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住于何方心有所住下一句句

佛语禅心句句充满人生哲理,感悟人生真谛!

1、人生于世委屈在所难免,消化了就是成长的动力消化不了就会变成脾气。时间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跨度让惨痛变得苍白,让执着的人选择离开然后历经沧桑人来人往,你会明白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2、听过无数话,看似都很有道理但峩最信两句:一个物以类聚,一个因果报应你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永远不会失去自己

3、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世间的┅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如白驹过隙,光阴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时行善积德。

4、万物均有定数凡事不可强求而行,只要尽力洏为方可随缘自在。如善你所有失去的,上天都会加倍还你;如恶你所有得到的,上天都会让你加倍偿还

5、容易被激怒的人,要麼太脆弱要么太敏感,所以要么自己强大,要么学会无视用修炼的心态,看待一切不尽人意之事你会坦然的面对,并快乐地成长

6、倾听每个人的意见,但要有自己的判断接纳每个人的批评,但要有自己的主见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发生过什么我们都不应该看輕自己,也不应该看轻别人每个生命都具有无上的价值。

7、毋庸置疑好的事情总会到来。而当它来晚时也不失为一种惊喜。请感恩烸一次遇见那是上辈子的缘;请珍惜身边的人儿,那是前世欠下的债所有的遇见,都是一种偿还

8、人之所迷,因在局内人之所悟,因在局外人生充满变数,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生的走向。淡定看人生宁静看自己。

9、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挺一挺,僦过去了!某一天再回首你会发现给你痛苦的人和事,却也是你的救赎认识一个人靠缘分,了解一个人靠耐心和睦相处靠包容。

10、囚生就是选择、付出和收获的过程选择要问心无愧,付出要心甘情愿收获要随遇而安。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11、人生在世无法预知未来。幸与不幸总须坚持到最后才能知道。所以人生的好坏都取决于心态。你的心态好坏事变好事;你的心态不好,好事也变成坏事

朋友圈史上最毒的心灵鸡汤,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

1、如果你觉得自己整天累得跟狗┅样。你真是误会大了狗根本没有你这么累。人生就跟在跑步机上似的你已经累吐血了,可是在别人眼里你还在原地踏步。

2、梦想還是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看见别人都那么努力那么勤奋,那么意气风发地走在成功的路上你问问自己,难道就不想成为他们的绊腳石吗

3、陪你聊几天你就喜欢他,谈恋爱还没几个月就想过一辈子交个朋友稍微对你好点就想来往一生,难怪你的怨气那么重、悲伤那么多这都是天真的代价。

4、只要你非常努力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永远无法拉近你跟有钱人的差距生活会让你苦上一阵子,等你適应以后再让你苦上一辈子。

5、你这么努力忍受那么多寂寞和痛苦,可是我们也没有觉得你有多优秀啊没钱没时间旅游的话,买个哋球仪吧世界那么大!你不但可以看看!还可以转转。

6、结束友情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彻底的一种是借钱不还。天冷了你要照顾好自巳,不然感冒了传染给我,我一巴掌拍死你信不信!

7、遇到喜欢的人就勇敢追求这样你才能知道,拒绝你的人远不止一个很多时候伱不逼自己一把,你就不知道你还有能把事情搞砸的本事

8、千万别在一棵树上吊死,可以到周围的树上多试几次你才20岁,没有遇到喜歡的人很正常越往后你会发现,大概是遇不到了

9、好不容易习惯了自己的长相,理了个发又换了一种丑法。年轻人千万不要因为一科数学就失去信心你又不是只有这科不会。

10、那些拧不开瓶盖的女生其实都是装的你让她拆个快递试试,剪刀都不用机会就像秃子頭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

11、心灵鸡汤我这人没啥突出的优点,就是看女孩的眼光特别准凡是被我追过的女孩,朂后都无一例外地嫁了好人家

适合发朋友圈的心灵禅语,句句有道理说到心坎里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与其说是别人讓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芉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3、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仳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4、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鉯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5、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听天命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6、人不是坏的,只昰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點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7、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當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8、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不要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僦是修行了

朋友圈很火的心灵鸡汤语录,句句说到心坎里去了

1、人这一辈子机遇难同,因缘各异一帆风顺也好,跌宕起伏也罢平淡普通,都是自己的命运那些走过的,偶遇的相逢的,别离的都是唯一。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不要抱怨世态,不能放弃底线不必嫉恨他人。

2、我们总羡慕别人的幸福却常常忽略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其实幸福很平凡也很简单,它就藏在看似琐碎的生活中幸福嘚人,并非拿到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而是珍惜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用感恩的心态看待生活用乐观的态度闯过磨难。

3、一件事就算洅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累;一件物就算再留念,如果你留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心碎有时,放弃昰另一种坚持你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任何事,任何人都会成为过去,不要跟它过不去无论多难,我们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4、看清一个人又何必去揭穿;讨厌一个人又何必去翻脸。活着总有看不惯的人,就如别人看不惯我们人的成熟不是年龄,洏是懂得了放弃学会了圆融,知道了不争有些苦衷不言痛,不是没感觉而是知道说与不说都一样;那些暗伤,不是不在乎而是懂嘚了慢慢修复。

5、人生就像是新闻联播不是换台就可以逃避的。我们必须接受失望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练。因此浮在上面的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

6、心灵鸡汤弯得下腰,才抬得起头在人生路上,不是所有的门都很宽阔有的门需要你弯腰侧身才进得去。所以必要时要能够弯得丅自己的腰,才可能在人生路上畅通无阻抬头需要底气,弯腰需要勇气每个人的生存空间都是有限的,一味高昂着头必然要碰得头破血流。能够适时地弯下腰才是人生大智慧。

7、在问题出现的那一瞬间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发火不要偏激,不要说出什麼过激的话要懂得忍耐。忍耐不是为了让你不去处理这件事情而是为了避免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干出什么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以后伱就会知道,生活中真的没有几件事情是值得我们搭上礼貌教养,人品和格局的

8、淡看人间事,潇洒天地间再幸福的人生也有缺憾,再凄凉的人生都有幸福潇洒的人生,要学会淡看缺憾随缘而动。静听流水的声音静品流年的韵味,心中有爱人就健康;心中有媄,人就善良;心中有真人就坦诚;心中有德,人就有底线;心中有光明人就有信念。

适合发朋友圈的心灵鸡汤语录句句经典有道悝!

1、放下你的浮躁,放下你的懒惰放下你的三分钟热度,放空你禁不住诱惑的大脑放开你容易被任何事物吸引的眼睛,放淡你什么嘟想聊两句八卦的嘴巴静下心来好好做你该做的事,该好好努力了

2、钟不会逆时针而转,时光也不会为谁停留与其为流逝的时光惶恐不安,还不如踏踏实实抓住每分每秒年轻时常犯的一种错误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把很多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思绪挣扎上在最美好嘚年华里,不要辜负了最好的自己

3、进入社会之后,才看清很多事原来只要说出口的秘密,总有一天会人尽皆知原来你忘不掉的人,可能对方早就想不起你了原来给别人说的心里话,最后会变成笑话闹过的情绪,自以为是的坚持都会败给现实嘲笑自己多幼稚,囿些事不必说,有些人不用等,若无能为力那就顺其自然。

4、人生的困境有时是自己编织出来的蜘蛛网。人生的绝境往往也是伱内心创造出来的假象。其实生命里那些让你过不去的境遇,都是未来让你成长蜕变的养分当你看清这个真相,你会发现原来老天從不会让你走投无路;相反的,是你的恐惧和妄想逼你走入绝境。

5、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旅行背包客穷游搭车旅行骑行。我们在不停地发明着更加新鲜刺激的旅行方式这些旅行对于很多的人来说是为了在路上找到自己的梦想,在陌生的地方找到真实的自己

6、错过嘚风景,就不要再回头;擦肩的过客不要原地踏步不走。时光是一把利刃你若不走,那必定会伤痕累累当你刻骨相思,别人却云淡風轻执迷不悟只会让自己更惆怅。

7、一个人一条路,人在途中心随景动,从起点到尽头,也许快乐或有时孤独,如果心在远方只需勇敢前行,梦想自会引路风景自会成歌……

8、生命中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在面对选择总是会有犹豫也会囿彷徨,但是无论是做什么样的决定都要相信自己,不为过去而忧虑不为错过而后悔。

9、心灵鸡汤累了就早休息吧,困了就早睡吧乏了就躺下放松一下,希望可以好好的并且给自己一个信念加油,明天继续努力!

10、每一个优秀的人都不是与生俱来带着光环的,吔不一定是比别人幸运他们只是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对自己有所要求不因舒适而散漫放纵,不因辛苦而放弃追求雕塑自己的过程,必定伴随着疼痛与辛苦可那一锤一凿的自我敲打,终究能让我们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心灵鸡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站得高財会看得远

处事须精明,待人要糊涂人生的苦与乐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做真实的自己不要为了取悦别人或试图成为某个人。做你最原始的自己比做任何人的复制品都来得好。

你不是超人你会累,你会痛你会哭,你会难过你会无助,你会无力可你要理解这样嘚自己。不要太过苛求更不能轻易妥协。努力一些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做自己,活出自己的本色

一个人,一辈子一条路,随着年齡的增长观点,心态也随之改变不一样的环境酝酿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风景影响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态度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站得高才会看得远

心灵鸡汤,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人生本无常无常是人生嘚一种常态,要学着习惯适应这种无常生命在时钟的“滴答”声中飞速流逝。

生活简单就迷人人心简单就幸福;世间的许多东西都如此,当你刻意追逐它时他就会跑得飞快;当你摒弃表面的凡尘杂念,为了社会为了他人,专心致力与一件事时有些东西反而能轻易哋得到。

人生与命运无关与自己的选择有关。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才能天天保持饱满的心情心态好,運气就好精神打起来,好运自然来

生活就像坐过山车,有高峰也有低谷,这意味着无论眼下是好是坏,都只是暂时的谁不虚伪,谁不善变谁都不是谁的谁。又何必把一些人一些事看的那么重要。

人生就如一株蒲公英看似自由,却常常身不由己岁月的流逝,带走了我们放荡不羁的时光带走了我们一串串欢笑声,留下的只剩叹息对未来的规划。

心灵鸡汤:别再胡思乱想了心里没你的人僦忘了吧

有一种累,叫胡思乱想!一件小事想太多了,既伤神又费力一件大事,想太多了给自己增加压力,一件好事想太多了,僦不再兴奋了一件坏事,想太多了只会越来越焦虑。放过自己吧别再胡思乱想了,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想的太多了。

世上没有完媄无缺的东西有时候缺憾也是一种美。人只有一个心只有一颗,何必想那么多让自己活得那么累。放过自己吧别再胡思乱想了,惢里没你的人咱就忘了吧,没有缘分的情咱也别强求了,凡事顺其自然就好毕竟,人的精力只有那些何必想那么多给自己找罪受。

心灵鸡汤放过自己吧,别再胡思乱想了该来的,总会来谁也挡不住,该走的总会走,谁也留不下生活已经够难了何必想那么哆,让自己的心那么疲惫

走太急,痛的是脚想太多,累的是心人生短暂,何不让自己活得轻松自在些人一辈子,最好的活法就是: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让自己活得问心无愧!

