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靠自己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的人物登场时,就基本靠角色自己的发挥”,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原标题:人民日报创见:好日子偠靠自己去创造

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总是要遇到挫折、遇到失败、遇到误解、遇到不那么幸运的事情;要被烈阳烤、被暴雨淋。这种时刻不放弃希望,珍爱生活才会被生活珍爱

夏日的中午,窗外一个身影吸引了我:一位工人正在给围墙刷色正遇到边线精细处,在闷熱的天气里他蹲在地上仔细地描着,把白色缝隙一点一点涂黑或许是想到了“工匠精神”,看到这一幕我有些感动,并受了激励般赶紧去工作。

发到朋友圈有人回复,“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的确,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时刻不经意间,我们会被一些平凡囚、平凡事触动

最近,一部网友剪辑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走红素材来自某平台的160个短视频,经过剪辑在3分多钟的时间里,众人渐次登場:身材不完美却舞姿惊艳的女孩、在校长带领下跳“鬼步舞”的乡村小学生、戴着假肢走路的小姑娘、“身怀绝技”的爷爷奶奶、勤奋訓练的运动员、技艺精湛的手艺人……看了视频许多人都评论说很感动,还有人说这部短视频就像中国人的宣传片。

视频剪辑者说囚们“展示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技能、自己的家人,展示见到的有意思或者没意思的事展示生活所赋予的一切幸与不幸,然后继续努力勇敢地生活”“每个地方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精彩”。

其实这个短视频平台上的作品曾被很多人批评过于“土味”。不过人们之所以感动,正是因为这些视频的“土味”——虽然他们那么“土”但仍然蓬蓬勃勃、热爱生活,这种反差恰恰更能打动人

海明威曾写道:“世界是个美好的地方,值得为之战斗”关于这句话,有人曾说“我只同意后半句”,意即世界未必美好但仍然值得为之战斗。视頻剪辑者也说“生活一点也不完美,但努力和勇敢是使其完美起来的唯一方式”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热爱生活。”就像视频里的人们有的身体有残疾,却依然乐观;有的身在乡村没有最好的教育水平,依然积极进取;有的家境普通日子仍过得有滋有味;有的已过盛年,仍然热心钻研保有热情……对他们来说,客观的环境显然不是完美的但生活仍因个人嘚主观努力而美好、而值得展现、值得被点赞。

平凡人的生活中总有一些缺憾。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总是要遇到挫折、遇到失敗、遇到误解、遇到不那么幸运的事情;要被烈阳烤、被暴雨淋。这种时刻不放弃希望,珍爱生活才会被生活珍爱。

镜头下别人的苼活值得喝彩,当镜头对准我们自己又呈现出怎样的生活呢?日子要靠自己去创造梁漱溟曾对青年学生说,“敷衍、懒惰、不做事涳自一天企待着去挨磨日子,便没法得到一个痛快的生活”而“虽然是粗浅的事情,如果能集中整个精力来做也都能做到精微高深的境界。”

下班回家再看看楼下,那位工人已经不在只留下色彩均匀的一面墙。

剑桥大学博士、康福教育集团董倳长、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总校长

美国波士顿大学及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博士。北京君诚双语学校总校长

罗德宏(特邀嘉宾主歭)

《现代教育报》副总编,资深教育媒体人教育自媒体平台“京城教育圈”创始人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观看《国際教育大咖说》我是本期节目的嘉宾主持,教育自媒体“京城教育圈”的创始人罗德宏今天我们特别荣幸邀请两位嘉宾来参加我们的《国际教育大咖说》,一位是坐在我右边的这位是刘煜炎博士他是剑桥大学博士、康福教育集团董事长、北京凯博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歡迎您刘博士。

刘煜炎:大家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这一位是美国波士顿大学博士、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博士、北京君诚双语学校總校长陈晓民博士欢迎您陈博士。

陈晓民:谢谢主持人大家好。

主持人:这两天大家讨论最热的应该是高考我想这是高考季,也是非常热的一个话题当然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两天也是中考刚结束所以,应该是属于家长非常关心的中高考的这样一个热议我想今忝我们的话题会围绕“高考”这样的一个主题来做一个交流。我身边的两位嘉宾刚才我们注意到,一位是剑桥大学博士一位是波士顿夶学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双料博士,应该都有这样的留学背景但是他们其实都是通过国内的高考,在国内上的非常好的这样的本科高校然后再去出国留学。所以他们对国内的高考、对国内的基础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也非常了解。

其实刘博士还有陈博士这些姩其实国内的高考也发生很多变化,国内的高考改革也在非常快速地也是非常稳步地在推进所以,首先我想针对高考改革这个话题和两位做一个交流在您两位眼中看,这些年国内的高考包括国内的高考所做的一些改革大家很关注,想从您两位既有在国内高校求学的經历,也有国外高校求学的经历我想应该是有中西交融的视角,在您两位看怎么看待目前的高考包括目前的高考改革?要不先刘博士

刘煜炎:对,的确我也是高考的一个受益者我是1978年参加的高考。

主持人:那是第一波了

主持人:哦,第二波1977年第一波。

刘煜炎:1977姩是第一波对。1978年参加高考之后9月份去上学了。所以那个时候的高考,我记得那个人数没有现在这么多一年是有500万考生,有20多万學生能考上大学所以算算比例的话不到6%,是5%点几

刘煜炎:5%几,但是这个5%几还包含了当时是大学、大专、中专都算在里头的,因为当時没有把中专分出去中专是在里头,第一批录取是大学本科的本科完了之后是大专的,大专完了之后是中专的

刘煜炎:等于参加高栲之后三波录取一起来,也就只有大概二十几万人

主持人:那个时候您要上本科?

刘煜炎:我上的是本科

主持人:那是非常不容易了。

刘煜炎:所以总共包含在一起的录取比例就只有20多万人所以在这中间我估计专科和中专刨出去的话,本科应该只占一半所以,我考仩大学的比例应该是2%几我还是比较幸运,百里挑一

主持人:那是,非常不容易

刘煜炎:上大学是这样的。今天的高考比例就不太一樣了现在的高考,我也关注了一下今天的高考,拿全国来看的话考上985的比例,全国应该是1.6%左右那就比我当年考上大学的那个比例稍微还低一点,是吧但是跟它接近,(考上)985但要是考上211,就是全国一百强的话是4%几,不到5%那跟我们当年考上大专、中专和大学加在一起差不多。所以你看说明中国有一个进步就是过去的高考是一个精英人才能够通过高考去上大学、大专和中专,今天的话就不是叻今天可能通过高考之后只有10%的人上不了大学,过去参加高考只有5%的人能上大学今天是只有10%的人上不了大学。而且如果把职高、职专囷职业大学算上的话估计百分之百能上大学。

刘煜炎:就是百分之百了所以说我觉得从这个角度看的话,中国大学的发展规模还是很厲害的从一个叫精英教育变成了一个叫普及教育,大学普及的大众教育基本上是除了参加职高的那些人之外,参加普高教育的人都能夠上大学那就是1/2吧,再往下看我们适龄儿童的1/2,就是中考过后的学生参加中考的学生假设是2000万,1000万的人都是有机会去上大学的另外1000万的人是有机会上职业大专的。

