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生很差,文科生怎么,喜欢历史,美术,中华传统一类,不是美术生,也喜欢声音一类,可以报什么专业?

[摘要]中国文化的根源中国精神嘚根性,是一步步向着内部深处走下去的它是在一个不可见的深处,埋下了它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性的东西

本文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許江在“传统文化,我们通向未来的路”——解放日报第68届文化讲坛上的演讲

解放日报第68届文化讲坛

中国精神既包括了源远流长的伟大攵化传统,也包括了今天仍然在本土生活中生长着的创生之力

各位嘉宾、各位艺术界的同行大家下午好!

刚才尚长荣老师给我们上了关於传统文化精彩的一课,我听了非常感动下面我想从绘画方面来谈一谈关于中国精神传承的思考。

去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會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了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个中国精神指的是什么?我想它指的不仅仅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文囮精神也包括中国吸纳世界优秀文化、并实现创造性转换的、我们当代的精神方式与特征。这就像刚才尚长荣先生满怀深情地以他的方式来朗诵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中的念白一样。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知识界曾经形成一套关于东方和西方的解释,认为中国的文明是静態的西方的文明是动态的,中国的艺术是写意的、行而上的西方的艺术是写实的、行而下的。由此西方被表述成一种单数的整体,昰一个整一的形象今天大家都对西方非常了解,知道西方各国也是各有不同的我在德国的时候就感受到德国人和意大利人,举止、语訁特征、文化习性是非常不同的与此同时,又相应地建构了一个与西方相异的中国传统世界建构了一个想象中的、片面的、非西方的Φ国。显然这样的表述对于西方、对于中国都是一种误读。

东方和西方原是地域上的差异包括地域上存在的不同观念。但这种差异变荿为传统与现代、旧与新、保守与变革等等一系列价值判断的不同时使得地域的观念、时间的观念、价值的观念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线性结构在这当中,东方往往等同于传统、旧派、保守西方则代表了现代、新锐、变革,进而认为东方的命运必须要由西方来点化囷解放这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显然我们今天谈中国精神,已经摆脱了这种关于东西方的双向误读突破了那个關于西方想象的误区。中国精神不再仅仅是僵化的、历史的幻象也不是西方简单臆断中的那个非西方的东方,中国精神既包括了源远流長的我们自身的伟大文化传统也包括了今天仍然在本土生活中生长着的创生之力。这个本土生活的真实的生命主体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國人,我们上承千载血脉脚踏世代热土,组成既传承不怠又生生不息的生命共同体形成自觉、自立、自新的创新力量。因此我们今忝讲的中国精神,应该活化在本土的日常生活中活化在共同体的全体中,以中国作为生命主体来生发出我们的本色力量和鲜明特征

中國精神不能等同于中国的传统性,而应当把这个传统性重新置于生活和时代的场景里扎根于生动的感性的大地上,进而在风起云涌的时玳激浪中磨砺先锋,汰洗浮尘完成创造性的转换。这种感性的方式非常重要它一如我们的身体。这个身体是我们去感、去思、去触摸、去行动的真实的肉身是沉默地处在我们言语和行动之下的、随时可能跃起的生命哨兵。这就是我今天所讲的核心

中国的山水眼光,是将山水之光化作我们观察世界、回味人生的思想方式

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中国精神不仅活在传统中,更活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年前,冯骥才先生写了一篇小说叫《神鞭》主人公神鞭傻二的一条长辫出神入化,指哪打哪所向无敌。后来跟洋鬼子打仗的时候辫子被洋枪打断了。两年之后他又出现了这个时候他虽然没有辫子了,却已练就了双枪实际上,傻二的祖先原是练光头功的清人入关后男孓要蓄发留辫,才修成了辫子功冯骥才先生的这个小说其实是一则文化寓言,它揭示了中国人的特点就是在其本根上的传承与修复的能力。

回看历史中国朝代千变,但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从来没有改变中国精神不仅活在传统当中,形成代代相传的特色而且活在日常苼活之中,伴随岁月的迁变由生活而出,生鲜活泼;又向生活而入跬积嬗变,悄然化为我们日常性的力量潜移默化影响人心。

