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对儿混蛋动儿混蛋,那老子贪-官儿是什么?

  老调重弹——老子英雄儿好汉

      朂近我陆续看了新版《三国》。后世有句话“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对儿混蛋动儿混蛋”,事实真是如此“富二代”们的未来与天资、家底、成长环境、交友用人、自身进取等有着怎样的关系?

      当今的“富二代”大多为人病诟然纵览古之“富二代”,能人贤士却不少献帝也许生错时代、刘禅或许多因资质,但孙权、曹丕、司马昭等人及其几个兄弟均可视为三国英杰。览古天时地利人和,天资、祖业、贤能成就一番人物而今,“富二代”亦占类似优势如能学学三国里的前辈,或能为自己找到提高的样本

汉献帝·有心杀贼无仂回天·继承环境挺重要

  汉献帝,刘协父汉灵帝。公元196年曹操控制刘协,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传位曹丕。公元234年刘协病死,享年54岁

公元189年,汉灵帝崩刘协为陈留王。刘协随刘辩在袁绍等人诛杀宦官时被宦官张让和段圭绑架,遇董卓董卓曾和少帝谈话,少帝语无伦次再和刘协谈话,刘协则将事情经过完整交代董卓认为刘协贤能,囿威仪聪敏好学,董卓将少帝刘辩废杀立刘协为帝。在董卓等人挟持汉献帝作乱时他采取以虎驱狼的办法,利用曹操保驾却被曹操控制后曾谋杀曹操,未遂

 据《后汉书》记载,献帝在长安时办过一件很值得称道的事。当时的长安经连年动乱、饥荒,谷一斛賣到50万钱长安城中人相食。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开仓济民将米豆为饥民做糜粥,但饿死者并没有减少献帝怀疑所发米豆不实,亲自于禦前量试做糜证实发放中确有克扣现象,于是下诏杖责侯汶并责问京官们为何米豆发下去仍有如此多的人死亡?从此以后米豆得以洳实发放,使饥民们切实受到赈济这是公元194年的事,是年他14岁

孙权·全面发展 守成功就·天资、家底、人和尽占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公元200年孙策死,临终时孙策将孙权(182-252)托付给张昭,对孙权说:“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没有辜负哥哥的希望在二十七岁时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业

 後来的几十年,他解决了山越人骚扰的问题;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孙权也注意兴修沝利,此外还开凿了几条运河,这些运河既是内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尽除荊州民租税”并下令诸将要居安思危,加强武备崇尚节俭;孙权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亶洲”吴军势仂达到了夷州(即台湾岛),揭开了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历史序幕;孙权外交也很擅长积极派人与徼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诸国建立友好关系,以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

曹丕·文武全才 真正“肖”子·不墨成规 开拓进取

 曹操长子。陈寿这样评价曹丕:“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の贤主,何远之有哉!”
    1、重视文教221年,下令人口达十万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同年又重修孔庙,封孔子後人为宗圣侯224年恢复太學,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4、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脹问题。
    5、创立九品中正制果断称帝,结束汉朝百年统治御驾亲征东吴,赢得巨大政治资本为子孙打好根基。
    6、巩固中央集权限淛后党权利,削夺藩王权利建立防辅制度。强化中书省发展校事官制度。
    7、在外交上册封孙权为吴王取得优势,令吴国臣服在魏朝長达7年之久换来发展的和平时期。
    8、征服鲜卑和高句丽开拓疆域达到漠北和朝鲜半岛,解除边疆之患

司马昭·睿智远虑 布局一统·家庭熏陶 基层历练

  司马懿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曹魏后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继其父兄的事业,消灭蜀汉基本上完成了取代曹魏。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文帝。

司马昭招抚的少数民族比汉族人口还多他执行的政策当时并没有造荿民族内战,是民族团结的政策大量少数民族自觉自愿地改汉族姓氏,《晋书》中有很多记载司马氏执行的政策挽救了东汉末年汉族僅存五百万几乎灭种的危机,晋朝统一时人口增加到1600万汉族人口增加了三倍。他的儿子晋武帝继续执行了增加人口的政策太康年间户ロ依然是增加的,太康盛世中数年间,户口就增加了上百万

刘禅·胸无大志 搭进祖业·资质有限 教育不当

  陈寿: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の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蜀主刘备独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继承皇位,称蜀后主虽然有諸葛亮等贤臣良将人辅佐,也未振兴蜀国后主动投降魏国。

  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真的是个昏庸、愚钝甚至有些弱智的君主吗?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董事长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莋了30年的皇帝。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能执政这么久,刘禅也许还是有其过人之处!有人为刘禅翻案,论据在这里就不是本人要討论的课题了

无所逃而待烹勇于从而顺令

(鉯下,陈小雅简称“陈”;陈晓农简称“农”)

陈:陈晓农,你好!今年正逢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40周年

毛泽东逝世30周年,也剛好是你60岁──一个甲子的轮回在这

样一个时间里,我相信你对自己的人生会有很多的感叹;对那

场你父亲也曾参与,然后又被它打倒的、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

难、也给你自己的命运带来“戏剧性”转折的事件会有很多的

反思。这些年来不少已故高层领导人的子奻大写自己父亲的回

忆录,但你们却不能写或者写了也不能发表这使很多对当年政

治定论不认同者,或者想获得多方位历史资讯的读者感到很不满

意为此,有研究者建议我研究一下你父亲陈伯达的“公案”

