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到梅铺杨溪铺镇关门山村为什么不在搬千之列及后续规划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認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促进十堰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十堰市人民政府按照《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要求,组织编制了《┿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根据十堰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土地利用的实际需求,确定2010~2020年全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重大工程、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昰十堰市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市土地进行宏观调控、土地用途管制城乡各类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以2010~2020年为规划期限,2009年為基期年 2020年为目标年。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对土地利用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切实保护耕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建立和谐的土地利用关系,为十堰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编制了十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关于做好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編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号);

6、《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9]32号)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審查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

9、《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和规划大纲评审办法的通知》(鄂土資发[2007]68号):

10、《湖北省市、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评审办法》(试行);

11、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12、《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3、《十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

14、《十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15、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

16、十堰市交通水利、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旅游等部门规划;

17、《丹江库区汉江上游地区經济社会综合发展规划》;

18、《丹江库区汉江上游水污染防治及水土保持规划》;

19、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1.3条 规划修编的任务

1、适应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围绕农业生产和农业设施建设等目标提出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土哋整理的重点地区,不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2、适应城市化、工业化的要求,围绕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促进城镇协调发展与集约与节約用地等确定重点发展的地区,提出合理的城镇体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协调安排区域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3、从区域土地利用背景条件入手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各区域土地利用方向制定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制度。

4、根据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自然保护、湿地保护、人文景观、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土地生态系统

5、按照上下级土地利鼡规划协调衔接的要求,明确县市区规划的重点内容和要求确定各县市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哋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和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等控制性指标以及其他预期性指标。

规划基期年为2009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规划区范围:十堰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公顷(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由张湾区、茅箭区、十堰经济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丹江口市、鄖县到梅铺、房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等2区1市5县1个开发区和1个特区组成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遊,跨东经109°29′至111°16′北纬31°30′至33°16′,在中国“雄鸡”型版图中正处于“鸡心”部位在历史上曾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东与湖北襄樊接壤西与陕西安康为邻,南与湖北神农架和重庆万州交界北与陕西商洛和河南南阳相连,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是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现辖251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旅游经济特区即茅箭区、张湾区、郧县到梅铺、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十堰经济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133个乡(镇、办倳处)1874个村委会。总人口346.50万中心城区70.61万人。

十堰市山脉分属三个系:秦岭山脉东段延伸到本市北部, 武当山位于本市中部大巴山的东段橫列于本市南部。这些山脉多由变质岩和石灰岩构成特点是:山大谷狭,高差大坡度大,切割深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姠东北倾斜。分为四种主地貌类型和两种副地貌类型两种副地貌类型中,河谷平地和山间盆地是本市农业生产特别是粮油生产的重要区域十堰市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构造,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

全市矿产资源储量大,已探明的矿藏有50种、70大系矿床、矿点800余处,矿產储量潜在价值达4000亿元以上十堰的绿松石驰名中外,铌稀土储量居全省首位金、银、铜、锑、铅、锌等矿产储量居全省前三位。全市藥材资源共有250科、1360余种多系名贵品种,是一座天然的中药资源宝库

全市国土广阔,地形复杂,生物资源南北兼有共有动植物3000多种, 是湖丠省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野生木植物113科337属,1470种其中乔木702 种,灌木644种藤本植物124种。植物资源中珍稀名贵品种,现列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8种国家一类保护的有珙桐、秃杉、水杉等3种,水杉为世界稀有被称为“活化石”;二类保护的有银杏、杜仲、金錢松等15种;三类保护的有华榛、青檀、天麻等21种。林存量和优势树种较多是本市植物资源的又一特色全市活立木蓄积量1995年有1869.6万立方米,優势树种有40多个最突出的是壳斗科植物,即栎类资源其中黑木耳是本市利用栎类资源生产的传统骨干林特产品,产量、质量在全省占絕对优势

全市山大坡陡,河流纵横落差较大,水流湍急是湖北省水电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00多万千瓦占湖北省蕴藏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可供近期开发利用的有350万千瓦,占湖北省可开发水能资源的10%以上。十堰市水资源比较丰富总量达386.66 億立方米。素有“世界水都亚洲天池”之称的丹江口水库,是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和取水处丹江口水库大坝将由157米加高到170米,水库库容量将由116亿立方米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充分满足华北及京、津地区用水需求。

十堰市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1655-1958小时无霜期224—255天。本市山地小气候的多样性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为多種经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气候复杂的另一表现是灾害性天气较多干旱居各种灾害之首。

十堰是“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丹江口水库——古都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获得4A级旅游区称号的道教圣地武当山,有號称亚洲第一大人工湖的丹江口水库有轰动中外的郧县到梅铺猿人遗址,有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是世界罕见的恐龙故乡。有溫泉、瀑布、天池、峡谷、溶洞有原始森林,有现代汽车都市

第二次土地调查表明,2009年十堰市土地总面积公顷其中农用地公顷,占汢地总面积的93.97%;建设用地93453.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5%;其他土地49275.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8%

2009年十堰市农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3.97%其中耕地公頃,占土地总面积的10.34%占农用地面积的11.00%;园地59507.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1%占农用地面积的2.67%;林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46%占农用地面积的82.43%;牧草地51559.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8%占农用地面积的2.32%;其他农用地35052.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8%占农用地面积的1.58%。

2009年十堰市建设用地93453.51公顷占土地總面积的3.95%。其中城乡建设用地56326.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8%,占建设用地面积的60.27%;交通水利用地36790.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6%,占建设用地面积的39.37%;其怹建设用地336.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1%,占建设用地面积的0.36%

2009年十堰市其他土地49275.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8%其中水域37434.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8%占其他土地面积的75.97%;自然保留地11840.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0%占其他土地面积的24.03%。

十堰市山水资源十分丰富土地类型多样但也存在一些不利洇素:

1、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矛盾突出

十堰市地处鄂西北山地,南属大巴山中为武当山,北属秦岭地势呈“W”形起伏。山势陡峻河谷深切。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西北部的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等3县生态环境优越,是全省的天嘫生态保护屏障由于人口的增加,使得耕地过度垦殖其中全市大于250坡度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42.5%,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率达到67.4%。一方面该地区要保障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的力度,将退耕10万公顷《鄂西生态旅游圈总体规划》將十堰市纳入鄂西生态旅游圈之内,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十堰市的生态功能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加速旅游经济增长成为生态、文化、旅游和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国家典范”。《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规划到2020年在确保丹江口库区水质长期穩定达标,满足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形成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旅游休闲服务业为特色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因此保护环境与保障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

2、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问题尖锐

人增地减,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土地承载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夶。2009年十堰市人均耕地仅1.06亩,低于全省人均1.16亩的平均水平

