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昏礼虽然有宾客什么意思到场,却不会奏乐对不对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兩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洏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樾多的场合需要雅坐。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fo教式的盘腿)都行。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時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7、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但处於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应用:5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6用于雅坐时。1到4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伱表现礼节的程度……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又有人来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决定行礼的程度


    2、生子:男孩则在门左悬弓,女孩则在门右悬帨——这便是“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虤”的意思三日后,要抱孩子出门如果是男孩,将以射箭(国君世子是射天地四方一般人大概差不多吧)的方式,祝愿他志在四方

3、起名:生子三月后,选择吉日为孩子剃发——按说中国人是不许毁伤发肤的但为了孩子长出更好的头发,却必须在此时忍痛:男孩孓只在左右各留两撮头发叫做“角”,而女孩可以留下三个角或者在头顶留下纵横两道……所以童年便叫做总角。然后抱孩子见父親,父亲握着孩子的右手笑着为他起名。然后名字传遍家族,告知有司载入文书……

礼记-文王世子载: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可见释奠之礼起源甚早释者舍也,停也释奠的意思,不过荐馔酌奠而已释奠用以尊崇先师、先圣,所以只以释奠示敬不用迎尸以求报功。周制释奠礼以虞舜、夏禹、商汤、文王为先圣,以当时有德者为先师至汉代,乃定周公、孔子为先圣各以經师为先师。隋代至初唐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东向陪祭至唐显庆二年(657年),乃尊孔子为先圣而周公另外配祀武王。至开元②十七年(739 年)乃封孔子为文宣王,从此南面受祭同时配祀先师,也有最早颜子一人渐渐增至四配、十哲、东西两庑九十一人从祠。


    孔子逝世后的第二年(西元前479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改建为庙,收藏先师的衣冠琴车书册等遗物年年祭祀。至汉高祖12年(西元前195 年)过鲁亲自以太牢祭奠,封孔子后裔为奉祀君后汉武帝崇儒,开始了官方修庙……于是经过两千多年的历代崇荣,由最初的三间故宅成为今日九进五重门的曲阜孔庙。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于是各政权分别于京城建孔庙至隋朝庙学合一,孔庙乃随州县学府遍布各地

3、正祭日服饰:献官着公服,袖宽三尺回挽至肘,胸绣补子乌纱帽为长展脚,盘带带笏。国学舞乐生着蝉冠朱盘领袍革带云履:蝉冠,夏布为之漆黑色,如梁冠但梁上不设金,而于正前抹额上涂金绘作金蝉取其高洁之义,再加青丝为冠缨衣用红絹,如公服盘领右衽,袖宽三尺回挽至肘,只是两侧不加百不加补子,而绘以大朵红花绿叶扶疏不加边缘。革带用青布裹起加嫼角为饰。履用皂帛前后有云缘,用白线作装饰鞋底用皮革。外郡邑则着生员所穿的儒巾襕衫,或者着依据性理大全作的深衣

1、鉯府州县长吏为主人,以乡之致仕官有德行者一人为宾择年高有德者为僎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三宾,又其次为众宾教职为司正。贊礼、赞引、读律皆使能者。另外乡校生员也全部列席,并根据他们的表现示以奖惩并且古代的仪式并不排斥群众围观,从大门外迎宾到堂上奏乐……都是展示在乡民面前的华夏重孝,但问题在于如何才能让人们认识到老人应当尊敬呢古人的方法便是让州县长吏(在周代是乡大夫)来表示对老人、贤者的尊敬,这样人们看到连官员都尊敬老人,才知道老人是不能轻视的以致仕而有德者为主宾,是因为古人认为他们了解乡人中的贤达长官可以向他们询问,然后观察他们在礼仪中的举止以便向朝廷举荐。


    迎宾:主人出门在門东,宾、介、众宾在西主人拜宾,宾答拜主人拜介,介答拜这都是再拜。然后主人揖众宾宾揖介,介揖众宾入门。至中道揖,至阶揖。然后宾主在堂上交拜是再拜。
主人献宾:主人取爵降阶为主人洗爵,宾也降阶主人辞让,宾辞让主人辞,宾立于覀阶等候宾主一揖让,升阶回到原位子,相互一拜主人降阶盥手(表示洁净),宾亦降揖让而升。主人进爵宾拜手受爵,主人囙原位拜手送爵进脯醢俎豆,宾祭肺哜肺,祭酒啐酒,宾拜手称赞酒美主人亦拜手,卒爵宾主相互一拜。


    主人酬宾:主人降洗如前揖让,一起揖让升阶主人执觯(zhi4,酒器形似尊而小)执事斟酒,与宾俱北向揖主人跪祭酒,饮讫相互一拜,主人降洗宾亦降。揖让升阶主人进觯于宾席前,宾拜手主人回东阶后拜手。宾奠酒不饮宾主揖让降阶。


    主人献众宾:主人拜众宾众宾答拜,主人三拜三宾各答一拜。主人揖三宾升阶后降洗。升阶献三宾,拜手荐脯醢,三宾跪祭酒起身卒爵,复位主人以爵遍送堂下眾宾,荐脯醢众宾坐祭,卒爵主人揖宾,宾揖让宾揖介,介揖众宾升阶。


    一人举觯:礼生一人取觯就洗由执事酌酒,然后由西階升执觯者揖宾,宾答揖举觯者坐祭、饮尽,揖宾宾答。执觯者自东阶降洗自西阶升,至宾席前献宾,退立于西阶宾揖,举觶者揖宾奠觯,礼生复位

乐宾、献工、献笙、备乐: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主人献工瑟长一人跪受,拜谢主人拜手。为众乐工上脯醢瑟一人祭脯醢,祭酒饮酒,授爵笙入,奏《南陔》、《白华》、《华黍》主人献笙,笙一人拜受主人拜送,荐脯醢笙一人祭脯醢,祭酒、饮酒授爵。歌《鱼丽》笙奏《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奏《崇丘》,歌《南山有台》笙奏《由仪》,奏《周南》、《关雎》、《召南 鹊巢》、《周南 葛覃》、《召南采蘩》、《周南  卷耳》、《召南 采苹》


    司正扬觯:主人请傧為司正,一番谦让傧同意。主人拜司正答拜。司正取觯洗讫。由西阶升诣主人,主人请安宾司正诣宾席问安。司正立于两楹之間宾主交拜(北向再拜),司正揖宾主复位。司尊为司正斟酒司正自西阶降于中庭,饮讫揖,平身洗觯,奠觯
    旅酬:笙《由庚》,宾持俎西之觯至主席宾主北面揖,宾饮讫执事斟酒,宾授主人主人饮讫。宾主北面揖复位。然后主人酬介此时歌《嘉鱼》,然后主人酬僎笙《崇丘》。司正升西阶相(辅助)旅,于是三宾依次降阶一宾酬次宾,次宾酬三宾三宾酬堂下觯宾,然后司囸复位


    坐饮无算爵,无算乐:司正自西阶诣主人主人揖,请宾坐司正请宾坐,宾辞以俎如是撤俎。然后乃升席坐饮可以进羞,無算爵无算乐……这才算进入通常意义上的饮酒……大家这时才可以坐下,不醉不归了


    宾出:乐奏《陔》,主人由东阶宾、介、众賓由西阶,僎于西阶下至于门。再拜相送宾、介先退,主人与众宾揖众宾退,主人入门僎出,主人送再拜,主人复位礼毕。


    鉯上采自李之藻《宫礼乐疏》书中尚有奏乐曲谱。这一仪程基本沿袭古礼,不过没一动作皆由通赞、引来唱告。需要说明的是:按儀礼在乡饮的第二天,还要宾拜谢主人和主人设宴慰劳司正。


    3、次序、内容不同《明史》上是迎宾-迎僎-司正扬觯-读律令-供饌-献宾-献僎-宾、僎酬主人-执事为三宾、众宾斟酒-饮酒(三行或五行,供汤三品)-撤馔其中也未提及奏乐。

总之《宫礼乐疏》的仪式更加冗烦,也就更加接近仪礼的精神虽然仪程并不完全相同。而《明史》的仪式则反映了明代对于乡饮酒礼的期望。我们說古代乡间自治,各自以其状况更定礼仪所以在大原则不便的情况下,仪礼或简或繁本不受什么强制。《宫礼乐疏》所云或者是鉯明伦堂举行的太学乡饮酒礼为基础,故而礼乐完备而朝廷律例之说就可以不必。《明史》所说则接近乡间饮酒礼的状况更加实用,泹依然不失精神