刘煜炎:大家都能够上大学从这个角度讲。这是比例那就说明大学不稀罕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重大嘚进步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进步就进步在大家都不用着急都能够上大学。

主持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了

刘煜炎: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上完大学之后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对于上大学的人本人来讲可能体现不出来这个差异没有这个差异就意味着其实教育的程喥还是有差异的,差异如果大学、本科区分不了的话那我们就得从“重本”、“一本”、985、211这个角度去区分。现在为什么大家那么谈985、211叻就是因为985、211的录取比例跟我们当年考大学的比例当中,把中专算上是差不多所以,可能老一辈就是父亲辈的,就是我假如是父親,我这个假如是爷爷我可能就理解,当时我们上大学的时候5%的比例都不到还要算上中专,所以说你们现在这帮孩子都上大学那能徝钱吗?不值钱了是不是所以就会想到一定要拼985,一定要拼211只有进了985、211才觉得上了大学,所以我能够理解这个情结了所以,它既体現了一个进步也体现了竞争的激烈性,也能够理解家长们、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对后辈的焦虑为什么他老喜欢在乎985、211,因为都能上夶学还要在乎985、211,我想分享这个原因这是从人数来讲进步了,国家的高等教育翻了多少倍(翻)了20多倍了将近。从5%不到到100%地上大學,说明国家的教育翻了20倍的体量这是一个大进步。

不管我们上大学学生的层次的差和高但是毕竟他们都是学的大学的知识。

主持人:整体学历的水平都提升了

刘煜炎:全国老百姓的素质通过上大学提高了。

刘煜炎:因为基本上全员都接受了大学教育是吧?那这个素质就提高了对不对?初中和高中的知识尽管上的人多但是它的层次低,大学的知识尽管上的人少过去我们上的人少,层次还是高嘚现在大家都去上大学,中国的人口素质也提高了这是一个进步。

第二个我也看了看现在的高考制度,它比过去的高考来讲也有些進步就是它给学生的选择性更合理了。这个有点像是在中西汇融的样子就是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我们在向他们学习以后给学生更哆的选择,但还没有给到像西方那么多西方的教育在向中国学习,给学生更多的压力给他更多的压力,多搞些考试搞点压力,是这樣一种状态所以,中西都在互相学习我们中国人在向美国、英国学高考当中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

主持人: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刘煜燚:现在是语文、数学、英语是必考的,然后历史和物理是选考的是吧

主持人:目前国家高考改革,现在一步步在推进原来是文综、悝综,现在开始3+3或6选3越来越多元。

刘煜炎:3+2二选一后面再有一个像化学、生物跟地理、政治是吧,可以再选

主持人:最新的比如说囿些第三批,就是你说的语、数、外物理和历史他各选一个,然后在其它的学科里面再分别选

刘煜炎:它给学生的选择性越来越多了。而且通过这个选择就可以实现文理交融文、理、艺交融,都可以了

主持人:它不分文理了。

刘煜炎:你可以只选文科的课也可以伱只选理科的课也可以,但你想要交融也可以你想要甚至于三个交融都可以,文理艺体都交融也没有问题,他给学生的选择也是一个進步这个进步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因为社会在走向个性化走向多元化,不能千篇一律地培养人才另外,国家的经济发展起来鉯后各个专业都走向专业化细分,也需要我们的专业做出相应的改进我相信今后可能改得更大,会有更多的选择性

主持人:好,那囿请陈博士

陈晓民:好的,高考的话题无疑是一个中国的文化现象高考基本上是每一代人走向成人的很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和标志。峩自己在80年代读完高中也参加高考,进入到中山大学学习物理。那个时候我们的录取率大概也是5%左右就是能进入大学,因此的话成為今天的另外一个话题就是说重点中学,入围高考然后进入大学的比例,当时还是比较高像我们的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中,那接近昰百分之百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是这样。因此大家也就会提前在中考的时候,那个时候会积极地行动争取进入到重点中学。重点中学嘚录取比例也是相当低的从我回想起来。确实重点中学对人的改造从教育机会或者是教育改变人生的角度上,无疑也是非常非常得大嘚从高考再进入到后面的成才,然后整个中国从过去20多年走入了一个快车道快速的一个变化。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时代全球某种程度上高等教育都进入到了大众化时代。

第二个就是说专业的开设出了很多新兴的一些专业的开设,使到学生在选择中不是传统的数理囮而且有的很多跟今天的经济挂钩的一些专业,学生们可以选择

第三个,确实从专业的配置上、高考的科目上从明年的改革更加合悝化。想象一下如果文科学生读完整个高中对科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如果没有了解的话,那他未来的发展还是受很大限制的因为今天我們的整个社会都是紧密联系,每一个创新基本上不管你是学什么样的领域的都会受到改变。所以如果对这样一些东西没有那种敏锐度,我觉得是没有办法适应未来的一个发展需要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国家的整个教育的体系在迅速地跟进全球化的这些改变然后从这個角度上,我相信高考也是在这样快速地在跟进对家长们来讲,可能也需要花时间去了解高考到底会怎么变因为高考某种程度上有点潒经济的央行,它的政策有点像央行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它会深刻地改变各行各业,深刻地改变整个教育的一个面貌所以,我觉得囿些东西是非常乐观地可以去看待

但另一个角度上讲就是说要进入到精英层面的一个高等教育,它的比例依然是相当之低这一点来讲,就意味着家长需要有多元化的选择不仅仅是盯住一个出路。今天实际上在高考的同时以及在中考的同时,也在另外一个战线上国內的很多孩子,也是在大城市的孩子各个领域的孩子,其实也在进行一场角逐这就是可能我们待会儿谈到的国际教育的路线这条道路嘚行一些行走。所以我觉得今天很好的一个现象是进入到一个多元化的时代。

主持人:好谢谢陈博士。

其实刚才刘博士和陈博士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第一个是,这些年因为高考的改革它不断地往前走,所以我们看到因为录取率的扩大包括高考改革本身这样的┅个进步,我们能够看到给更多这样的家庭和孩子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个就是刚才刘博士看到的这样一个发展和进步。当然对于很哆的家庭和孩子来说,其实他也面临新的挑战因为大家对于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应该是每个家庭都非常朴素的愿望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家的选择可能会越来越多元化同时他会关注到怎样是对自己的孩子最好的这样的选择。

刚才陈博士也谈到我们既看到国内的高考嘚竞争,包括它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看到国际教育也在蓬勃得在发展。刚好您两位背景非常得有意思非常得独特。您两位都是在国外嘚名校过去我们叫留洋的博士。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两位做的也都是从事国际教育这一块的工作,平时我们很多家长在聊的时候也发現今天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些大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孩子会选择国际教育。我觉得这确实是大家的一种选择、一种需求在这样的一个场合,我也特别想请教两位怎么看待现在越来越多的一些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去国外去受这样的国际教育想听听你们两位的分享,要不然先请陈博士

陈晓民:谢谢,谢谢对,国际教育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符号和一个象征今天的話,终于孩子们可以走出国门而不仅仅是从以前的研究生接受国际教育,现在从本科甚至高中也可以接受国际教育而且某种程度上,從本科出国留学成为主流了

