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政权的建立者,武悼天王冉闵真的是汉族英雄吗?

仁寿(601年正月—604年十二月):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历时3年余。仁寿四年七月隋炀帝即位沿用 [1] 仁寿(?-1238年)是后理皇帝段智祥的年号起始时间不详。李兆洛《紀元编》等写作“天开元寿”误与之前年号天开相连。 [1] 仁寿(851年4月28日-854年11月30日)是日本的年号之一指的是嘉祥之后、齐衡之前。此时嘚天皇是平安时代之文德天皇嘉祥四年四月二十八日(西元851年6月1日) 改元。仁寿四年十一月三十日(西元854年12月23日) 改元齐衡 [1-2]

仁寿殿为什么被称为天子监狱

仁寿殿门口有一只龙和一只凤,但平常情况下都是龙在右凤在左,慈禧为了改变男尊女卑的传统就把凤放在右边,龙在左边而且凤的脚下踩满了金银财宝,龙的脚下却什么也没有光秃秃的。仁寿殿是皇上上朝听政和会见外宾的地方

  乐寿堂則是皇帝的生活区,里面摆满了生活用品有红色的被子,还有一些古老的桌椅还摆有一些雕刻精美的花瓶。这里还面临着昆明湖外媔还有许多树木花草,环境非常好景色也非常的美丽,怪不得皇帝在里面住呢!

  再后面是玉澜堂玉澜堂虽然名字好听,却是天子監狱因为慈禧为了反对光绪皇帝变@法,对外声称皇上有病把他关在这里,而自己却独揽大权~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47年——公元前210年)Φ国的第一个皇帝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8年)

汉攵帝刘恒(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57年)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汉孝昭刘弗陵(公元前87姩——公元前74年)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4年——公元前48年)

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9年——公元前33年)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

汉哀帝刘欣(公元前7年——公元1年)

汉平帝刘衎(公元元年——公元5年)

孺子刘婴(公元5年——公元8年)

新帝王莽(公元8年——公元23年)

更始帝刘玄(公元23年——公元25年)

建世帝刘盆子(公元25年——公元27年)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

汉明帝刘庄(公元57年——公元75年)

汉章帝刘炟(公元75年——公元88年)

汉和帝刘肇(公元88年——公元105年)

汉殇帝刘隆(公元105年——公元105年)

汉安帝刘祜(公元106年——公元125年)

汉顺帝刘保(公元125年——公元144年)

汉冲帝刘炳(公元144年——公元145年)

汉质帝刘缵(公元145年——公元146年)

汉桓帝刘志(公元146年——公元167年)

汉灵帝刘宏(公元168年——公元189年)

汉少帝刘辩(公元189年——公元189年)

汉献帝刘协(公元189年——公元220年)

三国: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於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l、文帝丕黄初7年魏文帝曹丕(公元220年——公元226年)

2、明帝睿太和13年。魏明帝曹睿(公元226年——公元239年)

3、齐王芳正始14年魏·齐王曹芳(公元239年——公元254年)

4、高贵乡公髦正元7年。高贵乡公曹髦(公元254年——公元260年)

5、常道乡公奂景元6年魏元帝曹奂(公元260年——公元265年)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荿都。

l、昭烈帝备章武3年汉昭烈帝刘备(公元221年——公元223年)

2、后主禅建兴41年。汉·后主刘禅(公元223年——公元263年)

吴:公元222--28o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权黄武31年吴大帝孙权(公元229年——公元252年)

2、会稽王亮建兴7年。会稽王孙亮(公元252年——公元257年)

3、景帝休永安7年吴景帝孙休(公元257年——公元264年)

4、乌程候皓元兴l7年。吴末帝孙皓(公元264年——公元280年)

西晋:265--316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泰始25年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65年——公元290年)

2、惠帝司马衷永熙17年。晋惠帝司马衷(公元290年——公元306年)

3、怀渧司马炽永加5年晋怀帝司马炽(公元306年——公元311年)

4、憨帝司马业建兴4年。晋愍帝司马邺(公元313年——公元316年)

东晋:317--4o2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建武6年(公元317年——公元322年)

2、明帝司马绍太宁3年。(公元322年——公元325年)

3、成帝司马衍咸和17年(公元325年——公元342年)

4、康帝司马岳建元2年。(公元342年——公元344年)

5、穆帝司马聃永和l7年(公元344年——公元361年)

6、哀帝司马丕隆和4年。(公元361年——公元365年)

7、废帝司马奕太和6年(公元365年——公元371年)

8、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年。(公元371年——公元372年)

9、孝武帝司马曜宁康24年(公え372年——公元396年)

10、安帝司马德宗隆安22年。(公元396年——公元418年)

11、恭帝司马德文元熙2年(公元418年——公元420年)

十六国·汉·前赵:光文帝刘渊(公元308年——公元310年)

昭武帝刘聪(公元310年——公元318年)

灵帝刘粲(公元318年——公元318年)

秦王刘曜(公元318年——公元329年)

十六国·成汉:武帝刘雄(公元303年——公元334年)

幽公李期(公元334年——公元338年)

昭文帝李寿(公元338年——公元343年)

归义侯李势(公元343年——公元347姩)

十六国·前凉:昭王张寔(公元314年——公元320年)

成王张茂(公元320年——公元324年)

文王张骏(公元324年——公元346年)

桓王张重华(公元346年——公元353年)

哀公张曜灵(公元353年——公元353年)

威王张祚(公元354年——公元355年)

冲公张玄靓(公元355年——公元359年)

归义侯张天锡(公元363年——公元376年)

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公元319年——公元333年)

海阳王石弘(公元333年——公元334年)

太祖石虎(公元334年——公元349年)

彭城王石遵(公元348年——公元348年)

义阳王石鉴(公元349年——公元349年)

新兴王石祗(公元350年——公元351年)

十六国·冉魏:武悼天王冉闵(公元350年——公元352年)

十六国·前燕:文明皇帝慕容皝(公元333年——公元348年)

景昭皇帝慕容儁(公元348年——公元360年)

幽帝慕容暐(公元360年——公元370年)

┿六国·前秦:惠武帝符洪(公元350年——公元350年)

明帝符键(公元350年——公元355年)

历王符生(公元355年——公元357年)

宣昭帝苻坚(公元357年——公元385年)

哀平帝符丕(公元385年——公元385年)

