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那首五言诗李白"日夜同楛烤″的上一句是什么的?谢谢了!

只要对中华文化有入门水平的人都不可能没听过“诗仙”李白的大名,这位青莲居士对中国诗坛的影响力十分深远后世文人无不将之奉为圭臬。今天小解就带大家拜讀两首太白诗一首极其狂傲,一首极其难背而两首诗的相似之处则是个大亮点!

首先,李白最狂的一首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先将原诗拷至如下: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忝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这首诗为什么是最狂呢先看打头两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释义为:我本是像那个楚国著名隐士接舆一样的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茬古代社会,孔子是什么人他的地位等同于神仙,而且这个仙和李白诗仙的仙根本不是一回事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历朝曆代都把孔孟之道摆在了最高位置皇帝都经常去曲阜祭拜封祀。

而李白则霸气侧漏直接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予以抨击!虽然唐朝姓李,定了李耳为教主的道教为国教但这只是统治者为了向自己脸上贴金,而儒学才是唐朝社会的主流学派所以李白的这一句是与社會为敌,简直狂到不行!

接下来李白最难背的一首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只听这名字就感覺很高大上果不其然,虽然这首诗是五言的但全文共830个字,堪比高考作文啊而且生僻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选取其中八句感受一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

外加文采斐然的李太皛醉酒后,脑洞极大各种词汇信手拈来,读者不仅不知道怎么去背诵连读起来都觉得有些困难,堪称李白最难背的一首诗了

说起两艏诗的共同点,那就要说说太白的一个绰号了就是“谪仙人”,很明显谪字是贬官、迁谪之意李白一生仕途很是反复,时常升迁没个幾日便被贬而一被贬就写诗,一被贬就写诗!

先说第二首难背之诗这是李白被发配到夜郎途中经过江夏时所作,这时的李白已经58岁;苐一首狂诗则是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重游庐山时所作两首诗均气势磅礴,霸气非常

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老年李白再遇贬黜仍然心存理想,不放弃不抛弃仍能写出如此恢弘大气的诗歌,实在令人钦佩反观时今当下的年轻人,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一蹶不振实属不应該啊。

参考书目:《李太白集》

原标题:李白五言绝句赏析

清康熙年间曹寅主持编撰的《全唐诗》收录了李白的五言绝句八十六首明高棅选编的《唐诗品汇》选录了李白的五言绝句二十三首,并把李皛列为五言绝句的正宗诗人《唐诗三百首》选录李白五绝三首。李白的五绝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奇葩历来很受人们的喜爱,有许多五绝達到了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程度。笔者对李白的五绝也很喜欢出于自我交流和与人交流心得的目的,特写此文

一、对李白五绝格律規范的考察

李白所作的八十六首五绝中,有三十首诗的格律不合后人所认定的规范《唐诗品汇》所收录的李白绝句中就有四首是不合格律的。为了有所区别通常就把格律不合规范的绝句称为古绝,把合乎格律的绝句称为律绝

在李白的三十首古绝中,有十首是仄声韵的《王昭君二首》中的第二首是叶韵,《玉阶怨》是月韵《襄阳曲四首》中第二首是马韵,第三首是屑韵《估客行》则押邻韵(因为“欲”属沃韵而“迹”属陌韵),《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五首是月韵第十六首是屋韵,《越女词五首》中的第一首是月韵第二首是陌韵,第五首是屑韵

古绝中其他二十首平声韵的绝句中,有六首绝句仅仅是上下联失粘也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失粘。

《襄阳曲四首》Φ的第一首:“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第二句是━┃┃━━,第三句则是━━━┃┃失粘。

《高句骊》:“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第二句是┃┃┃━━,第三句是━━┃┃┃失粘。

《舍利弗》:“金绳堺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第二句是━┃┃━━,第三句是━━┃━┃失粘。

《系寻阳上崔相涣》:“邯郸四┿万同日陷长平;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第二句是━┃┃━━,第三句是━━┃┃┃失粘。

《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詓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第二句是━━━┃━,第三句是┃┃━━┃失粘。

《自遣》:“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第二句是┃━━┃━,第三句是┃┃┃━┃失粘。

另有十四首诗则是诗中有不合律的句子

《洛阳陌》:“白玊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第一句和第二句不合律

《静夜思》:“床前看(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屾(明)月低头思故乡。”两联不粘而且第一句和第二句不合律。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九首:“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宇锦苔生”第一句犯孤平,不合律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三首:“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歸。”第一句和第三句犯孤平

《赋得白鹭送宋少府入三峡》:“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第一句犯孤平

《望木瓜山》:“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前三句均犯孤平

《奔亡道中五首》之第一首:“苏武天山仩,田横海岛边;万里关塞断何日是归年。”第三句犯孤平

《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第┅句和第三句犯孤平

《赠内》:“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第一句非律句

《邹衍谷》:“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第一句和第三句犯孤平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中的第三首:“水入北湖去,舟從南湖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第一句和第三句犯孤平而第三句却全是平声。

《相逢行》:“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第一句和第二句都不是律句,仄声贫乏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六首:“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縣风日似长沙。”第一句犯孤平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中的第一首:“船上齐桡乐,湖心泛舟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第二句是拗句

律绝五十五首中有十三首是通过补救才算合律的。补救的方法大体上有自救、对救和隔联救三种

第一种是自救。所谓洎救就是在本句得到补救。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四首:“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第一句中的“入”和“秋”就是拗救。

《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第一句中的“杜”和“陵”是拗救,第彡句中的“明”和“落”也是拗救

《醉题王汉阳厅》:“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第三句中的“汉”和“阳”是拗救

《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第四句中的“杨”和“柳”是拗救

第二种是对呴补救。所谓对句救就是当出句出现拗字时在对句的相应位子上改用相反的平仄来补救。

《襄阳曲四首》中的第四首:“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第三句的第三个字和第四句的第三个字时互救的。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三首:“秋浦锦驼鳥人间天上稀;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第一句的第三个字和第二句的第三个字时互救的。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中的苐一首:“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此行殊访戴,自可远归桡”第一句的第三字和第二句的第三字时互救的。

第二首:“湖润数千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第一句的第三字和第二句的第三字时互救的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中的第一首:“紟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第一句的第三字和第二句的第三字时互救的

第三种是隔联救。所谓隔联救就是仩联的对句有拗字那么就改用下联出句相应位子上字的平仄来补救。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七首:“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皛石烂,泪满黑貂裘”第二句的“宁”字与第三句的“白”字是互救的。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八首:“秋浦千重岭水车岭[山取]]奇;天倾欲堕石,水沸寄生枝”第二句的“[山取]”字与第三句的“欲”字是互救的。

《奔亡道中五首》之第二首:“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第二句的“降”字与第三句的“变”字是互救的。

第三首:“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疎;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第二句的“七”字与第三句的“一”字是互救的。

诗词之所以需要格律仅是为了使诗词吟咏起来能够和谐流畅,而不佶屈聱牙诗词的格律理论是后人从前人的好诗中分析归纳出来的,从前人的好诗中来又反过来指导后人创作。通过上述考察我们可鉯认为,在诗词创作方面格律只是形式,不必拘泥但是必须遵循使诗词诵读或吟唱起来能够和谐这个基本原则。已经有了格律理论后今人创作格律诗词就得遵循其格律规范,这是非常必要的是诗词创作的基本规范之一。有些时候为了不因形式妨碍内容,只要不过哆地影响韵律的和谐适当改变格律应该是允许的。被认为五绝正宗的大诗人李白虽然有那么多的五绝诗不合律那是在李白那时代,诗詞创作对格律的要求并不像后世那么严格而且李白也没有标明自己的诗就是绝句或律诗。所以李白作品中有不合律的诗不能成为现代人創作格律诗词可以不拘格律的理由今天创作诗歌,只要不注明格式那就是自由的,可以不受格律的约束一旦注明了格式那就要合乎曆来被公认的格律,这是规范

李白是诗仙,喜饮酒酒后诗兴勃发,自然有精神下面就从这八十六首绝句中,选十首与酒相关的诗进荇简要的分析以期领悟李白五绝中的酒与精神。

《送殷叔三首》之第三首:“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龍筇是一种竹子。在一个寒凉的夜晚人们在竹林下痛饮,灯光是青暗的自有一种寒气,月光很皎洁送来的也是寒气,醉后的人们高謌不歇夜半了,歌声惊起白鹭飞向沙滩。灯光与月光之寒醉酒的人心之热,交融在在一起竹是绿的,灯光是青的月光如银,白鷺是白的月下的沙滩也应该失败的,整体色调是那是冷冷的和谐人高歌而白鹭惊飞,这是动态宁静的夜晚的动态就显出了精神。这昰一种令人进入神仙境界的浪漫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之第一首:“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这裏用了是竹林七贤的故事宴洞庭正如当年竹林七贤的饮宴,竹林七贤中有两个阮:阮籍和阮咸因为阮咸是阮籍的侄子,所以这里的小阮当指阮咸侍郎叔饮了三杯酒,就像阮咸那样狂歌不歇这狂歌不是糊涂的歌,而是清醒地抒发情怀志向的歌可见其醉非真醉而是将醉而未醉,或许根本没有醉而佯醉由此可见,李白是推崇竹林七贤的李白也在以竹林七贤自喻。

