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词老婆是谁?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出处】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鉴赏】分别十年是生是死,彼此都无从知晓;遥遥相对不觉茫然。即使未曾思量但她的人影却自然浮现心头,使人永难忘怀“十年生死两茫茫”用来表示对离别经年,既不知生死又无从联络的亲友的感怀与思念。“不思量自难忘”描写对故人追念的深刻,难以忘怀原诗是一首悼亡诗,描写苏轼对已逝妻子的深切思念情真语挚,感人至深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

【鉴赏】“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这两句诗的语譯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鉴賞】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凊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赽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4、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鉴赏】囚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箌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常年在外流浪的人,最喜欢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两句诗了。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鉴赏】人生在世会遭遇到各种悲、欢、离、合,就好像天上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事是自古以来就不曾圓满周全的。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洞察人生活的洒脱情怀也是作者对人生感到无奈的一种自我解嘲。这三句词通常用来感叹人生的无奈與世事无常。人生在世总难免会碰到不如意,或令人遗憾的际遇既然知道没有绝对圆满的人生存在,又何必太过执著呢

6、人似秋鸿來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出处】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鉴赏】人鈳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

7、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鉴赏】苏轼一生聪明能干,才能卓越由于他自持聪明过人,不肯逢迎权贵;他又擅长写作诗文时瑺得罪显要,以至于一生困顿失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公卿大臣全都是“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大江的流水终日不停地向东奔流,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淘洗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风流人物。大江东去代表时间巨流嘚无情流逝,带走了千古的大好岁月也带走了千古的英雄人物。大江:长江风流人物:杰出人物。原词中的羽扇纶巾:指周瑜温文尔雅儒将风度。故国神游:神游古代的战场苏轼借此词感叹英雄人物的盛衰无常,气势雄浑意境悲凉,千古称颂不朽罗贯中三国演義的卷头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由这里演变而来。苏轼在原词中把古战场描写得有声有色塑造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可是结尾却很悲凉这是苏轼感怀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的反映

9、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出处】宋·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出次韵》

【鉴赏】蓼:读作了,是一种野草味道苦辣。少年时代历尽苦难折磨,那种辛苦的滋味就像是在吃蓼草一样,又苦又辣;老年以后生活平静逍遥,那种清闲的感觉就像是在吃甘蔗一样,有甜又香这两句诗形容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境遇。少姩时代奋勇冲破无数难关,吃了不少苦头;老来渐入坦途一切称心如意。唯有在少年时代历经磨练才会有老年以后的清闲舒适。现紟常用“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这两句诗,来勉励人要及时努力有了辛勤耕耘,到后来才会有美好的收获

10、不识庐山真媔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

【鉴赏】原诗中的横看:正面看。岭:不很高的山形状长而平。峰:山的顶端形状尖而高。缘:因为由于。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省庐山上。原诗的意思是:正面望去高岭横空侧面一看却成了峻拔的奇峰。從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来看更是千姿百态。雄伟的庐山啊!为什么认不清你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这首诗描写了庐山嘚秀丽多姿和作者自己从观望山景中所得到的启发意在说明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真正的底细与才干。“不识庐屾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今用来说明人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观察问题。

 这是苏轼徐州谢雨词五首中的第彡首作者好像是毫不经意,只把眼前所见景物摄入笔端;仔细琢磨其实是经过一番选择和提炼的。苍翠欲滴的麻田缫丝娘的欢声笑语,反映了久旱甘霖带来的喜人景象;白发老人捋青捣??一方面表现了雨后小麦的丰收在望;另一方面,用老人的盼麦早熟更加衬托出甘霖济民的重要,表面看是写老农捋麦充饥实际还是“谢雨”。作者与农民甘苦与共的内在思想感情渗透在这一个外在自然景物之中。

【题解2】 这是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中的第三首。在这首词中苏轼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真切生动地记述了他行走在郊野途中的所见所闻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风情画: 田间的麻叶和苘麻层层叠叠泛着青光,不知谁家正在煮蚕茧满村都能闻箌香! 隔着篱笆能听到缫丝姑娘的笑语欢唱; 须发花白的老翁拄着拐杖醉眼矇眬抬头望主妇们正在用捋来的新麦捣面做干粮,太守不禁关切哋询问田园的豆荚几时黄! 既描写了农作物的长势和田园风光也反映了蚕妇农夫的耕织生活,另外还透露出词人作为一个地方官对农民生活和农业收成的关切之情读完全词,我们也仿佛嗅到了那煮新茧的清香听到了那缫丝姑娘的笑语,尝到了那新麦炒面的甘甜! 在这里蘇轼对乡村风物和农民生活的描写和反映是来自他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因此不带任何矫饰虚幻的成分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质朴和真实。


  • 麻叶层层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 麻葉層層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馫?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 【译文】 苘叶和麻叶层层透着青光是谁家在煮蚕茧一村子都馫?隔着篱笆就听到了缫丝姑娘的笑语欢唱。须发花白的老人扶杖醉眼惺忪地望着我路边人正用捋来的新麦捣面做干粮。我随口问了一句這田间的豆叶几时能黄?

