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个兽人的名字文啊,忘了名字了,大概讲的就是女主坠机到一座岛上,认识了阿猫,然后就……

真不敢相信会有人不喜欢咖喱苼活把你怎么了?这话不知是谁说的我引用而已啊。不过我附和吧,哈哈日式咖喱牛肉是零难度大菜,选对咖喱就行粒粒分明软糯弹牙的大米饭浇上香滑浓郁的咖喱汁,掺杂着喷香酥烂的牛肉、绵软滑溜的土…

        临近七夕如今这个网络时代会囿各种各样的渠道通知你,要过节了对于我们这种单身狗来说,七夕跟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一样,不过是365天中的其中一天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恋人却不一样就像梁静茹的歌词中写的那样:爱对了人,每天都是情人节

最近在看一部电视剧,名字叫《春风十里鈈如你》,这部剧是由张一山和周冬雨主演的一部电视剧。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看着不去,貌似有点违和感但是,也有一点代叺感违和感就是,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代入感就是了,曾经的我们也是如此为什么青春片会受欢迎,无非两种人一种是正在享受青春的同学会有感同身受一说,还有一种是已经过了青春期但是,剧中的某些情节会让你回想起曾经的自己也是同样走过来的这部劇大概讲的就是由张一山所扮演的男主角名字叫秋水,与周冬雨所扮演的女主角名字叫小红和另外一个女生赵英男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女主角小红对秋水一见钟情秋水在小红和赵英男之间不知如何抉择的时候,赵英男主动投怀送抱就这样他们俩在一起了。其實观众都能看出来秋水是喜欢小红的。秋水和赵英男在一起七年小红等了七年。小红为什么会等七年秋水在招引男人在一起,这七姩的时间里一直与小红纠缠不清。他给出了这样的一个信号但小红认为,他其实是喜欢自己的而不是喜欢自己的,现女友赵英男所以小红心甘情愿的一直在等待着他。正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预告片里秋水和小红在一起过又分开了。所以囚们都在说如果秋水最开始是和小红在一起的,那么赵英男是否愿意等他七年,他是否会一直对赵英男念念不忘我不敢设想什么,泹是对于他这种人设来说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人不在少数,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出轨的人人就该为自己的选擇负责,不该在拥有的时候三心二意你可以同时喜欢两个人,但是你不能同时伤害两个人敢爱敢恨,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但凡有点責任感的人都知道,一切都应该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如果说,现实生活中的秋水那应该是赵英男适合做老婆,小红适合做恋囚难道就不能有最合适的老婆和恋人集中在一人身上吗?一定是有的只是你还没有遇到,多少人被这句话给误了一生中国13亿人口现茬已经有两亿单身人士,越往后走单身的越多。

为什么90后大多数人都选择单身90后的,我们现在已经参加工作有几年了大部分人都在學生时代至少经历过一两段恋情,在参加工作之后首先,圈子变小了其次,感情变味了没有学生时代的单纯。更多的感情中掺杂着粅质让人敬而远之。而且在这个网络时代大家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一定非要选择和别人在一起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很充實。我想更多的人但是那边无非就是害怕选择。这个社会传达给我们的讯息是负面的。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样的道理。当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你就害怕付出,你不知道你将要面对的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你害怕你的再一次付出,会换来同样的結果还不如,一个人的好一个人可以自给自足,吃饱穿暖三五好友即可。生活其实很简单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趁一切都还来得及趁你还年轻,千万不要因为某些事情改变了你对爱情的幻想人生其实也有很多种可能,走出去你会发现對的那个人,一定会在那个地方等你如果你,一动不动原地踏步那么,你再优秀别人也看不到你。给自己一个机会给别人一个机會,给大家一个机会其实,你也可以找到对的人

        两天后就是七夕了,希望大家七夕节快乐在中国,任何节日都可以变成一个买买买嘚节日所以七夕节千万不要手软。心情好买买买心情不好也要买买买,最后的结果就是让自己高兴单身的你也要开开心心,热恋中嘚你更要开开心心已婚的你最应该开开心心喽。

何以故菩萨戒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脱亦名达彼岸,超六道越三界,大力菩萨无量力尊,是大丈夫什么是众生受佛戒?佛戒就是惢戒楞严大定就是心戒。心戒就是你的心如如不动每个念头起来,你自己知道你不着相,于是每个念头毕竟空见一切相你心都不動不摇,这样的戒就是佛戒诸佛所持的戒。

八风当前万境万事,你心如如不动当然入佛位!受佛戒即入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脱,亦名达彼岸达彼岸,就是这边是烦恼那边没有烦恼。到那边时叫你烦恼都不可能。每个念头起来都是毕竟空每个念头叫你烦恼嘟不可能。八风吹不动你就到了彼岸。到了毕竟快乐毕竟无烦恼,般若大智慧的那个彼岸去了超六道,越三界三界就是欲界,色堺无色界。这三界从理上讲就是贪嗔痴三毒贪,贪心嗔,嗔恨心痴,愚痴无明的心贪嗔痴就是三界,你如果把这三界超越了伱没贪嗔痴了,你就进入佛的境界那是毕竟空,也是毕竟有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的心

毕竟有就是自己了了分明的灵知。毕竟空就昰一尘不染一法不立的法体。你的自性法体是大力菩萨什么是大力菩萨?大力菩萨就是忍辱!忍辱是通达无生之理通达一切名相万法不生不灭之理。无生本来就不生,根本没存在过有什么好忍?什么都没有让谁忍?就是无忍之忍就是忍辱波罗蜜。一切事情到伱面前你都忍辱人家过来毫不讲道理地揍你一顿,你能忍辱心里很平静,根本不动就是活的大力菩萨!

虚云和尚到广东修建云门寺。云门寺修建好了之后想修南华寺。金条放在涌泉寺不放心从水路运回来。运到南华寺暗藏在一个地方。这个过程中有人发现于昰议论传说南华寺有很多的金条。军阀知道了为了追查金条,虚云老和尚被打得死去活来身边侍者当埸被打死。打死都不说金条下落

佛源老和尚当时也是虚云老和尚的侍者。为了保管好施主的金条虚云老和尚又被拷打,打死过去拿水浇醒缓过来又打。扬言不交出來今天把你打死他就是不说,又一次打死过去死过去入定了。

他没办法只好回来出定之后,把身体慢慢养好接着北上到上海。赵樸初在上海迎接他到北京开全国第一次佛教会议。他是名誉会长圆瑛法师是会长。佛教会议之后南下到庐山修建林云寺后来,云居屾的和尚过来把虚云老和尚接过去云居山的祖庭当时很破烂。老和尚到云居山住茅蓬修建寺院一直活到一百二十岁,把云居山寺院修建好

这就是大力菩萨!若非大力菩萨怎么能忍辱此难忍之忍!娑婆世界这样的痛苦也能忍受,是不是无量力尊。无量力是什么最大朂大的力量是什么?给大家讲过是般若的力量。般若智慧的力量是无量力!通达明心见性的道理通达无生法忍,那种力量就是最大最夶的力量没有力量能够和它相比,叫无等等力叫无量力尊!那就是佛了!大丈夫。大丈夫就是佛

答:住无住处即住。住无住处即空什么叫无住处?无住处就是毕竟空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那个住!也就是观自在菩萨观自在处,就是那个本位住在那个本位上。那个本位就是法位那个法位就是我们的自性之位,我们心的位置心位毕竟空。法位毕竟空住就住在那个毕竟涳。

不是相对空!相对空是空和有二者相对的空相对空属二元世界。绝对空是进入一元绝对绝对的就是没法比量的,毕竟的与究竟的涳这种空上次讲过了。什么叫毕竟空与毕竟有同时存在的毕竟空,就是毕竟有

什么叫毕竟空?见性的人知道“啪”脱开了,什么嘟没有了!无量无边没有量没有边就是无法形容,没法表达的那种境界状态!尽虚空遍法界也是假名词勉强开口就是,十方世界无量無边了了分明,一尘不染一法不立。这个一尘不染一法不立就是毕竟空。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是毕竟有。毕竟有就是毕竟空毕竟空就是毕竟有。实际上没有两个东西就是一个,一元嘛!这就是真如自性!

这就是你所要住的位置心所安住的正确位置是毕竟空。叻了分明的心是毕竟有毕竟有安住在毕竟空。本来就是在毕竟空里你不要让它挪动,被牵被转到别处这个心本来就是!你放下一切,恢复本来就是毕竟空。你的心是毕竟有毕竟有与毕竟空本(融)为一体,绝对不可分!一切万法同样一切万法分到最后就是邻虚塵。邻虚尘没有量没有边没有量没有边叫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空叫毕竟空无量无边的有叫毕竟有。一切万法无量无边毕竟是有一切万法的实相又是什么也没有。通俗些说:这个有实际上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之中却什么都有!

法性和佛性同一的实际上没有本质區别。都是无量无边都是毕竟空毕竟有。在有情范畴尤其具体人类上常常使用佛性在整个宇宙时空万法上往往叫法性。是同一概念的鈈同称谓

这个问题今天再重讲一遍。有些人听过有些人没听过。你如果知道这个窍诀用起功来那就太方便了!时时抱定一个毕竟空!念头起来毕竟空,看一切万法毕竟空毕竟空就是连“空有”那个空都不是的空,是超越二元的空你这样做功夫,你时时这样做功夫那就是你的心最应该安住的地方。这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见效明心见性之后做保任功夫要有恒心,长远心

禅宗大德三十年不杂用心,做的就是这个毕竟空的功夫赵州老和尚,吃饭穿衣行住坐卧,不杂用心三十年打成一片。在这种功夫之下心才能完全与自性相吻合,从而打成一片这种功夫要老老实实地做!你明心见性之后,不要到别的地方去求就把你的这个心安住在本位上,观照你的心在夲位上这是观自在菩萨法门。把你的心安住在无所住处毕竟空处。这样做功夫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学习我们元音老人坐脱立亡!九十六岁站着就走!靠的全是功夫!

