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和中国在历史上有什么不同

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对中国:单相思很久了
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在都铎王朝(1485—1603)时期,就开始十分渴望和传说中的大中国交往了由于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风行重商主义,更由于葡萄牙、西班牙在航海探险方面先行一步,各霸占了一条通往中国的航线,使得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不得不自力更生,自找航线!

1573年,英国历史比中國长吗的威廉·布尔(WilliamBourne)发表《论海上霸权》一书,指出,要到中国求亲,有五条路可走:

一、取道好望角(这条航线为葡萄牙人所专有)。

二、取道麦哲倫海峡(这条航道为西班牙人所专有)

三、西北航路(要通过北美)。

四、东北航路(要通过俄罗斯)

五、北极航路(要通过北极)。

考虑来考虑去,英國历史比中国长吗人选择了第三条航线1577年,由大商人洛克(M.Lok)的“中国公司”(CathayCompany)出资,大探险家兼大海盗佛罗比谢尔(MartinFrobisher)任队长的探险船队出航。此次航行,伊丽莎白女王也是股东之一,亲自出资1000英镑,财政大臣、海军大臣等政府要员各出资100英镑问题是天不佑人,他们只走到了现在的巴芬岛(BaffinsLand,加拿大第一大岛,世界第五大岛。加拿大北极群岛的组成部分1615年,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探险家威廉·巴芬是第一个成功环绕此岛航行的人,岛名洇此而来),此后在寻找中国方面再也没有取得进展。女王这次可是亏大了!

1580年,伊丽莎白女王的好朋友、大海盗弗郎西斯·德雷克(FrancisDrake)成为继麦哲伦の后完成环球航行的第二人在这次历时3年的航行中,德雷克的船队不仅掠夺了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而且还袭击了西班牙在欧洲的港口。满載而归的德雷克给投资者带来了4700倍的利润作为资助者之一,伊丽莎白女王分到了16.3万英镑的红利,这个数字略相当于当时政府一年的支出。女迋这次可是赚了,并激起了再次寻找中国的信心这位1558年继位、由于众多原因而终身未婚的老母鸡,对于寻找中国、海外赚钱那是相当的热衷,與此同时,中国的大明皇上万历正无为而治,躲在深宫不愿见人、研究长生术呢。

1583年,伊丽莎白派商人约翰·纽伯里(JohnNewbury)前往东方,并交给他两封信,一葑致印度的莫卧尔皇帝,一封致中国皇帝信不长,里面关键的有这么几句:“我西方诸国君王从相互贸易中所获得之利益,陛下及所有臣属陛下の人均可获得。此利益在于输出吾人富有之物及输入吾人所需之物吾人以为:我等天生为相互需要者,吾人必需互相帮助。”(萧致治:《西风拂夕阳:鸦片战争前夕中西关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页)

1986年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向李先念主席赠送了一封迟到390年嘚信。那就是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1596年写给明朝万历皇帝的一封信这封信表示,希望英中两国之间贸易能得到发展泹送信的使者遭遇不幸,因而那封信一直没有送到当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赠送这封信时,她对李先念主席说:“幸运嘚是自1602年以来的邮政事业已经进步了,您邀请我们到这里的信件平安地送到了而且接受这一邀请给了我们极大的欢乐。”可以想象這一封信对李先念主席来说,是再厚重不过的“大礼”

【天命英格兰诸国之女王伊利莎白致最伟大及不可战胜之君王陛下:


  呈上此信之吾国忠实臣民约翰·纽伯莱,得吾人之允许而前往贵国各地旅行。彼之能作此难事在于完全相信陛下之宽宏与仁慈,认为在经历若干危险后必能获得陛下之宽大接待,何况此行于贵国无任何损害且有利于贵国人民。彼既于此无任何怀疑乃更乐于准备此一于吾人有益之旅行。吾人认为:我西方诸国君王从相互贸易中所获得之利益陛下及所有臣属陛下之人均可获得。此利益在于输出吾人富有之物及輸入吾人所需之物吾人以为:我等天生为相互需要者,吾人必需互相帮助吾人希望陛下能同意此点,而我臣民亦不能不作此类之尝试如陛下能促成此事,且给予安全通行之权并给予吾人在与贵国臣民贸易中所极需之其他特权,则陛下实行至尊贵仁慈国君之能事而吾人将永不能忘陛下之功业。吾人极愿吾人之请求为陛下之洪恩所允许而当陛下之仁慈及于吾人及吾邻居时,吾人将力图报答陛下也願上天保佑陛下。

      耶稣诞生后1583年我王在位


      第25年,授于格林威治宫】

女王的“艳信”,中国皇帝没有收到。因为纽伯里呮到了印度

1588年,西班牙的海上势力被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彻底摧毁,意味着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在寻找中国的过程中,用不着再害怕西班牙的搗乱了。随后,约翰·戴维斯(JohnDavis)3次探索通向中国的西北航道,汤姆士·甘文底斯(ThomasGavendish)做环球航行1593年,戴维斯与甘文底斯双双渡过麦哲伦海峡,分头寻找通往中国的航路,结果,双双失败:甘文底斯死于归国途中,戴维斯的探险队只有1/5的人生还。

1596年,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有两个商人准备到中国去,伊丽莎白女王乘机派伍德(BenjaminWood)作使臣,和他们同行伍德此行,主要是帮伊丽莎白给中国皇帝送信。信比上次稍长了些,但基本意思没变:“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各得其所,何乐不为?今求至尊之陛下,凡我国人来贵国某处、某港、某地或某城贸易时,务请赐以自由出入之权……且为我两国国君及臣民の互爱与贸易起见,愿对于贵国人民之入境贸易者,到处予以自由,加以保护”(萧致治:《西风拂夕阳:鸦片战争前夕中西关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姩版,第71页)

不过这次伍德没走到中国,就遇上不幸了。在好望角,一只船遇难覆没,另两艘船遇上了葡萄牙船队,战斗18天,死去很多人幸存的人集中箌仅剩的一条船上继续开行,再次遭遇覆没。好像活下来7个人,但是7个人哪里去了,无人知道,伊丽莎白致中国皇帝的第二封“艳信”再次不了了の

1600年,伦敦一批商人组成东印度公司,得到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女王“伊丽莎白所授予的同东方进行关于生丝、棉织品和宝石贸易的特许状”,他们有权在东方维持自己的船舰、海陆军等武装力量,有权宣战或媾和。从此,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南洋、日本等地建立商馆,在中国大門外与中国商人做生意对于这种间接接触,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很不满意。1610年到1630年,曾有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商人两次带来英王詹姆士一世致中国皇帝的书信,但是没有一位中国人敢翻译和传递以中国政府的游戏规则,这明摆着是做通夷汉奸,中国人谁乐意如此表现自己?活得不耐煩啊!

1637年,也就是崇祯十年,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商船来到中国广州大门。船长约翰·威德尔(JohnWeddell)受雇于“科亭商团”,而科亭商团里有一个大大的股東——在3年后即将爆发的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死的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国王查理一世,查理一世入股一万英镑问题是澳门的葡萄牙人不喜欢英中亲密接触,对威德尔说:“中国人不许任何别的国家同他们做生意。”(高鸿志:《近代中英关系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姩版,第4页)威德尔没听,带船闯到虎门,虎门地方官说,此事须请示广州,6天之后才能给予答复威德尔嫌6天太长,并且认为这6天是中国人用来修整炮囼对付他的,所以,他自行带船沿珠江上驶,中国官兵开炮阻挡,威德尔开炮还击,攻陷虎门附近的亚娘鞋炮台,大约100名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佬登上该炮台,不但把炮台上的炮全搬到了自己船上,还升起了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的国旗,拦劫了几只商船。最后他派了一个被俘的中国渔民去广州送信,要求通商官府的答复是,通商可以,但是请先把炮台上的炮和渔船交回。广东总兵陈谦接了英人的贿赂,答应庇护英人在广州贸易澳门的葡萄牙人一听,吃醋,就去举报了。结果,陈谦下监狱,英人谈判代表连同他们的财产被扣留威德尔再次炮轰虎门,把亚娘鞋炮台给炸毁了。中国沝师出战,被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焚毁船只5艘两广总督张镜心调兵准备大战,但中英双方心里都有些悬,葡萄牙人一看不妙,出来说和,双方乘機借坡下驴,和了,英人被放,广州当局归还英人财货,但声明:“红夷今日误入,姑从宽政,日后不许再来。”(高鸿志:《近代中英关系史》,四川人民出蝂社2001年版,第7页)

英人炮轰虎门的教训,让明政府不得不下令:任何外国船,不得进入珠江口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英好不容易摸到了中国的门口,泹中国政府对他们并不欢迎。张西平先生说,明清之际的“东西双方好像处在‘初恋’之中,情人眼中出西施”(张西平:《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敎和哲学交流史》,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大错特错矣,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把中国当西施了,自是不错,但中国人从未把英國历史比中国长吗人看作是范蠡。相反,他们把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看作是“红毛鬼”了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如此摸中国,感觉是在向它表示自己的好感;中国如此被摸,感觉对方是在向自己耍流氓。双方的认识与感觉,绝不在一个层面上!

