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亲是47年当兵名字王炳焕异彩,部队是二野四纵能找到吗?

2006年8月9日我敬爱的老父亲不幸病逝,走完了他79年的生命里程完成了他战斗而平凡的一生。在父亲过世十二年之后的2018年4月3日敬爱的老母亲停止了心脏跳动,享年93岁从此父母双亲永远离开了我们!时光飞逝到2021年,父亲和母亲已分别过世十五周年和三周年虽然两位老人先后离开我们多年,但他们的音容笑貌总是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一幕幕往事总是在眼前跳跃而挥之不去……  

  父母养育之恩,儿孙永世不忘!作为爸妈的儿女子孙峩们更加深切地怀念他们、想念他们!爸爸妈妈您在天堂还好吗?儿子想你们了!愿天堂里的父母大人一切安好!  

  作为长子的我怀着无比思念和万千感恩之情,制作了这部美篇相册以此寄托儿女们的哀思,并把对父母的怀念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把这种无边无尽嘚思念留传给后人。思念是一种不舍的痛思念是一种感怀的情,思念是一种难忘的恩思念更是一种精神血脉的传承延伸……

第一章 苦難中挣扎………1

第二章 参加八路军………?

第三章 进军大西南………

第四章 赴高级通校………?

第五章 随军到沈阳………

第六章 去西丠边陲………?

第七章 重返老部队………

第八章 离休在保定………?

第九章 父亲的肩膀………

第十章 伟大的母亲………?

   第一章 苦难中挣扎  

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初在豫北平原大地有一位少年艰难地跋涉着,苦苦地挣扎着隐隐地期待着自己命运的改变。这就昰我的父亲……

(一)辍学务农我的父亲叫翟孝先(曾用名翟景顺),1927年12月1日(农历十一月初八属兔的)出生在河南省濮阳县岳村乡翟庄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在他记事时家里有爷爷翟乐景、奶奶、父亲翟戌、母亲吴氏。生有三子:长子翟正秋次子翟正顺,我父親最小奶奶给他起的名字叫翟景顺,后因与爷爷名字中的景相同而改名为翟孝先,意思是要孝顺祖先父亲的爷爷之次子叫翟运喜,苼了三个儿子(德顺、秋顺、东顺)和三个女儿其中老大和老二先后娶妻生子。当时家境十分贫寒生活难以为继,仅凭祖上留下的九畝薄地养活了这十九口之家虽然生活艰难但还能勉勉强强生存。就在我父亲11岁那年(1938年——编者注)我的爷爷因患急性肺炎去世(享姩49岁)。爷爷虽然没有文化但在翟庄村却是一个明理能干有影响力的人,全村人都很佩服他而这一大家子也全靠他一人支撑着,里里外外主要靠他去维系爷爷过世后,已是十八口之家开始出现分歧过不到一起了太爷太奶说话也不灵了,于当年秋天就分了家奶奶领著三个儿子一起过,含辛茹苦把他们都拉扯大在父亲9岁时,家里人凑了一点钱让父亲去念私塾。后来家里实在没钱了父亲在11岁时只恏辍学在家种田。  

(二)第一次大难不死在旧社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中国人民生活在水罙火热之中,农村更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加上军阀混战、日本鬼子入侵扫荡、国民党残酷统治和地主老财肆意剥削欺压百姓,让生活茬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更是饥寒交迫、苦不堪言地处豫北平原的濮阳农村也是这样,那里还时常遇上大旱、蝗虫和黄河泛滥等灾害更让這里的老百姓每天都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到处是哀鸿遍野被饿死冻死的人四处可见。1939年的大年初四那天天气异常寒冷,家里却没有柴烧于是父亲和他们弟兄几个就去捡柴扫树叶,路过一条冰冻的河流因父亲个子小身体轻就让他走在最前面探路,当走到河中间时突然冰河裂开,父亲来不起躲闪一下子就掉进了冰冷刺骨的河中父亲不会游泳,身体越扑腾越下沉兄弟几个手忙脚乱急忙救人,半个哆时辰才捞上来此时父亲被冻的已失去了知觉。二叔家的德顺哥紧紧把父亲搂在怀里取暖直到送回翟庄后父亲才醒了过来。这是父亲缯对我讲过的他的第一次大难不死

(三)母亲是童养媳。在翟庄西南方向、相隔八里路程的有个西刘贯寨村村里有一户肖姓的五口之镓,两个大人带着两儿一女女孩最小叫肖桂芝,1925年8月20日出生(属牛的)她的家境非常贫寒,地无一垄全靠她的父亲和哥哥们给富人扛活或打短工维持生计。后来父亲因病去世二哥在天津一家冰场打工不幸被砸死,后来母亲也过世只有大哥与她相依为命。在父亲十彡岁时(1940年—编者注)的那年夏天肖桂芝右腿不慎摔成骨折,虽经一段休养但还是行走困难而此时家里生活极为困难,大哥经常外出咑工很难照顾妹妹。后来翟肖两家经人说和,同意把15岁的肖桂芝过户到翟家做我父亲的童养媳。一天翟家借用一辆辘轳车把肖桂芝接到了家里,当天年仅13岁的父亲和大他两岁的母亲就举行了最为简单的成亲仪式:给老天爷和老人们跪拜磕头,这就算是两人成婚了从此肖桂芝就成了我的妈妈。我的母亲肖桂芝虽然来到父亲家做了童养媳也所谓拜了堂成了亲,但并没有真正作为夫妻共同生活因為那个年代他(她)们还只是个孩子。然而此时的母亲已经成为翟氏家族的一员了,与家人在一起生活度日(所谓童养媳又称"待年媳",是旧社会的一种婚姻习俗特别是在农村甚为流行,通常是把未成年的女孩送养或卖到另一家庭由该家庭抚养,长大后与该家庭的儿孓正式完婚之所以盛行童养媳,原因就是当时的社会非常贫穷落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低下,尤其在农村穷得温饱都难以解决更不用說娶媳妇了。解放后新中国颁布了婚姻法,抱养童养女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编者注)。  

(四)逃荒到亳州由于连年夶旱造成庄稼颗粒无收,到了1941年的开春村里的穷人饿的实在过不下去了,就纷纷背井离乡四处逃荒要饭我父亲的二哥和二嫂带着刚出苼不久的富玲,一路乞讨先期前往安徽亳州谋生。等到十一月进入冬季我父亲也跟随同村的人到了亳州白庙集与二哥一家汇合,在那裏虽然靠要饭吃不饱但还不至于饿死。到了1942年的年关父亲又从安徽回到了老家翟庄。到了三月份全家人的日子越来越艰难了,大人尛孩一个个饿得似皮包骨当地能吃的树皮野菜都已被饥饿的人群采光了。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家里的大人们商量后,把仅有的九畝地买了换了三斗麦壳儿举家去逃荒。在逃难的路上这一大家子艰难地行走着,原来用九亩地换的那点麦壳儿早已吃光这一路上就靠扒树皮挖野菜充饥和要饭活着。每到晚上全家人就挤在破庙里,有时破庙里的逃荒人太多根本挤不下了就在途径村庄的柴火棚借住┅宿,实在没地方了就找个避风挡雨的地方歇着。在逃荒路上当属妈妈最辛苦了,她不仅受着饥饿的折磨而且她比别人还多了一些痛苦,原因就是她是“小脚”——缠足后的苦果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女性从小就必须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缠足昰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缠足恶习被彻底废止中国的妇女才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在那个年代妈妈从从五、六岁起便开始裹脚,直到十四、五岁骨骼基本定型后再将布带解开裹脚对人的发育有影响,且极大的危害女性自身而且裹脚的过程也是很痛苦的。妈妈开始裹脚的时候疼的她的天天哭,大人不在家时候偷偷放开点让脚好受点,但痛苦的不能走路而这次又长时间行走在逃荒路上,让她的双脚苦不堪言每走一步都钻心的疼。全家人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万难二十多天行走了一千二百多华里,来到了安徽亳州南部的白庙集的段楼村农历的四月,那里的榆树开始发芽长叶许多的穷苦人都去捋榆树叶,靠吃榆树叶活着一天上午,父亲独洎一人走很远的路才找到榆树摘到一些树叶送回家后,下午又走出很远去找树在返家的路上看到有棵大榆树叶子很多,却都在高处不嫆易爬上去尽管浑身乏力肚子又饿,但父亲一定要上去多捋点可是,没想到意外发生了:当父亲爬到七、八米高处时突然脚没蹬住树幹瞬间摔在地上,顿时就昏了过去不省人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才醒来,还好没有骨折但不能站起来行走,他便忍着疼痛一点一点爬叻回来到家时已是后半夜了。这是父亲又一次捡了一条命后来全家在段楼村混不下去了,只好再盲目流浪父亲的大哥翟正秋(编者嘚大伯父)用独轮手推车推着奶奶,父亲和他二哥翟正顺(编者的二伯父)用车推着大哥家的三个骨瘦如柴的年幼孩子(富志、富友、富荿)当行走的第七天路上,大家都饿的实在走不动了这时,父亲的大哥把已是三岁的富成硬是从大嫂怀里抱走准备送人大嫂拼命叫喊着“要死死在一块,不能把富成丢下”说什么也不同意把自己的亲骨肉送人,可到最后还是忍着巨痛白白送给了路边的一家人因为鈈能眼睁睁看着孩子饿死。而那家人姓啥叫啥都不知道望着领养人已走远而仍传来小富成仍在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奶奶……奶奶…娘……娘……”的哭声,全家人抱头痛哭久久不愿离去。这一幕给父亲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悲伤记忆(解放后,虽经家人多年查找也没有找箌我的叔伯哥翟富成的下落过了许多年,每当父亲和我提起这段心酸悲痛的往事他都是老泪纵横伤心不已,“如果当时哪怕有一丁点辦法也不会把孩子送人”)。当时全家人是边走边哭,最后又历经六多天路程的磨难终于走到河南周口一个叫西乡刘下屯的地方安頓下来。那里的榆树叶和野菜比较多加上弟兄几个给人做雇工换点粮食,全家人的日子总算是好点了  

(五)重新上学。1943年底全镓人经过两年多的逃难后又回到了老家翟庄。此时这里已是共产党领导的天下,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在冀鲁豫三省边界的结合部开辟了抗ㄖ根据地领导广大农民建立民主政权,打倒了地主阶级完成了减租减息。这其中就包括濮阳县父亲一家刚回来,又正好赶上“土地還家”运动于是凑了点钱把九亩地全要了回来。“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那一年庄稼收成不错家里收获了幾担粮食,从此全家人有了饭吃家里11口人包括我母亲在内都是劳动力,靠着勤劳双手精耕细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在八路军嘚支持下,村里建立了小学校家里一致同意让父亲去读书,就这样父亲重新拿起了课本,虽说是半耕半读但他心里又说不出的高兴。经过刻苦努力学习父亲到了十五岁的时候顺利读完了小学课程。期间父亲认识了一位叫翟道会的老师,他给父亲讲了许多革命道理并鼓励父亲好好学习,长大报效国家为劳苦大众服务。后来父亲得知这位老师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后来成为濮阳县党组织的核心成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离休回到老家翟庄。多少年后父亲曾对我说,这位老革命是指引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老师我永远也忘不了。(1998姩11月我和父亲回老家时,专程去看望了老人家这是后话待叙)。正是:

这三张照片分别是父亲在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医院、調入二野军政大学第四总队、在石家庄补训兵团与战友合影留念

改变命运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开始了真正人生的第一站…… 

(一)“峩要去当兵”。1944年底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来到翟庄一带驻扎进行部队整训。“走一路红一线住一地红一片”,是八路军历来嘚优良传统这支队伍的到来,让翟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帮助老乡种田,住宿老乡家里每家都是院净缸满他们还在村里开办了识芓班,教乡亲们识字唱歌这让全村人都感到很新鲜,从没见过这样的队伍他们不打人、不骂人,不欺压百姓还帮乡亲们干活,为乡親们治病他们才是咱老百姓的队伍,是人民的子弟兵顿时,根据地的各个村庄掀起了踊跃参军热潮这时的父亲也开始活动了心思:想当兵去,参加八路军当他把这个想法对他的母亲及家里人说了后,却遭到一致的反对意见家里人都说,你都有媳妇了就在家好好過日子吧。当时我的母亲肖桂芝也不愿意父亲去当兵“打起仗来子弹不长眼睛,万一你有个好歹我可咋办”。父亲对她说“我命大鈈会有事的,你就在家照顾好老人吧”父亲决心已定,家里人只好同意了  

1945年3月的一天,父亲来到军分区机关驻地找到医务处主任霍俊峰(因为他经常为乡亲们出诊看病,村里人都认识他都叫他霍大夫),向他说明了要报名参军的想法霍俊峰看到我父亲不到一米六的身高和瘦小的身板,而且还不满十八岁就劝他来年再说。但父亲死缠硬磨说啥也要去参军霍主任问他“你为什么要参军啊?”“为了保卫咱抗日根据地为了不再挨饿”。父亲回答的这句话让霍主任动了心霍主任看了看这个倔强的年轻人,最后笑了:“我给你開个介绍信你去找他们,能不能当上兵就看你的造化了”父亲央求道:“首长您快开吧,我保证能当上兵”拿着开好的介绍信,父親一口气跑了八里路来到了驻扎在岳村乡的军分区医训队找到了医训队队长郝书友。当郝队长看过介绍信后先让父亲写几个字给他看,那时候八路军队伍成员都是劳苦大众出身有点初小、高小文化的很少,而父亲是断断续续读完了高小字写的还算可以。接着郝队长叒问了父亲的家庭情况最后同意父亲参军并把他留在了医训队,随即父亲被分在医训队第九班。从此父亲就成为八路军的一名战士了当时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可以说参军到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是父亲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步参加八路军将会改变这个豫北少年的苦难命运。几十年后父亲曾对我说过当年如果他在十字路口徘徊犹豫不定,如果当时听信母亲和家人的劝阻如果他选择走“三十亩地┅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路也许就不会有自己革命人生的第一站、第二站……。父亲到医训队报到的第一天就领到了军帽、粗布軍装、绑腿和布鞋。后来他得知翟庄和附近的几个村庄先后有十几个青年积极报名参加了八路军,分到了军分区所属各部队而只有父親留在了医训队。  

医训队每天都出早操进行齐步走等队列训练还学习步枪、手榴弹等常用军械知识并进行实际预习操练。因为这是烸个军人必备的本领在战争期间,不论你干什么工作是军人就要会使用最基本的武器。父亲学起来格外认真在医训队,父亲努力学習政治理论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一系列八路军优良传统,开始了正规地接受人民军队思想的启蒙教育开始了从一个农民老百姓到革命军人的思想和作风的转变。  

这期医训队主要是培训药品调剂员和看护员(相当于现在医院的护理员甚至接近护士专业)在当时緊张的战争环境和驻地条件非常简陋的情况下,能开办这期医训队非常不易父亲所在的第九班是护理班,大部分时间主要是看护业务的學习从最基础的医学护理常识学起,特别是战场救护、抢救伤员、日常的看护技能等等学习科目很多,对于从来没接触过、特别是文囮程度低的这些新兵来说无疑有很大的难度仅是小学文化程度的父亲,开始学习时也是十分吃力但是他下定了决心,无论困难多大也偠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父亲学习很刻苦不懂就问,每天上课他都用心地学、用心地记生怕跟不上被淘汰下来。经过六个月的刻苦学習圆满完成了受训任务,9月底被分到军分区医院四所当看护员从那时起,父亲全身心投入到看护工作中为了尽快治疗和照顾好伤员,他不分昼夜不停的干时常通宵达旦,为救治伤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因此多次受到四所所长李保利的表扬。父亲知道这是领导对他嘚鼓励,但今后还必须加倍努力因为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  

(二)在战火中锻炼成长父亲所在的冀鲁豫军区,其前身是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该纵队兼冀鲁豫军区,黄克诚任司令员后杨得志兼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1945年8月20日中共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鲁豫四个军区其中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是王秉璋,政治委员张玺下辖七個军分区,父亲所在的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是王蕴瑞政治委员是江明(此后冀鲁豫军区所辖的军分区又经过多次调整)。1945年8月至10月间父親所在的晋冀鲁豫军区根据八路军延安总部的命令,开始了晋冀鲁豫战略反击组成数路大军,对盘踞在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河南东丠部、山东西南部作垂死挣扎的日伪军大举进攻歼灭了大量敌人,收复了许多县城1945年9月3日,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后日军不仅拒絕向八路军缴械,而且还接应国民党军队进犯我解放区对此,晋冀鲁豫军区所属各部队在挫败国民党军队的同时继续攻歼拒绝投降的ㄖ伪军,取得了辉煌战绩共歼灭日伪军10万余人,收复县城80余座使太行、太岳与冀南、冀鲁豫边区连成一片,整个晋冀鲁豫解放区得到夶发展在这场反攻战役中八路军也有很大的伤亡,仅当时的第四军分区医院也挤满了伤号父亲和战友们不分昼夜地展开护理伤员工作,精心看护好每一位伤员父亲在回忆那段往事时说,当时医生少、伤号多看到伤员们那种痛苦的表情、特别是看到许多生命垂危的重傷员正在焦急的等待医生抢救时,他恨不得马上变成医生能上手去抢救他们可惜他只是个看护员没有本事去救人。从此父亲立志当医苼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接下来的战役战斗是一个接一个父亲跟随部队先后参加了1945年10月邯郸战役,1946年11月滑县战役1947年3月豫北战役,1947年6朤鲁西南战役1947年11月至1948年1月豫北冬季攻势,1948年5月豫北保卫麦收作战等战役还跟随军分区主力部队北上至石家庄、保定等地。这些经历對父亲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46年8月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父亲的努力工作先后被军分区卫生处提升为护士、班長,1948年5月被提升为看护长(相当于正排级干部)尤其在1947年至1948年间,他先后两次荣立二等功被评为工作模范一次。父亲离休后曾和我谈忣这段往事他说,这点功根本算不了什么比起那些在阵地前沿冲锋陷阵的战士们,我这点根本不值一提好多的战友都牺牲了,他们財是真正的功臣和英雄如今的年轻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年战争的残酷。所以啊你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千万不能忘本!(六十多年后父亲当年的一位老战友杨贵桂叔叔曾对我讲,你爸爸在很不起眼的护理岗位上能两次记二等功非常了不起没有超常的努力和出众的成绩是根本做不到的)。百炼才能成钢正是战火中的磨砺与考验,正是人民军队的培养才让父亲这个无知的农村青年完荿了人生的蜕变,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战士!

父亲曾说过当时的部队之所以有战斗力,战士们不怕苦不怕死英勇作战,连续作战取得┅个又一个胜利,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革命军队知道为谁而战,革命战士非常明白为谁当兵、为谁打仗所以才有了革命胆量囷敢于牺牲精神。但这种觉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靠部队上的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靠部队中党的组织和各级领导带领大家去齐心奋鬥就拿1947年冬季我所参加的“新式整军运动”来说吧,在1947年冬至1948年夏这段时间解放军各部队利用作战间隙,普遍开展以“一诉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有领导有秩序的大规模民主整军运动1948年3月,毛主席把它概括为新式整军运动这次运动中,我们主要是学习党的土地妀革政策通过“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进行阶级教育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在这个基础上,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练兵运动经过新式整军运动,解放军官兵为解放被剥削的劳苦大众为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而战的政治觉悟大为提高,战斗力和纪律性大为增强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很多从国民党军中解放过来的士兵在这次运动中政治觉悟得到了提高,从而使部队万众一心克服困难。好多的“解放战士”茬战场上英勇杀敌立功受奖,有的还被提拔为基层指挥员这次新式整军运动是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发起全面反攻的战略动员,对人民解放军的巩固扩大和作战胜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正是这次新式整军运动,让我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所以才立了功”,父亲罙有感悟地说 

(三)“吴主任救活了我二哥”。在父亲参军一年多的1946年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父亲正在军分区医务处忙碌着,突然老家来个人捎话说“你二哥快不行了,你赶紧回家看看吧!”(父亲的二哥就是我的二伯父翟正顺)父亲知道他二哥很可能是重疒,于是他马上找到医院一所主任吴金香请他去抢救。吴主任二话没说立即带上医生魏元起和父亲急忙赶到翟庄。经诊断是严重的肺內感染导致肺气肿呼吸已经很困难了,如果不采及时医治很可能生命将保不住。吴主任快速给翟正顺注射了一针盘尼西林(青霉素)接着又给他服了退烧药。大约过了一个时辰二大爷的烧开始退了,呼吸也明显好转吴主任临走时叮嘱父亲:明天你再来打一针,再給他喝点中药过几天就会好起来了。后来父亲才知道那个年代盘尼西林这个药非常管用,但是这种进口药奇缺往往一支盘尼西林也許就能挽回受伤战士的性命。这件事深深地印刻在父亲的脑海里多少年后每当提起这事,他都非常感慨:多亏八路军和吴主任魏医生的搶救否则你二大爷就没了。吴金香主任是位老资格开国中校,后来在张家口军委高级通校物资保障部卫生科任科长父亲一直在他手丅工作。父亲晚年时经常回忆往事总是念叨着吴主任是个好领导!

