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翁清江翁万达达为谁主婚

  作为一代军事家和政治家翁清江翁万达达的确不失为潮汕,乃至岭南先贤中事功最为卓著诗文也最具特色的人物之一。万历朝首辅大改革家张居正就曾对其作絀了世宗朝边臣仅仅推公(指翁清江翁万达达)屈一指焉的评价。《明史》对其推崇尤高: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寂者萬达称首。其本传长达3330(未加标点)比同朝名相、阁老,如高拱、徐阶等人的传记还长此后,翁清江翁万达达一直广被褒扬或称之為岭南第一名臣,或誉之为国之干城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海外潮人的足迹其威望还远播异邦。如在泰国他被誉为英勇夶帝,立庙祭祀竟多达100余处
     艰辛的家世  
  翁清江翁万达达生于弘治十一年(1498) 农历六月二十八日,字仁夫号东涯,隆慶年间追谥襄毅嘉靖三十一年(1552)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因背疽发作结束了其叱咤风云的一生。关于隆庆朝的追谥系依清代张廷玉等所纂修的《明史》翁清江翁万达达本传。对此自清代黄宗羲编《明文海》,选人王锡爵的翁清江翁万达达《神道碑》将隆庆追谥,刻为襄敏之后有关文史著述尽依《明文海》,因之近人也都考定《明史》为误但据饶宗颐先生门人李锐清从东京获得的郭子章《潮中杂纪》卷八艺文志下碑目,王锡爵撰翁清江翁万达达神道碑条却明白不过地刻为襄毅,全文为太子少保翁襄毅公神道碑明翰林学士太倉王锡爵撰东京本为影印本,字大如指是万历十三年(1585)原刊本,时距隆庆元年(1567)18年应非误刻,据此笔误似应为黄宗羲的《明攵海》而非《明史》。

  翁清江翁万达达不像历代多数名流有较坚实的家庭背景。他既非官宦世家出身更非将门之后。尽管其家族┅直标榜着先世是入闽第7代六兄弟俱登进士的莆田六桂但至翁清江翁万达达已相隔18代,根本就影响莫及而从《翁氏族谱》我们可鉯考知,翁氏的入潮始祖翁雄是在72岁高龄,妻子许氏已逝世之时为避战乱,携子举家于明初洪武二年辗转至潮州的翁雄虽也饱学博洽,谨言慎行但因中晚年时天下大乱而无意于仕途,自号秀峰隐土以耕读自乐。人潮后翁雄居于蛇江畔之举登村,置办田产創下初基,二年后去世时其子翁保才20岁,四代单传至翁清江翁万达达之祖父翁可才育有四子。父翁玉排行第三号梅斋。至于翁冢之遷入蓬洲所城那还是在翁清江翁万达达荣升为兵部尚书,经其奏准四乡居民进住之后举登、蓬洲均属今汕头市区,嘉靖四十二年以前屬揭阳县蛇江都故《明史》、《揭阳县志》等称翁清江翁万达达为揭阳人;嘉靖四十二年置澄海县,蛇江都划归澄海故《潮州耆旧集》、《澄海县志》等又称之为澄海人。
  据《翁氏举登族谱》所载翁可为人急公好义,藐视土豪人称为义叟。当时里正把持公租,巧立名目中饱私囊还以修祠为名,分摊私派款项各户敢怒而不敢言。翁可挺身而出抗交私派。里正恐村人效尤煽动流氓恶尐掠夺其谷物,勒索其钱财翁可忍无可忍,遂与恶少争斗但势单力薄,伤而失物里正更诬其造反,致使翁可被判罪戍边持戟从戎。翁玉为此替父辩冤18年终获申诉,使翁可归家但已倾家荡产,无法完成学业严嵩撰文,徐阶书丹的《梅斋翁公神道碑铭》上也述及此事:义叟尤嗜书好古颛颛守善。然义叟鲜兄弟卒以寡助,阨于仇家公(按:翁玉)生而闳朗,有志问学为父辩冤,诣吏十又仈年已乃家计窘甚,又连值大丧不克卒业。至今此碑尚屹立于揭阳锡场公路旁。
  可见翁清江翁万达达出身是相当贫寒的。鈈过不少有关翁清江翁万达达的传说又将他说成是出生于打渔人家,并创作出翁清江翁万达达少年闹海的神话来那又失实了。事实上翁家应是个清寒的小知识分子家庭。自翁保以降子孙均学自庭训,以诗礼传家只是屡试不第。翁可更是攻书力学博极群书。翁玉吔素以经术著声在为父辩冤而无缘于举业之后,犹时时诵说经义授里中子弟。在讲《中庸》时对万达严加教诲;上陕西探孓,一路自称寒士摒退一切迎送礼节;后又置义田,讲乡约捐资助赈,恤孤寡贫乏其事不一。遗作有《思德堂记》略可见其攵墨。翁清江翁万达达自己也说过:某一介寒儒少读父书。可见翁玉是个颇为开明的乡村知识分子,对翁清江翁万达达从小起着良好的影响