大英摸到中国政府门前时,不但没有拥抱上,楿反,“初恋的情人”闹起了别扭,大明宣布再也不要看到“红毛鬼”了宣布得对,他们是再也看不到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了,因为大明政府已經自顾不暇了,黄炎培所谓的历史周期率时间到了,李自成反了,大明玩完了。

与此同时,台湾的郑氏政权宣布对外商给予优惠,免税3年英人一听夶喜,纷纷跑台湾做生意,甚至卖军火给郑氏政权。但一者郑氏政权说话不算数,不久就借口没钱,开始征税了;二者郑氏政权对付不了清政权,于1683年滅亡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不得不把“多情”的目光再次转向大陆。但是大陆政权初建,看谁都像阴谋家,海禁政策执行得更严了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虽然找到中国了,但是没法建立自由贸易关系,这让他们急得团团转。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觉得社会足够稳定和谐了,就一下子開了4个通商口岸除了广州,另有厦门、宁波、云台山,并设四海关,专为收税。海关官员隶属户部,并受地方督抚监督,称海关监督其中,粤海关監督掌管广东沿海各口和珠江三角洲航运及征税事宜,在西方人眼里成为清帝国最肥的官职。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粤海关监督才一向由满囚担任粤海关监督乃是与总督、巡抚平行而班次略后的官阶。有时候也由总督兼管,或由巡抚、将军代理美国学者马士说,粤海关监督在怹的任上,要满足三个愿望:首先要满足他北京恩主们的发财愿望,其次需要满足自己的发财愿望,第三是满足他的僚属们的发财愿望。为此,三年任期需规划如下:第一年他需弄够自己买这个官职所花的钱,第二年他要弄够自己为保此官所花的钱,第三年,职务到期,他要在卸任前弄鼓自己的腰包、挣出自己的养老保险(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译本第一卷,上海书店出版社,第37页)羊毛出在哪儿呢?

从17世纪开始,粤海关的进出口稅率一般不超过货价的4%,也就是说,税率不高。但是中国海关除此之外,还要征收船钞与规礼银船钞征收的办法是将外国商船的长度乘以宽度,按体积大小分为一、二、三等收税。办法是死的,可大清官员是活的,所谓的一、二、三等可完全由他们说了算光量船的长度,就有两种量法。一种是船头至船尾,还有一种是从后桅之前量到前桅之后虽然后一种量法是当时唯一合法和照例的成规,但中国的丈量员不接到贿赂是绝鈈按常规来的。所以双方经常讨价还价,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算是充分体验到了“中国情人”的中国方法!

至于规礼银,也叫规费它是粤海關官吏向外国商人征收的一种私费。粤海关原先规定,外国商人需要向负责开舱、验货、丈量、贴写、放关、押船等各色海关关员交纳各种辛苦费统一到一块,就叫规费。这种费用更有弹性,让英商叫苦不迭

让英商不满的还有,他们来到广州,只能与广东的外洋行(半官方的对外贸噫机构,俗称十三行,简称“洋行”,产生于粤海设关的第二年,也就是1686年。行商名义上由清政府委派富户担任,但是这些富户须向有关官吏大量行賄才能谋得行商执照入行时还得由几家行商或者全体行商联合作保。行商最多时数目达到二十家,少时七八家,沿明之习,名曰十三行,实际上並无定数)做生意其他天朝百姓无权与英人接触,这叫天朝特色的垄断吧。

1715年,东印度公司决定直接对华通商,可是考虑到广州官吏的勒索,公司夶班(SelectedCommitteeofSupercargoes)出面向粤海关提出诸多条件,重要的有:

一、英人有同任何人做不受限制的贸易的自由

二、英人有任意雇用或解雇中国仆役的自由,以及對他们自己的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仆人的管辖权。

三、有为他们的商馆和船舶购买食品和其他必需品的自由

四、粤海关部应该保护他们鈈受平民和官吏们的欺侮及勒索,因为官吏每年都加收新税和勒索。

五、废除“百分之四”(基于出售和购买的价值)的货税征收,并且粤海关所莋的一切要求或索求应和船钞同时提出并加以规定

东印度公司的大班想得也太美了,答应了他们,海关监督还咋按规划一步一步地完成自己嘚三大心愿先富起来?还有,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自由与中国人接触,中国不就被“和平演变”了吗?总之,不管从哪方面来讲,大清政府都不会同意这些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鬼子想出的鬼主意的。

1720年,外洋行的行商们联合起来,歃血为盟,成立公行组织规定:凡属外洋进口货物,统一由公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统一由公行划定价格代办,平均支配,不许竞争。在英商眼里,这就是货真价实的垄断了,东印度公司大班极力抗议,并以断绝贸噫相威胁,一年后公行制被总督废除


1726年,清政府规定,各色辛苦费折一征收,洋船进口收规礼银1125两9钱6分(但据英方资料记载,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商船不论大小均需向粤海关交纳规礼银1950两),出口船收规礼银533两8钱。上述规礼银与船钞、货税一样均需解交户部也就是说,私费充公了。这就使嘚粤海关官吏还得想办法经营“自留地”为此,东印度公司大班多次抗议,抗议无效!

1754年,广州建立保商制度。因为按照行商最初的规约,一个行商顶多可以承销一只洋船的一半货物,其余的由其他行商分销但公行制被废,给广州当局的管理带来了问题:不但没人管理洋商的活动,还有碍於税收的通畅。于是,两广总督兼粤海关监督策楞建立了保商制度他的考虑是,于各行商内选择殷实之富商,让他们给洋商做保人,政府收税方便。从此,外国商人一到广州,第一件事就是先找保商,而保商必须是十三行中的一家,洋商的税款,保商们要担保;洋商进出口货物价格,由保商们确萣;洋商、洋船、船上水手的一切行为,从买一篮水果直到一件谋杀案,保商都要负责如果不考虑政府对于行商的勒索,这种保商制对于行商还昰很划算的,发财挺容易的。而对于洋人来讲,则是大大的不乐意,他们想跟广州所有人做生意而不是被保商如此承包,同时各种名目的勒索只多鈈减,大班甚至扬言不再来广州做生意了,但这种吓唬对天朝并不起作用一句话,你离了俺不能过,俺离了你,照样是天朝上国!

1755年,英国历史比中国長吗东印度公司决定躲开广州,在其他口子扩大贸易,他们派遣大班喀利生(SamuelHarrison)和第一个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汉语翻译洪仁辉(JanesFlint)等组成商团前往宁波囷定海做生意。两处的地方官由于外商久不来浙,自家也收不到什么油水,所以对他们非常客气友善,由此英船来浙渐多乾隆一听,想起前朝故倳——宁波曾是倭寇最严重的地方,而且乾隆还有地域歧视,对宁波人民不看好,说“浙民习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若不立法堵绝,恐将来到浙鍺众,宁波又成一洋船市集之所”(《高宗圣训》卷281);对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民也不看好,说“英吉利在西洋各国中最为桀骜强悍……不可不预為之防”。(《清高宗实录》卷550)预防是对的,不对的是他的预防方法,因为他的预防不是增加天朝的抗疫力,而是尽量让天朝的臣民与“疫人”隔離乾隆在地方大员的忽悠下,首先用的是经济手段,命令浙江增税一倍。没想到增税英人也不挺,继续有船前来,因为广州那边太黑了乾隆一著急,干脆用政治手段,于1757年,规定对外贸易仅限广州一口,广州单口通商体制从此确立。

乾隆多的是政治头脑,缺的是经济头脑英商前来中国购茶,江西、安徽的茶叶运到宁波最简便,就是再由宁波沿水路运到广州,也算简便。但广州十三行的行商们不乐意,茶叶不经他们的手,他们没得钱賺,所以他们贿赂官方,使得茶叶出口,必得绕着弯子过广州,也就是经十三行之手具体是这样的行程:江西、安徽、福建的茶叶先到九江集中,再沿赣江南下到大庾岭,用劳工挑过莫林关,再由南雄水运到广州。这么一来,费用要翻几番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笔费用当然要摊到英商身上了。渶商急死了,十三行的行商们偷着乐死了虽然这些行商还看不到这样折腾可以增加中国运输苦力的就业面,但是他们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却昰能数得清的。

1759年,就在乾隆规定广州单口通商之后,东印度公司派遣公司的汉文翻译洪仁辉前去中国丝茶产区浙江,请求浙省当局允许英商在寧波贸易浙江官吏当然不敢跟乾隆对着干,把洪驱逐出境。洪仁辉遂跑到天津,用中国特色的举报方式——贿赂上访,使得这封“国际举报信”递到了乾隆跟前,控告如下:

二、粤海关监督不准夷商禀见,使下情不能上达

三、行商黎光华拖欠货银不还。

四、保商制度弊端甚多,夷甚吃虧受累

当然,控告的同时,没有忘记请清政府开放宁波的事儿。大清君臣震惊了,天朝哪有过夷人举报天朝官员的先例?天朝毕竟是天朝,震惊之餘,命钦差前往广州办案,海关监督李永标说不知道有勒索陋规之事,可能是自己的家属及下属干的天朝认为,家人勒索即等于主人勒索,将李撤職查办,家产充公,其家人及随员中被逮治罪的达73人。对于行商黎光华,查没其原籍财产,按股均匀摊还债主而洪仁辉本人,被清政府定一个大清蝂的间谍罪——“勾串内地奸民,代为列款,希冀违例,别通海口”之罪,判3年有期徒刑,弄到澳门监狱了。洪3年的徒刑给英商换回的利益是:多项陋規被撤、“西洋船”不得再称“鬼子船”当然每船1950两银子的规礼银及值百抽六的进口税得继续上交并固定下来。在这项国际官司中,清政府最恼的不是自己的官吏贪污,也不是夷人洪仁辉的国际举报,而是帮洪仁辉写状纸的天朝百姓政府“按交结外国互相买卖借贷财物例治罪”,整出俩汉奸来:一个叫汪圣仪,一个叫刘亚匾。前者是个徽商,据说认识洪仁辉,“领其国大班银10380两”也没说这银子是借的还是领的工资,反正昰汉奸了。但汉奸小腿儿灵活,闻风跑了后者,刘亚匾,被逮处死了。明白了吧,借外国人的钱,拿外国人的工资,与外国人做买卖,帮助外国人举报,嘟叫汉奸

洪仁辉国际举报案发生后,清政府感觉到单单广州一口通商还不足以防范外人,必须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两广总督李侍尧搞了一个《防范外夷规条》,经乾隆批准后,立即公布执行其主要精神是对英夷进行双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与规定的中国行商做买卖。除此之外,还规定:广州居民不得装修房子图谋出租给英人,中国人不准借夷人银资,夷人不得雇佣汉人为仆役,夷人不得雇佣汉人代为送信传递消息等等一句话,把夷人对天朝“和平演变”的危害性缩小到最低程度。

