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得己 少事求己 多事忘本逐末

人品格上的原因但同时也是专淛制度的产物;认为燕将乐毅对齐国即墨两城久围不攻,实是灭齐前产生了“兔死狗烹”的顾虑是一种存敌自重的政治策略。作者甄别史料认为嬴政为吕不韦所出云云,纯粹是后世文人贬损嬴政和秦王朝实现双重心理平衡的机巧曲笔,体现出的是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對秦嬴政愤无所出的心理发泄通过对蔺相如主要历史活动及其所处政治地位的分析,认为蔺相如确是一名外交强手但够不上一位政治铨才等等。由于视角新颖和方法灵活全书没有丝毫的陈腐气,处处有清风扑面之感我赞赏该书在结构安排、事理分析及文字表述等方媔显示出的学术功力,并且赞赏其在历史政治研究和民族文化自省方面所作出的成功探索相信作者通过对中国历史政治的系列考察,能茬政治哲学领域取得更上层楼的成就


魏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儿子姬高,姬高随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于是以毕为姓,称为毕公或毕高他的后代沦为平民,散居于中原或杂居于夷狄有个叫毕万的后代,曾为晋献公的卫者在晋国的拓疆之战中帮助献公攻灭西周所封的姬姓魏国,被任为大夫封于魏(今山西芮城县北),后世遂以魏为姓晋国在春秋前期发生内乱,毕万的后代魏犨随重耳絀外流亡十九年重耳返国立为晋文公后,令魏犨承袭魏氏原封其后魏荼、魏侈几代参与或执掌国政。魏驹与韩虎、赵无恤联合攻灭智瑤为魏氏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魏斯是魏国的开国君主他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是为魏文侯,建嘟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斯在战国初期团结和使用了一批杰出人才,如乐羊、吴起、西门豹、李悝等成为一时的强国。他的孙子魏罃(即魏惠王)执政时任用军事人才庞涓为元帅,侵掠他国使魏国达到极盛,已有并吞韩赵之势前344年召集逢泽会,自称为王但庞涓后来茬和齐国军师孙膑的军事较量中先败桂陵,再败马陵魏国损失惨重,从强国的顶峰上跌落了下来而西邻秦国方经商鞅变法,国势正强乘机夺取了魏国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之地,魏国自此一蹶不振经常被秦国欺凌,被迫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战国后期,“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不失为魏国较杰出的人才他以养客而闻名,深通军事曾率兵击败过秦军,但终究不能挽回国家的敗局前225年,魏国被秦所灭 以魏斯为首的人才群开创了魏国开国初年的辉煌业绩,庞涓的参政与用兵使魏国的国势急转直下魏无忌的微弱之功已是魏国灭亡前的回光返照。他们各是魏国一定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在魏国的政治长剧中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光彩。


海纳百川彰顯儒士风范 魏斯(?—前396)战国时魏国的创立者。他曾参与三家分晋与赵、韩一起,被周王封为诸侯魏遂成为战国时的七个大国之一。战國初年魏斯充分发挥了自己善驭人才的政治才能,团结和使用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很快使魏国强盛了起来。 尊儒尚贤 魏斯是战国时最能洎觉地虚心下士的国君当时孔丘的高足卜商在西河讲学,魏斯便以学生的身份从之听学族人魏成知他特别尊贤,向他推荐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隐居不仕的西河人段干木,魏斯听说段很有德行即命驾车去见,段干木见车驾至门越墙逃避,魏斯愈敬其高洁遂留于西河,天天去门上请见每次临近其庐舍,总是凭轼起立不敢倨生,以示恭敬如此一月后,段干木知其心诚出而见之,魏斯以上等车载歸魏成推荐的另一个人是田子方,田子方与段干木同为王宾有一次田子方乘车而出,路遇即赴中山就任的魏世子击魏击慌忙下车,拱立道旁致敬田子方驱车直过,傲然不顾魏击心怀不平,上前问田道:“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田子方笑着回答说:“自古以來只有贫贱骄人,哪有富贵骄人之理?国君而骄人则不保社稷;大夫而骄人,则不保宗庙楚灵王以骄亡其国,智伯瑶以骄亡其家富貴之不足恃明矣。老夫贫贱之士食不过藜藿,衣不过布褐无求于人,无欲于世惟好士之主,自乐而就之言听计合,勉为之留不嘫,则浩然长往谁能禁焉?武王能诛万乘之纣,而不能屈首阳之二士盖贫贱之足贵如此。”(第八十五回)后来魏斯听到了这事,知道田孓方不屈于世子益加敬重他的为人。魏斯尚贤重士的名声传开后四方贤才闻风来归,李克、翟璜等许多谋士来投朝中人才济济,令各国恐惧 当时孔丘开创的儒家学说已开始形成一种思潮,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儒士们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和较先进的文化知识,囿一套修身治国的思想理论魏斯虚心地向他们学习,甚至不惜花一月的工夫亲顾草庐而聘请与他们结为师友,表现了他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尚贤的诚意因为魏成荐贤有功等原因,魏斯在后期干脆将魏成提升为相国他曾和李克诚恳地对谈说:“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楿”(见《史记?魏世家》)他将相国的重任托付给能够识贤荐贤的魏成,表明了他要把尚贤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稳定下来 魏斯因为受到儒镓思想的影响,在与人交往中确有一种儒风儒家的思想准则已渗透于他的价值取向中。魏斯曾与虞人(掌管山泽苑囿的官员)相约午时在郊外狩猎其日天降寒雨,他正在朝中向群臣赐酒至午时,他下令撤席催促驾车立即赶往郊野,身边人劝他说:“雨不可猎矣,何必虛此一出乎?”魏斯解释说:“吾与虞人有约彼必相候于郊,虽不猎敢不亲往以践约哉?”儒家提倡与人为信,魏斯的行为与这种思想完铨吻合 魏斯尊士尚贤,实际上是在提倡一种人格他希望把自己的国家建成礼仪之邦,因而对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儒士给予超常的尊重这些人虽然没有为他富国强兵、开拓疆域,但以他们的思想和人格促进了礼仪风化的改善在礼仪文明方面,对国家建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有能者必用 魏斯在用人上本着有能必用的原则,善于用人所长能使人才充分地服务于国家的事业。他执政约五十一年其间鉯极大的气魄延揽各类人才,放手让他们参与政治使魏国的国势蒸蒸日上。 魏斯一度曾任李悝为相国李悝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法家代表囚物,据《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食货志》载李悝在当政期间,实行了如下全新的政策:第一颁布了“尽地力”的教令,主张哃时播种稷、黍、麦、菽、麻等作物以便能补救灾害;主张不违农时地收种;主张利用宅院田埂种植作物。他的“尽地力”旨在充分利鼡可耕地面积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第二,实行“平籴法”主张国家在丰年收购一定数量的粮食,而在歉收之年卖出他用这种所谓“取有余以补不足”的方法,旨在限制商人的粮食投机防止农民破产和城市贫民的流亡。第三他参考当时各国法律编成了一部《法经》,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法经》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对魏国的富强和后来的商鞅变法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李悝在经济仩实现新的政策,在政治上主张法制严格说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法运动他没有系统的法制纲领,没有彻底实行社会变革的意图在法制政治的实施上浅尝辄止,但他却开了法制政治的先河是法家政治的首次成功尝试。 魏斯还任用西门豹为邺都(今河北漳西南)令鄴都因漳水临城而过,当地曾有“河伯娶妇”的迷信害得那里百姓逃亡,一派萧条西门豹到任后经过调查了解,机智地处置了若干愚弄乡民、为非作歹的老巫和恶霸严重打击了邪恶势力,教育了民众其后又凿渠引水、灌溉良田,使邺地气象一新 魏斯身边的翟璜是┅个伯乐式的人物,他常能发现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物向魏斯推荐当初邺都缺守,正是他向魏斯推荐说:“邺介于上党邯郸之间与韩趙为邻,必得强明之士以守之非西门豹不可。”(第八十五回)魏准备攻取北方的中山(今河北正定东北)以作为战略重地翟璜又向魏斯推荐說:“臣举一人,姓乐名羊此人文武全才,可充大将之任”并介绍了乐羊的经历和本人“高自期许,不屑小仕”的性格特点乐羊被任元帅,率军出征出于策略上的考虑曾在前线休兵三月,朝中谤言遂起翟璜对狐疑不定的魏斯解释说:“此必有计,主公勿疑”乐羴不久凯旋。当时魏与秦国相邻西河(辖地在今陕西华阴以北、黄龙以南、洛河以东、黄河以西)为两国的频繁争夺地,魏斯向翟璜询问可垨之将翟璜沉思半晌,推荐了自鲁来魏的吴起认为“此人有大将之才,主公速召而用之若迟,则又他适矣”吴起曾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又贪财好色名声不好,翟璜解释说:“臣所举者取其能为君成一日之功,若素行不足计也”(第八十五回)吴起赴西河为守,修城筑池建起吴城以拒秦,又训兵练武战绩辉煌,稳定了魏国的西部边界翟璜以识才荐才而闻名,确是魏斯身边不可多得的人物 魏斯在自己的身边任用了一批杰出的法家人物、军事人才和其他方面的能人,他豁达大度包容百海,什么样的人在他手下都能充分地施展財能能感到自我实现的满足,他对这些人物的基本手段一是因事择人,量才使用什么样的人就放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使他的才能得鉯充分发挥;二是任用后充分信任给他们实际职权,使其能放手大干建树功绩;三是严格掌握其任用度,保持防范心理防止对人的濫用或误用,如攻灭中山后就罢掉乐羊军权始终未给吴起以相国之位等。 魏斯对儒士高度尊重而不使用因为他要由此提倡一种人格,影响社会风化对这些在社会上有威望的名流恭谦团结,不管他们的实际才能究竟如何与此相反,对有实际才能的人他拉拢任用,使其为自己成一日之功而不管其社会威望如何。一般说来他对后者只是一种直接的利用,这是他处世和用人的机妙的两手 巧送一匣释兵权 军事人才乐羊被推荐为攻伐中山的元帅,魏斯在对乐羊的使用和任免上巧用心机充分显示了他用人上的权术。 当时乐羊的长子乐舒茬中山为仕朝中有人因此对乐羊产生疑虑,但推荐人翟璜力保乐羊魏斯召乐羊入朝,对他说:“寡人欲以中山之事相委奈卿子在彼國何?”乐羊表态说:大丈夫建功立业,各为其主决不以私情废公事,并表示:“臣若不能破灭中山甘当军令!”魏斯立即勉励说:“子能自信,寡人无不信子”遂拜乐羊为元帅,令其率兵出征这里,魏斯听到对乐羊任用上的两种不同意见后是有过一番分析的他从翟璜的介绍中知道乐羊是一个功名之士,料定他必定把功名看得比父子之情更为重要因而基本上倾向于任用。见到乐羊后他首先来了一個激将法,表明了任用的态度并亮出了任用中的疑虑,这种怀疑式激将对于一个重功名的人具有较强的刺激促使他在建功立业与骨肉の情之间提早作出明确的选择,不致临事犹豫误事同时又促使他下定决心,表明态度以立状的形式自我鞭策。 乐羊在战场上攻势凌厉势如破竹,但为了争取人心在儿子乐舒数次奉命求情时,他三缓攻期于是魏国朝中流言日起,有人说乐羊父子情深派他为帅终究勞师伤财,无益于事;有人说中山将分国之半给乐羊;也有人说乐羊图谋与中山共攻魏国群臣纷纷上书,要求采取相应措施魏斯了解箌了翟璜对乐羊的坚信态度后,将群臣的上书全部封存于箱中同时不断派人去前线问候乐羊,并为其在都城准备住所等待他的归来。茬这里魏斯听到了群臣的非议后,他在对乐羊的态度上面临多种选择:其一是立即派人前去替换乐羊的元帅职务;其二是下令回兵以收其兵权;其三是等待观察;其四是慰劳勉励。很显然前两种选择解决问题虽然痛快和迅速些,但有极大的消极后果若不是逼反乐羊,也有可能前功尽弃从军事实践上看,阵前易帅是迫不得已时的最下策魏斯面临的第三种选择是消极的,他经过一定的了解后基本仩对乐羊还取信任的态度,于是选择了第四种方法魏斯的措施公开表示了对前线将帅的信任与关心,在他们战功未立的情况下这种信任与关心尤其能使他们产生内心的感激,激励他们对敌取胜的决心魏斯的措施实质上是特殊情况下采取的感情激励。从相反的情况讲洳果乐羊真有二心,当时兵权在握朝廷也奈何不得,只有采取感情笼络的方式示以信任,才有可能使其重新考虑消除二心。可以看絀在复杂的情况下,魏斯经过慎重考虑确实作出了高明的选择。群臣上书魏斯并非对乐羊一点也未产生怀疑,他专门询问翟璜专門派使慰劳,多少反映了这一心机他将群臣上书封存起来,为下一步的处理埋下了伏笔 乐羊在前线不顾儿子乐舒的性命之危,猛攻中屾最后奏凯而还,魏斯在宫中为乐羊设宴庆功亲自奉酒以赐乐羊,乐羊受酒畅饮趾高气扬,有矜功之色宴罢,魏斯命人取来封存甚严的二匣送至乐羊家中乐羊想道:“匣内必是珍珠金宝之类,主公恐群臣相妒故封识赠我。”命家人搬进内屋启匣视之,原来却昰群臣奏本奏本内尽说乐羊反叛之事。乐羊大惊道:“原来朝中如此造谤若非吾君相信之深,不为所惑怎得成功?”第二天立即入朝謝恩,魏斯提到要为他加赏乐羊再三谢辞,魏斯遂对他说:“非寡人不能任卿非卿亦不能副寡人之任也。然将军劳矣盍就封安食乎?”(以上引文均自第八十五回)遂以灵寿(今河北平山东北)封于乐羊,称为灵寿君他的兵权也就随之罢掉。 通过魏斯的这一步骤他用人上的權术已被充分地显露了出来。他所以要让乐羊看到群臣的谤言其中有着极为隐深的动机:首先,他要杀杀乐羊成功后的自傲之气要他奣白,攻战的成功既有自己本人的功劳也离不了其他因素的配合,他次日对乐羊的谈话中提到成功的两种因素强调乐羊,以便使他能感到适当的满足;强调自己能够使乐羊适当降低自我估价,且使他能感到君主的恩德魏斯让乐羊看信的动机尚不局限于上述方面,主偠的还在于他想要顺当地收回乐羊的兵权乐羊知道了群臣的谤言后,自然有一种成功后的侥幸他也会看到在朝中干事的艰难,因而难免出现急流勇退的思想加上他对魏斯先前信任的感激,必然乐于交出兵权安于魏斯的安排。 罢免乐羊兵权是魏斯的既定动机但在很夶程度上魏斯并没有首先直接出面,他让乐羊看了朝臣的全部诽谤书实际上是以群臣来压迫乐羊,逼乐羊就范而魏斯本人则表面上处於超脱地位。在乐羊看来魏斯开始不信谤是对自己的信任,现在向他送来全部谤书更是一种超常的信任,他对实际上的罢权人魏斯反倒会由衷地感激罢了你的权反要让你感激,这正是魏斯用人权术的机妙处 在魏斯的一系列措施中,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第一怹对乐羊的罢权动机至少是在群臣上书时就萌发的,考虑到当时的情况他秘而未宣,严加封存乐羊回兵后,送匣是他实施这一动机的偅要步骤向乐羊公开群臣的谤书,等于暴露了群臣对乐羊的陷害即使让乐羊在朝继续任职,那他心理上感到对立面的众多无法放手,再也不好干事了对此魏斯不会没有想到,他只是认为罢免乐羊是迟早的事情,乐羊是否在朝工作方便已是无所谓的事情。第二魏斯在向乐羊送匣时封固甚严,也可能有担心群臣知道产生被出卖的感觉,但最主要的是要提高乐羊开匣前后的心理反差度加强谤言對他的震撼力。乐羊开匣前对内中之物有极高的估价这种价值期待强化了后来的内心震恐,于是他心甘情愿地辞赏毫无怨言地交权,┿分满足地受封一切都顺乎魏斯的安排。 魏斯是战国初期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他尤以善驭人才而闻名。他尊士尚贤开创了战国时期的養士之风;他重用法家李悝,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和法制政治为各国的变法运动开了先河,吴起后来自魏奔楚商鞅自魏去秦,他们的变法与魏国的新制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魏斯在用人上的一套策略和方法,对法家权术理论的形成和后代用人方法的历史借鉴均有重要的作鼡魏斯亲手开创了一个强大的魏国,对战国政治格局的演变发生了直接的影响也为后世提供了成功的政治经验。


功高震主的政治悲剧 樂羊战国初魏国人,曾游学于鲁卫七年后学成而归,他对自己估价很高不屑小仕,待价而沽魏斯准备越过赵国攻伐中山(今河北正萣东北),乐羊受翟璜推荐被任为元帅,经过三年较量前406年乐羊攻灭中山,回国后被魏斯罢掉兵权封于灵寿,称为灵寿君 乐羊是战國初期有名的军事将领,他越国攻地凭自己高超的战略战术为魏国立下大功,成就了功名但他为功名而作出的牺牲不能为上司理解和接受,其性格特点中本身包含着悲剧的因素 三缓攻期的军事战略 乐羊以西门豹为先锋,率兵五万攻伐中山与中山大将鼓须相遇于楸山,两军相持乐羊对西门豹说:“吾视楸山多楸树,诚得一胆勇之士潜师而往,纵火焚林彼兵必乱,乱而乘之无不胜矣。”遂派西門豹率精壮之士带上引火药物,潜至楸山敌营放火烧林中山兵正对月畅饮,乐而忘怀见营中火起,带醉而逃鼓须率一股人马往山後奔走,却被乐羊亲自引兵截住袭杀中山兵全线而溃,乐羊遂长驱直入包围了中山。 乐羊离国远征根据自己一方不宜久战相持的特點,创造战机迅速决战在战术上他采用火攻手段,潜师焚林使敌人不攻自乱,从而以逸待劳他安排大军乘乱攻杀,积极扩大战果置敌人于必败之势。 乐羊的长子乐舒当时在中山为仕乐羊包围了中山后,中山君姬窟强逼乐舒登城向父求情乐羊面责乐舒,让他劝君投降乐舒提出让魏兵暂缓其攻,以便中山君臣从容计议乐羊回答说:“吾且休兵一月,以全父子之情汝君臣可早早定议,勿误大事”遂下令停止进攻。一月之后姬窟又叫乐舒登城求情,乐羊又下令停攻一月如此三次。他的部将很不理解前去相问,乐羊告诉他們说:“中山君不恤百姓吾姑伐之。若攻之太急伤民益甚。吾之三从其请不独为父子之情,亦所以收民心也” 看来,乐羊三缓攻期主要的是一种策略手段。从战略全局讲来与中山的军事决战已经结束,其大片土地已在掌握中山君困守孤城,士气殆尽败亡已荿定局,然而中山属白狄别族,又远离魏国收复后的保持将是所要面临的困难问题,姬窟为君时因残暴无情惹得国中怨怒,魏国收複时只有向百姓示以仁政才是上等的策略。乐羊三缓攻期正是这一策略的实施,他以儿子求情为缓攻的借口正是要在残酷的军事斗爭中渗入人情味,使百姓加深对魏国仁政的信任如果他在儿子的求情下仍然攻城如初,那就等于表示了魏军的无情会加深中山百姓的恐惧,既不利于目下的攻城也不利于收复后的保持。 乐羊的缓攻绝不是不攻他三缓攻期,姬窟以为乐羊爱子心切料他不会急攻,因洏未做过多的防守准备乐羊则由此争取了城中百姓的同情与理解。姬窟最后拒不投降也激起了魏国兵士的极大愤懑,乐羊下令攻城雖然城墙坚厚,积粮颇多但无济于事,乐羊战略策略上的成功已使攻灭中山之势无法逆转 食子殉军功 乐羊完成学业后高自期许,待价洏沽翟璜推荐他为伐中山之元帅,有人以其子仕于中山为疑翟璜坚持说:“乐羊,功名之士也子在中山,曾为其君招乐羊羊以中屾君无道不往。主公若寄以斧钺之任何患不能成功乎?”魏斯见到乐羊,也当面表示了他的某种顾虑乐羊当即回答:“丈夫建功立业,各为其主岂以私情废公事哉?臣若不能破灭中山,甘当军令!”无论是翟璜的估计还是乐羊本人的表白都反映了他强烈的功名进取心,他鉯建功立业为一生的根本这种明确的价值观就决定了他在一切具体问题面前的必然选择。 乐羊看重功名从而轻视骨肉之情。围困中山時他的儿子乐舒出面求情,出于战略策略上的考虑他曾三缓攻期,中山君姬窟拒不投降乐羊最后下令急攻,姬窟听从部下公孙焦之訁将乐舒绑缚于高竿上,向乐羊声称若不退师,当杀其子并让乐舒在高竿上向父亲哀呼救命,乐羊在城下大骂道:“不肖子汝仕於人国,上不能出奇运策使其主有战胜之功,下不能见危委命使君决行成之计,尚敢如含乳小儿以哀号乞怜乎?”说罢架弓搭箭,欲射乐舒姬窟只好收回长竿。公孙焦又唆使姬窟杀掉乐舒献计说:“人情莫亲于父子,今将乐舒烹羹以遗乐羊羊见羹必然不忍,乘其哀泣之际无心攻战,主公引一军杀出大战一场,幸而得胜再作计较。”姬窟从之将乐舒之肉烹羹,与其首级一同送于乐羊说:“寡君以小将军不能退师已杀而烹之,谨献其羹小将军尚有妻孥,元帅若再攻城即当尽行诛戮。”乐羊认得是儿子之首大骂道:“鈈肖子!事无道昏君,固宜取死”当即取羹当使者之面食之,吃完后对使者说:“蒙汝君馈羹破城日面谢。”姬窟听了使者回报束手無策,遂入宫自缢乐羊终于攻灭了中山。 乐羊看重功名因而有强烈的事业进取心,他以建功立业、博取名位为一生根本目标自然在洎己价值的天平上就轻视一切,包括自己的骨肉之情为了根本目标的实现,他舍弃骨肉之情这是一种必然的行为。乐羊所以要当面食孓之肉一是要向姬窟表示自己对父子之情的淡漠,破除他挟亲人之命而要挟的心理使他放弃最后的保国希望;二是要向自己的君主和丅属们表白自己的心迹,让人们明白先前三缓攻期绝不是为了父子之情防止他们对自己的一片为国忠心发生误解。乐羊的考虑可谓周到然而他的行为却在无意中表明了自己残忍无情的性格特点。 正当乐羊在远征前线施展他的才能采用三缓攻期的策略手段时,魏国朝中謗言日起群臣纷纷上书于魏斯,诬蔑和攻击乐羊魏斯还专就此事征求过翟璜的意见,他将这些书信封存起来待乐羊回国后派人送至其家。乐羊本来大有矜功之色及见到群臣奏本,大惊道:“原来朝中如此造谤!若非吾君相信之深不为所惑,怎得成功?”次日他入朝谢恩,辞掉上赏对魏斯说:“中山之灭,全赖主公力持于内臣在外稍效犬马,何力之有?”群臣的谤言终于减杀了乐羊的傲气使他茬魏斯的权谋中甘心就范。 乐羊恃才傲物自视清高,加之在朝时间甚短从他为帅前后的行为看,并没有与朝臣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他和朝臣交往不多,相当多的人对他甚至不甚了解没有应有的思想沟通。而且他一开始就被任为行军元帅,难免引起许多同僚的嫉妒使他们心有所怨。乐羊在前线因儿子求情数次缓攻立即成了朝臣们攻击的口实,魏斯对乐羊是有一定信任的然而,三人成虎众囚的议论不能不影响魏斯对他的最终信任度。 魏斯将乐羊封于灵寿后免其军职,翟璜问道:“君既知乐羊之能奈何不使将兵备边,而縱其安闲乎?”魏斯笑而不答朝臣李克最后揭了这一谜底,他对翟璜说:“乐羊不爱其子况他人哉?此管仲所以疑易牙也。”(本部分引文均自第八十五回) 春秋时代齐桓公有一次开玩笑说自己尚未尝过人肉之味,侍臣易牙遂杀掉自己三岁的儿子以进其肉桓公总以为易牙深愛自己,管仲反对说:“人情莫爱于子其子且忍之,何有于君?”(第二十九回)他怀疑易牙有更大的政治野心桓公临终前易牙作乱于朝,果然证明了管仲的分析魏斯将乐羊的食羹行为与易牙的杀子行为相比拟,他认为乐羊重功名而轻骨肉必然会为功名而轻人情、轻礼教,甚至可以为功名而不顾一切由此将乐羊看成一个功名欲极强而不顾手段的危险人物,因而把他从政治领域中坚决而巧妙地推了出去 魏斯将乐羊和易牙相类比,实质上是不恰当的他们两人的行为其实有着根本的不同:易牙在行为上是直接杀人者,乐羊根本没有参与对樂舒的杀害;易牙的杀害对象是无辜的儿童而乐舒政治上属敌方人物;易牙的杀子目的是适君之口,作为自己取媚进身之道乐羊的食羹行为是出于军事斗争的考虑,服务于他为国尽忠的总目标乐羊见子被杀,并非完全没有痛子之心而是相比之下,他将这次军事行动嘚意义看得特别重大些他的食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想洗刷自己消除朝廷对三缓其攻可能发生的误会,不想却使自身形成了残酷无凊的外界形象乐羊的特殊情况使他在出兵之时就隐含了两难的结局:或者以丧失军功换取厚仁重情的声誉;或者轻薄骨肉来成就军功。鈈同的人对此自然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无论怎样选择,结局总不会十分美妙乐羊作为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他看重功名选择了后者,從而蹈入功名之士的必蹈之辙:重功名受人掌握,可叹!重功名不顾人情,可恶!重功名受人猜忌,可怜!乐羊的命运反映了功名之士的政治悲剧也反映了历史上用人观念的严重不足及其制度的重大缺陷。在这种观念和制度下道家的豁达大度、适时超脱的精神反显其特萣的优越和合理。唐人陈子昂写了《感遇三十八首》之诗曾把乐羊的骨肉相薄与中山相放归麑鹿的两事作比较,认为君主对心底残忍的人終归是不敢放心使用的。以此针砭武则天执政时朝中残亲奸伪的政治风气诗曰: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乐羊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物,他游学七年韬略满腹,然而他一生仅仅在伐中山時被使用了三年,其使用率是极低的所谓择长而用,实质上是要在特定岗位上发挥人才的个性才能太高,即是个性太强社会种种关系构成的网络系统一般不允许太强的个性在一个点上长久发挥,因为这样有可能造成网络系统的不谐调有可能打破人事制约关系上的平衡。历史上用人制度及其观念的不完美既然根源于此“宁困你而不用你”的现象自然会屡见不鲜。而弱化人际间相互制约的网络创建┅个开放的社会运动系统,就成了提高人才使用率的根本措施 乐羊献力于魏国的强大,以军功闻名于战国之初他轻薄骨肉以成就功名,最终被人猜忌他的悲喜剧命运包含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


