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会导致货币供不应求是通货紧缩吗什么意思?供不应求的意思?紧缩除了会供不应求还有什么?

  我看了许多天涯的经济热帖有个共同的缺点,这就是忽视变数总是一厢情愿的按照自己预设的经济理论,经济原理去分析中国的经济数据预测未来,。

  什么是中国经济的“变数”,这就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两个特色;

  1中国政府调控经济的强大能力和执行力

  2,大量的庞大的国企。

  正是这2个特色使得经济规律的作用总是被放大或缩小,谁要是低估这种“变数”谁就会在预测分析中国經济的过程中碰得满头包,甚至频频被打脸。

  例如;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就有人预测人民币会崩溃就会贬到9元,10元结果呢,在7元前就打住了按经济规律这或许没错,但中国政府的资本管制强而有力至少暂时管住了。

  例如;一说房价泡沫似乎房价很赽就会崩盘,或者是房价还会永远涨任志强预测房价涨回回对了,但这次可能要被打脸了他可能没想到北京政府会用行政手段强制增加土地供应。一纸文件就让北京土地供应增长6倍

  例如,2015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断崖式从两位数增长下跌到2.8%照理说,固定资产投资也會随之大幅下滑但事实却没有,原因就在于国企不顾效益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保住了固定资产投资一定增速毫无疑问,这就是行政干预的结果

  所以,我们在按照经济理论经济原理分析中国经济时,一定不能忘记这个“变数”必须充分将这个变數放进去加以考量。

  其实作为普通网友,我们关注经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理财是为了不在股市,房价的高点上站岗是为了鈈让自己的辛苦劳动所得被扶摇直上的通货膨胀所吞噬。我们不用带感情来看经济形势有时候政府的不顾经济规律的蛮干同样可以给我們的理财带来机会;

  例如,2015年的股市4000点才起步

  例如2015年的811汇改

  例如,2016年3月的购房贷款首付下调10个点

  这些其实都是一些經济精英的馊主意,但如果们能及时看明白抓住了,也就可能成了我们理财机会

  别人的错误,可能就是你的成功机会记住这句話

  我观察一些天涯网友常发贴文说,这儿门面关了哪儿生意不好之类的,其实这都是局部现象因为今天的中国仍然还是在经济繁榮期,为什么道理很简单;

  GDP增长还有6.7%,这已经很高了

  M2增速仍然高达11%以上

  收入增长实际仍然达到6.3%

  这样的经济数据怎么可能说经济不好

  比比当年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1990年日本M2增速从10%断崖式的下跌到增速为零

  再比比2008年次贷危机的美国,百年老店雷曼兄弟银行倒闭后一大串美国大银行,大投资行大企业纷纷告急,濒临破产

  但我认为2017年很可能是中国经济的关键转折年,因為中国已经用强力的行政手段阻止经济危机几年了还能不能撑得住,2017年可能要见分晓

  为什么说,中国已经用行政手段强力阻止金融危机好几年了

  2014年房价已经进入下跌通道,无论是土地拍卖房屋成交量,价格都开始显现房地产泡沫将要破裂,此时各地政府紛纷出台各种政策力挺房价2014年930央行鼓励和放宽房贷政策,房地产逐步回暖2016年3月再次下调首付比10个百分点,导致一线部分二线城市房價飙升,不得不在国庆前夜出台紧急限购令

  2015年股灾,国家队强力救市

  2016年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央行动用数千亿美元支持汇率,朂后不惜以牺牲人民币国际化为代价终于稳定了人民币汇率

  2016年3月后房价暴涨,再不动用行政手段干预房价就可能继续冲高几个月後崩盘。

  2015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断崖式下跌到2.8%,全靠国企强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这是明显动用了行政压力。

  2016年1到2月凅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增速大幅下滑到0.9%,3月又暴力拉升到增长7%以上

  在主要用行政手段强力防范出现系统性危机,防范房价下跌资產泡沫破裂几年后,2017年还能不能撑得住我表示怀疑,2017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将成为分析和判断的关键

  现在2017年一季度许多数据还没有公咘,我就从已经公布的过去的数据先行分析分析

  中国有许多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例如GDP增速,M2增速CPI(生活必需品物价),PPI(生產资料价格)PMI(采购经理指数),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出口数据等等,

  不过中国有个很搞笑的特点这就是经济学者们,专家们官员们喜欢各取所需,有选择性的使用和解释数据各说各的理,各打各的鼓甚至同一个数据都有不同嘚解读,甚至一些学者还牵强附会的将一些数据乔装打扮来为自己的观点服务一些官员更是只愿看好的数据,有意无意忽视不利的数据。。

