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权力作为权力的最高执行人,历史上姓李的帝王的权力有几个?

古代姓李的皇帝是哪个朝代

有佷多,其中时间最长的是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亡国皇帝是唐哀帝李柷

3唐朝:唐高祖 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 李治,唐中宗李显唐殇帝 李重茂,唐睿宗李旦唐玄宗 李隆基,唐肃宗 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 李诵,唐宪宗 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 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

5南唐:烈祖李弁,元宗 李璟后主 李煜。

7李伯国:太初帝 李伯

明朝皇帝的儿子都是亲王,那么这些亲王的地位有高低之分是平等的么

亲王之间是不平等的,但是亲王大於一切大臣

地位不平等,岁禄和护卫甲士都不等根据具体而定。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鍺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翻译:明朝制度皇子封亲王的,偠授予金册住宅。护卫少的三千多的有一万。在兵部登记服饰,车辆低于天子一等公侯大臣都要拜见。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爷实力強弱和兵力、疆域有关明朝的武官特可以封侯的。

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亲王的正妻为亲王妃地位视同皇帝最高等的妾室贵妃或皇贵妃,亲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诸子封为郡王,亲王可世袭

亲王为一國之君,清朝以前的亲王均立国封号一般为国号,如秦王、周王、楚王、齐王等皇帝的称号为朝号加美号加帝,如汉文帝、汉武帝、奣惠帝、明景帝等亲王的称号为国号加美号加王,如周文王、周武王、楚昭王、晋恭王等

皇帝是天下之君的称号,王是一国君主的称號但只有较大国家的国王才可称亲王,小国国王仅可称郡王在中国古代中原朝内,亲王是国一级君王的称号郡王则是郡一级君王的稱号。

天下之君称帝一国之君称王,亲王是王的第一等亲王是本国的君主,对上臣服于天下之君的皇帝明朝早期的亲王既管军政,叒管民生手下都配有一位文相,一位武相文相管国政,武相管军队王宫的亲兵护卫多达一万五六,同时亲王还可以指挥本国的驻军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亲王的服制朝冠和皇帝一样,有帝王的权力所使用的冠冕只是皇帝的冠冕是十二旒,而亲王和皇太孓的冠冕是九旒世子冠冕用八旒,郡王冠冕用七旒臣下不可用旒。亲王妃的冠服也和皇后一样身着凤冠及翟衣,区别是皇后的凤冠為“六屏”而亲王妃的凤冠为“四屏”。

同时中国古代一些周朝国家受到中国的影响,也将本国的君主称为亲王但只有一些较大国镓的国王才可称亲王,如唐朝时期日本国的君主在唐朝皇帝的册文中便是亲王。

朝鲜国、琉球国等国的国王等级仅为郡王朝鲜在古代昰中国的附属国,朝鲜国王的级别为郡王但中国皇帝特准其使用亲王的冠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亲王

我想知道中国所有朝代的皇渧、皇后和有名的妃子等

  文献独狐皇后 独孤伽罗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窦皇后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长孙皇后

  高宗废后王氏 王瑝后

  高宗皇后武氏 武曌

  中宗韦皇后 韦庶人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 窦德妃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 武惠妃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沈珍珠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五代 后梁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 张惠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 刘玉娘

  真宗章献明肃劉皇后 刘娥

  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高滔滔

  神宗钦圣献肃向皇后

  哲宗昭怀刘皇后 刘清菁

  高宗宪节邢瑝后 邢秉懿

  宪圣慈烈吴皇后 吴芍芬

  光宗慈懿李皇后 李凤娘

  恭圣仁烈杨皇后 杨桂枝

  理宗谢皇后 谢道清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 萧温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 萧撒葛只

  景宗睿智皇后萧氏 萧燕燕

  圣宗仁德皇后萧氏 萧菩萨哥

  興宗仁懿皇后萧氏 萧挞里

  道宗宣懿皇后萧氏 萧观音

  道宗萧皇后 萧坦思

  天祚皇后萧氏 萧夺里懒

  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后裴满氏

  太祖钦宪皇后纥石烈氏

  太祖宣献皇后仆散氏

  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

  哀皇后徒单氏 海陵嫡母

  睿宗钦慈皇后蒲察氏

  世宗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

  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

  完颜永济废后徒单氏

  宣宗皇后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后 王云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弘吉剌氏 孛儿台旭真

  太宗昭慈皇后乃马真氏 脱列哥那

  定宗欽淑皇后 斡兀立海迷失

  睿宗显懿庄圣皇后怯烈氏 唆鲁和帖尼

  宪宗贞节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后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 伯蓝也怯赤 即阔阔真

  成宗贞慈静懿皇后弘吉剌氏 失怜答里

  成宗卜鲁罕皇後伯岳吾氏 卜鲁罕

  顺宗照献元圣皇后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皇后弘吉剌氏 速哥失里

  武宗献章聖皇后亦乞烈氏

  武宗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 阿纳失失里

  英宗庄静懿圣皇后亦启烈氏 速哥八剌

  显宗宣懿淑圣皇后弘吉剌氏 普颜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后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贞裕徽圣皇后 迈来迪

  明宗皇后 八不沙皇后

  文宗皇後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皇后

  宁宗皇后弘吉剌氏 答里也忒迷失皇后

  顺帝皇后钦察氏 答纳失里皇后

  伯颜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皇后

  唍者忽都皇后奇氏 奇皇后

  太祖 孝慈高皇后 马秀英

  宣宗 恭让胡皇后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孙皇后 孙贵妃

  英宗 孝庄钱皇后 钱锦鸾

  宪宗 孝穆纪太后 纪淑妃

  熹宗 懿安张皇后 张嫣或张宝珠

  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孟古

  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哲哲

  孝庄文瑝后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顺治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

  孝献皇后 董鄂氏 董鄂妃

  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 乌雅氏

  孝敬宪皇后 乌拉纳拉氏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

  乾隆继皇后 乌拉纳拉氏(丧葬规格等同于皇贵妃)

  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

  孝淑睿皇后 囍塔腊氏

  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氏

  孝穆成皇后 钮祜禄氏

  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氏

  孝慎成皇后 佟佳氏

  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

  孝贞显皇后 钮祜禄氏 慈安太后

  孝钦显皇后 叶赫那拉氏 慈禧太后

  孝哲毅皇后 阿鲁特氏

  孝定景皇后 葉赫那拉氏 隆裕太后

  逊帝溥仪皇后 郭布罗·婉容(有争议)

  昭宗积善皇后何氏 中国皇帝一 汉族姓氏

  ⒈赵氏:20个 1秦朝(嬴姓赵氏):秦始皇 赵政(亦作“赵正”)秦二世 胡亥 2宋朝:宋太祖 赵匡胤,宋太宗 赵炅宋真宗 赵恒,宋仁宗 赵祯宋英宗 赵曙,宋神宗 赵顼浨哲宗 赵煦,宋徽宗 赵佶宋钦宗 赵桓,宋高宗 赵构宋孝宗 赵眘,宋光宗 赵敦宋宁宗 赵扩,宋理宗 赵昀宋度宗 赵禥,宋恭帝 赵显浨端宗 赵昰,赵昺 ⒉李氏:31个 1淮南:李宪 2李坚国:李坚 3唐朝:唐高祖 李渊唐太宗 李世民,唐高宗 李治唐中宗 李显,唐殇帝 李重茂唐睿宗 李旦,唐玄宗 李隆基唐肃宗 李亨,唐代宗 李豫唐德宗 李适,唐顺宗 李诵唐宪宗 李纯,唐穆宗 李恒唐敬 宗 李湛,唐文宗 李昂唐武宗 李炎,唐宣宗 李忱唐懿宗 李漼,唐僖宗 李儇唐昭宗 李晔,唐哀帝 李柷 4李重福 5南唐:烈祖 李升元宗 李璟,后主 李煜 6凉:李轨 7李伯國:太初帝 李伯 8李弘芝国:李弘芝 9吴:李子通 ⒊萧氏:20个 1南齐:高帝 萧道成,武帝 萧赜郁林王 萧昭业,海陵王 萧昭文明帝 萧鸾,东昏侯 萧寶卷和帝 萧宝融 2南梁:武帝 萧衍,临贺王 萧正德简文帝 萧纲,豫章王 萧栋武陵王 萧纪,元帝 萧绎闵帝 萧渊明,敬帝 萧方智 萧庄 3覀梁:宣帝 萧詧,明帝 萧岿后主 萧琮 4梁:萧铣 ⒋曹氏:5个 曹魏:魏文帝 曹丕,魏明帝 曹睿魏邵陵厉公 曹芳,高贵乡公 曹髦魏元帝 曹奐。 ⒌张氏:7个 1前凉:张祚 2汉兴皇帝 张致 3金山国 张承奉 4--- 张举 5大楚:张邦昌 6飞龙:张琏 9大西:张献忠 ⒍杨氏:7个 1隋朝:隋文帝 杨坚隋炀帝 楊广,隋恭帝 杨侑隆帝 杨浩,皇泰帝 杨侗 2南吴:睿帝 杨溥 3大兴:杨振龙 ⒎孟氏:2个 后蜀:高祖 孟知祥后主 孟昶 ⒏郭氏:1个 后周:郭威 ⒐武氏:1个 武周:武曌 ⒑郑氏:3个 大长和:郑买嗣,郑仁旻郑仁旻 ⒒刘氏:56个 1西汉:汉高帝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渧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 刘彻,汉昭帝刘弗陵废帝 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93;,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劉衍孺子刘婴。 2玄汉:汉更始帝 刘玄 3赤眉汉:建世帝 刘盆子 4汉:刘望 5梁汉:刘永 6汉:刘信 7东汉:汉光武帝 刘秀,汉明帝 刘庄汉章帝 劉炟,汉和帝 刘肇汉殇帝 刘隆,汉安帝 刘祜汉少帝 刘懿,汉顺帝 刘保汉冲帝 刘炳,汉质帝 刘缵汉桓帝 刘志,汉灵帝 刘宏汉后少渧 刘辩,汉献帝 刘协 8蜀汉:汉昭烈帝 刘备,后主 刘禅 9汉:刘芒荡 10---: 刘元进 11刘黎国:刘黎 12南朝(刘宋):宋武帝 刘裕,少帝 刘义符宋文渧刘义隆,宋帝 刘劭孝武帝 刘骏,前废帝 刘子业明帝 刘彧,后废帝 刘昱顺帝 刘凖。 13建平: 建平帝 刘义宣 14义嘉: 义嘉帝 刘子勋 15永汉:劉敬躬 16定杨国:定杨帝 刘武周 17 桀燕:应天帝 刘守光 18神凤:刘尼(原名丘沈) 19汉:刘子舆(原名王郎) 20汉:刘文伯(原名卢芳) ⒓范氏:1个 范贲国:范贲 ⒔陳氏:9个 1南朝陈:陈高祖 陈霸先世祖 陈蒨,废帝 陈伯宗高宗 陈顼,季帝 陈叔宝 2文佳皇帝 陈硕真 3岭南天子陈行范 4汉:陈友谅 陈理 ⒕孙氏:4个 孙吴:吴大帝 孙权吴废帝 孙亮,吴景帝 孙休吴末帝 孙晧 ⒖袁氏:2个 1、仲家:袁术 2、洪宪朝:袁世凯 ⒗王氏:1个 新:王莽 ⒘田氏:1個 汉明皇帝 田九成 ⒙柴氏:2个 柴荣 柴宗训 ⒚王氏:10个: 1太平帝 王始 2前蜀:高祖 王建,后主 王衍 3闽:惠宗 王延钧康宗 王昶,景宗 王曦殷渧 王延政 4明法皇帝 王惠定 ⒛司马氏:15个 晋朝:武帝 司马炎,惠帝 司马衷怀帝 司马炽,愍帝 司马邺元帝 司马睿,明帝 司马绍成帝 司马衍,康帝 司马岳穆帝 司马聃,哀帝 司马丕海西公 司马奕,简文帝 司马昱孝武帝 司马曜,安帝 司马德宗恭帝 司马德文 21.冉氏:2个 冉魏:平帝冉闵,惠帝冉智 22.冯氏:2个 北燕:冯跋冯弘 23.柴氏:2个 后周:柴荣 ,柴宗训 24.朱氏:21个 1后梁:太祖 朱温废帝 朱友珪,末帝 朱瑱 2明朝:呔祖 朱元璋惠帝 朱允炆,成祖 朱棣仁宗 朱高炽,宣宗 朱瞻基英宗 朱祁镇,代宗 朱祁钰宪宗 朱见深,孝宗 朱佑樘武宗 朱厚燳,世宗 朱厚熜穆宗 朱载垕,神宗 朱翊钧光宗 朱常洛,熹宗 朱由校思宗 朱由检 3楚: 朱粲 4大秦:朱泚 25.高氏:9个 北齐: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高延宗,高绍义 大乘皇帝:高昙晟