并愿意提供全部资料。限于学力、精力和个人兴趣我不可能滿

足这方面的要求。而且我觉得就政治问题来说,你去年出版的

《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已经足够说明问题陈伯达在政治上是

否能够被公正对待,问题并不在于事实不清楚而在于中央彻底

纠正和反思文革错误、反思毛泽东问题的决心。而且我认为即

使将来陈伯达获嘚政治上公允的评价,也不意味着一个复杂人物

的问题研究就可以宣告结束更何况,即使社会对一个人已再无

争议每一个个人,当然哽包括他的家属、亲人也可以保留自

己的看法。一个健全社会的人文环境不是要消弭个性,而是为

千差万别的生命形态的生存繁衍提供安全保障所以,我所感兴

趣的是作为人子,你对你父亲有一个什么样的看法这些看

法,前后有没有什么变化你父亲30年代首倡的“新启蒙运

动”,曾因战争的硝烟而湮灭而在半个世纪后的近20年里,又

不断地被思想新锐的人们高举;他所主张的“百家争鸣”曾被

毛泽东的文化专制所扼杀,但这已经或正在为社会文化的发展趋

向所肯定;他所坚持和关注的“发展生产力”、“电子中心”运

动已经荿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但是,在这个时候你,作为

他的家人却仍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且没能享受到这一切进

步理应带来的欢乐我想,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想……

当然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和人文学者,我希望你能暂时先放置一

下那些沉重的历史话题先让读者了解┅下,你父亲不为世人所

知道的那一面在你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里,

需要的不是你把自己的感觉去与社会的评价体系──譬如伦理规

范、政治原则或理想楷模──的差别加以弥合不是去求同,而

是返回生命朴素的印象挖掘你记忆中最受感动和留下刻痕的东

咱们就从头开始,先谈谈你父亲留在你记忆中最早的事情好

吗?我以为他真的就叫“陈教员”

农:好的我对父亲最早的印象,昰1949年我3岁时父亲和我一起

住在香山碧云寺的时候。那时我们住在碧云寺哼哈二将门里左

侧的一个院落。我因年小出出进进都要父亲戓别的大人牵着我

的手。这里是山坡台阶很多,尽管有大人牵着我还是在一次

上下台阶时摔倒,把鼻梁磕破了请医生缝了好几针。

陳: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心目中最早的父亲印象你会在这些词

中间选择哪一个?譬如:慈祥的、亲切的、严肃的、冷酷的、忙

农:苐一印象应该是“忙碌的”此前一年,父亲和母亲已经离异

母亲文菲在延安抢救运动中被错当作“特务”审查,虽然平反

了但因受叻刺激,精神状况逐渐变差没有照顾孩子的能力,

所以我是由父亲抚养的他的工作很忙,还要带一个孩子是很

困难的,所以我的日瑺生活主要靠警卫员郭运华叔叔照顾,有

时父亲以前的助手田家英也过来领我玩后来请了一个阿姨,就

陈:小时候你对父亲的职业,有什么样的意识譬如说,他在毛泽

东身边工作你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吗?

农:别人问我的父亲是谁我总是回答:“陈教员。”這不仅是父亲

让我这样回答当时大人们也经常这样称呼他,所以我当时真的

以为他就叫“陈教员”

陈伯达待子,与毛泽东迥异

农:5岁時我家搬到了中南海。……那时叔宴妈妈和岭梅住一间

房,我和父亲住一间房两间房有门相通。父亲的卧室里只有一

张床我和父親是一起睡的。半夜里我起来就把父亲捅醒,他

就把床边书桌上的台灯拧开我在痰盂小便时,他往往又睡着

了我还得再次把他捅醒,让他关灯他宁可麻烦,也不让小孩

陈:你的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毛泽东对孩子的教训方法据傅连璋的夫

人陈真仁回忆,李敏小时候喜歡用手去摸炉子上的开水壶陈阿

姨不让她摸,她偏要摸毛泽东就说,你让她摸烫了一回,她

就知道不摸了看来,你父亲不敢让你詓冒这个险他对你的确

是尽了做父亲的责任的。除此之外在你们兄妹中,他有没有给

你吃“偏食”或吃“独食”的习惯譬如,生活仩教育上……

农:我哥哥在苏联留学时期,我是家里的大孩子所以父亲对我的关

注多一些。小时侯父亲曾用楷书抄录了明代文嘉的《明日

歌》,让我挂在床旁边的墙上另外,他还用行书抄录了诸葛亮

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欲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挂在全家

人吃饭的房间这也是一种教育子女的方式。在我上学期间父

亲的工作是佷忙碌的,他自称是“劳碌命”所以对我功课之余

的读书学习很少过问,但也有过零星的建议小时候,他给过我

一部线装的《课子随筆》里面收集了古人教育子女的文章;他

还给过我一部《幼学琼林》,我还没有看就被一个亲戚拿走

有时他也让我背点古文,如《古攵观止》中《左传》、《战国

策》的某些篇章陶渊明、韩愈、柳宗元、苏轼的一些名作,以

及清代彭端淑的《为学》他还给我买过一套解放前商务印书馆

的《少年百科全书》和周建人主编的一套科普书,这些书我常翻

翻上中学后他就基本不问我读什么书了,只希望我紦自然科学

知识学好些不过,我记得上高中时有一次父亲看我在读一本

中国哲学史,对我说:“最好还是先看古人原作不要一开始僦

看议论,现在的议论不一定对”

“编造”田家英历史,遭受严责

陈:少年时期的教育你父亲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情是什么?

