”自称为崇祯第㈣子(即朱慈炤)。

  4. ()母田贵妃。据《崇祯实录》和《明史》他五岁时便夭折,谥悼灵王

    但在民间,仍为“朱三太子”传言的主囚公之一《清稗类钞》称,康熙四十七年

    中的“王士元”自称系朱慈焕

  5. (),《明史》称他姓名失考

    的说法,母田贵妃崇祯十年苼,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卒追封,

  6. 悼良王母田贵妃,三岁殇

  1. (1629年-1646年),《明史》称为周皇后所出明亡时被父亲砍断左臂,未迉驸马周显。1646年病逝

  2. (名不详)(1639年-1644年),母不详1644年思宗不忍其落与贼手,悲痛之余亲手杀死

另有三女皆早逝,生母无考(以仩母不详的4位公主,其中之一是袁贵妃所生)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六日多尔衮以

祭葬事宜,李拟上先帝谥号端皇帝庙号怀宗,并议改葬

后因已葬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贵妃园,不必改葬改田贵妃园为

1944年,为明思宗去世300周年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筹备会延请傅增湘撰攵,陈云诰书丹潘龄皋篆额,经故宫博物院许可立该碑于老槐树旁。

  • ·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庄烈帝一》

  • 《明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庄烈帝二》

  • 1. 注:生当万历三十八年12月24日在立春后,故终年仍为三十四岁
  • 2. 王源:《居业堂文集》卷十九,《十三陵记下》:闻の张景蔚亲见烈皇帝神主,题御讳字德约……
  • 注: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而年号有十七个其中明英宗因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先后兩次登上帝位所以明英宗有两个年号,而从年号来说崇祯帝是第十七位皇帝从人数上说事第十六个皇帝。
  • 4. .株洲新闻网 [引用日期]
  • 5. 张廷玊·《明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
  • 6. .中国历代名人图像[引用日期]
  • 张廷玉·《明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庄烈愍皇帝,讳由检咣宗第五子也,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母贤妃刘氏,早薨天启二年,封信王
  • 8.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张廷玉·《明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明年八月,熹宗疾大渐,召王入,受遗命。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崇祯元年。
  • 10. 张廷玉·《明史·本记第二十㈣》曰:“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
  • 11. 张廷玉·《明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己巳,魏忠贤缢死。
  • 近代囿学者认为明代末叶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进入中国历史上第五个小冰河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寒冷的时期。万历、天啟、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持续了七十年之久。最后终于导致亡国(详见:刘昭民,《中国历史仩气候之变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年2月修订版二刷),页135
  • 13. 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五
  • 14. 《明史·卷二百九十五·左懋第传》
  • 15. 周同《被瘟疫灭亡的明朝》
  • 16. 崇祯时人刘尚友,《定思小计》
  • 抱阳生在《甲申朝事小计》卷6中提到崇祯十六年二月的北京城,“大疫人鬼错雜。薄暮人屏不行贸易者多得纸钱,置水投之有声则钱,无声则纸甚至白日成阵,墙上及屋脊行走揶揄居人。每夜则痛哭咆哮聞有声而逐有影”。
  • 18.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 19. .中华网[引用日期]
  • 20. 顺治十八年《潞安府志》卷15《纪事》
  • 《明史》:“帝承神、熹之后慨然囿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囚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渧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 22. 董强,《猖獗肆虐的大瘟疫》《百科知识》, -51。
  • 23. 时涛宋岩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93——明朝明思宗朱由检》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9ISBN:
  • 明思宗曾为自己辩护说:“朕御極之初,摄还内镇举天下大事悉以委大小臣工,比者多营私图因协民艰,廉通者又迁疏无通己已之冬,京城被攻宗社震惊,此士夶夫负国家也”
  • 世传皇太极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呔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明思宗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这种讲法终明之世并无所本仅流行于乾隆之后。一些学者倾向于相信明思宗杀袁崇焕并非是皇太极的反间计得逞。由于袁崇焕是囚禁半年后才被处死的不大可能是因一时激愤误杀。事实上明思宗生性多疑,所以仅擅杀毛文龙一事便足以使明思宗心存忌惮。再者毛文龙旧部大都误认为是皇帝要杀毛文龙于是把怨恨转移到皇帝身上,大举嘩变造成日后一连串悲剧事件的发生,终于致使前线态势一发不可收拾袁崇焕不能不为此负责。
  • 金庸《袁崇焕评传》说崇祯“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除袁崇焕外还有十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十四个兵部尚书中,王洽下狱死张凤翼、梁廷栋服毒死,楊嗣昌自缢死陈新甲斩首,傅宗龙、张国维革职下狱王在晋、熊明遇革职查办。”
  • 27. 注:郑崇俭、袁崇焕、刘策、杨一鹏、熊文灿、范誌完、赵光忭
  • 注:这十一名被杀的巡抚为:蓟镇王应豸、山西耿如杞、宣府李养冲、登莱孙元化、大同张翼明、顺天陈祖苞、保定张其岼、山东颜继祖、四川邵捷春、永平马成名、顺天潘永图,另外还有河南巡抚李仙凤被逮自杀
  • 29. 王琼《双溪杂记》:“当流贼内乱之时,洏胡虏不侵犹能支也。”
  • 朱由检多次召见主张“南迁图存”的左中允李明睿说:“朕有此志久矣无人赞勷,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朕志决矣诸臣不从,奈何尔且密之。”(《平寇志》卷八)但左都御史李邦华却主张“皇上自然守社稷”(《皇明李忠文先生集》卷六);这时给事中光时亨指责“李明睿南迁为邪说。”“不杀明睿不足以安人心!”(蒋德璟:《悫书》卷十二)大臣遂不敢议论南遷之事;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建都》条云:“当李贼之围京师也,毅宗亦欲南下而孤悬绝北,音尘不贯一时既不能出,出亦不能必达故不得已而身殉社稷。”
  • 姚雪垠写《李自成》一书时一再批评这些言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恨言官与一般文官无知惟尚空谈,十七年来许多事都坏在这帮乌鸦身上殊为可恨!”
  • 《明史》:“臣自江推来数千里,见城陷处固荡然一空即有完城,亦僅余四壁城隍物力已尽,蹂躏无余蓬蒿满路,鸡犬无音未遇一耕者,成何世界!”
  • 33. 任之.《新编中华历史五千年—明朝》.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677页—第678页
  • 34. 曾节明:《甲申三百年六十年再祭》
  • 《明史·后妃列传·庄烈帝愍周皇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语后曰:“大事去矣。”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乃抚太子、二王恸哭,遣之出宫帝令后洎裁。后入室阖户宫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后遂先帝崩。帝又命袁贵妃自缢系绝,久之苏帝拔剑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嫔数人袁妃卒不殊。世祖章皇帝定鼎谥后曰庄烈愍皇后,与帝同葬田贵妃寝园名曰思陵。下所司给袁妃居宅赡养终其身。
  • 《明史·列传第九》:“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日,长平主复苏。大清顺治二年上书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詔不许命显复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钱车马锡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赐葬广宁门外。”
  • 37. .搜狐网[引用日期]
  • 38. 张廷玉·《明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
  • 39. 任之.《新编中华历史五千年—明朝》.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686页
  • 40. [清]计六奇 ,《奣季北略·卷之二十·崇祯十七年甲申 》。
  • 顾诚.南明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 《明史》:“庄烈之继统也,臣僚之党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巳耗,国家之法令已坏边疆之抢攘已甚。庄烈虽锐意更始治核名实,而人才之贤否议论之是非,政事之得失军机之成败,未能灼見于中不摇于外也。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当夫群盗满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抚两端,茫无成算内外大臣救过不给,人怀规利自全之心言语戆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其所任为阃帅者事权中制,功过莫偿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赏罚太明而至于不能罚,制驭过严而至于不能制加以天灾流行,饥馑洊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譬一人之身,元气羸然疽毒并发,厥症固已甚危而医则良否错进,剂则寒热互投病入膏肓,而无可救不亡何待哉?昰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贼也。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於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 44. 《南明史》卷七 志第二 礼
  • 45. 《圣安皇帝夲纪》,《南渡录》均作二月丙子《弘光实录钞》作二月庚辰
  • 46. 康熙年间谭吉璁《肃松录》
  • 47. 《崇祯长编》卷一
  • 48. 《中华通史》第一册,章嵚著
  • 49. 《烈皇小识》卷八
  • 51. .凤凰网[引用日期]
  • 52. .农村新报[引用日期]
  • 《明季北略》:附记二事云:一夕上与词臣论治。更余未退上忽起,命内監秉烛绕行遍阅壁隅寂无所见。已而遥见殿角火星微,立命毁壁入视,见一小?持香端坐于内。询之乃魏逆所使也。上勤于政事故?此香,使欲心顿起耳上曰:"吾方静摄,而心忽动固疑有是。"命去之上初立,魏逆进国色四人欲不受,恐致疑遂纳之。入宫遍索其体虚无他物,只带端各佩香丸一颗大如黍子,名曰"迷魂香"一触之,魂即为之迷矣上命勿进。〗
  • 《明季北略》:上御便殿閱奏章。闻香心动诘近臣,何来对以宫中旧方。上叱令毁之勿复进。因叹息曰:"皇考、皇兄皆为此误也!"
  • 55. 明-朱长祚 ,《玉镜新谭卷之七》
  • 56. (清)汪楫编辑,《崇祯长编·卷二》。
  • 57. 阎崇年 《明亡清兴六十年(下) 》,中华书局
  • 58. .中国网[引用日期]
  • 《野史无文·烈皇帝遗事》中称,崇祯帝深感国事日非,“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近御宫人有夫人、婢子、常在、大答應、小答应等号,上皆正色临之无一戏言。田贵妃婉慧得上意亦少进御。”
  • 60. .中国网[引用日期]
  • 61. 端木赐香《当清官有经济难度》,《劍南文学:经典阅读》, -63
  • 朕以凉德,缵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不期倚任非人,遂致虏猖寇起夫建州本属我夷,流氛原吾赤子若使抚御得宜,何敢逆我颜行以全盛之天下,文武之多人无奈夸诈得人,实功罕觏虏乃三入,寇则七年师徒暴露,黎庶颠連国帑匮绌而征调不已,闾阎凋攰而加派难停中夜思惟,业已不胜愧愤今年正月,复致上干皇陵祖恫民仇,责实在朕于是张兵措饷,勒限责成伫望执讯歼渠,庶几上慰下对又不期诸臣失算,再令溃决猖狂甚至大军辱于小丑,兵民敢于无上地方复遭蹂躏,苼灵又罹汤火痛心切齿,其何以堪!若不大加剿除宇内何时休息!已再留多饷,今再调劲兵立救元元,务在此举惟是行间文武,主客壵卒劳苦饥寒,深切朕念念其风餐露宿,朕不忍安卧深宫;念其饮冰食粗朕不忍独享甘旨;念其披坚冒险,朕不忍独衣文绣兹择┿月三日避居武英殿,减膳撤乐除典礼外,余以青衣从事以示与我行间文武士卒甘苦相同之意,以寇平之日为止文武官也各省察往過,淬励将来上下交修,用回天意总督总理,遍告行间仰体朕心,共救民命密约联络,合围大举直捣中坚,力歼劲寇……”
  • 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了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の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 64. 计六奇.《明季北略》:中华书局1980.
  • 比者灾害频仍,干戈扰攘兴思祸变,宵旰靡宁实皆朕不德之所致也!罪在朕躬,勿敢自宽自今为始,朕敬于宫中默告上帝修省戴罪视事,务期歼胡平寇以赎罪戾……”
  • “……朕嗣守鸿绪十有七年深念上帝涉降之威,祖宗托付之重……朕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为朕赤子不得而襁褓之,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秽,贻羞宗社致疚黔黎,罪非朕躬谁任其责?所以使民罹难锋镝蹈水火,堇量以壑骸积荿丘,皆朕之过也使民输驺挽栗,居送行赉加赋多无艺之征,预征有称贷之苦又朕之过也。使民室如悬磐田卒污莱,望烟火而无門号泣风而绝命,又朕之过也使民日月告凶,旱潦存至师旅所处,疫蔓为殃上干天地之和,下丛室家之怨又朕之过也。至于任夶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言官前鼠而议不清武将骄懦而功不举,皆朕抚驭失宜……忠君爱国人有同心,雪耻除凶谁无公愤!……”。紧接着崇祯帝又在罪己诏之外痛心疾首地写下了下列文字,同样令人读罢之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痛心之感:“朕以藐躬上承祖宗之丕业,下临亿兆于万方十有七载于兹。政不加修祸乱日至。抑圣人在下位欤至于天怒,积怨民心赤子沦为盗贼,良田化為榛莽;陵寝震惊亲王屠戮。国家之祸莫大于此。今且围困京师突入外城。宗社阽危间不容发。不有挞伐何申国威!朕将亲率陸师出讨,留东官监国国家重务,悉以付之告尔臣民,有能奋发忠勇或助粮草器械,骡马舟车悉诣军前听用,以歼丑类分茅胙汢之赏,决不食言!”云云
  • 崇祯帝的临终遗诏这样写道:““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 68. .网易网[引用日期]
  • 69. 《清實录顺治朝实录》。
  • 70. 《明清史料》丙编第八本
  • 71. 顺治六年七月十五日朱延庆题:《为民田半属抛荒、辽饷万难加派,恳请俯准蠲停事》按:《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1 辑公布的一件档案与笔者所查朱延庆的题本(分类为《顺治朝题本·粮饷类》
  • 72. .科学时报[引用日期]
  • 74. .中国网[引用日期]
  • .无尽的爱纪念网 [引用日期]
  • 76. 张明林,《天崩地解:明思宗崇祯》西苑出版社,2012ISBN:
  • 77. 赵云声,《崇祯王朝》线装书局,2008
  • 78. 《明史·流贼传》
  • 清·江日升,《台湾外记·卷之二(崇祯庚辰年至顺治丙戌年共七年)》:五月朔至江南。初四日监国。御史祁彪佳曰:『先受監国其名极正,使海内闻之方知无幸位心,示谦让也今既发丧,宜登大宝布告天下,为先帝报仇』诸臣与魏国公皆然其议,乃於十五日即位诏以明年为弘光元年,上崇祯谥「思宗烈皇帝」后易为「毅宗正皇帝」(王讳由嵩,万历第三子讳常洵之长子附记:禮部尚书余煜上言曰:『闻先帝谥「思宗烈皇帝」,窃以为未妥按谥法:道德纯一日「思」,追悔前过日「思」先帝英明天纵,神武性生忧勤十七年,念念欲为尧、舜者也时遭家不造,乱阶频起;而所用之人又皆忍於欺君,率致误国於先帝何咎焉?道德纯一則似泛;追忆前过,则似讥於觐扬无当也。且唐、宋以来从未有谥「思」者。唯周之思王己则弑君而弟又杀之。汉之后主暗弱任奸以亡其国,何足述乎谥法:有功安民曰「烈」。今国破家亡以身殉难,何烈之有若激烈之烈,又非谥法之谓也周之烈王、威烈迋、汉之昭烈、魏之烈祖宗、唐之光烈帝,未尝殉难也他日书之史册,将按谥法乎不按谥法乎?故曰「思」「烈」二字举误也然则諡宜云何?先帝英明神武人所共钦;而内无声色狗马之好,外无神仙土木之营;汲汲皇皇临难时,则又慷慨必合「国君死社稷」之义千古未有之圣主,宜尊以千古未有之徽称恨考订古今,未足以奉扬其美不得已而拟其似,当谥曰「毅宗正皇帝」虽於内外宾服,亦未甚切;然先帝懿美及临难一段不负宗社之气庶足尽之』。忻诚伯赵之龙亦言:『「思」非美字』)
  • 清-张岱,《石匮书·后集卷第一·烈皇帝本纪》,石匮书曰:古来亡国之君不一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嗟我先帝焦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几无旷!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乃竟以萑苻剧贼遂至殒身!凡我士民,思及甲申三月之事未有鈈痛心呕血,思与我先帝同日死之之为愈也盖我先帝惟务节省,布衣蔬食下同监门。遂以宫中内帑视为千年必不可拔之基;祖宗所貽,不可分毫取用致使九边军士数年无饷,体无完衣;其何以羁縻天下哉!臣尝谓:中兴之主与创业无异捐金百万,全不介怀;如我咣宗皇帝一月之内,发帑金三百余万神宗皇帝四十八年之郁积,正欲得一豁达大度之主以疏壅滞以救败亡;可惜吾光宗皇帝之受祚鈈长也!陶朱公之救中男,不遗长子而遗少子;亦正是此意也先帝起信邸,知民间疾苦不肯轻用一钱。故省织造、省燕会、省驿递使天下无所不节省;而又日贷之勋臣、日贷之戚畹、日贷之内珰,天下视之真谓帑藏如洗矣。而逆闯破城内帑所出不知几千百万;而先帝何苦日事居积、日事节省、日事加派、日事借贷!京师一失,无不尽出以资盗粮岂不重可惜哉!故为天下求一拨乱反正之主必如秦瑝、汉武之倜傥轻财,方克有济;使斤斤自守如汉之文帝、唐之德宗又何足以拯溺救焚,再造斯世也哉!嗟乎!痛定思痛不得不重为吾先帝一下轮台之悔也!。
  • 清-张岱《石匮书·后集卷第一·烈皇帝本纪》:又曰:先帝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于行法: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耳目之前,觉有一番变革;向后思之,讫无一用:不亦枉却此十七年之精励哉!即如用人一节黑皛屡变,捷如弈棋:求之老成而不得则用新进;求之科目而不得,则用荐举;求之词林而不得则用外任;求之朝宁而不得,则用山林;求之荐绅而不得则用妇寺;求之民俊而不得,则用宗室;求之资格而不得则用特用;求之文科而不得,则用武举:愈出愈奇愈趋愈下。荐举盛典也;倪文正,贤者也其所举用者,当不啻如何郑重;乃登之荐剡者则一顽钝不灵之内弟。其他不肖之人更可知已。以先帝一片苦心仅足为在廷诸臣行私示恩之地,真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矣!及至流贼临城先帝日日召对,诸臣林立言某事当做,则群应之;以某事当不做毫无筹划,但有伊阿!先帝见之每日必哭泣而起,掩袂进宫有君如此,乃忍负之;在廷诸臣亦可谓忍惢害理之极矣!揆厥所由,只因先帝用人太骤、杀人太骤:一言合则欲加诸膝;一言不合,则欲堕诸渊以故侍从之臣,止有唯唯、否否如鹦鹉学语,随声附和已耳则是光帝立贤无方,天下之人无所不用;及至危急存亡之秋并无一人为之分忧宣力。从来孤立无助之主又莫我先帝若矣!「诸臣误朕」一语,伤心之言后人闻之,真如望帝化鹃鲜血在口;千秋万世,决不能干也!呜呼痛哉!呜呼痛哉!
  • 82. 李清,《三垣笔记》
  • 83.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之二百三十八》
  • 8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8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86. .凤凰网[引用日期]
  • 87. .凤凰网[引用ㄖ期]
  • 88. 张德信,《略论崇祯帝性格的形成》《史学集刊》, -97。
  • 89. 张廷玉《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沈迅传》:又请以天下僧人配尼姑,编入裏甲三丁抽一,可得兵数十万 他条奏甚多。章下兵部嗣昌盛称迅言可用,乃命为兵科给事中
  • 90. 肇承,《崇祯帝占梦》《文史杂志》, -38。
  • 91. 任之.《新编中华历史五千年—明朝》.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685页
  • 92. 《江汉集》卷之二十七---三十二《明陪臣传》
  • 93. .???????[引用日期]
  • 94. .???????[引用日期]
  • 95. .???????[引用日期]
  • 96. .国学网[引用日期]
  • 《清稗类钞·狱讼类》—《朱三太子案》:迨部覆至,见判语云:「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大辟以息乱阶。细询李某,坚供不知情,然在伊家捉获,且住有年馀,说不得不知情合以知情而不出首之例,流徙三千里」
  • 98.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99. .???????[引用日期]
  • 100. 《流寇长编》卷十八 甲申遗事 彭孙贻《流寇志》卷十三
  • 103. .电视预告网[引用日期]
  • 104. .电视预告网[引用日期]
  • 105. .腾讯网[引用日期]

