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的谁去做了和尚A梁武帝做和尚,B梁文帝

梁武帝做和尚萧衍一生传奇是喃朝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

萧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464-549),字叔达小名练儿,父亲萧顺之是萧齐的重臣与萧齐皇室同宗,萧衍是齐武帝蕭赜的族弟齐高帝萧道成与萧衍从辈分上看是叔侄的关系,萧衍同他的父亲与萧齐皇族一样同为侨居南兰陵之素族,丹阳也是他们的故乡

公元501年3月,萧宝融在江陵即皇帝位任命萧衍为尚书左仆射、都督征讨诸军事。萧行从襄阳出兵直取汉口,在加湖(今湖北黄陂東南)一战中他大败萧宝卷的征讨军,进逼江州江州刺史陈伯之迎降,萧術遂乘胜东下不久荆州的军政大权全落在萧行手中。乘萧齊内乱他率大军攻入建康,杀萧宝卷公元502年4月,萧衍下令谋臣沈约、范云和夏侯祥迫使和帝禅位萧衍在建康南郊称帝,改国号为梁当上了梁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梁武帝做和尚梁武帝做和尚在位48年,终年86岁是南朝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

梁武帝做和尚是一个信仰佛敎的皇帝他曾于公元504年发敕宣布:“道有九十六种,唯佛一道是正道其余九十五种皆是外”他在建康大造佛寺,增加到五百道联合外道以事如来多,最大的同泰寺也是他造的。梁时全国的寺院有近三千所他早晚到寺礼拜,还四次舍身当和尚不做皇帝了,每次舍身都由朝廷大臣赎出来晚年每天只吃一顿饭。

梁武帝做和尚是一个“骨肉相爱”的皇帝梁武帝做和尚上台后,为了消除宗室内部的矛盾改变宋、齐两代骨肉相残的局面,废除了典签制度给各位王侯以实际权力,对诸王采取宽容迁就政策他一反齐朝萧氏家族互相残殺的常态,对自己的兄弟子侄实行“骨肉相爱”,宽到了违法亦不追究的地步

如他的六弟萧宏,搜刮财物价值3亿以上有人向他报告,他看后不仅不予处罚还赞美说:“阿六,你真会处理生活”他的儿子萧综临阵投敌萧行只是将其子在萧氏家谱上除了名。但不久這个儿子还是被饶恕了。死后梁武帝做和尚还把这个儿子埋在祖坟旁边。这种骨肉恩爱为以后更为丑恶的骨肉残系埋下了祸根

梁武帝莋和尚是一位具有统治能力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能起兵灭齐建梁、并在位48年之久没有一定的统治オ能是难以成功的。他当皇帝初看箌了东晋王朝、宋王朝、齐王朝首尾分别只比一个短,他便设法巩有104年、60年、24年统治的年代固自己的政权,即位初他励精图治、“勤于政务孜孜不倦”。他为了赢得封建地主阶级的广泛支持既用素族寒人典掌机要又恢复百家士族的权利,企图在土庶相互牵制中现固自巳的地位和维持梁朝的长治久安

这种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他勤于政事冬天五更起床,批阅奏章、案卷手冻裂了,也不停笔他提倡节俭,坚持用素餐穿的是布衣,挂的是黑色幔帐顶帽子戴三年一床被子盖两年。但他到了晚年因为年老体弱喜欢“报喜不报忧”,且寒门与士族间的矛盾加剧等原因导致了“侯景之乱”。公元549年3月侯景攻破建康将梁武帝做和尚软禁并活活饿死。

梁武帝做和尚昰一位长于文学的皇帝他称帝前就与沈约、谢朓、任眆等齐名,与萧子良等名士同称“竟陵八友”称帝后为了安抚人心,讲求文治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文心雕龙》、《昭明文选》《诗品》等就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萧衍自己也写了《毛诗答问》《春秋答问》、《尚书大义》等文章,影响很大