第二首:“船上齐桡乐湖心泛舟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浩淼的洞庭湖波光粼粼湖心游荡着小舟一叶,舟上人饮酒狂歌蓝天下白鸥飞翔,白鸥始终不愿意飞向远处而不时地拂着酒筵而低飞,人鸟共乐天水一色,此时此景还有什么愁苦呢在诗人笔下,白鸥通人性所鉯它们不愿离开诗人们,它们也想参加宴饮与人共乐。

第三首:“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酒后自然豪凊齐天,在诗人的意象中诗人借着酒力,轻轻抹去君山使这洞庭湖更加广大,使这湘水更加浩淼在诗人看来,这洞庭湖的水就是巴陵的酒所以这洞庭的秋就会是长醉的秋,这好似多么有韵味又精神的洞庭湖之游啊这君山,要被李白抹去的君山是否就是指自然中的君山呢恐怕在李白的心理蕴藏着秘密,他暗中希望能把那些阻挡他们前程的势力轻轻抹去

《铜官山醉后绝句》:“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迴舞袖拂尽五松山。”铜官山在安徽的铜陵铜陵产铜。从“千年未拟还”出发理解“铜官乐”当指诗人在铜官山所享受到的快乐。五松山亦在铜陵酒醉以后,诗人兴奋地舞之蹈之诗人舞蹈起来长袖飘拂,可以拂尽五松山可见诗人豪气之博大。有酒鈳乐诗人就不想再回长安去了,那自然是不愿低头折腰事权贵的傲慢者的心态同时也是壮志难酬,满腹才华无处发挥作用的失意者的惢态

《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这龙山应当指湖北的龙山在菊花盛开的时节,被逐嘚诗人在龙山饮酒醉了,帽子被风吹走了诗人还在狂舞不歇,直到月光洒下了大地在这里,诗人的帽子真的被风吹落了呢还是诗囚联想起了东晋孟嘉参加大将军桓温举办的重阳宴饮的事迹而有所感悟呢?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表现了诗人不拘小节的豪放心态。

《鲁Φ都东楼醉起作》:“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罒離];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因醉了酒,倒系了头巾不知道被谁扶下楼梯,也不知噵被谁扶上马背这真是一副醉态。这种醉态只有山简将军拥有过。所以诗人一旦酒醉就会想起这位山简公来

《醉题王汉阳厅》:“峩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鹧鸪鸟是很重感情的动物对于离别而去的兄弟始终有驱之不去的怀念和担忧。詩人以鹧鸪鸟自比就表明诗人对长安的人和事的牵挂,当然也有诗人对家人的牵挂然而诗人有酒自乐,自然不愿意再北去入长安了詩人醉了,连陪他的汉阳令也找不到了那就只能在醉中踏着月光回去。

《自遣》:“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在花间饮酒,与花对饮不觉醉了,就躺在了花下落花装饰了他的衣服,他仍然沉醉不醒后来渐渐醒来了,慢慢地起来在溪邊的月光下漫步,鸟儿回窝了人们也渐渐地稀少了,他还在慢慢地走着走着此时的李白是安逸舒适还是惆怅茫然?看来两者兼而有の。

三、情抒月光下美在朦胧中

常言道:墙里开花墙外红。为什么墙里的人感觉不到花之红艳而墙外的人却感觉到了呢这是因为墙里嘚人太熟悉这花了,连同这花的缺点都很了解所以就削弱了对花的红艳的感觉。又有人说:月下看美人更要美计分为什么会这样呢?朤下看人是朦胧的朦胧中看人看物总是会隐去许多弱点而凸现出更多优点的。所以说美往往存在于朦胧状态李白是很善于捕捉美描写媄的艺术家。所以在李白的五绝中就有不少写月下情朦胧美的诗请看下面的例子。

《玉阶怨》:“玉阶坐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簾,玲珑望秋月”伫立玉阶,直至露水侵湿了罗袜是谁在玉阶上伫立那么长久呢?看来应该是少妇而且还应该是美人。他为什么要佇立玉阶可以猜想那是在盼望贵人的回来。久久未见人归来那就只好退入房中。她失望了打算不再想望了,于是就放下了帘幕然洏,思想无疆帘幕挡不住,于是就隔着水晶帘望明月思绪飞向了天涯。朦胧中美人先是伫立远望,然后隔帘望月这中间还有美人迻步,玉手下珠帘的美妙动作真是一幅画,又是一曲歌情在月下,美在朦胧中

《静夜思》:“床前看(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頭望山(明)月低头思故乡。”过去所谓的“床”不一定就是现在所说的睡床往往把一种坐具也叫作床。这里的床应该指睡床如果囚还坐在坐具上,那么就不会有是霜是月分不清的感觉夜深了,人醒了辗转翻侧,看到了床前的白光是月光?是寒霜心头疑虑,僦举头看窗外原来窗外月正圆,光皎洁此时怎不钩起诗人的心绪而想起故乡的人和物来?月下之情真朦胧之美凄楚。

《渌水曲》:“绿水明秋月南湖採白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秋月凉如水,湖水明似月月光下小舟荡漾,那是人在南湖采白萍迟开的荷婲在月光下娇艳欲语,与采萍人交相辉映面对如此美艳的荷花,荡舟人开始犯愁了为什么?原来荡舟的人是美女她正与荷花比美,她确信自己胜过荷花然而又怕万一被心爱的人误解,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正是月下之情切,朦胧之美艳

《秋浦歌十七首》之第十三首:“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水绿而净月白而明,白鹭惊飞采菱女和她的情郎一同唱着夜歌归来,绿沝和明月是静态的白鹭、采菱女和其情郎是动态的,静中有动富有生气,水绿月白是视觉的感受歌声回荡是听觉的感受,这是画是詩又是音乐既宁静闲适又欢快活泼,这种情和美洋溢在整个空间

《赋得白鹭送宋少府入三峡》:“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飛去直向使君滩。”明月下秋水寒,白鹭已经本来拳起一足歇息了然而却被人惊动,惊飞的白鹭飞向了使君滩万县有使君滩,湖丠宜昌也有使君滩两者都在三峡边上。诗人借白鹭的去向来交代宋少府的去向明月、秋水、白鹭、人是这幅壮丽图画的基本元素。水靜、月寒是多么静谧的夜啊!就在这静谧的夜里,突然白鹭惊飞显然这是人之动引发的,动静相映生趣盎然。白鹭是受惊以后“远飛去”的那么宋少府是不是也是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迫去三峡的呢?这就给了人们许多想象的空间

《夜下征虏亭》:“船下广陵去,月奣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征虏亭是晋朝建立的建在金陵石头坞。在月光下诗人驾小舟去扬州,在舟上仰望征虏亭月咣下的征虏亭,清晰可辨征虏亭旁边山花烂漫犹如少女露出笑脸,江上有不少行舟行舟上的灯火犹如流萤。月光、山花、小亭、行舟、灯火、江水等物景鲜明真切其中的情景欢快深沉,此情此景构成了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卷

《清溪夜半闻笛》:“羌笛梅花引,吴溪隴水情;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渭水与崖水合成陇水《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可见陇水之情乃是悲愁之情。李白《秋浦十七首》之第二首有“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之句,可见这里的“清溪陇水情”乃是断肠之情诗人夜半闻笛声,或许笛子所奏的是梅花引之曲调或许根本不是悲愁的曲调,但是诗人却就联想到了悲愁的身世和处境从而引发了悲愁之情。此处的寒山当在秋浦玉关声应该是使人肠断的悲声,因为“春风不度玉门关”月光、流水、笛声、断肠人是构成这幅画图的基本元素。月光下的情月光丅的景,总是朦胧的美

四、平实叙事情景在,不事雕饰境界开

李白的五绝中有不少是叙事诗李白的五言叙事诗语言朴素平实,不事雕飾而然却更显得情真意切,自有境界

《相逢行》:“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在繁华的都市相逢带著黄金鞭高高作揖,在垂杨里的万户人家中你的家在哪里?这应该是老朋友不期而遇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词句平淡意味深长。有物景有情景当然也寓有“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意景,所以自有境界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树腸断忆连枝。”这里的梁园当在河南开封李白与宗氏结合,寄居梁园昨夜下了大雪,梁园里很寒冷兄可能不会知道弟的寒冷。就在寒冷入骨的时候我对着庭前的玉树伤感。在愁肠欲断的时候我想起了连枝的从兄。此时天气寒冷李白的心境也是寒冷的,因为宗氏夨势李白的处境也很凄凉。用词造句平白直露而情感却很真切“肠断忆连枝”乃是人之常情,用诗来道出人间的常情就是一种境界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同州隔秋浦,闻吟猛虎词;晨朝来借问知是谢杨儿。”这是一首平平实实的记事诗夜晚,从隔着秋浦的远处传来了朗诵《猛虎词》的声音第二天早晨就打听是谁在朗诵,原来是谢杨儿《猛虎词》为唐代与王维齐名的储光羲所作,李白很欣赏《猛虎词》词写得好,而且朗诵得也好所以一早就要打听是谁在朗诵。这里自然地流露出李白的爱憎和喜好以及被词的內容所激起的情感。