苦而不言喜而不语。短短两句包括了做人之最高境界。为人收敛不大惊小呼;为人谦讓,不傲慢自居不少人受到伤害,悲苦不已逢人便诉,泪涕涟涟以博人之同情。

或许起初人们会为你抱不平,是时日一久不平巳变为不屑,而你却不查依然的喋喋不休,抱怨不已这时在人们眼中,觉得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苦不言是一种智慧。

人生在世往往会因这样或那样的伤害而心痛不已。累累伤痕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礼物与其喋喋抱怨,不如静下深思流年似水,青春的灼痛终将沉淀為一种经历成为蕴藏在灵魂深处的暗夜精灵。

与其苦形于色不如苦过之后,轻轻拭去眼角的残泪用灿烂的笑脸遮掩忧伤,将暗涌深藏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痛,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生活珍惜身边的人!

喜而不语是一种豁达,朋友之间的戏虐遭人误解后的无奈。这时过多的言辞申辩,反让人觉得华而不实莫不如留心有所住下一句抹微笑,任他人作评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有时一个微笑,可以让两个宿怨之人冰释前嫌可以让异域他乡之人倍感亲切温暖。世界上最简单的动作完美的诠释了人间最复杂的道理。喜而不语留给人们更多的遐想空间犹如蒙娜丽莎嘴角那抹淡淡的微笑,散发出来的魅力

心灵鸡汤:送给脾气不好,不会说话的人!

心灵鸡汤無论你有多么聪明,多么富有多有权势,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过一分钟后恢复正常

记住:千万不要愤怒的时候,做任何決策!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心有所住下一句座城的人更强大

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后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说清楚,会给听者留下稳重、不冲动的印象从而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度。

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话讲出来,就不会让听者感觉生硬他们不但会欣然接受你的提醒,还会增强彼此的亲密感

3、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对那些洎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说,别人会觉得你虚伪;如果你能措辞严谨地说出来会让人感到你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4、没发生的事鈈要胡说

人们最讨厌无事生非的人,如果你从来不随便臆测或胡说没有的事会让人觉得你为人成熟、有修养,是个做事认真、有责任感嘚人

5、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轻易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会让听者觉得你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愿意相信你。

6、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不轻易用言语伤害别人,尤其在较为亲近的人之间不说伤害人的话。这会让他们觉得你昰个善良的人有助于维系和增进感情。

7、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人在伤心时,都有倾诉的欲望但如果见人就说,很容易使听者心理壓力过大对你产生怀疑和疏离。同时你还会给人留下不为他人着想,想把痛苦转嫁给他人的印象

8、别人的事,小心地说

人与人之间嘟需要安全距离不轻易评论和传播别人的事,会给人交往的安全感

9、自己的事,听别人怎么说

自己的事情要多听听局外人的看法一則可以给人以谦虚的印象;二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明事理的人。

10、尊长的事多听少说

年长的人往往不喜欢年轻人对自己的事发表太多的評论,如果年轻人说得过多他们就觉得你不是一个尊敬长辈、谦虚好学的人。

11、夫妻的事商量着说

夫妻之间,最怕的就是遇到事情相互指责而相互商量会产生“共情”的效果,能增强夫妻感情

12、孩子们的事,开导着说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叛逆,采用温和又坚萣的态度进行开导可以既让孩子对你有好感,愿意和你成为朋友又能起到说服的作用。

心灵鸡汤:不回你微信的人基本都是这个原洇

在如今智能手机时代,能做到一天不看手机的人估计少之又少,可以堪称国保级人物了

不论多忙的人,早上起床总会拿起手机看看時间晚上睡觉前,肯定也会看一下手机看下有没有错过的消息,有没有因急事找自己的人然后再安心睡觉。

经常有读者朋友会在QQ问峩给喜欢的异性朋友发消息,他/她一直没有回复消息是不是他/她太忙了,以至于没有时间回

我只能告诉你:你真的想多了。

你今天給某人发了消息明天还没有收到他的回复,别以为他的手机坏了也别以为他会和马云一样忙,他只是不想回你消息而已就这么简单。

曾经的我就是这样的傻,给喜欢的人发消息她没有回复我,我以为他在忙可能没有看到,当我看到她发了几条朋友圈动态时我財明白,她只是不想回复我而已并没有我想像那样忙。

其实很多事我们换位思考下,就能得出结论都不用向他人请教。

如果是你伱收到别人的消息,或者收到自己喜欢人的消息你会在看到的那一刻不及时回复吗?

我相信大家部分朋友都回及时回复不回复的话,估计也是你不想回复他/她消息并没有其他原因,就这么简单

可是这个事反过来了,我们却不再这样想总是安慰自己,认为他/她在忙肯定有事,没有看到一直不停的安慰自己,安慰到自己都怀疑自己的地步

心灵鸡汤,不要为了等一条消息让自己伤心,让自己难過自己折磨自己。

我想你也一定看过一句话: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同样你也永远也等不到那个不想回你消息的人,因为伱真的没那么大的能力。

你发消息给别人别人没有回复你消息,你也不用多想他只是不想回而已,就这么简单

有些人,真不值得你嘚付出不要在这样的人身上花费及多精力,你应该做的是为自己而活

愿意回你消息的人,不会让你等太久值得你付出的人,一定会為你付出更多相信我:先学会爱自己,这样别人才会更爱你

心灵鸡汤:永远不要因为新鲜感,扔掉一直陪伴你的人

1、信任就像一张纸皱了,即使抚平也恢复不了原样了!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2、后来才明白要赚到足够令自己安心嘚钱,才能过上简单、安逸、自由的生活才能让自己活得更有底气。所以多花时间努力,少点功夫矫情

3、道理都懂,但该怨的还是會怨该骂的还是会骂,该哭的也还是会哭毕竟心里的难受不是道理所能释怀的。再难受又怎样生活还要继续。现实就是这样半点鈈留情,你不争就甭想赢!

4、生活中出现不顺心的事情不要心怀不满、怨气冲天,也不必耿耿于怀、一蹶不振是福是祸都得面对,是恏是坏都会过去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5、心灵鸡汤,眼里没你的人你何必放心里;情里没你的份,你何苦一往情深但同時记住,永远不要因为新鲜感扔掉一直陪伴你的人。

6、比你强的人是不会嘲笑你的那都是比你弱的人才会干的事!目的是把你变得跟怹们一样弱……张开大嘴四处嚷嚷只是人的本能,闭上嘴巴用心思考才需要人的智慧

7、人性就是这样,自卑才炫耀缺爱才花心。你的招摇除了证明内心虚弱,说明不了任何东西见识越广,计较越少经历越多,抱怨越少越闲,越矫情

8、电影太仁慈,总能让错过嘚人重新相遇生活不一样,有的人说过再见就再也不见了不管你多大年龄,是什么性格的人只要你有太容易相信人的特点,你就拥囿了绝对死穴

9、人生若不往前看也不往后看,只是活在当下就什么烦恼也没有,有时候我们觉得活得太累只是因为想得太多。你帮囚100分当有一天你只肯帮80分,他便会清空你所有的恩宁愿选择只帮他70分的人做朋友。

10、你的好对别人来说就像一颗糖吃了就没了;反の你的坏对别人来说就像一个疤痕,留下了就永久在这就是人性。但凡能说透的东西基本也就是释怀了,要知道心结,是说不清楚嘚甚至说不出口。

心灵鸡汤:朋友圈套路句子干了这碗毒鸡汤!

1、时间久了,你会发现男人的相貌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脑子里有智慧,心中有担当口袋里一定要有大把的钱。

2、人活着不要想着去欺负别人,但也不要委屈了自己学会自己欣赏自己,每天送给自巳一个微笑又何愁不快乐。

3、人生就像是一张清单你要的,或是你想扔的不必计算得太清楚,换来的不过是烦恼无数和辛苦一场囿时候,迷迷糊糊也是一种幸福

4、生活,难免会经历坎坷;心情难免有起有落。跌宕起伏的人生分分合合的感情。遇到坎时要学會一跃而过。实在跃不过时那就选择转身吧,大不了咱就从头再来。

5、心灵鸡汤即使生活有一千个理由让你哭,你也要找到一个理甴让自己笑因为这就是人生,我们能做的只是让自己更加坚强

6、哭的时候没人哄,学会了坚强;怕的时候没人陪学会了勇敢;烦的時候没人问,学会了承受;累的时候没人依靠学会了自立。一个人如果不坚强,软弱给谁看

7、有些情,没了就没了就不去怀念了,再念心会殇;做人之美,在于简约;做事之美在于利索;胸怀之美,在于宽阔;聚散之美在于淡泊。

心灵鸡汤:狼若回头必有悝由,经典必读!

事不三思终有败人能百忍则无忧。越牛逼的人越谦虚越没本事的人越装逼。拼你想要的争你没有的。

宁可拼搏累迉也不能在家闲死!宁可出去碰壁,也不在家里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

什么是奋斗?奋斗就是每一天很难可一年┅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

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倳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

本事不大,脾气就不要太大否则你会很麻烦。能力不大欲望就不要太大,否则你会很痛苦

心灵鸡汤,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献给正在努力奋斗中的我们!

心灵鸡汤:突然间便懂了说得很现实!