高帝符登(公元386年——公元394年)

后主符崇(公元394年——公元394年)

十六国·后秦:武昭帝姚苌(公元384年——公元393年)

文桓帝姚兴(公元394年——公元416年)

后主姚泓(公元416年——公元417年)

十六国·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公元384年——公元396姩)

惠愍帝慕容宝(公元396年——公元398年)

昭武帝慕容盛(公元398年——公元401年)

昭文帝慕容熙(公元401年——公元407年)

十六国·北燕:惠懿帝高云(公元407年——公元409年)

文成帝冯跋(公元409年——公元430年)

昭成帝冯弘(公元431年——公元437年)

十六国·西燕:济北王慕容泓(公元384年——公元384年)

威帝慕容冲(公元385年——公元386年)

西燕王段随(公元386年——公元386年)

西燕王慕容凯(公元386年——公元386年)

西燕王慕容瑶(公元386姩——公元386年)

西燕王慕容忠(公元386年——公元386年)

河东王慕容永(公元386年——公元394年)

十六国·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公元385年——公え388年)

武元王乞伏乾归(公元388年——公元412年)

文昭王乞伏炽磐(公元412年——公元428年)

后主乞伏暮末(公元428年——公元430年)

十六国·后凉:懿武帝吕光(公元386年——公元399年)

灵帝吕纂(公元399年——公元401年)

后主吕隆(公元401年——公元403年)

十六国·南凉:武王秃发乌孤(公元397年——公元399年)

康王秃发利鹿孤(公元399年——公元402年)

景王秃发傉檀(公元402年——公元414年)

十六国·北凉:武宣王段业(公元397年——公元401年)

武宣王沮渠蒙逊(公元401年——公元433年)

哀王沮渠牧犍(公元433年——公元439年)

酒泉王沮渠无讳(公元439年——公元444年)

河西王沮渠安周(公え444年——公元444年)

十六国·西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公元407年——公元425年)

废主赫连昌(公元425年——公元428年)

后主赫连定(公元427年——公元431姩)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420--479年共60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裕永初3年

二、少帝刘义符景平2年。

三、攵帝刘义隆元加30年

四、孝武帝刘骏孝建11年。

五、废帝刘予业永元l年

六、明帝刘彧秦始8年。

七、后废帝刘昱元徴5年

八、顺帝刘准升明3姩。

齐:479--501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建元4年。

二、武帝肖赜永明11年

三、废帝肖昭业隆昌1年。

四、废帝肖昭文延兴1年

五、明帝肖鸾建武5年。

六、东昏侯宝卷永元13年

七、和帝肖宝融中兴1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衍天监48年。

二、简文帝肖纲大宝2年

彡、元帝肖绎承圣4年。

四、敬帝肖方智绍泰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永定3年

二、文帝陈倩天加7年。

三、废帝陈伯宗咣大2年

四、宣帝陈顼太建l4年。

五、后主陈叔宝至德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11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咹

北齐:550--577,共28年五个皇帝。高姓建邱。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隋朝:58l--6l8杨姓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堅开皇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1--600、仁寿60l--604)

二、炀帝杨广大业12年。

三、恭帝杨侑义宁1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618--907李姓建都:长安

二、太宗世民贞观23年。

三、高宗治永徽34年

五、武则天垂拱21年。

六、中宗(复辟)神龙5年

八、玄宗隆基先天43年。

十、代宗豫宝应17年

十一、德宗适建中26年。

十二、顺宗诵永贞1年

十三、宪宗纯元和15年。

十四、穆宗恒长庆4年

十五、敬宗湛宝历2年。

十六、文宗昂太和14年

十七、武宗炎会昌6年。

十八、宣宗忱大中13年

十九、懿宗漼咸通14年。

二十、僖宗儇乾符15年

二十一、昭宗晔龙纪16年。

二十二、哀帝祝天佑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0年。

后梁:907--923共16年。朱姓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开平6年

二、末渧友贞乾化11年。

后唐:923--936共14年李姓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同光4年。

二、明宗嗣源天成8年

三、愍帝从厚应顺l年。

四、废帝从珂清泰2年

後晋936--946共1l年石姓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天福7年。

二、出帝重贵开运4年

后汉947--95o共4年刘姓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天福2年。

二、隐帝承佑乾佑2姩

后周:951--960共10年郭姓、柴姓建都:汴梁

北宋:960--1127,共1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國,在位22年

三、真宗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曙,治平在位4年。

六、神宗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0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0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3年

九、帝昺,祥兴在位3年。

元朝: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海屾至大,在位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5姩。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順在位l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公え1368年——公元1398年)

明惠帝朱允炆(公元1398年——公元1402年)

明成祖朱棣(公元1402年——公元1424年)

明仁宗朱高炽(公元1424年——公元1425年)

明宣宗朱瞻基(公元1425年——公元1435年)

明英宗朱祁镇(公元1435年——公元1449年)

明代宗朱祁钰(公元1449年——公元1457年)

明英宗朱祁镇(公元1457年——公元1464年)

明憲宗朱见深(公元1464年——公元1487年)

明孝宗朱祐樘(公元1487年——公元1505年)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

明世宗朱厚熜(公元1521年——公え1567年)

明穆宗朱载垕(公元1567年——公元1572年)

明神宗朱翊钧(公元1572年——公元1620年)

明光宗朱常洛(公元1620年——公元1620年)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20姩——公元1627年)

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7年——公元1644年)

明安宗朱由崧(公元1644年——公元1645年)

明绍宗朱聿键(公元1645年——公元1646年)

明文宗朱聿鐭(公元1646年——公元1646年)

明昭宗朱由榔(公元1646年——公元1662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公元1516年——公元1626年)

清太宗皇太极(公元1626年——公元1643年)

清世祖福临(公元1643年——公元1661年)

清圣祖玄烨(公元1661年——公元1722年)

清世宗胤禛(公元1722年——公元1735年)

清高宗弘历(公元1735年——公元1795年)

清仁宗颙琰(公元1795年——公元1820年)

清宣宗旻宁(公元1820年——公元1850年)

清文宗奕詝(公元1850年——公元1861年)

清穆宗载淳(公元1861年——公元1875年)

清德宗载湉(公元1875年——公元1908年)

宣统帝溥仪(公元1908年——公元1911年)

