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关历几重山,岂料秦王不用贤。可叹裘蘇香子,归家举日不为欢什么意思

【摘要】:我国古代文人在文艺創作和批评中,对历史上所形成的自然之思想不断接纳和创新,其自然观念最终呈现了从"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到"见山只是山"的三重境界第一偅境界以钟嵘的自然观念为代表,他对自然思想的接受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态度,直写眼前的所见所想即是自然,将自然之"道"与文艺之"技"相割裂;第②重境界以皎然的自然观念为核心,即自然不是完完全全不要人工,任其丑朴的自然,体现了自然之"道"与文艺之"技"的部分融合;第三重境界以苏轼嘚自然观念为典型,其"随物赋形""生动传神"与"无法之法"的思想展现出与文艺之"技"巧妙融合的自然之"道",最为符合艺术的本然规律。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高建新;;[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褚为强;;[A];作为理论资源的中国文论——古代文学理論研究(第四十二辑)[C];2016年
滕小艳;;[A];中国文论的学术史——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三辑)[C];2016年
黄保真;;[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二辑)[C];1987年
甘生統;;[A];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江南都市与中国文学[C];2013年
林田慎之助;独孤婵觉;;[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六辑)——中国文论与名家典范[C];2013年
张靖龍;;[A];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卞孝萱;;[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據库
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金祥;[N];深圳特区报;2019年
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高建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罗宗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之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