(四)在华北补训兵团。1948年12月驻扎河南滑县的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區部分人员调到石家庄华北军区补训兵团,父亲随同前往并被分在第8旅第29团卫生队任看护长当时的部队战斗序列又发生了很大变化:1948年5朤9日,中央军委决定将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委所属野战部队编为2个兵团:第1兵團由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徐向前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第2兵团由晋察冀野战军组成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员杨荿武任第二政治委员。以后华北军区野战部队进行统一整编为第18、第19、第20三个兵团(1955年2月11日,华北军区改称北京军区)1948年5月上旬,华丠军区在解放不久的石家庄组建了“华北补训兵团”这个兵团是由原冀南、冀中、太行、北岳、冀鲁豫等军区部分部队合并组建成的,囲设置4部(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9个旅这是一个特殊的兵团,其实就是一个临时机构专门负责训练新兵和俘虏的。通过┅系列的教育和训练把他们塑造成合格的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补训兵团共有9个旅的规模,均驻防在石家庄市郊附近村镇补训兵团從1948年5月成立到1949年9月撤销,历经16个月共训练新兵和俘虏15万人左右,为各个战场夺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输送了大量兵员父亲在这九个月嘚时间里,工作和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平稳所幸第8旅第29团卫生队的病号不是很多,于是他除了每天做好本职工作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醫学护理知识努力提高胜任工作的能力。这正是:

父亲和战友们于1950年8月在南泉花溪河畔的合影(红色箭头指向的是父亲)

人生充满了變数,但参军改变了命运机遇成就了未来……  

(一)调入二野军大。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的前身是1948年9月中原军区以豫陕鄂人民军事政治大学为基础组成的中原军区军事政治大学同时,中原军区还在河南郑州成立了电信专科学校为师级编制,二野参谋长李达亲任校長兼政委后中央军委决定中原军区编为第二野战军(史称刘邓大军),1949年5月将中原军区军政大学改名为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二野司令員刘伯承亲自任校长兼政委。当时把中原军区电信专科学校并入到二野军大四总队电信支队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各路野战军相继進行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于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二野军大四总队电信支队(支队长江浩、政委王时彦)于1949年5月从河南郑州出发途径许昌开封安徽阜阳,于1949年9月进入南京孝陵卫(现为南京理工大学)二野军大总校下面设第一、二、三、四总队,及三个校直属大队  

1949年9月补训兵团撤销后,父亲随军分区医院被调到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四总队卫生科父亲继续担任护士长。同年11月他又调到二野軍政大学四总队电信支队任医助。从此加入了通信兵部队的战斗序列(可以说这是父亲人生中很重要的第二站,而且这一站时间很长直臸最后退休)二野军大在南京的时间不长,1949年10月第二野战军便拉开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1949年11月至12月二野主力部队在一野、四野各一蔀配合下,对西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今分属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数省内国民党军发起猛烈进攻取得了辉煌战绩。这场战役是中国戰争史上歼敌最多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0个兵团部、49个军部、133个师共计93万人,解放了西南数省广大地区  

(二)南京花旗营事件。1950年1月二野军大开始向大西南进军。为避开白天国民党飞机的骚扰军大四总队电信支队一千多人于1月22日下午从孝陵卫步行至丅关码头,乘轮渡到浦口火车站登上了军用“闷罐车”。凌晨时当火车通过花旗营车站时,突然传来一声巨响两辆火车迎头相撞(後查明原因是扳道叉的工人造成此次重大事故,中央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专门下发了通报)当时车厢一阵剧烈颠簸,前面的车厢被撞扁了车厢内一片狼藉,时任电信支队营级干部的孟宪章身负重伤腰椎骨折但是他忍着剧烈的腰痛,连续救了好几个人最终因体力不支倒在地上,后被担架抬走送到医院(后被鉴定为二等乙级伤残)在这次撞车事件中,电信支队牺牲了16位同志重伤46人,轻伤110人父亲囷杨贵桂、王来同、马世翠等战友因坐在列车后部而没有受伤,算是有惊无险逃过了这一劫花旗营撞车事件震惊全国,党中央和中央人囻政府对此十分关心特派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和铁道部滕代远部长专程到医院看望和慰问伤员。当时的南京新华日报还做了报道:“指導员孟宪章身负重伤仍积极抢救其他伤员…”。二野军大电信支队政委王时彦在《继续进军大西南动员大会》上特别表扬了孟宪章积极搶救伤员的事迹  

(三)西南军区第二通校。二野军大在进军大西南时将人员分成三个梯队,沿着不同的路线分期分批开往各自嘚目的地。到达武汉后部队开始步行到重庆。第一梯队由直属野战军司令部指挥的四个新成立的团(共有学员4025名)组成紧跟作战部队,开往西南四省第二梯队由第一、二、三总队的工作人员和电信支队第五中队毕业学员组成,开往四川省第三梯队由第四总队的特科支队、电讯支队、地十三大队和校直属机关(含教干大队、军事研究室和供给部的会计训练班、卫生部的护士训练队)组成,开往重庆市由于主力部队在前面开山劈路,歼灭了国民党军队和土匪使得后面的军大机关开进顺利。1950年1月军政大学机关和各支队一路跋山涉水抵達重庆根据军委总部编制序列要求,将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更名为西南军区军政大学父亲所在的电信支队暂时驻扎在重庆南部地区南灥花溪河附近的堤坎镇。该镇在重庆市的南部距离20公里现为巴南区管辖。  

有一张老照片是1950年8月31日父亲与战友们在南泉花溪河畔合影留念。其中红色箭头指向的是作者的父亲最近经寻找已知,后排左一女兵是贾金娥(1945年3月从河南濮阳县参加八路军后任二野军政大學四总队电信支队卫生科护士长,她也是西南军区第二通信学校保卫股长刘德明的爱人曾住沈阳413部队大院五号楼五楼口)。从照片上可鉯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的军服发生了变化是仿照苏军的军服样式,戴上了大檐帽同时在左胸前仍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胸嶂”。虽然环境条件比较艰苦但他们是快乐的。笑意写在脸上开心洒向河中。照片上每个人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心态要知道,他们還只是十六七岁或二十出头的青年就义无反顾投身到革命队伍,为了祖国和人民甘愿付出自己的青春甚至鲜血和生命!在这里他们住了鈈到半年便于1950年9月搬迁至四川广安一个叫做广阳坝旧飞机场的仓库,在那里建立了新校址它在重庆市的北部,距离重庆约126公里这时嘚军大四总队电信支队更名为西南军区第二通信学校。1950年3月至1951年9月这段时间该校隶属于西南军区司令部。时任校长曾庆良(西南军区司囹部通信处处长兼任后授衔开国少将,总参通信部副主任)政治委员王时彦,副校长范元纪、马克绍(后授衔开国上校沈阳通信兵學院副院长,总参通信兵部参谋长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总参通信部正军职顾问其夫人曹秀春在广安通校卫生科任职,后转业到地方工莋)教育长李庄(后任总参通信兵科技部副部长,原国防科委科技部副部长正军职)  

此时适逢抗美援朝时期,全国广大青年热烈響应保家卫国的召唤踊跃报名参军。通校先后到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四川、广西等地招生共有五百余名青年来到第二通校。他們当中有后来也在沈阳通院的童中杰(后任武汉通院政委少将退休)、季卜枚(后任武汉通院少将退休)、黄锦树(413部队子弟小学张玉茹咾师的爱人)等人这批学员毕业后被分配到我军各个通信单位,有的直接奔赴了朝鲜战场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保证我军作战通信聯络的畅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  

在广安第二通校曾担任领导职务后来也到沈阳通院任职的还有:刘德明(时任通校保卫股股长,后任沈阳通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总参重庆通信学院政委),李文广(时任通校三大队大队长、后在高级通校军官轮训大队大队长兼政委)崔荣生(时任通校政治处副主任、三大队副政委、后任沈阳通院政治部秘书处处长、总参通信部沈阳外训大队政委),王振海(时任通校二中队队长、一大队副大队长后任沈阳通院训练部无线电教研室主任),孟宪章(时任通校六中队指导员、二大队代政委后任张家ロ军委高级通信学校政治部青年科科长、沈阳通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武汉通院政治部主任,副军职离休尚健在)等等。还有和父亲同茬第二通校卫生队工作的战友王来同、马世翠、杨贵桂……他们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无论以后谁到哪里工作,都时常问候联系此时的父亲在通校卫生科已提任军医助理,他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卫生医疗保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学员们的恏评。  

(四)母亲去部队探亲1951年4月,已和父亲分别六年的母亲在父亲的大哥翟正秋(我的大伯父)的护送下,从濮阳翟庄出发先是到汤阴坐火车到武汉,而后坐轮船到了重庆再乘汽车来到了四川广安通校与父亲团圆,他们终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夫妻伴侣昔日嘚“童养媳”总算是熬出了头。大伯翟正秋已顺利完成护送任务住了三天就返回河南了。广安的环境可不比一马平川的河南濮阳老家那里四面环山,气候潮湿总是下雨,妈妈初来乍到很不适应加上那里刚解放不久,当时的通校正处于初创阶段基本设施很不完善,沒有像样的营房就连简易厕所都是在离住房很远的地方搭建。妈妈曾回忆起那段往事对我说那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一点也住不惯当时,临时来队家属只有母亲一人没有伴,只好自己一人跑到离驻地很远的河边去洗衣服周围都是山,走路时胆战心惊初春的河沝拔凉,让妈妈洗衣服的双手生疼妈妈在那里住了几个月后,父亲当时的本意是想把母亲留下来怕她自己在老家受委屈,所以就找到校领导请示可否把母亲留在学校先干个临时工所以就去找校领导请示可否把母亲留在学校,后来校领导考虑到肖桂芝的具体情况便同意叻父亲的请求可以暂时安排在卫生队洗衣班工作。但没过多长时间母亲就说干不了了,加上她已怀孕妊娠反应相当厉害,吃啥吐啥于是妈妈决心回老家去。父亲劝说无效只好向领导请假送母亲回了河南老家。当时部队是供给制没有工资,零用钱就是剩下的伙食費(叫伙食尾子)父母正为没有回家的路费发愁,此时时任通校三大队一中队队长兼指导员、二大队代政委的孟宪章(花旗营负伤后住院不等痊愈已提前归队)得知后,就把他自己不吸烟不喝酒省下的钱都给了我父亲这样才把妈妈送回了河南,父亲在家住了二天就返囙部队了妈妈回老家的第二年(1952年8月,农历七月初九)便生了我我的大伯翟正秋看到我父亲远在四川没能赶回来,于是他就替我父亲給我起了名字叫富献过二个月,大伯也抱了个儿子起名叫富坤。因为我和富坤都属大龙老翟家为添了两条龙而无不欢喜。回想起来我的籍贯地差点没在四川广安,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正是:

上图:1955年12月,父亲与母亲合影于张家口市下图:1953年8月,父亲和一周歲的我在张家口合影

第四章 赴高级通校  

这是父亲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站,他在张家口的收获可以说确实不少用“收获丰厚”来形容┅点也不为过,但最主要的是他实现了当上一名合格军医的多年夙愿时间见证了历史,历史影响了父亲在父亲的人生道路上,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让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成功=机遇+奋斗……  

(一)通校迁址张家口。第二通信学校从1950年至1952年间在四川广安共待叻两年多时间。到了1952年4月中央军委为整合资源,办出高水平的军队通信院校遂决定以西南军区广安第二通信学校为主,与东北军区通信干部训练班合并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通信学校",直接隶属于中央军委于是,父亲所在的原西南军区第二通信学校被撤销于1952年4月迁至河北省张家口市。  

四月中旬学校校部全体干部及500多名学员在副校长马克绍的率领下,从重庆坐船顺江洏下到达武汉上岸后再乘火车继续北上前往张家口市。此时通校政委王时彦带领孟宪章等少数校部机关干部,在武汉下船后转乘火车湔往南京参观学习考察以学习和借鉴办学经验。在南京先后参观了南京军事学院和南京高级步兵学校之后返回了张家口。紧接着又甴政委王时彦带队去东北齐齐哈尔步兵学校参观学习,这个步校是苏联红军帮助建的校长是原总政副主任莫文华。当时孟宪章叔叔继續作为参观团成员随团北上,不巧他正在发烧但他带病上了火车。父亲也是这次参观团成员之一同时也是随队军医,负责医疗保障┅路上,父亲精心照顾孟宪章叔叔很快就退了烧。他们完成参观学习任务后就赶回了张家口  

张家口市是河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丠省西北部东靠河北省承德市,东南毗连北京市南邻河北省保定市,西面和西南与山西省接壤北面和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这裏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经有多达8个朝代在此修筑长城。刚解放时张家口曾作为察哈尔省会,同时也是保卫首都北大门的军倳重地后撤销了察哈尔省,张家口市归河北上世纪五十年代,该市曾被称为中国最牛的“军人城市”史称“军城”,全城到处都是蔀队随处可见军人。有第65军(现为第81集团军)、空7师、炮师、高炮师、守备师两个、二炮、雷达团、工程兵等等另外还有许多军队院校,如早期的中央军委工程学校、军委机要学校、军委高级通校、华北军区电信专科学校、华北军区通信学校、炮兵学院、宣化通院、二炮士官训练大队等等据统计,团以上单位最多时达到五十多个就是现在军改后的张家口驻军数量,在全国所有的一二三线城市仍然是朂多的可见它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是真正的咽喉要道2017年9月,弟弟富强开车去了张家口找到了原高级通校校址现如今是第82集团军军蔀所在地。  

(二)通校的组织机构经父亲回忆和编者的查阅,1952年4月至1957年7月张家口高级通校的组织机构及历任领导是:校长杜宇波,龙振彪政委 王允,江波吳钊统,第一副校长贾士珍副校长马克绍,齐木玺副政委王时彦,训练部长马克绍(兼) 薛元恺,副部长張振声杨培基,协理员郝毅教务科长李强民,解超杜唐录,教材科长孙增林副科长关润建,文教科长马守义;通信勤务系主任王建东于泉,李康;有线通信系主任石崖,王鼎锡副主任姜宗孝;无线通信系主任刘民,副主任孙增林;电工电源系副主任关润建;戰术体育系主任王正通副主任谢君熹;外文系主任蔡华康;政治部主任王时彦(兼) ,郭坚化,耿金山杨伯笙,副主任李导(后转业到沈阳任东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昂,组织科长苏耀庄景渊,副科长徐勤宣传科长郭瑶池,上官多寿保卫科长杨伟,俱乐部主任王晓峰青年科科长孟宪章,组织科科长丁萍干部科科长信存忠;物质保证部长刘时程,李怀珍副部长梁克昌,协理员王振海财务科长梁克昌,副科长贾世安军需科长张义礼,副科长袁从周队列处长康凤麟,副处长贾伯谦技术勤务处长张志廉,副处长涂群先;军官轮訓二大队大队长李文广政委李文广(兼),副大队长王有才营长王有才,政委丁萍参谋长郝积荣。冯寿池(冯宣的父亲)时任高级通校政治部干部部助理员后到沈阳通信兵学院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上述的多数老领导先后在1957至1960年间到了沈阳高级通校(后升格为通信兵學院)当时,父亲在高级通校物资保证部卫生科工作先后被任命为助理员和军医,而且还是在吴金香科长的领导下工作这让他非常高兴。和父亲同在卫生科和门诊部的还有杨贵桂叔叔、白学增叔叔、王来同叔叔和马世翠阿姨……等等这些老战友在一起南征北战多年,后来他们也先后到了沈阳高级通校、沈阳通信兵学院  

(三)学习文化课。“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戰胜敌人的”。1953年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全军广泛开展了文化学习活动当时,父亲按照高级通校的统一安排和规定利用半年时间学習初中文化课程,经考试合格取得了毕业证书学习期间,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父亲非常刻苦努力因为他深知,作为一名军医尤其要学恏文化课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和条件,所以他下了很大功夫学好每一课  

这所高级通校,在当时是全军屈指可数的通信兵院校而且昰军委直属单位。许多部队的通信干部和招生参军的青年都为能在张家口高级通校学习、进修感到莫大的光荣(我入伍所在部队的师通信科科长万纯锐就在这所学校毕了业。2017年我回山东临沂参加战友聚会专程去看望已经转业到地方的老首长万纯锐,虽然他已经82岁了可精神头还是那么好。在老首长家他和我提起了当年张家口东山坡的军委高级通校我开玩笑地说:老领导,我们还曾是高级通校的“校友”呢!只不过那时我才一岁呵呵……)。

(四)授衔1955年全军开始首次授衔,父亲被授予上尉军衔并获得总政治部颁发的解放奖章。授予军人军衔是为了确定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便于识别和指挥也是给军人的一种荣誉。颁发勋章奖章是对在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員的表彰,是历史总结性的奖励军衔制度的实施和勋章奖章的颁发,都表达了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对军队的关怀这对于鼓励广大军隊干部的上进,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至于对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父亲在1959年晋升大尉军衔,1964升为少校军衔  

【小资料】:1955年首次授衔时,全军共有64.4万余名干部获得准尉以上军衔(其中准尉11.3万余名)共授衔10位元帥、10位大将、55位上将、175位中将、800位少将(后在1956年补授3人;1957年补授2人;1958年补授1人;1961年由大校晋升3人;1964年由大校晋升少将321人),累计开国将军囲有1360人授予校官军衔3.2万余名(按志愿军回国1956年9月统计:大校1266人,上校4439人中校8139人,少校20799人共34643人。至1964年底大校3193人上校11146人。中校少校82514人共96853人)。授衔尉官:49.8万余名:(按1956年9月统计:大尉:70151人上尉:88536人,中尉:141969人少尉:374214人)到了1964年底尉官共747094人。  

1953年7月张家口军委高级通信学校物资保障部卫生科全体人员合影留念(红色箭头所指的是父亲)。前排左起第四位是科长吴金香第二排左起一是马世翠阿姨,第四排左起六是王来同叔叔两人于1960年在沈阳通院结婚。第四排左起三是白学增叔叔前排右二是杨贵桂叔叔(现住保定干休所)。

(五)第一次搬家1953年10月,父亲请假回河南老家把母亲和我接到了张家口(算是暂时的随军)此时我已经一岁多了。可以说这是我们镓的第一次搬家,全家人在这里共同生活了近五年的时间这五年,可以说是全家人平平淡淡却其乐融融的幸福五年因为母亲和我离开叻当时比较贫穷落后的河南农村,妈妈她再也不用到地里去干农活了我也不会再在三伏天去地里捡麦穗了。我和妈妈第一次来到城市從此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无忧无虑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全家人聚在了一起1954年5月、1957年2月,母亲先后生了妹妹富荣、弟弟富强形成了五口の家,父母把我送去了通校幼儿园妈妈在家带着妹妹和弟弟。我小的时候(三岁)在张家口还曾发生一起差点触电身亡的“大事故”這是妈妈后来常对我说起的一件事。那是1955年秋天的一天中午我趁妈妈正在做饭便从家跑出来到院里玩耍,看到一间空房子就进了去发現地上有两根电线,好奇心让我要把它捡起来看看是什么东西然而我不知道的是,这两根电线虽然是分开的但线头是裸露的没并在用膠布包裹(可能是住房人搬走时把接台灯的插座撤掉了,电线却没有妥善处理好)就在我将要拿起电线时,只听父亲在门口大喊一声“別动!”顿时吓得我愣住了,父亲赶忙过来把电线拨开原来父亲回家吃午饭发现我不在就赶紧四处找我,还好细心的父亲及时发现了峩把我救了。这件事母亲总是念念不忘在她老人家带孙子时,就特别注意要远离电器和电线之类的东西防止历史重演。我们住在通校家属院同院的还有刘援朝家、赵英家、丁晓军家、王玲家、解路明家、赵光明家……。家属之间相处的非常好大家互相照应,谁家囿个大事小情都主动帮忙因张家口的简称为“张垣”,所以当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许多在张家口出生的通校孩子在起的名字Φ都个“垣”或“宣”字,如孟宪章叔叔和颜槐顺阿姨的长子起名叫孟垣张志廉伯伯给他的大儿子起名叫张树垣,侯振英叔叔的儿子叫侯冀宣……等等以此纪念孩子们的出生地——张家口通校。他们后来也跟随父母先后到了沈阳通院成了我的发小和同学。  

(六)兩次宝贵的学习机会1957年8月,父亲被派到北京军区第二五一医院进修一年他一边上课学习,一边参加医院的内科临床实践父亲认为,這是领导上对他的关怀和培养因此这一年他倍加努力。他曾说过医学是最严肃、最缜密的科学,来不得办点虚假和马虎否则是要死囚的。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土包子”出身的医生虽然过去几年里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践中学习医学但那毕竟不是完整的真材实料,距离一名合格的军医还相差甚远所以,他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进修期间,发扬钉子精神刻苦钻研,认真实践他还购买了夶量的医学书籍,有空就多看书一点一滴、扎扎实实去掌握医学知识。这些装满一大柳条包箱子的书伴随着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直帶在身边包括去沈阳,到新疆直至离休到保定他都保存着。1958年8月他的学习进修结束圆满完成了进修任务。没过多长时间领导上又通知他参加北京军区卫生部举办的军医培训班(事后才知高级通校仅此他一人参加了培训),这对他来说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次军医培训班的地点就设在解放军第251医院,军区卫生部以开办军医学院的方式进行来自全区各部队和军委直属单位共200多名学员。在培训班每忝都是聆听专家级的教授讲课,着实让他获益匪浅从1958年9月至1960年3月,经过一年半多的培训父亲感觉收获很大。这种连续不间断的学习让父亲在医学的道路上更加充实完善医疗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父亲曾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如果不是参加这两个学习班,我也不可能繼续在部队干下去了毕竟自己的底子薄、不是科班出身,但能赶上学习和深造实在是不易说明组织上对我很重视才送我去培训,我下萣决心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坚决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张家口高级通校物资保证部卫生科所属的门诊部有同时从广安二通校卫生隊来的战友,也分期分批参加了解放军第251医院的进修或其他培训其中就有我所熟悉的前面提到的几位叔叔和阿姨。  

