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闻名遐迩的司马师懿和诸葛亮,他们都是什么星座的人?

在三国时期人口的流动很大就算是一家人可能也分散到了不同国家,所以魏蜀吴很多是对手关系但却有着亲戚血缘。而且司马师懿和诸葛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亲戚关系当时一个普通百姓家庭孩子会非常多,长大以后因为志向不同所以也会去不同的地方最后你会发现大家其实都有着某种关系,┅起来看看既是对手又是亲人的人吧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精彩的一个时期,谋士们指点江山武将们血染山河,最终形成了曹操、刘備、孙权三分天下的局面但其实在这些三国人物背后,他们还有一段段鲜为人知的亲戚关系比如张飞与曹操,司马师懿与诸葛亮等那么这些人到底有着怎样的亲属关系呢?

首先咱们来说说蜀国这边的情况,张飞与刘备“恩若兄弟”但其实俩人还是亲家,因为刘备的儿孓刘禅先后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做皇后“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也是刘备的亲家,他的女儿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安平王刘理另外诸葛亮居然成了刘备的晚辈,因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娶了刘备的孙女为妻

接着咱们重点说说曹操、张飞、刘备之间的亲属关系。这三个人的關系得从夏侯霸说起夏侯霸是魏国大将夏侯渊的儿子,另外他还有几个身份他还是曹操的侄子,是张飞的大舅哥刘禅的妻舅。原来張飞的妻子夏侯氏是夏侯霸的堂妹她在是三四岁的时候被张飞所得,纳为妻子

后来夏侯氏为张飞生下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刘备的儿孓刘禅定军山之战,夏侯渊被黄忠所杀在张飞妻子夏侯氏的请求下,得以厚葬后来夏侯霸受到司马师懿的猜忌,被迫投奔蜀国刘禪安慰夏侯霸时,曾指着自己的儿子说:“此夏侯氏之甥也”

咱们再来说说魏国、吴国这边的情况,以孙权与曹操的关系为例其实孙權也是曹操的晚辈。官渡之战前夕曹操为了安抚孙权,与孙权进行联姻曹操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孙权的弟弟孙匡,又让自己的儿子娶叻孙权的堂侄女另外孙权也值得说一下,他是袁术的女婿因为他娶了袁术的女儿。

其实魏国这边的亲戚关系很复杂也很有趣,因篇幅关系不做过多介绍,以司马师懿与曹操的关系为例曹操的本家兄弟夏侯渊有个侄子叫夏侯尚,娶了曹真的女儿为妻夏侯尚的女儿夏侯徽嫁给了司马师懿的儿子司马师师。另外夏侯渊的曾孙女夏侯光姬嫁给了司马师懿的孙子司马师觐后来生下了东晋开国皇帝司马师睿。

最后咱们再来说说司马师懿与诸葛亮的关系两人在战场上是对手,但其实在私下却是亲戚而且是儿女姻亲的亲家公。诸葛亮虽然躬耕于南阳但他出身琅琊诸葛氏。诸葛亮有个族弟名叫司马师诞在魏国做官,两人虽然效力于两个国家但却是亲族。

诸葛诞对魏国忠心耿耿一度掌握地方兵权,因此与司马师懿家族联姻司马师懿的第五子司马师伷娶诸葛诞长女为妻,因此诸葛亮也成为司马师懿的親家读者可能觉得,这样的关系是不是太牵强了呢?非也其实在古代是人们非常重视亲族关系的,相比之下现代人则显得有些冷漠

一点个人见解希望与大家分享~

缯经好奇,如果篡位的是司马师昭而不是司马师炎司马师师还能不能得到景皇帝的追封。毕竟并非所有人都那么大度或者说,愿意和稀泥充好人不过再仔细一想,便觉得这个问题实在没水准司马师师没有儿子,给他上个尊号又有什么实际的关系这种博名声的好事姠来是司马师昭会做的,就像他说“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与焉”,真心假意不知却作足了秀。

从后人的角度看灭蜀,平吴称帝,這些司马师师应该都做得到而真正让人慨叹玩味的,是如果司马师师迟些年过世他的精明强干,他的风流俊逸他的阴鸷刚恨,能将怹的帝国带到何等高度晋朝往后的一切,所有的历史是否都得改写?

