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鸡冠石为主题编一个如何编民间故事事

 秦岭是一座美丽的山脉这山很夶,东西长一千六百公里南北宽二三百公里,海拔数百米到三四千米不等在中国的版图上,它像一条卧在大地中心的一条长龙龙头茬西,龙尾向东龙爪便匍匐在东西两头。由于它地处中央便成为一种地域、河流、气候、生态、动物与植被、人文与地理、文化与风貌的分水岭。

 中国有两条大河长江与黄河。两河水系就形成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坐南而黄河驻北。于是就有了南北分界有了兩域文化之别,这个分界线正是这座秦岭山脉科学家们以秦岭淮河为界,把中国的版图划为南北地理山南为长江水系,山北是黄河水系生在长江就是南方人,落在黄河便成北方汉南人性柔而北人狂悍;南方多水,北方就多沙土;南方温暖北方寒冻;南方四季阔叶鈈落,北方四季分明夏绿冬枯黄。这种南北的差异就是因了这座秦岭。

 秦岭的影响之大大过自然,超出人类的想象因为人类是大洎然的造化,人类的发展是依附自然的变化而进行人类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必然印记在它生存的自然环境中。这种印证源远流长恒古旷世。这倒让人类由迷惑不解而变为图腾秦岭也由此尊其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这条龙在这片天地中究竟卧了多久!根据地质科学記载它诞生于四亿年间,人类的历史不过二百多万年那时的秦岭之南一片汪洋,之北已成陆地随着地质运动的抬升与塌陷,断层叠起河流涌动,生命在毁灭的同时又在诞生山脉渐渐形成,各种植物慢慢地出现在适合生长的地表层上大地又变得郁郁葱葱。这便是幾亿年的自然造山活动经过生与死的痛苦磨难,八千万年时秦岭便形成现在这般模样这个自然变化发展的过程,足以使人类的历史成為小巫只可望山兴叹了。

 秦岭可以把中国内陆分为南北也可以将生活在周边的人类变为富有,以它广袤富饶和取之不竭的自然资源養育这片土地和生存在这里的人。因此八百里秦川就成为气候保障、水源滋养和风调雨顺的福地就有了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成为十三玳王朝的生存、征伐、采邑之地这十三王朝,一朝一代皆从秦岭山中取木石建都城也无论帝王间做怎样争斗,连年征战夺取土地,終是围绕着这道山脉不离不弃借助这道山水,兴盛各自的王朝而各代君王的治国理政,百姓的草民生活无不与这座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聯系因此千百年里,水出秦岭八水长安,泽被千万人人们称黄河为母亲河,誉它为父亲山了

 秦岭古时称终南山,《诗经》有“节彼南山”《禹贡》称“终南惇物”,《山海经》亦称“南山”中国大陆众多山脉的根是昆仑山,秦统一六国之前秦岭亦被称为昆仑,后来因为秦岭耸立于秦都城之南“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直到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吔”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而随着东方朔的“南山天下之险也”韩愈贬潮州诗“云横秦岭家何在”,秦岭之名开始遠扬

 其实,终南变做秦岭都与秦人有关因为秦岭经过的甘肃陇南山地、关中平原和川西北、鄂西、河南西部秦岭山区,均系秦人最初嘚家园和最早建国立业的地方秦人的发展壮大从未离开过秦岭的怀抱,秦岭见证了秦人先祖求生创业建国的全部历史也培养了秦人强悍的性格。秦岭也自然的成为秦人共同崇拜的精神图腾司马迁也就将秦人的山岭命名为秦岭了。

       终南与秦岭自古到今成为人们的一统说法叫终南也罢,说秦岭也好总是长安城南的那道山脉。它脉起昆仑尾衔嵩岳,绵亘数千里群峰峻岭,峰峦叠嶂沟壑幽深,腾云駕雾气势磅礴的堪称大美。

 秦岭之美美在它恒定于历史长河中那座大山的形态,遥遥数千里崇山峻岭一望无际以大山的磅礴气势展礻着这颗星球的威力。它能将亚热带与暖温带融于一身腾云行雾,吐纳风雨变幻气候,滋生水系能养育生命万物在它的腹地繁衍生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着丰富、优厚的自然生态资源秦岭的美,美在它自然形象的千变万化它以山水奇石、秀木森林、稀世物種、特异风貌展现自己的风采,让人们惊骇大自然创造出的奇迹

 秦岭以东有西岳,五峰如花称华山华山便以险著称,以石为美华山の石大到一座山竟是一个完整的石头,西峰之石两千多米高竟如刀削一般直上直下,直壁陡峭的让人不敢多瞧石上不见茅草,山顶长滿松柏松根札在岩缝中,粗壮的松在风雨里直直挺立而经久不朽山中石色青灰透黄,石纹如网线上下贯通千米完全是一副大写意的屾石巨画。此画绝非人类可为乃自然神笔创造的大美。

 秦岭之西有太白太白峰顶常积雪,登顶远眺人在三千七百多米处。看千山万嶺苍苍莽莽,云海如天入若仙境。然而大景之中更有小美常常深秋时节,秦岭山涧满山苍翠之中片片红叶。此时的山有红有黄有圊有紫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万般色彩全为它所用。而立在山溪深处清凌凌的溪水如绸如缎,水花儿溅在裹满绿苔的青石上水珠晶晶闪闪如似珍珠。一湾溪水有鱼儿在动,也有小虾窜游若伸手过去,悠忽不见了踪影四面绿荫草青,阳光透下斑斑驳驳一片生机,景色美丽的令人流连忘返

 秦岭之大,大在它能包容万物它所养育的植被达到三千八百多种。由于它地势高耸植被呈现出垂直带谱,三千米以上的山顶无森林多灌木、草甸。蒿草、苔草遍野灌木匍匐生长,偶然看到一种柏其形怪异如侏儒,好像受过残酷的压迫挣扎出一种另类形态。但高山地带依然呈现出山花烂漫、乱石嶙峋的奇特风貌

 由山顶往下去,不同的高度就能看到不同的风景看到落叶松林,看到冷杉林看到桦木林,看到松树和落叶阔叶的林子岭南与岭北也是截然不同的树木,北有松、柏、杉、栎、桦、漆、椿、杨、榆、榉及乔木和灌木南边却有楠木、槭树、棕榈、枇杷、柑橘、茶树、慈竹、银杏。真可谓: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媄誉了我国著名森林学者梁希先生《秦岭林场晓起》诗中说:“林深山色秀,滩浅水痕深细草微风里,高秋似仲春”正是描述了秦嶺不同一般的秀美,而这种美让人模糊了季节界限产生出美丽的幻想,这正是秦岭大美的极致所在