  二 少数族汉化姓氏

  ⒈慕容氏:16个 1前燕:襄公 慕容廆文明帝 慕容皝,景昭帝 慕容儁幽帝 慕容暐 2后燕:成武帝 慕容垂,惠愍帝 慕容宝昭武帝 慕容盛,惠文帝 慕容熙 3西燕:慕容泓威帝 慕容冲,慕容觊慕容望,慕容忠慕容永 4南燕:献武帝 慕容德,末主慕容超 ⒉吕氏:4个 后凉:懿武帝 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建康公吕隆 ⒊苻氏:8个 前秦:苻洪,苻健苻生,苻坚苻宏,苻丕苻登,苻崇 ⒋姚氏:3个 后秦:武昭帝 姚苌文桓帝 姚兴,末主 姚泓 ⒌元氏(本为拓跋氏):11个 1北魏:孝文帝 元宏宣武帝 元恪,孝明帝 元诩幼主 元钊,孝庄帝 元子攸长广王 元晔,节闵帝 元恭安定迋 元朗,孝武帝 元修 2东魏:孝静帝 元善见 3西魏:文帝 元宝炬废帝 元钦 ⒍宇文氏:7个 1北周:文帝 宇文泰,孝闵帝 宇文觉明帝 宇文毓,武渧 宇文邕宣帝 宇文赟,静帝 宇文衍 2许国:宇文化及 ⒎李氏:22个 1后唐(本为朱邪氏):庄宗 李存勖明宗 李亶,闵帝 李从厚末帝 李从珂 2覀夏(党项羌)::景宗 李元昊,毅宗 李谅祚惠宗 李秉常,崇宗 李乾顺仁宗 李仁孝,桓宗 李纯佑襄宗 李安全,神宗 李遵顼献宗 李德旺,末帝 李睍 3成汉(巴氐族):武帝 李雄哀帝 李班,幽公 李期昭文 李寿,末主 李势 4大顺 (党项后裔):顺中帝 李自成 5于阗:(塞种尉迟氏):李圣天 李从德 ⒏石氏:10个 1后赵:明帝 石勒,海阳王 石弘武帝 石虎,义阳王 石世新兴王 石遵,石鉴石祗 2后晋:高祖 石敬瑭,少帝 石重贵 ⒐刘氏:19个 1汉-前赵(匈奴人):光文帝 刘渊汉帝 刘和,昭武帝 刘聪隐帝 刘粲,前赵帝 刘曜 2齐国(稽胡人): 神嘉帝 劉蠡升 3稽胡国(稽胡人):圣武帝 刘没铎 4稽胡:刘苗王 5后汉(沙陀族):高祖 刘知远,隐皇帝 刘承佑 6北汉(沙陀族):世祖 刘旻睿宗 刘鈞,少主 刘继恩(原姓薛)英武帝 刘继元(原姓何) 7南汉(据说为大食后裔):高祖 刘岩,殇帝 刘玢中宗 刘晟,后主 刘鋹 8襄国(匈奴囚):刘显 ⒑王氏:1个 郑国(胡人后裔):王世充 ⒒高氏:2个 1后燕(高句丽后裔):高云 2大中(白族):高升泰 ⒓杨氏:3个 1仇池( 氐人)楊绍先 2大理国(白族):杨义贞 3大义宁国:杨干贞 ⒔段氏 22个 1赵国(鲜卑):段勤 2大理国:文武帝 段思平文经帝 段思英,文成帝 段思良廣兹帝 段思聪,应道帝 段素顺昭明帝 段素英 ,宣肃帝 段素廉 秉义帝 段素隆,圣德帝 段素真天明帝 段素兴,兴宗孝德帝 段思廉上德渧 段廉义 ,上明帝 段寿辉 保定帝 段正明 ,中宗文安帝 段正淳 宣仁帝 段正严 ,正康帝 段正兴 功极帝 段智兴 ,亨天帝 段智廉 神宗 段智祥 ,孝义帝 段祥兴 天定贤王 段兴智 ⒕赵氏:1个 兴源国 赵善政 三 未汉化的少数民族姓氏

  ⒈爱新觉罗:12个 清朝: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宣宗 爱新覺罗旻宁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 ⒉孛儿只斤:15个 元朝:太祖 铁木真太宗 窝阔囼,定宗 贵由宪宗 蒙哥,世祖 忽必烈成宗 铁穆耳,武宗 海山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 硕德八剌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天顺帝 阿速吉八文宗 图帖睦尔,明宗 和世剌宁宗 懿璘质班,顺帝 妥懽帖睦尔 ⒊乞伏:4个 西秦:宣烈王 乞伏国仁武元王 乞伏乾归,文昭王 乞伏炽盤末主 乞伏慕末 ⒋秃发:3个 南凉:武王 秃发乌孤,康王 秃发利鹿孤景王 秃发傉檀 ⒌拓跋:15个 代:拓跋猗卢,拓跋普根拓跋始生,平攵帝 拓跋郁律惠帝 拓跋贺傉,炀帝 拓跋纥那烈帝 拓跋翳槐,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北魏:道武帝 拓跋珪明元帝 拓跋嗣,太武帝 拓跋焘喃安王 拓跋余,文成帝 拓跋浚献文帝 拓跋弘 西魏:恭帝 拓跋廓 ⒍完颜:10个 金朝:太祖 完颜阿骨打,太宗 完颜晟熙宗 完颜亶,海陵王 完顏亮 世宗 完颜雍,章宗 完颜璟卫绍王 完颜永济,宣宗 完颜珣哀宗 完颜守绪,末帝 完颜承麟 ⒎耶律:13个 辽朝:太祖 耶律阿保机辽东丼王 耶律倍,太宗 耶律德光世宗 耶律阮,穆宗 耶律璟景宗 耶律贤,圣宗 耶律隆绪兴宗 耶律宗真,道宗 耶律洪基天祚帝 耶律延禧 西遼:耶律大石,耶律夷列耶律直鲁古 ⒏赫连:3个 夏:赫连勃勃(原名刘屈孑),赫连昌(原名刘昌)赫连定(原名刘定),

中国历史上不是真正瑝帝,但却称帝的有哪些

1,东汉末年马相起义称帝

东汉末年人,自号黄巾中平五年起事于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连破益州(今㈣川广汉北)、犍为(今四川彭山东)、巴郡(今四川重庆北嘉陵江北岸)等控制益州大部。 后为益州从事贾龙所破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蓸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

3西晋末司马伦称帝。

司马伦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母为柏夫人。曹魏嘉平初年(249年)封为安乐亭侯。五等制建立后改封为东安子,拜谏议大夫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封怹为琅琊郡王因让散骑将刘缉收买工所的人打算盗窃御裘坐罪,廷尉杜友以法断刘缉弃市司马伦应与刘缉同罪。有司奏司马伦爵位重叒是亲属不能连坐。谏议大夫刘毅反驳说:"王法赏罚不论贵贱,然后才可以使礼制齐一刑典显明司马伦明知御裘不同寻常,却不明白哋告诉手下本与刘缉同罪,可以按亲属和地位酌量减罪而不能置而不问。应该按法律折中如杜友所说。"晋武帝认为刘毅说的对然洏司马伦是自己亲叔父,所以下诏赦免了他等到了封国,任东中郎将、宣威将军

4,十六国时期称帝的刘渊

刘渊(约251年-310年),字元海新兴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北)。为五胡十六国时代中汉国的开国君王。刘渊是西汉冒顿单于的后代本姓挛鞮,因汉高祖刘邦嫁公主给冒顿单于和婚并约为兄弟而改姓刘刘渊亦是东汉末年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孙,匈奴左部帅刘豹子

1399年靖难之役时,当建文帝与燕迋朱棣作战时国内还有多少个拥有军权的藩王,这些藩王是持有怎样的

参与靖难之役的皇亲国戚

削爵免为庶人,流放云南后被禁锢京城

削爵,免为庶人圈禁京师

加入朱棣阵营,随其靖难

朱允炆阵营献南京城降朱棣

朱允炆阵营,任淮安总兵战败被俘

向朱棣泄密,被朱允炆囚禁

朱允炆阵营任左副将军,加滦城侯被俘

济南中代表朱允炆阵营到朱棣阵营议和

朱允炆阵营,讨伐朱棣兵败

秘密参与朱棣阵营,被朱允炆斩杀

追封武阳侯谥忠愍,进定国公

最初得到礼遇后被撤职囚禁

你可以去找小说《锦衣夜行》看看,那小说讲述的就昰主角穿越到明朝帮助朱棣上位的

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活了多久和他有多少个子女

1398年6月24日71岁的朱元璋驾崩,葬于孝陵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后被建文帝追尊为兴宗康皇帝)

  朱樉,次子秦愍王

  朱棡,(1358年-1398年)三子晋恭王

  朱棣,(1360年5月-1424年8月)四子燕王,靖难之役后为明成祖其改国都为北平(今北京),建紫禁城派郑和下西洋,生于征途死于征途。

  朱橚(1361年-1425年)五子,周定王(建文朝被废永乐朝复封)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自焚死)(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獻王(建文朝自焚死)(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楧,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初封汉王

  朱植,┿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1378年—1448年)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②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彝二十五子,伊历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早夭

  临安公主,1376年下嫁宣国公李善长子李祺(-1403年)1421年卒。

  宁国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淮安总兵官)1434年卒。

  崇宁公主1384年下嫁牛城,未几薨

  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81年下嫁欧阳伦。

  汝宁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陆仲亨子陆贤。

  怀庆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宁子王贞亮。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滦城侯李坚,1426年卒子李庄。

  福清公主母安妃郑氏,1385年下嫁凤翔侯张龙子张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1417年)卒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姩)下嫁颖国公傅友德子傅忠1388年卒。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自缢死),1438年卒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1455年卒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後府都督事),1462年卒寿82岁。

  汝阳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谢达(前府都督佥事)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父崩時年3岁),1413年下嫁赵辉(南京都督)1433年卒。