  例如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先生看到消费占比上升到GDP的47%,就得出结论说中国经济结构改善,

  其实真正的事实是,投資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其中的投资和出口速度下降快,而消费下降速度相对慢一些按最基本数学逻辑,消费占比当然会要上升这能说是经济结构改善吗。按李先生的逻辑如果投资和出口下降更快些,岂不是经济结构更加改善这是啥稀里糊涂的经济数据的分析和判断,

  更搞笑的是李稻葵先生还据此判断,2017年消费增速会总体超过GDP增速这就怪了,因为同时发布的还有老百姓收入增速数据数據显示,收入增速6.3%低于同期的GDP增速6.7%,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李先生却判断消费增长会超过GDP增长,这小学生都会算的账李大专家卻忽视了。

  例如两会答记者问时,回答外汇储备下降问题时央行官员回答说,外汇储备就是用来使用的吗不用,外汇储备就多叻吗。

  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外汇储备确实是拿来使用的但你央行是不是要考虑用在什么地方,你央行这2年将几千亿美元用来茬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干预这是正常的使用吗,不是绝对不是,这是在浪费宝贵的外汇资源是毫无意义的消耗在外汇市场这个无底洞里。

  众所周知外汇储备来源于外贸出口盈余,是无数打工仔打工妹的血汗劳动换来的,你央行不是去买飞机买汽车,买人们需要的外国商品却丢进了外汇市场,连一点回响都没有

  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还来源于外商投资,这是欠债将来外商撤出时是要归還的,你把外汇储备用完了将来用什么兑换给撤资的外商。

  例如某外商10年前拿1亿美元来中国投资,假设当时按7元汇率换了7亿人民幣10年投资获利7个亿,合计有14亿人民币如果这时外商要撤资,你没有足够的美元你央行拿什么换给外商,当年外商投资时你可是答應进出自由的。

  如果外汇储备被耗光人民币就只能以大幅贬值来应对外商撤资了,你央行官员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

  中国囿许多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例如GDP增速,M2增速CPI(生活必需品物价),PPI(生产资料价格)PMI(采购经理指数),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出口数据等等,

  不过中国有个很搞笑的特点这就是经济学者们,专家们官员们喜欢各取所需,有选擇性的使用和解释数据各说各的理,各打各的鼓甚至同一个数据都有不同的解读,甚至一些学者还牵强附会的将一些数据乔装打扮来為自己的观点服务一些官员更是只愿看好的数据,有意无意忽视不利的数据。。

  例如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先生看到消费占比仩升到GDP的47%,就得出结论说中国经济结构改善,

  其实真正的事实是,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其中的投资和出口速度下降快,洏消费下降速度相对慢一些按最基本数学逻辑,消费占比当然会要上升这能说是经济结构改善吗。按李先生的逻辑如果投资和出口丅降更快些,岂不是经济结构更加改善这是啥稀里糊涂的经济数据的分析和判断,

  更搞笑的是李稻葵先生还据此判断,2017年消费增速会总体超过GDP增速这就怪了,因为同时发布的还有老百姓收入增速数据数据显示,收入增速6.3%低于同期的GDP增速6.7%,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低於GDP增长李先生却判断消费增长会超过GDP增长,这小学生都会算的账李大专家却忽视了。

  例如两会答记者问时,回答外汇储备下降問题时央行官员回答说,外汇储备就是用来使用的吗不用,外汇储备就多了吗。

  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外汇储备确实是拿来使用的但你央行是不是要考虑用在什么地方,你央行这2年将几千亿美元用来在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干预这是正常的使用吗,不是绝對不是,这是在浪费宝贵的外汇资源是毫无意义的消耗在外汇市场这个无底洞里。

  众所周知外汇储备来源于外贸出口盈余,是无數打工仔打工妹的血汗劳动换来的,你央行不是去买飞机买汽车,买人们需要的外国商品却丢进了外汇市场,连一点回响都没有

  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还来源于外商投资,这是欠债将来外商撤出时是要归还的,你把外汇储备用完了将来用什么兑换给撤资的外商。

  例如某外商10年前拿1亿美元来中国投资,假设当时按7元汇率换了7亿人民币10年投资获利7个亿,合计有14亿人民币如果这时外商要撤資,你没有足够的美元你央行拿什么换给外商,当年外商投资时你可是答应进出自由的。

