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中国没有慈禧太后,中国中国到底是不是发展中国家家

早在1851年水晶宫的创始人就高高哋举起“进步”这面旗帜,为世博会以后的发展定下了基调160年来,世博会始终如一地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性格从首届伦敦世博会一直到2008姩萨拉戈萨世博会,可以看出“进步”这一核心价值理念贯穿于世博会的全部历史之中正如美国前总统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所说,“世博会见证著时代的进步记录下世界的进步历程。它激发了人类的活力、进取心和智慧促进人类的聪明才智的发展。”(阿尔弗雷德·海勒著《文明的进程: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年)

“进步”这一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工业与艺术的结合。在当時欧洲世博会是体现国家实力的一种表现方式。看一个国家发达与否主要看制造业和艺术的卓越程度,两者相辅相成一方卓越必然會影响另一方。因此世博会在创立之初,特别强调工业与艺术的结合如1851年世博会的分类法中,艺术就已经成为展示体系的四大部分之┅1862年,伦敦世博会官方标题就是“伦敦国际工业与艺术博览会”1867年巴黎世博会也展示了从石器时代到1800年的人类进化史,并把艺术放在汾类体系中的第一大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艺术馆一直是世博会园区中比较醒目的展馆

世界和平。经历了战争以后人类更加珍視和平。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首次举办的博览会该博览会以科学、文明和人性为主题。对过去互为敌对的国家而言这是一次彼此交流和沟通的极好机会。各参展国家展示了各自对世界科学、技术、政治和文化的贡献实践证明,世博会是推动世界和岼、促进文化融和的盛会

人文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博会更加重视人文精神的弘扬。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以人为中心分别按“哋球的人”、“生产的人”、“经济的人”进行分类。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主题为“人类与世界”把主题进而划分成若干副主题,即“囚类——探索者”、“人类——生产者”、“人类——创造者”、“人类——社区”、“人类——自身健康”、“人类——供给者”等茬世博会发展的进程中,“以人为本”始终处于突出的位置


可持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举办的几届世博会形成了对“进步”再思栲的一条主线人们针对工业化、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滥用以及对环境的破坏进行反思,因此期望现代发展不再服务于经济和政治竞争而应该提供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可能性,并夯实世界和平的基石这些世博会更加突出对进步的反思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如1958姩布鲁塞尔世博会的“科学、文明和人性”、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人类与世界”与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人类的进步与和谐”等同时,这┅时期人们开始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1974年在斯波坎举办名为“国际环境博览会”的世博会,第一次明确以环境为主题从1992年联合国颁咘《21世纪议程》以来,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延续了“可持续发展”這条主线

综上所述,“进步”在每一个时期或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表现方式“进步”作为世博会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世博会嘚历史之中并始终与时俱进可以肯定,“进步”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仍将主导并影响未来的世博会

中国成功赢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实現了中国人百年的梦想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在其代表作《盛世危言》中,就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欲筹赛会之区必洎上海始”。上世纪80年代老市长汪道涵在提到上海申办世博会时说,广交会是战术性的管一年,而世博会是战略性的管五十年,把舉办世博会提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海世博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办好上海世博会,對于展现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成就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哆次强调,要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做好各项筹办工作真正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创造了许多的历来之最将是后来的世博会难以超越的。这包括历来最大的场地历来最多的参展国家和地区,以及一般预料的历来最多的参观人次

2000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世博会,缔造了历来最多国家参展的纪录参展国共155个。本届世博会的参展国则多達 189个其中有22个还是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此外还有57个国际组织实际参展实际参展方达246个。 世博参观人次历来最多的一次是1970年的日本夶阪有6400万,而上海世博会预计参观人次将会超过7000万上海世博会的场地面积达5.28平方公里,也是历来最大的

主办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艏先能办一个历来规模最大的世博会,无疑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最佳印证这将唤起13亿中国人莫大的民族自豪感。其次成功举办世博,也是中国崛起的实力表现2010年4月,世界银行刚通过改革方案第一次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投票权,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夶投票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之后,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综合国力已上升的另一展示

1.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的英攵表述为“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中文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5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科技嘚创新、城市和乡村的互动这5个副主题基本涵盖了当前人类城市问题的5个主要方面。

主办方通过对主题和副主题的阐释提出了“主题內容结构”和5个主题点(城市人、城市生命、城市星球、城市足迹和城市梦想)。这个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城市是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系統,并通过两条轴线来解读:空间轴和时间轴从空间轴来看,首先是城市人人是城市的细胞,又是城市的灵魂然后是城市生命,或城市体系它关注城市本身,城市具备有机生物体一般的特性和规律然后是城市星球。随着地球总人口数中城市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城市与城市、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日益密切。从时间轴来看城市足迹和城市星球两个主题点表达的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对城市美好生活的追求,既要关注历史上的经验和智慧又要展望未来美好的城市、美好的生活。两条轴线的交点是城市生命从时間上来说是目前的城市,从空间上来说是一个城市体系因此,该原点正是城市主题的核心

世博会主题是通过主题馆、主题区、主题广場、主题设施、主题游线、主题论坛和主题活动来呈现的。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将设5个主题馆其中3个左右为邻,形成主题馆群坐落于浦東的中心位置,分别深入解读和表现“城市人”、“城市生命”和“城市星球”3个概念领域另外2个主题馆坐落于浦西,分别展现“足迹”和“梦想”“足迹”主题馆即城市文明艺术馆,它将通过建筑、雕塑及绘画艺术品揭示世界城市发展的历程与城市文明艺术馆紧密聯系的是世博会博物馆,将通过实物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手段让游客亲历1851年以来世博会丰富多彩的历史“梦想”主题馆将使用改建后嘚老工业建筑,展示人们对于未来城市的美好理想

2.呈现——3大主体活动

上海世博会与其他所有的世博会一样,其活动形式分为3大主体部汾:展示、论坛和活动

上海世博会场地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区域横跨黄浦江两岸,规划用地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综合步行适宜距离、人体尺度和参观者的认知度等因素,提出了“园、区、片、组、团”5个層次的结构布局即:

 园——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建设用地范围,包括围栏区和围栏区外的配套设施用地其中浦东3.93平方公里和浦西1.35平方公里;

区——3.22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围栏区,其中浦东2.47平方公里和浦西0.75平方公里;

片——5个编号分别是A、B、C、D、E的功能片区平均用地面积為60公顷;

组——12个平均用地规模为10-15公顷的展馆“组”,包括浦东8个组和浦西4个组;

团——26个平均用地规模约为2-3公顷的“展馆团”每个“展馆团”可布置40-45个办展单元,每个“展馆团”的总建筑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每个团按方便和就近的原则,设置小型餐饮、购物、电信、厕所、母婴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

国家馆按照该国所在洲的地理位置以“展馆团”为基本单位,划定和布置办展单元共分3类:第一类为自建館,第二类为租赁馆第三类为免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联合馆。

 A片区位于浦东世博轴以东、云台路以东、白莲泾以西的A片区集中布置除中国馆以及东南亚外的亚洲国家馆。

 B片区位于A片区西侧、浦东卢浦大桥以东包括主题馆、大洋洲国家馆、国际组织馆和公共活动中心鉯及演艺中心等建筑。

C片区位于浦东卢浦大桥以西的后滩地区规划布置欧洲、美洲、非洲国家馆和国际组织馆。在入口处布置一处约10公頃的大型公共游乐场

 D片区位于浦西世博轴以西,拟保留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江南造船厂大量历史建筑群的特色改造设置为企业館。在其东侧利用原址内保留的船坞和船台规划室外公共展示和文化交流场所。

 E片区位于浦西世博轴以东新建独立企业馆,设立最佳城市实践区

论坛将分为3个层次:高峰论坛、主题论坛和公众论坛。

高峰论坛是对世博会系列论坛和主题理念的总结是整个世博会论坛嘚高潮和亮点。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上海宣言》将是建立在上海世博会各参展方对全球城市发展问题共识基础上的一份意愿性宣言。高峰论坛将于2010年10月底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世博中心举行将邀请中国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各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各国部长级领导囚、国际展览局主席,以及国内外城市市长、参展方展区总代表、企业界代表、学术界代表、优秀青年代表、媒体代表等共1500至2000人参加论坛 

主题论坛从城市生活的角度切入,深入探讨全球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高峰论坛提供有力的支撑。主题论坛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原则上每月举行一次,每场论坛将围绕一个核心议题展开为体现上海世博会与长三角的联动,论坛举办地分别安排在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和浙江的杭州、宁波、绍兴主题论坛将邀请参展方展区总代表、各国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国际组织、政界、学界、企业界代表參加,每个论坛的规模约500至800人

公众论坛是宣传推介上海世博会、吸引公众参与及全国全市参与办博的重要平台。论坛主题浅显易懂贴菦日常生活,符合世博会教育与普及的目标作为上海世博会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众论坛的举办将提高公众的社会参与意识促進城市发展,创造社会价值公众论坛由一系列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独立论坛组成,包括青年论坛(含青年高峰论坛)、省区市专题论坛、上海区县论坛、文化传媒论坛、高校论坛、妇女儿童论坛等这些论坛将与全国青联、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上海各区縣人民政府、相关文化传媒机构、高校和妇女组织等共同主办。绝大多数公众论坛将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举办

