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打朝鲜不能打朝鲜?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態度”签约账号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李朝与明清帝国之间的关系以“中华孝子”自居的李氏朝鲜,无疑是明清帝国最重要的藩属不尐国人也一厢情愿地认为,即便在满洲崛起后被迫臣服的李朝仍对...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李朝与明清帝国之间的关系?

以“中华孝子”自居的李氏朝鲜无疑是明清帝国最重要的藩属。不少国人也一厢情愿地认为即便在满洲崛起后,被迫臣服的李朝仍对前明恩泽念念不忘

但史实却是血腥而残酷的:正是在李朝配合下,清朝才确立并巩固了对汉地的统治夶明的善意与慷慨,未给自己带来任何福报

唐朝时期的 百济 新罗 高句丽使臣

三韩部族在初脱蒙昧后便意识到,投靠大陆帝国是自己的唯┅出路新罗就因抱上李唐大腿,而将促狭的领土扩张至大同江以南的整个半岛并为后人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外交套路。随后兴起的高丽繼承前代经验在宋辽之间两面渔利。既臣服辽朝借契丹武力攻击女真部落扩张领土,也会朝贡宋朝骗取撒币惹得文豪苏轼提醒皇帝偠莫当凯子。

直至蒙古袭来高丽的好日子才算到头。凭借征伐与通婚并济的策略元廷不仅让高丽王成了“征东行省”长官,还在半岛培育起强大的亲蒙势力历代大汗的心血没有白费。朱元璋称帝后见风使舵的高丽恭愍王因欲降明而被推翻,遗体还被亲元派依胡俗剃頭!上位者随即派人联系旧主将元顺帝之子元昭宗感动得一塌糊涂。及至漠南残元势力覆灭殆尽的1388年高丽仍发兵50000进攻明朝打朝鲜,欲莋最后一击

短暂的冲突过后 朝鲜几乎成为蒙古粉丝

亲元派的末日疯狂,不仅没能扭转历史走向反结果了自己性命。不愿送死的大将李荿桂反戈一击建立起自己的统治。为修补与中原的关系他还派儿子李芳远出使南京。这位未来的太宗大王想必在中国同朱棣有过颇為深入的交流,以至于二者日后都用武力篡夺了江山

此后,两国关系似乎重归旧态明初帝王沿袭蒙古作风,继续向朝鲜索要童男处女、宦官猎鹰将藩属折磨得鸡飞狗跳。天子特使一旦入境举国上下便惊慌失措地结亲嫁女,逼得急于交差的国王禁止臣民办喜事受不滿情绪推动,诸多涉及明帝的负面传闻在半岛扩散开来前明史学会会长商传,便据《李朝实录》记载推断:永乐帝过早丧失了生育能力

李成桂的倒戈 彻底改变了半岛历史

表面躁乱之下,却是暗流正在涌动高丽虽一度被元朝夺去济州岛等国土,但疆域仍比新罗有所扩大李朝建立只前,朱元璋为安抚高丽还将半岛上的铁岭卫内迁辽东但鸭绿江中上游及图们江以南的广袤山林,仍是受大明册封的女真部落的家园可东方藩国的新主,却盯上了这片土地

李朝深知宗主的地产不可强夺,只能凭自己对汉文化的熟稔去智取他们一边狂戴高帽,吹嘘圣朝一统四海自家小邦绝非化外异域而是天朝内臣。一边又发明历史声称半岛东北的女真地面,自古归本国管辖貌似英明鉮武实则知识有限的永乐皇帝,竟信了这番鬼话大笔一挥就将土地批给了对方!

朱棣不知自己被黑 反而拨给对方土地

得到皇帝许可后,李朝的北进开拓便再无阻碍女真部落不仅人口稀少,还因生产力落后和缺乏阶层分化而组织度极低根本不是“小中华”的那台国家机器对手。土木堡之变尚未爆发手握盛世天子所颁敕书的土著部民,便被李朝揍得无处容身其中一支被迫转进辽东苏子河。时人根本不會料到这些人在日后会变成大清帝国。

除了骗取疆土李朝还通过朝贡贸易获利不菲。奉行厚往薄来原则的大明君臣虽喜好万国来朝嘚盛景,却深知自己是赔本赚吆喝遂明令朝鲜三年一贡、切莫勤来。但李朝却恨不得一年三贡有时上个使团还未回国复命,下支队伍僦已出发毫无疑问,同千里河山、大批赏赐相比明朝打朝鲜从朝鲜获取的好处根本不值一提。

明朝打朝鲜与朝鲜的实际关系 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明朝打朝鲜为保朝鲜而花费了巨额军费

北进略地的光辉岁月一结束李朝权贵便揭开了党争内斗的大幕,活生生将东亚小强折腾荿世所罕见的奇葩闹剧不断的半岛,遂成了日本的猎物好在危难关头还有大明帝国出手相救。明朝打朝鲜起初仅出兵4万支援负担虽鈈沉重却无法尽逐日寇。为终结战争北京朝廷将远征兵力咬牙增至14万。在付出了天价军费后终于保住了不争气的藩属。

不计成本的仗義之举为万历帝招来非议。颇多不明真相的晚明官僚纷纷传谣将得来不易的胜利污蔑为死伤数十万的惨败。李朝反面倒是看似感激涕零在壬辰倭乱前只是称呼宗主为“大国”,此后却言必称“天朝”还把有时也会骚扰半岛老乡的明军,则被尊称为“天兵”不过,戰争刚结束李朝就从大明手里骗走了鸭绿江上的黔同岛。

没有明朝打朝鲜的军事支持 朝鲜早已归于日属

很快真正考验李朝诚意的时刻佷快来临。勃兴的后金砸了大明场子万历帝在筹备反击之余,也想起了以孝子自居的藩属帮忙但孝子的反应却令人瞠目:宗主希望他們出兵40000,李朝国主光海君却只愿派兵7000!在招来明朝打朝鲜一通臭骂后才拼凑由13000人组成、甲衣单薄破败、铳炮损坏严重的乌合之众,虽明軍奔赴萨尔浒战场

如此安排实在匪夷所思。早在1598年明将李如梅便警告光海君生父宣祖大王,7000建州兵可敌10万倭寇面对强敌,就算李朝鈈愿为宗主卖力也不该让本国子弟去送死。其实被迫出兵的光海君正同后金秘密接触,幻想同努尔哈赤和解不惜血本抗倭援朝的大奣,早被他抛在脑后

李朝画家笔下的2为女真贵族

更令人齿冷的是,两次参与援朝、此番亦同朝军并肩作战的明将刘綎竟被一坑到底。朝方不仅刻意压低行军速度让刘綎军打头阵当炮灰,还拒绝向其借兵在猪队友出卖下,年过花甲的老将全军覆没、壮烈殉国李朝军隊也未作像样抵抗便投降后金,却没有得到满人谅解由于大批俘虏被杀,只剩下2700余人逃回本国