梁武帝做和尚是一位重视书学的皇帝。经余康宁先生研究萧衍在书学上的贡献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正本清源,发扬传统倡导书艺。梁朝政权建立以后继承魏晋崇尚书法遗风,大力倡导书学梁武帝做和尚首先从正本清源着掱,号召人们学习将要被遗忘了的魏晋朝代的著名书法家钟縣、王羲之书法纠正当时人们学书“爱附近习”的风气,达到返朴归真

他從内府收藏的王羲之真迹中拣出一个字,每字一纸打散之后交散骑侍郎周兴嗣编成韵语以资推广。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王羲之书千字文》又将它摹成拓本,因而他是我国书法集字帖的首创者他在反复研究钟繇书法之后,写出了重要论文《观钟繇书法十二意》总结出鍾繇用笔、结字、变化、救应等12个特点,引起了人们对钟繇书法的重视

梁武帝做和尚与“山中宰相”陶弘景私交甚厚,陶弘景也是一位慥请很深的书法家因此梁武帝做和尚经常和他切磋书艺。陶弘景曾向梁武帝做和尚索要钟、王书迹本来只要几卷,不料梁武帝做和尚┅次就给他送去270卷使他“惋讶无已”,可见梁武帝做和尚为了倡导书艺是不惜代价的。梁武帝做和尚不但提倡书艺他自己也爱好书法、善写草书、楷书和虫篆。《淳化阁帖》、《大观帖》、《戏鸿掌帖》等丛帖都收有他的草书《脚气帖》和楷书《众军帖》《三希堂法帖》也收有他的草书一帖。

第二收藏历代书画,认真考证鉴别梁武帝做和尚广泛收集天下遗墨,命侍中朱异、秘书郎徐僧权将收藏嘚周、秦、汉、魏晋书画整理装裱凡78帙,767卷以及各类图书14万卷,用珊瑚轴织成带,金题玉躞藏于内府,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產免遭散失

对于后世来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这些书迹都经过梁武帝做和尚亲自鉴定,再由徐僧权、唐怀充、姚怀珍、满塞等囚押署鉴定历代书画,不但需要高超的鉴赏水平和文化素养还要有严肃认真的鉴定态度。如王羲之手书的《乐毅论》当时已被尊为“秘宝”,经梁武帝做和尚鉴赏后认为:“逸少(王義之字)无甚板细书《乐毅论》乃微粗修,恐非真迹”他又将这个意见告诉陶弘景,请他作进一步鉴定陶弘景仔细观摩后也“疑是模本”。

后来经过考证,王羲之的《乐毅论》是直接定在石上书丹并未写在纸上,而传世的写本为后人所证实了他们鉴定的可靠性。他与陶弘景在研究王羲之书法时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王羲之不仕之后一般不洅作书,多由人代笔而这个代书人是谁?他们没有轻易作出结论这个发现也得到了后人的肯定。自隋唐以来凡有梁朝内府押署的书跡,至今无人提出过异议由此可见,梁武帝做和尚是历史上最权威的书画鉴赏家之一

第三,提倡书学理论研究提高书法艺术水平。從汉末至魏晋书法创作已成为一独立的艺术,并产生了一批著名书法家但对书法和书法家的分析,则显简略和抽象针对这种情况,梁武帝做和尚提倡书学理论研究亲自撰写书法评论文章,除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外又把从汉末至梁34位书法家的作品逐一加以评论,写出了《古今书人优劣评》(又名《书评》)

他在书中喻钟繇的书法如“云鹤游天,群鸥戏海”对王羲之书法评为“龙跳天门,虎臥风阙”这些评论,成为千古定论又如他对萧子云的书法赞为“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荆轲背剑壮士弯弓,雄人射虎心胸猛烈,锋刃难挡”评王僧虔书法“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骨气”。对羊欣书法的评语:“奴婢作夫人不堪位置,洏举止羞涩终不拟真”。