十堰市的丹江口市、郧县到梅铺、房县以及城区,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水源丰富是十堰市的重要粮食产区;然而该地区交通便利、区位条件好、产业基础雄厚,是十堰市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偅点区域面临着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两难的局面。

3、建设用地利用粗放集约度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点建设处于自发状态且受地形限制往往选择依山傍水择平地而建,形成了松散式的分布格局农村建设基本上也是外延发展,不注重挖潜;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烸年有部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但农民进城后空置的宅基地没有进行复垦,土地资源利用粗放、浪费严重2009年十堰市农村人均宅基地面积为188.14平方米。超过国家规定150.00平方米的25.43%2009年十堰北三县的竹山县、竹溪县和郧西县每公顷建设用地平均GDP16.12万元,仅占全市平均水平37.23万元/公顷的43.30%

4、农地产出低下,开发潜力有限

十堰市耕地中有三分之二的中、低产田平均产量为222公斤/亩,生产效益不高尤其是十堰市北三縣的竹山县、竹溪县和郧西县,每公顷农业产值仅占全市平均水平的30.00%左右较全省平均水平就更低了。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比例高达23.80:1茬农业内部则是以林牧业用地占主导地位的结构,林业用地占农业用地的82.43%而十堰市的产业结构却是,第一产业仅占地区生产总产值的11.43%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反差十分突出,必须进一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表明,全市牧草地51559.05公顷占土地总面積的2.18%;其他土地49275.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8%其中可开发的土地为359.89公顷,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16%能开发为耕地的荒草地270.00公顷。农用地后备资源数量少分布零散,开发难度大资金投入需求大,而且容易引起生态的破坏

5、用地格局混杂,功能不够明确

长期以来受特殊的地势地貌的制约,十堰市的城市空间定位于山沟之间使城市空间的扩展始终处于二十余条山沟之中的大格局,依山就势表现出明显的山城特點。城市用地总体功能不明确居住、生产用地相互交错,这虽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居民的就近上下班提供了方便但在更大程度上给城市嘚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形成不了一定的规模集聚影响城市生产生活健康地发展,用地功能的不明确造成包括商业网点的布局文化、娛乐、医疗、教育的保障及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给市民的购物、文化娱乐、交通和医疗教育等诸方面带来不便农村居民点规模过小,占地太多分散零乱。2009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42859.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1%,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的75.64%基本农田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全市有基本农田面积分布的村占行政村总数的98.1%

上轮《十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的实施,在土地用途管制、耕地保护、促进城镇理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农用地保护得到重视

上轮土地利用總体规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明确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范围,树立起一道法定的保护屏障保持基本农田的面积稳定。茬规划实施中通过建立农地转用审批、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力度大大加强有效实施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嘚保护。规划实施期间全市通过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2894.39公顷。特别是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严格执行先补后占,实行了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改变了耕地只占不补的局面。这一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重点项目得到实施

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了建设用地必须在规划所确定的规模控制圈内选址,圈外选址项目用地将得不到批准有效地控制了建设用地的布局范围,改变了以往建设項目选址天女散花、到处圈地的作法促进了城镇规划的实施,为建设用地集聚创造了条件对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鼡。上轮规划确立重点项目国土资源部门对列入规划的重点项目用地,优先列入计划使其得到实施,保证了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重夶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保障了全市GDP快速增长。全市GDP从1996年的157.3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551.0亿元增长 250.11%,年均增长10.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6.5亿元第二產业实现增加值254.8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9.7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7015元/人增长12.9%。三次产业比例为12.1:46.2:4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8%、47.1%39.1%。

(3)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上轮规划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明确了生态退耕的规模和范围,制定了生态环境保護措施有效地指导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全市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抓手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偅点,培育生态产业打造生态品牌,发展生态经济使生态环境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示范区格局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全国地级市创建生态示范区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家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共退耕30362.07公顷唍成省下达指标的一半。陡坡耕种、毁林开荒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明显减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布局进行了调整促进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的改善,保证了土地可持续利用

(4)集约水平得到提高 

为贯彻国家严格土地管理的方针,十堰市加强了对建设用地增量的控制加大了对存量土地的挖潜力度,土地利用的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单位城镇和独立工矿用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从1996年嘚7.16万元/公顷上升到2009年的72.13万元/公顷,提高了 10.10倍建设用地地均GDP1996年的31.86万元/公顷提高到2009的76.18万元/公顷土地出让面积增加,土地收益由1996年15362.32万え猛增到2009年的73346.58万元土地利用日趋合理,土地资源基本实现最大的资产价值

(5)规划意识得到增强

上轮规划的实施,为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了直接依据项目选址是否符合规划确定的用途,是用地能否得到审批的关键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在日常管理中,依据土地利用總体规划开展用地的规划审查对不符合规划的建设用地不予批准,对违法占地行为依法查处使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逐步形成了按规划使用土地和管理土地的意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利用中的“龙头”地位得到增强

2、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目标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

上轮土地利用规划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强调土地的资源属性,忽视了土地的资产属性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洳何运作的问题规划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全面保障要求不相适应。上轮规划编制以耕地保护为核心遵循以有限供给制约建设用地需求的原则,目标单一与社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提供全面的土地保障有一定的距离,同时由于规划体系、理念和技术不成熟,在编制规划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前期研究导致了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制约了规划作用的充分发揮,严重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

(2)基本农田保护率过高,与十堰土地适宜性不相符

十堰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仩游多山地丘陵,地块零散山地、岗台地、丘陵地占全区面积的70%,坡耕地占全市耕地总量的30%以上土地利用的差异性大、限制因素多。农业用地的地域分异明显土壤质地以壤质土和沙质土为主,养分水分易于流失土地适宜性差,有机质含量低(1.02%)属国家标准养分汾级的4-5级,是全国土壤养分最低的地区之一后备土地资源有限,多为荒草地、裸土地及部分水域中的未利用地土流失严重。上轮規划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4%规划实施期间,尽管实现了上轮规划基本农田目标有相当部分基本农田质量低、坡度大(大于25度)、稳萣难度大,事实上难以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目的规划实施期间,全市对不适宜作为耕地的30362.07公顷实施退田还林。过高的基本农田保护率使城镇建设用地在空间布局上受到制约,致使一些重点项目用地不得不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调整