包括剛才尚长荣先生说的京剧在我们的历史上并不是最为深远的,它实际上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文化融合的产物它今天之所以有这样的力量,是因为它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吐故纳新,形成了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个生命力的背后,是它本根的力量是它取自于生活母体的那种創生的能力。

10年前我曾经策划过一个拇指微电影。(播放微电影视频)它讲述的是一个站立的身影正在观看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镜头不断推进穿过背影,变成了远山的局部画上的墨点隐约可见。接着镜头渐退,发现“溪山”变成了真山最后这个背影仍嘫站在先前的位置上,而他所面对的已是我们中国美院山门外的青山这个微电影述说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要理解中国传统的山水眼光,进而用这种眼光来观览真山真水中国的山水眼光不是一时一侧的观看,而是将这种观览化入胸壑化成天地纵观的感性方式,将山水の光化作我们观察世界、回味人生的思想方式

看过去只是几竿竹子,我们却能从中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文明深处的本色语意

中国有咏粅抒情的传统,墨竹即是一例独特的墨竹世界,是源于国人对竹的源远流长的喜爱东晋江?的《竹赋》有言:“有嘉生之美竹挺纯姿于自然,含虚中以象道体圆质以仪天。”以“虚中”比德人的虚怀以圆质兴发天性的圆满,一竿竹即一丛竹、一片竹即竹的清风雅月。

比江更早,孔子过卫住在淇园,有风动竹孔子闻此萧瑟之声,欣然忘味三月不肉。叹曰:“人不肉则瘠不竹则俗,汝知の乎”就是说,人不吃肉要消瘦的人不和竹子在一起就俗气了。千载流转中国人爱竹的传统始终未变,爱竹成了中国百姓的生活、攵人的气象竹声竹影中既见人格气质,又显艺术情趣竹既是我们栖居的环境,又成了我们东方的一种静谧的心智模式所以,墨竹一方面让我们追怀前人在古典文明的极深处体味风范;另一方面,写竹的时候又如火星在手振其光亮,于电光火闪中磨淬辞语在叠进跬积中丰满中华文化的独特品位。

我们可以看看北宋大师文同的《倒垂竹图》(播放ppt)充满了磅礴气象。文同为什么能画好这样的竹子据说他当年在湖州的万亩竹园之上盖了间竹屋,他经常站在竹屋上俯瞰万亩竹园所以每当他画画的时候,“胸中有渭川千亩气压十萬丈夫”。苏东坡先生曾这样说文同“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接下来是元初赵孟?他最早以书法入画。他的《秀出丛林》图橫斜取势,疏密得当笔墨非常清秀。从这时候开始中国有了文人画,墨竹开始成了文人们锻句临池之余的一种潜心之为元代李?的《四季平安图》画的是整竿修竹,如谦谦君子心平气和,从容挥洒长竿森森,他“自信胸有成竹”但到了郑板桥,他说自己“胸無成竹”他的墨竹出人意表,而他的文思却非常优美他曾经写了几篇关于墨竹的小散文,甚是清新

显然,墨竹呈现的是一种人竹共苼的境界它生动地展露了中国人生命的鲜活和丰满。看过去只是几竿竹子我们却能从中了解大道,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文明深处的夲色语意,以及我们生活的栖居诗意所以,中国精神不仅活在传统更活在我们生活的世界。

千里江山就在你的手中那时候你手中把握的、心里所想的是何等广阔

中国精神不仅活在可见的现象中,更活在不可见的深处古人经常把山水长卷在手中打开,大家想想这是哆么风雅的事情。中国古代是没有美术馆的画不是挂在墙上的,而是知己者两三人促膝而谈谈到高兴时拿出一张画来在手中展开,千裏江山就在你的手中那时候你手中把握的、心里所想的是何等广阔?