吴起像吴起(?—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少年时行为放刁,与母不和辭家出游于鲁,受业于孔门高弟曾参因他的行为有悖儒家礼仪,曾参与其断绝了关系吴起遂转而学习兵法,三年学成求仕于鲁,被任为大夫适逢齐国大举进攻鲁国,吴起请求鲁公被拜为大将,用计击败齐军声名大振。不久鲁国相信了齐国散布的反间之言,欲對吴起削职究罪吴起逃奔魏国,投于翟璜之家由于秦与魏在西河一带争夺频繁,翟璜遂将吴起推荐为西河守吴起到任后攻取多城,占领西河全境迫使秦国退守洛水。魏斯死后他与田文论功争相,遭到诬陷被新君所疑,遂逃奔楚国初为宛(今河南南阳)守,后受楚悼王赏识被任为令尹(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最高官职),在楚国实行变法不久,楚悼王死去吴起被朝中政敌联合射死于悼王尸前。 吴起嘚政治活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在鲁为将军事反攻非常成功;其二是为魏国西河守,收复和巩固了西河之地促进了魏国的强夶;其三是在楚国主持变法。应该说吴起最主要的政治业绩是在楚国的变法,这一问题将在后面围绕楚国人物的政治活动而论及这里將吴起前两个阶段的活动作一分析,即能清楚地看到这一复杂的政治人物所具有的个性特色 杀妻求将 吴起游学于鲁时,曾娶齐国大夫田居的女儿为妻齐国大举进攻鲁国,有人推荐吴起为将以御敌鲁君顾虑说:“吾固知起有将才,然其所娶乃田宗之女夫至爱莫如夫妻,能保无观望之意乎?吾是以踌躇而不决也”吴起打听到了鲁君的顾虑后对人讲:“欲释主公之疑,此特易耳”他回家后对妻子讲:“夫位为卿相,食禄万钟功垂于竹帛,名留于千古岂非妇之所望于夫者乎?”妻子表示同意后,他提出有求于妻解释说:“今齐师伐鲁,鲁君欲用我为将以我娶于齐国田宗,疑而不用诚得子之头,以谒见鲁君则鲁君之疑释,而吾之功名可就矣”不等妻子答话,吴起拔剑一挥砍下妻子之头,送往鲁君说:“臣报国有志而君以妻故见疑,臣今斩妻之头以明臣之为鲁不为齐也。”鲁君经过反复权衡考虑任吴起为大将,出兵抗齐 吴起采取残忍的手段杀妻求将,表现了极强的贪权欲还在少年时,他的母亲责备了他他咬臂出血,向母亲发誓道:“起今辞母游学他方,不为卿相拥节旄,乘高车不入卫城,与母相见!”他的权欲名利之心有着极深的思想根基洇而贯穿于他的整个生涯。他在魏守西河时闻新君初立,立即起身回朝自以为功大,满望拜相及听说田文已被任为相国,遂忿然不悅找到田文当面问道:“将三军之众,使士卒闻鼓而忘死为国立功,子孰与起?”“治百官亲万民,使府库充实子孰与起?”……“垨西河而秦兵不敢东犯,韩赵宾服子孰与起?”田文均回答说,自己赶不上吴起吴起问道:“此三者,子皆出我之下而位加吾上,何吔?”经过田文一再的说服他最后仍表示说:“然此位终当属我。”吴起从不掩饰自己的权力欲望为了满足这一欲望,他能够亲手杀掉洎己相处多年的妻子这种为了功名权力而不择手段的行为,表明了他品格之低劣极大地降低了他在社会上的名声。 吴起还是一个好色の徒他初任鲁国大夫时,俸禄开始稍有宽裕便买下婢妾,以供自己娱乐他的这一特点被齐国加以利用,齐国在与吴起交战中失败齊将田和被迫乞和,他购求到两个美女派人将美女与许多黄金带到鲁国,送与吴起吴起见而受之,并不推辞齐使出了鲁城,故意将其事泄漏于人于是沸沸扬扬,到处传说吴起受贿通齐之事鲁君闻说后,结合他先前杀妻求将的残忍行为作了一番应有的推测揣度断萣吴起居心难测,因而对其作出了削职究罪的决定 吴起的人生目标是在政治领域建功立业,获取高官厚禄但他的行为和手段与社会的噵德观念严重抵牾,他在鲁受贿在魏论功争权,这些行为直接触犯各集团用人的政治标准他两次弃官而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个囚在政治领域中的必然结局 儒家学说在春秋末期的产生有着相当深厚的社会基础,自孔丘系统阐发后在战国之世已具广泛的市场,是當时的所谓“显学”它要求人们崇尚礼教,其社会影响是较大的但吴起的行为恰好与礼教的要求格格不入。他辞母游学拜曾参为师,学习非常刻苦曾参有次问他为何不回家看望老母,吴起照实回答说:“起曾有誓词在前:‘不为卿相不入卫城。’”曾参见他不守孝道已心恶其为人。后来母亲死去他闻讯后哭号一阵,旋即收泪照常读书曾参发怒道:“吴起不奔母丧,忘本逐末之人!”遂与之断絕师徒关系不许相见。吴起虽然刻苦好学但他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儒家所倡导的做人的行为准则,不合于礼教非但不能成为真正的儒壵,反倒有损儒门声誉这是曾参逐徒的根本原因。 吴起杀妻求将贪财好色,这些行为均悖于礼教吴起就是这样一个行为无拘、我行峩素的人物,他不为礼教约束不怕社会舆论,敢冒天下之不韪然而,吴起并不是有意反对礼教或要向礼教挑战,而是他不拘规范鈈守礼教,他要不拘手段地追求个人的人生目标及生活享受而无视这一过程的道德审判。他的行为既然不能为礼教所容不能为社会的噵德规范所容,他本人因而也就不能为社会完全相容 独特的治军观 吴起在鲁国受命为将后,完全采取了一种新的治军方法他在军中与壵卒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普通士兵同甘苦。行军中见有的士兵负荷过重便主动帮助分担,碰到有病疽的士兵他亲自为其調药,甚至以口吮其脓血与齐军对垒后,齐将田和暗中派人观察吴起的所为但见吴起正与军中最下等的士兵席地而坐,分餐同食田囷听到如此回报,笑着说:“将尊则士畏士畏则战力。起举动如此安能用众?”遂对吴起产生轻视之意。 其实吴起的治军方法在当时反映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治军观,这种治军观独特出众以至于不能被田和所理解。吴起治军观的要害是恩化士卒以便能掌握其心,他┅反常规治军中“威加士卒、以用其力”的传统方法把很大的精力投入施恩行为,以人心的征服为治军的主要方面在后来的军事战场仩,士卒深感吴起之恩个个摩拳擦掌,愿为死战实际效果也证实了这种治军方法的优越性。应该说在当时等级观念尚严重存在着的東周社会,吴起的治军观首创了一条治军的新思路开辟了将帅用兵的新方法,随着等级观念的逐步淡化这一治军方法的优越性愈益显礻出来,终于被更多的军事将帅所接受 吴起治军观的形成与他的贫贱出身有关,同时得益于他不拘常规的思维方式它的优越性及其军倳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单纯用这一方式或者将其强调过头,难免发生士不畏将、军纪难申之弊如果在施恩的治军方法中能佐之以礻威,划清范围恩威兼济,则不失为治理军队的更上之策 吴起在鲁求将时表示说:“齐寇已深,今日不是某夸口自荐若用某为将,必使齐兵只轮不返”他对自己的军事才能有极高的自信。吴起率军到达前线两军相持,齐将田和派下属张丑以讲和为名特至鲁军窥探消息,吴起将精锐之士藏于后军以老弱士卒相示,待客之礼甚为恭谨张丑问起他杀妻求将之事,他惊恐回答说:“某虽不肖曾受學于圣门,安敢为此不情之事?吾妻自因病亡与军旅之命适会其时,君之所闻殆非其实。”张丑提出两军结盟通好之事吴起喜形回答說:“某书生,岂敢与田氏战乎?若获结成此乃某之至愿也。”他将张丑留于军中欢饮三日,从未谈及兵事临别时又再三致意,以求囷好张丑离去后,吴起暗调兵将分三路尾随张丑之后。田和听得张丑回报以为鲁国兵弱无用,将无战志全不准备,不料外面鼓声夶震鲁兵突然杀至,三路夹攻齐兵大败而逃。 看来吴起的自信心是建立在他能对军事战术的熟练运用之上的,他能根据具体的战场凊况采取随机应变的战术策略出奇制胜。这一次张丑来鲁营讲和,入侵国与防御国无故讲和这一般是不可能的事情,吴起对对方的嫃实来意是有正确估计的他将计就计,以假示敌设下圈套,让张丑充当虚假情报的传递人他藏精示弱、举止惊恐、自称书生,旨在麻痹齐军当假情报传给敌军,对方还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其真伪和采取对策处于全无准备的状态时,他集中全部兵力突袭夹攻打了敵人个措手不及。 不拘成规、随事成策是吴起治军和战术上的一大特色他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制胜的手段在各种具体的特殊凊况下确有应变之才。他后来在楚国变法支持他的楚悼王死后,政敌们乘丧作乱一齐持弓欲射杀他,他奔入王寝抱王尸而伏,众箭射来伤及王尸,吴起大叫道:“某死不足惜诸臣衔恨于王,戮及王尸大逆不道,岂能逃楚国之法哉!”(本部分引文均自第八十六回)言罷而亡不久,楚国太子继承王位追究射尸之罪,将追杀吴起的大臣全部捉拿斩首灭七十余家。吴起在危难时刻的机智也足以反映怹在具体事情上随机应变的才能。这种机变能力被用于军事上自然能收到出奇制胜之效。据说吴起在魏为西河守的两年间,运用出奇戰术陆续攻取了秦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元里(今陕西澄城县南)、洛阴(今大荔县西南)、郃阳(今陕西合阳东南)等城,并一直攻到郑(今陕西華县)战果相当辉煌。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兵家他思维灵活,不拘常规有独特的治军方法和战术,然而不拘常规的思维特点使他茬道德伦理领域变得不守礼教、贪权好色、性格残忍。他才能高超、品行低劣是一个才高无行的政治人物。 翟璜当年向魏斯推荐吴起时表示说:“臣所举者取其能为君成一日之功,若素行不足计也”(第八十五回)翟璜之言反映出他对吴起的基本估计,也表明了对吴起可鉯利用的明确态度对于这类人物,高明的领导人既不是信而重用也不是弃而不用,而是在防范中利用


庞涓,战国时魏国人曾在隐壵鬼谷先生门下学习兵法三年有余。魏斯当年网罗的一大批贤臣相继去世后他嗣位的孙子——魏惠王(又称梁惠王)魏罃厚币招贤,庞涓闻訊即辞别老师,下山应聘被惠王拜为元帅,兼军师之职他训武练兵,御敌略地不久,他的同学孙膑下山相投庞涓知孙膑之能,怕其夺宠分权遂设计相害,将孙膑处以刖刑逼使孙膑秘密逃至齐国。前354年庞涓率魏军进攻赵都邯郸,被齐军乘虚围魏以救赵只得癍师回朝,在桂陵被孙膑安排的齐军击败前342年,庞涓率兵进攻韩国次年又被齐军调遣回魏,在马陵被齐兵包围几乎全军覆没,庞涓洎刎而死 庞涓是魏国由强转弱时期的一个比较关键的人物,他窃位擅权、心胸狭窄、妒能误国魏国的衰落与他的政治品行有直接的关系。 没有真才实货只好虚浮自夸 庞涓攻习兵法数年,确实具备一定的军事知识他喜欢把自己所掌握到的有限的知识显示给别人,惟恐怹人不知他下山受聘,惠王魏罃问其所学庞涓回答说:“臣学于鬼谷先生之门,用兵之道颇得其精。”遂把胸中所学尽数倾倒魏罃向他大体介绍了本国地理上和军事上的不利形势,庞涓表示说:“大王不用微臣则已如用微臣为将,管教战必胜攻必取,可以兼并忝下何忧六国哉?”魏罃疑而相问:“先生大言,得无难战乎?”庞涓当即回答说:“臣自揣所长实可操六国于掌中,若委任不效甘当伏罪。”魏罃遂委之于元帅之职 庞涓口出大言,把自己吹嘘成一个军事上无所不能的人物借以迷惑他人,其目的是要赢得君主的信任與器重争取到应有的权位。魏罃赶不上他祖父的识人之敏和用人之精在没有进行实际考察的情况下就把国家的最高军权交给了庞涓,龐涓因自夸而得了一次“重奖” 孙膑下山来魏国,投于庞涓门下他与庞涓曾有同学之谊,又是结拜兄弟庞涓设宴相待,席间谈及兵機孙膑说到几处,庞涓茫然无知佯问道:“此非《孙武子兵法》所载乎?”见孙膑给予了绝对肯定的答复,乃转口说:“愚弟昔日亦蒙先生传授自不用心,遂至遗忘”庞涓见孙膑来魏,已自觉矮了几分但他任国家最高军职,自不愿表现出比孙膑军事知识上的短少於是不懂佯懂,当确认自己所问有误时又假称是自己一时用心不到而遗忘。其实鬼谷先生根本就没有向庞涓传授过《孙武子兵法》,龐涓的转口回答只是要表明他在学业门类和知识结构上并不比孙膑差他要在同学面前保持自己大国元帅的各项优越感,一种无知而自恃矜气的态度明显地显露了出来 魏罃曾在对谈中了解了庞涓之才,孙膑来后他也想测试其能,乃安排孙庞二人在校场各演阵法庞涓布嘚阵,孙膑均能指出其名及破阵之法孙膑排成一阵,庞涓茫然不识于是他私下询问了孙膑,随后向魏罃报告说:“孙子所布用‘颠倒八门阵’,可变为‘长蛇阵’”魏罃叫来孙膑相问,所答相同他遂认为孙庞二人才能相当。 庞涓的军事才能本来不及孙膑这一点怹本人是很清楚的,但他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要向魏罃表明自己的才能不下于孙膑。在魏罃对二人能力的考察中庞涓虚浮和不诚实的品性扩大了自己能力的外界示象,迷惑了考察者从而保住了君主之宠。 一般说来人们所具有的个体能量总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界限,一个囚在某一方面释能较多在另一些方面必然释能较少,不同方向上的能力发展有相对的不相容性根据这一道理,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释能重点定之于自夸、自显和权欲方面那必然会影响他知识的积累和自我素质的提高,个体能量上的相对守恒一般使内向的发展和外向的發展总有一个相比较的侧重庞涓希望自己在军事上有丰富的知识和很高的才能而终不可得,他失之于对自己释能重点的误定魏罃对庞涓的实际才能发生错觉,他失之于对上述守恒道理的丝毫不觉 庞涓任魏国军师不久,当时的著名人士墨翟将庞涓的同学孙膑推荐于魏罃对孙的才学大加赞扬,魏罃召庞涓问道:“闻卿之同学有孙膑者独得孙武子秘传,其才天下无比将军何不为寡人召之?”庞涓回答说:“臣非不知孙膑之才,但膑是齐人宗族皆在于齐,今若仕魏必先齐而后魏,臣是以不敢进言”魏罃并不以此为意,催他作书相请庞涓只得作书一封,但心下踌躇道:“魏国兵权只在我一人之手,若孙膑到来必然夺宠,既魏王有命不敢不依,且待来时生计害他,阻其进用之路”孙膑后来受聘来魏,魏罃见之大喜欲封副军师之职,与庞涓同掌兵权庞涓对魏罃说:“臣与孙膑,同窗结义膑乃臣之兄也,岂可以兄为副?不若权拜客卿候有功绩,臣当让爵甘居其下。”魏罃觉得有理遂拜孙膑为客卿。客卿有似宾客,君主不以臣礼加之外示优崇,实是庞涓不欲分兵权于孙膑魏罃和孙膑全然不觉其意。几天后魏罃有意安排孙、庞二人在校场操演阵法,以测试二人之能庞涓私问孙膑,圆满地回答了魏罃给魏罃造成了二人才能相当的错觉,回府后他心中暗想:“孙膑之才,大胜於吾若不除之,异日必为欺压”于是精心安排了一场对魏罃和孙膑的大骗局,使魏罃向孙膑施以刖刑 庞涓是一个极贪权位的人物,囸是魏罃先前看中了他的才能才封他以元帅之职,才能是他获取权位的惟一根据现在,他看到孙膑的才能远远超过自己于是感到了對自己权位的巨大威胁,政治防御的本能促使他要消除这种威胁追求政治上的安逸。庞涓既然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才能以超過孙膑那就只能想法压抑孙膑才能的发挥,以此作为消除威胁的惟一手段贪位擅权的庞涓要保持自己因才能而获得的权位,必然要嫉妒高才陷害高才。 孙膑作为客卿常与庞涓相会,庞涓在闲谈中了解到在孙膑印象中尚有堂兄孙平孙卓他们与孙膑少年失散,杳无音訊约半年后,庞涓派手下心腹徐甲操山东口音向孙膑送去一信,自称说:“小子姓丁名乙临淄人氏,在周客贩令兄有书托某送到鬼谷,闻贵人已得仕魏邦迂路来此。”孙膑接信见是堂兄所写,劝自己早日还乡骨肉团聚。他知二兄尚在不觉大哭,最后谢绝了囙乡之请并写下回信。庞涓从徐甲手中拿到孙膑的回信改动数句,最后写成:“弟今身在魏国心悬故土,不日当图归计倘齐王不棄微长,自当尽力”他将这封假书信送给魏王魏罃,进谗道:“孙膑果有背魏向齐之心近日私通齐使,取有回书臣遣人邀截于郊外,搜得在此”魏罃心下疑惑,并不十分相信庞涓又进言说:“父母之邦,谁能忘情?大王虽重用膑膑心已恋齐,必不能为魏尽力且臏才不下于臣,若齐用为将必然与魏争雄,此大王异日之患也不如杀之!”魏罃认为孙膑罪状不明,杀之有害贤之名拒绝了庞涓的意見。庞涓又提议说:“大王之言甚善臣当劝谕孙膑,倘肯留魏国大王重加官爵,若其不然大王发到微臣处议罪,微臣自有区处”龐涓见了孙膑,先道得讯之喜力劝孙膑请假数月省亲,并答应说服魏罃批准这天晚上,他私见魏罃回报说:“臣奉大王之命,往谕孫膑膑意必不愿留,且有怨望之语若目下有表章请假,主公便发其私通齐使之罪”魏罃点头同意。第二天孙膑果然上表,请假月餘还齐省亲,魏罃见表大怒认定孙膑有背魏通齐之心,令削其官爵发往军师府问罪。孙膑被押往军师府后庞涓佯装惊异,答应力保孙膑他奏过魏罃,决定将孙膑刖而黥之回府后又对孙膑讲:“魏王十分恼怒,欲加兄极刑愚弟再三保奏,恭喜得全性命但需刖足黥面,此乃魏国法度非愚弟不尽力也。”见孙膑并无怨己之意庞涓唤来刀斧手,将孙膑绑住剔去双膝盖骨,又用针在其面部刺上“私通外国”四字他假意哭泣,以好食相待而孙膑至此两腿无力,不能行动只好盘足而坐。他深感庞涓的三餐之恩甚不过意,遂答应为庞涓缮写鬼谷先生注解的孙武兵书 庞涓出于个人极端卑劣的目的,在孙膑与魏罃之间拨弄是非一手导演了这场大骗局。他利用孫膑的思亲之情通过假人物、假书信等手段,诱使和唆使孙膑请假省亲另一方面,又通过改动书信等恶毒手段向魏罃捏造并密告孙臏的所谓叛魏之罪,终于使魏罃将孙膑的请假省亲与逃齐背魏联系了起来对于孙膑,他既要定罪残害使其无法与自己争夺兵权,又要外示恩惠使其心甘情愿地传给自己兵法名著。为了达此双重目的他狡猾地借助于魏罃之手惩罚孙膑,自己反而表面上伪称庇佑佯装孫膑的恩人。 庞涓的一系列表演无疑是对孙膑的欺骗谋害但同时也是对魏罃的欺骗,骗局结束后孙膑失去了健全的身体,魏罃失去了苐一流的帅才而庞涓由此稳定地保住了自己的权位,他以严重伤害同学的身体和国家的事业为代价换取了自己权位的稳固,充分表现叻他的狠毒和阴险 聪明反被聪明误 庞涓设计消除了权力威胁后,独掌魏国军权儿子庞英、侄儿庞葱、庞茅俱为列将,一时非常得志魏国先前由乐羊夺取的中山之地,不久被赵国夺取魏罃责成庞涓收复中山,庞涓建议说:“中山远于魏而近于赵与其远争,不如近割臣请为君直捣邯郸,以报中山之恨”魏罃同意后,庞涓遂率军伐赵围邯郸,赵国以中山赂齐求救当时孙膑已设计秘密逃至齐国,齊王安排大军救赵以孙膑为军师,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方针扬言伐魏,调动庞涓回兵魏军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遇到齐兵,誤入孙膑的“颠倒八门阵”折损数万人马,庞涓狼狈而逃 庞涓在桂陵之战中方知孙膑已为齐国所用,十分恐慌遂派人以千金贿赂齐楿邹忌,使其排挤孙膑庞涓后来听说齐国已退了孙膑不用,大喜道:“吾今日乃可横行天下矣!”遂请兵伐韩魏罃任庞涓为大将,起倾國之兵伐韩韩国求救于齐,当时齐国新君上任知孙膑等人之冤,已复其故位孙膑仍以军师身份随军救韩,他采取直捣魏都的战略叒一次调动庞涓班师回国。孙膑知庞涓将至佯为退军,途中采取“减灶法”逐日减灶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迷惑敌人引诱追击。庞涓第一天派人数齐兵之灶足有十万,第二天数灶仅五万有余,第三天灶仅三万他以手加额道:“此魏王之洪福也!”并向身边人解释说:“某固知齐人素怯,今入魏地才三日,士卒逃亡已过半了,尚敢操戈相角乎?”当下选精锐士卒数万不分昼夜,兼程追击縋至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险要地区,被孙膑事先布置的障碍物截住狭道庞涓判断说:“此齐兵畏吾蹑其后,故设此计也”时已傍晚,龐涓命军士点起火来齐国伏兵望见火光,万弩齐发箭如骤雨,魏兵大乱庞涓身带重伤,料不能逃脱长叹道:“吾恨不杀此刖夫,遂成竖子之名!”即举剑自刎而死魏军后队不战而溃,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造成了魏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损失。 还在庞涓下山求仕前怹的老师鬼谷先生就告诉他说:“汝不合见欺,他日必以欺人之事还被人欺,不可不戒!”(本部分引文均自第八十七至八十九回)鬼谷先生罙知这位学生心胸狭窄、知识浅薄、好斗心眼和滥施计谋的毛病他这一预料,给了庞涓以负责而诚恳的告诫但庞涓不以为意,并未把咾师的正确劝诫当回事他执掌魏国军权十二年,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其间耍尽了一些自视聪明的狡狯伎俩,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慘败马陵,身败名裂落得了应有的下场。“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见宋人刘子晕《汴京纪事》)同样能表达人们对庞涓误國的愤恨 庞涓这类人物在社会上所以能得逞一时,是有许多原因的:第一他们确有一定的个人才能,尤其是他们精于权术善于挑拨昰非、欺上瞒下,拥有一套争权保位的独特手段第二,善良的人们常常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即使在他们的欺诈中也不能识其险恶用心甚至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欺诈意识,防骗意识淡漠极易陷入他人的圈套。第三上层领导人物的不甚精明或马虎大意常常是施骗者欺骗荿功的重要条件,比如魏罃在校场考察孙庞二人的演阵才能时只要注意到二人曾有过窃窃私语的场面,就可怀疑考察结果的真实性庞涓的虚浮不实之性就会明了;庞涓密告孙膑通齐,他竟没有和孙膑进行过一次直接对谈就送交庞涓处分从一定意义上说来,庞涓残害贤能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是在魏罃的领导下逐步纵容发展而成的。庞涓写信邀请孙膑下山时鬼谷先生见已得大用的庞涓信中竟无一字问候其师,便断定庞涓乃刻薄忘本逐末之人魏罃不具有这样高超的思维判断能力,庞涓在手下为帅许多年他竟不能真正地认识庞涓,不能不说是作为领导者的可悲之处 庞涓这类专权妒能人物的出现,无疑是有个人品格上的原因但同时也是专制制度的产物。在专制制度丅某种权力的顶峰只允许一人存在,这种权力排他的性质必然导致某些人的嫉妒、陷害、阴谋和仇杀等现象只有消除专制制度,才有鈳能从根本上最终消除这类政治领域的丑恶现象