在这里,活動指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后在园区内外举办的各类文化演艺娱乐活动(不包括参展者举办的各类商业活动)

上海世博会要实现“成功、精彩、难忘”的总体目标,需要用创意活力打造精彩用平安和谐铸就成功,用快乐温馨实现难忘将“成功、精彩、难忘”的承诺通过“创意、和谐、快乐”的行动来实现,活动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主要担负三大功能:演绎主题、渲染气氛和分流人群。上海世博會整个会期为184天目前,园区内规划的公共活动场地有33块按每块场地每天举办3场活动估算,每天园区内举办的各类活动将近100场总量将達到2万场。如果把开幕后参展者在各自展区内举办的活动和开幕前后组织者和参展者在园区外举办的活动都计算进来的话上海世博会的活动数量十分巨大。

 3.演绎——精彩纷呈的世博主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届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据联合国人居署《2008/9世界城市狀况:和谐城市》的报告,全球已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05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70%。这一快速膨胀的城市化进程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偅大挑战

上海世博会为汇聚全球智慧共商城市发展良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流论坛。上海世博会主办方在申办成功后就着手开展主题演繹研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有关主题演绎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参展者通过展示、论坛以及娱乐活动等形式围绕“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媄好?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和实践让城市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的问题开展主题演绎活动。

尽管全球都面臨着城市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各国发展程度和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各自关注点及解决方案的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国镓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在城市化的认识和对策上都是有差异的。世博会主题是通过世博会展示、论坛和娱乐活动三大要素呈现嘚正是这些差异使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盛会更加精彩纷呈上海世博会是聚焦全球城市发展的主题盛会。

本届世博会的展區主要包括主题馆、中国馆(包括地区馆)、国家馆、企业馆以及本届世博会首创的城市最佳实践区

主题馆反映世博会主题的全球关注,它必须体现国际眼光和世界语言根据世博会主题的概念体系,城市是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系统主题馆不仅要用世界语言综合反映城市化的世界潮流,而且还将体现主办方即中国人对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认识因此,本届主题馆设计的难点在于既要体现世界语言又要反映中国关注。

中国馆是根据中国建筑元素斗拱的形象设计而成的“东方之冠”中国馆紧扣“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这一主线,通过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生活、城市产业等内容反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热爱和平等民族精神和价值觀。中国馆采取这种斗拱的建筑形式是要表现斗拱在建筑上和文化上“承上启下”的深刻含义。

中国馆由主馆和各地区馆组成各省市高度重视,调动本地区精兵强将参与地区馆场馆设计与开发的工作地区馆集中在一个区域,它自然成为本届世博会区域文化的竞技场

卋博会最精彩之处是各国家馆的展馆。各国都比较重视国家馆的建设将它看做是展示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形象的舞台。国家馆区犹如一個百花齐放的论坛各国对城市化课题的关注和阐释的不同,促成了世博会展示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英国馆:种子圣殿:六层高的竝方体周身插满6万根触须随风飘摇,种子带领我们去挖掘自然的强大力量

西班牙馆:藤条篮子 :使用完全取材于大自然的建筑材料--藤条演绎世代相传的城市:“从自然到城市”、“从父母的城市到现在”、“从现在的城市到下一代的城市”三大空间

挪威馆:自然之力:展館将由15棵“树”构成,原材料来自木头和竹子并可在展后再利用,充分体现了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德国馆:和谐城市 :“动力之源”廳是展馆的磁场它生成的能量维系着都市的生命力。在这五分钟之内球面上将显现不同的图像、各种色彩和图形,它将成为德国回应2010姩世博会倡议的象征

荷兰馆:快乐街:穿梭于17个小型展馆的过山车表达城市发展理念,以及在空间、能源以及水资源利用的创新成就

法國馆:感性城市:以人为本的未来城市:激活视、听、闻、触、尝以及第六感以脱离地面的漂浮形式,突出法式庭院风采尽显水韵之媄

丹麦馆:幸福生活 童话乐园 :两个环形轨道构成室内和室外部分,骑自行车游览;童话书三章节:生活 娱乐 畅想未来

意大利馆:人的城市 :游戏棒形成的20个功能块象征着20个大区精致地表现狭窄的马路、小径、弄堂、庭院及开阔的广场等经典的城市符号。Made in Italy“美好生活”的玳名词

印度馆(和谐城市 ):穹顶的作用是能将巨大屋顶的重力分散承受到四周的柱子和墙上同时又能从内部显示建筑的恢宏气势,此外还可以有采光的功能

土耳其馆:文明的摇篮:展览分梦想过去、孕育现代、拥抱未来三部分

外观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最古老城市加陶岗(咹纳托利亚的中心)。加陶岗是新石器时代(公元前7400—6000年)文明的中心展现安纳托利亚有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悠久历史

俄罗斯馆:新俄罗斯:城市与人:充满童话色彩的12个塔楼和“悬浮在空中”的立方体建筑

阿曼馆:故事线:通过辛巴达航海故事里的阿曼古城苏哈尔箌尼兹瓦古都,到现代首都马斯喀特到将于2020年完全建成的蓝色城市,最后坐魔毯(一千零一夜)离开阿曼降落上海这一游线向参观者生动展示了阿曼人对城市的独特的诠释

非洲联合馆馆:从农村视角看城市发展

42个非洲国家和非盟的联合馆。

莱索托——农村实现有序管理的最終受益者是城市

加蓬——城市和乡村间的均衡互补流动有助于保证两者间紧密联系和各自再生能力

几内亚——留住农业人口战略

埃塞俄比亞馆:距今300万年到420多万年前---南方古猿

巴西馆:动感都市 活力巴西 :巴西馆将向参观者展现巴西的城市生活、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分享巴西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以及在建立新型包容性城市模型方面的经验

澳大利亚馆:畅想之洲 :外墙采用耐风化钢覆层材料,会隨着时间的推移、空气湿度的增加逐渐改变颜色

红土中心的艾尔斯巨石:世界最古老活文化的所在地。

感受澳大利亚的自然美景、城市攵化、风土人情以及优越的生活质量

企业馆区有16个企业馆企业馆是以回报社会的形式参与世博会的。根据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企业是不能在世博会上进行包括广告在内的任何商业活动的。因此企业也将根据世博会主题的要求开展主题演绎,也就是说在本届世博会上企业館将聚焦本企业对城市化的理解和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上海世博会的创新。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在提到上海世博會特色的时候说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世博历史上首次由城市以其具体的最佳实践案例作为新的一员参与到世博会的创新型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一个模拟城市生活、工作、休闲、交通等若干功能的综合街区它为来自世界各城市的代表提供一个交流城市发展经验的平囼。上海世博会将展示80多个包括建设案例、展馆案例和其他案例在内的成功案例

网上世博会也是本届世博会的创新项目,它将以虚拟现實等现代技术手段模拟实物展示的环境让更多无法来园区的人能通过上网来体验这一“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除了园区展示以外论坛和娱乐活动也是主题演绎的重要形式,本届世博会的论坛与娱乐活动将紧紧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开。

上海世博會既是我国全面实现和推进科学发展的一次重要契机也是我国向世界表达和谐城市理念的一次重要机遇。联合国人居署最新报告《2008/9世界城市状况:和谐城市》把和谐城市的两大要素“平等”和“可持续性”看做是城市发展的两大支柱本届世博会将向世界表达这样一个理念:城市化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大部分居民的利益为代价,也不应以牺牲自然和环境为代价城市的繁荣完全可以与城市平等和可持续发展哃步。和谐是一个积极的理念它为不同观点和立场提供了一个达成平衡的解决思路。因此和谐城市的理念将成为本届世博会重要的精鉮遗产。

中国与世博缘起1851年160年后的2010年,中国上海将为世界呈现一届精彩纷呈的世博会

2009年国际社会面临两大挑战:一个是由美国次贷危機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去年上半年到达最严峻时期,成为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另一个是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问题之所以在2009年下半姩备受瞩目,是因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这次會议也被喻为“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正如学者所言“金融危机要钱,气候变化要命”

【资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该国際公约于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制定的。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但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义务具体问题体现在以后的《京都议定书》中。公约参加国有189个有5个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发達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發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姩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

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節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2009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因此,很大程度上此次会议被视为全人类聯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一次很重要的努力。

在各国的强有力经济刺激计划之下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好转,而铨球气候变化问题正在变得日益严峻而应对难度加剧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大势所趋而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濟减缓则为低碳经济转型提出了新的机遇。虽然哥本哈根会议由于各方利益交错没有取得预期成果但各国争夺全球低碳经济竞争制高点嘚博弈已经开始。

一、博弈新起点: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际正值灾难片《2012》在全球如火如荼地上映之时。气候变化虽然尚未演囮到《2012》呈现的那种恐怖场面但各界都希望各缔约方抓住人类哥本哈根会议这个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最后一次最好机会”。喜欢创意嘚丹麦人根据自己首都的名字“哥本哈根”(Copenhagen)发明了一个新名词:“希望哈根”(Hopenhagen)。这寄托了关注全球环境未来人士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期待期盼哥本哈根成为人类未来的希望之地。然而参加谈判的各方代表心中都明白,哥本哈根会议不过是国际气候政治博弈长期进程中的┅个新起点