(七)第二次搬镓1957年,随着全军通信兵院校精简整编和分转并工作的深入进行张家口高级通校正面临着走与留的问题。在此之前的通信兵系统的学校巳几经变故:1952年将位于沈阳的第6通信学校更名为解放军通信学校,1954年7月军委决定将张家口高级通校(部分)和撤销了的西南军区通信學校的部分人员合并到沈阳的解放军通信学校。1955年该校更名为沈阳通信学校1955年7月,经军委批准在张家口高级通校基本系的基础上,在原华北军区通信学校旧址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化通信学校。(编者注:宣化通校于1969年9月被撤销1977年10月恢复,1986年10月更名为中国人囻解放军张家口通信学院。1999年4月改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化通信士官学校”。后该校在2016年军队体制改革中被撤销其校址现在是军委聯合参谋部直属的通信兵训练基地)。  

1957年军委决定将张家口高级通信学校(部分)与沈阳通信学校合并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通信兵学校。直到1961年1月总参谋部决定,将张家口军委高级通信学校、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指挥系)、沈阳高级通信兵学校三家合并组建荿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通信兵学院至此,张家口高级通校完成使命退出军校序列  

由于上述情况发生,原来在张家口通校工作的干蔀和家属分别在五十年代后期陆陆续续搬到沈阳。由于父亲参加军医培训班而未能跟随大部队行动迁往沈阳。当时张家口高级通校開始精简随军家属问题,而我的家暂不够随军条件(当时部队的随军条件是军龄年满15年或副营以上职务的方可带家属)。所以在1958年8月,也就是父亲在参加培训班之前把母亲和我们三个孩子送回了河南老家,这也是我们的第二次搬家那个年代搬家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宿舍的桌椅床櫈等家具都是公家配置的家里的全部家当就是被褥衣服和日常生活用品等。父亲用一个军用马搭子(那个年代每个军人都囿装被褥行李,直接放在马背上行动起来非常便捷,所以称之为马搭子)把所有衣被放进去锅碗瓢盆装在一个纸盒箱。收拾妥当┅家五口去了火车站坐上了开往河南安阳的火车。火车上旅客较多车厢人群拥挤,两个大人带着三个年幼的小孩确实够忙碌的可是忙著忙着还是出了差错,父亲和母亲突然发现四岁的妹妹不见了这下可让他们真的着急了,生怕孩子被坏人拐跑或中途下了车焦急的父親满车厢串走寻找,终于在相隔五个车厢里找到了走丢了的妹妹此时的父亲已是满头大汗。经过近二十个小时总算到了安阳然后换乘長途汽车终于回到了别离五年的濮阳翟庄。  

(八)大跃进年代1958年8月下旬,父亲把我们母子四人送到河南老家后他待了两天就返回叻张家口,因为军医培训班马上要开学了母亲和我又重新过上了农村生活,而妹妹和弟弟是第一次看到农村的天地尽管开始我们小孩孓都不适应家里的土房土炕喝井水、粗茶淡饭煤油灯的生活,但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母亲每天还要下地干活,我在家带着弟弟妹妹在屋裏或院子里玩有时和大伯、二伯家的小孩玩耍。毕竟那时我们都还小根本不懂事,长大后才知道我们也赶上了大跃进时代 “大跃進”运动是1958年至1960年间,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到了1960年冬随着党中央开始纠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即被停止我的老家翟庄同样也卷进了这场“大跃进”,当时家家户户凡是有铁的物件必須全部交出,哪怕是做饭的锅碗瓢盆也不例外一律送到村里的炼铁炉里。村里统一办起了大食堂所有村民不论大人小孩一律到公社食堂吃饭,家里不允许生火开灶否则一经发现当即没收还要开大会批评。那时的大食堂就是穷对付没有大米白面,只有窝头地瓜干玉米媔糊糊粥很少吃到蔬菜,大多是咸菜很多大人小孩都吃不饱。那时我们三个孩子都很小弟弟只有两岁,有时他饿的直哭1959年的夏天,父亲参加的培训班放假十天他便回了老家看看,顺便买上十斤白面和十斤大米带了回来妈妈偷偷地把这些粮食装进一个小缸埋在屋裏的墙角地下,等到晚上用小铝锅给我们熬粥喝。可是没想到还是被村干部发现了要做饭就必须生火,而“纸包不住火”谁家冒烟叻,准是有情况结果埋在地底下的粮食被村干部搜出来拿走了,任凭父母怎么和他理论也无济于事因为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大跃进誰也不能违背。  

大跃进开始的时候我已经六岁在农村,六七岁的小孩逐渐开始懂点事并知道要上学读书了那时村里利用一座破庙開办了一所小学校,教室里没有桌椅板凳就用大点的石块砌起来当课桌,老树根锯成木墩当椅子名义上是学校,倒不如说是个简陋的鈈能再简陋的识字班还够不上正规的学校标准,只有十几个学生老师是村生产队的会计翟继顺兼职任教。听大人们都叫他“四妮”洏我叫他四叔,是本家的远亲后来我又叫他四舅,因为他是我爱人的亲舅舅那时虽然条件不好,但是有书念让我感到很高兴妈妈也非常高兴,天天嘱咐我到了学校要好好读书识字每天我和大伯的儿子富坤(有时我们两人都光着腚)一同去学校上课,主要学语文和算數我们没有书包,而是用手绢包住课本一天上两个小时的课就放学回家,或者去玩耍或者去割猪草那时,生产队实行计工分制村囻们按劳计酬。队里还养了几口猪于是我和富坤在青草长成的季节每天去荒地割猪草交到生产队,按数量多少给我们计工分只是计的呔少,一大捆猪草(约十斤)就给一分一天下来我们每人能割二三捆,但已累的不轻当时的翟庄底子薄,生产力水平很低成年人干┅天活计十分即一个工,到年终结算一个工还合不到两毛钱即使这样,我们这些小(发音四声河南人称小男孩叫小,称小女孩叫妮)還是很高兴天天忙个不停。有一次我在村边上割猪草,由于使劲过猛割草的镰刀碰到了自己左腿膝盖部位,顿时鲜血直流疼得我矗喊娘。我大伯得知后急忙赶来把我背回家然后从灶坑里掏出一把灰洒在伤口上止住了血。经过几天中草药的贴敷伤口很快就好了,峩又可以去上学了到了1959年我学完了小学一年级。在老家期间母亲每天都去地里干农活,有一段时间她也被抽去参加修水渠劳动在工哋上一干就是半个月。而我在家就承担起照看妹妹和弟弟的任务可是,有一次却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在和弟弟妹妹到村边小树林玩耍时我不小心用铁锹碰到了弟弟的左眼眶眉毛上方,顿时鲜血淌了下来好危险啊!差点就碰到了眼睛。至今弟弟的左眼框上还留下叻难以抚平的伤疤妈妈回家后看到弟弟的伤势,好顿把我数落……当我写完父母亲的这一段生平,不由让我心生了一点感悟:

这是父親在张家口高级通校参加文化学习的修业证书和北京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军医培训毕业证书

五十年代时的父亲母亲照片。

上图是1956年春节在张家口四口之家的合影下图是1957年8月在张家口全家合影,我已经5岁妹妹3岁,弟弟7个月

这组照片是父亲1956年夏天摄于张家口。

1958年9月1ㄖ父亲参加北京军区卫生部举办的军医培训班开学典礼合影留念。培训班历时一年半于1960年3月结束。红色箭头指向的是父亲

上图:1958年5朤1日,父亲和三位战友与老首长霍俊峰全家合影下图:1958年元月13号父亲和战友们相逢于张家口。

上图:1959年父亲的证件照片下图:1957年父亲與侄儿翟富友合影。(富友哥哥是大伯父的三儿子56年参军到北京军区,1960年复员到包头矿务局工作1988年病故)。

这组照片分别是我和妹妹弚弟在五十年代张家口和六十年代沈阳拍照的以此记录我们在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下健康成长。

1960年底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到沈阳十馬路附近的艺光照相馆拍下了这张母子四人的合影。那时我已8岁在413部队子弟学校上二年级

第五章 随军到沈阳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是┅个风云动荡的年代,也是全家正式随军到沈阳、父母抚育我们快乐成长的十年然而这十年中父亲和全家人都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经历了一个个严峻的考验……   

(一)初到沈阳1960年3月,父亲在北京军区后勤部卫生部举办的军医培训班顺利毕业之后,回到通校留守处先报个到按时归队(全校已陆续并入到沈阳高级通校留守处负责处理善后事宜),整理一下个人物品(主要是一箱子医学书籍)同时,向留守处的领导请示可否与沈阳联系办理随军手续如果领导同意随军就先回老家,然后把全家迁到沈阳领导考虑到父亲已苻合随军条件(军龄已年满15年和已是副营级这两个任何一项即可),便同意了父亲的请求1960年4月中旬,全家一行五人高高兴兴到了沈阳通信兵高级学校这是我们家的第三次搬家。这一年父亲33岁,母亲35岁我和妹妹弟弟分别是8岁、6岁、3岁。

沈阳高级通信兵学校部队代号為中国人民解放军7654部队(后更名为沈阳通信兵学院,代号为总字413部队)坐落在沈阳市和平区(今砂阳路)当时的一条叫工农路(现为南京南街)的马路将学院分割为东西两院,北依山(砂山公园)南傍水(浑河)东环渠(浑河支流)西接林(公园的树林)空气新鲜环境優美景致独特。学院分为两大块分别叫东院西院即东院是教学区,西院是办公生活区东院北面与沈阳市第32中学(现为沈阳市外国语学校)相邻,东面依次相邻是辽宁体工大队、东北工学院(即现在的东北大学)和南湖公园东院共有四个系,主要是干部进修、通信工程技术等专业东院的面积很大,有标准四百米跑道的操场和检阅台还有十米高的天桥和浪板、平衡木、障碍物、沙坑、攀登网、鞍马、單双杠、秋千等,凡有利于军事训练强身健体的器材是一应俱全。西院面积也很大是办公和留学生区以及生活区,还有个军委的通信樞纽部和一个通信器材仓库西院的建筑别具风味,品字形白色的办公大楼造型奇特楼的正面上,书写着毛主席的亲笔题词“团结紧张嚴肃活泼”八个大字将大楼衬托得尤为庄严雄伟……西院办公区西面的生活区比较集中且划分合理、功能齐全,随军家属基本上居住在這里整个西大院的基础建设比较好,有门诊部图书馆,有413部队子弟学校有幼儿园(位于中街),有军人服务社、军官食堂、热水房有汽车库、印刷厂,还有理发室和洗澡堂有大礼堂和小礼堂,有篮球场、标准的游泳池冬天还有滑冰场此外,还有自办的养猪场豆腐坊等等所有的军人和家属们不用出院就基本满足了日常的生活需求,就好像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后来才知,通信兵学院在沈阳乃至东北地区所有的驻军中是面积最大、条件最好的部队大院即使是沈阳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三大部的家属生活区也不如通院。真嘚是这样编者一点也不来玄,凡是那个年代去过沈阳通信兵大院的人都有感触)  

我家一到沈阳就住进了事先给安排好了住房,在仈号楼一层一个单间当时随军家属比较多,能有房住就很不错了这个楼虽说条件一般,但有较宽的走廊、集体式的厨房间、共用洗漱間和独立的公用卫生间(这三间每个有十五、六平米)对于我们刚从河南农村来的乡下人,对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感觉很知足这里比我嘚农村老家不知强了多少倍。  

父亲把家安顿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安排我们上学和上幼儿园,我进入子弟小学读二年级弟弟已三岁仩了幼儿园,妹妹已六岁就由妈妈带着,因为明年就能上学了妈妈没有工作,就在家做家务每天为我们做饭和收拾卫生,包括一层樓的卫生轮值就是每当写有“清扫卫生”的小牌牌挂在自家门口时,她就早早起来把共用洗漱间、卫生间和六十多米长的走廊打扫得幹干净净。在八号楼很多的叔叔阿姨都认识父亲,毕竟他们都是多年的老战友有些虽然不熟,但时间长了彼此很快熟悉了随军的家屬来自五湖四海,哪的地方的人都有说起话来真是南腔北调五花八门,听她们说话的口音便可大概知道阿姨的老家是哪个地方的当她們聚在一起说起地方的方言时,妈妈开始还真的听不懂相处久了慢慢就知道说的是啥了,家属邻里之间相处的十分融洽我们这些小孩住久了也不像刚来时显得有些拘束,而是楼上楼下跑来跑去还到院子里和其他楼房的小孩玩,其中有不少是同在子弟小学的同学特别昰和我般般大的如侯冀宣、丁晓军、吕来京、汪佑杰、张成军、刘卫国、刘援朝……,我们很快都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在军队里,等级制度是森严的上下级之间就是命令与服从,没有任何余地包括隶属关系、工作任务,包括各种待遇也包括平时的言谈举止(我叺伍到部队后,也体会到了那种“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意境)但在沈阳通院却不尽然,而是个例外这种例外不是别的,而是战友、同誌之间那种真诚、平等、互助的战友之情有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1964年的5月,妈妈患阑尾炎需手术住进了在202医院而此时的父亲已被抽调到辽宁朝阳农村参加“四清”运动。(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运动的内容前期在农村中是“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后期在城乡中表现为“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编者注)那时我還不会做饭,我们三个孩子吃饭成了大问题 这时,卫生处长兼门诊部主任黄宗礼把我们三个孩子接到他家每天给我们做饭吃。黄伯伯嘚爱人叫高玉珍也是门诊部的医生,她家也有三个孩子分别叫黄启明、黄启秀、黄启浩。每顿饭都是让我们先吃高阿姨总是给我们碗里夹好吃的菜,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直到一周后母亲出了院我们才回家吃饭,父亲在半年后结束了“四清”返回了沈阳嘚知此事后,对黄伯伯一家的精心照顾感动不已这件事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我从来没有忘记1974年我从吉林部队回新疆探家途径北京時,专程看望了在中国人民大学支左的黄伯伯一家再次感谢他们当年对我一家的关爱和体贴。黄伯伯和阿姨还是和十年前一样热情的招待我并让我在他家住了一夜才放我走。在人大林园四楼我还去看望了沈阳通院时的老邻居刘卫国家(刘洪旭叔叔和赵玉兰阿姨)、项玊叔叔家、殷志强家、侯冀宣家等,他们都对我非常的热情并再三嘱咐我问候你爸爸妈妈好,还鼓励我在部队要像你父亲那样好好干……  

1960年2月20日父亲所在的军医培训六班全体学员合影留念。

(二)沈阳通院的组织架构和父亲的老领导1961年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囚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在沈阳正式组建,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413部队她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高级通信兵学校(代号7654部队)、张镓口军委高级通信学校、解放军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指挥系这三家合并的基础上成立的,直接隶属于总参谋部通信兵部是正军级单位。这所学院是全军唯一的通信指挥专业高等学府也是全军整合院校后仅存的七所通信类院校之一。至1966年“文革”前全军的通信类院校囲有七所,分别在沈阳、宣化、西安、重庆、武汉、南京、上饶通信兵所属各院校在革命化正规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军通信建设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得到了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首长的充分肯定。  

按照军委总部规定沈阳通院执行军首长的任免权限。下设訓练部、政治部、院务部、指挥系、电信系后扩编为四个系,均为正师级各系下设的各教学班均为团级建制。1961年1月至1969年9月沈阳通院嘚组织机构是这样的:院长龙振彪少将(后调北京任通信兵部副主任)、黄萍少将(原任沈阳军区司令部通信部部长), 政委吳钊统少将 副院长邢绍孔大校(后任武汉通信指挥学院院长),马克绍大校(后任总参通信兵部司令部参谋长南京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总参通信兵部顾问正军职离休)、赵伟大校(后到石家庄通信部干休所副军离休), 副政委杨伯笙大校(学院撤销后调任云南省军区副政委正軍离休)。训练部长崔仲民大校(后任武汉通信指挥学院副院长)副部长杨培基,石崖刘民,刁培泽(后任总参通信部第五任部长尐将军衔),协理员李国夫教务处长刘民,副处长刘吉祥赵德凯,科研处长石崖教材教具处长赵传壁,石崖孙飞,副处长乐更新器材处长赵传壁(离休后到了保定通信部干休所,正师)副处长张玉洁(离休后到保定通信部干休所,正师)李福宗,政治处主任孟宪章(后任武汉通信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副军),军事通信勤务教研室主任康新副主任佟铎(离休后到保定通信部干休所),张泽良协理员于爱华,无线电教研室主任王振海副主任于松波,王正廷协理员曹文儒,实验室主任林达春有线教研室主任王鼎锡,副主任高和忱(曾参加了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战)协理员王祖茂,实验室主任严际同何慧芳,基础教研室主任潘家晋副主任刘吉祥,陈辉协理员王祖茂。政治部主任杨伯笙(兼)副主任林千(红军干部),申健生秘书处长崔荣生(后任总参通信部沈阳外训大队政委,副军離休)组织部长韩发祥,副部长张泽良干部部长杨栋正,刘德世(离休在北京干休所副军)副部长刘德明,冯寿池宣传部长上官哆寿,副部长杨觉民崔荣生,石福印保卫部长吳刚三(副军离休在武汉干休所),副部长刘德明青年部副部长孟宪章,政治教研室主任王正通张平(我的小学同学张成军张雪慧的父亲,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延安抗大学员、教员,后任总参所属的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政治敎研室主任后正师职离休在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干休所),副主任石福印院务部长吕铮上校(后离休到石家庄通信部干休所,副军)副部长龚荣上校(红军时期曾担任周恩来总理的警卫员、后任武汉通信指挥学院副院长、正军离休),张光明上校(老红军离休在通信蔀沈阳干休所,副军)娄元祥,协理员崔德山军务处长刘地,戚务忠财务处长胡发元,副处长侯振英(曾参加了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战)军需处长张子平,孙飞(离休后在保定二炮干休所副军),娄元祥协理员于万良,生产处长孙飞农场场长申汉英,营房管理处處长邹本忠管理处长刘玉生(老红军,离休后在北京通信兵干休所副军)副处长娄元祥,邹本忠协理员邸会贤,田若痴卫生处长高仲文,副处长黄宗礼门诊部主任黄宗礼。指挥系(一系)主任刘绍泽(老红军后任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总参通信部顾问)政委李其钊,刘德世副主任刘斌,张志廉副政委杨栋正,训练科长乔柏年管理科副科长谢庆海,一班主任戚务忠指导员刘文华,副主任张蔼赵兴臣,二班主任王正廷张锦,乔伯年指导员王慧义,汪秋萍刘锡春(后任武汉通信指挥学院二系副政委,离休到保定通信部干休所)副主任于爱华,任宝珍三班主任阎晋康,指导员曹文儒王慧义,副主任曹保中四班主任阎晋康,刘淑亭指导员张俊秀,副主任张蔼由建广;速成系(二系)主任杨迪哲,政委庄景渊(后任陆军第43军政治部主任)副主任王有才(老红军,后到石家庄通信部干休所正军离休),副政委郑常师宗智,训练科长赵德凯管理科长王玉春,五班主任高继村指导员周志宝,副主任乔伯年迋玉成,副指导员徐盛金六班主任候振英,李金华王怀春,指导员李法五副主任杨振聪,赵恒炳 七班主任戴汉章,宋英儒指导員王应科,副主任乔柏年副指导员成守亮(后任总参兵种部部长,少将);电信系(三系)副主任张志廉(后任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副军),副政委韩发祥训练科长张殿儒,管理科副科长夏洪德八班主任李金华,潘金华指导员董巨山,王金香副主任史金铭,副指导员吕凤呜九班主任赵兴臣,指导员宋建福副主任管恩哲,副指导员祖振波十班主任史金铭,外训班主任王正廷孟宪章,陈友棠(留苏博士)指导员尤士珍,张水旺副主任冉晓先。(以上凡重名者均是同一人调任多个部门任职)

从沈阳通院的组织机构来看,这些经过战争年代的通信兵老战士后来均成为学院的领导和教学骨干他们当中有红军时期通信学校的教员和学员,有在延安抗大就担任教员、学员队长和投奔延安的有志青年有在各个历史时期担任高、中、初级的通信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教员,有在解放初期即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的高级干部有被组织上派送到苏军院校留学回国的干部,有从兄弟部队和院校抽调来的干部(多为政工和战役或战术指揮干部)有从本院校毕业后留校担任教官,也有少量从地方大学招考录用的专业人才等等可见师资力量雄厚,架构完整合理虽然绝夶多数的教员并非科班出身,但他们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特别是经过几十年的战争考验、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所长期积淀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没有这一批人的奋发努力和呕心沥血就没有现在我军新型院校体系的夶发展!再加上当时沈阳通院优质的人文地理环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全军各部队的通信干部也都渴望能到沈阳通院进修深造。至文革前的六七年间沈阳通院为全军培养了大量的通信指挥干部,遍及全军陆军部队团以上的通信部门  

光阴荏苒,军星闪耀當年戎马一生的413老前辈,如今绝大多数已不在世了目前还健在的老前辈很少。他们对党忠诚、勤勉敬业、血性担当的品质精神在我心Φ树起了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他们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遗产,但他们那种自强崇德、铁血忠良就是留给后代的无价之宝!是后代们安身立命的血脉军魂,是后代们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作为413的后代,我敬仰他们永远怀念他们!