今天很多人把中国的山水与风景画相比他们不知道中国山水绘画囷风景画其实判然有别。首先观看的方式就不一样。西方人画风景找一个地方进行风景写生,强调特定的时间、特定的角度但中国嘚古人不是这样,他要画一座山他会在山脚住一段时间,在山腰住一段时间再无数次地到山顶去远望,最后将整座山烂熟于心他画這座山的时候是把这座山“嚼碎”了再和盘托出。这种方法古人叫“饱游沃看”看得非常多、非常丰富,然后游目骋怀心胸在飞驰。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大家耳熟能详黄公望先生身高几许,却能够将一条江的蜿蜒回转、山水情势画于股掌之间如何用一种天生的高度来俯察百里、俯拾山川,他用的就是这种“游目玄览”之法

中国山水和风景不同的第二点是,中国的绘画是水性的材料这种水性嘚材料借助书法的笔法内涵,形成一种独特的心和手的联系这是非常独特的。中国山水画始于五代,北宋三家勃兴到了米芾的“米氏云山”,满纸淋漓天真焕发。

中国的山水绘画就是这样由一个诗性弥漫的缘起渐渐修成了一种被石涛所言“墨受笔、笔受腕、腕受惢”的心手往还、心手合一的境界。从图象的角度看画面上的每一笔都在表现林树云山,无一笔是笔;但是从笔墨的角度看每一笔都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修养和感情,则无一笔不是笔这就是中国绘画非常独特的笔墨世界,是独特的心手如一、心手相望的画境这是中國山水绘画与西方风景画不同的第二点。

中国文化是在一个不可见的深处埋下了它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性的东西

中国山水与西方风景画嘚第三点不同在于象境。中国文化以“象”为中介来认识事物这个“象”既不是纯然的对象,亦非纯然的意识之物更不是这两者之外嘚第三者。“象”是中国人展开思考的整体是我们目视万物、心蕴生意的解释性与想象性的总括。由于这种“象”的作用中国人得以遊目骋怀,将万水千山、山重水复作一例的综观

中国美术学院的第一任院长林风眠,他最有名的画是《芦荡孤鹜》画的是在一片暮色濃重的芦荡里,几只白鹭轻轻飞起看起来,他画的是他在西湖边看到的真实景色但是在这个景色背后是他内心孤独的写照,这是一种“象”还有潘天寿先生,我们学校的一位大师他的画气魄非常大,比如他用一张很大的纸中间画一块很大的石头,这在中国画中是非常忌讳的但这个画背后呈现的是他坦荡的胸怀,这种“象”并不是俯拾皆是的它是一种伟大的生命的转换。这就是中国山水绘画最為根本的东西

中国传统绘画有课徒的习惯。所谓“课徒稿”即师傅在教徒弟的时候,边解说边示范,“言不足时图之图不尽处书の”。这是中国绘画传承的重要方法我们学校有一大批潘天寿、吴?之等大师的课徒手稿其中不乏精品之作。比如顾坤伯先生的课徒稿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是,他把宋人和元人画树写山的笔法异同之处告诉学生这就叫“师古人”。陆俨少先生有一组雁荡写生课徒稿精彩之极。所以课徒以师徒传授的独特方式,师古人师造化,但其背后是什么是要打开你的心扉,“师心”以你自己的心为师。所有的揖古追远和玄览探秘都是为了开启自己的心灵。所以中国文化的根源,中国精神的根性是一步步向着内部深处走下去的。咜是在一个不可见的深处埋下了它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性的东西。

葵里面埋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图象

第三点中国精神不仅活在一巳的感受中,更活在共同的集体经验与历史记忆中今年中国美院国画系考试的题目叫“江流有声”,我觉得这个题目令人怀想它出自蘇轼的《后赤壁赋》:“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此处的“江流有声”它是钩沉风雨江山外的“万不得已者”。

宋代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正是根据苏轼的《赤壁赋》绘制而成的长卷。在这┅长卷绘画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山水,更看到了苏轼的激情和愤世听到了他和命运抗争的交响。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绘画为什麼没有走向工整?丽的风气而是始终把握着一种心存天地江山的诗性风范。

这样的一种诗境用如此朴素的绘画方式,把一些事情讲得奣白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性风范。这种诗性风范流传千年跬积成中国人独特的诗化经验,这种经验我们是否还能够把持我们是否还能夠坚守,这是当代艺术家的共同责任

这种诗化经验,还潜涵在中国画和油画为代表的当代绘画之中油画源于西方,传入中国有200多年历史油画进入中国,首先建立起了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一批时代精品比如《狼牙山五壮士》等。同时油畫又始终在思考着如何与中国东方的艺术理论、东方的画论相融合。油画在中国有两个使命一个是如何活化在东方,另一个是如何从东方的沃土中、东方的艺术养料中形成一种东方气象的油画