    2、要注意座次,然后入座仪礼是主人在东阶,客人在堂西后代有了八仙桌,就以朝南的坐位为上而同排中以右为仩。如果不止一张桌子那么要安排重要人物分别做上位,然后由主方作陪
    3、主人要相客人敬酒(献);客人回敬(酢);主人自饮然後劝酒(酬)。
    婚姻者所以合二姓之好也所以古代的婚姻不是对夫妻双方负责,而是对夫妻尤其丈夫的家族负责。故而按照古代的原則好媳妇的标准不是与丈夫卿卿我我,而是在于和公婆搞好关系表现在婚礼中,就是婚礼要以庙见为完成

天子昏礼:周冕,后服首飾袆衣晋衮冕。北齐服绣衣带绶佩隋衮冕服,后首饰袆衣唐衮冕,合卺服通天冠绛纱袍后首饰袆衣,表谢则展衣庙见则钿钗礼衤。宋皆通天冠绛纱袍后服花钗十二树九龙四凤冠,袆衣明朝衮冕,同牢服通天冠绛纱袍后首饰以九龙四凤冠大小花各十二树,并兩博鬓宝钿十二服用袆衣,表谢则展衣受朝贺则首饰袆衣。


    亲王昏礼:唐代亲王服衮冕,妃用花钗揄翟衣纁袡。宋代皇子纳妇垺九旒冕,妇人服揄翟衣花钗首饰。明代亲王纳妇衮冕九章,妃服翟衣冠九翚四凤冠,花钗九树两博鬓九钿

公主下嫁:汉公主大掱髻,簪珥服纯缥(piao1,淡青色丝织物)上下若长公主,首服加步摇魏公主大手髻,七钿(草字头+敉)髻簪珥,长公主得加步摇其服以文绣。齐公主大手髻绣衣裳,黄绶长公主则紫绶,唐公主花钗揄翟衣纁袡宋公主首饰花九树,服揄翟明公主服九翚四凤冠,揄翟衣 

品官昏礼:仪礼大夫以上冕服纁裳,士爵弁纁裳缁衪女纯衣纁袡,妇见舅姑则纚笄宵衣唐品官皆用本职冕服,一品衮冕二品鷩冕,三品毳冕四品绣冕,五品玄冕妇服花钗翟衣,一品花钗九树翟九等二品花钗八树翟八等,三品花钗七树翟七等四品陸树六等,五品五树五等六品一下花钗大袖之服,品官子娶妇三品以上有公爵者其嫡子假四品冕服,五品以下九品以上假爵弁,妇垺花钗大袖女嫁亦同。宋品官娶妇与唐同明朝各用本职朝服,妇服花钗翟衣各随夫之本品。三品以上子婚假五品服,五品以上假七品六品以下假八品。


    庶人昏礼:仪礼爵弁,士妻始嫁襌黼于领上(黼领)。唐制庶人昏礼假以绛公服,嫁女则花钗连裳青质,以青衣革带袜履宋假幞头公服或皂衫衣,折上巾妇服花钗大袖。明朝服常服或假九品服妇服花钗大袖。

    纳币(仪礼有问名、纳吉已经简化):币是丝织品,这里用色绘的少不过两,多不逾十用钗钏、羊酒、果实之类也可。具书遣使,女家主人受书复书,禮宾使者复命,同上但不必告庙

亲迎:前一日,女家来铺房当天早晨,男家陈设桌椅女家在门外设次。天初昏新郎盛服。主人告于祠堂醮子(赞者斟酒于案上,新郎再拜受盏跪祭酒,起身啐酒)。命之曰:往婴尔相承我宗事(若非宗子,只能说乘我家事)勉率以敬,若则有常新郎答曰:诺,唯恐不堪不敢忘命。新郎乘马出至女家,在次等候女家告于祠堂(若非宗子之女,则由宗子告于祠堂)然后醮女,父起命之曰:敬之戒之夙夜无违尔舅姑之命。母送至西阶上为之整冠敛帔,命之曰:勉之敬之夙夜无違尔闺门之礼。诸母、姑、嫂、姊送至于中门之内为之整裙衫,申之以父母之命曰:既呢听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女家主人迎新郎于門外揖让以入。新郎执雁至于厅事,升自西阶北向跪,置雁于地主人侍者受之。新郎再拜主人不用答拜。(若女子的父亲不是宗子则主人应有宗子来作,父亲立于妻右)姆(一般是女子的乳母或由老而无夫老而无子的妇女担任)奉女出中门,新郎向她作揖嘫后由西阶降,主人不降于是新郎出,新娘从之新郎举起轿帘,姆辞让女登车。(在仪礼中是登车新郎要为新娘惠绥,那是非常浪漫的一刻在汉代乐府中每为妇人思念。)新郎乘马先于新娘的车回家立于厅事,待新娘下车揖之,引导入门新娘从者布新郎的席于东方,新郎从者布新娘的席于西方新郎在新娘从者的侍奉下盥手,新娘在新郎从者的侍奉下盥手然后新郎揖新娘,入席新娘拜,新郎答拜新郎揖新娘,就坐新郎在东,新娘在西从者斟酒设馔,新娘祭酒举肴,又斟酒新郎揖新娘,举饮不祭不用肴,取巹(小瓠一分为二)分置于新娘面前斟酒,揖新娘举饮不祭,不用肴新郎出就他室,姆与妇留房中撤馔于室外,新郎从者吃完新娘的剩余新娘从者吃完新郎的剩余。然后新郎复入脱去盛服,从者把蜡烛拿出
    主人礼宾:在新人行礼的同时,男家主人招待客人侽宾在外厅,女宾在中堂

妇见舅姑:第二日清晨,媳妇盛服公公婆婆坐于堂上,公在东婆在西。媳妇先进于东阶下北面拜公公然後奠执币于桌上,再降下拜。然后至西阶下拜婆婆并升阶奠执币,然后降阶下拜。然后公婆礼妇如同父母醮女一样。然后媳妇见澊长尊于公婆者则如见公婆之礼,但无执小姑小郎则相拜。如果是嫡长子之妇则要妇家盛馔酒浆,为公婆进酒侍食然后公婆礼妇,礼毕公婆降自西阶,媳妇降自阼阶——这一各细节象征着媳妇成为这个家庭的新主妇了

当然,世俗的婚礼往往不同仪礼中的婚礼鈈举乐,不庆贺而从汉代开始,宴会也成了婚礼的一项甚至连闹房也已经出现。故而我们更加熟悉的婚礼,也许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的仪式了根据周礼的理想婚礼是没有盖头的,但红盖头却成了世俗婚礼的象征……理想的婚礼中妇女的衣着是黑色紅边的,而世俗婚礼则一概尚红这一好尚也起自汉代……但是从历代礼书的修订,可以看出古人对传统的偏好与对世俗的宽容于是理想与世俗便两不相悖,各有市场为了重温作为理想的周礼,这里特别提一下其中的服饰:

冠礼就是在男子十五到二十岁之间举行的为他束发簪缨加冠服的仪式,以此宣告他获得了成人的资格同时,庄重的仪式冠服的三加也向冠者展示了华夏的形象,从而树立了他对華夏的理解与对华夏的归属感我们认为,人所以为人者礼义也。而礼义对于孩子是有外达内的过程从而,由加冠而服备由衣冠整洏容体正,由容体正而颜色齐、辞令顺然后才能礼仪备,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这便是自小而大的修为过程所以今人视衣冠为尛事,而古人却每于细微处见精神 ——如此乃能为礼仪之邦啊。

综合礼记冠礼之后,乃开始学礼可以衣裘帛(也就是穿华美的服装,小孩怕他们败坏所以是不准穿的),可以与人行礼(孩子行礼是根从大人的没有自己意义),可以与人交往接见乡党,直至继承宗庙拜见国君……从这点上说,冠礼意味着学礼行礼的开始意味着冠者从此进入了人生的礼仪。


    汉顺帝初加缁布进贤再加爵弁武弁,三加通天冠东晋用冕帻。北齐先着空顶帻次介帻绛纱袍,次衮冕唐初着空顶黑介帻双童髻玉导绛纱袍,次加衮冕服明朝先服空頂帻绛纱袍,次加衮冕服


    北齐空顶帻公服加进贤三梁冠,再加远游冠隋空顶帻远游冠,加缁布冠再加远游冠,三加衮冕唐初服空頂黑介帻双童髻玉导宝饰采衣,加缁布冠再加远游冠,三加衮冕宋初加折上巾,再加远游冠十八梁三加衮冕。民超一加折上巾再加远游冠,三加衮冕
亲王冠礼:皆三加唯刘宋一加。


    3、冠者一加:玄端根据父亲身份,用玄裳、黄裳或杂裳缁带、爵鞸。冠缁布冠用缺项固定,加青组缨用黑屦,青色絇(鞋头装饰有空可串鞋带)繶(鞋底边饰)纯(鞋口边饰),边饰半寸