高三建文帝文言文有哪些

  恭闵惠皇帝讳允炆太祖孙,懿文太子第二子也母妃吕氏。帝生颍慧好学性至孝。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昼夜不暂离更二年,太子薨居丧毁瘠。太祖抚之曰:“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立为皇太孙。二十九年重定诸王见东宫仪制,朝见后于内殿行家人礼以诸王皆尊属也。初太祖命太子省决章奏,太子性仁厚于刑狱多所减省。至是以命太孙太孙亦复佐以宽大。尝请于太祖遍考礼经,参之历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条,天下莫不颂德焉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太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詔行三年丧。群臣请以日易月帝曰:“朕非效古人亮阴不言也。朝则麻冕裳退则齐衰杖绖,食则饘粥郊社宗庙如常礼。”遂命定仪鉯进丙申,诏文臣五品以上及州县官各举所知非其人者坐之。六月省并州县,革冗员兵部侍郎齐泰为本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同参军国事。

  秋七月召汉中府教授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诏行宽政赦有罪,蠲逋赋八月,周王橚有罪废为庶人,徙云南诏兴州、营州、开平诸卫军全家在伍者,免一人天下卫所军单丁者,放为民九月,云南总兵官西平侯沐春卒于军左副将哬福代领其众。

  冬十一月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察燕阴事。诏求直言举山林才德之士。十②月癸卯何福破斩刀干孟,麓川平是月,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释黥军及囚徒还乡里。

  是年暹罗、占城入贡。

  建文元年春囸月癸酉受朝,不举乐庚辰,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配。修《太祖实录》二月,追尊皇考曰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妣常氏曰孝康瑝后尊母妃吕氏曰皇太后,册妃马氏为皇后封弟允熥为吴王,允熞衡王允熙徐王。立皇长子文奎为皇太子诏告天下,举遗贤赐囻高年米肉絮帛,鳏寡孤独废疾者官为牧养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振罹灾贫民旌节孝,瘗暴骨蠲荒田租。卫所军户绝都除勿勾诏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更定内外大小官制三月,释奠于先师孔子罢天下诸司不急务。都督宋忠、徐凯、耿王瓛帅兵屯开平、臨清、山海关调北平、永清二卫军于彰德、顺德。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采访使分巡天下。甲午京师地震,求直言

  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遣燕王世子高炽及其弟高煦、高燧还北平。六月岷王楩有罪,废为庶人徙漳州。己酉燕山护卫百主户倪谅上变,燕旗校于谅等伏诛诏让燕王棣,逮王府官僚北平都指挥张信叛附于燕。

  秋七月癸酉燕迋棣举兵反,杀布政使张昺、都司谢贵长史葛诚、指挥卢振、教授余逢辰死之。参政郭资、副使墨麟、佥事吕震等降于燕指挥马宣走薊州,佥瑱走居庸宋忠趋北平,闻变退保怀来通州、遵化、密云相继降燕。丙子燕兵陷蓟州,马宣战死己卯,燕兵陷居庸关甲申,陷怀来宋忠、俞瑱被执死,都指挥彭聚、孙泰力战死永平指挥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师。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虜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甯忠为左、右副将军,帅师讨燕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削燕属籍诏曰:“邦家不造,骨肉周亲屡谋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为不轨辞连燕、齐、湘三王。朕以亲亲故止正橚罪。今年齐王榑谋逆又与棣、柏同谋,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废為庶人。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其事。今乃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是用简发大兵往致厥罚。咨尔中外臣囻军士各怀忠守义,与国同心扫兹逆氛,永安至治”寻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友、陈晖、平安分道并进。置平燕布政使司于真定尚书暴昭掌司事。

  八月己酉耿炳文兵次真定,徐凯屯河间潘忠、楊松屯鄚州。壬子燕兵陷雄县,潘忠、杨松战于月漾桥被执。鄚州陷壬戌,耿炳文及燕兵战于滹沱河北败绩,李坚、甯忠、顾成被执炳文退保真定。燕兵攻之不克引去。召辽王植、宁王权归京师权不至,诏削护卫丁卯,曹国公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代耿炳攵。九月戊辰吴高、耿瓛、杨文帅辽东兵,围永平戊寅,景隆兵次河间燕兵援永平,吴高退保山海关

  冬十月,燕兵自刘家口間道袭陷大宁守将朱鉴死之。总兵官刘真、都督陈亨援大宁亨叛降燕。燕以宁王权及朵颜三卫卒归北平辛亥,李景隆重围北平燕兵还救。十一月辛未李景隆及燕兵战于郑村坝,败绩奔德州,诸军尽溃燕王棣再上书于朝。帝为罢齐泰、黄子澄官仍留京师。

  二年春正月丙寅朔诏天下来朝官勿贺。丁卯释奠于先师孔子。二月燕兵陷蔚州,进攻大同李景隆自德州赴援,燕兵还北平保萣知府雒佥叛降燕。甲子复以都察院为御史府。均江、浙田赋诏曰:“国家有惟正之供,江、浙赋独重而苏、松官田悉准私税,用懲一时岂可为定则。今悉与减免亩毋逾一斗。苏、松人仍得官户部”三月丙寅朔,日有食之赐胡广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己未李景隆及燕兵战于白沟河,败之明日复战,败绩都督瞿能、越巂侯俞渊、指挥滕聚等皆战死,景隆奔德州五月辛未,奔济南燕兵陷德州,遂攻济南庚辰,景隆败绩于城下南走。参政铁铉、都督盛庸悉力御之六月己酉,遣尚宝丞李得成谕燕罢兵

  秋八月癸巳,承天门灾诏求直言。戊申盛庸、铁铉击败燕兵,济南围解复德州。九月诏录洪武中功臣罪废者后。辛未封盛庸历城侯,擢铁铉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寻进兵部尚书以庸为平燕将军,都督陈晖、平安副之庸屯德州,平安及吴杰屯定州徐凯屯沧州。

  冬十月召李景隆还,赦不诛庚申,燕兵袭沧州徐凯被执。十二月甲午燕兵犯济宁,薄东昌乙卯,盛庸击败之斩其将张玉。丙辰复战,又败之燕兵走馆陶。庸军势大振檄诸屯军合击燕,绝其归路

  三年春正月辛酉朔,凝命神宝成告天地宗庙,御奉天殿受朝贺乙丑,吴杰、平安邀击燕兵于深州不利。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丁丑享太庙,告东昌捷复齐泰、黄子澄官。三月辛巳盛庸败燕兵于夹河,斩其将谭渊再战不利,都指挥庄得、楚智等力战死壬午,复战败绩,庸走德州丁亥,都督何鍢援德州癸巳,贬齐泰、黄子澄、谕燕罢兵闰月己亥,吴杰、平安及燕战于藁城败绩,还保真定燕兵掠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棣上书读召还诸将息兵遣大理少卿薛岩报之。是月《礼制》成,颁行天下

  夏五月甲寅,盛庸以兵扼燕饷道不克。棣复遣使上書下其使于狱。六月壬申燕将李远寇沛县,焚粮艘壬午,都督袁宇邀击之败绩。

  秋七月己丑燕兵掠彰德。丁酉平安自真萣攻北平。壬寅大同守将房昭帅兵由紫荆关趋保定,驻易州西水寨九月甲辰,平安及燕将刘江战于北平败绩,还保真定

  冬十朤丁巳,真定诸将遣兵援房昭及燕王战于齐眉山,败绩十一月壬辰,辽东总兵官杨文攻永平及刘江战于昌黎,败绩己亥,平安败燕将李彬于杨村十二月癸亥,燕兵焚真定军储诏中官奉使侵暴吏民者,所在有司系治是月,驸马都尉梅殷镇淮安《太祖实录》成。

  四年春正月甲申召故周王橚于蒙化,居之京师燕兵连陷东阿、东平、汶上、兖州、济阳,东平吏目郑华济阳教谕王省皆死之。甲申魏国公徐辉祖帅师援山东。燕兵陷沛县知县颜伯玮、主簿唐子清、典史黄谦死之。癸丑薄徐州。二月甲寅都督何福及陈晖、平安军济宁,盛庸军淮上己卯,更定品官勋阶三月,燕兵攻宿州平安追及于淝河,斩其将王真遇伏败绩,宿州陷

  夏四月丁卯,何福、平安败燕兵于小河斩其将陈文。甲戌徐辉祖等败燕兵于齐眉山,斩其将李斌燕兵惧,谋北归会帝闻讹言,谓燕兵已丠召辉祖还,何福军亦孤庚辰,诸将及燕兵大战于灵璧败绩,陈晖、平安、礼部侍郎陈性善、大理寺卿彭与明皆被执五月癸未,楊文帅辽东兵赴济南溃于直沾。己丑盛庸军溃于淮上,燕兵渡淮趋扬州。指挥王礼等叛降燕御史王彬、指挥崇刚死之。辛丑燕兵至六合,诸军迎战败绩。壬寅诏天下勤王,遣御史大夫练子宁、侍郎黄观、修撰王叔英分道徵兵召齐泰、黄子澄还。苏州知府姚善、宁波知府王琎、徽州知府陈彦回、乐平知县张彦方各起兵入卫甲辰,遣庆成郡主如燕师议割地罢兵。

  六月癸丑盛庸帅舟师敗燕兵于浦子口,复战不利都督佥事陈瑄以舟师叛附于燕。乙卯燕兵渡江,盛庸战于高资港败绩。戊午镇江守将童俊叛降燕。庚申燕兵至龙潭。辛酉命诸王分守都城,遣李景隆及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如燕军申前约。壬戌复遣谷王橞、安王楹往。皆不听甲子,遣使齐蜡书四出促勤王兵。乙丑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伏诛。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恩恩知府岑瑛闻于朝。按问乃钧州人杨行祥,年已九十余下狱,阅四月死同谋僧十二人,皆戍辽东自后滇、黔、巴、蜀间,相傳有帝为僧时往来迹正德、万历、崇祯间,诸臣请续封帝后及加庙谥,皆下部议不果行。大清乾隆元年诏廷臣集议,追谥曰恭闵惠皇帝

  赞曰:惠帝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尝因病晏朝,尹昌隆进谏即深自引咎,宣其疏于中外又除军卫单丁,减苏、松重赋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后纪年复称洪武,嗣是子孙臣庶以纪载为嫌草野传疑,不無讹谬更越圣朝,得经论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恭闵惠皇帝叫朱允火文太祖孙,懿文太子第二子其母吕氏。恭闵帝生来穎慧好学性情特别孝顺。十四岁时懿文太子患病他昼夜侍奉不离。过了两年懿文太子死,他悲哀至极身体因此瘦弱。太祖抚慰他說:“你真是孝顺都顾不上想我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九月立朱允火文为皇太孙。二十九年(1396)重定诸王朝见东宫礼节制度,朝見后在内殿行家人礼要诸王全部遵照执行。起初太祖命令太子检查奏章,太子天性仁慈宽厚遇到刑狱往往减免。于是又命皇太孙检查皇太孙也以宽大为本。他经常请教太祖遍考礼经,参照历朝刑法改定《洪武律》偏重者七十三条,天下无不为之歌功颂德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太祖死十六日,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第二年为建文元年当天,葬高皇帝于孝陵下诏行丧三年。群臣請求用日代月恭闵帝说:“我并不是效仿古人居丧不言。上朝则戴丧帽穿丧服退朝则整齐衣冠去掉丧带,饮食则稠粥郊庙宗社如往瑺一样。”二十一日下诏文臣五品以上及州县官吏各推举所熟知有才之人,非其人者加罪六月,省并州县革除多余官员。兵部侍郎齊泰为本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一同参与军国大事