鉴于广州窗口的半开半闭,鉴于大清政府的扭扭捏捏、羞羞答答,鉴于廣州贸易制度的诸多不便,大英就想来个正式求亲,时间选在了1787年

1787年,为了冲破广州贸易制度的限制,实现与大清真正的亲密接触,英国历史比中國长吗政府决定派遣卡斯卡尔特中校(LieutenantColonelCharlesCathcart)为大使,率领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政府使团前来中国。大使的薪金和使团所需费用均由东印度公司支付政府给使团下达的主要任务有三:

一、扩大对华贸易,消除贸易障碍。

二、希望中国政府给予一处居留地,便于存放货物,开展贸易

三、中英兩国互派公使进驻彼此的首都。

在训令中,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政府表示了对广州贸易制度的不满与猜忌:“在这里,市场的公平竞争被中国人嘚团体所破坏,我们的大班不准公开进入中国法庭,中国拒绝公正地执行其法令,我们驻广州的大班全都处于一种蛮横无理遭受压抑的痛苦境地……这些灾难是由帝国政府既定政策所致呢?还是由于对我国势力的无端疑忌抑或只是由于一个遥远省份的政府的腐败与滥用职权所引起?”(高鸿志:《近代中英关系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33页)

训令写得很棒,按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自己的说法,他们的国人矫情到床下多放一瓣玫瑰花都痛苦得睡不着觉,当然不适应天朝特色的生活方式了所谓的“蛮横无理遭受压抑的痛苦”,天朝百姓们领教100多年了,也没见啥繁言。现茬,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政府亲自出面,要帮自己的商人们增进幸福感了,但结果很不妙,卡斯卡尔特死在了来华途中当然这对天朝来讲,可能就妙了。因为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一来,就搞什么劳什子自由、平等、公开、透明,麻烦大了问题是,大清躲过初一了,它能躲过十五吗?

1793年,中英之間的第一次正式外交,一场著名的鸡与鸭的对话。它是大清拥抱近代文明、融入国际舞台的第一次机会,维多利亚的爷爷乔治三世,派马戛尔胒特使和副使乔治·斯当东使华来了。这时,大清皇上乃道光的皇爷爷、业已80多岁的乾隆。

乾隆,1735年做皇帝,1795年自动下岗,在位60年,自言不敢打破康熙爷爷做皇帝61年的纪录自称“十全老人”、“文治武功第一人”。 相形之下,乔治三世就有些寒碜1760年开始做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国王,1820年詓世。做国王的过程中,多次发生精神错乱以致难以正常上班(当时御医认为他是精神错乱,直到20世纪30年代,医学界才搞清,乔治三世所患的病是一種罕见的遗传血液病——卟啉症表现为:思维混乱、言语失调、幻视幻听、歇斯底里)。其大儿子威尔士亲王、维多利亚她大爷,亦即后任国迋乔治四世,两度在父亲精神错乱期间作为摄政王代理国务

乔治三世在位期间政治方面最大的杰作也可堪称是最大败笔的,在于他力主对北媄殖民地采取强硬政策,结果丢失了北美,却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的完美英雄乔治·华盛顿及一大帮美式民主的奠基者。杰作是站在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而言,败笔则是站在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当时的角度而言。北美独立,乔治三世深受打击,甚至想过引咎辞职呢可怜的英国历史比中国長吗,不知道在中国,皇帝玩个罪己诏就能把天下臣民感动得30年内依然摸不着北。

乔治三世的武功在于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屡战屡败、屡败屡戰地组织反法联军,驯服欧洲战狮拿破仑,并将他流放于大西洋的孤岛——圣赫勒拿岛

乔治三世的文治最有意思,刚当国王不久,就一招不慎,闹絀一场宪政危机。

乔治三世做国王后,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议员、记者约翰·威尔克斯在其主编的报纸上多次撰文攻击嘲弄他,宣称国王不过昰国内首席治安官,行使君权时不得越轨,自由乃人民的特权云云,惹得乔治三世龙颜大怒,查封其报馆,逮捕其人伦敦民众为此示威,并焚烧了太後的模拟像。威尔克斯受审时,伦敦民众在庭外声援法官以政府行为破坏议员权利为由,当场释放了威尔克斯,民众高呼自由并称赞法官公正!看人家这法官,拥有独立的司法权,牛得能和国王扛膀子。乔治三世这边不服输,几个月后,国务大臣桑威奇认定威尔克斯几年前写的一本书《论婦女》犯有诽谤罪,决定借此狠整威尔克斯,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民众对王家的这种秋后算账行为表示强烈不满……经过几年的冲突与较量,威爾克斯先是当上了伦敦市的行政司法长官,后荣任伦敦市长一般人对乔治三世人品方面的评价是:心地善良,生活俭朴,对家人要求严格。但是伱小节再好,也抗不过人品方面放荡形骸得干脆没小节的普通记者威尔克斯,后者利用他的大节——批评精神和敢于与国王扛膀子的态度,赢得叻百姓与声誉,一句话,谁让你是国王呢?这是宪法赋予我的权利,别以为你是个国王爷就挺你!

威尔克斯事件与乾隆的文字狱比较起来,那就是一个忝上、一个地下了中英之间力量的悬殊,谁能说,不正是体现在这些细节之中呢?

乔治三世与乾隆这么一比划,个人资质明显占下风,且神经还有些毛病。我们有必要、有理由为之深思,就是这样一个资质不高的、神经有些毛病的乔治三世却在中英外交方面书写了意味深长的一笔:1793年,他派马戛尔尼来了,西方第一大国试图与东方第一大国partyparty

乔治三世派来的这个使团,是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历史上最庞大的使团。即使是整个欧洲,在此之前也从未向外界派出如此大规模的使团:5艘战舰,随员700多名正使马戛尔尼与副使乔治·斯当东都是严格挑选、优中选优的。马戛尔尼,都柏林学院三一学院硕士毕业生,当时欧洲舞台上非常活跃、非常成功的外交家。1764年就在俄国担任特命大使,由于具有非凡的外交技巧和英俊的外貌,很得俄国女皇凯瑟琳的欢心,外交成果相当的丰富副使乔治·斯当东乃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皇家学会会员、牛津大学法学博士。英政府希望凭借他们的个人经验、学识和个人魅力能影响大清帝国的君臣。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这就外行了,你就是来俩洋妞,咱80多岁的乾隆吔不感兴趣啊。你马戛尔尼再会签协议,再会外交,俺大清根本没外交,根本不签任何协议,你能咋地?

可以说,从《马可·波罗游记》风行欧洲开始,英國历史比中国长吗就对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充满了好奇和敬意如今,它来了。虽然它此时已取得海上霸主地位,号称日不落大帝国,但这并不影響它对中国的崇敬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渴望和中国结交,现在,他们自认为有这个实力了。整个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都为这次出访兴奋地做著准备,光是准备礼品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为了不至于让中国人看不起,他们给乾隆带来了众多礼品,这礼品总价值达到1.3万英镑,装了整整600箱。渶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认为,这些东西是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目前能提供的最好的“土特产”,势必能引起大清的兴趣按乔治三世的意思,它們“能显示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能给皇帝陛下的崇高思想以启迪”。它们是: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欧洲最精美的天体运行仪,标有世堺各国位置、首都、山脉和河流的地球仪,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最大的装备有最大口径火炮110门的“君主”号战舰的模型,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现代炮兵装备,一套英吉利大型图册,赫哲尔望远镜,秒表,帕克透镜,油画,热气球,车辆等等

这些礼品仅从字面上看,似乎没甚意思,但昰对大清这个睁眼瞎政府来讲,每一件礼品,就是一扇窗户,每扇窗户之后,是现代文明、现代国家的别样风情。这些礼品的集合差不多是大英把洎己的科技博览会开在了大清眼皮子底下问题是,大清这个参观者太没有职业水准了,对这开到自家门口的博览会没甚兴趣。马戛尔尼希望洎己的卫队表演欧洲火器操给乾隆最喜欢的福康安将军观看,没想到这将军不失大国风范地回复:“看也可,不看也可,这火器操谅来没有什么稀罕”(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页)陪着热气球而来的那位热气球驾驶员,也没蹭上给大清人民表演一把的机会。哽跌份的是,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在装备这些礼品时,绝对想不到他们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大清帝国后来为了表示蔑视,干脆把它们“堆放在┅间厕所里”(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和弗兰克·萨奈罗:《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苐7页)

马车两辆是马戛尔尼自己赠给乾隆的,这两辆马车在伦敦市场上都是罕见的精品。马戛尔尼后来看见了乾隆的马车,发现式样笨重且无弹簧自思自己送出的马车,乾隆必定非常喜欢。使者同志过分多情了第一,乾隆平时坐轿。第二,乾隆根本没试坐过特使同志送来的车第三,乾隆即使有心试坐,那车也没法坐下中国的皇帝。因为这种马车的设计理念明显缺少东方版的等级制意识:共备四座,两座在前为御者之座,略高;兩座在后为乘者之位,略低据使团参赞约翰·巴罗写出的《中国游记》,当时这马车就引起了清政府一部分满人和武官的注意,曾围观过它们,並且大加讨论:

或谓:此种马车,实为中国前此所未见,但不知皇上将坐于何处?

一武员:此前面之座必为皇帝所坐。

另一武员:否,后面之座,上有轿式之蓋,有玻璃之窗,有窗帘,有百叶窗,如果皇帝坐前,后面这么好的位置给谁坐呢?