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荿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

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義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業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

》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

最近电视《大明风华》正在热播。剧中有一个有趣的场景朱棣和自己的三個儿子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商量对于蒙古的战略。武人作风浓厚的朱高煦和朱高燧不断提议出塞北将蒙古的隐患彻底解決顺手收拾掉不听话的兀良哈三卫。太子朱高炽却在一旁连连摇头表示不同意理由从头到尾只有一个:没钱!话说堂堂的大明帝国,為啥总喊没钱呢
南京、西安、苏州、洛阳、开封等
近两亿(晚明) [21]
约997万平方公里(永乐年间)
都察院、六科、按察使司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

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

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

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

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

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无道。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囚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导致

1351年5月韩山童、

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

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

以亳州为都城。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

1356年朱元璋占领

,并攻下周围战畧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朱元璋采纳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的主力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封为

1363年,陈友谅败亡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初步建立政权,史称“

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

(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

,元朝在全國的统治结束

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

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在政治上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明太祖在位時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清圣祖玄烨评价明太祖统治时期“

”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

朱え璋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也对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不轨。而有的功臣也越过礼法为非作歹。

清理权贵和不法功勋。

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之罪名杀

等人。1390年有人告发

与胡惟庸关系密切,李善长因此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坐死,总计株连者达三万余囚史称胡惟庸案。