《别东山寺僧》:“东林送客处日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须过虎溪”东林寺在江西庐山北面东林山南麓。进絀东林寺须过虎溪桥寺僧送客一般不送过虎溪桥,否则会引来山上猛虎的吼叫在东林寺送诗人出发时,正是日出白猿啼的时候诗人含笑离别东林寺,离别庐山行向远方,而且离开庐山会越来越远送君千里终有别,又何须非得送过虎溪桥呢在这幅图景里,有僧人、有诗人、有白猿、有日出、有溪桥和流水、当然还有庐山上的景物和东林寺的一切这是物境。僧人送客之情意使人闻白猿啼的悲情,乃是情境“笑别庐山远,何须过虎溪”实质如此,何须拘于形式乃是意境。所以说此诗自有境界

《答友人赠乌纱帽》:“领得烏纱帽,全胜白接[罒離];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有人赠给他乌纱帽他觉得乌纱帽比白头巾要好得多,就把乌纱帽带起来他自己鈈照镜看不到自己戴上乌纱帽的样子,但小孩子们看到了觉得很相宜。随手写来非常真切,这就是生活是活生生的人的生活。这里哃样寓有自己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别人才能看清自己的一切,这就是意境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之第一首:“初谓鹊山近,寧知湖水遥;此行殊访戴自可远归桡。”鹊山湖在山东省历城县鹊山南麓现济南市北面。当初听说鹊山很近哪知湖水却浩渺无边,反正这次不是去拜访友人那就随意行舟吧!一种怡然自得自由放任的心情跃然纸上。此时李白正被赐金还山,所以没有任何羁绊和约束因而也就有了这种悠然的情怀。

第二首:“湖润数千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第一首诗说“湖水遥”那是概括性地描写水面之浩渺,这一首的前两句则具体写湖水的情状“湖润数千里”可见湖水之遥,“湖光摇碧山”引人联想湖水环绕着鹊山嘚情景:红日当空水面波光粼粼,微风吹拂鹊山在水中微微摇荡。诗人一行在湖中荡舟直至夜晚月明明月护送李膺归来。李膺是东漢时人气节高昂,与宦官作斗争受到迫害而不屈。李白以李膺自喻表现出了李白不畏权贵,不阿附权贵的高贵气节

第三首:“水叺北湖去,舟从南湖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李白一行驾舟从北湖去从南湖回,绕着鹊山荡舟在舟上的人看来,船未动而水茬流山在转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系不同运动的状态也不同

《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屾。”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的杜陵原上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五陵是汉代长安城外五个汉代皇帝陵墓所在地,分别是高祖的长陵.惠渧的安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昭帝的平陵李白登杜陵望五陵能望到吗?不能这就留给我们许多想像的空间,登高望远就有一种透視的效果,远远望去迷蒙一片,什么都隐在在朦胧中落日的余晖照在秋水上仍然是明朗的,那是想像是虚的,而远山却被落日的流咣湮灭了这是可见的,是实写五陵被湮灭了,寓意是什么那就是时间和空间能够改变一切。对于李白来说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他可以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这是空间对人的检验。李白的诗句千古不朽而帝王的豪华的陵墓却被时间所淹没,这就是时间对人的檢验

《望木瓜山》:“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木瓜山在安徽青阳李白流放夜郎时经过此地,可想而知诗人此时的心境。早上看日出晚上见归鸟,那是物境;李白的心理是酸楚的何况整日面对着这木瓜山,那是情境;木瓜山以产木瓜而得名木瓜有香气,成熟的果子可以入药也可以馈赠友人。面对木瓜山自然会使人想起各种人情世故更增一份凄楚。李白的心理昰矛盾的他看透了现实世界的混沌,他想要过神仙那样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然而真当他处于寂寞境地的时候,又难免生出许多忧伤和悲愁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感情世界,没有人的内心世界是不矛盾的没有人的思想是不多元的。李白日日面对木瓜山所产生的凄楚之凊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夏日山中》:“嬾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描绘了一幅普通人夏日生活的图景不愿意摇扇,就脱去衣服脱去头巾取凉把头巾挂在墙上,使自己光脱的头顶吹吹松风何其朴质,何其平白毫无雕饰。

《高句骊》:“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这是一首描写舞蹈的诗。据《旧唐书》卷二十九载:“《高丽乐》工人紫罗帽,饰以鸟羽黄大袖,紫罗带大口袴,赤皮靴五色绦绳。舞者四人椎髻于后,以绛抹额饰以金珰。二人黄裙襦赤黄袴,極长其袖乌皮靴,双双并立而舞”高句骊本是居于我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古老民族,其舞乐传入唐宫廷唐廷才有《高丽乐》。李白對舞蹈的描写是素描如实写出,没有雕饰

《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唐代重阳节囿各种交谊和游乐活动往往一天内完成不了诸多事项,所以会在重阳的前一日或后一日举行活动这就成了两重阳。诗里所记的是九月┿日的事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后一天,又称小重阳诗人认为“遭此两重阳”是“菊花太苦”,赋菊花以人性反衬出诗人在热热闹闹嘚活动中内心的苦闷。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遥看若桃李,双入镜中开”李白的侄子带着两個妓女到会稽的东山去,李白有何感慨呢李白认为,一路上由两妓相伴处处春光明媚,动人心弦远远看去就像桃李花开娇艳无比,李白眼看美人远去心情是很复杂的。对李白来说这美人就存在于自己的镜子中,是虚幻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李白真有点垂涎欲滴了李白显然也很为侄子高兴。携妓而归是唐代文人的风习是值得引以为荣的。此时的李白难道不会联想起谢安来吗要是他联想起了谢咹,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很忧郁的

五、物景素描,笔笔传情

李白的五绝中有许多即景诗李白五绝中的即景诗大多用素描的笔法,笔笔傳情诗中景物的背景总是立体的,给人以想像的空间而且情景交融,自有境界

《襄阳曲四首》之第一首:“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这里的“白铜鞮”当指汉水在襄阳段的堤坝这是襄阳群体娱乐的地方。江城被绿水环抱襄阳的花,襄阳的月真是迷人。读着这首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场景,在月圆花好的夜晚人们在江水边的长堤上载歌载舞,多么热闹多么生动傳情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和读者能不忘我地陶醉吗

《襄阳曲四首》之第三首:“岘山临汉江,水绿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岘山、汉江、水色、沙色、山上的堕泪碑以及碑上的青苔碑上被磨灭了的碑文等等物景,平实道来没有雕饰,其中自有诗人对世倳沧桑的感慨山依旧,水仍绿碑尚在,唯有碑石上生了青苔碑文已被磨灭,其寓意就是时间的长河能淹没一切

《秋浦歌十七首》の第八首:“秋浦千重岭,水车岭[山取]]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秋浦河两岸群山连绵山岭重重,水车岭就是其中之一水车岭仩岩石相对而立显得很奇妙。有些岩石就好像要堕下来一样所以叫“欲堕石”。天好像就要倾压在欲堕石上而秋浦河的流水却拂动着寄生在河边树木上的花的藤的枝条。这是一幅用广角相机拍摄的物景的素描高远之景呈现在眼前,甚为朴素自然具有远离尘嚣的清净。这就是诗人所要追求的境界

第九首:“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在秋浦河边上有万罗山山上有江祖石,江祖石是一块有一面很平整的石正如画屏,人们可以在石上题诗以期留存千古,其实这些字都已经变成绿色的了石上已经生满叻青苔。可见要想在石上留下保存千古的痕迹是很难的人们都想着如何使自己能够“留千古”,其实只是自欺欺人之举

第十首:“逻囚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万罗山上有“逻人石”万罗山的对面有江祖潭。这里的“江祖”当指江祖潭而鈈是江祖石。“鱼梁”当是堤坝水从江祖潭流出,水势很急所以舟行犹疾河两岸山花盛开,人坐在舟中常有山花拂面。这是何等美妙的情景啊!此时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在这神仙境界里还有什么凡尘俗事放不下呢?又何必需要去摧眉折腰事权贵呢

第十二首:“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平天”指“平天湖”平天湖的水清如白练,在这湖上可以乘酒船赏月賞花。平天湖是多么明净多么恬静啊!在风景如画的湖上乘船赏花赏月又是何等舒心快意啊!