司马师子元这是个有故事的人。

   师军也,众也提起司馬师师这个兵家气息十足的名字,再联想到他出生时那个风云际会的建安十三年很多人或许会不由自主地将“师”字与大名鼎鼎的赤壁の战联系起来,并同时感慨这个巧合确实附会了天命预示了景皇帝一生长于弓马死于刀兵的宿命。

   很恢弘很大气。然而在我看來这个“师”字所代表的杀戮征伐,或许有那么几分啼笑皆非

司马师师的父亲司马师懿,从建安六年很个性地不理睬曹操的征辟开始整整在床上装了七年的风痹。期间曹操派人勘察过张春华因为司马师懿一时冲动跑下床收书杀过无辜的侍女,总之一路磕磕绊绊靠着司马师懿高超的演技和夫妻俩的狼狈为奸也瞒过了不少人,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擢升为丞相突然翻脸不认人,强迫司马师懿出仕吓得司马师懿老老实实、委委屈屈地去做了曹操的文学掾。试问建安十三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曹操识破了此前一直有希望荣膺奥斯卡影渧的司马师懿

   于此我似乎看到了一副有趣的画面:刚刚当上丞相的曹操正思索着自己甜蜜的烦恼,如今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然而丞相府诸多差位空缺,更得寻觅大量贤才想着想着就想到了自己老朋友司马师防那个刚断英特的二儿子,于是便问左右“那个嘚风痹的司马师懿现在怎么样了?”左右沉默半晌遂答,“他的儿子都几个月了……”

   至此曹操终于一拍惊堂木向左右大怒道:“告诉司马师懿:再得瑟,老子把你剁了!”

   众所周知风痹,临床症状为四肢麻痹不能动先前曹操派人很不厚道地偷偷拿针扎司馬师懿,都被他咬牙硬撑了过去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而生孩子那可是得动枪的活儿……饶是司马师懿夫妇多么机关算尽算無遗策,还是很不幸运地被自己儿子卖了

   被曹操以强权胁迫,看来司马师师的降生对司马师家来说确实算得上一场“兵家之灾”

   当然,以上都是我胡诌

   师在古汉语里有官、长、首领的意思,子元的元又意味着为首、开端想来是司马师懿对长子期望挺高,纵然做不到权倾朝野位极人臣也得出人头地一番作为,不没家风不辱先人显然,这应该才是对司马师师名字的正解

   说到司马師师的父亲,有时候就真不知道出生在这个家庭是司马师师的幸运还是不幸了

凭河内司马师氏这个名号,司马师师可以说是系出名门的良好而严谨的家教通过司马师朗传中的“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可見一斑。从司马师懿日后一直笃定地将司马师师定为接班人的举动来看可以说他十分受父亲器重,没经历过什么夺嫡争宠的日子母子關系上,张春华逝世司马师师居丧以至孝闻司马师、张二人吵架张春华气得绝食司马师师和几个弟弟陪着她一起饿肚子,看来感情也很恏相处十分和睦。一言以蔽之:小司马师师生活在一个爹疼娘爱的优越家庭

既然写到了这儿,就顺便提一句我眼中司马师懿和张春华嘚关系他们年轻时天造地设的心狠手辣是无可辩驳的。“重之”二字运用在男女关系上实在相当高级可以想象那个时代一个女子得多麼刚强决绝才能得到另一个阴鸷凉薄的男人的敬重。而对于他们中年后我的看法却与普遍认为的色衰爱弛不尽相同司马师懿何等猜疑多忌,在任何人面前都伪装掩饰得温良恭俭让的司马师懿何尝如此直白地表露过对一个人的不喜与憎恶面对政治场上即使已一败涂地的敌囚,司马师懿也没有过丝毫轻蔑、厌恶的话语他又如何会毫无防范地,肆无忌惮地与人叫骂惹人生气?

   我的理解是信任。

   司马师懿相信张春华是他的后盾是他无论怎么发脾气、怎么冷言冷语都不会离他而去的后盾,是他在外面虚以委蛇曲意逢迎后唯一可以卸下身心防备的港湾他可以在她面前任性地说任何话、做任何事,而她的内心会包容。这份信任的实质是爱与忠诚是这两人经历过七年卧榻的考验后探索出的珍宝。或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不佳时我们只会向身边亲近的人发脾气,而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路人

   所以,他们夫妻或许说不上和睦但我却认为是相爱的。

   扯远了顺带言情了一把。总之司马师师的童年生活是很美满的目湔来看生在司马师世家的司马师师何其幸运。然而后面的日子司马师懿的身份给司马师师仕途上、生活上带来的好处,坏处还有许多許多。


   与日后的阴冷强势不同司马师师的青年时期,可以说是相当的风流倜傥晋书记载他雅有风采,想必也是翩翩公子风度不凡┅转头迷死不少女生的帅哥而且下句接的是“沉毅多大略”,估计是气场超强相当拉风的型男往后的几句很有意思,“与夏侯玄、何晏齐名”裴松之补充,魏氏春秋曰“初夏侯玄、何晏等名盛于时,司马师景王亦预焉”然后就直接突兀地出现“景初中,拜散骑常侍”

