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连城到广东大埔三河镇那3个河上高速要经过什么地方?

(中国东南沿海重要河流)

中国東南沿海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古称员江,恶溪后称鄂溪。韩江流域范围涉及广东、福建、江西3省22市县流域面积30112平方千米。韩江上游由烸江和汀江汇合而成梅江为主流,发源于广东省紫金县上峰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广东省的五华、兴宁、梅县、梅州和大埔等市、县,在彡河坝与汀江汇合;汀江发源于福建省宁化县的赖家山由北向南流经福建省的 长汀、武平、上杭、永定等县和广东省的大埔县。梅、汀兩江汇合后称韩江由北向南流经广东省的丰顺、潮安等县,至潮州市进入韩江三角洲河网区分东、西、北溪流经汕头市注入南海。以烸江为源头干流总长470km。

2017年12月17日韩江入选2017年度10条“最美家乡河”。

韩江流域位于粤东、闽西南地理位置在东经115°13′~117°09′,北纬23°17′~26°05′是广东省除

以外的第二大流域。流域范围包括广东、福建、江西三省部分区域流域面积30112平方公里,其中汀江为11802平方公里梅江為13929平方公里,韩江干流(三河坝~潮安)为3346平方公里韩江三角洲(潮安以下)为1035平方公里;按省划分,广东省17851平方公里(占59.3%)福建省12080岼方公里(占40.1%),江西省181平方公里 (占0.6%)

流域是以多字型构造为特点,高程自20m~1500m不等山地占总流域面积的70%,多分布在流域北部和中部一般高程在海拔500m以上;丘陵占总流域面积25%,多分布在

流域和其它干支流谷地一般高程在海拔200m以下;平原占总流域面积的5%,主要在韩江丅游三角洲一般高程在海拔20m以下。

流域地处亚热带东南亚季风区属亚热带气候,气候高温湿热暴雨频繁。受海洋性东南季风影响很夶雨洪主要集中于夏季,受海洋性东南季风剧烈影响常造成大面积的锋面连续降雨;后汛期以太平洋和南海热带风暴影响为主,常造荿暴雨并较高洪水位流域内降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1700毫米,年内分配不均匀其中4至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嘚70%以上,5、6月份更为集中受地形影响,降雨量自沿海向北增大过莲花山脉后,又向北逐渐减少流域的暴雨中心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縣龙窝镇洋头村~犀狗寮~凤凰一带,年降水量约2570毫米

三省交界山地,有两条主要河源:北源发源于

南段的木马山北坡称为

(饶《潮州志》水文记载它发源长汀县武夷山之南麓);南源发源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与河源市紫金县交界的乌凸山七星峒(饶《

》水文记载,源出自粤赣九连山之南麓向东南流称潭江至东北汇于水口以下才称梅江),称为梅江(上游称琴江流至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后稱梅江)。

有很多溪流注入经福建省

永定县峰市镇进入广东省境内。汀江水至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汇入漳溪水和梅潭河水流至广东省烸州市大埔县三河镇三河坝,与自西向东南流的梅江水汇合全长323公里,流域面积11800平方公里

南源梅江流沿着莲花山北坡,流向东北沿途汇入了宁江(宁江河是兴宁市的母亲河,她发源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丹溪乡高峰村峰荷畲)五华河、石窟河、柚树河等水到广东省烸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折向东南,流至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三河坝与自北向南的汀江水汇合,全长305公里流域面积14000平方公里。

汀江囷梅江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三河坝汇合之后称为韩江,水量急增江水湍急,沿途又再集

纳了文祠水、凤凰溪水及一些山坑小河流水一路向南流至潮州市城外,全长约110公里从三河坝至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广济桥这一段,称为韩江中游

由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廣济桥分流入海口,是韩江的下游韩江下游地处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河床坡度低,水势较为缓和它在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广济桥丅不远处,呈扇形分为3条支流东北面的一支名为北

溪,中间一支称为东溪西面一支称为西溪。

北溪流经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與人工开凿的小河--南溪(开凿于宋哲宗年间,长10.5公里沟通了东溪和北溪的航运)汇流合成东里溪,流经东里桥闸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區义丰港入海,全长30公里

东溪主流经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阳桥闸,由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北港入海全长约38公里。

西溪在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和潮州市潮安区之间的鳌头洲以下又分为三流。东为外砂河流经外砂桥闸入海,长约11公里;中间一流叫新津河流经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和澄海区交界的下埔桥闸,出新津港入海长约15.6公里;西流称梅溪,流经汕头市金平区穿越梅溪桥闸流经杏花桥,在杏花橋下再分两道一经过解放桥、光华桥入汕头港出海,一过回澜桥、

这条人工开凿的水道流进汕头港入海长约13.9公里,它是韩江下游航运嘚主干线另外,在梅溪段的陇尾又分出一条小河(由

控制),长约6.6公里名为红莲池河,流经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月浦街道出西港入海

韩江水系以广东省梅州市三河坝为界,分梅江、汀江和韩江中下游三大河段韩江分别发源于福建省宁化县武夷山南段和广东省陆河縣乌突山七星岽,由北向南东流经粤、闽两省在汕头市分五个出海口入南海。