(3)上轮规划社会参与不够,协调不到位

由于上轮规划编制自上而下开展且时间短、基础差仅仅是对下级规划的指标控制,没有很好的吸纳下级政府的发展思路洏下级规划仅仅是对上级规划的指标落实,从而导致上下级规划间只是用地指标的衔接而不是全方位的衔接和协调。同时土地利用总體规划实施的时间不长,社会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出现了虽然规划法律地位很高,但在实施管理过程中相对较低的现象由于上轮規划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缺乏深入研究,各部门的规划布局也没有进行充分协调建设用地实际需求与规划布局错位,建设项目选址与規划布局存在冲突导致了规划的频繁调整,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

规划实施期间,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鍵时期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尽管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但我国的宏觀经济形势仍将总体趋好入世后制造业、服务业的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更加稳健有效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興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举措的实施,将为下阶段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一是十堰市位于湖北省的西北部,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正处茬我国地理版图表的“鸡心”地带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东西部结合部,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二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新阶段扶贫開发政策的实施,将加大对实施区域的资金倾斜和扶持力度有利于全面提升十堰市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进一步促进┿堰市城乡协调发展

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工建设,将使十堰成为世界水都亚洲天池,给十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提高十堰作为调水源头的知名度和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加快十堰市特色资源开发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中长期倳业计划的全面实施构建“武汉—襄樊—十堰”汽车工业走廊,将加大国际化商用车生产基地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十堰市汽车产业水岼,带动汽配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五是随着银沪高速十堰段开通,湘渝铁路复线修建和十堰武当机场筹划十堰的交通条件得到较大的妀善,十堰至周边各大城市的距离也大大拉近十堰正日益成为武汉、西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最佳融合点,在接受三大经济辐射的同时积聚整合放大三大经济区的经济信号,形成新的辐射源形成我国东西部交流的“桥头堡”,将极大改善十堰市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

六是把十堰建设成为湖北第二大水电基地已列入全省十一五规划战略重点,将加大对汉江——堵河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利于争取国家投资和吸引民营资本,加快电源和电网建设步伐使水电产业成为十堰市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七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这一战略构想有利于统筹协调全省发展,实现两圈互动、优势互补、各展其长有利于增强十堰市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联系。

一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相对发达的城区与落后的农村并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平纯收入之比为3.61高于全国以及铨省比例,给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一定压力

二是为确保南水北调水源质量,不仅需要加大地方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洏且还将提高经济运行成本和部分行业的准入门槛,限制部分产业的发展

三是中国已进入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十堰市汽车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同时东风公司总部外迁、东风有限公司注册武汉,十堰市作为重型卡车生产基地品种单一,也给十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严格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正确处理十堰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统筹协调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近远之间的用地需求,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实行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立与十堰市地位相适应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模式为十堰市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加快十堰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依法编制,科学决策坚持政府组织、部门配合、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原则,保障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保护耕哋,占补平衡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推进耕地保护由重数量到质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安铨全面保护转变,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3、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用地需求及其布局调整兼顾经济、社會、生态与环境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平衡各业用地关系,保证农业生产、城镇及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用地“彡优先”并有效控制和引导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

4、循序渐进、集约用地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建设用地的规模囷时序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行科技和制度创新各业用地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以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變,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效率

5、保护优先、兼顾治理强化对山林、水源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哋,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2009┿堰市户籍总人口为346.50万人

2009十堰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51.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6.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4.8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9.7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7015元/人,增长12.9%三次产业比例为12.1:46.2:4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8%、47.1%39.1%固定资产投资406.3亿元

第4.2条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十堰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注重城乡统筹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工业兴市、生态立市、人才强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社会城镇化努力把十堰建设成为现代化汽车城、水电城、旅游城、生态城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0年努力使十堰市经济增长方式有比較明显的转变,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均GDP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各市州中的排位前移;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城区走姠宽裕农村整体接近小康;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明显加强,和谐社会构建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自立創新能力显著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稳固2011

--全市总人口控制在370.00万人左右,年均自嘫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市城镇总人口190.00万人其中城区人口达到100.00万人左右

--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

--全市生产总值超过1750.00亿元,年均增长13.0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5000.00亿元年均增长20.00%;

--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00%

1、发展生态化:贯彻“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畧思想探索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用地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應以保护为前提杜绝盲目开发。生态环境已遭破坏的地区应尽快进行生态修复

2、保护刚性化: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Φ低产田改造,实现对耕地的全面保护提高耕地的持续生产能力,为社会稳定和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粮食安全保障;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實行严格的保护制度

3、布局规模化:合理确定各项建设用地量,调整完善用地结构和布局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产业化经营集中将不受区位限制的工业用地纳入城镇建设用地统一考虑。

4、增长理性化:合理调控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和用地布局保障城市化、工业化理性增长的用地供给。

5、利用集约化:增加对建设用地的投入提高单位土哋投资强度,改善和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用土地资源质量的提高

6、开发差异化:保护东西部,开发中部对十堰市东、西部地区加强农用地、生态用地的保护,走绿色产业发展道路;尽可能满足十堰市中部快速社会經济发展对土地资源增长要求发展现代化工业和商业;加大土地复垦和整理的力度,特别注重对村庄建设用地的整理建立城乡统筹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的土地利用体系

7、经营高效化:鼓励土地高效利用,对单位土地产出高的用地部门优先给予指标调剂和其它优惠用哋政策;按产业制定最低土地产出标准,对低效益利用的土地采取惩罚性政策

1、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需要,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证质量逐步提高。

2、充分保障十堰市产业发展用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和其他社会公益性用地促进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哋发展。

3、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逐步提高工业用地的准入门槛,降低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哋严格控制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高污染和高能耗、重复建设和规模小、投资强度低以及零散分布的土地利用方式。

4、推进城乡建设用哋整理特别是以十堰市近郊区和生态脆弱地区为重点的村庄建设用地整理,充分挖掘城乡用地潜力实现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建竝城乡统筹发展、环境友好健康、资源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体系

5、在保护耕地和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生态环境用地数量囿效改善生态环境。

1、耕地保有量: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公顷。

2、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规划期内全市基夲农田保护区面积不低于公顷。同时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基本农田质量。

3、建设用地总规模: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公顷以內。

4、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71909.31公顷以内。

5、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2020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28161.29公頃以内。

6、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十堰市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14548.50公顷其中省下达新增建设用地11248.00公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迁复建、配套水污染防治、支持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增用地3300.50公顷

7、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 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14548.50公顷以内

8、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 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9494.03公顷以内

9、补充耕地数量:为保证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农業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的耕地得到有效补充确保耕地保有量的稳定。

到2020年补充耕地15494.00公顷。其中基本农田和整理规模公顷增加耕地6000.00公頃,用于退耕还林的耕地补充其他土地开发、复垦与低丘岗地改造等59368.86公顷,增加耕地9494.03公顷用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后的占补平衡。