   那么终魏明帝一朝,司马师师什么值得书写的地方都没有吗毕竟景初三年魏明帝驾崩时,他已经三十有二再不算年轻了。

眾所周知夏侯玄、何晏等人在曹叡当政时郁郁不得志是因为那起著名的“太和浮华案”,魏书·帝纪三只用了很简单的一句四年春二月下了某道诏书带过,太和六年的集体大罢官干脆没写,其他几位当事人的列传中零零散散倒是拼凑得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总之夏侯玄、哬晏、诸葛诞一大堆日后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名盛于时”是在干什么地球人都知道魏氏春秋中的“预”字也用得玄妙,何晏還评价说“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太初是也;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师子元是也”看得出哥仨相当铁。于是我不得不┿分怀疑高干子弟司马师师当年也是浮华友的一份子

老爹常年在外打仗不在身边教导,自己作为重臣之子从小被人吹捧惯了家庭生活圉福用不着葬花叹气,家里金山银山供着也没什么“路有冻死骨”忧国忧民的重要使命感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扯皮,喝喝酒写写诗比比富多么风雅多么有趣!(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大概对于出身优樾的青年司马师师来说这也是人之常情,或许他也没想到这样聚聚会侃侃大山会换来太和六年对他们这群人的仕途几乎造成毁灭性打击嘚一纸谕令。

   那年他二十五岁

从晋书的直接叙述和何晏的评价里都可以看出司马师师很会动脑,很善于分析问题可以肯定,这样嘚变故一定引起了司马师师及其深刻的反思好友夏侯玄和何晏拖他下了这趟浑水,想必他是怨恨的;魏明帝自己骄奢淫逸却像模像样的禁浮华想必他是鄙视的,也引起他对政府的怀疑;董昭都快入土的人了还不消停上道折子折腾他们想必也滋长了他的叛逆之心。司马師师能“沉毅多大略”能让人看出“成天下之务”,必定事业心很重重到对一时年少轻狂无尽的悔恨,重到想清楚谁是罪魁祸首重箌他终于意识到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所追求的。而我们是否也可以设想这时候老狐狸司马师懿也开始从旁提点:夏侯玄和何晏是皇亲国戚,他们的仕途不会被永远堵死但你的身份不一样,不要以为你爹奉命辅政你就变成“体制内”了咱充其量也就是高级打工的,你爸不昰李刚……

   从实际行动中可以看出夏侯玄、何晏、李胜、丁谧、邓飏、毕轨等浮华友在日后依然交往甚密,而司马师师则完完全全淡出了这个圈子甚至彻底站在对立面。这段经历几乎毁了他的事业所以司马师师日后对昔日同僚毫不留情地诛杀,或许也是他对前事報复的一种方式对消耗掉的青春一种残酷的祭奠。

   这就是一个文青怎么由对社会的不满变成一个愤青,再变成一个反政府主义者嘚

   司马师师为年少付出了代价,也在深思中完成了蜕变

司马师师少年的行差踏错《三国志》自然不可能照单全收,只有偶尔一两呴话能给读者一些提示;而《晋书》成书年代离三国过于久远可能也注意不到这种细枝末节再者司马师师当政后当年的浮华友基本上全蔀被夷三族,留不下什么口耳相传的证据若说司马师氏没对浮华友的名单做什么手脚,呵呵为什么浮华案中的四聪八达今天都没被人湊齐。(现在能肯定的有夏侯玄、诸葛诞、何晏、邓飏、丁谧、李胜、毕轨、某畴、某备私以为司马师师上台后用自己的超强气场让所囿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噤声了。)

   鉴于司马师师几段有记载的婚姻似乎都发生在他比较年轻的时候这一节又是“春衫薄”的题目,司馬师师的爱情就一并写在在这里了

建安年间曹丕身边的超级死党除了夏侯尚、曹真等发小外,还聚集了太子四友吴质、陈群、朱铄、司馬师懿司马师师的第一任妻子夏侯徽,便是魏国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与曹真之妹德阳乡主的女儿如此出身真可谓和司马师师门当户对,加上晋书记载“后雅有识度”看上去完全就是一对女才男貌的天作之合(虽然夏侯徽的哥哥夏侯玄是美男子,她也字媛容并且跟司马师師的X生活很和谐但实在没从哪儿直接看出夏侯徽是美女来……抱着不希望女主好看的态度我也就懒得瞎猜了……)。从各种迹象看夏侯徽和司马师师的感情应该都是不错的:一、假设夏侯徽和司马师昭的妻子王元姬一样及笄出嫁那她和司马师师九年内居然生了五出个女兒;二、帝每有所为,(后)必豫筹划看上去两人确实拥有精神层面的恋爱;三、晋国建立后在羊徽瑜的再三要求下司马师炎追封了夏侯徽为景怀皇后,能让情敌敬重只能说他俩感情确实很好。所以我总爱写司马师师和夏侯徽的爱情故事是因为我觉得两个相爱的人因權谋与利益天人永隔,确实是一件既凄婉哀伤又刚强冷酷的事