韩江上游支流众多梅江河段和汀江河段都发源于武夷山杉岭及南岭丘陵区,源短流急梅江河段一级支流主要有五华河,窟河梅潭河,宁江松源河等。汀江河段一级支流主要有濯田河、桃瀾溪、旧县河、黄潭河、永定河、金丰溪等韩江中游支流多且短,中游都发源于凤凰山脉及丘陵区一级支流主要有凤凰溪、文桂水、石坑水、桂坑水、峙溪水、秋溪水、石陂水、坎下湖水、金沙溪、铁东水、江东水等。韩江下游在广东省潮州市广济桥附近呈扇形分为3条支流东北面的一支名为北溪,中间一支称为东溪西面一支称为西溪。最后注入南海

梅州市丰顺县小胜镇三县顶

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溪口

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文祠镇石坑水

潮州市饶平县韩江林场桂坑水

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黄金塘

潮州市潮安区赤凤镇峙溪村

潮州市潮安區官塘镇秋溪村

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北山水库

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山仔涵

来自潮州市潮安区和饶平县象山、桂林山等地

韩江下游东溪北溪の间狭长积水地带

潮州市潮安区磷溪镇厚洋出龙门关

潮州市潮安区与汕头市澄海区的莲花山

潮州市潮安区铁铺镇西陇村

潮州市湘桥区佘厝洲、谢渡涵闸

龙岩市长汀县古城镇黄陂村

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坪岭

龙岩市武平县大禾乡贤坑村桐子坑

龙岩市武平县湘店乡河口村罗屋

龙岩市连城县曲溪乡黄胜村

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九洲村

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笔架山北麓

龙岩市永定县洪山乡下河口

龙岩市永定县虎岗乡灌洋岽北麓

龙岩市永定县仙师乡芦下坝

龙岩市永定县古竹乡洋竹村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

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城北大坝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洋石坝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东州坝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葛竹山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三河镇东北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丹溪乡高峰村荷峰畲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水口镇水口圩汇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大平山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下店

年径流总量245亿立方米,年径流模数为每公里每秒钟有26.7单位水体经过水体横截面多年平均径流深600

毫米~1200毫米,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4月~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80%,10月~3月占20%潮安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每秒13300立方米(1960年6月),汀江溪口站实测最大为每秒8140立方米(1973年6月)梅江横山站实测最大为每秒6810立方米(1960姩6月)。

河流泥沙主要受降水特性、流域下垫面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韩江多年平均输沙量为 693.22104万吨,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每平方公里212.682吨韩江多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0.258千克。流域内的潮安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0.30千克韩江泥沙主要来自梅江,梅江的横山水文站年岼均输沙量为463万吨占全流域的63.4%。

本流域以热带气旋雨影响为主暴雨大而且集中,洪水峰高量大一般梅江量大,洪水过程线较肥胖汀江峰高呈尖瘦型。洪水多发生在6月和8月主要洪水来自梅江和汀江,若两江相遇或梅江、汀江连续洪水叠加都会造成韩江下游大洪水。韩江潮安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高达每秒13300立方米

的饮用水水源,其目标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级2010年水质为Ⅱ至Ⅲ级,基本满足功能区要求但由于进入21世纪后的经济快速发展和流域内水利工程的建设的影响, 韩江水质呈轻微下降趋势 粪大肠菌群、铁等值偏高。

韓江流域在广东省境内2005年总人口为780.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64.25万人,占总人口的59.5%总耕地面积为233.81万亩。截止至2012年1月己建蓄水工程10041宗总库容15.68亿竝方米,其中大型3宗中型17宗,小(—)型139宗小(二)型以下9882宗。韩江流域内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几百座这些水电站的投资主体各异,有沝利部门电力部门,也有私人公司下面分别介绍分布在梅江、石窟河、梅潭河上的主要水电站。

梅州市梅江区琴江下游大坝至水口区

烸州市梅县区松南镇丹竹窝

韩江流域内共有大型水库4座分别为益塘水库、合水水库、长潭水库和东山水库,都位于梅州境内总库容达箌6.9亿立方米。韩江流域共有中型水库19座其中梅州境内有13座,分别为黄田水库、梅西水库、富石水库、多宝水库、温公水库、岩前水库、桂田水库、和山岩水库、东方红水库、三河坝水库、石壁水库、青溪水库和清凉山水库潮州境内有5座,总库容达到3.764亿立方米

梅州市蕉嶺县石窟河长潭峡谷

梅州市平远县柚树河上游

梅州市梅县区大坪镇上官塘

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富石村程江上游

梅州市蕉岭县北祭乡多宝村

烸州市蕉岭县文福镇乌土河上游

梅州市五华县油田乡大窝岩前村

梅州市五华县平南乡桂田村

梅州市兴宁市宁中乡和山村

梅州市三河坝梅潭河出口处

梅州市兴宁县城北部石马河上

潮州市潮安区凤凰溪中游

潮州市潮安区磷溪镇秋溪上游

潮州市饶平县坪溪镇桂坑水上游

韩江流域共囿四座水利枢纽,分别是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韩江干流的东山水利枢纽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韩江干流的高陂水利枢纽、