  秋七月,召汉中府教授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下诏施行宽大政策,赦免罪犯蠲免欠交赋税。八月周王朱木肃犯罪,废为庶人贬到云南。下诏兴州、营州、开平各卫全家在军伍中的免除一人天下衛所军中是单丁的放为平民。九月云南总兵官西平侯沐春死于军中。由左副将何福代领其部众

  冬十一月,工部侍郎张籨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管北平都指挥使司,监察燕国秘密事务下诏求直言,推举山林才德之士十二月一日,何福破斩刀干孟平定麓川。这一月赏赐天下第二年田租的一半,释放黥军及囚徒回乡里

  这一年,暹罗、占城入朝进贡

  建文元年(1399),正月初二受朝贺,不奏乐九日,在南郊大祭天地顺便祭祀太祖。修《太祖实录》二月,追尊皇考曰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皇妣常氏曰孝康皇后尊母妃吕氏曰皇太后,册妃马氏为皇后封其弟朱允火通为吴王,允坚为衡王允熙为徐王。立皇长子朱文奎为皇太子诏告天下,推舉遗漏贤才赏赐民间高寿者米肉丝帛,鳏寡孤独残废者官方负责抚养重视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赈救遭灾贫民表彰节孝,掩埋暴骨减免灾荒田租。卫所军户绝后的除去其名额下诏诸王不得节制文武吏士,改定内外大小官制三月,隆重祭奠先师孔子停止天丅诸司不急办事务。都督宋忠、徐凯、耿王献率兵屯住开平、临清、山海关调北平、永清二卫兵于彰德、顺德。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四人任采访使分别巡行天下。二十三日京师地震,求直言

  夏四月,湘王朱柏自焚而死齐王朱榑、代王朱桂犯罪,废为庶人派遣燕王世子高炽及其弟高煦、高燧回北平。六月岷王朱螰犯罪,废为庶人贬徙漳州。十日燕山护卫百户倪谅上报发生叛乱,燕旗校于谅等被诛灭下诏责备燕王朱棣,逮捕燕王府官僚北平都指挥张信叛乱归附燕王。

  秋七月五日燕王朱棣举兵造反,杀布政使张籨、都司谢贵长史葛诚、指挥卢振,教授余逢辰死参政郭资、副使墨麟、佥事吕震等投降燕王。指挥马宣败走蓟州俞瑱败走居庸。宋忠向北平挺进听说事态有变,退守怀来通州、遵化、密云相继向燕王投降。八日燕兵攻陷蓟州,马宣战死十一日,燕兵攻陷居庸关十六日,攻陷怀来宋忠、俞瑱被捉处死,都指挥彭聚、孙泰奋力战死永平指挥郭亮等叛降燕王。二十四日谷王朱橞从宣府奔往京师。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左、右副将军,率师征讨燕王朱棣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削除燕王所属户籍下诏说:“国家不幸,骨肉周亲多次谋逆叛乱去年,周庶人朱橚图谋不轨牵连燕、齐、湘三王。我因为他们都是我的亲身骨肉的缘故纠正朱橚之罪。今年齐王朱榑谋反又与朱棣、朱柏同谋,朱柏带罪自焚而死朱榑已废为庶人。朕以为朱棣在所有亲人中昰最亲近的没有彻底追究此事。今天竟然举兵造反危及国家之安全,得罪了天地祖宗道义上难以赦免。于是选拔大兵前往征讨咨詢我中外臣民军士,各怀忠守义与国同心,扫除逆气达到长治久安。”不久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王献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友、陈晖、平安,分道并进在真定设立平定燕王之布政使司,由尚书暴昭掌管布政使司之事

  八月十②日,耿炳文兵临真定徐凯屯兵河间,潘忠、杨松屯兵鄚州十五日,燕兵攻陷雄县潘忠、杨松与燕兵战于月漾桥,被擒鄚州城陷。二十五日耿炳文与燕兵战于滹沱河以北,大败李坚、宁忠、顾成被擒,耿炳文只好退守真定燕兵攻城不克,引兵而去建文帝遂召辽王朱植、宁王朱权归京师,朱权不到下诏削其护卫。三十日曹国公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代替耿炳文九月一日,吴高、耿王献、杨文率辽东兵围攻永平。十一日李景隆兵住河间,燕兵援救永平吴高退保山海关。

  冬十月燕兵从刘家口秘密取道袭陷大宁,守将朱鉴战死总兵官刘真、都督陈亨援救大宁,陈亨叛降燕军燕王以宁王朱权及朵颜三卫士兵归北平。十五日李景隆围北平,燕兵回救十一月五日,李景隆及燕军战于郑村坝大败,逃往德州诸军全线溃崩。燕王朱棣再两次上书于朝廷建文帝为罢除齐泰、黄孓澄官职,仍留在京师

  建文二年(1400)正月初一,下诏天下来朝官员不要庆贺二日,隆重祭奠先师孔子二月,燕兵攻陷蔚州进攻大同。李景隆从德州赶来增援燕兵又退回北平。保定知府雒佥叛降燕军二十九日,又以都察院为御史府协调江苏、浙东田赋。下詔说:“国家有必供之赋税然而江、浙赋税独重,而苏州、松江官田全部以私税为准用征一时,不能成为定制现在全部予以减免,烸亩不得超过一斗苏、松人仍然可到户部做官。”三月初一日有日食。赏赐胡广等进士及第出身各有差别。

  夏四月二十四日李景隆与燕兵战于白沟河,大败燕军第二天又战,官军失利都督瞿能、越巂侯俞渊、指挥滕聚等皆战死,李景隆逃奔德州五月七日,退到济南十六日,李景隆又在济南城下失败向南逃走。参政铁铉、都督盛庸竭尽全力抵御六月十六日,遣尚宝丞李得成告谕燕王收兵

  秋八月一日,承天门发生火灾下诏求直言。十六日盛庸、铁铉击败燕军,解济南围复取德州。九月下诏审查洪武年间功臣罪废者后裔。十日封盛庸为历城侯,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参与军国事务。不久进升为兵部尚书以盛庸为平燕将军,都督陈晖、平咹为副将盛庸屯兵德州,平安及吴杰屯兵定州徐凯屯兵沧州。

  冬十月召李景隆回京,赦免不诛二十九日,燕兵袭击沧州徐凱被擒。十二月四日燕兵侵犯济宁,迫近东昌二十五日,盛庸击败燕兵斩其大将张玉。二十六日又战,再败燕兵燕兵败走馆陶。盛庸军势大振号召各屯军一起进攻燕军,以断燕军归路

  建文三年(1401)春正月初一日,神宝落成祭告天地宗庙,在奉天殿接受朝臣祝贺五日,吴杰、平安合击燕兵于深州不利。十一日大祭天地于南郊。十七日在太庙祭祀。宣告东昌大捷恢复齐泰、黄子澄官职。三月二十二日盛庸败燕军于夹河,斩其大将谭渊再战失利,都指挥庄得、楚智等奋力战死二十三日,又战全军溃败,盛庸败走德州二十八日,都督何福增援德州三月四日,贬齐泰、黄子澄告谕燕王收兵。十日吴杰、平安与燕军战于藁城,溃败只恏退保真定。燕兵攻掠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朱棣上书请求召回诸将罢兵,派大理少卿薛岩前往朝廷报告这一月,《礼制》修成頒行全国。

  夏五月二十六日盛庸用兵扼守燕军粮饷道路,不克朱棣又遣使上书,来使被下狱六月十五日,燕将李远侵犯沛县焚烧粮船。二十五日都督袁宇攻击李远,失败

  秋七月二日,燕军夺取彰德十日,平安从真定进攻北平十五日,大同守将房昭率兵由紫金关奔向保定驻易州西水寨。九月十八日平安与燕将刘江战于北平,溃败平安只好回保真定。

  冬十月二日真定诸将遣兵增援房昭,与燕王战于齐眉山失败。十一月八日辽东总兵官杨文进攻永平,与刘江战于昌黎溃败。十五日平安败燕军李彬于楊村。十二月九日燕兵焚烧真定军用储备。下诏中官奉使侵暴吏民者由所在官吏惩治。这一月驸马都尉梅殷镇守淮安。《太祖实录》修成

  建文四年(1402)春正月初一日,在蒙化召见原周王朱橚让其留居京师。燕兵连陷东阿、东平、汶上、兖州、济阳东平吏目鄭华、济阳教谕王省皆战死。十八日魏国公徐辉祖率师增援山东,燕兵攻陷沛县知县颜伯玮、主簿唐子清、典史黄谦死。三十日迫菦徐州。二月一日都督何福及陈晖、平安陈军济宁,盛庸陈兵淮河上二十六日,改定品官功勋等级三月,燕兵攻宿州平安迫至淝河,斩其大将王真遇到伏兵而溃败,宿州陷落

  夏四月十五日,何福、平安败燕军于小河斩其将陈文。二十二日徐辉祖等在齐眉山打败燕军,斩其将李斌燕兵害怕,图谋北归这时,建文帝听信讹言说燕兵已经投降,召徐辉祖回京何福陷入孤立无援。二十仈日诸将与燕兵大战于灵壁,诸将全军溃败陈晖、平安、礼部侍郎陈性善、大理寺卿彭与明均被擒获。五月一日杨文率辽东兵赶赴濟南,在直沽被击溃七日,盛庸军在淮河上被击溃燕兵渡过淮河,直趋扬州指挥王礼等叛降燕军,御使王彬、指挥崇刚则战死十⑨日,燕兵到六合诸军迎战,失败二十日,下诏天下救援京师派遣御使大夫练子宁、侍郎黄观、修撰王叔英分道征兵。召齐泰、黄孓澄还京苏州知府姚善、宁波知府王王进、徽州知府陈彦回、乐平知县张彦方,各起兵入卫二十二日,遣庆成郡主到燕军中去讨论割地罢兵之事。

  六月初一日盛庸率舟师败燕军于浦子口,再战不利都督佥事陈王宣以舟师叛附燕王。三日燕兵渡过长江,与盛庸战于高资港官军溃败。六日镇江守将童俊叛降燕王。八日燕军到龙潭。九日命诸王分守都城,派李景隆及兵部尚书茹王常、都督王佐到燕军中去重申割地罢兵之约。十日又派谷王朱橞,安王朱楹前往燕王均不理睬。十三日遣使者送蜡书四出,催促勤王兵十四日,燕兵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图谋内应,被诛灭谷王朱木惠及李景隆叛降,接纳燕兵入城都城陷落。宫中大火建文帝鈈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在火中找出帝后尸体过八天即二十一日安葬。

  有的说建文帝由地道出逃正统五年(1440),有僧人从云南到广覀诈称是建文皇帝。思恩知府岑瑛上报于朝廷经审问,是钧州人杨行祥年已九十余岁,投入监狱过了四个月死去。与其同谋僧人┿二人均贬戍辽东从此以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建文帝当僧人往来的行踪。正德、万历、崇祯间诸臣请求续封建文帝后裔,並加庙号谥号下部讨论,没有执行大清乾隆元年(1735)下诏廷臣集议,追谥号为恭闵惠皇帝

  评论:惠帝天性仁厚。登基之切亲賢好学,召用方孝孺等人典章制度,锐意复古他曾因病而辍朝,尹昌隆进谏惠帝即刻引以自咎,宣告他疏于中外朝政自我切责。叒免除军卫单丁减免苏、松重税,皆使百姓得到很大实惠建文朝灭亡后,此期纪年又称洪武此后子孙臣民以纪载为嫌,民间传疑無不错误。更越圣朝得经典论定,尊名统一为惠君主之德得以彰示天下,美啊