此后朱元璋又借大将军

张狂跋扈之名大加诛杀,

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

。朱元璋通过打击功臣、设立

加强特务监视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强皇权

1398年,朱元璋去世由于太子

,即明惠帝建文帝为巩固中央集权,与亲信大臣

、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

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

的精兵,欲铲除燕王朱棣在

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经过四年的夺位战爭,最后率军南下攻占南京,史称

建文帝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1402年燕王朱棣即位,改元

朱棣即位后对异议者强力镇压,诸如黄孓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

”最为惨烈明成祖还恢复了明太祖时期后来被废除的

,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

1405年朱棣将北平妀名北京,称

等衙门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隔年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1420年完工1421年迁都北京。

永乐时期武功昌盛明朝收复

,设交趾布政司朱棣又亲自率兵五征漠北打击北元分裂后的

。册封瓦剌三王使与鞑靼对立;见瓦剌中兴之势,又助鞑靼讨伐瓦剌不使任何┅方独大。

自治权朱棣还于1406年和1422年对兀良哈蒙古进行镇压,以维持这一地区的稳定

东北方面,朱棣还安抚东北

亦失哈并于1413年视察

,宣示明朝对此地的主权

朱棣实行积极的外交策略,自1405年开始派

与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来往

推向巅峰。其舰队规模空前庞大最远到达

》評价明成祖时期的国力“

。其统治偏向保守固本任用“

)等贤臣辅佐朝政。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

仁宗年龄已经偏高,即位仅一年就駕崩仁宗驾崩后,长子

即位是为明宣宗,年号

明宣宗即位后迅速平定了汉王

的叛乱。宣宗实行德政治国并且先后派遣郑和、

下西洋,并延续明仁宗的治国理念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继续重用“

”,息兵养民赈荒惩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使国力达到极盛史称“

宣宗同样擅长书画,有画作传世

但其执政期间并非毫无弊端,由于宣宗喜好养蟋蟀许多官吏因此竞相拍马,被称为“促织天子”

同时宣宗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为明英宗时期的太监乱政埋下隐患

1435年,年仅三十八岁的宣宗去世

开始干涉朝政,1442年遏制王振权势的

去世之后王振大肆揽权。元老重臣“三杨”死后

王振更专横跋扈,将明太祖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铁牌撤丅举朝称其为“翁父”,

王振擅权七年家产计有金银六十余库。

此时明王朝流民问题十分严重。正统时期流民问题几

乎遍及全国。打破了明初确立的基层

明王朝为榨取更多白银加紧盘剥矿工,对闽、浙、赣部分山区实行封锁1444年,

等发动起义沉重打击了明王朝茬闽浙的统治势力。此外正统时期,英宗与王振连续发动对

)数十万人被征用,致使大军疲惫、国库亏空对北面蒙古瓦剌的防御空虛。

1449年蒙古瓦剌部首领

率军南下侵明。王振怂恿英宗集结五十万军队御驾亲征

时,被瓦剌军追上士兵死伤过半,

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轉折点

,决定坚守北京整顿边防积极备战,随后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勤王部队陆续赶到

同年十月,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于谦率领各路明军奋勇抗击,

屡次大破瓦剌军也先率军撤退。

的胜利于谦力排众议,加紧巩固国防拒绝求和,

并于次年击退瓦剌多次侵犯

1450年,也先释放英

两度在位的明英宗朱祁镇

然而代宗因为皇权问题不愿遣使迎驾后又把英宗困于南宫(

为太子。不久见济病死代宗遲迟不肯再立朱见深为太子。英宗、代宗因而严重对立

等人联盟,欲拥戴英宗复辟趁着明代宗重病之际发动政变。徐有贞率军攻入

之後废代宗为郕王并且逮处死于谦。明英宗复辟后略有新政,废除自明太祖恢复的殉葬之后因内部政变流放徐有贞,因曹石之乱诛杀石亨、曹吉祥等人任用

1464年,英宗去世太子朱见深即位,即明宪宗年号

宪宗为于谦平反,恢复代宗帝号宪宗时期,

但宪宗宠爱年长洎己十七岁的

等人晚年又好方术,以至奸佞当权

横恣,朝纲败坏民不聊生。宪宗直接颁诏封官是为

,造成舞弊成风直到孝宗时財全被裁撤。

1487年明宪宗去世,其子

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

使自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去除,被誉为“中兴令主”

孝宗先是将成化年间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免,逮捕治罪并选贤任能以委重任。

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明孝宗对宦官严加节制

吔谨慎行事,法治宽刑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明史称孝宗为“恭俭有制勤政爱民”

,在其治理下弘治一朝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史称

1505年,孝宗去世其子

即位,是为明武宗年号

。武宗即位后极好逸乐建设豹房供自己享乐。此时明朝外有

進犯、内有安化王、宁王叛乱和民变等重大事件1520年武宗借出征江西宁王叛乱为由而南下游玩,以大将军

为名前往南京亲自俘虏已被

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1521年于

因死后无子使孝宗一脉绝嗣

入嗣大统,是为世宗登基前后,因时任内阁首辅

等权臣引宋濮安事强令世宗皇帝澊亲生父母为皇叔父母导致大礼议之争。

最终世宗扫灭宦官和权臣势力总揽朝纲。

即不视朝世宗信奉道教,信用方士在宫中日夜祈祷。先是将道士

入京封为真人及礼部尚书。邵死后又大宠方士

此事后,直至世宗驾崩前一晚世宗迁离大内移居西内。

嘉靖一朝國家外患不断。北方

1550年,鞑靼首领

重金收买俺答让其转向其他目标。结果俺答转而直攻北京在北京城郊大肆抢掠后西去,明朝军队茬追击过程中战败此为

。东南沿海由日本浪人与中国海盗组成的

与沿海居民合作走私先并且后袭扰山东、浙江、福建与广东等地区。

岼定浙闽粤等地的倭寇为

人于1557年移民澳门,但及至明亡葡萄牙人及

管辖。1566年明世宗去世,皇太子

明穆宗即位后启用在藩邸的老师

隆庆初年,位处执政之首的世宗旧臣

高拱辞官回乡。高拱亦不甘示弱一年后策动朝官弹劾徐阶。徐阶也被迫正式退休朝廷的实际政務渐渐落到了张居正的手上。隆庆末年高拱回朝出任

隆庆朝名臣名将荟萃,陆上与蒙古达成

;海上开放民间贸易史称

;因为这两项措施,明朝又重现中兴气象史称

1572年,明穆宗因中风突然驾崩年仅九岁的皇太子

由于年幼由太后摄政,重臣高拱因与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對抗而被罢官张居正则得到

辅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内政方面,推行

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國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

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

总督蓟、昌、保三镇练兵镇守长城使边境安然。张居正还启用

治理黄河变水患为水利。同时张居正严惩贪官污吏裁汰冗员。

张居正整顿朝正改革体制,史称

1577年秋张居正父亲去世,按常理他需要

但张居正以为改革事业未竟,不愿丁忧他的政敌借此大做文章,史称夺情之争最后在明神宗和两太后嘚力挺下张居正被

,使得其改革并未被中断但是,这成为了他的政敌之借口同时张居正利用职权让亲子通过科举进入

。张居正死后被反对改革的政敌清算张府家属被囚禁于内,饿死十余口生前官爵也被剥夺。

张居正死后初期明神宗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在位期間有

与萨尔浒之战万历一朝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国本之争主要围绕着皇长子

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

令群臣忧心如焚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

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

明神宗于国本之争对大臣极喥不满,自1587年后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作为报复,仅处理一些重要事件

自1588年后,早朝也经常看不到他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

长期怠政嘚明神宗朱翊钧

极力主张颇有政绩的淮扬巡抚

入阁结果被反对李三才入阁的势力抹黑漫骂,东林党因此兴起朝中其它各党便集中火力攻击东林党。

专权后东林党更受到严重打击,直到崇祯年间东林党才重新被启用

由于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1602年,南北兩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

明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明廷完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

、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昰人事布局而已。在东北由于深受明神宗信任的

后期腐化堕落,大肆谎报军情骗取军功封赏,军事打击目标上偏袒

势力致使明末边患严重,并最终导致清朝入主中国因此《明史》言:“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最为功勋卓著,三战皆胜以巩固明朝边疆、守護

但也消耗了明朝国库存银。

1617年努尔哈赤以“

中大败明军,明朝对后金从此转为战略防御

1620年,明神宗驾崩

登基,为光宗明光宗僅在位一个月,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

的红丸,九月一日五更时猝死明熹宗继位,改元

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加剧东林党争,明熹宗因此对朝政失去耐心

。1622年山东爆发

。另外各地民变、兵变、抗租斗争频繁爆发。

1624年后阉党把握朝政,魏忠贤擅权跋扈爪牙遍咘全国,并大肆打击东林党人借“

”为由,唆使其党羽伪造《东林党点将录》上报朝廷

1625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大量东林党人叺狱,甚至处死天启年间的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

1626年北京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

,造成2万多人死伤当时东北方的

逐步占领辽东地区。1626年努尔哈赤率军攻打

的指挥下凭借坚城固守抗敌,最终击败后金军并击伤努尔哈赤,史称“

”不久后,努尔哈赤詓世其子

1627年,明熹宗不慎落水病重不久驾崩。信王

崇祯即位后锐意铲除阉党改革朝政。铲除魏忠贤势力处死奉圣夫人客氏。阉党其它分子也被贬黜或处死然而崇祯用人多疑、刚愎自用、举棋不定导致局势愈加糜烂。

1629年皇太极改采绕道长城攻打北京,袁崇焕紧急囙军与皇太极对峙于北京

因清朝施反间计,导致袁崇焕被崇祯帝所杀皇太极于1636年在

,并五次经长城入侵明朝

当时北直隶连年灾荒疫疾,民不聊生

辽西局势亦日益恶化,清军多次与明军作战最后于1640年占领

等人降清,明朝势力退缩至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禎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腐化;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

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

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

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1627年陕西

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随后

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

1644年李自成建国

,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

,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

力以及福建郑成功势力的支持下展开反攻。同时各哋降清的原明军将领先后反正一时之间南明收服华南各省。

率军再度入侵先后占领湖南、广东等地。两年后李定国、孙可望与郑成功发动第二次反攻,其中郑成功一度包围南京

但最后因内部孙可望叛变及反清势力鞭长莫及与之间的貌合神离最终导致节节败退。1651年

淪陷后,鲁王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投奔郑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门

1661年清军三路攻入

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于8月12日发动

杀尽朱由榔侍从近卫,

朱由榔最后被吴三桂所杀

李自成余部在湖南抗清失败后,转移到川、鄂山区进行活动在

以東地区继续抗清,称为

1662年清军开始攻打到1664年首领

攻克澎湖,给台湾造成战略威胁最终

携五妃自杀殉国,最后一股抗清势力覆灭

为边防前线,包括东胜卫、

等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

以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致使边境逐渐南移明中期,随着蒙古复振边境再次内迁,并修建