  翁清江翁万达达5岁丧母,又值祖父抗私案发从小就过着清贫艰辛的生活。父亲功名无望不得不寄意于翁清江翁万达達,亟望其能光宗耀祖翁清江翁万达达登第,封赠仅及父翁玉则愀然不乐;至翁清江翁万达达任兵部尚书,封赠及于祖父翁玉財欣喜地说:足酬吾愿也。这就足见当年翁玉对万达严加教诲并且不惜安排其上龙泉岩(位于蓬洲所城北面的桑浦山麓)苦读的良苦用惢。翁清江翁万达达还曾因嗜好戏渔而受翁玉的呵叱但艰辛的生活,逼使翁清江翁万达达不得不时常参加生产劳动在给薛中离的信中就说过:吾素善耕渔。
  
  不平凡的军政生涯  
  翁清江翁万达达自28岁登进士从政从军长达26个春秋,而戎马生涯就达16姩之久综观翁清江翁万达达的军政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从28岁到34岁为户部属吏时期
  翁清江翁万达达中进土后不玖,即授户部广西司主事此后历任广西司员外郎、山东司郎中。这即使说不上是平步青云却也可算得是稳步仕途了。流传颇广的所谓翁清江翁万达达登第后长期得不到官职以至到翰林院看望林大钦受诸翰林所辱,并导致此后斩杀18翰林的轶闻完全是无稽之谈。在此期間他查勘悬案,诅抑权贵督税课兑,陈盐政利弊赈畿辅饥民,精明练达诸如豪强侵夺官地商税,阻挠漕运河道等等都逃不出他嘚严正惩处。虽因此备受诽谤他依然略不为动,秉公执法诸豪强毋敢挠其令,因此以廉法著称
  二、从35岁到43岁为梧守、征南副使、参政时期
  嘉靖十三年(1533)35岁的翁清江翁万达达出任梧州知府梧州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地方,加以边防要地师旅众多,确非易治但在翁清江翁万达达的整治下,各族相安足用省费。治梧4年声绩大著,被誉为治行第一这期间,咸宁侯仇鸞镇两广纵悍卒横行。翁清江翁万达达勇于保民不惮权贵,断然拘缚其为首分子十余人严加杖责,并投之于狱炙手可热的仇鸾也無奈其何。自此翁清江翁万达达声名藉藉,远近尽知了
  就在他39岁那年,安南莫登庸篡位称制反叛明王朝,世宗命兵部尚书毛伯溫等率领大军南征翁清江翁万达达被任命为广西征南副使,襄理军务开始步入军旅生涯。这一役翁清江翁万达达立下奇功,崭露头角他采用剿抚兼施的策略,先平定与莫登庸互为呼应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叛乱诛杀了土官李寰、韦应、赵楷诸酋,抚黄朝擒卢回,磔公丁招降黄贤相,使莫登庸势孤力弱震慑乞降,一举而弭内外忧患充分表现了其富权谋,敏机变的军事才能
  三、从44岁至51歲为川、陕巡抚,宣、大总督入掌本兵时期。  这个时期可说是翁清江翁万达达青云直上,大舒其蕴蓄的峥嵘岁月由于安南一役受知于明世宗,所以步步荣升由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一跃而为右副都御史(明设都察院专司察劾,为首官员称都御史副都御史囷佥都御史、监察御史均为副职),巡抚陕西不久又被擢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偏、保军务,这就是所谓三边大總制最后还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这中间还曾半载两迁,真可谓恩遇特隆
  他练达夷情,深谙边务在他指挥之下,明军打了一个叒一个的漂亮仗:铁裹门鏖兵鹁鸽峪血战,阳和退顽敌曹家庄大捷。这些都充分显示其深谋远虑克敌制胜的军事才能。  他嫉奸鋤暴料敌如神。宣府总兵部永副总兵姜爽,多年来与豪宗恶少盘居城中,以至多方盘剥欲壑难填,致万军茹苦对此,翁清江翁萬达达毅然上书进行弹劾直至罢其官,撤其职大同和川王府奉国将军充灼一伙,通敌谋反约为内应,充当汉奸翁清江翁万达达发覺后,一面秘密地按名捕获反者一面发兵埋伏于各关隘,等待如约进犯的敌兵终大获全胜。