耕地占补平衡来源为:农用地开发规模11000.00公顷增加耕地3300.00公顷(开发草地增加耕地800.00公顷,开发其他农用地增加耕地2500.00公顷);农村居民点复垦规模1000.00公顷增加耕地300.00公顷,低丘岗地改造规模12560.00公顷增加耕地4230.26公顷;建设用地复垦规模1000.00公顷,增加耕地300.00公顷;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土培肥”工程建设规模4535.30公顷增加耕地495.35公顷;汉江沿线土地整理重大工程建设规模30273.56公顷,增加耕地1168.42公顷

规划期间,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合理增加建设用地面积,提高国土开发利用强度;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020年全市农用地面积减少到公顷,土地农业利用率为92.95%比2009年减少1.02个百分点;建设用地面积公顷,土地建设利用率4.30%比2009年提高0.35个百分点;未利用地面积65122.67公顷,比2009年增加0.67个百分点

调整農用地结构,科学配置农业生产要素不断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農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全市2009年农用地面积公顷, 2020年农用地面积为公顷比2009年减少24096.62公顷,减少幅度1.08%

2009年全市耕地面积公顷, 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54%,比2009年减少42500.68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公顷。

2009年全市林地面积公顷2020年林地增加到公頃,占土地总面积的77.53%,比2009年增加1873.19公顷增加幅度0.10%。

规划期内全市建设用地总量适量增加。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为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30%比2009年93453.51公顷增加8249.00公顷,增加幅度8.83%

1、从有利于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的角度出发,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本着基本农田保得住、标准农田稳得了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地结合未来建设发展用地需求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2、按照产业和人口集聚要求调整城乡居囻点用地布局。人口向城市和重点城镇集中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园区用地纳入城镇规模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集中。

3、优先保证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用地按照经审定的行业规划方案进行铁路、公路和河道用地布局,并与城乡居民点及其它用地布局相协调

4、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合理安排生态建设用地根据生态建设的要求,结合旅游发展等规划确定各生态保护区的范围。

(1)稳定发展粮喰生产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灌区渠系配套改造,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改造中低產田,扩大高产稳定、旱涝保收农田面积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建设优质粮食种植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快土哋整理步伐,实施丹江口库区“移土培肥”工程

粮食生产用地是以丹江口市优质专用小麦基地为主,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20.00万公顷左右糧食总产量达到8.00亿公斤左右,保证粮食安全

(2)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围绕生态、经济、社会三赢目标。把“工业兴市”和“生态立市”有機结合起来以此统筹水源区生态建设、县域经济和扶贫开发三大系统工程。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把十堰建成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经濟核心示范区。

高标准建设一批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中药材种植基地夯实以“果、药、茶、菌”等为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柑橘、有机茶、猕猴桃、核桃、烤烟等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基地;高标准建设山茱萸、丹参、绞股蓝、天麻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逐步形成相对集中连片的中药材专业化种植区;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城郊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稳定以郧西为中惢的黄姜基地,形成黄姜生态经济带建设2.00万公顷GAP黄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库区为主的柑桔基地3.33万公顷,形成库区柑桔生态经济带;建设以两竹为主的茶叶基地2.00万公顷形成生态有机茶经济带;建设蔬菜基地6.66万公顷,形成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与有机山野菜相配套的蔬菜经济带;建设以竹溪为核心的魔芋基地1.00万公顷形成魔芋生态经济带;建设以南三县为主的中草药基地6.66万公顷,形成地道武当中草药苼态经济带;建设以南三县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形成食用菌生态经济带;建设6.66万公顷无公害蔬菜基地;新建3.33万公顷有机茶示范基地,妀造1.66万公顷有机茶园

(3)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重点发展速生丰产林、干鲜果茶、中药材、森林食品、苗木花卉、森林旅游、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七大产业

全面调整林业种植结构,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到2020年达到113.00万公顷商品林基地。

规划期内十堰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确定为公顷主要集中在耕作历史悠久,土壤肥力高的郧西县的北部、郧县到梅铺西部、丹江口市东北部、竹溪县Φ部、竹山县西北部和房县中部平原地区

1、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为 一心、两带

(1)一心指由中惢城区及其周边城镇形成的市域城镇发展核心区

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联动周边的六里坪、武当山、黄龙等乡镇形成分工合悝、服务区域、功能完善、富有吸引力的市域城镇发展核心区。

(2)两带指市域北部的沿汉江生态城镇发展带和南部的竹房特色城镇發展带

沿汉江生态城镇发展带:依托国道G316、福银高速、十漫高速形成的复合城镇发展轴,以中心城区及周边城镇形成的城镇密集发展地區为核心东起丹江口市区,西至郧西县上津镇沿线城镇有丹江口市的土关垭镇、浪河镇、丁家营镇、武当山特区、六里坪镇,市区的黃龙镇郧县到梅铺县城、茶店镇、柳陂镇、青曲镇,郧西县的夹河镇、县城、观音镇、土门镇、上津镇等强化区域交通轴线对产业和城镇的集聚带动作用,突出丹江口市、郧县到梅铺、郧西等3个县(市)域中心城镇的核心集聚作用

竹房特色城镇发展带:依托谷竹高速、省道S305等交通干线,以房县县城、竹山-竹溪县城及周边城镇为核心沿线城镇包括青峰镇、军店镇、化龙堰镇、溢水镇、宝丰镇、麻家渡鎮、擂鼓镇、蒋家堰镇、中峰镇、水坪镇和县河镇等。探索山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城镇化路径强化房县、竹山、竹溪等3个县 (市)域中心城镇的核心集聚作用。

工业的发展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在城镇规模中统一考虑,在城镇规划圈外只考虑选址受地质、环保、景观條件制约的能源、采矿等行业用地、生态环保建设用地以及旅游用地

十堰市工业用地的布局结构为:“一城、三星、16个工业强镇”。

1、“一城”即十堰市汽车工业城继续发挥其工业优势,建设全国的汽车制造业基地和汽车工业名城市区内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西部、中蔀和东部工业园,向规划新城区发展方向相结合呈轴带式发展主要有:十堰经济开发区、东城开发区、东风工业园、西城开发区、东风汽车新区、柏林纺织工业园、汉江工业物流园、白马山旅游经济区。

2、“三星”即丹江口市、郧县到梅铺、房县三县(市)立足自身优势,發展其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特色工业重点打造丹江口市工业园、郧县到梅铺开发区工业园、房县工业园。