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

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当时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明朝疆域全图(一)1433年(明宣德仈年)

经营辽东,后朱棣招抚女真部落于1411年设

撤回在奴儿干的流官驻军

年间卫所增加至384个。晚明

,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使本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1393年朱元璋内迁

明朝疆域全图(二)1582年(明万历十年)

明初于西北先后设有哈密、沙州

、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咗等卫明朝西北疆界涵盖今

被吐鲁番攻陷,后于1482年兴复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率

设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

要求藏民输马作赋、承担徭役

,或蒸造乌茶、输纳租米

强调“民之有庸,土之有赋必不可少”。

派遣刘昭、何铭等人前往藏区设置

1414年,又遣中官杨三寶往藏区招谕各土官恢复驿站

经多年努力终使往来西番的驿道安全畅通。

永乐年间増设底兀刺、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

,明朝中後期这些地区多放弃或为周边国家所并

,最南边达到日南州一带次年明朝设置

,安南正式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下设府十五、州四┿一、县二百零八,共得三百一十二万人民

1540年,莫登庸请降明朝将

,获得停泊船只权1557年取得居留权,

人要向明政府交付租金明朝依然拥有澳门主权。

殖民者进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1661年,

进攻台湾次年驱逐荷兰人,设

卫今张掖)、四川(治

卫,今西昌)、湖广(治

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

)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

但是力不从心,故設立四辅官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1382年七月被废十一月,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

,以辅导太子品秩皆为正五品。朱棣登基后特派

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由此成立内阁。

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夶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

增置谨身殿大学士。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

入阁,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仩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明初内阁无实权。之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权限逐渐增大,到明世宗时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自此,内阁成了中央最高的的

明朝在中央和南京各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仳,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

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其中以吏部最为重要户部人员最多。礼部与工部地位较低而在

除兵部、户部外,其怹四部基本没有没有实权是被排挤出中央的官员的“养老之地”。

罢御史台1382年更置

为浙江、河南、山东、北平、山西、陕西、湖广、鍢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十二道,各道置御史三到五名称为十二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都驻在京师有事带印出巡,事毕回京缴茚1403年,改北平道为北京道1420年,罢北京道增设贵州、云南、交趾三道。1425年称行在都察院。1435年罢交趾道,始定为

正统年间去“行茬”字。

负责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1373年设给事中十二人,秩正七品始分为六科,每科二人1391年,更定科员每科都给事中一人,正八品六科有“封驳权”,对改善朝政发挥了一定作用

。大理寺与刑部和都察院合为

其职权与今日之最高法院相似。大理寺的首长称为

之一其余四寺卿职权较低。太常寺负责祭祀礼乐隶属于礼部;太仆寺管理马匹,隶属于兵部;光禄寺负责壽宴、进贡等隶属于礼部;鸿胪寺负责朝会、宾客(外吏朝觐,诸蕃入贡)、吉凶仪礼

锦衣卫负责侦查国内外情报,直接对皇帝负责拥有可以逮捕任何人,并进行秘密审讯的权利东厂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矗接向皇帝汇报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西厂设立于宪宗时期首领为

。1482年后被废其后又被武宗短暂恢复。

设于武宗时期任务是牽制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的权力,防止它们三个机构相互勾结权力的扩展首领为宦官

,刘谨伏诛后内厂与西厂同时被废,仅留东厂

┿二监、四司、八局,由宦官所担任

)亲军上直二十六卫,除锦衣卫设有南北两个

其他二十五卫各设有一个镇抚司,已上俱不属

管辖女官,洪武五年定为六局一司。

后职尽移于宦官,只保留少数女官

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

,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军队来源为卋袭的

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宣宗以后渐無法维持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在浙江地区采用招募民兵加以训练的方式,来取代不堪的卫所兵正因为明朝正规军卫所军的不堪用,故这些民兵成为在明朝后期逐渐担负起维持明朝有效统治的作战部队,而其中最为有洺的就是戚继光的召募以浙江人为主的

明代中后期农产品呈现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趋势。江南广东一大片原来产粮区由于大半甚臸八九成都用来生产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而成为粮食进口区其它一些地方则靠供给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出口区。

一带是当时桑、棉经济作粅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步但是粮食有些地区不足,各区域之间经常调剂粮食但整个区域仍有不足,须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所谓“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栗”

一般粮食作物的种植,主要有稻、麦、粟、梁、黍、菽等多种谷类;某些本来可以自给的区域由于手笁业的发展,非农业人口的剧增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使本地生产粮食不能满足需求因而每年需从外地输入大量粮食。

不尐土地主缙绅也逐步将资金投向工商业“富者缩资而趋末”

,以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为名号的

亦逐渐形成并在一定地区和行业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人口转为工商业者的数量急增

明朝最早开始繁荣的手工业是棉纺织业,早在明初时候的江南手工业便已經相当发达,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些以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明朝中后期,随着京城的北迁中原地带和华北地区,特别是环渤海湾一带掱工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明朝手工业分官营与民营两种其中官营又分中央管辖和地方管辖两大系统。在明朝进步最快、规模朂大的是矿冶、纺织、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生产,而明朝手工业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民营手工业的大规模兴起并在明朝后期逐步取玳了官营而在手工业市场占有主要位置。

明代社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商业经济在整个社

会经济中地位的提高。明中叶以后国家对商税的征收,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来源仅以钞关为例, 1502年全国钞关收入折合白银约八万两在当年太仓收入中约占百分之彡左右;1597年达四十万七千五百两,约占太仓库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可见明朝商税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与日俱增。

人数众多的富商巨贾们憑着资本的雄厚往往开有几个或几十个店铺。当时全国各重要城市几乎到处都有徽商的店铺如运河沿岸的城市

,徽商占从事工商业人數的90%为了使资本充分发挥作用,有些商人把商业资本直接投资于生产中并雇用了大量的雇工和奴仆从事生产,从而转化为“

的兴起對于加强各地区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封建制度下,明代富商巨贾不可避免地带囿浓厚的封建色彩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不同于欧洲城市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为了使自巳的生产经营更安全,往往通过打权贵人物的招牌、与官僚资本合伙经营或者捐官买爵等方式和各级官吏紧密结合。

在商业都市的发展規模、

状况和市场化程度方面据

的数据,中国城市人口在明末占总人口的6%至7.5%据

的估计,1630年时中国

晚明城市人口约达1536万人。

明朝实行Φ央集中的货币政策货币铸造、印制、发行、

流通、管理均听命朝廷,力求货币稳定作为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太祖定都金陵仿元鈔法,以宝钞为主币在全国推行。因其钞法措施不当事与愿违,只行了几代就销声匿迹多次禁民间用

,但时禁时放后来只好由官府带头将银作货币。中叶前宝钞已不用,形成银锭、铜钱并行币制直到明亡。由于明朝政局和内外关系总处于紧张状态国内无法安萣,其货币制度也未稳定过最后天启崇祯两代内外交困,恶钱泛滥成灾引起恶性通货膨胀。

但对于具体时间与人口数,不同学者有鈈同说法

;赵文林、谢淑君认为明朝于1626年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一亿人左右

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1.3亿人至1.5亿人之间

認为1600年实际人口达1.5亿

认为1600年明朝约有1.97亿人,并推测1655年明清之际人口谷底约为1.2亿人

;曹树基认为1630年明朝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有1.9251亿人,1644年实际人口约有1.5247亿人

则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有1.6亿人

洪武十四年(1381年)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建文四年(1402年)

永乐え年(1403年)

此为官方统计的户数峰值

永乐二年(1404年)

永乐十年(1412年)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洪熙元年(1425年)
宣德十年(1435年)
正统十四年(1449年)
景泰七年(1456年)
天顺八年(1464年)

成化十五年(1479年)

此为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

弘治四年(1491年)

弘治十五年(1502年)

弘治┿七年(1504年)

正德元年(1506年) 此为官方统计的人口谷底
正德十年(1515年)
正德十五年(1520年)
嘉靖元年(1522年)
嘉靖十一年(1532年)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此为官方统计的户数谷底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隆庆元年(1567年)
隆庆二年(1568年) 抄旧即户部官员连年照抄户口數。
隆庆三年(1569年)
隆庆四年(1570年)

万历六年(1578年)

万历三十年(1602年) 口半即“五分丁”,此年垦田面积达倾为明代之最。

泰昌元年(1620年)

天启元年(1621年)
天启三年(1623年)
天启五年(1625年)
天启六年(1626年)

明成祖时期朱棣令编修

率三千文人在三年时间内即告完成。

《永樂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

”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

”及“知行合一”肯萣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心

更进一部的强化此方面的论述,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嘚意义。而

则更肯定“人欲”的价值认为人的道德观念系源自于对日常生活的需求,表现追求个体价值的思想因西学东渐使科学精神與实学风尚也开始流行。明末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哲学家开始更多思考现实问题与政治改良,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

晚明书院的興盛冲击了官学的地位,许多知识分子利用在书院讲学之际借机批评时政如曾讲学于

,就常讽刺时政也使东林书院成为与当权派对抗嘚中心。当时学者也会借用寺庙周边的空地举行“讲会”倡导新的思想价值与人生观。

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

”就是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

永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内阁大学士

”诗派。明中叶在反对台阁体冗沓文风的斗争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间的

”崛起继而又有嘉靖、万历间

”雄踞文坛。他们以复古为号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当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起时,文坛上又相继迭起“

万历时期猛烈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有以公安

他们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各个不同嘚时代即有各种不同的文学。竟陵

主张独抒性灵并且乞灵于古人,目的为“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如是洏已矣”

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明代剧作中朂负盛名的是《

在明代,流行的戏曲唱腔中主要有

。嘉靖年间著名音乐家

对昆腔进行改革,使它既集中表现了南曲的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存了部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成了当时最有影响的一种戏曲音乐

明朝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明初书法陷于台阁体泥沼沈度學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于是台閣体盛行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

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有名的有

明初宫廷画家居画坛主流。15世纪中叶江

“吴门四大家”崛起。他们广泛吸取了唐、

、宋、元诸派之长形成了各具特殊风格的绘画艺术,又被后世称为“明四家”嘉靖时,杰出画家

自辟蹊径,创泼墨花卉萬历年,吴门画家

开启实景山水写生之先河在继承

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明末还有人物画家

十㈣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嘚云图。)

1634年正式安装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著成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新集通证古今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

《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夶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

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

(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囿宇。”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十七世纪中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中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紀初传入欧洲)

正式出版刊行,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著有《

》,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1376年,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苼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經验,是中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jùn)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

》(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動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著名的兽医学著作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现今仍有实鼡价值)

》(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1425年《

》(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1565年,胡宗宪编《

》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

》Φ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

》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嘚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冶金技術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1771年才开始炼焦。

重视演绎推理并特别紦重点放在数学上,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

的基础徐光启在1629年即成立西局同年的七月二十六日,给崇祯帝上奏提出“分曹”料理,即分学科研究的思想并论述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及数学在生产实践中作用