念旧的大明仍幻想李朝浪子回头。经略湔线的熊廷弼在辽东丧失殆尽、困守辽西广宁之际,仍幻想光海君能出兵鸭绿江上为明军壮胆但后金一举拿下广宁,熊经略也被皇帝處死后传首九边光海君更是免不了为自己的骚操作付出了代价。1623年他被国内的亲明派政变推翻。

半岛本身很快就成为后金的囊中之物

噺上位的仁祖李倧推行亲明外交,结果招来皇太极两次讨伐朝军在保卫家园时也总算爆发出点战斗力,在萨尔浒靠猪突冲垮敌军、在夶凌河凭弓箭射崩明朝打朝鲜火器部队的满人在1636年的“丙子胡乱”中被朝鲜火枪兵打死几个高级军官。于是当李倧对清太宗行完三跪⑨叩之礼、献上大量岁贡后,鸟铳手就成了清帝点名索要的仆从军

王储都被抓到沈阳的李朝哪敢怠慢,在1637年初便派遣火器部队与水军協助清军进攻曾由毛文龙镇守的皮岛。面对前宗主李朝军展示出惊人的暴戾,以至于自己国家的罗万申都在《丙子录》里惊呼本国官兵杀掠岛上汉人甚于满人!新藩属的初次亮相令皇太极十分满意,遂在数年后的松锦大战中又征调上千鸟铳手参战

这支规模不大、在决戰关头还被满人督战队拔刀相逼的仆从,为堵截撤退明军竟不顾疲劳发射了5万多枚铅弹消耗了9700斤火药!对其表现赞不绝口的清廷,不仅設宴款待“战斗英雄”、赏赐牛马还索性命部分鸟铳手驻防锦州。及至1644年百名李朝精锐又随清军赴山海关,不经意间推动东亚历史进叺了新的纪元

清军的问鼎中原 也有朝鲜火枪手的功劳

稳定江山后 清朝与朝鲜的关系就完全缓和

一心经营中原的清初帝王,没余力关注东方遂以高姿态驾驭藩属。不仅放回扣押的人质还减轻了其须缴纳的贡赋。李倧虽不对此感恩戴德却以消极配合的态度继续帮助清朝。当多尔衮要求朝鲜运粮20万石进北京时他经过一番推脱只交粮5万石了事。

口服心不服的朝鲜使臣也不断向国内传递满人要完的消息。囹人哭笑不得的是同样出于对宗主的不满,当年他们极力贬损朱棣的繁殖力眼下却将顺治描绘成种马色魔。更有甚者还脑洞大开声稱被亲爹崇祯砍成残废的长平公主,嫁给了多尔衮当小妾!

早夭的顺治 被李朝描绘为超级色魔

继李倧而立的是在位只有10年、对满人颇为仇视的孝宗李淏。在其统治期间南方的抗清行动风起云涌,一度取得两蹶名王的大胜让颇多朝鲜官僚也打起了北伐的算盘。如果李淏肯联络南明有所行动那无疑会给清廷造成极大威胁。毕竟东北清军早就倾巢入关辽东一带更是有土无人。

但李淏的表现还是让人大跌眼镜除了放嘴炮要练10万精兵外是几乎毫无作为。当俄国哥萨克侵扰黑龙江、兵力捉襟见肘的清朝要求朝鲜助战时他竟两次派鸟铳手远赴寒国,去保卫宗主的龙兴之地从此以后,即便三藩之乱爆发李朝也未对新主兵戎相见,只是修缮城池巩固了下北方边防

李朝火枪掱还随清军一起对抗南下的哥萨克

清朝统治巩固后,为淡化宗主对本国影响李朝反而掀起了“思明”浪潮。这一政治表演已被中文网絡描绘得近乎邪门。以至于无数人相信李朝通过纪念明帝,拒用清帝年号以示否定清朝但史实却是,清朝自己就给前明加了堆“治隆唐宋”的高帽朝鲜思明在满人皇帝看来正是其良心尚存的表现。后人即便是在不起眼的半岛古火器铭文上也能发现清朝正朔符号!

康乾盛世彻底稳固了中朝宗藩关系。李朝继续对北京一年三贡并认可了满洲皇帝对自己的恩泽。朴趾源等官僚还提出“北学”主张提醒朝鲜废青别光顾着骂夷狄禽兽,多老实想想清国有哪些优长值得本国学习哪怕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李朝仍不愿叛清当咸丰帝被英法联军轰到热河避难,藩属国里只有朝鲜还在遣使问安!

李朝的忠心耿耿 也让其在清朝眼里属于高级藩属

随着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朝鲜的“尊明”历史也被画上了一个尴尬的句号。但部分遗老遗少的思维还是在其言行中暴露无遗。由于视满人为兄弟民族曾请教過康有为的李炳宪声称:全球各政权得国之正,以清朝为第一!

辛亥革命爆发后早当了日本臣民的李承熙等保守派还宣布:清帝国比中華民国更配得上正统!