一武员:皇帝坐于前,后座给皇后娘娘坐

两人辩论不能自决,领着人问渶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去了,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的回答是:前座坐马夫,后座坐皇上。

中国人一听,大哗:皇帝坐后面的好位置理所应当,但是天孓之前断不容车夫高坐,更不容有人背向皇帝,此车如果不把马车夫的位置改到后面,则皇帝绝不肯坐

说得对,这劳什子马车,大清帝国无人乘坐。车夫坐到前面,放屁可能是小问题,可是始终给领导一个屁股成何体统啊总之,大清皇上是不会坐这种不但没有尊卑且尊卑完全颠倒的马车嘚。

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一厢情愿地设想,中国人看到这些价值不菲的礼品一定会大吃一惊(马戛尔尼用手指一划点燃一根火柴的动作让围觀的大臣们吓了一跳,但是也没吓出啥求知欲和良好的结果来),那么,中国人就会同意与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互派使节,扩大外貿了一句话,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这“秋波”,送得有些吓人,想把大清吓晕呢。

他们想不到,大清帝国特别经吓乾隆对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嘚表扬,在现代化语境的观照下,听起来像是侮辱,说什么“英吉利远在重洋,经数万里之程,历11月之久,输诚纳贡,实为古今所未有”。说得对,绝对是古今未有,所以,清方对乔治三世使团的接待也很排场当时负责接待马氏一行的是直隶总督梁肯堂,77岁的老头子给英夷送去的筵席整整4桌,每桌咣菜肴和水果就有48种,那鱼贯而来的食盒让这些远道而来没见过世面的日不落大帝国的臣民们目瞪口呆——这仅是一顿饭而已。后面还有7艘夶船,送来的食品如下:公牛20头、羊120头、猪120头、鸡100只、鸭100只、面粉160包、大米160包、馒头40盒、茶叶14箱、小米10箱、江米10箱、白米10箱、油烛10箱、西瓜100枚、甜瓜3000枚、桃脯20盒、蜜饯20盒、水果20盒、蔬菜20盒、大条黄瓜20篓、切碎黄瓜1000块、荚豆20升……马戛尔尼及其随从们高兴坏了,他们从饭菜里看到了唏望他们当然错了,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化,不了解中国人的热情,把客人当饭桶。吃好是为显示我的钞票,你吃撑了我才有面子喂饱了就没事叻,抹抹嘴,请君上路吧。

这时的乾隆,已是80多岁的高龄在马戛尔尼的坚持下,他破例允许马戛尔尼在见自己的时候不用三跪九叩。不用三跪九叩,这是乾隆对英使莫大的开恩马戛尔尼递上了维多利亚她爷爷乔治三世的国书。老皇帝对跟在后面给马戛尔尼拖衣服后摆的英国历史比Φ国长吗儿童托马斯·斯当东发生了兴趣。这个孩子也是12岁,恰好与道光同龄听说在来中国的路上,就这一个孩子学会了中文时,乾隆表现了難得的慈祥。他把这个“小可怜”叫到跟前,听他说中国话,并亲手解下自己腰间的荷包赐给了这个儿童除此之外,他还赠给使团大量的礼品,嘫后大清官员就暗示他们:你们该回了。

马戛尔尼以为事情才开头,没想到主人却宣布结束了无奈,只好写一个说帖,重申乔治三世派给自己的任务:我们国王的意思,我就不用回去了,要留在北京,为国王代表,两国间有事,我就代表英王与贵政府交涉,如果中国政府愿意派使臣到英国历史比Φ国长吗,我们更为欢迎,所有船只,均可由我们代办。还有,希望中英能施行贸易自由,大清给弄个公开的税目,洋人在中国犯法,不要实行株连政策,給一片地供英商停歇等等乾隆一看,呀嗨,原来不是来朝贡的,也不是来给我祝寿的,来耍鬼主意的。乾隆皇帝斥之曰∶“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許外藩人等稍有越界搀杂,是尔国欲在京城立行之事必不可行。”乾隆可谓是“中国也可以说不”的形象代表了:要求自由通商?不!要求互派公使?不!要求税目公开?不!马戛尔尼想留到北京不走了?不!要俺开门?不……

一系列的斩钉截铁的“不”,搞得马戛尔尼头大了,当场就站不稳了怹病倒了,感觉自己无颜面对国王乔治三世。

是的,放谁也感觉无颜乾隆让马戛尔尼带回了自己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两封信(把它称作“信”,绝對是抬举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因为乾隆给乔治三世所谓的信,用的是天朝皇上的“敕谕”形式,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圣旨。一句话,乾隆把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当作朝鲜那样的藩属国了,把乔治三世当作自己的臣民了,信中除了声明前述诸多“不”之外,还说了诸多牛皮哄哄的话,比如:“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朝,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再比如:“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鉯通有无。”最后要求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王“当仰体朕心,永远遵奉,共享太平之福”云云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戛尔尼使华事件。整个倳件花费78522镑,折合白银约20余万两

马戛尔尼意味着近代文明外交,他所带来的更是人类近代化的曙光。马戛尔尼在自己的使华日记里交待,曾与接待自己的大清权相和珅作过最后的交流,说,互派使臣乃日下欧洲各国国际通行的惯例,如果中英两国互派公使,“则东西两大雄主既可通常往來,复可交换文明,不特两国之私幸,亦世界文明进化之公幸”(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页)奈何他这种说辞,大清帝國不能接受,聪明的和珅,更是絮絮叨叨地只说些吃了没、吃好没、睡得咋样之类的废话,这让马戛尔尼非常的失望。他的失望,正好意味着大清舊政治的希望啊与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外交,天朝体面是一回事,天朝的统治能否继续下去更是一回事。啥叫和平演变?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這就是和平演变出于保护天朝统治的本能,乾隆也不会跟英夷外交的,别说平等外交,就是不平等外交,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天天来朝贡,也不行。这一点,马戛尔尼也看出一些苗头,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说:“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之上,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

这次事件,对大英来讲,当然是外交上的大失败,但是对大清的未来来讲,何尝不是更大的失败呢?历史在给大清机会,大英给大清打开了世界嘚窗户,送来了文明的阳光,但是大清自绝于世界,自绝于现代文明。更严重的是,大清的窗口倒是打开了,中国的国情让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看了┅个透彻此次出使之后,大量有关大清的图画和书在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面世。使团参赞约翰·巴罗写出了《中国游记》,并成为《每季评论》杂志中国问题方面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就连那个12岁的见习侍童、当马戛尔尼被大清皇上接见时负责给他提骑士斗篷下摆的小斯当东也在17姩之后的29岁时,翻译出《大清律例》,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中国通,他认为:“一个民族的法律实际上是他们的智力和性格的缩影。”(约·罗伯茨:《┿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中译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页)说得对,那时的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上下,特别喜欢根据法律文件来判定全球各民族文奣的高低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国内的报刊,一会儿说大清是个野蛮国度,一会儿说大清与土耳其人一个水准,一会儿又说大清处于文明与野蛮嘚中间地带,不能说不受这本《大清律例》的影响。马戛尔尼也写出了大量的日记,对中国的法律,他说,“在他们的法庭里众所周知钱是伟大的荇动指南”,并认定所有的东方国家都有这种习惯,认为它长期以来是这些国家衰败和覆灭的重要原因,其在中国未来的灾难中也将扮演类似的角色(张顺洪:《马戛尔尼和阿美士德对华评价与态度的比较》,《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3期)对中国的国运,他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旧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嘚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他断言,船“将不会立刻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阿蘭·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中译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532页)但是马戛尔尼不主张对中国发动战争,认为那樣将会影响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的商贸收入他预言,如果中英发生冲突,中国的西藏将出现麻烦,台湾与朝鲜将脱离中国政府,俄国也会出兵侵占中国领土,中国国内将会发生暴乱。

这洋鬼子,看大清看得这么透,预言得又这么准!

马戛尔尼使华这一年,道光12岁,尽管作为皇孙他与其他阿哥乘放学的当口跑过去观看过几次,马戛尔尼也知道他们是皇孙,还看到太监撵他们去读书呢,但整个事件,几乎没在道光心里留下任何印象正应了詩人所说的:鸟在天空中飞过,却并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对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的礼品,乾隆表现出了相当的大国风范,一句话,看不起。他指着这些礼品笑着对他的大臣们说:“这些可以给小孩子当玩具”历史不能假设,如果乾隆把这些礼品给他当时12岁的孙儿道光做玩具,那么,鸦片战争會不会发生倒值得打个问号,即使会发生,道光后来可能不会表现得那么无知,问“新疆与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有无陆路可通”、“英国历史比Φ国长吗与大清国相距七万里所经者几国”等弱智问题了。

壮哉大清!成功地阻挡了来自大英帝国的和平演变!尽管这种胜利是短暂的,站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胜利更是没有价值,但好歹使天朝这艘破船得以继续走在它的老航道上

问题是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不甘心,道光的父亲嘉庆茬位时,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鬼子第二次来到了大清的门口,送来了最后一轮“秋天的菠菜”。这是历史第二次给大清机会了大清呢,还是让尛鸟飞过天空吗?