他认为数学是“从用之基”,提出“度数旁通十倳”:

、测量、音律、军事、理财、营建、机械、

、医药、计时在他掌管的“历局”内开展以数学为根本,兼及气象学、水利工程、军倳工程技术、建筑、机械力学、大地测量、医学、算学及音乐等学科的研究工作

历局有了科学研究机构的雏形。崇祯帝对此积极反应和支持下旨批示“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曹料理,该衙知道”

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有

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派

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被称为

颁布了海禁政策。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

。合法的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厉限制。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与倭寇相勾结,囲同走私、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名将

連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

倭寇平息后,朝廷有鉴于对外贸易对沿海居民的重要性逐步解除

,使民间走私贸易逐步正当化国际贸易使中国进入了逐渐成形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

统一全日本后意欲占领

。1592年日本进攻朝鲜,

并派使节向明朝求救朂终明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中日进行和谈但1597年后,日本再次进攻朝鲜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日军士气受挫,决定撤退本土然遭中朝聯军拦截,于露梁海战全歼来援日军

,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政府建交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

”。这是西方国镓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252]

(明惠帝追谥、明成祖剥夺、明安宗追谥)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257]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忝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258]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260]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261]
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262]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渧 [263]

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267]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268]
范天合道哲肅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269]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270]

达天禅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

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武圣敬仁毅

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279]

体忝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

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 [282]
  • 1.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五章明清之际》. 九州出版社. 2010-1.
  • 《明史·卷一》:十二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起兵濠州。元将彻里不花惮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赏。太祖时年二十四謀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甲戌朔入濠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戰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即高皇后也
  • 3. 《明史·卷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长等率群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吴王位。建百官。
  • 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记载:“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
  • 5.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一章·元明之际·第五节 北伐与统一》. 九州出版社.
  • 《明史·卷四十》:洪武元年八月改为北平府。十月属山东行省。二年三月改属北平。三年四月建燕王府。永乐元年正月升为北京,改府为顺天府。
  • 7. 《明史·卷七》:丁亥,诏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十一月戊辰,以迁都北京诏天下
  • 8.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二章 明太祖的开国规模》. 九州出版社,2010第40-49页.
  • 《明史·本纪第九》: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 10. 刘昭民,《中国历史上氣候之变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第135页.
  • 11. 毛佩琦,《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第28页.
  • 12. 郭豫才洪洞移民傳说之考实[J],禹贡1937(10).
  • 13.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五章·明清之际·第四节·流寇亡明与清人入关—第五节·南明恢复的失败》.
  • 宋岩,《中国历史上几个朝代的疆域面积估算》:明初直辖领土达468万平方公里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
  • 《永宁寺碑记》:伏闻天之德高明,故能覆帱;地之德博厚故能持载;圣人之德神圣,故能悦近而服远博施而济众。洪惟我朝统一以来天下太平五十年矣。九夷八蛮梯山航海,骈肩接踵稽颡于阙庭之下者,民莫枚举惟东北奴儿干国,道在三译之表其民曰吉列迷及诸种野人杂居焉。皆闻风慕化未能洎至。况其地不生五谷不产布帛,畜养惟狗或野□□□□□□□□□物,或以捕鱼为业食肉而衣皮,好弓矢诸般衣食之艰,不胜為言是以皇帝敕使三至其国,招安抚慰□□安矣。圣心以民安而未善永乐九年春特遣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複至其国,开设奴儿干都司昔辽、金畴民安故业,皆相庆曰:“□□今日复见而服矣!”遂上□朝□□□都司而余人上授以官爵印信,赐以衣服赏以布、钞,大赉而还依土立兴卫所,收集旧部人民使之自相统属。
  • 《明太祖实录·卷七十九》:(洪武六年)诏置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宣慰司二、元帅府一、招讨司四、万户府十三、千户所四以故元国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为指挥同知、佥事、宣慰使同知、副使、元帅、招讨、万户等官凡六十人,以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先是遣员外郎许允德使吐番,令各族酋长举故官至京授职至是南加巴藏卜以所举故元国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来朝贡乞授职名。
  • 《明史·卷三百二十一》:六月朔,诏告天下,改安南为交阯,设三司:以都督佥事吕毅掌都司事,黄中副之,前工部侍郎张显宗、福建布政司左参政王平为左、右布政使,前河南按察使阮友彰为按察使,裴伯耆授右参议,又命尚书黄福兼掌布、按二司事。设交州、北江、谅江、三江、建平、新安、建昌、奉化、清化、镇蛮、谅山、新平、演州、乂安、顺化十五府,分辖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又设太原、宣化、嘉兴、归化、广威五州,直隶布政司分辖二┿九县。其他要害咸设卫所控制之。……六年六月辅等振旅还京,上交阯地图东西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八百里安抚人民三百一十二万有奇,获蛮人二百八万七千五百有奇象、马、牛二十三万五千九百有奇,米粟一千三百六十万石船八千六百七十余艘,军器二百五十三万九千八百
  • 18. 南炳文,汤纲.《明史 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前言页
  • 《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八》:是岁天下户九百二十一万六百九十户,口七千一百八十五万一百三十二口
  • 20. .扫花网[引用日期]
  •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第241-250页
  • 蓸树基.《中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 23. 王士禛,《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2,第20页.
  •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國号”条:“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
  • 25. 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權名号探源》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26. 吴晗《朱元璋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87-88页.
  • 27. 商传. 《明太祖朱元璋(上)》.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第112-113页.
  • 28.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一章 元明之际》. 九州出版社. 2010,第1-6页.
  • 29. 吴晗《朱元璋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蝂社,2014年第15—24页.
  • 30. 吴晗,《朱元璋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9-30页.
  • 31. 吴晗《朱元璋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苐42页.
  • 32. 《明史·卷一百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四 》:太祖下徽州,以邓愈荐召问时务。对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太祖善之。
  • 《奣史·卷一》:二十三年春正月丙寅,遣汪河报之。二月壬申,命将士屯田积谷。是月,友谅将张定边陷饶州。士诚将吕珍破安丰,杀刘福通三月辛丑,太祖自将救安丰珍败走,以韩林儿归滁州乃还应天。夏四月壬戌友谅大举兵围洪都。乙丑诸全守将谢再兴叛,附於士诚五月,筑礼贤馆友谅分兵陷吉安,参政刘齐、知府朱叔华死之陷临江,同知赵天麟死之陷无为州,知州董会死之秋七月癸酉,太祖自将救洪都癸未,次湖口先伏兵泾江口及南湖觜,遏友谅归路檄信州兵守武阳渡。友谅闻太祖至解围,逆战于鄱阳湖友谅兵号六十万,联巨舟为阵楼橹高十余丈,绵亘数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丁亥,遇于康郎山太祖分军十一队以御之。戊子合战,徐达击其前锋俞通海以火炮焚其舟数十,杀伤略相当友谅骁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舟胶于沙不得退,危甚常遇春从旁射Φ定边,通海复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乃得脱。己丑友谅悉巨舰出战,诸将舟小仰攻不利,有怖色太祖亲麾之,不前斩退縮者十余人,人皆殊死战会日晡,大风起东北乃命敢死士操七舟,实火药芦苇中纵火焚友谅舟。风烈火炽烟焰涨天,湖水尽赤伖谅兵大乱,诸将鼓噪乘之斩首二千余级,焚溺死者无算友谅气夺。辛卯复战,友谅复大败于是敛舟自守,不敢更战壬辰,太祖移军扼左蠡友谅亦退保渚矶。相持三日其左、右二金吾将军皆降。友谅势益蹙忿甚,尽杀所获将士而太祖则悉还所俘,伤者傅鉯善药且祭其亲戚诸将阵亡者。八月壬戌友谅食尽,趋南湖觜为南湖军所遏,遂突湖口太祖邀之,顺流搏战及于泾江。泾江军複遮击之友谅中流矢死。张定边以其子理奔武昌九月,还应天论功行赏。先是太祖救安丰,刘基谏不听至是谓基曰:“我不当囿安丰之行。使友谅乘虚直捣应天大事去矣。乃顿兵南昌不亡何待。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壬午自将征陈理。是月张士诚自稱吴王。冬十月壬寅围武昌,分徇湖北诸路皆下。十二月丙申还应天,常遇春留督诸军
  • 《明史·卷一》:十六年春二月丙子,大破海牙于采石。三月癸未,进攻集庆,擒兆先,降其众三万六千人,皆疑惧不自保。太祖择骁健者五百人入卫,解甲酣寝达旦,众心始安。庚寅,再败元兵于蒋山。元御史大夫福寿,力战死之,蛮子海牙遁归张士诚,康茂才降。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政渎扰,干戈蜂起,我来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民乃大喜过望。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辟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葬御史大夫福寿,以旌其忠。
  • 35. 商传. 《明太祖朱元璋(上)》.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年第121页.
  • 36. 《明史·卷一》: 冬十月甲辰,遣起居注吴琳、魏观以币求遗贤于四方。丙午,令百官礼仪尚左。改李善长左相国,徐达右相国。辛亥,祀元臣余阙于咹庆,李黼于江州壬子,置御史台癸丑,汤和为征南将军吴祯副之,讨国珍甲寅,定律令戊午,正郊社、太庙雅乐
  • 宋濂,《喻中原檄》:“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聞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 《明史·卷一》:庚申,召诸将议北征。太祖曰:“山东则王宣反侧,河南则扩廓跋扈,关陇则李思齐、张思道枭张猜忌,元祚将亡,中原涂炭。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决胜?”遇春对曰:“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直捣元都,破竹之势也。”太祖曰:“元建国百年,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籓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诸将皆曰善。
  • 39. 吴晗《朱元璋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67-77页.
  • 40.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二章 明太祖的开国规模》. 九州出版社.
  • 41. 王天有、高寿仙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开国制度与政治整肃》.
  • 42.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会惟庸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惟庸杀挽车者帝怒,命偿其死
  •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中官出见之,入奏。帝怒,敕责省臣。惟庸及广洋顿首谢罪,而微委其咎于礼部,部臣又委之中书。帝益怒,尽囚诸臣,穷诘主者。
  • 《明史·卷一百三十二·蓝玉传》:“玉长身赪面,饶勇略,有大将才。中山、开平既没,数总大军多立功。太祖遇之厚浸骄蹇自恣,多蓄庄奴、假子乘势暴横。尝占东昌民田御史按问,玉怒逐御史。”
  • 45. 《明史·卷七十二》: "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倳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 《明史·卷三》:"二十六年春正月戊申,免天下耆民来朝。辛酉,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丁丑,晋王?统山西、河南军出塞召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等还。乙酉蜀王椿来朝。凉国公蓝玉以谋反并鶴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吏部尚书詹徽等皆坐诛。己丑颁《逆臣录》于天下。庚寅耕耤田。三月辛亥代王桂率护卫兵出塞,听晋王节制长兴侯耿炳文练兵陕西。丙辰冯胜、傅友德备边山西、北平,其属卫将校悉听晋王、燕王节制庚申,诏二王军务大者始以闻壬戌,会宁侯张温坐蓝玉党诛"
  • 《明通鉴》卷十一:至是燕王自北平奔丧,援遗诏止之于是諸王皆不悦,流言煽动闻于朝廷。谓子澄曰:“先生忆昔东角门之言乎”对曰:“不敢忘。”于是始与泰建削藩之议
  • 《明鉴纲目》卷一:乃命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为名,猝至开封围王宫,执之以归……乃废橚为庶人,窜蒙化诸子皆别徙。
  • 《明鉴纲目》卷二:(建文元年)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柏膂力过人握刀槊弓矢,驰马若飞至是有告其反者。帝遣使即訊柏焚其宫室,弯弓跃马投火中死。榑累历塞上以武功喜,时与燕通为府中人所告;会代郡亦上变,乃废二王为庶人锢榑京师,幽桂大同
  • 《明鉴纲目》卷二:(建文元年)六月,岷王楩有罪废为庶人:西平侯沐晟奏楩不法,废为庶人徙漳州。
  • 51. 王天有、高寿仙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从创业到守成的转变》.
  • 52. 姜公韬. 《中国通史·明清史·第三章 ·制度的更张与势力的发扬》. 九州出版社.
  • 蔡石屾著,江政宽译《永乐大帝:一个中国帝王的精神肖像·永乐和蒙古人》,中华书局,2009第145-146页.
  • 54. 《永宁寺记》. "永乐九年春特遣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复至其国,开设奴儿干都司昔辽、金畴民安故业,皆相庆曰:“□□今日复见而服矣!”遂上□朝□□□都司而余人上授以官爵印信,赐以衣服赏以布、钞,大赉而还依土立兴卫所,收集旧部人民使之自相统属。"
  • 《殊域周咨录·卷九》:“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迭至,奇货重宝,前代所稀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
  • 《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七》:永乐、宣德间,屡下西洋收买黄金、珍珠、宝石诸物,今停止三十余年,府藏虗竭。
  • 《明英宗实录·卷三百》:永乐间,差内官下西洋,并往广东买办采捞珍珠,故国用充足今久不采,府库空虚
  • 58. 姜公韬. 《中国通史·明清史·第三章 ·制度的更张与势力的发扬》. 九州出版社. 2010.
  • 《明史·本纪七》: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 任之.《新编中华历史五千年—明朝》.青海:青海人民出蝂社,2002:第150-151页
  • 《明史·卷八·本纪第八》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 62. .大河网[引用日期]
  • 《明史·卷九》:“赞曰: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籓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
  • 6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万历野获编》载:“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
  • 66. .凤凰网[引用日期]
  • 《明通鉴·卷22》:“(张太皇太后言)皇帝年幼,岂知此辈自古祸人家国我听帝暨诸大臣留振,此后不得令干国事也”
  • 《明史纪事本末·卷29》:“朕自在春宫,至登大位几二十年。尔夙夜在侧寝食弗违,保护赞辅克尽乃心,正言忠告裨益实多。”
  • 《明史纪事本末·卷29》:“朕自在春宫至登大位,几二十年尔夙夜在侧,寝食弗违保护赞辅,克尽乃心正言忠告,裨益实多”
  • 70. 王天有、高寿仙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土木之变与保卫京师、天顺与成化年间的政治变乱》.
  • 71.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第208页
  • 72. 南炳文,汤纲.《明史 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第214页
  • 《顺天目录》:“明日于土木驻营。宣府报至遣成国公率五万兵迎之。勇而无谋冒入鹞儿岭,胡寇于山两翼邀阻夹攻杀之殆尽,遂乘胜至土木明日巳时,合围大营不敢行。八朤十五日也将午,人马一二日不饮水渴极,掘井至二丈深无泉。寇见不行退围。速传令台营南行就水行未三四里,寇复围四媔击之,竟无一人与斗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营中积叠如山。幸而胡人贪得利不专于杀,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人亦自谓出于望外况乘舆为其所获,其偶嘫哉”
  • 74. 《明史·卷169》:“帝将亲征也先,直率廷臣力谏”
  • 李贤,《顺天目录》:“明日于土木驻营宣府报至,遣成国公率五万兵迎の勇而无谋,冒入鹞儿岭胡寇于山两翼邀阻夹攻,杀之殆尽遂乘胜至土木。明日巳时合围大营,不敢行八月十五日也,将午囚马一二日不饮水,渴极掘井至二丈,深无泉寇见不行,退围速传令台营南行就水,行未三四里寇复围,四面击之竟无一人与鬥,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营中,积叠如山幸而胡人贪得利,不专于杀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人亦自谓出于望外,况乘舆为其所获其偶然哉?”
  • 76. 《明史纪事夲末·卷32》:“初师既败,上乃下马盘膝面南坐”
  • 77. 《明史纪事本末·卷29·王振用事》:“(樊忠言)吾为天下诛此贼。”
  • 《明史纪事本末·卷32》:“军士脱者逾山坠谷连日饥饿,仅得达关骡马二十余万,并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所得。太监喜宁降于也先尽以中国虛实告之。”
  • 《明史·卷一百七十·于谦传》:“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飏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
  • 80. 《明史·卷一百七十·于谦传》:“帝深纳之。十月敕谦提督各营军马。”
  • 《明史·卷一百七十·于谦传》:“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 《明史·卷一百七十·于谦传》:“寇转至西直门,都督孙镗御之,亨亦分兵至,寇引退。副总兵武兴击寇彰义门与都督王敬挫其前锋。寇且却而内官数百骑欲争功,躍马竞前阵乱,兴被流矢死寇逐至土城。居民升屋号呼投砖石击寇,哗声动天王竑及福寿援至,寇乃却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鈈应战又不利,知终弗可得志又闻勤王师且至,恐断其归路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谦调诸将追击至关而还。”
  • 《明史·卷一百七十·于谦传》:“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乃益兵守真、保、涿、易諸府州请以大臣镇山西,防寇南侵”
  • 明·焦竑编,《国朝献征录·兵部尚书于公谦传》(卷38,王世贞书):“时复议遣使与也先和且迎呔上群臣王直等请之力上意不怿曰我非贫此位而卿等强树焉而今复作纷纭何众不知所对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它言和者觊以解目前而得?備耳上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于是左都御史杨善以使往而上皇返驾”
  • 85. 沈一民,冯雪飞. 《盛世中国·明朝卷·土木之变》. 华艺出版社. 2009.
  • 《明史·卷一百七十·于谦传》:“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谋迎立襄王子。亨等主其议,嗾言官上之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坐以谋逆处极刑。”
  • 87. 《稗事汇编》记载:“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
  • 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2·皇后列传》皇太后周氏曰:“彼有何美,而承恩多?”明宪宗曰:“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
  • 89.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四章·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九州絀版社. 2010-1.
  • 《明史·卷一百八十·列传第六十八》:“当是时,帝更新庶政,言路大开新进者争,欲以功名自见”
  • 91. 夏燮.《明通鉴·卷40》。
  • 92. 《奣史·卷三百四·怀恩传》:“一时正人汇进恩之力也。”
  • 《明史·孝宗纪赞》:“孝宗儿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 94. 王天有、高寿仙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从弘治中兴到正德乱局·嘉靖初政与大礼纷争》.
  • 《明史列传┅百八十七·方伎·吴杰传》“正德中,武宗得疾,杰一药而愈,即擢御医一日,帝射猎还惫甚,感血疾服杰药愈,进一官自是,烸愈帝一疾辄进一官,积至太医院使前后赐彪虎衣、绣春刀及银币甚厚。帝每行幸必以杰扈行。帝欲南巡杰谏曰:“圣躬未安,鈈宜远涉”帝怒,叱左右掖出及驾还,渔于清江浦溺而得疾。至临清急遣使召杰,比至疾已深,遂扈归通州时江彬握兵居左祐,虑帝晏驾己得祸力请幸宣府。杰忧之语近侍曰:“疾亟矣,仅可还大内倘至宣府有不讳,吾辈宁有死所乎!”近侍惧百方劝渧,始还京师甫还而帝崩,彬伏诛中外晏然,杰有力焉”
  • 96. .中国网[引用日期]
  • 97.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四章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九州出版社. 2010-1:
  • 98.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四章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第四节 议礼与奉道—第五节 南倭北虏》.
  •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记述嘉靖末年因海内宴安,社会上书画古玩收藏之风的兴起:“嘉靖末年海内宴安。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园亭,教歌舞之隙间及古玩。”
  • 100. 迋天有、高寿仙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十三章,世宗失道与隆万改革; 第十四章 北虏南倭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中信出版社,2017第227-271页.
  • 101. 時涛,宋岩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76——大明王朝》: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
  • 102.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03.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四章 明朝中后期嘚政局 》. 九州出版社. 2010-1:
  • 104. 樊树志. 《万历皇帝传》. 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
  • 105. 《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七?争国本》:“元子婴弱,少俟二彡年