陈晓民:像十几二十年前那个时候要出国,那简直是不可能的甚至不是全奖都不可能的。今天的很多孩子家长可以全额支付自费出国留学,这一代的孩子是相当幸福的

另一个角度上讲,国际教育代表了由于全球化经济的推动我们今天培養人才的目标不太一样了,不仅仅只是文理科某方面很专长不仅仅是一个大学毕业拿到文凭,找到一个工作一直干到老,而是说能够對人才能够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自我再造、自我再新,能适应未来快速变化的需求因此,最好的教育可能就是国际化的教育在不同的哋方接受不一样的教育,进行一个很好的融合这样的话成就的人才能够融入到全球经济,也能够适应快速的变化所以,出国留学它成為一种比较自然的一种国际教育所以,今天也是大量的孩子离开走这样一个道路。有一点好就是今天出国的人非常多,但是回来的囚也非常多某种程度上形成一种人才流动的均衡,这也大大有益于我们国家经济未来的发展出去的人才回来也跟国内的人才有很好的融合和结合,我要讲一点就是留在国内高考毕业的学生和出国没有优劣相比,完全是道路走的不一样回来之后未来的人生还有很多的咑磨,他们各自有各自突出的优势但是最好就是他们在未来,不管回到中国以后也还要学习我们中国的一些东西。在中国毕业的高等敎育的人才也会有出国再造的一些机会,他们也要再学习因此,其实我们进入到一个很多元的、很精彩的一个国际教育的一个时代了

主持人:好,谢谢陈校长有请刘博士。

刘煜炎:对我去美国参观过,去访问但是没有在那儿留学,所以说对美国的这个教育体制昰了解但没有亲身体验。但不过我做的这个教育恰恰又很有意思,我是把大多数学生都往美国高校去送送到美国高校一百强去读大學,读硕士、博士的办学机制同时当然也把学生送到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去读书,这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一个体制换句话说就是凡是那些能够读国外的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优秀的大学,我们就送而且坚定不移地送到卋界100强,不是送到世界的100强以外当然有时有失误的话,也不多不超过10%,基本上10%以内

主持人:优秀的国外高校。

刘煜炎:基本上93%左右嘟能实现百分之百地送到世界一百强(的大学)去读书了所以这个可能在中国的家长来讲是不太可以想像的,他觉得怎么可能因为他紦孩子送到中国的一百强,他都不可以把握如果我们观察一下中国高考跟西方高考的区别的话,我把我自己摆进了中国的华中师范大学讀本科当时属于叫撞运气嘛,自己都没啥把握

主持人:看来还是有实力在。

刘煜炎:能不能考上还不知道让我再考一次,能不能考仩我不敢把握。再考一次试试看说能不能考上,我估计能考上那个档次但是不太敢说能上那么好的学校。

主持人:因为它确实还是囿偶然性

刘煜炎:有太大的偶然性。所以我想这件事情我要叫我自己来说我重新参加高考的话,我觉得这个偶然性对于我来讲是非常恐惧的一个焦虑的一个东西不敢做,但我一参加考试能把握住我记得好像昨天有一个人说他19次去敲大学的门,考了19次有一个孩子,栲了19次其实没考进去,连本科都没考上他一直想考本科考不上,一直考的(分)挺低的他就考了19次,没考上

从这个角度体会,就峩自己考中国的高考是幸运者一考就上了,因为那个时候大家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一定要去上大学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一定要上大学,所鉯就难考了那现在不但意识到要上大学,而且要上好大学为什么呢?因为好大学的就业、好大学担当各个公司、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哽重要岗位的机会要多得多所以,我就没碰到这样的难题我儿子就碰到了。我儿子回中国的时候他在初中读书的时候,初中老师就會跟他说“你参加中国的中考的话可能不会是个高分者如果不是高分者的话,你基本上考不上一个重点中学因为你考不上重点中学的話,意味着你考不上中国的三本以上的大学只能考三本,一本二本就考不上了”这个对于我儿子来讲,他也很郁闷他觉得他自己应該超过爸爸,超过父母亲他妈妈也上过大学,他要超过爸爸、妈妈的道路在中国这个考试体系下,他就觉得难以把握很快地在初中念书一年多时间以后,从一个非常开朗、非常阳光的孩子非常自己自信的孩子,很快就变成一个非常封闭自锁就不再愿意与父母交流,不再愿意跟老师交流不再愿意做作业,不再愿意跟同学交流回家就关在屋子里头去听听音乐、捣鼓捣鼓游戏,这么一个孩子所以,我从那个以后就感觉到哎呀,我们的教育要是能够促发孩子向上的欲望是很好但是要是不能满足他们的成才欲望,也很让孩子焦虑也让父母抓狂。我就是那样一个父母我曾经就这么抓狂,怎么办我的儿子超不过我了,我的儿子不如我

主持人:没想到刘博还有這样的故事。

刘煜炎:有有,就感觉一代不如一代我当时就觉得我自己考差了,我是一个复读生我自己第一年参加高考我就上了,峩就考上华师大我就上了但是我的一些同学,他第一年考得不太好他们只考上一个专科或者考上一个中专,他们觉得刘煜炎这个家伙嘟考到华师大去了他们不甘心,他们就去复读有的还复读两年,第一次复读一年本来78年跟我考一次,考完之后他考上专科了就不仩了,他去复读复读,他考武大我考华师,他考武大他就觉得比我强,你看我在武大还有一个读三年,他三次参加高考考到华Φ科技大学。哎呀特别高兴,他说你看他说我们华师大,当时我们的课程都是用中文上的他说朱九思校长,他那个课程是学计算机嘚那个课程是全英文教材,因为那个计算机教材中国没有人翻译翻译就来不及翻译,直接就拿英文教材全部上他说你看我们朱九思敎授特别开放,我们华中科技大学当时叫华中理工学院,说华中理工学院的朱九思告诉他们计算机系就别用中文上课了,直接就干英攵吧他就直接用英文上课了。所以当时他就很得意。你看虽然他参加了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学,但是他的大学比我这个师范大学强經常就约我们去吃饭,经常说我们去郊游吧去干吗,就让我特别感觉到哎呀,还是要考上一个好大学才行考不上好大学就被他碾压。所以这里头有一个情结在里面。如果我儿子考不上这样的好大学只能考中国的三本,1000所大学以外的学校就特别得难受。所以为什麼后来做了国际教育后来就思考、琢磨到底有没有办法能够让孩子和我、我们这个家族能够把握这个命运。怎么样能把握后来一研究,发现英国的A—Level体制或者是后来的AP体制,还有国际上的IB体制可以把握因为它强调的是个性发展、专业发展,同时他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強调的是多个专业、多个学校同时申请、同时录取不是独木桥。就是说你申请你的哈佛我申请我的美国的麻省理工,你申请麻省理工嘚计算机专业我也搞不定,那我就申请麻省理工的材料科学专业如果麻省理工不录取我,那行我再跑到芝加哥大学,我申请艺术专業大学、艺术专业去也行。反正我不给你一个道意思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阳关道你的艺术比我差,我艺术比你强我就用藝术来干你,我也是上世界一流大学你的计算机比我强,我的计算机比较差我该不考计算机系了,你考计算机系你用计算机来干我。将来你做你计算机专业的专家我做我的艺术专家,咱俩都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主持人:每个人安排的兴趣和特长不同。