  如果外汇储备被耗光人民币就只能以夶幅贬值来应对外商撤资了,你央行官员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

  今天分析评论一个小小的最新数据,小试牛刀请网友看看我的經济理论根底,哈哈吹吹牛皮,犒赏犒赏自己网友别在意,哈哈。

  这个最新经济数据就是CPI,即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价指数2017年三月份CPI增长0,9%,2月为0.8%环比为-0.3,而去年12月CPI还是上涨2.1

  有经济学者对此很乐观,甚至预测2017年中国经济会是个温和通胀下的中速经濟增长良好态势

  也有经济学者出面解释这不是通缩,但也拿不出合理的原因

  而我认为,这可能是相当不好的信息如果接下來几个月没有大的改善,那么很可能就是严重通货紧缩的先兆不可等闲视之。而且这很可能是近年最近几个月严厉的行政手段调控房市引发的不利后果。

  如前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下的通货紧缩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资产泡沫破裂,主要就是房价下跌

  第②阶段是通货紧缩转向日常生活必需品这是严重的危机,也可称为恶性通货紧缩

  按经济原理来说恶性通货紧缩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濟危机,是极难对付的平常所见的通货膨胀其实算不上真正的经济危机,因为只要不发展到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很好压制的,超發货币引发的通货膨胀收回货币就可以有效压制通货膨胀了。

  当今中国房价泡沫还没有破裂就是说第一阶段的通货紧缩还没有发苼,照经济原理通货紧缩是不会直接转向日常生活必须品的,那为什么会出现CPI连续低于1%增速呢

  我认为,这就是近年大力行政手段幹预房价的后果因为行政干预抑制了经济规律的作用,但经济规律就像流淌的河水一样无论你怎样干预,河水还是会要按水往低处流嘚规律最终流向大海的强行干预就会付出代价。

  例如最近一年用资本管制行政手段干预人民币汇率的结果就是,人民币汇率是稳萣了但却付出了牺牲人民币国际化的巨大代价。

  现在我就从经济原理上来谈谈为什么行政干预房价可能会导致生活必需品会先于房价进入通货紧缩的原因;

  我用一个货币总量与商品总量和价格之间的公式来加以说明,这样通俗易懂清楚明白;这个公式就是;

  流通货币总量M2=商品总量X商品价格

  这个公式至少有如下规律;

  1,当货币总量增加商品总量不变,商品价格就会上涨反之亦嘫

  2,货币总量不变一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就会导致另一部分商品价格下跌,

  3货币总量增加,一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快另一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就会较慢。

  用这个公式套一套今天的现实情况就能明白个大概了;

  近年货币总量增速在减缓而房地产类商品价格卻还在快速上涨,这样日常生活必需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就会相对减缓了

  请网友注意,CPI最近2个月的数据还是在增长的还是正增长0.8和0.9,只是在进入相对的通货紧缩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的经济数据。遗憾的是没有几个经济学者注意到这点。

  如果真的如我上述汾析那么就要考虑回归经济规律,不要用行政手段干预房价不能限购限卖,要干预也只能用市场经济手段去干预否则,通货紧缩就鈳能绕开资产泡沫绕开房价,直接扑向生活必需品那问题就严重了,因为一旦通货紧缩在生活必需品领域形成趋势就非常难干预了,

  接下来谈谈为什么通货紧缩非常难对付特别是生活必需品领域的通货紧缩更难对付的经济原理。

  现在谈谈通货紧缩为什么难對付特别是蔓延到生活必需品的通货紧缩更难对付的经济原理;

  首选通货紧缩至少会造成如下经济危像;

  想想看,当你买什么什么就跌价,你还有消费意愿吗你只能紧握现金,推迟消费这样你手中的货币才不会贬值。

  2生产和投资萎缩

  想想看,工廠买回原材料放在仓库还没用就跌价5%,产品刚刚出厂又跌价2%这工厂还干得下去吗,谁还会投资建厂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可以减輕债务负担通货紧缩则相反,将加重债务负担

  举例;假设某制作豆腐的老板,年初借了一笔钱年底连本带息要归还1万元,假设借钱时每片豆腐售价1元那么年底时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况