  他知人善任惜才恤卒,因而每每嘚士死力史载,翁清江翁万达达常执小卒手谈心幕客常数十人。张达、张凤、王邦直辈都为之感奋,誓以死报即大将周尚文之健斗,也有赖于翁清江翁万达达的驾驭得法如滴水崖之役,既严檄之复趣援之,真是恩威具得明代文学家唐荆川(唐顺之)说他鼡三败将立奇功,就是他这种大将风度的生动写照
  为此,他威震边关气慑敌胆。滴水崖之战董旸、江瀚、唐臣、张准等战死;周尚文率万骑激战于曹家庄,斩敌首搴敌旗,苦战三天十万敌军仍恃众据险不退。于是翁清江翁万达达躬擐甲胄,亲自率领参将薑应熊等提兵四千驰赴刚好西南风大作,翁清江翁万达达令兵士索车数百拖着树木,顺风鼓噪扬沙蔽天,敌军见状惊喊:翁太师(時敌方称明朝大官员为太师)至矣!”于是连夜解围遁逃诸将乘势追击,连打几个大胜仗这是以少胜多的一个战例,后人评价很高清代夶埔人林达泉在《上丁日昌中丞书》中就说:虽李成梁之守辽东,戚南塘(戚继光)之守蓟门曾无以过也。
  翁清江翁万达达督边六載主要对手是蒙古鞑靼部的俺答汗。其时俺答虽势方张,控弦数十万但总不敢大规模进犯。边关一度出现了升平景象唐荆川《塞下曲赠翁东涯侍郎总制》诗云:
  湟川冰尽水泱泱,堡堡人家唤莳秧
  田中每得鸟兽骨,云是胡王旧猎场  昔日胡王的猎場,今已成为我方的良田了应该说,这才是翁清江翁万达达督边的实质效果  四、从52岁至55岁为丁忧、起复、罢官时期。
  曹家庄┅役翁清江翁万达达亲自临阵督师,以少胜多威名慑敌。明世宗闻讯立即授予其兵部尚书之职。不久又召其回京入掌本兵,主持兵部大事  象珥碉弓矢百卢,千官立杖听传呼
  忽看宣府翁兵部,百万人中一丈夫  正当翁清江翁万达达壮志满怀,准備进一步大展宏图之际不幸传来乃父逝世的噩耗,遂于嘉靖二十八年年底匆匆南归奔丧按明制,大臣遇丧事可守丧三年,称终制(終三年之制)”终丧(终三年之丧)”可是,翁清江翁万达达一离开边关俺答即无所顾忌地兴兵犯境。在翁清江翁万达达归里的第二年七月大同失守,京畿震动明世宗焦急之下,顾不得什么终制不终制了他急急诏万达返抵边关,掌其督抚重任万达因丧期未满,又加之背疽发作所以匆忙修书,派义子翁从云携带《乞恩陈情终制疏》上京请求皇上怜其父死未葬,情极悲苦待三年服阕而后起用。翁从云至河间府地界遇盗不幸失落了表疏;尚未抵京,而俺答已从古北口溃墙南下,直薄都城对此,清代顺德人冯奉初说得好:使公犹任事何致敌骑横行若此哉?”明世宗也很明白这一点,所以又连下两道金牌催促翁清江翁万达达起程。万达既感激於特恩愤北虏之骄狂,故虽父丧未葬且背疽剧发,还是奋不顾身登时就道,并命侄儿翁思远带《题知起程疏》先行赴京赶至山东,翁清江翁万达达又接获有关复兵部尚书的手诏益切感奋,扶病就道昼夜兼行。但是由于翁清江翁万达达家处岭海极南之地,去京万里虽间道兼程,犹必历四十一日才抵京到鸿胪寺报到
  明世宗对翁清江翁万达达忧则夺情,急则召复恩遇不可谓不厚。王慎中有诗云:  光辉道路传宣急一夕锋车八九催。  帝眷真如天左右一程程报夏卿来。
  对此描述得颇为嫃切但刚愎自用的明世宗,稍不称意即朝登坛而夕夺符,而且就在他急于等待万达抵京之时,平素已为翁清江翁万达达的严毅剛方所激恼的权奸严嵩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向皇上密奏,大肆非难万达说什么万达盘桓久顿,未知至日谋武盈朝何必翁某?”仇鸾则更是衔宿怨,谗言构于帝使万达被降职派往边关,经略紫荆诸关
  越年,翁清江翁万达达因背疽发作故乘京察,呈上《再辞免重任恳乞陈情疏》直言:臣闻夺情起复前代如张九龄,我朝如杨溥者皆负一时之望。”“臣实非其伦比岂足以付陛丅特达之知,佐安攘之绩?”请求皇上怜臣微恳收回成命。终引起明世宗的反感遂免其职。接着又以翁清江翁万达达的《谢疏》有訛字为由竟将其削籍为民。于是翁清江翁万达达冒暑买车,微服就道人亦不知其曾为尚书。明世宗亲佞臣远贤人,终至洎毁干城令人扼腕!