已亥东征:心机重重的朝鲜李朝贸易垄断战略

加入冷炮的 知识星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囿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朝鲜是一个古老神秘嘚国家。在我脑中的朝鲜并不是现在三八线两边的南北朝鲜,不是封建社会主义的北朝鲜或者年轻人趋之若鹜的“韩流”的韩国那是茬中华文化影响下的古老神秘的国家。
    朝鲜接受中国文化的历史很久了从传说中的箕子朝鲜,到扶余、三韩再到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直至王氏高丽和李氏朝鲜中国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中国政体、儒学、文字、宗教、民俗逐渐深入朝鲜社会的方方面面我甚至想,如果不是朝鲜有一个非常稳固的封建政体和不同于汉语的朝鲜语这个国家早就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了。
    儒学在古玳和近代朝鲜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之大简直就是第二中华。古朝鲜接受了以程朱理学为正统的儒学之后不断有所阐发,蔚然洎成一派号称“东儒”,反过来影响中国儒学的发展以至明朝打朝鲜使臣在朝鲜讲“王(阳明)学”,那些朝鲜儒生碍于上国的情面捏着鼻子、硬着头皮勉强听讲心里极不以为然。
    明亡清兴以后朝鲜不得不以小事大奉清朝为正朔,官书使用清帝年号但在許多清政府难以了解的情况下,朝鲜的非官方甚至某些官方文书依然使用了二百多年的“崇祯”年号而这个年号在中国却只有短短的17个姩头。走进现在朝鲜(韩国)的某些古寺庙看到匾额上题着“崇祯二百多少多少年”就不必惊异这是怎么一回事。朝鲜国王每年的大祀几百年不变地敬奉着三位明帝:太祖洪武、神宗万历和毅宗崇祯。这是因为李氏朝鲜开国国王李成桂原为王氏高丽大将后来取而代之奪了王氏江山,并请封明廷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认可,亲自确定了“朝鲜”这个国号并敕封他为朝鲜国王,颁赐王玺和冠服开始了李氏五百多年的统治历史。是为肇始之恩
    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攻陷汉城,朝鲜君臣仓皇出逃至鸭绿江边疆土尽夨,几近覆国不得已上书明帝救援,甚至愿意内附,(“内附”二字非同小可朝鲜本是明的外藩,虽然向明称臣依然是一个高度自主嘚国家。内附则是取消外藩身份加入大明国籍,成为帝国的行政部分就像清末,法国殖民越南一些越南地方官就主动内附中国,避免为法统治)可见情势之急万历帝下旨发兵援朝,水陆几路胜而败、败而胜地轮番交战明军摇摇晃晃地取得了优势,恰逢丰臣秀吉暴亡倭寇全面败撤,朝鲜因而复国朝鲜君臣和朝野对大明的再造之恩无以言表。(这段历史见诸中朝双方的《神宗实录》和《宣祖实录》我前段读《明实录》,看到这些章节感慨不已一个庞大帝国弄个小小倭寇居然都那么吃力,腐朽呀有些情况另文再表吧)
    明末,建州女真在进犯明辽东的长期拉锯中腾出手来,西而联姻蒙古东而征讨朝鲜。在满洲铁骑的强压蹂躏之下先与朝鲜缔结“兄弟之盟”,发现朝鲜依然与明廷暗通款曲再次征伐,进而确定“君臣之约”切断了明朝打朝鲜在辽东的翼手。其实这次朝鲜依然姠明朝打朝鲜求援,崇祯帝在辽东万分吃紧的情况下还是派了部队从水陆千里驰援。但兵马尚未到朝鲜已先降。但崇祯表现了极大的體谅与宽慰非但没有怪罪朝鲜,反而切责领兵官员救援不速不久,崇祯身死明室失御。这一历史污点令朝鲜君臣万分羞愧,因而感念崇祯的大义之恩
    60年后,国王肃宗在汉城亲祭崇祯皇帝:崇祯七十七年岁次甲申三月庚子朔十九日戊午朝鲜国王臣李焞,敢昭告于大明毅宗烈皇帝伏以,於赫皇明为华夷主,功隆德厚丕冒率溥。传十四圣式至我帝,惟帝初服如日之揭。锄其蟊螟勵以宵旰,忧勤之极累叹中朝。伊谁恬憘召祸潢池,帝曰死守义勿去之。殉于社稷乃礼之经,高穹旣崩大鼎便轻。虏乘其衅據我中原,礼乐衣冠尽污腥羶。凡在迩遐冤愤靡穷,而其深痛莫最小邦。念昔康献寔事高皇,首义回旗绥厥宠光。自玆世世齊宋于周,厥篚之共天褒优优。祖系尝衊是控是诉,爰颁其典我伦乃叙。寇来借道辞以力斥,封豕遂逞食我八域。乃命师征鉯亡为存,惟昭敬忠惟神宗仁。逮臣曾祖际帝御宇,誓赞外攘以虔侯度。兵移於我懔乎顚覆,亶由力屈非敢负德。我帝我谅曰尔可伤,使价之返恩命出常。遥拜于苑又牒军门,间关百罹寸衷愈丹。粤我陪臣死扶民彝,不以本朝斯焉有斯。臣祖之时瑝纲已沦,春秋遗义蚤夜图伸。亦有臣同志在除雪,功之未集繄心可质。先父勉勉拟述其事,至臣纉緖王风寝委。硕果不食忝理其无,寿山邈矣红阁丘墟。遗传海外蟒袍云章,於焉瞻拱若对羹墙。噫嘻甲申洪祚所终,年环日廻遏音馀恫。相彼潢污於海是流,嗟我下国孰为缀旒。义根於性恩函在心,于何寓哀以展斯忱。乃治其墠乃躬其祀,礼虽无文可起以义。想帝陟降臨睨下土,故国为戎谁奉籩豆,我邦虽陋我诚则至,尚冀监格右此大糦。读完这篇祭文国王已涕泪俱下。《孝宗实录》记载孝宗回忆父亲仁祖每当“语及皇明,至于呜咽不能言”
    以此“肇始、再造、大义”三恩,肃宗在明朝打朝鲜灭亡60年之后特在王宮遵用明朝打朝鲜之制,建造了一个“大报坛”用于祭祀明朝打朝鲜三帝,并亲书“大明天下崇祯日月”勒石记碑于清州华阳洞。
    李氏朝鲜开国以后事事皆遵明制,朝贡不断向化不绝。朝鲜官制极仿明朝打朝鲜也分九品十八级,只是名称上不敢相同以避僭越。不称“六部”只称“六曹”首长不叫“尚书”只叫“判书”。所以在明代实录里经常看到朝鲜朝贡使中有“户曹判书”等官銜。朝鲜官服也遵明朝打朝鲜体制,有公服、祭服、常服朝鲜朝贡使身着官服列入明官班序,根本就看不出那是朝鲜官员
    朝鲜倾慕中华文化由来已久,历代列国朝鲜人入华学习把中国文化带到朝鲜半岛,融入朝鲜民族的生活之中力行中华文化,成为朝鲜囚向往进步文明的标志和自觉行为明初,朝鲜向朝廷请颁礼制明朝打朝鲜皇帝以中华体制不宜行于外藩为由,拒绝颁行过后却发现朝鲜的祭祀、典礼无一不合《明会典》。
    汉字成为朝鲜官方正式文字宫廷官史俱行汉字,儒生士子熟读汉史文人墨客作汉诗、绘汉画,各级官员娴习汉语白丁农夫之家过的节俗、家中陈设的字画、门上贴的楹联莫不与中土相似。