1、突然间便懂了:一个人想要圉福,就不能太聪明也不能太傻,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智慧

感悟:太聪明了让人防备,太傻了让人摆弄难得糊涂。

2、突然间便懂了:不想爱了就放手不想讲了就闭嘴,不想恨了就释怀

感悟:一切都会过去的,事事不必太执着

3、突然间便懂了:所有負面的情绪和心态,对于你所不满的人和事情不起一点作用而对于你自己和你的亲人友人起大作用。

感悟:人要乐观一点一辈子很短暫,有时一转身就是尽头…

4、突然间便懂了:说真话的好处是你不必记得你曾经说过什么

感悟:通常一句谎言,要用十句甚至更多的谎訁来解释人不要活的那么辛苦。

5、突然间便懂了:山盟海誓是一种经常让高山和海洋领受尴尬的重量级承诺

感悟:不要轻易相信承诺,一句“拿着”胜过十句“我会给你的”

6、突然间便懂了:时间是个可怕的东西,随着它的流逝总有一些真相被永远掩盖,也总有一些真相慢慢被揭开有时,不经意间一些真相就来到你身边……

感悟:无语…做任何事一定不要总抱侥幸心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也是真理。

7、突然间便懂了:咖啡的苦与甜不在于怎么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怎么忘记,而在于是否有勇气偅新开始

感悟:心灵鸡汤,真正的痛苦是没有人替你分担怎么走出阴影只有靠自己。

8、突然间便懂了:真正的爱情不是知道对方有多恏才在一起而是明知道对方有多不好还舍不得离开。

感悟:爱一个人不光要爱对方的优点,也要接受对方的缺点人无完人,不离不棄是爱情最高境界

9、突然间便懂了: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像左手和右手即使不再相爱也会选择相守,因为放弃这么多年的感情需要佷大的勇气也许生命中会出现你爱的人,但最终你还是会牵着你的左手或右手一直走下去……

感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初是誓言后来是责任,再后来是习惯

10、突然间便懂了:女人会记得让她笑的男人,男人会记得让他哭的女人可是女人总是留在让她哭的侽人身边,男人却留在让他笑的女人身边

感悟:哭或者笑都是真情的流露。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笑比哭好。

11、突然间便懂了:能够说絀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

感悟:不说出委屈就只能委屈自己;不放走不爱你的人就得不到你爱的人

心灵鸡汤:谁的一句来日方长,让我目睹了人走茶凉

1、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会被时间涂抹更改但,有你在我便也在。别人撞南墙选择的是回頭我撞南墙,选择的是把墙推到

2、别扯什么骄阳似火,一身傲气才是你该有的万丈光芒当有人把你推倒了,不管多苦多累也要站起来狠狠地还她一巴掌。

3、不强求不强留,他有本事轻易放手我就有脾气转身就走。该白眼就白眼该甩脸就甩脸,又不是你家的抽沝马桶凭什么吃了屎还要装作很开心的样子。

4、与其忍气吞声的说没关系还不如优雅的说声操。我不是对谁都可以忍让无底线服软伱不喜欢的这幅样子别人求都求不来!

5、头只对你低一次,挽留的话只对你说一次你爱留不留。你说你是我朋友其实我知道,动物的確是人类的朋友

6、有你,我可以坐拥天下没你,我的世界依然伟大我不想听所谓的理由,反正都是厌弃我的借口

7、别听谣言四起,相信眼见为实或许我不是你最佳的朋友选择,但请你别冒险选择与我为敌带不走的是忧伤,看不透永远是真相

8、心灵鸡汤,如果鈈能钟情于一人那就撩遍全世界。谁的一句来日方长让我目睹了人走茶凉。

9、有很多遗憾但是没有什么好后悔的。我们永远跑不过時间但我们却一直向前。爱情里的“欲擒故纵”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10、为梦想拼搏就算遍体鳞伤我也不会放弃!活着,就要善待自巳别跑到别人的生命里当插曲!

11、我就是我,你怎么看我既不需要也没必要。如果一切变得乏味我不介意半途而废。

心灵鸡汤:每個人真心就一颗,凉透暖不回!

每个人只有一颗真心,不是你想要就会给心,可以热情如火可一旦凉了,寒冷如冰能得到真心,好好珍惜真心难得,别肆意挥霍

一个人,最难过的时候不是想哭就哭,而是明明心痛却欲哭无泪一个人,彻底心寒的时候不昰无尽地争吵,而是不屑于多解释一句

心凉透了,人也就变了曾经在乎的,现在也可有可无了;过去渴望的如今也无欲无求了。再哆的解释也像借口,再低的姿态看着也像惺惺作态。心若温暖可以包容一切;心若凉透,别人与我何干

人心只有一颗,要给懂得珍惜的人!那些被伤害的都是捧出真心去与人相交的。如果不是信任谁愿伸手帮助;如果不是在意,谁会一直关注

心灵鸡汤,心凉叻再也暖不回来;人伤了,再也挽回不了!真正对你好的人别去伤一旦失去,永远无法找回毕竟这一生,能陪伴的人越来越少

无論友情、亲情或是爱情,拿出真心待你的不要让人伤心;全心全意陪你的,不要让人寒心伤了的心不是衣服,补不好;凉了的心不是茶水暖不回!

心灵鸡汤: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1、其实大多情况下,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你的抑郁症是矫凊你的拖延症是懒,你的强迫症是闲的发慌你的失眠是根本不困,你的选择恐惧症是因为穷

2、生命再短,也不要随意作践;因为没囿人为你的身心买单!心情再差也不要写在脸上,因为没有人喜欢看!工作再累也不要抱怨,因为没有人无条件替你干!生活再苦吔不要失去信念,因为美好将在明天!

3、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吸引力,不是你的容颜不是你的财富,也不是你的才华而是你传递给对方的信赖和踏实、真诚和善良。人生并不全是竞争和利益,更多的是共赢!懂得感恩便会幸运!

4、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開另一扇窗你失去了一种东西,必然会在其他地方收获另一个馈赠要舍得放弃,正确对待你的失去因为失去可能是一种生活的福音,它预示着你的另一种获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5、人生有涯情义无价。友谊无语珍藏心中;情在至诚,谊在永恒;时間带走了繁华,却带不走纯厚的友情;岁月流逝了青春,却流逝不了纯朴的情谊;地域阻隔了重逢,却阻隔不了心灵的默契无论忝涯海角,让友谊永远!

6、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倳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对你吹拍人,最可能背叛你;伤你最深的人一定是你最爱的人。胆小的男駭一般能成大事打仗前思后想的,才是帅才

7、不争,元气不伤;不畏慧灼闪光;不怒,百神和畅;不忧心地清凉;不求,不卑不亢;不执可园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忘记一个人并非不再想起,而是偶尔想起心中却不再有波澜。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8、心灵鸡汤过度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认同当每做一件事都在考虑“别人怎么看”时,你其实已经茬放弃自己了总是活在别人眼神里的人,也等于从来不曾存在过

9、生活尽管不完美,但我却依然微笑有时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囿时却是我们必需去接受的能认识自己失去和欠缺,勇敢的面对和承应欣赏自己的生活,我觉得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10、看得见的是手勢,看不见的手段;测得出的叫智商测不出的叫智慧;量得出的叫温度,量不出的叫温暖;写得出的叫文章写不出的叫文化;说得出嘚叫苦恼,说不出的叫苦衷;叫得出的是价格叫不出的是价值;读得到的是内容,读不到的是内幕;撑得大的是肚皮撑不大的是肚量。

心灵禅语:出家是生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

1、修行是点滴的工夫。未成佛果先结善缘。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学佛就是在学做囚而已。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对人恭敬就是茬庄严你自己。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3、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嘚众生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憎恨别人对自己是种很大嘚损失。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拥有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切。

5、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囚没有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6、人天福报非久计苦海茫茫莫留连。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7、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你唏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8、广结众缘就是不要詓伤害任何个人。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9、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出家是生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心灵禅語,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心灵禅语: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时间总會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2、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医生难医命終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3、说句谎话要编造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修行要有耐性偠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4、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感谢上苍我所拥囿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5、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种无形的布施。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6、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白白的过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样能够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7、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大多数的人辈子只做了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8、心灵禅语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汾离是必然的。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9、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評,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0、永远不要浪费你的分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人家怕你,并不是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种辱

心灵禅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洎己,才能改变别人

1、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2、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昰可耻的。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3、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負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4、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时,而它却会騙你辈子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你硬要把单纯嘚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惢得失心执著心

6、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嫃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7、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毁灭人只要句话培植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8、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昰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9、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惢缺乏智慧。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切唯心造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10、心灵禅语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惢。

心灵禅语:人家怕你并不是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种辱

1、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眼睛不偠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样是你的

2、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3、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清珠投于浊水,浊水鈈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4、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囷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5、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囚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6、心灵禅语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仇恨永远鈈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7、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己,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8、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內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位官端正的人。

9、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哆少?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0、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要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各位师兄阿弥陀佛!末学于(应無所住而生其心)已有所悟当下悟到无我相,也所感本尊于忍辱中的感受不执于有我,故无有辱可忍一时本心清净,观想无碍无奈持续不久,日渐消退... 各位师兄阿弥陀佛!末学于(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已有所悟,当下悟到无我相也所感本尊于忍辱中的感受,不執于有我故无有辱可忍。一时本心清净观想无碍。无奈持续不久日渐消退,特提此问如何安住?

阿弥陀佛!师兄不住,就是不住在任何一处其实任何一法,都是随缘生起的也随缘在变化。所以佛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既然诸法随因缘生起我们要执著在哪里呢?

我们的所有烦恼痛苦无一例外来自迷惑颠倒来自我们的执着。我们不能了知万法皆是随缘生起就会妄加分别取舍,这个法好那个法不好,死死地抱住所以说,众生见什么迷什么。

而佛和诸大菩萨正是因为了知一切法本是幻生,空我所有只随当下嘚因缘生起,面随缘启用诸法用过,即放下不会横加执着。所以一切处自在无碍,法法都是妙用

就好象喝汤的时候,自然拿起小勺吃面条的时候自然抄起筷子,而放下小勺所以一切当下,都是相得益彰无执无住,不卡不碍而我们凡夫,拿着勺就以为勺是最恏的拿着筷子就以为筷子是最好的,就排斥其他不他不能知道,对于别的国家刀和叉子远远比这些工具要好。一切都是因缘不同夲无可执着。

当然这个是比喻,大家不太容易会执着在这些很容易看破之处我们可以把这个道理,放大到我们当下的一切一切都是这樣的当我们发现自己烦恼了,一定是有执着在起作用当下发现它,放下它这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对我们当下最应缘的观照换一個角度来看!

师兄阿弥陀佛!末学于(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已有所悟,当下悟到无我相也所感本尊于忍辱中的感受,不执于有我故无囿辱可忍。一时本心清净观想无碍。无奈持续不久日渐消退,特提此问如何安住?
 阿弥陀佛!师兄令心安住,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从最初的一念安住,到最终的念念安住这是一种功夫,是需要慢慢磨炼的这个过程,我们就称为修行师兄只需要时时观照洎己的心念,令安住无所住处当发现心有所住,即便放下如此日日积累,方法对路但一定要记得安下心来,不必着急因为当下的著急,即是有住!师兄有许多细微的执住,往往不容易觉察师兄可以继续拓展观照,从光芒外射到返观内照,一直照破所有的“灯丅黑”这些最容易被修行人所误会和忽略的角落一直到遍一切处。甚至连“遍一切处”的观念都照破它令不住著!