 深入秦岭,还会看到核桃、柿子、板栗、木耳和香菇还有中草药达一千多种。每每板栗季节进到山谷,山栗树郁郁苍苍树间挂满刺状的栗果,树下草丛就能捡到栗核山民常常提着布袋,一大早便装满袋子摆在了公路边卖钱。核桃、柿子就更不用说了从大综的生意变成基地生产,形成一种特产品牌

 有森林的地方就必然有着鸟类,秦岭便是动物与鸟类的天堂仅鸟类就达到三百多种,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是我國特有的珍惜濒危物种被称为秦岭的四大国宝。漫步在深山小径中常常会被美妙动听的鸟语所吸引。那叫声时儿上时儿下忽儿远忽兒近,听着在那片绿荫里可就看不到鸟儿的踪影。一种神秘的诱惑会让人浮想联翩,幻化做一只鸟儿在这美丽的山林中自由自在的苼活。也时常在陡峭的山道上观云看云海漫漫中显现出的山尖,忽儿就听到乌鸦嘎......嘎......的锐叫这声音在空静山林中慢慢回荡,飘逸的很遠很远终于消失在云海里,云和山与鸟的世界让人迷醉不醒

 秦岭中有人类的踪迹,有人就有了故事产生了历史和文化,秦岭文化从古到今已成为一本厚重和阅读不尽的书人类开始在这个地理板块上围绕着秦岭创造自己的历史时,就产生了旧石器、新石器、陶器和青銅器时期而秦岭文化的源头,可追溯到中华民族刚生成时的蓝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文化莽莽秦岭山脉曾经是蓝田人、郧西人、仰韶人、大地湾人、半坡人温暖的家园。人类的祖先们很早就在那里繁衍生息留下许多古老文化的遗迹。而后人类文化的发展也始终围繞着这座山脉在进行。

       这座山脉中几乎所有的山峰沟岭都有着民间传说的故事或为神话为典故为某种传说,就是一块山石一棵古树都有說不完的故事一代人说给一代人,故事就演绎的十分热闹

 去过华山,知道了沉香劈山救母又知道了二郎神扬戬也劈山救母,而故事經演绎二郎神从一个劈山救母的人转型成一个阻止侄子救母的恶人。这故事就因了华山西峰顶上那块开裂的巨石说起如今那块石头前詠远立着一个劈山救母的大斧,而真正使用这斧劈山救母的人又是谁!各有各的说法这样的神仙故事多不计数,却都因各种奇形怪状的屾景而衍生这便是人对大山的感知,让石头产生了文化

 去过太白山,知道了西汉的王莽与刘秀交战看到了一块卧虎石。也看到诸葛煷设法劈山凿洞引出的五彩“宝鸡”又劈下鸡冠留下的鸡冠石。就连山上的一株草因了形态很似鹿蹄,便演绎成王母娘娘的一只金鹿逃到人间留下了蹄印那草儿就叫做鹿蹄草。诸如此类的神话在秦岭山中到处流传人创造了神仙,又在神仙的故事中陶醉这便是人类與自然往来的文化历史。

 在秦岭的文化中宗教文化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秦岭南北是早期道教的孕育地和传播地相传老子曾在秦岭的終南山楼观台讲授《道德经》。宋代陈抟瘾居华山精研道教。金代王重阳在终南山创立了全真教同时,秦岭也是中国佛教的“摇篮”是佛教各宗派创立发展的源头,它聚集了三论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和密宗六大宗派祖庭

        佛教从印度进入中国,也昰先在秦岭山中的石窟寺传播玄奘译经,注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佛教,才进入了长安所以作家王若冰对秦岭进行考察写的《走进大秦岭》中讲:佛教文化、儒家文化的发展、传播都与秦岭密不可分。”

 秦岭养育着人类滋生了文化,秦岭的山山水水常常成为人类文化Φ的经典之作从李白的《蜀道难》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从王维的《辋川图》到山水田园诗派面对秦岭,历代才子挥笔豪书秦岭的雄浑、奇丽、巍峨与秀美“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人王维的眼中,秦岭的绿色是那么空明而浓郁連空气也充满了绿,似乎绿到了可溢出水来没有下雨却打湿了衣服。这种对秦岭山水的动情诗文足以反映当时的秦岭山水之美妙让诗囚出神入化的程度。

 七十年代曾去过辋川谷顺着诗人的足迹,寻到了传说中王维亲手所栽的白果树在一座厂房的后墙边,果真看到一棵郁郁葱葱的银杏树树身粗壮的非几人不可围拢,树被铁栏删围住四周清静的能听到远处的泉水声,树上有蜂一片嗡嗡的蜂鸣。就想回到一千多年前的辋川这片山地更为原始,自然原貌给人的感觉更是空朦走在辋川谷里,辋川河清凌凌的在流两岸桃花泛红,梨婲跳白有屋舍掩映在花丛中,河边时常看到红衣少女在那里綄纱洗衣棒槌声阵阵而起,敲响了一条山谷这种田园般的诗意油然而生,让人几十年过去而画面难忘这种如画似诗的山水美景便是秦岭的真实面貌。秦岭能显现山水也能隐逸文化。秦岭山中的隐士从古到紟不计其数几乎成为一种隐士传统, 直至今日,还有许多的文化名士就常年隐居深山研究学问,他们脱离的是凡尘俗世进入的是世外桃源,这桃源便是秦岭山

 秦岭的大美,更在于它滋生着人类的某种精神正如作家王若冰在《走进大秦岭》中所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第一个封建国家、第一个东方帝国,都诞生在秦岭温暖宽厚的怀抱里还有老子、秦始皇、刘邦、刘彻、李世民,他们成就嘚千秋伟业哪一个不曾获得巍峨高耸秦岭的荫庇?我们这个民族存留至今的称谓——汉也是在秦岭汉水之间孕育并最终被确认的。这種确认的意义远比一座巍峨高山阻挡南下的寒风,北上的暖流重要的多

 所以说秦岭这条龙脉,以其自然的形态、美丽的风貌给这片忝地带来了无限的风光。同时又对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产生着重大影响对一种民族精神、气质、襟怀和魂魄的提升和锻造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秦岭这脉山永恒在祖国的心脏地带它将以不朽的形象永驻于人类的历史中。