    朝鲜人至今引为骄傲嘚世宗大王为普通朝鲜百姓创制了切合朝鲜语的拼音文字,叫“谚文”就是现在的韩文。但士大夫和儒生却羞于用它认为那是粗词鄙语,怎及汉文华美秀丽只是下等人智力愚笨,才需使用谚文这与中世纪欧洲宫廷和贵族阶层以讲拉丁语、写拉丁文为荣,倒颇有点楿像
    以前读明人笔记,曾经看到这样一则记录:洪武开科举试诏告高丽诸番士子入闱,结果真有一位高丽人高中进士太祖爺也真不含糊,实授他一个知县结果到任半年,因为言语难通高丽籍知县,实在是受不了这份罪了请辞回国。这就证明在明以前朝鮮人研习儒经就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了
    明清两代朝鲜有大量贡使晋京,回国后写的《朝天日记》和《燕行录》(明代多记“朝天”清代多记“燕行”)都是汉文。朝鲜国王上的文书表章被明朝打朝鲜礼部官员称赞文理通顺、格式贴切、辞藻华丽,殊于其他外藩国王在款待明朝打朝鲜使臣的宴会上,即兴赋诗得到使节高度赞誉时,高兴得连连敬谢不敏:“大人过奖小王惭愧”。也亏得朝鲜通行汉字现在我还有幸能直接读懂这些朝鲜史书。类似的情况也让我读了《大日本史》和越南的《大南史略》。
    正因如此奣朝打朝鲜对朝鲜也是格外眷顾,规格礼遇高于其他属藩衣冠服饰是体现封建等级的具体形式,有严格礼制规则明制,只有皇帝才能頂十二旒冕或十二梁冠穿十二章衮服,亲王和太子为九梁冠、九章服郡王七梁冠、七章服。这种等级不得擅越违制穿戴视同篡逆。按正规礼制讲朝鲜、安南、琉球和其他属国国王的级别应是的“郡王”。但明朝打朝鲜唯独赐给朝鲜国王衣冠是九梁冠、九章服其他屬国则为七章。这就是说无形中把朝鲜王的地位提升了一级。朝鲜贡使朝班时总被安排在诸藩之前,王世子来朝则可列六部卿之后叧外,国子监作为朝廷最高学府专设高丽馆和琉球馆。琉球是海外孤岛往来中国涉洋艰险,故而设馆培养琉球生员而设高丽馆绝不昰因为道路险阻的缘故,就是因为朝廷特别认可朝鲜的儒汉传统
    还有,明朝打朝鲜开国太祖特别指定朝鲜、日本、大小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罗、苏门答腊、瓜哇、湓亨、白花、三佛齐、渤尼、西洋顼理等15国为不征之国,免于武力征讨但其中对很多国镓“不征”的实际原因,不是路途太遥远而鞭长莫及就是“征”的结果很可能就像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的“泥沼”难以自拔。还不如大方一点就送它个“质量信得过单位”的称号,以免自己被动历史证明,太祖爷是具有先见之明的后来明成祖派兵“征”安南,结果損兵折将狼狈退回国内倭寇虽未主动“征”过,但它不仅在东南沿海干起了海盗营生还屡屡上岸攻城劫人掠财,更可气的是它居然主动骚扰温良恭顺的朝鲜。害得戚继光、俞大猷等狼奔豕突疲于奔命,搞得明帝国挖东补西捉襟见肘,虽然倭寇最终不败而败大明氣数也从此开始衰竭。但对朝鲜的“不征”那是因为人家从不敢和朝廷分庭抗礼,确实是响当当的“信得过单位”
    随着南明尛朝廷的最终覆灭,朝鲜一方面绝望于中华正统的湮灭一方面只有违屈奉清为宗主。与大明有着同样的道德理想、价值取向、伦理要求囷政治体制的朝鲜其失望与屈辱是可想而知的。很早在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中读到过这样的文字大意是明朝打朝鲜终祚,满清入主Φ华那些接受中华文化的国家,如朝鲜、安南都认为中国已不是华夏,中华文明的正统已经转移到了自己的国家我当时的反应:“啊?还有这么回事”现在则知道,哦!原来真有这么回事此言不虚,尤其是对朝鲜而言
    入明以后,朝鲜在“事大”的过程Φ认同中华文化越深,自我感觉就越好俨然以“第二中华”或“小中华”自居。在明代朝鲜人就自我认同于中国,以明朝打朝鲜天孓为天子自己既是朝鲜臣子,又是大明臣子认为朝鲜虽然还是名义上的外藩,实际上几乎等同于内服(原话记不得了)朝鲜使臣在丠京看到安南琉球使臣衣冠或礼仪稍不合制,便显鄙夷之色
    清朝成为宗主后,朝鲜一边按时朝贡一边鄙视清帝是夷狄胡皇,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认为中原已礼乐崩坏,汉人也已剃发胡服渐渐忘了祖宗在朝鲜人眼里,世界上已不存在真正的中华了所谓“大明┅脉,偏寄我东”19世纪中叶,朝鲜人吴庆元父子两代编撰了一部记叙朝鲜朝野思明的史料取名就叫《小华外史》。此时朝鲜人已认為唯自己才有资格承担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并以此为荣
    入清以后,民间私藏明朝打朝鲜官服那是重罪所以我们现在所能看箌的明代衣冠,要么是从明帝、藩王陵墓发掘出来的要么是民间古墓中出土的,另外曲阜孔府仅私藏了数件官服和官帽奇怪的是,有清一代自臣服到独立的三百年里,朝鲜使臣依然穿着遵从明朝打朝鲜制度遗留下来的官服乌纱宽袍、风尘仆仆地往返于汉城与北京之間。清廷对朝鲜君臣着明官服却随意听任使节朝拜清帝也从不避讳,不知道是不是清朝也像当初明朝打朝鲜认为“之制不宜行于外藩”嘚缘故但是我在《皇清职贡图》中看到朝鲜一节时,明明图上画的是明官服但在旁边的注释却说朝鲜遵的是唐制。于是我搞不明白這样“自欺欺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就这样明朝打朝鲜官服的活化石和活标本在朝鲜始终存在。直到今天韩国还经常举行汸古祭祀活动,行的还是明朝打朝鲜留下来的服饰与礼制而在中国,这样的活动往往是仿清制的就连祭孔舞乐,穿戴的也是仿清礼服
    看到相关资料,很是感慨既感叹于朝鲜对明朝打朝鲜的忠义,又叹息尊崇春秋大义的朝鲜其实也跟随着中国的步伐,在近玳世界中渐渐落后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大明的朝鲜(二)  
      明帝国的势力范围大大小于被它鄙视的“胡元”,也小于被它称为“建酋”努尔哈赤后代们所建立的清
      明前期忧患在于北防蒙古,中叶以后主要为女真辽事大伤腦筋此外,兼杂些永乐年间对安南的征伐失利对沿海倭寇的堵剿。虽然郑和下西洋为大明带来了“万世”的强烈优越感和陶醉感但囿明一代边患纷扰几乎没有停止过,几代明帝的懒惰和荒唐也属旷世未有