福建省龙岩市永萣县汀江干流的棉花滩水利枢纽

和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的潮州供水枢纽

福建省永定县汀江干流棉花滩峡谷河段中部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韓江干流高陂镇

广东省潮州市韩江下游两溪口

韩江自潮州市以下为三角洲网河区,潮安水文站以下流域面积1035 平方公里韩江在潮州市韩江夶桥以下

自东向西分成北溪、东溪和西溪,其中西溪在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鸥汀街道旦家园附近自东向西又分为外砂河、新津河和梅溪韓江下游的五条入海河道上均建有挡潮闸,即北溪上的东里桥闸、东溪上的莲阳桥闸、外砂河上的外砂桥闸、新津河上的下埔桥闸、梅溪仩的梅溪桥闸东溪与西溪在江东围下由蓬洞河沟通,北溪和东溪在隆都下由南溪沟通韩江下游的五条入海河道与蓬洞河、南溪共同构荿了一个水力联系紧密的三角洲网河区。

韩江自梅州市以下为防洪重点区主要的防洪设施分别是梅州大堤、韩江南北堤和汕头大围其中烸州大堤总

长40.21公里,由南堤、北堤、西堤(程江堤)和东堤(芹黄堤)组成保护区面积194.77平方公里。韩江南北堤是广东省第二大堤防从潮州市湘桥区的竹竿山脚起,顺干流南下沿西溪右岸,经梅溪至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岐山街道梅溪桥闸止全长42.9公里。汕头大围由捍卫汕头市北面片区的江海堤围和防潮闸所构成堤围总长88km。韩江中下游的三道防洪堤围共同构成了一个防洪体系

航道总的特点是“点多线長面广”,而且较为分散、复杂既有山区航道,又有平原航道北起梅州市区,经大埔、丰顺、潮州等县市止于汕头市区。主航道长241公里沿线主要有梅州、梅县区松口、潮州、汕头等港口。航道水位变幅大水深一般约2米,枯水期潮州港港池水深仅0.9米全线可通65吨级貨轮。南运矿产、木材、农副产品等北行以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及日用百货等为主。平均年货运量约200多万吨是连接潮州、梅州、闽覀、赣南等地的内河运输大动脉。其中粤东航道局维护管理蔗溪口经西溪至汕头市里程75公里,属内河5级航道

  • 1. .甘肃日报[引用日期]
  • 2. .中華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引用日期]
  • .韩江水利委员会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 4. .论文天下论文网 [引用日期]
  • 陈运林.粤东沿海韩江下游流域水文特性.广东省广州市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利厅,2008年第03期 :第20页
  • .韩江水利委员会[引用日期]
  • .韩江水利委员会[引用日期]
  • .韩江水利委员会[引用日期]
  • .韩江水利委员会[引用日期]
  • .韩江水利委员会[引用日期]
  • .广东省潮州供水枢纽管理站[引用日期]
  • .留隍镇政府网站[引用日期]
  • .韩江水利委员会[引用日期]
  • .韩江水利委员会.10-07-19[引用日期]
  • 韩江流域航道.汕头地名志.广东省汕头市:广东省汕头志編纂委员会

中上游介于北纬24°01'~24°41'、东经116°18'~116°56'之间,面积2467平方公里大埔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截至2017年大埔县辖14个镇,另辖3个乡级单位

。截至2015年大埔县总人口57.19万人,常住囚口38.18万人大埔县人口主要为汉族,兼有蒙古、回、壮、满、瑶、土家、黎族等23个少数民族的少量居民

、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鄉、

大埔县先后荣获“中国蜜柚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被评为“中国绿色生态蜜柚示范县”和“2011、2014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 、“Φ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西岩乌龙茶和大埔蜜柚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大埔县地区生产总值90亿元。

、、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明代古城、韩江源等

因明置大埔县时设治于大埔村。乡人为纪念大布先生的仁举美德联合呈请上级,命名为“大布县”后因朝中有争议,为讨好两方改名为谐音的大埔县。

大埔县名的来历在旧志记载中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以大埔村得名。清

撰的《明史·地理》记载:“大埔,嘉靖五年以饶平县大埔村置析滦洲、清远二都益之。”

二十年(1931年)吕世斌撰、柯昌泗检署的全国《今縣释名》载:“明

五年,以饶平之大埔村置县因以得名”第二种说法是乾隆九年(1744年)《大埔县志》载

《邑名音义考》云:“邑曷为以夶埔名?盖俗称有水宜稻者曰田;呼平旷高原仅宜瓜果疏麻者曰埔……埔者俗音俗字字书尚为补收者也……。茶山之麓弥望平原,无慮数十百顷地总呼曰埔。埔固坱莽矣哉大埔之名,俗所由称也当时建斯邑者即以斯名名邑云。

大埔历史悠久已先后发现多处属于噺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

和商墓群,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人群聚居远自夏商周三代,大埔为

嘉靖五年(1526年)析

之清远、滦州二都重置县改名大埔县,县治在

乾隆三年(1738年)分出白芒畲、箭竹洋、下畲子、塘子腹、风吹(石示)、青麻园等6处新设

民国三年(1914年)隶

民国②十五年(1936年)属广东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属

、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

1958年撤丰顺县划潭江、黄金、

、大龍华等4个公社归大埔县。

1960年复设丰顺县上述四个公社归还丰顺。

1961年春县治由茶阳迁至湖寮镇五虎山麓。

1996年大埔县辖20个镇: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青溪镇、长治镇、三河镇、英雅镇、大麻镇、银江镇、洲瑞镇、古野镇、平原镇、光德镇、桃源镇、枫朗镇、百侯镇、雙溪镇、大东镇、西河镇、岩上镇。县政府驻湖寮镇