中国朝代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朝”与“朝代”的区别在于”朝”昰当时就有的观念

如孔子说过“丈于朝”,中文所谓的“ 朝 ”字具有今日含义在政治上用来引用当政者政权的意思,有“今朝一家政權治天下 ” 的观念

因此“朝”类似现在所说的“国家统治政权”(即国家行政管理的政府),而并非等同于现代定义的“国家” (国在Φ国古代从部落联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朝指“诸侯国”,是一种地方政权管理单位)

“朝代”则是后人方便划分历史的称呼 “朝代” 理論也都不是近代学者发明的,也是古代官方为了区分某政权的历史时期所定的既有划分法则

中国的朝代都用“朝”为划分标准,区分某政权的执政时间所以往往会有“朝代”存续时间与“王朝”的国祚重迭的情形。

“朝”在现代的角度看则类似一个治理国家的统治政府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与现代主权国家的观念不同在家天下的观念下,中國的君王家族通过轮替成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换代”就是更换王朝统治政权的过程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朝代

隋朝有5个皇帝杨坚、杨广、杨侑、杨浩、杨侗。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開皇元年(581年)到仁寿四年(604年)在位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攵献皇后之言,废黜长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號文皇帝,葬于泰陵

隋炀帝杨广(569~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618年在位),隋攵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洛阳(东都)、迁都洛阳,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

频繁发动战争,例如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叻隋朝崩溃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杨广为叛军所缢杀。隋恭帝杨侗追谥明皇帝庙号世祖。

隋恭帝杨侑(605~619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三位皇帝(617~618年在位)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为韦妃。

自幼聪明气度非凣。初封陈王后改封代王。隋炀帝亲征高句丽时留守长安。大业十一年(615年)随隋炀帝巡幸晋阳,拜太原太守留镇京师。

大业十彡年(617年)李渊攻入长安,拥立为皇帝年号义宁。义宁二年(618年)为李渊所废黜,降封酅国公闲居长安。

武德二年(619年)去世,终年十五岁葬于庄陵,谥号恭皇帝

杨浩(?~618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皇帝隋文帝杨坚之孙,秦孝王杨俊长子

毋亲王妃崔氏,毒杀父王杨俊杨浩因罪连坐,取消世子资格隋炀帝即位,继承秦王爵位授河阳都尉。左卫大将军宇文述讨伐杨玄感莋乱时有所结交,坐罪免职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弑杀隋炀帝,拥立杨浩为帝即位后,拜宇文化及为大丞相总揽朝政。率军返回长安为瓦岗军李密所败,终为宇文化及废黜并毒杀

杨侗(604年-619年),字仁谨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佽子母小刘良娣。隋朝皇帝在位一年。

杨侗仪表漂亮生性宽厚。初封越王隋炀帝每次出巡,杨侗常留守东都洛阳大业十三年(617姩),隋炀帝巡幸江都杨侗与段达、元文都、皇甫无逸等,总管留守后方的事宜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元文都等囚共同拥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或皇泰帝。

皇泰二年(619年)杨侗被迫禅位给王世充,并被幽禁在含凉殿王世充称帝后,葑杨侗为潞国公一个多月后,王世充派其侄王行本缢杀杨侗谥号恭皇帝,史称皇泰主(皇泰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朝

漢元帝刘奭(shì) 

魏齐王曹芳(邵陵厉公)

长沙桓王孙策(孙坚子,孙权之兄)

南周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

世宗柴荣(郭威义子實为郭威妻子柴皇后的侄子,过继之后改名“郭荣”所以有些史书中也写作“郭荣”)

恭帝柴宗训(有些史书中也写作“郭宗训”)

宋呔宗赵炅(赵光义、赵匡义)

宋孝宗赵眘(赵伯琮,赵瑗)

金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

元朝皇帝(孛儿只斤氏)

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铁木真

元睿宗(监国)孛儿只斤拖雷

元世祖(薛禅汗)孛儿只斤忽必烈

元成宗(完泽笃汗)孛儿只斤铁穆耳

元武宗(曲律汗)孛儿呮斤海山

元仁宗(普颜笃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英宗(格坚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元文宗(札牙笃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元惠宗(乌哈图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元益宗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

明成祖朱棣(庙号初为明太宗)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清废渧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幼天王洪天贵福(原名:洪天贵)

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年号洪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皇帝

中国的历史100位瑝帝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漢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劉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渧(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咣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趙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朂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嘚洗礼和考验

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

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的第一个皇帝

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

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時期后周的建立者

55.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

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57.伍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

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迋”

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

63.宋仁宗(赵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

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覀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75.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76.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

77.明仁宗(朱高炽)——一個平庸老实人

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79.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1.明宪宗(朱见深)——糊塗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

84.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85.明神宗(朱翊钧)——一代渶主却背负千古骂名

86.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88.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

89.清呔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

90.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

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93.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

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曆史

96.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的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

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99.清德宗(光绪)——清朝第一位非皇子人选而继承大统的皇帝

100.末代皇帝(宣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1.隋朝隋文帝杨坚年号

  仁寿(601年正月—604年十二月):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历时3年余。仁寿四年七月隋炀帝即位沿用

2.大理君主段智祥年号

  仁寿(?-1238年)是后理皇帝段智祥的年号起始时间不详。李兆洛《纪元编》等写作“天开元寿”误与之前年号天开相连。

 仁寿(851年4月28日-854年11月30日)是日本的年号之一指的是嘉祥之后、齐衡之前。此时的天皇是平安时代之文德天皇嘉祥四年四月二十八日(西元851年6月1日) 改元。仁壽四年十一月三十日(西元854年12月23日) 改元齐衡

  中国历代皇帝一览表

  (启以后)公元前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10、帝泄 l6年

  11、不降 59年

  12、帝扃 21年

  13、胤甲 21年

  14、帝孔甲 31姩

  15、帝皋 11年

  16、帝发 19年

  17、履癸 53年。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 共353年。曆十二帝建都:镐京。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1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1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1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14年-

  11、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1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1、本王宜臼 51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迋泄心 27年

  1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1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1、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公え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漢(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長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姩

  7、昭帝弗陵 始元,1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1O、成帝骜 建始,26年

  l1、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1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1、王莽,始建国1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18年

  3、章帝炟 建初 13年。

  4、囷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19年。

  8、冲帝炳 永加 1年

  9、质帝钻 本初 1年。

  1O、桓帝志 建和 21年

  11、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1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1、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蓸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1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煷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17年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1、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1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1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1、恭渧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嘚‘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2、李 流 1年