农:上小学时父亲只在每学期末看看我的成绩单。但有一次父亲

偶然看了我的作文,对我发了脾气原来,那篇作文老师给的题

目是《峩熟悉的某某叔叔》我写的是田家英,内容做了虚构

说田家英叔叔坐过国民党的监狱,经受过严刑拷打等等父亲说

:“你怎么能这樣胡写?田家英从来没有坐过监狱!”我说:

“老师说可以虚构”父亲厉声说:“你这是胡编乱造!以后写

文章不许胡编乱造!记住!”然后在作文后面批上:“这篇文章

的内容完全是编造的!这篇作文不及格!”批完以后又说:“你

把我写的话给老师看看!”我给老师看后,老师并没有说话

“群众不同意的事,即使有黄金万两也不要去捞”

陈:你对父亲处理公务最初留下了什么印象?

农:10岁那年父亲回家乡搞调查。年底叔宴妈妈带我和两个妹妹

一起去福建,跟父亲一起在福建过年……离开福州回北京后的

第一个新年,叶飞家嘚孩子们还给我们寄来了他们自己做的贺年

片但父亲1958年底第二次回福建时,他和叶飞的关系就处的不

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的矛盾

农:是父亲对大跃进中的一些做法提出批评,和叶飞发生了争论叔

宴妈妈从福建回来后说,食堂的做法要不得她在食堂吃饭时亲

眼看到一个妇女把掉到地上的一大团米饭一脚踢开,这样子浪

费全不顾以后了。父亲1959年1月9日给中央写了信我在《陈

伯达最后口述回忆》裏转述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

东文稿》一书注释中对此信的摘录。但这个摘录很简略前些时

偶然看到《读书》1998年第4期一篇談赵树理的文章,作者陈徒

后来我看到1959年1月9日陈伯达致毛泽东的信(作为中央宣传工

作座谈会文件之一散发)才发觉陈伯达在信中也有與赵树理相

近似的感受,他在福建家乡走了一圈后对密植、深耕、干部作

风、虚报数字等问题对毛泽东直抒已见,他甚至明确地说:“當

群众不同意干的时侯即使有黄金万两,也不要去捞”

1991年初,一位已离休的老干部对我说:“1958年底你父亲来福

建时和我同到一个生產队蹲点,天天吃地瓜后来工作队的人

都吃不消了,犯胃酸我还好,我是当地人但后来也觉得顶不

住了,可你父亲仍是一声不吭忝天吃地瓜。你父亲通过与群众

同吃同住了解到许多真实情况,他严肃批评了脱离群众的瞎指

挥和浮夸风后来我和叶飞说起此事,他說了一句:‘这样和群

众同吃很对,但是也很难。’”

1962年7,000人大会时父亲因起草刘少奇的报告,很疲劳中

央让他到玉泉山休息,所鉯他未参加讨论会议期间的一个星期

天,全家人正在玉泉山忽然中南海警卫室打来电话,说叶飞和

一些福建的干部要求见父亲……葉飞这次来,有表示抱歉之

陈:你父亲替刘少奇起草报告如此“玩儿命”,是不是也是毛泽东

后来在庐山会议上说在“重大问题上”,陈伯达从来没有同他

合作过的原因之一陈伯达与刘少奇的关系怎样?

农:根据《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里的批语这个报告毛泽东是看过

的,毛泽东没有看的是刘少奇在讨论报告时的一个讲话关于

“从来没有配合”的问题,我想后面再谈至于陈伯达与刘少奇

的关系,1970年庐山会议上“批陈”的时候有人揭发:解放初

期,刘少奇曾允诺自己搬进新房子后,原来在中南海住过的旧

房子陈伯达可以住這确有其事。但结果是陈伯达没有住进去

因为杨尚昆对他说,这房子你不能住后来是杨尚昆自己住进去

为“惠女水库”解燃眉之急

陈:你觉得你父亲的性格怎么样?

农:父亲本是个比较软弱的文人我母亲亲口对我说过:“你爸爸是

个老实精。”叔宴妈妈也说过:“你爸爸性格太懦弱”但有时

在关键时刻,在重要问题上他也能独出己见,而且很倔强家

乡人告诉我:“大跃进时,惠安修水库你父親来工地劳动,看

到工地上绝大多数都是妇女很感动,就题了‘英勇的惠安妇女

万岁’几个字说:”这个水库就叫惠女水库吧。‘当時雨季将

到天空已阴沉,而工程已到关键时刻如果大雨一来,工程将

前功尽弃你父亲着急了,在县委给叶飞打电话说:“请你立

即派部队来帮助!我就在这里等着你派的人来!你的人不来,我

不离开’叶飞派的部队和几十辆卡车赶来了,抢在大雨前修好

了大坝這个水库对惠安的生产起了很大作用,灌溉了很大面积

的土地过去每年都会发水淹死一些人,有了水库就不再有淹死

人的事了”父亲倒了以后,水库被改名一个纪念碑的碑文中

提到过父亲,也被用凿子凿去了他的名字

冠名“反动血统论”的第一人

农:我自己亲见的父亲表现倔强的事,就是文革初他对“血统论”的

批判当时那个“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对儿混蛋动儿混蛋”的对联来

势汹汹猖獗┅时。不同意这个对联的人一般也只是说这个对联

“讲阶级路线过了头”、“过分了”、“过左了”没有人把它

和“反动”一词相联系。“红五类”、“黑五类”等说法也是这

样有些领导人对“黑五类”的说法表示过质疑,但是没有反对

“红五类”的说法而父亲1966年10月16ㄖ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

“各地流行着一种所谓‘自来红’的谬论。制造这种谬论的人

利用一部分年青人天真提出的‘老子英雄儿好汉’,来蛊惑一批

学生实际上,这是剥削阶级的反动的血统论这是彻头彻尾反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反毛泽东思想的是彻头彻尾的历史唯惢主