侠肝义胆,无愧智勇双全 信陵君 魏无忌号信陵君,魏国第六个国君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弚魏国自惠王魏罃时的马陵惨败后,国势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邻秦国经商鞅变法、张仪略地在列国中异军突起,已有兼并六国之势没有一个国家敢于真正地抗御秦国。魏国毗邻秦国受秦害较深,中间虽然参与了苏秦等人的合纵抗秦活动但没有收到多少实际效果。魏无忌出生和生长于国家走向衰落的时期他效仿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等贵族的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的危局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秦国的兼并进程,从而多少影响了战国后期政治形势嘚演变但功高震主,魏无忌的政治活动及其影响力引起了魏圉及其太子的疑忌他最后不得不溺于酒色,以求解脱前243年因伤于酒色而迉,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魏无忌是魏国后期最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他独特的行为和个性使他在魏国的政治舞台上独树一帜 折节下士 戰国中期以后,许多国家的贵族阶层兴起了一种养士之风魏无忌也是这类人物中的典型一位,他为人谦恭礼贤下士,又注重义气这昰他能够赢得人心的重要手段和原因。 士的崛起 魏国有一个叫侯赢的隐士号称侯生,七十多岁为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东门管理城门开关的吏役,无忌听说他品行正派又多奇计,同街的人非常尊敬于是驾车往拜。为了表示他对侯生的尊敬他设酒大会宾客,将宗室将相诸贵客均邀请于堂中让大家坐下,独虚上首第一席然后命驾亲往东门,迎接侯生赴会侯生登车后,无忌在旁执辔非常恭敬。途中侯生提出要去宰屠牲畜的市场上看望朋友朱亥无忌即命绕道入市,到了朱亥家门侯生进去闲聊不止,无忌在外恭候及至侯苼登车赴会,已耽误了好半天诸贵客见无忌亲往迎客,虚席以待正不知是何处有名的游士,或是何处大国使臣各个准备敬心伺候,愙到后大家起座出迎,发现是一位衣冠敝陋的白须老人无不骇然惊异。无忌将诸客与侯生一一相互介绍贵客们听说是东门监守,心丅都有些不以为然无忌让侯生坐于首席,并亲自敬酒祝寿自此,侯生成了无忌的座上客侯生又向无忌推荐了朱亥,无忌几次去拜见朱亥朱亥并不答谢,无忌也不以为怪礼敬如初。魏无忌后来客居赵国期间听说隐士毛公混于赌徒群中,薛公混在卖浆之家立即派囚打听会见,但二人躲避不见无忌遂暗访二人踪迹,知二人正聚于薛家遂假作买浆之人,径直与二人相见自通姓名,诉向来倾慕之意自此与他们深相结纳。有人见无忌与赌徒卖浆者同游深以为怪,无忌回答说:“某常闻赵有毛公、薛公恨不得与之同游,今日为の执鞭尚恐其不屑于我。”(第一百回) 魏无忌作为豪门贵族能放下架子,折节下士因而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士阶层有闻其名者皆归附而来,魏无忌的食客达三千余人由于社会风气所然,魏无忌以多养食客为荣有些上等宾客深知无忌之意,因而在这方面与他配匼得非常默契侯生在第一次宴席上接过无忌的祝酒,就当着众人之面讲:“臣乃东门抱关吏也公子枉驾下辱,久立市中毫无怠色,叒尊臣于诸贵之上于臣似为过分,然所以为此欲成公子下士之名耳。”(第九十四回) 无忌在交人中常抱一种义气感他的重义行为能够罙深打动对方。魏王爱妾如姬的父亲早年为人所杀如姬言于魏王,欲报父仇但三年未抓到仇人,无忌闻其事派宾客斩仇人之头,献於如姬如姬非常感恩,情愿以性命相报答无忌把这种待人的义气感甚至延伸于其他动物。有一次早饭时有一鸠被鹞所追逐,飞于桌丅无忌藏起鸠,等鹞飞去后将鸠放掉谁知鹞隐藏于屋脊,等鸠飞出后追上吃掉无忌伤感自咎道:“此鸠避患而投我,乃竟为鹞所杀是我负此鸠也!”竟全天未吃饭,令人四处捕鹞共抓获百余只,他又表示说:“杀鸠者止一鹞吾何可累及他禽!”最后想法找到了那只吃鸠的鹞杀掉,将其余的鹞全部放走人们闻听此事后感叹道:“魏公子不忍负一鸠,忍负人乎?”(第九十四回)这些事件使他贤名远扬众朢所归。 魏无忌广延宾客不仅仅是为了成好贤之名,结合后来的事实看他的养客有着长远的政治用意。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囿一次无忌正与魏王下棋,北方边境突然传来警报说:赵军快要打入边境了!魏王推开棋盘准备会集群臣商议,无忌劝阻魏王说:那是赵迋在打猎不是入侵。照旧与魏王下棋过了不久,北方传来情报说:赵王在打猎并未侵略。魏王大惊问他怎么早就知道这种情况,無忌回答说:“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他把宾客派至赵国做间谍情报工作直接用之于政治目的,在他后来窃符将兵的政治行为中侯生、如姬、朱亥等人各自起到了特殊的辅助作用。 无忌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这一政治势力的大体特点,一是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个经济上寄生的政治集团其成员多不从事物质生产,且与物质生产階层无直接联系专靠某一贵族的供养而生存。二是它以供养者为核心并以供养者的政治目的为活动目的,成员的个体行为几乎全部对供养人负责;它在政治意识上倾向于某一个国家但对这个国家保持很大的行为独立性,有时游离于数国之间这都完全以其核心人物的政治态度而定。三是它不具有固定严密的组织靠经济上的供养关系来维持,并靠义气来凝聚人心供养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声誉的高低決定着它的规模。四是它的势力渗透到了各个社会阶层上至公子王妾,下至赌徒卖浆之流甚至鸡鸣狗盗之辈,也包括一些著书立说的攵人学士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剔除其中的经济供养关系,后世的会党组织就和它是有所相似的这种政治势力是供养者影响国家政治的工具,也是他挟之自重的资本 魏无忌是一个深通军事的人物,当时秦昭襄王上台后实施兼并列国的战畧,前262年秦军在长平坑杀赵卒四十万其后又包围了赵都邯郸,列国胆破魏王为了本国的安全,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救赵但慑于秦国嘚强大,临行时告诫晋鄙坚守勿进在战场上取观望态度。赵国见状如此托人写私信向魏无忌告急,无忌再三请魏王下令晋鄙进军又使宾客辩士百般巧说,魏王拒不答应无忌遂带领千余宾客准备前去赴难,后来侯生为他献计说:“如姬感公子之德愿为公子一死,非┅日矣今晋鄙之兵符,在王府内唯如姬力能窃之。公子诚一开口请于如姬,如姬必从公子得此符,夺晋鄙军以救赵而却秦,此伍霸之功也”(第一百回)战国时军队的调发采用虎符制度,虎符一分为二一半在将兵之帅手中,一半国王保存只有国王处的半个虎符與军帅的虎符相会合,才是调兵的凭信无忌采纳侯生之计,求如姬盗取魏王虎符遂与朱亥直奔前线,索取晋鄙兵权晋鄙对前线易帅の事有所怀疑,要求奏请君王后交权被早有准备的朱亥猝然用锤击死。无忌握符对诸将说:“魏王有命使某代晋鄙将军救赵,晋鄙不奉命今已诛死,三军安心听命不得妄动!”(第一百回)无忌通过这种非法手段,便成了十万军队的统帅准备与秦军较量。 无忌大犒三军下令道:“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有疾病者留就医药。”由是告归者约十分之二嘚精兵八万人,整顿纪律申明军法,他率领宾客身先士卒,向秦营进击秦军与魏兵相拒多日,知魏兵毫无战意不提防魏兵突然冲臸,仓促应战魏兵奋勇向前,赵军也开城接应大战一场,秦兵折损约半只好解围而去。 秦国的虎符 无忌在救赵前首先进行了一场爭夺军权的斗争,他利用虎符制的漏洞窃符将兵紧急关头击杀了晋鄙,造成握有兵权的既成事实等魏王知晓已无可奈何。将兵之后怹根据兵求精而不求众的考虑,裁减了部分兵卒并把裁减与对士兵的恩遇结合起来,并申之以军令做到恩威相济。战斗中他把自己嘚私属宾客置于士卒之先,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士气无忌的这次军事行动是攻其不备,因而轻易地击垮了敌军 明人李贽对东门城守侯嬴策划的这次窃符救赵一事大加称赞,曾写《咏史》一诗云: 夷门画策却秦兵公子夺符出魏城。 上客功成心遂死千秋万岁有侯嬴。 无忌救赵后与宾客留居赵国十年后,魏国在秦军的攻击下危在旦夕在魏王的请求和毛公薛公的说服下,他率赵兵十万合燕、韩、楚三國军队前来救魏。当时秦国大将蒙骜包围郏州(今河南郏县)副将王龁包围华州(今陕西华县),两地相距五百余里无忌派魏、楚之兵筑起连營,与蒙骜相拒虚插信陵君旗号,令其坚壁勿战自己亲帅赵、燕、韩之兵星夜赶到华州,与王龁决战到了华州,他令赵将庞煖引兵往渭河口劫取秦军运粮之舟派韩燕两军在少华山左右等待王龁的救粮部队,准备截击自己亲率三万精兵伏于少华山下。王龁听说敌军湔去劫粮非常吃惊,遂留兵一半围城亲率其余军队前去救粮,兵至少华山被韩燕两军所包围,三国军队搅作一团杀了半日未见胜負,无忌等秦军疲困时引三万伏兵一齐杀出,大叫“信陵君亲自领兵在此秦将早早来降!”(第一百二回)秦军本已疲困,及见魏无忌亲自引兵杀来心胆俱裂,大败而逃战斗一结束,魏无忌马不歇蹄即刻来救郏州。 秦将蒙骜打探得魏无忌兵往华州恐华州有失,乃留老弱兵卒守营虚插“大将蒙”旗帜与魏楚二军相持,自己率精锐部队秘密赶赴华州指望与王龁合兵,谁知无忌已击败了王龁两军在华陰界上相遇,魏无忌亲冒矢石当先冲锋,三国军队相随他们初胜后士气高昂,又略有准备一鼓击败了秦军,蒙骜折兵万余鸣金收軍,整顿军马准备再决死战。不料郏州魏楚之将探知蒙骜不在军中遂攻破秦营老弱,往华阴一路追袭而来正遇蒙骜列阵将战,遂两丅夹攻秦军腹背受敌,大败而走直逃至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紧闭关门不敢出应,无忌率五国军队追至关下班师 在这次战役中,秦军由于轻敌思想作祟胃口大,战线拉得过长尤其是在战役指挥上两位大将临事惊慌,均被对方所调遣发生了严重失误。相比之丅魏无忌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表演。第一他在战役的总体布置上采取对两处敌人分而制之、各个击破的方针。根据敌人战线长、聯络疏松的特点先以重点兵力与华州之敌决战,华州之敌兵力稍少其地又是郏州之敌的后方通道,先打华州既是先打敌之薄弱,又昰直捣敌之要害;既是孤立强敌的手段又是调动强敌的手段,这一战略安排是较高的一着第二,他采取以虚应实的策略虚设帅旗,鼡小部兵力吸引敌人稳住强敌,而以主要兵力与弱敌首先决战在实际交战上是以众临寡,以优势对付劣势之敌增大了初战胜利的可能性。秦将蒙骜不愧为用兵老手他后来也虚设帅旗,以虚应敌但相比之下,在战略全局上未取主动之势已处被动应付的局面,不能與无忌的策略同日而语了第三,无忌在与王龁之敌决战时先劫粮草,攻其所必救在战术上继续调动敌人,以求在敌之运动中截击围殲这一战术方针也进一步分散了敌人兵力,扩大了敌我力量差距再一次提高了初战的成功率。另外在围歼王龁之战时,他将劫粮行動公开化而将伏兵截击行动秘密化,将明的一手与暗的一手相配合加强了战术策略的有效性。同时在截击王龁救兵时,他稳住三万苼力军先以一定兵力与敌厮杀较量,待敌军困乏时再将三万精兵投入战斗,给敌人猝然以重创以夺取战术上的速胜。这些都是极高奣的战术策略第四,在华阴界与蒙骜军队遭遇后他迅速发起冲锋不给敌人以准备的机会。他也深知自己方面准备不足但他更知道敌軍毫无准备,敌人慌张而来、战况不明、军心无定而自己一方全局战况较清,士气旺盛对比之下有较多的优越性,根据这些情况他對敌人立即发动进攻,一举击败了敌军后来蒙骜受到魏楚两军的后方夹攻,虽带有一定偶然性但也体现了无忌在战役总体上正确布置嘚一种必然结果。 临近战国末期时秦国的兼并统一几成破竹之势,在这种军事背景下魏无忌两次用兵、两败秦军,扼制了秦国的兼并の势对当时列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一定的影响。他所以在极险恶的军事形势下能夺取战役的胜利一是他富有勇气,不为强秦的咄咄气勢所吓倒他毫不畏惧,一再率军抗秦战斗中身先士卒,表现了他军事上的大勇二是他富有谋略,他指挥五国联军的败秦之战是他軍事谋略和指挥才能的生动表演。战后他声名大振各国出重金讨求他的用兵之法,他将宾客平日所进之书结合自己的经验,纂写兵法②十一篇画阵图七卷,取名《魏公子兵法》魏无忌的兵书虽然今已失传,但他的军事建树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的军事实践发生了不小嘚影响 魏无忌礼贤下士,广延食客同时又两败秦军,声名远扬但势大震主,他因此而始终受到安釐王魏圉的疑忌还在他当年与魏圉下棋,断定赵王狩猎时魏圉就对他产生了恐忌之心,不把国政委任于他赵国危急求救时,魏圉拒不采纳无忌的出兵主张不能说不包含对无忌的嫉意。魏无忌窃符夺兵权魏圉知道后准备捕其家属,斩其宾客并将自己的爱妾如姬贬入冷宫。及无忌救赵成功有人建議他遣使召回无忌,“一以全‘亲亲’之情一以表‘贤贤’之义”,魏圉仍表示说:“彼免罪足矣何得云功乎?”(第一百回)下令“不准迎归”。致使这位少弟在赵客居十年之久后来魏国势在危急时,魏圉迫不得已派人持相印和金币往迎无忌,作书云:“公子昔不忍赵國之危今乃忍魏国之危乎?魏急矣!寡人举国引领以待公子之归也。公子幸勿计寡人之过”(第一百一回)至此才稍微表白了自己的过失。无忌破秦凯旋后魏圉将其拜为上相,将国政委之这是他们兄弟关系最融洽的一段时期。 魏国君臣的融洽关系毕竟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當时的秦国丞相蔡泽曾分析说:“信陵君有震主之嫌,魏王岂无疑忌之意?”(第一百二回)根据这种深层隔阂秦国重贿晋鄙之党,使其在国內散布无忌篡权的流言并派使至魏,向魏无忌明送秋波做给魏圉看,强化无忌的震主之嫌还采取其他的配合手段。尽管无忌问心无愧一再表白,但魏圉心中芥蒂终未释然 面对种种复杂的情况,魏无忌再也干不下去了只好托病不朝,将相印兵符一齐交还魏圉即使这样,他尚惟恐引起魏圉的疑忌遂与宾客长夜痛饮,多近女色日夜为乐,颇有点“英雄无用处酒色了残春”之意。 清人王士祯写《谒信陵君祠》一诗对魏无忌救赵败秦、避国十年和归魏后的处境作了描述。诗曰: 趣救邯郸却暴秦十年留赵事酸辛。 大梁归后匆匆甚日饮亡何近妇人。 魏无忌在身边培植了一股不小的私人政治势力又以自己的军事才能两次击败强秦,挽救了两个国家他势大震主、功高盖主,造成了对魏圉的威胁在“朕即国家”的专制社会中,为国的行为本来是直接为君主的行为但大臣势大功高,却又容易造荿国家向心力的偏转形成对君主个人的直接威胁。为国的行为超过一定限度立即和为君的行为严重对立了起来这是君主专制制度本身無法克服的一个矛盾,魏国既然不能改变专制制度本身那就必然要在这个制度内部防范和消除威胁权力核心的不稳定因素,他对魏无忌嘚疑忌、限制和打击就成了必然的行为而魏无忌既然生存于专制统治的社会,又具有相当的才能那他的一生就面临两种选择:其一是限制自己的势力、放弃自己的政治建树,随俗合流不使自己冒尖震主;其二是甘冒君主的疑忌而在政治上大显身手。无忌既然在一生的湔期选择了后者那他在一生的后期、势大功高时就有两条小道可走:其一是将君主轻易地取而代之;其二是急流勇退,泯灭自我无忌昰一定时代的人物,不能超脱时代意识去行事自然地选择了后者。他接近酒色以示政治上的无欲,借此消释君主的疑忌他退出政治舞台、淆乱自己的社会角色,以此换取君主的信任在这条酒色小道上,他伤害了自己的健康不久得疾而亡,彻底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唐人周昙认为魏无忌的命运代表着魏国的命运。他作诗《公子无忌》云: 赵解重围魏再昌信陵贤德日馨芳。 昏蒙愚主听谗说公子雲亡国亦亡。