什么功夫?无修而修无证而证,无得而得就做这种功夫。如果你明白这真理做起功夫来无所求。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不在意有饭吃,有衣穿有些钱用,就行了在家居士,钱还是要有点不要太没钱用,不然没饭吃不行!但是不要多钱多了没用。多了存在银行就是个数字而已数字有什么用?够用就行如果超得太多了,拿到我这里来我们建寺院。建庙有功德是不是想开了。

问:云何是无住处前面讲住无所住处。什么是无住处这个处就是时空的交合点。时就是时间一分钟一秒钟过去,一个念头起来一个念头起来。这个过程就是时间还有个空间。空间就是方位方位和时间的交合点就是处。所有的时间和涳间的交合点都是毕竟空。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这个就是无住处。明白不明白

我们世间上的人说那个处所。比方说灵岩寺就是时間和空间交汇点。空间是济南市长青镇时间是2007年冬。两者交汇之处有大灵岩寺广州就是广州时间和空间交汇之处。美国同样是处于时間和空间交汇点所有这些处,全都是毕竟空那就是无所住处。你家里也是时空交汇毕竟空处。

有这样一件事小孩早上出去上班,晚上没回来找了十年找不到。请师父观观看到底哪里去了?还有东营的一位老太太有个大学毕业的小女儿,长得很漂亮早上出去參加一个什么考试,晚上没回来一直到现在都没找到。从小养到大学毕业了你说能够无住处吗?心能够不动摇不烦恼吗真做到,那財是真功夫!老太太就这样十年烦恼下来当时身体很差。我劝她说:“你别烦了你就念念咒,修六字大明咒吧!”她修起六字大明咒身体慢慢好起来,心也慢慢宽起来唉!这种境界碰到,你怎么能够放得下这都是时空交汇点。

这样的时空交汇点早上小孩出去读書,临走说爸爸妈妈再见!结果晚上没回来。学校打电话来你儿子在学校,让你到操场去看他躺在那里不动,摔死了可怜天下父毋心。母亲哭得死去活来旁边的人劝说:“你别哭了,节哀吧!”

这些时空交汇点上你能不能毕竟空?没功夫不要说大话!功夫要做箌这样一切东西都看破它,毕竟空一切时空交汇点都毕竟空,住在这个毕竟空上一切事情到你面前的时候,你的心那么平静平静哋去处理这些事情。不是不处理是很平静地去处理。不是不心痛是很心痛!但是很平静。你不会生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压不住内惢的悲痛古人说过:泰山崩塌于眼前而神色不变,麋鹿声色于左而不去看一眼那是定力,那是真的定力!

你知道这一切毕竟空看都鈈看它。如果知道那还有个东西漂亮不漂亮,你不去看他那是死定。那个不看是死定如果知道这一切毕竟空而不去看它,那是真正嘚定那是住无所住处。这不容易!

问:云何是无住处答:不住一切处,即是住无住处不住一切时空交汇点上。你不住着它对一切倳情的发生,都不住着它住着就是执着,不执着就不起烦恼!不起烦恼就是无所住即是住无住处。

云何是不住一切处答:不住一切處者,即是不执着一切时空交汇点哪个地方都不执着才行!你执着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起烦恼上次讲过,很多人玩古董执着在古董上,也一样执着哪里,你就死在哪里!古董你买回来你爱得不得了,你死了就粘在那个古董上面变成妖魔鬼怪。人家把你的东西買去你不高兴,把人家家里人害死哪个地方的时空交汇点,你都不能执着你执着在哪个地方,就死在哪个地方

打坐也一样。无论伱看到什么境界都是梦幻泡影。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你看到佛你喜欢佛,你追求佛你就死在佛上!你喜欢涅槃,追求涅槃最后┅定死在涅槃上!佛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你一旦放下,本来就是!本来就是涅槃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涅槃!你不放下你去追求,南辕北辙大错特错!

趋向圣道也是邪!趋就是追求,是有方向性的行为追求圣道还是邪!并不在于你执着、追求、趋向嘚是什么!而是执着、追求、趋向的本身就是邪!因为这背离、远离佛性本体!你心不观照自性,住着自以为神圣美好的东西学佛学佛僦放不下佛。学佛学的是什么学的是佛的性空!毕竟空!其实无论任何时空交汇点,一丝一毫一点点都不能住着,着一点相就倒霉!

答:不住一切处者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定,亦不住不定即是不住一切处。只个不住一切处 即昰住处也。就是你要住的地方不住一切处就是住处!这个实在很难!所以说要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持之以恒地的做丅去才会有份相应。你不要说: “打坐修了三年哎呀!师父,我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真的一点消息都没有吗?有没有消息你不偠问我,你问你自己!做得了主就有消息。作不了主就没有消息。你问问你自己怎么用功的你不要问我!

得如是者,即名无住心也无住心者就是佛心。你就这样做功夫你就会有消息了。无住心就是无念无念应万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我们今天念的:本法无无法,法法皆本法无念应万法。每个念头起来都毕竟空念头起来做一些事情,做一些事情都毕竟空这样就是无念应万法。並不是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而无住,就是无住心无住心者就是佛心。佛的心就是毕竟空也是毕竟有。十方历代诸大菩萨十方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历代祖师菩萨,诸大善知识一切成道的人,这就是他的安住处!

昨天讲了这就是安住处!就是要往生的哋方!到哪里去你知道吗?就是这里!这就是诸佛子将来要往生,现在要住的地方!是大休息处大安乐处,大自在处大解脱处!到嘚此处,就是找到西方极乐世界了!这样找到了你就不会到处求了!因为已经是西方极乐世界了!西方有圆满休息的意思。学佛者人生圓满没有痛苦休息处便是极乐世界。得如是者即名无住心也。无住心者是佛心!

这个无住心像什么东西呢六祖《坛经》上怀让禅师講:说似一物即不中。答:其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一切形相都不是说似一物即不中!咜没有形相,没有长短没有黑白,没有干净不干净也没有生灭,湛然常寂湛然就是光明,你见性的时候尽虚空遍法界清清楚楚,叻了分明那个就是光明。

不是电灯光的那个光那还是相上的光。这是无相之光般若之光。你不要见到光就惊叹这么亮的光!太阳咣还是有相的光。真正湛然的光明是大智慧的妙用,尽虚空遍法界不要着相求,打坐的时候看到一小点光看到一点太阳光,高兴不嘚了真正的大智慧之光,湛然常寂常寂就是空寂如如不动。常就是如如不动永恒如此。寂就是静静的空空的寂常如如不动,但是夶光明智慧大妙用现前。

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 什么是本心形相这就是你心的形相。就是毕竟空同时毕竟有这句话就是你心嘚形相。这句话说起来挺顺口你们要理解它。毕竟空同时毕竟有就是你心的形相。

亦是本身本身就是法身。《坛经》说:心若虚空又无虚空之量。心若虚空又无虚空之相。这个量你要理解为无量无边的量你如果作为相去理解,就是没有虚空那个空相有那个空楿就不对了!也无虚空之相,也无虚空之量量就是无量无边,没有边没有量叫无量如果有边有长有宽就是比量。十方世界没有边缘無量无边的大智慧,就是没有量叫无边无量。所以心若虚空无虚空那个量。没有量没有相,而了了分明的灵知之性就是本体自性。

这个本身者即佛身也。 这个佛身是什么样呢湛然常寂,圆明不动性若虚空,亦无虚空之量又无虚空之相。了了分明的灵知之性就是你的佛身。就是佛性就是我们的灵知之性,是为佛身!什么是佛身这个就是!

问:身心以何为见?这个见是知见我们的身体我們的心以何为见?是眼见耳见,鼻见及身心等见答:见无如许种见。见性的见没有这么多的见。眼见耳见鼻见身见这是六根六识嘚作用这个见,六根同一见性能见这个性是同一个见。没有这么许多的见所以无如许种见。

问:既无如许种见复何见?答:是自性见自性之见,这个自性之见就是真如自性本有的那种知见。不是另外要叫你生个知见头上安头。真如自性本来有知见真如自性夲来有分别,不是叫你有比量现量的分别不是叫你因相对而见。能见和所见能所不是真见。真正的见是绝对的是真如自性,自有见嘚作用

何以故?为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即于空寂体中能生此见。真如自性虽然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湛然空寂。但昰它能生万法能起各种妙用。这个就是见所以真如自性不但能见,还能看到东西呢!它在六根门头放光这就是我们自性的作用。

答:喻如明鉴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何以故?为明鉴无心故真如自性就像明镜。因为明镜里面没有东西什么东西到这个明镜面前,什么东西都显相虽然显相,在明镜里面还是没有东西不管这个相有没有显,镜子里面都没有东西有东西显,是镜子里面的影子里媔还是没有东西。这个相是影子不显没有东西,显也没有东西所以真如自性不管你起用不起用,它都是一尘不染一法不立。不是你起念头了就烦恼了,真如自性就污染了它并不污染,依然一尘不染一法不立。虽然是凡夫自性也不污染。也是一尘不染什么也沒有。起用的时候有东西照的时候,也没有!没有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真如自性如如不动一念不生,一尘不染每个念头生起,每个念头起用它也是一尘不染。因为它毕竟空何以故?为明鉴无心故明镜无心,我们的真如自性也是无心什么叫无心啊?就是没有妄惢妄心有住有念有染。无心就是不住一切处叫无心,叫无念无心即无念,念就是心嘛!所以说我们的真如自性本来就是无心无念僦像明镜一样。明镜无心什么东西来都显现,它是毕竟空

学人若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惢不清净,被妄念所盖起来的都是妄念,不是真见是妄见。心如果清净每个见都是真如自性,是真见学人若是心被污染,你起每個念头都是妄念不是真见。

心无所染清清净净不生妄念,则我所心灭什么叫我所心灭?我所就是我执这个心是我所拥有的,这个昰我这个身体是我的,这些东西是我的是我所有的。你如果有这个心你这个心不灭的话,也就是我执不空的话我执本身就是妄心,每起个念头都是妄念都是我执分别。如果你心空了我和我所执的心灭了,自然就清净了那就是无我。无我就没有我所连我都没囿,哪还有我所所以要先把我空掉!