“现在有一些学生接受什么‘自来红’、‘自来黑’的观点,接

受什么要在学生中划分什么‘红五类’‘非红五类’或者什么

‘黑几類’的观点……我们劝青年们不要接受这种血统论的错

陈:流行的说法,文革初最早对“血统论”提出质疑的在民间首推

遇罗克。但昰他1970年被镇压了前两年在互联网上读到遇罗克

狱中难友张郎郎写的《遇罗克现象的反思》,其中谈到遇罗克文

章产生的背景张郎郎说:

“或许为还历史真实面目,应该指出他的文章一开始可以出现

并传播,可以说是他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因为,这篇文章出

现是茬陈伯达发表了反对血统论的讲话以后,出身‘不好’的

学生等于听到了特赦令。……可以说陈伯达的讲话当时使人

们从长期不得喘息的压力下,突然得到心理解放文革以来第一

次,他们可以‘合法’地理直气壮地对血统论说‘不’。”

张郎郎的这段回忆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历史。我想了解的

是你父亲讲话以后,除了有支持者以外是否也有反对者?

农:1966年10月将那个对联的思想,以及划汾“红五类”、“黑五

类“等等行径定性为”剥削阶级的反动的血统论“,是父亲力

排众议做出的论断”血统论“这个词就是父亲给那股披着”革

命“外衣的思潮起的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在此之前对联拥护

者们是把它叫做”无产阶级的阶级路线“。当众多的对联拥護者

都在以”最革命者“自居时竟有人把他们的思想行为定为”反

动的血统论“,这不啻如晴天霹雳那些对联拥护者的恼怒之

陈:这茬高干子弟中,的确是一件犯众怒的事当时,有人和你为难

农:我接触的人不多但有位老干部曾当着我说:“陈伯达说马克

思、恩格斯、列宁都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这不是胡说八道

吗”还有一位高干子弟,在中南海里发泄过恼怒情绪为了制

止血统论的严重危害,父亲不怕得罪自恃“血统高贵”者不惜

犯众怒,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陈:这的确是一个人反封建的觉悟的底线的显露。

农:这是一次艰難的反潮流其实,父亲对血统论的批判是由来已久

的、一贯的早在1943年他写的《评“中国之命运”》中,他就

对蒋介石以血统立论进行叻批驳可见他对无论何党何派的人,

无论其权势大小凡持血统论观点者,都是加以批判的

提出“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企图扭转攵革路线

农:父亲另一次倔强的反潮流就是他起草的强调生产的九大报告稿

被否定以后,面对中央认可的张春桥、姚文元起草的报告稿在

中央会议上无人提出异议,父亲却坦率指出:“还是要发展生

产搞好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尽搞运动,运动象伯恩

斯坦说嘚:运动就是一切,而目的是没有的”张春桥恼羞成怒

地嚷道:“你说的是‘唯生产力论’……”两人在会上进行了激

烈的争论。当时尽管也有人在心里对张、姚的稿子不满,但没

有人出来说话父亲却无所顾忌地对张、姚进行了严厉的批驳,

击中了张、姚观点的要害这大大出乎江、康、张、姚等人的意

料,他们势必要寻机对父亲进行报复记得九大后,1969年国庆

节我回家时父亲在与我谈话时说道:“一个人要经受挫折、经

受磨折才会有用。我现在也还在受挫折”当时我以为他只是在

鼓励我不要害怕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挫折,没有想箌他在中央因在

路线问题上反了潮流而的确正在经受挫折、经受磨折。

遗憾的是这些重要的历史事实,现在官方的史书都隐没了

陈:看得出,这件事情你认为是一件标志性的事件。由于官方的政

治定论和一些趋时的描述在外人眼里,大多觉得陈伯达至少是

个很“窩囊”的人好象被江青骂了也不敢顶嘴。不过我最近

从吴润生的《林彪与文化大革命》中看到,陈伯达居然也当众骂

过江青说“我瞧不起你!你听清了吗,我瞧不起你!不是毛泽

东谁会把你放在眼里!乌鸦!”而那位作者说,在那个年代

敢当面骂江青的人几乎没囿,大多数人是背地里充好汉这让我

对陈伯达开始刮目相看。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农:过去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件事。父亲谈到怹同江青有过很多次

激烈的争论但他没有描述细节。刚才你说九大报告是标志性的

事件我认为的确是这样。九大报告稿的争论本来是┅个原则的

争论在十大的政治报告里是作为大事来说的,可是现在官方的

史书却做了回避这是令人遗憾的。史家的观点可以各有不同

但史书对重要的历史事实不应回避。

促使毛泽东承认:延安整风“不好的事实在太多”

农:父亲的另一令我佩服之处是他做了一些公益事或帮助他人的事

后,他自己是不说的除非是不得已或很偶然的情况下,他才会

提到象他动员亲人捐献图书文物,除了前面说到叔宴妈妈偶然

提到过一次外父亲本人从未说过。父亲去世后1991年我回家

乡,一位乡亲拿出1957年1月15日《福建日报》的有关报道我

才知他向福建省图书馆捐献祖上图书文物的情况。还有他的稿

费他自己只说过1958年以后他没有再领取过稿费。但这些稿费

到哪里去了他一次也没有說起过。他去世后我才听到他以前

的秘书说,他1958年以后的稿费和他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常委的

那份工资都捐给科学院图书馆了,是秘書亲手经办的

父亲去世时,领导指示后事悄悄处理而且父亲也交代过他去世

后不要发消息,所以我们没有发过讣告可仍有几十位了解父亲

的人闻讯后赶来向遗体告别。其中有国务院体改办离休的洪禹同

志他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在延安的抢救运动中受到

错誤审查时写过一封申诉信。毛泽东于1946年3月写了回信

说明已指示安子文解决,并在信尾对洪禹说:

“总之我感觉对你及许多同志很负疚因为我们工作中做得不好

洪禹在参加遗体告别后对我说:“我那封申诉信就是你爸爸转交

给毛主席的。毛主席那时在生病你爸爸催促怹写了回信。这封

回信使我和一大批受审查的同志得到了解脱”

陈:这么说,你父亲促使毛泽东承认:延安整风“不好的事实在太

“人の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农:洪禹说的事我过去从未听说过。几天后他又打来电话说:“请

你找点你爸爸的遗物,哪怕是有签名的一本书也行给我留做纪

念。希望你理解我的心情”当时,家徒四壁我就找了一本我

给父亲买的《世界Φ古史》,上有父亲签名“陈健相”送了过

去。1996年底因我再三请求,上面发还了父亲的墨迹、书籍等

少许遗物我又选了张父亲的字給洪禹。不幸为时不久洪禹同

父亲自己偶然讲出的一事,是他想助人却落了空的事一次和父

亲谈话时,我提到文革中“批陈整风”的攵件里有一篇杜畏之的

交代说他30年代和父亲有过一两次来往。文件将此事作为父亲

参与托派活动的例证父亲说:“解放初抓托派,我看到名单上

有杜畏之的名字就和中央负责同志说了:”杜畏之翻译过《自

然辩证法》,还是应加以考虑‘我的意见没有起作用。杜畏の

还是被抓了“我想专案组直接去找杜畏之,或许正和父亲曾为

父亲常引《战国策魏策》中唐睢说的那句话:“人之有德于我

也,不鈳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他以此要求自

己并经常告诫亲属。他多次讲过30年代在北平他在一次逃避

特务追捕时,吴承仕先生为他安排避难处所并资助他100元钱

的故事。解放后他找到了吴先生的夫人和女儿,带全家人请她

们一起去香山郊游在香山宴请她們时,父亲问起她们的生活情

况问是否需要帮助。吴夫人说吴先生还有一点遗产留给她

农:当然,你刚才谈到外界对于父亲性格的看法我也是有些遗憾

的。父亲为人处事也有诸多缺点错误,也有人云亦云、随波逐

流的时候也有愚忠盲从、偏听偏信的时候。“驯服笁具”和

“齿轮螺丝钉”的观念也曾灌输于他在那个不正常的时期,虽

然他也利用自己的位置进行过不能算“微弱”的抗争,但他更

哆的是身不由己我在工厂当工人时,有一位技术员考入清华

大学时曾是总分第三名的高才生,因出身资本家被分配到我所

在的制药廠,他就曾对我说过:“说实话谁在你父亲的位置上

也不行。任何人当那个组长都不能不犯错误我说的是任何人。

当时情况太复杂了怎么干呀?”人的命运就是这样在大潮流

的席卷下,在强大力量的掌控下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但实

际上都有不由自主之处父親没有能力扭转党的路线错误,但是

他在批判血统论反对上海帮和起草九大报告稿等关键事情上,

还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尽管这些努力或者收效有限,或者完

全失败但终究是一种路线转折的先声。

陈伯达提出“电子中心论”的个人修养背景

陈:上面你谈到外界对于伱父亲性格的看法你也是有些遗憾的。这

里我们接着谈一个和性格有关,但主要是个人修养与思想路线

的问题在外人的印象中,陈伯达是一个文史或哲学方面的专

家但他早在6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电子中心论”。据你看这

农:父亲的专长虽然在文史哲,但他对科学昰非常崇敬的建国初,

他提出过“五爱”的号召其中之一就是“爱科学”。父亲在写

字台玻璃版下面长期摆放着哥白尼、伽里略、巴斯德、巴甫洛夫

的人物肖像还有一张相片是他30年代的好朋友吴承仕的。父亲

是个社会科学工作者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时,他是社会科学

界的首席代表但他内心里对自然科学更重视。他年轻时没有学

过高等数学这增加了他学习自然科学的困难,但他有自己的学

习了解自然科学的方法家里一套大部头的《汤姆逊百科全书》

和《苏联大百科辞典》,他经常翻阅他偏爱生物学,认真读过

达尔文的《物種起源》和《达尔文环球航行日记》他仔细阅读

科学发展史和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传记,浏览各种科学杂志注意

物理学、化学和工业新技术的最新进展,经常和一些科学家交

谈虚心听取他们对发展科学技术的意见。他60年代初提出“电

子中心论”就是在天津和一位从日夲回国的专家进行深入交谈

的结果。父亲说:“那位从日本回国的专家说日本在战后,开

始经济很困难很多人因没有布,连衣服都是穿报纸做的可后

来就是抓了电子技术,经济很快就上去了日本发展电子技术是

由国家立法的。”父亲常感叹中国科技的落后希望国镓能吸收

各国的好经验,开辟自己独创的发展道路尽快把科学技术搞上

去。他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从事自然科学方面的工作所以1965

年当怹得知我所在的人民大学附中要保送我去高级党校时,他表

示了坚决的反对并且不同意我考文科大学。可是我因种种原

因不愿考理工。这是促成我放弃高考去内蒙古插队的一个原

因。我虽然能力很不行但他的其他孩子都选择了自然科学。

“重理轻文”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关系

陈:你父亲为什么会有这种建议

农:高级党校那时是个是非之地,我不清楚但父亲是知道的。大概

是1963年的暑假有一天上午,艾思奇哭着跑到中南海找父亲

他离开后,在吃中午饭时叔宴妈妈对父亲说:“你应该以老师

的身份去党校好好说说他们。这样下詓还行”父亲当时没有回

答。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但艾思奇来家这件事留给了我印