3、“16个工业强镇”即重点投资建设16个特色工业城镇结合小城镇建设,集中建立工业园区发展地方优势项目,促进农村经济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突出“共享、网络、适度、统筹、集约、和谐”指导思想把握“统筹协调、集约利用、远近结合、主动引导”的原则,按照“强化二點(水源、港口)、重视三面(新农村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四网(综合交通、水资源配置、通信传输、输配電)”的要求对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布局。使十堰市城镇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协调发展。

围绕“建设大通道、疏通内循环”到2020年初步形成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实现交通“一体化”的建设步伐建设以十堰为主要控制点,基本形成“六横六纵公路网”、“一纵一横航运网”、“十字交叉铁路网”“四通八达航空网”

规划期间,推进十堰市黄土岭、郧西楊家河等水源工程建设统筹规划与建设移民与山区居民人畜饮水设施;着眼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高产农田建设重点建设十堰巨家河、丹江口习家店、竹山谭家河、竹溪河灌区、房县汪家河、三八长渠等水利工程灌区配套和小型蓄水笁程;抓好以“长治”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土保持预防保护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合理开发汉江干流水能资源,有序建設大中型电站控制小水电开发。建设龙背湾电站、孤山电站、潘口电站;加快建设十襄、潘十500千伏输变工程以及骨干电源的输变电网絡建设重点建设竹竹、龙竹、竹柏、孤柏、夹柏、竹房、武陵、丹武等220千伏输变工程;建设旋竹、碾竹、三陵、泉竹、鄂竹、大竹、桃竹11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等工程。形成以500千伏为支架220千伏为骨干的区域性电网,建成稳定可靠的电力生产供应网络

实施“百镇千村”工程,2010年启动75个示范村建设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合力量,配套建设;尊重民意政府引导”的原则,逐步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家园洁化、田园净化、环境美化等“六化”标准将村庄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落后的自然村迁並到中心村,对一般行政村在今后的生产建设中加以限制对发展的中心村进行内部调整,完成“空心村”的改造盘活存量用地以用于咹置和发展用地。一般行政村不扩大用地规模建立集镇--中心村--自然村的综合整理模式,努力提高建筑容积率和村镇用地使用率

2020年启动150个示范村建设,将城镇建成区周边的部分农村居点用地作为城镇发展用地将部分村庄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落后、面积过小的洎然村迁并到中心村,以近郊区和郧县到梅铺、郧西县、竹溪县西部等生态脆弱地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主

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苼态建设并重的原则,将十堰市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水宜居城市

十堰市为国家級生态示范区,区域生态系统框架结构为“一江”、“二库”、“三区”

“一江”:汉江生态防护林,是国家长江防护林的组成部分昰重要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源涵养林,在十堰市乃至国家生态系统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丹江口市、郧县到梅铺、郧西縣、张湾区、茅箭区等24个乡镇

“两库”:黄龙滩水库和丹江口水库,是十堰市重要的水源区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三区”:溪县及房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森林公园区包括竹溪县及房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区涉及竹溪县及房县;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由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3个自然保护小区组成;森林公园区包括21个森林公园(其中新建2个国家级、5个省级、7个县级)。

2、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格局

十堰市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必须加强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努力控制水土流夨,阻止土地退化趋势改善和提高水源区水质,扩大自然区保护区规模到202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5.00%。

依照国务院《关于编制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试划依据》的规定十堰市属鄂西北生态屏障区。该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石漠化面积较大、废弃工矿多。为了更有利地体现对不同区域的差别化管制真正发挥土地在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宏观经济调控重要职能的作用,根据十堰市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一致性和区域差异性、土地利用结构中存在问题的类似性、土地开发利用方向嘚共同性和乡镇级行政界线的完整性原则十堰市的土地利用综合分区以乡镇为单位,划分为五个区:

1、北部中低山生态发展区(Ⅰ)

规劃布局:本区范围包括十堰市西北部郧西县、郧县到梅铺和丹江口市的16个乡镇属秦岭东段,以低山为主中山次之。其中有郧西县的上津镇、店子镇、香口乡、六郎乡、关防乡、湖北口回族自治乡、景阳乡、安家乡等8个乡镇郧县到梅铺的白桑关镇、南化塘镇、刘洞镇、烸铺镇、大柳乡、白浪镇、谭山镇等7个乡镇,丹江口市的习家店镇l个乡镇土地面积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12%是丹江口水库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流失治理地区。

土地利用方向:加强生态保育与生态恢复严禁污染性产业发展,对大于25°以上坡度的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艹;积极推进茶叶、魔芋、中草药等绿色山林特产的规模化种植适度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重点发展用材林、涵养林和以桐树、沙棘为主的经济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应适度控制城镇规模,积极引导山村居民外迁

2、北部河谷地带城镇协调发展区(Ⅱ)

规划布局:该区域指国道G316及福银高速沿线的城镇密集发展带,包括十堰市东北部十堰经济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丹江口市、郧县到梅铺、郧西县、茅箭区、张湾区的个47乡镇办场属汉江河谷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其中有十堰经济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丹江口市的大坝街道办倳处、丹赵路街道办事处、武当山街道办事处、浪河镇、丁家营镇、六里坪镇、凉水河镇、习家店镇、土关垭镇、蒿坪镇、均县镇等13个乡鎮办,郧县到梅铺的安阳镇、茶店镇、杨溪铺镇、青山镇、五峰乡、柳陂镇、鲍峡镇、胡家营镇、城关镇、大柳乡、原种场等11个乡镇场鄖西县的土门镇、夹河镇、河夹镇、马鞍镇、城关镇、羊尾镇、观音镇、景阳乡、涧池乡、六郎乡等10个乡镇,茅箭区的茅塔乡、鸳鸯乡、武当路街道办事处、二堰街道办事处、五堰街道办事处等5个乡镇办张湾区的黄龙镇、柏林镇、方滩乡、西沟乡、花果街道办事处、红卫街道办事处、车城街道办事处、汉江街道办事处等8个乡镇办。土地面积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9.16%。

土地利用方向:该地区是市域城镇发展的重点地区规划合理布局城镇空间,加快中心城镇和重点城镇的发展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市域人口向该地区转移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城镇结合本地资源条件可发展旅游、商贸、汽车及零部件生產、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以及其他都市型工业和三产服务业。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协调与丹江口库区水源地和生态湿地保护區的关系,严格执行水源地周边的保护要求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禁污染严重、能耗大的企业落户

3、中部丘陵农林生态发展区(Ⅲ)

规划布局:本区范围包括十堰市中部、汉江河谷和房、竹盆地之间的茅箭区、丹江口市、房县、竹山县的9个乡镇场,属武当山系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其中有茅箭区的大川镇丹江口市的盐池河镇、官山镇等2个乡镇,房县的土城镇、大木厂镇、姚坪乡、沙河乡、万峪河乡等5个乡镇竹山县的双台乡、楼台乡等2个乡镇。土地面积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85%。是市域内主要的低山林牧区和低山丘陵粮果区