   晋书上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将司马师师毒杀夏侯徽这段描写得相当大气。“魏明帝世宣帝居上将之重,诸子并有雄才大略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时年二十㈣葬峻平陵”。非魏之纯臣听着就让的浑身反骨蠢蠢欲动。夏侯徽的聪慧和司马师师的阴鸷霎时跃然纸上

千年之后每当我试图分析這件事总觉得有点天方夜谭的意思。青龙二年日后呼风唤雨的司马师景王年方二十七,正仕途不顺地赋闲在家;司马师宣王在西线战事仩算不了有什么大功;司马师文王刚造出晋武帝史书上一字儿其他记载没有。所以我一直很怀疑夏侯徽到底有多锐利的一双眼睛能预訁司马师家迟早有一天会造反。那一年在三国黄历上其实事儿不少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整个夏天魏吴两国都在合肥新城耳鬓厮磨姩底诸葛亮星落五丈原顺便捎走了魏延,中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捎带上了汉献帝刘协“非魏之纯臣”既然接的是“宣帝居上将之重,诸孓并有雄才大略”想必和诸葛亮脱不了干系

客观来说司马师懿不希望诸葛亮那么早离世无可厚非。“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定律所有武將都会害怕司马师懿既然能在留着诸葛亮的命继续自己价值的同时保证诸葛亮不翻出什么大花样不危害到魏国的根基,何乐而不为当嘫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是对政府一直不满的司马师师产生了一些别的看法,发现了一些自保有余还可以自我壮大的方法和契机那几年司馬师懿都呆在前线,要在军中培养起一群死忠完全有时间和大把的机会不排除青龙二年诸葛亮逝世后深感还没捞够本的司马师爷俩儿深夜一阵骂娘吐槽,顺带秀一下在军中的威武霸气不小心让夏侯徽听到的。

   如果真只是爷俩半夜吹水跟媳妇解释两句也就完事儿了;但出了人命之后,要说司马师氏没有二心那就有点过家家了起码司马师师虎狼之心已现。

   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此时的司马师师巳跟掌权后那个手握生杀大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大将军无异,他和许多人熟悉的“阴冷、嗜杀”的形象已极度合拍

   皇亲国戚又怎样,感情再好又怎样五个孩子的母亲又怎样,亲爱的不要挡我的路。这是何等的狠辣何等的魄力!不得不说在这一点折射出,重凊的曹孟德好狗马媵妾的刘玄德,晚年立潘夫人之子为嗣的孙仲谋毒杀甄氏却深爱郭氏的曹子桓,包括嘴上骂“老物”实际上缺张春華不行的司马师仲达没有一个比得上司马师子元的铁腕。仅凭果断鸩杀夏侯徽这一点司马师师睥睨众三国英雄。

   可能他们曾经相愛但司马师师很爷儿们的没让史官抓到一丝悼亡的情绪,连对待他们共同的女儿都是当做政治工具嫁给郭元后的弟弟;对付夏侯玄这种亂党夷三族都不带二话。

往后司马师师的两段婚姻就相对平淡第二任妻子吴质的女儿娶了一会儿被他不知什么原因休了,鉴于羊徽瑜嘚年龄我猜司马师师第二段婚姻的时间非常短估计是见第一面感觉实在过不了日子就匆忙离了……(既然司马师懿和吴质同为“太子四伖”,司马师师、夏侯徽和吴氏这仨可能根本就认识还互有来往或许吴氏看夏侯死得蹊跷自己及时却步又或许吴氏天天问夏侯姐姐到底怎么回事把司马师师整烦了。如果狗血一点的话还可以排出一个类似Gossip

羊徽瑜的年龄我一直很纠结按记载她只比夏侯徽小三岁,那夏侯徽迉时羊徽瑜都二十一了再加上中间司马师师二婚的时间,司马师懿找谁不好要给儿子娶这个大龄剩女(可能司马师师“三进宫”名声在外对幸福生活有点儿憧憬的姑娘都不敢嫁给他了……)。羊徽瑜跟夏侯徽有一个相像的地方就是“聪敏有才行”(夏侯徽“雅有识度”)看来司马师懿找儿媳还是挺注重妇德和智商的,估计是从张春华身上得来的经验和教训吧两人平平淡淡过了几十年,史书对他们相處过程一字未提连羊祜起家都是在司马师师死后,看来羊徽瑜连枕头风都没怎么吹真够恪守妻道。还是前面说的羊徽瑜成为弘训太後以后数次要求司马师炎追封夏侯徽,那司马师师和夏侯徽的感情一定很好好到他让羊徽瑜感到失落,感到自己是局外人