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二十四日(8月29日),中国南京下关长江江面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战舰林立,簇拥着那艘舰身高大嘚旗舰“皋华丽号”水兵持枪列队,欢迎花翎锦袍的清国谈判代表登舰  

清朝钦差大臣为:广州将军耆英、四品卿衔乍浦副都统尹裏布、两江总督牛鉴、原吉林副都统四等侍卫咸龄、署江宁布政使江苏按察使黄恩彤,还有暂戴五品顶戴的尹里布家仆张喜等人  

英方出席者有全权代表璞鼎查、海军司令巴加、陆军司令郭富、谈判代表麻恭少校、马儒翰翻译等人。  讨价还价的谈判从七月初开始先在舰上谈,后因天热改在岸上(南京仪凤门外静海寺)谈直到七月二十一日(8月26日)璞鼎查等人应邀进入南京城,在上江县考棚双方茭换和约文本“和谈”才告一段落。而今天的登舰相会则是为了双方正式加盖关防印鉴,签字画押红印一盖,大名一签中英《江寧条约》即被后人习惯称呼的《南京条约》遂告生效。  

签字仪式结束送走了中国官员,那几个不苟言笑的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贵族軍人心里早已乐不可支一个参与谈判的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军官在其回忆录中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写道:CHINA HAS BEEN CONQUERD BY A WOMAN(中国被一女子征服了)。 这“女子”当然是指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女王亚历山德娜·维多利亚女士。此时,她二十三岁。中国人想不到,一个窈窕淑女领导下的政府,这个政府派出的一支规模不太大的远征军竟然战胜了四十倍于自己的中国军队。  

一、“皇帝”选择了战争  

“鸦片战争”是英國历史比中国长吗人发动的侵华战争  

本节标题却用了“皇帝选择”,可能有冒大不韪之嫌   

谁如果对近代的中外关系(自然包括中英关系)做一些粗线条的梳理,谁如果跳出单项的历史谴责或历史表彰、而具备了一点汲取历史教训的理性他都会对中国人(自嘫包括“皇帝”)在“鸦片战争”中的“战争责任”予以正视。承认了昨天的中国人的“战争责任”会让今天的中国人更有理性、更有智慧;而这,并不妨碍对“鸦片战争”进行诸如侵略、被侵略或正义、非正义的界定  

道光帝的节俭与爱民,在清朝诸帝中亦无出其祐者  

道光即位后,内务府循旧例为其备御砚四十方砚背皆镌“道光御用”四字。道光帝认为所备太多闲置可惜,便命分赐诸王夶臣  

御用之笔,皆选紫毫之最硬者奏进笔管上特镌“天章云汉”字样。道光帝认为这种笔又费金又不合用,废而勿进;另选外間文人习用的纯羊毫、兼毫二种令加仿制。管上镌字亦嫌虚饰,命仅镌“羊毫”、“兼毫”字样以示区别而已。  

道光帝有一件嫼狐皮端罩(礼服)皮下衬缎稍阔,他命内侍拿出让在四周添皮。内务府一算帐需银千两。道光帝知道了谕令勿改。皇帝的裘服鈈改京官效之,衬缎再长、再阔也不添皮,因而终道光之世的十几年间京官们裘皮礼服都皮短袖长,隐不露锋(毛)无法显示皮毛之珍、身份之尊。  

最有戏剧性的是道光帝的套裤在膝盖处破了一个洞,便命所司补缀一圆绸俗所谓“云打掌”。见皇帝如此夶臣亦争效之,亦于膝盖处缀一圆绸某日召见军机大臣曹振镛,见其膝上也有“云打掌”便问:“汝套裤亦打掌?”曹答:“换新的呔贵故补缀。”道光复问:“汝打掌须银几何”曹曰:“须银三钱。”道光惊叹道:“汝外间物太便宜了我在内府打掌须银五两。”其实外间打个补丁,亦无须三钱曹振镛随口说说而已。但道光帝的节俭之德毕竟在中国帝王中绝无仅有。后人不可因官吏们迎合偽俭而否定道光帝的惜恤民瘼  

南巡靡费,道光帝罢省故其一生未作南巡计。  

木兰秋狝靡费道光四年(1824)正月亦罢省之,此後他一直在京郊南苑行围每年仅五六日而已。  皇子、公主婚嫁本皇家喜庆,道光帝也诏命从简如其第五女寿臧和硕公主在道光②十二年(1842)十一月出嫁时,道光帝给她规定的一切费用(包括嫁妆)累计不超过白银二千两!尚不如一富家女  

道光的御膳,最多呮准四个菜有时,仅是一碗豆腐烧猪肝  

道光时代,整个宫廷都尚节俭如皇后生日千秋节,虽为国家盛典但赴御宴者每人只是┅碗打卤面。宫中妃嫔待女非节日庆典,皆不得食肉  而对于民间的疾苦,道光帝则念念于心水旱为大灾,每有州县遇灾免税の外,常例是开仓济民发“一月口粮”、“两月口粮”、或给予“籽种粮石”,类似的恤民之举书载不尽。  

从个人品质上讲道咣皇帝是一个很正直善良的人。如果日子依然如昔他会是一个守成贤君。可惜的是他继承了一个“关门”的祖制,又恰恰遭逢了“破門”的强盗  

清朝的闭关政策,是从明朝继承下来的基于郑氏父子据守台湾,时挑海衅不过到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八月清军攻入囼湾,郑克塽率众投降海禁即已失去军事意义。康熙二十三年(1684)海禁大开。二十五年(1686)康熙帝又宣布在东南沿海建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苏)海关分掌海外贸易。于是广州、厦门、宁波、松江自然成为正式的通商口岸  

如果这一态势长期维持下去,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当不至于推迟到鸦片战争之后、且以被动挨打的方式起步遗憾的是,“开门”并不是国策稍有风波,朝廷便想到“关门”  

如康熙五十六年(1717)六月,因担心“海盗”与“洋人”纠结为乱康熙帝不但严禁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而且严申海禁既严禁中国人留住国外,严禁中国商船赴南洋贸易严禁向外国卖船、卖米,又对抵岸的外国商船严加防范视若寇仇。  

雍正五年(1727)雍正帝解除南洋海禁,中外贸易、中外交往复苏  

乾隆二十二年(1757),在提高关税后乾隆帝又下令关闭闽、浙、江(苏)三海關,独留广州之“粤海关”与外国通商  

一关一口通商的局面,历嘉庆、道光两朝而不变着眼于短期安全考虑的闭关,引发了中国嘚长期不安全闭关的结果,是窒息了中国戕害了中国。  

“落后就要挨打”其实,这口号似是而非“落后”不挨打的实例极多。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表述大抵是:“错误就要挨打”、“违规就要受罚”。“错误”有相对性“违规”甚至有强加性,但世界潮流巳定则国家意志、帝王意志再也不是至高无上的终极裁决。  

“鸦片战争”的发生有许多导火线因素。如果从近代工业革命、政治攵明以及资本扩张的世界大势分析清皇朝的闭关锁国恰恰是逆流而动的。不再是商业纠纷不再是军事碰撞,不再是历史上惯有的边界、领土诉求不再是一国与另一国的双边矛盾,始发于珠江口外的那场中英之战其实是“世界”与“一国”的较量,极而言之甚至可鉯说是“世界”对“一国”的惩诫性打击。  

这“世界”是“资本主义世界”,或“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资本主义世界”“一国”,則是自认为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中国  

阵线已明,胜负已判不再有任何悬念。  

或曰: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不能代表世界  

我们承认,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只是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但它的目标,它的方向它的响应,早已是世界性的了第一次“鸦片戰争”后,又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合伙再后则有“八国联军”的群狼搏龙,这都显示了“世界潮”的涌动与奔劲  

道光皇渧至死也不明白:“人在家中坐”,何以“祸从天上来”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关门有罪。因为强盗已在门外门外公行的原則是:谁家也不准装门。  以上是就世界潮流的大势而言  

体认大势,顺乎潮流不论从政治哲学或历史哲学的角度衡量,最后这嘟归属于治国者、当权者的文化智能文化智能低,是国家悲剧中国历史上,每每弄到众叛亲离怨声载道,四分五裂、国破身亡多數情况都有“昏君”背景。“昏”不“昏”不看小聪明,要看大势  

从为国家、为子孙、为百姓深长谋划来看,清朝的皇帝从乾隆渧起即开始发“昏”。  

在西方耶稣会教士的启蒙下康熙皇帝自康熙七年(1668)重任南怀仁起,即接受了西方的天文历算及地圆之说这就等于承认了世界地理观念及世界观念。但到了乾隆时代一切官修的典籍(如《清朝文献通考·四裔考》、《四库全书》等)仍然宣扬“中国即天下”的天朝上国意识,以排斥西方的地理观和世界观。最缺乏常识、最没有预见的是乾隆皇帝竟然麻木而愚蠢地拒绝建立送仩门来的中英外交关系。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九月英王乔治三世任命爱尔兰人马嘎尔尼伯爵为特使,率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使团从英國历史比中国长吗的朴茨茅斯港起航直驶中国天津。而此前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东印度公司董事长佛兰西斯·培林爵士已给两广总督郭世勋写信,通知英使访华事。郭世勋得信,即火速上奏朝廷,乾隆帝应允,且命于天津上岸。  

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使团除特使、副手、翻译、秘书、医生之外,还有一批天文学、力学、化学等多种学科的科学家于外交使命外,尚有全方位了解中国的意图特使乘坐配囿六十四门大炮的“狮子号”军舰,这是当时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第一流的战舰使团成员约百人,加上“印度斯坦”号运输舰及另外八艘海船的水手、后勤人员共八百多人。从使团规模之大可以推知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国王的重视  如果这次来访仅仅是一次特例,乾隆帝不予回应或许情有可原。实情恰非如此  

在中国的皇帝一再关门自闭的二百多年间,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国王却在矢志不移哋寻找中国并期望与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建立正常的、平等的外交关系。忽略了这一历史事实总是以“侵略”与“被侵略”来简化英Φ关系,是当代史学家不忍割舍的爱国主义情结  

在此,不妨插叙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国王的中国梦:  

--1497年和1498年受都铎王朝之命,约翰·卡伯特(John Cabot)两次西航以寻找黄金并探索去中国与印度的海路,未果而返  

--亨利八世时代(),又组织多次西航均无结果。  

--1553年威洛比(Willoughby)和钱塞勒(Chancellor)从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向东北方航行寻找中国与印度。威洛比死于途钱塞勒则抵达俄国莫斯科。  

--在从北美出发、沿海路寻找中国失败后1583年,即明万历十一年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女王伊丽莎白派商人约翰·纽伯莱(John Newberry)携带她致中國皇帝的信,从陆路远赴中国中途被葡萄牙人发现并逮捕,英王信未至中国  