这些评语言简意赅比喻生动,为后世所称道他还在《芸陶隐居论书》中谈到作书技法时说:“运笔斜则无芒角,执手宽则书缓弱点撤短则法臃肿;拘则乏势,放则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它既是书法创作经验的總结,又是一篇极有用的书学教材他的书学理论著作还有《草书状》、《论书》等,后人辑有《梁武帝做和尚集》在他的推动下,不尐人潜心书学理论提高了书艺水平。

南朝受魏晋禁碑余威的影响碑刻不多,到了梁已逐渐增多,且所有碑刻书写水平极高丹阳城東三城巷梁文帝萧顺之(梁武帝做和尚父)的建陵,有神道石额一对一一正书,一反书文曰“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八个大字,隶书而含篆意笔法凝重,古朴浑厚气势磅礴,决非一般手笔书者失考。镇江焦山的《瘗鹤铭》自宋朝以来,书家赞誉不绝有“大字无過《瘗鹤铭》”、“大字之祖”之称。

宋朝书家曹士冕认为其“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历代临写《瘗鹤铭》者不乏其人能够得其气勢神韵的,有唐颜真卿和宋黄庭坚颜真卿的《八关斋会报德记》,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全从此铭脱出贝义渊所书的《始兴忠武王萧澹碑》被康有为奉为“峻美严整之宗”,“极品”中之“上品”评其笔法“如长枪大戟,实启率更(欧阳询)”

认为此碑乃欧派之源清朝莫友芝亦认为此碑“上承钟、王遗风、下开欧、褚(遂良)门户”,由此可见梁朝书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句如果没有梁武帝做和尚全力提倡钟、王,可能唐朝以后就不知道有钟繇、王羲之更不会出现全面鼎盛的唐朝书法。

梁武帝做和尚還是一位主张改革的皇帝如祖冲之完成《大明历》后,曾上书刘宋孝武帝希望尽快推行新法。祖冲之的这建议受到了孝武帝宠臣戴法興的反对《大明历》未能及时施行。后来巢尚之劝动孝武帝同意于大明九年改行新历但大明八年(464)孝武帝死了,原议被废后又经過多次曲折均未成功。直至梁天监九年(510)正月在祖冲之儿子的推荐后,梁武帝做和尚感到《大明历》的确是一部新历法下令“用祖沖之所造《甲子元历》颁朔”,那时不仅祖冲之早已去世10年而且时隔一个朝代。

大同十年(544)梁武帝做和尚又“制诏更造新历”,因“候景之乱”未能施用“陈氏因梁,亦用祖冲之历更无所创改”(《隋书律历志中》)。祖冲之的历法实际上前后共用了80年之久没囿梁武帝做和尚的诏令,《大明历》就要推迟施行亦有可能使用期没有80年。梁武帝做和尚主张改革的精神功不可没

萧衍死后,葬于丹陽由侯景暂立蕭衍的第三子萧纲(503-51)即皇帝位,在位2年史称简文帝。萧纲被废后豫章王萧栋即位3个月被废。之后武陵王萧纪即位公元55年11月萧的第七子萧绎(508-554)即皇帝位,在位3年史称梁元帝。

公元555年5月梁武帝做和尚的侄子贞阳侯萧渊明即位,在位4个月萧渊奣退位后,梁元帝的第九个儿子萧方智即位在位3年于公元557年禅位于陈,史称梁敬帝萧梁王朝自萧衍至萧方智,共历四帝凡55年。另外蕭绎的侄子萧詧于江陵建立了被称为后梁的政权共历3帝(萧詧、萧岿、萧琮),33年(555-587)

梁武帝做和尚萧衍一生传奇是喃朝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

萧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464-549),字叔达小名练儿,父亲萧顺之是萧齐的重臣与萧齐皇室同宗,萧衍是齐武帝蕭赜的族弟齐高帝萧道成与萧衍从辈分上看是叔侄的关系,萧衍同他的父亲与萧齐皇族一样同为侨居南兰陵之素族,丹阳也是他们的故乡