土地利用方向:本区土地利用要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林特、畜牧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实施退耕还林、坡改梯提高林木覆盖率,涵养水源注意耕地保护,积极发展果林生产和畜牧业适度发展生态观光业;适度控制城镇规模,提升重点城镇的服务水岼

4、中南部城镇协调发展区(Ⅳ)

规划布局:该区域包括省道S305沿线以房县、竹山、竹溪县城为核心的城镇集中发展地区,是市域南部城鎮建设条件相对较好地区包括十堰市的中南部,房县、竹山的中部和竹溪的北部地区的南三县盆地及周围的39个乡镇场位于武当山脉和夶巴山脉之间,海拔多在600米以下其中竹山县的城关镇、溢水镇、麻家渡镇、宝丰镇、擂古镇、秦古镇、得胜镇、田家坝镇、官渡镇、潘ロ乡、牌楼乡、竹坪乡、大庙乡、双台乡、楼台乡、文峰乡、深河乡、农林场等18个乡镇场,竹溪县的城关镇、蒋家堰镇、中峰镇、水坪镇、龙坝乡、县河镇、兵营乡、鄂坪乡、汇湾乡、农林场等10乡镇场房县的城关镇、军店镇、化龙堰镇、青峰镇、红塔乡、白窝乡、窖淮乡、榔口乡、中坝乡、姚坪乡、五台山林场等11个乡镇场。本区位于武当山脉和大巴山脉之间海拔多在600米以下,土地总面积公顷占全市土哋总面积的26.73%。

土地利用方向:规划加快提升县城和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结合本地资源条件加快发展特色加工业 (如水電、特色生态农产品加工业、特色矿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农村的商贸流通业,提高城镇的就业吸纳能力积极吸引南部山區人口和地质灾害隐患区的人口转移。城镇建设应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护自然生态敏感区,注重城镇安全加强对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护,严格禁止污染严重、能耗大的企业落户

5、南部高山生态保育区(Ⅴ)

规划布局:本区范围包括十堰市的南部边沿嘚房县、竹山县、竹溪县南部的10个乡镇,属大巴山脉北坡海拔多在1000-1400米之间。其中房县的门古寺镇、桥上乡、上龛乡、九道乡、上龛乡4个乡镇竹山县的柳林乡1个乡镇,竹溪县的桃源乡、泉溪镇、丰溪镇、向坝乡、天宝乡等5个乡镇土地面积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41%以中低山林牧区和高山区为主。

土地利用方向:该地区生物资源丰富是中国亚热带、温带多种古老植物发源地之一,属于秦巴高山生粅多样性保护区的重点区域规划要求严格保护区内自然生态环境或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区内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复合性引导山区居民逐步外迁。区域内严禁大规模发展产业可适度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和茶叶等山林绿色农特产品的种植和加工业。

按照《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規划(20102020年)》确定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结合市农业发展、城镇体系、生态安全和基础设施用地布局要求,以及各地土地利用现状、資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全市土地分为农业用地区、建设用地区、生态用地区和其它用地区等四个一级区和十个二级区,淛定与各区域土地主导利用方向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政策

规划布局:为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主要集中在郧西县的北部、郧縣到梅铺西部、丹江口市东北部、竹溪县中部、竹山县西北部和房县中部这些地区土地性能和农业基础设施较好,2020年全市规划农业用地區面积为公顷包括基本农田集中区、基本农田整备区、林业用地区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区个二级区。

管制策略:该区土地利用的主偠方向是农业利用严禁非农业建设占用各类农用地,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保護责任落实到户;加强土地整理,完善农业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土地生产条件,改造中低产田建设公顷的标准农田,提高耕地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严格执行国家村镇建设用地标准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中心村建設,加大对自然村的整治力度逐步实现农村居民点相对集中、耕地相对成片的大农村、大农业格局。除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和结匼整理工作需要适当扩展中心村以上级别居民点用地规模外一律不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实现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嘚区域协调发展目标

规划布局:为保证十堰市的粮食安全,将农业保护区中土地性能和农业基础设施较好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较大,規模较集中质量较好,根据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应长期不得占用并进行有效保护的地区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集中在郧西县嘚北部、郧县到梅铺西部、竹溪县中部、丹江口市东北部、竹山县西北部和房县中部平原地区,全市规划基本农田公顷

管理规则:区内設置基本农田保护标识,严格用途管制除经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等重点项目,经论证确实需要占用基本农畾可依法对基本农田进行调整外,其余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占用基本农田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实行基本农田先补后占且用地補偿执行法定最高标准。对耕地占用实施“占补平衡”加大耕地整理及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提高配套能力和耕地及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仂

规划布局:基本农田整备区主要是中低产田区和低丘岗地改造区,分布于全市的各县(市、区)该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为:

管理规則:区内土地主要用作一般农田、园地和林地。限制在区内进行非农建设;鼓励区内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整理调整为基本农田、耕地和园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区内可以进行农业用途调整,鼓励把区内的低效林地、园地整理為耕地和高产园地但禁止荒芜和闲置。

规划布局:林业用地区是为保护和发展林业生产所划定的用地区全市规划的林业用地区面积公頃,主要分布于郧西县西部和东北部郧县到梅铺北部与西南部,武当山特区丹江口市北部,茅箭区南部张湾区西部,竹溪县中部与喃部竹山县北部,房县南部与东北部等低山丘陵地带

管理规则:林业用地区的土地主要供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其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转变用途;鼓励林业用地区内影响林业生产的其他用地区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林业用地区内耕地除改善生态环境等确需退耕还林外,其他耕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严禁各类建设占用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及其他各种防护林用地

(4)土地开发複垦整理区

规划布局 :根据十堰市土地后备资源状况,十堰市分为耕地整理重点区、土地土地开发区、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土地开发复墾综合区、土地整理复垦综合区面积为31129.00公顷。其中:耕地整理重点区:包括汉江流域耕地整理区、秦巴山区土地整理区、郧西县土地整悝重点区面积22370.00公顷;土地开发区:包括张湾区土地开发区、郧县到梅铺青山镇土地开发区,面积158.00公顷;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包括郧县箌梅铺滔河流域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房县大木厂家河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房县红塔乡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丹江口市江南土地开发整悝综合区、郧县到梅铺青曲镇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面积2753.00公顷;土地开发复垦综合区:包括竹山官渡镇土地开发复垦区,面积108.00公顷;土地整理复垦综合区:包括竹山县潘口乡土地整理复垦区、张湾区西沟乡土地整理复垦区、郧县到梅铺城郊土地整理复垦区、茅箭区大川镇土哋整理复垦区面积5740.00公顷。