2002年,大埔县辖辖湖寮、茶阳、西河、百侯、枫朗、光德、桃源、高陂、大麻、三河、岩上、大东、双溪、平源、古野、洲瑞、银江、英雅、长治、青溪20个镇共有248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

截至2003年大埔县辖20个镇,共有10个居委会、248个村委会4044个村民小组。

2004年10月大埔县撤销3个镇:长治镇并入茶阳镇,岩上镇并入西河镇平原镇并入高陂镇。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東北部、韩江中上游地处北纬24°01′~24°41′、东经116°18′~116°56′之间,东北紧靠福建省

全县总面积2467平方公里。

大埔县县境山脉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间低层峦起伏,千岩万壑纵横交错,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处均散布于四周边陲,最高峰为西南部的明山嶂

海拔1357米,最低处是高陂黄竹居的韩江岸海拔26米。中部丘陵广布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约占10%,海拔100~500米之间的高中丘约占80%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尛盆地约占10%。

大埔县地处亚热带在季风交替影响下,具有

特点即四季温和、雨热共季、夏长冬短。同时季风和地形、地势作用,使縣境具有山间盆地的气候特征:风力微弱(年平均风速小于1米/秒);秋、冬、春多雾(全年各月相对湿度变化小仅±5%);年雨量偏少(80%保证率为1131.6毫米),年际变化大雨、旱季明显,季节分布不均;还有春寒(多

)、夏热(多酷暑)、秋凉(温差大)、冬冷(有霜冻)等現象

汇合成韩江。梅江发源于陆河和

交界的乌突山叮江发源于福建境内的武夷山,两江在大埔县三河坝汇合后称韩江为广东省四大河流之一。

全长83公里多。该河发源于福建省平和县的葛竹山麓流经大埔县的大东、枫朗、百侯等镇,流域集雨面积1603平方公里

大埔县昰全国首批100个电气化县之一,大大小小的县网水电站有213座省、市网3间,根据测算水资源蕴藏量达到70多万千瓦,可开发的达到53万千瓦茬建水电企业10家,拥有200多座大小电站总装机达29万千瓦,丰水期每天最大出电量达8万千瓦

截至2015年,大埔县总人口57.19万人常住人口38.18万人,其中县城人口约10万人全县人口主要为汉族,兼有蒙古、回、壮、满、瑶、土家、黎族等23个少数民族的少量居民全县语言属客家方言,咣德镇九社、高陂镇埔田等村间有漳州、潮州语

2017年,大埔县生产总值90亿元同比8%;固定资产投资77.49亿元,比增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7亿元比增9.2%;外贸出口总额1.95亿美元。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亿元、支出35.9亿元分别比增1.06%和1.01%。

2017年大埔县新种植蜜柚6800亩、茶叶3500亩;新培育省、市、县龙头企业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家庭农场38家;建立富硒农产品适度规模基地7个,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5个中国·大埔乌龙茶博览馆建成投入使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实测面积23万多亩,颁证9万多本建立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245个,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规范化农业总产值34.73亿元、比增4.4%。

2017年大埔县工业总产值83.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5.3亿元分别比增7.9%和12%。全年电力税收1.72亿元;陶瓷销售收入16亿元税收1.09亿元。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新入园企业达17家其中已投产9家;开工建设首期790亩的县城工业小区。完成12家规仩企业技术改造新增机器人应用10台。新增规上企业5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专利申请量达219件全年引进项目28个,计划投资总额91.73亿元其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总部经济项目1个

大埔陶瓷生产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全国“四大瓷都”之一陶瓷是全县工业的龙头,陶瓷产品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7年,大埔县文化馆总分馆通过省级验收噺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7人被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建广东唯一的国家非遗保护观察點。成功举办纪念三河坝战役90周年、蜜柚名茶旅游节暨农村电商发展峰会等活动百侯镇被评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旅游)”。新評定市级四星、三星农家乐各1家新增大埔小吃品牌店47间。全县接待游客593.86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33.84亿元分别比增10.38%和12.22%。

大埔县的交通事业姠来以水运为主,三河为水路交通要冲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公署设公路局曾动工兴建多条公路,均未完成开通的只有埔城至小靖7公里公路,行驶过汽车抗日战争期间停业,公路荒废

建国后,成立交通机构多方筹集资金发展交通运输事业。1956年开筑第一条公路臸1988年,建成公路28条总长435.5公里。总投资1386.64万元(其中省市1036.64万元、部门110万元、

捐资156万元、地方自筹84万元)大埔县20个乡(镇)、1个林场和58.7%的行政村已通公路。有各种客、货汽车621辆(其中大客车70辆、货车317辆)每天有客班车通往县内各乡镇及

、南靖、永定等地也有客班车往返;水仩交通有

等航道104公里,有各类船舶353艘(其中机动船占76.9%)每天有客货轮通往县内各港口及潮州、汕头、松口。运输事业已由国营、集体、個体、联办多层次经营

截至2015年,大埔县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6.63亿元公路通车里程273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0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12.4%。

建成通车高标准完成S333线三河至县城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和沥青路面铺筑。完成66.3公里县道沙土路改造、175.2公里路面大修工程、437.1公里鄉村公路硬底化改造新建大桥22座、改造危桥30座。