象。所以当父亲表示反对我去高级党校时我覺得他自有其道

应当说明,并不是父亲让我到基层锻炼他只是不同意我考文

科,如果我考理工他不会反对。……当时号召知识青年上屾下

乡我就想响应党的号召去边疆或去农村。父亲只是同意了我的

想法叔宴妈妈是反对我下乡的。父亲后来谈到过他为什么支持

我怹说,我哥哥死了以后他很难过,觉得对孩子要求高了没

有用我既然愿意下乡,就让我去吧但是他认为我既然选择了

这条路,就应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陈:但是,这样教育子女是否有不顾子女个人爱好、扼杀他们的人

生自主权的问题?同时作为一个党和国家领导囚,他们这样的

做法也有向社会提倡一种价值观的意义。譬如忽视人类文明

中精神文化的部分、或者认为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更徝得尊

敬,这在人类文明史上应算一种“反智主义”倾向。而且这

种教育上的“重理轻文”倾向,与毛泽东反对文科办大学的思想

如絀一辙这和文化大革命的另一主题──实践毛泽东的“新社

会观”,是关系很密切的对这个问题,你父亲后来有没有一点

反思譬如說,这种思想路线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甚至对

于你自己的前途是一种耽误?

农:你的问题很大我查了本材料,是文革时一个大学茚的毛泽东文

章讲话汇编其中有毛泽东1964年2月13日的春节谈话。在谈到

教育问题时陆定一插话:

“现在进师范的学生质量不高。今后可以栲虑高等学校的文科、

师范不要直接招高中毕业学生,而招高中毕业后参加过劳动

一、二年的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到农村去也有好处。哈尔滨工

大有个经验把教师下放一、二年,原来不好的回来都不错,

毛泽东说:“应该下去现在有些人不重视下乡劳动。”接着毛

泽东列举了李时珍、祖冲之、孔夫子等人的事迹这篇春节谈话

很有名。我父亲不同意我考文科看来与中央这个谈话可能有

关。史料記载父亲没有参加这个谈话,但他肯定知道有关情

重理轻文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现象在民国初年就已经存在。我

看到过一位老学者的談话讲解放前某名牌大学里的情况,说那

时最尊贵的是学数学的学数学的瞧不起学物理学的,学物理学

的瞧不起学化学的学化学的瞧不起学工程学的,学工程学的瞧

不起学历史的学历史的瞧不起学哲学的,学哲学的瞧不起学文

学的……重理轻文现象与中国在近代落后了有关。中国在封建

社会时期99%的文化人都是学文的但是却落后了,理工科几乎

是西方垄断的西方强大,所以重理轻文这是一个曆史现象。

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重文轻理导致了近代以来的重理轻文。现

在很多父母和他们的子女在选高考志愿时仍是重理轻文的。隨

着中国的强大这个现象会逐步改变。存在决定意识即便是让

极偏爱文科的人主管教育,也不大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

陈:我很同意伱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我读民国初年教育家的言论尤

其是那些留洋回来的教育家,都有关于教育与生产、生活结合的

论述而且,即使媄国现今的大中学教育也比我们注重教学与

实践相结合。我看波伏娃的小说里面也讲法国知识分子有与工

农相结合的传统。他们把下鄉看作一种时尚人们是自觉自愿到

那里去寻找灵感和吸取营养的。但中国似乎没有这个传统一个

读书人进入政界,被看作是一种荣升;进入商界那是偏离了读

书进仕的正道;如果下乡,则会被认为是受惩罚才有的待遇这

可能与当日中国体制无人身自由,以及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

传统有关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毛泽东的“阶级歧视”──把

整个知识阶级看得比整个劳动阶级更“低贱”这使人們在批判

毛泽东和文革罪恶时,连同他利用的教育思想也一起否定了

毛泽东“愚民政治”的历史文化渊源

农:毛泽东更主要的误区是轻視书本知识,这也有其历史根源主要

是受清初颜李学派,即颜元、李学派的影响例如颜元说:“读

书人便蠢,多读更蠢但书生必自智,其愚却益深”又说:

“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故20年

前但见聪明有志之人,便劝之多读近来但见才器,便戒勿多

读书”李说:“纸上之阅历多,则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

多,则经济之精神少宋明之亡以此。”比较一下就知道毛澤东

这类观点的出处他年轻时熟读颜李学派的书。我父亲也说过:

“毛主席受颜李学派的影响大”至于说到“反智主义”,中国

的老莊学说里就有这类主张如老子说:“慧智出,有大伪”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学无忧。”庄子说:“绝圣弃

知大盗乃止”等等。为什么人们现在不责备老庄和颜李而责

备毛泽东呢?因为老庄和颜李只是说说而毛泽东却要实践。所

以文科更需要百家争鸣各种学说应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不能

拿一种学说压倒一切。“反智主义”以及西方现代的“反科学主

我父亲保外就医以后已年近80了,洇长期坐牢健康状况不

好,没有能力对所有的问题都反思他没有受多少颜李学派的影

响,毛泽东就批评过他“书越读越蠢”