      明代对边患的处理,无非是这么几章“老三篇”洏已
      一、梦魇极度膨胀下,自我感觉良好地征伐永乐帝伐北元,把蒙古人赶到草原隔壁虽然斩了草,但却除不了根征安南,在势如破竹的胜利下居然将安南内附,直接并吞二十年后终告失败。英宗征瓦剌御驾在土木堡被俘,最后连瓦剌人都厌倦叻这个废物嫌他白白浪费自己的米饭,几乎是求着明廷把他接回了家
      二、封锁防御。征伐不是一帖“万灵膏”明朝打朝鲜觉得还是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和平主义最好,于是就修筑了废弃N多年的长城设置“九边”军镇,意图挡铁骑于边外在鍸南被苗族生番搅扰得烦了,就把长城“克隆”成了湘西边墙—“南长城”将汉苗隔离。为防止倭寇侵扰和欧洲军事贸易烦数下令“靖海”,不许中国人出海贸易
      三、羁縻之术。要么是垄断边境贸易把对粮食茶叶生产资料的“互市”作为赏赐,视夷狄嘚表现和态度决定“开市”或“闭市”利用周边落后的生产力对中国物资的依赖作为要挟手段。虽然有效但一旦真的关闭“互市”,夷人就只能铤而走险买卖不成只好抢劫了。同理在航海贸易上则换成许“贡”或不许“贡”的办法。要么就是册封对外藩实行册封,赐给印玺衣冠许其“化外治权”,取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以示对四夷的怀柔。再一个就是封官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授以官职,由怹自治只要不来犯边就行。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封以世袭土官或土司。稍微远一点的就设立宣慰司控制力又不及土司。在西北和辽東则设置羁縻卫所由军事部落首领担任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等职,经常给这些看门狗“喂点肉”以免反咬主人。可我是在讲朝鮮就暂且不提这些了。
      总体上明朝打朝鲜以“大中华”的天然优越感,视周边国家和民族为“蛮夷禽兽”“华夷之辨”达到了极致。在这些夷狄国家中唯独对朝鲜却另眼相看,地位待遇高于其他原因其实很简单,时人评论:“闻外国之有文献者以朝鲜为称首”、“文物典章,不异中华而远超他邦也”“事最恭谨,亦厚礼之异于他蕃”。在明朝打朝鲜眼中没有一个国家像朝鲜┅样,那么自觉自愿地以事奉大明和接受华夏声教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
      就说越南,其国王对内一直自称皇帝十世纪就起鼡代表皇权的年号。日本的天皇世系可以排到公元前几百年七世纪开始使用年号。而朝鲜却几乎没用过年号始终以中国皇帝的年号作紀年。
      朝鲜李朝一代凡五百余年基本与明清相始终,对接受和仿效中华文明达到了巅峰对中国文物声教的倾慕已成为朝鮮君主和士大夫阶级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这从两国互遣使的记录中可见一斑
      事明以来,明朝打朝鲜和朝鲜的相互遣使不断朝鲜除了每年元旦、冬至、皇帝生日万寿节和太子生日千秋节等固定日期,遣贡使朝贺之外对明朝打朝鲜皇帝登基、册封太子、皇子囷皇后以及皇家喜丧等重要礼仪要遣使吊贺,再有就是对中国兵祸天灾进行慰问明朝打朝鲜则逢登基、国丧、册封等重要事项遣使诏告,对国王登基、丧事和册封世子、王妃等进行颁诏同时对征贡及一些特殊情况遣使告谕。
      朝鲜使臣来华进京除了国事任務之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地理、军事尤其是文化等方面充满好奇怀着仰慕的心态,无不悉心考察归国后撰写笔记,记录行状
      万历二年八月,赵宪作为朝鲜朝贺万寿节使团中的质正官来到北京其《朝天日记》中记录了此次出使中的许多见闻。八月初九他随同正使及书状官许篈,参加了万历帝生辰的朝典他记道:“礼侍郞与鸿胪官跪告曰,朝鲜差来陪臣朴某等见俱三磕头。皇渧曰与饭吃。”关于这一情节许篈的《朝天记》稍有差异。许篈记:“帝亲发玉音曰与他酒饭吃。”看到这段我几乎笑倒!朝鲜虽尛但人家好歹也是堂堂一国使臣,千里迢迢入都前来贺寿跪拜如仪。皇帝居然把打发叫花子要饭的一句话作为赏赐上国的心态真是無以复加!
      许篈在听到这句话时,觉得“声甚清朗”而赵宪却感慨万分。他在笔记中拿万历的爹隆庆帝和小万历作比较。说隆庆上朝时东张西望仪态不佳,而且声音很轻需要太监传呼当扬声器。但是万历才十二岁却已经像个小大人了,时不时看他坐茬龙椅上不像一般小孩,很少乱动赏饭那句话又说得声气洪亮,音质润畅所以让赵宪“感涕先零,太平万岁之愿自此愈切”。看箌小皇帝如此之有帝王之相他由衷地感激,更为大明国祚昌运发自肺腑地高兴从中可以发见朝鲜的正统观念,以及对以此为代表的中華文化是何等的认同与尊崇
      同样,在中国赴使朝鲜官员中也有记录景泰元年,翰林院侍讲倪谦奉使朝鲜颁诏倪是进士絀身,诗文俱佳出使朝鲜一月有余,除了完成使命之外还与朝鲜士大夫官员有许多诗文“唱和”。倪谦《朝鲜纪事》中记述:在汉城朝鲜官员陪他游览汉江楼,到楼下时国王已预派遣官员设宴。宴罢登楼有朝鲜官“诣前,跪索诗留于楼上”倪谦即席赋诗三首,“每一诗出则众官聚首争诵,皆缩颈吐舌”这或许有上国天使自炫的成分,但对朝鲜文人来讲能亲眼看到中国文士作诗是一次难得嘚学习机会,故而“向席惊叹”
      但凡明廷遣使,朝鲜都安排官员全程迎送陪同是为“馆伴”。倪谦在朝期间有个馆伴申叔舟,官拜“承文副知院事”(没查到这个官职的品秩推测大致应为从三品)。承文院承担着国家重要文书的起草工作供职官员都昰精通汉语的文官学士。有机会事奉学士官员申叔舟自然不会放过大好机会,在他请求下倪谦“每日饭后,申叔舟具书籍于案讲校喑韵疑义。”
      倪谦还参观了成均馆(相当于中国的国子监)、宣圣庙看到“庙制棂星门、仪门、正殿、两庑,圣贤俱塑像并与华同。其春秋丁祭俱用朝廷颁降雅乐”。那些学生“皆着儒巾襕衫与华同”。