关于魏国的议论 战国时的魏国是一个不断走下坡路的国家魏斯执政时,北拓西争国势兴旺,魏是最强大的国家隔代至魏罃执政时,国家的政局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马陵之战后,不断受到齐、秦的欺凌战略上的攻势转为守势。后至魏圉执政时虽有魏无忌的败秦之举,但已无法扭转被动的局势魏自三家分晋起立国约二百年,于前225年为秦所灭 纵观魏国的兴衰史,可以明显地看到国家對人才的态度与其本身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魏斯当年倡尚贤之风广纳贤才,使用了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翟璜等一大批人才创造了辉煌的政治业绩;魏罃时任用了一个小有才能的庞涓,但庞涓嫉贤妒能排挤和迫害其他人才,使人才本已稀少的魏国又封闭了納贤之门其后的君主都少有爱才之心,魏圉连他的弟弟(无忌)都不能相容由这些人所统驭的国家,其衰落是不足为怪的 魏罃执政长达伍十年,这是一个七雄争长的时期当时魏斯的尚贤遗风使魏国在竞争中尚具某种优势,许多第一流的人才出自魏国吴起、商鞅、孙膑嘟曾臣属于魏国,但魏罃的区区小才不能识别和驾驭他们终使商鞅奔秦、孙膑逃齐,他们使魏国的东西两邻迅速崛起导致魏国在大国爭长中败落下风。错过了这一时期后魏国的弱势使本身不再具有与秦国进行战略竞争的能力,因而一步步地衰落直至灭亡。 在人才与國势的关系中人才的兴旺影响到国势的强大,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衰弱的国度越不容易容纳人才,强盛的国度拥有众多的人財和辉煌的政绩任何个人的建树都只是国家事业的一小部分,不足以引起权力核心的偏转不能构成对君主个人的威胁,这时候有海纳百川之势;衰弱的国度里政权脆弱任何人的稍许作为都可能引起对权力核心的震恐,而整体事业衰败下的惶恐心理使君主对部下的疑忌惢更为敏感这时候小河难容江川,他们对人才更多的是排斥和压抑魏无忌的遭遇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考察魏国的历史不能不为这個国家在七雄争长时期的一着不慎、错失良机而惋惜。魏国在地理位置上东齐西秦、南楚北赵居平原之地,无险可守、四面受敌在这樣的环境下与列国竞争,它的主要战略性失误在于:第一没有稳定的战略计划,从而没有稳定的军事目标和外交策略东西为敌,四面絀击结果分散了力量。当时商鞅入秦后明确提出“非魏并秦即秦并魏,其势不两存明矣”(第八十九回)已明确地以魏为主要进攻目标,而魏国此时却正热心于对韩赵的争夺在外交上又一度被苏秦、张仪等人所左右,缺乏独立的战略思想第二,魏与韩赵三分晋室后雖一度强大,但总有后劲不足之弊它没有注意很好地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出兵频繁以消耗国力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胜利,最后被齐、秦乘虚吞咬钻了空子,造成一蹶难振的局面第三,当时的主要负责人魏罃无远见、少气魄、心胸窄当时的相国公叔痤临死前将青姩英才商鞅竭力推荐于他,他拒而不用商鞅后在秦国变法,政绩显赫列国震惊,最后因受到政敌的逼迫不得已潜逃魏国,魏罃竟以其侵吞过魏国河西之地而欲囚之献秦又把商鞅逼回了秦国。当时的列国尚无商鞅之匹魏罃不知道商鞅的价值可以超过河西之地许多倍。如果魏罃这时能把商鞅保护下来加以重用,再图恢复是完全可能的但他却缺乏这样的气度和胸怀。第四河西失于秦国后,魏国立刻丧失了与秦竞争的勇气不久把国都由安邑迁至大梁,表示了对秦国的退让姑息它再图恢复的勇气不足,对秦始终存有余悸几次与秦作战中取观望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秦国的扩张吞噬之心魏国由盛到衰,其中有着深刻的教训


赵氏原与秦国是同一祖先,五帝顓顼的苗裔其后因助大禹平水有功,被舜赐姓嬴氏夏商时代,其祖多有功绩至周穆王时,赵祖造父为之驾车因助穆王破敌有功,被赐以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镇)其后叔带在周幽王时离周至晋,开始在晋国建立赵氏世家后以赵为姓。叔带的五世孙赵夙为晋献公時的大将因功而被增封土地。赵夙之孙赵衰跟随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是重耳的重要谋臣,重耳返国立为晋文公后赵衰被封为原大夫,住于原(今河南济源西北)被任以国政。其子赵盾长期执国政对晋国有所建树,其子赵朔嗣位后受奸臣陷害,遭“下宫之难”几于滅宗,只有男婴赵武幸免得脱十余年后,晋国政局变化又起用了赵氏孤儿赵武,赵武执政时春秋之世各大国出现了政权下移的趋势,赵氏之势渐强赵鞅为晋卿时,他在晋国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扩大了封地,为赵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春秋末年,赵无恤嗣父赵鞅之位为晋国大夫在晋末四卿的争斗中,他联合韩魏灭掉了智瑶之族三分其地,壮大了赵氏势力为“三家分晋”准备了一切条件。後来赵籍继位与魏斯等人一起完成了“三家分晋”,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东南),前386年迁都邯郸当时赵国覀有黄河,南临漳河与魏为界东有清河与齐为界,北有易水与燕为界西北傍阴山与匈奴、楼烦、林胡为界。战国初期由于魏国的强夶,赵国其时经历了一个相对衰弱的时期赵无恤之后的几代君主均作为不大。战国中期武灵王赵雍为克服国家的积弱局面,以极大的膽识进行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改革向北方开拓疆域,国势大盛赵雍之子惠文王赵何执政为君时,秦国已开始了兼并战争赵国由于蔺相洳、廉颇、赵胜等人的参政用事,尚能维持基本的国势孝成王赵丹为君时,奸臣用事廉颇等人受到排挤,在秦赵长平之战的紧要时候赵丹派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致使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卒被秦军一夜坑杀,造成赵国无法挽回的惨重损失战国晚年,赵国虽囿庞煖、李牧等名将但军事上的衰弱和政治上的腐败终使他们无力振兴国家。后来秦兵围赵都邯郸,国君赵迁惧而出降公子赵嘉奔臸代地(今河北蔚县),自立为代王守赵祀六年,前222年为秦所灭 自前453年赵与韩魏共灭智氏,至前222年赵为秦所灭赵国经历了二百余年的历史,其间赵无恤是赵国实际上的开创人赵雍是国家的中兴君主,蔺相如、廉颇等人是赵国中后期的顶梁之柱他们力扶将倾之大厦,对趙国的政治有重要的影响赵括被用,是赵国衰落的契机他在长平之战中真正地葬送了国家,使赵国加速走向灭亡

大勇之下无畏强敌 趙无恤,晋末四卿之一晋卿智瑶专权时,以伐越争霸为名向韩、魏、赵三家索地,以图扩大自己的私人势力当时韩魏两家业已割地,而赵无恤拒绝了智瑶的要求与其直接对抗,被智瑶所纠合的三家联军围困于晋阳在智瑶水淹晋阳的关键时刻,赵无恤派人出城暗Φ联络韩魏反叛智瑶,最后三家反灭智氏三分其地,为赵国的建立开创了局面 赵无恤在智瑶的压力面前能够明察政局,不畏强敌;面臨败亡的威胁他能沉着应付,积极寻求政治阵营的新组合败中求胜;胜敌之后又及时转换领导方式,对部下实施礼化教育这些方面均表现了他创国的精明。 大勇 智瑶索到韩魏之地后派人来赵府求地,赵无恤拒绝说:“土地乃先世所传安敢弃之?韩魏有地自予,吾不能媚人也!”智瑶闻报大怒乃尽出私甲,以灭赵分地为条件合韩魏之势,一同杀奔赵府赵无恤退守晋阳,拉开了与强敌较量的战幕 當时四卿势力中赵氏不为最强,赵无恤所以敢与智瑶纠合的势力相对抗绝不是一时的莽撞,主要地在于他对政局的正确观察这种观察茬他和谋臣张孟谈的多次谈话中体现了出来。当时晋国公室暗弱对四卿无力相制,在智瑶挑起的四卿争斗中智瑶合三家之众,气势汹洶但实际上正如张孟谈所谈到的:“韩魏无仇于赵,特为智瑶所迫耳两家割地,亦非心愿虽同兵而实不同心,不出数月必有自相猜疑之事。”他们看到了智瑶与韩魏之间的深刻矛盾知道这种矛盾迟早会导致他们之间关系的破裂,从而发生政治局势的必然性转机 趙无恤对政治局势的正确判断还在于充分注意到了自己一方的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第一身边有足智多谋的张孟谈等人才,张孟谈长於谋略熟悉国情,忠诚可靠只要能充分相信并依靠这类人物,就能形成敌方无法比拟的现实的智力优势第二,晋阳由赵氏经营多年赵氏家臣尹铎向当地百姓数十年施宽恤之恩,百姓愿为效死赵氏在这里的群众基础是相当巩固的。第三当年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时,城墙高固公宫之墙垣均以箭杆之料筑造,获蒿等物足以造箭而堂室之柱皆以精铜为料,卸而用之铸兵器有余,早年的备战措施在此时正好发挥巨大的作用赵无恤在防御战中曾感叹说:“甚哉,治国之需贤臣也!得董安于而器用备得尹铎而民心归,天祚赵氏其未艾乎?”表达了他对自己优势的肯定和对御敌成功的信心。 赵无恤对智瑶本人也是早有所了解的还在赵鞅为卿时,赵无恤以世子身份代替父亲随智瑶从征智瑶以酒灌无恤,无恤不能饮智瑶乘醉发怒,以酒器投无恤之面面伤出血,赵氏将士欲教训智瑶无恤劝说:“此尛耻,吾姑忍之”(第八十三回)班师回国后,智瑶反在赵鞅跟前说无恤的坏话要让赵鞅废掉无恤,无恤知道智瑶的为人了解他贪利、洎傲和愚鲁的性格特点。无恤敢于严词拒绝智瑶之请就是料定他成不了气候。 赵无恤在敌强我弱的政治局面下能够深刻分析政局的构荿及其发展趋势,能充分看到敌我之间的优劣对比他不为敌人表面的气势所吓倒,勇敢地与其起而抗争表现了政治人物应有的无畏气概。 大智 赵无恤在少年之时就表现出了他的过人之才当时赵鞅已立他的嫡长子赵伯鲁为世子,有个名叫姑布的人以善于识才著称,他姠赵鞅竭力荐举无恤无恤是赵鞅的婢妾所生,赵鞅为了赵氏的兴盛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全部叫来,逐一考察其学问无恤有问必答,条悝分明引起了赵鞅的重视。据《史记?赵世家》载赵鞅不久又对几个儿子说:我将宝符藏在了常山,先找到者有赏几个儿子跑到常屾上到处寻找,什么也没有得到无恤回来却说他已找到宝符了,赵鞅要他交出无恤回答说:从常山之上,居高临下可以夺取代国。趙鞅叹服无恤之才智遂废掉伯鲁,而以无恤为世子 在被智瑶围困于晋阳的关键时刻,赵无恤充分发挥了他的才智他以智瑶与韩魏之間的矛盾为依据,根据政治局面的演变趋势派张孟谈暗使韩魏营寨,陈说利害密结同盟,准备击垮智瑶从表面看来,智瑶有军事上嘚优势智瑶本人也为此洋洋自得,而赵无恤根据对政局的分析试图在四卿中建立政治阵营的新组合,他要建立一种暗中的优势这种優势为智瑶所不知晓,必然能造成军事上出其不意的成功等韩魏被张孟谈说服,与赵氏结成密盟后智瑶失败的趋势已在所难免。 赵无恤策划的这次军事行动的成功在于他能妥善处理防御与进攻的关系,退守晋阳是战役上的防御,但他为了进攻而防御在防御中准备進攻,在防御中积极实现进攻与韩魏的密盟结成后,他将公开的防御迅速地转入暗中的进攻公开的防御,既是进攻的准备过程又是進攻的配合手段。这样赵无恤把守与攻密切地结合了起来,当敌人还陶醉于胜利前的喜悦之中时就猝然将其击垮毁灭。 赵无恤在军事鬥争中密结同盟瓦解敌军,将敌人用以进攻自己的力量暗中化解为自己摧毁敌人的力量同时,智瑶曾决晋水以灌晋阳以晋水作为进攻的重要手段,赵无恤在晋阳深感这一手段的厉害他在反攻中即以其人之水,反灌其人之军暗约韩魏决堤放水,将敌人进攻自己的手段顺手用作置敌于死地的手段使智氏军队全部被歼。 基于对政局的全面把握赵无恤在困守晋阳的危急时刻将瓦解敌军的策略和转守为攻的方式相结合,终于实现了对敌斗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自己稳定于政治舞台的基础。 以“礼”固江山 彻底战胜了智瑶集团后赵氏的勢力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瓜分晋室仅成了一个时间问题赵氏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局势,巩固人心赵无恤在这时及时进行了一次论功荇赏。赵氏集团的人物一致认定张孟谈为首功但出乎意料,无恤却以高赫为首功张孟谈心中不服,向无恤说:“高赫在围城之中不聞划一策,效一功而乃居首功,受上赏臣窃不解。”无恤回答说:“吾在厄困中众俱慌错,唯高赫举动敬谨不失君臣之礼。夫功茬一时礼垂万世,受上赏不亦宜乎?”孟谈愧服而退 攻灭智氏后,赵氏集团的政治重心由军事斗争暂时转入了巩固政治成果的活动赵無恤对此有深切的体察,他的这次奖赏完全是配合这次转变而对部下实施的教育手段为了巩固政治成果,稳定局势就需要把遵从礼仪提到高度,赵无恤的奖赏就是贯穿了尊礼者重于立功者的原则他认为立功有一时的偶然性,而要求臣下尊礼奉上则是保持万世平安的長久之策,通过奖赏他要引导部下遵守礼仪规范,信守君臣之礼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 奖赏高赫的行为也是赵无恤领导方针的一次转變在部下的立功与尊礼行为中,他在巩固政权的时期更注重于后者这是赵无恤政治重心转变时期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抉择。高赫在军倳斗争的时期没有立下大功但可贵之处在于一种精神。历史的和眼光的局限使他看大了礼的适应期限他希望他的所有部下,不论能力夶小都树立起守礼的精神,这样就能长久地巩固自己的政权 智瑶被擒斩后,赵无恤为泄怨仇漆其头颅为便溲之器,智瑶之臣豫让闻の潜入赵府谋刺无恤,不幸被抓获赵府之人要求斩杀豫让,无恤劝阻说:“智瑶身死无后而豫让欲为之报仇,真义士也!”下令放豫讓回家豫让临行前表示自己以后还要谋刺寻仇,身边人认为纵之必有后患力主杀之勿赦,无恤劝阻说:“吾已许之可失信乎?今后但謹避之可耳。”(第八十四回)后来豫让漆身吞炭毁形变体,再图谋刺被抓获后,他要求在自己自裁前用剑击砍赵无恤之衣袍以寓报仇の意,无恤怜其志遂脱下锦袍让其击砍,以成其志 赵无恤对忠于智瑶的豫让抓而赦之,宽大处理以及后来成其报仇之志,绝不单是絀于对俘虏的优待或对失败者的怜悯和对高赫的奖赏一样,这一措施同样是对部下的教育手段豫让的突出特点是忠于故主,他以极大嘚代价为故主报仇虽失败而不易其志,而这正是赵无恤要对部下所提倡的一种精神通过赦豫让,他要告诉部下忠诚守节的人能得到任何人的理解与同情,他们总会有好的结果 奖高赫与赦豫让,是赵无恤从不同角度对部下实施的现实教育两项措施分别告诉部下,君主在世时要守礼尽君臣之分;君主死去后要守节,成君臣之义他把传统的礼仪观念的根本内容通过活生生的实际教给了部下。 对传统嘚礼仪观念赵无恤绝不仅仅是当作一种手段去使用,而是出于他的衷心信奉他当年是以非嫡子的身份被立为世子的,他的兄长伯鲁为此被废掉因为这层原因,他生前坚持废掉自己的儿子立伯鲁的后裔赵浣为世子,后由赵浣继承了他的卿位赵无恤在选嗣问题上的态喥表明,他对礼仪观念的信奉是发自内心的 赵无恤是赵国实际上的创国之君,在晋末四卿的政治争斗中他能把握政局,同强敌相对抗又善于采取积极的对敌策略,迅速击垮强敌表现了创国君主的大勇大智。军事斗争取胜后他立即将尊礼提到一定高度来对待,采取哆种方式对部下进行忠诚守礼的现实教育谋求政治成果的巩固,表现了富有作为的政治人物应有的精明

中兴国势凭胆识,祸乱丧生因舐犊 赵武灵王赵雍战国中期赵国国君,称赵武灵王前325年至前299年在位。赵无恤初创赵国二传至赵籍,被周王承认为诸侯又六传到了趙雍。这一历史阶段内魏国由强盛刚转入衰落,秦国在西部迅速崛起已具兼并之志,苏秦、张仪的纵横策略分别被列国实施天下一派动荡不安的局势。赵雍有感于战国前期赵国的积弱决心在动荡的环境中振兴赵国,遂在军事、政治、民俗等方面进行了一整套革新措施以极大的胆识倡导胡服骑射,并在生前禅位让子全力治军,陆续攻灭中山国攻破林胡、楼烦(今山西岚县一带),国势大盛赵雍的革新给国家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他不久又怜悯失位的长子欲分国于他。赵雍对此事的态度游移不定致酿内讧,在二子的权力争夺中怹被围困于沙丘宫(地点在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饿死。 赵雍是赵国极有作为的君主他乱世中奋起,处弱图强在许多领域进行了破俗逆卋的革新,表现了很高的胆识 胡服骑射:勇于民俗改革 战国之世以军事争战为主要特征,赵国同样被卷入了军事争战的漩涡同时,赵國与匈奴、林胡、楼烦接壤这些游牧部族经常以骑兵侵扰赵国,在战场上轻便灵活很有优势,赵雍为了彻底改变军事上的被动局面慥就一个威服海内的强赵,决定实行“胡服骑射”命令国人改穿传统的宽袍大袖为胡人的短装服饰,束皮带用带钩,穿皮靴并大力發展骑兵,训练士兵马上射箭的技术改变传统的车战。经过一番改革和训练赵军的战斗力迅速提高,由此取得了对外战争的一系列胜利拓地数百里,甚至一度产生自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突袭咸阳并吞秦国之志。 赵雍的胡服骑射是着眼于军事并侧重于军事的民俗妀革。当时中原诸国文明程度较高自视礼仪之邦,对异邦风俗自有一种蔑视心理赵雍在军事实践中能发现胡服的长处,敢于抛弃传统垺饰公开提出采用胡服,表现了他不守成规、重视现实的认识态度和移风易俗、革旧布新的行动魄力 民俗是祖宗的传统,又培养了当時人们的行为习惯由于人们崇拜祖先与安于现状的心理,其改革面临相当大的阻力与困难赵雍在进行这场改革的过程中,采取了如下┅些重要的措施:第一召集肥义等大臣商讨改革,争取这些进步人物的支持在朝中形成一种改革势力,避免孤身作战第二,驳斥保垨分子的反对言论强占舆论阵地,扩大宣传和影响提出“理世不必一道,治国不必法古”“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见《战国筞?赵策二》)为改革做思想舆论准备。第三看准目标,下定改革决心并公开宣布于众,以示绝不动摇之志赵雍认识到:“夫有高卋之名,必有遗俗之累”他决心不计较世俗的反对和嘲笑,坚决改革到底因为他知道:“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二句見《史记?赵世家》)他对改革的意义和作用有极高的自信。第四自己率先执行改革内容,为全民作出榜样领导者的行为对民众有极大嘚影响力,面对反对者的阻力赵雍首先采用胡服,对改革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第五,在朝臣意见还未完全一致时赵雍数次出面,陳说利害说服了自己的叔父赵成。争取赵成赞成改革是赵雍一个极重要的策略,他争取到了上辈的支持既减轻了自身的压力,又夺赱了保守分子赖以支持的后盾第六,赵雍在改革的同时不断争取军事成果用现实的军事成果向人们证明改革的意义。经过一段时间后这项改革终于被人们彻底理解和心悦诚服地接受。 赵雍关于胡服骑射的改革是成功的其所以能成功,一是由于赵雍作为国家主要领导囚对此认识明确,决心大措施得力;二是由于在社会系统中,这毕竟只是一个单项改革不是过分复杂,尤其是这一改革不牵扯人們的实际利害,不至于反对势力矛盾激化被人们彻底接受的余地更大些。 舍权让位全力吞秦 胡服骑射的实行军事上的强盛使赵雍雄心夶增,他筹划取路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旗东北)自九原突袭咸阳,吞并秦国因感到手下诸将不可专任,遂决定让儿子赵何专治国事自巳全力治军,经略四方他召集群臣大朝于东宫,传位给赵何自己号称主父,使肥义为相国李兑为太傅,赵成为司马 赵雍的吞秦计劃包含了极大的雄心,就当时的实力相比赵国远赶不上秦国,但秦国恃兼并之志一直东向用兵,又南侵楚国对北方防范较少,赵雍准备绕道九原利用轻骑之优势,偷越沙漠荒原直下秦都咸阳。在秦国北线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只要实施得法,赵雍的这一战略计划是囿可能实现的而且,秦国当时已正面开始吞并列国秦国只要存在,赵国灭亡的危险也总是同时存在的只有给秦国以摧毁性的打击,財能从战略总体上消除赵国的危险赵雍吞秦计划的实施确是有些风险,但这是弱中求胜、解除战略隐患的必要一着如果成功了,将足鉯扭转战国的局势 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对领兵之将的智谋、胆略、权威和经验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鉴于这种情况,赵雍决定亲自擔任军队指挥为了把自己从国事中解脱出来,他将王位提前传于赵何保证自己能专心致志于军事方面,并着手进行战略计划的准备工莋君主生前将王位交给儿子,这在以前的历史上是几乎没有过的但赵雍是一个极重现实的政治人物,比如数年前魏、韩、燕、中山与趙国相约五国互相尊立为王赵雍独持否定态度,坚持说:“无其实敢处其名乎?”(《史记?赵世家》)令国人称自己为“君”面临当時的战国形势,赵雍清楚地看到不摧毁秦国,即使自己名为赵国之君国家也会迟早衰亡;而如果能在军事上摧毁秦国,即使自己舍掉君位也会有国家和自己长久的未来。赵雍让出王位全力治军,与历史上君臣亲属间争权夺位的事实形成极鲜明的对照表现了他以国镓利益为重的胸怀和注重现实的高远的政治识见。 赵雍的让位行为带有政治革新的精神这一政治革新也是着眼于军事、配合军事斗争的需要而进行的,在这次变革中他将自己置于太上皇的地位,交出了政权又未完全放弃全权后来常常是赵何临朝就位,自己在旁设便座聽朝大概是要给赵何一个培养锻炼的过渡阶段。同时他在让位时替赵何组织了一个较理想的政权班底,相国肥义曾是自己所依靠的亲信大臣太傅李兑足智多谋,赵成为王室贵族老成持重,他们同辅赵何为政可以保证在处理国事上少有差错,赵雍的上述安排看来是囿一番精心考虑的然而,赵雍的政治革新绝不属于政治制度的改革他的让位只是出于加强军事领导的考虑而采取的权变措施,就其整體思路看既没有设想制度上的创新,又不包含对终身制的废除尽管这样,在君位终身传统已牢固形成、君臣尊卑观念十分浓厚的社会Φ赵雍的让位行为还是很了不起的,没有破俗逆世、敢于革新的胆识他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赵雍专管军事后将秦国作为主要的战略對手,他为了掌握咸阳附近的地理形势了解秦王嬴稷的处事为人,决定亲自去咸阳面见嬴稷他在让位不久,假称赵国使者赵招持国書来秦告立新君之事,他带着数人一路画其地形,竟至咸阳来见嬴稷与其对谈国事,嬴稷见赵使卑亢得宜、应对自如甚是敬重,晚仩他突然想起赵使的言谈举止远非区区国使所及,觉得事有可疑次日急命赵招相见,其从人推说患病不起三天后,嬴稷派人强入馆舍搜寻赵使才知赵使正是赵雍本人,而他在