因陆定┅等与毛泽东1964年那段对话的影响,父亲不同意我考文

科但他也不是绝对反对我学文科,他认为如果我要学边工作

边学习同样可以学好,认为学文科自学能力很重要。科举时

代读书人读完私塾后,主要靠自学父亲的这些看法与他自身

的学习经历不无关系,他的自学能力、读书能力是很强的他虽

然在上海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的文学系学习过,但因经济拮据

未能完成学业。当然后来他在苏联中山夶学的几年,学了不少

马克思主义知识但总的来说,他的知识主要靠自学晚年他生

活和读书的条件都已很差,仍读了大量的书

陈:其实,我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我自己对自己父母当年教育

的一种反思。我觉得他们实际上是把子女生出来就看成革命事业

的工具連他们自己都认同了工具的命运,更何况我们我小时

候对母亲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她对

我说:“你们将来嘟是国家的人。”我当时很伤心觉得母亲不

要我们了,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嫌弃我们拖累她了!在这方面,

你父亲是否有意无意地认同叻一种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把钢

用到刀刃上──为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状况主要应先造就理工科

人才?至于个人兴趣应服从国家利益……,这种思维与文革

大量毁灭人文精神成果,摧残文科人才也是有关系的。对此

他后来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农:关于个人兴趣囷国家利益的关系他在延安时曾写过《人性、党

性、个性》一文。这篇文章在“批陈整风”中也被列为批判重

点说他是宣扬“地主资產阶级人性论”。他倒后家里的书籍

都被抄走,1996年发还的少量书中也没有任何他个人的著作我

至今还无法找到这篇文章,所以无法陈述他的观点他保外后已

是风烛残年,主要关注经济问题没有余力思考发源于1964年2

月陆定一与毛泽东对话,而在随后的年月不断加以落实嘚、以及

一个人的思考能力会受到他本人处境的约束。你希望他反思文

理科问题可另一方面,匿名的“德高望重的老叔叔”仍不减

當年首倡“以钢为纲”之勇,抓住文革中“重点在批陈”的路线

斗争纲要他反思“叛徒、特务”罪;而特别法庭则要他反思各

项“反革命罪”;还有人要他反思其他各种各样问题;他既然早

被批为“一不会做工,二不会种田三不会打仗,专靠谣言和诡

辩过日子”是个“读书越多越蠢”的“腐儒”,哪里应付得过

来他总得先反思官方给他归纳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动的唯

生产力论、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和阶级斗争熄灭论”这“黑四

论”的问题,倘有余力才能反思其他。

再说了我父亲本人也是从事文科,也曾被当作人才但其命運

如何呢?一个在服刑中度残生的囚徒精神长期压抑,又已80多

岁了记性处于人生最坏阶段,还能有多大的思考能力

陈:你说的那位“德高望重的老叔叔”是谁?

农:德高还是德薄总要后人说了才算。但大名人匿名实不多见,

自是有苦衷了网上查一下就可读到奇攵。所谓“造谣有术”、

“弄巧成拙”读读此文就能略知一二。

说到你父母对你的教育我倒觉得,你对父母应宽容些对上一

辈的人鈈宜苛求。每一代人都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生活都有自

己的局限性。犹如我们不能嘲笑古人很迷信一举一动都要先占

卜一样,我们也鈈能过分嘲笑上一辈的人后代人是因为站在前

代人的肩膀上,才看得比较远象你父母,能在大跃进中同错误

潮流作斗争就已经不容噫了。一个人不可能件件事都正确我

对父亲也是这样看的。前面谈到的他的一些正确主张在当时,

每一条的提出都不容易不能设想怹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不出任

何错。现在的人觉得前人很蠢很笨即使做对了也不值一提,其

实这是事后诸葛亮对前人不宜求全责备。“往者不可谏来者

犹可追。”重要的是今后应怎样

陈:反思是为了吸取教训,不是为了责备前人我觉得,如果文革只

是毛泽东一个囚的问题那倒好办了,因为毛泽东已经死了残

存的对他的崇拜,也决不存在于那些一眼可以望穿的罪行方面;

他有可能借尸还魂的东覀是一些深层的事物,譬如哲学基础、

文化背景、人性原因我觉得,陈伯达并非对毛泽东没有反思

在《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中,峩注意到他对毛有一句十分精到

的批判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管身后人的事这说明,陈伯达

十分清楚一个人的权利是有限的,能力昰有限的认识更是有

限的。承不承认这一点其实是民主政治和专制政治的分水岭。

毛泽东的问题不仅是要把个人的理想、路线、政筞强加于人,

而且是要包揽同时代所有人的事务不仅要包揽同时代的事务,

还企图包揽他身后世世代代人的事务(至少是中国)我研究毛

泽东,批判毛泽东到头来也是归结到这一句话,所以我看到

陈伯达的这个看法时,确有路遇知音之感我希望能从你这里

“刺”絀更多东西。也许在陈伯达有生之年没有看到他仍信任

的那个党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希望,所以没有留下更多的文字

陈伯达为何要出让“百家争鸣”方针“发明权”

陈:关于陈伯达的“公案”中,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出让“百家争

鸣”方针的“发明权”问题。刘少奇和康生都证明作为一个方

针,它最早是由陈伯达提出的连毛泽东也说这个发明权在陈伯

达,但陈伯达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强调是毛泽东发明的?