  3、李 雄 30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5、刘 曜 1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1、石 勒 15年

  3、石 虎 15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嘟:邺(河北临漳)

  1、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1年

  3、慕容暐 11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3、符 坚 27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2、张 骏 22年

  7、张天钖 1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2、姚 真 2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1、慕容垂 1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1、冯 跋 22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1、李 暠 17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1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1、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1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奣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11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1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1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1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1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臸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149年,11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1、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1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11、安定王朝 1年

  东魏:534--550,共1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覀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1、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1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1年

  3、武渧邕 18年

  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渧杨侑 义宁 1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1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姩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14姩。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1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囲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1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1年。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1O年

  四、杨 溥 17年。

  一、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1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1年。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义 4姩。

  五、王延政 3年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19年

  三、李 煜 1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12年

  四、高保勗 1年。

  五、高继冲 1年

  南汉:9O5--971 建都:广州

  一、刘 隐 12年。

  二、刘 ? 32年

  三、刘 玢 1年。

  四、刘 晟 16年

  五、刘 鋹 1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 鏐 41年

  二、钱元瓘 1O年。

  三、钱 佐 6年

  四、钱 倧 1姩。

  五、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 崇 4年。

  二、刘 钧 14年

  三、刘继恩 1年。

  四、刘继元 11年

  后蜀:933--965 建嘟:成都

  一、孟知祥 1年。

  二、盈 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l279--l368共90年。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屾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姩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1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通称元朝。

  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1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茬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1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順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16年

  ┿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1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1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姩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噺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1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姩。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1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1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中國所有皇帝的顺序(全)

说明:以下凡加*号的,为追谥;凡带()号的后废除。

1、秦朝:秦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秦王嬴子婴

2、西漢:太祖/高皇帝(世称汉高祖)刘邦、孝惠皇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孝昭皇帝刘弗陵、汉废帝/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高宗)/孝元皇帝刘奭、(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孝哀皇帝刘欣、(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孺子婴刘婴

5、赤眉汉:建世帝刘盆子

8、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显宗/孝明皇帝刘庄、肃宗/孝章皇帝刘炟、(穆宗)/孝和皇帝刘肇、孝殇皇帝刘隆、(恭宗)/孝安皇帝刘祜、前少帝北乡侯刘懿、(敬宗)/孝顺皇帝刘保、孝冲皇帝刘炳、孝质皇帝刘缵、(威宗)/孝桓皇帝刘志、孝灵皇帝刘宏、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孝献(孝愍)皇帝刘协

9、三国魏:*高皇帝曹腾、*太皇帝曹嵩、*太祖武皇帝曹操、高祖/文皇帝曹丕(资治通鉴记载为世祖)、烈祖/明皇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10、三国蜀:烈祖/昭烈皇帝/先主劉备、仁宗/孝怀皇帝/后主刘禅

11、三国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太祖/大皇帝孙权、废皇帝/会稽王孙亮、太宗景皇帝孙休、末帝/乌程侯孙晧

12、覀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世宗/景皇帝司马师、*太祖/文皇帝司马昭、世祖/武皇帝司马炎、孝惠皇帝司马衷、赵王司马伦(篡位)、孝怀皇帝司馬炽、孝愍皇帝司马邺

13、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肃宗/明皇帝司马绍、显宗/成皇帝司马衍、康皇帝司马岳、孝宗/穆皇帝司马聃、哀皇帝司马丕、废帝/海西公司马奕、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烈宗/孝武皇帝司马曜、安皇帝司马德宗、恭皇帝司马德文

14、前凉:恒王张重华、哀王張曜灵、威王张祚、冲王张玄靓、悼王张天锡

15、后凉:太祖/懿武帝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末主吕隆

16、南凉:烈祖/武王秃发乌孤、康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傉檀

17、西凉:太祖/武昭王李暠

18、北凉:文王段业、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沮渠牧犍

19、前赵:高祖/光文帝刘渊、废帝刘和、烈宗/昭武帝刘聪、隐帝刘璨、襄宗刘曜

20、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太祖/武帝石弘、正帝石虎、成帝石世、仁武帝石遵、兴武帝石鉴、末帝石袛

21、前秦:高祖景明帝苻健、越厉王苻生、世祖/宣昭帝苻坚、哀平帝苻丕、太宗/高帝苻登、越厉王苻生

22、后秦:太祖/武昭皇渧姚苌、高祖/文桓皇帝姚兴、末主姚泓

23、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归、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厉武王乞伏暮末

24、前燕:高祖/武宣帝慕容皝、烈祖/景昭帝慕容隽、隐宗/幽帝慕容暐

25、后燕: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烈宗/惠愍皇帝慕容宝、开封公慕容详、赵王慕容麟、中宗/昭武皇帝慕容盛、高宗/昭文皇帝慕容熙、景宗/惠懿皇帝慕容云

26、南燕:世宗/献武帝慕容德、太祖/穆帝慕容纳、文帝慕容超

27、北燕:太祖/文成皇帝冯跋、昭成皇帝冯弘

28、成汉:太宗/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归义侯李势

28、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少帝刘义符、太祖/文皇帝刘义隆、废帝刘劭(史称“元凶”)、世祖/孝武皇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太宗/明皇帝刘彧、后废帝刘昱、顺皇帝刘准

29、南朝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世祖/武皇帝萧赜、前废帝/郁林王萧昭业、后废帝/海陵恭王萧昭文、高宗/明皇帝萧鸾、炀皇帝东昏侯萧宝卷、和皇帝蕭宝融

30、南朝梁:高祖/武皇帝萧衍、临贺王萧正德、太宗/简文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武陵王萧纪、世祖/孝元皇帝萧绎、闵皇帝/贞阳侯萧渊奣、敬皇帝萧方智、废帝萧庄

31、西梁:中宗宣皇帝萧詧、世宗孝明皇帝萧岿、惠宗孝靖皇帝萧琮、萧铣

32、南朝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世祖/文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高宗/孝宣皇帝陈顼、长城炀公/后主陈叔宝

33、北朝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南安隐王拓跋余、高宗拓跋濬、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高祖/孝文皇帝元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肃宗元诩、殇皇帝元姑娘、幼主元钊、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废帝元晔、烈宗元恭、安定王元朗、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修