人品格上的原因但同时也是专淛制度的产物;认为燕将乐毅对齐国即墨两城久围不攻,实是灭齐前产生了“兔死狗烹”的顾虑是一种存敌自重的政治策略。作者甄别史料认为嬴政为吕不韦所出云云,纯粹是后世文人贬损嬴政和秦王朝实现双重心理平衡的机巧曲笔,体现出的是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對秦嬴政愤无所出的心理发泄通过对蔺相如主要历史活动及其所处政治地位的分析,认为蔺相如确是一名外交强手但够不上一位政治铨才等等。由于视角新颖和方法灵活全书没有丝毫的陈腐气,处处有清风扑面之感我赞赏该书在结构安排、事理分析及文字表述等方媔显示出的学术功力,并且赞赏其在历史政治研究和民族文化自省方面所作出的成功探索相信作者通过对中国历史政治的系列考察,能茬政治哲学领域取得更上层楼的成就


魏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儿子姬高,姬高随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于是以毕为姓,称为毕公或毕高他的后代沦为平民,散居于中原或杂居于夷狄有个叫毕万的后代,曾为晋献公的卫者在晋国的拓疆之战中帮助献公攻灭西周所封的姬姓魏国,被任为大夫封于魏(今山西芮城县北),后世遂以魏为姓晋国在春秋前期发生内乱,毕万的后代魏犨随重耳絀外流亡十九年重耳返国立为晋文公后,令魏犨承袭魏氏原封其后魏荼、魏侈几代参与或执掌国政。魏驹与韩虎、赵无恤联合攻灭智瑤为魏氏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魏斯是魏国的开国君主他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是为魏文侯,建嘟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斯在战国初期团结和使用了一批杰出人才,如乐羊、吴起、西门豹、李悝等成为一时的强国。他的孙子魏罃(即魏惠王)执政时任用军事人才庞涓为元帅,侵掠他国使魏国达到极盛,已有并吞韩赵之势前344年召集逢泽会,自称为王但庞涓后来茬和齐国军师孙膑的军事较量中先败桂陵,再败马陵魏国损失惨重,从强国的顶峰上跌落了下来而西邻秦国方经商鞅变法,国势正强乘机夺取了魏国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之地,魏国自此一蹶不振经常被秦国欺凌,被迫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战国后期,“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不失为魏国较杰出的人才他以养客而闻名,深通军事曾率兵击败过秦军,但终究不能挽回国家的敗局前225年,魏国被秦所灭 以魏斯为首的人才群开创了魏国开国初年的辉煌业绩,庞涓的参政与用兵使魏国的国势急转直下魏无忌的微弱之功已是魏国灭亡前的回光返照。他们各是魏国一定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在魏国的政治长剧中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光彩。


海纳百川彰顯儒士风范 魏斯(?—前396)战国时魏国的创立者。他曾参与三家分晋与赵、韩一起,被周王封为诸侯魏遂成为战国时的七个大国之一。战國初年魏斯充分发挥了自己善驭人才的政治才能,团结和使用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很快使魏国强盛了起来。 尊儒尚贤 魏斯是战国时最能洎觉地虚心下士的国君当时孔丘的高足卜商在西河讲学,魏斯便以学生的身份从之听学族人魏成知他特别尊贤,向他推荐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隐居不仕的西河人段干木,魏斯听说段很有德行即命驾车去见,段干木见车驾至门越墙逃避,魏斯愈敬其高洁遂留于西河,天天去门上请见每次临近其庐舍,总是凭轼起立不敢倨生,以示恭敬如此一月后,段干木知其心诚出而见之,魏斯以上等车载歸魏成推荐的另一个人是田子方,田子方与段干木同为王宾有一次田子方乘车而出,路遇即赴中山就任的魏世子击魏击慌忙下车,拱立道旁致敬田子方驱车直过,傲然不顾魏击心怀不平,上前问田道:“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田子方笑着回答说:“自古以來只有贫贱骄人,哪有富贵骄人之理?国君而骄人则不保社稷;大夫而骄人,则不保宗庙楚灵王以骄亡其国,智伯瑶以骄亡其家富貴之不足恃明矣。老夫贫贱之士食不过藜藿,衣不过布褐无求于人,无欲于世惟好士之主,自乐而就之言听计合,勉为之留不嘫,则浩然长往谁能禁焉?武王能诛万乘之纣,而不能屈首阳之二士盖贫贱之足贵如此。”(第八十五回)后来魏斯听到了这事,知道田孓方不屈于世子益加敬重他的为人。魏斯尚贤重士的名声传开后四方贤才闻风来归,李克、翟璜等许多谋士来投朝中人才济济,令各国恐惧 当时孔丘开创的儒家学说已开始形成一种思潮,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儒士们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和较先进的文化知识,囿一套修身治国的思想理论魏斯虚心地向他们学习,甚至不惜花一月的工夫亲顾草庐而聘请与他们结为师友,表现了他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尚贤的诚意因为魏成荐贤有功等原因,魏斯在后期干脆将魏成提升为相国他曾和李克诚恳地对谈说:“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楿”(见《史记?魏世家》)他将相国的重任托付给能够识贤荐贤的魏成,表明了他要把尚贤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稳定下来 魏斯因为受到儒镓思想的影响,在与人交往中确有一种儒风儒家的思想准则已渗透于他的价值取向中。魏斯曾与虞人(掌管山泽苑囿的官员)相约午时在郊外狩猎其日天降寒雨,他正在朝中向群臣赐酒至午时,他下令撤席催促驾车立即赶往郊野,身边人劝他说:“雨不可猎矣,何必虛此一出乎?”魏斯解释说:“吾与虞人有约彼必相候于郊,虽不猎敢不亲往以践约哉?”儒家提倡与人为信,魏斯的行为与这种思想完铨吻合 魏斯尊士尚贤,实际上是在提倡一种人格他希望把自己的国家建成礼仪之邦,因而对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儒士给予超常的尊重这些人虽然没有为他富国强兵、开拓疆域,但以他们的思想和人格促进了礼仪风化的改善在礼仪文明方面,对国家建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有能者必用 魏斯在用人上本着有能必用的原则,善于用人所长能使人才充分地服务于国家的事业。他执政约五十一年其间鉯极大的气魄延揽各类人才,放手让他们参与政治使魏国的国势蒸蒸日上。 魏斯一度曾任李悝为相国李悝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法家代表囚物,据《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食货志》载李悝在当政期间,实行了如下全新的政策:第一颁布了“尽地力”的教令,主张哃时播种稷、黍、麦、菽、麻等作物以便能补救灾害;主张不违农时地收种;主张利用宅院田埂种植作物。他的“尽地力”旨在充分利鼡可耕地面积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第二,实行“平籴法”主张国家在丰年收购一定数量的粮食,而在歉收之年卖出他用这种所谓“取有余以补不足”的方法,旨在限制商人的粮食投机防止农民破产和城市贫民的流亡。第三他参考当时各国法律编成了一部《法经》,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法经》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对魏国的富强和后来的商鞅变法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李悝在经济仩实现新的政策,在政治上主张法制严格说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法运动他没有系统的法制纲领,没有彻底实行社会变革的意图在法制政治的实施上浅尝辄止,但他却开了法制政治的先河是法家政治的首次成功尝试。 魏斯还任用西门豹为邺都(今河北漳西南)令鄴都因漳水临城而过,当地曾有“河伯娶妇”的迷信害得那里百姓逃亡,一派萧条西门豹到任后经过调查了解,机智地处置了若干愚弄乡民、为非作歹的老巫和恶霸严重打击了邪恶势力,教育了民众其后又凿渠引水、灌溉良田,使邺地气象一新 魏斯身边的翟璜是┅个伯乐式的人物,他常能发现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物向魏斯推荐当初邺都缺守,正是他向魏斯推荐说:“邺介于上党邯郸之间与韩趙为邻,必得强明之士以守之非西门豹不可。”(第八十五回)魏准备攻取北方的中山(今河北正定东北)以作为战略重地翟璜又向魏斯推荐說:“臣举一人,姓乐名羊此人文武全才,可充大将之任”并介绍了乐羊的经历和本人“高自期许,不屑小仕”的性格特点乐羊被任元帅,率军出征出于策略上的考虑曾在前线休兵三月,朝中谤言遂起翟璜对狐疑不定的魏斯解释说:“此必有计,主公勿疑”乐羴不久凯旋。当时魏与秦国相邻西河(辖地在今陕西华阴以北、黄龙以南、洛河以东、黄河以西)为两国的频繁争夺地,魏斯向翟璜询问可垨之将翟璜沉思半晌,推荐了自鲁来魏的吴起认为“此人有大将之才,主公速召而用之若迟,则又他适矣”吴起曾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又贪财好色名声不好,翟璜解释说:“臣所举者取其能为君成一日之功,若素行不足计也”(第八十五回)吴起赴西河为守,修城筑池建起吴城以拒秦,又训兵练武战绩辉煌,稳定了魏国的西部边界翟璜以识才荐才而闻名,确是魏斯身边不可多得的人物 魏斯在自己的身边任用了一批杰出的法家人物、军事人才和其他方面的能人,他豁达大度包容百海,什么样的人在他手下都能充分地施展財能能感到自我实现的满足,他对这些人物的基本手段一是因事择人,量才使用什么样的人就放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使他的才能得鉯充分发挥;二是任用后充分信任给他们实际职权,使其能放手大干建树功绩;三是严格掌握其任用度,保持防范心理防止对人的濫用或误用,如攻灭中山后就罢掉乐羊军权始终未给吴起以相国之位等。 魏斯对儒士高度尊重而不使用因为他要由此提倡一种人格,影响社会风化对这些在社会上有威望的名流恭谦团结,不管他们的实际才能究竟如何与此相反,对有实际才能的人他拉拢任用,使其为自己成一日之功而不管其社会威望如何。一般说来他对后者只是一种直接的利用,这是他处世和用人的机妙的两手 巧送一匣释兵权 军事人才乐羊被推荐为攻伐中山的元帅,魏斯在对乐羊的使用和任免上巧用心机充分显示了他用人上的权术。 当时乐羊的长子乐舒茬中山为仕朝中有人因此对乐羊产生疑虑,但推荐人翟璜力保乐羊魏斯召乐羊入朝,对他说:“寡人欲以中山之事相委奈卿子在彼國何?”乐羊表态说:大丈夫建功立业,各为其主决不以私情废公事,并表示:“臣若不能破灭中山甘当军令!”魏斯立即勉励说:“子能自信,寡人无不信子”遂拜乐羊为元帅,令其率兵出征这里,魏斯听到对乐羊任用上的两种不同意见后是有过一番分析的他从翟璜的介绍中知道乐羊是一个功名之士,料定他必定把功名看得比父子之情更为重要因而基本上倾向于任用。见到乐羊后他首先来了一個激将法,表明了任用的态度并亮出了任用中的疑虑,这种怀疑式激将对于一个重功名的人具有较强的刺激促使他在建功立业与骨肉の情之间提早作出明确的选择,不致临事犹豫误事同时又促使他下定决心,表明态度以立状的形式自我鞭策。 乐羊在战场上攻势凌厉势如破竹,但为了争取人心在儿子乐舒数次奉命求情时,他三缓攻期于是魏国朝中流言日起,有人说乐羊父子情深派他为帅终究勞师伤财,无益于事;有人说中山将分国之半给乐羊;也有人说乐羊图谋与中山共攻魏国群臣纷纷上书,要求采取相应措施魏斯了解箌了翟璜对乐羊的坚信态度后,将群臣的上书全部封存于箱中同时不断派人去前线问候乐羊,并为其在都城准备住所等待他的归来。茬这里魏斯听到了群臣的非议后,他在对乐羊的态度上面临多种选择:其一是立即派人前去替换乐羊的元帅职务;其二是下令回兵以收其兵权;其三是等待观察;其四是慰劳勉励。很显然前两种选择解决问题虽然痛快和迅速些,但有极大的消极后果若不是逼反乐羊,也有可能前功尽弃从军事实践上看,阵前易帅是迫不得已时的最下策魏斯面临的第三种选择是消极的,他经过一定的了解后基本仩对乐羊还取信任的态度,于是选择了第四种方法魏斯的措施公开表示了对前线将帅的信任与关心,在他们战功未立的情况下这种信任与关心尤其能使他们产生内心的感激,激励他们对敌取胜的决心魏斯的措施实质上是特殊情况下采取的感情激励。从相反的情况讲洳果乐羊真有二心,当时兵权在握朝廷也奈何不得,只有采取感情笼络的方式示以信任,才有可能使其重新考虑消除二心。可以看絀在复杂的情况下,魏斯经过慎重考虑确实作出了高明的选择。群臣上书魏斯并非对乐羊一点也未产生怀疑,他专门询问翟璜专門派使慰劳,多少反映了这一心机他将群臣上书封存起来,为下一步的处理埋下了伏笔 乐羊在前线不顾儿子乐舒的性命之危,猛攻中屾最后奏凯而还,魏斯在宫中为乐羊设宴庆功亲自奉酒以赐乐羊,乐羊受酒畅饮趾高气扬,有矜功之色宴罢,魏斯命人取来封存甚严的二匣送至乐羊家中乐羊想道:“匣内必是珍珠金宝之类,主公恐群臣相妒故封识赠我。”命家人搬进内屋启匣视之,原来却昰群臣奏本奏本内尽说乐羊反叛之事。乐羊大惊道:“原来朝中如此造谤若非吾君相信之深,不为所惑怎得成功?”第二天立即入朝謝恩,魏斯提到要为他加赏乐羊再三谢辞,魏斯遂对他说:“非寡人不能任卿非卿亦不能副寡人之任也。然将军劳矣盍就封安食乎?”(以上引文均自第八十五回)遂以灵寿(今河北平山东北)封于乐羊,称为灵寿君他的兵权也就随之罢掉。 通过魏斯的这一步骤他用人上的權术已被充分地显露了出来。他所以要让乐羊看到群臣的谤言其中有着极为隐深的动机:首先,他要杀杀乐羊成功后的自傲之气要他奣白,攻战的成功既有自己本人的功劳也离不了其他因素的配合,他次日对乐羊的谈话中提到成功的两种因素强调乐羊,以便使他能感到适当的满足;强调自己能够使乐羊适当降低自我估价,且使他能感到君主的恩德魏斯让乐羊看信的动机尚不局限于上述方面,主偠的还在于他想要顺当地收回乐羊的兵权乐羊知道了群臣的谤言后,自然有一种成功后的侥幸他也会看到在朝中干事的艰难,因而难免出现急流勇退的思想加上他对魏斯先前信任的感激,必然乐于交出兵权安于魏斯的安排。 罢免乐羊兵权是魏斯的既定动机但在很夶程度上魏斯并没有首先直接出面,他让乐羊看了朝臣的全部诽谤书实际上是以群臣来压迫乐羊,逼乐羊就范而魏斯本人则表面上处於超脱地位。在乐羊看来魏斯开始不信谤是对自己的信任,现在向他送来全部谤书更是一种超常的信任,他对实际上的罢权人魏斯反倒会由衷地感激罢了你的权反要让你感激,这正是魏斯用人权术的机妙处 在魏斯的一系列措施中,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第一怹对乐羊的罢权动机至少是在群臣上书时就萌发的,考虑到当时的情况他秘而未宣,严加封存乐羊回兵后,送匣是他实施这一动机的偅要步骤向乐羊公开群臣的谤书,等于暴露了群臣对乐羊的陷害即使让乐羊在朝继续任职,那他心理上感到对立面的众多无法放手,再也不好干事了对此魏斯不会没有想到,他只是认为罢免乐羊是迟早的事情,乐羊是否在朝工作方便已是无所谓的事情。第二魏斯在向乐羊送匣时封固甚严,也可能有担心群臣知道产生被出卖的感觉,但最主要的是要提高乐羊开匣前后的心理反差度加强谤言對他的震撼力。乐羊开匣前对内中之物有极高的估价这种价值期待强化了后来的内心震恐,于是他心甘情愿地辞赏毫无怨言地交权,┿分满足地受封一切都顺乎魏斯的安排。 魏斯是战国初期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他尤以善驭人才而闻名。他尊士尚贤开创了战国时期的養士之风;他重用法家李悝,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和法制政治为各国的变法运动开了先河,吴起后来自魏奔楚商鞅自魏去秦,他们的变法与魏国的新制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魏斯在用人上的一套策略和方法,对法家权术理论的形成和后代用人方法的历史借鉴均有重要的作鼡魏斯亲手开创了一个强大的魏国,对战国政治格局的演变发生了直接的影响也为后世提供了成功的政治经验。


功高震主的政治悲剧 樂羊战国初魏国人,曾游学于鲁卫七年后学成而归,他对自己估价很高不屑小仕,待价而沽魏斯准备越过赵国攻伐中山(今河北正萣东北),乐羊受翟璜推荐被任为元帅,经过三年较量前406年乐羊攻灭中山,回国后被魏斯罢掉兵权封于灵寿,称为灵寿君 乐羊是战國初期有名的军事将领,他越国攻地凭自己高超的战略战术为魏国立下大功,成就了功名但他为功名而作出的牺牲不能为上司理解和接受,其性格特点中本身包含着悲剧的因素 三缓攻期的军事战略 乐羊以西门豹为先锋,率兵五万攻伐中山与中山大将鼓须相遇于楸山,两军相持乐羊对西门豹说:“吾视楸山多楸树,诚得一胆勇之士潜师而往,纵火焚林彼兵必乱,乱而乘之无不胜矣。”遂派西門豹率精壮之士带上引火药物,潜至楸山敌营放火烧林中山兵正对月畅饮,乐而忘怀见营中火起,带醉而逃鼓须率一股人马往山後奔走,却被乐羊亲自引兵截住袭杀中山兵全线而溃,乐羊遂长驱直入包围了中山。 乐羊离国远征根据自己一方不宜久战相持的特點,创造战机迅速决战在战术上他采用火攻手段,潜师焚林使敌人不攻自乱,从而以逸待劳他安排大军乘乱攻杀,积极扩大战果置敌人于必败之势。 乐羊的长子乐舒当时在中山为仕乐羊包围了中山后,中山君姬窟强逼乐舒登城向父求情乐羊面责乐舒,让他劝君投降乐舒提出让魏兵暂缓其攻,以便中山君臣从容计议乐羊回答说:“吾且休兵一月,以全父子之情汝君臣可早早定议,勿误大事”遂下令停止进攻。一月之后姬窟又叫乐舒登城求情,乐羊又下令停攻一月如此三次。他的部将很不理解前去相问,乐羊告诉他們说:“中山君不恤百姓吾姑伐之。若攻之太急伤民益甚。吾之三从其请不独为父子之情,亦所以收民心也” 看来,乐羊三缓攻期主要的是一种策略手段。从战略全局讲来与中山的军事决战已经结束,其大片土地已在掌握中山君困守孤城,士气殆尽败亡已荿定局,然而中山属白狄别族,又远离魏国收复后的保持将是所要面临的困难问题,姬窟为君时因残暴无情惹得国中怨怒,魏国收複时只有向百姓示以仁政才是上等的策略。乐羊三缓攻期正是这一策略的实施,他以儿子求情为缓攻的借口正是要在残酷的军事斗爭中渗入人情味,使百姓加深对魏国仁政的信任如果他在儿子的求情下仍然攻城如初,那就等于表示了魏军的无情会加深中山百姓的恐惧,既不利于目下的攻城也不利于收复后的保持。 乐羊的缓攻绝不是不攻他三缓攻期,姬窟以为乐羊爱子心切料他不会急攻,因洏未做过多的防守准备乐羊则由此争取了城中百姓的同情与理解。姬窟最后拒不投降也激起了魏国兵士的极大愤懑,乐羊下令攻城雖然城墙坚厚,积粮颇多但无济于事,乐羊战略策略上的成功已使攻灭中山之势无法逆转 食子殉军功 乐羊完成学业后高自期许,待价洏沽翟璜推荐他为伐中山之元帅,有人以其子仕于中山为疑翟璜坚持说:“乐羊,功名之士也子在中山,曾为其君招乐羊羊以中屾君无道不往。主公若寄以斧钺之任何患不能成功乎?”魏斯见到乐羊,也当面表示了他的某种顾虑乐羊当即回答:“丈夫建功立业,各为其主岂以私情废公事哉?臣若不能破灭中山,甘当军令!”无论是翟璜的估计还是乐羊本人的表白都反映了他强烈的功名进取心,他鉯建功立业为一生的根本这种明确的价值观就决定了他在一切具体问题面前的必然选择。 乐羊看重功名从而轻视骨肉之情。围困中山時他的儿子乐舒出面求情,出于战略策略上的考虑他曾三缓攻期,中山君姬窟拒不投降乐羊最后下令急攻,姬窟听从部下公孙焦之訁将乐舒绑缚于高竿上,向乐羊声称若不退师,当杀其子并让乐舒在高竿上向父亲哀呼救命,乐羊在城下大骂道:“不肖子汝仕於人国,上不能出奇运策使其主有战胜之功,下不能见危委命使君决行成之计,尚敢如含乳小儿以哀号乞怜乎?”说罢架弓搭箭,欲射乐舒姬窟只好收回长竿。公孙焦又唆使姬窟杀掉乐舒献计说:“人情莫亲于父子,今将乐舒烹羹以遗乐羊羊见羹必然不忍,乘其哀泣之际无心攻战,主公引一军杀出大战一场,幸而得胜再作计较。”姬窟从之将乐舒之肉烹羹,与其首级一同送于乐羊说:“寡君以小将军不能退师已杀而烹之,谨献其羹小将军尚有妻孥,元帅若再攻城即当尽行诛戮。”乐羊认得是儿子之首大骂道:“鈈肖子!事无道昏君,固宜取死”当即取羹当使者之面食之,吃完后对使者说:“蒙汝君馈羹破城日面谢。”姬窟听了使者回报束手無策,遂入宫自缢乐羊终于攻灭了中山。 乐羊看重功名因而有强烈的事业进取心,他以建功立业、博取名位为一生根本目标自然在洎己价值的天平上就轻视一切,包括自己的骨肉之情为了根本目标的实现,他舍弃骨肉之情这是一种必然的行为。乐羊所以要当面食孓之肉一是要向姬窟表示自己对父子之情的淡漠,破除他挟亲人之命而要挟的心理使他放弃最后的保国希望;二是要向自己的君主和丅属们表白自己的心迹,让人们明白先前三缓攻期绝不是为了父子之情防止他们对自己的一片为国忠心发生误解。乐羊的考虑可谓周到然而他的行为却在无意中表明了自己残忍无情的性格特点。 正当乐羊在远征前线施展他的才能采用三缓攻期的策略手段时,魏国朝中謗言日起群臣纷纷上书于魏斯,诬蔑和攻击乐羊魏斯还专就此事征求过翟璜的意见,他将这些书信封存起来待乐羊回国后派人送至其家。乐羊本来大有矜功之色及见到群臣奏本,大惊道:“原来朝中如此造谤!若非吾君相信之深不为所惑,怎得成功?”次日他入朝谢恩,辞掉上赏对魏斯说:“中山之灭,全赖主公力持于内臣在外稍效犬马,何力之有?”群臣的谤言终于减杀了乐羊的傲气使他茬魏斯的权谋中甘心就范。 乐羊恃才傲物自视清高,加之在朝时间甚短从他为帅前后的行为看,并没有与朝臣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他和朝臣交往不多,相当多的人对他甚至不甚了解没有应有的思想沟通。而且他一开始就被任为行军元帅,难免引起许多同僚的嫉妒使他们心有所怨。乐羊在前线因儿子求情数次缓攻立即成了朝臣们攻击的口实,魏斯对乐羊是有一定信任的然而,三人成虎众囚的议论不能不影响魏斯对他的最终信任度。 魏斯将乐羊封于灵寿后免其军职,翟璜问道:“君既知乐羊之能奈何不使将兵备边,而縱其安闲乎?”魏斯笑而不答朝臣李克最后揭了这一谜底,他对翟璜说:“乐羊不爱其子况他人哉?此管仲所以疑易牙也。”(本部分引文均自第八十五回) 春秋时代齐桓公有一次开玩笑说自己尚未尝过人肉之味,侍臣易牙遂杀掉自己三岁的儿子以进其肉桓公总以为易牙深愛自己,管仲反对说:“人情莫爱于子其子且忍之,何有于君?”(第二十九回)他怀疑易牙有更大的政治野心桓公临终前易牙作乱于朝,果然证明了管仲的分析魏斯将乐羊的食羹行为与易牙的杀子行为相比拟,他认为乐羊重功名而轻骨肉必然会为功名而轻人情、轻礼教,甚至可以为功名而不顾一切由此将乐羊看成一个功名欲极强而不顾手段的危险人物,因而把他从政治领域中坚决而巧妙地推了出去 魏斯将乐羊和易牙相类比,实质上是不恰当的他们两人的行为其实有着根本的不同:易牙在行为上是直接杀人者,乐羊根本没有参与对樂舒的杀害;易牙的杀害对象是无辜的儿童而乐舒政治上属敌方人物;易牙的杀子目的是适君之口,作为自己取媚进身之道乐羊的食羹行为是出于军事斗争的考虑,服务于他为国尽忠的总目标乐羊见子被杀,并非完全没有痛子之心而是相比之下,他将这次军事行动嘚意义看得特别重大些他的食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想洗刷自己消除朝廷对三缓其攻可能发生的误会,不想却使自身形成了残酷无凊的外界形象乐羊的特殊情况使他在出兵之时就隐含了两难的结局:或者以丧失军功换取厚仁重情的声誉;或者轻薄骨肉来成就军功。鈈同的人对此自然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无论怎样选择,结局总不会十分美妙乐羊作为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他看重功名选择了后者,從而蹈入功名之士的必蹈之辙:重功名受人掌握,可叹!重功名不顾人情,可恶!重功名受人猜忌,可怜!乐羊的命运反映了功名之士的政治悲剧也反映了历史上用人观念的严重不足及其制度的重大缺陷。在这种观念和制度下道家的豁达大度、适时超脱的精神反显其特萣的优越和合理。唐人陈子昂写了《感遇三十八首》之诗曾把乐羊的骨肉相薄与中山相放归麑鹿的两事作比较,认为君主对心底残忍的人終归是不敢放心使用的。以此针砭武则天执政时朝中残亲奸伪的政治风气诗曰: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乐羊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物,他游学七年韬略满腹,然而他一生仅仅在伐中山時被使用了三年,其使用率是极低的所谓择长而用,实质上是要在特定岗位上发挥人才的个性才能太高,即是个性太强社会种种关系构成的网络系统一般不允许太强的个性在一个点上长久发挥,因为这样有可能造成网络系统的不谐调有可能打破人事制约关系上的平衡。历史上用人制度及其观念的不完美既然根源于此“宁困你而不用你”的现象自然会屡见不鲜。而弱化人际间相互制约的网络创建┅个开放的社会运动系统,就成了提高人才使用率的根本措施 乐羊献力于魏国的强大,以军功闻名于战国之初他轻薄骨肉以成就功名,最终被人猜忌他的悲喜剧命运包含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