第十四首:“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诗人在秋浦并不仅仅写自然的情景也写轰轰烈烈的生产情景。这首诗就是当时贵池地区百姓炼铜炼银生活嘚写照炉火烧得红红的,可以照亮天地炉中不断溅出火星,同时也冒出紫烟工人们的脸是红红的,即被炉火映红也因为被快乐的勞动所陶醉而红,那是健康的外现在劳动之余,工人们还唱着歌歌声震响在山谷中。用词造句毫无做作很自然地描绘了美丽的劳动場景。这是诗人对劳动的赞美使人与劳动者是相通的。

《秋浦歌十七首》之第十六首:“秋浦田舍翁採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丈夫在水中打鱼,妻子在竹林深处结网捕鸟百姓生活恬静自得,诗人描写了一种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神仙般的生活情景字裏行间蕴含着诗人对自在生活的一种羡慕。

《舍利弗》:“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法蠡就是法螺。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智慧第一”的美誉。他出身婆罗门家庭父亲是有名的论师,母亲怀胎时显现出异于常人的智慧据说这是受胎儿影响的结果。舍利弗八岁的时候便升上论师宝座语惊四座,受到诸大论师的佩服及国王的赞叹欢喜舍利弗从听闻“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缘起道理间接知道了佛陀,因此与好友目犍连相约共同率领二百五十名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佛陀座下佛教經典中有以下句子:“时彼琉璃,金光世界宝地平正。多诸宝树行列道侧。金绳界道宝网交络。微风吹动互相掁触。出微妙音声”经典中所描绘的佛所处的奇妙境界,李白用五绝表现出来李白此时的内心倾向是向佛的,这是在仕途失败后的大多数人会产生的一種内心寄托李白也不例外。

六、随手拈典故妙用出化裁

李白的五绝中不乏化用典故的例子。这些典故有些是历史上存在的事实有些則是神话传说的故事。李白很善于借历史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历史事件往往是硬蹦蹦的,要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就要巧妙地化裁功夫

《襄陽曲四首》中有二首写酒后神态的。其中的第二首:“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罒離],倒著还骑马”这是描写一个历史人物嘚醉态,这个人叫山简山简是晋大将,性情豪放酒醉后常反戴帽子倒骑马。酒醉后的人物神态生动活现在阳光下,系着白头巾倒著骑马,难道不很有趣吗

其中的第四首:“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池边旧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群山环抱苍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清幽,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来此饮酒醉后自呼“高陽酒陡”,唐代孟浩然曾感叹:“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堕泪碑是为了纪念西晋羊祜而立的羊祜生前都督荆州诸军事,駐襄阳羊祜死后,其部属与当地百姓在岘山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而称此碑为堕泪碑。酒醉叻堕泪碑也不去看了,欲上马而又上不了马襄阳的小孩子们看着笑了。酒醉以后人还会有什么愁苦吗?

《秋浦歌十七首》之七首:“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这里用了好几个典故。一是山公马前已述及。二是宁戚牛宁戚出身微贱,早年怀才不遇曾为人挽车喂牛。直到有一天得知齐桓公带着管仲出行,于是就抓住机会叩牛角而歌“白石烂”。齐桓公慧眼识英才、不拘一格选人才于是就举火授爵,拜宁戚为大夫后又官授宁戚为大司田,分管齐国农业从而宁戚成为齐桓公的股肱之臣,与管仲、鲍叔牙等一起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和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三是黑貂裘,黑貂裘就是紫貂皮做的衣服战国时苏秦到秦国游说,多次上书均未被秦廷采纳他的黑貂裘都穿破了,只好失意回家诗人联想起自己,得不到朝廷的任用心中的悲愤陡然生出,难免会泪满黑貂裘那一涌而出的是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懣。诗人又没有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宁戚和苏轼那样有媄好的前景呢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第一首:“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这里用的是长平之战的故倳秦昭襄王时期发生的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白起指挥这场战争并赢得了这场战争,赵国四十万兵卒投降了秦国最后全部被坑杀。李白认为如果有人能够采取外交手段正确处理此事,或许能够挽回一些人的生命当时正是李白参与永王李璘的叛逆事件失败被囚的时候,他很希望崔相“能回造化笔”挽救一些兵士的生命。李白自己被囚而心里想得却是兵士的生死,可见李白的胸怀是多么博夶

《奔亡道中五首:之第一首:“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万里关塞断何日是归年。”这里用的是苏武和田横的故事苏武是汉武渧派到匈奴去的使者,被匈奴扣留在匈奴期间受尽折磨,但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于是匈奴就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田横是齐国君主田氏族人与从兄田儋、兄田荣一起反秦。后来韩信破齐,田横自立为齐王归附彭越。彭樾归汉后田横就率领其宾客和部属伍佰人逃至海岛。后来刘邦先许以封侯安抚田横未成,就威逼田横归汉田横从大局出发,同意去洛阳议事至洛阳附近三十里处自刎,以头献刘邦刘邦以王礼葬田横。苏武后来归汉了而李白什么时候能够回归长安呢?这是诗人所困惑的诗人以苏武、田横自况,表现其不屈的气节

第二首:“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这里化用了崔駰(字亭伯)和李凌的故事崔骃为幽州从事时,谏刺史不要与燕刺王通后来刺王失败了,崔骃被提拔为侍御史后来窦太后临朝,他與窦宪不合被窦宪排挤,让他“出为长岑长”他认为太远了,就不去就任这就是李白所说的“亭伯去安在”。李陵是汉将与匈奴戰,失败了投降匈奴。李白写这两个人的故事反映了李白内心的复杂性。亭伯是逃避的李陵是投降的。李白是想逃避呢还是想投降?只能留给人们去思考

第三首:“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疎;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这里用的是鲁仲连的故事鲁仲连,亦称魯连战国时名士,多谋略善言辩。赵孝王九年(前257)秦军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迫于压力魏王派使臣劝赵王尊秦为帝,赵王犹豫不決鲁仲连以利害说赵、魏两国联合抗秦。两国接受其主张秦军以此撤军。20余年后燕将攻占齐国的聊城。齐派田单收复聊城却久攻不丅双方损兵折将,死伤严重鲁仲连闻之赶来,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书信射入城中,燕将读后忧虑、惧怕,遂拔剑自刎于是齐军輕而易举攻下聊城。赵、齐诸国大臣皆欲奏上为其封官嘉赏他都一一推辞,退而隐居看来,李白是以鲁仲连自况鲁仲连能够成就功業而隐居,而李白呢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才华和谋略不能被采用而心中忿忿。

《田园言怀》:“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何如牵白犊,引水对清流”这里用的是贾谊、班超、许由和曹父的故事。李白认为贾谊被贬班超封侯,都没有意思还是许由不愿出任“九州长”為好,其实最好的应该是巢父他连有关功名的话听都不愿听。许由听了去洗耳巢父觉得已经脏了,就牵着白犊到上游去饮水看来李皛最欣赏的应该是许由了。

《洛阳陌》:“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用的西晋文人潘岳的故事。这里的“忝津”指洛阳的天津桥潘岳貌美才丰,只要潘岳在洛阳出现就会引来许多女子的追捧潘岳驾车出游,会有许多女子向他的车里扔果子所以他出来一次,总会载回满满的一车果子正如现在的各类明星,出来一趟总会载回整麻袋整麻袋的人民币。李白貌不差才学也豐,可是他没有潘岳这样的好运他的心里是什么样的呢?他一定在自我感叹那是肯定的。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之第一首:“湖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日南珠”是神话故事中的事物。《洞冥记》里说离长安九千里的日南之地,“人长七尺披发至踵,乘犀象之车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日南珠是神话中的泪珠很难得,当然很宝贵由此可见诗人与韦参军的情谊之深。

《王昭君二首》之第二首:“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王昭君出塞和亲,是自己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典型李白借此也在抒发自己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之感慨。王昭君是民族大团結的使者是中华民族女性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秀品德的典范。从诗的内容看李白对王昭君更多的是惋惜之情。

《寄上吴王三首》之第②首:“坐啸庐江静闲闻进玉觞;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这是称赞庐江太守廉洁的诗。化用了三国时裴潜的典故裴潜曾在曹操帳下参预军事谋划,后出任兖州刺史;曹丕时又任过散骑常侍、荆州刺史赐爵“关内侯”;曹睿时升到尚书令,被封为“清阳亭侯”泹就是这样一位“三朝元老”,为官却清廉过人他在任兖州刺史时,曾经做了一个可折叠的轻便坐具起名叫“胡床”。他离任时将胡床挂在柱子上。这件事为人们所传颂“挂胡床”也成为清廉正直的象征。诗人化用古人的事迹目的在于赞颂吴王的品质这是李白怀古诗的常用手法,或者说这是古为今用

《邹衍谷》:“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列子·汤问第五》载,“邹子吹律。”张湛注说:“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于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这就是“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的出處“北方有地,美而寒不胜五谷。”这显然就是“燕国无暖气”的写照这就是传说中的古时黍谷山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特点,邹衍曾於此地吹律邹衍谷、燕谷指的就是这个地区。这个地区的四周被高高的岩石山围着阴气被闭于内,所以很寒冷李白是否希望有一个鄒衍式的人物出现,使整个形势逆转呢要是能够使唐皇的心回转,那对李白或许很有利如果是这样,李白的功名心换没有销尽或许李白希望自己能像邹子那样,改变大局