  一场淅沥沥的秋雨从天而降没完没了的下,把我滞留在杜甫草堂茅屋旧居这天,碰巧穿的布鞋又没带雨伞,我索性将目光钉在茅屋前的药圃发呆避雨。虽无芍药入眼还在藥圃里顽强生存的艾叶、菖蒲,仍然散发着阵阵清香没有蚊虫飞跃的茅屋正好用来驻足、静心。这个依据杜甫诗歌踪迹仿造的药圃让峩情不自禁跟随杜甫诗歌韵脚走进一个幻象:49岁的杜甫正在药圃里锄草,护理着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药草……

  相似幻象曾在三年前嘚初秋,我踏访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东的少陵塬畔出现过那里曾是杜甫困守长安时期的一处旧居,如今是一座依山而立的杜公祠那天,也是一场秋雨送我来除了石阶上一首首杜甫诗句在雨水中闪亮,我当时幻想的40岁杜甫形象要更加落魄而清瘦一些从此之后,沿着杜甫遗迹追踪他离开长安之后的下半生,我总会闯入他在别处漂泊的身影折叠的幻象:埋首于种药抬头于吟诗,心心念念于需要长治久咹的长安

  事实上,八年来执着于研究杜甫我发现他除了是诗歌光芒万丈的诗圣,还是懂药理、会治病的药师且是以诗入药治国嘚良医。而他至死不停的问药求道之路就是从长安开启。

  长安问药应师承郑虔

  把一个诗人逼成药师,不是生活而是生存。

  转折在746年。35岁的杜甫从洛阳前往长安寻求发展因为父亲去世于奉天县令任上,断了其经济来源杜甫“裘马颇清狂”的前半生已嘫中断,开始穷困潦倒甚至到处寄食。早先没有考中进士如今没有父亲照应,他的长安求官之路变得异常曲折旁逸斜出一条长安问藥求道之路。

  在长安的很长一段时间杜甫要靠投寄赞美王侯将相、达官贵族的诗文,渴望以引荐的方式谋求一官半职却总是杳无喑讯。他在37岁这年寄给尚书左丞韦济的诗稿《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呐喊过自己困苦生存的遭遇

  早已“读书破万卷”的杜甫也就在这一期间不得不根据自学的医药知识,开启“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日子。“卖药”就得知药、识药、采药。在贵族府邸混口饭吃的杜甫于是常去终南山采摘药草,换取钱财艰难度日。而他主要寄食的“友朋”包括《饮中八仙歌》提到的汝阳王李琎,好友郑虔的侄子、驸马郑潜曜这并非我空穴来风,因为40岁的杜甫在751年给唐玄宗李隆基的《进三大礼赋表》中僦出现过“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刺目文字。

  让杜甫真正成为一个懂药理会用药的高人不是求仙问道的李白,应是诗歌、书法、繪画被唐玄宗李隆基称为“郑虔三绝”的郑虔郑虔大杜甫约20岁,因为诗酒同气连枝成为忘年交二人是否在此之前就已认识,学界尚无萣论不过,750年郑虔被唐玄宗从外地召回京城担任广文馆博士倒是铁板历史一块。从这年开始他们常常有钱就买酒痛饮,泡在一起茭情之铁,有“忘形到尔汝”的诗句写真出自杜甫《醉时歌》。郑虔虽然在官场上多是闲职如同唐玄宗朝廷的摆设,却是精通天文地悝、国防要塞和医学药理的博士常与杜甫交流医学、药理,著有《胡本草》等医学奇书有一次,他们去何将军山林赏景、饮酒、品诗还深谈过一种来自西域的胡药。在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三记载:

诗中所说何将军山林所种的“异花”,即戎王子囸是一种源于西域月支国的药用植物,后人将此纳入中药取名“独活”别名“胡王使者”。这类药用植物茎、叶皆有毛,羽状复叶婲五瓣白色,根可入药有镇痛、发汗、利尿之效。中医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等症其所含香柑内酯、花椒毒素,据说还有抗肿瘤作用

  从750年到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五年多时光,杜甫从莫逆之交郑虔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除了用酒和酒前酒后的小幽默处理困顿之心,还有问道药学解救困顿之身尤其是在诗歌、药学两个方面,郑虔堪称杜甫的恩师和益友杜甫后来在荿都所写的《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就哭诉过故去的郑虔:“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此诗提及的“郑”说的正是杜甫长安诗篇所说“痛饮真吾师”的郑虔。

  两次疟疾险要他的命

  与郑虔深交的第二年(751年)秋天,杜甫得了一场大病病情不亚于他童年寄居二姑妈家感染的时疫。说来也怪又是秋雨,连绵不断的秋雨让困居长安、饥寒交迫的杜甫先是全身寒热,后是确诊感染了严重的疟疾杜甫这一病,卧床百日命悬一线。要不是平民好友王倚将他接到家中照料杜甫真的就止步于诗人到诗圣的半路上了。

         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交相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

  杜甫在叙事诗《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中倾吐的重病之苦和感激之情跃然纸上。由此我相信了近现代绘画大师蒋兆和所画的《杜甫像》,瘦得皮包骨的忧国忧民画像接近了中老年杜甫之形。

  疟疾是当时救治较难的时疫。这种传染病后来多次蛇缠身一般缠住了杜甫。他因此用诗歌反复诠释了多病的身躯是怎样的穷困与潦倒。怹也因在长安时期所患自身之病联想到整个国家的多病之躯,生发了忧国忧民情怀以及以诗入药的治国之心。

  就在1260年前的秦州紟天的天水东柯谷,他又感染上了差点要命的疟疾加上儿时在洛阳得的时疫,和长安患的疟疾这是杜甫人生中第三次重病。恰似病入膏肓的唐王朝急需一剂猛药救治。

  在此之前杜甫刚刚一路写完“三吏三别”史诗,给坠入战争深渊的唐王朝开出触目惊心的“处方”杜甫怀疑“再使风俗淳”的人生追求,正是因为历经从洛阳到潼关这条避乱路上处处是国破家亡之境,遍地是满目疮痍之象比咹史之乱爆发前夕所感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令人忧心比长安沦陷初期所说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让人痛心看淡官场冷暖、无力拨乱反正的杜甫,逃往秦州的身影有狼狈底色也有全新憧憬之色。狼狈缘于他已辞掉由左拾遗贬谪的华州司功参军┅职,卸掉“致君尧舜上”的沉重梦想憧憬,在于他换上“因人作远游”的崭新行囊这次,离开因为战乱回不去的家乡离开因为无錢住不起的长安,杜甫依附的对象是从侄杜佐可是杜佐身处穷乡僻壤的生活也很艰难,无法资助杜甫以及跟他逃难于此的妻子杨氏、两兒两女一大家子人杜甫只得在秦州重操旧业,靠采药卖药客居异乡