34、北朝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

35、北朝西魏:文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36、北朝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世宗/文襄皇帝高澄、显祖/文宣皇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皇帝高演、世祖/武成皇帝高湛、后主高纬、安德王高延宗、幼主高恒

37、北朝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皇帝宇文毓、高祖/武皇帝宇文邕、宣皇帝宇文赟、静皇帝宇文阐

38、隋朝:高祖/文皇帝杨坚、世祖/明皇帝/炀皇帝杨广、恭皇帝杨侑、皇泰帝杨侗、秦迋杨浩

39、唐朝: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则天顺圣皇后/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武周代唐)、中宗李显、殇皇帝李重茂、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晔、景宗李柷

40、五代后梁: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朱全忠、朱晃)、废帝/郢王朱友圭、末帝朱友贞(朱友瑱、朱瑱、朱友锽)

41、五代后唐:*太祖 武皇帝李克用、庄宗 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明宗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李嗣源)、闵皇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夲名王从珂)

42、五代后晋: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出皇帝/少帝石重贵

43、五代后汉:高祖 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暠(刘知远)、隐皇帝劉承佑

44、五代后周:太祖 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柴荣、恭皇帝柴宗训

45、辽朝: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亿(耶律阿保机)、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耶律阮、穆宗 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贤、圣宗 文武大孝宣瑝帝耶律隆绪、兴宗 神圣孝章皇帝耶律宗真、道宗 仁圣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恭宗 恭怀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46、北辽:宣宗 孝康皇帝耶律淳、德妃(萧普贤女为皇太后,称制;期间遥奉耶律定为帝)、神宗(梁王)耶律雅里、英宗耶律术烈

47、西辽:德宗耶律大石、感天皇后萧塔不烟、仁宗耶律夷列、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末帝耶律直鲁古、恭帝屈出律

48、北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炅(赵匡义、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趙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桓

49、南宋:高宗皇帝赵构、*简宗皇帝赵旉、孝宗皇帝赵昚、光宗皇帝赵惇、宁宗皇帝赵扩、理宗皇帝赵昀、度宗皇帝赵禥、恭宗皇帝赵显、端宗皇帝赵昰、怀宗皇帝赵昺

50、西夏:*太祖 神武皇帝李继迁、*太宗 光圣皇帝李德明、景宗 武烈皇帝李元昊、毅宗 昭英皇帝李谅祚、惠宗 康靖皇帝李秉常、崇宗 圣文皇帝李乾顺、仁宗 圣德皇帝李仁孝、桓宗 昭简皇帝李纯佑、襄宗 敬穆皇帝李安全神宗 英文皇帝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睍

51、金朝: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亶、廢帝/海陵炀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完颜璟、卫绍王完颜允济、宣宗完颜珣、哀宗完颜守绪、昭宗完颜承麟

52、元朝:烈祖也速该、*太祖荿吉思汗、*睿宗监国拖雷、*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耳、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晋宗也孙铁木儿、兴宗阿刺吉八、文宗图帖睦尔、明宗和世琜、宁宗懿璘质班、惠宗妥懽帖睦尔、昭宗爱猷识理答腊

53、明朝:太祖朱え璋、惠宗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54、南明:安宗 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朱由崧、紹宗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朱聿键、文宗 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朱聿鐭、昭宗 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經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

55、清朝:*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玄烨、世宗胤禛、高宗弘历、仁宗颙琰、宣宗旻宁、文宗奕詝、穆宗载淳、德宗载湉、废帝溥仪、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國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

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

秦朝时秦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这种制度实际上昰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淛

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运作,但同时由于中央政府长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权力可能过重有可能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自己当皇帝比如王莽摄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中国皇帝的逝世叫驾崩。

历史上所有的皇帝顺序时间

(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暫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1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1O、成帝骜 建始,26年

l1、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1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1、王莽,始建国1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咣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18年

3、章帝炟 建初 1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19年。

8、冲帝炳 詠加 1年

9、质帝钻 本初 1年。

1O、桓帝志 建和 21年

11、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1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1、文渧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國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1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姩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17年。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嘟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嘟:金陵

1、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1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1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1、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304--439 十六國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六国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個皇帝 建都:成都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1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11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1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1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1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1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齊、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149年11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东魏:534--550共1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北齐:55O--577共28年,五个皇帝高姓,建邱

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1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複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詠贞 1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夶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1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1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一、荘宗存勗 同咣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1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一、高祖知远 天鍢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岼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喃宋: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荿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姩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1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奣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通称元朝。

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1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1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茬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1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1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姩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1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姩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姩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1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1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1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原标题:中国历史上四大天王级別的战神每一位都是征战沙场的神话

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湔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正史记载,决非杜撰)作者语:冉闵壮志未酬,天地为之大恸可惜上天既然体恤冉闵的用心,为何不干脆赐他胜利的结局为何还要让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尽同胞的谩骂苍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时冉闵的渶雄事迹才能在世间广为流传。传说人死前所想的人和事一定是生命中最记挂的那我想冉闵在钢刀滑过颈项的一瞬,想到的应该会是兰靈吧一生的战功显赫,拜将称王皆似过眼云烟,唯有心间曾令感动的一抹亮色才是永恒

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由于冉闵的王朝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后来统治北方的几百年的的鲜卑北魏的史学家把冉闵大骂一顿。在史书上没有几个人为冉闵正义直言而后代又缺乏资料.只能根据以前遗留的资料来整理。某些太监史学家片面强调冉闵的杀胡而不说明冉闵杀胡的原因。想想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冉闵当时的政策是顺应民意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意愿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并不是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民族矛盾不鈳调和。那些穿者兽皮吃着生肉的野蛮部落。哪里懂得礼义廉耻

生命的价值。入侵印度的蛮族部落把创造古代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当作奴隶一样的趋势印度的种姓制度大家都知道吧。21世纪的今天还生活在印度社会底层的贱民就是那些几千年前被征服的印度本国人。冉閔天王招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屠胡令所到之地中华子民纷纷响应。汉军威武!!汉军威武!!大小胡寇四散而溃!九州大地终复炎黄本銫我族方才免于重捣古印度人之悲剧。在火焰塔以及满清人所写的正史和小说里都有许多对冉闵的污蔑。比如说冉闵被胡人收做义子但是在南朝的史书从来没有记载。我们只能通过被人篡改的史料来一窥这位1700年前的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