据你看这究竟是“光荣归于凯撒”的愚忠?还是为了让这个方

针得以顺利实行的一种策略

农:这与他自小接受的儒家攵化熏陶有关。《书经》又称《尚书》

是一部早期儒家经典,其中有一段话:“尔有嘉谟嘉猷则入告

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译成

现代汉语就是:“你有好的意见和谋略,就进去说服你的君接

受然后你就到外面顺着人们说,这个好主意是君的指示”为

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不同地位的人的意见在分量和影响上是

不一样的。君的指示人家必须重视,必须照办一般官员的意

见,人家理不理睬就不一定了当然,这样做同时也是维护君的

威信但主要还是为好意见的贯彻实行着想。在人们地位存在差

异的现实中你有好主意,领导采纳了你到外面宣扬说这是你

的主意,领导只是采纳而已尽管你说的是实话,效果会怎样

你是把恏主意的贯彻实行放在第一位,还是把你个人的名声放在

第一位所以,儒家的这些教条也含有某种智慧在里面,不宜

举个例子不一萣准确。据我十几年前看到的一本于光远的文

集于光远说,改革开放最早是他的主意邓小平采纳了他的意

见。于光远虽然这样说了泹他似乎并没有四处宣扬。我觉得他

这样做是对的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与说于光远提出改革开

陈:我听说开放、引进外资和搞特区实际上是廖承志的建议。有人

提供了这个线索让我去考证,我还没来得及做这件事这是另

农:有人认为文人只是领袖人物的工具,洇而不可能有自己独立的见

解这种观点源于近代社会鄙薄文人的风气。中国近代自湘军淮

军和北洋军崛起军事首领主导国家政治以来,文人的地位每况

愈下在国家政坛上,文人自然是从属于军事政治领袖但这不

等于文人没有自己的见解。陈伯达提出“百家争鸣”、“唯生产

力论”、“电子中心论”和对“血统论”的批判梁漱溟提出以

“法制”取代“人治”,以及于光远提出“改革开放”都是文

囚在重大问题上独立提出见解的例证。只是这种见解必须被政治

领袖所采纳才会有实效,否则这些见解不仅会被弃置而且可

能会受批判。这也是文人命运的悲哀因此文人为求见解的伸

张,往往会循曲折的途径但无论如何,一概否定文人有独立见

解并在历史的某些环節上起了积极作用的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

  朋友们喜欢把我划到“知识汾子”一类里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来愈感到所知甚少自己只不过是个井底之蛙。

  浙江奉化我去过知道蒋介石的住宅、祠堂以及他母亲的墓地都保存完好。至于为什么没有受到战争破坏就不得而知了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日子里,从一篇史料中获悉:“1949姩5月6日毛泽东亲自代中央军委起草了给粟裕、张震并告陈(毅)、饶(漱石)、刘(伯承)、邓(小平)的电报,电文中指出: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隊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它建筑物。”在这份电文中还写有:“请刘(伯承)、张(际春)、李(达)注意保护南京中山陵墓,对守陵人員给予照顾”这让我恍然大悟。

  想想很有道理:蒋介石再怎么不好同他的住宅有什么关系?住宅不会说话祠堂里牌位上的人是會说话的,但是蒋介石又没有听他们说过不用说,蒋介石的母亲是同蒋介石说过话的但是蒋介石打内战绝不是他母亲教唆的。因此峩们万万不能搞封建的株连那一套。毛泽东给粟裕、张震的电报既有实践意义更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说实在的要铲除株连也是很艱难的。“文革”中流行的“老子反对儿混蛋动儿混蛋”就是株连的延续。老子反对儿混蛋动了儿子怎么一定是混蛋呢?在很多优秀嘚共产党人当中就有其父并不怎么好的他们是在背叛家庭之后,“向着自由向着光明”,奔向延安奔向解放区的。不说别人就是毛泽东本人,他父亲虽说不坏可也不怎么好,脑子里、巴掌里都有封建的东西不信吗?毛泽东曾主动对斯诺说过:在他们家里父亲是“执政党”他和他弟弟是“反对党”。反对什么还不就是反对他父亲的封建嘛!

  “文革”过去几十年了,继续兜售“老子反对儿混蛋动儿混蛋”的人少多了这是一大进步。不仅如此似乎对“反动”的内涵近年来也做了具体分析,这说不定是更大的进步。

  鈈过跟“老子反对儿混蛋动儿混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另一句话的“残余”,尚有多余这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还留有尾巴,还有松鼠般的长尾巴还有市场,可惜不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倡导的那种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有点像“康采恩”那样的“垄断市场”的味道。老子是英雄儿子可能是好汉,也未必都是好汉可是,从大量的调查统计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如今有些“好汉”就是因為“老子英雄”才成为“好汉”的。这就不合乎人才学原理了!不合乎中央正在倡导的历史唯物主义ABC了!再退一步说按血统论逻辑成为“好汉”勉强说得过去,成为“亿万富翁”就有点荒唐了老子分明是“穷英雄”,儿子怎么忽然就成富豪了呢按市场规律办事,除了囿科学发明谁都难以获得暴利。

  到了非摒弃血统论不可的时候了别忘了在“文革”中吃过“老子反对儿混蛋动儿混蛋”苦头的青尐年,在“文革”之初有不少人尝过“老子英雄儿好汉”的甜头别忘了,在老革命的老子被诬为“反动”时有不少天真幼稚的儿子也鬥争过老子。“前车覆”坐在后车的人不可忘哦!“老子英雄儿好汉”与“老子反对儿混蛋动儿混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家庭、家族抱团干好事一起升天;家庭、家族抱团干坏事,也是要一块儿下地狱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以及会后的中办通知都反复强调平等平等是我们时刻不能忘记的核心价值观。请看毛泽东的电报是发给刘邓陈饶的下级,并由下级转告上级的这不恰好说明上下一致、上下平等吗?在今天的建设中也只有坚持平等竞争,那才是真正的令人钦佩的好汉!否则……

(作者系全国政协原常委民进中央原副主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子反对儿混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