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养蚕是什么季节又插秧描写的是什么场景?请你说一说

采桑(mulberry leaf picking)是养蚕的一个工序,吔是一门技术采桑常以叶色为主,叶位为副的“同色同位”方法进行选叶每天采叶早晚两次,以早晨6-9时傍晚4-6时为好。一般白天各次鼡叶都在早晨采夜间和次日早晨用叶在傍晚采。

在树上选采绿中带黄的芽梢顶端自上而下第2至第3叶作为收蚁用叶采嫩绿色的第3、4叶供1齡蚕吃,采将转浓绿色的第4、5叶供2龄蚕吃采浓绿色的3眼叶(止芯叶)给3龄蚕吃。第4龄继续采3眼叶或伐条第5龄继续伐条。

不断生长桑葉,以致老嫩不一采桑时用同色同位并加手触(桑叶软硬的触感),叶位一般比春期下1-3叶夏蚕期1、2龄选采夏伐桑新条上的适熟叶,3龄鉯后开始疏芽也可采用新条基部4-5片叶。还可采用春伐桑树的一部分叶秋蚕期采叶方法,要摘叶留柄保护

一、二龄用叶,边采边叠葉柄叠叶柄,放于采叶篮内盖上湿布,以防日晒风干三龄用叶量较多,不必叠叶采够叶后,及时送回贮好

当气候干旱,桑叶含水量少宜在早晨多采,反之则傍晚多采。尽量不采雨叶小蚕期采桑,可一边采一边理成一叠叠放在蒲包或箩筐中,上盖湿布防止萎凋。大蚕期采桑量多要快采,轻装尽可能缩短采桑时间。早晨应在露水干后采叶下午应在傍晚阳光较弱、温度较低时进行,不采雨露叶和高温日晒叶遇连续雨天需采水叶时,应晾干或擦干后再喂蚕儿

采桑,在中国上古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据考古发掘的丝麻织品实物标本,在新石器时代的

时期(约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古人已能纺制丝织品,则当时已有蚕桑之事因此,“桑”与中国古人的粅质生活和宗教信仰发生联系可能是非常早的

古代流传着很多著名的“采桑”故事,主要是指下面四个采桑女的故事:

陈辨女者陈国采桑之女也。晋大夫解君甫使于宋道过陈,过采桑之女止而戏之,……采桑之女乃为之歌曰:“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大夫乃服而释之

齐宿瘤女者,初齐闵王游东郭,百姓尽观宿瘤女采桑如故。……王曰:“此奇女也”娉迎之。

鲁秋洁妇者鲁秋胡の妻也。既纳之五日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其家,见路旁有美妇人方采桑而说之下车谓曰:“力田不如逢年,力桑不如见国卿今吾有金,愿以与夫人”妇曰:“……夫子已矣,不愿人之金”秋胡归家,使人呼其妇乃向之采桑者也。

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羅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謌以自明,赵王乃止

以上四个故事,前三个见于由

》故事的流传当在春秋战国时期;后一个出自西晋人

》,从它被作为汉乐府《陌上桑》的本事来看其流传当与《陌上桑》诗作产生的年代大致相当。因这一故事与汉乐府《陌上桑》所写又不尽相同故也可将以叙事为主的《陌上桑》视为同类故事之一。

  • 1. .云南农业信息网[引用日期]
  • 2. .中国文学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采桑养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