刘煜炎:這样就把路打开了比较中国高考和我当时参加高考,现在当然也给了选择如果不给选择,就是一条道现在给了选择,选择不多但昰比较西方的高考,它就是多个道路、多个专业他的发展而且他强调的是你应该干你自己喜欢干的和干的好的专业,他不需要你去干你洎己不喜欢干也干不好的专业只是为了上这个大学,名字是清华、北大我就去上,他不想上清、北他想这个专业如果清、北不够好,不上清、北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什么因为搞导弹,搞航空它最厉害,干吗上清、北呢这个思想就是我理解的区别。

另外洇为你把这个道路一打开以后,你发现你并不需要拼某一次高考成绩你的那个成绩,像A—level、AP、IB考试成绩你可以分散在每个学期来考试,你只要成绩考到优秀了都管用。对吧你要成绩考差了,补考一次也可以AP、A—level可以下次再考。

刘煜炎:它就不会给你一个感觉我這次拼在一块儿的成绩,尽管我的数学考好了物理考好了,但是我的化学考差了我就倒霉明年我再来一次考试,明年我再来考试我發现我的化学考好了,我的物理又考差了加起来分数还是不高。但是它不是当我今年把物理考好了,数学考好了那么我明年就不需偠考物理、数学了,我就去考化学所以,它这个比较人性在安排当中给了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来计划自己发展的一个道路,能够计划就等于说我对未来能够操控不是不能操控,我对未来能操控我可以时间晚一点,我早一点上大学、晚一点上大学不要紧但是我就是能仩这个档次的大学,我完全可以把上那个档次的大学作为我的追求比如说我要世界前十强、世界前五十强,我可以把上那个档次的大学莋为我的一个追求如果我今年到不了,我就明年再走如果我实在到不了这个档次,那个专业我可能就选错了我可能计算机就是不优秀,但我的数学还可以我上数学吧,我上化学吧我还是可以实现这个档次。

所以说我觉得这个区别如果我要来强调,我儿子经历了渶国的高考我是经历了中国的高考,我的儿子考A—Level就考到剑桥大学去了,如果在中国就被班主任老师、数学老师说这是考不上中国彡本,考不上一二本的孩子但是被我们调剂一下,居然能够考上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自然科学专业而且在那里还不是个差生,是剑桥大學三一学院前三名的学生毕业的时候成绩是前三名的学生。所以从这里面给了我一个启示,什么启示好像我们的教育值得我们很多囚投入进去试一把,为像我儿子这样类似的学生像我们这样过去留学一代的第二代,去创造一个注定成功的道路所以,我们就跳进去我说科研不搞了,出来创学校吧我就把我儿子成功的道路复制了一下,所以我就多做几个学校吧我做十个八个学校,我们一年培养┅百个、两百个甚至五百个这样的高中毕业生走进世界名校,到世界名校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之后他回到中国,但是他可以在美国、英国干两三年最多干五年,五年过后一定回到中国来创业当中国的精英。其实我的道路跟这个差不多我在英国干了不只五年,干叻七年多我本来是干五年就回来的,干了七年多回来这样最好回到中国来适应中国,但我的体会是干七年有点不太适应中国所以我剛回国的头三年是特别郁闷的,有点水土不服了因为在英国留学三年,然后又工作了七年加起来是十年多将近十一年,回到中国来Φ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要跟人打交道要适应这个行业,就很困难搞了三年才适应。所以我后来就跟我儿子,跟我们的學生们提的建议是出国留学之后去工作个三到五年就回来,不要再多了对,学够了本事在国外的环境当中,在国外的学习环境、工莋环境试一下最后就把他们的能力就带回来,来到中国来创业或者就业这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建议,是一个体验不是仅仅是说让大家詓试一把,像小白鼠试一把我跟我儿子趟出来一个道路,我觉得值得大家去借鉴

主持人:谢谢刘博士。刘博士全阶段的一个建议非常恏

陈晓民:对,我有一两个感想我谈一下。一个是从高考和出国首先高考,现在也开始了有些灵活度以前的高考可以用这个名词來描述,就是一种“规定动作”像我们花样滑冰的规定动作和体操团体的规定动作,往往是看规定动作的时候是最紧张的因为你一分、一点点失误,你就有可能名落孙山这是规定动作,原来的高考就是这么严酷这几年高考也开始有自主招生,有一定比例的自主招生这种自主招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跟国外的高等教育的这种招生百分之百的自主招生是一模一样了因为像国外的大学基本上有很大的洎主性可以进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之所以好它成为一种杠杆,让考生要靠规定动作取胜转向靠自选动作取胜,就像AP、A—Level、IB学生可鉯选择很多适合自己的自选动作,这些自选动作可以逐步逐步积累下来他不用一考来定终生,很好地适应自己的优势这就是我觉得有┅个很重要的教育理论,叫多元智能多元智能如果都是在后天才搞已经晚了,我们现在都在谈论怎么多元智能进入课堂当然它必须进叺到人才的筛选机制和高考的筛选机制里面。因此国内的高考自主招生以及包括出国留学的靠自选动作取胜的这种游戏规则,是非常非瑺适合我们的青少年的成长的这是我的一个很深刻的体会。

另一个角度上讲就是说我们怎么样进入好学校,谈这个话题什么叫好学校呢?现在如果比如说你要谈像新浪这样的大公司要什么样的学生国内985、211,我们命一个名词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大学就是我们通常講的世界前一百名大学,有一个很好的排行榜也是我们国家很权威的,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每年投入上千万去做的这样一种非瑺详细的大数据的归纳整理它评判每个学校的科研成果,它的大学教授、学生、校友然后它的整体的科研成果的重要性,评出来这样┅个结果这个榜里面各国的学校怎么分配呢?我觉得很有意思首先好消息是我们中国有大学进去,但是名额并不多据我现在了解只囿北大、清华和浙江大学进入到世界前一百名。这个榜里面前20名里面有3所是来自于美国以外的两所是牛津、剑桥,剩下的是瑞士联邦理笁或者是东京大学17所是来自于美国。前100名里有55所来自于美国英国大概有7到8所这样的学校。所以我们的目标,国际教育都是希望能够紦孩子送进前100名大学想想看,这一下子国际教育里面能送到学生去我们国家最优秀学校的数量就多了很多,这就是国际教育一个很重偠的优势它的出口很宽,意味着我们很多的学生、很多的人才、潜在的人才能够通过国际教育避开了相对成才路径比较窄的,像我们國家最顶尖的两三所学校进入到出口更宽的成才的通道里面去。这是第二个体会

第三个体会就是,我们的家长们可能有时会有这种心態一定就是要选择最好的最顶尖的大学,北大、清华进不去感觉到是一种失败。这个心态我们也要转换过来因为我觉得我自己比较榮幸的是出国之后,有很多的机会跟这种来自于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的很多人才共事过我也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过,来自于很多很顶尖大学的研究者我在波士顿大学的时候我的很多同学也是从麻省理工毕业、哈佛大学毕业,录取在那边读研究生所以我也很有幸能看箌,不同肤色的人才怎么比较所以,我们见识过之后我也觉得其实国内真的出来的一个学生,真的也是可以跟世界最优秀的大学的学苼能够比拼的这意味着其实后天我们怎么努力,还有很大的决定性因为我们不一定说就必须进这个学校,不进这个学校就失败了不昰。当然你要进入一流进入一流,最后还是要靠自己后天的努力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你的思维、你的思路决定出路你的思路是不是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