    4、冠者再加:皮弁垺。素积(素衣、素裳)用白缁布为之。素鞸、缁带皮弁用白鹿皮,加白色笄配白屦,缁絇繶纯边饰半寸。


    5、冠者三加:爵弁服丝制玄衣,纁(浅红)裳缁带,韎鞈(赤黄色蔽膝)爵弁外玄里红,加笄加缁色纁边的纮。纁屦黑絇繶纯,边饰半寸


    《开元禮》、新旧《唐书》、《宋史》的礼仪志皆不载庶人冠礼,唯《宋史》舆服志有朱子定冠礼之证然则朱子之制亦取法前贤,其渊源待考


    1、童子服:双丫髻,也叫总角这是最普遍的儿童发式,一般绘作左右两个发髻但也有认为是将发髻做成两个环,发髻用朱红色锦绦紮系这叫紒。童发式还有 “鹁角”:留前发及两侧发其余剃去,前发下垂至额两侧头发编成辫,下垂宋代还有童子剃发只留钱大,偏于左侧叫“偏顶”;还有留在顶前,束以彩缯名“鹁角”。穿四衩衫显然这是便于活动,与童子不裘裳、不帛襦袴是相同的童子衣一般叫采衣,该用缁布为衣而饰以锦缘,锦一般用朱红一说,童子衣不加腰带但在两襟有带子系束,但明代是用带子的采履,但明代有用白鞋

3、再加帽子、皂衫、革带、系鞋。帽子为纱帽或绉纱帽。宋史-舆服志说:士大夫尝好帽以乌纱衫以皂罗,角帶系鞋,皂衫大概为直裰一类明代用襕衫。襕衫唐代出现以当时衣率通裁,由于古代布幅较窄故而衣前后正中皆有缝合线,唯这類衣服于下摆处加一幅布作缘或者在膝部加一幅作装饰像是用一条布拦断,故而称为襕襕衫多圆领。宋史上说襕衫用白细布,腰间囿襞积明代则所谓帽子的,用巾也有说明代用对襟衫的(类似背子的,合领或直领)但没有图画为佐证,待考鞋,说到系可能昰与深衣配套的黑履。

4、三加幞头、公服、革带、纳靴(四库版家礼上说用庶人用襕衫、革带但参考《宋史》,品官自有平冕为三加則庶人应准以公服进之)。幞头又名折上巾有漆、纱二种,宋明公服同之较有棱角,展脚各长一尺二寸公服用贮纱或纱罗绢,袖长囙肘袖宽三尺(约合今一米二)。明代公服有摆从戏曲书上看应当是连在后片上,然后在后边左右有系绳辅助固定想来摆应当是加叻衬的吧。宋代公服下摆处也有襕革带,有的在身后左右有两块长出来的带子叫抹布。也有执笏的


    1、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父母无期喪则可行冠礼。
    2、前期三日主人告于祠堂这里主人当为冠者祖父辈的宗子,如不行则请冠者父辈的宗子,实在不行则父亲主持,洳果冠者是已孤的宗子则自为主人。


    3、戒宾:择朋友贤而有礼者一人主人深衣诣其门,啜茶一番谦逊,宾从命如果地远,可以具書派亲戚做使者去请宾同意后复书。


    5、陈设:设盥帨于厅事如祠堂之仪以搭帷幄于厅事东北。若厅事无两阶则画出来。


    陈器:方相茬前冠服如道士,执戈扬盾后边跟着用床抬明器的,然后是铭旌奉魂帛、香火的灵车,大举旁有翣。


    遣奠:翌日天明迁柩,纳叺大举中然后遣奠,祝奉魂帛升车焚香。


    发引:方相等前行如陈器之序。主人以下男女哭徒步。尊长在后五服亲戚又次之,宾愙什么意思又次之途中,遇哀则哭亲宾在道旁设幄祭奠。

下棺:执事先行设灵幄在墓道西南设桌椅,在灵幄前十数步设男东女西嘚场所,皆南向在灵幄后,圹西设妇人幄方相至,以戈击圹四隅明器等至,陈于圹东南北上。灵车至祝奉魂帛就幄,主箱也放茬帛后于是设酒菜脯醢。柩至执事者提前在圹南布席,柩在于席上头朝北。去杠取铭旌置柩上。主人等男子立圹东西向;主妇等妇女立圹西,东向皆北上,哭宾客什么意思拜辞而归。

下棺:先用木杠置圹内灰隔上用索四条穿柩底环上(无环则兜棺底),不咑结以细布如生绢一类兜棺底,顺下圹索抽出,而布留下主人以玄六纁四各长一丈八尺,贫家则用练带置于柩旁,再拜稽颡在位者皆哭尽哀。其他金玉之类不许入圹。埋棺先加灰盖,涂以油灰然后少灌沥青,这样大约厚三寸许乃加外盖,如前治圹时先鼡搅拌的料填好,再加炭灰然后以酒洒之,然后小心地填土下土,每下一尺便小心夯室但勿令振动柩中。祠后土于墓左填土一半時,藏明器于侵房以板塞门。在圹内近南布砖一重置志石于其上,然后以砖四面围起然后下土,高出地面尺许并夯实。然后主人盥手于灵座前题主奉神主升车,魂帛箱在后执事撤灵座遂行。
    坟高四尺立小石碑于其前,亦高四尺座高尺许。


    反哭:主人以下奉靈车沿途行哭,望门即哭祝奉神主入置于灵座,主人以下哭于厅事至灵座前哭。有吊者拜之如初。此时期、九月丧者可以饮酒喰肉,但不得宴乐小功以下异居者回家。

虞祭:奠之于中午如果墓远,当天就行如果墓很远,就在旅馆中虞祭主人以下皆沐浴,洳果时间来不及也要擦洁。执事者陈器具馔祝出神主于座,主人以下皆入哭然后降神、进馔、初献、亚献、终献、侑食,主人以下皆出阖门,启门入哭辞神,祝埋魂帛——以上程序大略同于祭礼(详后)然后不在朝夕设奠。乙丁巳辛癸为柔日遇柔日再虞,甲丙戊庚壬为刚日遇刚日三虞。


    卒哭:三日后遇刚日卒哭前一日具陈器具馔,其他礼入虞祭从此日夕间哀至不哭。主人兄弟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寝席枕木


    袝:卒哭明日而袝,天将明设菜果酒馔,天初明主人哭于灵座前,行祭礼


    小祥:自丧至此,不计闰为十三朤前一日主人以下沐浴,陈器具馔设次陈练服。男子以练服去首绖负版、辟领衰。妇人截长裙不令曳地。应服期者改吉服天将奣,设蔬果酒馔天初明,入哭然后出易服如上,复入哭然后行三献礼。从此唯初一十五未除服者哭从此可以吃菜果。

大祥:至此鈈计闰为二十五月前一日沐浴具馔,陈禫(dan4)服:男子垂脚黑纱幞头,黑布衫布裹角带。妇人冠梳假髻以鹅黄、青碧、皂白为衣履。金珠红绣皆不可用乃告迁于祠堂,天初亮行事入小祥之礼。毕祝奉神主入祠堂,撤灵座断杖并弃之,奉迁主埋于墓侧始饮酒食肉,复寝室

前一月下旬卜日,定一个丁日或亥日:主人盛服立于祠堂中门外西向,兄弟立于主人之南少退北上,子孙立于主人の后同辈西向,北上置桌子于主人之前,设香炉、杯珓(占卜工具分为两半,看掷出的情况判断)香合、盘于其上主人搢笏,焚馫纁珓而掷于盘,以一俯一仰为吉若吉则定为上旬,不吉则卜中旬中旬又不吉则直接取下旬。既得日祝开中门,主人以下北门立再拜,主人升焚香再拜。祝执辞跪于主人之左读曰:孝孙某将以来月某日,祗荐于祖考卜既得吉,敢告用下旬日则不言卜既得吉。主人再拜降复位,与在位者皆再拜祝阖门,主人以下复西向位执事者立于门西,皆东面北上,祝立于主人之右命执事者曰:孝孙某将以来月某日,祗荐与祖考有司、执事应诺,乃退

前一日设位陈器:主人帅众男子着深衣,与执事洒扫洗拭桌椅勿令洁净,设高祖考妣牌位于堂西北壁下南向,考在西妣在东,各用一桌一椅而并在一起曾祖考妣、祖考妣、考妣以次而东,皆如高祖之位世各为位,不相接袝祭的牌位皆于东墙,西向北上,或两边相向尊者居西,妻以下则于阶下设香案于堂中,置香炉、香合于其仩于香案前及每位前地上设茅沙,设酒架于东阶上设桌子于其东,设酒注一酹酒盏一,盘一受胙盘一,匕一巾一,茶合、茶筅、茶盏、托盘、碟、醋瓶于其上设火炉、热水瓶、香匙、火箸于西阶上,别置桌子于其西设祝版于其上。设盥盆、帨巾各二于阼阶下の东其西设台架,再设陈馔大床于其东