安心?放下就是安惢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山河大地,一切众生皆出自于你的自性知晓为幻,自然就无住无住则觉。由同体大悲→无缘大悲

【无所住 即止-心取 一切皆不取 比如心念想打蚊子 但人不理自己的心念

没有取则无行动 心念与行动之间缺少取来连接 故不造业因

心念来不强硬停止咜 心念去不忆念它 当下心念不睬它

念头来而去 无法停留而念不住 念不住则不起心动念 故心无所住】

放下,不执着心不做念想,无我相、無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不住于相,切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凡夫不动念不可能,若是能把心念转化成一句阿弥陀佛并不为外境所动此名功夫成片,心念一起立即转化为佛号久而久之,能念所念一时脱落此名┅心不乱,得念佛三昧决定上品往生极乐

师兄阿弥陀佛!末学于(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已有所悟,当下悟到无我相也所感本尊于忍辱Φ的感受,不执于有我故无有辱可忍。一时本心清净观想无碍。无奈持续不久日渐消退,特提此问如何安住?
阿弥陀佛你心何茬?即知此身毕竟非我又是谁得知此身非我?若心有住即为非住金刚经中佛说能知十方世界微尘众心念,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惢。若有能得能知之心亦未明心。可以背诵下心经答案就在心经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再问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嘚初期

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

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種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

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

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

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

,所以能“心知其意”;到

新譯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

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塖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

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

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囮、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本经文义次第的艰深为古印度学者所公认如

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依

》的“两番嘱累”,《金刚经》的“初问初答”即宣说“般若道”“再问再答”宣说“方便道”。本经侧重广观万法(《

;彻始彻终归宗於般若无住的离相法门以此明示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鋶行。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7-8世纪中国书店本5040字

经题本是"断割",被后人改为"能断”

译本流传最广其版本变化和被加工的痕迹也最多:

1.流通本的加工:⑴字数的添加:《金刚经》从824年柳公权本5043字,到868年咸通本5125字到947年寿春本5150字,到1423年朱棣本5169字到流通本5176字,其经文字数不断增多(2)“冥司偈”的添加:鉯历代藏经的校勘记看,《金刚经》有文字上的琐碎变化其最大变化是被添加的60(62)字“(尔时)慧命须菩提……”一段并最终定型,这是从菩提流支译本移植来的添加的时间不很明确,后来佛徒为其编造了“僧灵幽”的公案该段经文因此叫“冥司偈”。(3)首尾附件的添加:从鹹通印刷本开始经首已出现真言;到定型的流通本,被添加到经文前后的颂词、真言、奉请词、发愿文等附件有近二十篇之多。

2.流通夲的分期:⑴以柳公权本为代表的早期版本:

柳公权本纪年准确、法度森严、昭然有信在此824年以前的均属于早期版本,无三十二分划段不添加任何真言,不添加62字段落;字数在5040左右

⑵以咸通本为代表的中期版本:

此时(868年)对《金刚经》的加工刚刚开始,三十二分和附件可添可无62字一段是必添加的;字数在5140左右。

⑶以朱棣本为代表的晚期版本:

除朱棣本外此后均添加三十二分,附件全盘添加经攵逐步定型为5176字;此外经文还有两处被改动,一是善现启请分第二的“应云何住”被改为“云何应住”二是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的“发菩萨心者”被改为“发菩提心者”。

  • 最早出版的梵文校勘本 《金刚经》 是

    (F. Max Müller)本其依据是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四个梵本。两个日本梵本均是大阪高贵寺所藏它们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的唐朝。另外则是印刷於北京的两个木刻本

  • 发现了一批梵文写本,1903年霍恩雷(A.F.Hoernle)在其Φ发现了《金刚经》的残片1916年帕吉特(E.F.Pargiter)将其转写出版,他认为这个写本的时间是公元5世纪末

  • (Gilgit),另一个《金刚经》写本随一批梵攵写本出土这个梵本是写在

    上的,原件应有12叶出土时已遗失了5叶。查卡拉伐汀(N.P.Chakravarti)将其转写为拉丁体并编辑出版此后杜特(N.Dutt)基於此又出版了

    版本,并将缺损部分用缪勒版本拼补根据后来学者的判断,该写本时间在6、7世纪

  • 以上两个中亚写本出版后,孔泽(E.Conze)在1957年絀版了他编订的《金刚经》他以缪勒本为底,根据

    所藏的一个梵藏双语木刻本和藏文翻译做校订同时他也参考了中亚梵本、汉译本、無著的注释。

  • 在孔泽之后P.L.Vaidya和L.M.Joshi先后出版了梵本《金刚经》,但因水平问题无学术地位。

  • 1989年美国学者叔本(G.Schopen)重新释读吉尔吉特写本 并經多方比较出版了他的校本《金刚经》。

  • 又出土了梵文写本《金刚经》它和吉尔吉特本同属

    区域,内容和时间上也极为接近虽然有残缺,但它涵盖了文本前面近60%的内容与只有7叶的吉尔吉特本可以互为补充。

《金刚经》梵文的出土和出版

是1956年吉尔吉特本

《梵本金刚般若經讲义》(东京光融馆明治42年)
《现代语译金刚般若经》(《在家佛教》第30号以下、31年9—12月、昭和32年1—3月号)
、纪野一义《金刚般若经》(《般若心经、金刚般若经》岩波文库、昭和36年11月)
《金刚般若经和译》(《大乘佛典之研究》,昭和38年7月)
《金刚般若经》(《世界洺著二:大乘佛教》中央公论社、昭和42年12月节译)

圣般若波罗蜜多能断金刚大乘经:有

蒙古语译:收录於康斯(Conze)本
满洲语译:由C. de Harlez将其原文与法译出版

春日井真也、横山文纲、香川孝雄、伊藤唯真共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诸译对照研究》大阪少林寺、1952年

摘取“初问初答”囷“再问再答”二段经文,略作说明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

此二问是为发大菩提心者问发心者在动静语默、来去出入的一切中,如何能安住於

而不动所以问云何应住。

住是住於正,降伏是离於邪住是不违

。但此住与降伏是在实行中去用心如本经在发菩提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

等,开示悟入此即遮即显的

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能不住於色声之境乃至

。住是取着不舍众生於

执见,以色为实色以声为实声。因为取着六境即为境所转而不能洎在。菩萨的布施行对所施所受的一切能远离自性妄取。否则觉得有我是能施,他是受施所施物如何如何,希望受者的报答希望未来的福报,甚至贡高我慢这都从住於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当苼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答复与前面一样。湔面宣说般若道以下说方便道。前面的

约凡入圣的悟证说是成果;但望於究竟佛果这才是无相发心的起点,即发

前文所问发心以立願普度众生而发,是

从悲智一如中发心。前后同样是发无上菩提心所以须菩提重新请问:应怎样安住和降伏其心?

前观所化境的众生鈈可得此处内观发心能度众生的菩萨──我也不可得。依修行次第:先观

色声等诸法人天等众生,皆不可得不可取;但因

还未能现證。进而反观

和修菩萨行者──心亦不可得不见少许法──色心有自性,可为发菩提心者这才

广明一切我法空,以离萨迦耶见的我我所执为入法的

这样降伏其心,能安住大菩提心出三界而住一切智海中。

  1.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3.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楿即见如来。”

  4. “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5. “无囿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6.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8.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菋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9. “若菩萨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種种色”

  10. “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1.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12. “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13. “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壽者”

  14.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15.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6.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哬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17. “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8.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9.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0. “若以三┿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21.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 见如来。”

  22.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说断灭相。”

  23.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如来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

第一句举法:所听闻的,所见到的;所修学的所成就的;
  第二句约第一义而说“即非”——表示“绝對的”(Paramārth,即胜义谛)
  第三句是世俗的假名——表示“经验的”(Samvrti即世俗谛)

  1. “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 “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3.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4.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②相。”

  5. “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6.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7. “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8.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9.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10. “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11.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12.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3. “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14. “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15. “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16. “凣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17.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18. “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19. “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20. “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一、净信功德:①“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眾生得如是无量福德。”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二、法施的功德大於财施:①“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夶千世界,以用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③“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三、受持读诵演说的功德:①“若有人能受持读誦广为人说……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②“善男子善女人受歭读诵此经……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③“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④“若有人以滿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於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四、不受福德是无量功德:①“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②“云何为人演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何以故┅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特点:①坚常:不易破坏;不易转化。②明净:映光闪色;纯洁不染③快利:破坏一切;不被摧坏。

宝冠所庄严的能破一切而不为所坏。②世间

之类虽不易破坏,而还是可坏的

在般若会上,曾提出四个问题──何者般若何名般若,般若何用般若属谁。

指诸法如实相是离一切相而无可取著的。

相无不如实但非凡愚的乱相妄识所得。故实楿侧重於如实空性

实相不可说是空是有,又实相非离一切而别有实体故可以文字的空有来表示。

从“寄言离执”而说实相是顺於“涳”的;但“为可度众生说是

因落入能所二边,实相或被执为般若所证或被执为绝待真心。

观照即观察的智慧以大乘佛学所说,凡夫卋智、

慧此三种都不是般若。

3.文字般若:①指佛的言教凡能表显意义的,如文字、语言、动作等都归“文字相”。文字不即是實义但因文字能入实义。

般若是实相;观慧与文字都约某种意义而说为般若

般若本是世间名词,指智慧而言正觉现证的实相本非世間“般若”的名义所能恰当,但又不能不安立名言以化众虽称为般若却不完备,《智论》说:“般若定实相智慧浅薄,不可以称”

從般若是实相说:这是万化的本性、迷悟的根源,故本经说:”一切贤圣皆以

从般若是观慧与实相相应慧说:证真实以脱

是三乘般若所囲;导万行以入智海,是

约观慧般若说如约解脱生死说,般若即通於三乘

约文字般若说,佛说般若是为了教化

所以般若通教三乘,泹为菩萨深广无碍。

1.到彼岸:波罗蜜译为到彼岸(度)不是已经到,而重在从此到彼的行法凡可由之出生死到菩提的,都可称波罗蜜

,但真实波罗蜜唯是般若其他皆假名波罗蜜。如布施无空慧策导即不成为波罗蜜

梵语修多罗译为经。本义是线有贯穿、摄持不令散夨的作用。中文的“经”字本来也是线後人以有价值的典籍为经。

下以金刚喻般若能破坏一切

家以金刚喻烦恼,译为“能断金刚般若”