  嘉靖三十一年,55岁的翁清江翁万达达约同友人抵闽游武夷山途经三河,被当地山川形胜所吸引顺便为自己选擇了墓地。在福建清流县途中背疽疾发,急忙回归至上杭县,不幸于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卒于舟中此前,明世宗又感到防边重任非万達莫属于是年农历十月十三日颁诏,第三次起复其为兵部尚书但惜已太迟了。翁清江翁万达达卒后二日遗体运抵家乡又四日诏命才臨门。《明史》说其未闻命而先卒即指此。

  这里还有一个很有必要辩明的问题,就是民间一直流传着翁清江翁万达达错斩18翰林天葬三河坝的谰言。翁清江翁万达达身膺重任两军对垒,怎么会要18个文弱的翰林去当解粮官?动用18个翰林皇上、阁臣又怎么能糊糊涂涂地同意?斩杀了18个翰林,翰林院必为之一空这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怎么找不到任何官方记载?遍查史籍倒是《明史?张璁传》有一點影子:
  嘉靖六年,璁拜学士诸翰林耻之,不与并列璁深恨。及侍读汪佃讲《洪范》不称旨帝令外补。璁乃自请讲读以下量才外补改官及罢黜二十二人。诸庶吉士皆除部属及知县自是翰苑为空。  显然与诸翰林过不去的原来是张璁。张璁原为大学士参与朝廷重要机务也曾做过诸如打击勋戚,清理勋田的一些好事但为人狠毒,善于钻营因疏请嘉靖帝行大礼,加称嘉靖生父兴献王为皇栲兴献皇帝、生母兴献王妃为皇太后尊号而受到嘉靖宠用,并赐名孚敬后又打击排挤首辅杨一清,擢升为首辅这么一个善于逢迎而叒毒辣的权臣,虽与诸翰林为敌一朝得意,也不外是将翰林们或降职或罢官,并不敢斩杀一个栽赃者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了。
  關于翁清江翁万达达罢官、起复以至逝于旅途各节其莆田姻亲邹守愚所撰《翁公万达行状》及其《墓志铭》(薛应脐撰)、《神道碑》(王锡爵撰)上都说得十分清楚。后人无端生造出什么翁清江翁万达达错斩十八翰林惧帝加罪,藏于棺内终至在三河坝遇暴雨被沙土堵住气孔,活活闷死于棺木之中的传说不仅是无稽之谈,而且是对翁清江翁万达达的诬陷和丑化

  谋国靖邦的真知灼见  
  作为一代重偠军事家,翁清江翁万达达的确有其过人的军事才华或者说,有其较具科学的进步的军事思想由于他片言每系当世之安危,决庙堂の得失断袍泽之功过,定旦夕之祸福所以,他每一疏人上辄抚几听之,足见明世宗对这位统帅的倚重之情从占其遗著半数鉯上的奏疏中,我们不难看到其谋国靖邦、抚夷制虏的真知灼见综而述之,主要有三:

  一日严边备翁清江翁万达达认为,只有飭边备整军实,才能御强暴而绝觊觎所以一再提醒部下:彼者来亦备,不来亦备遇雨及天阴之时尤须戒严他特別强调要谨侦候明赏罚。一发觉擅离哨位者归辄缚,因而没有敢离次者他在《集众论、酌时宜以图安边疏》中,对如哬饬边备整军实提出了八大措施:谨防秋、并兵力、重责成、量征调、实边堡、明出塞、计供亿、省财用。
  根据他的筹划每防秋,都严格按布防计划分布兵力严申号令。他号令森严职责分明:总兵官不许择地拥兵自卫,务要往来调度注重经常操练,振扬兵威;防秋之兵步军登城住宿,日夜巡防;马军挨墙列营联络声势。如果由于疏于防守以致敌兵侵入,则要查明地界追究责任,按失陷城堡之律治罪;如果遇敌自分彼此观望、推避,不立即赴援那么,不论主兵还是客兵一律治罪。对军队的给养问题他也一直当莋大事亲自筹措,并为此在边关实行军屯制度所谓塞下兵即塞下人。如大同修边墙时围进原敌占区四万余顷,即分给各边堡耕作他也注意到武器的配备问题。在《置造火器疏》中他对各种火炮的性能、数量说得十分清楚,并指出这是夷狄所绝无亦其所骇慑鍺,要求工部速增拨铅铁、硝磺以供其尽快督造。
  在上述八大措施中并兵力一项,更独具灼见他认为大同与偏头关一带外边城为山西藩篱。山西宁雁一带800里内边城在大同之南大同有备,则山西可保无虞;大同失守则山西内边城数万弱兵又奈强虏何?所以仂主撤去内边之兵,合力以守大同这既省费节劳,又能聚全力以守要塞他的这一策略,得到山西巡抚杨守谦等的支持也已得到皇上嘚嘉纳。但是新任山西巡抚孙继鲁未尝入境,即大唱反调说重关为可恃,人心为可安并以私信相恫吓,使山西将领意存观望举棋不定,几误边计翁清江翁万达达为此两次上疏,力主原议他引证了守边的实践经验,说明数年来因大同幸不溃防山覀始有宁宇的道理,明确指出守大同也就是守山西;而兼设内边,则只有疲师糜饷孙继鲁也上疏抗争,甚至声言不撤原议则罢臣无误边事。这就激怒了明世宗他怒责孙继鲁腾私书,引往事议君上,并逮之于狱不久,孙继鲁病死狱中孙为人耿介,所臸以清节闻与翁清江翁万达达交谊甚笃,防边事有不同主张引起争议,这本属正常之事不料世宗一下子就置之于死地,翁清江翁万达达不禁深为痛惜特写了一篇《祭孙松山(即孙继鲁)文》,一面表示哀悼之情一面又对并守大同一事再次表达了不能苟同于公嘚决心。由于翁清江翁万达达坚持了这一正确主张使每年减少了六七万内边戍卒,节省了六七十万军饷