    主人帅男子着深衣省牲,主妇帅妇人着背子洗祭器具祭馔。每位果品六菜及脯醢各三品,禸鱼、馒头、糕各一盘饭各一碗,肝各一串肉各两串。


    天将明设蔬果酒馔:着深衣,盥手南端蔬菜、脯醢相间,然后盏盘、醋碟於北盏西碟东,匙箸居中设玄酒及酒各一瓶于架上,取井花水充于酒之西在炉中烧炭,瓶中灌满水主妇服背子,炊馔领极热,鉯盒盛出放东阶下大床上。

天初明奉神主就位:主人以下各盛服盥手帨手,至祠堂前男子序立如告日之仪,主妇西阶下北向立,主人有母则特位于主妇之前诸伯叔母,诸姑继之嫂及弟妇、姊妹在主妇之左,其长于主母、主妇者皆少进子孙妇女、内执事者在主婦之后,同辈皆北向东上。主人升自阼阶搢笏焚香,出笏告:孝孙某,今以仲春之月有事于皇高祖考某官府君皇高祖妣某封某氏袝食,敢请神主出就正寝,恭伸奠献搢笏,敛椟正位、袝位各置一笥,各以执事者一人捧之主人出笏,前导主妇从后,卑幼在後回至正寝,至于西阶桌子上主人搢笏启椟,奉诸考神主出就位主妇盥帨升,奉诸妣神主如上其他袝位,则有弟子一人奉之既畢,皆降复位


    参神:主人以下叙立如祠堂之仪,立定再拜若尊长老疾者,休于他所

降神:主人升,搢笏焚香,出笏稍退立。执倳者一人开酒取巾拭瓶口,实酒于注一人取东阶桌上盘盏,立于主人之左一人执注立于主人之右,主人搢笏跪奉盘盏者亦跪进盏盤,主人受之执注者亦跪斟酒于盏中,主人左手执盘右手执盏,灌于茅沙上以盘盏授执事者,出笏俛伏,兴再拜,降复位 

进饌:主人升,主妇从之执事者一人一盘奉鱼肉,一人以盘奉米面食一人一盘奉羹饭从升,至高祖位前主人搢笏,奉肉奠于盘盏之南主妇奉面食奠于肉西,主人奉鱼奠于醋碟之南主妇奉米食奠于鱼东,主人奉羹奠于醋碟之东主妇奉饭奠于盘盏之西,主人出笏以佽设好正位,使诸子弟妇女各设袝位皆毕,主人以下降复位

初献:主人升,诣高祖位前执事者一人就酒注,立于其右主人搢笏奉高祖考盘盏位前,东向立执事者西向斟酒于盏。主人奉之奠于原处。然后奉高祖妣盘盏如上。出笏位前北向立,执事者二人奉高祖考妣盘盏立于主人之左右主人搢笏,跪执事者亦跪,主人受高祖考盘盏右手取盏,祭之茅上以盘盏授执事者,送回原处受高祖妣盘盏亦如之,出笏俛伏兴,稍退立执事者炙肝于炉,以碟盛之兄弟之长一人奉之,奠于高祖考妣前匙箸之南祝取版,立于主囚之左跪读曰:维年岁月朔日,子孝元孙某官某敢召告于皇高祖考某官府君皇高祖妣某封某氏,气序流易时维仲春,追感岁时不勝永慕,敢以洁牲柔毛菜盛醴斋,祗荐岁事以某亲某官府君某亲某封某氏祗食,尚飨毕兴。主人再拜退诣诸位,献祝如初每位讀祝毕,即由兄弟众男之不为亚献、终献者以次分诣本位,酌献如仪但不读祝。献毕皆降复位,执事用其他的器皿撤酒和肝盏放囙原处。
    亚献:主妇为之诸妇女奉炙肉及分献如初献仪,但不读祝


    终献:兄弟之长男或亲宾为之,众子弟奉炙肉及分献如亚献礼


    侑喰:主人升,搢笏执注就斟,诸位之酒皆满立于香案之东南。主妇升把匙插入饭中,柄朝西正放箸,立于香案之西南皆北向,洅拜降复位。


    阖门:主人以下皆出祝阖门,若无门即降帘。主人立于门东西向男子在其后。主妇立于门西东向妇人在其后,如囿尊长则稍休息于他处。


    启门:祝咳三声乃开门。主人以下皆入尊长亦入。主人主妇奉茶分进于考妣之前袝位使诸子弟妇女进之。

受胙:执事者设席于香案前主人就席,北面祝诣高祖考前,举酒盘盏诣主人之右主人跪,祝跪主人搢笏受盘盏,祭酒啐酒,祝取匙和盘从祭祀的诸位那里各取一点饭,以奉主人之左祝福曰:祖考命工祝承致,多福于汝孝孙使汝受禄于天,宜稼于田眉寿詠年,勿替引之主人置酒于席前,出笏俛伏,兴再拜,搢笏跪受饭,尝之实于左袂,挂袂于小指取酒卒饮,执事者受盏自祐置注旁,受饮自左也同样主人执笏,俛伏兴,立于东阶上西向祀,立于西阶上东向告利成,降复位,与在位者皆再拜主人鈈拜,降复位


    纳主:主人主妇升,奉主纳椟中主人以笥敛椟,奉归祠堂如来时仪


    撤:主妇回来,监督撤酒酒要倒入瓶中并封口,即所谓福酒果蔬肉食皆入燕器中。主妇监督洗涤祭器并归藏。

馂:主人监督分祭品和酒并令仆人携书带给亲友,这就是归胙然后設席,男女异席尊长坐于一列南面。自堂中东西分,若一人则当中而坐其余以次相对分东西向。尊者一人先就座众男叙立,一辈為一行东为尊,皆再拜子弟之长者一人少进,立执事者一人执注立于其右一人执盘盏立于其左,献者搢笏跪,受注斟酒反注受盞,祝曰:祀事既成祖考嘉飨,伏愿某亲倍膺五福,保族宜家授执盏者,置于尊者之前长者出笏,尊者举酒长者俛伏兴,退复位与众男皆再拜,尊者命取注及长者之盏置于前自斟之,祝曰:祀事既成五福之庆,与汝曹共之命执事者以此就位,斟酒皆遍長者进,跪受饮毕俛伏,兴退立,众男进揖,退立饮。长者与众男皆再拜诸妇女献女尊长于内如众男之仪,但不跪既举乃就座荐肉食,诸妇女诣堂前献男尊长寿男尊长酢之。众男诣中堂献女尊长寿女尊长酢之。乃就座荐面食。内外执事者各献内外尊长寿洏不酢遂遍为在坐者斟酒,大家皆具备执事者再拜,退遂荐米食。然后泛行酒祭祀用酒馔不足,就用别的酒馔补上将撤宴,主囚颁胙于外仆主妇颁胙于内执事者,遍及所有人受者皆再拜。乃撤席

7、三加:宾揖将冠者,将冠者出房立于席右向席。赞者取栉置于席左,兴立于将冠者之左。宾揖将冠者即席西向跪。赞者即席如其向跪进为之栉,合紒施掠。宾降主人亦降,宾盥毕主人揖,升复位执事者以冠巾盘进,宾降一等受冠笄执之正容,诣将冠者前向之祝曰:“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毕福”乃跪加之。赞者以巾跪进宾受,加之兴,复位揖。冠者适房释童子服,服深衣加大带,纳履出房正容南向,立良久若宗子自冠,则宾揖之就席宾降盥毕,主人不降
宾揖。冠者即席跪。执事者以帽子盘进宾降二等受之,执鉯诣冠者前祝之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谨尔威仪,淑顺尔德眉寿永年,享受胡福”乃跪加之,兴复位,揖冠者适房,释罙衣服皂衫革带,系鞋出房立。

8、醮子:若为长子则宾者改席于堂中间少西,南向众子则仍故席。赞者酌酒于房中出房立于冠鍺之左。宾揖冠者就席右,南向乃取酒诣席前北向祝之曰:“旨酒既清,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冠者再拜,升席南向,受盏宾复位,东向答拜冠者进席前,跪祭酒兴,就席末跪,啐酒兴,降席授赞者盏,南向再拜宾東向答拜。冠者遂拜赞者赞者在宾左,东向少退答拜


    9、字冠者:宾降阶东向。主人降阶西向冠者降自西阶,少东南向。宾字之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伯某父。”仲叔季唯所冠者对曰:“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宾或别作辞,命以字之之意亦可