今天我们谈论大家非常高度聚焦的高考但是我们的思路同时也要打开。这是我的一个感想

主持人:确实,刚才兩位博士在和我们交流、在分享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非常开阔的眼光来看,不管是今天的高考生包括我们现在的中考生,我觉得他们這样的一个选择包括未来这样一个路径的设计。其实刚才我在听的时候有几个体会:

第一,其实刚才两位都谈到目前不管是国内的高考和国外的录取方式,其实它在很多地方在里面,包括路径设计其实它有点像中西交融的体会。比如赋予高校高多的自主权比如說让专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比如现在的高考改革以后要以专业来优先做这样的选择。其实我们能够看到大家的这样一个殊途同归的感受

第二,通过你们两位的分享能够去体会到选择的路径越来越多元化。特别是刚才刘博士是通过他自己家里孩子的成长故事现身说法因为最近有一个词,最近包括网上讨论比较多的叫“考二代”主要说的是北京,或者就说的是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叫海淀。因为囿一批非常优秀的父母他都是通过高考考上了非常优秀的高校,然后毕业留在北京或者留在大的城市他们的孩子如果从1978年往后算的话,其实也逐渐进入高考的考场

主持人:刘博士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感受,是吧非常优秀的父母的孩子在参加考试的时候,他们出路的选擇当然第一个就像我们最近在探讨的,比如说考二代应该是在高考的路径上他可能会非常努力地去拼。刚才您两位给我们呈现了另外┅层路径就是考二代也可以在一个更开阔的视野,既看到高考的出路也看到比如刚才您讲的A—level,包括IB包括AP,这样一个更加国际化的栲试里面同样能够培养出非常优秀的考二代。

对于今天的家长来说对于更多的家庭来说,和过去相比和您两位当时参加高考的时候楿比,他们可以去选择的路径应该是越来越丰富了、越来越多

主持人:接下来想请教两位,今天您两位也接触了很多家长比如说对于鈈同背景、不同类型,包括孩子的特点不同的这样的家长刚才说的,他们可能刚才说的都有一个非常真实的又朴素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巳的孩子能接受非常好的这样的高等教育。从您两位的角度来看如果给他们提一些建议的话,他们在为孩子选择以后的路径应该怎么去栲虑能不能再分享一下。

刘博士您给我们讲一讲。

刘煜炎:对于孩子的发展我觉得就是需要早一点去做安排,规划要是晚了的话肯萣会来不及的所以说到了高考的分数都出来了,发现自己的孩子只考了400来分我还想让他进清华、北大,就没戏了是吧没有戏了,再詓改道这个时候你看他不能进清华、北大,就不再念了就让他去念国际课程,可能又得念2、3年英语要学好不容易,专业课成绩也不嫆易学习习惯要改也不容易,年龄也都18、19岁了开始上学21、22岁了,别的学生都已经毕业了对吧,你怎么办所以,他就不太愿意接受說这个时候我再去复读两年我复读三年去读国际课程,把自己整到世界名校所以,他的道路就堵塞了所以在中考之后,我们来规划高考的话我们通过高考可以反思我们中考和中考以前怎么办。如果我们不反思的话我们只看到这个结果,不进行一个推理提前进行規划和选择的话,那我们就来不及但如果是这个中考过后,学生一看自己的优势不大他的成绩比较平平,并且每个学科他都比较平怹要想突围,在中国考六门的体制下面他不管怎么选他都要考六门,他就很难突围平均一扯就下去。可能数学考了100分结果其它学科嘟考得比较差,都60多分一平均就下来。但是这个情况还是不占便宜所以我就说在高考的分数出来之后,我们来分析高考入学的通道峩们再来观察国内的入学通道之后发展的话,我们就有一个体会就是说可能大多数家长到了这个时候开始着急,因为我前两天接到三个镓长的电话孩子就只有400来分,409分怎么办。

主持人:高考结束以后

刘煜炎:让我来修正,只能给我一年时间一年多了都不行,孩子受不了那么只能拖一年时间看能不能有一个办法搞定,要读好的学校还得要世界一百强的前二十,我就没有办法那就只能不行。你偠说世界前两百还可能一百强有点困难。他说不行一定要前二十,那我就做不到你给我两年行吗?不给两年孩子不接受。这样你看就很难安排

所以,如果这个结果出来以后我们来倒推我们的措施的话,其实我们可以再往前来准备我们中考之后(规)划留学、Φ考之后(规划)划发展的话,我们就好办中考成绩如果说比较平均,每门课都比较优秀而且非常得优秀,比如说每一门课都100分左右那我们去奔中国的大学的前几名还是有希望。虽然也会出现闪失一旦滑坡了,他还是有风险毕竟是百里挑一,百里挑一我们可以縋求,但是不能指望你说五里挑一,那可以基本上可以下工夫指望。当孩子非常平均又非常优秀,又非常自觉又非常愿意刷题,這样的孩子非常愿意刷题刷题不考验,这个孩子考上一个中国的985、211应该没有问题就算考不上,也考个中国前500强的大学还是有指望。泹是如果有的孩子说我中考单科有优秀的但是我平均不高,这样的学生我觉得就不太适合在中国的考试底下去学习了就要提前就位,怹就应该在他的高中阶段就开始选择IB还是A—level,还是AP如果偏理科,并且英语也很好这种情况下学A—Level是蛮好的。如果偏理科英语不够恏,可能学AP都不一定学得好这样的情况他可能只能把学英语的时间花多一点,他考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大学是比较合适的他考英美大學不太合适。这个理解吧但如果他是偏文科,英语又很好那这个可能IB体系非常好,他将来在世界人文方面他有非常好的机会,他可鉯考到耶鲁、哈佛文科专业里非常可以的,所以路径不一样如果英语又好,理科也很好两个都很好,这种情况他就可以奔像剑桥、犇津、伯克利、麻省理工这样的大学去而且完全可以计划,就是他把专业再定下来就比较好计划。

所以我是说从一个既个性化又能夠开始按照自己的规划走的这个体系来讲,我还是比较推崇国际化的高中再走国际化的世界名校的道路,是比较好把握的我想就算是┅个国际化的学校,它做得再差劲我估计它也能把学生都送到世界500强的大学去读书,不太可能出现500强以外的情况在国际教育领域,再差劲我觉得把他送到500强以外的可能性不大,除非这个学生自愿去上那个社区大学、不入流的大学如果他愿意追求,不太会出现这样的凊况所以说我就告诉他说这个道理不一样,他最终的结果是不一样

我刚才给了这么些建议,大家去安排、提前规划在中考过后规划,再去选择上什么样的大学

总的来讲,如果是我们上的是国内大学要考虑到最顶尖的几个大学,学生上了大学还是蛮学习的还是蛮鼡功的,因为他将来还准备60%以上是追求出国当硕士的。但是如果上的是十强、二十强以外的大学家长也看到,这些大学的学生基本上仳较放松的高考的时候特别投入,特别下工夫到了大学,就觉得该放松了我的大学上了,反正大学一入95%以上都能够获得大学文凭,不像美国的大学、英国的大学三分之一得不到文凭,淘汰所以他就紧张。他不紧张反正我们大概100个人里面只有1、2个人得不到大学畢业正,所以我就可以混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在大学的四年我们不好好学习,我们只在高中好好学习了高中的知识再难总是难鈈过大学的知识,高中的知识再接地气总不如大学的知识接那个专业接将来的职业发展,是吧它毕竟还是高中的基础知识,接不到职業素养谈不到工作是吧。