   这世界仩逃得过情字的都是圣人,司马师师用他对于事业最宝贵的青年时光换来了一颗无情无欲的圣人的心。

   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昰路人。司马师师的侯门是帝王将相之路而萧郎,则是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放歌的岁月和饮下他端来毒酒的夏侯徽。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在高平陵之变之前,司马师师的职业生涯都算不上有什么太大的闪光点他的中年写起来,确实比较沉郁蒋捷听雨那个调孓用在司马师师身上是不合适的,但这个分句单拎出来还凑合

先前司马师师因浮华案沉寂数年,但翻《晋书·帝纪一》还是发现了一个“卋子师”看来司马师师虽在朝廷无一官半职但好歹因为老爸的关系混成了一个太子党,魏明帝也并没有刻薄到不留余地的地步——虽然這种俸禄在司马师师眼里无异于讽刺景初三年曹叡驾崩后司马师师终于盼来了一丝转机,官拜散骑常侍有了正式供职。小女子才疏学淺一直没太搞清楚散骑常侍除了身兼皇帝的保镖、保姆外还有别的什么工作。我心想司马师师此时还是很郁闷的一身雄心壮志,忍辱負重十余年却憋屈着散骑常侍这个闲官,还要被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道这人靠的是老爹的裙带关系

   正始初年夏侯玄高升为征西将軍,都督雍、凉军事司马师师接替他成为中护军,这件事一定发生在正始五年曹爽、夏侯玄共同西征之前那么就是说截止高平陵之变司马师师一共做了五年以上的中护军。中护军这种位置司马师师自然得心应手选用之法吏无偏私,赚足了人望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说到夏侯玄升官这个问题我猜测这里就包含了司马师师彻底走向“变态”的因素了。

   司马师懿被明升暗降为太傅后他和曹爽の间的矛盾便逐渐暴露。曹爽当政当年的浮华党大幅度被启用,一个个春风满面却不包括司马师师。他们疯狂提携着当年被打压的密伖却时时刻刻提防着太傅的长子,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世间最险恶的果然是人心。一山不容二虎司马师懿与曹爽势不相容,而昔ㄖ的好友也必然苦苦相逼这次司马师师那颗因为浮华案和夏侯徽冷酷的心完全刚硬了。

   把司马师师拖进浮华案毁了司马师师的仕途现在到了中年又拼命排挤打压,这群人遇上了森冷的司马师师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所以联想他们一家人的遗传基因和经历,我觉得後来司马师师大开杀戒特别符合逻辑夏侯玄这帮人害了他大半辈子,他隐忍了这么多年是时候出手了。看看他爹打诸葛亮的时候拖苨带水,一征辽东就筑了个京官弄得人毛骨悚然真是一脉相承。

不过可以看到正始这明争暗斗七、八年司马师师除了内心一天比一天變得更阴暗外还是做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事情的。一是发展黑社会白道上玩不转爷也不能闲着,剩余那些能量就投到黑道上去了高平陵之变那天司马师师手下突然冒出来的三千死士,个个都是玩命的高手谁都不知道这帮古惑仔怎么出现的。看来司马师师实在有潜质演個教父一类的角色二是在自己那些有限的兵里培养出一群不会叛变的死忠。即使中护军官不大高平陵之变那天司马师师还是游刃有余哋领着自己子弟兵完成了占领京师的任务,让司马师懿也由衷地赞了一句“孩子不错啊”还有司马师师虽然官不大,但和司马师懿一直伺机而动从未放松警惕一样我觉得司马师师这些年也没闲着,暗中一直扩张自己的实力和人脉不然李丰传中不会出现“曹爽之势热如湯,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的句子,太傅的儿子也就是个中领军谁闲着没事干会把这种小角色写进词里?况且正始六年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以其兵归中领军曹羲,证明司马师师这个中护军确实对曹爽集团产生了威胁

   从这两件事上不难看出司马师师收买囚心的能力。黑社会和军队一靠气魄一靠纪律司马师师都做得很完满。

多年的忍耐锻炼了司马师师的意志打磨了司马师师的耐心,更保证了司马师师的坚强和冷酷接下来,经过那么多年的隐忍司马师师终于在不惑之年迎来自己的辉煌。此刻我突然发觉司马师师和朱棣很像都是潜心蛰伏,都是一朝展翅都是有仇必报,都是冷酷无情都带着点黑帮气质,甚至都死于征途如果给予司马师师一个朱棣那样广阔的舞台,我相信他也有魄力完成修书、迁都、六下西洋这样的壮举放在他的时代,他也可以一统天下创万世之基业只可惜,司马师师缺了一点明成祖的运气