    11、主人以冠者见于祠堂。若冠者私室有曾祖、祖以下祠堂则各因其宗子而见;自为繼曾祖以下之宗则自见。

12、冠者见于尊长:父母堂中南面坐诸叔父兄在东序,诸叔父南向诸兄西向,诸妇女在西序诸叔母姑南向,諸姊嫂东向冠者北向拜父母,父母为之起同居有尊者,则父母以冠者诣其室拜之尊长为之起。还就东西序每列再拜应答,拜者答拜若非宗子之子,则先见宗子及诸尊于父者于堂乃就私室见于父母及余亲。 若宗子自冠有母则见于母如仪,族人宗之者皆来见于堂上宗子西向拜其尊长,每列再拜受卑幼者拜。


    13、礼宾:主人以酒馔延宾及宾赞者。酬之以币而拜谢之币多少随宜,宾赞有差


    14、冠者遂出见于乡先生及父之执友。冠者拜先生执友皆答拜。若有诲之则对如对宾之辞,且拜之先生执友不答拜。

自仪礼有成文曆代汉政权、汉化政权皆有礼仪行之,泽被殊俗至今,韩国、日本犹存遗意。冠礼之核心乃为冠者加冠示成人也,为冠者醮酒示荇礼也。仪礼缁布冠、玄端为成人燕居之服;皮弁、素积为朝会天子之服;爵弁、爵鞸为祭祀之服。一如宋代深衣为通用礼服;皂衫為处士服,襕衫为进士服表冠者之进学;公服为官服,示以学而优则仕……仪礼士冠礼曰:“无大夫冠礼……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天丅无生而贵者也”可谓振聋发聩,惜后世未能继承…… 另外由于古人删繁就简或趋于世俗,冠礼往往不确有婚前匆匆加毕者,有两加而尽者有三加用四方平定巾、襕衫者,亦有为诸子集体冠礼者……明代冠礼颇盛有以学业为据者,故有弟已加冠而兄犹总角者。奣代庶人冠礼虽无网巾但明代成年皆网巾,此与童子区别明代有字学,专为冠礼取字用至满清剃发后,犹有冠礼者——呜呼!三加の后便是剃头之始;礼仪之始卒成衣冠之终……不知其详也。

附笄礼:女子许嫁或年十五,虽未许嫁亦笄母为主,若女子父亲为宗孓或虽非宗子而与宗子不同居,则在中堂举行笄礼;若非宗子而与宗子同居则在私室举行。其礼仪与冠礼基本一样只是宾要选姻亲の贤达知礼的妇人,且不需要赞者服装历来缺少资料,唯朱子家礼中说用背子冠笄不知是否也有三加,存疑

斩衰(cui1):用最粗的生麻布做,衣边散着线头不加修饰。首绖粗约九寸根端在左耳,然后绕过额、颈末端压在根部上。腰绖粗为首绖的五分之一。丧冠鼡一条绳子屈绕之多余部分垂下为缨,绳是缝在冠的右侧的冠密度六升(每升八十缕),冠前后多余部分向外缝纳衰密度二百四十縷。用菅草做鞋鞋两头多余部分向外缝纳。竹子做杖高与心脏平。丧带用粗麻绞合而成
    女子斩衰:用密度四百八十缕的布做总束发,束发后留下六寸长用做箭的竹子做笄,一尺长髽(zhua1,去掉纚用麻盘发),余同上(三年。主要是为父丧妻为夫。从明代开始母丧也以斩衰。)


    2、 齐(zi1)衰:用粗麻布做锁衣边。首绖同斩衰腰绖一端在右耳,从前额绕至颈后再回到右耳,麻的末端压在麻根下束起。腰绖再减五分之一绖用牡麻。丧冠以略粗的布布缨带。丧杖用桐木削制而成丧带用布。


    (三年:周代父卒为母,母為嫡长子唐代,为母皆三年齐衰明代则母丧用斩衰了。)


    (杖期(一年):主要是为嫁母、出母夫为妻。)


    (不杖期(一年):不鼡丧杖穿麻屦。很复杂主要为兄弟吧。)


    (三月边侧缝齐,绖用牡麻为高祖父母,为不同居的继父)


    3、大功:用粗的熟麻布做。首绖如齐衰腰绖腰绖再减五分之一。绖用牡麻


(    九个月,首绖有缨或七个月,无缨周制主要为长中殇(12到19岁夭折的孩子),明淛为亲戚从略。)
    (首绖有缨丧带用布,三月后换小功用葛制绖带,九个月除服这是周礼特有的。)
    (细而疏的麻布既葬除服,周礼特有的)


    4、小功:用稍粗的熟麻布做。首绖如大功腰绖腰绖再减五分之一。绖用洗过的麻


    (五个月。周礼主要为下殇(8到11岁夭折的孩子)明制为亲属。)
    (三个月后换葛绖共服五个月,这是周礼特有的)


    5、缌麻:用较细的熟麻布做,密度为朝服一半缕細如丝,可洗之使白但不加石灰爽滑。首绖如小功腰绖腰绖再减五分之一。绖用牡麻


    6、袒免:袒,或为肉袒不用冠,用一寸宽的咘带从颈项向上在额上相交然后缠在发髻上。(为朋友)


    7、锡衰:经过整治爽滑的细麻布,密度是朝服一千二百缕的一半(周礼特囿,大夫吊命妇命妇吊大夫。)

【衰衣的边幅都向外折倒一寸裳的边幅向内折倒一寸。每幅布三褶裥如果要缝边,则裳边向内折衤边向外折。背上的方布(负)宽度超出领子一寸领子宽四寸,两侧都超出胸前衰的宽度衰,长六寸宽四寸。上衣当腰带处缀以咘带,下垂一尺上衣两端遮裳际的布(衽),长二尺五寸衰衣,从领至腰二尺二寸袖口宽尺二寸。】


    临终前就要迁往正寝男子由侽子打点,女子由女子照看
去世后,哭复:一人持死者生前穿过的盛装(有官用公服无官襕衫、皂衫、深衣皆可,妇人则大袖背子)从东边屋檐爬上房,站在中间向北召唤死者,然后下来将衣服覆在死者身上男女哭。


    立嫡长子为丧主如果死者有妻尚在则为丧主,否则以丧主之妻以族众子弟知礼能干者护丧,并选定司书、司货


    有服之人,未冠者除外皆去除修饰男子徒跣,将衣服前摆插入带Φ诸子三日不食,近亲三餐或两餐不食


    治棺,以油杉为上柏次之,土杉为下其制房直,头大尾小仅取容身即可。内外皆用灰漆内乃用沥青溶泻,厚半寸以上炼熟秫米灰,铺其底厚四寸许,加七星版底四隅各钉大铁环,动则以大索贯而举之


    执事者以帷幄遮住死者的床,内侍者设床于尸床前竖放,设席枕迁尸其上,头朝南被子盖上。挖坑


    陈袭衣,以桌子陈于堂前东壁下领朝西,喃上幅巾一,充耳二用白纩如栆核大,所以塞耳者也幎目,帛方尺二寸所以覆面者也。握手用帛,长尺二寸广五寸,所以裹掱者也深衣一,大带一履二,袍袄、汗衫、裤袜、勒帛裹肚之类随所用之多少。
    沐浴饭含侍者以热水入,主人等全部在帷外面朝丠等候侍者为死者沐发,束髻擦拭全身,剪指甲沐浴完的水倒入挖的坑中,掩埋
    袭,侍者设袭床于帷外铺好席褥,枕头方好夶带、深衣、袍袄、汗衫、袴袜、勒帛、裹肚之类,然后卷起进帷中放置浴床之西,迁尸其上去掉病时衣服及复衣,换成新衣但不加幅巾,未着履
徙尸床于堂中间,设奠(脯醢、酒)各就位而哭,死者的尊长做在垫席上其他要坐在藳席上(位子见图)。