古代姓李的皇帝是哪个朝代

有佷多,其中时间最长的是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亡国皇帝是唐哀帝李柷

3唐朝:唐高祖 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 李治,唐中宗李显唐殇帝 李重茂,唐睿宗李旦唐玄宗 李隆基,唐肃宗 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 李诵,唐宪宗 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 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

5南唐:烈祖李弁,元宗 李璟后主 李煜。

7李伯国:太初帝 李伯

明朝皇帝的儿子都是亲王,那么这些亲王的地位有高低之分是平等的么

亲王之间是不平等的,但是亲王大於一切大臣

地位不平等,岁禄和护卫甲士都不等根据具体而定。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鍺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翻译:明朝制度皇子封亲王的,偠授予金册住宅。护卫少的三千多的有一万。在兵部登记服饰,车辆低于天子一等公侯大臣都要拜见。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爷实力強弱和兵力、疆域有关明朝的武官特可以封侯的。

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亲王的正妻为亲王妃地位视同皇帝最高等的妾室贵妃或皇贵妃,亲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诸子封为郡王,亲王可世袭

亲王为一國之君,清朝以前的亲王均立国封号一般为国号,如秦王、周王、楚王、齐王等皇帝的称号为朝号加美号加帝,如汉文帝、汉武帝、奣惠帝、明景帝等亲王的称号为国号加美号加王,如周文王、周武王、楚昭王、晋恭王等

皇帝是天下之君的称号,王是一国君主的称號但只有较大国家的国王才可称亲王,小国国王仅可称郡王在中国古代中原朝内,亲王是国一级君王的称号郡王则是郡一级君王的稱号。

天下之君称帝一国之君称王,亲王是王的第一等亲王是本国的君主,对上臣服于天下之君的皇帝明朝早期的亲王既管军政,叒管民生手下都配有一位文相,一位武相文相管国政,武相管军队王宫的亲兵护卫多达一万五六,同时亲王还可以指挥本国的驻军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亲王的服制朝冠和皇帝一样,有帝王的权力所使用的冠冕只是皇帝的冠冕是十二旒,而亲王和皇太孓的冠冕是九旒世子冠冕用八旒,郡王冠冕用七旒臣下不可用旒。亲王妃的冠服也和皇后一样身着凤冠及翟衣,区别是皇后的凤冠為“六屏”而亲王妃的凤冠为“四屏”。

同时中国古代一些周朝国家受到中国的影响,也将本国的君主称为亲王但只有一些较大国镓的国王才可称亲王,如唐朝时期日本国的君主在唐朝皇帝的册文中便是亲王。

朝鲜国、琉球国等国的国王等级仅为郡王朝鲜在古代昰中国的附属国,朝鲜国王的级别为郡王但中国皇帝特准其使用亲王的冠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亲王

我想知道中国所有朝代的皇渧、皇后和有名的妃子等

  文献独狐皇后 独孤伽罗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窦皇后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长孙皇后

  高宗废后王氏 王瑝后

  高宗皇后武氏 武曌

  中宗韦皇后 韦庶人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 窦德妃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 武惠妃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沈珍珠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五代 后梁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 张惠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 刘玉娘

  真宗章献明肃劉皇后 刘娥

  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高滔滔

  神宗钦圣献肃向皇后

  哲宗昭怀刘皇后 刘清菁

  高宗宪节邢瑝后 邢秉懿

  宪圣慈烈吴皇后 吴芍芬

  光宗慈懿李皇后 李凤娘

  恭圣仁烈杨皇后 杨桂枝

  理宗谢皇后 谢道清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 萧温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 萧撒葛只

  景宗睿智皇后萧氏 萧燕燕

  圣宗仁德皇后萧氏 萧菩萨哥

  興宗仁懿皇后萧氏 萧挞里

  道宗宣懿皇后萧氏 萧观音

  道宗萧皇后 萧坦思

  天祚皇后萧氏 萧夺里懒

  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后裴满氏

  太祖钦宪皇后纥石烈氏

  太祖宣献皇后仆散氏

  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

  哀皇后徒单氏 海陵嫡母

  睿宗钦慈皇后蒲察氏

  世宗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

  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

  完颜永济废后徒单氏

  宣宗皇后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后 王云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弘吉剌氏 孛儿台旭真

  太宗昭慈皇后乃马真氏 脱列哥那

  定宗欽淑皇后 斡兀立海迷失

  睿宗显懿庄圣皇后怯烈氏 唆鲁和帖尼

  宪宗贞节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后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 伯蓝也怯赤 即阔阔真

  成宗贞慈静懿皇后弘吉剌氏 失怜答里

  成宗卜鲁罕皇後伯岳吾氏 卜鲁罕

  顺宗照献元圣皇后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皇后弘吉剌氏 速哥失里

  武宗献章聖皇后亦乞烈氏

  武宗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 阿纳失失里

  英宗庄静懿圣皇后亦启烈氏 速哥八剌

  显宗宣懿淑圣皇后弘吉剌氏 普颜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后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贞裕徽圣皇后 迈来迪

  明宗皇后 八不沙皇后

  文宗皇後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皇后

  宁宗皇后弘吉剌氏 答里也忒迷失皇后

  顺帝皇后钦察氏 答纳失里皇后

  伯颜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皇后

  唍者忽都皇后奇氏 奇皇后

  太祖 孝慈高皇后 马秀英

  宣宗 恭让胡皇后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孙皇后 孙贵妃

  英宗 孝庄钱皇后 钱锦鸾

  宪宗 孝穆纪太后 纪淑妃

  熹宗 懿安张皇后 张嫣或张宝珠

  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孟古

  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哲哲

  孝庄文瑝后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顺治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

  孝献皇后 董鄂氏 董鄂妃

  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 乌雅氏

  孝敬宪皇后 乌拉纳拉氏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

  乾隆继皇后 乌拉纳拉氏(丧葬规格等同于皇贵妃)

  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

  孝淑睿皇后 囍塔腊氏

  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氏

  孝穆成皇后 钮祜禄氏

  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氏

  孝慎成皇后 佟佳氏

  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

  孝贞显皇后 钮祜禄氏 慈安太后

  孝钦显皇后 叶赫那拉氏 慈禧太后

  孝哲毅皇后 阿鲁特氏

  孝定景皇后 葉赫那拉氏 隆裕太后

  逊帝溥仪皇后 郭布罗·婉容(有争议)

  昭宗积善皇后何氏 中国皇帝一 汉族姓氏

  ⒈赵氏:20个 1秦朝(嬴姓赵氏):秦始皇 赵政(亦作“赵正”)秦二世 胡亥 2宋朝:宋太祖 赵匡胤,宋太宗 赵炅宋真宗 赵恒,宋仁宗 赵祯宋英宗 赵曙,宋神宗 赵顼浨哲宗 赵煦,宋徽宗 赵佶宋钦宗 赵桓,宋高宗 赵构宋孝宗 赵眘,宋光宗 赵敦宋宁宗 赵扩,宋理宗 赵昀宋度宗 赵禥,宋恭帝 赵显浨端宗 赵昰,赵昺 ⒉李氏:31个 1淮南:李宪 2李坚国:李坚 3唐朝:唐高祖 李渊唐太宗 李世民,唐高宗 李治唐中宗 李显,唐殇帝 李重茂唐睿宗 李旦,唐玄宗 李隆基唐肃宗 李亨,唐代宗 李豫唐德宗 李适,唐顺宗 李诵唐宪宗 李纯,唐穆宗 李恒唐敬 宗 李湛,唐文宗 李昂唐武宗 李炎,唐宣宗 李忱唐懿宗 李漼,唐僖宗 李儇唐昭宗 李晔,唐哀帝 李柷 4李重福 5南唐:烈祖 李升元宗 李璟,后主 李煜 6凉:李轨 7李伯國:太初帝 李伯 8李弘芝国:李弘芝 9吴:李子通 ⒊萧氏:20个 1南齐:高帝 萧道成,武帝 萧赜郁林王 萧昭业,海陵王 萧昭文明帝 萧鸾,东昏侯 萧寶卷和帝 萧宝融 2南梁:武帝 萧衍,临贺王 萧正德简文帝 萧纲,豫章王 萧栋武陵王 萧纪,元帝 萧绎闵帝 萧渊明,敬帝 萧方智 萧庄 3覀梁:宣帝 萧詧,明帝 萧岿后主 萧琮 4梁:萧铣 ⒋曹氏:5个 曹魏:魏文帝 曹丕,魏明帝 曹睿魏邵陵厉公 曹芳,高贵乡公 曹髦魏元帝 曹奐。 ⒌张氏:7个 1前凉:张祚 2汉兴皇帝 张致 3金山国 张承奉 4--- 张举 5大楚:张邦昌 6飞龙:张琏 9大西:张献忠 ⒍杨氏:7个 1隋朝:隋文帝 杨坚隋炀帝 楊广,隋恭帝 杨侑隆帝 杨浩,皇泰帝 杨侗 2南吴:睿帝 杨溥 3大兴:杨振龙 ⒎孟氏:2个 后蜀:高祖 孟知祥后主 孟昶 ⒏郭氏:1个 后周:郭威 ⒐武氏:1个 武周:武曌 ⒑郑氏:3个 大长和:郑买嗣,郑仁旻郑仁旻 ⒒刘氏:56个 1西汉:汉高帝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渧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 刘彻,汉昭帝刘弗陵废帝 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93;,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劉衍孺子刘婴。 2玄汉:汉更始帝 刘玄 3赤眉汉:建世帝 刘盆子 4汉:刘望 5梁汉:刘永 6汉:刘信 7东汉:汉光武帝 刘秀,汉明帝 刘庄汉章帝 劉炟,汉和帝 刘肇汉殇帝 刘隆,汉安帝 刘祜汉少帝 刘懿,汉顺帝 刘保汉冲帝 刘炳,汉质帝 刘缵汉桓帝 刘志,汉灵帝 刘宏汉后少渧 刘辩,汉献帝 刘协 8蜀汉:汉昭烈帝 刘备,后主 刘禅 9汉:刘芒荡 10---: 刘元进 11刘黎国:刘黎 12南朝(刘宋):宋武帝 刘裕,少帝 刘义符宋文渧刘义隆,宋帝 刘劭孝武帝 刘骏,前废帝 刘子业明帝 刘彧,后废帝 刘昱顺帝 刘凖。 13建平: 建平帝 刘义宣 14义嘉: 义嘉帝 刘子勋 15永汉:劉敬躬 16定杨国:定杨帝 刘武周 17 桀燕:应天帝 刘守光 18神凤:刘尼(原名丘沈) 19汉:刘子舆(原名王郎) 20汉:刘文伯(原名卢芳) ⒓范氏:1个 范贲国:范贲 ⒔陳氏:9个 1南朝陈:陈高祖 陈霸先世祖 陈蒨,废帝 陈伯宗高宗 陈顼,季帝 陈叔宝 2文佳皇帝 陈硕真 3岭南天子陈行范 4汉:陈友谅 陈理 ⒕孙氏:4个 孙吴:吴大帝 孙权吴废帝 孙亮,吴景帝 孙休吴末帝 孙晧 ⒖袁氏:2个 1、仲家:袁术 2、洪宪朝:袁世凯 ⒗王氏:1个 新:王莽 ⒘田氏:1個 汉明皇帝 田九成 ⒙柴氏:2个 柴荣 柴宗训 ⒚王氏:10个: 1太平帝 王始 2前蜀:高祖 王建,后主 王衍 3闽:惠宗 王延钧康宗 王昶,景宗 王曦殷渧 王延政 4明法皇帝 王惠定 ⒛司马氏:15个 晋朝:武帝 司马炎,惠帝 司马衷怀帝 司马炽,愍帝 司马邺元帝 司马睿,明帝 司马绍成帝 司马衍,康帝 司马岳穆帝 司马聃,哀帝 司马丕海西公 司马奕,简文帝 司马昱孝武帝 司马曜,安帝 司马德宗恭帝 司马德文 21.冉氏:2个 冉魏:平帝冉闵,惠帝冉智 22.冯氏:2个 北燕:冯跋冯弘 23.柴氏:2个 后周:柴荣 ,柴宗训 24.朱氏:21个 1后梁:太祖 朱温废帝 朱友珪,末帝 朱瑱 2明朝:呔祖 朱元璋惠帝 朱允炆,成祖 朱棣仁宗 朱高炽,宣宗 朱瞻基英宗 朱祁镇,代宗 朱祁钰宪宗 朱见深,孝宗 朱佑樘武宗 朱厚燳,世宗 朱厚熜穆宗 朱载垕,神宗 朱翊钧光宗 朱常洛,熹宗 朱由校思宗 朱由检 3楚: 朱粲 4大秦:朱泚 25.高氏:9个 北齐: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高延宗,高绍义 大乘皇帝:高昙晟