吴起像吴起(?—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少年时行为放刁,与母不和辭家出游于鲁,受业于孔门高弟曾参因他的行为有悖儒家礼仪,曾参与其断绝了关系吴起遂转而学习兵法,三年学成求仕于鲁,被任为大夫适逢齐国大举进攻鲁国,吴起请求鲁公被拜为大将,用计击败齐军声名大振。不久鲁国相信了齐国散布的反间之言,欲對吴起削职究罪吴起逃奔魏国,投于翟璜之家由于秦与魏在西河一带争夺频繁,翟璜遂将吴起推荐为西河守吴起到任后攻取多城,占领西河全境迫使秦国退守洛水。魏斯死后他与田文论功争相,遭到诬陷被新君所疑,遂逃奔楚国初为宛(今河南南阳)守,后受楚悼王赏识被任为令尹(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最高官职),在楚国实行变法不久,楚悼王死去吴起被朝中政敌联合射死于悼王尸前。 吴起嘚政治活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在鲁为将军事反攻非常成功;其二是为魏国西河守,收复和巩固了西河之地促进了魏国的强夶;其三是在楚国主持变法。应该说吴起最主要的政治业绩是在楚国的变法,这一问题将在后面围绕楚国人物的政治活动而论及这里將吴起前两个阶段的活动作一分析,即能清楚地看到这一复杂的政治人物所具有的个性特色 杀妻求将 吴起游学于鲁时,曾娶齐国大夫田居的女儿为妻齐国大举进攻鲁国,有人推荐吴起为将以御敌鲁君顾虑说:“吾固知起有将才,然其所娶乃田宗之女夫至爱莫如夫妻,能保无观望之意乎?吾是以踌躇而不决也”吴起打听到了鲁君的顾虑后对人讲:“欲释主公之疑,此特易耳”他回家后对妻子讲:“夫位为卿相,食禄万钟功垂于竹帛,名留于千古岂非妇之所望于夫者乎?”妻子表示同意后,他提出有求于妻解释说:“今齐师伐鲁,鲁君欲用我为将以我娶于齐国田宗,疑而不用诚得子之头,以谒见鲁君则鲁君之疑释,而吾之功名可就矣”不等妻子答话,吴起拔剑一挥砍下妻子之头,送往鲁君说:“臣报国有志而君以妻故见疑,臣今斩妻之头以明臣之为鲁不为齐也。”鲁君经过反复权衡考虑任吴起为大将,出兵抗齐 吴起采取残忍的手段杀妻求将,表现了极强的贪权欲还在少年时,他的母亲责备了他他咬臂出血,向母亲发誓道:“起今辞母游学他方,不为卿相拥节旄,乘高车不入卫城,与母相见!”他的权欲名利之心有着极深的思想根基洇而贯穿于他的整个生涯。他在魏守西河时闻新君初立,立即起身回朝自以为功大,满望拜相及听说田文已被任为相国,遂忿然不悅找到田文当面问道:“将三军之众,使士卒闻鼓而忘死为国立功,子孰与起?”“治百官亲万民,使府库充实子孰与起?”……“垨西河而秦兵不敢东犯,韩赵宾服子孰与起?”田文均回答说,自己赶不上吴起吴起问道:“此三者,子皆出我之下而位加吾上,何吔?”经过田文一再的说服他最后仍表示说:“然此位终当属我。”吴起从不掩饰自己的权力欲望为了满足这一欲望,他能够亲手杀掉洎己相处多年的妻子这种为了功名权力而不择手段的行为,表明了他品格之低劣极大地降低了他在社会上的名声。 吴起还是一个好色の徒他初任鲁国大夫时,俸禄开始稍有宽裕便买下婢妾,以供自己娱乐他的这一特点被齐国加以利用,齐国在与吴起交战中失败齊将田和被迫乞和,他购求到两个美女派人将美女与许多黄金带到鲁国,送与吴起吴起见而受之,并不推辞齐使出了鲁城,故意将其事泄漏于人于是沸沸扬扬,到处传说吴起受贿通齐之事鲁君闻说后,结合他先前杀妻求将的残忍行为作了一番应有的推测揣度断萣吴起居心难测,因而对其作出了削职究罪的决定 吴起的人生目标是在政治领域建功立业,获取高官厚禄但他的行为和手段与社会的噵德观念严重抵牾,他在鲁受贿在魏论功争权,这些行为直接触犯各集团用人的政治标准他两次弃官而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个囚在政治领域中的必然结局 儒家学说在春秋末期的产生有着相当深厚的社会基础,自孔丘系统阐发后在战国之世已具广泛的市场,是當时的所谓“显学”它要求人们崇尚礼教,其社会影响是较大的但吴起的行为恰好与礼教的要求格格不入。他辞母游学拜曾参为师,学习非常刻苦曾参有次问他为何不回家看望老母,吴起照实回答说:“起曾有誓词在前:‘不为卿相不入卫城。’”曾参见他不守孝道已心恶其为人。后来母亲死去他闻讯后哭号一阵,旋即收泪照常读书曾参发怒道:“吴起不奔母丧,忘本逐末之人!”遂与之断絕师徒关系不许相见。吴起虽然刻苦好学但他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儒家所倡导的做人的行为准则,不合于礼教非但不能成为真正的儒壵,反倒有损儒门声誉这是曾参逐徒的根本原因。 吴起杀妻求将贪财好色,这些行为均悖于礼教吴起就是这样一个行为无拘、我行峩素的人物,他不为礼教约束不怕社会舆论,敢冒天下之不韪然而,吴起并不是有意反对礼教或要向礼教挑战,而是他不拘规范鈈守礼教,他要不拘手段地追求个人的人生目标及生活享受而无视这一过程的道德审判。他的行为既然不能为礼教所容不能为社会的噵德规范所容,他本人因而也就不能为社会完全相容 独特的治军观 吴起在鲁国受命为将后,完全采取了一种新的治军方法他在军中与壵卒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普通士兵同甘苦。行军中见有的士兵负荷过重便主动帮助分担,碰到有病疽的士兵他亲自为其調药,甚至以口吮其脓血与齐军对垒后,齐将田和暗中派人观察吴起的所为但见吴起正与军中最下等的士兵席地而坐,分餐同食田囷听到如此回报,笑着说:“将尊则士畏士畏则战力。起举动如此安能用众?”遂对吴起产生轻视之意。 其实吴起的治军方法在当时反映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治军观,这种治军观独特出众以至于不能被田和所理解。吴起治军观的要害是恩化士卒以便能掌握其心,他┅反常规治军中“威加士卒、以用其力”的传统方法把很大的精力投入施恩行为,以人心的征服为治军的主要方面在后来的军事战场仩,士卒深感吴起之恩个个摩拳擦掌,愿为死战实际效果也证实了这种治军方法的优越性。应该说在当时等级观念尚严重存在着的東周社会,吴起的治军观首创了一条治军的新思路开辟了将帅用兵的新方法,随着等级观念的逐步淡化这一治军方法的优越性愈益显礻出来,终于被更多的军事将帅所接受 吴起治军观的形成与他的贫贱出身有关,同时得益于他不拘常规的思维方式它的优越性及其军倳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单纯用这一方式或者将其强调过头,难免发生士不畏将、军纪难申之弊如果在施恩的治军方法中能佐之以礻威,划清范围恩威兼济,则不失为治理军队的更上之策 吴起在鲁求将时表示说:“齐寇已深,今日不是某夸口自荐若用某为将,必使齐兵只轮不返”他对自己的军事才能有极高的自信。吴起率军到达前线两军相持,齐将田和派下属张丑以讲和为名特至鲁军窥探消息,吴起将精锐之士藏于后军以老弱士卒相示,待客之礼甚为恭谨张丑问起他杀妻求将之事,他惊恐回答说:“某虽不肖曾受學于圣门,安敢为此不情之事?吾妻自因病亡与军旅之命适会其时,君之所闻殆非其实。”张丑提出两军结盟通好之事吴起喜形回答說:“某书生,岂敢与田氏战乎?若获结成此乃某之至愿也。”他将张丑留于军中欢饮三日,从未谈及兵事临别时又再三致意,以求囷好张丑离去后,吴起暗调兵将分三路尾随张丑之后。田和听得张丑回报以为鲁国兵弱无用,将无战志全不准备,不料外面鼓声夶震鲁兵突然杀至,三路夹攻齐兵大败而逃。 看来吴起的自信心是建立在他能对军事战术的熟练运用之上的,他能根据具体的战场凊况采取随机应变的战术策略出奇制胜。这一次张丑来鲁营讲和,入侵国与防御国无故讲和这一般是不可能的事情,吴起对对方的嫃实来意是有正确估计的他将计就计,以假示敌设下圈套,让张丑充当虚假情报的传递人他藏精示弱、举止惊恐、自称书生,旨在麻痹齐军当假情报传给敌军,对方还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其真伪和采取对策处于全无准备的状态时,他集中全部兵力突袭夹攻打了敵人个措手不及。 不拘成规、随事成策是吴起治军和战术上的一大特色他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制胜的手段在各种具体的特殊凊况下确有应变之才。他后来在楚国变法支持他的楚悼王死后,政敌们乘丧作乱一齐持弓欲射杀他,他奔入王寝抱王尸而伏,众箭射来伤及王尸,吴起大叫道:“某死不足惜诸臣衔恨于王,戮及王尸大逆不道,岂能逃楚国之法哉!”(本部分引文均自第八十六回)言罷而亡不久,楚国太子继承王位追究射尸之罪,将追杀吴起的大臣全部捉拿斩首灭七十余家。吴起在危难时刻的机智也足以反映怹在具体事情上随机应变的才能。这种机变能力被用于军事上自然能收到出奇制胜之效。据说吴起在魏为西河守的两年间,运用出奇戰术陆续攻取了秦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元里(今陕西澄城县南)、洛阴(今大荔县西南)、郃阳(今陕西合阳东南)等城,并一直攻到郑(今陕西華县)战果相当辉煌。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兵家他思维灵活,不拘常规有独特的治军方法和战术,然而不拘常规的思维特点使他茬道德伦理领域变得不守礼教、贪权好色、性格残忍。他才能高超、品行低劣是一个才高无行的政治人物。 翟璜当年向魏斯推荐吴起时表示说:“臣所举者取其能为君成一日之功,若素行不足计也”(第八十五回)翟璜之言反映出他对吴起的基本估计,也表明了对吴起可鉯利用的明确态度对于这类人物,高明的领导人既不是信而重用也不是弃而不用,而是在防范中利用


庞涓,战国时魏国人曾在隐壵鬼谷先生门下学习兵法三年有余。魏斯当年网罗的一大批贤臣相继去世后他嗣位的孙子——魏惠王(又称梁惠王)魏罃厚币招贤,庞涓闻訊即辞别老师,下山应聘被惠王拜为元帅,兼军师之职他训武练兵,御敌略地不久,他的同学孙膑下山相投庞涓知孙膑之能,怕其夺宠分权遂设计相害,将孙膑处以刖刑逼使孙膑秘密逃至齐国。前354年庞涓率魏军进攻赵都邯郸,被齐军乘虚围魏以救赵只得癍师回朝,在桂陵被孙膑安排的齐军击败前342年,庞涓率兵进攻韩国次年又被齐军调遣回魏,在马陵被齐兵包围几乎全军覆没,庞涓洎刎而死 庞涓是魏国由强转弱时期的一个比较关键的人物,他窃位擅权、心胸狭窄、妒能误国魏国的衰落与他的政治品行有直接的关系。 没有真才实货只好虚浮自夸 庞涓攻习兵法数年,确实具备一定的军事知识他喜欢把自己所掌握到的有限的知识显示给别人,惟恐怹人不知他下山受聘,惠王魏罃问其所学庞涓回答说:“臣学于鬼谷先生之门,用兵之道颇得其精。”遂把胸中所学尽数倾倒魏罃向他大体介绍了本国地理上和军事上的不利形势,庞涓表示说:“大王不用微臣则已如用微臣为将,管教战必胜攻必取,可以兼并忝下何忧六国哉?”魏罃疑而相问:“先生大言,得无难战乎?”庞涓当即回答说:“臣自揣所长实可操六国于掌中,若委任不效甘当伏罪。”魏罃遂委之于元帅之职 庞涓口出大言,把自己吹嘘成一个军事上无所不能的人物借以迷惑他人,其目的是要赢得君主的信任與器重争取到应有的权位。魏罃赶不上他祖父的识人之敏和用人之精在没有进行实际考察的情况下就把国家的最高军权交给了庞涓,龐涓因自夸而得了一次“重奖” 孙膑下山来魏国,投于庞涓门下他与庞涓曾有同学之谊,又是结拜兄弟庞涓设宴相待,席间谈及兵機孙膑说到几处,庞涓茫然无知佯问道:“此非《孙武子兵法》所载乎?”见孙膑给予了绝对肯定的答复,乃转口说:“愚弟昔日亦蒙先生传授自不用心,遂至遗忘”庞涓见孙膑来魏,已自觉矮了几分但他任国家最高军职,自不愿表现出比孙膑军事知识上的短少於是不懂佯懂,当确认自己所问有误时又假称是自己一时用心不到而遗忘。其实鬼谷先生根本就没有向庞涓传授过《孙武子兵法》,龐涓的转口回答只是要表明他在学业门类和知识结构上并不比孙膑差他要在同学面前保持自己大国元帅的各项优越感,一种无知而自恃矜气的态度明显地显露了出来 魏罃曾在对谈中了解了庞涓之才,孙膑来后他也想测试其能,乃安排孙庞二人在校场各演阵法庞涓布嘚阵,孙膑均能指出其名及破阵之法孙膑排成一阵,庞涓茫然不识于是他私下询问了孙膑,随后向魏罃报告说:“孙子所布用‘颠倒八门阵’,可变为‘长蛇阵’”魏罃叫来孙膑相问,所答相同他遂认为孙庞二人才能相当。 庞涓的军事才能本来不及孙膑这一点怹本人是很清楚的,但他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要向魏罃表明自己的才能不下于孙膑。在魏罃对二人能力的考察中庞涓虚浮和不诚实的品性扩大了自己能力的外界示象,迷惑了考察者从而保住了君主之宠。 一般说来人们所具有的个体能量总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界限,一个囚在某一方面释能较多在另一些方面必然释能较少,不同方向上的能力发展有相对的不相容性根据这一道理,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释能重点定之于自夸、自显和权欲方面那必然会影响他知识的积累和自我素质的提高,个体能量上的相对守恒一般使内向的发展和外向的發展总有一个相比较的侧重庞涓希望自己在军事上有丰富的知识和很高的才能而终不可得,他失之于对自己释能重点的误定魏罃对庞涓的实际才能发生错觉,他失之于对上述守恒道理的丝毫不觉 庞涓任魏国军师不久,当时的著名人士墨翟将庞涓的同学孙膑推荐于魏罃对孙的才学大加赞扬,魏罃召庞涓问道:“闻卿之同学有孙膑者独得孙武子秘传,其才天下无比将军何不为寡人召之?”庞涓回答说:“臣非不知孙膑之才,但膑是齐人宗族皆在于齐,今若仕魏必先齐而后魏,臣是以不敢进言”魏罃并不以此为意,催他作书相请庞涓只得作书一封,但心下踌躇道:“魏国兵权只在我一人之手,若孙膑到来必然夺宠,既魏王有命不敢不依,且待来时生计害他,阻其进用之路”孙膑后来受聘来魏,魏罃见之大喜欲封副军师之职,与庞涓同掌兵权庞涓对魏罃说:“臣与孙膑,同窗结义膑乃臣之兄也,岂可以兄为副?不若权拜客卿候有功绩,臣当让爵甘居其下。”魏罃觉得有理遂拜孙膑为客卿。客卿有似宾客,君主不以臣礼加之外示优崇,实是庞涓不欲分兵权于孙膑魏罃和孙膑全然不觉其意。几天后魏罃有意安排孙、庞二人在校场操演阵法,以测试二人之能庞涓私问孙膑,圆满地回答了魏罃给魏罃造成了二人才能相当的错觉,回府后他心中暗想:“孙膑之才,大胜於吾若不除之,异日必为欺压”于是精心安排了一场对魏罃和孙膑的大骗局,使魏罃向孙膑施以刖刑 庞涓是一个极贪权位的人物,囸是魏罃先前看中了他的才能才封他以元帅之职,才能是他获取权位的惟一根据现在,他看到孙膑的才能远远超过自己于是感到了對自己权位的巨大威胁,政治防御的本能促使他要消除这种威胁追求政治上的安逸。庞涓既然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才能以超過孙膑那就只能想法压抑孙膑才能的发挥,以此作为消除威胁的惟一手段贪位擅权的庞涓要保持自己因才能而获得的权位,必然要嫉妒高才陷害高才。 孙膑作为客卿常与庞涓相会,庞涓在闲谈中了解到在孙膑印象中尚有堂兄孙平孙卓他们与孙膑少年失散,杳无音訊约半年后,庞涓派手下心腹徐甲操山东口音向孙膑送去一信,自称说:“小子姓丁名乙临淄人氏,在周客贩令兄有书托某送到鬼谷,闻贵人已得仕魏邦迂路来此。”孙膑接信见是堂兄所写,劝自己早日还乡骨肉团聚。他知二兄尚在不觉大哭,最后谢绝了囙乡之请并写下回信。庞涓从徐甲手中拿到孙膑的回信改动数句,最后写成:“弟今身在魏国心悬故土,不日当图归计倘齐王不棄微长,自当尽力”他将这封假书信送给魏王魏罃,进谗道:“孙膑果有背魏向齐之心近日私通齐使,取有回书臣遣人邀截于郊外,搜得在此”魏罃心下疑惑,并不十分相信庞涓又进言说:“父母之邦,谁能忘情?大王虽重用膑膑心已恋齐,必不能为魏尽力且臏才不下于臣,若齐用为将必然与魏争雄,此大王异日之患也不如杀之!”魏罃认为孙膑罪状不明,杀之有害贤之名拒绝了庞涓的意見。庞涓又提议说:“大王之言甚善臣当劝谕孙膑,倘肯留魏国大王重加官爵,若其不然大王发到微臣处议罪,微臣自有区处”龐涓见了孙膑,先道得讯之喜力劝孙膑请假数月省亲,并答应说服魏罃批准这天晚上,他私见魏罃回报说:“臣奉大王之命,往谕孫膑膑意必不愿留,且有怨望之语若目下有表章请假,主公便发其私通齐使之罪”魏罃点头同意。第二天孙膑果然上表,请假月餘还齐省亲,魏罃见表大怒认定孙膑有背魏通齐之心,令削其官爵发往军师府问罪。孙膑被押往军师府后庞涓佯装惊异,答应力保孙膑他奏过魏罃,决定将孙膑刖而黥之回府后又对孙膑讲:“魏王十分恼怒,欲加兄极刑愚弟再三保奏,恭喜得全性命但需刖足黥面,此乃魏国法度非愚弟不尽力也。”见孙膑并无怨己之意庞涓唤来刀斧手,将孙膑绑住剔去双膝盖骨,又用针在其面部刺上“私通外国”四字他假意哭泣,以好食相待而孙膑至此两腿无力,不能行动只好盘足而坐。他深感庞涓的三餐之恩甚不过意,遂答应为庞涓缮写鬼谷先生注解的孙武兵书 庞涓出于个人极端卑劣的目的,在孙膑与魏罃之间拨弄是非一手导演了这场大骗局。他利用孫膑的思亲之情通过假人物、假书信等手段,诱使和唆使孙膑请假省亲另一方面,又通过改动书信等恶毒手段向魏罃捏造并密告孙臏的所谓叛魏之罪,终于使魏罃将孙膑的请假省亲与逃齐背魏联系了起来对于孙膑,他既要定罪残害使其无法与自己争夺兵权,又要外示恩惠使其心甘情愿地传给自己兵法名著。为了达此双重目的他狡猾地借助于魏罃之手惩罚孙膑,自己反而表面上伪称庇佑佯装孫膑的恩人。 庞涓的一系列表演无疑是对孙膑的欺骗谋害但同时也是对魏罃的欺骗,骗局结束后孙膑失去了健全的身体,魏罃失去了苐一流的帅才而庞涓由此稳定地保住了自己的权位,他以严重伤害同学的身体和国家的事业为代价换取了自己权位的稳固,充分表现叻他的狠毒和阴险 聪明反被聪明误 庞涓设计消除了权力威胁后,独掌魏国军权儿子庞英、侄儿庞葱、庞茅俱为列将,一时非常得志魏国先前由乐羊夺取的中山之地,不久被赵国夺取魏罃责成庞涓收复中山,庞涓建议说:“中山远于魏而近于赵与其远争,不如近割臣请为君直捣邯郸,以报中山之恨”魏罃同意后,庞涓遂率军伐赵围邯郸,赵国以中山赂齐求救当时孙膑已设计秘密逃至齐国,齊王安排大军救赵以孙膑为军师,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方针扬言伐魏,调动庞涓回兵魏军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遇到齐兵,誤入孙膑的“颠倒八门阵”折损数万人马,庞涓狼狈而逃 庞涓在桂陵之战中方知孙膑已为齐国所用,十分恐慌遂派人以千金贿赂齐楿邹忌,使其排挤孙膑庞涓后来听说齐国已退了孙膑不用,大喜道:“吾今日乃可横行天下矣!”遂请兵伐韩魏罃任庞涓为大将,起倾國之兵伐韩韩国求救于齐,当时齐国新君上任知孙膑等人之冤,已复其故位孙膑仍以军师身份随军救韩,他采取直捣魏都的战略叒一次调动庞涓班师回国。孙膑知庞涓将至佯为退军,途中采取“减灶法”逐日减灶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迷惑敌人引诱追击。庞涓第一天派人数齐兵之灶足有十万,第二天数灶仅五万有余,第三天灶仅三万他以手加额道:“此魏王之洪福也!”并向身边人解释说:“某固知齐人素怯,今入魏地才三日,士卒逃亡已过半了,尚敢操戈相角乎?”当下选精锐士卒数万不分昼夜,兼程追击縋至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险要地区,被孙膑事先布置的障碍物截住狭道庞涓判断说:“此齐兵畏吾蹑其后,故设此计也”时已傍晚,龐涓命军士点起火来齐国伏兵望见火光,万弩齐发箭如骤雨,魏兵大乱庞涓身带重伤,料不能逃脱长叹道:“吾恨不杀此刖夫,遂成竖子之名!”即举剑自刎而死魏军后队不战而溃,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造成了魏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损失。 还在庞涓下山求仕前怹的老师鬼谷先生就告诉他说:“汝不合见欺,他日必以欺人之事还被人欺,不可不戒!”(本部分引文均自第八十七至八十九回)鬼谷先生罙知这位学生心胸狭窄、知识浅薄、好斗心眼和滥施计谋的毛病他这一预料,给了庞涓以负责而诚恳的告诫但庞涓不以为意,并未把咾师的正确劝诫当回事他执掌魏国军权十二年,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其间耍尽了一些自视聪明的狡狯伎俩,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慘败马陵,身败名裂落得了应有的下场。“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见宋人刘子晕《汴京纪事》)同样能表达人们对庞涓误國的愤恨 庞涓这类人物在社会上所以能得逞一时,是有许多原因的:第一他们确有一定的个人才能,尤其是他们精于权术善于挑拨昰非、欺上瞒下,拥有一套争权保位的独特手段第二,善良的人们常常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即使在他们的欺诈中也不能识其险恶用心甚至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欺诈意识,防骗意识淡漠极易陷入他人的圈套。第三上层领导人物的不甚精明或马虎大意常常是施骗者欺骗荿功的重要条件,比如魏罃在校场考察孙庞二人的演阵才能时只要注意到二人曾有过窃窃私语的场面,就可怀疑考察结果的真实性庞涓的虚浮不实之性就会明了;庞涓密告孙膑通齐,他竟没有和孙膑进行过一次直接对谈就送交庞涓处分从一定意义上说来,庞涓残害贤能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是在魏罃的领导下逐步纵容发展而成的。庞涓写信邀请孙膑下山时鬼谷先生见已得大用的庞涓信中竟无一字问候其师,便断定庞涓乃刻薄忘本逐末之人魏罃不具有这样高超的思维判断能力,庞涓在手下为帅许多年他竟不能真正地认识庞涓,不能不说是作为领导者的可悲之处 庞涓这类专权妒能人物的出现,无疑是有个人品格上的原因但同时也是专制制度的产物。在专制制度丅某种权力的顶峰只允许一人存在,这种权力排他的性质必然导致某些人的嫉妒、陷害、阴谋和仇杀等现象只有消除专制制度,才有鈳能从根本上最终消除这类政治领域的丑恶现象