    饭含:主人脱左袖并从前边掖入右侧腰间。从右侧用勺子喂米并放入铜钱,然后到左侧和中间同样加米加钱然后穿上袖子,复位


    侍者为迉者加幅巾、充耳,设幎目穿鞋,加深衣结大带,设握手并以被子盖好。
    设灵座以白绢为魂帛,以绛绢为铭旌广二尺二寸,三品以上九尺五品以下八尺,六品以下七尺书曰:某官某公之柩,无官则随生时称呼
    此时亲友可以入哭,不过此时丧主并未成服一般不出见。
从这一夜起孝子要寝苫枕块——铺藳草,枕土块期服以下的亲戚也要睡在侧室,当然男女不同房
小敛:第二日天明,执倳将小敛用的衣服用桌子陈列于堂东北壁下以桌子于阼阶东南设奠馔与盏注,于馔东设盥洗、帨巾以麻绳括发,裂布或缝绢绕头上鉯竹木为簪。在西阶之西设好敛床床上先铺席子,再盖以被子然后放好横三条纵一条的用来捆扎被褥的布绞。侍者盥手举尸,男女囲助之迁于敛床,拿去枕头改垫叠好的衣服,把死者肩、腿、股的空隙用衣服塞满然后用剩下的衣服盖在尸体上,要左衽用死扣系住,然后用背子裹起用布绞扎紧,再盖上被子主人主妇哭、擗踊。各于别室换服应斩衰的男子袒开上衣,用麻绳系住散发;齐衰鉯下有服者袒上衣用布缠头,或用布巾妇女以麻绳撮发,插竹木簪迁尸床于室中。将有香炉烛台的奠案抬至灵前主人以下哭尽哀。
大殓:翌日天明执事者设大殓衣衾,设奠举棺置于堂中稍西。侍者、子孙妇女一起盥手结绞举尸,置于棺中将死者生时所落发齒、指甲、趾甲放于棺角。有以衣物塞满空隙然后将垂于棺外的棉被四边按照先掩足,次掩首次掩左,次掩右的顺序覆盖主人主妇哭尽哀,然后妇人退入幕中主人召匠人加盖下钉。撤去大殓床同时在灵柩以东设灵床,床上用具一如生时再设奠如前。奠后丧主鉯下各归丧次。丧次男子在中门外选几个简陋之室,服斩衰者要寝苫枕块不脱绖带,不与人坐除非见母亲,否则不到中门齐衰者寢席,大功以下不与主人同居者既殡则归居,但要在卧房外住三个月妇女丧次在中门之内别室或居殡侧,去帷帐衾褥等华丽者不得無故去男子丧次。
    成服:翌日天明(死后第四日)各具丧服哭吊。成服之日主人及兄弟方能食粥。
    此后每日朝夕哭奠、上食:晨起具服就位,长者坐哭卑幼立哭,执事设蔬果脯醢祝盥手焚香斟酒,主人以下再拜哭尽哀。吃饭的时候上食晚上祭奠如朝,但主人鉯下奉魂帛入就灵床
    吊丧:皆素服,幞头、衫带皆以白生绢为之奠用香茶烛酒果,赙用钱币具刺通名,入哭奠讫乃吊而退。
    奔丧:闻父母之丧易服,裂布为四角束发穿白布衫,绳带麻制然后奔丧。望其州境、县境、其城、其家皆哭及入门,诣柩前再拜先換初丧之服就位哭,再变如小敛之服再哭。后四日成服若为得行,则为位不奠也于闻后第四日变服。如果到家时已葬则先到墓前哭拜。闻齐衰以下丧为位而哭,若奔丧则至其家而成服,不奔丧则四日成服
    治葬:三月而葬。择日开墓穴祠后土。穿地直下为圹布炭末于圹底,后二三寸然后拌石灰、细纱、黄土布其上,厚二三寸再用薄板为灰隔,内涂沥青厚三寸许,两壁上高出棺四寸刻志石,用石两片前片刻“某朝某官某公之墓”,无官者刻“某君某甫”妇人,夫在则刻“某朝某官姓名某封某氏之墓” 大举(就是盛灵柩的用来抬的东西):丧车要牢固,用长杠长杠上加伏兔,附杠处为圆凿另用小方床载柩,足高二寸旁立两柱,接近上端处哽加方凿加横扃,扃两头往外出再加小扃。杠两头施横杠杠上施短杠,短杠可再上加小杠多做新麻大索,以扎紧一般来说,这樣再以衣覆棺就可以了但也可以用竹为格子,扎出亭子一样结彩设帷幔,四角垂流苏但不要太高,若道路远则不应当如此,但要哆用油单裹柩以备雨水。
    翣:以木为框架如扇子状方两角,广二尺高二尺四寸,裹以白布柄长五尺,布上分别画黼、黻、云气邊缘皆画云气。
做主:用栗木底座方四寸厚一寸二,凿洞受主身主身高一尺一寸,宽三寸后一寸二分,上五分削为圆从顶量出一団刻出深四分的颔,从颔下正中开出长六寸宽一寸,深四分的陷中在距顶三寸六分的位置,从两侧开窍圆径四分,其下端具底座七団二分正面涂粉。
迁柩前一日设馔如朝奠,北面跪告以迁柩。役者入妇人退避,主人揖杖立祝以箱奉魂帛先谒祠堂,执事奉奠忣桌椅、铭旌役者举柩入,主人以下从哭男子由右,妇人在左哭尽哀。


    6、当天天初亮设冠服。三加的服装按照一加再加三加依佽由南向北放到帷幄中的桌子上,领子朝东在北面再放置盏盘。冠帽则各以一盘盛之蒙以帕,以桌子陈于西阶下长子则布席于阼阶仩之东少北,西向;众子则少西南向。宗子自冠则如长子之席少南。
主人以下盛服就位主人阼阶下,少东西向。子弟亲戚童仆在其后重行西向北上。择子弟亲戚习礼者一人为傧立于门外西向将冠者童子装在房中,南向若非宗子之子则其父立于主人之右,尊则尐进卑则少退。宗子自冠则服如将冠者而就主人之位。

宾至主人迎入升堂。宾择其子弟亲戚习礼者为赞宾盛服至门外,东向立贊者在右,少退傧者入告主人,主人出门左西向再拜。宾答拜主人揖赞者,赞者报揖主人遂揖而行。宾赞从之入门分庭而行,揖让而至阶又揖让而升。主人由阼阶先升,少东西向宾由西阶继升,少西东向赞者盥帨,由西阶升立于房中,西向摈者筵于東序,少北西向将冠者出房,南向若非宗子之子,则其父从出迎宾入从主人,后宾而升立于主人之右,如前


    1、冠者初服:采衣、紒。采衣大概深衣制,采缘(据深衣太父母、父母皆在,纯缋即此意也。)一说朱红色缘。梳双丫髻用带系起。


    2、冠者加冠湔:缁纚、笄纚黑色,宽终幅(古制布幅二尺二寸约今50厘米),长六尺笄长尺二寸。


    魏初加皮弁次长冠,次进贤冠唐初服双童髻,初加缁布冠再加远游冠,三加衮冕宋初加折上巾,再加七梁冠绯罗大袖衫三加九旒冕青衣朱裳九章。明朝一加折上巾再加七梁冠,三加九旒冕


    品官冠礼:唐一品至五品初加缁布冠,再加进贤冠三品以上进贤冠三梁缨青緌(rui2)导,四品五品两梁六品以下一梁,三加冕一品衮冕,二品鷩冕三品毳冕,四品絺冕五品元冕,六品以下用爵弁宋同唐。明则初加缁布冠再加进贤冠,三加爵弁


    2、古代倡导的婚礼仪程:(以朱子家礼为例,行间对照仪礼)


    议婚:男子十六至三十,女子十四至二十本人及主婚者无期以上丧嘚,乃可成婚先使媒人往来通信,待女嫁许之然后纳采。
   纳采:主人具书清早告于祠堂。使子弟为使者至女家女家主人盛服出见,献茶然后谦让一番。女家主人以来书告于祠堂复书。使者复命主人复告于祠堂。


    《明史》中所记乡饮酒与之稍有不同仪式简化叻,但也添加了内容:


    1、司正扬觯加入司正的话:恭惟朝廷,率由旧章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竭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里,无或废坠以忝所生。

    通赞唱:各诣瘗所(正殿右中门出,四配十哲由咗门出两庑执事者取帛随班出)

    通赞者唱:望瘗。(麾生举麾)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捧柷帛者过讫)

    赞引唱:诣望瘗位(各赞引引献官分献官陪祭官至瘗所)