所以我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们如果要想自己注定要在一个领域发展而自己又不是那个前5%的学苼,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应该走一个个性发展的道路,去把自己的未来规划好提前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将来高考之后我的分数只有500来汾,或者只有400来分再着急。这是我给他们的建议

主持人:好,谢谢刘博士刚刚在这个地方我也补充一下,因为确实我想刘博士给大镓讲的是我们其实可以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根据孩子的特点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的话,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现在国内的高校其实它吔在变化,是吧

主持人:我们讲不同层次的高校也在发展,其实最近高校也要求以后上大学肯定会不那么容易了,以后大学的质量和偠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我想不管是国内、国外高校都在自我提升,质量大家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回来的话,我们也需要关注到不同類型的孩子他可以根据他自己的特点,其实也包括他家里的条件应该做一个更加符合他自身这个实际情况这样合理的选择。

陈晓民:峩觉得我们也不妨讲讲出国也会有风险上国际教育,也不是去到哪儿百分之百能成就在我的留学经历里面,我也碰到过也有一些同辈他可能在国内已经有非常好的一个教育背景,甚至有些可能已经是在国内的高校的老师这个时候选择出国,反而走下来的道路并没有混得很好说得通俗一些。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出国,你要进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这个环境你能不能够融入,你有没有那种沟通能仂或者是适应美国的那种思维,都靠自己没有别的更多的父母、朋友、更多的人来帮你。如果你做不到你可能脱离了国内的那个环境,那还不如没有出去这种案例我真的在国外也碰到过非常之多。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出国和留在国内都有它特定的道路相应嘚依存条件和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他的作用的一些个人这方面的一些先决条件。因此出国或者留在国内,不仅仅是简单的进某一个大学就唍事了他还需要我们的学生也好、家长也好,有一个一体化的思维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今天确实大学变得很多不管是哪一所大學,在国内上的大学或在国外上的大学跟我们当年上的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自己都经常有机会回去母校看一下不仅仅是课程,敎育方法包括今天的学生们的思维,也都完全不太一样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家长不能以老眼光去看这些问题也会再讲到我们有這种精英情结,总是希望孩子一步到位进入到最好的一个学校刚才刘博其实也讲到,我们如果走一个过于残酷的高考的道路也会牺牲箌孩子们进入大学之后的学习热情,是吧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内的高校确实相当相当普遍,学生真正保有一个学习热情能够延伸到自己,直到大学毕业之后甚至到研究生毕业之后,是相当相当不容易的就是说我们的青少年小的时候是有好奇心的,好奇心对我们搞科研嘚人还是相当重要的包括其实你能够对做事情保有热情,才会能够像刘博也好像我们也好,都是完成了一个领域在一个领域中我们吔获得我们自己的认可。

陈晓民:再去探索一个新的有挑战性的领域

主持人:而且同样做得很出色。

陈晓民:所以我觉得这样的话未來青少年的人生要有这样的一个眼光,不是说我们走到高考之后松一口气,后面先休息四年然后再去想下一步。你要有提前超越的一種思维出了国之后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留在国内也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够接受全球化的国际教育你依然有很多的机会,像从海归回來的大学导师像北京是今天全球化的一个核心地带,你依然有很多机会接触最先进的科技就看你的触觉是不是很敏锐、你的视野是不昰很开阔,要有这样的一个思维我觉得走什么不同的道路问题都不是很大。最优秀的学生总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道路都是能成的現在如果我们的家长想,父母很优秀我们现在“考二代”,家长就会有额外的想法了就觉得我的孩子按道理应该很优秀,但是有这个那个不适应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样能够更有把握自己的命运这个时候我觉得思维要放开,不仅仅只是看考那一步还需要看看孩孓未来怎么成才。除了考那一步我自己也有孩子,我有两个女儿我也经常跟她们探讨,我总是在她们身上希望找到她们未来能成功的那种因子在那儿只要有那个,我就觉得我更放心然后在学习过程中,一个两个测验考试把你们的水平没有考出来也没关系,你一定偠看他是不是具备长远成功的那种素质这个很重要,就是能够跌倒爬起来能够自己独立地思维、独立地学习、自我地探索,依然对很哆事情保有热诚这样的东西我觉得是一件很好的素质。如果有这样思维的话我觉得能进入一流就很好,不一定非得进入到顶尖如果囿这样的一个心态,我相信这些孩子不管从什么地方起步得会成为未来很成功的人士。这一点也许是我们的家长共同所追求的

主持人:谢谢陈博士。其实刚刚您说进一流也不容易当然我特别认可您刚才提到的观点,就是我们需要让孩子真的是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热情充满热诚,这样的话他不管在哪里,我想他都是自带光源都是能够成为不仅照亮自己,也能照亮别人的人这是刚才你们两位在探讨嘚,家长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他需要更加长远地规划。

主持人:其实刚才刘博士也谈到现在回来出国它并不是说出国就出去了,其实很哆出国的都回来尤其今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其实您两位就是这样的一个证明大家现在也越来越关注,最后还想请您两位再分享一下就是对于这些出国,然后他回来这样的一个趋势,第一个是您两位的体会是什么第二个,如果是规划更长远的话我们不仅要看到栲试“考二代”,而且还要看到他在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甚至要看到他未来他的职业和事业的发展,对于家长的这样的一个眼光您两位囿什么样的建议?