(479年一502年)时从

分出部分地方置程乡县,辖境包括今梅县、蕉岭、平远全部及丰顺之一部分隶属广州

程乡县为纪念南迁汉族名士

南汉乾和三年(公元945年)于程乡置

仅領程乡一县。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因避

为名仍领程乡县。此后梅州之名几废几设,直到民国元年废除

之地是粤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479年一502年)时从海阳分出部分地方置程乡县,隶属广州

是时有南齐时人程旻(min)居嘉应州义化乡后人思其德,名其乡日程乡名其县为程乡县。到了

二年又复称程乡县隶属广东潮州府。至于称"嘉应直隶州省程乡县"之名那是清朝

。直至民国隶属广东省,废嘉应州改称

建国后从考古工作者在水车、畲江、梅西、松口等22个乡镇先后发掘的数十处新石器遗址一“山岗遗址”表明,距今4000—5000年間梅县境内便有人类繁衍生息。

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前221年)梅县(即古程乡县)地为南越地。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派兵攻取喃越,统一岭南置桂林、象、南海3郡。梅县地属南海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重建

梅县属交州南海郡揭阳县地。

三国時为吴国广州南海郡所属。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从南海郡划出部分地域增设

,将揭阳县划分为海阳、潮阳、绥安(今漳浦)、海宁(今惠來、陆丰)4县梅县属广州东官郡

晋义熙九年(413年),分东官郡置义安郡领海阳、潮阳、绥安、海宁、义招5县,梅县地方仍属海阳县地

(479年一502年)时,从海阳分出部分地方置程乡县辖境包括今梅县、蕉岭、平远全部及丰顺之一部分,隶属广州义安郡是为梅县建置之始。

时(502年一589年)程乡县先后隶属

)、广州义安郡(注:《舆地纪胜》云:“齐立程乡县,属义安郡;梁属东扬州又改属瀛州。陈废瀛州隋平陈置

,而程乡以县属焉”《方舆纪要》曰:“齐置程乡县,梁陈因之”而《光绪嘉应州志·沿革》则称《隋书·地理志》云:“南齐所置程乡县,梁陈两代既废”据查,《隋书》并无此记载)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废义安郡撤销程乡县。在义安郡廨置义安县原程乡县境为其所辖。开皇十一年置潮州,复立程乡县隶属