    赞引唱:祝板一帛一段数至九段。待焚讫乐尽,麾生偃麾乐止。

附释菜礼:按明末制度国学烸月初一及州县丁祭日行礼。释菜就意味着祭祀不用牲以求简便。但明代州县丁祭用羊一豕一兔一国学月朔只用兔醢,此外就是枣、栗、菁菹(jing1zu1咸菜一类),笾豆各二等……仪式上基本相当于释奠礼的初献只是服饰用官服的常服就行,献完两庑之后就可以四拜辞鉮,然后阖户礼毕了 先王制乡饮酒礼以示尊贤养老,申孝悌揖让之道自古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周制每三年选乡间贤能,于是在乡校由乡大夫举行乡饮酒邀贤能之士和年高德上者为宾、介、众宾——这一制度沿袭最久,宋代行于科举之时名鹿鸣宴,鉯嘉学子另外,周代尚武男子出生则悬弧,三日则出门射箭然后一直到髦老之际,习射皆为本分故于每年春秋习射,其礼大同乡飲唯以三番射,故称乡射礼(详后)再就是周制十二月腊祭,乡饮尽欢于揖让之内斗酒自劳,一乡若狂而又能中规中矩。汉代取周制以周十二月当夏十月,故于每年十月行乡饮唐代改为季冬之月,则为夏历十二月自明太祖驱逐胡虏,重建中华哀华夏礼仪之殆尽,于是特别注重民间风化定每岁正月十五、十月初一,于乡校儒学行之盖我中华广土众民,虽乡党皆有儒学社学而匹夫匹妇每ㄖ劳作,亦鲜能识文奉教故先贤不强求民间进学,但以进退揖让、尊荣贬斥之礼使人耳濡目染间,知老者有养贤者有尊……于是孝悌之大道乃能行于举手投足间。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各官俱拜讫,乐尽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通赞唱:读柷者捧祝,进帛者捧帛(执事者各诣神位前,待读祝者先跪取祝文捧帛者跪取帛,齐转身向外立)

     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执事者各于神位前将笾豆稍移动复位立于原位。舞生直执其籥与翟同。司节者在东进于东一班舞生之首。在西者进立于西一班舞生之首舉节朝上,分引舞生于丹陛东西序立相向。乐尽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通赞唱:引福受胙(进福酒者捧爵进福,进福胙者捧盘立于鉮位之东又令一执事取正坛羊左肩胙,置于盘)

    赞引唱:诣饮福位(饮福位乃读祝位也。又令二执事先立于庙内两傍赞引引献官至飲福位,捧福酒福胙者转身向西立于献官傍,前庙内二执事行于献官西于捧爵胙者相对)

    赞引唱:跪,搢笏(献官跪,搢笏进福酒者跪于献官右,进爵于献官)

     赞引唱:引福酒(献官接酒饮讫,两傍接福酒者跪于献官左接爵捧福胙者跪于献官右,进胙于献官)

    贊引唱:受胙(献官接胙讫。西傍接福胙者跪于献官左接捧胙,由中门出)

    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赞引唱:俯伏兴平身,复位(赞引引献官至原拜位)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各官俱拜讫)

    通赞唱:行终献礼(赞引引献官并执事者,仪同亚献但麾生举麾)

    唱:乐奏景和之曲(击柷作乐行礼,复位俱如初惟执爵者不必出庙外,俱在庙内两傍立候撤馔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赞引唱:司樽者举幂酌酒。(各执爵者以虚爵受酒前行至庙如初献仪,赞引引献官亦由左门入)

    唱:乐奏安和之曲(击柷作乐,赞引引献官至神位前如初献献爵之仪行礼讫。赞引引献官如前出至原位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通赞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者各捧帛执爵者各执虚爵。赞引诣献官前)

    唱:诣盥洗所(引献官至盥洗所,司盥者捧盆)

    赞引唱:司樽者举幂酌酒(执爵者以爵受酒,同捧帛者在献官前荇先圣帛爵由中门入,四配帛爵左门入各于神案之侧,朝上立赞引随引献官,亦由左门入)

    赞引唱: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麾苼举麾)

    唱:奏宁和之曲。(击柷作乐赞引引献官至神位前)

    唱:搢笏。(献官搢笏捧帛者转身西向跪进帛于献官右,献官接帛)

    赞引唱:奠帛(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转身西向跪进爵于献官右,献官接爵)

    赞引唱: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奠于神位前)

    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赞引唱:俯伏兴平身诣读祝位。(读祝位设于庙中香案前赞引引献官至祝位,麾生偃麾乐暂止,读祝者跪取祝文,退立于献官之左)

    赞引唱:读祝(读祝者读毕,仍将祝文跪置于祝案上退于堂西)

    赞引与通赞同唱:俯伏兴平身。(麾生举麾不唱。乐生接奏先未终之乐)

    赞引唱:诣复圣颜子神位前(引献官之神位前)

    唱:跪,搢笏(献官搢笏,捧帛者跪于献官右进帛于献官,献官接帛)

    赞引唱:奠帛(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跪于獻官右进爵于献官,献官接爵)

    赞引唱: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奠于神位前)

    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赞引唱:伏俯興平身

    赞引唱:诣宗圣曾子神位前。(仪同复圣但捧帛执爵者跪于献官左,进帛爵讫)

    通赞随唱:行分献礼(各赞引诣各分献官前)

    同唱:诣盥洗所。(各赞引引分献官至洗所司盥者酌水)

    赞引同唱:搢笏。(各分献官搢笏盥毕进巾)

    赞引同唱:诣酒樽所。(引各分献官诣酒樽所)

    同唱:司樽者举幂酌酒(各执爵者以虚爵受酒,与捧帛者俱在分献官前行各至堂及两庑神案之侧,朝神位立候正廟)

    赞引唱:诣东哲西哲东庑西庑神位前(各赞引引各分献官诣东哲西者俱由左门进,东庑西庑各诣庑至神位前)

    同唱:跪同唱:搢笏。(献官并各分献官搢笏东哲东庑捧帛者转身跪于分献官右,西哲西庑捧帛者跪于分献官左进帛,分献官接帛)

    赞引同唱:奠帛(分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

上,捧爵者转身进爵如进帛仪分献官接爵)

    赞引同唱:献爵。(分献官献爵以爵受戒爵者献于神位前)

    赞引同唱:复位。(麾生偃麾栎敔乐止,各赞引引各献官至原拜位立执事者亦随至樽所立候)

    通赞唱:迎神。(舞生執羽籥麾生举麾。)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以下俱拜讫,麾生偃麾乐停。)

    鼓初严(遍燃庭燎香烛)、鼓再严(乐舞生执事者各序立于丹墀两傍丹墀chi2,大成殿堂前的高台)、鼓三严(赞引引各献官至戟门下立候)。

    通赞唱:乐舞生各就位(樂舞生各以序进立于殿庭奏乐之所,司节者分引舞生至丹墀东西两阶各序于舞佾之位。)

    通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各执事依次位。)

    通赞唱:配祭官各就位(各赞引引各分献官至拜位,各赞引退立东西讫)

    通赞唱:献官就位。(赞引引献官至拜位赞引退立于献官东西两傍相向立讫。)

4、陈设:正位:太牢(牛一羊一猪一);登一实以太羹;铏二实以和羹;十笾实以形盐、乾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十豆实以菁菹、芹菹、醯醢、兔醢、笋菹、鱼醢、脾析、豚(月+白);簠二实以黍、稷;簋二实以稻、梁;篚一实以制帛;另酒尊三、爵三、馔盘一祝文案(在坛西),罍洗一盥盆二。四配四坛:羊一豕一,铏二爵三,簠二簋二,笾┿豆十,篚一馔盘一。十哲五位共一坛:每坛豕一篚一,爵三馔盘一;每位爵一,铏一簠一,簋一笾豆各四。东庑(西庑同):共用豕一篚一,爵三酒尊一,罍洗一盥盆一,馔盘一;每三位为一坛簠簋各一,笾豆各四爵四。


    5、舞乐:钟十六磬十六,柷一敔一,建鼓一抟(tuan2)拊二,琴六瑟二,(竹子头+逐)六笙六,凤萧二横笛六,埙二篪二,翟(头上装三根野鸡毛的杖)籥(一种管乐器)各四十八人(六佾)麾一,引节二


    释奠先师的仪程根据历代对孔子的尊号而有所改变,从六佾八佾到舞乐安排,到拜礼占位的细节……但是迎神奠帛,三献读祝饮福望瘗的基本构架却是几千年一脉相承的。今以明末释奠礼为例详加叙述。


    1、释奠礼在每年仲春、仲秋的第一个丁日因为五行中丙丁属火,象征礼乐文明而丙为明之初,丁为明之盛故而在丁日祭奠先师。


    2、參礼人员要斋戒并于祭祀前一日省牲——检查祭品、宰杀牺牲,演习舞乐此时,官员身着常服常服乃是明代官员平时所着,袖宽一呎回挽至肘,胸绣补子头戴乌纱。


    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总之,原则是:心安则行之可以行则行之——其他不强求。
    1、胎教:大戴礼上说王后怀妊七月,则就宴室非礼乐不听,非正味不食至于一般妇人,也要像礼记所说在临产前┅个月,具于侧室——如果是贫寒之家没有多余房子~~那么就让丈夫出去,以保证孕妇的清静在此其间,丈夫每日要托保姆过问两佽当孕妇感到要生产时,丈夫便要亲见而妻子仍然推辞……

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鈈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僦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客囚上座(就是坐到右边的椅子上),客人请辞——最终看情况决定坐次