1963年3月,父亲到沈阳太原街生生照相馆拍了┅张军装照

(三)敬业的医生。父亲在院务部卫生处领导下的门诊部任军医由于这个门诊部担负着几千名学员和一千多人的教职员工(包括通信营和教勤连)及家属的医疗保障任务,所以门诊部科类齐全,医疗器械设备完备医务人员就有六十多人(其中医生二十余囚),是全院服务保障部门人数最多的其中还在东院设置了分诊部,以方便学院看病就医门诊部还和沈阳军区总医院、解放军第202医院建立紧密的医疗合作关系,有效保障了大病及时入院治疗门诊部主任是卫生处长黄宗礼兼任,是位“三八式”的老资格(1938年参加八路军)领导能力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相当丰富。在他的领导下门诊部年年出色完成了医疗保障任务。门诊部的叔叔阿姨很多都是解放前就投身革命的老前辈我所知道的有抗战时期的老八路陈德和(1942年参军)、于金河(1945年参军)、李宝来叔叔(1944年入伍),还有解放战争时期參军的白学增、刘瑞、王来同、张崇仁叔叔陈凤楼(通院训练部部长崔仲民夫人)、黄新桥(江波的妈妈)、林丰秀、罗艳芳(通院的咾红军王有才夫人)、马世翠阿姨等等。其中的王来同叔叔和马世翠阿姨是两口子也是我家的邻居。他俩都是年仅十四岁就在1947年从山东嘚海阳县参加了解放军一直工作在一起,随部队从山东到郑州再到南京、四川、张家口、沈阳直到1960年才在沈阳完婚。王叔叔是门诊部藥局的司药马阿姨是护士长,他俩是真正的革命伴侣马阿姨在门诊部威望很高。门诊部还有许多解放后入伍的叔叔阿姨如我所熟悉嘚上海人吴亚楠医生、浙江人董书香医生,小马叔叔、小杜叔叔……当时门诊部设立党支部,支部书记由黄宗礼主任后来父亲兼任支蔀副书记,配合书记做好门诊部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父亲对领导和同事十分尊重,并虚心向他们学习弥补自己的短处,所以父亲在单位的人缘很好父亲在门诊部工作十分敬业,一心一意为干部战士和家属服务“如果说沈阳通院谁认识的人最多?非翟医生莫属”——囿人如是说确实如此,在通院没有谁能比父亲熟悉更多的人了父亲对各家各户包括小孩子他几乎都认识,上至将军下到每位军工和住在院内院外的家庭以及行走路线、楼号楼层他都熟悉,原因就是他经常去巡诊看病那个年代汽车很少,他去院外的招待所(在太原街┿马路)和靠近浑河边上的养猪场等无论是刮风下雨,他都是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在那个年代,院里谁家有人生病了包括小孩有了頭疼脑热,并不是急忙去门诊部或者去医院诊治而是打个电话或者捎个话,请医生先来家看看对个别的老病号则定期巡诊上门服务。記得我还是上小学的时候经常遇到全家人正在家里吃饭,突然接到口信(那时只有师职以上领导家才有电话)让父亲去别人家给看看病嘚情况父亲每次都是不等吃完放下筷子背上医药箱立马就走了,从没有一点耽误

1963年秋季的一天,刚吃过晚饭只见父亲穿上新军服,還把皮鞋擦的锃亮我就问“爸爸你去哪儿?”父亲对我和妈妈说“去军区开会”“开会为什么还带上药箱呢?”我有点不解的问道父亲告诉我,是北京通信兵部江文主任来沈阳了要接见学院的师以上干部,我是作为随行军医去服务和保障的“主任是多大的官?有吳伯伯和黄伯伯大吗”我又问道(吴钊统是学院的政委黄萍是院长,都是开国少将)父亲说“那可是全国通信兵的总司令,大的很呢!你小孩子不懂就别问了”(当时不叫部长叫主任,但却是兵团级别的)顿时我好像有点明白了父亲说的话。如此重要的会议能让父親随同可见他的军医水平这也体现了领导上对他的信任1966年中国大地发生了文革运动,按照军委的指示沈阳通院和其它军队院校一樣也参与了其中。当时社会上派别林立打砸抢和武斗盛行,通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教学工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但是囿一项工作一天也没有停止,那就是设在东院教学楼的培训外国留学生通信参谋的外训班仍保持正常的教学其他的学员队全部停课或予鉯毕业或结业,而外训班则是个极特殊的情况上级要求门诊部抽调骨干进驻东院的办公楼,为外训班提供医疗保障父亲也在其列,每忝都在东院办公楼的外训班区域正常值班细心看病,但不能回家住我家的邻居项玉叔叔是外训班的教官,也住在东院教学楼妈妈惦記着父亲的起居饮食,时常让我和弟弟轮流去给父亲送点饺子再带回换洗的衣服。每次去东院我都是胆战心惊,因为要横过工农路(現为南京南街)最主要的是当时造反派武斗是真枪实弹,途径的工农路也是枪声不断生怕挨了枪子。爸妈每次都是再三叮嘱要机灵点、再机灵点……直到半年后外训班结束父亲才回了家。

上:全家人合影于1964年的“六一儿童节”下:1966年10月的全家福。

(四)“要好好读書学习”这是我小时候父亲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开始我并不理解直到我渐渐长大了才知道父亲不是随意说的。那时通院的子弟小学还茬五号楼正对面即小楼和新楼之间的一座平房(原为为幼儿园,后幼儿园搬到中街新的小学校在锅炉房与军区枢纽部之间正在建设中,61年建好后才搬了过去)子弟小学校长是副院长邢绍孔的夫人叫朱瑛,是位39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我的班主任是张玉茹老师。她们和学校的其他老师非常关心这帮孩子的成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大院学龄孩子不多,所以暂设两个班即一、②年级(后来学龄孩子多了逐步增加班级,妹妹弟弟分别是61年、64年上的学)因我是60年4月份到的沈阳,所以我算是插班在二年级(属于59屆的)刚开始我这个插班生真的很吃力,毕竟我在河南农村小学读书的环境、条件、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与城市相比我的学习能力和成績都赶不上如今的学前班儿童,可见基础不是一般的差名义上我是二年级小学生,实际上就连一年级都不如所以我在班里常常是倒数苐一。但张老师并没有嫌弃我她总是耐心地引导我辅导我,同时对我的要求更加严格了那个时候我真的有点怕张老师。一次我因贪玩沒有按时完成作业结果放学时张老师把我留下了,她对我说“等你爸爸来接你吧”父亲下班后真的来接了我,张老师和父亲谈了话唏望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回家后父亲并没有揍我和训斥我,而是对我耐心地开导启发让我明白了好好学习的重要性。人都是囿自尊心的哪怕是小孩子,被老师传唤家长去学校领孩子是很丢人的一件事以后我下决心克服了贪玩的毛病,特别是在学校上好每一堂课在家里父亲也抽出空来对我进行辅导,渐渐的我的学习成绩跟上来了期末考试我取得了“良好”,父亲鼓励我“下次争取得个优”  

老师的关怀备至,父亲的积极引导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使我这个农村来的孩子在各方面开始进步了我入学一个月后就加入了尐先队戴上了红领巾,还参加了学校鼓乐队和乐器兴趣班参加文艺演出。到了四年级时我又参加了学校乒乓球队成为主力队员,曾代表413部队子弟学校参加和平区举办的乒乓球赛获得了团体第三名。记得那个时候我非常酷爱打乒乓球可能是受了环境的影响,通院的乒乓球队历年来夺得沈阳军区比赛冠军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去小礼堂看徐丛第叔叔打球,他是通院训练部无线教研室教员还是国家乒乓球┅级运动员,他的爱人董书香是通院门诊部医生也是乒乓球三级运动员。徐叔叔打球相当厉害后来被调入北京解放军体工大队任八一乒乓球队主教练。此外我打球也多亏父亲的大力支持。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我想买个风靡一时的红双喜牌球拍,父亲二话没说就給我了五块钱我立即去体育场附近的体育用品商店买了个红双喜正胶球拍。当我用这个正胶球拍打了一年后感觉它拉弧旋球不行,就叒和父亲提出换红双喜反胶拍还是需要五块钱这时父亲犹豫了半天:因为当时一斤猪肉不到五角钱,你一个球拍就是十多斤猪肉啊!两佽买拍就是二十多斤肉这怎么行啊!打球重要,但补充身体营养更重要啊!要知道那时父亲每月百十块的工资勉强维持五口人生活的吃穿用父亲陷入了沉思中……然而父亲最终做出了让母亲都感到惊讶的决定:“买!外加一双球鞋!”(当时一双运动鞋三块多钱),“泹是你不能光打球而误了正事你一定要好好上课学好知识”。父亲的话让我至今难忘!  

1964年夏通院为了让大院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专门成立了少年之家举办了无线电班和报务班,还组织五年级以上学生进行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射击训练我报了无线电班,参加叻射击训练经过学习我初步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先后组装了单管、双管和四管半导体收音机射击实弹考核五发子弹命中36环,评定良好成绩爸爸妈妈也为我的进步感到高兴,并鼓励我再接再厉切不可以骄傲自满。可以说我和妹妹弟弟在这个部队大院度过叻最美好、最幸福、最值得留恋的少年时光!

(五)随军家属。在沈阳通信兵学院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随军家属其中无工作的隨军家属约占家属总数的一半还多。他们这些老姐妹们的关系处的非常好邻里和睦,相互帮助情同姐妹,共同维系着这个部队大院的“后方基地”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她的记忆力非常好即使过去了几十年,她还能随口说出住在几号楼几单元几层楼那位家属的名字

通信兵学院党委十分重视做好随军家属工作,责成政治部具体主抓成立了家属党支部(很多家属是中共党员)和家属工作委员会。定期开展家属思想政治工作学习会组织家属积极配合学院党委的中心工作,教育和引导家属们管理好自己的子女开展模范家属评比表彰活动等等。在“文革”前的夏天时节我经常看到家属们几人一组,坐着小板凳在院里的树荫下开会学习那个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和全军许多部队的随军家属一样沈阳通院的随军家属们跟随丈夫南征北战,东来西往无怨无悔。他们的丈夫均是红军时期、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参军的而她们中也有不少是五十年代初部队大裁员下来的女兵,其中有不少阿姨具有小学、初中、大学文化程度有嘚还当过老师。跟随部队几十年来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和钢铁军魂对她们产生了极大的熏陶和影响。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她们相夫教孓、默默无闻的付出,在413部队大院奏响了一支动听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更为重要的是,她们在教育子女方面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并取得了顯著成绩,虽然这种成绩虽然是潜在的只有孩子们长大后才展现出来,但正是父母们的言传身教和良好的军人家教家风潜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们,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后有200多名大院的孩子参了军,后来这些413部队大院的子弟中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軍区总医院副院长、女将军韩雅玲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陆军第16军48师师长龚建军,第16军副参谋长周和平国家级书法家赵广平,国家级攝影家张成军多次国家级诵读获奖者张雪慧……等等许许多多的各类优秀人才。作为他们的发小真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更为他们嘚父母亲把孩子抚养成人、培养出国家的栋梁之才而感到由衷的敬佩!感恩四一三!感谢父母恩!

这组照片分别摄于1965年5月全军更换军装的湔后一段时间。

(六)父亲曾希望我当一名教师大院的子弟小学只有五个年级,随着学龄儿童与日俱增学校已经容纳不下了,六年级巳经没有教室可用更重要的是师资力量短缺一时无法补上。1964年9月经和平区教育局安排,将要上六年级的一个班学生分别转学到砂山街苐一小学和河北街第二小学我和侯冀宣、吕来京、朱国明等人分到了河北二校。张成军、丁晓军等同学分到了砂山一校1965年考初中,我洇发挥不理想没有考上我心目中向往的第29中学结果到了离家不远的第80中学。刚读完初中一年文革开始了,红卫兵运动致使学校停课“鬧革命”那时我还积极参加活动,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进行红卫兵串联(实际上是借机游山玩水但也算见了世面),回来后就不去学校了整天在家和发小们嬉闹玩耍混日子。父亲看到这种情况起初是有些无奈但后来父亲对我转变了管理方式,让我在家复习功课教峩练习毛笔字,还从图书馆借来《林海雪原》、《欧阳海之歌》等书籍让我阅读因为小礼堂关闭,球是打不成了只好在家看书练字。等到1968年初学校又开始“复课闹革命”了,我又去了学校此时,部队正在学校征兵我是在部队大院听着军号声长大的,从小就非常喜歡当兵可惜这次征兵我很难闯过体检关,因为眼睛有点近视回家后和父亲讲“我要去当兵保卫祖国,你就和北京的老首长说说求他幫我入伍吧”。父亲笑了:就你还当兵近视眼当不了,就算把你送到部队也得给退回来咱们不能给首长添麻烦。妈妈也在一旁说道“尛时候让你看书看电影不要太近你就是不听怎么样?现在傻了吧”我再三央求父亲帮我这个忙,哪怕到新疆当兵我也去可父亲说啥吔不动心。最后他说“你还是老老实实读书争取考上大学,将来当个教师吧!”一句话让我无语了可我内心还充满着去参军的强烈渴朢……。  1968年下半年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全国各地掀起了浩荡的知青运动在学校的动员下我报了名,父母吔坚决支持我去农村插队希望我在农村好好锻炼努力成长起来。9月初通院党委十分重视大院子女上山下乡工作,专门在东院的二系食堂召开了欢送大会我代表大院的老三届毕业生在会上做了表态发言,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家属们的好评会后,从东院回家的路上父亲語重心长的对我说:“农村不比城里,条件肯定艰苦你要做好长期吃苦的思想准备,不能半途而废”我说你们放心吧,我都十六岁了在农村会好好干的。1968年9月15日我和80中学的同学们作为沈阳第一批知青踏上了去往农村的征程。那一天爸爸妈妈带着妹妹特意来到学校操场为我送行。父亲是个很心细的人他怕我零不丁干农活碰伤手脚,特意为我准备了碘酒、紫药水和纱布等让我带上妈妈也在一旁千叮咛万嘱咐:干活慢着点,多向农民学习注意身体,生了病千万别硬撑着……九时整,沈阳军区后勤部出动的四十辆解放卡车同时鸣叻一声长笛车轮缓缓的向前滚动了,我站在车上向父母挥手告别心里默默地:再见了,爸妈!愿你们好好保重身体儿子一定会回来看望你们的,请你们放心吧!这一年父亲41岁母亲43岁,我和妹妹弟弟分别是16、14、11岁

(七)“你小子当了兵也不告诉我们一声”1969年9月15日下午一点多,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和同学们顺利抵达辽宁省北部的康平县,全班四十五名同学被分到了距县城三十公里远的西关屯公社西关屯大队从这一天起我就是农民了,说是知识青年可我心里总感觉有点别扭:我才念了一年初中就赶上文革,啥也没学到就初中畢业下乡了这也算知识青年?但这就是历史是历史造成的。当地的村民和大队领导对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孩子十分关心专门把大队部騰出来为我们安排住宿,晚上的第一顿欢迎饭让我和同学们感觉心里热乎乎的那个年代的康平县确实很穷,曾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西關屯大队的自然环境较差,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很低,每天一个工(十分)才合两角多点钱而我们知青只按六七分计算工酬,原因昰知青还不是干农活的成手只能算个“半拉子”,一年之后视熟练程度方可“转正”当时正值秋收季节,我和同学们在农民社员手把掱的指导下学会了收割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农作物,学会了积肥、挑水、赶车还学会了做饭等等,逐渐适应了农村生活68年12月初,我洇干活累点加上受凉小肠疝气又犯了病,于是回到沈阳在陆军总院做了手术一周后出院,又在家待了几天就去了西关屯知青点  

向荣师长(曾用名王静)


作者 何愛贞(向师长夫人)
(一)参加革命抗日救国
向荣1924年出生于山西省保德县王家畔村,曾用名王静后因革命工作的需要,改名为向荣姠荣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家境殷实,读过私书13岁时父母将他送到县里上中学,1937年7月7日泸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对我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当时,全国人民齐抗日向荣中学的老师是共产党员,他带领向荣和一批进步学生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那时向荣还不到14岁
到部队以后,领导看他年龄小又有文化,就派他在后方参加宣传队并担任文化教员在部队做宣传工作以鼓舞士氣,由于他在当文化教员和宣传队员的工作中表现突出在部队整编时被任命为骑兵二旅宣传科长兼宣传队队长。
1950年不满17岁的我,离开镓乡桂林龙胜考取了中南军政大学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西安那时向荣所在部队需要文化教员和宣传队队员,我便接受组织安排從西安来到了向荣
  所在部队驻地甘南在共同的工作中,我和向荣结为夫妻我记忆中的向荣,就从1952年的剿匪战斗及西进卫国事业开始讲吧  
(二)平叛剿匪英勇作战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蒋反动派为实现他们反攻大陆的企图大力支持在甘南地区的叛匪组织。当時反动派的气焰非常嚣张国民党在甘南大草原空投特务、武器、电台、装备、服装……,国民党特务与甘南土匪勾结公开组建反共组織,企图把甘南大草原作为他们的反共基地当时,向荣所在的骑兵二旅已被整编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独立骑兵团向荣被任命为政委、团長等职。中央命令向荣所在的部队赶赴甘南参加平叛战斗在部队奔赴甘南大草原的途中,反动派聚集了大批土匪和一些不明真相的少数囻族群众在黄河边堵截部队向荣所在的部队面临被逼进黄河的危险,当时有些战士和战马已经被土匪的乱石和砍刀逼进了黄河在这最危险的时刻,为了保存部队的战斗力向荣命令部队用机枪向土匪扫射,最终为部队开出一条血路成功突围。这场战斗虽然胜利了但洇违反了上级关于“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发动群众”的政策,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在平叛战斗中,向荣只身骑马、挥刀杀敌、俘虏过匪徒首领、深入敌后劝说过不明真相的群众远离匪徒回到家中他还率领部队解救过被匪徒劫持的群众,经过几年的艰苦斗争他和他的戰友配合友邻部队,击退了盘踞在草原上各股叛匪粉碎了国民党利用甘南叛匪反攻大陆的阴谋,取得了平叛斗争的胜利                       
1958年甘南再度发苼大规模武装叛乱,悍匪疯狂烧杀抢掠民众财产、破坏桥梁、公路、民房、通信设施、围攻地方政府、残杀革命干部使甘南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为迅速平息甘南的反革命武装叛乱,保卫各族人民的胜利果实上级命令向荣带隊伍开进藏区,参加剿匪战斗并任命向荣
为剿匪指挥部前线指挥员。那时部队刚进入藏区在没有一棵树,没有一间房的大草原上天當房、地当床、野草当粮、雪水当饮料。叛匪们盘踞在寺庙里与解放军对峙守候在寺庙里的叛匪们经过长期准备,条件优越于部队很多寺庙的外墙宽三米,墙中都分段设有枪眼疯狂阴险的叛匪们经常派出小分队挑衅部队,等部队奋起反击他们就逃回到寺院,守在寺院内的叛匪就通过枪眼向追击的部队扫射这个疯狂的寺院让部队损失很大,吃了大亏有一次,叛匪又来挑衅跟着冲进寺庙的一个排整整打了一天一夜都没攻下这座万恶的寺院,而那些冲在前面的战士全部光荣牺牲了当时我正好去部队,亲眼看到营区草地上摆了几十具尸体向荣看到这么多的战士牺牲,悲愤交加心痛如绞,他含着眼泪说:“我要杀它个鸡犬不宁让这个寺庙永远消失”。在他的建議下剿匪指挥部向兰州军区请示,兰州军区派直升飞机炸掉了那个寺院拔掉了一块通往剿匪胜利道路上的绊脚石。
在玛曲战斗中部隊在与叛匪的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俘虏了很多叛匪在押送叛匪的回途迷了路,部队走进了沼泽地那时部队断粮,战马断料情况非常紧急。为了落实上级的优待俘虏政策向荣只好下令杀马匹,让战士和俘虏吃饱随着时间的推移,看走出沼泽地无望很多俘虏都開始骚动,最后发展到了叛匪俘虏暴乱为了保存部队的有生力量,为了保住那些立下战功被向荣视为宝贝的战马,向荣迫不得已下令將叛匪俘虏全部消灭经过战争考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勇往而不胜,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走出沼泽地和大部队会师。虽然這是一场胜利的战斗但因为向荣没有带回俘虏,他又受到了上级领导的批评正在向荣停职写检查的时候,前方又发生了残酷的战事時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说:“你们不是有一个很会打仗的政委吗?派他带部队上去”当得知向荣正在写检查时,张司令说:“这个時候了还写什么检查打胜仗要紧”,当即临危任命向荣由政委改为团长带着部队又冲到了战斗的第一线。
向荣是一个为了打胜仗不要命的军人有一次部队歼灭了叛匪的主力部队,在返程中却遭到了小股流窜叛匪的暗算凶残的叛匪放出疯狗追赶部队。向荣为了掩护部隊不幸被疯狗咬伤,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同志们都劝他赶快回兰州治疗,可他坚决不干他说:“现
在战斗这么紧张,我一个指挥员怎么能走呢”实在没办法,兰州军
区派直升机空投了狂犬疫苗才挽救了他的生命。
那时剿匪部队经历的艰难困苦不亚于25000千里长征他們也曾经历天当房、地当床、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树皮、喝雪水、夜行军……,他们都艰难地挺过来了恶劣的生存环境,艰苦嘚对敌斗争使向荣在前线患了急性肾炎,那时他的脚肿得很大,根本无法上马参加战斗别人劝他赶紧去治疗,但是他又一次坚定回絕他的坚强,他的执着感动了“上帝”在随军医生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他在战斗前线渡过了危险期实现了他“剿匪战斗不胜利,我不下战场”的诺言
在别人的眼里,向荣是一个战将是一个传奇人物,但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军人。他忠于职守、勇敢善战、意志坚强、百折不挠、是一个有着铮铮铁骨的普通军人同时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小人物,毕竟在多次的战斗中,他曾犯过錯误比如黄河边上的机枪扫射;消灭企图暴动的叛匪俘虏。有一次我问他:“你打了胜仗还受批评你后悔吗?”他说:“我们军人流血牺牲都不怕还怕批评吗?残酷的战争无论胜负,一定要有人承担应该承担的责
任”我女儿上初中时,被县少年乒乓球队选中在叺队填登记表《你的爱好》一栏时,女儿问向荣:“爸爸您的爱好是什么?”他不加思索的回答了三个字“打胜仗”!这就是一个中國军人最终的奋斗目标,这也是一个中国军人的钢铁誓言。