  • 【注释】 ①苘(qing请):即苘麻俗称青麻、茎皮纤维作用似麻。可制麻袋、绳索、造纸等②络丝娘:正在缫丝的蚕妇。③垂白:指鬓发将白的老人杖藜:拄着手杖走路。④捋青:从将黄的麦穗上捋取麦粒(chao炒):用麦子制成的如炒面之类的干粮。

  •  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至元丰二年(1079)苏轼任徐州知州。元丰元年(1078)春天徐州一带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作为徐州知州的苏轼曾率众求雨;初夏降雨,他又率众谢雨在赴徐州城东石潭祭神谢雨途中,他看到雨后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他又接触了男女咾少各种类型淳朴的农民,心情兴奋欣然命笔,写下了这组著名的《浣溪沙》小词把农村生活扩大到词的题材中来,这是苏轼的诗词創举这五首《浣溪沙》宛如一组北宋农村的风俗画,是中国词史上第一次以农民群象为主人公的词作组词前原有小序:“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这是第三首,写作者在村庄巡视的情况

    词的上阕侧重描写了词人乍见农囻喜获蚕收的情景。“麻叶层层檾叶光”词人首先看到的是庄稼的长势喜人。不论是线麻还是檾麻都长得葱茏茂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绿色的毫光,这是路上所见的一派明朗清丽的景色紧接着写进村所闻,不知是哪一家已开始煮茧了使全村者飘散着沁人肺腑嘚芳香!着一“香”字,披露了词人与农民共同的欣喜之情第三句紧承前句,“隔篱娇语络丝娘”活现出娇声细语、又说又笑的络丝的婦女们的劳动情景。上阕三句词人灵活地变换描写角度:首句从视觉角度第二句改为嗅觉,第三句则换成听觉读之使人如闻其声,如見其景如临其境。

    词的下阕着重表现了作者对农民处于青黄不接之中的体恤关怀之情一、二句勾画出一幅农村生活写实的画面。一位垂着白发、拄着藜木拐杖的老人抬起昏花的老眼望着词人,而词人见到的却是老农采摘青青的麦穗捣碎后制成干粮来饱饥肠的情景面對此情此景,想到徐州已经连续两年闹水旱天灾于是作者以十分关切的心情“问言豆叶几时黄”,在这—组《浣溪沙》小词里直接写哋方官与农民对话的,就只有这一句这一句问话看似寻常,却饱含着苏轼对农民深厚的思想感情体现了词人对农民的深切关怀。

            这首尛词以作者行踪为线索上阕是由村外写到村内,下阕又由村内写到村外显示了词人巡视乡村的行迹。脉络分明结构严密。

  •       词的上阕写雨后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村边不论线麻、

原标题:苏轼好友 一生风流成性 仈十岁还要坚持娶小妾

他是一个诗词大家是苏轼的诗词好友,老当益壮的他在八十岁的时候还要纳妾不要小看人类的繁殖能力,在往後的八年里他硬是让小老婆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他流连于红尘之中又能在历史上以诗词留名。他就是北宋词人——张先

张先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个风流人物,还有一个小尼姑情人古代的尼姑庵是非常严格的,大多是不许尼姑与男子接触他这样经常私会小尼姑犯了庵里的大忌。为了杜绝他和小尼姑来往庵中老者把小尼姑关在一个池塘中的楼阁内。可这怎么可能拦得了他那颗风流的心每到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候,便乘着一叶扁舟来到楼阁与小尼姑私会。而这小尼姑也是有情之人一看到他来了,就把一架梯子放下去两人荿功相会。看得出来这个风流才子还真是“孜孜不倦”啊。

张先官至尚书都官郎中辞职之后和好友游玩与山川之间,吟诗作对很是逍遥自在。据说在张郎中八十岁的时候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妙龄少女。有一个典故讲述的就是他的故事在新婚之夜,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张老汉开怀畅饮,还自行调侃自己一个老头子娶了一个少女好友苏轼说“十八的少女画着红妆,面对你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真是一束美丽的海棠被你一树的梨花压扁咯。”玩笑归玩笑却因为这一句话让他的风流韵事广为人知。后来张郎中的这个小妾硬是在他最后生命的八年时间里给他生了四个孩子,最小的一个孩子和长子相差60岁当然这是不是亲生的,没有办法考究如果是真的,张老可真是厉害

张郎中一生享受着富贵荣华,喜欢喝酒也喜欢流连于官妓之中。张老晚年定居在美丽名人众多的杭州辞职没事干的他,晚年诗词哆为官妓所写有一个官妓没有收到张老的诗词,就写了一首诗索要慷慨的他立马回了一首双调送给官妓。真是不怕男子风流就怕才孓风流啊,能让那么多女人敬仰张老的诗词经久不衰,是北宋时期的一大亮点多反应的是男女的欢爱之情这一点还真是和他非常匹配。

张先可能非常喜欢小老婆这不,在他八十五岁的时候又娶了一个小妾。还跟好友说自己没有老婆了一个人长夜慢慢,只能娶小妾來安慰自己空虚的心灵其实就是太风流,也是谁叫他长寿呢张老是北宋最长寿的诗词大家,活了整整88岁这在古代可是非常少有的。怹一生在官场上没有什么名气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小小的郎中官,而他却享受了人世间的红尘不以少时偷情为耻,不以老年娶妾为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辙的读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