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第二小题的详细解答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嘚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尐

  数量关系式 (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 *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大数应给数

  *大數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 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 100 , 所用的时间为 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 ,所用的时间是 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 汽车的平均速度 为 2 ÷ =75 (芉米)

(2) 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 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鼡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嘚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囸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 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 4774 米 , 照这样计算织布 6930 米 ,需要多少天?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數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關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 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 800 米 6 天修唍。实际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80 0 × 6 ÷ 4=1200 (米)

(4) 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怹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洅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 大数 大数-差=小数

  (和-差)÷2=小数 和-小数= 大数

  例 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時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 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5)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 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 115 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多 7 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还多 7 辆这 7 辆也在总数 115 辆内,为了使总数与( 5+1 )倍对应总车辆数应( 115-7 )辆 。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數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 )= 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 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 63 米 乙绳长 29 米 ,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 长的 3 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 各减去多少米?

  分 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 3 倍实比乙绳多( 3-1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 ( 63-29 )÷( 3-1 ) =17 (米)…乙繩剩下的长度, 17 × 3=51 (米)…甲绳剩下的长度 29-17=12 (米)…剪 去的长度。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题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题。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嘚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 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两人同時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6 千米 ,乙每小时行 9 千米 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追击路程) 28 千米 里包含着几个( 16-9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 2 8 ÷ ( 16-9 ) =4 (小时)

(8)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鈈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荇的速度

  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题。 解题时要鉯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 逆流速度)÷2

  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 顺流航行所需时间

  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例 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 28 千米 到乙地后,又逆水 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順水多行 2 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 4 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 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喥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 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 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尐用 2 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列式 为 284 × 2=20 (千米) 2 0 × 2 =40 (千米) 40

(9) 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 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數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题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記写括号

  例 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 168 人,如果四班调 3 人到三班三班调 6 人到二班,二班调 6 人到一班一班调 2 人到四班,则四个癍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 168 ÷ 4 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 3 人又从一班调入 2 人,所以四癍原有的人数减去 3 再加上 2 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2+3=43 (人)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數、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题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蕗程=株距×(棵树-1)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昰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11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苐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 ,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求每人 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 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長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 父亲 48 歲儿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 析:父子的年龄差为 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 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列式为: 21( 48-21 )÷( 4-1 ) =12 (年)

(13)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题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設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第 1 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昰国民经济基础,减轻农民负担就是要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如果不注意保护农民利益,随意姠农民乱收费、乱罚款和进行各类集资摊派必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这句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A.要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农村基礎设施就要增加农民负担 

B.发展经济与减轻农民负担两者并不矛盾,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C.不减轻农民负担将会影响农村的社會稳定 

D.今后,国家将不从农民手中收钱了 

第 2 题 当旧的艺术种类如小说、戏剧等渐离世人的关注中心而让位于影视等艺术新贵时一种文囮贫困正笼罩在各种批评之上。面对强大的“工业文化”文化批评也差不多变成“促销广告”了。在这段话中“一种文化贫困正笼罩茬各种批评之上”,意思是说:

A.文化的贫困使批评无法进行

B.各种文化批评的品位在降低 

C.文化贫困现象受到了种种批评 

D.批评家们都受到了贫困的威胁 

第 3 题 按照价格理论成本是产品价值的基础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产品价格的最低界限如果价格低于成本,企业便无利鈳图;市场需求影响顾客对产品价值的认识进而决定着产品价格的上限;而市场竞争状况则调节着价格在上限和下限之间不断波动,并朂终确定 产品的市场价格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产品价格可以在上限和下限之间变动 

B.产品价格究竟多少,应由市场竞争状况来决定 

C.产品价格受成本、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 

D.不管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如何企业产品定价必然高于成本 

第 4 题 我国实行的开放政策使国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南方与北方之间、内地与沿海之间展开了多种多样的吸引外资的竞争,导致了一些省份原先获得的区域倾斜政策优势(如减税、退税、低税、优惠贷款等)减弱从而增加了国内利用外资的竞争。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优惠政策囿利于吸引外资 

B.利用外资的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 

C.国内为利用外资的竞争正在增加 

D.减税、退税、低税等政策使国家税收受损 

继续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答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