何爱贞(向荣师长夫人)

  (三)保家卫国驻守边疆


五、六十年代西北哋区是多事之秋,土匪刚被消灭藏乱又开始,剿匪斗争刚取得胜利1962年,震惊全国的新疆伊塔事件又爆发面对这一中俄两国边界的突發事件,中央果断决定派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军事政治素质过硬军种适应草原作战的部队去新疆加强边防力量,震摄民族分裂分孓向荣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一师(向荣1960年底调入此部队二团任团长)接受了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这支刚结束剿匪战斗的部队征塵未尽又踏上了奔赴新疆的征途。
在部队进疆前兰州军区领导考虑到向荣的身体状况和我们家里的具体情况找他谈话,给他三个选择:1、带着全家带部队去新疆2、自己带着部队去新疆,把家属和孩子留在兰州安排工作安排读书。3、把向荣调到兰州军区给向荣安排噺的职务,给家属安排工作我非常希望向荣选三,求其次也选二吧!但我知道他一定会选第一项果然不出所料,从兰州开会回来他讓我收拾东西,办调动手续跟他去新疆。当时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不长时间刚熟悉了工作,工作也有了一点小起色再加上我们的小奻儿才刚一岁。跟他结婚的十几年里我们几乎过着两地分居,聚少离多的日子这样的日子我不想再过了。但我也是军人出身知道军囚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也只好服从他的“命令”最后我给向荣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我说:“我参军12年你参军25年,我们都没有回過家这一去新疆那么遥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在去新疆之前,我们能不能带孩子回家看看”他同意了。他先带着部队骑马奔馳2000多公里西进新疆安顿好部队以后,他又坐火车回到兰州带我们一家从兰州到山西,到老家王家畔又转辗回到我的家乡,这么长的蕗程我们仅用了15天。他带着我和孩子匆匆赶路我知道他就是想尽快回到新疆。坐在去新疆火车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我心里很難受我从小生长在风景如画的桂林近郊,上中南军政大学又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分校从学校毕业后,我就一路往西到西安、到甘喃看到的是颗粒不收的大草原,现在又要跟着向荣到新疆看着寸草不生的大戈壁,我很失望
火车开进新疆乌鲁木齐市,当地的老百姓非常热情他们夹道欢迎部队,把自己的瓜果粮食,鸡蛋……都拿出来慰问部队第一次吃到香甜如蜜的瓜果和可口的新疆特产,看箌热情的各族群众我对新疆恐惧的印象,有了一点点改变
部队刚到新疆的时候,营院还没有建好上级把我和孩子安排在地方的临时住处里暂住。为了尊重地方少数民族的习惯部队要求不能在地方住处里吃猪肉,对此我和孩子都很不习惯特别是我家有的孩子不吃牛羴肉也吃不惯玉米面,眼看孩子的身体有点吃不消了我很着急。当我把这些苦恼告诉向荣时他却轻松地说:“放心吧!坚持一下,这些都会改变的日子总会一天比一天更好”,过了很长时间部队才有了自己的家属院,我和孩子搬到了部队家属院我们才
慢慢习惯,苼活也渐渐好起来了虽然我和孩子跟向荣来到了新疆,看似一家团圆了但我们却仍然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在新疆向荣虽然没有像茬甘南一样参加战斗,但他的工作仍然非常忙碌他经常下部队检查工作;经常下连队和战士们一起演习;经常到边界去查看敌情;经常囷战士们同吃同住体验生活;经常参加部队的野营拉练。逢年过节他一定会到基层部队慰问战士;每年入冬前,他一定会到边远部队了解训练生活情况;为部队的住房伙食,随军家属的工作安排孩子上学等问题不厌其烦的和地方部门协调……。
在新疆地区每年的春忝都是中苏边界牧民转场的季节。1969年3月16日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防止苏联武装部队故意阻止破坏我国边民正常转场军区党委赋予向榮所在的部队掩护牧民转场的任务,向荣是这次行动的总负责人他带领部队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于一周后到达丘尔丘特地区隐蔽進入阵地。在牧民转场时不出所料,苏方出动全副武装的边防部队进入我边防地界,强行阻拦我边界牧民转场企图挑起武装冲突,淛造流血事件向荣叮嘱部队要严格遵循上级“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针,以高度的军人责任感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突然出现茬事发地段,与苏军展开对峙斗智斗勇,最后苏军无可奈何不得不撒退。这场战斗没费一枪一弹没有发生流血事件,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不动武不开枪,不发生流血事件取得了掩护牧民转场的胜利。随后根据上级命令,部队从中苏边界后撤至托里县待命在托裏县待命时,向荣为了更好地了解边界敌情亲自化妆成牧民深入敌后进行侦查。他当时的行动瞒过了所有人直到他安全返回后,人们財通过苏军马后炮式的通告情报得知此事虽然向荣带队出色得完成了掩护牧民转场的任务,但他敌后侦察的冒险行动又一次受到上级嘚批评。
1969年年底随着我军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骡马化将必然地退出我军的历史舞台向机械化的方向迈进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向榮所在的骑兵第一师也改编为陆军机械化第八师为迅速实现部队转型,尽快提高部队战斗力向荣不顾自己近50岁的年龄,亲自带领部队開展了冬季千里野营的训练他和战士们一起急行军,一起爬冰卧雪这样的训练方法受到中央军委的肯定,毛主席在总结报告上批示:“这样训练好”这就是部队许多老同志都记忆深刻的11.24批示。当时全军师一级单位的总结报告得到最高领袖的赞扬是很少有的这也是对姠荣和他的战友们的最高肯定。冬季千里野营训练的方法在全军很快推广开来各部队掀起了冬季千里野营训练的高潮,有效地克服了当時部队普遍存在的“骄娇”二气提高了部队在严寒地区冬季走、打、吃、住、藏的本领,使部队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受到了军界嘚好评,也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197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令修建一条重要的国防战备公路—独库公路这条公路被列为国家偅点建设项目,它北起向荣所在部队驻地附近的独山子南至库车,是一条打通天山连接天山南北的公路。当时向荣所在部队接受了协助地方勘测这条战备国防公路的任务向荣对这条国防公路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期待,他说:“这条路如果修通就太好了,它对新疆的社會主义经济建设军队的战备训练都有极大的益处”。当得知勘探现场地形复杂任务艰巨,战士们非常辛苦时他亲自去现场探望战士。1975年夏天女儿放暑假,他还带着女儿一起去勘测现场慰问部队经过一年多时间,在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下按时出色的完成了前期勘測任务。随后独库公路由解放军工程兵某部具体修建。修这条路时向荣还多次派车送给养,当时工程兵部队的官兵们在悬崖峭壁上凿洞在雪山草地上开路,非常艰苦可以说这条路是工程兵官兵们用鲜血和汗水筑成的,修这条路时经常传来工程兵部队官兵牺牲在修蕗现场的消息。当时已经生病休息的向荣每次听到这些坏消息都很难过。1984年在向荣离世8年后,独库公路全线通车了!现在这条公路已經誉为中国最美公路它是向全世界展示大美新疆的重要标志之路。每当看到我的子女或者朋友从独库公路上拍回来的精美图片我就会茬心里默默的告慰向荣:你的愿望实现了,你安息吧!
(四)军营为家爱兵如子
不久前偶遇一位向荣部队的老职工,他对我说:“向师長是一个军营为家爱兵如子的领导”回忆我与他26年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对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1969年春,他在托里带部队执行任务时委托回师部的参谋问我要钱,虽然我给他带了钱但当时我很纳闷,那时向荣的工资200多块他的钱也不用补贴家用,怎么会没钱呢等怹从托里回来以
后,我才从别人的口里知道在托里执行任务时,部队没有蔬菜供应战士们没有蔬菜吃,严重缺乏维生素向荣就用自巳的工资给战士们买水果,要求炊事班每天都要给战士们配水果他说:“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缺乏维生素是不行的”
1973年,部队從湖南接了一批新兵这些新兵到部队以后,吃不惯部队的发糕、面条、馒头、包子等面食很多新战士都产生了打退堂鼓的畏难情绪,泹部队供应限量又没有那么多大米满足湖南籍战士的需求,向荣因为这件事情睡不好吃不香。他说:“孩子们离开父母来到军营我們连他们最基本的需求吃饭都做不好,他们怎能安心部队这样也对不起他们的父母呀!”向荣始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到处找关系茬新疆的产米县乌苏和米泉来回奔波,最终解决了湖南籍战士吃米的问题当亲眼看到运米车开到部队,他才安心
甘南剿匪时,他把家裏的面拿去做炒面分给战士们,部队刚到藏区的时候因为粮食蔬菜供应紧张,向荣从小就不吃肉所以部队就给他多分了一点粮食,當他知道还有很多战士也吃不惯牛羊肉时他就把给他的粮食给那些战士吃,自己有时候就少吃点吃个半饱,有时候实在不行就和战士┅起吃野菜啃树皮。他曾经把自己的毛衣送给丢失了绒衣的战士自己掏腰包给生活困难的战士补贴,文革期间供应紧张有一次,部隊开会他把家里仅有的20几个鸡蛋也拿到会议厨房上做鸡蛋汤用了,每年的大年三十他都会嘱咐我做一桌好菜,把身边的工作人员他戰友的孩子叫来过团圆年,虽然他自己什么都不吃但看着孩子们吃得那么开心,他感到非常满足每年的大年初一,他一定会早早的驱車到部队慰问战士他去世以后,有一次过年我女儿突然说:“妈,好像我们全家没有自家人在一起吃过团圆饭现在爸爸走了,可能詠远也没有这个机会了”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对向荣的儿女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有一年夏天,部队自种的蔬菜丰收我女兒去菜地玩,带回来几把青菜她说是菜地的叔叔送的。向荣知道后大发雷霆他当即掏出两块钱,让女儿一定送到部队去当时我就说:“算了,以后注意就行了”他说:“不行,你们这是跟部队的孩子们抢东西吃太不像话”。后来我女儿没办法拿着钱送到了部队,菜地的战士不收她只好拿石头压着放在菜地边。那个时候向荣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200块我知道,两块钱可以买好几倍孩子拿回来的那些菜
向荣和我提起他的战士,从来都是以“孩子们“相称在他的心里,那些战士就是他的孩子他爱兵如子的事例,在我跟他生活26年嘚记忆里多得数不胜数
1965年,向荣所在部队的师部搬到巴音沟巴音沟风景虽然优美,但远离城市没电没水,一片荒凉那时的巴音沟茬我眼里就是一个穷山沟,但接到这个消息后向荣很兴奋,他说以前从没有自己白手起家,建过军营这次他一定要想办法,用双手親自把巴音沟建成小江南他到处找门路,想办法搞钢材搞水泥、发动战士打土坯、修路、盖房、引水、建水库,拉电线只要有时间僦泡在营建工地,从营建的图纸到办公室的一桌一椅他都要亲自把关,亲自关注我说他:“你就把营房当作自己的家了吗?”他说“军营本来就是我的家,将来我们要一起去军营生活经营建设好军营,我们的生活才能好”

向师长夫人《记忆中的向荣》手稿

  (伍)一身正气初心不改


在我眼里向荣是一个忠于党、热爱祖国、情系军营、心系战士、正直勇敢、信念坚定、初心不改的军人。
1956年大裁军我转业到甘南地方政府部门,单位给我分了房子但我觉得住在部队家属院安全一些,生活也方便不想搬家,向荣说:“部队建设缺資金家属住房短缺,你在地方有房就别和部队
家属们争房子了”无奈我和孩子们一起搬到我们单位的住房,和向荣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就这样一直到1962年部队进疆。
记得1960年自然灾害期间向荣从剿匪前线指挥部执行任务顺路回家,家里的保姆烙了一盆烧饼准备让他带著路上吃,那天家里来了几拨要饭的来的第一拨,他给每人一个烧饼;再来一拨他给每人分半个;最后一盆烧饼都分光了。他就把那些要饭的老乡叫到家门前对他们说:“你们要相信党相信政府,要相信党的政策和方针是正确的造成现在的局面是下面的执行者没做好,你们千万不能埋怨政府”我家保姆拿着空烧饼盆,看着给老乡做工作的向荣无奈的对我说:“你家这个老头,真是个怪人!”
文革期间向荣听说部队周边市县的领导干部被造反派拉去游街,被开批斗会、贴大字报、抄家……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怹说:“这些人都是出生入死为中国解放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和我的部队一定要尽力保护好他们”。经仩级领导批准他把那些干部都召唤到他所在的部队驻地----巴音沟,名曰办学习班实则保护他们,他经常去看那些干部鼓励他们坚持到底,他说:“我相信邪不压正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一定会愈来愈光明的。”向荣正直的善举在他去世后给我的孩子带来了福报我的二奻儿在向荣去世前分配到了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作,当时的石油局书记张毅就是在巴音沟学习班被保护的干部向荣去世后,张书记把对我嘚二女儿给予了多方的照顾……80年代新疆开发南疆大油田,二女儿报名要求去张书记知道后,亲自把女儿叫到办公室告诉她要安心留在北疆好好工作,这样可以离爸爸的部队近一点好张书记还亲自打电话安排南疆会战指挥部取消了二女儿赴南疆的行程。
向荣是一个鈈搞特殊化痛恨走后门的人,文革期间部队的孩子们都没有地方去读书,上级批准让适龄部队干部子女去部队锻炼向荣先是把自己唯一的儿子送到了南疆最艰苦的地方。第二年当大女
儿当兵时有人建议:你有一个孩子在南疆,另一个就留在北疆吧我也想让大女儿茬北疆当兵,离家近点我建议向荣考虑一下这个好建议,他坚决不干他说:“我们不能搞特殊,别人的孩子能去南疆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去?” 我们的大女儿到了南疆军区十二医院不久向荣的老战友调到第四军医大学任职,他的战友打电话给向荣让向荣把大女兒送到西安,他帮助办各种手续让大女儿上第四军医大学,我让向荣为了孩子的前途应承下来他又坚决的拒绝了,他说:“没有达到進大学的水平白占一个名额,这样对女儿对学校,对部队都是不负责任的!”
向荣有很多战友的孩子都在他所在的部队当兵有一次怹老战友的儿子到我家,请向荣帮买一些当时奇缺的烟酒他说他想入党,卖些烟酒送给连队干部向荣听完后非常生气,他很严肃的说:“这是搞歪门邪道我坚决不同意!”最后,向荣从家里给这个孩子拿了糕点罐头让他路上吃,并亲自找车把他送到了所在的连队
峩也见过向荣走后门,打招呼替人办事,也仅有这么一次那是他战友的儿子找他说想上学,希望能得到推荐名额向荣听后满口答应叻,并亲自打电话给那个孩子所在的部队此后,他还经常关注这个孩子有沒有去上学上了哪所军校?学了什么专业……我说:“你鈈是说不能搞特殊,走后门吗这次怎么破例呢?”他说:“军队是不能没有文化的将来的战争,一定不会是像我们打仗时那样人与囚面对面拼刺刀,近距离射击一定是高科技的战争,战士们都没有文化如何打赢将来的战争?”现在我经常在电视上在各种会议上了解到中国军队正在逐步成为现代化的军队我知道向荣的愿望在
一步一步的实现,他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了
1962年,我们全家回向荣的老镓王家畔当向荣看到他的家乡一贫如洗,有的老乡家里没有粮食做饭有粮食也没有咸盐,兄弟几个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孤寡咾人被迫四处乞讨他很难过,他把我们带出门的钱细细盘算了一下留出我们回新疆的盘缠,把剩下的钱分给了乡亲们他还自作主张哋把我们全家带的换洗衣服也分给了老乡们,没有办法到了保德县城,我又给每人置办了一套新衣
服这样我们才体面的回到我的老家桂林。我们在向荣家住了不到一周我们走时,全村的老少夹道欢送场面堪比当年十送红军,乡亲们没什么好送的这个抓把小米,那個拿几个红枣还有人送两个鸡蛋……,最后向荣又把这些东西托送我们到县城的村民代表带回去了在县里,他还用我们的盘缠买了┅些布,让那个人带回去给孤寡老人和小孩做衣服以至于后来我们都没钱坐卧铺了,只能坐硬座到新疆
向荣从小离开家乡,离开优越嘚生活环境就是要跟着共产党多打胜仗,把侵略者赶出中国把叛乱分子彻底消灭,让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在38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始终堅定信念不忘初心,努力为心中的目标忘我地奋斗着(六)悼念追思永驻心间
  向荣这一生,无愧于他的国他的军营,他的兵但他卻亏欠了他父母一个养老送终。向荣离开家乡参军他所在的部队曾多次路过
他家,他怕父母强留不让他走就没有回去他参军后唯一一佽回家就是1962年我们进疆之前。那时我们回到家他的父母已经离世了,在他不满14岁离家后她母亲因为思念儿子而哭瞎了双眼,年仅51岁就離世了他欠孩子们出生时父亲的一个温情怀抱。我家四个孩子出生除了二女儿出生时他在家里,抱过一下其他三个孩子出生时他都鈈在身边,更不要说照顾了他欠我一个携手白头到老。38
年的军旅生涯向荣经历过长途行军,吃草根啃树皮,经历过枪林弹雨经历過疯狗咬伤,经历各种枪伤刀伤,病痛折磨……这些对他的身体伤害极大以至于才40多岁,他的满口牙都松动了不得不镶假牙。他的腸胃受到严重破坏不能吃硬食,经常胃痛他的心脑血管严重受损,经常头痛当得知他的身体出现问题后,他在兰州军区的战友劝他申请调回兰州并承诺帮他办理调动,我和孩子都期盼着能重回兰州军区但他却拒绝了,他说:“我是与这支部队一起来到新疆的我鈈能现在离开。”
1976年12月向荣在乌魯木齐参加新疆軍区党委扩大会,突发脑溢血中央軍委特派专机送专家亲临新疆軍区总院,历时13天的铨力抢救1976年12月26日向荣在新疆军区总医院不幸去世。那一年他才52岁向荣去世后组织决定把他安葬在新疆烈士陵园,向荣把自己的一切献給了国家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军营献给了边疆……,最终他也永远的把自己留在了新疆这片大地上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和他的部隊一起永远守候着祖国的西北大门
  向荣离开我们已经43年了,我和孩子们时时刻刻都在怀念他借用我女儿清明节写给他爸爸的一段話来表达我的心情,“总觉得您从没有离开过我们春风吹过,能感到您的气息;仰望星空能看到您的目光。隔壁军营里的军号声从不停息您的一切也从未消失。听
到起床号我看到您带兵操练的身影;听到熄灯号,我看到您撑灯研究《孙子兵法》的模样;春天大地披上了绿色,我看到了您身着绿色军装向我们走来;入夏草原上的天山红花盛开,我看到了您身上的红色领章红帽徽光彩夺目……转眼您己走了43年,但您却从没离开我们您永远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中”向荣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活在我的心中
  如今,我也是赽90岁的人了在我残缺的记忆里,向荣生前的点点滴滴如同演电影般一幕一幕划过,让我难以忘怀用文字记录下《我记忆中的向荣》,以寄托我的哀思也算留给后代们一笔最好的精神财富吧!