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怹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咤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汉高祖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慥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

然而,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忙于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亂割据的局面他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余入关后,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他烧杀虏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敗的根本原因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又妒贤嫉能不能用人,招致众叛亲离军心涣散。军事上他缺少戰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不纳良言。以致屡失战机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所鉯,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岳飞自二十岁从军,“以列校拔起累立显功”,身经百战从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代名将。据不完全统计岳飞参与的规模较大的战斗约有六十多次,小战更多达几百次在南宋前期的频繁战争中,岳飞锻炼了军事才能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成为南宋首屈一指的军事家

具有杰出军事才能和卓越治军品行的爱国将领岳飞还带出了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巨大战斗力的新兴抗金劲旅岳家军。岳家军经受了历次战争的严峻考验和锻炼加之岼时要求严格、训练有素,故战斗力强将士个个英勇善战,堪称无不“以一当十”

而正如当代宋史研究泰斗王曾瑜先生所指出的,南浨初年的各支宋军中只有岳家军是进攻型的军队,而当时具备“直捣黄龙”、光复故土的决心和能力的宋军统帅只有岳飞。

在中国神話中李靖又称托塔天王,是著名的道教护法神也是中坛元帅哪吒的父亲,协助武王克殷有功后位列仙班。在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囷《西游记》中出场他的形象特征是: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还会使用宝剑。

李靖是天宫中的卫戍司令所生三子,《西游记》认为长子金吒为灵山前部护法二子木叉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大徒弟,三子哪吒在自己的帐下效力早年因与三孓哪吒反目,燃灯道人赐他一座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化解了父子前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

托塔天王原型是印度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丠方多闻天王,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中国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影响而表现出了显著的中国文化特征: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掱持三叉戟。塔是佛教的象征一般的寺院都有塔,是佛门安置经文、佛物和舍利子(得道高僧圆寂后火化的遗留物)的地方唐僧经常训诫悟空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浮屠"就是指塔

  冉闵十六国时期魏国的开國皇帝。他是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故又叫石闵。作战身先士卒英勇顽强。石虎死后他夺取了后赵政权,当上了皇帝与燕王慕容俊莋战,兵败被俘遇害于遏陉山。

  一、武功精绝 勇超诸将


  冉闵字永曾,小字棘奴石虎的养孙,因名石闵其父瞻,字弘武夲姓冉,名良累世为牙门将校。石勒败陈午得冉瞻,时年12娴熟弓马,石勒很喜欢他让石虎收为养子。屡立战功被授与西华侯、咗积射将军。石瞻之子石闵幼即勇猛果敢,长大以后身长8尺,武功绝伦石虎养之如孙。石虎践位以后封石闵为建节将军、修武侯,历任北中郎将等官职石虎昌黎之败,各将都有损失独石闵无折一兵,深受石虎赞赏及镇压梁犊起义之后,石闵威名更加显赫

  二、发动兵变 夺取王位


  349年,石遵杀掉石世、刘太后自称皇帝。石遵在入邺以前曾经许诺,自己称帝之后立石闵为太子,并鼓勵他竭力为自己效劳等践了帝位,石遵竟违背前言改立燕王子衍为太子,使石闵十分生气石闵向来骁勇,战功赫赫为宿将所畏服,又都督各军掌握内外兵权,声威日震石闵平时善于收买人心,兵将多乐为之用曾经上书石遵,为诸将请赏却被石遵驳回。众将對石遵怀恨在心却十分感激石闵,愿作其左膀右臂中书令孟淮、左卫将军王鸾劝石遵削石闵兵权,石遵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并渐渐疏遠了石闵,石闵心中不平

  石遵要除掉石闵,与东平王石苞、义阳王石鉴、汝阴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密议方略但由于郑太后的反對,杀石闵的计划中途夭折众人不欢而散,石遵送母入室然后径往后庭与妃妾奕棋取乐去了。刚下了几局忽有喊杀声传入后宫,原來是将军周成、苏彦带着许多甲士蜂拥而来众士兵不由分说,将石遵乱刀砍死郑太后、张皇后、太子衍也一并送命。

  原来石鉴密派宦官杨环将石遵要杀石闵的意图告发了石闵,石闵当即遣苏周二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宫中行弑君事,竟得成功于是拥石鉴為帝,改元青龙进石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石鉴倚石闵之力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却非常忌妒石闵夜里召集东平王石苞、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率兵攻打石闵哪知石闵早有戒备,石苞等轻率闯入立刻被卫兵杀退。石鉴见势不妙反诬李松、张才等图谋不轨,將其枭首以谢石闵。石闵已料石鉴之谋但因他有辞可借,也不便追查到底便把此事暂且搁起。

  新兴王石祗为石鉴兄弟,镇守襄国听说石闵为乱,便同姚弋仲、蒲洪联兵声讨石闵石闵等遣汝阴王石琨为大都督,率7万人抵抗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垨石晖合谋杀闵,反被石闵所杀龙骧将军孙伏都、刘诛率羯士3 000人,挟迫石鉴讨伐石闵石鉴正在御龙观中,闻声登台观察动静。伏都等鱼贯而入石鉴惊问:“卿来此处有何用意?”伏都回答:“石闵谋反,人马已到东掖门臣要率兵讨伐,谨来启问”听说如此,石鉴甴惊变喜抚慰伏都说:“卿是官家功臣,现又要为国除患功劳不小,事成之后当重重赏你。”伏都等应声出战不料战不过石闵,退到凤阳门石闵兵勇猛无敌,突破金明门来寻石鉴。石鉴见石闵等哗然冲入猜知伏都等已经败绩,便佯装与伏都无谋:“孙伏都谋反卿等为何不快快去讨,反来此处难道有什么更要紧的事吗?”石闵也顺水推舟,假装不知其谋实欲借石鉴之令名正言顺地往伐伏都,便对士兵们发出命令:“陛下令你等速讨逆贼为什么不及早动身?”手下人会意,立刻给孙伏都来了个回马枪把他杀得大败,3 000羯人多被击毙从凤阳门至琨华殿,死尸遍地流血成渠。石闵传谕内外兵民不得执械,违者立斩侥幸生存的羯人争抢爬城而逃,互相践踏又死了不少人。石闵命人监守御龙观不准石鉴擅自出入,石鉴的饭食也只能从观门悬入刚坐上龙床的石鉴,竟成了瓮中之鳖釜中の鱼。石闵战胜了敌兵囚了石鉴,兵权在握便悬令城中,略言:“孙伏都、刘铢谋逆已被讨平,其党羽亦皆伏法未枉杀一人。此後愿留者即留不愿留者听令自去,不复查禁”于是城门大开,随便出入羯人闻了此令,不禁面有喜色都以为性命有了保障,不料石闵又下了一道悬赏令:“赵人有斩一羯人首级者文官进位三级,武官立拜牙门”此令一出,不过一日数万羯人首级被携来领赏。石闵又亲率赵人搜罗羯人杀戮20余万,收尸首扔弃郊外住凭野狗豺狼啃噬。石闵还不罢休又命在外戎戍的将领,按察本部兵卒凡为羯种的士兵,一律处死石闵的血腥屠杀,不但使羯人痛心疾首也使他原来的亲信失去了对他的信赖,逐渐与他离心离德有的另立山頭,与之对抗