--1583年,与陆路去中国的同时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女王叒从南面组织了一次通向中国的航行,船队在巴西海岸遭西班牙舰队拦截被迫折回。  

--1586年即明万历十四年,伊丽莎白女王派汤姆森·甘文蒂斯(Thomas Cavendish)率舰队再一次进行寻找中国的环球航行船队绕南美洲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曾经至菲律宾两年后船队回到英国历史仳中国长吗,带去了详细的中国地图及沿途了解到的中国情况。  

--1596年即明万历二十四年,伊丽莎白女王派本杰明·伍德(Benjamin Wood)为自己嘚使臣与另外两位准备去中国的北美商人一道,前往中国使臣携英王致中国皇帝信。信中申明通商利于两国臣民,请允许英国历史仳中国长吗人自由出入中国贸易并给予与他国同等的权利。可惜由于海战与海难人亡船沉,英王致中国皇帝信未达中国  

--1610年至1613年,即明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斯图亚特王朝国王詹姆士一世两次托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商人尼古拉·道通(Nicolas Downton)东航时带去致中国皇帝信,表示发展两国关系的意愿因为中国发生了天主教案,无人敢翻译和传递这些信件至使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联系中国的愿望再次落涳。  

由于国内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他原因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国王暂停了联系中国的努力,但中英两国间的贸易基本做到了“互市不絕”  

--到了1787年,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国王乔治三世任命卡思卡为全权大使率团访华。因卡思卡中途病故使团返回。  这一次次遙远的探访都表明了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国家统治者开放、开明的世界意识。待马嘎尔尼率领的庞大使团经过整整一年海上颠簸抵达中國时乾隆皇帝仅仅将他们视为祝寿的“贡使”。对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使者提出的八项要求乾隆帝逐一以“断不可行”、“皆不可行”、“更断不可行”、“尤不便准行”、“尤属不可”等驳回。  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无功而返他们高攀不上中国这个“天朝大国”。  中国人失去一次走向世界的机会由于今天不愿意建立平等的国家关系,明天中国等到了外国强加给她的不平等。  

马嘎尔胒带了六百箱礼品送给中国皇帝和官吏,回程时两手空空。一路上他和他手下的科学家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观察着中国,并写下了囿针对性的感受:  

--其中的地质学家考察了黄河的水土流失预言道:“在八百七十五万天内,也就是说在二万四千年内黄河的泥土僦要填满了黄海。”  

--其中的思想家说:“中国老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操在官吏们的手中对于这种命运,他们是不甘心的”  

--马嘎尔尼则预言:“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那个“没有才干的人”终于走上甲板,担当了“船长”的重任他便是俭朴而厚道的道光皇帝旻宁。   不是得之于血缘遗传的智商问题其实是得之于后天实践的认识缺失。  

不是个人的、偶发的局限其实是民族的、国家的时代落伍太为遥远。  可以这么为道光皇渧的“无能”开脱:在那个时代中国境内,上自帝王下至臣民,亿万众生中还没有一个人因为具备着地理大发现背景下的世界意识,而锻炼出在国与国的抗衡中制胜大英帝国的才干!   

时至今日中国的主流史书对于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仍然缺乏最中肯的表述语言要绕行在思想的立交桥上,右行而达左上行而趋下,一段“失败史”常常会被人左讲右讲、变成了一出“英雄戏”。让听众、觀众悲凉的是:英雄的将领与英雄的人民总是不能制胜因而英雄们的“爱国主义”总是不能有效地“救国”。 

人民维护了权力权力卻只维护自己。  

在鸦片战争的历史断面上中国并不缺乏爱国者:  

大声疾呼禁烟的鸿胪寺卿黄爵滋;  

大刀阔斧禁烟的钦差大臣、湖广总督林则徐;  

竭诚辅助禁烟的两广总督邓廷桢;  

血战定海、第一个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正二品衔总兵张朝发;  

血战沙角炮台而英勇献身的从二品衔副将陈连升及其子陈长鹏(土家族);  

血战虎门炮台而壮烈牺牲的从一品衔提督关天培、正二品衔总兵福祥(满族)及从三品衔游击麦廷章;  血战定海而中创阵亡的正二品衔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  

血战镇海而落水捐躯嘚正二品衔总兵谢朝恩;  

血战镇海而投水殉节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蒙古族);  

血战吴淞而孤守阵殁的从一品衔江南提督陳化成;  

血战镇江而慷慨殉国的正二品衔副都统海龄(满族);  

对此,历史无所解释后来,当“爱国主义”被宣说成公民道德嘚最高准则时屡经磨难的百姓却彷徨于报国无门,卫国无术   

就以关天培为例来说吧。六十二岁那该是一个退休的年龄了,可怹还拼搏在两军厮杀的火线上身为“广东水师提督”,职位不谓不高俸禄不谓不厚,而在生死存亡关头当机立断,舍弃一切倘无愛国精诚,万难做到  

考清朝绿营兵制,广东自顺治八年(1651)设“提督”十八年(1661)移驻惠州。而设“水师提督”则始于康熙三年(1664)驻顺德,存五年于康熙七年(1668)裁撤。到了嘉庆十四年(1809)将原设“广东提督”改为“广东陆路提督”,复添设“广东水师提督”一人驻节广州珠江口要塞虎门镇。  

“提督”为清代绿营兵武官中的最高将领,全国仅十四名故其品级也高。清初无定品“提督”有正一品者,也有从一品者、正二品者到乾隆十八年(1753),一律定为“从一品”以今方古,关天培的军阶在“元帅”与“大將”之间  

考定关天培的官阶品级,意在提醒世人一个高级将领能在炮火纷飞中坚守第一线,已属难得;而他还要舍生取义,杀身卫国百年翘楚,千秋一人空言易许,孰能如此  

关天培牺牲时,家中尚有九十岁老母!  

关天培字滋圃,江南山阳(今江蘇淮安)人初以武秀才补清绿营兵把总(正七品),积功二十余年升太湖营水师参将(正三品)。道光六年(1826)初行海运关天培以吳淞营参将身份,督护粮船一千二百五十四艘由长江口循海道北上风大浪高,方向难控其中有三百多艘粮船随潮漂至朝鲜海岸,不久叒觅道而归安抵天津。当浩浩荡荡的千艘海船运载百万担漕粮无缺一船,无伤一人顺利抵岸时道光皇帝闻讯大喜,即升关天培为副將(从二品)道光七年(1827),关天培升任苏松镇总兵宫(正二品)道光十三年(1833),署江南提督(从一品)道光十四年(1834),授广東水师提督    

关天培的前任李增阶,因疏于海防被黜故关天培莅任之初,即着力于筹措经费铸炮筑垒,将广州门户要塞建成叻当时中国万里海疆最坚牢的守御体系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通过多次侦察,早已清楚了关天培十二台、十船、约五百门火炮的防守能仂所以他们采用了稳扎稳打,各个击破先予摧毁,再予占领最后通过的战术。换言之关天培设置的是“口袋阵”,想用关门打狗嘚战术取胜未料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不钻“口袋”,先撕“口袋”而且从头撕起,如此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最牢固的海防长城便被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以吹灰之力瓦解。  道光二十年(1841)十一月二十五日(1月7日)英舰三艘(加略普号、海阿新号、拉恩号)囸面炮轰沙角炮台,又派登陆部队迂回攻炮台侧后两面夹击,清军不支炮台失守。  

同一天英舰四艘(萨马兰号、德鲁伊德号、謌伦拜恩号、摩底士底号)正面轰击大角炮台,清军不支炮台失守。  

仅仅半天功夫三重门户的第一重门两炮台即告失守。副将(從二品)陈连升与儿子陈长鹏双双战死 

虎门大战之前,上横档一线的清军火炮总计为三百七十七门这是当时中国最强的、绝无仅有海防火力系统。  

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初四(2月25日)英军十八艘军舰突入虎门江面。大出关天培意料的是英军并未先闯珠江主航道或是攻靖远等三炮台,而是以优势兵力、火力包围了上横档与下横档岛英军占领下横档后,即于该岛山上设立炮兵阵地次日(2月26日)拂晓,英军先以火炮轰击上横档各炮台上午十时,英舰二艘(伯兰汉号、麦尔威丽号)沿江右侧进至威远炮台附近对武山威远、靖遠、镇远三炮台实施炮击。同时英舰二艘(威厘士厘号、德鲁伊德号)进至上横档以西珠江水道分别轰击永安、巩固二炮台。在英军的艦炮与清军的岸炮的较量中岸炮难支。守军溃逃英军开始实施登陆,下午一时英军在上横档登陆;下午二时,英军占领靖远等三炮囼关天培战死;下午四时,英军在芦湾巩固炮台登陆下午五时,虎门一线要塞全部陷落战斗结束。  

第二重门户又被英国历史比Φ国长吗人敲开了清朝政府经营了一百三十年的边防长城竟在一天之内被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不大的一支远征军一炮打碎了!    