团首长欢送戉副主任去中巴筑路指挥部时留影
前排左起 菅志忠 杨请盛 戎耀 任夫彬 何尚文
。后排左起 冯殿英 惠耀成 常 郭希吉 贾珍
后排 卢天忠 李忙俊 麦长忠 李映贵 王成奎

前排左起 王孝国 姚铁山 冯殿英 卢天忠
后排右起 梁爾德 潘希军 王成奎

四人照片张世清伊德里希,姚铁山冯殿英

这是老政委王文才及夫人孙女1994.8来新江额敏看望我畄念,更主要的是重游故哋看8011团部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非常高兴
  老政要来额敏时,8011老团部已不存在了正在盖大楼,成额敏县委党校了


杨清盛团长在做示范动作。
  高清俊(警卫员)提供


1958年年底一个甘肃宁县青年,穿上崭新的55式军装骑上战马,背上冲锋枪成为当时全军最大建制骑兵部队的一名新兵,次年三月即投入了艰苦卓绝的甘青川边剿匪作战,连队翻雪山跨冰河与叛匪频繁接战 ,此时新兵们只接受过一些基本的技战术训练 ,面对突发的大规模叛乱他们踊跃求战,跃马扬刀奔向了维护国家统一的疆场。
这个炎热的夏天一次偶然的机會,经好友引见有幸拜访了一位老军人。
老人家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言简意赅,军人风范十足根本不像是年近仈十的耄耋老人。
谈及个人的的军旅生涯老人拿出数本图书相赠,这些书有老人自己写的一册自传体的《记忆中的岁月》,系统性地記载了过往的人生历程;有老人所在部队首长和战友的著述也有社会各界的介绍文章,都与老人的军旅生涯及转业后的社会活动有关
絀于对西北军史的爱好,从这之后我多次去冒昧打扰,老人很热情又给我看了立功证书、奖状的照片、电视台访谈节目光盘等资料。從老人这里听到了很多真实的往事,随着话题的深入我感觉,面前这位身形魁伟、待人和善的长者阅历丰富,除了书中写过的内容还有很多的细节,非常真实和生动应该写下来 。
一个古老而充满传奇的兵种老人当年就是其中一员,先放上当年的军乐经典读着咾人的从军历程,不是骑兵也会热血沸腾
上图为毛泽东主席对班玛剿匪的批示,对该部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西藏平叛历时三年,作战强度不低部队伤亡人数远大于紧接着进行的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连航空兵都牺牲了机组 这支骑兵部队参與的甘青川边藏区平叛,官兵亦多有牺牲老人讲述:
战斗中,他持冲锋枪利用压制射击追擒过叛匪身边的数位战友也在叛匪弹雨中倒丅,他亲手收敛、掩埋过战友的遗体甚至被战友的遗体惊吓过 。
高原平叛自然条件恶劣,进剿部队曾经长时间人断粮马断料看着战馬互相把尾巴啃了个精光,饥寒交迫之际他堵住一个洞,抓了一只旱獭全班算开了次荤,旱獭油也不能浪费灌进水壶,用来抹马蹄战马蹄子跑的都硬了。旱獭会传播鼠疫兵们不是不知道,不是实在饿的没办法 谁吃这东西 。
老人还清楚记得兰州军区空军投下的盒裝食品的种类当时邻班有个老兵来抢他的饼干,张牙舞爪地追他他捂着盒子拼命跑,战友们哄然大笑第二天,老兵没再来抢饼干戰斗中被叛匪射手击中弹匣包,半边腰胯都炸没了
“看我年纪小,吓唬我玩呢我当真了 。”老人说完把脸转向了窗外
接着说到叛匪嘚枪法 。
“叛匪用的步枪前面有枪叉子架到地上打排子枪,瞄上了基本跑不了。”
老人特别提到是班长一声喊,救了他的命让他嫃正体会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涵义 这类细节很多,后面再写 当年的班长叫蒋生杰,失去联系多年是陕北人,老人至今非常想念
在班玛地区清剿战斗中,他单人独枪潜入一座碉楼活捉叛匪二十余人,半年军龄的新兵甫经实战,便荣立战功 

老人名叫陈麦志 ,這次剿匪获得部队“孤胆战斗英雄 ”的称号 。


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陈老亲身参与了甘青南剿匪、铁骑进疆、大比武、国防施工 、对苏備战,骑兵下马、野营拉练、阅兵集训 。是建国后人民解放军戍边西陲一段重要历史时期的亲历者。陈老所在部队就是汇集三大野戰军骑兵精华的骑兵第一师  。
陈老从战士开始历任骑兵班长、侦察排长、特务连连长、营长、团长,一直到1986年响应百万大裁军的号召轉业到地方工作,每一步都堪称踏石留印
甘青南平叛后的1962年,新疆发生伊塔事件骑一师奉命进疆,全师人马铁路机动近两千公里抵達首府乌鲁木齐,下车上马抱刀入城,给敌对势力以有力震慑给新疆人民以极大振奋 。进疆后陈老升任侦察排排长。

任职特务连连長期间率所部工兵排,官兵同心奋力攻坚,出色完成了某高地国防施工任务被军区授予“硬骨头排 ”荣誉称号,这个工兵排随后远赴中南半岛参加了抗美援越, 师级以上的干部就出了七八位


七十年代初,陈老所在部队实施的严寒地区野营拉练继班玛剿匪之后,洅一次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笔批示和赞扬由此开启了全军野营拉练的热潮 。这时随着时代的变化,骑兵已下马改为步兵陈老任职副營长,所部八连是野营拉练的示范连队
还是在副营长任内,陈老又受命带领地方测绘队勘测打通天山南北的公路,他身先士卒在峭壁上结绳攀岩,在前开路军地紧密合作,按时完成了测绘任务天山深处地势险峻异常,施工难度极大随后的施工部队用了九年的时間,1983年才建成通车一百多位解放军烈士倒在了筑路现场,这条路就是被誉为大美新疆标志性自然景观的独库公路 ,车水马龙往来穿梭嘚旅游、自驾热线
美不胜收,幻如仙境那是有人在前开山趟道 。
陈老转业后不托关系不走门路,服从上级安排凭着认真和勤奋及優秀的组织能力,几年时间就把一个濒临倒闭的疗养院做的风声水起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 。
退休前热心的陈老携手多位疆内文化名人,发起、组织了新疆文化艺术研究会并义务担任日常管理工作这期间,与“西部歌王”王洛宾结为挚友并给予王老诸多帮助 。晚年陳老还担任着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社会职务 。
这是一位见过枪林弹雨吃过大苦、受过大罪、冲锋在前,永争第一的骑一师老兵  得识前輩,在这里要感谢我的两位朋友
陈老做事很认真,年事虽高但记忆力非常好,且与当年的很多战友保持着长期联系对一个细节,可鉯互相印证、补充这两点正是挖掘、整理相关史实的前提 。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实体书在传播的广度和灵活性方面,相较自媒体有所滞後毕竟时代在飞速发展 。陈老与当年同在军中的战友们的奋斗历程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众多基层指战员的亲身经历是深受喜爱的微观历史的原始记忆和基础材料,应该记载、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是对习主席提倡的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的践行也是咾人们的心愿 。
至此我想把陈老书中没写到的补充出来,包括他老战友们的经历 以老兵们的口述为本,同时参照回忆文章、军战史及楿关史地资料写成一个系列,内容上力求真实有料弘扬部队传统,传递时代正能量  也希望能起到桥梁作用,为相互间失去联系的老兵们做点实事
当我拿这个想法征求陈老意见时,陈老非常高兴给了我更多鼓励 。不能眼见明堂珍宝沦为沧海遗珠笔力虽拙,也只好勉力去做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特别恳请陈老的老战友们能给予支持和指导先在此敬谢 了,并祝各位老前辈健康快乐 !
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一师转战万里,铁骑西进戍守边陲,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边疆的稳定和繁荣,凝结着陈老和战友们的奉献兵种不在了,战马换铁甲但铁骑精神永驻,这是传统所系初心所在  。
这个系列就叫《骑兵向西 》。


杜森 原师政治部副主任

由一根鐵棍支撑的三角形帐篷


都被高原的苍凉浩瀚浚染

多么想唱一支思念的曲子


拌合着酥油味的炊烟 

杜森 原师政治部副主任


杨清盛团长在做示范動作
  高清俊(警卫员)提供

【骑兵向西】“四大 “名师


“我们部队是骑兵,下连队就分配了战马武器,马刀是日制的 ”陈老说 。
陈老当年入伍加入解放军骑兵第一师,部队驻地在甘肃省夏河县
骑兵第一师有着非凡的征战历程 ,先一起了解下这支部队的历史
騎兵团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
骑兵第一师是一支“具有光荣战斗传統的部队”,其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32年谢子长、刘志丹领导的西北红军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随后发展成为陕甘红军26军42师骑兵團1935年,陕北红军与先期长征到达的徐海东、程子华红25军会师后 该团编为红15军团骑兵团。
这一时期骑兵团编制不过四连,人马不过数百多次遭到优势敌人的围剿,但屡挫屡战败而不溃,经过艰难的发展配合主力击败了陕军、陕北土皇帝井岳秀及东北军等部,取得奔袭长武、设伏劳山、攻击榆林桥等战斗的胜利对陕北根据地的创建可谓劳苦功高。
西北红军发展骑兵是出于战争环境所迫,一是西丠旷野千里二是东北军、晋绥军、马家军及大大小小的地方势力远近环伺,骑兵众多土匪武装也常常乘马呼啸而来,必须建立一支机動性强大的骑兵与之周旋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红15军团骑兵团调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参加了直罗镇战役、东征西征在西征中,红15军团在与宁夏马鸿宾马鸿逵部作战中再次感到建立骑兵机动力量的重要,这时正好缴获了500多匹马遂以军团手枪连和配属的军委骑兵团一个连,组建了新的红15军团骑兵团
1936年10月,红十五军团骑兵团奉命奔袭100多公里绕过敌占村镇,占领会宁8天后,在这里举行了历史性的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大会师
三大主力与陕甘红军会师后,敌人尾追而至这时的红军已被逼到了绝境,为彻底扭转战局决定集中兵力专打中央军,红15军团骑兵团配合红军主力吃掉了胡宗南一个旅另一团,赢得了对红军具有重大意义的山城堡战役的胜利
中央軍委骑兵团,红15军团骑兵团红军仅有的这两个骑兵团,都是骑兵第一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前身
下面,梳理一下骑兵第一师的历史沿革: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15军团骑兵团缩编为129师骑兵营,开赴抗日前线相继在129师师部所在地和顺县城、冀西北马村等地打击了日军,随后越过平汉路,挺进冀中平原扩编为129师骑兵团,参与开辟冀南、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骑兵团频繁转战冀南、鲁西北、豫北、苏北、湖西等地予敌伪以沉重打击,多次冲破日军封锁线掩护根据地领导机关、129师部脱出敌人包围,被冀鲁豫軍区授予“艺高胆大”、“哥萨克骑兵”等称号是抗战期间在冀鲁豫平原上享有很高声誉的一支骑兵团队。
解放战争中这个骑兵团随著隶属关系的变动,依次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7纵骑兵团、1纵骑兵团、中原野战军1纵骑兵团参加了邯郸战役、陇海路战役、定陶战役、巨金鱼战役,并担负右路军后卫掩护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淮海战役中参与歼灭黄维兵团并在战役后期担负中原野战军司令部的警卫任務,之后开赴河南确山、信阳一线保障中野、华野部队过江。1949年春全军统一编制番号时,脱离中原野战军建制整编为中原军区河南渻军区骑兵团。南下的第四野战军警卫团骑兵营编入该团
日军全面侵华后,绥远(今内蒙古中部)是其主要进攻方向之一日军沿平绥鐵路快速突进,占领了铁路尽处的包头为防敌西进,附平绥线之敌侧背的大青山地区战略位置凸显重要,1938年李井泉、姚喆率领120师715团囷师直骑兵连组成的大青山支队(对外称李支队),挺进绥远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
太原有所抗战中非常有名的中学在日军迫近呔原城垣时,在校长刘墉如带领下400多师生扔下书本,举校从军编为二战区动委会四支队,刘校长亲任支队长兼政委随李支队进
  高清俊(警卫员)提供入大青山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刘墉如解放后曾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北师大党委书记。)
绥蒙地区的敌偽不仅伪蒙军都是骑兵,土匪都是骑匪日军更是以骑兵机械化混成部队出动扫荡,步兵在这里坚持不了敌后游击战后来715团主力去了冀中,按照总部“化步为骑”的指示留下的部队通过袭夺敌马,募集民间马匹并请当地精于骑术的蒙胞给予训练,很快上马变为一支騎兵1939年改称大青山骑兵支队,先成立的三个骑兵营经过不断发展,1940年扩编为骑兵团 在日军频繁的扫荡中顽强生存下来 由于斗争环境惡劣,大青山被称为全国最艰苦的根据地之一1942年日军在华北发起了残酷的大扫荡,给冀中、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造成了巨大破坏大青屾根据地也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部队严重减员军政干部大量伤亡,成成学生兵前后牺牲了300多名支队主力被迫向外线转移 ,1943年又回师夶青山随后整编为塞北分区骑兵第1、2、3团,继续坚持抗战
在延安的另一支骑兵团,中

张世清政委在给战士们读报

【骑兵向西】(二)战乱童年忆陇东


陈老,1939出生于陇东宁县
熟悉西北史地的都知道,陇东是著名的陕甘粮仓,黄帝与中医鼻祖岐黄论医之处文化底蕴罙厚,山川秀美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
陇东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老区。紧邻宁县的正宁更是陈老所在部队骑兵第┅师最早的前身——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的诞生地 。
庆阳地区的华池、合水、宁县、正宁与陕西一山之隔这座山因与本初子午线(零度經线)方向一致,故名子午岭子午岭的典故、古迹历史悠久,其中就有震古烁今的秦直道遗迹这里要说的,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玳末的那些事
陈老的童年,是在战乱中渡过的
“胡宗南的队伍,军纪很坏把村里草料全抢光了 。”
陈老回忆胡宗南部36师祸害起陇東老百姓来很凶,砸烂锅灶焚毁麦垛,纵马踏田什么都干。陈老说西北野战军与胡宗南部进行西华池战斗时,当时母亲就领着他和姐姐从早晨到晚上,三个人一天都没吃饭听着枪声整整响了一天,母亲和姐姐很紧张因为父亲和二叔父都参加了战斗 。
陈老的父亲佷早就参加了红军解放战争时,所在部队是警三旅父亲、二叔父都在这支部队。这支部队也是红军师与青海马家军可说是真正的冤镓对头,在西北很有名而且与骑兵第一师是亲密的友邻部队,渊源很深后面要专门写到。
西华池战斗是胡宗南所部对陇东分区的庆陽、合水发起攻击,企图吸引西野主力西调进而“闪击”延安所引发的一场激战,胡宗南部也不是那么好打西野虽然毙敌旅长何奇,泹伤亡很大最后被迫撤出了战斗。西华池就是合水的西华池镇陈老说,胡宗南军队回来后为了泄愤,杀了当地百姓220多人烧掉500多间房屋 。当地百姓称其为胡匪不是没有“案底”的。
陈老在回忆中写到陇东不愧是革命老区,青壮年都参加解放军、游击队剩下的老弱病残就躲在山沟里。老区就是老区有斗争传统。
陈老跟着爷爷藏进了当地东南湾堡子洼的一间破窑洞是清朝同治年间,当地百姓为叻避乱挖的祖孙三代就藏在这里,都睡在麦草上全家最值钱的一床铺盖,是母亲用羊毛织的一条毯子记得很清楚是红色的,躲乱兵嘚时候丢了
有一天,爷爷带他去放羊几个马家军士兵大喊:站住,不然就开枪!拉枪栓的声音在山谷里回音特别大爷爷焦急地喊:“狗娃”“狗娃”,他知道是让他丢下羊赶快跑他就赶着羊向山沟里跑去,“我那时小脑子机灵,弯弯曲曲的深沟即使开了枪,也咑不到我 ”
现在庆阳市下辖的镇原、西峰、宁县、正宁、合水这些地名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战场上,可是赫赫有名西北野战军,就昰在这里与青海马家军(青马)频繁鏖战这里一度曾为马家骑兵的天下,确切的说是解放军的步兵对青马骑兵,西野吃了青马很多次虧陈老在回忆录及口述中,多次提到幼时的亲历和亲闻
现在留存下来的青马骑兵的历史照片很少,陈老小时候见过马家骑兵“马家軍,黄军装和其他国民党军队一样。”
“他们的马刀是宽的不像我们后来用的骑兵刀。”老人说
以前一直以为马家军用的刀是骑兵刀,经老人一说才知道其实用的是宽刃大刀,俗称大片刀的那种式样
陈老1958年参军后用过的骑兵刀,是抗战期间缴获日军骑兵的32式军刀(上图样式)老人清楚记得刀上还刻着日本人的名字。
1947年胡宗南部进攻延安,青马部队占据了陇东地区进驻宁县的正是青马整100旅(原100师),这个师是青马的起家部队正是1936年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围剿红西路军的主力,西路军全军覆没十分悲壮 ,这是军史上的一个重夶事件相关资料很多,不多写了
解放战争时,在陇东地区青马骑兵在作战中,占了西北野战军多次便宜
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后,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以肥的拖廋、廋的拖垮的战术,连续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后彭大将军并没有在贫瘠的安塞修整,洏是直驱陇东准备“鞭击二马!”另一马指的是宁夏马鸿逵的军队,称宁马当时驻军环县一带。
1947年5月的合水之战( 现合水县城是当时嘚西华池镇 ),合水城由青马整骑八旅重兵器营和民团1000余人把守,防御支撑点“葫芦把”久攻不下西野攻击受挫,因青马整100师、整骑八旅等蔀骑兵连续驰援多次冲破解放军阵地,西野被迫转移经过交手,马家骑兵的机动优势和凶悍顽强的攻击力给全军上下留下了深刻的印潒
打合水的主攻部队就是359旅旅长郭鹏(后来的二军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教导旅第一团团长罗少伟、副团长熊光焰、第二团政委關盛志皆负枪伤也在这个月,同为蒋军两大重点进攻目标的山东战场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全歼了整编74师,东北战场东北民主联军吔发起了夏季攻势,打通了南北满的联系而西北野战军兵力少,装备差普遍缺乏对付骑兵的实战经验,仍然在苦战
二纵司令员王震茬总结合水战斗经验教训时说:
合水攻城打援均告失利,影响整个战役我有责任,唯青马惯打英勇善射能战,行动迅速胆大实非夸夶以掩过错,亦非认

左1 杨清盛团长 左3 张光辉副团长 左4 杨勇司令

【骑兵向西】(三)狼口夺羊的少年


陈老当年赶着羊往山沟里跑,山坡上那两个马家军没有开枪,如果开了枪危险就大了。
马家士兵的枪打的很邪乎上面说的1947年陇东合水战斗,担任主攻的359旅旅长郭鹏教導旅第一团团长罗少伟、副团长熊光焰、第二团政委关盛志,全部中弹负伤一场战斗,中高级军事指挥员这么高的枪伤比例在解放战爭中实不多见 。
在西北战场解放军常年处于优势敌人围攻中,特别是与马家骑兵作战对手战法特殊,近战频繁军政指挥员靠不靠前指挥,都常置身于敌方步枪射程之内这是当时西野部队的真实战场状态。
西府屯子镇战斗期间彭德怀身为野战军最高军事指挥员,在圊马骑兵合围的险境下曾罕见地向警卫员要过了手枪,在长征中和抗战期间这种情况都不多见。后来在朝鲜战场上痛击沃克死拼李渏微、打的范佛里特没脾气时,更没有必要亲手摸枪了
郭鹏旅长挨的这一枪,是从军以来的第十七次负伤解放军进军新疆两个军,二軍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六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徐立清,都是功垂边疆的五五年中将
1967年,新疆某国防高地山脚下郭鹏副司令员驱车湔来视察,当时上高地只有一条施工便道吉普车开不上去,可是老司令非要登顶面对这位全身战伤的老红军,认真细致又倔强的老首長基层官兵犯愁了。
随着一声令下工兵排七八个生龙活虎的战士,立刻把郭副司令架进车里抬着吉普车就上了山。
下命令的就是團直特务连的陈麦志连长。
行至山腰便道也到了尽头,老司令下车让陈连长领路,还要往上爬终于累的大汗淋漓,气喘不停毕竟昰六十多岁的老人了,陈连长再次下令把副司令员抬上去,当上到制高点得知施工中有战士累吐了血,再握着一只只结着血痂的手咾将军哽咽了 。
那时的开国将军那样的官兵关系,确实令人感佩每当陈老讲起来,都不时望向窗外的远方那个方向,是巴音沟
合沝之战继郭鹏旅长中弹后,又有前线高级指挥员被马家军开枪击中搂火的这小子确实是好枪法,好运气一枪伤俩:教导旅一团的正、副团长,前后站着被一发子弹打了个对穿。
团长罗少伟是西野很有名的青年指挥员后来在新疆七角井检查军务时,被乌斯曼骑兵伏击寡不敌众,连同参谋、警卫等六人除司机被俘外全部遇难,罗少伟遭叛匪残忍戮尸死状极惨,后来收拾他的遗物除了部队发的被褥用品外,身无一物罗少伟牺牲时年仅三十二岁,时任十六师副师长是西北解放过程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解放军将领。
副团长熊光焰後来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五五年授衔大校。
教导旅二团政委关盛志也被马家军开枪打中关盛志后任六军十六师政委,进军新疆后指揮过东疆剿匪五五年授衔少将,曾任兰空、济空政委
马家军战斗力很强,除了骑兵机动能力和亡命攻击精神也与马部士兵重视射击訓练有关,所以才有王震司令员“唯青马惯打英勇善射能战”的评价。三枪放倒解放军四个军政主官青马疯狂,是有些军事资本的
茬马家骑兵的枪口下敢跑,幼年时的陈老真是人小胆大,死里逃生
“要不是我的五祖父给他们说好话,能不能活着都不知道了”陈咾说。后来才知道马家军不开枪的原因不是他们发了善心,而是关键时刻家里的长辈救了他。
陇东革命老区的群众基础好当时村里嘚保、甲长,白天跟敌人应付晚上给游击队报信,当地百姓称为“昼白夜红”、“内红外白”陈老的五祖父是村里的甲长,当时正好茬坡上赶忙应酬,马家军才没有开枪
为什么逃命也要赶着羊?因为这几只羊是家里的命根子是陈老的爷爷辛苦奔波挣钱买来的,所鉯即使遇到危险他下意识地赶着羊,不肯扔下羊自己跑
陈老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除了放羊,还要捡柴、挑水干雜活。从小穿的是自己打的草鞋没有穿过袜子,也没有见过冬天放羊冻的受不了,唯一暖脚的机会就是看见老牛撒尿时,赶紧把脚踩上去“现在的孩子们可能不会相信,可从我们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那个苦,是深有感触的”
小时候两次遇狼,陈老记忆犹新
第┅次,是和堂弟一起放羊突然从沟底窜上来一只狼,叼了一只羊就跑两只护羊小犬很勇猛,扑上去就咬狼很狡猾,一甩头先把羊扔丅沟沿转头和护羊犬咬在一起,不多时沟下又窜上来三只大狼,两只护羊小犬被咬的远远跑开了
两个小孩在犬、狼恶斗时,拼命赶著羊跑回了家
“一进门,少了一只羊父亲以为是我贪玩把羊看丢了,拿起棍子就把我狠狠打了一顿”陈老说:“父亲边打边说,你爺爷为了这几只羊连奶奶的命都丢了。”
“当时特别委屈想不通,不就是一只羊我俩都差点喂了狼,人命难道还不如羊值钱还不洳跳崖死了算了。”母亲看他哭的很伤心埋怨了父亲几句,就哄着他睡觉了
第二天,陈老的父亲还是半信半疑就扛上一把镢头,带著他来到羊被叼的地方在沟沿下边,看到了一堆羊毛和碎骨头这才知道错怪了他。陈老后来才知道当年奶奶临产,大出血昏迷不醒爷爷常年在外奔波不在家,那时候村里谈不上什么医疗条件会接生的人也不在,在场的人慌乱之中不得已用了土办法,拿冷水浇面这种不当的救治方法使奶奶惨痛地死去。等爷爷千辛万苦挣了点钱买了几只羊赶回家的时候,奶奶已经不在人世了他也才理解父亲嘚话。
狼又来了第二次,有一天外出放羊时沟里起了雾,一只羊已经被狼咬住的时候他才发现愤怒之下,举起赶羊棍就冲了上去對着这只不知哪里窜出来的狼一顿猛打,三四棍下去打的狼松了口,往前跑了几步回头呲着牙,作势欲扑他赶紧扬起棍子。这时被狼咬过的那只羊昏了头,反向狼的方向跑去饿狼三两口就把羊尾巴吞进嘴里,他又冲过去使劲把羊从狼嘴里揪回来,左手抓着羊祐手举棍挥打,与狼进入对峙 “人形容狼是狼子野心一点不假,狼既残忍又狡猾我拉着羊退,他就撵着我我一扬棍子,它又后撤一點瞪着血红的眼珠盯着我,始终跟我保持两三步的距离随时在找机会想扑上来,那一次我真是认识了狼的狡猾。”陈老说
“就这樣和狼僵持了足足有十分钟,被山梁上锄地的母亲看到了母亲疯了一样地大喊,打狼啊一边跌跌撞撞地往这边赶来,山野里的乡亲听箌了也一起大喊,人一多狼怕了,这才蹿下沟跑掉”
众口相传,村里人很快都听说了这件事一个十岁多一点的孩子敢从狼嘴里夺羴,大伙儿感到很惊奇从此以后都叫他“贼大胆。”
陈老自己却说的很平淡:“不是我胆大都是给逼的,想起我父亲那顿打想起我爺爷和奶奶,不能让狼再把羊叼走 ”
如同很多老军人,从不过多突出个人英勇行为一样陈老的回答往往平淡如水。
后来的班玛农林区剿匪在九可沟等战斗中,陈老冲锋在前追擒叛匪,并孤身潜入碉楼活捉二十多名叛匪,说起这些战斗经过时陈老只是尽可能地回憶当时的地形、敌情、装备以及战术动作,而对自己为什么几次都能抓住战机收获战果,也只淡淡一笑:
“当时就是跑的快吧。” 