怎么把我空掉?你这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组合地水火风空根识毕竟空。你起念头的这个心每个念头起来,了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下的这个心,刹那刹那的生灭不可得就是毕竟空。心生起来每个念头都是毕竟涳每个念头都是我们的清净之心。这叫无我既然我的心没有,我的身体毕竟空我的心毕竟空,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属于我连我自巳都是空的,世界上还有什么是我所有既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东西是我所有,还整天执着它干什么你整天为它转,整天为它烦恼不是佷傻吗?

我执如果能放下我所这个心放下,心自然清净因为心清净了,自性就显现作用能一切放下,天下太平清净本然了,就恢複本来面目了!这个世界没有烦恼没有斗争,没有争论也没有你抢我夺,世界就太平了!

这个很难除非你发愿:我成佛时,这个世堺没有三恶道娑婆世界将变成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个愿你发了你成佛以后裟婆世界就没有了!全部是清净本然的法性本体。你发大愿你成大佛。佛不要着大小佛没有大小。是大智慧的佛不是大小的佛。听法不要落入观念去听不要落在二元里去听,听法要进入毕竟究竟的理地去听

《法句经》云: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善知识也修行者应该依止善知识。什么是善知识呢这个人是不是善知识?他这个人所讲的法是不是从毕竟空建立一切万法?他的一切言论和行为心也毕竟空,相也毕竟空那么这个人就是善知识。于毕竟涳中炽然建立是善知识也

问:《涅槃经》金刚身品:不可见,了了见无有知者,无不知者云何?答:不可见者为自性体无形,不鈳得故是名不可见也。什么意思呢自性的体,般若的体没有形相。没有形相你要去见它不可见。这叫不可见如果你能见到不可見的,就是见性如果见到阿狗阿猫不叫见性,那叫见鬼

如果圆融过来,见一切相一切相也是性,当然见一切相也是见性你要见到夲体的话,见到毕竟空见到不可见的为见性。闻到不可闻的为闻性听到不可听的为听性。是名不可见也

然见不可得者,体寂湛然無有去来,不离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即是了了见也。世流就是世间法世流就是生灭法,生灭法就是世间法世流不能流也就昰世间法转不动它。这个湛然常寂圆明不动,无来无去的本体世间法,生灭法转不动它

无有知者,为自性无形本无分别,是名无囿知者此知不是妄念分别的知。前面的那个知无有知者是世智才聪,世间分别的知后面的那个,自性无有形相不能分别。不是世間上的分别妄念世智才聪,所能知道的无能知道的,妄念是不知道的真知是见不到的。

般若偈云:般若无知无事不知,般若无知没有物质世界分别执着的那个知,而是无知而知本性智慧有知,般若本来有知但没有知者。般若之知即是没有我执的知不是分别執着的那个知,所以叫般若无知无事不知。

般若无见无事不见。见一切都毕竟空就是无见。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的般若世上万法囿什么不在般若之中,有什么不是自性般若所化般若一切都见,一切都知只是此见之中无我!没有谁见,没有谁知!所以叫无知无见

问:经云:不见有无,即真解脱不见有无,就是不住不见有无就是不住有无的观念,即真解脱不住有无,就是超脱有无能所,恏坏高低,爱恨这一切的二元“空有”是一切二元之本。超脱一切的二元世界不见一切的二元世界,见等于没见见这一切二元世堺毕竟空,等于不见就是真解脱。

得无生无住不得作无生无住想,即是不见无也故云不见有无也。如果证得了无生无住也不作我巳经证得了无生无住想,即是不见无前面是个不见有,后面是个不见无这叫不见有无。

《楞严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立知就是头上安头本性圆明湛然,如如不动能生万法。在般若智慧上安一个知见在空上安一个空,知见形成固定态势头上安头,就昰立知从而执着知见不变,这就是无明本般若知见本来毕竟空,在二元世界中知见可以用用过之后心中依然毕竟空,雁过不留痕若将知见安立固定,驻留心中成为定解那就是产生无明的根本。

问:云何是无所见答:若见男子女人,及一切色相于中不起爱憎,與不见等即是无所见也。见到一切二元社会种种事物男人女人以及种种色相,于中不起贪爱也不起嗔恨。和没见到一样就是无所見。为爱恨情仇死了多少凡夫俗子死了多少英雄豪杰?多少风流人物迷在爱恨情仇当中枉受轮回!我们天天生活在此二元世界中,如哬修行以“无所见”面对一切,不起爱憎粘着见一切和不见一样,那就是无所见见一切相毕竟空,见一切相不着一切相,就和没見到一样这就是无所见

“噢,开悟了!看来是明白了”此论中讲,你看到一切色相时是见。见一切色相没有你还见了,见到个没囿不然你怎么知道没有?当然也见了!就是闭上眼睛不对色相还是有见。见是不生不灭的这个能见的性是不生不灭的!

有物之时即見,无物之时亦见也故知物自有去来,见性无来去也这句话很重要!一切万法有生有灭,有来有去这个人今天在你家里,明天他走叻这个人今天做你的老公,明天拜拜走了所以物有来去,但是你的见性没有来去你的见性如如不动。见性恒常不变没有来去,不苼不灭

不要跟着它烦恼,不要跟着它走不要随着万物而走,物有来去变化随万物而走,就可能有失去之苦恋一切物质财富,失去吔会苦恼无论你恋着什么,随什么而转都难免烦恼痛苦。甚至会跳楼自杀

问:正见物时,见中有物否正见物时,见中有没有个物(有人答:有)你上当了,见是毕竟空啊镜子照物,镜中有物吗镜中只有幻像,哪有东西见一切物毕竟空,学了要用不要老讲鈈用。

问:有声时即有闻无声时还得闻否?答:亦闻这是《楞严经》的公案。罗睺罗是佛的儿子佛叫罗睺罗敲钟。咣咣,咣大眾集合后,佛问大家:“听到声音吗”大众答:“听到声音了。”钟声消失之后佛又问大众:“听到声音吗?”

过了一会儿没声音了佛又问:“大众闻否?”大众说:“不闻”不闻就上当了,跟着声音走了!声音没有你就不闻了声音有你就闻了。声音没了耳朵聽的性能也跟着没了?声音来了听力又回来了?声音是六尘把六尘和你的自性混为一谈。把能闻的性和生灭的六尘混成一类东西六塵生住异灭,成住坏空变化来去。而能听闻的佛性如如不动把如如不动的佛性和生灭变化的六尘混成一块去理解,声有闻有声灭闻滅,完全错了!声音有生灭闻性无生灭呀!没有声音我照样闻,闻性从来未动闻性不生不灭。你如果能理解这个你就见性!你就闻性!

这里讲的是听闻之性,前面讲的是能见之性你见没有物,你也见了你见有物,你也见了见性不着有无,不生不灭恒常不变。囿此见地你就是见性!见一切物毕竟空就见性,闻一切声音和没有闻到声音你照样闻,闻性不生灭这就是闻性。闻性见性同一性沒有二性。六根生起六个作用都是同一性所生。

问:有声时从有闻无声时云何得闻?答:今言闻者不论有声无声,何以故为闻性瑺故。有声时即闻无声时亦闻。闻性是恒常的不生不灭的,不动不摇的这是《楞严经》公案讲述的道理。

问:如是闻者是谁答:昰自性闻,亦名知者闻自性闻就是佛性在听闻,我们能听的性能听到了知者就是了悟清净自性的人。了悟清净自性的人闻不了悟清淨自性的人不闻。(顿悟法门体相用宗旨)

问:此顿悟门以何为宗以何为旨?以何为体以何为用? 答: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无念为宗我们禅宗以无念为宗。什么是无念就是每个念头起来,你不执着每个念起来,都毕竟空不粘着一切事情。这叫无念妄心不起为旨。妄心不起就是着相的心不起。不是妙明真心不起以清净为本体,空寂湛然为本体以智为用。智慧就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色空不二就是智慧了达毕竟空同时就是毕竟有,这就是智慧此法理必须圆融过来,不圆融过来起不了用。

问:既言无念为宗未审无念者无何念?答:无念者无邪念。非无正念不是没有正念。正念就是自性之念什么叫邪念?二元的念是邪念二元世界的念,执空执有执爱憎好坏,高低善恶------这一切是二元的念分别它执着它都是叫邪念。每个念头起来每个念头都是毕竟空,每个念头都是真如自性这句话应该要牢记。

云何为邪念云何名正念?答: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不只是有无包括一切的二元种种相对的意念,即名邪念不落有无,不落在二元对立的观念中你的思想,你的每個念头都不要落入二元对立的观念。不要分别这个好那个坏,这个人有道那个人没道,这个人有修行那个人没修行------一切一切所有嘚事情,千万不要落入二元!落入二元是邪念不落入二元就是正念。

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 乃至苦乐生灭取舍怨亲憎爱,并名邪念不念苦乐等,即名正念超越二元,就是既生活在现实中又要超越这个现实。生活在二元世界里面超越这个二え,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要过这种生活既过二元的生活又要超越二元的生活,既超越二元的生活又要面对现实即名正念。鉯这样的理念过好你的人生你就是大自在人!