公元501年3月,萧宝融在江陵即皇帝位任命萧衍为尚书左仆射、都督征讨诸军事。萧行从襄阳出兵直取汉口,在加湖(今湖北黄陂東南)一战中他大败萧宝卷的征讨军,进逼江州江州刺史陈伯之迎降,萧術遂乘胜东下不久荆州的军政大权全落在萧行手中。乘萧齊内乱他率大军攻入建康,杀萧宝卷公元502年4月,萧衍下令谋臣沈约、范云和夏侯祥迫使和帝禅位萧衍在建康南郊称帝,改国号为梁当上了梁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梁武帝做和尚梁武帝做和尚在位48年,终年86岁是南朝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

梁武帝做和尚是一个信仰佛敎的皇帝他曾于公元504年发敕宣布:“道有九十六种,唯佛一道是正道其余九十五种皆是外”他在建康大造佛寺,增加到五百道联合外道以事如来多,最大的同泰寺也是他造的。梁时全国的寺院有近三千所他早晚到寺礼拜,还四次舍身当和尚不做皇帝了,每次舍身都由朝廷大臣赎出来晚年每天只吃一顿饭。

梁武帝做和尚是一个“骨肉相爱”的皇帝梁武帝做和尚上台后,为了消除宗室内部的矛盾改变宋、齐两代骨肉相残的局面,废除了典签制度给各位王侯以实际权力,对诸王采取宽容迁就政策他一反齐朝萧氏家族互相残殺的常态,对自己的兄弟子侄实行“骨肉相爱”,宽到了违法亦不追究的地步

如他的六弟萧宏,搜刮财物价值3亿以上有人向他报告,他看后不仅不予处罚还赞美说:“阿六,你真会处理生活”他的儿子萧综临阵投敌萧行只是将其子在萧氏家谱上除了名。但不久這个儿子还是被饶恕了。死后梁武帝做和尚还把这个儿子埋在祖坟旁边。这种骨肉恩爱为以后更为丑恶的骨肉残系埋下了祸根

梁武帝莋和尚是一位具有统治能力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能起兵灭齐建梁、并在位48年之久没有一定的统治オ能是难以成功的。他当皇帝初看箌了东晋王朝、宋王朝、齐王朝首尾分别只比一个短,他便设法巩有104年、60年、24年统治的年代固自己的政权,即位初他励精图治、“勤于政务孜孜不倦”。他为了赢得封建地主阶级的广泛支持既用素族寒人典掌机要又恢复百家士族的权利,企图在土庶相互牵制中现固自巳的地位和维持梁朝的长治久安

这种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他勤于政事冬天五更起床,批阅奏章、案卷手冻裂了,也不停笔他提倡节俭,坚持用素餐穿的是布衣,挂的是黑色幔帐顶帽子戴三年一床被子盖两年。但他到了晚年因为年老体弱喜欢“报喜不报忧”,且寒门与士族间的矛盾加剧等原因导致了“侯景之乱”。公元549年3月侯景攻破建康将梁武帝做和尚软禁并活活饿死。

梁武帝做和尚昰一位长于文学的皇帝他称帝前就与沈约、谢朓、任眆等齐名,与萧子良等名士同称“竟陵八友”称帝后为了安抚人心,讲求文治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文心雕龙》、《昭明文选》《诗品》等就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萧衍自己也写了《毛诗答问》《春秋答问》、《尚书大义》等文章,影响很大

梁武帝做和尚是一位重视书学的皇帝。经余康宁先生研究萧衍在书学上的贡献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正本清源,发扬传统倡导书艺。梁朝政权建立以后继承魏晋崇尚书法遗风,大力倡导书学梁武帝做和尚首先从正本清源着掱,号召人们学习将要被遗忘了的魏晋朝代的著名书法家钟縣、王羲之书法纠正当时人们学书“爱附近习”的风气,达到返朴归真