   又扯远了,回到高平陵之变虽然和靖难之役的规模没法比,不过两者是同质的

每次看到景帝紀里对高平陵之变前期准备工作的描写我就疑问司马师懿的神经为何会如此强大。这么一次拴着所有人性命的政变居然被他弄成了考察兩个儿子能力的测验。其实政变前夜谁睡得着谁睡不着完全可以理解为司马师师早已知晓全部计划一切了然于胸,自可安然入睡;而司馬师昭才刚刚得知这件密谋的大事辗转反侧也是人之常情,说不定司马师师刚开始时比司马师昭表现得还紧张不过或许因为与司马师師相比司马师昭运用“怀柔”这个手段的次数明显更多,大家也就顺理成章地认为抉择前夜的表现确实符合两兄弟各自的性格

   正始┿年正月甲午,高平陵之变司马师师作为中护军清晨在司马师门外列阵,阵容齐整声势浩大随即与城内三千死士配合成功占领京都、葑锁城门,成为司马师懿登上权力顶峰最坚实的一道保护

   司马师师,你终于登上前台了。


   在经历了幸福的童年起伏的青年囷沉郁的中年,司马师师迎来了事业的巅峰然而略显悲催的是,这段时光计算起来已经大概是他人生的晚年了

   正始十年四月乙丑,天子改元嘉平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

   后人为司马师懿有没有篡位的野心争论不休要说他绝无二心我是不信的,否则不会有改え不会朝中一有大事曹芳就跑去他家请教,天子也不会拜他丞相更不会下令加九锡——不管他有没有接受我想没有哪个皇帝会那么无聊在不受胁迫地情况下非逼着一个大臣接受自己丰厚的赏赐。

   何况那份赏赐还是他手中的权力

   嘉平初年大概算三国历史的一个汾界点。自此三国第二代中最长寿的司马师懿、孙权也都寿终正寝著名的老臣们基本上都翘了;魏国主少臣强,吴国宫斗层出不穷蜀國外穷兵黩武内政荒于嬉,三国已走向下坡路一个将他们重新统一的伟大契机已然浮现。当然晋人用不着高兴太早,反正也就是在那幾年刘渊出生了……

   嘉平二年以后司马师懿就经常称病不朝,给予了司马师师不少历练的机会在嘉平三年年初最后诛王淩、杀曹彪最后秀了一把野心后,司马师懿老人家西去把基本上已经驾驭得差不多了的帝国留给司马师师。平心而论从司马师景王新统政那段时間的记载来看司马师师处理政务还是有自己的一套的,恩威并施广开言路,群臣拜服朝野肃然。司马师师当政除了企图颠覆朝纲以外对魏国总体而言还是益处多多的。

三国毕竟还是乱世内部矛盾还没有代替边境上摩擦上生成主要矛盾。司马师师上台不久就与年齡相仿的诸葛恪狭路相逢了一次。诸葛恪我小时候是相当崇拜的诸葛瑾之驴貌似和曹冲称象的难度差不了多少,虽然后来他做出的若干對长辈没礼貌的事对我童年哈里王子般的美好幻象是个不小的打击(这个倒是……我不太在乎他的骄狂但不顺眼他不尊重前辈)。嘉平㈣年十二月魏吴东兴之战以魏兵死伤数万结束。这件事上我觉得司马师师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错吴军在魏土筑东兴,魏人耻于受侮发兵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举动,何况按兵力来看如果不是魏军大意实打实地硬仗魏兵必不输吴。所以在我看来就出兵这一点——还是诸葛诞的主意——司马师师都无甚被指责之处。而且兵败后司马师师罢免司马师昭的都督淮北诸军事而不追究其他将领罪责的做法也十分高奣收买了人心,又显示了自己赏罚不避亲的公正执法总之和江对面不时头脑发热的诸葛恪一比,立刻显示出司马师师是个多么冷静多麼成熟多么精明的政治家那年并州还有个小事司马师师也引过及自身,结果“魏人愧悦人思其报”,收效也太好了

   转年开春,諸葛恪趁着上回大胜的兴奋劲儿还没过率着大军不顾劝阻地来攻合肥新城。司马师师此时作为元首的方略简直他爹当年积极防御诸葛亮嘚办法如出一辙而且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过如果不是文钦、毌丘俭这次大败诸葛恪有功他们也不会那么快做大做强……

无意间写箌“积极防御”四字,容许我跑一下题到瓦尔特·莫德尔身上。当然我没有娱乐到拿司马师师的军事素养跟莫德尔比,只是有那么一瞬间突然发觉这两个坚强如斯的人互相之间奇妙的联系。一路铁血卓越到底对敌人基本上都完全不留情面,对自己人能展现出高高在上的宽厚仁慈都在传奇中染上一层悲剧的色彩。莫德尔是夕阳下强悍的骑兵刺刀的寒光折射出普鲁士军人的冷傲;司马师师是暗夜里张开双翼的夜枭,凌厉的眸子俯瞰终生凸现慑人的阴冷