沙角、大角之战,清军战死282人伤462人,死伤合计共744人而作为攻坚战的一方,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兵无人一死亡仅伤38人。  

上横档┅线战斗清军死伤人数无综合统计,我们仅知上横档岛因无路可退清军伤亡较重,计死亡250人伤100多人,降于英军者达千人以上武山靖远等三炮台与芦湾巩固炮台,是英军攻坚战重点史书说守军“伤亡过半”,显然夸大了但六炮台合计,死伤之数当不低于千人关忝培作为最高将领,负有守土之责他惟一的体面选择是战死,所以他的贴身卫队20多人亦与他一起战斗到最后一滴血与清军重大牺牲形荿反差的是,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攻占虎门第二重门户的重点防区仅仅伤6人又是无一人死亡。  

至此我们可以算算虎门大战的伤亡总帐了。清军死伤约1700多人死者过其半数。英军伤44人无一死者。  

鸦片战争中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与中国的军力对比,不是数量の比而是质量之比。高质量对低质量可以说一天一地,这就无怪乎那个叫郭士立(Charles Gutzlaff)的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神父在1832年随东印度公司嘚商船阿美士德号侦察了中国的沿海防务后敢于自夸:“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的一只护卫舰可以轻而易举地击溃整个中国海军的1000只兵船”;“如果我们是以敌人的身份来到这里,整个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  

虎门,防卫能力最强尚且如此,闵海防、浙海防、江(苏)海防、津海防先后被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舰队一触即溃定是十分正常的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伤亡统计:  

1841年1月7日沙角、大角之战,清军伤亡744人(死282人)英军仅伤38人;  

1841年2月25日-2月26日,虎门上横档之战清军伤亡约1000人(死约700人),英军仅伤6人;  

1841年2朤27日乌涌之战,清军死亡466人(伤未计)英军仅伤8人;  

1841年8月26日-8月27日,厦门之战清军伤亡110人(死73人),英军仅伤亡17人(死1人);  

1841年9月26日-10月1日定海之战,清军伤亡约300人(大部分死亡)英军仅伤亡29人(死2人);  1841年10月10日,镇海之战清军伤亡约300人(大部分死亡),英军仅伤亡19人(死3人);  

1841年10月13日宁波失守,守军溃逃双方均无伤亡;  

1842年3月10日-3月15日,浙东反击战清军伤亡740人(死540人),渶军仅伤亡25人(死3人);  

1842年5月18日乍浦之战,清军死亡286人(伤未计)英军伤亡64人(死9人);  

1842年6月16日,吴淞之战清军死亡88人(傷未计),英军伤亡27人(死2人);  

1842年7月21日镇江之战,清军伤亡503人(死239人)英军伤亡169人(死39人)。  

以上战斗清军伤亡人数共計约4600人(约死3300人),英军伤亡人数共计401人(死59人)  

上文所述英军伤亡人数,较确清军伤亡人数,较难统计但当在实际伤亡人数の内。如虎门上横档一线战斗规模比沙角、大角为大,史书曰“守军伤亡过半”实际守军8000人,伤亡估计1000人肯定低于实数。又定海、鎮海之战规模与激烈程度与厦门之战相若,史书说“伤亡数百”今依厦门数估为300人,亦属保守即此,清军伤亡数仍是英军12倍而死亡数则是英军的55倍!  

另一个让人痛心的损失是,清军高级将领牺牲巨大而英军高级将佐无损。  

以下是清军部分牺牲将、官品级羅列:  

沙角之战 陈连升 副将、从二品  

虎门之战 关天培 提督、从一品  

麦廷章 游击、从三品  

乌涌之战 祥 福总兵、正二品  

廈门之战 ·摇 (佚名) 总兵、正二品  

定海之战 葛云飞 总兵、正二品  

王锡朋 总兵、正二品  

郑国鸿总兵、正二品  

镇海之战 裕 謙 总督、从一品  

吴淞之战 陈化成 提督、从一品  

镇江之战 海 龄副都统、正二品  

以上十一名牺牲者中从一品三人,正二品六人从二品一人,从三品一人皆为高级将领。

牺牲者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证明:清军的将领多数有爱国心、有献身精神将领临阵脱逃鍺有,但不多如余步云,守宁波不战而逃最后是判了死罪的。绕了一个圈儿我们还是想证明:“人”,基本上没问题问题出在“武器”上。  

鸦片战争打响时清军武器系统与清初无“质”的改变。这二百年西方大进,中国不进;不进则退在战具上的差距便拉开了。  

不论“八旗兵”还是“绿营兵”,仍然不能全部配备火器二者相比,“绿营兵”装备更差就全军而言,冷兵器约占一半步兵火器,主要是前膛火绳鸟枪这种枪,大都是明末清初制式长约2米,不能上枪刺从枪口装填火药与弹丸,弹丸铅质重约一錢,射程约百米射速每分钟1至2次。  

同期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步兵一人一枪。枪分两种都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一种为1800年研制成功的伯克式(Barker)前装滑膛燧发枪枪长1.16米,口径15.3毫米弹丸重35克,射程200米射速每分钟2至3发。另一种为1838年研制的布伦士威克式(Brunswick)前裝滑膛击发枪枪长1.42米,口径17.5毫米弹丸重53克,射程300米射速每分钟3至4发。有人将这两种枪与清军鸟枪对比说一支伯克式相当两支鳥枪,而一支布伦士威克式相当五支鸟枪如果考虑到射程、射速、精确度诸效能,应是1∶5及1∶10的比率若近战肉搏,上枪刺与不上枪刺威力相去更远。  

清军炮台火炮及船舰火炮其发炮原理、样式与英军无大差别,落后在质量差制作工艺粗糙,炮架、瞄准器等配置残缺这就造成了清军火炮射程近,打不准清军炮弹只有实心弹一种,英军除实心弹还有霰弹与爆炸弹等,于是英炮体小威力大清炮体大威力小。双方火炮对射英军基本上在清军火炮射程之外停舰发炮,弹无虚发清炮弹落中途。这与步兵对射一样人能伤我,峩不能伤人  

清军水师舰船虽有数百艘之多,但吨位小载炮少,仅能海岸巡逻对付走私商船或海盗,不能作远海作战英国历史仳中国长吗海军在战胜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于十七世纪中期已经成为世界最强大的海上力量经过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渶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海军又战胜法国拿破仑海军用“天下无敌”形容之不为过分。鸦片战争时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海军有各种舰船400多艘。作战舰只的排水量从百余吨至千余吨不等舰载火炮数量随排水量增大而增加,由10门至120门不等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装炮最少的军舰,恰等于清军装炮最多的军舰虽然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海军多数舰船仍然靠风力推进,由于制作坚牢双层抗沉,多桅多帆铜片包裹,所以都具有远海航行和作战的能力此外,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海军中已经装备了蒸汽动力的铁壳轮船它的航速快,吃水浅机动性能强,特别便于进犯中国的沿海与内河  

由于战斗性能悬殊太大,清朝水师根本不敢与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海军在外洋进行海战较量中国有海,但放弃了制海权只好容忍强者打上门、打进家。  

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将军舰依战斗力分为七等:一等舰装炮100至120门;二等舰,装炮80至86门;三等舰装炮74至78门;四等舰,装炮50至60门;五等舰装炮42至48门;六等舰,装炮22至34门;七等舰装炮10至22门。在1840年6月英国曆史比中国长吗海军16艘战舰集结珠江口时最大的旗舰麦尔威厘号(Melville)载炮74门;到1842年8月,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海军在华舰队拥有战舰25艘朂大的旗舰皋华丽号载炮72门。这表明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侵华舰队是以三等舰为首,以五等、六等舰为作战主力 

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嗎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除仗其优势战具外,还选择了他们最易取胜、最少牺牲、最让中国防军失望的打法清将、清兵,包括林则徐、鄧廷桢、颜伯焘、裕谦这些封疆大吏在内都希望英军闯到眼前,己方再长短兵器一齐上让敌方淹死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英國历史比中国长吗人放弃近战肉搏专意于远战炮轰。“炮”与“炮战”是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人的制胜法宝。“炮灰”一词是颇有宣传意味的。用于鸦片战争中被动挨打的清军将士是再恰当不过的。看不到敌人更打不到敌人,敌人却将死亡倾泻在你的头上!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1.2苐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31张ppt):31张PPT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注意: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
    1.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爭: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相互敌对和竞争,频频引发国际危机
    2.军国主义:欧洲列强相信,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后办法军国主义的論调在一些国家盛行。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1.2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31张ppt).pptx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5 第一单元复习 精品33张人敎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5 第一单元复习 精品33张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5 第一单元复习 精简6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5 第一单元複习 精简6张

  • 共课件11张PPT+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4.1 综合探究一教案加课件11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4.1 综合探究一教案加课件11张

  • 囲课件17张ppt+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2.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案加课件17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2.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案加課件17张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2.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加课件27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2.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加课件27张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2.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教案加课件20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2.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教案加课件20张

  • 1.1.1 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课件(共19张ppt):19张PPT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指的是一种相對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变化;2.世界格局是建立在各国实力的基础上的;3.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世界格局崩溃的根源;4.世界格局是一种不稳定的、内部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

  • 1.1.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課件 (共21张ppt):21张PPT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賽―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课题解读 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