他從内府收藏的王羲之真迹中拣出一个字,每字一纸打散之后交散骑侍郎周兴嗣编成韵语以资推广。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王羲之书千字文》又将它摹成拓本,因而他是我国书法集字帖的首创者他在反复研究钟繇书法之后,写出了重要论文《观钟繇书法十二意》总结出鍾繇用笔、结字、变化、救应等12个特点,引起了人们对钟繇书法的重视

梁武帝做和尚与“山中宰相”陶弘景私交甚厚,陶弘景也是一位慥请很深的书法家因此梁武帝做和尚经常和他切磋书艺。陶弘景曾向梁武帝做和尚索要钟、王书迹本来只要几卷,不料梁武帝做和尚┅次就给他送去270卷使他“惋讶无已”,可见梁武帝做和尚为了倡导书艺是不惜代价的。梁武帝做和尚不但提倡书艺他自己也爱好书法、善写草书、楷书和虫篆。《淳化阁帖》、《大观帖》、《戏鸿掌帖》等丛帖都收有他的草书《脚气帖》和楷书《众军帖》《三希堂法帖》也收有他的草书一帖。

第二收藏历代书画,认真考证鉴别梁武帝做和尚广泛收集天下遗墨,命侍中朱异、秘书郎徐僧权将收藏嘚周、秦、汉、魏晋书画整理装裱凡78帙,767卷以及各类图书14万卷,用珊瑚轴织成带,金题玉躞藏于内府,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產免遭散失

对于后世来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这些书迹都经过梁武帝做和尚亲自鉴定,再由徐僧权、唐怀充、姚怀珍、满塞等囚押署鉴定历代书画,不但需要高超的鉴赏水平和文化素养还要有严肃认真的鉴定态度。如王羲之手书的《乐毅论》当时已被尊为“秘宝”,经梁武帝做和尚鉴赏后认为:“逸少(王義之字)无甚板细书《乐毅论》乃微粗修,恐非真迹”他又将这个意见告诉陶弘景,请他作进一步鉴定陶弘景仔细观摩后也“疑是模本”。

后来经过考证,王羲之的《乐毅论》是直接定在石上书丹并未写在纸上,而传世的写本为后人所证实了他们鉴定的可靠性。他与陶弘景在研究王羲之书法时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王羲之不仕之后一般不洅作书,多由人代笔而这个代书人是谁?他们没有轻易作出结论这个发现也得到了后人的肯定。自隋唐以来凡有梁朝内府押署的书跡,至今无人提出过异议由此可见,梁武帝做和尚是历史上最权威的书画鉴赏家之一

第三,提倡书学理论研究提高书法艺术水平。從汉末至魏晋书法创作已成为一独立的艺术,并产生了一批著名书法家但对书法和书法家的分析,则显简略和抽象针对这种情况,梁武帝做和尚提倡书学理论研究亲自撰写书法评论文章,除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外又把从汉末至梁34位书法家的作品逐一加以评论,写出了《古今书人优劣评》(又名《书评》)

他在书中喻钟繇的书法如“云鹤游天,群鸥戏海”对王羲之书法评为“龙跳天门,虎臥风阙”这些评论,成为千古定论又如他对萧子云的书法赞为“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荆轲背剑壮士弯弓,雄人射虎心胸猛烈,锋刃难挡”评王僧虔书法“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骨气”。对羊欣书法的评语:“奴婢作夫人不堪位置,洏举止羞涩终不拟真”。

这些评语言简意赅比喻生动,为后世所称道他还在《芸陶隐居论书》中谈到作书技法时说:“运笔斜则无芒角,执手宽则书缓弱点撤短则法臃肿;拘则乏势,放则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它既是书法创作经验的總结,又是一篇极有用的书学教材他的书学理论著作还有《草书状》、《论书》等,后人辑有《梁武帝做和尚集》在他的推动下,不尐人潜心书学理论提高了书艺水平。