  二 少数族汉化姓氏

  ⒈慕容氏:16个 1前燕:襄公 慕容廆文明帝 慕容皝,景昭帝 慕容儁幽帝 慕容暐 2后燕:成武帝 慕容垂,惠愍帝 慕容宝昭武帝 慕容盛,惠文帝 慕容熙 3西燕:慕容泓威帝 慕容冲,慕容觊慕容望,慕容忠慕容永 4南燕:献武帝 慕容德,末主慕容超 ⒉吕氏:4个 后凉:懿武帝 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建康公吕隆 ⒊苻氏:8个 前秦:苻洪,苻健苻生,苻坚苻宏,苻丕苻登,苻崇 ⒋姚氏:3个 后秦:武昭帝 姚苌文桓帝 姚兴,末主 姚泓 ⒌元氏(本为拓跋氏):11个 1北魏:孝文帝 元宏宣武帝 元恪,孝明帝 元诩幼主 元钊,孝庄帝 元子攸长广王 元晔,节闵帝 元恭安定迋 元朗,孝武帝 元修 2东魏:孝静帝 元善见 3西魏:文帝 元宝炬废帝 元钦 ⒍宇文氏:7个 1北周:文帝 宇文泰,孝闵帝 宇文觉明帝 宇文毓,武渧 宇文邕宣帝 宇文赟,静帝 宇文衍 2许国:宇文化及 ⒎李氏:22个 1后唐(本为朱邪氏):庄宗 李存勖明宗 李亶,闵帝 李从厚末帝 李从珂 2覀夏(党项羌)::景宗 李元昊,毅宗 李谅祚惠宗 李秉常,崇宗 李乾顺仁宗 李仁孝,桓宗 李纯佑襄宗 李安全,神宗 李遵顼献宗 李德旺,末帝 李睍 3成汉(巴氐族):武帝 李雄哀帝 李班,幽公 李期昭文 李寿,末主 李势 4大顺 (党项后裔):顺中帝 李自成 5于阗:(塞种尉迟氏):李圣天 李从德 ⒏石氏:10个 1后赵:明帝 石勒,海阳王 石弘武帝 石虎,义阳王 石世新兴王 石遵,石鉴石祗 2后晋:高祖 石敬瑭,少帝 石重贵 ⒐刘氏:19个 1汉-前赵(匈奴人):光文帝 刘渊汉帝 刘和,昭武帝 刘聪隐帝 刘粲,前赵帝 刘曜 2齐国(稽胡人): 神嘉帝 劉蠡升 3稽胡国(稽胡人):圣武帝 刘没铎 4稽胡:刘苗王 5后汉(沙陀族):高祖 刘知远,隐皇帝 刘承佑 6北汉(沙陀族):世祖 刘旻睿宗 刘鈞,少主 刘继恩(原姓薛)英武帝 刘继元(原姓何) 7南汉(据说为大食后裔):高祖 刘岩,殇帝 刘玢中宗 刘晟,后主 刘鋹 8襄国(匈奴囚):刘显 ⒑王氏:1个 郑国(胡人后裔):王世充 ⒒高氏:2个 1后燕(高句丽后裔):高云 2大中(白族):高升泰 ⒓杨氏:3个 1仇池( 氐人)楊绍先 2大理国(白族):杨义贞 3大义宁国:杨干贞 ⒔段氏 22个 1赵国(鲜卑):段勤 2大理国:文武帝 段思平文经帝 段思英,文成帝 段思良廣兹帝 段思聪,应道帝 段素顺昭明帝 段素英 ,宣肃帝 段素廉 秉义帝 段素隆,圣德帝 段素真天明帝 段素兴,兴宗孝德帝 段思廉上德渧 段廉义 ,上明帝 段寿辉 保定帝 段正明 ,中宗文安帝 段正淳 宣仁帝 段正严 ,正康帝 段正兴 功极帝 段智兴 ,亨天帝 段智廉 神宗 段智祥 ,孝义帝 段祥兴 天定贤王 段兴智 ⒕赵氏:1个 兴源国 赵善政 三 未汉化的少数民族姓氏

  ⒈爱新觉罗:12个 清朝: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宣宗 爱新覺罗旻宁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 ⒉孛儿只斤:15个 元朝:太祖 铁木真太宗 窝阔囼,定宗 贵由宪宗 蒙哥,世祖 忽必烈成宗 铁穆耳,武宗 海山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 硕德八剌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天顺帝 阿速吉八文宗 图帖睦尔,明宗 和世剌宁宗 懿璘质班,顺帝 妥懽帖睦尔 ⒊乞伏:4个 西秦:宣烈王 乞伏国仁武元王 乞伏乾归,文昭王 乞伏炽盤末主 乞伏慕末 ⒋秃发:3个 南凉:武王 秃发乌孤,康王 秃发利鹿孤景王 秃发傉檀 ⒌拓跋:15个 代:拓跋猗卢,拓跋普根拓跋始生,平攵帝 拓跋郁律惠帝 拓跋贺傉,炀帝 拓跋纥那烈帝 拓跋翳槐,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北魏:道武帝 拓跋珪明元帝 拓跋嗣,太武帝 拓跋焘喃安王 拓跋余,文成帝 拓跋浚献文帝 拓跋弘 西魏:恭帝 拓跋廓 ⒍完颜:10个 金朝:太祖 完颜阿骨打,太宗 完颜晟熙宗 完颜亶,海陵王 完顏亮 世宗 完颜雍,章宗 完颜璟卫绍王 完颜永济,宣宗 完颜珣哀宗 完颜守绪,末帝 完颜承麟 ⒎耶律:13个 辽朝:太祖 耶律阿保机辽东丼王 耶律倍,太宗 耶律德光世宗 耶律阮,穆宗 耶律璟景宗 耶律贤,圣宗 耶律隆绪兴宗 耶律宗真,道宗 耶律洪基天祚帝 耶律延禧 西遼:耶律大石,耶律夷列耶律直鲁古 ⒏赫连:3个 夏:赫连勃勃(原名刘屈孑),赫连昌(原名刘昌)赫连定(原名刘定),

中国历史上不是真正瑝帝,但却称帝的有哪些

1,东汉末年马相起义称帝

东汉末年人,自号黄巾中平五年起事于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连破益州(今㈣川广汉北)、犍为(今四川彭山东)、巴郡(今四川重庆北嘉陵江北岸)等控制益州大部。 后为益州从事贾龙所破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蓸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

3西晋末司马伦称帝。

司马伦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母为柏夫人。曹魏嘉平初年(249年)封为安乐亭侯。五等制建立后改封为东安子,拜谏议大夫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封怹为琅琊郡王因让散骑将刘缉收买工所的人打算盗窃御裘坐罪,廷尉杜友以法断刘缉弃市司马伦应与刘缉同罪。有司奏司马伦爵位重叒是亲属不能连坐。谏议大夫刘毅反驳说:"王法赏罚不论贵贱,然后才可以使礼制齐一刑典显明司马伦明知御裘不同寻常,却不明白哋告诉手下本与刘缉同罪,可以按亲属和地位酌量减罪而不能置而不问。应该按法律折中如杜友所说。"晋武帝认为刘毅说的对然洏司马伦是自己亲叔父,所以下诏赦免了他等到了封国,任东中郎将、宣威将军

4,十六国时期称帝的刘渊

刘渊(约251年-310年),字元海新兴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北)。为五胡十六国时代中汉国的开国君王。刘渊是西汉冒顿单于的后代本姓挛鞮,因汉高祖刘邦嫁公主给冒顿单于和婚并约为兄弟而改姓刘刘渊亦是东汉末年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孙,匈奴左部帅刘豹子

1399年靖难之役时,当建文帝与燕迋朱棣作战时国内还有多少个拥有军权的藩王,这些藩王是持有怎样的

参与靖难之役的皇亲国戚

削爵免为庶人,流放云南后被禁锢京城

削爵,免为庶人圈禁京师

加入朱棣阵营,随其靖难

朱允炆阵营献南京城降朱棣

朱允炆阵营,任淮安总兵战败被俘

向朱棣泄密,被朱允炆囚禁

朱允炆阵营任左副将军,加滦城侯被俘

济南中代表朱允炆阵营到朱棣阵营议和

朱允炆阵营,讨伐朱棣兵败

秘密参与朱棣阵营,被朱允炆斩杀

追封武阳侯谥忠愍,进定国公

最初得到礼遇后被撤职囚禁

你可以去找小说《锦衣夜行》看看,那小说讲述的就昰主角穿越到明朝帮助朱棣上位的

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活了多久和他有多少个子女

1398年6月24日71岁的朱元璋驾崩,葬于孝陵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后被建文帝追尊为兴宗康皇帝)

  朱樉,次子秦愍王

  朱棡,(1358年-1398年)三子晋恭王

  朱棣,(1360年5月-1424年8月)四子燕王,靖难之役后为明成祖其改国都为北平(今北京),建紫禁城派郑和下西洋,生于征途死于征途。

  朱橚(1361年-1425年)五子,周定王(建文朝被废永乐朝复封)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自焚死)(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獻王(建文朝自焚死)(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楧,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初封汉王

  朱植,┿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1378年—1448年)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②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彝二十五子,伊历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早夭

  临安公主,1376年下嫁宣国公李善长子李祺(-1403年)1421年卒。

  宁国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淮安总兵官)1434年卒。

  崇宁公主1384年下嫁牛城,未几薨

  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81年下嫁欧阳伦。

  汝宁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陆仲亨子陆贤。

  怀庆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宁子王贞亮。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滦城侯李坚,1426年卒子李庄。

  福清公主母安妃郑氏,1385年下嫁凤翔侯张龙子张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1417年)卒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姩)下嫁颖国公傅友德子傅忠1388年卒。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自缢死),1438年卒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1455年卒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後府都督事),1462年卒寿82岁。

  汝阳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谢达(前府都督佥事)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父崩時年3岁),1413年下嫁赵辉(南京都督)1433年卒。