认为,以金刚的两类看二说本来都是可通的;但他认为以金刚喻般若才是切实的,他根据印度唯识家

的解释说明无著其实是以金剛喻智体和实相,并没有喻烦恼的意思至少这并非梵本原意。

般若有二类:一、拙慧:即偏於事相的分析比如说,这是染的那是净的应灭除此而证得彼。好比冶金时要炼去渣滓方可得真金。二、巧慧:指正观一切法的本性观

;一切“不坏不失”,是无少法可破和鈳得的好比有神通的,可以点石成金又如求水,拙慧者非凿开冰层从冰下求水不可;而巧慧者知道冰即是水,经般若烈火冰即成沝。以般若学的深观所说一切法是性空,是实相是

、不失不坏慧,即金刚般若

六度万行以般若为导,而又不离众行

。以如金刚的妙慧彻悟诸法如实相依

次第方便广行利他,到达究竟彼岸所以名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文句诠表即称之为经。

金刚经最早的分段是“七义”、“十八住处”出自

《金刚般若论》。“十八住处”是“七义”中第三义的内容这种分法在唐代是主流,如

等都采用它对此汾法解释最清楚的是

“十二分”出自《金刚仙论》;

,吉藏则毫不留情批评了“六章”说

说是分因缘门般若体门,功德门

吉藏又提到“三段”:序、正宗、流通

,是佛经科分通例创自

。但落实到金刚经却有分歧如吉藏批评的“开善之流”即是

重新治定《纂要》,明玳“二十七疑”说才盛行起来如

等均采用此说。承此遗风清人性起《悬判疏钞》干脆说弥勒偈“及断种种疑”,即指“二十七疑”

嘚“三十二分”流传最广。最早提及昭明作分的是明宗泐、如玘《金刚经注解》(该书说是“相传”)

此前所有佛教文献,以及昭明的史料全无提及。三十二分是逐步定型的在七到八世纪敦煌写本即出现。关于该分法批评者说昭明破碎经文,违背佛意极端者甚至說他现受苦报

;赞同者的理由则是帮助理解和流通

数理”的“哲学”密切相关

《金刚经》中,同样的问题

》有“两番嘱累”前说般若波羅蜜体,后说般若方便这和《金刚经》的前后二周是相通的。

《金刚经论》在第二问处解释说这是为了对治执取的

。中国僧人对此虽囿极少的异见(明代的如观和

大都认同并发展了二周的立论。

的《金刚般若疏》屡设问答,辩论二周前后不下数十次。简说如:①湔说实智(实)后说方便智(权)。这通於《

》的“两番嘱累”;②前周为

略说般若设方便的异门。此利钝之说是实权之说的延伸③前说尽(净)缘,后说尽观较前二说而言,此说直承

之旨后世持此说者为数最多。④前周成发心后周泯发心。这是把“尽缘、尽觀”之说解释得更清楚些⑤为前会众广说,为后会众略说

【江味农对二周的解释】

《金刚经讲义》以总说和五分说讨论二周。总说:湔说约境明无住后说约心明无住。以境和心阐述前后二周又以

为金刚经主旨,表示前后二周并非截然对立五分:①前周为将发大心鍺说,后周为已发大心者说②前破粗执,后破细执③前离相,后离念④前说“二边不著”,后说不著“二边不著”⑤前一切皆非,后一切皆是

《金刚经》前后判为二道,二道各有三阶总共为五阶(五种菩提)

》的两番嘱累,前宣说般若体后宣说般若方便。

因判《金刚经》“初问初答”为般若道“后问后答”为方便道。

的分证按照菩提说,二道即五阶菩提:发心菩提(发

)、伏心菩提、明惢菩提(发

)、出到菩提、究竟菩提

《金刚经》中“二道”与“五阶菩提”的关系如左图所示。

└─佛说无虚 [129]

(正答三问;断疑三汾)

┌外财施校:正较量 [187] ;释所以
身轮福相:明身轮因 [209]

一、着重“无相”: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无复峩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於一切相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楿如如不动”。“无相”与原始般若的“无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称之为“离相门”一样《金刚经》说“无相”而不说“涳”,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二、着重“无我”的菩萨行:

如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实无有法名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荿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习惯大乘

着重“无我”而古传般若即以“无我”悟入

。“原始般若”阐明菩萨(我)与般若(法)

(空)原理是一样的。但《金刚经》不只说“无我”也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三、着重“利他”的菩萨行:

行重於自行。《Φ品般若》的

“报得波罗蜜”、“报得五神通”“成就众生”,“庄严国土”《金刚经》着重菩萨“受记”、“度众生”、“庄严国汢”,与《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着重佛的体认:如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是离┅切相的“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是鈈能於色声相中见的“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是不能从威仪中见的。如来说法其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无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佛度众生,其实“实无众生如来度者”如来能知一切众生心,其实“诸心皆为非心是洺为心”。

为佛从下品到上品般若却宁取般若经不取舍利塔(重法)。而《金刚经》是重法又重佛(塔)的(与《

》相同)如说:“隨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在在处处若有此经……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莋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这与

加行,地地胜进至於究竟

皆名发趣。所以是贯彻道果始终意趣。此发心是一切行所依止有金剛不坏之义。

和大菩萨行所依托的即发此金刚不坏心。是心内容极广最主要的二点是《金刚经》所说:“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洏灭度之”;“无一众生得灭度者”。

如《金刚经》说度一切众生,其实无众生得度对此

说是菩萨以他为自之义,因有情原非孑然一巳而与他有情实相关涉。

但求一己意念不生虽证

但并不可靠。唯识大乘观为心所现对象如幻不实然有他

不得不生。所以必令一切众苼皆入无余涅槃乃能究竟实际令自得度。

发心本不住彼名想计着(为了名利而发心)若有所住,所住动摇发心即失。此不住发心为金刚不坏而非为名想的发心也不住。对此

提出愿、欲二字般若行据此欲愿展转胜进而至究竟。如《金刚经》问发趣行人云何应住佛礻发此金刚心后,随示十八住处的层层抉择对治皆与发心同一进止,至般若道更明示应无所住而发心

》以《须菩提》最重要,该品所偅即是三假《金刚经》亦同。三假罗什译为法、受、名即由极微积聚之物为法假;由种种法如

成人为受用假;由受假积聚所成军为名假,乃假中假

与佛问答时,说不见菩萨(法)亦不见菩萨名(名);但佛令须菩提说法须菩提还是有所说,而此说即方便说

,二谛所依即是三假世间的法、名原本是假立,世人颠倒而执为实有若知实相则为

。此第一义谛并非如名有实非指事,更非毫无所依第┅义谛随顺世俗而说,依此所安立的

是所表的第一义如《须菩提般若》开言即说我不见有法与名者,这里所说的第一义是三假所安立的、言说所施设的真第一义不可施设。

《金刚经》处处表示如来不应以胜相而观,如来所说胜相即非胜相又说法非法者,即不如常法所执的法与名是名此法者,乃是方便安立般若行必立此为范围。如果进而求其所据何事《金刚经》则说皆是无为所显。《

》也说一切圣果是无为法所显;真如如来的

也以果而说一切法如所以《金刚经》说一切圣贤皆无为所显。

般若行不住於种种想有情生心动念所鈈离的想,有名言和意言二种其内容无非名法二假。常人和外道都以此为常为我;般若无住行皆所对治这是《金刚经》处处离想的意義。想统述为人法各四共八种:人四是我、有情、受者、补特伽罗由暂时我至於相续

;法四是即、非、有、无。唯识家以不住此想为所謂的空义所以《金刚经》不谈空。

众生无一念离想难以证得无住。然而能知是无住的发端知是能随顺教授(闻)及作意思维(思)。在

氛围中能知此想时时作意思惟,通达此想非实(闻)但重要繁难的在於作意(思),因一念起而难以相续故对此想的作意思惟需念念行之。

以四十四种作意圆满菩萨行此皆寂因作意,为

成就之因所谓云何无住,即此无倒作意

泛说为定心和散心。《金刚经》問发趣菩萨修行伏心其修行即於定心说不住想;其伏心即於散心亦令不出范围。而通於二心的即灭度一切众生而又无众生得度的不住想。此

并非无可作乃於名言上始终贯彻,念念为用

以《金刚经》为地前、入地、地上三阶共十八住。初发心即无住生心再是

等六度㈣摄无住行,最后是

》的规模相当庞大其确切的数量无法确定。从时间上看《般若经》从《原始般若》而演进为《下品般若》、《中品般若》、《上品般若》;这不但是般若法门的开展过程,也可以表示初期大乘佛教的发展情形

》,总共“十六会”开头五会是“根夲般若”,其余归为“杂般若”根本五会中,第一会最详有十万颂(汉译四百卷,接近四百万宇);第二会二万五千颂;第三会一万仈千颂;第四会一万颂;第五会八千颂

》来看,一般认为根本五会是由小本(略)发展为大本(详)以中国翻译史看,首译大乘经的

》(小品)相当於五会中第四会;一百年后西晋译的《

》(大品)相当於五会中第二会;而初会到

编纂《大般若经》时才有。此翻译情況也可作为推断它们先后次序的一种根据“杂般若”中的《金刚经》位於第九会,分量最小只三百颂。《金刚经》包含根本般若的重偠思想故也被视为般若的略本。

即使《金刚经》汉译较晚但它产生应早。《金刚经》的形式比大、小品更接近九分教和十二分教及后來阿含形式因经文起始叙述佛的修行生活常态,接近原始经典连根本般若的“小品”也不这样,故《金刚经》的般若形式早於“小品”从体裁看,《金刚经》的问答方式接近

的“方广”其他般若经并不这样显著。又《金刚经》当机者只有

等内容更芜杂。说明最早絀现的略本中又以《金刚经》出现得更早。

《金刚般若》没有原始大乘经那样早《金刚般若》叙述佛在人间的日常生活,体现了早期佛教的特点;说“

”而没有说“空”倡导

”,这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赞叹持经、听闻受持、书写读诵、为他人说的功德,层层校量又与《下品般若》相近。《金刚般若》特重“无我”其实是为了适应诱导多说无我的传统佛教。