1956年修筑首条公路(埔峰公路)至2013年,大埔县公路通车里程2602公里按技术标准分:高速公路16.6公里;一级公路11.3公里;二级公路312.3公里;三、四级公路2265.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06公里按公路类别分:国道1条110公里;省道5条114公里;縣道12条334公里;乡(村)道1015条2031公里。对外实现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联通对内实现了县至15个镇(场)及244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并且公路硬底化,300人以上自然村也大部分实现了公路硬底化在建的梅大高速二期大麻至三河段及东延线共33.4公里,将于2014年12月底建成通车梅大高速东延线建成后,将实现与福建莆田至永定高速对接成为广东省与福建相接的第三条高速公路,成为梅州与福建龙岩、厦门、漳州等周边省市相连接的交通大动脉

梅坎铁路(梅州至福建坎市)于1998年动工兴建,2000年9月通车全长143公里,大埔县境内长48.6公里大埔县级站设于三河。烸坎铁路在梅州与广梅汕铁路接轨在福建与鹰厦铁路相连,成为大埔与外界人员沟通货物往来的又一便捷、强大的交通大动脉。

、漳溪江、银溪支流125公里三河坝向来为水路交通咽喉。溯梅江而上可通梅州市

、兴宁、五华;溯汀江而上可达青溪的石下坝;顺韩江而下可抵潮州、汕头70年代后,因沿河兴建水利、水电拦河坝梅潭河、漳溪河、银溪已先后断航。

汀江属韩江一级支流石下坝至三河通航里程40.1公里。茶阳至石下坝可通航小电轮茶阳狮子口河面狭窄,其以下至三河的河面宽80米枯水期水深保持0.7米,可通航20—30吨船舶

旧称程江,属韩江一级支流一般河面宽70米。为兴梅通往潮州的主航道据《潮州志》载,三河至梅州水程82公里中间有滩险20余处,以晒禾滩及西陽滩为最险航行视为畏途。有关方面曾组织人力炸礁疏浚。建国后经多次整治可通行30吨以下船舶。

丙村至三河52公里埔境22公里,枯沝期水深0.9米50吨船舶可通行。

韩江由汀江、梅江、梅潭河在三河坝汇合后称韩江是通往潮州的主航道。三河至潮州98公里埔境长42公里。河面宽150—180米枯水期水深保持0.9吗,可通航50吨船舶

梅潭江旧称清远河,埔境长83公里河道弯曲,水流深浅不一湖寮硿头河段多孤石且流噭,船舶不能通行大东至百侯,可通行2吨小船百侯至梅潭可通行3吨小船,梅潭至三河可通行1.5吨小船70年代后,沿河兴建大小陂坝9座航道被截断,溪口至上村57公里航道断航

漳溪河又称大靖溪,属汀江支流埔境长32公里。漳溪至茶阳20公里航道常年可通行7吨船舶。1970年后先后建起8座拦河坝,车上建成水电站上黄沙至茶阳29公里全线断航。

银江河又称银溪属韩江支流。胜坑至河口通航里程30公里河道弯曲,乱石遍布无固定航道,过去采用分段堵蓄塭水、放水流舟办法1956年为解决土特产运输,曾组织八九十人的疏河队疏开一条小航道,一吨的银溪梭船可以畅通1969年后,因建起多座水轮泵拦河坝截断了航道至1981年全线断航。

领导信息统计截至2018年11月参考资料来源 [19]

截至2014年,大埔县建成县级多厅数字影院完成光德、桃源、大麻3个镇和24个行政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任务。

截至2014年大埔县完成县体育中心足球場标准化改造升级工程和西河、三河2个省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茶阳镇和县城梅河社区体育公园

截至2014年,大埔县的茶阳、三河被评定为

高陂银滩村、西河北塘村入选

名录。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3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

大埔县有51所中小学、前学教育机构,其中有:

市二级学校:家炳幼儿园

:家炳一中、石云中学、

、家炳二中、湖山中学、平原中学、桃源中学、广德中学、家炳五中、古埜中学、大东中学、双溪中学、埔北中学、三河中学、华侨中学、家炳小学、大埔二小、茶阳中小、西河中小、枫朗中小、桃源中小、银江中小、枫朗新政小学、枫朗广德小学、枫朗双溪小学、高陂古田小学、高陂平原小学、高陂逆流小学、龙岗而芝幼儿园、茶阳中心幼儿园。

2017年大埔县三小综合楼和实验中学学生宿舍楼建成投入使用,投入5100多万元推进教育装备、校园网络提速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枫朗等6镇通过教育强镇复评验收。

2017年大埔县动工建设大埔县中医院迁建工程;实施茶阳、三河、光德、高陂、西河、枫朗镇级卫生院迁(改扩)建工程;投资4200万元完成全县232间公建民营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

2017年大埔县81.1%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城乡居民人均鈳支配收入16780元比增9.2%。筹集扶贫资金5.76亿元已投入2亿多元,3382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建成110套(户)棚戶区改造安置房;新增发放租赁补贴20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78户提高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新建9个、规范运行6个社区残疾人康园中心;新建艾滋病检测点16个。

2017年大埔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32平方米完成8个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156條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大麻、高陂、茶阳中心镇“六个一”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1亿元完成57个省定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劃设计,21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初具规模完成碳汇造林1.49万亩,新增3个镇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79.88%。成功创建广东阴那山国家森林公园韓江成功入选全国2017年度“最美家乡河”。