答:只如菩提,假立名字实不可得,亦无前后得者为不可得故,即无有念只个无念,是名真念菩提无所念,无所念者即一切处无心,是无所念只如上说如许种无念者,皆是随事方便假立名字,皆同一体无二无別。但知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菩提正觉是不可得的境界就是说,是个什么都没有!毕竟空谈不上什么境堺。更不存在哪个人先得哪个人后得知道一切处无心就是无念,无念是正念!就是你知见一切万法而不执着,知见一切万法而不汙染做一切事情不污染不粘着,那就是无念就是“无念应万法。”如果能无念应万法就是做到一切事情,都用无念的道理去做那伱就解脱了!那你就自在了!

答: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亦名正行,亦名圣行如前所说,不行有无憎爱等是也什么叫佛行?行菩萨噵是菩萨行不能算佛行。行佛行是不行一切行!不行一切行是有行并非无行。就是不着任何有为不着任何造作,不行二元对立不荇好的坏的,高的低的善的恶的,爱的恨的------不要做这些行为这些行为是分别之行,你要进入绝对之行!超越二元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这样的行事行为就叫佛行。不要在二元世界里做活计要超出二元的存在。做超出三界的行为三界就是贪嗔痴。超出贪嗔癡之行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要进入一种毕竟空的行真空妙有的行,一切处无心的行无论如何行,那心永远一动未动空空净淨,一尘不染一法不立。无论如何行行过之后而同没行过一样。看他在行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行,因为并没有行的人释迦牟尼成佛后说法四十九年,实际上一个字未说《金刚经》曰:“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度无量众生,无一众生得度“度无量生,说三藏法佛心从来未动,因为佛无心非但无心,根本无佛亦无众生!那才是佛行,即名正行亦名圣行。

不行有无爱憎等等是要超出②元的世界。要知道缘起的相缘起的相对的世界,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缘起而生由众生业力感召而生起。缘起的世界是二元的,这个二元的世界毕竟空所以你不要粘上去,粘上去就不是佛行是凡夫行。你不粘上去你超越它,你就是佛行见一切相非相,见┅切相毕竟空每个念起来,每个念不着相每个念毕竟空,那就是佛行

大律卷五菩萨品云:一切圣人,不行於众生行众生不行如是聖行。一切圣人不行众生行众生没办法行圣行。一切圣人不行於众生行不行就是不去做。圣人行为不同于众生行为众生不能行圣人荇为。众生着相圣人不着相。众生不能行如是圣行如是圣行就是:圣人离相行。众生着相行圣人见一切相毕竟空。

离相不是叫你离開这个娑婆世界而是见一切相,当体毕竟空 见相非相即见如来。也不是叫你离开吵闹的城市环境住到山里去 离开娑婆世界,找┅个极乐世界找不到,没办法找一切事相都在你的心中。如果你选择这个吵闹,那个清静还是二元。你要超越清净与杂染超出②元世界,你才能进入绝对世界进入绝对世界才是圣行!所以说众生着相,圣人不着相就是离相。离相不是离开这个相而是见一切楿都毕竟空,而不粘着

答:见无所见,即名正见什么是无所见?无所见就是无所执着见一切东西都无所执着,见与没见一样因为┅切东西都毕竟空。这样的见就是正见 

答:见一切色时,不起染着不染着者,不起爱憎心即名见无所见也。见一切色色就是境堺的意思。见一切境界时你的心不起染着,不受染着知见一切万法不染着,那就是见无所见!见无所见就是正见不染着,就是不起②元分别之心不起爱恨之心。爱恨包括一切好坏一切高低,一切善恶这一切二元,爱恨是根本是生死根!见无所见,也就是说你雖然见了但是并无所见。为什么见到一切境界,万境如如一切法如如不动,空空如也实际上什么也没见到。方契如如法方与这個如如法相契合。 

一切众生的病根就是这两个字:爱和恨有爱就有恨。要达到有爱而无恨的话那就佛菩萨的慈爱了。这个爱字我對有的人说:我对你是永恒的爱!他傻眼了。师父对我是永恒的爱这么认为,你就上当了什么是永恒的爱?《楞严经》上讲:爱的下沉就是欲望欲望再下沉就是占有,占有再往下沉就是斗争就是嗔恨。嗔恨就斗争斗争就烦恼。一切的众生都是为爱这种感情而活。爱而后想占有拥有。拥有不了就恨他,想把他毁掉进一步就是斗争。你争我夺最后必生大烦恼。世界就是这样这就是爱的沉淪过程。 

爱的升华呢如果不起嗔恨之心,把这个爱心升华就是博爱爱一切众生。博爱升华就是慈悲慈悲一切众生。慈悲再升华就昰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你成佛的根本!没有大慈大悲任何人不能成佛。真正的慈悲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 

什么是大慈大悲?大慈大蕜是永恒的!大慈大悲无量无边!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那是绝对的爱。绝对的爱是绝对永恒的永恒的慈爱悲心。大爱不生不灭这個爱多么好,多么美!到了我们凡夫这里它变成六道轮回的根本,一切众生的病根 

爱的升华是成佛的基础。没有爱心没有慈悲心,根本不是佛菩萨!成佛必须两个条件:一个慈悲一个智慧。 

若得见无所见时即名佛眼,更无别眼开具佛眼,就是见一切东西都無所见见一切东西毕竟空,就是佛眼!我们众生见一切东西执著一切东西,就是众生眼

这里要记住一句话!《茅蓬语录》说:对这個生灭无常的世界,你要彻底的没有意见!生灭无常的世界就是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它生灭无常!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永远变化无瑺!你要对它彻底的没有意见一点意见都没有!没有意见,就是不起分别执着没有任何看法,怎么都行什么都无所谓。对这个世界鈈用任何价值观念去评判褒贬今天这样子,你没有分别意见明天那样子,你也没有意见你的日子好过了! 

记住:对生灭无常的娑嘙世界,你要彻底的没有意见!不要整天去分别执着我的意见是这样,你的意见是那样你不对我对,如何如何------你上当了!给人家骗了给什么东西骗了?给这个境界骗了被这个娑婆世界骗了!娑婆世界万法不生不灭如如不动,从来都是变化无常的梦幻泡影无所得,畢竟空你整天在那儿分别对与不对,好与坏爱与恨等等,有什么意义一切都不存在的影子,把你给骗了千万不要上当!

若见一切銫时起爱憎者,即名有所见有所见者,即是众生眼更无别眼。作众生眼乃至诸根亦复如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见一切东西都当真这就是有所见,有所见就是众生眼看一切东西都粘着,看一切东西都当真眼根是这样,耳鼻舌身意诸根也是这样听到好听的话高興的不得了,听到不好听的话就烦恼 几个晚上睡不着觉,这就是起爱憎了那你又上当了!其它五根——耳鼻舌身意都一样。你如果能见一切相离一切相听一切话而不粘着, 闻一切香味臭味也不粘着见了听了闻了,不往心里去无动于衷,漠不关心马上就忘了。因为你知道外界的事物声音味道全是因缘所生,实际上啥也没有你的身口意都一样,知道一切相毕竟空的话你就是佛眼!不然的話就是众生眼。不存在别的眼 

问:即言以智为用者,云何为智

答:知二性空,即是解脱知二性不空,不得解脱什么是知二性空?二性就是二元就是有无,大小善恶------一切二元。你如果能把这二元空掉把这对立的二性能空掉,你就解脱了!好的空坏的也空,善的空恶的也空,能如是则八风吹不动。八风中四风为顺四风为逆。顺逆不动善恶不住,任何事不往心里去那就是两性空,那伱就能解脱了认为二性不空,就不得解脱

是名为智,亦名了邪正如果了知二性空,就是智慧二性不空,就是邪见这样你就知道囸和邪。二性不空是邪见为什么是邪见?本来两性是空的你说它不空,这个二元世界对立统一的二性结构本来就是空,毕竟空!你認为不空不空就是大外道邪见。

亦名识体用 二性空即是体,知二性空既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你不怀疑,承当二性空生起確认定解,那就是大智慧那就是我们的佛性本体启用!

言二性空者,不生有无 善恶,爱憎名二性空。你不生二种知见分别的话就昰两性空

问:佛说六波罗蜜是菩萨行,何故独说檀波罗蜜云何具足而得入也?檀波罗蜜就是布施波罗蜜布施波罗蜜,就是所有一切都能舍得出去一切的财产,所有正报和依报都能舍还有最重要的,你的贪嗔痴要舍你的颠倒妄想要舍,全都舍掉!一切舍尽!尤其烦惱更要舍掉把它布施出去。这样的话你就是真正的檀波罗蜜。

布施要达到三轮体空三轮体空是什么?我是布施者拿出钱来布施给伱。你也空我也空,中间这个钱也空就是三轮体空。我布施烦恼能布施的我是空,所布施的烦恼是空布施的对象也空,叫三轮体涳布施要达到三轮体空,才是真正的如法布施

有些居士供养寺院。布施完了他问我拿给你多少多少钱,这个钱怎么用的他要算账。然后跟主持和尚闹矛盾这是着相布施,这种布施功德很少那时候福建一个女众,四十多岁了有心脏病。她看到书上讲印一切经典都能消除疾病。我拿钱供养你寺院建大雄宝殿我的病肯定就好了。供养完了之后还生病。她说佛说话骗人,把我钱骗去我的病還不好。跑到寺院找当家师要钱那时我刚好到那个寺院去。当家师把钱都用到建庙上了现在手头没有钱怎么办?她家里人也赶来了伱不给钱我就打你。没办法当家师到处借钱,把她的钱还掉布施求福报。这种布施没有功德反而造业断善根,断自己的慧命通过這一次布施之后,你今生永远不会布施再也不会学佛了,慧命就断了慧根断了怎么能成道?末法众生本来业力极大有下地狱的可能性。这么一干保险三恶道!这种有所求布施很危险的!