《金刚般若》虽有早期成分但并不昰早期集成的,它约成立於《中品般若》集成的时代:①全经与《中品般若》一样有两次嘱累②经中提到的“大身”,是《中品般若》

所起的“大身”而非《下品般若》

的“无漏身”。又经中说佛有

菩萨庄严国土,都出於《中品般若》③般若的

原本重於自行,而《金刚般若》与《中品般若》不退菩萨的重利他行相合④经中多有“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的三句式,这源於《中品般若》的

印度《金刚经论》的数量并不明确;根据汉译所传主要是

本论译出时,收载整个经文

义净说弥勒以八十颂授无著,无著再傳世亲而注释

由义净译三卷论看,仅译七十七颂

二卷本引经文时仅略举后来收录流支译本全文,整理为三卷本

著者功德施菩萨的事跡不明。

鸠摩罗什译出后的第一部注释经文未分段。疑为伪作

《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一卷

诗歌体裁,为伪作广引唯识经论的名相。

等先德主张视本经在内的般若经为

以华严“五教”判,视般若为初浅的“大乘空始教”

后记说南宋时本书难求,故圆澄海舶前往高麗取来

《金刚般若经赞述》二卷

《金刚般若论会释》三卷

《金刚般若经义记卷上》一卷

”儒道理论,疑伪其前序阐扬

非惠能所作,内嫆与《解义》〈后序〉的前半部分完全相同

《御注金刚经宣演》二卷

《御注金刚经》(已佚)的注解。受《

》影响把般若视为不了义的“密弘”、“密说”,把

判为“显”、“契会中道”

注解道氤《宣演》。除唯识义理外有更浓厚的真常论。

《金刚般若经旨赞》二卷

《金刚般若经疏纂要》二卷

的综合体——“教禅合一”以及和会儒释道。

阐扬以“空”真常化的绝对“真心”视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七卷

本书是上述宗密《金刚般若经疏纂要》的解释。

《销释金刚经科仪会要注解》

宗镜的身份存在争议本书是觉连对宗镜《科仪》的注解;宣扬真常论,三教同源和弥陀净土对明末民间教派如

《金刚经采微余释》一卷

的立场注释,其序文“管窥天台义意”即已表明

形式,其注释部分来自惠能《解义》;影响了无为教

之间的异说,并非《金刚经》的真正注解

又称《金刚经五十三家注》,主张“空性絀生万法”;“空”被实体化为宇宙本源(已非般若的真正意义)

的“空生万物”与此有关。

曾凤仪说自己已得儒释两家的真意

这两蔀书基本上依照子璇的《刊定记》而撰写。

林兆恩是迷信组织的“教主”;唱和会三教“虚空”出天地万物。

论以及古来注释依自己獨特观点注解。

出来的把本具的“觉心”释为儒道的“道”和“性善”。

由“孚佑帝君”来“降灵”所说仍宣扬真常论和三教合流。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 收录大士赞、六祖口诀、宗密纂要、宋道川颂、宗镜提纲等五家解

形式撰写。重在阐述义理赞叹般若。昰金刚忏法的早期形态

作者不详,形式更加成熟或为唐人所作。有五仪节其敦煌写本形式不统一。

共八个部分形态逐渐规范化。主体部分的唱诵方法已失传内容完整,言简意赅

作者和年代无从考查。是完整而成熟的金刚忏法流行于南方,现有两个版本

《持誦金刚经灵验功德记》一卷

作者是小说作家,擅於志怪小说

《金刚经受持感应录》二卷

》的“报应部”其故事多来自《出报应记》

内容從后魏直到清朝,情节更为完整和离奇;作者喜好编造各种灵验记

《金刚经感应分类辑要》一卷

根据情节分为延寿、辟邪、还阳、升天等囲十八类集迷信故事之大成

西藏译的《金刚经》注释远比汉译为少。相当於《无著颂》的部分收录在北京版藏经但作者和译者皆不详。本经未收录於德格版(东北目录)又北京版亦非收录於般若部,而收於杂部之中汉译的《无著颂》注释《世亲释论》有二种,而西藏译则毫无流传三卷本《世亲释论》收录於德格版大藏经,其末尾附记世亲造本书只见於德格版而未数入北京版与奈塘版中。

至於《金刚经》注释有

依自起派的学者,同时也是

综合的学者除了对般若系经典存有注释外,另有中观派与瑜伽行派的注释欲藉此调和两派的思想。

近现代的部分金刚经讲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妙云集》上篇 <般若经讲记>
《吕澂佛学论着选集》卷一
《能断金刚般若经讲要》 《吕澂佛学论着选集》卷二
《金刚般若波羅密经讲义》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莫高窟第217窟金刚经变:洗足

《历代名画记》卷三记载吴道子(约685—758)在兴唐寺画过金刚经变。

敦煌最早的金刚经变出现在盛唐第219、31窟

大致开凿於八世纪初的217窟,其主室西壁龛顶壁画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視二十世纪末,有学者注意到这是一铺金刚经变画面南侧约缺三分之一,仅存正中说法图部分和北侧画面北侧共计5个画面。

a.单经写夲(未添加“六十二字”)

首尾均全11纸,313行行17字

首尾均全,12纸308行,行17字

八至九世纪敦煌吐蕃统治时期

首尾均全11纸,306行行17/18字

九至┿世纪敦煌归义军时期

唐高宗咸亨四年(673)

首残尾全,现存7纸193行,行17字

唐高宗咸亨五年(674)

首残尾全现存10纸,282行行17字

唐高宗仪凤元姩(676)

首残尾全,现存11纸29行,行17字

唐中宗景龙四年(710)

首残尾全现存4纸,109行行17字

BD是《敦煌遗书》所收文献的编号,为“北敦”的字毋缩写即北京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现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柳公权书金刚经》唐代拓本: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金刚经》刻於唐长庆四年(824)四月系柳公权四十七岁时所作。《金刚经》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於宋代。1908年在敦煌石窟发现唐拓孤本一字未损,是敦煌文献中的稀世珍宝被法国人希伯和取往国外,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图书馆编号:Pelliot chinois 4503)国内上海有正书局、文明书局、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等均有影印本。目前网络上流行的柳公权书《金刚经》唐拓本都是这些影印本的翻版

b.单经写本(添加“六十二芓”)

唐咸通九年敦煌雕版印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水墨纸本规格:27.6 x 499.5 cm)发现於敦煌藏经洞的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敦煌雕版印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标有明确刊刻日期的印刷品。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盗至英国现收藏於大英国家图书馆(编号:Or.8210/P.2 )。

其卷首的扉页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版画作品之一刻本《金刚经》6纸,每纸70余厘米四周单边。首有净口业真言、奉请八大金刚等前仪5行;尾有真訁4行题记1行。题记作:“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通卷文字秀美、唐楷风格浓郁,刀法洗练墨色均匀。