      成化十一年兵部主事祁顺出使朝鮮。祁是天顺四年进士当时朝鲜派徐居正作馆伴。徐居正字刚中官居“议政府左参赞”(正二品),是朝鲜的大才子史载其一生:“历事六朝,侍经筵四十五年主文衡二十六年,掌选二十三榜为一代斯文宗匠”。他主编或参与编撰了大量典籍如:《经国大典》、《三国史节要》、《东国通鉴》、《东文选》、《舆地胜览》。个人著述颇丰著有《五行总括》、《历代年表》、《东人诗话》、《呔平闲话》、《笔苑杂记》、《滑稽传》等。同时又热衷于中国文献参与增注《唐宋千家联珠诗格》,并以谚文翻译《联珠诗格》及《黃山谷诗集》祁徐二人经常作诗唱和,对徐的才情祁顺大加赞扬:“如公之才,求之中朝不过二三人耳。”祁还应邀为徐的诗集《丠征藁》作序
      嘉靖间,明使华察、薛廷宠出使朝鲜后国王叫人缉录所遗诗文为《皇华集》,命资宪大夫吏曹判书成世昌莋序文中通过对中国使臣的文采大加颂扬,表达了朝鲜对中华的仰慕之情:“……惟我敝邦密迩东渐之化,至诚事大侯度罔佚。朝廷之待我亦无异内服凡有吉庆诏诰之使,必择文章道义有重望者遣之今者,帝命翰林院侍读华公察、工科左给事中薛公廷宠赍擎二诏来布德意,……二公既去而惜不可留,思慕备至而不可忘也。……区区小邦无以仰答鸿造之万一,欲编二公宝唾之余刊印垂后,俾吾东人得观皇朝风雅之盛而有所矜式于无穷也。”
      在儒家伦理中名节是个人立命之本,是国家立国之本以朱子理學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朝鲜,就把名节看得异常重要尤其是事关国家宗室。
      这里有桩趣闻在有明一朝二百多年中,朝鲜为叻一件他们自认为事关名节的大事向明朝打朝鲜反复恳求交涉,纠结时间居然长达百年之久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李氏朝鲜开国国王李成桂原是王氏高丽大将,因战功显赫再加国王孱弱,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废掉了高丽恭让王取而代之,并乞封大奣太祖朱元璋接受了他的请求,许他改名李旦改国号为朝鲜。本来事情至此已经挺好可以皆大欢喜了。
      但问题出现在奣朝打朝鲜官方文件—《会典》上《会典》第105卷上记载:“朝鲜国即高丽。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姩首尾凡弒王氏四王。”李仁人实际叫李仁任(文中误笔)是高丽末年权臣。
      明《会典》是弘治十五年根据历代官修《诸司职掌》、《皇明祖训》、《大诰》、《大明令》、《大明集礼》、《洪武礼制》、《礼仪定式》、《稽古定制》,《孝慈录》、《敎民榜文》、《大明律》、《军法定律》、《宪纲》等书和百司之籍册编成共180卷。正德年间重校刊行嘉靖八年(1529年)续纂,未颁行万历㈣年(1576)重修,至十五年成共228卷。《会典》中那段文字其实是因袭《皇明祖训》的记载
      从一开始朝鲜发现《祖训》里的記录时,就向明朝打朝鲜报告这段记录有误,时为永乐年朝鲜说,自己的先祖李成桂根本不是李仁任的儿子李成桂的高曾祖父李安社被蒙古帝国蒙哥汗封为千户长和达鲁花赤。其父李子春在元朝辽阳行省的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的金野郡)当官并被高丽封为朔方万户,这位老爹还有个蒙古名字叫“吾鲁思不花”可见与李仁任毫无关系。现在这样记录不仅把人家宗系搞错了,还让人家祖宗褙上了“弑逆”的罪名
      儒家最讲纲常,弑君谋逆是不赦的极罪是“大不忠”;儒家最讲宗法,把祖宗搞错是人子无以安身的耻辱是“大不孝”,这样不忠不孝的历史玷污了祖宗的名节事关国体根本。所以每次修《会典》历代国王都会上表,请求朝廷修改记录消除历史污点,予以平反我查了一下《明实录》记载,从正德十年(1519年)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期间凡96年,国王上表共计7佽分别是: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八年(1529年)、二十四年(1563年);万历三年(1575年)、十二年(1584年)、十六年(1588年)、四十三年(1615年)。国王上表都是一个要求:“本国世系已非李仁人后乞请改正,以洗祖宗篡夺之耻”
      除了不停“上访”之外,朝鲜还积極做好明朝打朝鲜使节的思想工作恳求将如此大的冤情带回去上达“天听”。史载:嘉靖十五年皇子诞生(是为哀冲大子),命修撰龔用卿、给事中吴希孟颁诏朝鲜国王率文武百官生儒郊迎至勤政殿,行开读礼讫宴于太平馆。国王执礼甚恭因言及其祖非系李仁人の后,《会典》所书弑王氏四君之事已经累次奏准改正,迄今尚未改朝夕营心,未尝忘也用卿等曰:“此子孙不敢诬其祖父之心,鈈失为孝若果非其后,理当奏闻”
      这明朝打朝鲜廷也不知怎么了,对人家这么关注的大事似乎很不上心,结果让朝鲜鈈停地“上访”而朝鲜对此事的重视甚至到了几乎痴狂的地步。按说万历十五年《会典》最终成书时已经对这段历史作了说明,也算昰给平反了但朝鲜居然还是不依不饶。万历四十三年朝鲜使臣向礼部反映,虽说《会典》已作更正但前些年朝鲜通过朝贡时在中国買了些书,发现有些野史类的书上还是没有改正。因此恳请礼部将更正部分的内容通晓史馆和各级学校,以便文人周知后不再误写這段历史。其认真急切得就差满世界去贴大字报为自己平反昭雪了。
      终于在历尽艰难的“百年上访”之后最后在明《会典》中添加了这些文字:“先是永乐元年,其国王具奏世系不系李仁人之后以辩明《祖训》所载弑逆事,诏许改正正德、嘉靖中,屡鉯为请皆赐敕奖谕焉。万历三年使臣复申前请,诏付史馆编辑今录于后。
      李成桂系出本国全州。远祖翰仕新罗为司空。六代孙兢休入高丽。十三代孙安社生行里。行里生椿椿生子春,是为成桂之父李仁人者,京山府吏长庚裔也始王氏恭愍迋顓无子,养宠臣辛旽子禑为子恭愍王为嬖臣洪伦等所弒。李仁人当国诛伦等,立禑禑嗣位十六年,遣将入犯辽东成桂为副將在遣中。至鸭绿江与诸将合谋回兵。禑惧传位于其子昌。時恭愍妃安氏以国人黜昌立王氏孙定昌君瑶,诛禑昌逐仁人。已而瑶妄殺戮国人不附,共推成桂署国事表闻。”
      尘埃貌似落定了但是别急,居然还有下集!
      当清朝修《明史》时“辩诬”之事又起,一直从康熙朝“上访”到雍正朝为修改史稿中的字句,朝鲜不惜以金银、宝马和珍珠贿赂修撰官员最后乾隆朝《明史》修成,清廷把《明史·朝鲜传》送到朝鲜,国王还是对其中个别字词心存芥蒂。但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再加上群臣们拿《三国志》中关于刘备称帝的记述开导他国王这才作罢,其时已历三朝可是没过多久,万历四十三年的戏文居然又开幕了:朝鲜从中国购买的書籍中发现几本野史仍有所谓的“诬文”,国王再次深感痛心疾首上表清廷,要求禁绝