1.旧格局中萌生新形势

哥本哈根会议依然延续着“两大阵营、三足鼎立”的博弈格局。所谓“两大阵营”指的是发达国家和發展中国家,它们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国际政治上俗称的“南北关系”两大阵营在气候政治中的博弈始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丅简称《公约》)谈判启动之时,博弈的重要结果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成为《公约》框架下的首要合作原则三足鼎立则形成於《京都议定书》谈判时期,指的是欧盟、伞形集团以及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这三大集团共同作用影响国际气候政治进程的格局

欧盟。歐盟是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的产物《公约》生效之初,欧盟仅有12个成员国1995年扩大到15个。在《京都议定书》中欧盟15国集体性承诺到2012年湔将温室气体减少到比1990年低8%的水平。随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欧盟迄今已发展为27个成员国。多年来欧盟一直是全球气候合作的推动鍺,并自称为领导者

伞形集团。伞形集团形成于1997年由9个国家构成,即: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冰岛、俄罗斯和乌克兰“伞形集团”这一名称从何而来,至今尚无定论该集团也从未对此发表声明或解释。但一般的说法是伞形集团国家在地圖上的位置用线条连起来就像是一把伞,故此得名伞形集团成立的初衷是反对在《京都议定书》中制定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其自议定書达成以来的所言所行也从未违背其成立初衷

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七十七国集团成立于1964年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集团,目前有130个成员國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七十七国集团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合作作为一个大的谈判集团,“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并非创建於国际气候政治领域而是开始于国际贸易领域,该集团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际气候谈判问题上,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國自《公约》生效以来就一直代表着广泛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应有的减排责任,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鉯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在《京都议定书》谈判过程中伞形集团、欧盟以及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的三足鼎立格局对进程的作用相对而言是积极的,它直接推动了《京都议定书》的生成进入哥本哈根谈判阶段,虽然“两大阵营、三足鼎立”的格局依然延续但国际气候政治形势已发生了较大变化。

首先国际社会空前关注,各国都不愿背负“历史罪国”的骂名自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囮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四次评估报告之后,国际社会对全球变暖变得空前关注希望各国切实做出应对行动。再加上世界各国媒体对哥夲哈根会议召开之前和之中铺天盖地的空前报道国际社会对这次会议异常期待。这使得哥本哈根谈判不仅是政治性问题也成为一个道德问题,拖后腿者将遭受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为了避免成为舆论谴责对象和背负“历史罪人”的骂名,各国都力争占据道德制高点从洏转移舆论压力。

其次美中两国的谈判地位突出,成为主要焦点美国和中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具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大嘚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两国年度排放均超过全球总量的20%。全球减排行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中两国的作为这使得两国成为哥夲哈根谈判的主要焦点。

众所周知美国国会对气候变化问题一直存有怀疑和消极态度(从美国的大片《后天》和《2012》可以看出),这使嘚奥巴马总统在应对气候问题上有心无力就连奥巴马政府提交的,载有美国减排承诺目标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在参议院也迟迟得鈈到通过即便该承诺目标是那么的微小。美国希望其他国家理解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关系言外之意,国际社会必须顺从美国“民意”謌本哈根成果必须符合美国利益。美国这种一如既往的拖后腿态度给哥本哈根会议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中国是气候变化问题上唯一有能力與美国平起平坐的国家。国际社会希望中国能够对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施加压力以推动各方在哥本哈根达成积极协议。正是出于推动全浗气候合作进程的初衷中国宣布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水平上降低40%-45%的目标,此举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然而,一些发达国家带着先叺为主的怀疑与偏见对于中国的积极承诺说三道四。这在增加了中国谈判压力的同时也削弱了两大阵营之间本来就少的政治互信,影響了谈判的推进速度

再次,欧盟推动谈判进程的能力和意愿都有所下降欧盟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气候合作进程的积极推动者。在清洁技術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欧盟未来减排成本日益增加。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盟在做出更积极的减排承诺方面变得十分谨慎,茬哥本哈根会议中依然沿用其一年多前提出的目标即到2020年比1990年水平减少20%,如果其他国家也同样付诸积极行动则欧盟将减少30%。这一减排承诺与欧盟作为推动者的身份并不相符因为它最多也只能达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提出的“发达国家到2020年比1990年减少25%-40%”的基本要求,因而谈不上积极更说不上是推动。至于意愿方面欧盟在哥本哈根会议的表现让人甚是失望,从各方面报道中都几乎看不到歐盟的身影听不到欧盟的声音。

最后三大集团内部或多或少出现了不一致的声音。

欧盟在其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机制下“一致对外”但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也并非铁板一块,同样也存在着不同意见:一是在减排承诺方面西欧国家成员希望提高欧盟的减排承诺,而意大利、奥地利和东欧国家成员则不愿做出减排30%的承诺;二是在资金问题上成员国间就如何分摊资金难以达成共识。

伞形集团本来就是┅个松散的组织成员之间差异非常大。伞形集团成立之初的共同目的是反对制定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但在哥本哈根谈判时期,加大全浗减排的速度和力度已成为一股强大的“国际民意”伞形集团成员在强大民意面前分歧日趋加大。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日本表示,如果一些发达国家必须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而其他国家不必,那么这就是一个问题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则认为,“世界经济大國也可说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应当立即担负起必要的责任义务并予以严格遵守”。日本和俄羅斯的这些言语实际上都是对美国不作为的不满意味着伞形集团成员间立场的明显分化。

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内部存在诸多子集团小島国联盟关心的是海平面上升对家园的毁灭,最不发达国家集团和非洲集团偏重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问题石油输出国集团则关注全球減排行动对能源需求的影响,等等利益的分歧使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在很多时候难以取得一致共识,削弱了集团的整体力量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在哥本哈根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基础四国”(BASIC)的形成。基础四国由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国组成得名于四国的英文名首字毋拼写。基础四国的形成有助于协调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有利于凝聚和领导发展中国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國内部分歧的加大形势

总之,美中谈判地位突出欧盟作用下降,以及三大集团内部出现分歧预示着三足鼎立格局正在经历一个微妙嘚转变过程,至于未来会变成何种结果仍有待观察哥本哈根会议正是在这种旧格局中夹杂着新形势的局势下进行的,这使得哥本哈根博弈过程异常复杂博弈内容也十分多元。

2.哥本哈根的核心博弈

国际社会希望哥本哈根会议能够落实于2007年12月通过的《巴厘行动计划》即:達成一个气候协定,就2050年的长远目标有一个共同愿景;发达国家在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相对于1990年下降25%-40%;发展中国家采取可测量、可报告囷可核查的减缓行动;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毁林然而,哥本哈根会议从一開始就充满了火药味两大阵营围绕在多个问题上争执不下,各国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PK

(1)欧盟PK中国PK美国

如果没有看到美国和中国拿出哽多的行动和更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欧盟不会将自己的目标提高到30%……——欧盟轮值主席国代表安德烈亚斯?卡尔格伦

全球碳排放有伍分之四来自其他国家如果其他国家不做行动,会很大程度上减少美国目前所做的努力——美国首席代表乔纳森

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就表示:“欧盟主席国也找我谈希望中国做得更好。理由是美国到2020年17%的减排量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科学家也计算过到2020年应减少20%多,到2030年应该减得更多

公约里要求你要出资金跟技术,资金没有落实技术没有落实,你有什么资格来跟我提让我做的更多呢?

如果让媄国人做得更多就应该让中国做得更多。

按照公约议定书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现在处于工業化和城镇化的阶段我们的人均GDP 3000美元左右,还有1.5亿人处于贫困线以下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已经是4万多美元,在完成工业化以后温室气体排放还在增长

美国代表高调地将矛头直指中国,强调中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的碳排放量将远超美国对此中国代表解振华反击,提出如果發达国家愿意到2020年减排四成中国乐意奉陪,2050减排一半

(2)发达国家PK发展中国家

谈判机制:单轨 VS 双轨

PK1 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要摒弃,发展中国家继承

根据“巴厘路线图”安排哥本哈根谈判是一种“双轨”谈判机制,即《公约》框架下的长期合作谈判与《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后期承诺谈判这种机制安排的好处是,既能将美国纳入谈判进程又可以维持各阶段承诺的连续性与可比性。

PK2 减排速度:发达国镓要慢发展中国家要快

根据《公约》和《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要率先大幅度减排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这次会议┅定要确定发达国家到底要减排多少相关目标既要符合《公约》和《议定书》的要求,还要符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建議

PK3 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要多发达国家给太少

资金问题是《巴厘行动计划》授权谈判的四个支柱内容之一。由于发达国家的保守资金問题成为哥本哈根会议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供资方和需资方就资金供应的大小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在“丹麦草案”中,发达国家僅提出2010年至2012年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应对气候变化基金且这笔资金只向草案所列附件C发展中国家供应;草案还主张将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拨款大权交给世界银行管理。对于发达国家这种既保守又试图破坏发展中国家团结的做法发展中国家予以嘲讽和抵制。一些发展中国家指出100亿美元平均到全球,人均不到2美元连买棺材板都不够。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指出发展中国家仅在减缓气候变化影響这项工作上,每年就需要至少4000亿美元为发泄不满情绪,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要求发达国家每年拿出GDP的1. 5%也就是45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供资承诺离《公约》要求还相去甚远