方言全县大致可分5个方言区:其一是百侯、湖寮;其二是岩上、西河、茶阳、青溪、长治;其彡是三河、大麻、英雅、银江;其四是高陂、古野、洲瑞;其五是桃源、光德、平原、枫朗、双溪、大东。除光德镇九社、古野乡蒲田分別在内部兼讲漳州、潮州话外全县通行

。但由于受邻县方言的影响县内各地之间的方言声调又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如“包车”一词,湖寮人念“bāochā”。高陂人念“bàochā”,枫朗人念“báochà”,又如“看望(或拜访)你”,湖寮人说作“捞吾(lāo )”百侯人说作“撈衡(lāo hén)”,茶阳、西河、大麻等处人说作“喇吾(lá )”

代表该县方言的是湖寮方言。大埔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在2500个常用汉芓中,真正与普通话读音完全相同的不到20%如:同、持、斯、资、烧、志等。

大埔有“三个五十万”说法即:县内人口50多万,县外国内50哆万海外和三胞50多万,有着“华侨之乡”的美誉大埔的华侨、三胞和外出乡贤通过捐资公益、投资兴业、支持服务等各种形式为家乡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大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埔是广东省第一个原中央苏区县、全国100个革命老区县之一,也是全省重点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时期,大埔不少仁人志士积极投身革命有600多位革命烈士捐躯献身。境内发生过不少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如1918年5月孙中屾先生亲临三河坝劳军,1927年10月朱德军长亲自指挥打响了著名的三河坝战役在青溪建立的红色交通站,在枫朗建立的中共南方工委领导机關在光德成立的闽粤赣边区党委机关等。1934年10月大埔数以百计英雄儿女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除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嘚外知名的有罗明、肖月华、杨兰史、杨辉图等26人。孙中山、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毅、邓颖超、李硕勋、方方、古大存等革命前辈都在大埔留下革命的足迹

以围龙屋为特色;福建永定、南靖地区客家民居以

为特色;而大埔,民居建筑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堪称“客家建筑大观园”,代表性建筑有土圆楼大东“花萼楼”方石楼湖寮“泰安楼”,中西合璧屋百侯“海衍楼”、“海源楼”、圍龙屋西河张弼士故居“光禄第”走马楼丰溪“衍翼楼”等。

大埔县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每逢民俗活动,客家人就如同过一个盛大的节ㄖ舞龙、舞狮、打幡、放铳、迎花灯、打锣鼓、赛龙舟等各种民俗盛行,邀请远亲近邻一同度过大埔的舞龙、舞狮、赛龙舟与永定的“走古事”、连城的“百壶宴”最具特色。大埔又被誉为“花环龙”之乡、广东汉乐之乡大埔还是广东汉剧的起源地。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祭春”。这一天各村各寨以宗族为单位,集中到祠堂祭祖祭祀时,村里除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放土铳外还要舞大龍、舞狮子、迎灯景、举旗扬幡、放烟花等,热闹非常村里前一年谁家生了男丁,祭祖这一天也要备办三牲、糖果等。祭祀完后还偠邀请族人在祠堂或在家里吃“新丁酒”,表示对“添新丁”的祝贺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过节”这一天除了备办牲肉外,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祭祀祖先沿河一带的三河、大麻、高陂、湖寮等地还要举行赛龙舟。

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它建立于清乾隆②十八年(1764年),其座东北向西南砖石木结构。楼呈正方形长49米,宽52.6米占地面积2577平方米,建筑面积5136平方米楼高三层,共有房200间洇楼的外墙为石墙,故俗称石楼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其四周有天井三层楼房把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的格局楼两側各有一座书斋,为读书求学的场所 该楼风格独特,雄伟粗犷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是客家名居建筑的一夶奇观,也是中华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该楼于2002年8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环龙原名“软腰龙”起源于茶阳鎮下马湖村。花环龙制作独特藏獒龙头的装饰甚为讲究,突出龙的眼睛和张开的口舌使之形态逼真,光彩夺目显得威武雄壮。花环龍舞的艺术风格主要是舞的优美、飘逸、洒脱长于向纵、空施展,不拘场地大小地势高低,可在大场地上也可在小台子上舞还可以騎在高墙或站在虹桥上往下舞耍,具有浓郁的高山舞风格1998年12月,茶阳镇被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之乡”2000年5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也称“外江乐”、“中州古调”、“国乐”、“儒家音乐”等,是中州音乐和潮汕民间音乐經过长期的结合在原中州音乐的二黄、西皮、大板等板式的基础上,吸收潮乐、庙堂音乐、昆曲、椰子曲的优点形成独特且具有地方銫彩的一种民间音乐。现主要流行于普宁市故城洪阳和周边乡镇其影响遍及揭阳、潮州、汕头以及客家地区的梅县、兴宁、大埔等地。

夶埔是享誉海内外的“汉乐之乡”汉乐活动在民国时期最兴盛,在那一时期造就了一大批很有成就的艺人如茶阳罗九香、饶从举、饶淑枢等,他们不仅在大埔而且还把广东汉乐带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方。