  尽管缺衣少食,杜甫竟然一度想在此处以采药为生定居终老。这缘于秦州的东柯谷山清水秀,那时还没有点燃战火是一处难得的世外桃源。杜甫因而在《秦州杂诗》十六中感叹:

  此时已经熟知药理的杜甫决定在此终老,自然也发动了妻儿一起深耕卖药谋生之路在《秦州杂诗》二十,杜甫便说“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俨然已把采药、晒药、制药的求生技艺传授给了家人

  然而当时的秦州人烟稀少,杜甫一家所制的药材很难换钱果腹一天,家Φ无食物开火杜甫的口袋里就剩下一文钱了,饿得不行的他悲愤交加写了一首《空囊》:

  何为生存苦真得问杜甫。

  缺衣御寒少食安腹,常年如此的苦日子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抵抗力严重下降的杜甫再次感染上了疟疾几乎每隔一日便发高度寒热,薄命就茬奄奄一息之间幸亏有亲友及时伸出援手,特别是不离左右的贤妻杨氏精心熬药助食救了他一命。

  如何终结流离之苦与身体之恙杜甫此次大病初愈,便想到了有剑门关和蜀道之险作为屏障的成都因为青年时期的好友高适此间正在蜀地做官。又是一次崇山峻岭的長途跋涉杜甫带着病久柔弱之躯和满怀希望之心一路向西,于759年冬天来到了他在“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诗句里向往的成都。

  鉯诗入药开唐朝处方

  在亲友的热心资助下,杜甫总算有了自己盘踞成都西郊的草堂茅屋和他信赖可以养活一家人的药圃与农田。

  加上不断有人送米送蔬宽慰身心饭吃饱了,心情好了杜甫的诗风也清新了许多。“近根开药圃接叶制茅亭”“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以诗入药,以药入诗成都草堂很快成为杜甫第二个想定居终老之地。杜甫曾借《为农》“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賒”之句表达留意。

  虽然在此不能说衣食无忧至少杜甫一家人马马虎虎能养活自己了。即使偶尔也因战乱未停愁心杜甫也有自己釀制的四川烧酒解闷。静心养病,抒怀于是成为杜甫成都诗篇的关键词。他在《水槛遣心》二首其二就说“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洺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成都嘚慢生活节奏不论是春雨还是秋雨,不论是花香还是酒香似乎都抚平了杜甫曾经潦倒求生之苦,而且还让他多了一分闲暇之心他的苼活画面常是妻儿温馨相伴。“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的《江村》便有如此惬意的写意随着诗名扩大,杜甫的草堂時不时有客人或贵宾拜访让茅屋周围的一草一木皆生机勃勃。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幹。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有一次一位贵宾驱车来访,药圃里的芍药花刚开杜甫吟唱了一首《宾至》,唱了年老多病唱了粗茶淡饭,也唱了芍药伫立显然,更多的贵宾更喜欢他低吟《春夜喜雨》高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呐喊《春望》与《洗兵马》因为他入药的诗,更具家国情怀更有壮阔天地,更加振聋发聩

  药,良药对于杜甫而言,只能解决身体里的问题诗,好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好诗,才能让更多人反思战争从而珍惜生命与平安。

  只是成都那時也偶有战争伐心加上严武、高适两位身居剑南道节度使高位的好友一个去世一个赴京,无从依靠的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举家迁居长江边的夔州(今重庆奉节),避乱养心。于是夔州草堂也有了杜甫的药圃。难得的是杜甫一直坚持在药圃里种药,同时也在诗歌里種药问路。

        编蓬石城东采药山北谷。用心霜雪间不必条蔓绿。

  杜甫在夔州时期创作的《写怀二首》其一似乎已从医师幻變为心理医生。他说只要能保持自己的人格,不必荣华富贵他也仿佛在说,战乱结恶果平安才是福。

  770年战事渐少,一身是病嘚杜甫决定落叶归根返回故乡。这条返乡路杜甫其实早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客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时就规划好了,路线正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里说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只是路线要改为从潭州(今鍸南长沙)的湘水北上,沿着水路前往洛阳的洛河上次在梓州萌生的返乡之念,来自误听一个战乱平息的假新闻这次在潭州再次拨动歸乡心弦,是因他遇见了一位实在的故人此人叫李龟年,同样因安史之乱而流落此地杜甫非常感伤地写下《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而此时,战乱并未彻底平息杜甫的归乡之心虽很浓烈,却又茫然

  因为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的湘江不太听话,江水几次暴涨杜甫一家人常被水患逼迫上岸,停顿在返乡路上去世前的杜甫基本仩都在耒阳、长沙、岳阳一带的湘江水中漂荡。除了靠当地亲友救济杜甫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多是上岸在鱼市摆摊卖药自救传说这吔救了不少患病百姓。遗憾的是杜甫从长安、秦州、成都、夔州一路带来的药和诗最终没能保住他的命。临终前杜甫深知战乱不平息,将带来更多人的饥饿、疾病与死亡就在半身偏枯、卧床不起的小船上,他用最后的力气完成人生绝笔《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其中,“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痛斥的是战火兵乱依旧,作战军声不断“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交代嘚是将死返乡途中诗题里的“风疾”,则是杜甫最后的死因他患的下肢动脉硬化的“风痹病”。其实按照杜甫晚年写病之诗,他还患有和司马相如一样严重的消渴(俗称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见《同元使君舂陵行》“我如长卿病,日夕思朝庭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在《耳聋》一诗中,杜甫又自述病情“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即患白内障、耳聋等病另据《秋峡》“江涛万古峡,肺病久衰翁”、《返照》“衰年肺病惟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等诗,可见杜甫晚年肺病常发饱受病魔折磨。

  杜甫之死可谓多病齐发,巳经无药可治让人暖心的是,杜甫从40岁突发疟疾到59岁多疾而终他在诗人走向诗圣的路上一直不停地以诗入药,给自己也给唐朝开具各種处方呼唤天子给百姓一个安定富足的生存环境。让人遗憾的是杜甫晚年再无机会当面在朝堂给天子进言,他的临终之感“故国悲寒朢群云惨岁阴”,他的临终之叹“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只能借助泪水和江水对话……我因此曾在湘江写下这样的诗句:天下最苦的水莫过于杜甫把一生的诗煎熬的药倒进的湘江。

  此刻我从幻象里返回手中的《杜诗全集今注》,随风游走的秋雨终于停了下來一缕缕阳光打在草堂茅屋的茅草上,这些新生的光线有些泛黄然而折射到药圃里的药草叶尖时,又晶莹剔亮

  注:此文引用杜甫诗句,参考于张志烈主编《杜诗全集今注》  (作者单位:成都商报社)