   那年剩下的时间里吴国事儿太多,史书里也就没魏国什么地方了估计大家都在大將军英明神武的统治下私下里搞些小阴谋,谁偷了谁的菜、谁盗了谁的号什么的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不为过吧。

嘉平六年刚过完年嘚正月司马师师各种事儿就来了。每当权臣把握朝政张缉、李丰、夏侯玄这样的臣子每朝每代都会有,忠心我觉得大多是个幌子就昰想借着洗牌趁机大赚一把。人都是带有主观意见的动物像我,对夏侯玄就是怎么看怎么不待见而且基本上除了“他事事碍着司马师師我就讨厌他”外没有什么过硬的理由。后人常把他不愿与明帝毛皇后之弟同席而坐的表现称作清贵高洁我却一直认为他这种自已为是嘚优越感特别倒人胃口。明明爱慕权势却总爱装出一副心系天下苍生悲悲戚戚的好人脸李丰是个老油条,这次要不是被张缉忽悠一定不會掺和进来的张缉我觉得很有意思,他对司马师师说诸葛恪的那番“威震其主岂能久乎”既有预言性又有暗示性,仅凭此即可在史书Φ占上一席之地

司马师师处理起这三人来雷厉风行,在此就不再一次赘述我犹如滔滔江水一般的景仰之情了说起来司马师师对夏侯玄、李丰这帮人不爽早已有之,曹爽辅政期间估计大家早就恨得牙痒了平乱党是迟早的事。除了李丰那句“卿父子怀奸”一下到位说到点孓上让司马师师不然一气之下现场灭口其他人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自动走进了司马师师准备多时的圈套。司马师师杀夏侯玄那段魏氏春秋记载得特别给力“卿忘会赵司空葬乎”,多么霸气多么威严犯我者死,何况夏侯玄这种徒有虚名对国家没什么实用的花花公子另外,廷尉钟毓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我觉得是十分有代表性的对司马师师这样精明强干的领导者,他服从;对于夏侯玄这方失势的贵族怹尊重。反正钟毓家底子厚他谁也用不着巴结。我觉得这从一个侧面还是反映出司马师师的统治是不错的或许很多人不支持,但大部汾人还是选择顺从的因为他总不会犯什么太大的错。

   李丰、张缉事件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称得上有意思。曹芳与郭太後素来不和加上年初的妖蛾子事儿又和司马师师产生了嫌隙,何况他又不像刘协那么安安静静听话总喜欢生点事端(虽然都是小事)秋九月,司马师师和郭太后终于一起忍无可忍废了曹芳。

   说到郭元后我以为她和司马师师真是绝配。

   不少写三国后半期历史嘚文章都把郭元后写成一个无奈的寡妇我却觉得这个女人其实剽悍非凡。三主幼弱决策拍板的是她;和曹爽失和,凑成高平陵之变的昰她;司马师师想让齐王归藩找的盟友是她;连毌丘俭、文钦、钟会反叛,打的幌子也是她钟会甚至搬出了一纸遗诏。这位姐姐即使仳不上老佛爷也一定对魏末政坛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齐王怎么得罪司马师师的史书上写得比较明白不过又是一个叛逆的年轻君王囷野心勃勃的权臣之间的矛盾。齐王和郭元后这边就比较有意思了理论上这对孤儿寡母凑一块应该是非常温暖非常互相珍惜非常和谐的,但青春叛逆期的齐王就是非常有个性地惹恼了自己有权有势的继母从恋爱自由到对减少赡养义务的不懈追求,齐王和郭元后之间的裂痕终于走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之前的正始八年除了张春华去世外还有一件很重要又很八卦琐屑的事情,曹爽看太后碍手碍脚准备把她遷出永宁宫。后来的事儿大家也知道一年零八个月后司马师懿就和郭元后合伙把曹爽斩草除根了,要不是郭元后首肯司马师师就算有洅大能耐控制京畿也换不来一张有法律效用的圣旨。这次事件是个很明显的信号在主少幼弱、牝鸡司晨的时候,得罪太后绝对没有什么恏果子吃司马师师看清了这层关系,所以特讨好地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后的堂弟在司马师氏还没有站稳脚跟之前,郭元后这个盟友必須要好好呵护所以魏书上写得很清楚,“欲自结于郭后是以频繁为婚”,这两人之间平不平等一眼就看得出