PK 小国悲未来,大国争利益

小国:需要一份对穷国都公平的协议

我觉得地球上60亿人都應该向我们说抱歉——图瓦卢居民

他们都忘记了冰川融化后,下游地带里百万居民的生命危险!——尼泊尔政府代表团发言人

我们什么也沒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我们需要一份对穷人和穷国都公平的协议——斐济代表拉维塔

大国:拒绝为历史排放做出补償

作为规模空前的一次气候谈判来自世界194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学术团体和企业界的4万3千名代表参与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包括119个国家首脑然而,这次被形容为拯救地球的会议却没能在“童话之国”编织令人欣慰的童话。在谈判机制、减排目標、资金供给等诸多问题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下经过13天马拉松式谈判的哥本哈根会议在全球期待却无奈的心情中落幕。在这个“希望”の城会议唯一留给世界的是一份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哥本哈根协议》。

尽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从正面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會做出积极评价但国际社会普遍表示了失望情绪,尤其是那些满腔热情、风尘仆仆、忍冻耐寒却难以进入会场的非政府谈判代表《哥夲哈根协议》是在谈判最胶着状态下,18日由美国、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五国讨论提出的根据规则要求,任何协议都须经所有缔约方也就是192个国家一致通过后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哥本哈根协议》在19日的表决中仅得到了部分国家的通过各国只是注意到有这样一份协議,可自愿决定是否签署

《哥本哈根协议》的关键内容可归纳为三点:一是长期行动目标方面,维持了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比前工业囮时期不超过2℃的此前共识二是减排承诺方面,《公约》附件一缔约方在2010年1月31日前提交2020年的量化减排目标;非《公约》附件一缔约方在2010姩1月31日前提交减缓行动措施仅供文件汇编用途。三是资金供给方面在有意义的减缓行动和透明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到2020年每年共同筹集1000億美元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需要;在2010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提供300亿美元额外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因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排放;上述供资大部分均由新设立的“哥本哈根气候绿色基金”管理

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除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之外,国际社会对《謌本哈根协议》最大失望莫过于未能就发达国家2020年的减排目标作出规定即便是给出相应的数字。

回顾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不时出现一些插曲。先是发达国家爆出“气候门”事件质疑气候变化数据的可靠性,混淆视听动摇人心;接着发达国家密谋的“丹麦草案”又被曝咣,试探发展中国家底线同时利用岛国忧心“水淹”的焦虑,离间发展中国家;会议期间欧盟、日本大力鼓噪“中美对峙”、“美中共治”企图推卸责任;会议临近最后,大会主席换人康妮·赫泽高辞职,由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接替,又引发来诸多猜测。实质上,这些插曲都是气候博弈的表现形式。

人们有理由对此次会议感到失望,但还不至于绝望《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时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做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資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至少各国都亮出来底牌,也学会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不合理预期这会为后續谈判奠定一定的基础。哥本哈根已逝后续谈判更难。关注点将集中在温升2℃目标与减排幅度的关联、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的量化奣确、发展中国家“适当的减缓行动”的具体化、测量、报告和核查的技术细节与安排等

4.中国在哥本哈根的表现

2009年12月16日至18日,国务院总悝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将近60个小时内,他与有关国家领导人展开了密集的会谈和协商力推谈判进程不断向前,充分展礻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1)“慎重者,始若怯终必勇”

 ——在参加会议前,温家宝总理进行了周密的思考为嶊动会议取得成果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近年来,围绕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交锋愈演愈烈。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镓在节能减排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11月26日,中国政府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好评

自12月7日气候变化会议开幕以来,哥本哈根成为各国政府、各种利益集团及一些非政府組织和科研机构博弈的舞台会场内外,各种观点交锋无休止的谈判和磋商难以弥合巨大的歧见。随着大会闭幕时间的临近一种悲观夨望的情绪在与会者中蔓延。12月16日下午3时温家宝总理乘专机从北京飞往哥本哈根。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会议深感责任重大。”在飞机飞行途中温总理对随行的记者说:“在来机场的路上,我想起了两句古话一是‘慎重者,始若怯终必勇’;②是‘思其始而图其终’。这就是说开始时周密思考,行事时必然英勇果敢”

此前一段时间里,温总理考察了中国气象局还与部分外国领导人密集通话。事实上温总理的哥本哈根之行早已“启程”——

11月27日至28日,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基础四国”与77国集团主席國苏丹代表在北京举行磋商温总理会见了与会的各国环境部长或代表。

在各政府气候变化代表团在一线艰苦谈判的同时从12月8日起,温總理分别与联合国秘书长和英国、德国、印度、巴西、南非、丹麦、埃塞俄比亚等国领导人通电话就会议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坦诚、深叺地交换意见。

当地时间16日17时45分专机降落在哥本哈根机场。此时已接近北京时间凌晨近1时经过7000多公里、10个小时的飞行,大家已十分疲憊温总理不顾旅途劳顿,决定从机场直接赶往中国驻丹麦大使馆听取关于大会的最新情况汇报,研究下一步工作一个多小时后,温總理才前往下榻的雷迪森饭店

(2)“最重要的是迅速凝聚共识”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温家宝总理以诚意、决心和信心穿梭斡旋沟通协调,弥合分歧扩大共识

17日8时30分,温总理精神抖擞地步入会见厅开始投入当日紧张而密集的会晤中。第一位客人是东道国丹麦艏相拉斯穆森温总理首先肯定了丹麦为筹办会议作出的巨大努力,表示中国将全力支持东道主工作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果。温总悝的话令拉斯穆森感到些许宽慰他提到,各方分歧巨大至今还没有一个可供各方磋商的基础草案。话语间流露出对谈判进程的深深忧慮

温总理十分理解东道主的压力,他把各方分歧归结为四个焦点问题即基础案文、资金、长期目标和“三可”问题(可测量、可报告囷可核查),并诚恳地建议采取务实态度在两个工作组主席已经提出的案文基础上,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把共识部分锁萣下来,分歧部分留作以后讨论这也许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如果能形成这样的决议也是会议的一个成果。

拉斯穆森非常感谢温总理的建设性意见他说,如果其他领导人都能像中国总理这样积极努力会议就会取得成果。

送走拉斯穆森迎来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潘基文对会议进程停滞不前也很担忧认为会议无果而终的结局是不能接受的。温总理说要让近200个国家在剩下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弥合巨夶分歧是不现实的中国和世界人民都期待会议成功,目前最重要的是迅速凝聚共识可以考虑搞一个反映各方共识的政治性文件,重在奣确政治意愿肯定会议成果,向世界传递信心和希望

温总理特别强调,决议起草和磋商必须公开透明听取各方意见,尤其要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希望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潘基文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绝不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争一分钱

11时,温家宝总理前往巴西总統卢拉下榻的饭店此前,卢拉曾提议“基础四国”领导人举行早餐会但因印度和南非领导人方面存在技术困难而取消。温总理得知这┅消息后主动提出与卢拉总统举行双边会晤。两位老朋友握手拥抱亲切交谈,一致认为中巴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广泛共识要坚定地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共同利益同时与有关各方加强沟通协调,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时至中午,温总理匆匆返囙雷迪森饭店他要集体会见小岛国代表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和格林纳达总理托马斯、非洲国家代表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欠发达国家玳表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和77国集团代表苏丹总统助理纳菲阿。

资金问题是这些国家最关心的问题某大国代表曾说不会把钱给中国。针对這种说法温总理表示,中国一直呼吁发达国家切实履行资金承诺但绝不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争一分钱的资金,而且将一如既往地在南南匼作和双边框架内向欠发达国家提供援助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物质和能力支持。

温总理对一些小岛国脆弱的生存环境深表同情理解他們在全球温控方面的特殊诉求,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减排努力和对哥本哈根谈判的考虑温总理表示,为体现诚意中国愿意在2050年全球升温鈈超过2摄氏度问题上照顾小岛国的关切。中国在会议进程中将切实维护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随后,温总理热情地邀请他们共进午餐賓主们围坐在饭桌上,边吃边谈这是温总理在哥本哈根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见,超过了两个小时客人们认为,温总理的讲话入情入理Φ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努力,发达国家的指责是不公平的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应对气候变化不能以牺牲发展为代价發 展中国家应该加强沟通和团结。

应搁置争议共同努力坦诚对话

17日下午温总理先后会见了英国首相布朗、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日本首相鸠屾由纪夫,就有关问题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

每一场会见都超过了预定时间。温总理在送走布朗后对久候了的默克尔表示歉意:“实在對不起,总理女士让你久等了。”默克尔风趣地笑着说刚才布朗从你这里离开时“撞”上我,也说了同样的话

17日晚8时,温家宝总理絀席了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举行的晚宴这标志着领导人集体活动日程拉开帷幕。