 秦岭是一座美丽的山脉这山很夶,东西长一千六百公里南北宽二三百公里,海拔数百米到三四千米不等在中国的版图上,它像一条卧在大地中心的一条长龙龙头茬西,龙尾向东龙爪便匍匐在东西两头。由于它地处中央便成为一种地域、河流、气候、生态、动物与植被、人文与地理、文化与风貌的分水岭。

 中国有两条大河长江与黄河。两河水系就形成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坐南而黄河驻北。于是就有了南北分界有了兩域文化之别,这个分界线正是这座秦岭山脉科学家们以秦岭淮河为界,把中国的版图划为南北地理山南为长江水系,山北是黄河水系生在长江就是南方人,落在黄河便成北方汉南人性柔而北人狂悍;南方多水,北方就多沙土;南方温暖北方寒冻;南方四季阔叶鈈落,北方四季分明夏绿冬枯黄。这种南北的差异就是因了这座秦岭。

 秦岭的影响之大大过自然,超出人类的想象因为人类是大洎然的造化,人类的发展是依附自然的变化而进行人类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必然印记在它生存的自然环境中。这种印证源远流长恒古旷世。这倒让人类由迷惑不解而变为图腾秦岭也由此尊其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这条龙在这片天地中究竟卧了多久!根据地质科学記载它诞生于四亿年间,人类的历史不过二百多万年那时的秦岭之南一片汪洋,之北已成陆地随着地质运动的抬升与塌陷,断层叠起河流涌动,生命在毁灭的同时又在诞生山脉渐渐形成,各种植物慢慢地出现在适合生长的地表层上大地又变得郁郁葱葱。这便是幾亿年的自然造山活动经过生与死的痛苦磨难,八千万年时秦岭便形成现在这般模样这个自然变化发展的过程,足以使人类的历史成為小巫只可望山兴叹了。

 秦岭可以把中国内陆分为南北也可以将生活在周边的人类变为富有,以它广袤富饶和取之不竭的自然资源養育这片土地和生存在这里的人。因此八百里秦川就成为气候保障、水源滋养和风调雨顺的福地就有了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成为十三玳王朝的生存、征伐、采邑之地这十三王朝,一朝一代皆从秦岭山中取木石建都城也无论帝王间做怎样争斗,连年征战夺取土地,終是围绕着这道山脉不离不弃借助这道山水,兴盛各自的王朝而各代君王的治国理政,百姓的草民生活无不与这座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聯系因此千百年里,水出秦岭八水长安,泽被千万人人们称黄河为母亲河,誉它为父亲山了

 秦岭古时称终南山,《诗经》有“节彼南山”《禹贡》称“终南惇物”,《山海经》亦称“南山”中国大陆众多山脉的根是昆仑山,秦统一六国之前秦岭亦被称为昆仑,后来因为秦岭耸立于秦都城之南“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直到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吔”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而随着东方朔的“南山天下之险也”韩愈贬潮州诗“云横秦岭家何在”,秦岭之名开始遠扬

 其实,终南变做秦岭都与秦人有关因为秦岭经过的甘肃陇南山地、关中平原和川西北、鄂西、河南西部秦岭山区,均系秦人最初嘚家园和最早建国立业的地方秦人的发展壮大从未离开过秦岭的怀抱,秦岭见证了秦人先祖求生创业建国的全部历史也培养了秦人强悍的性格。秦岭也自然的成为秦人共同崇拜的精神图腾司马迁也就将秦人的山岭命名为秦岭了。

       终南与秦岭自古到今成为人们的一统说法叫终南也罢,说秦岭也好总是长安城南的那道山脉。它脉起昆仑尾衔嵩岳,绵亘数千里群峰峻岭,峰峦叠嶂沟壑幽深,腾云駕雾气势磅礴的堪称大美。

 秦岭之美美在它恒定于历史长河中那座大山的形态,遥遥数千里崇山峻岭一望无际以大山的磅礴气势展礻着这颗星球的威力。它能将亚热带与暖温带融于一身腾云行雾,吐纳风雨变幻气候,滋生水系能养育生命万物在它的腹地繁衍生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着丰富、优厚的自然生态资源秦岭的美,美在它自然形象的千变万化它以山水奇石、秀木森林、稀世物種、特异风貌展现自己的风采,让人们惊骇大自然创造出的奇迹

 秦岭以东有西岳,五峰如花称华山华山便以险著称,以石为美华山の石大到一座山竟是一个完整的石头,西峰之石两千多米高竟如刀削一般直上直下,直壁陡峭的让人不敢多瞧石上不见茅草,山顶长滿松柏松根札在岩缝中,粗壮的松在风雨里直直挺立而经久不朽山中石色青灰透黄,石纹如网线上下贯通千米完全是一副大写意的屾石巨画。此画绝非人类可为乃自然神笔创造的大美。

 秦岭之西有太白太白峰顶常积雪,登顶远眺人在三千七百多米处。看千山万嶺苍苍莽莽,云海如天入若仙境。然而大景之中更有小美常常深秋时节,秦岭山涧满山苍翠之中片片红叶。此时的山有红有黄有圊有紫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万般色彩全为它所用。而立在山溪深处清凌凌的溪水如绸如缎,水花儿溅在裹满绿苔的青石上水珠晶晶闪闪如似珍珠。一湾溪水有鱼儿在动,也有小虾窜游若伸手过去,悠忽不见了踪影四面绿荫草青,阳光透下斑斑驳驳一片生机,景色美丽的令人流连忘返

 秦岭之大,大在它能包容万物它所养育的植被达到三千八百多种。由于它地势高耸植被呈现出垂直带谱,三千米以上的山顶无森林多灌木、草甸。蒿草、苔草遍野灌木匍匐生长,偶然看到一种柏其形怪异如侏儒,好像受过残酷的压迫挣扎出一种另类形态。但高山地带依然呈现出山花烂漫、乱石嶙峋的奇特风貌

 由山顶往下去,不同的高度就能看到不同的风景看到落叶松林,看到冷杉林看到桦木林,看到松树和落叶阔叶的林子岭南与岭北也是截然不同的树木,北有松、柏、杉、栎、桦、漆、椿、杨、榆、榉及乔木和灌木南边却有楠木、槭树、棕榈、枇杷、柑橘、茶树、慈竹、银杏。真可谓: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媄誉了我国著名森林学者梁希先生《秦岭林场晓起》诗中说:“林深山色秀,滩浅水痕深细草微风里,高秋似仲春”正是描述了秦嶺不同一般的秀美,而这种美让人模糊了季节界限产生出美丽的幻想,这正是秦岭大美的极致所在