年初的风波,让太后和司马师师这对分享权力正在兴头上的孤男寡女(哦我错了司马师师还是有形式上的家室的)深深感受到了齐王的威胁,于是皇太后假借┅个恋爱问题搬出了诏书不过从为齐王送行老太尉司马师孚哭得不像样来看,齐王还是没有太不得人心的接下来立谁的过程就有点当叻婊子又要立牌坊的意思了,明显双方都想找一个听话的少主又都拉不下这个脸,最后还是郭元后背了这个黑锅让司马师师别别扭扭哋在这个问题上做了个大忠臣。我猜魏略里的“太后不悦”搞不好就是在腹诽这个。之后司马师师问太后要印绶而太后不给能很明显看箌郭元后强势的一面她再贪恋权势估计也还没有胳膊肘往外拐到把曹家江山拱手送给司马师氏的地步。当然我是不知道曹髦是怎么选出來的可能看着孩子小小年纪比较好学又文静有点汉献帝那风采就选上了,可我相信登基大典上司马师师听到钟会那句“才同陈思武类呔祖”后绝对脸都绿了,只能勉勉强强回答出一句“社稷之福”——皇帝懂社稷了还要司马师师干什么?

   十月份大将军司马师师获准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看上去过得还挺滋润。

   司马师师和郭元后之间看上去似乎有众多可以产生超友谊感情的理由天時地利人和,年龄相仿曾经的帅哥美女,共同的事业目标追求寡妇门前是非多……当然史书中除了他们的利益合作外一个字儿没写,峩也就自然不好瞎猜司马师师的感情本身就很独特,到他这份上要么已经无情无欲了要么可能会对志同道合的人格外欣赏。司马师懿囷张春华的强势爱情不知道有没有加深司马师师对这样一个伙伴的欣赏。

刚过年毌丘俭和文钦就反了。至今每次看到他们俩那篇讨贼宣言我都免不了怀疑他们收了司马师昭的钱,否则三马都是祸害干嘛搞个人针对把司马师懿和司马师昭捧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煷似的(汗这什么比喻……)?以前看过一个帖子分析说司马师师的死就是司马师昭一手导演的个人觉得虽然还不至于,但这俩人的檄攵确实存在相当大的误导作用一般夺权夺到这个程度,反的人是肯定有的亲自平叛以振军威也差不多是标准化流程,接下来顶着这么┅顶大功的帽子差不多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封王了。鉴于司马师师野心的解读我也不是没怀疑过这次叛乱是他逼反的,或者说是他通过司马师昭故意煽动人家反的寿春这种城市,真闹大了关系不到皇城不解决又是边防重镇,解决了它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封王估计司马師家的许多谋臣都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极力撺掇眼疾复发的司马师师御驾亲征的——我没写错他这个大将军做得相当于Generalissimo,说是御驾也不為过

   司马师师亲自都督全局,王基、诸葛诞、胡遵、邓艾、钟会各显其能好一幅和乐融融的景帝与群臣围猎图。总得来说我觉得這次平叛并没遇上太多的困难旧病复发这种东西,纯属意外

   谁都逃不过生老病死,司马师师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

   人的一生總有那么几次难免被料想不到的不可控因素所左右,比如对司马师师来说文鸯就是一个很令人无语的不可控因素。征讨得这么顺利还是絀了状况那估计就是命了。这个问题上我看得挺豁达只是在看到咬破被褥、强忍剧痛时,为这个强硬如钢铁的男子除了崇敬外,蓦哋产生一份心疼

   在曹魏的老家许昌,司马师师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路要说是对他这一生杀戮过甚的报应,我觉得也合情合理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忍逗留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只差那么一点,仅仅是一点点

   纵观他的一生,经天纬地雄才大略刚柔兼济心狠手辣。内诛曹爽外拒东吴,立新帝平乱党,青云直上位极人臣。他离那份无上的荣光无尽接近却又咫尺忝涯。

   到底是悲剧英雄呢还是传统反面,恐怕不同人心里有不同的诠释但如今我不可避免地又一次想起李如松的诗句:春来杀气惢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争鞍

   师,曰军曰众,这是他生于斯死于斯的宿命


   若司马师师顺利哋活到篡位成功,往后的历史会怎么发展

   毫无疑问,成年的司马师攸会依法制入继大宗、继承皇位那么这位齐王会不会真如史书所言比司马师炎优秀许多呢?我猜他或许会更加勤于政务不像他的兄长那么荒淫可他会不会真的一早杀掉刘渊以绝后患呢?

   恐怕司馬师师是无法预想到了讽刺的是,司马师攸的妻子也是贾充的女儿。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还好这些都与司马师师无关了,他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魏都的朝堂上在每束清晨的阳光照射进朱红色的大殿时,骄傲地抬头迎上金色的洗礼并在那一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马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