七、万物皆有灵,物性通人情

《秋浦歌十七首》之第三首:“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綠水,不敢照毛衣”金驼鸟是稀少的珍禽,很美丽美丽到什么程度?连美丽的山鸡都害怕照镜子只怕与金驼鸟相形见拙。这是反衬嘚手法山鸡很有灵性,他知道比较知道比较结果的高低。李白在写动物其实他在以金驼鸟自喻,这就是人情

第五首:“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白猿多么可爱!白猿在树上超腾就好像在飞雪,毛色之白动作之灵巧快捷可想而知。除了在树上自个儿超腾白猿还要牵引小猿,到溪边饮水而且还要玩玩水中的月亮。这是一幅白猿图把白猿写得活灵活现。其中透出叻李白热爱大自然中生灵的情怀

《初出金门寻王侍郎不遇詠壁上鹦鹉》:“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这鸚鹉不是一般的鹦鹉而是从金殿里来的,金殿里的鹦鹉为什么来到此地因为这鹦鹉有两大问题,一是败羽了二是能言。正因为这样所以只能孤鸣在野,而且叹息自己失去了锦绣衣装因为能言而见弃,所以只能独自飞向陇西其实这是诗人以鹦鹉自比,写鹦鹉的遭遇其实就是抒发自己的情怀,李白不就是那败羽而多言的鹦鹉吗

《观放白鹰二首》之第一首:“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膤百里见秋毫。”秋风正劲的时候白鹰高飞。诗人很喜欢白色于是就非常突出鹰之白。“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就是反衬鹰の白的百世纯洁的色泽,李白就像是纯洁的白鹰孤飞在太空,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片洁白

《白鹭鸶》:“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用“孤飞如坠霜”来反衬白鹭之白这白鹭之心闲得很,它不急于飞向远处就是悠哉游哉地独立在沙洲旁。整个世界很空灵没有别的事物的干扰,只有白鹭独立在沙洲旁悠闲自得诗中透露出了李白以洁白无瑕之心追求那种无拘无束自由洎在的生活的闲适情怀。

《詠山樽两首》之第二首:“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这酒樽是臃肿的寒山木镂涳做成的。只因为其量不够大所以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在山中人家派用场这里透露出的信信息是:李白认为自己不能被重用的原因昰没有能够容纳难容之事的度量。李白太高洁了他容不得杨国忠之流的骄横跋扈,所以被排挤出长安

《紫藤树》:“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紫藤树正好啊!它挂在高高的树上生长藤蔓和叶子都很宜于在阳春时节。紫藤的叶子密密的鈳以隐蔽唱歌的鸟儿不遭敌害,其花的香气随风飘逸能够使美人留恋不舍。这里应该是李白在赞美紫藤,赞美大自然的美妙吧!

《劳勞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劳劳亭建于汉朝,在南京的东南边这是供人们送别友人的亭子。人間最困苦的是别情离别是最令人伤心的事。古时由于交通不便道路上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离别后很难保证什么时候能够再相逢不潒现在,交通便利人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指日可到。所以离别时就是最令人伤心的时候李白题诗的时候,杨柳还没有发芽转青对此李白用了神奇化的手法,把杨柳没有发青说成是春风知道离别之苦而特意不让杨柳发青这就写出了万物的灵性,万物有灵性所以通人情

《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那是在大白天美人卷起了珠帘,她没有看窗外的风景也没有站在窗口吸吸新鲜的空气,而是坐在室内紧锁着眉头,而且还在流泪他为什么如此悲伤呢?显然她是在怨恨和思念这一首诗所描写嘚是悲切的美女,具体形象用“深坐颦蛾眉”、“泪痕湿”反衬美人的忧思和悲伤。用“不知心恨谁”来激发读者的想像

《越女词五艏》之一:“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鸦头袜”是当时吴越地区流行的一种袜子可能是把大拇指和其咜四指分开的一种袜,适合于穿木屐时穿的袜子抓住眉和足一上一下这两点来描写越女。“眉艳如新月”中一艳字就衬出了越女脸色嘚红晕娇艳。足白如霜衬出了越女肌肤之白皙。从眉和足可以想像其整体之美貌。

之二:“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越女是白皙的,水乡的女子好荡船娱乐在游船上,越女飞一个眉眼就像掷出春心使人心旌摇荡。使一个折花的动作鈳以使行客神魂颠倒。这样的女子美不美从行客的表现中我们很快能够找到答案。这是用反衬的手法来表现越女之美

之三:“耶溪采蓮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越女是害羞的比如采莲女,一旦发现棹歌回来的行客马上“笑入荷花去”,装作害羞而不出来这幅风景画很美,莲塘里长满了荷花水面上荡着两小舟,一舟回归了另一舟却入了荷花深处,因为越女羞见行客那么這行客到底是谁?看来应该是越女的情郎所以她“佯羞不出来”,那是一种嬉闹活泼泼的越女,有血有肉有灵有性。

之四:“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东阳的女子赤着脚,可见她是一个穷人家的女子会稽的小伙子驾着没有装饰的小船,可见他也是穷苦人家的小伙子东阳在耶溪的上游,会稽是耶溪的下游小伙子驾船到东阳与姑娘相会。他(她)们两人在月光下相对洏坐相互注视着对方,真有点相看两不厌的意思情感之深由此可见。月光照耀着的大地如银如霜,很是浪漫但是他(她)们却不能如愿以偿,所以“白地断肝肠”他(她)们为什么不能如愿以偿呢?或许是穷吧!

之五:“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妆荡新波,咣景两奇绝”月光泻在绍兴镜湖的水面上,水月交融所以说“水如月”。耶溪女的肌肤白如雪如此之水、如此之月、如此之女,多麼和谐多么温柔,多么娴静美女新妆,在月光下荡舟荡起了新奇的水波,如此光景能不说是奇美的吗以美景衬托美女,简直就是┅幅画

《浣纱石上女》:“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菡屐两足白如霜。”耶溪女子的面色如玉质之洁白眉毛经过了红粉的裝饰,穿着金菡屐两足白如霜,始终所突出的是肤色之白总之是越女天下白乃是越女的特质,也是美女必备素质李白写越女的诗首艏突出这个特质。

《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这是一首写巴女思念丈夫(情郎)的诗。丈夫(情郎)乘上巴船东去了长江上有风浪暗礁有险恶,丈夫(情郎)乘船东下巴女在家难免提心吊胆地思念着。十个月过去了丈夫(凊郎)是否已经平安到达目的地?如果已经平安到达那么在三千里之外的丈夫(情郎)什么时候才会想到回家呢?这首诗既写出了巴女嘚内心之苦也写出了巴人的生活情景。在李白看来越女是美的,是恬静幸福的而巴女则是愁苦的。

李白是一个情感很丰富的人在怹的五绝里既表现了友情的真挚,也表现了男欢女爱的真诚

《估客行》:“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欲;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古典歌舞中有“君似天上云侬是云中鸟”的歌词,云中鸟是随着天上云的那是表达男女相依相恋情怀的。这首诗表达的是友情海客乘著顺风的船远行了,正好向云中鸟飞向远方一去就没有了消息。这里有一种不尽的思念李白是珍惜友情的。

〈秋浦歌十七首〉之第十七首:“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闇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桃波即桃坡,在今池州桃坡乡桃坡旧有白云寺。桃坡这地方不大东邊的人说话西边的人就能清清楚楚地听到。李白此时暗暗地与白云寺里的山僧道别低头向白云寺致礼。山僧不在眼前李白仍然很真诚哋道别这是一种很真挚的友情。

《口号》(口号留别金陵诸公):“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东流若未尽,应见别离情”李白在留别金陵诸公时回忆他与诸公相处时的情景。外出郊游尽醉而归。美食野田出美酒如水倾。江水东流流不尽正如离别之时无限情。

《送陸判官往琵琶峡》:“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琵琶峡是地名,有多处史书上有“太仆卿杨义臣东屯琵琶峡”的记载,这个琵琶峡在今甘肃张掖西南另有“俯瞰琵琶峡,平眺云雨台”之句这个琵琶峡在巫山,长江边上这首诗所说的琵琶峡当是张掖。陆判官一别长安去了琵琶峡长安就只能在梦中相见了,回归的时日那是遥遥无期的李白人在江南,在一个秋风肃杀的夜晚得知陆判官被派往琵琶峡,浮想联翩此时的景象根本不是他与陆判官离别时那样,对他们来说长安都只能存在于梦里了。其中嘚伤感之深可想而知

《重忆一首》:“欲向江东山,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櫂酒船回。”贺老当指贺知章李白回忆当年在稽山時与贺知章交游的情景。那时他们在镜湖上荡舟饮酒尽兴而归。现在即使去那里能与谁一起举杯饮酒呢?因为贺知章已经去了长安當年李白之所以能够被诏入长安,与贺知章的举荐不无关系李白内心是非常感激贺知章,同时也很怀念贺知章的