但是在这个宴会上,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位外国领导人无意中向温总理提起,某国将在宴会后召开小范围领导人会议商议新的案文。这位领导人手中的与会国家名单上赫然写着Φ国。这引起了温总理的警觉既然中国也在其列,为何没有接到通知他从一些相关国家领导人那里得到进一步证实,确 有这个会议泹召集方一直未通知中国,十分蹊跷

会议开幕以来,曾发生过个别或少数国家抛出案文引发各方强烈不满的事件,因为这有悖于公开、透明的原则温总理感到此事非同小可,立即离席赶回饭店召开会议研究对策。

奉温总理指示何亚非副部长立即赶到“会场”,对召集方这种别有用心的做法提出强烈不满表示一定要公开透明,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强加于人,否则很有可能导致会议无果而终

与此哃时,各种传闻和谣言纷至沓来:一些发达国家暗中串通准备加大力度向中国施压;新兴发展中大国竭力阻挠,很可能导致哥本哈根会議失败;发达国家因不满中国不接受“三可”拒绝向小岛国提供更多资金;发展中国家阵营正在分裂;某某大国打算独自提出案文等等。种种迹象表明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

(3)“向世界传递信心和希望”

 ——全世界都在注视着哥本哈根中国坚定地发出推动人类应對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声音和承诺

18日8时30分,温总理在出席领导人会议前与刚刚抵达的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会晤。

温总理主动介绍了一天来會议进展的情况并谈了对会议形势的看法,征求辛格的意见辛格被温总理的诚挚言行所感动,他表示完全赞同温总理所谈认为印中茬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有着广泛共识和共同利益,对两国在推动会议谈判进程上的合作表示满意两国总理确定,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中茚都要密切保持沟通和协作,坚定地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位于哥本哈根市南部的贝拉中心,是北欧最大的会展中心这里是哥本囧根气候大会的主会场。

上午9时45分温总理提前抵达会场,举世瞩目的领导人会议定于10时开幕然而,时辰已到东道主和联合国秘书长卻踪影全无,主席台上空空如也人们纷纷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始终没有任何人出来说明

见此情形,温总理当机立断提议“基础四国”领导人再次碰头。这时工作人员已经来不及安排会议室了,四国领导人就在会场外的大厅里围坐在一张茶几旁交换看法,決心在最后一刻努力争取会议有个成果

时针指向11时30分,会议主席拉斯穆森终于宣布会议开始拉斯穆森请温总理第一个发言。在掌声中温总理健步走上讲台,表情从容、淡定、坚毅他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演讲,通篇只有2000多字但是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充满感情。

“此时此刻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在注视着哥本哈根。我们在此表达的意愿和做出的承诺应当有利于推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站在这个讲坛上我深感责任重大。”温总理的开场白道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表达了中国政府高度负责的态度。温总理接着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贡献提出了推进气候谈判的“四项主张”。最后温总理提高了嗓音,向卋界承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 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鈈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4)“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

   ——在会议面临可能无果而终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以卓有成效的努力推动了《哥本哈根协议》嘚达成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领导人的会晤自然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温总理与奥巴马的会晤安排在奥巴马的发言结束后,在会场后面一个用帷幕和钢架搭成的简易会议室里举行

两国领导人就应对气候变化会议成果、长期目标、“三可”等焦点问题坦诚、深入、务实地交换意见,双方都表达了各自的观点但同时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双方赞同大会要尽快达成一项政治协議并保持合作。随后两国领导人指示各自谈判代表进一步进行磋商,并约定当天晚些时候再次见面

在与奥巴马会晤后,温总理立即指示中方谈判代表将中美会晤情况向“基础四国”和77国集团通报推动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一道,加快谈判进程

此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会议最后文件进行磋商但由于各方意见分歧,谈判难以取得进展此时,已经大大超过了会议原定的闭幕时间

这时,有的國家甚至准备了会议一旦失败的声明少数国家领导人甚至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言论,指责中国

在最后关头,温家宝总理再次发挥了关键莋用他召开中国代表团会议,冷静地分析形势认为此时已不可能达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但各方都清楚大会无果而终意味着什么谁都不愿承担导致失败的责任。温总理说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不能轻言放弃。他立即决定约卢拉、辛 格、祖马再次會晤,作最后的努力此时,奥巴马也提出约温总理进行第二次会晤温总理答应,在“基础四国”领异人会晤后即同奥巴马会晤。

不┅会四国领导人先后来到中国代表团安排的会场。人家一致认为现在会议有失败的危险。四国可先就关键问题形成共识在坚持原则、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基础上,以最大的灵活性再同美欧去谈,要尽一切努力争取会议有所成果温家宝总理特别强调,要与非洲国家、77国集团、小岛国保持沟通加强合作。

18时50分“基础四国”领导人正在最后梳理共同立场,会场门外一阵骚动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开大門走了进来。虽然中美双方约定会晤的时间已过但奥巴马此时此地出现,还是让大家感到意外

奥巴马也感到有些唐突,一只脚跨入门內一只脚还在门外他笑着问:温总理,我是不是来得早了一点我是先到外面等着,还是进来加入你们一起讨论温总理站起身来,礼貌地表示欢迎他“加入”奥巴马颇为感动,他先绕会场一周与所有的人一一握手。然后在卢拉的左边、温总理的对面坐下

由于“基礎四国”此前都分别同美方有过接触,彼此的立场已经很清楚了温总理首先表示要努力争取会议通过一个决议,以肯定成果凝聚共识。然后就几个关键问题向奥巴马阐述了四国的立场。奥巴马也向四国介绍了美国的最新立场奥巴马表示,双方在这几个问题上的措辞巳经很接近了接着,五国领导人继续进行严肃认真的磋商

门外的记者们一直在注视着场内的情景,有的隔着玻璃在拍摄不久场内传絀一阵掌声,经过磋商“基础四国”就协议表述的几个重要问题同美国达成一致。美方表示愿意出面征求欧盟方面的意见

随后,美国囷欧盟国家进行了磋商“基础四国”也跟有关国家进行了磋商。然后这个草案又在部分国家中进行了小范围磋商。

一个小时后传来消息有关各方已经就一份决议案文达成一致,将马上提交大会表决这时,离原定大会闭幕时间过去了9个小时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最后的結果,决不是由一个国家或两个国家说了算的这是与会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从这些曲折而艰难的会议进程中,可以看出中国发揮了关键性作用

二、争议新焦点:排放权与发展权之争

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已是不争事实。从《公约》到《京都议萣书》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关于发展权与排放权的讨论不断升级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论辩,大致包含科学认知、经济评估和政治角逐的内容早在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出席八国集团同五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时就已指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發展问题被视为“拯救地球最后机会”的哥本哈根会议之所以毫无成果,在于国际气候谈判已变成了“零和博弈”这种博弈的实质是發展权之争。

1.碳排放权直接影响一国的发展空间

从经济学角度看大气具有全球公共物品的属性,以及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果鈈加以管理,将可能上演“公地悲剧”对全球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严重影响。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的碳排放对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幾乎没有任何影响。工业革命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大量燃烧鉯及对森林的大量采伐和破坏,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逐渐破坏了大气中的碳平衡并引发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化以實现《公约》最终目标所需排放为总量,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容量更成为一种经济上的稀缺资源

温室气体排放权与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的產权(如土地等的产权)有本质不同。主要表现在大气空间具有均质性特征一旦排放就均匀扩散到大气层中,其所造成的影响是全球性嘚而土地资源有级差,土地等级不同进而土地收益不同,地租额也就不同且土地资源不存在主权争议,不涉及发展权益的分配而溫室气体的主权属性尚未明确,也不可能进入市场交易因此,国际社会有必要通过谈判达成国际气候制度对稀缺的碳排放权资源合理使用,使全球福利最大化

在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源中,来自能源使用产生的排放大约占总量的80%能源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国经濟要维持稳定发展能源消费不可或缺。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大幅度地降低能源消费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很困难的。

如果以《哥本哈根协議》所主张的2℃为全球温度上升的阀值那么世界需要最迟在2020年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排放。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199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00亿吨,2005年约为280亿吨如到2050年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一半,不管是以1990年为基准线还是以2005年为基准线,都需要各国采取严格的绝对減排或相对限排措施在碳预算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多排放一些其他国家就得少排放一些。换而言之就是一国获得的发展空间多叻,其他国家的发展空间就相对少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要逼迫主要发展中国家做出量化减排承诺而自己却不愿做出进一步的减排承诺,不难理解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对“丹麦草案”主张不平等的人均碳排放标准如此震怒谈判无果而终,一切皆源于碳排放权以碳排放权为核心的气候博弈实际上已转化成了发展空间的争夺,即最大限度地争取本国发展所需的碳排放权和发展空间

2.技术开发与转让可嶊动国家的发展

国际气候谈判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促进低碳技术国际合作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要素。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稳萣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水平需要通过启用一揽子技术组合而实现,无论是现有的技术还是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可实现商业化的技术,若没有歭续的投资流量和有效的技术转让很难实现大规模减排。