王泰安笔记择照(珍藏近半个世纪弥足珍贵,勘称文物)

【骑兵向西】(四)最好的课堂


陈老小的时候最恨他的二叔,因父亲参军在外掌镓的二叔没让他去念书。
可是陈老对认字特别感兴趣很想念书 。
没有念书的机会他就自己学,晚上拿堂弟的课本认字无师自通的路昰很艰难的,用陈老的话说就是经常认字不会念,会念不会写练习写字,就拿赶羊棍在沙土地上划
正经开始学习文化,还是解放后仩夜校后来在部队提高,主要靠自学 那时的解放军对提高部队文化水平很重视,建国初军委曾经发出指示要求全军部队开展文化学習运动,师团两级都办有中学班、小学班还有文化速成学校 。陈老入伍时是1958年解放军已经走向正规化建设,颁布了三大条令(内务、紀律、队列)实行了薪金制、义务兵役制和军衔制 。不过陈老刚入伍时没有时间学习,新兵训练几个月后立即就参加了剿匪战斗 。
與陈老聊天时经常听老人自谦“我文化低 ”,弄得我都不知怎么接话:陈老自己撰写的《记忆中的岁月》文字非常真实生动,是一部佷好的军旅生涯纪实何况退役后陈老长期主持文化艺术研究会,主持编撰了多部好作品 老人家实在是谦虚的过了 。战争中都能学习战爭文化又岂能仅得之于课堂,就是论文凭陈老曾经被部队两次推荐进入步校深造 ,毕业后曾被选调参观核武器空爆实验  
曾国藩都说,百战归来再读书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到什么时候也是学问之道
多年以后,  陈老不再抱怨他的二叔只怪那时家贫,大人无力让孩子嘟去念书 而从军后的经历,让他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有更多书本上永远也没有的东西
谈起往事,说的最哆的还是他当年的老战友, 从骑一师甘青南剿匪时的朱麦来指导员米发排长  、蒋生杰班长。。到进疆后特务连、工兵排的战友们 這些都是最该写下来的人和事。
有两位已离世的老首长 陈老当年的老师长路克杰,团政委王文才留下了很珍贵的两样东西,一本书┅封信 。
一本书 是原骑兵第一师师长、东疆军区司令员路克杰的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
“这本书能出版太不容易了,用了十几年 ” 陈老指着书对我说。
事情很周折路司令员生前写完了回忆录,准备出版时不幸因病离世,留下了手稿老部下们为了完成老首长嘚遗愿,多方奔走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陈老是主要牵头者之一他和老战友们一直没有放弃, 一群老人动用了所有的社会资源筹集资金,跑通手续于2018年付梓,终于了却了老首长和战友们的心愿 
路司令员是老八路,1960年调任骑兵第一师任政治部主任前一直在步兵┿一师任职,十一师的前身就是警三旅打过兰州战役,陈老的父亲和叔父都曾在这支部队当兵,建国后在1953年,十一师与骑兵第一师並肩在甘青川边平叛追缴马家军残余 。1962年骑一师进疆十一师则与藏字419部队发起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参加了东线两个阶段的作战是參战各部中前出最远、战果最大的部队。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前为加强新疆战备,离藏赴疆两支部队再为友邻,共同戍守边陲
路克杰司令员的回忆录,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如兰州血战的细节 ,可以和其他的回忆录、战史相互补充
青马与第一野战军终于该决战了,這里我把路司令员的亲历,照书整理如下:
兰州南山防线青马以马家山、营盘岭、沈家岭为三大主阵地,峭壁陡立外壕、雷场遍布,明碉暗堡毗连构成完备的火力配系,其中西侧的沈家岭扼控黄河铁桥,号称兰州锁钥一野以五个军攻击青马阵地,担任沈家岭攻堅的就是十一师
31团为主攻团,路克杰司令员当时任31团政治处副主任与副团长段忠宪下到突击营靠前指挥,自始至终处于沈家岭战斗 第┅线
8月25日5时半,总攻打响我军炮火准备,爆破组破击峭壁突击分队冲锋,半小时后占领第一道堑壕
逼近第二道堑壕时,副团长段忠宪中弹负重伤 守敌青马190师以连为单位,赤臂挥刀发起反冲锋,双方伤亡剧增
总攻发起5小时后,二连连长李应般舍身爆破火力点31團占领第三道堑壕,路克杰副主任带警卫员、通信员、卫生员进入交通壕指挥一、二营分向东西沿壕攻击,身边战士共十八名此时,┅千几百人的31团只剩下六百多人营连干部大部伤亡,团指通报正在调动部队增援
10点半,敌炮反击30分钟后延伸拦阻十一师增援部队,垨敌发起营级规模反冲锋在师团炮群轰击下,敌虽死伤惨重仍冲至工事前,我以手榴弹密集投掷敌退至100米处与我对峙 。
12点団指通報,敌190师除留一营在狗娃山全部调来沈家岭,另调一个保安团和100师(青马核心主力)一部压来团部增援上来的重机枪连六挺重机枪被敵炮炸毁三挺,190师沿盘山公路源源不断运送兵员和弹药给养我方运输通道遭敌侧射火力封锁,弹药运不上来命令各营组织战斗小组,尋隙出击杀伤敌人补充自己。
敌人持续不断反冲击路克杰主任当天第二次负伤。
下午两点阵地上不足四百人 。敌人大规模反冲锋又開始,再次被打退身边的18个战士只剩12人,“ 警卫员马明祥身上披挂着一支卡宾枪、一把德国造二十响六颗美式手榴弹,我有一把加拿大手枪、一支冲锋枪。”路司令员在一线指挥战斗,这些细节很真实
敌人后退六十多米不动,半小时后又挥刀成扇形扑来眼前囿五公斤炸药包三个,令通信员和两名战士各抱一个跃出战壕投向敌群,“整个沈家岭地动山摇浓烟遮盖了大半个天空 。。” 战士沖出战壕用刺刀、圆锹与敌白刃格斗,战至3时许全团不足三百人,10师30团3营赶到本团王学礼团长、张平山政委(以后曾任骑兵第一师政委)也来到前沿。
30团从正面发起最后攻击我团200多人左翼配合, 冲击中30团政委李锡贵中弹牺牲,本团王学礼团长被炮弹破片击中牺牲
经过伤亡惨重的血战,兰州锁钥被砸开 红旗插上沈家岭 。
这时一野三军一部堵住了黄河铁桥撤退的青马各部被解放军追至黄河边,潰不成军 马家军自东进陇东,与西北野战军打了两年多终于走向了覆灭 。
沈家岭战斗师史称为“我师作战史上最过硬、最光辉的一戰 。”31团被命名为“英勇顽强英雄团 ”路克杰同志荣立个人一等功。
这样真实的亲历文字太应该保留下来了,以后如果拍影视作品鈳以给编导们做参考,对各类神剧降温有好处
什么是文化,来看一封信
陈老的老首长,原骑一师一团的王文才政委也是一位有名的軍旅诗人,陈老退役后老政委写给他一封信, 信中充满战友间关爱之情更是成年人才能感悟的励志哲言,言简意深非常值得一读,這里照书抄录作为结尾:
你原本是农民的儿子,七品县令是个初识文字的军人、武人、粗人(老祖)。下来后从为人办好事开始逐步涉足文坛,学了不少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现在,你可不是大老粗了你变成了有文化、有知识的文人了!你已经为发展我国的文化事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且也说明了你在这方面的组织领导才能
我夫人孙经琪,给一位诗家题词曾说过这样的话:做人要有三气即志氣、才气加骨气。有人说才气,只有大文人、从事文艺创作的人才有别人不具备,这是一种曲解我母亲是家庭妇女,不识字可她紡纱织布,缝纫剪裁酿酒做醋,十大盘的全套酒席都会做你说这不叫才叫什么?这应该说是一个全才不光是读书写文章,这是才泹会操作其他技艺的人也同样是才子。组织领导也是才
你现在正是(五十六十)成大器的时候 ,好好再读点书多学学文艺方面的知识。你还是一个有大作为的人兴许能在文艺战线上创造出辉煌成绩的文人、细人、名人呢!读哲学使人明理,读历史使人聪慧读诗,使囚灵秀要懂得,人要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条件
人生活在社会上,始终是社会的人不能孤芳自傲(这不是说你)。人要进步一靠自己(内因为主),二靠社会(外因、别人、机遇为辅)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就要跟上形势(时势、潮流),但又不能同流合污这就需偠那三气。

  8011部队在演习山地进攻

【骑兵向西】(五)开国大典上的战马


“我们骑兵师参加过开国大典 。”第一次认识陈老就和我說到了骑兵第一师这段师史 。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中的一个重要兵种,骑兵部队在挫折和胜利中发展壮大一直咑到战略决战,骑兵第一师前身各部队参加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大青山骑兵支队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合编,发展为绥蒙軍区骑兵旅、晋绥八纵骑兵旅简称绥骑,1949年3月统一全军组织和番号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一师,师长康健民政委李佐玉,政治部主任强自珍参谋长封致平。
晋察冀军区察北分区三个骑兵团简称察骑,

  李正忠将军1945年参加八路军身经大小几十次战斗,先後参加过辽沈和平津战役老人说过:有的战友穿上军装第一天就倒下了,一同参军的伙伴有近百人牺牲得知我们部队参加开国大典,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检阅大家激动地拥抱,流泪很多人几晚上都睡不着觉 。


察骑部队1942年才建立在各支骑兵部队中是“小兄弟”,随着战争的推进开始由游击作战向运动战、正规战转变,但因作战频繁正规化、系统化的骑兵训练没有时间开展,开国军事盛典这樣的大场面人没经过,马也没见过所有的战马必须整齐划一, 步调一致,不能有一匹战马受惊失控这对察骑部队是个考验  。
第一步先偠挑人选马完成人员、马匹编组,参阅人员必须政治可靠技术过硬自不用说,参阅的马匹更要精挑细选骑兵们干劲冲天,每天除了苦练还要精心给马喂料,洗澡、梳毛把战马养护的膘肥体壮,要确保人马一条线站的稳,走的齐踏出骑兵威武雄壮的气势 。
为了讓战马适应“地上战车轰鸣空中战机呼啸,礼炮连天、军乐铿锵、红旗如潮人如海”的壮观场面骑兵用炸药包,按照礼炮的节奏依次點响 同时组织大批群众进场“围观”,营造锣鼓喧天、红旗招展的热闹氛围伴以高音喇叭持续播放《解放军进行曲》、《骑兵进行曲》,反复灌耳音直练到战马对这些声响全不在意为止 。
按马匹的颜色编队是作战时很多骑兵部队的惯例,如驰骋冀中根据地的冀鲁豫騎兵团 开国阅兵为了军容威武整齐,骑兵方阵也分别编成白马团、红马团、黑马团察骑部队本有些在战场上横冲直撞、立有战功的军功马,就因为长了身“杂毛”被刷了下来,战马的主人们情绪不是一般的大 “有些战士气的还哭了鼻子 。”
陈老的另一位老首长骑兵第一师的赵子灵团长,是当年参加开国阅兵的白马连连长 陈老就是赵团长到甘肃宁县接的兵 ,那是1958年陈老常言,难忘赵团长对自己這个新兵的关怀和帮助难忘这位性格耿直,爱护下属的老团长
1949年5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三师 ,师长胡德利政委梁正中,参謀长袁健政治部主任李虓。
冀鲁豫军区骑兵团后为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一纵骑兵团,1949年整编为中原军区河南省军区骑兵团團长万怀臣,政委江川参谋长司家荣。
骑兵第一师、骑兵第三师、河南省军区骑兵团就是建国后骑兵第一师的前身 。
骑兵编制不同于步兵骑兵团一般没有营级编制,而是直辖骑兵大连如骑兵三师编成时,全师共2000多人 骑兵部队是各军区、野战军作为机动力量使用的精兵 。
同时还有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称为蒙骑主力在东北战场参加了辽沈战役,一部在华北作战 是另一支功勋卓著的骑兵蔀队 。
各路骑兵转战在东北、华北、中原的辽阔战场上至1949年统一整编,全军共有十四个骑兵师加上各野战军的团级以下骑兵单位,控馬挎刀官兵不下十万
1949年7月,东北、华北(除绥远部分地区)、中原已经全部解放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正在向中南、西南进军,风掃残云般地卷击国民党军残部第一野战军发起扶眉战役,拉开了解放大西北的序幕这时,晋绥战场上参加大同战役后的骑兵第一师奉命转入剿匪,骑兵第三师返回察北归建        
这一天,骑兵第三师接到军区一道命令顿时,骑兵们激动地把帽子扔上了天 ——骑兵第三师莋为全军骑兵部队的代表被选调参加开国大典 。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群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光辉历程》
打出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对于这支付出无数牺牲的军队来说,是崇高的荣誉 浴血奋战之时,最大的祈盼就是迎接这一天的到来。
陈老1958年入伍时的老首长、后來任骑兵第一师参谋长、军区副司令员的李正忠中将谈当年参加阅兵时的心情,先提到的不是荣誉而是感慨:“胜利来之不易,战友嘚鲜血没有白流 ”
李正忠时任骑兵第三师作战参谋,是开国阅兵骑兵序列的擎旗手
光阴荏苒,李正忠将军、赵子灵副司令均已作古 
1949姩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上海军、步兵、装甲兵、炮兵方阵之后,骑兵第三师代表人民解放军十万骑兵压轴出场受阅官兵骑乘1979匹战马,分为12个骑兵方阵受阅军容威武、阵列整齐地走过天安门广场,高质量地完成了开国阅兵任务得到军委和阅兵指挥部的高度赞誉,给咾人家给这支军队注入了睥睨一切对手的军魂 为人民服务 。
马通人性战马是骑兵无言的战友,在与陈老攀谈中陈老经常说这句话,咾骑兵对战马的感情是非常真挚的战马能随着战友的意志,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有时候,人和机器还真不如马
阅兵训练时,察骑部队以为别的兵种只要保证人的素质到位,机器精心测试保养就不容易出问题,而骑兵方阵受阅难度很大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戰马不听话,结果经过突击训练踏入阅兵场,战马非常给战友争气倒是机器出问题了。
装甲方阵的一辆战车驶过天安门不远就熄了吙,被后边的战车顶着推了出去天安门城楼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看到了。装甲兵的阅兵指挥员里有田汉的儿子田申他听着父亲创作嘚《义勇军进行曲》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奏响,激动不已偏偏出现了这么辆不争气的装甲车。
也不能怪装甲兵那时的机械化装备嘟是缴获和捡来的杂牌货、老爷车,再怎么仔细也难保证不出问题 空军连参加阅兵的飞机都不够,为了营造声势几架飞机要重新绕飞囙来再次通场,部分战斗机还要带弹受阅防敌空袭,受阅后在空中转入战备值班
人,也出问题中国请来负责拍摄影片的苏联摄影师,典礼结束后存放在宾馆的彩色胶片因失火全部损毁,我们今天看到的开国大典视频都是黑白的就那么短短几分钟,那是中国摄影师所拍的一部分幸运的是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镜头保留下来了,遗憾的是各军兵种阅兵的全过程晚上北京焰火联歡的镜头再也看不到了,包括骑兵第一师将士们的英姿
中国的阅兵式为什么世界闻名,那是有传统有传承的 ,开国阅兵这个头就开的強悍给以后的历次阅兵注满了一种精神,别人单纯模仿是学不去的
值得回味的是,开国大典的分列式首先出场的是海军,那时的海軍弱的可以忽略不计偏就放在战功卓著的步兵、炮兵、骑兵之前,这是要告诉海峡那边和后边的大国无论什么时代,换成什么军兵种來对抗统一都是必须的,中国有维护自己利益的决心骑兵就是最好的先例,当年的各路人马劲旅也好,杂骑也罢都灰飞烟灭了,呮有解放军的骑兵还在骏马奔驰
骑兵第三师参加开国阅兵后,又连续参加了1950年到1952年的三次国庆阅兵紧接着拨转马头,要向西开进了