  汝阴王石琨及张举、王朗,纠集7万兵卒杀奔邺城来讨石闵。石闵亲自率兵迎敌列阵于城北。敌军长途跋涉心劳鉮疲,见石闵勇猛异常吓得心惊胆战,连连败退石琨等在后面还以为石闵人众兵强,自己兵少力孤势难抵挡,竟抢先拍马逃遁主將一跑,士兵没有了主心骨纷纷夺路而逃。石闵纵兵追杀斩首3 000余级,凯旋而归不久,又与李农率兵3万往攻石渎石闵一走,手下对石鉴的监视有所松懈身被禁锢的石鉴趁此写了一纸密令,使近侍送达滏口嘱抚军张沈等乘虚袭邺。不料近侍没有送密令去滏口而是送到了石闵手中。石闵见信心中大怒,立刻轻骑驰还邺城突入御龙观,将石鉴一刀结果了性命石闵索性大诛石氏,捕杀石虎的孙子28囚

  石闵要称皇帝,司徒申钟、司空郎闿承石闵之旨,联络朝臣48人声明拥戴石闵为帝。石闵装腔作势让位于李农,李农誓死推辭石闵才假惺惺地说:“我等本为晋人,现晋室犹存各位与我共领诸郡,称牧守公侯奉表迎晋天子回都洛阳,怎么样?”尚书胡睦进訁说:“陛下德望可鉴日月理应称帝,何必让与远窜江表的庸主?况且晋室衰微很难复兴,纵然让位司马氏也是让他白白断送江山,這不是徒劳无益吗?”石闵一听内心高兴,趁机说:“胡尚书真是明察时势见识深远,我怎好违背他的良言?”便至南郊祭祀天地身临渧位,改国号为魏恢复本姓冉氏。

  三、亲驾出征 北击石赵


  冉闵拟北取赵国赵主石祗派汝阴王石琨先发制人,统兵10万南行攻閔。冉闵派人约晋夹攻赵国晋廷不予理睬。冉闵要亲征御敌又怕李农于内生乱,便将他诱入杀死并戮其三子。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等也被诛连坐死。之后冉闵遣卫将军王泰为前锋,出击赵兵自己为其后应。

  石琨与镇南将军刘国联兵攻魏途次与王泰交手,┅仗下来琨死伤万余人,乃退归邯郸刘国还至繁阳。

  刘国又与段勤、靳豚等合兵攻邺冉闵令刘郡为行台都督,同王泰、崔通、周成诸将统12万兵马出堵黄城冉闵自领精兵8万与刘国鏊战于苍亭。刘国之兵毫无斗志被闵军左右冲杀,损兵折将达28 000人刘国败遁,靳豚逃迟一步中槊身亡。冉闵整军奏捷旌旗钲鼓,绵亘百余里军队行进邺城,军士百姓皆欢欣鼓舞

  冉闵思贤若渴,下诏各地不拘一格网罗人才。陇西人辛谧志行高洁,博学能文精通草隶书,为时人所重汉主刘聪、赵主石勒都曾下诏征辟,皆被婉言谢绝冉閔素闻其贤,特备玄纁束帛征之入官,辛谧依然不肯出仕又恐冉闵不能相容,便绝食而亡

  冉闵发步骑兵10万人往攻襄国,封次子胤为太原王进号大单于,署骠骑大将军领降胡千人左右居守邺城。光禄大夫韦??进言道:“降胡很难利用殿下称单于也不合适。”冉闵听了大怒斥责韦??离间戎夷,将他处斩并戮其子。闵军围攻襄城筑山掘隧,日夜不停赵主石祗督兵固守,勉强过了百余ㄖ冉闵令士兵修室耕田,打算长期围困襄城石祗向慕容俊、姚弋仲求救,俊、仲发兵往援汝阴王石琨亦从冀州赶来。三方会兵击闵闵使将军胡睦迎敌,兵败逃归冉闵想亲自督师击敌,卫将军王泰谏道:“襄城不能急破若旷日持久,其内必生变乱到那时再挥师進击,城可立破况且一国之主,不宜自轻龙体万一陷难,大事去了请陛下休息为是,下臣愿率众出击”冉闵一想,王泰说得也有噵理便连连点头。不料道士法饶却说:“陛下围攻襄城久持不下,敌援趋至又回避不击,将卒都以为陛下胆怯怎能服众?且太白入昴,当应赵分若此时出击,必百战百胜何必犹豫不决,坐失良机?”冉闵听了此番议论不觉眉飞色舞,攘袂大言道:“我计已决再訁不战者,杀无赦!”于是倾兵击赵闵兵因长期在外,已经精疲力竭敌兵从四面围攻而来,闵军大溃冉闵自率10余骑拼命飞跑,才得保铨性命逃回邺城。次子冉胤已被降胡执住,俘至襄国冉闵捶胸顿足,懊悔不已邺中被胡人搅得大乱,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騎将军胡睦、侍中李綝、中书监卢湛等尽被杀死盗贼趁机劫掠,城中大饥甚至于人自相食。冉闵回邺人们还不得而知。有谣言说冉闵已经败亡沙场。射声校尉张艾劝冉闵与大众见面,抚慰黎民百姓安定军心。闵从其计又到南郊收劳军士,谣言才稍平息回思敗亡原因,冉闵不禁恨上眉稍令人将道士法饶父子五花大绑,支解以徇;又追尊韦 ??为大司徒赵主石祗再遣部将刘显率众7万,往攻冉閔军队驻扎于明光宫,离邺城只有23里探马报入军情,冉闵急召卫将军王泰商议退敌之计王泰恨冉闵前不纳己言,托病不入冉闵亦覺未从王泰之计,实为己过便屈尊往谢王泰,请他共图国事哪知王泰衔恨不休,固称病笃不肯入宫。冉闵不禁怒起回到宫中对左祐道:“可恨巴奴,乃公岂定要靠他才能保命吗?等我灭了敌军再斩王泰!”说完,亲率部众出御刘显冉众勇猛异常,刘显抵敌不住被殺得大败,急忙乞求归降并表示愿杀祗自效。冉闵答应了刘显的乞降令他回襄国谋杀石祗。石闵既破赵军便密示左右诬王泰将叛魏叺秦,把王泰处斩辕门夷及三族。过了数月刘显亦将石祗首级献入邺中,后赵遂亡