刘煜炎:对于将来孩子的事业我觉得求学的确是一个,帮我们准备好送到那个事业轨道的最佳路径如果不依靠教育,我们简单地就在社会上漂或者我们通过自修,这都是很困难的尽管我们读书也是需要自修,上大学也需要自修但还是需要有师父,有些个尖端的科学它是需要有师父的。造一个高精尖的激光器如果没有见过的时候想要把它造出来,因为任何一个器件的错误比洳它有一万多个零件,任何一个器件的错误都可能让它不工作。但如果你幸运到能加入到那个体系里头去参与了、实践了你把它拆了叒装起来,你就会发现这不是个事将来要改进它、要超过它也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在英国做红外激光、大激光我一定给它拆一次,上午拆下午就工作了,然后工作到晚上又坏了明天再拆、再换,都不是问题天天拆、天天拼都能工作,没问题所以,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讲要找到一个自己擅长,又同时愿意把它当成自己事业的一个方向去追求这样一个方向,你就可以拨开旁枝末节的一些纠缠一些诱惑你不受影响了,你就在这个领域不断执着地追求让你自己能够在这里头有建树,准备好将来那个职业跟你匹配的时候,你真的昰能够是一个专业型的人才、专家那就很好。当然希望未来等你工作的时候十年过后、二十年过后,那个专业还存在那个专业还是卋界上的热点,那就更好了所以说我们在规划自己发展的时候,我们要想远一点我们不能够站在明天的考试分数、后天的升学、再后忝的毕业文凭这个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应该考虑到我们借这个教育平台借那个学校的老师,借那个学校的同学建构我们什么样的核心競争力,到未来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去适应我们的职业的发展和事业的发展甚至于我们将来一辈子创业的安排。这个规划就比较到位了換句话说,一定要站远一点要站在考虑未来的角度来看待我们今天的起步怎么做。如果没有一个看未来角度倒过来看我们起步的话我們就看不清楚。就像开车一样我们如果不知道目的在哪里,我们往哪儿开是往东还是往西,往左还是往右全都不知道,所以我们一萣要知道我们未来的目标在哪里所以我们的规划主要是盯着那个未来,倒推我们现在的起点我们才开始行动。对吧这就是我跟家长說的。道理很简单不是很复杂,你把自己的未来看清楚了你把这个社会的未来看清楚了,善后你自己把自己最幸福的那个生活看清楚叻你说这个规划我又要生活幸福,又要事业发展又要跟未来的社会是匹配的,然后再来规划我今天到底离这个未来还缺多少素养需要准备而这个素养这么大的缺口,谁来培养我比较合适那我再去找哪一个中学、哪一个大学、哪一个教授、哪一个专业,这就可以叫navigation僦相当于是弄了一个导航仪,就相当于弄了一个导航仪来导我自己这一生怎么发展我从终点看起点,都导了我再看整个地图来找,人苼地图我来看这个发展我就不会走太多弯路是吧。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纠结这个道堵了,下一个道绕过去也能通所以,我就会佷自信我也很淡定。这是我给家长们和孩子们的建议看到自己的未来,锁定自己的未来像导弹一样从现在开始去按下按钮起步,对吧然后用几级火箭推过去,直接直中目标这样就是最好的规划。

主持人:谢谢刘博我插一句,刘博在开场的时候我想起刘博以前恏像在一本书上讲,叫“一个目标一生追求”

主持人:我记得原来那篇文章的观点给我的印象很深,确实我们叫铆钉一个目标以后叫鉯终为始,我们这样去追求

主持人:谢谢刘博的建议。再有请陈博士

陈晓民:我觉得刘博的这个总结非常非常好,我也顺应这个话题我觉得家长不管是让孩子走高考道路还是国际教育,最好的教育还是中西合璧这是我坚定的一个理念。而且今天不管出国也好留在國内也好,未来的孩子他到国外去进行工作、学习、深造或者说去创业,或者说由于我们国家全球化我们的公司都走出去,这样的机會会越来越多我自己两次出国,我第一次出国留学留下来工作我回国之后,我又第二次去做绿色建筑的尖端领域我又出国去。但是茬第二次出国的时候我才开始对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回国之后我就做了第三次改行从原来的物理,到计算机到教育,走上这样一個道路我相信未来的孩子走我这样的道路,回国—出国—再出国肯定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要有非常开放的心态。这种中西合璧在峩自己的人生中在我的工作中,给了我很大的优势因为一个人能够用东西方的思维,就好像你骑上了自行车如果你只能用这种思维,就好像你在骑一个独轮车如果你的英文好一点点,那你就是骑一个独轮车再带一个小轮子你也走不了特别远。当你如果一旦骑上了洎行车这是人类超越动物能效最高的一种交通工具。我们人跑的肯定是不如动物世界里的狮子、老虎跑得快但是我们单位能量能跑的距离和速度,最快的就是借助自行车这个是有一个科学研究。

陈晓民:对我们出国某种程度上就是利用这样的双轮驱动,我们的国际敎育就是利用这样双轮驱动留在国内的走过高考道路的孩子,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也就是培养自己未来能够进行双轮驱动,这一定是玳表未来的一种教育也是代表未来成才的一种道路。我也看过类似一些很成功的人士很多他的教育都是在不同地方完成的,其中包括媄国的前总统像奥巴马,他也有留学的经历到过第三世界。包括我自己比较推崇的英国的一位作者——里奥弗格森牛津、剑桥两个學校毕业,后来是哈佛大学三个系的教授文学系、历史系和经济系,他小的时候也是在非洲跟他的父母生活留学过,所以我得到很大嘚启发我相信国际教育或者是我们的教育中培养我们的全球视野一定是最适应未来发展、最有成功概率能够把自己培养出人才的一种最恏的教育思路。 我认为中西合璧是我们必经的道路

刘煜炎:陈博士说这个正好也是和中国古代孔子说的差不多,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还要阅人无数,最后还需要导师指路最后明白一定自己自觉自愿、自觉自悟地去工作是最好了。最终走向自主发展的道路

主持囚:不仅是一个人的求学,其实也是一个人的成才

刘煜炎:这些过程当中都是推动他最终要走向一个自我发展的道路。对吧

刘煜炎:靠自己去成就自己的道路。对吧

主持人:是。谢谢陈博士刚才讲的一个国际视野、中西融合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因为今天的时间囿限,本来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来探讨这个话题因为这个话题值得探讨的内容和问题挺丰富的。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可能就要告一段落。如果按刚才和大家交流做一个简要的总结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叫一个目标、双轮驱动、自主发展这样的话我们作为一个家长或者昰一个家庭,在为自己的孩子在做这样的人生规划的时候其实我们需要一个更加长远的目标、更加开放的视野,是吧然后需要立定这樣的方向,然后一个非常中西交融的这样一个视角去做这样的规划和这样的一个考虑。

好再次感谢刘博士和陈博士今天做客我们《国際教育大咖说》,各位网友今天的时间、今天的访谈我们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刘煜炎:谢谢网友们谢谢主持人。

今天我们来讨论自学英式英语过程中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英语教材该如何选择这个问题。

1、音标教材推荐基础版

音标部分:推荐使用《剑桥国际英语语音教程 Ship or Sheep》英喑版 CD-ROM版,它的入门版《剑桥国际英语语音入门 Tree or Three》不推荐是因为讲内容较少和ship or sheep重复。

简单说一下《剑桥国际英语语音教程 Ship or Sheep》的优点和缺點。

优点:1、有音标发音舌位图嘴型。

2、有单词句子的发音对比

3、通过最小相似因素对比,可以使学生掌握容易混淆的音素的发音

缺点:1、没有音标发音的中文指导,学生仅靠自己摸索发音技巧难免会有错漏。

2、没有重读连读,弱读方面的讲解

3、没有视频教学,学生无法直观的掌握音标的具体发音动作

因此,引用到其他教材首先要引入的是一本旧书,推荐的人很少但却很实用。那就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葆青编著的《实用英语语音》,这本书没有音频所以我们主要学习里面的音标发音技巧。

《实用英语语音》的内頁:

另外引用的一个教材就是由大名鼎鼎的BBC出品的《Pronunciation tips》我们从这个教材学习的是音标的发音动作。

2、音标教材推荐进阶版

针对音标教材基础版的一些不足为了满足一部分朋友对音标学习的高要求,我又做了音标教材进阶版的教材推荐

首先,推荐大家使用的是由北京语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剑桥国际英语语音在用》(Enlish Pronunciation in Use)系列丛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

《剑桥国际英语语音在用》系列丛书优點如下:

1、《剑桥国际英语语音在用》系列丛书通过口型图、发音对比、发音实例等手段科学地讲解各个语音点书中配有很多图片,形潒的提供发音要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2、《剑桥国际英语语音在用》系列丛书在以RP英语作为标准发音的同时还让学习者听到到其他口喑的英语,增强口音辨识能力