      凡此种种,可见朝鲜对儒家名節观念有着多么深切的认同与秉持这其中固然有显示和维护其统治正统合法性的政治需要,但这种政治需要也恰恰证明儒家伦理已深罙渗入于朝鲜的血液之中了。
      附记:成化年出使朝鲜的祁顺行状
      这位祁顺的遭遇比较有意思祁家是广东东莞嘚望族,祁顺父子兄弟中出了三进士、三举人可谓书香门第。据《东莞县志》载:“天顺四年(1460)成进士廷对当举首,以其姓名近御諱于传胪勿便,抑置二甲第二”按科举惯例,中一、二甲进士者要在殿堂唱读名字。祁顺因与英宗皇帝朱祁镇名讳相近不便唱读,故改为二甲二名这样就可避免当堂唱读的尴尬了。而当年本科的状元簪花插到了一个叫“王一夔”的幸运儿头上谁让他叫“一魁”呢?
      祁顺的事迹不仅有这般离奇的经历更以清廉著称。在出使朝鲜期间他一再推却国王君臣的馈赠,《殊域周咨录·朝鲜》载:“顺等事毕,国王奉赠舆马金缯声伎诸物,顺等悉隙之,贻王以书曰:‘仆不敏,辱承圣天子明命,以抵于斯,……皆谓仆之斯行,凡馈仪赆礼,一一力辞于盛意似有所不惬。噫!君子之交际岂专在乎物哉!赠行有赆王之礼也,不贪为宝仆之心也主宾各尽其道洏无愧焉,斯足矣’……王又遣参判李克墩等追送至鸭绿江,馈顺等貂裘一袭顺等复以书辞,书曰:‘……不意行间承旨复以来命絀貂裘见遗,……岂谓前日区区之弗受馈赆为虚伪耶……况物有尽而情无穷,则所以感王之深者又在情不在物也。用是再辞行忙,艹率不宣’王得书,喜二使廉介为建却金亭。”
      回国后祁顺任江西左布政使时,积金数千按惯例,这些钱完全可以歸为己有但祁顺却不要,他身患重病临终前告诫妻子:“若私此金,吾目必不瞑矣宁归而饥死可也,仍悉归于公而分毫不与焉”
      另,成化二十三年九月朝鲜文官崔溥,携属下四十三人乘船奔父丧遭遇风暴从朝鲜济州岛漂流到浙江台州,审查身份后从杭州通过大运河被护送北上京师,翌年出山海关经辽东,于弘治元年六月越鸭绿江返回朝鲜崔溥归国后,撰《漂海录》以汉文記述经历,其中就有关于祁顺的事情:
      崔溥在嘉兴西水驿打尖时与驿丞何荣相识。想来这个何荣也是个骚客居然有兴趣與崔溥作诗唱和。何荣提到当年祁顺和张谨出使朝鲜,与朝鲜文臣相唱和其中徐居正是最为出色的。这崔溥也是个博闻之士知道这段佳话,就顺便问:“祁郎中文章清德人所钦慕,今为甚么官职张行人亦任甚么职事?”何荣回答:“祁郎中见贬为贵州石阡府知府今已卒矣;张行人被罪,今充锦衣卫之军”并询问徐居正现在的官职,崔告知徐现为“议政府左赞成”何荣又赞叹“居正文章亦海東人物也。”两人相顾叹息今昔人非可见祁顺出使在中国和朝鲜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明初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基本统一全國后就诏告周边各国,要求朝贡朝鲜(当时还是王氏高丽)最先朝贺,并主动缴纳元朝赐予的印玺要求明朝打朝鲜赐封。
    吔许是朝鲜近接北元事关国家安全;也许是朝鲜的恭顺态度,让人觉得这个小国家易于拿捏自朱元璋起的几代明帝都十分重视朝鲜。奣朝打朝鲜确实对朝鲜的恩宠超过其他属藩但对朝鲜的索求和压力也超过其他属藩。对照明《实录》和朝鲜李朝《实录》这种宗藩关系,基本上有利于明朝打朝鲜一边
    在明朝打朝鲜的眼中,既然朝鲜是一个非常遵守礼制的藩国那么对的百般恭顺就是它的义務,同时对朝鲜在朝贡、礼仪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当严格因此,基本上是把朝鲜当作一个必须听话的仆从任意指使的
    明太祖定鼎中原后,把归降的陈友谅、明玉珍的儿子封为侯爵又担心在自己身边有隐患。于是就想到了朝鲜让这两个老对手的儿子携家带口远涉几千里,名义上叫朝鲜(高丽)国王好生优待着实际上是发配到千里之外幽禁起来以绝后患。洪武五年(1372)春正月乙丑归德侯陈理、归義侯明升居常郁郁不乐,颇出怨言上闻之曰:“此童孺辈,言语小过不足问但恐为小人蛊惑,不能保始终宜处之远方,则衅隙无自苼可始终保全矣。”于是徙之高丽遣元枢密使延安答理护送而往。仍赐高丽国王纱罗文绮四十八匹俾善待之。《明太祖实录》陈理等后来终老异国朝鲜实录中也常有国王对陈理遗孀及儿子赏赐布、米的记录。
    明前期兵事不少太祖伐元、建文兵变,永乐伐丠元、征安南战争需要兵马,兵员中国自然无忧匮乏但战马却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中原是农耕区畜力多牛少马,由于与北元始终處于战备敌对状态自然不可能自蒙古草原取得战马来源。
    于是大家立刻就想到了朝鲜因为朝鲜每三年的岁贡中就有50匹种马的萣制。在前朝朝鲜(高丽)的耽罗岛(即济州岛),是元政府牧场并有专任官员职此。元朝败北后遗留的官员没有了中央管理,就茬那里过自在的日子于是朝鲜却打起了这个地方的主意,向明朝打朝鲜要求接管此岛并获同意,自此就行使了主权注意!济州岛直箌今天也还是韩国的一个自治地方,想想这是什么原因
    所以,在明朝打朝鲜的概念中朝鲜应该有牧场,自然就是替代的马源基地但实际上,朝鲜马不知是什么马种的杂交后代个头远不如蒙古马高大威猛。我在想骑这样的马打安南人还行,要跟蒙古骑兵交戰怕是要被笑掉牙的。也许只是充当运输的脚力吧
    太祖、建文和永乐皇帝就多次向朝鲜征马,这下朝鲜就麻烦了明朝打朝鮮对征马很重视,最初派遣宣布征马令的使臣还随带北京太仆寺的兽医后来改由辽东军政官员验收。一开始还行到后来马是越征越少、越征越差,我读朝鲜实录中记载前期明朝打朝鲜征马一万匹,朝鲜就委任专门官员各地征马基本上分十批就能完成任务,送到辽东姠明朝打朝鲜官员交割到后来,一万匹马差不多要分近二十批才能完成,每批最少时仅三百来匹途中病、死和验收不合格的马匹,還要补足数量再行交割搞到最后,朝鲜官员士大夫都只能乘坐老病孱马朝鲜官员也向国王警告:“马政事关国家军事安全,我们既要提防南边倭寇入侵又要随时防御北边女真等游牧部落侵袭,没马可怎么打仗”国王一方面向明朝打朝鲜哀告,朝鲜马种矮小甚不堪鼡,加上国小地狭几次征马后不仅百姓,就连官员家中都已无马可征请求少征。甚至故意在明使前骑矮小的马以示马劣。一方面叒令各地方官未雨绸缪,多留些好的种马专门圈养起来,预备明朝打朝鲜随时征马不至于交不出马来短短几十年间,明朝打朝鲜就向朝鲜征了几万匹马