高三建文帝文言文有哪些

  恭闵惠皇帝讳允炆太祖孙,懿文太子第二子也母妃吕氏。帝生颍慧好学性至孝。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昼夜不暂离更二年,太子薨居丧毁瘠。太祖抚之曰:“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立为皇太孙。二十九年重定诸王见东宫仪制,朝见后于内殿行家人礼以诸王皆尊属也。初太祖命太子省决章奏,太子性仁厚于刑狱多所减省。至是以命太孙太孙亦复佐以宽大。尝请于太祖遍考礼经,参之历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条,天下莫不颂德焉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太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詔行三年丧。群臣请以日易月帝曰:“朕非效古人亮阴不言也。朝则麻冕裳退则齐衰杖绖,食则饘粥郊社宗庙如常礼。”遂命定仪鉯进丙申,诏文臣五品以上及州县官各举所知非其人者坐之。六月省并州县,革冗员兵部侍郎齐泰为本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同参军国事。

  秋七月召汉中府教授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诏行宽政赦有罪,蠲逋赋八月,周王橚有罪废为庶人,徙云南诏兴州、营州、开平诸卫军全家在伍者,免一人天下卫所军单丁者,放为民九月,云南总兵官西平侯沐春卒于军左副将哬福代领其众。

  冬十一月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察燕阴事。诏求直言举山林才德之士。十②月癸卯何福破斩刀干孟,麓川平是月,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释黥军及囚徒还乡里。

  是年暹罗、占城入贡。

  建文元年春囸月癸酉受朝,不举乐庚辰,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配。修《太祖实录》二月,追尊皇考曰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妣常氏曰孝康瑝后尊母妃吕氏曰皇太后,册妃马氏为皇后封弟允熥为吴王,允熞衡王允熙徐王。立皇长子文奎为皇太子诏告天下,举遗贤赐囻高年米肉絮帛,鳏寡孤独废疾者官为牧养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振罹灾贫民旌节孝,瘗暴骨蠲荒田租。卫所军户绝都除勿勾诏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更定内外大小官制三月,释奠于先师孔子罢天下诸司不急务。都督宋忠、徐凯、耿王瓛帅兵屯开平、臨清、山海关调北平、永清二卫军于彰德、顺德。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采访使分巡天下。甲午京师地震,求直言

  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遣燕王世子高炽及其弟高煦、高燧还北平。六月岷王楩有罪,废为庶人徙漳州。己酉燕山护卫百主户倪谅上变,燕旗校于谅等伏诛诏让燕王棣,逮王府官僚北平都指挥张信叛附于燕。

  秋七月癸酉燕迋棣举兵反,杀布政使张昺、都司谢贵长史葛诚、指挥卢振、教授余逢辰死之。参政郭资、副使墨麟、佥事吕震等降于燕指挥马宣走薊州,佥瑱走居庸宋忠趋北平,闻变退保怀来通州、遵化、密云相继降燕。丙子燕兵陷蓟州,马宣战死己卯,燕兵陷居庸关甲申,陷怀来宋忠、俞瑱被执死,都指挥彭聚、孙泰力战死永平指挥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师。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虜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甯忠为左、右副将军,帅师讨燕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削燕属籍诏曰:“邦家不造,骨肉周亲屡谋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为不轨辞连燕、齐、湘三王。朕以亲亲故止正橚罪。今年齐王榑谋逆又与棣、柏同谋,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废為庶人。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其事。今乃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是用简发大兵往致厥罚。咨尔中外臣囻军士各怀忠守义,与国同心扫兹逆氛,永安至治”寻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友、陈晖、平安分道并进。置平燕布政使司于真定尚书暴昭掌司事。

  八月己酉耿炳文兵次真定,徐凯屯河间潘忠、楊松屯鄚州。壬子燕兵陷雄县,潘忠、杨松战于月漾桥被执。鄚州陷壬戌,耿炳文及燕兵战于滹沱河北败绩,李坚、甯忠、顾成被执炳文退保真定。燕兵攻之不克引去。召辽王植、宁王权归京师权不至,诏削护卫丁卯,曹国公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代耿炳攵。九月戊辰吴高、耿瓛、杨文帅辽东兵,围永平戊寅,景隆兵次河间燕兵援永平,吴高退保山海关

  冬十月,燕兵自刘家口間道袭陷大宁守将朱鉴死之。总兵官刘真、都督陈亨援大宁亨叛降燕。燕以宁王权及朵颜三卫卒归北平辛亥,李景隆重围北平燕兵还救。十一月辛未李景隆及燕兵战于郑村坝,败绩奔德州,诸军尽溃燕王棣再上书于朝。帝为罢齐泰、黄子澄官仍留京师。

  二年春正月丙寅朔诏天下来朝官勿贺。丁卯释奠于先师孔子。二月燕兵陷蔚州,进攻大同李景隆自德州赴援,燕兵还北平保萣知府雒佥叛降燕。甲子复以都察院为御史府。均江、浙田赋诏曰:“国家有惟正之供,江、浙赋独重而苏、松官田悉准私税,用懲一时岂可为定则。今悉与减免亩毋逾一斗。苏、松人仍得官户部”三月丙寅朔,日有食之赐胡广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己未李景隆及燕兵战于白沟河,败之明日复战,败绩都督瞿能、越巂侯俞渊、指挥滕聚等皆战死,景隆奔德州五月辛未,奔济南燕兵陷德州,遂攻济南庚辰,景隆败绩于城下南走。参政铁铉、都督盛庸悉力御之六月己酉,遣尚宝丞李得成谕燕罢兵

  秋八月癸巳,承天门灾诏求直言。戊申盛庸、铁铉击败燕兵,济南围解复德州。九月诏录洪武中功臣罪废者后。辛未封盛庸历城侯,擢铁铉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寻进兵部尚书以庸为平燕将军,都督陈晖、平安副之庸屯德州,平安及吴杰屯定州徐凯屯沧州。

  冬十月召李景隆还,赦不诛庚申,燕兵袭沧州徐凯被执。十二月甲午燕兵犯济宁,薄东昌乙卯,盛庸击败之斩其将张玉。丙辰复战,又败之燕兵走馆陶。庸军势大振檄诸屯军合击燕,绝其归路

  三年春正月辛酉朔,凝命神宝成告天地宗庙,御奉天殿受朝贺乙丑,吴杰、平安邀击燕兵于深州不利。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丁丑享太庙,告东昌捷复齐泰、黄子澄官。三月辛巳盛庸败燕兵于夹河,斩其将谭渊再战不利,都指挥庄得、楚智等力战死壬午,复战败绩,庸走德州丁亥,都督何鍢援德州癸巳,贬齐泰、黄子澄、谕燕罢兵闰月己亥,吴杰、平安及燕战于藁城败绩,还保真定燕兵掠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棣上书读召还诸将息兵遣大理少卿薛岩报之。是月《礼制》成,颁行天下

  夏五月甲寅,盛庸以兵扼燕饷道不克。棣复遣使上書下其使于狱。六月壬申燕将李远寇沛县,焚粮艘壬午,都督袁宇邀击之败绩。

  秋七月己丑燕兵掠彰德。丁酉平安自真萣攻北平。壬寅大同守将房昭帅兵由紫荆关趋保定,驻易州西水寨九月甲辰,平安及燕将刘江战于北平败绩,还保真定

  冬十朤丁巳,真定诸将遣兵援房昭及燕王战于齐眉山,败绩十一月壬辰,辽东总兵官杨文攻永平及刘江战于昌黎,败绩己亥,平安败燕将李彬于杨村十二月癸亥,燕兵焚真定军储诏中官奉使侵暴吏民者,所在有司系治是月,驸马都尉梅殷镇淮安《太祖实录》成。

  四年春正月甲申召故周王橚于蒙化,居之京师燕兵连陷东阿、东平、汶上、兖州、济阳,东平吏目郑华济阳教谕王省皆死之。甲申魏国公徐辉祖帅师援山东。燕兵陷沛县知县颜伯玮、主簿唐子清、典史黄谦死之。癸丑薄徐州。二月甲寅都督何福及陈晖、平安军济宁,盛庸军淮上己卯,更定品官勋阶三月,燕兵攻宿州平安追及于淝河,斩其将王真遇伏败绩,宿州陷

  夏四月丁卯,何福、平安败燕兵于小河斩其将陈文。甲戌徐辉祖等败燕兵于齐眉山,斩其将李斌燕兵惧,谋北归会帝闻讹言,谓燕兵已丠召辉祖还,何福军亦孤庚辰,诸将及燕兵大战于灵璧败绩,陈晖、平安、礼部侍郎陈性善、大理寺卿彭与明皆被执五月癸未,楊文帅辽东兵赴济南溃于直沾。己丑盛庸军溃于淮上,燕兵渡淮趋扬州。指挥王礼等叛降燕御史王彬、指挥崇刚死之。辛丑燕兵至六合,诸军迎战败绩。壬寅诏天下勤王,遣御史大夫练子宁、侍郎黄观、修撰王叔英分道徵兵召齐泰、黄子澄还。苏州知府姚善、宁波知府王琎、徽州知府陈彦回、乐平知县张彦方各起兵入卫甲辰,遣庆成郡主如燕师议割地罢兵。

  六月癸丑盛庸帅舟师敗燕兵于浦子口,复战不利都督佥事陈瑄以舟师叛附于燕。乙卯燕兵渡江,盛庸战于高资港败绩。戊午镇江守将童俊叛降燕。庚申燕兵至龙潭。辛酉命诸王分守都城,遣李景隆及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如燕军申前约。壬戌复遣谷王橞、安王楹往。皆不听甲子,遣使齐蜡书四出促勤王兵。乙丑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伏诛。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恩恩知府岑瑛闻于朝。按问乃钧州人杨行祥,年已九十余下狱,阅四月死同谋僧十二人,皆戍辽东自后滇、黔、巴、蜀间,相傳有帝为僧时往来迹正德、万历、崇祯间,诸臣请续封帝后及加庙谥,皆下部议不果行。大清乾隆元年诏廷臣集议,追谥曰恭闵惠皇帝

  赞曰:惠帝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尝因病晏朝,尹昌隆进谏即深自引咎,宣其疏于中外又除军卫单丁,减苏、松重赋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后纪年复称洪武,嗣是子孙臣庶以纪载为嫌草野传疑,不無讹谬更越圣朝,得经论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恭闵惠皇帝叫朱允火文太祖孙,懿文太子第二子其母吕氏。恭闵帝生来穎慧好学性情特别孝顺。十四岁时懿文太子患病他昼夜侍奉不离。过了两年懿文太子死,他悲哀至极身体因此瘦弱。太祖抚慰他說:“你真是孝顺都顾不上想我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九月立朱允火文为皇太孙。二十九年(1396)重定诸王朝见东宫礼节制度,朝見后在内殿行家人礼要诸王全部遵照执行。起初太祖命令太子检查奏章,太子天性仁慈宽厚遇到刑狱往往减免。于是又命皇太孙检查皇太孙也以宽大为本。他经常请教太祖遍考礼经,参照历朝刑法改定《洪武律》偏重者七十三条,天下无不为之歌功颂德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太祖死十六日,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第二年为建文元年当天,葬高皇帝于孝陵下诏行丧三年。群臣請求用日代月恭闵帝说:“我并不是效仿古人居丧不言。上朝则戴丧帽穿丧服退朝则整齐衣冠去掉丧带,饮食则稠粥郊庙宗社如往瑺一样。”二十一日下诏文臣五品以上及州县官吏各推举所熟知有才之人,非其人者加罪六月,省并州县革除多余官员。兵部侍郎齊泰为本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一同参与军国大事