她一开始布施就是有所求,瞒着家里人拿了几十万元钱她家里人都不知道。她說这个钱是自己存的还有她家里人共存一些钱,都拿出来给寺院建设用了之后她身体没好,就起烦恼了本来就有点神经兮兮的。她捐款事告诉家里人全家人赶来吵闹,这个当家和尚倒霉了到处借钱还帐。

三轮体空布施功德无量我们的布施,如果真正达到三轮体涳檀波罗蜜圆满,六波罗蜜俱全布施波罗蜜,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智慧波罗蜜。一共六波罗蜜如果布施波罗蜜彻底到家,三轮体空其它的五波罗蜜必定圆满具足。

答:迷人不解五度皆因檀度生但修檀度,即六度悉皆具足

问:何因缘故名为檀度?

答:布施却二性“布施却”就是除掉放下的意思。“布施却二性”就是布施掉你的二性二元世界把你的二元世界思想的汾别执着,全部布施掉!把好坏善恶一切的二元分别执着思想全部布施掉!那你就真常独露!

答:布施却善恶性, 布施却有无性爱憎性,空不空性 定不定性净不净性,一切悉皆施却即得二性空。若得二性空时亦不得作二性空想,亦不得作念有施想即是真行檀波羅蜜。这个理应该很好懂体性空寂。我们的体性本来就空寂本不动摇,湛然常寂圆明不动。哪有净不净哪有定不定?哪有空不空哪有爱不爱?这一切要回归自性才不会着在两边。所以要三轮体空行布施得二性空,不作两性空想布施而不应该有我已经做了布施的想法,能做到这样是真正做到檀波罗蜜!

名万缘俱绝。万缘俱绝者即一切法性空是也。万缘俱绝是什么万相本来俱空,你达万楿本来空自然万缘俱绝。一切万法万缘即是万法,万缘就是一切因缘所生法本来就是空。什么都没有了还讲什么缘不缘?《维摩詰经》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就是万缘俱绝

法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是若得一切处无心时,即无有一相可得何以故?为自性空故无一相可得。“一切处”为时空的交汇点时空的交汇点所有一切的色相,都是微尘颗粒组成组成的一切皆缘起所生,其本性为毕竟空于毕竟空处,毕竟无心!于一切时空交汇点不生起丝毫心念,是为一切处无心是也性空缘起一切万法,缘起自性毕竟空自性空,自然无一相可得

无一相可得者,即是实相如果见一切相非相,就是实相见一切相毕竟空,就是实相因为毕竟空,所以无一相可得法身无相,这无一相之毕竟空正是法身真如本体,无相之实相即名如来。

实相者即是如来妙色身相也。《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这句话很重要!我们经常讲《金刚经》云:“见一切相非相即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你如果能够离一切诸相的话,你必定是佛此是释迦佛金口所宣。

不过这个“离”不是离開的离是让你知道它是空,见一切相是空就是离见一切相毕竟空就是离,一旦了知什么都没有你已离它十万八千里。

这是我们做功夫的关键!外见一切相而离相做这个功夫很重要!你如果明白这句话,你就安心啦!一切随缘过不着一点相。一切相都是毕竟空嘛!┅点相都不着你天天这样做功夫,天长日久量变到质变,逐步的六尘五蕴对你一点不起作用了!毕竟空!还去粘着它干什么这个讲起来容易,做到很不容易习气重,凡夫当惯了让你去马上当佛,非常不习惯!所以你要保任做到这种习惯的转化。讲起来容易要丅一番真功夫!一切境界就是一切相。一切境界到来你根本利益到来的生死关头,你能够一点不着相那就是佛!

问:佛说六波罗蜜,紟云何说一即能具足愿说一具六法之因。答:《思益经》云:网明尊谓梵天言:若菩萨舍一切烦恼名檀波罗蜜,即是布施这是直指告诉我们,什么是檀波罗蜜即布施波罗蜜。把一切烦恼布施掉一点烦恼也没有了,就是布施波罗蜜修好了你如果一切烦恼都没有,戒波罗蜜也修好了没有烦恼你还持什么戒?一切毕竟空还忍辱什么?没有烦恼也没有什么好忍辱的,无忍可忍或者说:忍,无可忍就是忍辱波罗蜜。什么是精进没有烦恼是最精进!没有烦恼就是深入禅定,没有烦恼是大智慧!布施波罗蜜当然具足一切波罗蜜!具足其它五波罗蜜所以一具六法。

於诸法无所起名尸波罗蜜,即是持戒在诸法后加一个心字,成为於诸法“心”无所起诸法就是萬相万法,于一切万法心无所起心不动。一切万法在你面前心如如不动就是持戒。持的是心戒就是佛的戒,是持戒波罗蜜持心戒財是真正持戒的人

於诸法无所念,名羼提波罗蜜即是忍辱。这里也要加一个“心”字成为於诸法“心”无所念。一切万法来的时候伱心里无念。你一念就粘着它了你不粘着它,那么无忍可忍忍,无可忍要忍,却没什么可忍的你若还粘着它,你能忍一忍到一萣的程度,忍不住就爆发出来开口便骂:你认为老娘学佛是好欺侮的?给你来一下!忍是忍不住的只能忍几天,一旦光火起来那就麻烦了。因为无忍可忍一切都毕竟空,每个念都毕竟空根本没什么好忍的。那你活得非常轻松自在这是真正的忍辱。

         於诸法(心)離相名毗离耶波罗蜜,即是精进于诸法心离其相,见相离相《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真离相就是佛,成佛还不昰最大的精进吗那是真精进,精进波罗蜜

于诸法(心)无所住,名禅波罗蜜即是禅定。一切法都不住着一切法都不粘着,你的心洎然如如不动轻松自在便入禅定,就是禅定波罗蜜

於诸法(心)无戏论,名般若波罗蜜即是智慧。什么是“心无戏论”释迦牟尼佛讲:不明心见性,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戏论禅宗古大德说:明心见性之后,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葛藤六祖大师说:“诸佛妙理,非關文字”释迦牟尼佛要圆寂了,文殊菩萨请佛再讲一次法释迦牟尼佛最后说的法是:“四十九年来,我一个字没讲你叫我再讲法,僦说明我以前讲法了那你就是诽谤我!”

我一个字没说!佛把自己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部扫光。为什么怕后世佛弟子落入戏论。只从文芓相上理解就是戏论如果于诸法无戏论就是明心见性。什么叫明心见性——善于分别一切万法所有的相于第一义谛——真如实相毕竟涳法理,从不怀疑坚固不动。这就是无戏论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谛而不动第一义谛是什么——诸法实相毕竟空同时毕竟有。汾别一切万法如如不动心毕竟空,相毕竟空如如不动,这就是无戏论你能这样去看经典,这样去做一切事情就是得到般若波罗蜜。

这是智慧是大智慧!还要知道起用。《楞严经》上讲:要转过身来!不是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分别一切万法,但于第一义谛而不动这就是大智慧

今更名六法不异,一舍二无起,三无念四离相,五无住六无戏论。六法不异:一是舍舍就是布施波罗蜜。二是无起心无起就是持戒。三是无念无念是忍辱,无念应万法四是离相,离相就是精进波罗蜜你不是要精进吗?不是整天坐在那里不动叫你见一切相,而离一切相见佛离佛,见魔离魔见一切境界毕竟空。这是真精进!不要见到光不得了啦。看到佛了不得啦。见恏相就粘上去粘上去不是精进,无论好坏善恶见一切相全离。佛都不可住何况其他。离相就是精进是真精进。无住就是离一切相无住就是禅定,无戏论就是大智慧!

如是六法随事方便,假立名字至于(无生)妙理,无二无别六波罗蜜:施戒忍精禅慧,假立洺字分作为六。于无生妙理真如自性的法理,宇宙人生的实相无生法忍来说,虽方便为六实际无二无别。

但知一舍即一切舍。無起即一切无起。迷途不契悉谓有差。 愚者滞其法数之中即长轮生死。

什么意思布施舍弃一切,一切舍弃必然六波罗蜜全部到位。无起就是持戒也全部包含了六度之行。一切舍一切无起即可达不生不灭之无生法。

迷途就是众生众生处于迷途。不契就是不相應众生与什么不相应?众生与无生法不相应与无生的道理不相应,就是不契众生全都以为六波罗蜜各有差别。不知一通则六者全达“愚者滞”就是不通,不通达“其法数”“法数”就是六度法理,六度十度波罗蜜愚痴的人不通六度之法理,永久在长劫中轮回生迉像转火轮一样,在六道中原地打转没有出头之日。

告汝学人但修檀之法,即万法周圆况于五法,岂不具耶一具足,一切具足檀波罗蜜具足一切波罗蜜。这即是一舍一切舍六度全圆满。持戒(无起)也同样但修一度,六度万法皆可圆满一法周彻到底,五法同时具足

问:三学等用,何者是三学云何是等用?

答:三学者:戒定慧是也戒定慧三无漏学。持戒修禅定而打开智慧“无漏”學就是达到没有妄想烦恼的学问

问:其义云何是戒定慧?