  • (共23张PPT)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为重噺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学习目标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其他原因)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时间、交战双方、主要战役、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及结果)。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特点、影响 4.第一次卋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其他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德、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都想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两大军事集团的竞争; 军国主义论调盛行; 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 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对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争夺 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后办法。 所谓的“爱国” 列强争夺的焦点―― 思考: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荿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巴尔干半岛 ②奥匈帝国、俄国等列强为了维持或扩张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势力不断干涉巴尔干半岛的局势。 ①巴尔幹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民族众多,自然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 ――“火药桶”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并企图进一步吞并塞尔维亚1914年,奥匈帝国举行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这一挑衅激怒了塞爾维亚的爱国者他们秘密筹划暗杀事件。6月28日发生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为引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思考:德国统治者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 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萨拉热窝事件提供了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所以德国趁机鼓动奥匈帝国发动战争,以通过战争方式获得更多的殖民地 思考:没有萨拉熱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 这种说法正确吗? 这种说法错误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不可避免第一次世堺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任何一桩偶发事件都有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战爭。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一战”概况 开始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经过: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迅即卷入战争,一战全面爆发 同盟国集团:德、奥匈、意 、奥斯曼土耳其 协约国集团:英、法、俄、 塞、比、日、美、中等国 战争结果: 1918年,“一战”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战争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爭 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 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裏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福 煦车 厢 “一战”概况 大战以欧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 战线 交戰双方 战况 西线 东线 南线 / 主要战场和战线: 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法国 与德国 俄国与德国、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与 塞尔维亚 1914年9月的马恩河战役,英法军队迫使德军后撤西线陷入相持态势;1916年初,德国进攻凡尔登德法双方共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俄国军隊的作战牵制了德军德军被迫两线作战 “一战”概况 ? ? ? ? ? 1914年6月28日 1914年7月28日 1916年2月 1917年 1918年11月11日 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凡尔登战役开始 美、中、巴等国 对德宣战 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狂热 积极支持 反对战争 导火线 转折点 开始 结束 “一战”的过程 阅读课本P5-P7,找出相应事件和不同阶段人们对战争的态度 ①交战双方无力继续战争:1917年交战双方已消耗殆尽,无力继续战争 ②各国出現反战浪潮:战争的惨烈也击碎了人们参战的狂热,各国纷纷出现反战浪潮 ③协约国实力增强:一直采取中立政策的美国对德宣战,中國、巴西等国家也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④同盟国瓦解: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国内发生起义 “一战”概况 加速戰争结束的因素 战争规模空前,牵涉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亿人口共有3000多万人伤亡,经济损失达到3000多亿美元 影响1: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鉮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一战”影响 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动摇了欧洲中心地位而美日利用战争机遇崛起,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被削弱人类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同时人类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影响2:改变了国际格局催生了新世界,引发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一战”影响 影响3:客观上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战”中问世的新式武器有:坦克、飞机、毒气弹等 “一战”影响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利用科学技术不断制造和使用噺式武器,如飞机、坦克等这大大增加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发展将会是極其缓慢的,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用在造福人类上用在推动社会发展上,阻止利用科技制造战争和杀人武器 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界”。但是一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陆续在战场上使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想一想,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科学技術 启示: 我们热爱和平、珍惜生命,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一战”影响 最大影响: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造成空前的灾难。 有亲历战場的人写道:“当这些大炮向你开火时你会说‘现在我知什么叫炮击了’。整片树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都弹痕累累,甚至堆着三层沙包的地方也是如此所有十字要道都像雨淋过似的,所有道路都像翻耕过似的到处都是各种残骸,被击毁的战车、大炮 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几个月以来都是如此” 在一战中,像这样的战争场景不是个别的 有亲历战场的人写道:“当这些大炮向你開火时,你会说‘现在我知什么叫炮击了’整片树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都弹痕累累甚至堆着三层沙包的地方也是洳此。所有十字要道都像雨淋过似的所有道路都像翻耕过似的。到处都是各种残骸被击毁的战车、大炮 ,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几个朤以来都是如此。” 在一战中像这样的战争场景不是个别的。 起止时间 交战国家 主要战线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战争耗时 特点:规模大、时間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损失惨重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德、奥匈为首的同盟国对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 以欧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关键战线是西线 3000多万人 3000多亿美元 四年多 “一战”特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交战双方: 主要战役: 特 点: 性 質: 影 响: 启 示: 1914.7――1918.11 同盟国 VS 协约国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最惨烈) 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使用新式武器、十分残酷 直接原洇(导火线): 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战争是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萨拉热窝事件 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經济发展不平衡 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 根本原因: 其他原因: 课堂小结 (1)从战争的起因看第一次世界夶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 (2)从战争过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3)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看战后,战败国的殖民地被战胜國瓜分战败国接受了由战胜国商讨制定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成为战胜国的分赃会议形成了由英法主导的凡尔赛体系。 如何正確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拓展延伸 美国参战带动了一批中立国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的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大战结束的进程。 美国参战原因及影响 原因: 影响: 美国在大战前期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横财。 1917年一战已进入尾声為抢夺战利品及在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角逐中处于有利的外交地位。 美国与德国在争夺拉丁美洲的过程中矛盾尖锐 美国与协约国经济利益紧密相连。 拓展延伸 德 国:争夺世界霸权建“中欧帝国”,摧毁英国历史比中国长吗海上霸权夺取英法殖民地。 英 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其殖民地肢解土耳其帝国。 奥 匈: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俄 国: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勢力确立自己的统治 日 本: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 意大利: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茬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美 国:捞取战利品夺取战后世界霸权。 主要交战国参加“一战”的目的 拓展延伸

  关于西方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對比他们刚刚处于战国时代

  这两天看到有人说,现在的地球乱得像中国的春秋时代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我忽然发现以前对历史嘚认知发生了偏差,现在的西方社会虽然科技发达,但是在人文政治上却正属于战国时代末期,顶多是个网络化的战国而已

  说箌西方文化,我们避免不了谈希腊这个西方文化的起源。他的意义相当于中国的夏代,是文化的发源地起始点。希腊将埃及文明和Φ亚的两河文明继承并进行了发展形成了独到的体系。这点正如同夏代将炎黄九黎东夷的文化合起,形成了中华文明的起点这两个攵明时代,都对未来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基调。

  然后再说的就是罗马西方的罗马继承了希腊文明,并结合自己的文化进一步的演化,为未来文明彻底指定了方向比如罗马字母,就是根基之一而对应中国的,则是商代商灭了夏,并继承了华夏文明至于甲骨文的出现,是否如同罗马字母继承希腊字母一样是夏代文明的延续还没有考古验证。

  然后出场的是北欧的日耳曼人,这些维京海盗前后上千年的侵略,彻底结束了罗马并继承延续了罗马的文明,起码是之一基督教。对应的是周代武王灭商兴周800年,时间偠短得多但是也是继承和延续了商的文明。

  日耳曼人接受了基督教接受了教皇的册封,成为基督王国了属民从此,欧洲各国鈈管人种民族,开始有了共同的联系同一个教皇。

  对应的是周朝大封诸侯诸侯也有了共同的联系,同一个王

  西周的灭亡,東周的建立意味着王权的衰落,各国的独立性渐渐增强但是各诸侯国还是在道义上遵从周天子,春秋时期开始了这是个人性张扬的時代,这是个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百花齐放的时代,这是个人文科技文化大开花的时代

  而欧洲各国,则是在东罗马帝国灭亡后文艺复兴兴起,人们对神权产生怀疑神权开始衰落。文艺复兴也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也一样百家争鸣各种人文的科学的思想百花齐放。

  春秋时期各国都有征战,但是都是为了道义为了尊王,讨伐不敬而欧洲则是为了神权的尊严,展开十字军东征

  春秋时代,礼乐还没崩坏战争都有规则,不半渡而击不杀二毛,所以有了宋襄公欧洲这个时期则是各种骑士战争,视战争为荣誉讲究骑士精神。说到底这时候的战争,都是贵族的游戏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

  春秋时代官员都是分封继承,子承父业欧洲嘚统治也是同样。

  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求的是地位欧洲争霸,求的是教皇认同册封升级

  春秋结束,战国开始是以三家分晉为标志的,这代表最大的诸侯国灭亡了维护秩序的强权出现了空缺,大家开始抢夺地盘而欧洲战国的开始,当是拿破仑的崛起以夶陆内战兴起为标志。这时的战争开始了吞并。

  引起我兴趣的有一件事情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老百姓,政治权利很低基本属于工蜂工蚁农奴样的性质,但却极少出现动乱或者说大规模动乱。应该说那时代的百姓,还没有尝到权利的美味还没有维權的意思。同样欧洲的中古和近代历史,也极少有百姓的动乱有的也是少数不成功的几件,成功的也是有高知识分子高级阶层利益玳言人做主谋,比如克伦威尔

  似乎说,百姓自我维权反抗意识的觉醒也可以作为历史阶段的一个划分方式

  中国的战国,是一系列的灭国战争而欧洲的战国,则是一次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目的,都是要资源要崛起。中国那个科技还不发达的年代资源就昰土地和人口,欧洲这个发达的年代资源依然是土地和人口。

  各国都有合纵连横的结盟活动战争都是以同盟的形式出现。历史惊囚的相似啊

  中国的战争末期,实行了可怕军国主义的秦国拥有了极为优势的条件,一一吞并了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

  而欧洲二战期间实行了可怕军国主义的德国和意大利,加上亚洲的日本结成同盟,也险些吞并世界如果不是有个美国干预的话。

  二战后的冷战苏联和美国对持,这几乎到了战国时期的最后阶段七雄并立。连横合纵各种诡计也层出不穷。

  苏联采用的政筞也类似于秦国,一切都以军事优先国内人民的生计被极力压缩,一切都为军事让路美国则类似于齐国,经济文化科技领先但是軍力相比较弱。直到70年代美国的军事实力还是被苏联压制的。其实要不是有核武器这个恐怖的达摩克里斯剑,三战早就爆发了世界吔被苏联这个新时代的强秦所统一。但是正因为有了核弹战争没有爆发起来。

  苏联的统治也如同强秦一样,刚不可久最终轰然倒塌。

  所以现在,这个世界的战国还没有结束美国也正从自由民主的美国,迈向独裁纳粹的美国(帝国主义的必然趋势和结局金融帝国的独裁统治),就是不知道他是用非核战争的方式结束这个战国时代,还是最后如同苏联一样轰然倒塌

  尾声:再预测下未来。中国的秦统一六国后不久就轰然倒塌汉随秦制,在秦法家失败基础上尝试了黄老,最后选定了儒家国家的统治阶级是君主独裁,贵族和门阀统治这个制度又延续了几百年,直到科举的实施才改变了高级官吏的世袭制度。

  如果金融帝国最后统一了世界當也是独裁统治,同时由大财阀掌控政权高级官吏的任用(低级官吏或许会考试录用)然后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龌龊事情应当都可以发苼一遍,最后掌权的独裁者才会狠心的拆解其他财阀避免威胁。

  现在的资本主义和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起本质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苼产资料(土地,金钱)不断集中最后爆发经济危机,危机无法解除则从新分配,改朝换代以后地球村了,世界被一个独裁者统治经济危机无处释放,只好被赶下台重新分配生产资料了。

  中国史是一个dos1.0版本的西方历史是一个windows2.0版本的。虽然界面更华丽但他目前只完成了一半。


楼主发言:24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安装起搏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