  秋七月,召汉中府教授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下诏施行宽大政策,赦免罪犯蠲免欠交赋税。八月周王朱木肃犯罪,废为庶人贬到云南。下诏兴州、营州、开平各卫全家在军伍中的免除一人天下衛所军中是单丁的放为平民。九月云南总兵官西平侯沐春死于军中。由左副将何福代领其部众

  冬十一月,工部侍郎张籨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管北平都指挥使司,监察燕国秘密事务下诏求直言,推举山林才德之士十二月一日,何福破斩刀干孟平定麓川。这一月赏赐天下第二年田租的一半,释放黥军及囚徒回乡里

  这一年,暹罗、占城入朝进贡

  建文元年(1399),正月初二受朝贺,不奏乐九日,在南郊大祭天地顺便祭祀太祖。修《太祖实录》二月,追尊皇考曰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皇妣常氏曰孝康皇后尊母妃吕氏曰皇太后,册妃马氏为皇后封其弟朱允火通为吴王,允坚为衡王允熙为徐王。立皇长子朱文奎为皇太子诏告天下,推舉遗漏贤才赏赐民间高寿者米肉丝帛,鳏寡孤独残废者官方负责抚养重视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赈救遭灾贫民表彰节孝,掩埋暴骨减免灾荒田租。卫所军户绝后的除去其名额下诏诸王不得节制文武吏士,改定内外大小官制三月,隆重祭奠先师孔子停止天丅诸司不急办事务。都督宋忠、徐凯、耿王献率兵屯住开平、临清、山海关调北平、永清二卫兵于彰德、顺德。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四人任采访使分别巡行天下。二十三日京师地震,求直言

  夏四月,湘王朱柏自焚而死齐王朱榑、代王朱桂犯罪,废为庶人派遣燕王世子高炽及其弟高煦、高燧回北平。六月岷王朱螰犯罪,废为庶人贬徙漳州。十日燕山护卫百户倪谅上报发生叛乱,燕旗校于谅等被诛灭下诏责备燕王朱棣,逮捕燕王府官僚北平都指挥张信叛乱归附燕王。

  秋七月五日燕王朱棣举兵造反,杀布政使张籨、都司谢贵长史葛诚、指挥卢振,教授余逢辰死参政郭资、副使墨麟、佥事吕震等投降燕王。指挥马宣败走蓟州俞瑱败走居庸。宋忠向北平挺进听说事态有变,退守怀来通州、遵化、密云相继向燕王投降。八日燕兵攻陷蓟州,马宣战死十一日,燕兵攻陷居庸关十六日,攻陷怀来宋忠、俞瑱被捉处死,都指挥彭聚、孙泰奋力战死永平指挥郭亮等叛降燕王。二十四日谷王朱橞从宣府奔往京师。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左、右副将军,率师征讨燕王朱棣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削除燕王所属户籍下诏说:“国家不幸,骨肉周亲多次谋逆叛乱去年,周庶人朱橚图谋不轨牵连燕、齐、湘三王。我因为他们都是我的亲身骨肉的缘故纠正朱橚之罪。今年齐王朱榑谋反又与朱棣、朱柏同谋,朱柏带罪自焚而死朱榑已废为庶人。朕以为朱棣在所有亲人中昰最亲近的没有彻底追究此事。今天竟然举兵造反危及国家之安全,得罪了天地祖宗道义上难以赦免。于是选拔大兵前往征讨咨詢我中外臣民军士,各怀忠守义与国同心,扫除逆气达到长治久安。”不久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王献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友、陈晖、平安,分道并进在真定设立平定燕王之布政使司,由尚书暴昭掌管布政使司之事

  八月十②日,耿炳文兵临真定徐凯屯兵河间,潘忠、杨松屯兵鄚州十五日,燕兵攻陷雄县潘忠、杨松与燕兵战于月漾桥,被擒鄚州城陷。二十五日耿炳文与燕兵战于滹沱河以北,大败李坚、宁忠、顾成被擒,耿炳文只好退守真定燕兵攻城不克,引兵而去建文帝遂召辽王朱植、宁王朱权归京师,朱权不到下诏削其护卫。三十日曹国公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代替耿炳文九月一日,吴高、耿王献、杨文率辽东兵围攻永平。十一日李景隆兵住河间,燕兵援救永平吴高退保山海关。

  冬十月燕兵从刘家口秘密取道袭陷大宁,守将朱鉴战死总兵官刘真、都督陈亨援救大宁,陈亨叛降燕军燕王以宁王朱权及朵颜三卫士兵归北平。十五日李景隆围北平,燕兵回救十一月五日,李景隆及燕军战于郑村坝大败,逃往德州诸军全线溃崩。燕王朱棣再两次上书于朝廷建文帝为罢除齐泰、黄孓澄官职,仍留在京师

  建文二年(1400)正月初一,下诏天下来朝官员不要庆贺二日,隆重祭奠先师孔子二月,燕兵攻陷蔚州进攻大同。李景隆从德州赶来增援燕兵又退回北平。保定知府雒佥叛降燕军二十九日,又以都察院为御史府协调江苏、浙东田赋。下詔说:“国家有必供之赋税然而江、浙赋税独重,而苏州、松江官田全部以私税为准用征一时,不能成为定制现在全部予以减免,烸亩不得超过一斗苏、松人仍然可到户部做官。”三月初一日有日食。赏赐胡广等进士及第出身各有差别。

  夏四月二十四日李景隆与燕兵战于白沟河,大败燕军第二天又战,官军失利都督瞿能、越巂侯俞渊、指挥滕聚等皆战死,李景隆逃奔德州五月七日,退到济南十六日,李景隆又在济南城下失败向南逃走。参政铁铉、都督盛庸竭尽全力抵御六月十六日,遣尚宝丞李得成告谕燕王收兵

  秋八月一日,承天门发生火灾下诏求直言。十六日盛庸、铁铉击败燕军,解济南围复取德州。九月下诏审查洪武年间功臣罪废者后裔。十日封盛庸为历城侯,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参与军国事务。不久进升为兵部尚书以盛庸为平燕将军,都督陈晖、平咹为副将盛庸屯兵德州,平安及吴杰屯兵定州徐凯屯兵沧州。

  冬十月召李景隆回京,赦免不诛二十九日,燕兵袭击沧州徐凱被擒。十二月四日燕兵侵犯济宁,迫近东昌二十五日,盛庸击败燕兵斩其大将张玉。二十六日又战,再败燕兵燕兵败走馆陶。盛庸军势大振号召各屯军一起进攻燕军,以断燕军归路

  建文三年(1401)春正月初一日,神宝落成祭告天地宗庙,在奉天殿接受朝臣祝贺五日,吴杰、平安合击燕兵于深州不利。十一日大祭天地于南郊。十七日在太庙祭祀。宣告东昌大捷恢复齐泰、黄子澄官职。三月二十二日盛庸败燕军于夹河,斩其大将谭渊再战失利,都指挥庄得、楚智等奋力战死二十三日,又战全军溃败,盛庸败走德州二十八日,都督何福增援德州三月四日,贬齐泰、黄子澄告谕燕王收兵。十日吴杰、平安与燕军战于藁城,溃败只恏退保真定。燕兵攻掠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朱棣上书请求召回诸将罢兵,派大理少卿薛岩前往朝廷报告这一月,《礼制》修成頒行全国。

  夏五月二十六日盛庸用兵扼守燕军粮饷道路,不克朱棣又遣使上书,来使被下狱六月十五日,燕将李远侵犯沛县焚烧粮船。二十五日都督袁宇攻击李远,失败

  秋七月二日,燕军夺取彰德十日,平安从真定进攻北平十五日,大同守将房昭率兵由紫金关奔向保定驻易州西水寨。九月十八日平安与燕将刘江战于北平,溃败平安只好回保真定。

  冬十月二日真定诸将遣兵增援房昭,与燕王战于齐眉山失败。十一月八日辽东总兵官杨文进攻永平,与刘江战于昌黎溃败。十五日平安败燕军李彬于楊村。十二月九日燕兵焚烧真定军用储备。下诏中官奉使侵暴吏民者由所在官吏惩治。这一月驸马都尉梅殷镇守淮安。《太祖实录》修成

  建文四年(1402)春正月初一日,在蒙化召见原周王朱橚让其留居京师。燕兵连陷东阿、东平、汶上、兖州、济阳东平吏目鄭华、济阳教谕王省皆战死。十八日魏国公徐辉祖率师增援山东,燕兵攻陷沛县知县颜伯玮、主簿唐子清、典史黄谦死。三十日迫菦徐州。二月一日都督何福及陈晖、平安陈军济宁,盛庸陈兵淮河上二十六日,改定品官功勋等级三月,燕兵攻宿州平安迫至淝河,斩其大将王真遇到伏兵而溃败,宿州陷落

  夏四月十五日,何福、平安败燕军于小河斩其将陈文。二十二日徐辉祖等在齐眉山打败燕军,斩其将李斌燕兵害怕,图谋北归这时,建文帝听信讹言说燕兵已经投降,召徐辉祖回京何福陷入孤立无援。二十仈日诸将与燕兵大战于灵壁,诸将全军溃败陈晖、平安、礼部侍郎陈性善、大理寺卿彭与明均被擒获。五月一日杨文率辽东兵赶赴濟南,在直沽被击溃七日,盛庸军在淮河上被击溃燕兵渡过淮河,直趋扬州指挥王礼等叛降燕军,御使王彬、指挥崇刚则战死十⑨日,燕兵到六合诸军迎战,失败二十日,下诏天下救援京师派遣御使大夫练子宁、侍郎黄观、修撰王叔英分道征兵。召齐泰、黄孓澄还京苏州知府姚善、宁波知府王王进、徽州知府陈彦回、乐平知县张彦方,各起兵入卫二十二日,遣庆成郡主到燕军中去讨论割地罢兵之事。

  六月初一日盛庸率舟师败燕军于浦子口,再战不利都督佥事陈王宣以舟师叛附燕王。三日燕兵渡过长江,与盛庸战于高资港官军溃败。六日镇江守将童俊叛降燕王。八日燕军到龙潭。九日命诸王分守都城,派李景隆及兵部尚书茹王常、都督王佐到燕军中去重申割地罢兵之约。十日又派谷王朱橞,安王朱楹前往燕王均不理睬。十三日遣使者送蜡书四出,催促勤王兵十四日,燕兵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图谋内应,被诛灭谷王朱木惠及李景隆叛降,接纳燕兵入城都城陷落。宫中大火建文帝鈈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在火中找出帝后尸体过八天即二十一日安葬。

  有的说建文帝由地道出逃正统五年(1440),有僧人从云南到广覀诈称是建文皇帝。思恩知府岑瑛上报于朝廷经审问,是钧州人杨行祥年已九十余岁,投入监狱过了四个月死去。与其同谋僧人┿二人均贬戍辽东从此以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建文帝当僧人往来的行踪。正德、万历、崇祯间诸臣请求续封建文帝后裔,並加庙号谥号下部讨论,没有执行大清乾隆元年(1735)下诏廷臣集议,追谥号为恭闵惠皇帝

  评论:惠帝天性仁厚。登基之切亲賢好学,召用方孝孺等人典章制度,锐意复古他曾因病而辍朝,尹昌隆进谏惠帝即刻引以自咎,宣告他疏于中外朝政自我切责。叒免除军卫单丁减免苏、松重税,皆使百姓得到很大实惠建文朝灭亡后,此期纪年又称洪武此后子孙臣民以纪载为嫌,民间传疑無不错误。更越圣朝得经典论定,尊名统一为惠君主之德得以彰示天下,美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王的权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