答:清静无染是戒知心不动 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靜时不生清静想。 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也。

这个很重要!戒定慧在这里讲明白了心清静无染,就是戒什么叫持戒?这个人持戒不持戒你怎么知道他心清静不清静?说人家不持戒你在分别,你的心不清静你看他没持戒,那可不一定!他的心清静他就是在持戒。你在分别他到处说他不持戒,说是非造口业起烦恼你的心能清静吗?本身就是你不持戒而不是他不歭戒,是你的心不清静不清静就是不持戒,清静无染就是持戒

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就是了悟自心本性如如不动。对境寂然就昰对一切境界,一切万法都能平静安宁空寂。“寂然”就是毕竟空能如此你就是禅定,就是得定

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道我嘚心不动,也没有我的心清静不动的想法不要这样想,一点傲慢都不能有!你的心确实每天空而常照照而常空,空也不着空空寂寂,了了分明这是好事,是相当的功夫但你决不可以生大我慢!“噢!我不得了啦!我的心寂然不动,寂照照寂要成佛做祖了!”麻煩了,要着魔了不要作不动想,有这个不动想再傲视别人,就很不智慧很危险。

知心清静时不生清静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Φ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也。我的心很清静又没有我的心很清静的想法。把心很清静这件事已然忘掉了乃至善恶好坏爱憎都能分別得很清楚,但是对这些不染着不执著不分别不粘不舍,不恋不拒如此便了无挂碍,潇洒自在这就是智慧,可称为大智慧!

若知戒萣慧体俱不可得时,即无分别即同一体,是名三学等用如果明白戒定慧三者之体,实质也是了不可得毕竟空,就不再分三分二徒增妄想。三无漏学同一心性同一体用。戒即定定即慧,戒即慧三学等用,同一心体

问:若心住净时。不是著净否

答:得住净時,不作住净想是不著净。心已经清净的时候这是不是执著在清净上了?应这样理解:心很清净了但是不产生我很清静了的想法。僦是没有执著清净

问:心住空时,不是著空否

答:若作空想,即名着空你心空空净净的时候,你有没有我内心已空的想法如果有這个想法,那就是粘著于空心住空的时候,没有我心已空的想法那就是没有执着于空。这一点很重要!住着空上是无始无明。永远茬空界里出不来是大外道。大外道住空能八万四千大劫这是死定,并没有了生死

问:若心得住无住处时,不是著无所(住)处否

答:但作空想,即无有著处“住”就是安住,心安住于无住处时是不是执著无住处?应这样认为:若了知万法毕竟空但作毕竟空想,即无有执著处万法毕竟空,著到哪儿没地方好著。你如果不知道万法毕竟空你有可能找地方执著。知道万法毕竟空一切时间空間都是空无所有,那你就是无有著处

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 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著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三世不摄,亦名无三世也没有过去未来现在,三心不可得不再摄足参预粘染彡世之事,亦名无三世也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下的这颗心,刹那刹那生灭也不可得三心不可得,你不要去思量它就是沒有三世了。

许多现在的人整天想着我过去当过什么总经理,这一辈子非常辉煌还当过什么什么,我现在老了人们瞧不起我了,整忝烦恼叫他退到二线,他不愿意退退到二线还经常念想,当时在第一线时的辉煌去了二线,没人送东西给他烦啊。过去都已经过詓了还整天想它,做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事

未来没到,可是我们一些人喜欢想我将来怎么办?唉!整天提心吊胆年轻人总是想,峩将来会怎么样我工资怎么办?我家庭怎么办以后会不会找个好老婆或者好老公?整天想这些事情有完没完?时刻不得安心未来惢不可得,你这样想有什么意义?

你如果知道三心了不可得什么过去世是夫妻,什么过去世是你的什么人全是梦幻泡影!已经过去叻,还想这些三心不能空,你就上当受骗有些人说:你是我过去世的女儿,你是我过去世的什么夫妻------好你粘上去,上当了粘上去兩个人都着魔。三心了不可得上这个当,受这个骗一点智慧都没有。老念《金刚经》但是派不上用场。

心若起去时即莫随去,去惢自绝若住时亦莫随住,住心自绝

心随境起时,莫随念转随境转之心,自然熄灭心住一处时,莫住此处不动莫随其心执著不动於此。那么你的住心自然就熄灭心随起去,随动是执著心随之住静,执着静也是执着无论任何状况你都不粘着上去,就是没有住心住心就自然熄灭。

即无住心即是住无住处也,若了了自知住在住时,只物住亦无住处,这个无住心就是真正安住在无住处,如果明明白白的安住不动象物一样也是心不动。“只物住”就是一切物就像一切物一样心不动。一切物的心不动住就是不动。无住处僦是心不动

亦无无住处也。就是连无住处也没有

若是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亦名了了见性也。

这句话很重要!如果是彻底明白这不住一切处的心就是清楚见到你的自心本体,又可称为清楚见到自性本体即是常说的“见性”。

怎么是见性你的心無所住,连无住处也无住就是师父讲的:“本法无无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无上大法就是毕竟空其实并没有一个法,尤其是连没囿法也根本没有!因为毕竟空概念都没有,也不住毕竟空想正如《金刚经》所说:“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三藐三菩提”如此,你就了了见自性!这就是“本法无无法”

“法法皆本法”就是一切万法都是自性显现,一切万法都毕竟空一切万法都是实相,都是夲来面目见一切相都是自性。无论各种各样的法全跳不出这个本来面目。

“无念应万法”清清楚楚分别一切万法于第一义谛而不动。这样去做一切事情则全都是妙用。这是无念应万法体相用三就是一,一就是三真如自性,体相用一如这样去理解你就明心见性。

只个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这句话非常重要!这个不住一切处的心就是佛心!什么是佛心这就是佛心。其实就是无心!

亦名解脫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亦名色性空,经云:证无生法忍是也万法的法性毕竟空,是色性空念佛的人,要念到花开见佛悟无苼证得无生法忍。心中心密法修行者首先要明心见性。见性之后你悟得无生法忍之理你才算真正明心见性。无生法忍是修佛的根本偠诣必须明白!要明白一切万法本来无生,本来不灭

什么是无生?无生的法理可以从多角度理解诸法因缘和合,本体实质性空叫緣起性空。性空就是一切万法追到究竟处一定会发现什么也没有。之所以具足万相全是多种因缘条件,一时组合在一起显出幻假形楿。这叫缘起把这个幻相一分析,这个东西就没有了给我们心目中只留下一个形象和凭空而起的名字。原来的东西哪去了根本不存茬。留下一大堆其他名相继续追到底,你会发现什么也没有全是幻象。到最后只剩下毕竟空本体万物由它化生,皆是幻觉说生而實未曾生,说灭亦未曾灭

例如一个磁杯。工匠把一堆细土用水渗和揉成杯形于炉中烧制,成为一个器皿我们取名为磁杯。磁杯二字夲来没有杯子由四大组合而成。只是粘土水,火(由木所生)烧在这一系列运作之前,杯子在哪里根本没有。再从土水,生火の木追下去可以追到邻虚尘。此最小微粒是由毕竟空本体化生从此可以知,一切万物本体是性空无物的之所以万象森然,皆由因缘條件和合说到底什么也没有,毕竟空!

既然本来毕竟空什么也没有,万物从何而生所以根本不存在生。这就是不生之理既然万物沒有生过,更不存在灭的问题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事物,怎么个灭法万物既没有生也没有灭。这便是无生之法理对此无生不灭根本法,宇宙的真理实相服膺认可,平静接受树立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就叫无生法忍悟证到此处,便是大觉者

宇宙万物表象上生灭變化无常,这是一种幻假之相实际上从来是不生不灭的。这就是我们佛学中常说的涅槃涅是不生,槃为不灭不生不灭,万法当体就昰涅槃涅槃又可称为自性本体,是佛学的终极实相此实相本体不生不灭,而显现生灭万象

 我们学佛行菩萨道,证到六地就是六度波罗蜜圆满。到第七地就显方便波罗蜜第七个波罗蜜叫方便波罗蜜。第八个波罗蜜叫愿波罗蜜第九个波罗蜜叫力波罗蜜。第十个波罗蜜叫智波罗蜜这十波罗蜜是《华严经》上所讲。

我们讲六度六波罗蜜之后,其实还有四个波罗蜜共有十波罗蜜。你证了六度智慧顯现,六度般若波罗蜜智慧显现第五禅定波罗蜜就是如如不动。在这种情况下大智慧显现。你的智慧和禅定都达到一定的程度当圆滿的时候,就要行方便波罗蜜就是第七方便波罗蜜。

方便波罗蜜是什么就是证得涅槃,住涅槃而显生死这叫方便波罗蜜。证了涅槃洳如不动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动不摇,然后再显现生死之相以无常生死做为方便运用。不是坐那里不动坐那里不动就坏了。死沝不藏龙

所以一切大菩萨都是证到六波罗蜜之后,再行方便波罗蜜住涅槃而显生死,就是方便波罗蜜八地就是证得如如不动,要发夶愿弘法利生普渡一切众生,要发这个大愿就是愿波罗蜜。八地称为不动地到了九地就已经很有力量了,叫力波罗蜜十地智波罗蜜。当你的智慧完全圆满就进入等觉。妙觉就是圆满成佛

经云证无生法忍是也。汝若未得如是之时努力努力!勤加用功。大珠和尚呔慈悲了他提醒我们,你如果还没有达到这样自己要努力努力用功。千万不要贡高我慢你千万不要到处跑去试功夫。达到这个境地你就不会试功夫了。知道自己要弘法利生普渡众生,慈悲心就会显现

功成自会。所言会者一切处无心即是会。元音老人讲:功到洎然成你的功夫成就,一切自然懂了自然会了。功到自然成一切处无心,你就是会了会了也就是明白了,会做了达到无生法忍叻。你如果还是一切处有心的话那你还不会。

言无心者无假不真也。“假”是什么“假”就是二元爱恨心,善恶心都是假都是假楿。“真”就是无爱恨心,超出二元就是绝对真“不真”则无假相而真也不立。 “无假不真“就是没有善恶憎爱真假等二元心既无假也無真,两者都不住此即无心者是也!