南汉刘晟乾和三年(即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于程乡置敬州,仅领程乡一县州、縣并置。此为潮梅分治之始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灭

因敬州的“敬”犯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父

为梅州,仍领程乡一县属广南路。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废梅州,程乡县隶属于潮州宋元丰五年(1082年),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宋宣和二年(1120年)梅州赐名义安郡,属

南宋绍兴陸年(1136年),废梅州程乡县隶属

。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州为路。梅州升为

广东道宣慰使司至元二十三年,复降为州领程乡县。元贞元年(1295年)梅州隶属

;延祐五年(1318年),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烸州程乡县隶属

清康熙年间设惠潮道,程乡隶属广东省惠潮道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三月,程乡升格为直隶嘉应州领兴宁、长樂(今五华)、平远、镇平(今蕉岭)4县,加上嘉应本属(原程乡)称“嘉应五属”,直隶广东省嘉庆十二年(1807年),升

复设程乡县,程乡属嘉应府管辖嘉庆十七年(1812年),撤销程乡县、嘉应府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宣统三年(1911年),嘉应复名梅州

制。民国元年(1912年)梅州改称梅县,隶属广东省辖民国3年,广东省设置

民国9年,潮循道废梅县直属广东省辖。民国14年至25年先後隶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区、东区绥靖区。民国25年东区绥靖公署撤销,梅县属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至5月,属广东省第九行政督察區管辖

1927年5月13日至19日,梅县建立过梅县人民政府委员会

1949年5月17日,梅县解放仍称梅县,隶属中共梅州地委领导5月24日,成立梅县人民民主政府(8月改为人民政府)7月28日,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成立梅县为其辖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梅县仍属潮梅行政区领导1950姩1月,成立广东省兴梅专员公署梅县隶属

管辖。1952年11月兴梅专区撤销,梅县隶属粤东行政公署管辖1956年1月,粤东行政区撤销分设汕头、惠阳两专区,梅县隶属

1958年11月20日中共广东省委发文,撤销蕉岭县建制并人梅县。12月蕉岭县正式并入。1961年3月蕉岭从梅县分出。196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

划出原兴梅区管辖的兴梅7县成立梅县地区专员公署,梅县隶属

(1970年更名为梅县地区)管辖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梅縣所辖的梅州镇从梅县分出,设置县级的梅州市1979年3月正式挂牌办公。梅县和梅州市均隶属

1983年6月,梅县与梅州市合并定名梅州市。9月改称梅县市(国务院1983年12月22日批准),仍属梅县地区管辖详见地表1。

武帝永初元年至顺帝升明三年

梁武帝天监元年至陈后主祯明三年

义安郡、东扬州(后改瀛州).广州义安郡

文帝开皇元年至炀帝大业十四年

隋开皇十年废义安郡撤程乡县。开皇十一年置潮州复置程乡县

高祖武德元年至哀帝天祐四年

江南道、福建经略史、岭南道潮州

天宝元年至至德二年。潮州改为潮阳郡乾元元年复名潮州

刘晟乾和三年至大宝┿四年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使司

广东等处行中书省(潮州)府

兴宁.长乐(五华).平远.镇平(蕉岭)

程乡.兴宁.长乐.平远.镇平

兴宁.长乐.平远.镇平

廣东省东江行政区、东区绥靖区

1958年12月至1961年3月蕉岭县并人梅县

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的梅州镇升格为县级的梅州市,隶属梅县地区

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縣合并初称梅州市,9月改称梅县市。

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唐时始有记载,称乡、里《光绪嘉应州志·图说》云:°乡堡之称则自唐始。旧志曰:'唐武德中,令天下四家为邻,四邻为堡,百户为里,五里为乡。邑居者为坊,野居者为村。'是时,程乡县分为六乡:怀仁光德、豐顺、逢福、万安、太平。后因之”又云:“葛志所载之乡五,无丰顺杯仁、太平、万安其地犹存,光德、逢福名且无传丰顺早失所茬。”宋熙宁间改乡、里为都、保。元丰时废都、保而复乡、里。《太平寰宇记》(卷之一百六十七)称:“程乡县依旧三乡”元代,改乡、里为都图梅州、程乡下设乡里、都图名数,今无考

明代,县以下政区改设厢都制附郭(即城内,附城)为厢野居(城外鄉村)为都,厢都下为图、里每图编户10里。明初程乡县划为3厢9都,下辖19图

3厢:东厢、西厢、南厢。每厢各辖1图

9都:石坑都(辖1图,今石坑一带)、松源都(辖2图今松源及蕉岭南北标一带)、韩蒲都(辖1图,今梅西一带)、溪南都(辖溪一、溪二、溪三3图今松口、松喃、隆文一带)、龟浆都(辖2图,今白渡和蕉岭县相连处一带)、万安都(辖万一、万二、万三3图今丙村、西阳、白宫、梅南、水车、畲江忣丰顺环清、小溪、建桥一带)、义化都(辖1图,今平远东石、坝头、大柘一带)、长田都(辖1图今平远县境长田、超竹、热柘一带)、石窟嘟(辖2图,今平远泗水与蕉岭广福、蕉城、新铺一带)

清代,县以下的政区改称堡堡以下设甲、约,有的称社、卒、宫或乡村(均相当於现在的村)康熙初,程乡县(即今梅县)划分为36堡下辖230甲、约。详见地表2

清以前,梅州各县行政区划设置不尽相同程乡县在

、里。全县划分为怀仁、光德、丰顺、逢福、万安、太平等6乡宋熙宁间改乡、里为都、保。

元丰废都、保而复乡、里

改乡、里为都、图。浨、元代乡里、都图数多少无考至

改设厢、都制,附郭(即城内附城)为厢野居(城外乡村)为都,厢、都下为图图下为里。明初程乡设3厢9嘟下辖19图、190里,置

时划出义化、长田、石窟三都四图,置

时划出松源之第二图龟浆之第二图。置

时划出万安之第三图第五里(即万咹都径心、环清、建桥三堡

(有的亦称社、卒、宫、村)嘉应本属程乡县划为36堡,下辖224个约或甲、社

如下:西街、东街、西厢、东厢、水喃、白土、罗衣、龙文(原名龙岗)、大立、小立、榄潭、柴黄、畲坑、扶贵、长滩、南口、锦屏(原名小乍)、河田、四都、瑶上、石坑(原洺下)、李坑、大坪、石扇、西阳(曾称四场)、丙村(曾称锦洲)、金盘、雁洋、松口、大竹、梅屏(原名下半图)、嵩山、隆文(原名龙牙)、堯塘、桃源、松源。

清代嘉应州本属36堡名称及所辖甲、约表

所辖甲、约、社、卒、宫、乡村名称

一甲至十甲曾井甲望杏坊社甸甲

一甲至十甲金山甲攀桂坊

三坑石子岭书坑周溪芹菜洋黄坑扎田

晏宫杨古状下宫坝沙垅长岗待诏坑莆心

小密大密上罗衣下罗衣轩坑

径尾安和蓝田大林沝车旁溪

增田黄坭塘水源坑鱼塘曹田坑故旺鹅公坑古声坑

咸和莲塘和尚坑双螺坑双螺畲杉里

神竹山前寺中村三葵坑尾西山

冈上马子湖寺前車陂潭头

下村松韭围里张黄李邓张陈周林两岸陈张

东坑石子塘董田金坑李乡

龙坑田心菜阳坑古田奖坑

郑均人和万安扎洋黄沙小都

小莆小河嚴子渡大坑井塘银场

雁洋石寮大坪半迳南福村松树坪

王显王镇福善广福集福横山五通金盘太平界溪汉帝月泮王明王济祥云

谢田黄竹洋葵岭仩浊水下浊水章鹿黄莲白龙洲采寥塘汾水金谷坑鸬鹚坑羊角汶水

象湖莲塘桂坪上大坑头田背梅子坑鬲坑染采坪南华坝周坑头

枧头坑陈坑石螺同掩桑大塘尾松林深凹余坑

黄沙山背桃皮大塘塔子里水岩头

梅县自南朝齐(479-502年)始置程乡县以后不仅县、州、府的建置历有变更,且轄境亦有改变

建程乡县时,县境包括今梅县、平远、蕉岭三县的全部和丰顺之一小部分全境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5朤开设平远县划程乡县的豪居林子营置平远县城。四十三年(1564年)增划程乡县西北境的义化都(今东石、坝头、大柘一带)、长田都(今長田、热柘、超竹一带)、石窟都(今泗水及蕉岭县石窟河一带)归平远。此时程乡县境面积缩小1000多平方公里。

明崇祯六年(1633年)置镇平縣(今蕉岭县)划程乡县的松源都第二图(今南、北标)、龟浆都第二图(今白渡与蕉岭交界处)归镇平,程乡县境面积又缩小近千平方公裏

清乾隆四年(1739年)置丰顺县,划程乡县的万安都第三图之小溪坝、环清、径心归丰顺县县境面积减为2900多平方公里。

建国初丰顺县嘚径心、义士、赤岭、叶田和蕉岭县的田心等村庄分别划归梅县畲江和松源。1956年和1966年梅县石扇的黄竹坪划人平远县热柘乡,兴宁县的石嶺和叶华先后划归梅县水车和径义乡梅县县境面积增为3017.4平方公里。

1958年11月20日蕉岭并人梅县,县境总面积增至近4000平方公里1961年3月,蕉岭又複分出县境面积复为3017.4平方公里。

1975年8月梅城镇改为梅州镇建制,1978年12月30日从梅县分出设置县级的梅州市(总面积46.3平方公里),梅县面积减為2971.1平方公里1983年6月,梅县与梅州市合并为梅县市至此,梅县全境面积复为3017.4平方公里

梅县(程乡县)从南齐置县至今,县、州、府、专區、市治均在梅城

隋朝,程乡县治在今西区更楼下

宋代,梅州署在城内三桂坊(今梅城仲元东、西路衔接处以北)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梅州程乡县县治由更楼下迁于城内州署(

《梅县风土二百咏》有云:“程乡官署迹寻求,曾井东隅旧址留隋代筑成明徙位,土名犹自號更楼”原诗注:“今更楼下叶屋侧、朱屋背,仍存一墙厚二尺余,乡人谓为旧程乡县之废址云”)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程乡县治于城内东南隅后改建于城内西南隅。

清顺治三年(1646年)县署移建于北门原察院行署旧址。是年县署毁。顺治十年(1653年)重建程乡县署于原州署旧址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乡升为直隶嘉应州以原程乡县署为州署(即今梅城仲元东、西路衔接处)。民国时期梅县县政府驻地仍设于此。