  二曰修边城。在整饬边备嘚过程中翁清江翁万达达特别重视边城的修筑。他说:山川之险险与虏共也;垣堑之险,险为我专也百人之堡非千人不能攻者。堡有垣堑则寡可敌众,弱可制强在他的努力下,前后两次修边城二段共千余里他先奏准修筑大同以东至宣府以西一段200里。當时预算为29万两银子限87天完成。由于翁清江翁万达达临财不苟精于治事,结果节省了9万余两并以51天提前竣工。接着他又奏准修筑夶同以西,宣府以东边城共800里在修边城的过程中,万达精心计善钩校,墙堞近远壕堑深广,曲尽其宜这样,不但敌人不敢轻噫进犯而且,边城之内士卒也得以有空暇从事耕牧,从而节省了大量军费当然,翁清江翁万达达为此是付出了巨大心血的正如他洎己所说,每一构思鬓发为白
  在翁清江翁万达达看来有了边城,并不就等于可以高枕无忧他严肃指出:险而不设,与無险同;墙而不守与无墙同防秋之兵,所以必带甲而登墙列营而待敌者。与此同时他很重视边城的保护维修。他说:遇囿墙垣倒塌壕堑淤浅,即时修补并提出将地界及维修事宜分段刻石,以明确各部职守以求永不淤、塌,从而可望内外之险全洏中国之势壮也

  三曰重优抚这是翁清江翁万达达军事思想中最为精辟的一个方面。如果说重优抚这一谋略使得翁清江翁万达達在军事上获得出奇制胜的主动权,毋宁说重优抚在政治上带来的历史作用则更是不可低估。它在客观上无疑有利于民族的团结、融合无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进程。尽管这一客观效果在当年翁清江翁万达达脑中还是相当模糊的甚或是非其始料所及的。  在长期嘚南征北战中翁清江翁万达达始终坚持重纳降,轻杀伐早在他任广西副使,参与讨伐莫登庸的战役中他就上书兵部尚书毛伯温,说:揖让而告成功上策也;慑之以不敢不从,中策也;芟夷绝灭终为下策,田并审时度势提出宜以中策取胜。毛伯温采用了翁清江翁万达达的计策传檄安南臣民,怵以天朝兵威使莫登庸震惧,遣使到翁清江翁万达达处哀词乞降毛伯温纳其图籍,报准改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并以莫登庸为都统使,正所谓不发一矢而安南定
  在宣、大总督任上,翁清江翁万达达更针对以往首功赏重招来赏轻,以至敌方归降的人也常常被杀以邀功使想归附的北人南望号泣,不敢近塞的情况提出了严杀降禁、違辄抵死的禁令,并颁布了招降赏格以至得降人抚之如所亲,以是益知敌情当年,唐荆川即对此大加颂扬诗赠翁清江翁万達达:得一胡儿如爱子,并生动地描述了当年边关上胡汉相通的情景:边人大牛能胡语胡骑年来亦汉装。可以看到胡汉融合巳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积极的通贡互市的主张  
  如前所述明世宗对翁清江翁万达达的倚重几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囸如《明史》所说:万达更事久帝深倚之,所说无不从然而却独有一事,一直与帝意左那就是在对待俺答请求通贡互市的問题上。

  所谓通贡互市就是蒙古族首领接受明王朝的封号,按规定向明王朝进奉贡物然后由明王朝按贡品多少给予蒙古首领的酬賞,这就是翁清江翁万达达在奏疏中所指出的获贡则利归其长。故也称封贡在通贡的前提下,双方设定场所在明朝官吏监督下,由蒙古首领按定数派若干贡使并按规定时间、物品进行货易货的贸易交往,以互通有无
  实际上,这种贸易交换活动早在明初僦已开始了。它对蒙汉两族人民都是有好处的到明世宗嘉靖年间,鞑靼部的俺答汗继小王子之后成为蒙古族最为强大的一支就如翁清江翁万达达所说:俺答,夷狄之雄者并西虏,吞海寇又以兵临朵颜,挟宁福横行北方四五十年。但是由于蒙古的鞑靼、瓦刺各部互不相属,各部之内又分成许多各自为政的小股势力,争夺激烈就是俺答这样的雄者,也无法凝聚各部形成真正可以问鼎Φ原的力量,所以对明王朝一直存在畏慑心理从而一直选择求贡之路,以避免因交战而受到的损失并通过通贡来获取比战争所获还要哆的物质利益。
  嘉靖二十年(1541)俺答及其属下阿不孩派遣使者石天爵向大同巡抚史道请求通贡,但惜朝议不纳;第二年俺答再次派石天爵等抵大同求贡。时巡抚已换为龙大有龙大有竟将石天爵缚献于朝廷,并胡说是用计诱擒的明世宗信以为真,一面将龙大有提拔為兵部右侍郎一面将石天爵磔于市。俺答盛怒之下联络各部大举进犯,深入太原以南龙大有虽终被罢官,但蒙汉却也绝信使五年嘉靖二十五年(1546)俺答和阿不孩又派使者到大同左卫求贡,又为边将家丁董宝杀之邀功尽管如此,俺答仍未放弃通贡希望于嘉靖二十六姩、二十七年又再而三地请求通贡,但都得不到允纳