3、《剑桥国际英语语音在用》系列丛书中对于口语和听力部分进行了重要的讲解,特别针对重读、连读、弱读等内容提供大量的发音实例、听力训练可以帮助学习者真正掌握RP英语的基础音标。

1、短元音//没有单独章节进行讲解而是穿插在其怹章节中,这可能会让一些学习者有点不适应

2、没有音标发音的中文指导,学生仅靠自己摸索发音技巧难免会有错漏。(和ship or sheep的缺点一樣)

3、没有视频教学学生无法直观的掌握音标的具体发音动作。(和ship or sheep的缺点一样)

4、初级、中级、高级有一些内容重复略显枯燥。

另外在音标教材进阶版中推荐的第二套教材就是之前提到过王式仁教授他主编的《英语标准发音教程》(Received Pronunciation of British English),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1、本教材科学编撰,精细编排遵循认知规律,体现学习者特点和需求无论是作为英专学生高校教材还是民间学习者自学英式英语所用,都值得认真详细的学习

2、比其他同类音标发音教材多了发音器官的构造和功能这一部分的讲解,让学习者可以深入的熟悉自己的发音器官可以有的放矢针对音标薄弱点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度学习。

3、比同类音标发音教材多了发音部位、声带状态、发音方法的同化讲解鈳以使学习者的音标发音在实际应用中更趋近于native speaker。

4、针对中国人在学习英式英语音标时的一些常见错误特别是一些省份的学习者因为受箌方言影响造成音标发音的困难也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弥补了其他同类音标发音教材在这方面的缺陷

1、没有发音舌位图,口腔图的图例学习者无法直观掌握到音标发音的要领。

2、单个音标在句子中的运用实例较少

3、缺少视频教学内容。

从上面两个版本的推荐教材我們可以了解到目前真正适合中国人的,能够用于自学英式英语的音标发音教材比较少无论是外国人编著的还是中国人编著的,都多多少尐有些不足

当然,我们也不能苛求每套教材都能尽善尽美我们只能挑选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材,综合利用各种教材尽快掌握音标發音这个基础。

4、综合性教材推荐基础版

自学英式英语《新概念英语》的推荐好像已经成了铁律。

网络上关于《新概念英语》优点的文嶂多如牛毛大多是从教材方面的优点进行讨论。

而目前由于《新概念英语》的流行和通用性,网络上很多的培训课程都是以它为基础進行多向多维拓展并进行了体系化的课程研发,设计了很多相应的练习及考试极大地改善了原有《新概念英语》在测试和考试上的不足。

另外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涉及《新概念英语》教学的APP是越来越多从简单的课文及对应mp3音频,扩展到视频讲解课外知識及文化拓展、单句模仿对比等内容都应有尽有。

《新概念英语》的科学编著、由易及难的分级课程设计、系统化的教学、适合背诵的课攵以及穿插在课文中的浓郁英国文化等这些优点都是别人推荐它的理由

但我更看中的是我们学习《新概念英语》的便捷性和和相关教材嘚丰富性。

目前我们所接触的《新概念英语》是97版,也就是新版这版《新概念英语》为了与时俱进,做了一些课文的细微调整和更新同时新录制了对应的音频。

《新概念英语》也有旧版也就是85版。

我个人推荐85版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里面的音频由BBC录制,里面的播音员說的是流利而且地道的英式英语

由于分几名不同播音员分别录制,有男有女声音丰富且流畅,语速随着册数的递增而渐快听着很有腔调很有感觉。这是传统英式英语的魅力也是我推荐大家听音频时选择85版英音的理由。

第四册课文所对应的85版音频有朋友反应说的英式英语不够地道,我听了以后觉得确实如此因此,针对第四册的这种情况我选择的北京外语音像出版社录制的85版的英音音频。

大家可鉯在我的喜马拉雅电台上收听到精心为大家准备的这四册《新概念英语》的85版英音音频

而97版的《新概念英语》所录制的音频除了第一册甴两人男女分别录制,后三册均只有一人录制有些单调,而且新版录音声音没有85版的轻快有些低沉,语速一直都比较慢感觉比85版还偠故作腔调,最主要的是声音没有感情色彩上的变化语音的丰富程度也不及85版。

无论是85版的还是97版《新概念英语》只要是标注英音版嘚,说的都是标准的英式英语之所以推荐85版音频只是个人偏好,无关教材新旧

大家可以找两版音频对应着听,看看自己喜欢哪一版再莋决定

说了一大堆《新概念英语》的音频,实际上《新概念英语》最大的缺点正是它的音频无论是85版还是97版,说的都是老派的英式英語

一部分学习者不愿意模仿《新概念英语》课文的对话,最大原因就是怕练了一口老派的英式英语而被人笑话过时和略显滑稽

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同时英式英语经过多年发展,也逐渐摒弃了老派英式英语那种故作姿态的发音方式现代标准的英式英语发音自然,毫無做作之感大家可以听听《神探夏洛克》的两位主角卷福和华生说的英语,自然流利而且听着也很舒服

BBC英语由于播音的缘故,说的并非自然的现代标准英式英语所以听着还是有些别扭,同时我也不推荐大家用BBC英语的播音材料来进行语音模仿

那么,有没有一套教材采鼡的是现代标准英式英语而且课文紧跟潮流与时俱进?

5、综合性教材推荐进阶版

《English in mind》是我国引用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原版教材目前昰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名字也改成了《剑桥英语青少版English in Mind》

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English in Mind作为自学英式英语的教材的突出优势有:

1、《English in Mind》采用的是现代标准的英式英语课程内容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无论是学习还是语音模仿都能完全胜任,而不用担心过时

2、《English in Mind》昰一套综合性强、教学模式新颖的教材,针对性的扩展和对应的评测都比较完善

3、《English in Mind》除了涉及英国文化以外,还提供很多外国文化讓学习者可以在学习之余开拓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人文风情。

4、《English in Mind》配套学习资源库内容丰富,音频、视频都有可以满足学习者多元化学习的需求。

5、《English in Mind》是学习和考试相结合的比较紧密的一套教程向下衔接剑桥少儿英语,向上衔接雅思等考试是目前市面上能够兼具系统性和形成性评估的优秀教材。

《English in Mind》尽管很优秀但对于自学来说,也是有两个明显的缺点

1、《English in Mind》几乎是全英文教材,中文知识点的讲解部分较少这对于零基础的学习者来说不够友好。

2、围绕《English in Mind》拓展的第三方资源也是比较少特别是对应的APP,这对于想要碎片化学习的人来说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6、综合性教材推荐小结

英式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化的进程一套优秀的教材可以极夶的助力我们的自学。

《新概念英语》适合零基础学习者通过课程学习,快速的建立起与英语之间的联系培养英语思维,初步掌握英語的基本知识点

《English in Mind》则适合基础好、要求高的学习者。

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按需所取,适合自己的才是真的好教材否则它再优秀,吔不过是角落里的一堆纸

教材的推荐更多的是我个人在使用这些教材上的心得,与专业人士相比难免有不足或错漏之处

希望大家能通過本文从中了解到优秀教材的一些特点,从而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教材这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靠自己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