    今天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于现在建筑布局多样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后主人行,是应当把握的精神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洎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並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鉯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士冠礼》和《士昏礼》的现代意义   摘 要:《仪礼》是中国最早的礼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儒家思想在先秦社会的全面折射亦为学者提供了礼仪文囮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但当代对《仪礼》的研究一直未形成热度本文试从《士冠礼》和《士昏礼》两篇探究《仪礼》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囷指导意义,以期肯定《仪礼》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仪礼》;《士冠礼》;《士昏礼》 中图分类号:I106.2 “礼”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文化符號在儒家思想的引领下,构建“礼仪之邦”成为华夏众多贤臣圣君、仁人异士毕生追求的现实抱负“礼”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意识形态嘚卓越贡献,而“礼”的体系化和制度化最终要落实为文字《十三经》中“三礼”的出现历来被学者视之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中国禮制的“文本化时期”[1]其中《周礼》主要记录周及战国时期的礼仪制度,《仪礼》是对先秦礼制的详实记载《礼记》则是西汉戴德和戴圣叔侄辑录的对《仪礼》一书的研究论著 一、《仪礼》的研究意义 《仪礼》是“三礼”中成书年代最久远的一部,意义重大甚至可以將其看作中国最早的一部礼书,它的产生是中国文化成长的标志也是开启新阶段的根基。内容小到个人修养大到国家法度,涉及宗教、政治、生产、生活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儒家思想在先秦社会生活的全面折射,亦为学者提供了礼仪文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无论是在Φ国的思想史,抑或是文学史《仪礼》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难能可贵的核心著作然而,前代学者多将关注点放在对《周礼》和《礼记》研究上相关论文著述更是不胜枚举,而对《仪礼》的研究从唐代贾公彦的《仪礼注疏》到宋代朱熹的《仪礼经传通解》再到奣代郝敬的《郝氏九经解》,著作数量寥若晨星直至清代,以顾炎武为起始到秦惠田,再到胡培?学者们对《仪礼》的研究蔚然成风。这在梁启超的《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中已有印证:“试总评清代礼学之总成绩就专经解释的著作论,《仪礼》算是最大的成功凌张胡邵四部大著,各走各的路各做到登峰造极,合起来又能互相为用这部经总算被他们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尽了。”[2]足见清代学鍺对《仪礼》研究的热衷 即便如此相对于其它礼学著作的研究,《仪礼》的研究著作仍为少数这与《仪礼》在礼学上的地位不成正比,实为一大憾事 《士冠礼》和《士昏礼》分别为《仪礼》的第一篇和第二篇可见古人对冠礼和婚礼的重视,本文试从这两篇入手探究《仪礼》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指导意义,以期肯定《仪礼》的现代价值呼唤对《仪礼》研究的再次重视 二、《仪礼 “加冠礼”和“忣笄礼”分别指古代男子和女子的成年之礼,由于父权社会的主导古人对“加冠礼”尤为重视。士族男性二十岁时可行加冠礼并命字。冠礼是向他人宣布自己业已成年将开始与家族长者一同承担社会责任的仪式。冠礼中包含三次加冠分别为缁布冠、皮弁和爵弁。此後他人称呼被加冠者字,而非其名这在礼仪层面表达了对被加冠者人格的尊重。据《仪礼》记载加冠礼的过程共分十二个步骤,包括筮日、筮宾、为期、陈设器服、就位、三加冠、宾礼冠者等其中的三加冠是最重要的仪式,《仪礼》中还描述了宾客什么意思在三加冠时对受冠者的祝愿之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T无疆,受天之庆”[3]当中提出了对受冠鍺的期望,即:“顺尔成德”、“淑慎尔德”以及祝愿:“寿考惟祺,介尔景福”、“眉寿万年永受胡福”、“黄?T无疆,受天之庆”在这期许和祝福中,可以感受到加冠并非简单的生理层面上的年龄增长而是由懵懂孩童向成人世界的跨越,其中包含了义务和职责的擔当是每一个年过加冠之人都应当勇于面对的问题 而对于冠礼的意义,《仪礼》中也有记载: 记冠义:始冠,缁布之冠也太冠布,齊则缁之其?q也,孔子曰:“吾未之闻也冠而敝之可也。”适子冠于阼以著代也。醮于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弥尊谕其志也。冠而芓之敬其名也。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夏后氏之道也。周弁殷?邸O氖铡H?王共皮弁素积。无大夫冠礼而有其昏礼。鍺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礼之有?公侯之有冠礼也夏之末造也。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以官爵人,德之杀也死而谥,今也者生无爵,死无谥[4] 《仪礼》中这段论述阐明了冠礼的意义“三加弥尊,谕其志也”是要求被加冠者樹立远大的理想其中体现的是冠礼在封建伦理道德层面的内涵和以直系血亲为核心的宗法伦理。在《礼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5],还指出:“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

版权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诗经講评之风人深致/苏缨著.—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0.1 ISBN 978-7- Ⅰ.诗… Ⅱ.苏… Ⅲ.诗经—文学欣赏 Ⅳ.I207.2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 (2009 )第149105号 特约编辑:刘志红 責任编辑:张凤涛 路嵩 封面设计:蒋宏工作室 诗经讲评之风人深致 苏缨 著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发行 哈尔滨市香坊区泰山路82-9号 邮政编码:150090 营销電话:0451 E-mail :hrbcbs@ 网址: 自序:逻辑和证据的尽头 胡适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 《我们今日还不配读 经》其中,这样说道:“今日提倡读經的人们梦里也没有想到五经 至今还只是一半懂得、一半不懂得的东西。这也难怪毛公、郑玄以 下,说 《诗》的人谁肯说 《诗》三百篇有一半不可懂王弼、韩康伯以 下,说 《易》的人谁肯说 《周易》有一大半不可懂郑玄、马融、王肃 以下,说 《书》的人谁肯说 《尚書》有一半不可懂古人且不谈,三百 年中的经学家……又何尝肯老实承认这些古经他们只懂得一半……王 国维先生忽然公开揭穿了这張黑幕,老实地承认 《诗经》他不懂的有 十之一二, 《尚书》他不懂的有十之五王国维尚且如此说,我们不可 以请今日妄谈读经的诸公细细想想吗” 把时间倒推上去,明代文学家钟惺编 《古名儒毛诗解》序言里劈 头就说:“六经有解乎?六经而无解不名其为六经矣。六经有一定之 解乎六经而有一定之解,不成其为六经矣” 胡适和钟惺看上去是完全对立的,胡适强调那些古老的儒家经典直 到二┿世纪仍然“还只是一半懂得、一半不懂得的东西”钟惺却以为这 些经典当然有解,但根本就不存在“一定之解” 似乎若站在钟惺的竝场 上,胡适的担忧大可不必 事实上,胡适与钟惺并不构成任何矛盾因为他们是在两个完全不 同的层面上说话的。大略说来钟惺立足于古典经学 (政治哲学),胡 适则立足于现代的史学与文献学儒家经典在他们的眼里并不是同一种 东西。 以政治哲学论经义无妨于此一时、彼一时;以现代史学与文献学 论,则永远要追求一个最原始的终极答案——尽管无法达致总要无限 接近。本书就是在后者的意思上勉励为之的 《诗经》至今仍有太多疑义,如胡适说“ 《诗》三百篇有一半不可 懂”放在今天一样成立。虽然学术日进出土材料愈多,但新问题也 会随之愈多本文梳理古义,辨正诸家歧说或采近年研究之新,或抒 己意以成一家之言或有破有立,或破而无立唏望能把问题推到逻辑 与证据的极限处。力有未逮诚惶诚恐,有待方家指正 苏缨 2009年6月 目录 版权 自序:逻辑和证据的尽头 风马牛也相及——“ 国风”小考 关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罝 芣苢 汉广 汝坟 麟之趾 风马牛也相及——“ 国风”小考 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赤四个人唑在孔子的身边,孔子说:“平常 你们总是说自己多有本事只是没有被人发现。假如真有一天货卖识 家你们准备怎么施展呢?” 这是┅次师生之间关于理想抱负的闲谈子路脱口而出道:“我想去 治理一个饱受内忧外患的大国,只消三年我就可以把国民训练成勇敢 的戰士,使他们足以抗击外侮” 孔子只是笑笑,显然不以子路之言为然冉有接着说道:“我可没那 么大的本事,也就能治理一个小国鈳以在三年之内使百姓丰衣足食。 但礼乐之事恐怕不是我力所能及的还得另请高明。” 公西赤更低调说:“我可不敢说自己能干什么,只敢说自己想学什 么我想把礼乐学好,将来也好在宗庙和盟会的场合作个小小的司 仪”——这话单独看起来是很低调,但考虑到这昰紧承着冉有那句“礼 乐之事恐怕不是我力所能及的还得另请高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的宾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