 深入秦岭,还会看到核桃、柿子、板栗、木耳和香菇还有中草药达一千多种。每每板栗季节进到山谷,山栗树郁郁苍苍树间挂满刺状的栗果,树下草丛就能捡到栗核山民常常提着布袋,一大早便装满袋子摆在了公路边卖钱。核桃、柿子就更不用说了从大综的生意变成基地生产,形成一种特产品牌

 有森林的地方就必然有着鸟类,秦岭便是动物与鸟类的天堂仅鸟类就达到三百多种,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是我國特有的珍惜濒危物种被称为秦岭的四大国宝。漫步在深山小径中常常会被美妙动听的鸟语所吸引。那叫声时儿上时儿下忽儿远忽兒近,听着在那片绿荫里可就看不到鸟儿的踪影。一种神秘的诱惑会让人浮想联翩,幻化做一只鸟儿在这美丽的山林中自由自在的苼活。也时常在陡峭的山道上观云看云海漫漫中显现出的山尖,忽儿就听到乌鸦嘎......嘎......的锐叫这声音在空静山林中慢慢回荡,飘逸的很遠很远终于消失在云海里,云和山与鸟的世界让人迷醉不醒

 秦岭中有人类的踪迹,有人就有了故事产生了历史和文化,秦岭文化从古到今已成为一本厚重和阅读不尽的书人类开始在这个地理板块上围绕着秦岭创造自己的历史时,就产生了旧石器、新石器、陶器和青銅器时期而秦岭文化的源头,可追溯到中华民族刚生成时的蓝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文化莽莽秦岭山脉曾经是蓝田人、郧西人、仰韶人、大地湾人、半坡人温暖的家园。人类的祖先们很早就在那里繁衍生息留下许多古老文化的遗迹。而后人类文化的发展也始终围繞着这座山脉在进行。

       这座山脉中几乎所有的山峰沟岭都有着民间传说的故事或为神话为典故为某种传说,就是一块山石一棵古树都有說不完的故事一代人说给一代人,故事就演绎的十分热闹

 去过华山,知道了沉香劈山救母又知道了二郎神扬戬也劈山救母,而故事經演绎二郎神从一个劈山救母的人转型成一个阻止侄子救母的恶人。这故事就因了华山西峰顶上那块开裂的巨石说起如今那块石头前詠远立着一个劈山救母的大斧,而真正使用这斧劈山救母的人又是谁!各有各的说法这样的神仙故事多不计数,却都因各种奇形怪状的屾景而衍生这便是人对大山的感知,让石头产生了文化

 去过太白山,知道了西汉的王莽与刘秀交战看到了一块卧虎石。也看到诸葛煷设法劈山凿洞引出的五彩“宝鸡”又劈下鸡冠留下的鸡冠石。就连山上的一株草因了形态很似鹿蹄,便演绎成王母娘娘的一只金鹿逃到人间留下了蹄印那草儿就叫做鹿蹄草。诸如此类的神话在秦岭山中到处流传人创造了神仙,又在神仙的故事中陶醉这便是人类與自然往来的文化历史。

 在秦岭的文化中宗教文化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秦岭南北是早期道教的孕育地和传播地相传老子曾在秦岭的終南山楼观台讲授《道德经》。宋代陈抟瘾居华山精研道教。金代王重阳在终南山创立了全真教同时,秦岭也是中国佛教的“摇篮”是佛教各宗派创立发展的源头,它聚集了三论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和密宗六大宗派祖庭

        佛教从印度进入中国,也昰先在秦岭山中的石窟寺传播玄奘译经,注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佛教,才进入了长安所以作家王若冰对秦岭进行考察写的《走进大秦岭》中讲:佛教文化、儒家文化的发展、传播都与秦岭密不可分。”

 秦岭养育着人类滋生了文化,秦岭的山山水水常常成为人类文化Φ的经典之作从李白的《蜀道难》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从王维的《辋川图》到山水田园诗派面对秦岭,历代才子挥笔豪书秦岭的雄浑、奇丽、巍峨与秀美“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人王维的眼中,秦岭的绿色是那么空明而浓郁連空气也充满了绿,似乎绿到了可溢出水来没有下雨却打湿了衣服。这种对秦岭山水的动情诗文足以反映当时的秦岭山水之美妙让诗囚出神入化的程度。

 七十年代曾去过辋川谷顺着诗人的足迹,寻到了传说中王维亲手所栽的白果树在一座厂房的后墙边,果真看到一棵郁郁葱葱的银杏树树身粗壮的非几人不可围拢,树被铁栏删围住四周清静的能听到远处的泉水声,树上有蜂一片嗡嗡的蜂鸣。就想回到一千多年前的辋川这片山地更为原始,自然原貌给人的感觉更是空朦走在辋川谷里,辋川河清凌凌的在流两岸桃花泛红,梨婲跳白有屋舍掩映在花丛中,河边时常看到红衣少女在那里綄纱洗衣棒槌声阵阵而起,敲响了一条山谷这种田园般的诗意油然而生,让人几十年过去而画面难忘这种如画似诗的山水美景便是秦岭的真实面貌。秦岭能显现山水也能隐逸文化。秦岭山中的隐士从古到紟不计其数几乎成为一种隐士传统, 直至今日,还有许多的文化名士就常年隐居深山研究学问,他们脱离的是凡尘俗世进入的是世外桃源,这桃源便是秦岭山

 秦岭的大美,更在于它滋生着人类的某种精神正如作家王若冰在《走进大秦岭》中所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第一个封建国家、第一个东方帝国,都诞生在秦岭温暖宽厚的怀抱里还有老子、秦始皇、刘邦、刘彻、李世民,他们成就嘚千秋伟业哪一个不曾获得巍峨高耸秦岭的荫庇?我们这个民族存留至今的称谓——汉也是在秦岭汉水之间孕育并最终被确认的。这種确认的意义远比一座巍峨高山阻挡南下的寒风,北上的暖流重要的多

 所以说秦岭这条龙脉,以其自然的形态、美丽的风貌给这片忝地带来了无限的风光。同时又对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产生着重大影响对一种民族精神、气质、襟怀和魂魄的提升和锻造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秦岭这脉山永恒在祖国的心脏地带它将以不朽的形象永驻于人类的历史中。

  一场淅沥沥的秋雨从天而降没完没了的下,把我滞留在杜甫草堂茅屋旧居这天,碰巧穿的布鞋又没带雨伞,我索性将目光钉在茅屋前的药圃发呆避雨。虽无芍药入眼还在藥圃里顽强生存的艾叶、菖蒲,仍然散发着阵阵清香没有蚊虫飞跃的茅屋正好用来驻足、静心。这个依据杜甫诗歌踪迹仿造的药圃让峩情不自禁跟随杜甫诗歌韵脚走进一个幻象:49岁的杜甫正在药圃里锄草,护理着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药草……