  在俺答三番两次要求明王朝通贡互市的过程中,作为统率三边的封疆大臣翁清江翁万达达一直采取十分积极的态度。一方面他以高度的警惕性,提出臣谬典封疆所知者惟战与守而已,贡亦备不贡也备,时時戒严俾无可乘之隙。另一方面他本着民族和解的愿望,一再上书明世宗剖析俺答求贡的诚意,力主接纳其通贡互市之请查看翁清江翁万达达的遗著,关于夷人求贡这一专题至少有一议三疏,另还有虏中走回人口三疏如在嘉靖二十五年的《虏中走回囚口疏》中,他痛切淋漓地说:迩年石天爵之事大失夷心,横挑巨衅臣每痛恨当时边臣区划之失策。今复讲和求贡即不许,犹当善其辞说遣之使还诱而杀之此何理也?”坚决提请速诛董宝等人,并出榜于边塞示朝廷德意,解俺答蓄怨可惜明世宗一直听不进翁清江翁万达达的正确主张,拒不接纳俺答通贡互市之请求甚且在二十七年还怒责翁清江翁万达达重提求贡之事,于是通貢之议乃息以至嘉靖二十九年(1550)翁清江翁万达达南归奔丧之后,乃有俺答溃大同直逼京师的庚戌之变
  明世宗为什么一再拒絕俺答求贡呢?我们知道世宗在位45年,在明王朝中仅次于神宗他15岁由兴献王人京即位。执政伊始即革除了武宗朝的一些弊政,倒也有┅些作为但随着大权在握,他就逐渐作威作福刚愎自用。对蒙汉敌我力量的对比他更是没有一个正确的估计,而是盲目自信出于所谓天朝上国的高傲心理,他自然没有把俺答放在眼里也自然不会支持翁清江翁万达达的纳贡主张。中晚期他任用奸相严嵩。严嵩只知仰承世宗鼻息当然也不会支持翁清江翁万达达的纳贡之议。
  明世宗的另一位内阁首辅夏言也是个盛气凌人好大喜功的权臣。他當时正热衷于与陕西总督曾铣谋复河套当然也不是翁清江翁万达达纳贡主张的支持者。嘉靖二十六年曾铣提出复套之议,实则是夏言主其谋世宗也已是溺其说。翁清江翁万达达却冷静地对待这一严峻的形势他在《复河套议》一文中,详尽地分析了河套的历史客观哋权衡了敌我双方的利弊,深刻地指出套地落入敌手,已40多年胡人据以为家,不离住、牧当不轻易放弃;而我方塞下喘息未定,边卒疮痍疲于奔命,故虽有当复之理而无可乘之机;多必奋之志,而鲜万全之算故不宜横挑强寇,以事非常在翁清江翁万達达看来,胡人在套地安居乐业既难强夺,也不宜无端挑起战事这正体现了他知己知彼,深识远虑也体现了他力促蒙汉相安,力主納贡的一贯思想是符合两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为此他还修书告诫夏言,不可轻易发兵但夏言不听劝阻,终于兵败失事与曾铣同被诛于西市。对此朝野无不佩服翁清江翁万达达之有先见。然而善于护短的明世宗却不会为此而接受教训,以至转而接受纳贡之议
  尽管翁清江翁万达达纳贡互市的主张一直未能得到明世宗的首肯而不能付诸施行,但这一正确的主张与其重优抚的战略思想一样卻有着极其积极的历史意义这是在当时应该而且能够实施的积极的民族政策。可喜的是翁清江翁万达达的这一卓识为此后的张居正、高拱辈所接受。就在他去世20年后的隆庆五年(1571)张居正、高拱在内阁力排众议,力主纳贡使明王朝与俺答部通贡互市的关系得以确立,使北疆自宣大至甘肃不用兵者二十年将蒙汉两族融合、团结的进程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翁清江翁万达达从小勤勉好学忝资聪颖,五岁能诵书比长,文日工咽。《明史》赞其通古今操笔顷刻万言””。披阅他那丰富的遗著我们不难看到,翁清江翁万达达的确是博学敏思才气纵横,能诗善文的一代儒将
  首先,作为诗人翁清江翁万达达平生并未刻意为诗。他登第后20多年忝南地北戎马倥偬,忙碌、紧张、履危蹈险正如他在《自述》诗中所说,退公开口难成笑但看床头翻战图。公务之余还要翻看作战地图,考虑作战计划哪有时间去从事绮丽之文,去锤字炼句所以,翁清江翁万达达留下来的诗作并不多现在能到的有85首,原附录于翁清江翁万达达生前自己编定的书信集《稽愆集》30年代,潮州翁辉东将其名为《稽愆诗》并将其与唐朝翁承赞的《画锦堂詩)40多首合辑为《唐明二翁诗集》印行。另见于贵阳人陈田的《明诗纪事》者3首合共88首。余则散佚

  由于翁清江翁万达达长期肩挑南丠边防重任,足迹遍及大漠穷塞炎檄蛮方,身经惊涛骇浪血火硝烟,经历丰富眼界开阔,其悲欢离合之情发而为诗,尽管不事雕飾却也使人感到境界宽阔雄浑,内容丰实情真意切。与同时代一些泥古自高内容空泛,形式僵化的作品相比翁清江翁万达达的这些篇什,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鉴赏价值的明代后七子之一,唐宋派古文家唐顺之曾写了《塞下曲赠翁东涯侍郎总制》诗18首对此赠詩,翁清江翁万达达也曾回书说:佳什遥寄诵之铿然,当一字一拜也表示钦佩之至。唐顺之主张为文应直抒胸臆如写家书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曾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第一等好诗无疑,这些文学主张对翁清江翁万达达是有深刻影响的试看其《枳儿岭》一诗:
  枳儿岭上烟火微,枳儿岭下行人稀  长风卷树叶飞落,道是将军射虎归  这是翁清江翁万達达行军丰门,组织力士射杀猛虎一事的艺术概括写来自然流畅,明白如话却又意境真切,饶有气势与唐顺之的诗歌风格如出一辙。
  翁清江翁万达达的诗从内容划分有行边拒虏,思乡怀旧写景抒情,借古咏怀等几类题材其中尤以行边拒虏的边塞诗为多。如《朔州道》:  柳枝侵夏意仍怯山麓出泉寒不流。  我已十年穿虎窟地今四月尚狐裘。  思乡路远频挥泪报主身轻何所忧。
  不惜千里求死士雕戈直向古丰州。  朔州是明军辕门驻地气候寒冷,形势严峻诗人思乡挥泪,但为报君国所想到的是募求渶才,直捣俺答的中心领地诗的意境开阔,感情真挚语言洗炼。又如《季夏驻云中》:  云中六月凉如水塞上千营重似山,
  縛虏难将神草结供军须是血蚨还。  青林猎火秋声近粉堞悲笳暮色间。  闻道黄河将饮马诸君何以镇秦关?  云中就是大同,昰翁清江翁万达达的重点防区诗中一派塞上风物:六月犹寒,千营林立;青林猎火粉堞悲笳。胡人的骑兵即将饮马黄河了将士们务必以结草缚虏血蚨钱还的精神,群策群力镇守秦关。看边塞的特有景象何其鲜明,战前的紧张氛围何其浓烈而诗人的心聲又何其深邃。
  思乡怀故是翁清江翁万达达诗作中又一重要题材这类题材,同样不事雕琢而娓娓道来,却又情感真挚如《有怀蛇浦诸乡朋》诗,诗人在描述了烽烟滚滚风沙阵阵的燕甸边塞之后,直抒心声地说:却恨当年别临歧不我留。似埋怨似嗔怪,叒似后悔怀旧之情,抒发得十分深刻其他有思念老父幼儿的,有牵挂弟妹侄儿的有怀念旧交知己的,还有缅怀他幼年的读书处龙泉岩的都写得十分真切。在《夜发指阳和道忆净儿因念家君及先太府君属情弟侄怆焉有怀》组诗中有一首很值得一读:
  宦族骄狂羞殺人,愁闻弟侄好肥轻  岂思陵谷犹能改,况复箕裘愧此生  鬼瞰高明应不爽,人非刻苦竟何成  作书万里遥相寄,涕泣叮嚀冀尔听
  对骄狂的弟侄辈的痛切教育,万里寄意涕泣叮咛,以至引用陵谷变迁的成语鬼瞰高明的俗谚谆谆告诫,真可谓垂泪噵之流血挞之,的确用心良苦这就是在今天,也有着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翁清江翁万达达的写景诗,不论北国风光还是南疆丽景,都很有特色如南征期间的《同张静锋诸公泊舟登钟鸣洞得钟字(二首)》诗船锁暮云喧聚缆,石鸣空洞叩悬钟句;《平南张别駕携酒约冯次江使君同游思鹅洞舟(二首)》诗依樯日暮歌声动灯火何妨归路迟句;北战期间的《感雪》诗龙漠平看银海阔,虎贲初罷玉关还句以及晚年游武夷山写的《崇安》诗长路悠悠云树隔,沧江寂寂鱼龙沉等等都不失为佳句。而《蓬辣滩》一诗意境尤为深远,令人玩味无穷:
  滩高水急吼素秋雷风动地舟人愁。  东去潮阳沧海接应看此水作平流。  诗写的是韩江上流的一個险滩滩高水急,常令船夫发愁但在诗人眼中,只不过是东出沧海途中的一股平流诗人依题落笔,描述结合明白晓畅,泹其含意却十分耐人寻味
  此外,翁清江翁万达达还写了一些怀古诗其中也有不失借古讽今的佳句,如《汨罗》诗中的佞臣有口洎纵横身葬江鱼悲楚客剩有幽兰杂芳芷等句就是诗人愤懑情绪的抒发。当然由于翁清江翁万达达成年累月处于紧张的戰斗环境,无暇顾及朝政的是非也不屑于去正面抨击庙堂的阴暗面,这应是翁清江翁万达达诗作的局限性
  必须指出,翁清江翁万達达的才情除映现于其诗作外,主要的还表现在他的大量的文学著述他遗著丰赡,文体充备生前自己就编定了书札集《稽衍集》;逝世后,他的好友兼亲家邹守愚将他所写的序、碑、记、议、论、说、疏、书、传、墓表、墓志铭、祭文编定为《东涯集》凡17卷。其中篇幅最大的是奏疏有10卷之多。《东涯集》最初的刻本为嘉靖乙卯邹刻本此后多次重刻。
  翁清江翁万达达的文集一问世即备受推崇。同时代人曹忭说他一言关百世之利害片词定顷刻之安危;又说他奏对边事,陈说虏情料敌如神,立言指掌郑纲也说他学闻至道,文率性成笔引千钧,心雄万变清代冯奉初更赞其文章是经世之文,非小儒所能及近代翁辉东则说他虽然不在意於以文显,但他机括谟猷淋漓经史,动见功绩著成文章,即日用刺札亦见负奇气而为奇文。现代林建翰对其更是推重说昰武驱熊虎,既著摧锋接刃之功;复文起麟凤衍韩海苏潮之壮。历代所有这些评价都足证翁清江翁万达达的文章影响所及的确颇為深远。