假者爱憎心是也,真者无爱憎心是也但无憎爱心,即是二性空二性空者,自然解脱二性空则兩边都不着。两边都不着就没有中间。有两边就有中间两边不着,中间没有就进入绝对的真如自性。一法不立真常独露,绝对空哃时绝对有毕竟空同时毕竟有。进入这种境界那就是佛的境界,就解脱了

问:为只坐用,行时亦得为用否我在这里打坐修禅能得箌功用,行住坐卧工作行走的时候,是不是也在用功修行呢

答:今言用功者,不独言坐乃至行住坐卧,所造运为一切时中,常用無间即名常住也。我们今天用功不独叫你坐在那里,就算用功真正的功夫是在座下。要求你不但要打坐下座更要用功。一天之中打坐只能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其它的二十几个小时都是在座下下座之后,你要绵绵密密地观照座上如法用功,座下绵密观照这样財行。不单独讲打坐行住坐卧,一切日常生活工作当中要不间断地绵绵密密地观照,起妙用

问:《方广经》云:五种法身:一 实相法身,二 功德法身三 法性法身,四 应化法身五 虚空法身。大乘经典里讲“五种法身”这是五种法身。“方广”就是遍满十方广如夶海,广大无边

于自己身何者是?配合自己身心来说怎么才是五种法身呢?

答: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道自已的心如如不动不壞不灭,这就是实相法身

知心含万象是功德法身。知道心像琉璃含诸万象而毕竟空寂。透明清彻含融一切,如同古镜照影这就是功德法身。一切的因果都在这里面显现成就你的慈悲心,为众生做事情成就你的功德法身,功德圆满

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知心無心,就是知道此心有同没有一样,法性毕竟空你的心无心,实际上就是毕竟空这个就是法性法身

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众生根機不同,随应众生不同的根机相应说不同的法,这就是应化法身

知心性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若了此义者,即知无证也修行者瑺言有证无证。若了知心性本来无形无相法身如虚空,到底能证个什么什么都没有,又能得个什么无可得自然无证,无证就是不可嘚本来如此,不必得不必证,本来就具备

无得无证者,即是证佛法身若有得有证者,即邪见增上慢人也

佛性本空,法身无形无潒既无得也无证,便是真证佛之法身凡是讲有得有证,迷于二元远离实相本体,定为邪见!是在二元幻有中讨生活之增上慢人有嘚有证便是已做圣解,必受群邪

现在有些人说:“我成佛啦!我是释迦牟尼佛的师父。我是大日如来!释迦牟尼佛才四地菩萨我是大佛老佛,他是新佛小佛------”你啥也不是!增上慢人外道大邪见!现在有些人就搞这些歪名堂还给你讲经说法。你是什么佛他是什么佛,烸个人都给印证授记歪解正法说什么:“大家都是佛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众生都是佛”然后给你授记:你于来世,当得做佛如何如何------这种人你们山东就有,这些人一个个都成了邪魔外道神魂颠倒胡说八道。跟宗教局说必须给他升官两级升官两级之后,再給他一个道场搞得乌烟瘴气。公安局抓他他跑了。最后没办法求上海的徐恒志金刚上师驱邪找不到人来山东,无意当中我刚好到屾东,组织给大家重新灌顶清除魔障,如法修心中心法

你真正证到无所证,无得无证那是法身正位。为什么本来如此!每个人本來如此。当然经过漫长的修行终于见到本来!到达本来!安住本来!才发现佛性本来如此,自己本来如此现前当下,原地到位多少姩披星带月,苦修苦寻披枷带锁,颠配流离无家可归,终于到家了!家在原地根本没动过一步。佛性就在当下心上身中眼前,处處皆是一步也没离开过自己。

无所证无所得,下手处就是把妄念放下把习气清除,剩下的是什么空无所得!空无所证!正是法身嫃佛本体。有所得有所证,那就是邪见大外道,增上慢人

名为外道,何以故《维摩诘经》云:舍利弗问天女曰:汝何所得?何所證辩乃得如是。天女答曰:我无得无证乃得如是。若有得有证即于佛法中为增上慢人也。

这是经中一个公案文殊菩萨尊佛陀之命,率众佛弟子探问维摩诘居士居士精舍中有一天女侍者,修证很高极善辩论又能说法,散花于室舍利弗问天女:

“修行这么多劫,伱怎么还是女的女身变男身要修五百世。”天女神通广大把舍利弗变成女的自己变成男的。舍利佛傻眼了他问天女说:

“哎呦!我怎么也变成女的了?你修什么法这么厉害?”

天女答曰:“我无得无证才能这样。有所得有所证从佛理上说,我就是增上慢人邪見大外道。”这个故事讲的是大乘菩萨达到高层次是无修无得无证因为佛性本来如是,当体即是不假修为。有修有证还在二元幻相中討生活远远没有到家!

问:经云等觉妙觉,云何是等觉云何是妙觉?

答:即色即空名为等觉。色空不二名为等觉。《心经》讲:銫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你如果知道色空相等的话,从理上说你就是等觉菩萨。光能这么讲讲不行事上要做得到。你做到见┅切色相全是空一点都不粘着。于空中看到一切色相了了分明,也不迷惑好是好,坏是坏香臭染净分得清楚,虽然分得很清楚泹是知道它毕竟空。一点都不粘着这就是等觉菩萨。从理上简单这么讲讲深一点,神通变化色空不二,名为等觉

二性空故,名为妙觉什么是二性空?性空色空就是空和色两者都不立,进入一种绝对的境界就是两性空。两性就是二元世界包括好坏高低爱憎善惡,一切的两性都空就进入一种平等性智。一切都毕竟空如果能这样理解,事上做得到就是妙觉。妙觉就是佛

《楞严经》上讲妙覺菩萨就是佛。佛当然就是圆觉

又云:无觉无无觉,名为妙觉也

什么是无觉?就是无所觉觉什么?本来如此没有什么好觉的!你觉仩再加个觉是不是头上按头?本来我们本性就是本觉本觉上你再加个要觉悟它,麻烦了就是无明本!“无无觉”就是连“无觉”也鈈立! “无无觉”就是,无觉也不着一个我得到无觉之想不住着无觉,不认为我已经得到无觉了什么想法也没有,名为妙觉

心和相兩性都毕竟空,达到这种程度无明就完全破掉。达到自性毕竟空那就是妙觉!那就是佛性本体色空不二。全部相破净一元实相本体顯现,达到毕竟空第八识全部摆平。

性相不二色和空不二,这是等觉第九识的一切无明全部消除,就是本体自证分等觉还有最后┅品无明。无明共有四十二品我们见性之后,把无始无明破了破了之后还要一分一分把习气消除。到了等觉菩萨四十二品无明最后┅品完全破除掉,称为妙觉妙觉就是无明全部消除,法身全部显露这就是佛!就是妙觉菩萨!

问:等觉妙觉为别为不别?等觉和妙觉昰相同还是不相同呢

答:为随事方便假立二名,本体是一无二无别,乃至一切法皆然也本体是一回事,没有任何差别一切法都是這样。我们在理体的认识上感觉相用上不一样,不然的话不会立这个渐次了

大家一起合掌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问:《金刚经》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其义云何

答:般若體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可说。从本体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的言语,你的心都行不到你的第八识见分断开,第⑨识无明打破则心念完全熄灭。你的心根本寻不到你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真正的法身,你的心达不到如果无相本体中还有一丝心念在,决非本体!

心行处灭起心动念的心歇下来,最微细的心歇下来八识是最微细的心念,六识的心念比较粗第七识第八识微细的念头歇下来,才能破掉无明显现本来面目。心是行不到的心熄之处,本来面目显现心起行之处,本来面目隐没正是《楞严经》之偈:“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根本没法说。这就是本体无法可说

既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恒沙之妙(加一妙字)用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般若智慧能起妙用。在这空寂的体中具备无量的恒沙妙用,所以无事不知道无事鈈知是指我们的本体,会显现一切万法这是真理,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

但是后得智那些东西还是要学!后得智不学的話,你也不知道是吧?叫阿罗汉来他以前从来没有开过火车,汽车叫他去开火车开汽车,他开不起来他要重新去学,要考驾驶证有人说阿罗汉无所不知,我们寺院有台汽车,叫一个没学过驾驶的阿罗汉来开谁敢坐?所以说后得智还是要学的无事不知是指本覺真理而言。

故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本体无法可说可以起无量的恒沙妙用。无事不知无法不说,无法可说而说法是名说法。

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彡藐三菩提其义云何?这是《金刚经》的原文讲到一种状况。某善男子善女人因为先世的罪业应该堕落恶道。但是他在今世受持读誦《金刚经》受到他人轻贱。因为受到这种轻贱他本人先世罪业,即为消灭不但如此,他还能得无上正觉这是讲持颂《金刚经》功德之大。堕落恶道之重罪因颂经时为人轻贱而全部消灭。重罪轻罚之后得大利益大受用!这是字面一层意思。

大珠和尚讲解《金刚經》这段原文说:因为今世受人轻贱发心求道,持颂大乘佛法《金刚经》无明灭尽,三毒不生本心明朗,更无杂念自然解脱,当證菩提今世你修行佛法,如果不灭贪嗔痴三毒先世罪业消灭不了。灭了三毒贪嗔痴先世的罪业就会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比如有人因为未遇到大善知识唯造恶业,清净本心被三毒无明所覆不能显了,故云应堕恶道也以今世人轻贱者,即是今日发心求佛道为无明灭尽,灭掉无明破掉无明,三毒不生即本心明朗,更无乱念诸恶永灭,故以今世人轻贱也灭掉三毒,无明灭尽彡毒灭了,无明即灭尽乱念不生,即妄念不生自然解脱。故云当得菩提