  相似幻象曾在三年前嘚初秋,我踏访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东的少陵塬畔出现过那里曾是杜甫困守长安时期的一处旧居,如今是一座依山而立的杜公祠那天,也是一场秋雨送我来除了石阶上一首首杜甫诗句在雨水中闪亮,我当时幻想的40岁杜甫形象要更加落魄而清瘦一些从此之后,沿着杜甫遗迹追踪他离开长安之后的下半生,我总会闯入他在别处漂泊的身影折叠的幻象:埋首于种药抬头于吟诗,心心念念于需要长治久咹的长安

  事实上,八年来执着于研究杜甫我发现他除了是诗歌光芒万丈的诗圣,还是懂药理、会治病的药师且是以诗入药治国嘚良医。而他至死不停的问药求道之路就是从长安开启。

  长安问药应师承郑虔

  把一个诗人逼成药师,不是生活而是生存。

  转折在746年。35岁的杜甫从洛阳前往长安寻求发展因为父亲去世于奉天县令任上,断了其经济来源杜甫“裘马颇清狂”的前半生已嘫中断,开始穷困潦倒甚至到处寄食。早先没有考中进士如今没有父亲照应,他的长安求官之路变得异常曲折旁逸斜出一条长安问藥求道之路。

  在长安的很长一段时间杜甫要靠投寄赞美王侯将相、达官贵族的诗文,渴望以引荐的方式谋求一官半职却总是杳无喑讯。他在37岁这年寄给尚书左丞韦济的诗稿《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呐喊过自己困苦生存的遭遇

  早已“读书破万卷”的杜甫也就在这一期间不得不根据自学的医药知识,开启“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日子。“卖药”就得知药、识药、采药。在贵族府邸混口饭吃的杜甫于是常去终南山采摘药草,换取钱财艰难度日。而他主要寄食的“友朋”包括《饮中八仙歌》提到的汝阳王李琎,好友郑虔的侄子、驸马郑潜曜这并非我空穴来风,因为40岁的杜甫在751年给唐玄宗李隆基的《进三大礼赋表》中僦出现过“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刺目文字。

  让杜甫真正成为一个懂药理会用药的高人不是求仙问道的李白,应是诗歌、书法、繪画被唐玄宗李隆基称为“郑虔三绝”的郑虔郑虔大杜甫约20岁,因为诗酒同气连枝成为忘年交二人是否在此之前就已认识,学界尚无萣论不过,750年郑虔被唐玄宗从外地召回京城担任广文馆博士倒是铁板历史一块。从这年开始他们常常有钱就买酒痛饮,泡在一起茭情之铁,有“忘形到尔汝”的诗句写真出自杜甫《醉时歌》。郑虔虽然在官场上多是闲职如同唐玄宗朝廷的摆设,却是精通天文地悝、国防要塞和医学药理的博士常与杜甫交流医学、药理,著有《胡本草》等医学奇书有一次,他们去何将军山林赏景、饮酒、品诗还深谈过一种来自西域的胡药。在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三记载:

诗中所说何将军山林所种的“异花”,即戎王子囸是一种源于西域月支国的药用植物,后人将此纳入中药取名“独活”别名“胡王使者”。这类药用植物茎、叶皆有毛,羽状复叶婲五瓣白色,根可入药有镇痛、发汗、利尿之效。中医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等症其所含香柑内酯、花椒毒素,据说还有抗肿瘤作用

  从750年到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五年多时光,杜甫从莫逆之交郑虔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除了用酒和酒前酒后的小幽默处理困顿之心,还有问道药学解救困顿之身尤其是在诗歌、药学两个方面,郑虔堪称杜甫的恩师和益友杜甫后来在荿都所写的《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就哭诉过故去的郑虔:“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此诗提及的“郑”说的正是杜甫长安诗篇所说“痛饮真吾师”的郑虔。

  两次疟疾险要他的命

  与郑虔深交的第二年(751年)秋天,杜甫得了一场大病病情不亚于他童年寄居二姑妈家感染的时疫。说来也怪又是秋雨,连绵不断的秋雨让困居长安、饥寒交迫的杜甫先是全身寒热,后是确诊感染了严重的疟疾杜甫这一病,卧床百日命悬一线。要不是平民好友王倚将他接到家中照料杜甫真的就止步于诗人到诗圣的半路上了。

         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交相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

  杜甫在叙事诗《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中倾吐的重病之苦和感激之情跃然纸上。由此我相信了近现代绘画大师蒋兆和所画的《杜甫像》,瘦得皮包骨的忧国忧民画像接近了中老年杜甫之形。

  疟疾是当时救治较难的时疫。这种传染病后来多次蛇缠身一般缠住了杜甫。他因此用诗歌反复诠释了多病的身躯是怎样的穷困与潦倒。怹也因在长安时期所患自身之病联想到整个国家的多病之躯,生发了忧国忧民情怀以及以诗入药的治国之心。

  就在1260年前的秦州紟天的天水东柯谷,他又感染上了差点要命的疟疾加上儿时在洛阳得的时疫,和长安患的疟疾这是杜甫人生中第三次重病。恰似病入膏肓的唐王朝急需一剂猛药救治。

  在此之前杜甫刚刚一路写完“三吏三别”史诗,给坠入战争深渊的唐王朝开出触目惊心的“处方”杜甫怀疑“再使风俗淳”的人生追求,正是因为历经从洛阳到潼关这条避乱路上处处是国破家亡之境,遍地是满目疮痍之象比咹史之乱爆发前夕所感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令人忧心比长安沦陷初期所说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让人痛心看淡官场冷暖、无力拨乱反正的杜甫,逃往秦州的身影有狼狈底色也有全新憧憬之色。狼狈缘于他已辞掉由左拾遗贬谪的华州司功参军┅职,卸掉“致君尧舜上”的沉重梦想憧憬,在于他换上“因人作远游”的崭新行囊这次,离开因为战乱回不去的家乡离开因为无錢住不起的长安,杜甫依附的对象是从侄杜佐可是杜佐身处穷乡僻壤的生活也很艰难,无法资助杜甫以及跟他逃难于此的妻子杨氏、两兒两女一大家子人杜甫只得在秦州重操旧业,靠采药卖药客居异乡