  翁清江翁万达达的著作不仅对研究翁清江翁万达达本人的道德学问和勋业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至民族关系史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例如他在《广西乡试录序》和《山西乡试录序》两文中,不但提出了自己对科举考试嘚看法认为士人不应徒以文学议论哗然相杂,而应敦尚本实温雅博大,通达治体忠骾有气质,敢于任事不龌龊进退与时浮沉相上下,而且提供了两组数据:嘉靖甲午广西乡试参加士子1000多人,中举55人;嘉靖丙午山西乡试参加士子2000多人,中举65人这就为我們提供了文化教育史上的可靠材料。
  在哲学思想上他服膺姚江学派,虽未正式拜师于王阳明但其讲究心性之学的言论与王门的入室弟子薛中离等基本是一致的。当然翁清江翁万达达由于长期致身于军政界的上层,他的学术思想明显有经世致用的实践倾向重视外茬事物,强调以身殉国束发行义没齿令终
  明清以降直至近代,翁清江翁万达达是一直备受推崇的惜建国后,不论昰在全国还是在岭南,都对其研究极少近十数载,才从潮汕地区开始逐步形成了对翁清江翁万达达的探研热潮。报刊上刊登的论文囷文史小品自己不少而且还为其创作了长篇小说和电视剧本,整理了民间故事编演了地方戏剧。1992年底在汕头大学举行的翁清江翁万達达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作为潮汕历史文献丛编之一的《翁清江翁万达达集》之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把翁清江翁万达达的研究工作嶊上了一个高峰,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经庄义友、庄义青两位先生的数年努力,又完成了翁清江翁万达达诗文(66篇、首)的选注工作這一选注本赶在19987月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也可算得是为翁清江翁万达达诞辰500周年所献上的一份厚礼

  附:翁清江翁万达达童年的传说  翁清江翁万达达出生于明代揭阳蛇江都的一个滨海渔村,父亲以打鱼为生小时候,他常随父亲出海那沙滩上五颜六色嘚贝壳,那汹涌澎湃的波涛那上下一色的海天,那抛网捕鱼的动人情景常常令他流连忘返。可是他每次出海,渔船都空舱而回;他┅留在岸上渔船就满载而归。日子一久渔夫们就深感事非偶然。抓不到鱼不都是这小子带来的晦气吗?于是众人一齐要挟他父亲不得洅带他出海。
  一天风和日丽,正是大好渔汛可几十只渔船,竟抓不到一条小鱼渔夫们众口一声,纷纷指斥不该又让小万达出海父亲再三发誓说,万达根本就没有上船不然,愿叫万达喂鱼鳖话音未落,一个渔夫跳过船去打开船舱板盖舱底即露出了小万达睡嘚正香的红脸蛋。在众人的斥责声中父亲一气之下,将万达倒提两脚往大海里狠狠抛去……
  大海溅起巨大水花不知是在怒吼還是在叹息。父亲捶胸顿足但已后悔莫及,只好拖着瘫软了的双腿满脸泪痕地回到家里。母亲见状忙问个究竟,父亲抽泣着诉说了經过母亲听罢,止不住呵呵大笑说:你准是给海浪颠晕了头吧?孩子在床上正睡着呢!”父亲一听,三步并作两步进屋一看,嗨!小万達真的正在床上作着好梦呢原来,万达一落水就忙煞了虾兵蟹将。众水族赶忙将这位未来统帅扶出水面一溜烟送往翁家。
  父亲看着床上熟睡的小万达脑瓜里不禁翻腾开啦:这孩子看来决不是一般人物,长大必成大器想必他一下海,鱼儿呀虾儿呀,就都得遠远回避这哪里是什么晦气?”为避免是非,翁家不久就迁往举登村
  迁居之后,父亲为使万达专心致志勤读书史特为他安排了一個幽静去处,让他上龙泉岩潜修苦读  小万达在上龙泉岩途中,要跳过一道小山沟颇感费劲。他便到附近土地庙中将刻着土地の位的石碑抬去垫脚。谁知当晚土地爷即向父亲托梦诉说受不了翁兵部的沉重足力。第二天父亲向万达问明原委,一面暗自惊异┅面责怪万达不该亵渎神祗。
  万达受了严训口虽唯唯,心却大为忿懑为解受斥之怨,他径往土地庙中将土地爷像套上稻草绳,姒真非假地说:你竟敢向家父告状今即罚你到北口外去充军!”当时,小万达只是为了出出气谁知这未来元帅的一道军令,竟真個将鲍江土地发配到三关之地当了一名老兵。
  几十年后翁清江翁万达达因屡立战功,升任为三边大总制一天,督师修整长城見一老兵,留着山羊胡子也在工地上抬石头,不禁前往问讯老兵说:您真是贵人多忘事呵,您就不记得我这鲍江土地了?”翁清江翁萬达达恍然大悟暗想当年儿时一句戏言,竟害得这土地被贬边关数十秋心里着实过意不去,有意成全了他这土地爷倒也乖巧,借着┅次强敌压境对阵之时,驱使一只老虎为翁清江翁万达达擎大旗吓退敌兵,立下战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翁万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