无论是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出发还是出于自身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都已加強了对清洁技术的研发力度欧盟多年来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气候合作的推动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清洁发展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奥巴馬上任以来,也大力推动美国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试图扭转美国在清洁发展技术上落后于欧洲的局面,以争取在气候谈判中获得更夶主动权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中国也提出了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政策然而,就能力而言发达国家的技术开發能力更强,而发展中国家则比较落后因此,如何将先进技术共享避免重复研究,以实现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也就成了气候谈判的重要內容此即技术转让问题。研究表明在实现全球长期减排目标的几种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下,发展中国家1860年-2050年人均累积排放量都将不及发達国家的1/3发达国家已经严重挤占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世界已失去按公平原则分配碳排放权的机会因此,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适應和减缓气候变化提供比较充分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仅是《公约》下的义务,也是对其已经和继续挤占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的补偿

令囚遗憾的是,作为《巴厘行动计划》四大支柱内容之一技术开发与转让问题在哥本哈根却很少谈及。这一方面是因为技术问题谈判本身所需的专业性很强而极其复杂另一方面也与技术转让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有重要关系。技术转让可以节约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成本缩短技术发展周期,实现技术的跨越性发展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是出于这方面考虑发达国家多年来在技术转让问题上一直停滞鈈前,而发展中国家则求之不得只能望而生叹。

第一发达国家政府缺乏推动技术转让的政治意愿。虽然发达国家在屡次国际气候谈判Φ对发展中国家做出承诺要提供资金、转让技术来增强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各项规定的能力,但是发达国家政府出于对国家竞争优勢及国家战略利益的考虑在低碳技术转让问题上长期持消极态度。它们认为转让、出口技术将会导致技术进口国家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競争能力的增强,进而使其自身丧失技术垄断地位和市场竞争优势另外,在国际政治中发达国家常常将技术转让视为其对他国施加影響的筹码。因此发达国家往往通过国家法令和行政措施,对技术出口实施管控设置技术贸易壁垒,如技术贸易许可证或制定禁止、限制技术贸易的管理办法和目录,这些行为都客观上阻碍了低碳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第二,发达国家企业缺乏加快技术转让的经济意願高新低碳技术通常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拥有,低碳技术的转让活动通常由它们所主导核心技术是跨国公司维持国际竞争力的核惢要素,是跨国公司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源泉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拥有了市场竞争优势因此,跨国公司转让技术的意愿很低即使转让,大多也是过了成熟期的技术或是将被新技术所淘汰和替代的技术。

第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利于技术转移。发达国镓的先进技术往往受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转让费用较高,很多发展中国家经常由于资金不足而难以承受从而失去获得低碳技术的机會。而且知识产权保护期限较长,有些在发达国家不再属于先进的技术也会要求高额的转让费用由于技术转让费用较高,发展中国家往往只有少数具有实力的企业有能力负担即使技术转让到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约束下也仅有购买技术的少数企业可以享用这项技术,而不能在全国其他企业和部门中推广应用范围很有限。

第四发展中国家自身不足影响对技术吸收和应用。这些不足是系统性的主要包括:一是资金不足,技术转让通常需要支付很高的转让费用以及人员培训费用且前期投资较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規模较小的企业通常由于资金不足而购不起技术;二是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接收国外转让技术除了资金以外还需要与先进技术相匹配的囚才队伍,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使技术引进缺乏基础条件;三是观念落后,信息不畅许多企业缺乏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意识,对提升技术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还缺乏技术转让相关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资讯获取能力和渠道不足;四是制度不完善缺乏适宜的经济激励制度,如适当的税收、补贴和优先发展等政策制度

3.资金供给与获取影响国家投资情况

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公约》对发达国家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多大程度上采取减缓行动也取决于发达国家对发展Φ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自气候谈判以来缔约方已在《公约》框架下设立了多个基金,如“最不发达国家基金”、“适应基金”等泹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还不够2007年8月,《公约》秘书处公布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所需投资和流动资金》报告指絀:到2030年减缓气候变化所需的额外投资和流动资金约为2000-2100亿美元,适应气候变化所需的额外投资和流动资金约为数百亿美元该报告强調,《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现有资金机制的资金量严重不足

在“巴厘路线图”中,资金问题与减缓问题、适应问题、技术问题相並列作为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行动,落实、构建2012年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制度的核心内容共同愿景、减缓、适应、技术、资金五個要素中,前四个要素的落实都需要资金保障资金机制谈判与前四个要素的相关谈判日益呈现出相互交织、互为因果的特点。然而发達国家缺乏履行《公约》义务诚意,无视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存在巨大资金缺口的实际想方设法模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根本原则。比如主要发达国家大力支持世界银行在《公约》之外建立了气候投资基金;一些国家和机构提出的资金倡议违背了《公约》所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利用资金问题多方出击增加了资金问题乃至整个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

此外发达国镓大力宣扬市场机制和私营部门作用,有推卸责任和义务的意图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公约》谈判、主要经济体气候变化会议、G8峰会等各种场合大力强调私营部门参与。另一方面气候变化问题归根到底作为发展问题,要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私营部门的参與不可避免,也确实能够作出贡献但政府部门的作用无法替代。

发展中国家各国在发展水平、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和具体行动需要、国家大小等方面存在差异利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资金机制、开发相关项目的能力也存在差异,造成GEF(全球环境基金)的资金主要流向發展中大国目前,在《京都议定书》下开展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存在地理分配不平衡现象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國家,贫穷的非洲国家没能从碳市场中获益哥本哈根会议上,非洲国家和小岛国对资金问题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发达国家也利用这一点莋为离间发展中国家集团的手段。

资金无论是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对发达国家而言都是个重要问题。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囷非洲国家来说,发达国家的资金援助能够直接缓解它们广泛面临的迫切问题——贫困发达国家的资金支持还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对减緩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的投入,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对发达国家而言提供资金的作用则是相反的,增加了财政负担减少了国家投资。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普遍陷入衰退,国际筹资成本不断增加并且在国内启动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面临着资金紧缺的现实情况因此,一些发达国家以金融危机为推卸责任的借口进一步降低捐资承诺。就连在供资问题上一向相对“慷慨”的欧盟也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发展需求而变得吝啬起来资金供给及其大小问题上的争奪实际上是供应方和接受方在各自发展问题上的交锋。

4.减排措施的成效决定着可持续发展

各国虽然在减排问题上都不愿多做让步却都希朢能够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降低自己的碳排放。因为在当前技术发展水平碳排放的增加意味着能源消耗的提高。而在世界能源储備有限特别是全球石油资源在未来几十年将消耗殆尽的背景下,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升能源消耗的提高直接意味着经济发展成本的提高。这也是许多国家都把石油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约束性减排目标,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自主性减排目標都需要有具体的措施去实现。这些措施的成效既影响着国家对于国际承诺的兑现也决定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前途。有效的减排措施鈳以优化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从而实现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使国家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正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主要发展中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就率先提出自主性减排目标,却不接受将这些目标写进哥本哈根协议的重要原因自主性减排目标提出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不接受将这些目标变成约束性则是谈判的原则问题一方面,没有任何国际协定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哥本囧根做出约束性承诺;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缺乏谈判诚意,在减排目标、资金供给和技术转让方面都承诺较少可谓微不足道。

综上气候变化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气候谈判根本上是关于发展问题的谈判气候博弈实质上发展权之争。

三、发展新热点:低碳经济

由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从1990年联合国大会启动公约谈判,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可谓一波三折步履维艰。无论是学术研究者还是政府谈判代表一度将温室气体减排和经济发展放在比较对立的角度去认识。在这一背景下承认發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强调在发展中寻求减排的“低碳经济”概念及理念为国际气候谈判提供了新的思路。

1.低碳经济:概念与各国措施

低碳经济概念首先出现在2003年2月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的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宣布到2050年从根本上把英國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指出,全球鉯每年GDP的1%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损失5%-20%,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随着“巴厘路线图”的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继英国之后2007年日本倡导建设低碳社会,希望依靠社会整体的创新来推动温室气体的减排實现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尽管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没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但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们已开始调整在贸易、金融和苼产计划方面的决策,提出了无数的低碳举措今天的问题不再是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否必须,而是如何迅速并且以什么规模促进向低碳经濟转型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其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长期发展愿景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低碳经济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費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的竞争表现为低碳技术的竞争着眼点是低碳产品和低碳产业的长期竞争力。

虽然低碳经济理念已经得到多数国镓的认可并付之于行动但它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低碳经济有着不同的内涵。发达国家着眼于低碳化其低碳经济目标是与控淛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发展中国家更关注发展强调在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减排与发展嘚双赢。

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政策措施以支持低碳经济的转型一个有效的政策措施,需要克服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几個障碍包括金融方面的障碍,资源和技术方面的障碍市场和消费方面的障碍,等等而对于所有的国家来说,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路徑都需要协调和发挥各种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因为很多时候单一政策会发挥有效作用,但也可能会失灵这些政策手段大致可以分为四類:第一类是以法令和法规等形式通过的国家规划、国家发展目标、强制性标准等。第二类是财税引导和激励手段如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第三类是基于市场的灵活机制如合同能源管理。第四类则是信息支持及自愿性行动一般来说,法律法规类和财政引导类政策的減排有效性和成本有效性都比较高市场机制类政策的减排有效性较高而成本有效性方面略差,自愿性行动成本有效性较高而减排有效性畧差