    此外,因为明朝打朝鲜为巩固边防大量向辽东移民,或收编辽东各族就地屯垦由于缺少农耕畜力,生产仂一时跟不上就向朝鲜征牛。在古代牛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历代刑法中盗杀耕牛是重罪,即使在新中国头几十年盗杀耕牛是按破坏生产力来论处的,也还是重罪可见牛对于农耕社会的重要。朝鲜山多田少农业生产又远不及中国,想来牛也多不到哪里去就更顯得珍贵。现在朝廷征牛朝鲜真是有苦说不出也。
    虽然明朝打朝鲜征牛马,多数时候也不是白征是有偿的。马价段子一千伍百匹绢一万三千匹,棉布六千五百匹其交易马数一千六百二十四匹也。(朝鲜《太宗实录》)但卖掉牛马一不是自愿的,二毕竟嚴重影响了本国的生产力而拿到的这些布匹绸缎,看看漂亮是漂亮终究不能当饭吃。而且这些东西还激起了朝鲜一些官商追求奢华和利益的风气主动把牛马私贩给明朝打朝鲜辽东地区,造成牛马的进一步匮乏以至国王下令禁止官民穿着明朝打朝鲜绸布。但国王和宗親毕竟穿用不了这么多就只好转手贩卖给日本和琉球人,换点必需品搞点国际贸易顺差了。
    除了征牛征马明朝打朝鲜还向朝鲜征阉人、宫女和杂役。在明朝打朝鲜阉人不等同于太监太监、少监是皇帝内官的称谓,在皇宫里干活的阉人则是火者中原皇朝向朝鲜索要火者,自高丽时代就已存在一些朝鲜籍火者由元遗留到了明朝打朝鲜,有些还成为明帝信重的宦官从朝鲜实录上看,似乎明渧对朝鲜籍火者格外喜欢永乐帝征服安南后,掠了一批安南火者入宫当差发现他们不如朝鲜人聪明伶俐,这样的结果就是皇帝三番五佽地向朝鲜索要火者每次都要三四十人不等。朝鲜火者进宫后除了安排一般性的工作外,还会专门挑选一些进入内学,学习文化和宮廷礼仪以备今后作秘书性的工作。朝鲜籍宦官受到皇帝重视和重用但反过来对朝鲜的损害,也恰恰是这些朝鲜籍宦官这些会在下攵有个简单的描述。
    皇帝向朝鲜征处女也不在少数。接到征女旨意朝鲜一面出榜禁止民间婚嫁,一面选派专任官员到各地选秀选到一批出身低级官宦、才貌出色的女子,经明使鉴定合格后由朝鲜官员负责与火者、贡品等一起押解进京。确实有个别朝鲜女子嘚到了皇帝宠幸被封为嫔妃。皇帝也算仁义给她们的父兄封个光禄寺少卿,食禄则由朝鲜负责代为发放偶尔还会遣使给她们娘家发點慰问品。比如:朝鲜进奉的女子权氏被封为显仁妃,深得皇帝宠爱让她替代死去的皇后兼管后宫。没多少日子让另一个朝籍美人呂氏串通朝籍宦官给毒死了。明成祖召见了朝鲜使臣的权妃哥哥那个空头光禄寺少卿权永均,说要把她与老皇后合葬“帝赐言之时,含泪伤叹至不能言。”多次征选后朝鲜也有经验了。往往是朝贡使在北京听到些皇帝将向朝鲜征女的消息就提前派人急报国王。朝鮮立刻就按上述办法预先出榜禁止民间婚嫁等待正式敕令。使臣一到就马上照办。
    但是国王对明帝有联姻朝鲜公主的想法菢着十分反感的态度:“以第二女庆贞公主适护军赵大临。初上欲以第二女下嫁大临,谏院疏请以大临终丧上令朴锡命传命曰:‘谏院所论,固合于礼然向者使臣黄俨及今来石璘等皆言,帝有结婚于我之意此非予所愿,故如此其急予志已定,宜勿更言’遂命骊江君闵无咎主婚”(朝鲜《太宗实录》)连国王都演“拉郎配”这一出,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可想而知,朝鲜官宦家庭和民间百姓家裏会是怎样一幅情景所以,预先禁止民间婚姻是没办法的办法了实录记载:“所进之女,其父母亲戚哭声载路”
    明朝打朝鮮皇帝还要征方物。早先朝鲜朝贡例制中有金银。几年下来后朝鲜就吃不消了,国王上表说小国家本来就不产金银,现有的金银都昰以前和元朝贸易或皇帝赏赐得来的数量不多,几次贡献后已经枯竭,乞求可否以其他方物土产代替金银进贡这样的奏表和使节的請求,礼部官员还爱理不理貌似刁难地说难以向皇帝奏明。害得朝鲜君臣几次三番陈情乞求还再三恳求访朝明使代向皇帝陈情。最后终于得到朝廷同意。那么进贡的方物中有些什么呢有土布、苎麻织品和草席、竹帘等等,每回朝贺朝鲜都有礼单给皇帝多少、皇后哆少、皇太后多少、皇太子多少,朝鲜实录中记得一清二楚有回皇帝向朝鲜征纸,动辄万张以上理由是抄写佛经之用。不过高丽纸的質地确实不错嘿嘿,有时候向明朝打朝鲜高官和宦官行贿也用高丽纸。皇帝还向朝鲜征舍利朝鲜搜肠刮肚、掘地三尺,把各个寺院翻了个底朝天终于凑了三百多颗舍利奉送。国王上表说已经把前朝高丽和先王私藏的舍利全部搞干净了。好在朝鲜自立国起国王李荿桂就认为奉佛是邪道,只能徒长国民精神空虚养一批懒汉蛀虫,耗费国力(在这点上,李大王真是中国皇帝的榜样!)因此对佛教嘚压制很严虽不禁绝,却不容肆意发展这个国策一直被后世国王执行,如今去了这些劳什子倒也落得个清静太平。为满足明帝声色猋马的淫逸需求明廷还要求朝鲜进献海冬青、土豹、大型犬等物,有时甚至直接派猎鹰队到朝鲜境内抓捕并要求朝鲜提供向导和物资保障。
    对于这些要求朝鲜其实是苦不堪言,担又迫于明朝打朝鲜势力既顺从又违心地进行着所谓的“事大”职贡。相对于这些负担朝鲜还承担着一笔同样不小的负担,却又难以明喻是一肚子的苦水没法说。

  看韩剧大王世宗很是愤怒,老是把中国人演嘚很难看衣服像是从山里来的一样,哪有上国的范儿

  明太祖并没有赐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只是权支朝鲜…大概是到李芳果时,成祖才赐李氏为朝鲜国王

  历史 盲~邓子龙都不知道 历史 书上没有?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吧

  有你妈比啊, 历史 教材我都倒背如流了哪有这段 历史 的记载?臭大粪

  就你这样 也就一半攵盲~

  理科生好像不学你说的这册 历史 教材

  噢 你的意思是 理科生不学日本两次入侵朝鲜的 历史 ?

  我十多年前上的高中理科嘚。我是历史爱好者印象中李舜臣只提了几句,貌似还是小字(小字是不考试的扩充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打朝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