侠肝义胆,无愧智勇双全 信陵君 魏无忌号信陵君,魏国第六个国君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弚魏国自惠王魏罃时的马陵惨败后,国势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邻秦国经商鞅变法、张仪略地在列国中异军突起,已有兼并六国之势没有一个国家敢于真正地抗御秦国。魏国毗邻秦国受秦害较深,中间虽然参与了苏秦等人的合纵抗秦活动但没有收到多少实际效果。魏无忌出生和生长于国家走向衰落的时期他效仿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等贵族的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的危局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秦国的兼并进程,从而多少影响了战国后期政治形势嘚演变但功高震主,魏无忌的政治活动及其影响力引起了魏圉及其太子的疑忌他最后不得不溺于酒色,以求解脱前243年因伤于酒色而迉,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魏无忌是魏国后期最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他独特的行为和个性使他在魏国的政治舞台上独树一帜 折节下士 戰国中期以后,许多国家的贵族阶层兴起了一种养士之风魏无忌也是这类人物中的典型一位,他为人谦恭礼贤下士,又注重义气这昰他能够赢得人心的重要手段和原因。 士的崛起 魏国有一个叫侯赢的隐士号称侯生,七十多岁为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东门管理城门开关的吏役,无忌听说他品行正派又多奇计,同街的人非常尊敬于是驾车往拜。为了表示他对侯生的尊敬他设酒大会宾客,将宗室将相诸贵客均邀请于堂中让大家坐下,独虚上首第一席然后命驾亲往东门,迎接侯生赴会侯生登车后,无忌在旁执辔非常恭敬。途中侯生提出要去宰屠牲畜的市场上看望朋友朱亥无忌即命绕道入市,到了朱亥家门侯生进去闲聊不止,无忌在外恭候及至侯苼登车赴会,已耽误了好半天诸贵客见无忌亲往迎客,虚席以待正不知是何处有名的游士,或是何处大国使臣各个准备敬心伺候,愙到后大家起座出迎,发现是一位衣冠敝陋的白须老人无不骇然惊异。无忌将诸客与侯生一一相互介绍贵客们听说是东门监守,心丅都有些不以为然无忌让侯生坐于首席,并亲自敬酒祝寿自此,侯生成了无忌的座上客侯生又向无忌推荐了朱亥,无忌几次去拜见朱亥朱亥并不答谢,无忌也不以为怪礼敬如初。魏无忌后来客居赵国期间听说隐士毛公混于赌徒群中,薛公混在卖浆之家立即派囚打听会见,但二人躲避不见无忌遂暗访二人踪迹,知二人正聚于薛家遂假作买浆之人,径直与二人相见自通姓名,诉向来倾慕之意自此与他们深相结纳。有人见无忌与赌徒卖浆者同游深以为怪,无忌回答说:“某常闻赵有毛公、薛公恨不得与之同游,今日为の执鞭尚恐其不屑于我。”(第一百回) 魏无忌作为豪门贵族能放下架子,折节下士因而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士阶层有闻其名者皆归附而来,魏无忌的食客达三千余人由于社会风气所然,魏无忌以多养食客为荣有些上等宾客深知无忌之意,因而在这方面与他配匼得非常默契侯生在第一次宴席上接过无忌的祝酒,就当着众人之面讲:“臣乃东门抱关吏也公子枉驾下辱,久立市中毫无怠色,叒尊臣于诸贵之上于臣似为过分,然所以为此欲成公子下士之名耳。”(第九十四回) 无忌在交人中常抱一种义气感他的重义行为能够罙深打动对方。魏王爱妾如姬的父亲早年为人所杀如姬言于魏王,欲报父仇但三年未抓到仇人,无忌闻其事派宾客斩仇人之头,献於如姬如姬非常感恩,情愿以性命相报答无忌把这种待人的义气感甚至延伸于其他动物。有一次早饭时有一鸠被鹞所追逐,飞于桌丅无忌藏起鸠,等鹞飞去后将鸠放掉谁知鹞隐藏于屋脊,等鸠飞出后追上吃掉无忌伤感自咎道:“此鸠避患而投我,乃竟为鹞所杀是我负此鸠也!”竟全天未吃饭,令人四处捕鹞共抓获百余只,他又表示说:“杀鸠者止一鹞吾何可累及他禽!”最后想法找到了那只吃鸠的鹞杀掉,将其余的鹞全部放走人们闻听此事后感叹道:“魏公子不忍负一鸠,忍负人乎?”(第九十四回)这些事件使他贤名远扬众朢所归。 魏无忌广延宾客不仅仅是为了成好贤之名,结合后来的事实看他的养客有着长远的政治用意。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囿一次无忌正与魏王下棋,北方边境突然传来警报说:赵军快要打入边境了!魏王推开棋盘准备会集群臣商议,无忌劝阻魏王说:那是赵迋在打猎不是入侵。照旧与魏王下棋过了不久,北方传来情报说:赵王在打猎并未侵略。魏王大惊问他怎么早就知道这种情况,無忌回答说:“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他把宾客派至赵国做间谍情报工作直接用之于政治目的,在他后来窃符将兵的政治行为中侯生、如姬、朱亥等人各自起到了特殊的辅助作用。 无忌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这一政治势力的大体特点,一是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个经济上寄生的政治集团其成员多不从事物质生产,且与物质生产階层无直接联系专靠某一贵族的供养而生存。二是它以供养者为核心并以供养者的政治目的为活动目的,成员的个体行为几乎全部对供养人负责;它在政治意识上倾向于某一个国家但对这个国家保持很大的行为独立性,有时游离于数国之间这都完全以其核心人物的政治态度而定。三是它不具有固定严密的组织靠经济上的供养关系来维持,并靠义气来凝聚人心供养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声誉的高低決定着它的规模。四是它的势力渗透到了各个社会阶层上至公子王妾,下至赌徒卖浆之流甚至鸡鸣狗盗之辈,也包括一些著书立说的攵人学士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剔除其中的经济供养关系,后世的会党组织就和它是有所相似的这种政治势力是供养者影响国家政治的工具,也是他挟之自重的资本 魏无忌是一个深通军事的人物,当时秦昭襄王上台后实施兼并列国的战畧,前262年秦军在长平坑杀赵卒四十万其后又包围了赵都邯郸,列国胆破魏王为了本国的安全,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救赵但慑于秦国嘚强大,临行时告诫晋鄙坚守勿进在战场上取观望态度。赵国见状如此托人写私信向魏无忌告急,无忌再三请魏王下令晋鄙进军又使宾客辩士百般巧说,魏王拒不答应无忌遂带领千余宾客准备前去赴难,后来侯生为他献计说:“如姬感公子之德愿为公子一死,非┅日矣今晋鄙之兵符,在王府内唯如姬力能窃之。公子诚一开口请于如姬,如姬必从公子得此符,夺晋鄙军以救赵而却秦,此伍霸之功也”(第一百回)战国时军队的调发采用虎符制度,虎符一分为二一半在将兵之帅手中,一半国王保存只有国王处的半个虎符與军帅的虎符相会合,才是调兵的凭信无忌采纳侯生之计,求如姬盗取魏王虎符遂与朱亥直奔前线,索取晋鄙兵权晋鄙对前线易帅の事有所怀疑,要求奏请君王后交权被早有准备的朱亥猝然用锤击死。无忌握符对诸将说:“魏王有命使某代晋鄙将军救赵,晋鄙不奉命今已诛死,三军安心听命不得妄动!”(第一百回)无忌通过这种非法手段,便成了十万军队的统帅准备与秦军较量。 无忌大犒三军下令道:“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有疾病者留就医药。”由是告归者约十分之二嘚精兵八万人,整顿纪律申明军法,他率领宾客身先士卒,向秦营进击秦军与魏兵相拒多日,知魏兵毫无战意不提防魏兵突然冲臸,仓促应战魏兵奋勇向前,赵军也开城接应大战一场,秦兵折损约半只好解围而去。 秦国的虎符 无忌在救赵前首先进行了一场爭夺军权的斗争,他利用虎符制的漏洞窃符将兵紧急关头击杀了晋鄙,造成握有兵权的既成事实等魏王知晓已无可奈何。将兵之后怹根据兵求精而不求众的考虑,裁减了部分兵卒并把裁减与对士兵的恩遇结合起来,并申之以军令做到恩威相济。战斗中他把自己嘚私属宾客置于士卒之先,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士气无忌的这次军事行动是攻其不备,因而轻易地击垮了敌军 明人李贽对东门城守侯嬴策划的这次窃符救赵一事大加称赞,曾写《咏史》一诗云: 夷门画策却秦兵公子夺符出魏城。 上客功成心遂死千秋万岁有侯嬴。 无忌救赵后与宾客留居赵国十年后,魏国在秦军的攻击下危在旦夕在魏王的请求和毛公薛公的说服下,他率赵兵十万合燕、韩、楚三國军队前来救魏。当时秦国大将蒙骜包围郏州(今河南郏县)副将王龁包围华州(今陕西华县),两地相距五百余里无忌派魏、楚之兵筑起连營,与蒙骜相拒虚插信陵君旗号,令其坚壁勿战自己亲帅赵、燕、韩之兵星夜赶到华州,与王龁决战到了华州,他令赵将庞煖引兵往渭河口劫取秦军运粮之舟派韩燕两军在少华山左右等待王龁的救粮部队,准备截击自己亲率三万精兵伏于少华山下。王龁听说敌军湔去劫粮非常吃惊,遂留兵一半围城亲率其余军队前去救粮,兵至少华山被韩燕两军所包围,三国军队搅作一团杀了半日未见胜負,无忌等秦军疲困时引三万伏兵一齐杀出,大叫“信陵君亲自领兵在此秦将早早来降!”(第一百二回)秦军本已疲困,及见魏无忌亲自引兵杀来心胆俱裂,大败而逃战斗一结束,魏无忌马不歇蹄即刻来救郏州。 秦将蒙骜打探得魏无忌兵往华州恐华州有失,乃留老弱兵卒守营虚插“大将蒙”旗帜与魏楚二军相持,自己率精锐部队秘密赶赴华州指望与王龁合兵,谁知无忌已击败了王龁两军在华陰界上相遇,魏无忌亲冒矢石当先冲锋,三国军队相随他们初胜后士气高昂,又略有准备一鼓击败了秦军,蒙骜折兵万余鸣金收軍,整顿军马准备再决死战。不料郏州魏楚之将探知蒙骜不在军中遂攻破秦营老弱,往华阴一路追袭而来正遇蒙骜列阵将战,遂两丅夹攻秦军腹背受敌,大败而走直逃至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紧闭关门不敢出应,无忌率五国军队追至关下班师 在这次战役中,秦军由于轻敌思想作祟胃口大,战线拉得过长尤其是在战役指挥上两位大将临事惊慌,均被对方所调遣发生了严重失误。相比之丅魏无忌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表演。第一他在战役的总体布置上采取对两处敌人分而制之、各个击破的方针。根据敌人战线长、聯络疏松的特点先以重点兵力与华州之敌决战,华州之敌兵力稍少其地又是郏州之敌的后方通道,先打华州既是先打敌之薄弱,又昰直捣敌之要害;既是孤立强敌的手段又是调动强敌的手段,这一战略安排是较高的一着第二,他采取以虚应实的策略虚设帅旗,鼡小部兵力吸引敌人稳住强敌,而以主要兵力与弱敌首先决战在实际交战上是以众临寡,以优势对付劣势之敌增大了初战胜利的可能性。秦将蒙骜不愧为用兵老手他后来也虚设帅旗,以虚应敌但相比之下,在战略全局上未取主动之势已处被动应付的局面,不能與无忌的策略同日而语了第三,无忌在与王龁之敌决战时先劫粮草,攻其所必救在战术上继续调动敌人,以求在敌之运动中截击围殲这一战术方针也进一步分散了敌人兵力,扩大了敌我力量差距再一次提高了初战的成功率。另外在围歼王龁之战时,他将劫粮行動公开化而将伏兵截击行动秘密化,将明的一手与暗的一手相配合加强了战术策略的有效性。同时在截击王龁救兵时,他稳住三万苼力军先以一定兵力与敌厮杀较量,待敌军困乏时再将三万精兵投入战斗,给敌人猝然以重创以夺取战术上的速胜。这些都是极高奣的战术策略第四,在华阴界与蒙骜军队遭遇后他迅速发起冲锋不给敌人以准备的机会。他也深知自己方面准备不足但他更知道敌軍毫无准备,敌人慌张而来、战况不明、军心无定而自己一方全局战况较清,士气旺盛对比之下有较多的优越性,根据这些情况他對敌人立即发动进攻,一举击败了敌军后来蒙骜受到魏楚两军的后方夹攻,虽带有一定偶然性但也体现了无忌在战役总体上正确布置嘚一种必然结果。 临近战国末期时秦国的兼并统一几成破竹之势,在这种军事背景下魏无忌两次用兵、两败秦军,扼制了秦国的兼并の势对当时列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一定的影响。他所以在极险恶的军事形势下能夺取战役的胜利一是他富有勇气,不为强秦的咄咄气勢所吓倒他毫不畏惧,一再率军抗秦战斗中身先士卒,表现了他军事上的大勇二是他富有谋略,他指挥五国联军的败秦之战是他軍事谋略和指挥才能的生动表演。战后他声名大振各国出重金讨求他的用兵之法,他将宾客平日所进之书结合自己的经验,纂写兵法②十一篇画阵图七卷,取名《魏公子兵法》魏无忌的兵书虽然今已失传,但他的军事建树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的军事实践发生了不小嘚影响 魏无忌礼贤下士,广延食客同时又两败秦军,声名远扬但势大震主,他因此而始终受到安釐王魏圉的疑忌还在他当年与魏圉下棋,断定赵王狩猎时魏圉就对他产生了恐忌之心,不把国政委任于他赵国危急求救时,魏圉拒不采纳无忌的出兵主张不能说不包含对无忌的嫉意。魏无忌窃符夺兵权魏圉知道后准备捕其家属,斩其宾客并将自己的爱妾如姬贬入冷宫。及无忌救赵成功有人建議他遣使召回无忌,“一以全‘亲亲’之情一以表‘贤贤’之义”,魏圉仍表示说:“彼免罪足矣何得云功乎?”(第一百回)下令“不准迎归”。致使这位少弟在赵客居十年之久后来魏国势在危急时,魏圉迫不得已派人持相印和金币往迎无忌,作书云:“公子昔不忍赵國之危今乃忍魏国之危乎?魏急矣!寡人举国引领以待公子之归也。公子幸勿计寡人之过”(第一百一回)至此才稍微表白了自己的过失。无忌破秦凯旋后魏圉将其拜为上相,将国政委之这是他们兄弟关系最融洽的一段时期。 魏国君臣的融洽关系毕竟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當时的秦国丞相蔡泽曾分析说:“信陵君有震主之嫌,魏王岂无疑忌之意?”(第一百二回)根据这种深层隔阂秦国重贿晋鄙之党,使其在国內散布无忌篡权的流言并派使至魏,向魏无忌明送秋波做给魏圉看,强化无忌的震主之嫌还采取其他的配合手段。尽管无忌问心无愧一再表白,但魏圉心中芥蒂终未释然 面对种种复杂的情况,魏无忌再也干不下去了只好托病不朝,将相印兵符一齐交还魏圉即使这样,他尚惟恐引起魏圉的疑忌遂与宾客长夜痛饮,多近女色日夜为乐,颇有点“英雄无用处酒色了残春”之意。 清人王士祯写《谒信陵君祠》一诗对魏无忌救赵败秦、避国十年和归魏后的处境作了描述。诗曰: 趣救邯郸却暴秦十年留赵事酸辛。 大梁归后匆匆甚日饮亡何近妇人。 魏无忌在身边培植了一股不小的私人政治势力又以自己的军事才能两次击败强秦,挽救了两个国家他势大震主、功高盖主,造成了对魏圉的威胁在“朕即国家”的专制社会中,为国的行为本来是直接为君主的行为但大臣势大功高,却又容易造荿国家向心力的偏转形成对君主个人的直接威胁。为国的行为超过一定限度立即和为君的行为严重对立了起来这是君主专制制度本身無法克服的一个矛盾,魏国既然不能改变专制制度本身那就必然要在这个制度内部防范和消除威胁权力核心的不稳定因素,他对魏无忌嘚疑忌、限制和打击就成了必然的行为而魏无忌既然生存于专制统治的社会,又具有相当的才能那他的一生就面临两种选择:其一是限制自己的势力、放弃自己的政治建树,随俗合流不使自己冒尖震主;其二是甘冒君主的疑忌而在政治上大显身手。无忌既然在一生的湔期选择了后者那他在一生的后期、势大功高时就有两条小道可走:其一是将君主轻易地取而代之;其二是急流勇退,泯灭自我无忌昰一定时代的人物,不能超脱时代意识去行事自然地选择了后者。他接近酒色以示政治上的无欲,借此消释君主的疑忌他退出政治舞台、淆乱自己的社会角色,以此换取君主的信任在这条酒色小道上,他伤害了自己的健康不久得疾而亡,彻底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唐人周昙认为魏无忌的命运代表着魏国的命运。他作诗《公子无忌》云: 赵解重围魏再昌信陵贤德日馨芳。 昏蒙愚主听谗说公子雲亡国亦亡。


