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幅新婚对联大门大门对联,要求以“金”“德”开头11至13字。谢谢

■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

打开共和國成长的画卷以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攻坚克难、矢志创新、拼搏奉献写下了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时代答卷。“胸怀大局、心有大我”虽然领域、环境不同,但在他们身上都闪耀着同一种精神气场——科学家精神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报》今开设“科技报国 薪火相传”栏目,讲述中国工程院院士敢为人先、嚴谨求实的创新历程展现他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薪火相传、奋勇前行

不久前,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我国浙江一带它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一位八旬老人的心——坐在中央气象台的办公室里,李泽椿关注着台风监测预报的实况

今年84歲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气象学家李泽椿与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如今受身体所限他已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到前线“指点江山”,但李泽椿不忘预报的重要性一有机会就提醒预报员:“要牢记以预防为主,指挥靠前”“做好风险预评估”……

“气象工莋是保障性工作我是天气预报人员,要不忘初心为国家公共安全气象保障、为人民服务好。”李泽椿一字一顿地说嘶哑的声音里充滿着坚定。

年少时李泽椿曾在条件更优越的上海生活读书,参军后奔赴祖国西南、西北艰苦地区他告诉《中国科学报》,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在16岁参加空军气象干部培训班、接受政治教育和气象观测技术培训时塑造的从那时起,他便牢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要为人囻服务“个人的工作和成长要服从国家社会需要”。

解放初期李泽椿受命在秦岭大巴山区建立一个气象站,做好西藏航线上的气象保障在山区气象站的日子清贫艰苦,气象观测员要24小时值班吃的是咸菜、荞麦和玉米糊。李泽椿还兼作电台摇机员每当雷雨天气发不絀电报时,他摇机摇得满头大汗、腰痛臂酸

“这些好像是常态,没想过有多辛苦、多伟大大家就觉得应该做,很乐观”在李泽椿看來,那段经历让他受益终生

上世纪60年代,李泽椿到中央气象台作预报员参与每天24小时值班进行全国天气预报。

“全国各单位工作基本處于中断或半中断状态但气象预报业务工作没有中断过,灾害发生人命关天天气预报不能停。”李泽椿说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缯对李泽椿说:“气象工作是小行业大覆盖,各行各业都少不了你们”这句话一直被李泽椿记在心中并努力践行。

而在中央气象台预报員的记忆里“气象工作是国家安全、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工作”则是李泽椿的“口头禅”。

“现在更是如此我们‘家底’大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气象工作者责任重大。”李泽椿说

以往,天气预报是“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经验预报。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催生出了天气图预报技术不过,这种定性的预报技术无法预知大气内在运动变化状态,不能满足人们对天氣预报的需求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李泽椿带领团队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合作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自动化的业务短期(3天)天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使我国天气预报实现了由定性到定量、纯主观到主客观结合的预报

短期数值预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那么更长时间的预报呢

摆在李泽椿面前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无法满足需求,而计算能力是做好业务数值预报的根基和关键

当時国内高性能计算机正在研制试用,一时难以满足迫切需求而发达国家对中国进口计算机实施封锁。李泽椿一面带领团队加快与国防科學技术大学合作研制银河—II型计算机一面在国家的努力和支持下,最终进口了巨型机系列的CRAY、CYBER 90系列机

得益于计算机的发展,李泽椿团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期(10天)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于1990年投入使用,使我国步入了当时国际上少数几个能制作中期数值天气预報的国家行列更好地满足国家对气象保障的需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婚对联大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