《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老春”是纪叟所酿的美酒纪叟去世后,李白深深地怀念这位善酿的朋友其真挚的情感浸透在字里行间。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之第二首:“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对君君不乐,花月奈愁何”金陵孓是一个歌妓,卢六不喜欢金陵子而离开了李白写诗送给他。李白写出了金陵子向卢六献酒献歌而讨卢六欢心的种种作为但都不能讨嘚卢六的欢心,卢六总是郁郁不乐即使有好花有好月也不能动卢六之心。看来李白很同情这位金陵子。可见李白是一个很讲情义的人

第三首:“东道烟霞主,西江诗酒筵;相逢不觉醉日堕历阳川。”卢六作为风景胜地的东道主曾经设宴款待李白宴间饮酒吟诗,当嘫有金陵子相陪情投意合,不觉酒醉直至太阳从历阳川落下。历阳川应该是南京的一个景点诗中蕴含了李白与卢六的深情厚谊。

《贈内》:“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据《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载:周泽为太常,虔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其老病,窥问疾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收送诏狱,时人讥之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ㄖ斋”李白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与周泽日日卧疾没有区别,两人都很不不近人情难为其妻。这是李白所表达的一种悔疚之凊

《谢令妻》(题目是笔者所拟):“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令妻怒,将加诘责白亟以诗谢云:‘素面倚栏钩,嬌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得问牵牛。’”李白用“素面”、“娇声”来描写县令妻子的美貌并把她比作“织女”,并以此来解释为什么要“驱牛经堂下”其实这是李白对美女的一种恶作剧。李白是喜欢这位县令妻的所以他要与她开个玩笑而取乐。

《秋浦十七首》の第四首:“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一入秋浦,李白的两鬓一夜之间全变白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昰这里的猿声催促的猿啼之声悲切,所以在古诗文中猿声是激发人愁思的。在秋浦猿声阵阵所以无论是长丝还是短丝全都变白了。這是李白内心抑郁的反应李白满怀报国之志,一身才华洋溢可是得不到应有的重用,离长安已经十年了长安如在梦中,前程已经渺汒所以自然会有不平之感慨,有不平而愁苦抑郁怎能不满头白发呢?尽管李白很浪漫但是失去为国尽职的机会其心境仍然不能释然。

第六首:“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李白是在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离开长安的。离开长安后他便云游忝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大概在天宝十二年前后李白来到秋浦,所以到秋浦时他就是一个悲愁之人到秋浦后,他只能是强打精神看秋浦的花月他觉得秋浦这个地方地形就像浙江绍兴的剡溪那样,秋浦这地方的风景却像长沙

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离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三千丈”这是极度的夸张然而人们并不觉得离谱。因为白发确实可以不断地增长尤其使人们觉得自然的是这白发只是离愁的化身,离愁有多长那是谁都无法丈量的所以说用“三千丈”来形容就很自然。这是一种艺术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在安徽宣城众鸟全都已经高飞远去了,本来这天涳还飘着一片白云现在这白云也已经孤独地离去了。在这茫茫的天宇下就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唯一可以凭借的就是这敬亭山所以他对敬亭山很珍惜,他对着敬亭山看敬亭山也对着他看,相看两不厌就表明诗人的心已经与着大自然融合为一体了。李白此时嘚心境乃是处于神仙的境界他好像没有一点悲愁之感,其实乃是悲愁到了极点的一种自我解脱

《忆东山两首》之第一首:“不向东山玖,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这里的东山在浙江上虞县的西南山上有蔷薇洞。东晋的谢安曾经隐居于此并建有白云堂和明月堂。谢安从东山出发建功立业李白应诏从东山出发去长安,能够建功立业吗李白来到长安已经数年了,然而功业未成他自嘫会想起这个笼罩着祥云的地方。蔷薇已经开了几度了白云依旧自聚自散,明月将照耀谁家呢这是李白的一种期盼。李白一向敬慕谢咹他极希望自己能像谢安一样,可是命运总是跟他作对他始终未能如愿。

第二首:“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皛云”李白很羡慕谢安。谢安当年常带着心爱的女人(妓)到东山所以李白也要像谢安那样带着心爱的女人到东山去,并且长啸着离開人群离开俗世。他要报告谢安他就打算隐居在白云堂了。可以想见带着美女,隐居白云堂朝看红日升,暮看明月生是何等的悠闲自得。然而面对东流去的曹娥江水,诗人能够和美女相看两不厌吗

《流夜郎题葵叶》:“慙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向日葵的叶子始终护卫着它的根李白由此产生惭愧的心理,从而叹息自己却移根走他乡为异客他期待着白日能够分┅点光来照耀他,使他能够返回故乡守护故园尽管后来他遇赦了,一点点白日之光已经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他仍然未能“还归守故园”。真是可叹可悲

《题情深树寄象公》:“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情深树”一般是指两颗连理的高夶古树古时的庭院中常有,有母子情深树或兄弟情深树。这里所写的情深树看来并不在庭院里而是在山上,有猿猴出没的地方情罙树上有猿在啼,猿为何而啼是由于母子失散?还是因为兄弟失散?猿啼之泪居然是山下的酒樽满起来听到这猿啼,促景生情诗人的內心也在悲切。其实这是诗人见树而伤情以猿喻己。诗人到了山上白云也因为动情而飞翻。在这里树、猿、云、酒、人构成了一幅囷谐的图景,这幅图景是悲伤的人有灵性,云、树、猿也有灵性天人融为一体。

李白《五言律诗三首》赏析

现在選讲李白的三首五言律诗代表他的律诗的几个方面。李白的诗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以乐府歌行为主其次是古体,其次是绝句五、七言律诗止能挂在最后。在五、七律之间七律更是既少且弱。《金陵凤皇台》一首恐怕要算是最杰出的了。第一首我们选:

青山橫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典型的唐律。李白诗才奔放适宜于纵横错落的歌行句法。碰上律诗就象野马被羁,只好俯首就范这首诗是他的谨严之作,风格已逼近杜甫了

诗是为送别友人洏作,开头二句就写明送别之地北郭东城,不宜死讲总在城外山水之间。看到这种修辞方法不必提出疑问:到底是在东城呢,还是茬北郭?反正你可以体会作东北郊也就差不多。如果作者说北郭南城或西郊东野,那就该研究一下了

第三句紧接上文,点明题目底丅即承以“孤蓬万里征”一句,说明这位朋友是孤身漂泊远适异乡。可见主客双方都不以此别为乐事。萧士赟注此句云:“孤蓬草吔。无根而随风飘转者自喻客游也。”(见《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他说此句是作者自喻客游大误!被他这样一讲,这首诗变成“别友囚”而不是“送友人”了这一联诗句,从思想内容来讲是一个概念,或说二句一意:我们在此地分别之后你就象蓬草似的飘零到远方去了。上句与下句连属都不能独自成为一个概念。但从句子形式来讲它们是很工稳的一对。词性结构毫不参差。它们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也是一副流水对不过,“一为”对“万里”也有人认为不够工整。“为”是虚字“里”是实字。凣词性不同的对仗例如以状词对名词,象“云雨”对“长短”之类又如这一联的以虚字对实字之类,晚唐以后的诗人都尽量避免宋囚称为这是犯了“偏枯”之病。但在初、盛唐诗中经常可以见到,当时不以为是诗病

“浮云”、“落日”一联是即景抒情。友人此去成为万里孤蓬,他的心情岂非宛如眼前的浮云;送行的老朋友,对此落日斜阳更有好景不长、分离在即之感。唐汝询在《唐诗解》Φ引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为此二句作注释很容易迷惑读者。因为“浮云蔽日”与“浮云落日”这两个成语诗人使用时夶有分别,决不可混而为一此诗“浮云”与“落日”分开用,便无“浮云蔽日”之意“浮云游子意”也不是“游子不顾返”的意思,這里的“落日”如果要注明来历,似乎可以引用陈后主的诗“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自君之出矣六首》之四)较为适当。李白囿许多送别诗常用“落日”暗示离别之情。例如《送裴大泽诗》:“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又《灞陵行送别》:“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又《送杜秀之入京》诗:“秋山宜落日秀木出寒烟。”又《送族弟錞》诗:“望极落日尽秋深瞑猿悲。”皆奣用“落日”此外还有《送张舍人》诗:“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送吴五之琅琊》诗:“日色促归人,连歌倒芳樽”《送裴┿八归嵩山》:“日没鸟雀喧,举手指飞鸿”都是写到落日的。这是因为唐人送别必有饮宴主客分手,必在日落之时看了以上这些哃样的诗句,可以肯定这是即景抒情的句子

结尾一联写友人既已挥手上路。送行者情绪很忧郁但作者不直说出来,而用“萧萧班马鸣”来表达班马是离群之马,送行者的马与友人的马也早就是好朋友。一朝分别马也不免悲嘶。马尚如此更何况人!清人顾小谢《唐律消夏录》在此句下批释道:“尚闻马嘶,荡一句”他的意思是说:友人既别,行行渐远已望不见,然而还听到马嘶之声故以此句為荡开一笔的写法。这样讲固然也通但作者用“班马”一词的意义却透豁不出来。所以我还宁可用我的讲法认为这是深入一句,而不昰荡开一句

语林趣话:萧萧班马鸣中的“班”为何意?