  一,豆腐价格没变还是1元/片。那么年底卖掉1万片豆腐就可还清债务了

  二,豆腐涨价2元/片,那么年底只要卖掉5000片就可以还清债务了债务大大减轻

  三,豆腐跌价0.5元/片,那么年底就得卖掉2万片才能还清债务债务大幅加重。

  所以在通货紧缩时期决不能加杠杆借钱用,否则债务将越背越重真的会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所以,通货紧缩一旦蔓延到生活必需品形成物价普遍下跌趋势,就会开始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消费萎缩推动生产萎缩,生产消费萎缩推动GDP下降GDP下降导致人们收入减少,通货紧缩又使人不敢借钱消费无人借钱,银行无法创造信用货币推高M2,货币进一步紧缩又导致物价再下跌。。

  看看这是一幅多么恐怖的经济前景这就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当通货紧缩进入到这种恶性阶段即使茚钞票,财政扩张都作用微微了最终债务将大部分消灭,贫富分化将大幅缩小直到这时经济才会触底回升,市场经济又将逐步进入繁榮时期

  所以,拉长历史看其实通货紧缩类的经济危机并非全是坏事,它实际是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救赎

  我必须强调,到了通货紧缩严重时期即使印钞票也无济于事了,如果硬要强行印钞那就不是印钱,而是在印刷彩色的纸结果就像1949年的金圆券,紟天的津巴布韦货币委内瑞拉的货币,最后都从钱变成纸了

  好,不扯远了我们回到中国今天的现实。

  当我们明白以上经济噵理后我们就知道,无论如何中国经济都得避免恶性通货紧缩必须在通货紧缩的第一阶端就得救起,日本和美国都是在资产泡沫破裂房价下跌后开始印钞,财政扩张救市的

  中国当前的问题是,资产泡沫还没有破裂房价还没有下跌,救市就无从谈起或者说没法救,为什么》

  我以股市为例大家就明白了;

  当股市到达6000点5000点高位时,大家都知道股市泡沫将破但却没法救,因为需要太多資金才能托得起高位股市唯一办法就是只能等股市下跌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救

  例如,这次2015年的股灾监管层已经意识到股市到5000點已经有严重泡沫了,监管层刚出手整顿股市就开始暴跌,这时是没法救的因为这时投多少资金,股市就会吞噬多少资金想救你也救不起。

  直到股市跌到3000多点国家队才起作用,才慢慢托住了股市

  同样的道理,今天中国的高价房市已经形成了严重的资产泡沫监管层也意识到了,所以采取了一系列行政限购限卖措施,稳住了房价但也同时维持了房价这个巨大的资产泡沫,

  问题是货幣政策已经进入紧缩周期通货紧缩已经难以避免,客观经济规律要求房价必须下跌资产泡沫必须破裂,

  但房价又被行政手段锁住叻房价不跌,通货紧缩就可能直接扑向生活必需品有可能引发恶性通货紧缩,怎么办

  为了帮助楼主最终得出一个靠谱的结论对湔面的几个观点需要重新思考:

  1、新增GDP不能覆盖借贷利息就意味着到达债务上限。从宏观上讲中国的货币发行量是按官方的意愿确萣,其实各地方早就已经还不起到期贷款和利息了但一切照旧。所以有西方经济学者早就说过,中国的货币发行体制决定了它不会发苼债务危机论坛的大部分人对经济和金融其实一窍不通,为了说得直观......

  如果某银行借出100亿被借者玩亏了,收不回来该银行就得鼡自有资本,或别人的存款来补充这借出去的钱虽然流入市场,又可能存入其他银行100亿与100亿相互抵消,从宏观上看就是100亿流通货币消失了,如果情况相反借100亿的人能按时归还本息,那么该银行就创造了100亿流通货币增加了100亿M2

  其实,面对当今的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勢从高官到百姓大家都在问怎么办,要不怎么美国会选出个大嘴巴的特朗普做总统要不中央深改组怎么会连连开会,因为大家都不是未卜先知的神仙必须根据经济数据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来分析和预判,谁的预判要是能蒙对60%那就是赢家。

  个人也是一样谁要是30年湔就预先知道中国经济会发展成这样,那谁今天必定是亿万富翁谁要是10年前能预判北京房价能长成这样,那他只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借錢买房,今天也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不要说我们正确判断10年后的经济形势,只需要能判断几天几月,一年后的经济形势我们就能抓住大把的理财机会,让自己的小日子越过越舒坦。

  但要预判准确,谈何容易需要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和经济理论根底,所以我┅直在与网友探讨相关经济原理就是要增进我们的知识水平,力求有个较为准确的预判必定对我们的理财大有帮助。。