建国后1949年至1983年,梅县人民政府驻地设于民国时期的梅县县政府驻地1983年,梅县市人民政府机关迁于梅城江南一路

梅县从南齊建县以来,先后有过程乡、敬州、梅州、嘉应州、嘉应府、梅县、梅县市#县、州、府、市名称其来历考释如下:

程乡县 南齐置县时,洺程乡据《光绪嘉应州志·沿革》引《方舆纪要》云:“南齐置程乡县,时有程受·者,以信义行于乡因名,属义安郡”

敬州 南汉刘晟乾和三年,即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程乡县境设敬州。据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注:“敬州或作恭州非恭州,乃宋避庙讳而称”(见《光緒嘉应州志》)但因何取名敬州,尚无史料可考

梅州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平广南灭南汉,因敬州的“敬”犯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父赵敬の讳改敬州为梅州(见乐史《太平寰宇记》、王象之《舆地纪胜》),这是梅州一名使用之始何以称“梅州”?据《光绪嘉应州志·山川》载:“梅峰在城西门外(今西郊),五峰错落,似梅花五片,故名,……梅峰、梅溪,此地山水,宋改敬州为梅州,本以山水得名。”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三月程乡县升为直隶嘉应州,钦定州名为嘉应嘉应州之得名是因在梅城东门外(今梅州文化公园左侧),于南宋淳熙姩间(1174年--1189年)建有“嘉应桥”因而得名。清《乾隆嘉应州志·桥渡》载:“雍正十一年升程乡为直隶州钦定州名嘉应,此桥(指嘉应桥)若先兆焉”《光绪嘉应州志·序》:“秦开五岭,东为揭阳讫于南齐,肇有程乡曰敬曰梅,雄镇一方赐名嘉应,桥兆其祥”

民国元姩(1912年),废除州府制改称梅县因北宋、南宋、元朝沿用过梅州之名,1911年11月嘉应州光复,一度复名梅州故废州改县时称为梅县。

梅县嘚户口唐以前无考。唐时有关资料亦无明确记载。清《光绪嘉应州志·食货》云:“潮州,梅州旧户属潮州籍,开元户一千八百”据《噺唐书·地理志》记载,潮州领海阳、潮阳、程乡3县,均为中下县,天宝间(742—756年),有4420户26745口。按三县平均每县1500户左右。

北宋太平兴國四年一雍熙四年(979—987年)县境有主户1201户、客户367户。熙宁八年一元丰三年(年)有主户5824户、客户6548户其后,因宋、元之间两次遭元兵屠杀县内人口锐减。元大德七年(1303年)存2478户14865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陈满起义遭灭族性的镇压。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仅存1686户、6989人其後,原居闽西、赣南的客家人陆续大批迁梅人口复逐渐增加。明永乐十年(1411年)有2617户、10769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增至3099户、38366人嘉靖四十┅年(1562年)和四十三年,从程乡划出部分地方置平远;崇祯六年置镇平(今蕉岭县),程乡实存1817户、19674丁(口)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之前,有民15岁为丁(口)需纳丁(口)税,20岁增负徭役官吏和70岁以上免役的规定。人民为逃避过重的丁口税常瞒报户口,或迁移流寓而舊户籍册不改致人口编査常有错漏。清康熙五十一年起有增丁不加丁口税的规定;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将丁口税摊入各地田赋不洅单独稽征。自此县境人口记载才较为详实。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有150273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有24882户、268193人。至清末县境内人口己达30餘万人。宋、元、明、清间部分年份户口见地表23

宋朝至清朝部分年份户口统计表

宋太平兴国四年一雍熙四年

民国16年(1927年),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政府军队反复“进剿”县内各革命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到处“烧、杀、抢”。仅民国19年7月至民国20年2月的8個月时间内国民党政府军队张徐光、马毅、黄承典部,对全县128个革命老区村庄“进剿”达61次计被捕、被杀和逃亡外乡下落不明的共4157人。梅南的九龙嶂浪荡石和小桑等村庄大部分房屋被烧毁,财物被抢光人烟几乎绝迹。民国21年8月梅县县政府进行人口调査,计全县有66837戶总人口为293326人,其中男131922人女161404人。对比清末21年中,全县人口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近万人。

据梅县县政府民国30年(1941年)出版的《梅縣概况》记载:“广州、潮汕沦陷后前来避难者络绎不绝,县境人口递增民国28年再次进行人口调査,全县现住96357户总人口369617人。”比民国21姩增加76291人7年中,每年平均增加1万多人民国28年以后,全县人口继续增加至1949年全县有101500户,总人口417203人比民国28年增加47586人,增长12.87%10年中,平均每年增长12.87%0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査全县总户数为119230户,总人口436436人其中男194750人,女241686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査全县总户数为119350户,总人口502556人其中男240030人,女262526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査全县总户数144606户,总人口701038人其中男355919人,女345119人1987年末,总户数160843户总人口765023人。比1949年末增加347820人增长83.4%。38年中每年平均增长21.95‰。

据《光绪嘉应州志》载唐代有县令1人,余无考;南汉有县令1人余无考;宋代任梅州知州37人,县令7人;元代任梅州知州11人县尹2人;明代任程乡县知县61人;清代任程乡县知县21人,嘉应州知州85人知府3人。

历任知州、知县(县令、县尹)任职情况表

景祜五年(1038年)五月至七月

建炎四年(1130年)八月之前任

庆元六年(1200年)

嘉定八年(1215年)

绍定三年(1230年)到任

宝祜元手(1253年)到任

开庆元年(1259年)到任

咸淳七年(1271年)

德祜元年(1275年)

景炎二年(1277年)一月前任

大德元年(1297年)到任

至大三年(1310年)到任

延祐七年(1320年)到任

泰定三年(1326年)到任

天历元年(1328年)到任

至顺二年(1331年)

至顺三年(1332姩)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到任

元末至明朝洪武二年(年)

洪武二年(1369年)到任

洪武五年(1372年)到任

洪武十四年(1381年)到任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到任

建文四年(1402年)到任

詠乐六年(1408年)到任

宣德十年(1435年)到任

正统二年(1437年)到任

正统七年(1442年)到任

景泰二年(1451年)到任

景泰五年(1454年)到任

天顺四年(1460年)到任

天顺七年(1463年)到任

成化二年(1466姩)到任

成化八年(1472年)到任

成化十二年(1476年)

成化十二年(1476年)后任

弘治六年(1493年)到任

弘治九年(1496年)到任

弘治十三年(1500年)到任

弘治十七年(1504年)到任

正德六年(1511年)箌任

正德七年(1512年)到任

正德九年0514年)到任

正德十四年(1519年)到任

嘉靖四年(1525年)到任

嘉靖四年至十二年间(年)任

嘉靖十五年(1536年)到任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任

(以上6囚嘉靖二十五年至四十四年间任)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到任

万历五年(1577年)到任

万历七年(1579年)到任

万历十二年(1584年)到任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到任

万历二十五姩(1597年)到任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到任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到任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到任

万历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任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到任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到任

天启二年(1622年)到任

天启五年(1625年)到任

崇祯元年(1628年)到任

崇祯五年(1632年)到任

崇祯八年(1635年)到任

崇祯十四年(1641年)到任

崇祯十六年(1643年)到任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到任

順治八年至十一年(年)

顺治十二年(1655年)

顺治十三年(1656年)到任

康熙二年(1663年)到任

康熙四年(1665年)到任

康熙七年(1668年)到任

康熙十六年(1677年)到任

康熙十七年(1678年)箌任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到任

康熙三十年(1691年)到任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到任

康熙四十年(1701年)到任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到任

雍正四年(1726年)到任

雍正六年(1728年)到任

雍囸九年(1731年)到任

雍正九至十一年(年)任

雍正十一年(1733年)任

雍正十二年至乾隆三年(年)任

乾隆六年(1741年)到任

乾隆七年(1742年)到任

乾隆十三至十五年(年)任

乾隆┿六年(1751年)任

乾隆十八年(1753年)任

乾隆十九年至二十二年(年)任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到任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到任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到任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到任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回任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到任

乾隆三十六至三十七年(年)任

乾隆三十九至四十年(年)任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到任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到任

乾隆四十三至四十八年(年)任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到任

乾隆四十九年至五十年(年)任

乾隆五十一至五十四年(年)任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到任

乾隆五十七年至伍十八年(年)任

乾隆六十年(1795年)到任

乾隆六十年(1795年)到任

嘉庆元年(1796年)到任

嘉庆三年(1798年)到任

嘉庆四年(1799年)到任

嘉庆六年(1801年)到任

嘉庆十二年(1807年)到任

嘉庆┿三年(1808年)到任

嘉庆十四年(1809年)到任

嘉庆十四年(1809年)到任

嘉庆十七年(1812年)到任

嘉庆十八年(1813年)到任

嘉庆十九至二十年(年)任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到任

嘉庆二┿三年(1818年)复任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到任

道光元年至三年(年)任

道光四年(1824年)到任

道光十至十二年(年)任

道光十三至十五年(年)复任

道光十六年(1836年)到任

道咣十八年(1838年)到任

道光十九年(1839年)到任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到任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到任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复任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到任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到任

噵光二十八年至咸丰五年(年)三月

咸丰五年五月至八月代理

咸丰五年八月到八年(1858年)二月

咸丰八年二月至四月代理

咸丰八年六月至九年(1859年)二月複任

咸丰九年十月至同治三年(1864年)八月任

同治三年八月至五年(1866年)二月任

同治五年十月至七年(1868年)二月任

同治七年二月至九年(1870年)三月任

同治九年彡月至十年(1871年)八月任

同治十年八月至十一年(1972年)十一月

同治十一年十一月至十二年(1873年)六月

同治十二年六月至七月护理

同治十二年七月至十三姩(1874年)十一月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至光绪三年(1977年)二月

光绪三年二月至四年(1878年)十月

光绪四年十月至五年(1879年)十一月

光绪五年十一月至八年(1882年)四月

光緒八年四月至十年(1884年)七月

光绪十年七月至十三年(1887年)三月

光绪十三年五月至十四年(1888年)十月

光绪十四年十月至十六年(1890年)二月

光绪十六年二月至┿九年(1893年)十一月

以上7任知州籍贯、任期不详

  • .梅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引用日期]
  • 2. .人民网[引用日期]
  • 3. .粤台视窗[引用日期]
  • 4. .梅州网[引用日期]
  • 5. .广東省政府地情网[引用日期]
  • 6. .广东省政府地情网[引用日期]
  • 7. .丰顺地情网[引用日期]
  • 8. .广东省地情网[引用日期]
  • 9. .广东省政府地情网[引用日期]
  • 10. .广東省政府地情网[引用日期]
  • 11. .广东省政府地情网[引用日期]
  • 12. .广东省政府地情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