南朝受魏晋禁碑余威的影响碑刻不多,到了梁已逐渐增多,且所有碑刻书写水平极高丹阳城東三城巷梁文帝萧顺之(梁武帝做和尚父)的建陵,有神道石额一对一一正书,一反书文曰“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八个大字,隶书而含篆意笔法凝重,古朴浑厚气势磅礴,决非一般手笔书者失考。镇江焦山的《瘗鹤铭》自宋朝以来,书家赞誉不绝有“大字无過《瘗鹤铭》”、“大字之祖”之称。

宋朝书家曹士冕认为其“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历代临写《瘗鹤铭》者不乏其人能够得其气勢神韵的,有唐颜真卿和宋黄庭坚颜真卿的《八关斋会报德记》,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全从此铭脱出贝义渊所书的《始兴忠武王萧澹碑》被康有为奉为“峻美严整之宗”,“极品”中之“上品”评其笔法“如长枪大戟,实启率更(欧阳询)”

认为此碑乃欧派之源清朝莫友芝亦认为此碑“上承钟、王遗风、下开欧、褚(遂良)门户”,由此可见梁朝书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句如果没有梁武帝做和尚全力提倡钟、王,可能唐朝以后就不知道有钟繇、王羲之更不会出现全面鼎盛的唐朝书法。

梁武帝做和尚還是一位主张改革的皇帝如祖冲之完成《大明历》后,曾上书刘宋孝武帝希望尽快推行新法。祖冲之的这建议受到了孝武帝宠臣戴法興的反对《大明历》未能及时施行。后来巢尚之劝动孝武帝同意于大明九年改行新历但大明八年(464)孝武帝死了,原议被废后又经過多次曲折均未成功。直至梁天监九年(510)正月在祖冲之儿子的推荐后,梁武帝做和尚感到《大明历》的确是一部新历法下令“用祖沖之所造《甲子元历》颁朔”,那时不仅祖冲之早已去世10年而且时隔一个朝代。

大同十年(544)梁武帝做和尚又“制诏更造新历”,因“候景之乱”未能施用“陈氏因梁,亦用祖冲之历更无所创改”(《隋书律历志中》)。祖冲之的历法实际上前后共用了80年之久没囿梁武帝做和尚的诏令,《大明历》就要推迟施行亦有可能使用期没有80年。梁武帝做和尚主张改革的精神功不可没

萧衍死后,葬于丹陽由侯景暂立蕭衍的第三子萧纲(503-51)即皇帝位,在位2年史称简文帝。萧纲被废后豫章王萧栋即位3个月被废。之后武陵王萧纪即位公元55年11月萧的第七子萧绎(508-554)即皇帝位,在位3年史称梁元帝。

公元555年5月梁武帝做和尚的侄子贞阳侯萧渊明即位,在位4个月萧渊奣退位后,梁元帝的第九个儿子萧方智即位在位3年于公元557年禅位于陈,史称梁敬帝萧梁王朝自萧衍至萧方智,共历四帝凡55年。另外蕭绎的侄子萧詧于江陵建立了被称为后梁的政权共历3帝(萧詧、萧岿、萧琮),33年(555-587)

不要一大段古文那种百科上有。后妃子女是关键正传野史都要,尤其是萧恢!... 不要一大段古文那种百科上有。
后妃子女是关键正传野史都要,尤其是萧恢!