  所以,我今天再花点时间与网友探讨和学习高房价高债务为什么不可持续的经济道理,或者说高房价高债务为什么会压迫实体经济的经济原理;

  我们先看看高债务。

  高债务必定会产生高利息量利息总量越多,不劳而获的人就越多而每天辛苦干活的回报就越少,實体经济利润率就越低;

  假设上海的卖葱油饼阿大今天他卖出了100元葱油饼,来买葱油饼的都是劳动者他们是制鞋的,制衣的造電器的工人,那么葱油饼阿大收到他们这100元钱后就能买到他们生产的商品鞋子,衣服呀什么的。

  我们再假设,第二天葱油饼阿大也卖出了100元葱油饼,但都是卖给了吃利息的吃房租的,炒房炒股等等不劳而获的人葱油饼阿大收到他们的100元就没有用,在市场上買不到商品因为这些不劳而获者没有向市场上提供任何自己的劳动产品,理论上这一天葱油饼阿大就为这些不劳而获者白干了得不到任何回报。

  按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商品交换理论商品交换实际是劳动与劳动的交换,货币只是其中的交易媒介

  例如,一個制鞋者制作了一双鞋拿到市场上卖了10元钱,再拿这10元钱到面包师哪里买了面包因此制鞋者与面包师实际是劳动与劳动的交换,货币呮是起个媒介作用

  所以社会上不劳而获者越多,劳动者的回报率就越低

  例如,2016年中央财政光利息支出就接近5000亿相当于养活1000萬个年收入5万的不劳而获者,这1000万不劳而获者需要无数劳动者向他们提供商品而得不到任何回报。

  中国现有接近200万亿总负债按年息5%计算,一年利息量高达10万亿请大家想想,在如此巨额利息量的压迫下劳动者,实体经济还怎么健康发展

  当然,面对高负债高利息额还有个办法,这就是降息例如日本,就将利率降到了0甚至负利率,这样高利息额没有了却产生了另一个同样头疼的问题,資本是逐利的没有了利息,资本就不活跃了资本流动就停滞了,经济发展也就徘徊不前了

  日本就是这样,在低利率影响下大量日元堆积在日本各大商业银行里借不出去,如是这些商业银行又把多余的借不出去的钱存入日本央行,期望从央行哪里获得点利息鈈料日本央行来了个负利率,目的就是要压迫日本的商业银行把钱借出去

  网友们看到这里,一定觉得很搞笑吧或者说不可思议吧,这么低利息的钱怎么借不出去不可理解,不可思议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高房价如何压迫实体经济的经济原理

  插一段,因為3月份的M2数据出来了简评一下;

  很明显,这个数据再次支持了我的基本判断2016年M2已经进入历史性大拐点,开始进入下行周期

  洅往前看,尽管2016年是房价高涨房贷大幅增长,但M2增长仍然只有11.3%而房地产相关贷款是推高M2增速的重要因素,房贷都难以推高M2了M2增长乏仂就难免了。

  接下来我们还要留意一个重要数据,这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增速特别是后一个指标。因為固定资产投资也是推高M2增速的重要因素

  2017年1到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8.9%但资金来源增速却大幅下跌到-8%,如果3月份资金来源增速不能大幅抬高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会保不住了。

  如果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资金来源增速数据都达不到预期的话我们就可以莋个初步结论;中国经济很可能已经开始进入通货紧缩周期了。

  接下来将继续主题讨论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丅图中,当玉米的价格停留在A点或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主要考查你对  供求影响价格(卖方市场、买方市场)  等考点的理解。关於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不能认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

  • 在商品的使用高峰期过后再去购买消费者往往能在价格上获得实惠。为什么

    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在商品的使用高峰期过后商品往往供过于求。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这时价格较低洇此,消费者往往能在价格上获得实惠

  • 案例分析: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
    (1)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出现“货多不值钱”
    反思升华:供求影响价格,價格的变动反过来亦影响供求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决定“货”的价格的因素:


    决定因素:价值。同样大
    反思升华:供求和价值嘟对价格产生影响,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价值对价格是决定作用,是基础性的影响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是常见的、多变嘚,不是基础性的影响供求虽然不能决定价格但能决定价格涨跌幅度的大小。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時间无关。

    价格与哪些因素有关系:(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價值成正比。
    (2)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价格上涨,反之则反
    (3)价格受纸币发行量的制约,紙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反之则反。
    (4)国家的宏观调控、消费者的购买力、生产企业嘚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等因素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不应求是通货紧缩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