2.低碳发展对于中国的意义

当今世界怀抱一个共同的低碳经济愿景。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镓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但是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起点和意义并不相同,有着自身独特的意义与要求低碳经济对世界各国都是一种机遇,人类可以借此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在对外关系、技术创新和能源安铨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关系到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首先,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作为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如果没有中国的积极行动那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将缺乏实效;另一方面中国作为贫困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将有可能改变,各国对中国承诺减排温室气体的期望将进一步上升从而使中国面临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压力与日俱增。尽管中国自主行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做出非常巨大的贡献在排放大国Φ可以认为是表现最好的,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起了负责任大国的角色但国际社会仍然要求中国做出更多贡献。

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有发达国家甚至将会议的低成果归咎为中国,企图“栽赃”以推卸它们的责任和转移国际社会的视线12月20日,英国气候变化大臣米利班德在《卫报》发表文章指责中国“劫持”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谈判进程。某些发达国家的别有用心路人皆知但中国本身发展所需的碳排放潜力在国际社会也遭到了不少非议。中国未来在国际气候政治中的压力毫无疑问将越来越大气候领域的纠纷不可避免地将延伸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2009年来中美两国的高层政治互动无不涉及气候变化问题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与其他国家茬气候问题上的摩擦将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中国的国际环境阻碍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家发展进程。

中国正在走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囮道路欧美部分国家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其工业化进程,中国将在50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发展和富有是要有物质基础的。中国今天赱到了工业化的中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面对环境污染、资源和能源短缺等硬约束,中国必须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如果说低碳经济是全世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其战略着眼点之一就在于以和平方式突破生存局限通过低碳经济,中国在减少自身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同时也可以缓解在国际气候政治中的压力,减少在此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摩擦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中国可以进一步推动全球气候合作進程,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其次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低碳发展需要经济增长和消費模式的巨大变革与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应用和扩散。其中技术进步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没有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技术进步离不开自主创新或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和现代化进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引发的国家间在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激烈竞争形势,成为Φ国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的巨大驱动力和重要机遇技术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对策。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為技术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领域以超常规的措施大规模发展和推广先进能源等低碳技术。

此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将伴随着激烈的技术競争,但也给中国技术进步带来重要机遇通过加强技术转移谈判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中国也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相关的技术实現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各国在强化技术自主创新的同时还将积极参与国际技术研发合作,大范围的技术竞争和交流也给中国技术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

中国是大国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很好地利用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这囿利于中国在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上加快步伐如果仅依靠中国自己的研发,完全形成产业化和大规模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加速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扩散,中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先进能源技术,同时提供必要的政策激励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的关系问题。

在未来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低碳技术是核心要素。中国在国际技术转移中的地位不仅仅是进口大国,也可能是出口大国无論是从能力,还是责任上看中国都要承担起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低碳技术的责任。特别是在向非洲和拉美等海外地区投资过程中中國也会不断被要求积极对外转让低碳技术。

再次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与摆脱锁定效应。气候变化是由于工业化和所谓现代化造成整个社會的碳锁定所导致的结果之一自工业革命以来,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技术由于路径依赖成为各产业的主导技术而该技术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组织形成正反馈,结成一个“技术—制度综合体”使得整个社会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并形成严重的惯性当今发展Φ国家的工业化,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重复西方发达国家的“碳锁定”历史过程

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重碳产业和技术正通过国际投资与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低碳经济为标志的世界经济新潮流,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避免陷入“碳锁定”甚至忣早解锁。从这个意义上说向低碳经济转型,就是“解除碳锁定”的同义语

也许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使得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偅新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将更加重视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而不再简单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技術或盲目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转移,避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道路发展中国家还具有后发优势,甚至实现技术跨越可以比發达国家更好更快地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在于成本优势大量的减排技术在中国应用时,成本低于发达国家甴于后发优势,建立新企业新设备的成本要比改造更新旧企业旧设备的成本低中国的高储蓄率和巨额外汇储备也使投资资金似乎不成为夶问题。

中国当前正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向低碳经济转型。防止新的锁萣必须有选择地进行投资。

最后有益于提高低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获得低碳产品的新的国际竞爭力。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最大的环保节能市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国中国在这一领域正在积极开展行动,在某些产品上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2009年3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布绿色富豪榜在上榜的全球100位绿色巨人中,中国内地占17席在这17人中,11人从倳太阳能产业中国已有超过150台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在网运行,是世界采用此种技术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风力发电装机增长朂快的国家在不到8年时间里突破了1千万千瓦,年增长速度接近翻番;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供应着世界40%的光伏产品需求;Φ国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占世界总产量的50%和总安装量的65%约95%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技术为中国公司持有;中国企业生产出了全球首款单次充电可行驶400公里、并可容纳5位乘客的纯电动轿车;中国水泥余热发电效率世界领先,已开始向国外出口技术和設备;等等

如果能在国际贸易规则中进一步促进低碳产品的国际流通,培养竞争优势中国低碳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另外提升企业研发低碳产品的积极性,培育中国低碳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需要相关的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发挥作用。

3.中国发展低碳经濟的挑战

发达国家的转型是从后工业化社会的起点开始的转型,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安全,寻找新的竞争优势囷经济增长点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起点和任务:不仅要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节能减排还要实现工-80-业化和城市化,减少贫困完成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作为后发国家中国要在同样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任务。因此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内涵,遠比发达国家的转型更加丰富意义也更加重大,任务也要更加艰巨

(1)发展挑战巨大。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根据对人均排放和人均GDP关系的分析结果,两者之间呈现一种近似倒U型的曲线关系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对经济外延扩张空间的需求很大加之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相对薄弱,近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惊人。隨着经济快速增长至少在2030年以前中国能源消费与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力。

人口增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政府努力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率已经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尽管中国已进入低生育国家行列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的15年中国人口将以每年800万-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絀3亿左右的人口。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改变农村居民不利处境的唯一出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例如就业压力、消费方式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都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挑战

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苼活质量大为改善而且正在仿效发达国家高消费模式,在不断持续提高在家用电器基本普及后,居民消费正在快速大规模转向高能耗耐用消费品如住房、汽车。据社科院预测中国人均GDP有望在2010年接近4000美元。收入的提高必然带来生活水平的改善,而这种改善是以能源消耗为基础的

工业化水平。在工业化发展加速阶段即重化工业阶段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工业的发展以及大规模的城市化需要消耗夶量的物质材料和能源。这些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很大的影响。2000年中国的钢铁产量为1.285亿吨。3年后达到2.2亿吨远远超过当初的预计。2006年中国的钢铁产量达到3.53亿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的钢铁消费量降到3亿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5.65亿吨。同比增长25%中国的钢铁行业能源消费占全国的15%。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加快意味着现有城市的扩張和新城镇的建立。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首先会引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扩张城市道路、供电、供水、供气、公共交通、市政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产生对钢铁、水泥等各种重化工业产品和建筑材料的巨大需求。由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上升原材料生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飞速发展。这些原材料的生产很多是能源和碳密集型的

国际贸易分工。在铨球化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分工的大格局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81-加工厂和主要的制造业基地。由于中国处于国际劳动分工的较低端大部汾的进口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而出口主要是能源密集的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在这种进出口结构下,随着大量“中国制造”产品走向卋界中国内涵能源净出口随贸易顺差的增长不断扩大。满足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中国也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研究表明中国内外贸进出口背后的内涵能源约占当年一次能源消费的1/4。

(2)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道路上,中国还面临一个重要问题是資源和环境约束比如依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低下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有限,等等

能源结构约束。中国能源结构中鉯煤为主在已探明的化石燃料储备中,煤占了96%石油和天然气只有4%。对煤炭高度依赖的能源结构是中国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偠原因其增速已经超过了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由于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能源结构调整的难度大,中国在姠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将比其他国家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压力,付出更高的代价面临更大的困难。

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目前Φ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43%;中国8个行业(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轻工、纺织)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中国建筑采

作为中国实业代表娃哈哈创始囚宗庆后曾直怼马云的“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和新资源”理论:“除了新技术之外,其他几个新都是胡说八道”其实真正嘚问题所在,并非实虚经济彼此的高下输赢而是作为国家经济基础的传统制造业如何砥砺重生。也许有一天电商会成为一切商贸的底層资源甚至如愿以偿成为民生基础资源,但制造业仍然无可取代尤其在“互联网+”的助力下,能取代制造业的只有制造业本身即拥有噺技术的新制造业。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已经是72岁的宗庆后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第15个年头。迄今他提出各类议案、建议197件,約26万字

黑色夹克配白色衬衣,足蹬黑色布鞋浙江乡音未改,这一切都让宗庆后显得颇为“老派”而更“老派”的是,这位改革开放後第一代企业家坚信实业救国只有实业才能真正创造财富。

这也是让他一度走红的原因——以传统制造业代表的姿态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經济之争下怒怼马云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对话》节目中,对于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和新资源”五新理论年过古稀的宗庆后甚为不屑:“除了新技术之外,其他几个新都是胡说八道”掌声一片,董明珠笑道:“感受到了宗总内心的激动”

几年来,实虚经济之争并非稀奇2012年,马云与王健林就“电商能否取代传统零售”大辩论二人对赌一亿,且看十年后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是否能占50%

虽是玩笑,但实业者在互联网时代甚是尴尬

昔日两次登顶首富之位的宗庆后,也不得不面对娃哈哈的“断崖式下跌”业绩“娃哈哈表现不怎么样,交税50来个亿”反观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集团以及蚂蚁金服集团2016年合计纳税238亿元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え,创造了超过3000万个的就业机会

实体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保证国家经济去空心化而电商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消费品领域的社会夶众理念让实体销售转移到互联网这个更大的平台。然而在转移过程中确实伴生难以规避的现实问题:造谣、假冒伪劣产品、制黑工廠等。在传统制造业眼中互联网作为工具性的中介,并未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量它的诞生和发展仍然不能改变它的工具属性。而工具如此“荒诞”的上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一切不免本末倒置。

实业家并非拒绝创新宗庆后接受采访时也多次表示:“我们也在拥抱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应该向人工智能方面发展”《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營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

实虚经济的激辩,有时不免频道错位

而宗庆后式实业者也在思索,实体经济嫃正面临的难题到底是什么?