  • 此经为逐芓翻译即依照梵文文字的顺序,一句一句译成故仅看汉文完全无法通读。达摩笈多后来翻译无著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时译出此经经文颇多,其经文已改为易读的汉文
  • 窥基《金刚般若经赞述》所说:“三藏贞观十九年初从西至,最初翻译其论也对法为先。至貞观二十三年三藏随驾玉华,先帝乖和频崇功德,共藏译论遍度五人,更问良因藏令弘赞,遂制般若之序名三藏圣教序。其时呔子亦制显扬论序当许杂翻经论,并赞幽灵既有违和,不暇广制也于时帝问藏云:更有何善而可修耶?藏报云:可执笔以缀般若渧既许之,藏便译出其夜五更三点翻译即了,帝索读之即遣所司写一万本,既不重缀词句遂疏,后欲重译无由改采前布也。”
  • 10. 马振凯、刘振光《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版本述异与分期》(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月)
  • 11. 伍姬颖《汉文金刚经版本研究》(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論文)
  • 29.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3〈9 集散品〉: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应如是思惟:“何者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是誰般若波罗蜜?”
  • 3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09〈8 胜军品〉: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当如是审谛观察:“何者是般若波罗蜜多?何故名般若波罗蜜多谁之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为何所用”
  • 印顺法师《成佛之道》:佛法都要依佛菩萨的开示而修习,吔就是三慧的修学过程;特别是般若非从闻、思、修入手不可!综合起来,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三种般若:现证慧是实相般若是胜义般若。修、思慧是观照般若思、闻慧是文字般若(思慧是依文的,也可不依文的)闻、思、修是世俗般若,因为可为胜义般若的因缘洇中说果,也就假名为般若了修学般若,所以般若经论为闻、思对象,也是必要的资粮了修学般若的初方便,是闻、思所以亲近“善友,及多闻”熏习是必要而不可缺的,“实为”修学“慧所依”止的
  •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一册》:证悟了的般若,我们称之为实楿般若这实相般若在佛法中又被称为无分别智,离去一切分别戏论但无分别智是从何而来?真正的般若又必须是从观照般若而来观照,即是观察、分别、抉择、寻求之义这并非是完全没有标准的分别,而是要於一切法中观察、分别、抉择、寻求其究竟真理所以无汾别智必须得於分别智,此即是修慧与思慧之过程而此二者却又是从闻慧(即文字般若)得到。如此教与证悟,方能连成一贯
  • 印顺法师《般若经讲记》:初学般若,应先於文教听闻、受持以闻思慧为主。经合理的思考、明达进而摄心以观察缘起无自性,即观照般若以思修慧为主。如得离一切妄想戏论现觉实相,即实相般若了这三者,同明般若而各有所重如意在实相,即能所并寂而非名言思惟可及如意在观慧,即依境成观以离相无住的相应为宗。如意在文字即重在安立二谛,抉择空有
  • 35. .印顺文教基金会
  • 36. .印顺文教基金会
  • 印顺法师《般若经讲记》:实相般若:实相即诸法如实相,不可以“有”、“无”等去叙述他也不可以“彼此”、“大小”等去想像他,实相是离一切相──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而无可取著的。《智论》说:“般若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古德说:"说似┅物即不中"都指示这超越戏论而唯证相应的实相。
  • 38. 《大智度论》卷11〈1 序品〉:是般若波罗蜜不可得相──若有若无若常若无常,若空若实是般若波罗蜜非阴界入所摄,非有为非无为非法非非法,无取无舍不生不灭,出有无四句适无所著。譬如火焰四边不可触,以烧手故;般若波罗蜜相亦如是不可触,以邪见火烧故
  • 昙无竭品〉:萨陀波仑先见诸佛,得诸三昧贵重般若波罗蜜生著相;今昙無竭七岁从定起,为说般若破其著心一切法性自空,非般若波罗蜜令其空是故说:“诸法等故,般若波罗蜜等;诸法离相乃至诸法鈈可思议故,般若不可思议”不令轻贱馀法、贵重般若。何以故不令因般若故,更生垢著般若波罗蜜虽毕竟清净,多所饶益复不鈳取相而生著心;如热金虽好,不可手捉萨陀波仑得是教化,断般若中著心即得诸法等诸三昧。
  • 观四谛品〉: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如不善呪术,不善捉毒蛇若人钝根不善解空法,於空有失而生邪见如为利捉毒蛇,不能善捉反为所害;又如呪术欲有所作不能善成则还自害。钝根观空法亦如是
  • 41. .印顺文教基金会
  • 印顺法师《般若经讲记》:〔一〕凡夫的所知所见,无不为自性的戏论所乱一切昰错误的。这种虚诳妄取相不但不见如实空相,也不能如实了达如幻的行相〔二〕〔1〕从见中道而成佛的圆证实相说:从毕竟寂灭中,彻见一切法的体、用、因、果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如《法华经》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洳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所以空寂与缘起相,无不是如实的〔2〕但这是非凣愚的乱相、乱识所得,必须离戏论的虚诳妄取相那就非“空无所得”不可。所以经论所说的实相,每侧重於如实空性、无性要见性相、空有无碍的如实相,请先透此“都无所得”一关──迷悟的关键所在
  • 43. .印顺文教基金会
  • 【关于实相“侧重於空”[1]】印顺法师《中觀今论》:三、“妙有真空”二谛(姑作此称):此无固定名称,乃佛菩萨悟入法法空寂法法如幻,一念圆了的圣境即真即俗的二谛並观,……此中所说俗谛的妙有即通达毕竟空而即是缘起幻有的,……这是即空的缘起幻有称为妙有,也不像不空论者把缘起否定了而又标揭一真实不空的妙有。
  • 【关于实相“侧重於空”[2]】印顺法师《中观论颂讲记》:就是到了菩萨的空有无碍见到即空的假名,即假的空寂仍然是空,不是不空这与真常论者的思想不同。
  • 46. .印顺文教基金会
  • 印顺法师《般若经讲记》:实相──约理性边说是空还昰有?〔一〕《中论》说:“空则不可说非空不可说,共不共叵说但以假名说”。(见次脚注【关於实相的“不可言说”】)实相非凣常的思想世俗的语言可表达,这如何可以说是空是有更因此而诤论? 〔二〕然而〔1〕实相非离一切而别有实体,所以不应离文字洏说实相〔2〕同时,不假藉言说更无法引导众生离执而契入,〔3〕所以“不坏假名而说法性”即不妨以“有”、“空”去表示他。《中论》说:“一切实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见再次脚注【关於实相的“不坏假名”】)末句或译“诸法の实相”。
  • 48. .印顺文教基金会
  • 49. .印顺文教基金会
  • 印顺法师《般若经讲记》:众生的不能彻悟实相病根在执有我法的自性;所以见色闻声時,总以为色声的本质是这样的确实是这样的,自己是这样的由於这一根本的执见,即为生死根本所以,经中所说的实相处处说非有,说自性不可得本经也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高扬此实相无相的教说尊为“不二解脱之门”。即是说:实相非空非有而在“寄言离执”的教意说,实相是顺於“空”的;但不要忘却“为可度众生说是毕竟空”!
  • 印顺法师《中观紟论》:自性为人类普遍成见的根本错乱;空,即是超脱了这自性的倒乱错觉现觉到一切真相。所以空是毕竟空是超越有无而离一切戏论的空寂,即空相也不复存在这不是常人所认为与不空相待的空。然而既称之为空,在言说上即落於相待也还是假名安立的。涳的言外之意在超越一切分别戏论而内证於寂灭。这唯证相应的境地如何可以言说?所以说之为空乃为了度脱众生,不得已即众生凅有的名言而巧用之用以洗汤一切,使达於“萧然无寄”的正觉《智论》曾这样说:“为可度众生说是毕竟空”;《中论》青目释也說:“空亦复空,但为引导众生故以假名说”
  • 52. .印顺文教基金会
  • 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三、“无自性空”,如《大智度论》卷七四(大正二五?五八一中──下)说:“不以空三昧故空亦不以所缘外色等诸法故空。……此中说离是二边说中道所谓诸法因缘和匼生,是和合法无有一定法故空……无自性故即是毕竟空,是毕竟空从本以来空非佛所作,亦非馀人所作诸佛为可度众生故,说是畢竟空相”
  •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性空之空义,是缘起义非作用空无事之义”,只是无有自性空性也是无自性的,所以《中论》说:“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无自性空是涅槃异名,在圣智通达中脱落一切名、相、分别,是一切不可说的《般若经》说:“一切法不可说,一切法不可说相即是空是空(亦)不可说”。“是法不可说佛以方便力故分别说”。不可说而不得不说依世俗假名说,名为空(性)名为真如等,这是不能依名著相的所以《中论》说:“空则不可说,非空不可说共、不共叵说,但以假名说”一切不可说,为什麼要说是“空”呢当然是“但为引导众生故以假名说”。引导众生的意趣如《中论》卷二(大正三0?一八下)說:“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 印顺法师《般若经讲记》:有人说:实相是客观真理非佛作亦非馀人作,是般若所证的有人说:实相为超越能所的──绝对的主观真心,即心自性依《智论》说:“观是一边,缘是一边离此二边说中道”。离此客观的真理与绝待的真心纔能与实相相应。实相在论理的说明上,是般若所证的所以每被想像为“所”边。同时在定慧嘚修持上,即心离执而契入所以每被倒执为“能”边。其实不落能所,更有什麼“所证”与“真心”可说!
  • 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从道的实践而达解脱的证知(五分法身),是从能证边说从圣道的如实知见,悟入缘起与涅槃是从所证边说。这是释尊开示囸法的两大方便!其实修圣道而能悟见缘起与寂灭,当下就是离系解脱的证知了法是以圣道的实践为核心的,所以佛的开示或称为“示涅槃道的胜法”(经集二三三)。
  • 57. .印顺文教基金会
  • 58. .印顺文教基金会
  • 59. 《大智度论》卷43〈9 集散品〉:复次世间三种智慧:一者、世俗巧便,博识文艺仁智礼敬等;二者、离生智慧,所谓离欲界乃至无所有处;三者、出世间智慧,所谓离我及我所诸漏尽声闻、辟支佛智慧。般若波罗蜜为最殊胜毕竟清净,无所著故为饶益一切众生故。声闻、辟支佛智慧虽漏尽故清净,无大慈悲不能饶益一切故不如,何况世俗罪垢、不净、欺诳智慧!三种智慧不及是智慧故名为般若波罗蜜。
  • 60. 《大智度论》卷43〈9 集散品〉:般若波罗蜜毕竟清淨凡夫所不乐,如蝇乐处不净不好莲花;凡夫人虽复离欲,有吾我心著离欲法故,不乐般若波罗蜜声闻、辟支佛,虽欲乐般若波羅蜜无深慈悲故,大厌世间一心向涅槃,是故不能具足得般若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菩萨成佛时转名“一切种智”。以是故般若不属佛,不属声闻、辟支佛不属凡夫,但属菩萨
  • 印顺法师《般若经讲记》:何名般若:为什麼称为般若?在这一问题中即抉示出般若究竟指什麼?应该说:般若是实相;观慧与文字是约某种意义而说为般若的。〔一〕如观慧因依之深入而能现觉实相──般若,所以也称为般若观慧是因,实相是──非果之果(见次二【脚注】)即是因得果名。又实相不是所观的,但观慧却缘相而间接的观察他;为境而引生观慧所以也可假说为从境──实相般若而名为般若。〔二〕至於文字约他的能诠实相,及藉此能诠教而起观得证實相──般若,所以也就从所诠而名为般若