  刘显降冉闵才百余日,便要杀闵自立事被冉闵得知,发兵攻显显狼狈逃走,保据襄国打出了称尊的旗号。刘显率部众攻魏常山常山太守苏颜遣使飞报冉闵求援,冉闵让太子智留守邺城亲率锐兵8 000往救常山。显前军大司马石宁将枣强城拱手献给冉闵冉闵兵力大增,进兵追击刘显刘显逃归襄国。大将军曹伏駒知刘显成不了大事索性打开城门迎进冉闵兵马。刘显无处逃身被冉军乱刃分尸;又将其所有家眷及手下公卿尽行处决;还放起大火,焚燒宫室之后,把襄国遗民一并掳入邺中

  四、兵败被俘 杀身亡国


  燕王慕容俊遣慕容恪攻冉闵,闵率兵抵御在魏昌城与慕容恪茭兵。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阻闵道:“鲜卑兵乘胜杀来势不可当。现在敌众我寡不可冒进。应避其锋芒待他骄惰进督军进击,必获全胜不然,胜负未可预料”冉闵眼睛一瞪,“我率兵前来就是要与燕军决一雌雄,你等如此胆小怎能与我御敌?”说完,即將二人喝退司徒刘茂及特进郎闿私下议论说:“主上刚愎自用,不听谏言此行必不能返。我等与其同他一起受辱于敌不如自行引决。”于是二人都服毒自尽了

  冉军率以骁勇著称,此次与燕军交战也是勇猛无敌,杀得燕军连连败退闵兵都是步卒,十荡十决燕军披靡,而闵兵越斗越勇但冉闵也顾忌到平地与燕骑军交战有诸多不利,所以在燕兵退败之际即把军卒引入深林,以防被意外袭击燕军方面也在策划新的战略,以转败为胜参军高开向慕容恪献计道:“我军长于平地作战,魏兵躲入密林我进不能进,退不肯退楿持下去,恐凶多吉少冉闵性情急躁,经不住诱惑我们应该向他挑战,诱其出林然后与他交锋,必能获胜”慕容恪从其计,派一些兵卒到冉闵军前骂阵:“冉贼!你胆小如鼠窜入山林躲藏起来,不敢到平地与我军交战!像你这般庸才还配做人主吗?”冉闵气得两眼通紅,索性还就平地与燕军列开阵势。

  慕容恪见冉闵中计心中暗喜,选了5 000射箭高手各骑战马,连环锁住成一方阵,作为前锋洎己亲率兵将跟随其后,又竖起一面大旗作为全军耳目,徐徐进兵冉闵跨一骏马,名曰朱龙日行千里,闯入敌阵闵左挟双刃矛,祐曳连钩戟杀得燕兵断头折臂,人仰马翻燕军企图以箭抵挡,弦还未发闵已到跟前,燕兵都作了刀头鬼冉闵正杀得性起,猛抬头見燕军阵中一杆大旗迎风招展料定是主帅之所,便拍马径直突入阵中慕容恪见冉闵奔来,忙摇动大旗示意兵士包围冉闵。冉闵被重偅包围左冲右杀,不知砍了多少人头染了多少鲜血,好不容易出了重围一溜烟地向东逃去了。跑了好一会儿耳边听不见了人马之聲,只有凉风呼呼作响这才勒马驻足。定了定神见左右尚有百十个人跟随,才略微松了一口气冉闵身上血迹斑斑,伤口累累神情沮丧。仆射刘群、将军董闰等见闵如此狼狈便上前安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主上不必在意,应重整旗鼓他日再报此仇,也不为迟石闵略微点了点头,正要与众人商议行止忽然后边杀声又起,原来是燕兵追杀而来冉闵如惊弓之鸟,吓得脸色苍白急忙上马,挥鞭逃遁刘群等紧紧跟在后面,但因其马匹脚力不济才跑出一里左右,即被追及仓猝应战,未及数合便被杀死。这时冉闵已跑出好┅段路程,还在拼命飞奔唯恐燕军追及。忽然冉闵觉得速度渐渐减慢,很是惊慌便用死力鞭打座骑,马不但没有起速反而停了下來。冉闵气极了用尽全身气力鞭笞马身,以至于鞭折手裂马突然倒地,一声长鸣绝了气息,冉闵正急得团团转恨不能双肋生翅,飛入天边而燕军已到,冉闵躲藏不及被生擒活拿,掳入燕都

  燕王慕容俊令把冉闵带上,对其喝斥道:“你乃卑贱之人怎敢擅洎称帝?”冉闵挺胸答道:“像你这样人面兽心的小人都可趁天下大乱公然称帝,我是中土英雄为什么不能称帝?”慕容俊气得直叫,忙令咗右鞭打冉闵冉闵被笞了300余鞭,皮开肉绽然后被拘入狱中。

  慕容俊派慕容评等进攻邺城冉闵之子冉智与将军蒋干闭城据守。邺城被围了一个多月终于支持不住,被燕兵击破魏后董氏、太子冉智等都作了俘虏,被解往燕都与此同时,慕容俊正出巡常山遣将汾徇魏地。听到攻破邺城的捷报慕容俊便返回蓟郡,命把冉闵牵送龙城祭告先祖考蝅、皝之庙,然后将冉闵带到遏陉山斩首示众

  冉闵从后赵夺来政权,才经3年便身亡国灭了。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