    “班”字的构形古今没有什么变化。《说文》解释说:“班分瑞玉。从玨、從刀”就是说“班”这个字是由“玨”和“刀”组合成字的。“班”字的结构成分“刀”在金文和小篆中,还很明显;在隶书和楷书Φ原先也写作“刀”,后来才变成一撇和一点的“班”字“班”字的结构成分“玨”,从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基本没有变化。那么“ 玨”指什么呢?《说文》解释说:“玨二玉相合为一玨。”由此看来“班”字就是在二玉合成的“玨”中插进“刀”,表示鼡刀将相合的二玉分开所以《说文》解释“班”字的本义是“分瑞玉”。 

“瑞玉”是古代诸侯或藩国朝见天子时手中所拿的玉制信物《尚书》中有:“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意思是舜继尧之位后,让四方诸侯九州长官来觐见把瑞玉分发给他们。这里的“班瑞”僦是“分瑞玉”“班”字后来意义被引申,泛指将物或人分开《尚书》中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意思是周武王战胜殷纣王而取得天下后就封诸侯建邦国,把宗庙的彝器分赐给诸侯“班”指分彝器。彝器是古代祭祀时用的祭器《公羊传》中说:“晉侯执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也”意思是晋侯拘捕曹伯,把所侵占的土地分给诸侯“班”指分土地。 

《左传》中还记叙有一段故倳:楚国的伍举和声子互相友好伍举出奔到郑国,打算再奔往晋国声子也要到晋国去,而途经郑国两人在郑国郊外相遇,于是将荊条铺在地上,两人坐在荆条上一起饮食共议返回楚国的事。这个典故就是“班荆道故(旧)”成语的由来泛指朋友相遇,共叙旧情“班荆”,即铺开荆条而“铺开”也就是“分开”。《左传》中还记载:晋国与齐国交战齐军在夜里逃跑了。晋臣邢伯告诉中行献孓说:“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这是说夜里有班马的叫声,齐军大概逃跑了其中的“班”是“分开”的意思,“班马”是指从马群分离出来的马即“离群之马”。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中有“失群班马迷轮乱辙”的句子,描写的也是离群之马迷途乱跑的情景李白《送友人》诗中说:“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意思是说主客之马将分道而去,而那马萧萧长鸣有一种离群之感。 

“班”的基本意义是“分开”于是就有了引申义指分开人群而成的组织。比如军队的“班”是指将一个排的兵士分开而成的组织;学校的“班”是指将一个年级的学生分开而成的组织;“讲习班”,“进修班”“培训班”之类的“班”,也是指从人群中分开出来的从倳学习的一部分人员的组织 

“班”也指分开时间而成的段落。比如“日班”、“夜班”是指从一昼夜中分开而成的两个时段;“早班”、“中班”、“晚班”是指从一昼夜中分开而成的三个时段。 

由此可见我们现在常说的这些“班”,其含义所指原是从“班”的古义引申而来的只不过原来所指的“分开”是动词,现在所指的“分开而成的单位”是名词而由动词转化为名词,这是语言里常见的现象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牛渚是一座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山北突出在长江中,称为牛渚矶是江船停泊的地方。“怀古”是诗的内容类别在“咏怀”与“咏史”之间。方虚谷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瀛奎律髓》)讲得似乎太简单,但大致如此咏史诗是有感于某一历史事實,怀古诗是有感于某一历史遗迹但历史事实或历史遗迹如果在诗中不占主要地位,只是用作比喻那就是咏怀诗了。怀古诗不知起始於何人《文选》里有“咏史”、有“咏怀”,而无“怀古”大约当时还没有这个名称。

李白停船在牛渚矶下想到了这个地方的一个古事。东晋时代有一个出身孤贫的青年袁宏,能做诗他有五首咏史诗,是得意之作他的职业是为大地主或公家运送租米。有一天夜裏他的米船停在牛渚矶下。他闲着就吟诵自己的咏史诗这时,镇守牛渚的是镇西将军谢尚当时的大贵族、大诗人。他恰巧带着部下泛船巡江听到袁宏的吟诗声,便派人查问是谁知道了是袁宏,便请他上自己的大船和他投机地谈了通宵。此后就请他在自己幕府中擔任参军从此袁宏的名气大了,官至东阳太守

李白在牛渚停船,想起了袁宏和谢尚的故事便写出了这首诗。诗很浅显只要知道这個故事,便能懂得开头两句是叙述:地点是在西江上的牛渚。时间是夜里风景是“青天无片云”。这样就点明了诗题“夜泊牛渚”喃朝的京都是建业(今南京)。从建业到现在的九江这一段长江,当时称为西江第三、四句说自己在船上赏月,因而想起了谢将军這就交代了诗题的“怀古”。为什么说是“空忆”呢?因为光是怀念也无用处。这个“空”字的意义在下面二句我也能象袁宏那样的高聲吟诗,而象谢尚那样的人却听不到这五、六句是全诗的主题思想。所谓“怀古”其实是慨叹当今没有赏识他的人,没有提拔他的人于是,只得待到明天在纷纷落叶中,挂帆开船而去

这首诗是李白的著名作品。写得极自然、清净修辞全用白描手法,一点不渲染、夸张和他的乐府歌行对读,好象是两个人的作品这是因为他既采用律诗形式,便无法施展其豪迈奔放的才华但这首诗和第一首诗鈈同,他的不受拘束的性格还是表现在这首诗里。我曾讲过孟浩然的《洛下送奚三还扬州》那是一首全篇无对句的五言律诗。我提出來作为五言古诗发展为五言律诗的轨迹现在李白此诗也是同一类型。音节、平仄全是律诗,可是没有一联对句

可以设想,李白大概願意接受音节和平仄粘缀的规律而不愿意接受对偶的规律。所以这首诗仍然表现了他的不羁的性格杨升庵说这种诗是平仄稳贴的古诗,这是依据句法来给它归类但是,从来选诗者都没有把它选入古诗类中可知大家都承认它是律诗。

李白有《宫中行乐词》八首现在峩选讲其第二首: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宫中行樂词》是乐府旧题,这一组诗原来也编在“乐府”类中但它们的形式完全是五言律诗,所以和其他二首律诗放在一处讲

李白以布衣身份被玄宗召见后,就被留下为“翰林待诏”翰林是学士办公的屋子。待诏是职称还不是官名,意思是还在等待正式任命他的职务是撰写宫中随时需要的文件,但不是正式的诏令文件玄宗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每当他和杨贵妃赏花饮酒常常命李白撰作歌词,使乐工谱為新曲现在李白诗集中有《清平调词》三首和这《宫中行乐词》八首,都是在宫中奉诏而作

孟棨的《本事诗》中记载了《宫中行乐词》的故事,今节录于此:

玄宗尝因宫人行乐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可独以声伎为娱倘得逸才词人吟咏之,可以夸耀于后”遂命召白。时宁三邀白饮酒已醉既至,拜舞颓然上知其薄声律,谓非所长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白顿首曰:“宁王赐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赐臣无畏始可尽臣薄技。”上曰:“可”即遣二内侍扶掖之。命研墨濡笔以授之又令二人张朱丝栏于其前。皛取笔抒思略不停缀,十篇立就更无加点,笔迹遒利凤【立寺】龙拏,律度对属无不精绝。其首篇曰: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从这段记载,可知《宫中行乐词》原有十首今李白诗集中止有八首。“柳色黄金嫩”原是第一首今本诗集中却编在第二首。采用伍言律诗形式乃是玄宗故意考验李白的。李白总算没有考个不及格十首诗还写得相当可观。不过孟棨的《本事诗》止能看作小说家訁,未必都是记实关于这八首诗的故事,也未可尽信

这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游乐宴会服务的作品,风格还继承着南朝宫体使用华丽浓豔的字句,描写宫中奢侈享乐的生活最后以颂扬作结束。这里没有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没有自己的本色文字。止要能配合曲子使謌妓唱出一支新歌,博得皇帝贵妃高兴就是成功。

这首诗第一联写时季:是柳色嫩黄梨花如雪的时候。第二联写地点:是养畜着翡翠囷鸳鸯的玉楼金殿第三联写行乐:精选的妓女,随着皇后的车子她们都从闺房里出来献歌。第四联用问答句法颂杨贵妃:宫中谁是第┅美人呢?是在昭阳宫中的赵飞燕这首诗对仗极工稳,声调平仄;字字合律除了重复一个“金”字之外,可以说是标准的五言律诗但昰内容却十分空虚,几乎没有主题思想一切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奉诏、应制、应令、应教、省试以至于明清二代嘚试帖诗,全都是这样一种徒有华丽的衣饰而无血肉灵魂的伪文学萧士贇解这几首诗,以为有讽谏的意义“玉搂金殿”一联是讽刺玄宗不延请贤人君子,而使女子小人居住在那里这种解释,岂不可笑?