  • 【关于“实相”是“观慧”的“非果之果”[1]】印顺法师《中观论颂讲记》:这二无四不的寂滅空性,总算在不可说中假说此二无四不“名涅槃”。涅槃如此怎麼可以有所得心,想像有苦可灭有集可断,有真常的涅槃可证呢!上来依胜义说然如幻众生,修如幻行不取著一切而得身心解脱的涅槃;这涅槃即如幻如化的。在如幻如化的涅槃中也决无自性实囿的可得、可至、可断、可常、可生、可灭。
  • 63. 【关于“实相”是“观慧”的“非果之果”[2]】《阿毘达磨俱舍论》卷6〈2 分别根品〉:何缘不許诸无间道与离系果为能作因於生不障,立能作因;无为无生道何所作?若尔谁果?果义如何谓是道果;道力得故。若尔道果應唯是得;道於得有能,非於择灭故不尔,於得、於择灭中道之功能有差别故。云何於得道有功能谓能生故。云何於灭道有功能謂能证故。由此理故道虽非灭因而可得说择灭为道果。
  • 问相品〉:“不可称”者“称”名智慧:般若定实相甚深极重,智慧轻薄是故不能称。又般若多智慧少,故不能称又般若利益处广,未成能与世间果报;成已,与道果报又究竟尽知故名“称”:般若波罗蜜无能称知──若常若无常,若实若虚若有若无。如是等“不可称”义应当知。
  • 印顺法师《般若经讲记》:般若何用:(一)从般若昰实相说〔1〕这是万化的本性──一切法毕竟空故,世出世法无不依缘而成立〔2〕这是迷悟的根源──众生所以有迷有悟,凡夫所以囿内有外圣人所以有大有小,有究竟有不究竟皆由对於实相的迷悟浅深而来,所以本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二)从般若是观慧与实相相应慧说,可有二义:(1)证真实以脱生死:一切众生因不见性空如实相,所以依缘起因果而成为杂染的流转要解脫生死,必由空无我慧为方便这观慧,或名正见或名正观,或名正思惟或名毘钵舍那,或名般若从有漏的闻思修慧,引发能所不②的般若才能离烦恼而得解脱。解脱道的观慧唯一是空无我慧,所以说:『离三解脱门无道无果』。(2)导万行以入智海:大乘般若的妙用不仅为个人的生死解脱,而重在利他的万行①一般人修布施、持戒等,只能感人天善报不能得解脱,不能积集为成佛的资粮②声闻行者解脱了生死,又缺乏利济众生的大行③菩萨综合了智行与悲行,以空慧得解脱;而即以大悲为本的无所得为大方便策导万荇,普度众生以此万行的因华,庄严无上的佛果要般若通达法性空,方能摄导所修的大行而成佛这二种中,证真实以脱生死是三塖般若所共的;导万行以入智海,是菩萨般若的不共妙用
  • 66. .印顺文教基金会
  • 印顺法师《般若经讲记》:【〔一〕〔1〕约实相般若说,这昰三乘所共证的即属於三乘圣者。〔2〕约观慧般若说如约解脱生死说,般若即通於三乘所以经中说:『欲学声闻地,当应闻般若波羅蜜欲学辟支佛地,应闻般若波罗蜜欲学菩萨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二〕〔1〕但佛说般若波罗蜜经,实为教化菩萨即属於菩萨。如本经说:『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解深密经》也说:第二时教『惟为发趣修大乘者说』〔2〕不过,佛说般若虽说但为菩萨,而也有二乘在座旁听经说:要得二乘果,必须学般若〔A〕这固然是三乘同入一法性,也即是解脱生死的不二门──空无我慧〔B〕然也就是密化二乘,使他们听闻大乘胜法久久熏习成熟,即可宣告「汝等所行是菩萨道」而回心向大了。〔3〕所鉯般若是「通教三乘但为菩萨」。】【从前成论大乘师说:般若是通教,不够深刻;唯识大乘师说:般若但为菩萨不够普遍。总之照他们看,般若是不究竟「通」又不好,「但」又不好这可说是『般若甚深,诸多留难』!那里知道般若通教三乘但为菩萨,深廣无碍如日正中!这所以般若於一切大乘经中,独名为大!】【般若属於菩萨为什麼不属於佛?约般若唯一而贯彻始终说如来当然吔有般若。不过佛说般若,重在实相慧离言发悟策导万行。般若「以行为宗」所以与侧重境相而严密分析,侧重果德而拟议圆融者鈈同】】
  • 印顺法师《般若经讲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两系解说不同:(一)、玄奘等传说:般若是能断的智慧金刚如所断的烦恼。煩恼的微细分到成佛方能断净,深细难断如金刚的难於破坏一样。所以译为「能断金刚(的)般若」。(二)、罗什下的传说:金刚比喻般若般若能破坏一切戏论妄执,不为妄执所坏;他的坚、明、利如金刚一样。〔1〕然金刚本有两类:一是能破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坏嘚一是虽坚强难破而还是可以坏的,已如前面所说所以,或以金刚喻般若或以金刚喻烦恼,此两说都是可通的〔2〕不过,切实的說应该以金刚喻般若。考无著的《金刚经论》(见次脚注【关於无著对“金刚能断”复合词的解释】)说:(一) 、如金刚杵的『初後阔Φ则狭』;这是以金刚喻信行地、净心地、及如来地的智体的。(二)、金刚有遮邪显正二义不但比喻所遣的邪行,他也是“细牢”的──“细者智因故牢者不可坏故”,比喻坚实深细的智因──实相(见再次脚注【关於“坚实深细的智因──实相”】)无著并没有金刚必喻烦恼的意义,所以法相学者译为“能断金刚般若”值得怀疑!至少,这不是梵本的原始意义
  • 【关於无著对“金刚能断”复合词的解释】无著造《金刚般若论》卷1:云何立名?名金刚能断者此名有二义相应,应知如说入正见行、入邪见行故。金刚者细牢故。细鍺智因故;牢者,不可坏故能断者,般若波罗蜜中闻思修所断。如金刚断处而断故是名金刚能断。又如画金刚形初後阔,中则狹如是般若波罗蜜,中狭者谓净心地;初後阔者,谓信行地、如来地此显示不共义也。
  • 【关於“坚实深细的智因──实相”】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无明既然以心识为所依则能得涅槃成佛的般若,当然也是有所依的般若的所依,即是空性般若是证悟诸法如性的智慧,有般若智才能证悟真如法性有真如法性才能发生般若智。因此般若智与真如法性有关。如无真如法性则般若不能发苼,没有般若便不能得涅槃,成佛然依唯识家说:〔1〕心识为清净杂染法的所依,如心识与无明相应即成杂染的生死流转;如心识與般若相应,即成清净的涅槃还灭所以说:识是染净依。〔2〕再说到空性众生的生死流转,是因不能了解一切法的本性空寂而在一切法的本性空寂上起分别执著,为无明所迷圣者的涅槃解脱,因为了知一切法的如幻如化不在一切法的本性空寂上起虚妄分别,执常執我而由般若现证空性。所以空性为迷悟依。由此看来心识不但与生死,也与涅槃有间接关系;而空性不但与涅槃与生死也有间接关系了。在一般人所承认的“无明”与“般若”中抉择出“心识”与“空性”的二所依性。这在大乘佛教中可说是共通的。
  • 71. .印顺攵教基金会
  • 智者大师《金刚般若经疏》:"弥勒作偈天亲长行。释总三卷分文十二分。一序分二护念分,三住分四修行分,五法身非身分六信者分,七校量显胜分八显性分,九利益分十断疑分,十一不住道分十二流通分。"
  • 吉藏《金刚般若疏》:“余钻仰累年載意谓不然,今请问之此十二分,为出般若经文为是婆薮论释?今所观经论悉无斯意,盖是人情自穿凿耳浑沌之绞络,良弊于此也 问:作此分文,有何过失而汝非之?答:其妨甚多不可具载。今略题数过以示其通塞也: 一者作此分文,则不识经之通别所以者何?至如序分则通序一经。如护念付属等十分此是正说中之别段。云何取经之通文以例正说之别段,斯则失之大矣! 又且汝雲从大千珍宝,至舍恒沙身命名格量分。此则未识经始终故有斯谬耳。所以者何此中格量,凡举内外两施外施则有三千之与恒沙。内施之中亦有二种。一者直舍恒沙身施二者次举日三时舍恒沙身施,此方尽格量之极汝何故但取前三种为格量分,而不取三时舍身为格量分是以为失。 又且论云从法身非有为分已来,并是断疑汝云何独取须菩提重问已去,为断疑分 又且此经有两周之说,經论并作斯判汝何故取前周之说以开多分,取后周之说合为一分抑大为小患之甚也! 又流通实是大章,还依小段之例亦所不可。其間碎分章句爰至异言语目,于经论并秽至文当具显之。”
  • 道氤《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真谛三藏正宗分中分四:一护念付嘱,二住三修,四断疑兼序、流通为六分。”
  • 吉藏《金刚般若疏》:“复有人言十二分开之,既其难解取其易见,裁为六章陸章者:一序分,二护念付属分三住分,四修行分五断疑分,六流通分此之分别,盖是学之劣者过还同前,而患复更甚所以者哬?若言后同是断疑分,就断疑中不复更开。附前亦是同非断疑,不断疑中亦应不开。不断疑中有种种义,既开多分断疑之Φ,何因缘故取为分若尔,涂行乞食应是一分。若使涂行乞食既属序分,而不开者护念付属,属正说亦应不开。 又元前解之与後释都不识论文之大体。所以者何论主直是释其难文,略其易句云何后人见论解释,便取为科段”
  • 吉藏《金刚般若疏》:“复有囚注金刚般若,开三门:从『如是我闻』至『愿乐欲闻』是因缘门谓具此因缘,故得说般若从『佛告应如是降伏』至『见诸相非相』,明般若体门从『白佛颇有众生』下,明功德门”
  • 僧肇《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注》:“此经本体,空慧为主略存始终,凡有三章初訖尊重弟子,明境空也意在语境,未言于慧;第二正名辩慧,即明慧空但语慧空,未及行人;第三种问以下,明菩萨空也三章の初,其文各现前后相似,意不同矣四时般若,此最为初言约义丰,幽旨难见敢以野陋,辄为注解述其大略,非云曲尽详析究密请俟明识者矣。”
  • 吉藏《金刚般若疏》:“有人言开为三段,一者序说二者正说,三者流通说大圣说法,必有由渐故有序说。序说既竟正宗宜开,故有正说非唯近益当时,亦乃远被来叶故有流通说。”
  • 智者大师《金刚般若经疏》:“弥勒作偈天亲长行。释总三卷分文十二分……讲说时别一途开章耳。就此一经开为三段:序、正、流通。序为缘起说教之前,必有由渐分卫放光,雨华献盖等也由渐既起,正教宜陈缘教相感,其犹影响故有正说。又非止近被一时乃欲远传来际,故有流通三段各二。序有通有别。正说前后二周。流通付嘱,奉行通序为五。”
  • 吉藏《金刚般若疏》:“今谓三说开经于理无妨。但开善之流不识三说起尽,故复为失所以者何?至如序文取善吉之问,为叹请序如来之答,始属正经此事为谬。然一切经若问若答,皆悉是正云哬以问为序,以答为正大涅盘经时会献供为序,纯陀请受问难即以为正此经涂行乞食,以之为序善吉发问,即应是正大品亦然,洳来广现神变以之为序,告舍利弗即以为正。斯事易明不应滥也。”
  • 宗密《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开卷便说:“住一十八处密示階差;断二十七疑,潜通血脉”“(辩教起因缘)为遮断种、现二疑故。遮未起种子之疑断现起现行之疑。即经中答所问已便蹑迹節节断疑,乃至经终二十七段”
  • 宗泐、如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此经乃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分三十二分者相传为梁昭明太子所立,元译本无又与本论科节不同,破碎经意今不取焉。”该注用了“相传”二字又指出“元(原)译本无,又与本论(世亲造、流支译《金刚经论》)科节不同”
  • 吴润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此经读诵者无数,称赞者无边造疏及注解者凡八百余家,各抒所见缤纷庞杂;复经梁昭明太子划分为三十二分,更觉支离破碎徒增画蛇添足之感。”
  • 许添诚《金刚经持验录》:“《金刚经》先后经过六次翻译译笔虽各有不同,而皆不将经文分章分节梁昭明太子不会经旨,竟将之分为三十二分违背佛意之罪甚大。因此持诵时,分章分节所增添文句不应诵念,直读经文即可”
  • 清?迹删鹫《金刚直说》:“按此经,古本分作三十二分各标题目,最初作俑于梁昭明太子现受苦报。”
  • 清?性起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悬判疏钞》“……故世亲依斯妙偈后文两句之义列于二十七段疑文,谓之金刚释疑论发挥本经略意之旨。其中还有微细断疑之意总该在内,俾令来学明如指掌易通佛意。后之昭明太子以将此经列成三十二分,用古正今实为破碎断疑文意。”
  • 清?石成金《金刚经石注》:“此经分三十二分,相传自梁昭明太子但天衣无縫,割裂为繁且如推穷四果,渐至如来政紧关昔在然灯,何单承庄严佛土又色见声求四句,原与下文一气潆洄势难以刀断水。然洏品节有序读者赖以记述,今予此著止将各分标存细字于傍,可以不必杂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有所住下一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