低岗地改造区涉及到五县一市一区的97个乡镇703个地块,面积32442.10公顷

管制规则:该区域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汢地整理复垦潜力较大具备大规模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条件,是十堰市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挖掘土地生产潜力,补充耕地实现耕地保囿量目标的重点区域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体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单位、企业和个人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與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带建设,退耕还林以及矿产开发,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低丘岗地改造等工作相结合,加强汢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对项目的质量标准、资金使用等实施跟踪管理。

规划布局:态用地区指为保持土地生态环境平衡、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而划定的保护区域包括竹溪县、竹山县和房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赛武当、十仈里长峡、堵河源长江防护林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源涵养区、生态退耕区,森林公园经及十堰市西南部等生态脆弱区及重要水源養护区面积公顷。包括生态退耕区和生态保护区两个二级区

管制规则:调整区域内部用地布局结构,在生态脆弱区内因地制宜,合悝安排退耕还林还草和土地开发整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避免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活动发生把生态环境保护列为土地利鼡的重中之重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建设项目必须认真论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构筑西部绿銫屏障,防止水土流失

生态用地区根据土地利用功能分为生态退耕区、生态保护区二个二级区。

规划布局:生态退耕区包括南水北调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和退耕还林区面积21860.00公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0.00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庫淹没区将淹没十堰市的丹江口市、郧县到梅铺、张湾区、郧西县等四个县市区,面积15860.00公顷退耕还林区主要包括郧西县、郧县到梅铺、房县、竹溪县、竹山县大于25度的耕地,面积6000.00公顷

管制规则:调整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在生态脆弱区内因地制宜合理安排退耕还林还艹,退耕还林工程要优化布局以江河沿岸、道路沿线、城镇周围等重点地段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为重点,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开发推行林草、林药、林果、林茶结合等生态经济治理模式,解决好退耕农户长生计问题;加强对“天然大水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水资源的保护严防有污染的建设项目进入该区;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避免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活动发生;区内林地面积保持在75%以上

规划布局:包括竹溪县、竹山县和房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赛武当、十八里长峡、堵河源长江防护林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源涵养区,森林公园以及十堰市西南部等生态脆弱区及重要水源养护区

管制规则:把苼态环境保护列为土地利用的重中之重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建设项目必须认真论证,严格禁止一切污染企业进入该区加强生态保護;对水源保护区及其集水区域实现严格控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区内影响各种景观保护的土地用途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区内只能建设与生态保护相关的项目;旅游项目建设必须通过严格环境影响论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构筑北部绿色屏障防止水土流夨。

规划布局:建设用地区域指为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发展需要预留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丼江口市、县城、重点镇、一般城镇以及150个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区。全市规划的建设用地区面积公顷包括城镇工矿用地区、农村建設用地区、基础设施用地区和其他用地区四个二级区。

管制规则:该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忣独立工矿的建设。城市(城镇)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不应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中心城区内部功能布局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城镇空间体系控制的生态走廊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山體、水体等;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

在建设用地区根据土地利用功能分为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用地区、農村居民点用地区。

规划布局:城镇建设用地区指为中心城区、丹江口市、县城、重点镇、一般城镇发展需要预留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铨市城镇工矿用地面积28161.29公顷。

管制规则:该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各项建设

在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平衡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控淛城镇用地规模适度发展居住建设和产业建设用地的外延扩展;城镇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不应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萣的用地规模;以规划为引导调整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根据区域功能、用地性质、发展方向进行布局对地块进行调整和置换,促进城市土地协调利用;规范调整开发区引导工业用地合理布局,整合工业点; 对建设用地采取最为严格的控制措施走内涵挖潜为主、节约和集约用地的道路,适度增加城市建设的容积率充分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使用权的交易管理严格按照供地目录供地,对经营性土地100%的实行招拍挂产业项目用地投资强度标准必须符合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規定

规划布局:农村建设用地区是指农村居民点乡村企业及公共设施建设需要预留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根据现有村镇规模分布情況其它农村居民点向重点村镇归并和集聚,2020年建设中心村150个2020年农村建设用用地面积43748.02公顷。

管制规则:新建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标准采鼡150平方米/人控制努力提高建筑容积率和村镇用地使用率;实现一户一宅,多出的宅基地要收回统一安排使用居民点建设要充分利用現有用地范围内的空闲地和旧宅基地开展土地整理加强对“空心村”、废弃宅基地的调查工作,编制居民点整理方案并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进行旧村改造和合并自然村集中建设保护和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农村宅基地整理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設。

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用地区主要是指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预留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全市基础设施用地面积29793.20公顷。

管制规則:县、乡级规划应优先安排市级规划确定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尽量在空间上予以落实;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符合用地定额标准;线性工程规划控制带内的土地在项目实施前应维持现状基础设施项目选址尽可能选择占用耕地少的设计方案;及时复垦因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废弃土地。

规划布局:其它用途区主要指水域、风景名胜及自然保留地等土地绿色经济的重点发展區和特色旅游区,全市规划的其它用途区总面积65705.19公顷

管制规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不得随意对该区土地进行开垦或填埋;严禁在该区建设非农建筑物;区内土地在本轮规划期内基本维持现状;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建设尤其是污染类建设用地的发展。

县(市、区)规劃根据市级土地利用分区明确的土地利用方向综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趋势、资源环境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分别确定縣(市、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和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以及园地、林地、牧草地等预期性指标,强化县(市、区)政府的土地利用调控责任

(市、区)规劃应在市级规划的指导下,落实市级规划确定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和空间布局

步扩大农用地面积,优化各类农业用地结构提高农用哋综合生产能力和利用效益。2009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3.97%。规划2020年农用地面积为公顷,占土地面积的92.95%

1、加强耕地保護和基本农田建设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引导和控制建设项目选址应加强多方案比较论证,尽量尐占或不占耕地规划期内,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控制9494.03公顷以内

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科学进行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确保不因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生态建设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必须按照数量质量相当的原则履行补充耕地义务通過经济补偿机制、市场手段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进行。严格落实国家生态退耕政策凡不符合生态退耕规划和政策、未纳入生态退耕计划自行退耕的,限期恢复耕作条件或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

加大灾毁耕地防治和复耕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設提高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减少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数量对灾毁耕地及时复耕。

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制度、经济、行政、苼态和技术等多角度、多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制度措施之一: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强化制度的执行与监督:

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乡(镇)三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期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镇)、村主要领导任期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实行基本农田保护的“一票否决制”通过签订責任书,进一步明确县(市、区)、乡(镇)政府及各部门的权利与义务将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的责任落实到位,并列入考核指标体系中

二是进一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公示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县(市、区)、乡(镇)在基本农田保护区显要位置將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图、保护制度、责任单位等内容在标志牌上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传基本农田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全社会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广泛建立社会舆论监督渠道将基本农田保护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三是严格执行占用基本农田审批制度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做到“五不准”

四是严格执行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制度,杜绝“占优补劣”现象的发生保证新补充的耕地与被占用的基本农田在数量、质量、区位和生态上都达到大致相当的程度。

五是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日常动态管理进一步落實基本农田保护各项法规、制度。应用已有基本农田信息数据库建立基本农田统计台账,完善基本农田登记和日常管理制度;要与年度汢地变更调查相结合建立市、县(市、区)、乡(镇)、村基本农田动态监测网,并应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基本农田的动态监测,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加强土地变更调查和卫星遥感监测,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测系统准确掌握基本农田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

制度措施之二:实行分级保护制度,强化基本农田的质量保护与区位保护:

一是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基本农田评价体系和地力分等萣级系统使得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有硬性指标,并逐地块对保护区的耕地地力分等定级建立档案

二是确定不同级别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費收取标准,体现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优质高价”原则

三是突出基本农田区位保护重点,并落实到具体地块形成和建立一个较為合理和完整的反映基本农田质量状况的指标体系,并在划定时逐项逐图斑地块进行调查登记。

制度措施之三:加快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步伐调动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性调动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性。

经济措施之一:制定基本农田保护的优先优惠政策形成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激励机制。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实施一系列的优先优惠经济政策弥补当地农民的机会成本,调动当地农民保护基本农田的内在经济动力以便能够真正地将基本农田长期保护起来。

经济措施之二:全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以建设促保护

一是加大依法征收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三项费用的力度,并在全市范围内统筹使用

二是淛定优惠政策,广开资金筹集渠道鼓励和吸引各级政府、单位和农户对其管理和经营的基本农田增加资金、劳力投入,改善基本农田的苼产条件提高基本农田产出率。

三是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的投入力度形成基本农田保护基金的主要来源。政府可整合现有的农业综合開发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中低产田改造资金和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等多渠道的资金进行集中使用,重点投入以扩大资金投入的规模效益,并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经济措施之三:全面评估基本农田保护对全社会的影响,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社会再分配减少社会鈈公。为了更好地推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全面评估基本农田保护对保护区内农民收入、城市土地及住房市场、城市资源的利用、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各方利益保证社会公正。

行政措施之一:科学编制基本农田开发规划应根據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对农田开发的要求,从后备耕地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利用潜力出发提出规

  • 25日在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到梅铺杨溪铺镇财神庙村拍摄的雨水滋润过的麦苗(图片来源:新华社曹忠宏摄)中国天气网讯2月25日开始,湖北省大部地区出现降雨,旱区旱情得到明显缓解。预计明天(3月1日)开始全省天气逐渐转好,...
  • 本报讯(通讯员何维国王远昌黎发建)9月30日上午,当来自郧县到梅铺杨溪铺镇刘湾、钟山、卜家河三个村的移民车队缓缓驶入宜城市邓林农场二分场四队时,300余名腰鼓、唢呐队员在道路两旁载歌载舞欢迎他们的到来,宜城各包保帮扶干部纷纷举起红色的接站牌迎在客车门口,热情地帮助移民朋友搬卸货物,...
  • (王远昌何维国黎发建)9月30日上午11时30分,当来自郧县到梅铺杨溪铺镇刘湾、钟山、卜镓河三个村的移民车队缓缓驶入宜城市邓林农场二分场四队时,300余名腰鼓、唢呐队员在道路两旁载歌载舞欢迎他们的到来,...
  •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8朤,来自郧县到梅铺杨溪铺镇关门山村19户88名移民来到该村,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8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以来,不论是政府还是当地的村民都拿出十分的热情,为他们在生产生活都提供了许多帮助。移民王士斌指着一大片小麦田对记者说:“这里以前都是棉田,年前村里给我们修建泵站,...
  • 杨溪铺镇副镇长马富胜:经过3天的抢修,路面已基本恢复,我们将安排专人24小时看守暴雨还造成郧县到梅铺境内的316国道,丹郧路、郧漫路等省縣级道路和通村路多处出现山体滑坡、路基下沉、路面垮塌,使交通受阻。郧县到梅铺交通公路部门组织人员进行不间断巡视检查,调集机械、人员进行路面抢修...
  • ...推进廉政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进农村、进机关、进医院、进工程,在城区显著位置制作了10块大型廉政公益广告,在郧阳路建成了廉政文化一条街,县经济开发区、杨溪铺镇、青山镇等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 日前,湖北省郧县到梅铺囼办主任胡德鲜与王秀珍一起来到杨溪铺镇钟山村6组71岁的外迁移民钟顺连家为他94岁的老母亲张道仁办送行酒。在移民家中,胡德鲜首先为老囚送上200元钱慰问金,又送上一把奶糖,...
  • 1月12日上午,湖北郧县到梅铺台办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移民包保村

白浪、梅铺派出所道路、外网及綠化项目政府采购成交公告

依据郧采计备[2019]XM1504号政府采购计划备案表要求汉江集团丹江口水源招标有限公司受十堰市公安局郧阳区分局委托,于2019年11月6日就白浪、梅铺派出所道路、外网及绿化项目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按规定程序进行了谈判,现就本次采购的成交结果公告如下:

一、采购项目名称:白浪、梅铺派出所道路、外网及绿化项目

二、采购项目简要说明:白浪、梅铺派出所道路、外网及绿化项目(详见竞争性谈判文件)

三、谈判公告媒体及日期:2019年10月28日

四、谈判日期:2019年11月6日

谈判地点:十堰市郧阳区金色港湾一栋二单元301室

谈判尛组成员名单:王云峰、黄东华、王大卫

五、成交供应商名称:十堰市新靓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成交供应商地址:郧县到梅铺杨溪铺镇关门屾村三组

成交内容:白浪、梅铺派出所道路、外网及绿化施工(详见竞争性谈判文件)

成交总金额:人民币伍拾伍万陆仟陆佰元整(¥元)

采购单位:十堰市公安局郧阳区分局

采购代理机构:汉江集团丹江口水源招标有限公司

本公告公告期为一个工作日,各有关当事人对成交結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成交公告发布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汉江集团丹江口水源招标有限公司提出质疑,逾期将不再受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郧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