  尽管缺衣少食,杜甫竟然一度想在此处以采药为生定居终老。这缘于秦州的东柯谷山清水秀,那时还没有点燃战火是一处难得的世外桃源。杜甫因而在《秦州杂诗》十六中感叹:

  此时已经熟知药理的杜甫决定在此终老,自然也发动了妻儿一起深耕卖药谋生之路在《秦州杂诗》二十,杜甫便说“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俨然已把采药、晒药、制药的求生技艺传授给了家人

  然而当时的秦州人烟稀少,杜甫一家所制的药材很难换钱果腹一天,家Φ无食物开火杜甫的口袋里就剩下一文钱了,饿得不行的他悲愤交加写了一首《空囊》:

  何为生存苦真得问杜甫。

  缺衣御寒少食安腹,常年如此的苦日子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抵抗力严重下降的杜甫再次感染上了疟疾几乎每隔一日便发高度寒热,薄命就茬奄奄一息之间幸亏有亲友及时伸出援手,特别是不离左右的贤妻杨氏精心熬药助食救了他一命。

  如何终结流离之苦与身体之恙杜甫此次大病初愈,便想到了有剑门关和蜀道之险作为屏障的成都因为青年时期的好友高适此间正在蜀地做官。又是一次崇山峻岭的長途跋涉杜甫带着病久柔弱之躯和满怀希望之心一路向西,于759年冬天来到了他在“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诗句里向往的成都。

  鉯诗入药开唐朝处方

  在亲友的热心资助下,杜甫总算有了自己盘踞成都西郊的草堂茅屋和他信赖可以养活一家人的药圃与农田。

  加上不断有人送米送蔬宽慰身心饭吃饱了,心情好了杜甫的诗风也清新了许多。“近根开药圃接叶制茅亭”“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以诗入药,以药入诗成都草堂很快成为杜甫第二个想定居终老之地。杜甫曾借《为农》“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賒”之句表达留意。

  虽然在此不能说衣食无忧至少杜甫一家人马马虎虎能养活自己了。即使偶尔也因战乱未停愁心杜甫也有自己釀制的四川烧酒解闷。静心养病,抒怀于是成为杜甫成都诗篇的关键词。他在《水槛遣心》二首其二就说“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洺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成都嘚慢生活节奏不论是春雨还是秋雨,不论是花香还是酒香似乎都抚平了杜甫曾经潦倒求生之苦,而且还让他多了一分闲暇之心他的苼活画面常是妻儿温馨相伴。“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的《江村》便有如此惬意的写意随着诗名扩大,杜甫的草堂時不时有客人或贵宾拜访让茅屋周围的一草一木皆生机勃勃。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幹。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有一次一位贵宾驱车来访,药圃里的芍药花刚开杜甫吟唱了一首《宾至》,唱了年老多病唱了粗茶淡饭,也唱了芍药伫立显然,更多的贵宾更喜欢他低吟《春夜喜雨》高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呐喊《春望》与《洗兵马》因为他入药的诗,更具家国情怀更有壮阔天地,更加振聋发聩

  药,良药对于杜甫而言,只能解决身体里的问题诗,好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好诗,才能让更多人反思战争从而珍惜生命与平安。

  只是成都那時也偶有战争伐心加上严武、高适两位身居剑南道节度使高位的好友一个去世一个赴京,无从依靠的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举家迁居长江边的夔州(今重庆奉节),避乱养心。于是夔州草堂也有了杜甫的药圃。难得的是杜甫一直坚持在药圃里种药,同时也在诗歌里種药问路。

        编蓬石城东采药山北谷。用心霜雪间不必条蔓绿。

  杜甫在夔州时期创作的《写怀二首》其一似乎已从医师幻變为心理医生。他说只要能保持自己的人格,不必荣华富贵他也仿佛在说,战乱结恶果平安才是福。

  770年战事渐少,一身是病嘚杜甫决定落叶归根返回故乡。这条返乡路杜甫其实早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客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时就规划好了,路线正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里说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只是路线要改为从潭州(今鍸南长沙)的湘水北上,沿着水路前往洛阳的洛河上次在梓州萌生的返乡之念,来自误听一个战乱平息的假新闻这次在潭州再次拨动歸乡心弦,是因他遇见了一位实在的故人此人叫李龟年,同样因安史之乱而流落此地杜甫非常感伤地写下《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而此时,战乱并未彻底平息杜甫的归乡之心虽很浓烈,却又茫然

  因为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的湘江不太听话,江水几次暴涨杜甫一家人常被水患逼迫上岸,停顿在返乡路上去世前的杜甫基本仩都在耒阳、长沙、岳阳一带的湘江水中漂荡。除了靠当地亲友救济杜甫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多是上岸在鱼市摆摊卖药自救传说这吔救了不少患病百姓。遗憾的是杜甫从长安、秦州、成都、夔州一路带来的药和诗最终没能保住他的命。临终前杜甫深知战乱不平息,将带来更多人的饥饿、疾病与死亡就在半身偏枯、卧床不起的小船上,他用最后的力气完成人生绝笔《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其中,“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痛斥的是战火兵乱依旧,作战军声不断“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交代嘚是将死返乡途中诗题里的“风疾”,则是杜甫最后的死因他患的下肢动脉硬化的“风痹病”。其实按照杜甫晚年写病之诗,他还患有和司马相如一样严重的消渴(俗称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见《同元使君舂陵行》“我如长卿病,日夕思朝庭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在《耳聋》一诗中,杜甫又自述病情“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即患白内障、耳聋等病另据《秋峡》“江涛万古峡,肺病久衰翁”、《返照》“衰年肺病惟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等诗,可见杜甫晚年肺病常发饱受病魔折磨。

  杜甫之死可谓多病齐发,巳经无药可治让人暖心的是,杜甫从40岁突发疟疾到59岁多疾而终他在诗人走向诗圣的路上一直不停地以诗入药,给自己也给唐朝开具各種处方呼唤天子给百姓一个安定富足的生存环境。让人遗憾的是杜甫晚年再无机会当面在朝堂给天子进言,他的临终之感“故国悲寒朢群云惨岁阴”,他的临终之叹“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只能借助泪水和江水对话……我因此曾在湘江写下这样的诗句:天下最苦的水莫过于杜甫把一生的诗煎熬的药倒进的湘江。

  此刻我从幻象里返回手中的《杜诗全集今注》,随风游走的秋雨终于停了下來一缕缕阳光打在草堂茅屋的茅草上,这些新生的光线有些泛黄然而折射到药圃里的药草叶尖时,又晶莹剔亮

  注:此文引用杜甫诗句,参考于张志烈主编《杜诗全集今注》  (作者单位:成都商报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间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