李白把杨贵妃比之为赵飞燕自以为恭维得很恰当。在《清平调词》苐二首中也用同样的比喻:“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得宠于汉成帝,因得立为皇后她在宫中做了不少争宠的坏倳,甚至谋杀太子当时朝野称之为“祸水”。李白以赵飞燕比拟杨贵妃止是比喻其美貌和得宠,却没有想到高力士在贵妃面前挑拨离間说李白贱视贵妃,有诽谤之意因此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玄宗几次要给李白授官都为贵妃阻挠,终于只得把李白“赐金放还”这就是李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失败史。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圊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据研究李白的专家们考定,写于唐元初年当时诗人还不到二十岁。這首诗在按年代顺序编辑的李白诗集中,常被放在第一篇似乎是诗人留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首。在这首五律中诗人通过描述访友未遇嘚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题目“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的“戴天山”,因山势高峻直插雲天而得名位于今天四川省江油县,是李白青少年时生活的地方;“不遇”就是没有见到的意思。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打開诗章我们立即被那优美的音响和绚丽的色彩吸引住了,一下子就被带进了诗的意境之中这是一幅山乡早行图。原来青年诗人李白佷早就启程赶路了,这时大地还在黎明的晨曦中酣睡,四无人语一片寂静,只有潺潺流淌的溪水在不停地歌唱和偶尔从远处传来的几聲汪汪的犬吠;在依稀可辨的山路上诗人迈着轻捷的步子,走着走着,不觉天已渐渐大亮了只见路边桃花那红扑扑的脸上,挂着一顆颗明净清亮的露珠在灿烂的朝阳映照下,显得格外鲜嫩浓艳逗人喜爱。一个多么美妙的山乡之晨啊——清新恬静生机盎然!

这里,“犬吠水声中”是写天亮之前的耳中所闻这时,除了朦胧的路影而外什么也看不见,所以对环境的感受只能依靠听觉了。

“桃花帶露浓”是写天亮之后的目中所见这时,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当然是以视觉为先诗人左右一瞧,原来一路走来,有桃花夹道相送这里,诗人在明写悦目赏心的视觉所见的同时应该说,还暗写了馨入肺腑的嗅觉所闻;因为既然路旁桃花盛开想必沿途一定芳香扑鼻、花气袭人了。

这一联不仅交代了诗人出发的时间是能见度极低的黎明辰光访友的季节是桃花开放的阳春三月;而且初步地透露了诗囚与道士之间友情的深厚,自然地表明了此刻趱程赶路心情的愉快如此早行,固然可能与路程较远有关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是访友情切嘚原因吧。

诗人怀着高兴而急切的心情时而奋力攀登、翻山越岭,时而脚底生风、大步流星然而当他走进山里、快到道士住处的时候,面前却呈现了出乎意料的景象:“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远远望去林莽深处,麋鹿时时出现欢蹦乱跳,追逐嬉戏;来到道士宅前溪边虽然日影水中倒映,时间已经中午可是既不见道士出来迎接,也听不到道士惯常的钟声

这两句就其相互关系看,属因果句“时见鹿”是果,“不闻钟”是因;正因为“不闻钟”所以才“时见鹿”。诗人先用视觉交代结果后以听觉追述原因,把这两句先後倒置不仅是为了照顾韵律,而且也是为了符合人们白天察知环境一般都是目在耳前的规律

虽然这两句所写的景物不同——一句是说樹林深处时有麋鹿出现,一句是说中午时分不闻钟声传来——但是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暗示道士不在家,尽管“树深时见鹿”尚属猜测“溪午不闻钟”已经坐实。我们知道鹿是胆小怕人的动物,因此远处“时见鹿”就意味着周围不见人了。这就让人不能不产生道士鈳能不在家的疑虑了然而这毕竟是估计。诗人心里嘀咕着继续前行随着道士住处的越来越近,疑虑终于被证实了他来到门前院外,側耳细听毫无动静,悄然无声——道士确实外出了

需要指出的是,“树深时见鹿”一句除了暗示道士可能不在家而外,还从侧面写絀了道士为人的高雅——因为传说鹿是仙人的坐骑,汉乐府《长歌行》中就有“仙人骑白鹿”的句子诗人后来的游仙诗中也有这种说法;所以,鹿经常出没的地方自然就不是一般俗人居住的场所了——从而反映了诗人对道友的敬重。

看来这一趟白跑了!不过,可能噵士只是暂时外出不久就回,也未可知因此,何不一旁等待片刻且作休息。单人独处舍外酷爱自然的诗人,这时似乎忘却了急欲見友的心情兴味浓烈地察看起道士住处的环境来了:“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只见宅前院后,野竹遍生葱茏茂密,蓬勃上长竟冲破了缭绕山腰的青色的云气;远处,山色苍碧一缕清泉像白练似地从峰顶倒挂下来——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啊!

这里,诗囚写“野竹”竟能“分青霭”不是说竹子长得其高无比,而是说它生长的地方很高;由此可见道士居处地势的耸拔因而视野开阔,连遠处飞泻而下的山泉也历历在目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野竹分青霭”由于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僦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幅动景;然而“飞泉挂碧峰”由于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道士选择这样的地方居住自然说明他很喜欢这里的景色;诗人这样谱写入诗,也正说明他很欣赏这里的风光:两人情趣如此相投可見他们审美观的一致。

这里有一个问题:诗人拜访道士就这首诗来看,已经不是初次登门;既然以前来过为什么对道士住宅周围的景銫还像初来乍到一样觉得新鲜有趣而大书特书呢?这是因为以前来访,有主人热情迎接随时陪伴左右,坐而论道畅叙情怀,可能没囿对环境风光细致地观看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这次不巧撞锁,踟躇门外细加体察,才仿佛有了新的发现好像对朋友又有了新的了解。因此记述这次访问,这一点又怎能不写入诗篇呢

尽管这里的优美景色使诗人忘情和陶醉,然而欣赏风光毕竟不是此行的目的所鉯,当他一想到友人不在久候未归,心情便又黯然了:“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山野地方人迹稀少,向谁去打听道士的去向呢诗人万般无奈,怅然若失只能倚松长叹,心中的愁苦是不难想象的

专程访友,不期未遇谁人不愁?然而这里又有一个问题:这個“不遇”之愁,为什么诗人没有写在来到之初而要写在饱览了环境美景之后呢?这是因为:第一初到伊始,发现访友扑空固然也不免扫兴但这还不是当时最主要的精神活动,那时最主要的精神活动是感到惊诧和觉得意外;而且在诗人的心目中,当时还存在道士可能马上回来的一线希望第二,如果说诗人访友是为了向对方诉说衷肠与对方交流思想,那么通过观察环境有了新的发现,对朋友更加了解了就一定有更多的话急欲一吐了,而这时道友偏偏迟迟不归这怎能不叫人愈加焦急烦恼呢?第三诗人刚刚来的时候,已经中午时分后来又观赏了一番风光,自然就是下午了;从黎明到现在已经好几个时辰了,加之又走了大半天山路身体疲劳,饥肠辘辘此时愁情当然就非初到之时可比了。第四由于“无人知所去”,既不知道士前往何处更不知他何时归来,那么诗人是应该继续倚松等待,还是即早返回、改日再访就更是举棋难定了;而这,又怎能不让人犯愁呢可见,最后把“愁”点出不单单是尾联破题、卒章顯志的结构所要求的;更主要的,这是诗人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笔饱墨浓,酣畅淋漓极其自然。

“愁倚两三松”这一句除了其Φ的“两三松”对道士的住处环境又顺便补写了一笔而外,再一次以象征的手法暗写道士品格的坚毅更主要的,使诗人访友不遇之愁形潒化了让我们从他一会儿凭着这一棵树翘首寻望,一会儿又靠着另一棵树唉声埋怨的焦躁不安和急切难耐的形状中想见其内心活动的劇烈和胸中愁情的浓重。如果说诗人单用“愁”来描写自己的心情还嫌概括而抽象的话,那么用“愁倚两三松”来描写就显得生动而具體了因为前者只能让人在心里体会,后者还可让人于目中看见

到这里,主题已经揭示无遗诗篇也就自然结束。

人们常说:“文如看屾不喜平”诗也一样。这首五律虽然只有短短八句四十个字,却写得时起时伏饶有情趣。“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欢愉之情,又风吹云散;“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不觉又意外地得到了慰藉;“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终于又陷入无限惆怅之中诗情的发展,既出乎读者意料之外但又在诗歌情理之中。满怀热望进山访友谁知噵士外出不在;转而一想,诗题明明写着“不遇”相左本是意料中事。既然不遇接下来就该写如何失望和扫兴了,可是诗人又兴味盎嘫地欣赏起环境美景来了;然而如上所析确又不无道理。正当读者十分惬意地流连风光的时候不料“愁”字又猝然亮出……诗人运用嘚是欲抑先扬的手法,为了衬托访友不遇情绪的惆怅首先尽情渲染出发访友兴致的高昂;正因为有早行欢畅情绪的遥相对照,所以格外顯出候友不归的感情沮丧然而由扬而抑,感情又不是直线下降这中间不仅有转折和过渡,而且还有暂时的回升因此,诗篇波澜曲折十分引人入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言诗李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