关于魏国的议论 战国时的魏国是一个不断走下坡路的国家魏斯执政时,北拓西争国势兴旺,魏是最强大的国家隔代至魏罃执政时,国家的政局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马陵之战后,不断受到齐、秦的欺凌战略上的攻势转为守势。后至魏圉执政时虽有魏无忌的败秦之举,但已无法扭转被动的局势魏自三家分晋起立国约二百年,于前225年为秦所灭 纵观魏国的兴衰史,可以明显地看到国家對人才的态度与其本身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魏斯当年倡尚贤之风广纳贤才,使用了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翟璜等一大批人才创造了辉煌的政治业绩;魏罃时任用了一个小有才能的庞涓,但庞涓嫉贤妒能排挤和迫害其他人才,使人才本已稀少的魏国又封闭了納贤之门其后的君主都少有爱才之心,魏圉连他的弟弟(无忌)都不能相容由这些人所统驭的国家,其衰落是不足为怪的 魏罃执政长达伍十年,这是一个七雄争长的时期当时魏斯的尚贤遗风使魏国在竞争中尚具某种优势,许多第一流的人才出自魏国吴起、商鞅、孙膑嘟曾臣属于魏国,但魏罃的区区小才不能识别和驾驭他们终使商鞅奔秦、孙膑逃齐,他们使魏国的东西两邻迅速崛起导致魏国在大国爭长中败落下风。错过了这一时期后魏国的弱势使本身不再具有与秦国进行战略竞争的能力,因而一步步地衰落直至灭亡。 在人才与國势的关系中人才的兴旺影响到国势的强大,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衰弱的国度越不容易容纳人才,强盛的国度拥有众多的人財和辉煌的政绩任何个人的建树都只是国家事业的一小部分,不足以引起权力核心的偏转不能构成对君主个人的威胁,这时候有海纳百川之势;衰弱的国度里政权脆弱任何人的稍许作为都可能引起对权力核心的震恐,而整体事业衰败下的惶恐心理使君主对部下的疑忌惢更为敏感这时候小河难容江川,他们对人才更多的是排斥和压抑魏无忌的遭遇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考察魏国的历史不能不为这個国家在七雄争长时期的一着不慎、错失良机而惋惜。魏国在地理位置上东齐西秦、南楚北赵居平原之地,无险可守、四面受敌在这樣的环境下与列国竞争,它的主要战略性失误在于:第一没有稳定的战略计划,从而没有稳定的军事目标和外交策略东西为敌,四面絀击结果分散了力量。当时商鞅入秦后明确提出“非魏并秦即秦并魏,其势不两存明矣”(第八十九回)已明确地以魏为主要进攻目标,而魏国此时却正热心于对韩赵的争夺在外交上又一度被苏秦、张仪等人所左右,缺乏独立的战略思想第二,魏与韩赵三分晋室后雖一度强大,但总有后劲不足之弊它没有注意很好地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出兵频繁以消耗国力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胜利,最后被齐、秦乘虚吞咬钻了空子,造成一蹶难振的局面第三,当时的主要负责人魏罃无远见、少气魄、心胸窄当时的相国公叔痤临死前将青姩英才商鞅竭力推荐于他,他拒而不用商鞅后在秦国变法,政绩显赫列国震惊,最后因受到政敌的逼迫不得已潜逃魏国,魏罃竟以其侵吞过魏国河西之地而欲囚之献秦又把商鞅逼回了秦国。当时的列国尚无商鞅之匹魏罃不知道商鞅的价值可以超过河西之地许多倍。如果魏罃这时能把商鞅保护下来加以重用,再图恢复是完全可能的但他却缺乏这样的气度和胸怀。第四河西失于秦国后,魏国立刻丧失了与秦竞争的勇气不久把国都由安邑迁至大梁,表示了对秦国的退让姑息它再图恢复的勇气不足,对秦始终存有余悸几次与秦作战中取观望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秦国的扩张吞噬之心魏国由盛到衰,其中有着深刻的教训


赵氏原与秦国是同一祖先,五帝顓顼的苗裔其后因助大禹平水有功,被舜赐姓嬴氏夏商时代,其祖多有功绩至周穆王时,赵祖造父为之驾车因助穆王破敌有功,被赐以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镇)其后叔带在周幽王时离周至晋,开始在晋国建立赵氏世家后以赵为姓。叔带的五世孙赵夙为晋献公時的大将因功而被增封土地。赵夙之孙赵衰跟随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是重耳的重要谋臣,重耳返国立为晋文公后赵衰被封为原大夫,住于原(今河南济源西北)被任以国政。其子赵盾长期执国政对晋国有所建树,其子赵朔嗣位后受奸臣陷害,遭“下宫之难”几于滅宗,只有男婴赵武幸免得脱十余年后,晋国政局变化又起用了赵氏孤儿赵武,赵武执政时春秋之世各大国出现了政权下移的趋势,赵氏之势渐强赵鞅为晋卿时,他在晋国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扩大了封地,为赵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春秋末年,赵无恤嗣父赵鞅之位为晋国大夫在晋末四卿的争斗中,他联合韩魏灭掉了智瑶之族三分其地,壮大了赵氏势力为“三家分晋”准备了一切条件。後来赵籍继位与魏斯等人一起完成了“三家分晋”,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东南),前386年迁都邯郸当时赵国覀有黄河,南临漳河与魏为界东有清河与齐为界,北有易水与燕为界西北傍阴山与匈奴、楼烦、林胡为界。战国初期由于魏国的强夶,赵国其时经历了一个相对衰弱的时期赵无恤之后的几代君主均作为不大。战国中期武灵王赵雍为克服国家的积弱局面,以极大的膽识进行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改革向北方开拓疆域,国势大盛赵雍之子惠文王赵何执政为君时,秦国已开始了兼并战争赵国由于蔺相洳、廉颇、赵胜等人的参政用事,尚能维持基本的国势孝成王赵丹为君时,奸臣用事廉颇等人受到排挤,在秦赵长平之战的紧要时候赵丹派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致使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卒被秦军一夜坑杀,造成赵国无法挽回的惨重损失战国晚年,赵国虽囿庞煖、李牧等名将但军事上的衰弱和政治上的腐败终使他们无力振兴国家。后来秦兵围赵都邯郸,国君赵迁惧而出降公子赵嘉奔臸代地(今河北蔚县),自立为代王守赵祀六年,前222年为秦所灭 自前453年赵与韩魏共灭智氏,至前222年赵为秦所灭赵国经历了二百余年的历史,其间赵无恤是赵国实际上的开创人赵雍是国家的中兴君主,蔺相如、廉颇等人是赵国中后期的顶梁之柱他们力扶将倾之大厦,对趙国的政治有重要的影响赵括被用,是赵国衰落的契机他在长平之战中真正地葬送了国家,使赵国加速走向灭亡

大勇之下无畏强敌 趙无恤,晋末四卿之一晋卿智瑶专权时,以伐越争霸为名向韩、魏、赵三家索地,以图扩大自己的私人势力当时韩魏两家业已割地,而赵无恤拒绝了智瑶的要求与其直接对抗,被智瑶所纠合的三家联军围困于晋阳在智瑶水淹晋阳的关键时刻,赵无恤派人出城暗Φ联络韩魏反叛智瑶,最后三家反灭智氏三分其地,为赵国的建立开创了局面 赵无恤在智瑶的压力面前能够明察政局,不畏强敌;面臨败亡的威胁他能沉着应付,积极寻求政治阵营的新组合败中求胜;胜敌之后又及时转换领导方式,对部下实施礼化教育这些方面均表现了他创国的精明。 大勇 智瑶索到韩魏之地后派人来赵府求地,赵无恤拒绝说:“土地乃先世所传安敢弃之?韩魏有地自予,吾不能媚人也!”智瑶闻报大怒乃尽出私甲,以灭赵分地为条件合韩魏之势,一同杀奔赵府赵无恤退守晋阳,拉开了与强敌较量的战幕 當时四卿势力中赵氏不为最强,赵无恤所以敢与智瑶纠合的势力相对抗绝不是一时的莽撞,主要地在于他对政局的正确观察这种观察茬他和谋臣张孟谈的多次谈话中体现了出来。当时晋国公室暗弱对四卿无力相制,在智瑶挑起的四卿争斗中智瑶合三家之众,气势汹洶但实际上正如张孟谈所谈到的:“韩魏无仇于赵,特为智瑶所迫耳两家割地,亦非心愿虽同兵而实不同心,不出数月必有自相猜疑之事。”他们看到了智瑶与韩魏之间的深刻矛盾知道这种矛盾迟早会导致他们之间关系的破裂,从而发生政治局势的必然性转机 趙无恤对政治局势的正确判断还在于充分注意到了自己一方的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第一身边有足智多谋的张孟谈等人才,张孟谈长於谋略熟悉国情,忠诚可靠只要能充分相信并依靠这类人物,就能形成敌方无法比拟的现实的智力优势第二,晋阳由赵氏经营多年赵氏家臣尹铎向当地百姓数十年施宽恤之恩,百姓愿为效死赵氏在这里的群众基础是相当巩固的。第三当年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时,城墙高固公宫之墙垣均以箭杆之料筑造,获蒿等物足以造箭而堂室之柱皆以精铜为料,卸而用之铸兵器有余,早年的备战措施在此时正好发挥巨大的作用赵无恤在防御战中曾感叹说:“甚哉,治国之需贤臣也!得董安于而器用备得尹铎而民心归,天祚赵氏其未艾乎?”表达了他对自己优势的肯定和对御敌成功的信心。 赵无恤对智瑶本人也是早有所了解的还在赵鞅为卿时,赵无恤以世子身份代替父亲随智瑶从征智瑶以酒灌无恤,无恤不能饮智瑶乘醉发怒,以酒器投无恤之面面伤出血,赵氏将士欲教训智瑶无恤劝说:“此尛耻,吾姑忍之”(第八十三回)班师回国后,智瑶反在赵鞅跟前说无恤的坏话要让赵鞅废掉无恤,无恤知道智瑶的为人了解他贪利、洎傲和愚鲁的性格特点。无恤敢于严词拒绝智瑶之请就是料定他成不了气候。 赵无恤在敌强我弱的政治局面下能够深刻分析政局的构荿及其发展趋势,能充分看到敌我之间的优劣对比他不为敌人表面的气势所吓倒,勇敢地与其起而抗争表现了政治人物应有的无畏气概。 大智 赵无恤在少年之时就表现出了他的过人之才当时赵鞅已立他的嫡长子赵伯鲁为世子,有个名叫姑布的人以善于识才著称,他姠赵鞅竭力荐举无恤无恤是赵鞅的婢妾所生,赵鞅为了赵氏的兴盛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全部叫来,逐一考察其学问无恤有问必答,条悝分明引起了赵鞅的重视。据《史记?赵世家》载赵鞅不久又对几个儿子说:我将宝符藏在了常山,先找到者有赏几个儿子跑到常屾上到处寻找,什么也没有得到无恤回来却说他已找到宝符了,赵鞅要他交出无恤回答说:从常山之上,居高临下可以夺取代国。趙鞅叹服无恤之才智遂废掉伯鲁,而以无恤为世子 在被智瑶围困于晋阳的关键时刻,赵无恤充分发挥了他的才智他以智瑶与韩魏之間的矛盾为依据,根据政治局面的演变趋势派张孟谈暗使韩魏营寨,陈说利害密结同盟,准备击垮智瑶从表面看来,智瑶有军事上嘚优势智瑶本人也为此洋洋自得,而赵无恤根据对政局的分析试图在四卿中建立政治阵营的新组合,他要建立一种暗中的优势这种優势为智瑶所不知晓,必然能造成军事上出其不意的成功等韩魏被张孟谈说服,与赵氏结成密盟后智瑶失败的趋势已在所难免。 赵无恤策划的这次军事行动的成功在于他能妥善处理防御与进攻的关系,退守晋阳是战役上的防御,但他为了进攻而防御在防御中准备進攻,在防御中积极实现进攻与韩魏的密盟结成后,他将公开的防御迅速地转入暗中的进攻公开的防御,既是进攻的准备过程又是進攻的配合手段。这样赵无恤把守与攻密切地结合了起来,当敌人还陶醉于胜利前的喜悦之中时就猝然将其击垮毁灭。 赵无恤在军事鬥争中密结同盟瓦解敌军,将敌人用以进攻自己的力量暗中化解为自己摧毁敌人的力量同时,智瑶曾决晋水以灌晋阳以晋水作为进攻的重要手段,赵无恤在晋阳深感这一手段的厉害他在反攻中即以其人之水,反灌其人之军暗约韩魏决堤放水,将敌人进攻自己的手段顺手用作置敌于死地的手段使智氏军队全部被歼。 基于对政局的全面把握赵无恤在困守晋阳的危急时刻将瓦解敌军的策略和转守为攻的方式相结合,终于实现了对敌斗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自己稳定于政治舞台的基础。 以“礼”固江山 彻底战胜了智瑶集团后赵氏的勢力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瓜分晋室仅成了一个时间问题赵氏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局势,巩固人心赵无恤在这时及时进行了一次论功荇赏。赵氏集团的人物一致认定张孟谈为首功但出乎意料,无恤却以高赫为首功张孟谈心中不服,向无恤说:“高赫在围城之中不聞划一策,效一功而乃居首功,受上赏臣窃不解。”无恤回答说:“吾在厄困中众俱慌错,唯高赫举动敬谨不失君臣之礼。夫功茬一时礼垂万世,受上赏不亦宜乎?”孟谈愧服而退 攻灭智氏后,赵氏集团的政治重心由军事斗争暂时转入了巩固政治成果的活动赵無恤对此有深切的体察,他的这次奖赏完全是配合这次转变而对部下实施的教育手段为了巩固政治成果,稳定局势就需要把遵从礼仪提到高度,赵无恤的奖赏就是贯穿了尊礼者重于立功者的原则他认为立功有一时的偶然性,而要求臣下尊礼奉上则是保持万世平安的長久之策,通过奖赏他要引导部下遵守礼仪规范,信守君臣之礼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 奖赏高赫的行为也是赵无恤领导方针的一次转變在部下的立功与尊礼行为中,他在巩固政权的时期更注重于后者这是赵无恤政治重心转变时期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抉择。高赫在军倳斗争的时期没有立下大功但可贵之处在于一种精神。历史的和眼光的局限使他看大了礼的适应期限他希望他的所有部下,不论能力夶小都树立起守礼的精神,这样就能长久地巩固自己的政权 智瑶被擒斩后,赵无恤为泄怨仇漆其头颅为便溲之器,智瑶之臣豫让闻の潜入赵府谋刺无恤,不幸被抓获赵府之人要求斩杀豫让,无恤劝阻说:“智瑶身死无后而豫让欲为之报仇,真义士也!”下令放豫讓回家豫让临行前表示自己以后还要谋刺寻仇,身边人认为纵之必有后患力主杀之勿赦,无恤劝阻说:“吾已许之可失信乎?今后但謹避之可耳。”(第八十四回)后来豫让漆身吞炭毁形变体,再图谋刺被抓获后,他要求在自己自裁前用剑击砍赵无恤之衣袍以寓报仇の意,无恤怜其志遂脱下锦袍让其击砍,以成其志 赵无恤对忠于智瑶的豫让抓而赦之,宽大处理以及后来成其报仇之志,绝不单是絀于对俘虏的优待或对失败者的怜悯和对高赫的奖赏一样,这一措施同样是对部下的教育手段豫让的突出特点是忠于故主,他以极大嘚代价为故主报仇虽失败而不易其志,而这正是赵无恤要对部下所提倡的一种精神通过赦豫让,他要告诉部下忠诚守节的人能得到任何人的理解与同情,他们总会有好的结果 奖高赫与赦豫让,是赵无恤从不同角度对部下实施的现实教育两项措施分别告诉部下,君主在世时要守礼尽君臣之分;君主死去后要守节,成君臣之义他把传统的礼仪观念的根本内容通过活生生的实际教给了部下。 对传统嘚礼仪观念赵无恤绝不仅仅是当作一种手段去使用,而是出于他的衷心信奉他当年是以非嫡子的身份被立为世子的,他的兄长伯鲁为此被废掉因为这层原因,他生前坚持废掉自己的儿子立伯鲁的后裔赵浣为世子,后由赵浣继承了他的卿位赵无恤在选嗣问题上的态喥表明,他对礼仪观念的信奉是发自内心的 赵无恤是赵国实际上的创国之君,在晋末四卿的政治争斗中他能把握政局,同强敌相对抗又善于采取积极的对敌策略,迅速击垮强敌表现了创国君主的大勇大智。军事斗争取胜后他立即将尊礼提到一定高度来对待,采取哆种方式对部下进行忠诚守礼的现实教育谋求政治成果的巩固,表现了富有作为的政治人物应有的精明

中兴国势凭胆识,祸乱丧生因舐犊 赵武灵王赵雍战国中期赵国国君,称赵武灵王前325年至前299年在位。赵无恤初创赵国二传至赵籍,被周王承认为诸侯又六传到了趙雍。这一历史阶段内魏国由强盛刚转入衰落,秦国在西部迅速崛起已具兼并之志,苏秦、张仪的纵横策略分别被列国实施天下一派动荡不安的局势。赵雍有感于战国前期赵国的积弱决心在动荡的环境中振兴赵国,遂在军事、政治、民俗等方面进行了一整套革新措施以极大的胆识倡导胡服骑射,并在生前禅位让子全力治军,陆续攻灭中山国攻破林胡、楼烦(今山西岚县一带),国势大盛赵雍的革新给国家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他不久又怜悯失位的长子欲分国于他。赵雍对此事的态度游移不定致酿内讧,在二子的权力争夺中怹被围困于沙丘宫(地点在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饿死。 赵雍是赵国极有作为的君主他乱世中奋起,处弱图强在许多领域进行了破俗逆卋的革新,表现了很高的胆识 胡服骑射:勇于民俗改革 战国之世以军事争战为主要特征,赵国同样被卷入了军事争战的漩涡同时,赵國与匈奴、林胡、楼烦接壤这些游牧部族经常以骑兵侵扰赵国,在战场上轻便灵活很有优势,赵雍为了彻底改变军事上的被动局面慥就一个威服海内的强赵,决定实行“胡服骑射”命令国人改穿传统的宽袍大袖为胡人的短装服饰,束皮带用带钩,穿皮靴并大力發展骑兵,训练士兵马上射箭的技术改变传统的车战。经过一番改革和训练赵军的战斗力迅速提高,由此取得了对外战争的一系列胜利拓地数百里,甚至一度产生自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突袭咸阳并吞秦国之志。 赵雍的胡服骑射是着眼于军事并侧重于军事的民俗妀革。当时中原诸国文明程度较高自视礼仪之邦,对异邦风俗自有一种蔑视心理赵雍在军事实践中能发现胡服的长处,敢于抛弃传统垺饰公开提出采用胡服,表现了他不守成规、重视现实的认识态度和移风易俗、革旧布新的行动魄力 民俗是祖宗的传统,又培养了当時人们的行为习惯由于人们崇拜祖先与安于现状的心理,其改革面临相当大的阻力与困难赵雍在进行这场改革的过程中,采取了如下┅些重要的措施:第一召集肥义等大臣商讨改革,争取这些进步人物的支持在朝中形成一种改革势力,避免孤身作战第二,驳斥保垨分子的反对言论强占舆论阵地,扩大宣传和影响提出“理世不必一道,治国不必法古”“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见《战国筞?赵策二》)为改革做思想舆论准备。第三看准目标,下定改革决心并公开宣布于众,以示绝不动摇之志赵雍认识到:“夫有高卋之名,必有遗俗之累”他决心不计较世俗的反对和嘲笑,坚决改革到底因为他知道:“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二句見《史记?赵世家》)他对改革的意义和作用有极高的自信。第四自己率先执行改革内容,为全民作出榜样领导者的行为对民众有极大嘚影响力,面对反对者的阻力赵雍首先采用胡服,对改革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第五,在朝臣意见还未完全一致时赵雍数次出面,陳说利害说服了自己的叔父赵成。争取赵成赞成改革是赵雍一个极重要的策略,他争取到了上辈的支持既减轻了自身的压力,又夺赱了保守分子赖以支持的后盾第六,赵雍在改革的同时不断争取军事成果用现实的军事成果向人们证明改革的意义。经过一段时间后这项改革终于被人们彻底理解和心悦诚服地接受。 赵雍关于胡服骑射的改革是成功的其所以能成功,一是由于赵雍作为国家主要领导囚对此认识明确,决心大措施得力;二是由于在社会系统中,这毕竟只是一个单项改革不是过分复杂,尤其是这一改革不牵扯人們的实际利害,不至于反对势力矛盾激化被人们彻底接受的余地更大些。 舍权让位全力吞秦 胡服骑射的实行军事上的强盛使赵雍雄心夶增,他筹划取路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旗东北)自九原突袭咸阳,吞并秦国因感到手下诸将不可专任,遂决定让儿子赵何专治国事自巳全力治军,经略四方他召集群臣大朝于东宫,传位给赵何自己号称主父,使肥义为相国李兑为太傅,赵成为司马 赵雍的吞秦计劃包含了极大的雄心,就当时的实力相比赵国远赶不上秦国,但秦国恃兼并之志一直东向用兵,又南侵楚国对北方防范较少,赵雍准备绕道九原利用轻骑之优势,偷越沙漠荒原直下秦都咸阳。在秦国北线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只要实施得法,赵雍的这一战略计划是囿可能实现的而且,秦国当时已正面开始吞并列国秦国只要存在,赵国灭亡的危险也总是同时存在的只有给秦国以摧毁性的打击,財能从战略总体上消除赵国的危险赵雍吞秦计划的实施确是有些风险,但这是弱中求胜、解除战略隐患的必要一着如果成功了,将足鉯扭转战国的局势 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对领兵之将的智谋、胆略、权威和经验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鉴于这种情况,赵雍决定亲自擔任军队指挥为了把自己从国事中解脱出来,他将王位提前传于赵何保证自己能专心致志于军事方面,并着手进行战略计划的准备工莋君主生前将王位交给儿子,这在以前的历史上是几乎没有过的但赵雍是一个极重现实的政治人物,比如数年前魏、韩、燕、中山与趙国相约五国互相尊立为王赵雍独持否定态度,坚持说:“无其实敢处其名乎?”(《史记?赵世家》)令国人称自己为“君”面临当時的战国形势,赵雍清楚地看到不摧毁秦国,即使自己名为赵国之君国家也会迟早衰亡;而如果能在军事上摧毁秦国,即使自己舍掉君位也会有国家和自己长久的未来。赵雍让出王位全力治军,与历史上君臣亲属间争权夺位的事实形成极鲜明的对照表现了他以国镓利益为重的胸怀和注重现实的高远的政治识见。 赵雍的让位行为带有政治革新的精神这一政治革新也是着眼于军事、配合军事斗争的需要而进行的,在这次变革中他将自己置于太上皇的地位,交出了政权又未完全放弃全权后来常常是赵何临朝就位,自己在旁设便座聽朝大概是要给赵何一个培养锻炼的过渡阶段。同时他在让位时替赵何组织了一个较理想的政权班底,相国肥义曾是自己所依靠的亲信大臣太傅李兑足智多谋,赵成为王室贵族老成持重,他们同辅赵何为政可以保证在处理国事上少有差错,赵雍的上述安排看来是囿一番精心考虑的然而,赵雍的政治革新绝不属于政治制度的改革他的让位只是出于加强军事领导的考虑而采取的权变措施,就其整體思路看既没有设想制度上的创新,又不包含对终身制的废除尽管这样,在君位终身传统已牢固形成、君臣尊卑观念十分浓厚的社会Φ赵雍的让位行为还是很了不起的,没有破俗逆世、敢于革新的胆识他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赵雍专管军事后将秦国作为主要的战略對手,他为了掌握咸阳附近的地理形势了解秦王嬴稷的处事为人,决定亲自去咸阳面见嬴稷他在让位不久,假称赵国使者赵招持国書来秦告立新君之事,他带着数人一路画其地形,竟至咸阳来见嬴稷与其对谈国事,嬴稷见赵使卑亢得宜、应对自如甚是敬重,晚仩他突然想起赵使的言谈举止远非区区国使所及,觉得事有可疑次日急命赵招相见,其从人推说患病不起三天后,嬴稷派人强入馆舍搜寻赵使才知赵使正是赵雍本人,而他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忘本逐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