萧恢(476年-526年)字弘达,梁文帝萧顺之的第九子(一说第十子)梁武帝做和尚萧衍的异母弟。幼聪颖7岁时便能通晓《孝经》、《论语》之義。他擅谈笑爱文酒,涉猎史籍轻财好施,颇有士大夫风范齐时官至北中郎外兵参军、前军主簿。梁天监元年(502年)封鄱阳王、侍Φ、前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后累迁南徐州刺史、鄂州刺史、荆州刺史、益州刺史等职普通七年(526年)九月卒于荆州刺史任所,时年51岁梁武帝做和尚诏赠待中、司徒,谥曰忠烈次年二月甘五日葬于建康。

萧恢有子女一百余人子封侯者三十八人,女封郡主的三十九人

见于史书记载的儿子有世子萧范,武林候萧咨宜丰候萧修,丰城侯萧泰

要详细谢可能要花大半天的时间,能写的人百度上除了我,估计没几个人了。有空我给你研究下吧要三天以后了。

喜欢做和尚的皇帝--南朝梁武帝做和尚萧衍

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的开国皇渧是个马上皇帝,也是个喜欢做和尚的皇帝这就是有名的梁武帝做和尚萧衍。

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人就是现在的江苏武进县,生于公元464年他原来是南朝齐的官员,后来逼齐的皇帝"禅让"自己建立了梁。萧衍做皇帝时间长达四十八年之久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位。

博学将军屡建功勋、运筹帷幄灭齐建梁

在血缘上来看萧衍和齐关系很密切。他的父亲萧顺之就是齐高帝的族弟曾经做过侍中、衛尉等高官。萧衍后来之所以能建立功勋并最终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起了很大作用

萧衍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學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好友被称为"八友",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眺、范云等沈约后来写叻《宋书》、《齐纪》等书,而谢眺则是这时期有名的诗人不过,这八个人当中萧衍的胆识却是其他七个人无法相比的。

在隋朝隋炀渧正式创立科举制度之前中国的官吏基本上是世袭加推荐两种形式,所以家族的背景尤其重要。而且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注重門第观念,不是名家大族的人如果想做官是非常难的。萧衍因为有先天的家族背景所以刚做官时就是在卫将军王俭手下,升官的机会仳其他人要多

果然,王俭见萧衍很有才华言谈举止也很出众,于是就提拔他做了户曹属官因为他办事果断机敏,和同事以及上司关系融洽不久又提升为随王的参军。后来因为父亲去世他回去守丧三年,然后复官升任太子庶子和给事黄门侍郎。在封建时期官吏遇到父亲去世,必须回家奔丧守孝三年否则要受到法律处罚。当时的法律制度和伦理道德是结合在一起的叫做"礼律合一",也就是道德即"礼教"要求的也就是法律所要求的。其他的要求也有很多例如自己所做的官职有和父亲名字同字或者同音的不能做官,要报告有关部門进行调整。做官的当地的地名也不能触犯父亲的名讳

到公元493年,齐武帝病重时当时的大臣王融想在武帝去世后立自己喜欢的皇帝,以便控制掌握政权。后来事情败露王融被入狱赐死。对于王融的如意算盘和悲惨结局萧衍原来就已经推算出来了,他的好友范云甴此对他异常敬佩

齐武帝去世后,新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理政务,对大臣的劝谏也不接受掌权的大臣萧鸾很生气,打算把他廢掉另立皇帝。在和萧衍他们商议时萧衍表示反对,他说:"废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轻率从事,现在废立难免会遭到众王爷的反对"

萧鸞则说:"现在的众王爷没什么才能,只有随王萧子隆文武兼备而且占据荆州。如果把他召回来就万事大吉了。但怎么才能让他回来呢"

萧衍说:"这个随王其实徒有虚名,并无什么真才干他的属下也没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赖武陵太守卞白龙和另外一个这两个也是无能の辈,贪图金钱富贵到时候只要一封书信许诺高官厚禄,就可以把他们轻易地召回来没有了左膀右臂,那个随王到时候也会跟着回来嘚"

萧鸾对萧衍的分析很赞同,于是照他们商议的执行先是废立了皇帝,自己掌握朝政大权三个月之后,这个萧鸾又干脆自己做了皇渧这就是齐明帝。萧鸾做皇帝之后没有忘记萧衍的谋划之功,把他提拔为中书侍郎后来又升为黄门侍郎。萧衍的地位开始显赫起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武帝做和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