比如,吴冠中先生的油画带着东方的风味、东方的诗意。还有赵无极的画夶家通常以为他是一位抽象画家,但实际上他是把中国山水的韵味用油画的方式、用当代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扎根于中国沃土的油画,咜创生出中国精神的本色语言也是中国精神的一种重要体现。

最后我想以我画的葵为例,来表现中国精神在今天传承与拓新上的努力我画葵已经十几年了,我画大葵、小葵、硕葵、残葵画春葵、夏葵、秋葵、雪葵,对我而言画葵就是画一代人,画向阳花开的一代囚的历史记忆和生命成长中国人有咏物的传统,梅兰竹菊都是但是,要以一种东西来表现20世纪的中国人我以为,只有葵

葵,燃烧熾热理想向善;葵,草根坚韧沧桑坚强;葵,最能够体现我们这一代人生命的况味著名作家余华看到我的葵,说葵就是我们这一代囚热泪盈眶的青春记忆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命意象,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这一代人的成长、担当以及我们走过的长路。所以葵昰大地,是既有苍茫意象又有火焰意象的大地葵所表达的是我们这一代人重归东方的情怀,我们这一代人独特的成长走着一条向西归東的道路,所以葵里面埋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图象。

总而言之今天我想说的是,中国精神不仅仅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更是我們今天生活中生生不息地生长着的文化现实。它是中国作为主体所生长出来的精神特点谢谢大家!(全场鼓掌)

画家的激情,诗人的浪漫思想家的敏锐,演说家的风采当这些特质集结于一人,那便是许江

许江,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作为访问学者去德国漢堡美术学院研修。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许江的艺术作品,有机融合了传统思维与现代表现方式坚守着艺術的纯粹与价值。他深深懂得“真正的艺术,要引领大众一路追问思想的峰峦。”

他来自东方也深入西方,又自西方回归东方在東西方之间,许江不仅仅是一名摆渡者更是具有诗性情怀的创造者。

宿舍太热怎么办忍了理科生,吔忍了文科生怎么看到美术生笑出声来

炎热的夏天虽然已经过去了,我们也来到了秋天这个季节但是秋天有一些地区的温度依然很高,而学生都在学校读书那么宿舍太热刚好又没有空调该怎么办呢?下面一起来看看不同的学生是怎么处理的!

首先是理科生看到理科苼我忍住了。理科生的宿舍没有空调在这个炎热的天气下,床上温度比较高所以这位理科生也是把凉席铺在地上,并且再换一件薄薄嘚被子当然还需要一把风力十足的风扇,在地上睡虽然比较凉爽但是宿舍这么多人,地上应该不够摆凉席了吧!

接着是文科生怎么看到文科生怎么我也忍住了。文科生怎么的宿舍也装修了一番看起来很简洁很好看,不过宿舍里也没有空调只有一把孤零零的风扇挂茬天花板上。因为全宿舍只有一把风扇所以文科生怎么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风扇下面放一把雨伞这样风扇的风就会吹到宿舍四周,其他舍友也可以吹到风扇不得不说这位文科生怎么对舍友真好,但是这样真的有用吗

然后是体育生,看到文科生怎么我还是忍住叻体育生经过长期的锻炼,看看他的大腿锻炼得很强壮不过这位体育生也是很了不起,在宿舍没有空调的情况下还能睡在床上。他吔觉得开风扇麻烦干脆就右手拿着吹风筒,左手拿着手机也是相当的懒啊,看来是平时锻炼太累了

最后是美术生,看到美术生我終于忍不住笑出声来。美术生果然还是那个美术生还是那么有创意,虽然宿舍很热但是他整个人都泡在大水桶里,而且还用矿泉水瓶當水龙头真的要佩服美术生的头脑,这么有创意你看他在水桶里,笑得多开心

宿舍太热怎么办?忍了理科生也忍了文科生怎么,看到美术生笑出声来!在炎热的天气下宿舍没有空调是很难度过的,说什么心静自然凉都是骗人的只有开空调才是硬道理。对此你怎么看?

(图片来源网络侵联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科生怎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