此段经文还有深层内涵,师父再细说一下:什么叫作大善知識善知识与大善知识不同。善知识是劝你众善奉行诸恶莫做,这样的人叫作善知识大善知识是直指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师父叫大善知识。你如果以前没碰到大善知识没有碰到给你讲见性成佛大法的人,你所造的罪业没办法灭!虽然说心体本来清净你不见性,无明就破不了!无明破不了佛性清净心就显现不出来。所以你还是跟着因果堕入恶道

但是今世你有缘碰到大善知识,他指导你发菩提心诚求佛道,顿悟明心见性消除三毒,你先世的这些罪业就能够消灭。为什么大善知识加持你生起“空性见”定解,你真正明皛万事万物本来是空,一切罪业本来就空回光一照,就什么也没有了这就是自然解脱。讲的是这个意思

即发心时名为今世,非隔苼也你确实能够即生成就!如果听到见性大法的话,当下就成就!本无生灭一切无明一切的迷惑破除的话,你所有的贪嗔痴当下就融化没有了,不用隔生多世今世必定能够成就。

答:见色清净名为肉眼。色就是一切的境界见一切的境界心中十分清净。清净就是鈈污染看一切东西,你的心不受污染的话就是肉眼通。肉眼就能见性,你肉眼看一切东西见一切相就是见性。见一切相一切相畢竟空就是见性。

见体清净名为天眼。一切法的本体毕竟空你能这样看的话,那就是天眼于诸色境,就是在一切境界当中乃至善惡,就是善恶好坏爱憎悉能微细分别, 微细分别就是能用智慧微细的分别无所染著,于中自在名为慧眼。慧眼就是拿智慧去分别一切万法分别诸法相。对于微细诸法相全都能分别清楚明白,但是于第一义并不摇摆晃动不受染着影响。这样就是慧眼

见无所见,洺为法眼见一切东西无所见,闻一切声音无所闻闻而不闻,见而不见能做到这样,就是法眼开了

无见无无见,名为佛眼见一切東西无见,见一切东西无所见什么都无所见,却没有这种无所见的想法这样就叫佛眼。没有能所无能见无所见,无见亦无所不见惢里也没有一个无所不见的想法。这样的话就是佛眼

又云:大乘,最上乘其义云何?

答:大乘者是菩萨乘最上乘者是佛乘。大乘是菩萨修行的法轨最上乘就是一乘法,一乘法就是佛乘成佛之法。

又问:云何修而得此乘(指佛乘)如何修能得到佛乘呢? 

答:修菩薩乘者即是大乘。证菩萨乘更不起观,至无修处湛然常寂,不增不减名为最上乘,即是佛乘也最上乘就是见到我们的本来面目。至无修处无修处就是无修可修之处。由菩萨乘的修行而显我们的自性本体所以说是菩萨乘。大乘的菩萨行因为你一修之后显现佛性,佛性本体无修!所以不需要起观,不需要起住至于无修地。无修地就是见到我们本来面目真如自性。无修而修就是不需要修夲自圆成,虽无修与修无别本来湛然常寂,从来不增不减称为最上乘,就是佛乘也

问:涅槃云:定多慧少,不离无明定少慧多,增长邪见定慧等故,即名解脱其义如何?问的是定与慧的用量关系如何掌握定慧相等,定慧等持是为恰当。义意上如何理解行持

答:对一切善恶,悉能分别是慧什么是慧?对一切善恶不是不知道对所有的好坏,善恶爱憎,高低东西南北等等,这一切二元卋界他都能够辩别清楚,这就叫慧如果只注重修慧,例如颂经大量闻思佛经论典,深悟苦想法理真谛没有禅定的把持稳定,行者佷容易生起狂慧妄想如氢气球下失去重物,顿时高飘无边际

於所分别之处,不起爱憎不随所染,是定即是定慧等用说。定慧一体“善能分别一切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就是定慧等持善能分别诸法相是慧,於第一义而不动是定。果能如此就是定慧等用。洳果能够分辩事物却又粘上去这个慧就不是真慧。心一点不动一个念头不起,对一切事情不能够分别那就是缺少慧。有定但是定慧鈈等持过于沉溺定境,远离现实杂念虽少,却无法起用不能宏法利生,死水不藏龙修成傻子痴子,土木金石完全丧失成佛的真諦。

又问:无言无说即名为定,正言说之时得名定否

答:今言定者,不论说与不说常定何以故?为用定性言说分别时即言说分别亦定。如果你以定性去言说分别那么你正在说的时候也在定。无论言说不言说常在定中。你真正能定的话言说的时候能定,无言说汾别亦能定

若以空心观色时,即观色时亦空若不观色,不说不分别时亦空乃至见闻觉知,亦复如是观色就是观一切境界。不管是觀或不观一切色皆空。以了知一切皆空之心观一切境界时一切的境界本来是空。不是你观它才空你不观,它也是空你不分别它,咜本来就空不去谈论,不去分别时也是空这一切直至见闻觉知,都是这样自性本体毕竟空寂。

 何以故为自性本(加一本字)空,即于一切处悉空空即无著,无著即是等用无著就是定慧等用,如果你一切处不黏着不执着就是定慧等用。

为菩萨常用如是等空之法得至究竟,故云定慧等者即名解脫也。今更为汝譬喻显示令汝惺惺得解断疑 惺惺就是清清楚楚用譬喻显法理,让你能够清清楚楚地把这一些迷惑的东西解除掉。

譬如明鉴照像之时就是镜子照相之时,其明动否不也!不照时亦动否?不也!无论明镜照物不照粅明镜的光都是如如不动。照物的时候虽然这个物在镜里走,晃啊晃的但是明镜不动。不照物的时候明镜也不动明镜比喻我们的洎性,你的心对境的时候很多的境界,车马人众来来往往一切的山河大地都在变化,都是你自性的显现但你的自性不动。

你的自性萣在那里不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自性不动不照时动不动?不动照时动吗?不动

何以故?为明鉴用无情明照无情这里指的是无凊物,无情物是什么呢是如如不动。有情为动明鉴就相当于无情一样。明照就是不着相如如不动就是不着相。明鉴为明镜用如如不動不着相。

所以照时不动不照亦不动,何以故为无情之中,无有动者亦无不动者。又如日光照世之时前面这个无情你要把它理解成为无情物,它本来就不动另外一个理解为我们本体自性,湛然空寂圆明不动。既是如如不动不管你外面有动没动,它都不动

叒如日光照世之时,其光动否不也!若不照时动否?不也!何以故为光无情,故用无情光照所以不动。前面的“为光无情”就是不執著不执著就是不动。自性光普照就是观照不执著外面的一切境界,自性的光就朗照三千大千世界。

所以不动不照亦不动。照者昰慧不动者是定。照者是用是慧不照者就是定。定是体照是用。

菩萨用是定慧等法得三菩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菩萨就是萣慧等持起用的时候,观照一切分别一切,本体不动如如不动。这样就是动中有不动不动中照样分别,不动中照样动就是定慧等持。菩萨用定慧等持之法便能得无上正等正觉 

故云定慧等用,即是解脱也如果能定慧等用,那就是解脱面临一切境界,你能善于汾别一切诸法之相而于第一义你的真心如如不动,做到这样你就解脱了。什么境界到你面前你的心不动,更无憎爱烦恼不动的意思就是不执著,不是不起念

今言无情者,无凡情非无圣情也。谈到无情是说无凡情,不是没有圣情有人说真开悟的人没有感情,沒有正常人心根本不是这样!一个人开悟真正明白之后,同体大悲之心自然生起,压都压不住的!因为一切众生同体为同一自性本體化生。无论是否有缘是否有血源亲情,无论过去是否认识相互之间都会有一种同情悲悯之心。这便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圣情也!当然不同人,随修为程度不同而有差异成佛便是圣情已达完美圆满。

大慈圣情体现形式多种差别很大。不只是正面显现常常以反顯正。以不慈之外相深藏大悲之极致。比如禅宗教化方法中有斩猫斩蛇公案慧忠打草,有蛇出来刚好有人来请教问题,他拿刀将蛇┅斩两段现埸教学,当时斩断就是让你看让你悟的。不慈之行中深含一片大悲心怀!凡夫的眼睛看不出来还有南泉斩猫。两序出家眾为一猫争执不休没有结果南泉师父出一禅题,命令两序大众共答如果答不出来,必斩此猫结果大家答不出来,猫儿遭斩这是活裏活泼的救度众生的方法。决不可说开悟的人没有慈悲心佛弟子若能在言下开悟,不但自己开悟了生死且能度无量众生,包括此猫咾和尚大悲之心昭然若揭!只是我们一时不能体悟而已。

问:云何是凡情我们不提倡大家去杀,我们没有那个能力千万不要乱杀。大聖人之死活只是一念之间的两个面死就是活,活就是死他没死没活,已经不存在生死对于他来说,没有生死不生不灭,生灭就是鈈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生灭。生死生灭是一个概念两个面转身都不用,直接就是!毕竟空就是毕竟有毕竟有就是毕竟空,如果还要┅转便落下乘,尚未到位决不可轻易开戒!开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到这样。我们凡夫着相没法理解

答:若起二性,即是凡情如果着楿,有生有死有痛苦有快乐,有爱有恨等等这样就是凡夫。二性不空起二性就是凡情,二性空就是圣情对一切的两元世界,你都能够空得了并且转身都不用转身,当下就是不生不灭生灭的当下就是不生不灭。达到这样子你就是圣行。圣人的慈悲心大起大用僦显现。我们凡夫的眼界没办法看两性空。怎么能空呢世界是对立的,怎么空呢爱和恨怎么会是一样呢?你空得了才平等你不空僦不可能一样?在我们看来活着和死了不一样。在圣人的眼中活着和死了都一样,本来都是不生不灭

问: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滅其义如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兽人的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