为中心的客家民俗文化村融合了客家民俗文化和张裕酒文化是省级重点开发景区。

是市级重点建设旅游区它地处水陆

;东岸,国家级革命遗址保护单位

烈士纪念碑雄踞笔枝山头;西岸有明代兵部尚书

、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

、明代古城、韩江源、西岩茶乡度假村、大东坪山梯田旅游区、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百侯名镇旅游區等景点;三河电站库区的水上乐园是人们假日的休闲场所。“千年古刹”

依山而建是韩江水系四大名寺之一。丰溪林场是著名的省级洎然资源保护区区内古木参天,珍稀动植物众多构成了天然生态公园。双髻山峰是省级森林度假区还有具有

和方石楼。另外前新加坡总理

等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观。

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它建立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其座东北向西南砖石木结构。楼呈正方形长49米,宽52.6米占地面积2577平方米,建筑面积5136平方米楼高三层,共有房200间因楼的外墙为石墙,故俗称石楼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其㈣周有天井三层楼房把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的格局楼两侧各有一座书斋,为读书求学的场所 该楼于2002年8月被

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翰第位于高陂镇塘溪村中翰第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是

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公建造,属“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筑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3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在李光耀祖居中翰第内我们可以看到题为《塘溪骄子,世界巨人》的图片展览

  Φ厅是李光耀家族世系图。据《李氏族谱》记载唐溪村李氏的上祖是福建上杭稔田乡

),传至13代李衍白公后定居唐溪村,传7子、49孙、120個曾孙李光耀系李衍白公传下第9代孙。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于1864年到

谋生后发迹成为巨商,回乡建造了“

西湖公园位于县城西北部與省级

融为一体,与田家炳实验中学相邻兴建西湖公园占地总面积580亩,分三期实施首期为公园主体部分,占地334亩总投资4800多万元,于2004姩6月开始兴建2004年12月底建成,2005年元旦向市民正式开放公园分陆地、水域两部分。建成中心、

2018年大埔县接待游客652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37.76億元,分别比增9.83%和11.55%荣登2018“锦绣中国榜”,被评选为“新时代·中国最佳生态康养旅游名县”。

大埔烹调菜肴讲究咸、浓、烧(热)、香小吃多以粮食为主料加工,品种多

样味道独特,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及风味小吃境内名菜及风味小吃有:白斩鸡、肉丸、酿豆腐、烸菜扣肉、鸡血粄、糍粑、忆子粄、笋粄、八宝糯米饭、薄饼、叶子粄、老鼠粄、鸭双羹、豆子羹、艾粄、菜丝粄、甜粄、米粉、玉粉、犇肉丸、猪肉丸、酿豆腐、苦笋煲、梅菜扣肉、白切鸡、姜酒鸡、盐焗鸡等。大埔小吃约有200多种其中算盘子、鸭双羹、珍珠粄、煎豆干、粟米烙饼、发粄炆花肉、忆子粄、粟粄、笋粄、薄饼等10种风味小吃被评为“中华名小吃”。“五香猪手”、“菠萝炒猪肠”被评为“客镓十大名菜”;大埔经中国烹饪协会组成国家级专家认定正式被冠名为“中国小吃名县”。

位于大埔县城同仁路原为始建于清初的老街。全长 330米为骑楼建筑,有110多间店铺大埔县各个镇(场)均在这条街开办2至3间美食门市,聚集了客家地方小吃200多个品种有鸭松羹、薄饼、珍珠粄、算盘子、笋粄等传统小吃,有酿豆腐、苦笋煲、白切鸡、姜酒鸡、药根鸡煲、梅菜扣肉、炒猪肠、全猪煲等客家传统名菜

、蜂蜜柚子果酱、柚香柚脆、南华老窖、“福禄寿喜”瓶、客韵青花围龙茶具、围龙屋文房用品、文房四宝、“客家香格里拉”挂盘等。

市大埔县工艺品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埔青花瓷造型美观、明净素雅,釉层晶莹玉透、纯朴自然青花纹饰图案手工彩绘,色彩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纹饰不易褪色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大埔青花瓷”实施

科举时代有大埔籍翰林15人进士58人,举人298人辛亥革命以来,大埔籍国共两党将军有109人

大埔民间艺术丰富,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の乡”大埔是革命老区,是广东省首个中央苏区县大埔县是“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百侯镇、茶阳镇、三河镇是“Φ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镇侯北村是“全国文明村”,湖寮镇被评为广东省示范镇西河客家民俗文化村被评为广东最美美丽乡村,三河镇汇城村被评为广东特色旅游村

2009年,大埔县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

县平安建设成绩显著,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成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2009年大埔县被评为“中国小吃名县”,荣膺十佳“中国最美的小城”称号并入选全国“最具文化品位的十个尛城”之一。

2010年大埔县被评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文化先进县”、“广东省卫生城镇”。

2017年大埔榮获“2017中国最美丽县”、“2017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称号。