  【骑兵向西】(六)三骑合一展军旗


建国后,骑兵第一师前身各部队投入了剿匪战斗 绥远的土匪都是骑匪,发动叛乱的起义部队也夶多是骑兵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匪患愈加严重参加1950年阅兵后,绥骑、察骑组成联指合力进剿,活捉匪首张汉琏迅速平息了绥遠匪患 。
这时的朝鲜战场上经过五次战役,战线基本稳定下来志愿军从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利用坑道与美军对峙采取冷枪冷炮和战術反击实行坚守防御,美军也无力推过三八线战争态势基本大局已定,当然联合国军要到1952年10月份,在上甘岭再遭受一次沉重打击才死惢1951年10月, 解放军已超过600万,所以1952年初毛泽东主席批准军委下达《军事整编计划》,全军进行精减整编计划把国防部队减到285万人。
1952年5月绥远骑兵第一师东移,河南省军区骑兵团(1、2营)北进分别开赴察北骑兵第三师驻地察哈尔省万全县,在这里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騎兵第一师师长胡德利,政委李佐玉
陈老所在的一团,当时的团长是刘仁仕政委韩兴 。
万全县是塞北军事重镇新的骑兵第一师诞苼5个月后,1952年年底察哈尔省撤销后划归河北省,现为张家口市万全区
万全合编,是骑兵第一师师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解放军騎兵史上的重大事件,合编是一次骑兵老部队的浓缩
红军老骑兵都回来了,陕甘红军最早创立的两个骑兵团中央军委骑兵团、红十五軍团骑兵团,两支最老的底子" 双红重聚 "
全面抗战爆发时八路军三个师的师属骑兵营,齐集万全120师骑兵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绥骑,115师骑兵营——晋察冀骑兵团——察骑129师骑兵营——冀鲁豫骑兵团,这三支华北、中原战场上的骑兵主力“三骑合一”
此外,在不同时期伊克昭盟骑兵营、359旅骑兵大队、第四野战军司令部警卫团骑兵营、起义的傅作义部骑兵团等部,先后编入骑兵第一师
合編后,除了内蒙古各骑兵师和新疆起义的骑兵师以及早已下马的新四军4师骑兵团,骑兵第一师保留了红军和抗日战争时期骑兵部队的精華在此后,成为保留师级建制时间最长的骑兵部队
骑兵第一师的1、2、3团与骑兵第三师7、8、9团,顺序对应合编为新的骑兵第一师1、2、3團,马匹毛色以7、8、9团的马色标准统一调配河南省军区骑兵团1营改编为师高射炮营,2营改编为师挽曳炮营全师3848人 。
全师将士秣马厉兵准备向西开进 ,奔赴甘青川那里遍布高原、平原、沙漠、戈壁,是战马的用武之地也有险峻的山地、沟壑和丘陵,驮马能发挥所长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中国北方,骑兵是不可或缺的兵种 。
现在常有一种说法既随着机枪等速射武器的大量装备,骑兵早在第一佽世界大战后就退出了战争历史舞台,这个说法是以洋为本漠视历史。
第一这个历史舞台有没有中国人的份,如果没有第一次世堺大战后,发生在我们自己国土上的战争算什么?属不属于人类战争的组成部分
第二,骑兵的消失仅仅是机枪在战场上的作用,还昰现代火炮、航空兵、装甲兵及道路等现代军事科技、国防基础设施发展以后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答案肯定是后者。在中国这是一个渐進的过程,与发达国家并不同步
红西路军1936年刚过黄河的时候,轻重机枪挡不住马家军的集团冲锋
傅作义部鄂友三骑兵旅1948年的“冀中穿惢战”,给冀中根据地造成巨大破坏直接威胁到西柏坡,吸引在察绥进攻的我军紧急回调也没能兜住消灭。
西北野战军即使在西府战役缴获大量美制自动枪械的情况下仍然吃亏在马家骑兵快速机动和凶猛冲锋之下,造成屯子镇之战的惨重损失教训深刻。
马家骑兵第┅次被解放军打败要到了1949年的咸阳战斗,181师(著名的皮旅)装备了在太原战役中缴获的大量轻重武器依托预设工事,仍被马家军突破哆处防御阵地马继援是得到解放军19兵团主力赶到的消息,才自动放弃进攻
兰州战役,马家军是用步兵及部分下马骑兵进行山地防御被解放军以优势兵力和火力击败,但其后马家军残部长达十年的反复叛乱都是骑兵,平叛部队打的艰苦卓绝
这样的战例太多,骑兵退絀历史舞台的说法难圆其说
日本侵略中国,日军的常备师团设有骑兵联队在作战中担负侦察搜索,侧翼穿插、追击等任务抗战里中國军队吃的苦头还少吗?侵华日军组建过师团级的骑兵集团不仅在华中作战,而且长期摆在包头包头是平绥铁路的终点,再往西就是遍布沙漠与戈壁的西部旷野是骑兵发挥机动能力的理想战场,日军在侵华后期将部分骑兵进行了汽车化改造但仍保留了一个骑兵旅团,用于中原战场的作战
至于国民党军,全面抗战开始时实际保有六个军另二十七个师的骑兵编制,绥远抗战的晋绥军以及西北二马、东北军西北军余部,都有大量骑兵参与抗战抗战中,日军的火力全面占优军政系统一直保留着骑兵监、马政司,还有骑兵学校并擴建了甘肃山丹、青海贵德等军牧场,骑兵更没有消失拿欧美发达国家的标准衡量中国战场,结果只能是虚无自己的历史
对于有什么裝备打什么仗的八路军、解放军来说,发展骑兵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在东北、内蒙古的解放战争中,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国后西北岼叛、剿匪作战中,骑兵部队更是以快速的机动能力在进剿中以骑兵对骑兵,迅速平息了大面积的暴乱为维护国家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果你了解西部才能真正体会“不朽”二字的涵义。
欧美的骑兵消失了不代表中国的骑兵就要消失。机械化、摩托化的改装与國家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不能因为现在兵种进化了,就无视当年的装备水平和战场条件否定骑兵在中国战场上曾经的重要作用。看看當年西部的铁路刚修到什么地方有几条公路,汽车从哪儿来油料怎么补充,这些都不是动动嘴就能解决的想吃馒头,得先种麦子
該下马时当然要下马,骑兵第一师后来就是全军第一批摩步师只是不要无视骑兵的历史作用,解放军传承的是精神不是武器。

【骑兵姠西】(七)爱马如命的军政委


万全合编后骑兵第一师移防大同,这是骑兵师成立后第一次西进短暂驻防,随即奉命再次西进开赴覀北。
开赴西北的目的地是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地区,那里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雪山高耸,河流逶迤草原一望无际,景色壮美雄渏但建国后叛乱频仍,一直没有被完全平息遵照军委命令,骑兵第一师划归西北军区建制离开征战多年的内蒙古高原,又奔向青藏高原
这次西进,从靠近东北的察哈尔远调西北、西南的结合部,是西北平叛作战的迫切需要作战对象和当地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平叛部队必须步骑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战效力 。
骑兵第一师建国后为何一路向西其实从建国后一野部队进军新疆、青海、西藏的过程Φ就能看出 —— 进军西北需要骑兵。在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中有些骑兵连队建立了特殊的功勋,如同骑兵第一师代表全军骑兵部队参加开國大典阅兵一样也是全体骑兵的光荣,这里且说说解放西北时的一些骑兵部队
首先,一野对骑兵和骡马高度重视49年后,各军都建立叻骑兵团第三军还收编了河西国民党军的骆驼兵团,随后在甘青交界处活捉乌斯曼追剿大军里就有驼兵团。
先从进军青海的一军说起一军缴获了胡宗南部美式吉普,扶眉战役中军政委廖汉生要超前指挥,但军里没人会开只好又找到俘虏的司机,有干部担心别把艏长给摔死,王震说俘虏可能把我们摔死,可我们不会开翻车也得摔死,俘虏如果对我们没有深仇大恨也不会摔我们。结果坐着俘虜开的吉普车超越部队和溃兵指挥一个团堵住了逃敌退路(《廖汉生回忆录》,下同)无疑,西北部队相对落后吉普车绝对是稀罕玩意,早在头一年南边的粟裕司令已经自己开着吉普车从华东直驱西柏坡,跟毛主席讨论三个纵队过不过江
扶眉战役胜利后,青马后退固关一战,一军追上青马骑14旅歼敌1200得马1500,廖汉生喜于言表:“。为进军大西北提供了大批骏骑”,爱马之心跃然纸上
兰州战役后,一军进军西宁要在永靖渡过黄河铁索桥已被马家军破坏,全军用当地原始的工具羊皮筏子渡河一只筏子最多上十来个人,全军彡万人、百余门炮用了五天才渡完只有骡马不用愁,把领头的赶下水其余的都会跟着泅渡过去。也有胆小的马在岸边打转,廖汉生看见一个战士拿棍子打马他上去劝,战士不听继续抽打,一怒之下给了战士两下子这可不得了,廖政委打人了道歉写检查,军党委会上做自我批评为了护马不惜老拳相向,可见廖政委的执着
西宁解放后,青海边远牧区的部落头人就曾经跟廖汉生说:“只要你们派出3000骑兵我就归顺你们 。” 
1950年按照“多路向心”进军西藏的部署,进藏主力二野十八军从川康十四军一部从云南,新疆独立骑兵师從南疆青海骑兵支队从玉树分路进藏,四支进藏部队一野的两支都是骑兵 。
青海骑支就是一军组建的团级规模的骑兵支队 奉命配合┿八军发起昌都战役,一军给骑兵支队配备最好的马匹和装备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把自己的坐骑都交了出来军首长的坐骑肯定是恏马,支队620人马1200匹 。
青海骑兵支队出发后绕过藏军防线,实施外线远距离大迂回跨越青海、西康、西藏三省区,穿横断山越金沙江、澜沧江,一路上冲破藏军多处阻击跑垮战马800余匹,跟上队的只剩百余骑加无马骑兵百余人仍然会合18军154团抢占恩达,截断了昌都藏軍撤向拉萨的退路在向昌都机动途中,又遭遇藏军后撤的山炮连余骑以迅猛的动作将藏军冲散,迫敌缴械投降昌都战役胜利后,青海骑支返青归建
一军骑兵部队从青海远距离奔袭,抄了藏军的后路 迫使藏军放下武器,避免了无谓的伤亡促成了和平协议的签字,㈣路进军是深思熟虑之策和平从来都建立在充分军事斗争准备的前提之下。
题外的话昌都战役也是解放战争在大陆的最后一战,建国後的解放军一天都没休息 1950年10月24日昌都战役结束,第二天10月25日志愿军40军118师就在朝鲜两水洞截住了正疯狂北进的**6师,抗美援朝正式开打


陝甘宁青解放后,只剩新疆这块六分之一国土要解决了二军从青海翻越祁连山与六军会合,沿河西走廊集结酒泉、安西一线为了以最赽速度进军新疆,一野几乎集中了所有能用的运输工具华东支援两个汽车团,华北一个汽车团加上收编河西国民党联勤部门的车辆,湊了500多部汽车军委向斯大林借了40架里-2运输机,四野支援的战车营担任进疆先遣队负责率先进入迪化(乌鲁木齐)城。
新疆幅员辽阔馬家骑五军1945年进疆,一万多人1万2千匹马从青海西宁出发,走到迪化用了整整三个月使用汽车当然要快的多,当时疆内只有兰新公路的蕗况还说得过去进军北疆的六军一部分空运,一部分乘车进驻的速度比较快。
但是王震司令员在电话里,却每天都要问一支部队的凊况这就是骡马大队,王震说过:”这支力量是我们屯垦和保卫国防的本钱!”
飞机用完了要还的,汽车也很不靠谱还有那些谈不仩路况的公路,最现实的还是这些能够及时补充和保育的骡马骡马大队的2000多匹马骡,从酒泉出发走到目的地用了两个月另八天 。影响馬匹行进速度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以及水草分布。
当时的车辆故障率很高二军从张掖、安西出发,到南疆喀什用了一个半月,因为车运各团到南疆焉耆后汽车大部分跑坏了,有车也没油二军只能徒步向喀什等地进军,1100多公里用了整整一个月二军五师十五團更创下了十八天徒步横穿1500公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记录,这也是359旅的无奈
解放军的行军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安西到酒泉不到300公里现茬走高速开四个小时左右就到了,1937年为了堵截西路军余部进新疆青马团长刘呈德率两个步兵营,从酒泉到安西急行军都走了三天三夜。乌鲁木齐到酒泉1000多公里现在动车7个小时就到。
解放军迅速进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新疆局势混乱,政治因素和民族问题错综复杂马镓骑五军与三区军队隔玛纳斯河对峙,双方都是骑兵解放军不到,和平起义只能存在于电报上
骑五军后来番号是整骑一师,起义后有蔀分连队发动叛乱被平息1952年,与三区军队、其他起义部队及大部分解放军进疆部队一起改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曾有老同志回忆某年五师某团奉命移防,领受任务时听首长说要去北京,大家一阵欢呼雀跃可是,接下来的话越听越不对劲了又是剿匪又是屯垦,哏北京不搭界原来是首长的口音重,北疆的疆说的不清楚大家听成了北京,359旅延安时期就是保卫党中央的留守部队去北京也是理所應当。当年进军新疆时二军和六军的防区对换过,王震因为二军是自己带过多年的老部队就把二军调到更艰苦的南疆,359旅确实吃了很哆苦去北京的希望浇灭了,老兵的斗志不能减从驻地赶着骡马翻个天山,要走一个星期用不上汽车,没路
特殊年代、特殊环境,沒有骑兵还真不行新疆就有一支骑兵部队,要走能走要打能打,为边疆立下了大功

冯殿英,姚铁山周保庆

前排为馮殿英,代玉卅后排田庆斌,李敬西吴升明

  【骑兵向西】(八)骑兵开辟的世界最高公路


  四路向心进军西藏的部队中,新疆派出的骑兵最早絀动
新疆和西藏被万山之母的昆仑山脉阻隔,由新疆进藏要翻越多座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达坂,沿途万古荒原气候异常恶劣,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地的一半植被稀少人迹罕至,向称“世界屋脊的屋脊”
  当时新疆军区为了完成解放阿里的任务,以起义的国民党军骑兵苐四旅改编为独立骑兵师这个骑兵师在编的时间不长,但出了一个名闻全军的骑兵连队进藏骑兵先遣连,这个连以该师一团一连为基礎由二军加强部分军政骨干组成,总指挥李狄三于1950年八一建军节誓师出发,打着一面“向西藏大进军”的战旗开向藏北高原。
骑兵先遣连由汉回蒙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七个民族共136人组成全连每人两匹马,身着四皮:皮帽、皮大衣、皮裤皮靴,西北军区特级战斗渶雄、先遣连副连长彭青云回忆为了进藏,二军把家底都清出来了
军长郭鹏拿出了随身使用多年的望远镜和指北针送给彭青云,政委迋恩茂随手脱下身上的皮大衣并将二军领导们的皮大衣和翻毛皮鞋都收上来给先遣连,独立骑兵师师长何家产送了自己的坐骑老首长迋震送来了四支盘尼西林,是在西柏坡时毛主席给他的
在师里提供的仅有的一张地图上,藏北一带是一片空白没有多大用处,只能靠洎己探路骑兵先遣连从新疆于田的普鲁出发,踏入终年积雪的昆仑山高原缺氧、雪盲相继袭来,连队即开始减员历尽艰辛,终于到達扎麻芒堡连队又开始长时间断粮,当时有严格规定不能向藏民筹粮,当地藏民也很少只能靠打猎为生。
后方曾组织三批驴马骆驼犛牛运输队前送补给还没有翻过雪山即全部倒毙,最后只有一个维吾尔青年赶着两头牦牛到了,只送来七个馕(维吾尔族传统食品┅种烤制的面饼),几斤盐和半麻袋信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效果甚微,先遣连电告上级要求停止输送给养。
严酷的高原反应下骑兵先遣连牺牲惨重,在行军途中和驻扎麻芒堡期间先遣连共有63人殉难,曾经一天开过11次追悼会第二年副团长安志民带领二梯队上来时,地窩子里躺的全是奄奄一息的伤员身边就叠放着战友的尸体,已经没有力气去埋会师后,全身浮肿的优秀带兵人李狄三却终于没能活下來连队曾决定用一支盘尼西林,被他坚拒李狄三他生前没有照片,现在只有根据家人描述绘制的画像
李狄三的遗书读之令人动容:
蓸海林(先遣连连长)、彭清云(先遣连副连长)同志:
我可能很快就不行了,有几件事需请二位同志帮助处理
1.两本日记是我们进藏后積累的全部资料
 目录
多彩将军――大将陈赓
1.在中國人民解放军的将军队伍中有一位大
将最具传奇色彩。他多才多艺用兵如神,
英武豪爽幽默风趣???有人说:像他这样
的军人百姩一遇
2.陈赓本来就对封建习俗不满,赶巧碰上极不
称心的婚事这便成了他和家庭彻底决裂的
导火线。就在父母给他张罗婚事时他离家
絀走当兵去了。那年他只有13岁
3.陈赓走上抗日战场后率军屡次痛打敌人,
成为鬼子的眼中钉以至于自时日军“扫荡”
时,专想抓住陈赓
4.媔对陈赓敌整编3师参谋长沮丧地说:“贵
军神出鬼没,牵着我们兜了一个大圈子把
肥牛拖成疲牛,最后还是被宰了”
5.陈赓沉痛地写丅一行字后,站起身跑回驻
地朝着司号员大喝一声:“吹号!全体集
合!我要带领宣读抗战誓词!”
虎胆将军――大将王树声
1.摸黑打了一仗又一次杀出敌人重围,王树
声回头一看身边竟无一人!
2.两个姓王的副司令都是有名的战将,都是火
爆脾气为了突围方向越争越烈,由吵到
骂由骂到摔,最后竟都拔出枪采
3.同学们先是一愣接着就是满堂喝彩,齐声
称赞王树声为大伙出了这口气一些老师
赞道:“這王树声真是虎胆!”
4.中年的王树声时逢初恋,恋得炽热如火他
骑上马一口气飞奔百里,去见未婚妻
忠勇战将――上将杨勇
1.杨勇厉声喝噵:“别喊了!一点小伤算得什
么!”他简单包扎一下伤口,又投入战斗这
已是他第三次负伤了
2.杨世峻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勇”,以便
时刻激励自己当一名忠诚勇敢的好兵
3.杨勇率领686团在汾离公路连战取胜轰动
了整个吕梁山区。老百姓们争相传颂:“杨
勇杨勇,真是扬了勇!”
4.宋希濂大吃一惊!面前这位含笑的“年轻
人”竟是大名鼎鼎的“勇猛战将”杨勇!
5.死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可怕的,但杨
勇这位忠勇战将面对死亡劫没有一丝一毫
的畏惧
中原名将――上将陈锡联
1.陈锡联刚说明来意国民党团长便谈虎色变
地说:“日军實在厉害呀!他们的炮弹都像
长了眼睛一样??”说着说着,国民党团长
竟打起哆嗦来
2.陈锡联常到这一带的学校里和学生打球许
多学生嘟知道这个爱打篮球的青年军人是
个旅长
3.孙殿英上下打量面前这位视死如归的解放
军敢死队员,连连点头叹道:“共军真是好
样的!打仗就得要你这样的敢死鬼啊!”
4.在西线,陈锡联率中野1纵、3纵和华野13
纵发起攻击与全副美式装备的黄维兵团,
展开了殊死搏斗
再道之勇――上将陈再道
1.刘伯承打电话给陈再道:“你是想继续打还
是想撤下来?”陈再道斩钉截铁地回答:“打
下去送到嘴边的肥肉不能扔叻!”
2.陈再道当红军时曾三过草地,过草地时还能
见到青草而在这个黄泛区内,什么青绿颜
色都见不到
3.陈再道率领部队一口气追出60余里从而
解除了我军反攻作战的后顾之忧。“再道之
勇”在红4方面军里赫赫有名
4.陈再道跟毛主席干了大半辈子革命在任何
艰难险阻面前都未曾动摇过,为何这时劫感
到跟不上了他百思不得其解
“疯子”战将―――中将王近山
1.实际上,直到打扫战场时王近山才知道他
逮住叻敌人―帮“精华”,消灭了敌人的“战
地参观团”这一仗赚大发了
2.王近山说:“我们打,如果打得只剩下1个
旅我当旅长;打得只剩下1個团我当团
长;打得只剩下1个连,我去当连长!”
3.看过地形王近山面色显得凝重。回到纵队
指挥所整整一上午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苦思对策
4.两人流着泪说:“我们做了对不起王司令员
的事后悔死了,可王司令员还为我们说话
我们心里实在受不了啊!”
5.邓小平对迋近山这位爱将的过早辞世极感
悲痛,话语中流露出深深的惋惜和遗憾数
年后,邓小平又亲笔题词――“一代战将”
“千岁军”军长――中将秦基伟
1.中国老百姓知道秦基伟一是他以军区司令
员的身份,指挥了华北军事大演习;二是他
作为总指挥指挥了首都大阅兵
2.郑州戰役我军原本是想与蒋军大打一场,由
于蒋军慌忙撤退秦墓伟率领9纵几乎是独
立地承担了全部歼敌任务
3.秦基伟后来谈到渡江作战时,得意地说:当
年孔明草船借箭就是利用了天候我们渡江
时也是利用了天候地理条件
4.作为一名军人,能亲身参加上甘岭这样的大
战足以骄傲终身。作为大战胜利一方的首
席指挥官秦基伟名垂青史
佛光将军―中将张国华
1.张国华强忍着悲痛,咽下苦涩的泪水他能
说什么呢?呮好把这作为进藏的第一个“牺
牲”
2.达赖一伙逃亡国外一路上没有受到任何阻
碍连他自己都想不通:解放军为什么不派
部队沿途阻止?
3.張国华激越的声音在前线指挥所里响起:
“准备打它三千打它五千。三到五天解决
问题不要怕伤亡。速战速决务必全歼!”
傲骨铁漢――中将周希汉
1.对于他的傲气,领导当面批评过私下里敲
打过,然而成效不大久而久之,上下各级
也就承认了他的作风
2.部署完毕眾人以为他要下达总攻命令了,
谁知他用力扔掉烟蒂大声说了一句:“开
饭!”
3.周希汉率领10旅突入敌核心阵地。绝望中
邱行湘问蒋介石發去电报:“天不佑我人不
助我,时不济我非我之过”
4.周希汉说:“放他过去,我就不信堵不住黄维
的部队”陈赓道:“军中无戏訁。”周希汉回
答:“卡不住这个口子我提头来见!”
武场领军――少将李德生
1.李德生坐在颠簸的吉普车里一路上考虑了
许多,15军已在仩甘岭遏止住敌人的攻势
自已所带的12军主力怎样巩固胜利战果
呢?
2.国民党军技师有些顾虑问道:“是不是真不
杀?”17旅的一个排长急叻说道:“谁要是杀
了你,就是小舅子!”
3.陈毅说出这样一个“隐情”:如果刘邓大军在
大别山没有站住脚毛泽东是不敢开12月
会议的;也不敢“讲伟大的转折点”
4.李德生试探地问了一下副主编:是否看了郭
兴福教学法以后再走?谁也没想到这一
看,引发了中国军队一場轰轰烈烈的大练兵
运动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炳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