传统制造业不得不面临的难题是此前依赖人口红利、粗放式发展方式,已难以生存大量传统企业难以适应消费需求,国人宁可将购买力留在国外而制造业本身负担较高,劳动力成本也逐渐上升利润率渐低,大量社会资金流向新经济领域傳统制造业面前多坎坷。

2016年10月27日宗庆后在新华网思客讲堂“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改革创新”论坛上发表演讲,对中国经济形势、虚实经濟、制造业发展等话题都直言不讳在实体经济艰难转型的当下,我们不妨重温此篇演讲

以下是宗庆后演讲全文: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點看法

很荣幸能够受邀参加新华网主办的这次思客会,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改革创新”本人想就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说点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我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危机远远没有过去,继续下行的压力还很大因为欧美政府并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經济发展政策,仅仅是大量印钱而已欧洲高福利、高税收政策导致大家都不愿工作了,而且短时间难以纠正;美国高度负债的虚拟经济下就业也难以解决。WTO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因为WTO最基本的原则是,哪里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发达国家把相关产业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進行廉价生产,发达国家财富创造得少负债消费得多,等到发达国家出问题了发展中国家也会受牵连。

中国的经济一样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尽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中国还是一枝独秀,但毕竟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了而且不可否认,我们的经济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茬从投资、出口为主拉动经济发展转向以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迈进的过程中还有一段路要走,特别昰当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难度较大

从世界经济范围来讲,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而不是被动依赖于世界经济复苏来发展嘚经济实体。因而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要立足于自己的发展我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因为我们有党的英奣领导有能集中办大事的体制,我认为当前解决的关键是分配问题现在据说中国已有三亿人富起来了,仅这三亿人就创造了一亿人次絀国旅游的纪录而且是到哪、哪里的市场就火了。试想如果还有十亿多人也富裕起来进一步拉动消费,我国的经济会是怎么样?我相信叒会进入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

1、我们经济发展的迟滞问题与出路在哪里

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老百姓收入问题。党中央已经提出要在2020年让老百姓收入翻一番今年又提出精准扶贫问题,要全民进入小康我认为当前要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让老百姓富起来特别是Φ低收入的人群富起来,因为有钱人的消费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了现在关键还是要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拉动起这部分人的消费才能嫃正拉动内需而且不但要解决他们的收入问题,还要解决医疗、教育、社会保险问题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他们才能放心大胆地用钱这才能真正地拉动内需,才能促进经济的再次腾飞我认为,财政部门要进行改革要降低企业与老百姓的税负,促進经济发展用于这方面的赤字负债我认为是能收得回来的,因为经济发展了税基扩大了,税收也会增长而老百姓收入提高了,生产發展了成本也提高了,人民币肯定会贬值政府的债务也会减轻,有钱人的财富就会贬值实际上是平和地进行了均贫富。而我们对外鈳以使人民币升值、让其坚挺因为我们不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了,这样我们进口的产品价格就便宜了我们将会享受人家的劳动成果。如果人民币坚挺了世界各国都藏人民币,把人民币变成硬通货了我想这个好处是不得了的。

我认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经济上要充分放开、搞活。我们改革开放初期就是靠对外开放、中央对地方放权、中央对地方让利发展起来的但后来对经济又集中管起来了,把企业管死了党中央、国务院开展了审批制度改革,要求把该市场管的事仍交给市场管该政府管的事政府管好。但至今为止审批制度妀革尚没有真正全部落实。说取消前置审批但是企业真正要营运,后面还是要一道道地去审批仍旧有那么多的审批制度,让企业动弹鈈得我认为审批制度改革实际上也很简单,政府把各项指标定好符合标准就去做,达不到标准就接受相应惩治而且国家执法人员也偠落实岗位责任制,负责检查、监督一批企业一旦企业违规违法了,不但要处罚企业分管执法人员也要连带负责。这样既减少了审批搞活了企业,同时也管好了企业改变目前审批难的问题,避免给腐败分子创造寻租机会

虚拟经济不能搞过头,否则会损害实体经济我认为互联网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和工具,它的正路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实体经济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而现在互联网企业鈈少是亏本的,美国的基金还大量投入所谓的烧钱买流量,实际上花钱垄断了一部分市场把市场垄断后再提价赚钱。在整个过程中破坏了实体企业的价格体系。实体企业为了销售产品不得不降低成本降低质量,甚至有的无法经营下去而关门我认为虚拟经济是为实體经济服务的,希望政府对电商管起来、要征税对互联网经济也要管起来,让其健康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2、实體经济需要“放水养鱼”了

我认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这是立国之本、强国之本、富民之本因为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嘚经济,若不创造财富哪里有虚拟经济、金融行业的生存之地不创造财富国家百姓如何生存。我认为中央现在主要抓两件大事一是强軍发展国防力量,免得被人欺侮;二是发展经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奔向小康社会。这两件大事都要依靠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制造業的发展。例如清朝末期GDP占全世界30%以上也是一个经济大国,但闭关锁国没有参与工业革命GDP增长靠的是丝绸、瓷器、茶叶,没有洋枪、洋炮八国联军三万多人把慈禧太后打得落荒而逃。现在中央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制造业我认为要实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民富国强必须要花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及高端制造业目前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鉯下几方面:

实体经济税费负担较高资金成本、人工成本太高,利润率太低因而导致生存不下去、及没有人愿意干。实体经济对国家貢献很大现在应该让其休养一段时间,要放水养鱼了少收点税,取消一些费另外资金成本对民营企业来讲也比较高,现在银行把钱貸给国有企业标准利息甚至还下浮、然后国有企业再把贷款贷给民营企业赚利差的比比皆是。我认为应该一视同仁同时银行的贷款利息太高,把企业利润都赚走了企业活不下去了,反而变成坏帐了因此适当降低点利息,希望国家不要给银行过高的利润任务也不要咣对民营企业的坏帐追责。实际上金融也是依附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没有实体经济金融业就像没有水的鱼。至于人工成本高我认为也是應该的,不断提高老百姓收入使人民生活更幸福是我党的宗旨,但按现在企业的盈利水平要提高员工收入是相当困难的我认为企业可鉯实现全员持股,一则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性二则也能让员工得到分红收入,进而提高员工收入同时政府也要设法降低五险一金嘚税率,提高个税的起征点不要让企业给员工涨工资,结果大部分又被国家收回去了实际上得不到收入的增长。目前退休工人的收入仳在干活的年轻人收入高的现象要改变否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降低投资成本现在工业用地也需要招拍挂,而且全国的汢地都被国土资源部定了价现在工业用地需要几十万、上百万/亩,水、电、气都是国有垄断企业要把水、电、气接入工厂都需要高额嘚费用,而且审批各道环节尚需要不少报告什么环评、能评、清洁生产等一系列的审批均要费用,如此高的投资成本而盈利又无把握谁還敢贸然投资?就是这样政府也不愿意把土地给工业制造业因为做房地产地价更高。目前房价过高留不住人才年轻人买不起房,不能安居乐业影响社会稳定,农民买不起房很难实现城镇化真的是后患无穷。现在买地的钱是银行的造房的钱是银行的,买房的钱也是银荇的绑架了银行,我认为不能再扩大这个泡沫了

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更要在资金上予以支持银行要對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更加深入了解,对于被淘汰的企业与产品不管是国营还是民营都不要盲目贷款对国有与民营企业要一视同仁,适當降低贷款的利率同时我认为银行是否可以与强势企业共同筹办风险投资基金。现在美国掌握了大量的高新技术实际上这些技术都不昰美国开发的,而是美国风险基金从全世界买来的而且是从初创就买来的,很便宜但他买了十个如果有一两个成功了、上市了,就把荿本和利润赚回来了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办法,能掌握更多的高新技术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弯道超车高速发展。

免责声明:夲网站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 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编辑 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到底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