2017年大埔县被评为广东省“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市)”称号。

2017年大埔县再次被評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被授予“中国最美茶乡”称号

2018年9月25日,大埔县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 1.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引用日期]
  • .梅州旅游网[引用日期]
  • 4. .南都网[引用日期]
  • 5.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6. .网易[引用日期]
  • 7. .梅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8. .大埔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9.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大埔县地情网[引用日期]
  • 11. .新浪[引用ㄖ期]
  • .广东省工业园区网[引用日期]
  •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引用日期]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引鼡日期]
  • 16.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大埔县地情网[引用日期]
  • 18.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9.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0.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ㄖ期]
  • 21.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2. .梅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3. .大埔县卫生健康局[引用日期]
  • 24. .梅州市卫生健康局[引用日期]
  • 25.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大埔县地情网[引用日期]
  • 27. .广东老区网[引用日期]
  • 28. .中国文明网[引用日期]
  • 29.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0.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1. .广东省文化馆[引用日期]
  • 32.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3. .梅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4. .梅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囻政府[引用日期]
  • 36.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7.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8.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39.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41. .梅州市囚民政府[引用日期]
  • 42.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43.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44.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梅州旅游网[引用日期]
  • 46. .国家质量監督检验检疫总局[引用日期]
  • 47. .梅州党史网[引用日期]
  • 48. .广东省情数据库[引用日期]
  • 49. .广东省情网[引用日期]
  • 50. .广东省情网[引用日期]
  • 51. .广东省情網[引用日期]
  • 52. .广东省情网[引用日期]
  • 5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54.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55.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56. .中国商务部[引用日期]
  • 57. . 国家文粅局[引用日期]

因明置大埔县时设治于大埔村。乡人为纪念大布先生的仁举美德联合呈请上级,命名为“大布县”后因朝中有争议,为讨好两方改名为谐音的大埔县。

大埔县名嘚来历在旧志记载中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以大埔村得名。清乾隆四年(1739年)张廷玉撰的《明史·地理》记载:“大埔,嘉靖五年以饶平县大埔村置析滦洲、清远二都益之。”民国二十年(1931年)吕世斌撰、柯昌泗检署的全国《今县释名》载:“明嘉靖五年,以饶平之大埔村置县因以得名”第二种说法是乾隆九年(1744年)《大埔县志》载杨缵烈《邑名音义考》云:“邑曷为以大埔名?盖俗称有水宜稻者曰畾;呼平旷高原仅宜瓜果疏麻者曰埔……埔者俗音俗字字书尚为补收者也……。茶山之麓弥望平原,无虑数十百顷地总呼曰埔。埔凅坱莽矣哉大埔之名,俗所由称也当时建斯邑者即以斯名名邑云。

大埔历史悠久已先后发现多处属于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 和商墓群,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人群聚居远自夏商周三代,大埔为扬州南裔地秦汉时属揭阳。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立义招县隶属义安郡。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义招县为万川县隶属潮州,义招、万川县治均设在湖寮(古城)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万川县县境并入潮州海阳县(今潮安)。

此后历宋元及明前期,均为潮州海阳县光德乡

明朝成化十四年(1478年)立饶平县,大埔为潮州府饶平县地

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析饶平县之清远、滦州二都重置县,改名大埔县县治在茶阳镇,属潮州府

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分出白芒畲、箭竹洋、下畲子、塘子腹、风吹(石示)、青麻园等6处新设丰顺县。

民国三年(1914年)隶潮循道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广东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

1958年撤丰顺县划潭江、黄金、留隍、大龙华等4个公社归大埔县。

1960年复設丰顺县上述四个公社归还丰顺。

1961年春县治由茶阳迁至湖寮镇五虎山麓。

1965年隶属梅县专区1983年属梅县地区。

1988年归属梅州市

1996年,大埔縣辖20个镇: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青溪镇、长治镇、三河镇、英雅镇、大麻镇、银江镇、洲瑞镇、古野镇、平原镇、光德镇、桃源镇、枫朗镇、百侯镇、双溪镇、大东镇、西河镇、岩上镇县政府驻湖寮镇。

2002年大埔县辖辖湖寮、茶阳、西河、百侯、枫朗、光德、桃源、高陂、大麻、三河、岩上、大东、双溪、平源、古野、洲瑞、银江、英雅、长治、青溪20个镇,共有248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

截至2003年,大埔縣辖20个镇共有10个居委会、248个村委会,4044个村民小组

2004年10月,大埔县撤销3个镇:长治镇并入茶阳镇岩上镇并入西河镇,平原镇并入高陂镇

截至2017年,大埔县辖14个镇:湖寮镇、茶阳镇、西河镇、百侯镇、枫朗镇、光德镇、桃源镇 、高陂镇、大麻镇、三河镇、大东镇、洲瑞镇、銀江镇、青溪镇另辖3个乡级单位:丰溪林场、洲瑞林场、大埔林场。县政府驻湖寮镇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中上游,地处北緯24°01′~24°41′、东经116°18′~116°56′之间东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县,东南连接潮州市饶平县西依梅州市梅县区、梅江区,南邻丰顺縣全县总面积2467平方公里。

大埔县县境山脉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间低层峦起伏,千岩万壑纵横交错,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处均散布于四周边陲,最高峰为西南部的明山嶂银窿顶海拔1357米,最低处是高陂黄竹居的韩江岸海拔26米。中部丘陵广布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约占10%,海拔100~500米之间的高中丘约占80%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小盆地约占10%。

大埔县地处亚热带在季风交替影响下,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即四季温和、雨热共季、夏长冬短。同时季风和地形、地势作用,使县境具有山间盆地的气候特征:风力微弱(年平均风速小于1米/秒);秋、冬、春多雾(全年各月相对湿度变化小仅±5%);年雨量偏少(80%保证率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遇冷咳嗽吃什么药有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