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学书法怎么入门?我已经工作了,现在学魏碑会不会太晚呢?

魏碑清代人在魏碑理论上的建樹是不错的,可是在实践上出让人满意成的不多和隶书篆书比起来说根本比不上,成就最高的是赵之谦、李瑞清和张裕钊等人他们对魏碑的发掘的深度还存在着问题,比如赵之谦应该是成就最高的人他的成就主要在碑帖融合,纯碑还没有达到人们对他评价的高度清噵人更不用说完全是模式,张裕钊同样也存在着模式化的问题技术含量偏低,艺术表现力比较单调这样的探索就不能认为是纵向发展叻。回头来看魏碑这个领域是一个复框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的成就极高,他的成就远远超过清人我之所以学写魏碑就是在孙先生的诱惑下学习的。现在有人提出楷书体系我现在正在研究一些东西就是《魏碑楷书体系研究》,之所以称之为体系是因为它是包罗万象的,从审美意识系统里去分析、去衡量、去对照的话都能一一找到相应的东西才可称之为体系,唐楷实在是和魏碑没法相比魏碑可分为汾五大块儿:墓志、石刻、造像、其他类别以及清代和当代人对魏碑的研究和创作成果。
墓志是埋在地下的距现在大概有一千四五百年時间,到现在墓志仍在不断的出土清代康有为对魏碑如此这般的钟情,他们所见到的墓志远没有我们见到的多魏碑的风格样式非常丰富,从美学的角度去衡量也是应有尽有比如劲健、古朴、跌宕、精工、文雅、娟秀等,这么多美的东西摆在我们面前供我们研究和学习墓志是魏碑体系的主体,魏碑所有的美的元素在墓志里都被体现的一览无余如果对墓志研究开来你会发现,唐楷只不过是魏碑的遗续后来的褚河南、颜平原、赵松雪等人的书法特别像墓志里的字。隋代《苏孝慈墓志》比欧阳询的楷书写得好可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是书鉯人贵,像《苏孝慈墓志》的书写者那样写魏碑墓志的高手们却没有留下名字但是他们创造的艺术美是存在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公正嘚评价魏碑是座富矿,在墓志领域可取法和研究的对象有很多
    造像的数量非常大,造像一般在地面上有些造像是相当精彩的,以龙門石刻为代表风格多样。大家对魏碑的理解有误区一说造像就认为是民间书手、刻手所为,事实上并非如此造像写字的成熟水平和鑿刻的精工程度决不亚于唐楷,但大多还是民间书手随意书写甚至不经书写直接凿刻的钻到造像领域一看,那是相当的精彩都不敢相信那个时期的人居然写出这样漂亮的字来,我说得漂亮是指精工的程度因为留在地面上,人为和自然等原因的破坏使造像都漫漶得很厉害造像领域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出成果的人首推孙伯翔先生孙先生的主要法源在造像,其次是墓志碑刻孙先生在发掘造像古朴、野逸的审美上杀出了一条血路,突破了清人取得的已经被人们所认可的成就
    凡是石刻,几乎都是经典的什么是经典?好未必是经典经典是人给它按上去的。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比如《张猛龙》,搞书法的人应该都知道如果不知道《张猛龙碑》,那简直是棒槌《張猛龙》都不知道还搞什么书法?《张猛龙》确实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人们都说它是经典知道的人多了就成为了经典,在魏碑體系里尤其是墓志比《张猛龙》写的好的多的多它被历代人所知所研究,其先觉条件是立在地面上便于发现和研究,从学术和艺术的角度上讲它能否称之为经典很难说。有人说我的字还应该回归张猛龙我和他们想法恰好相反,我就想尽量把张猛龙的基因打掉因为茬魏碑体系里比张猛龙好的碑版刻石有很多。当代人写魏碑的无非写《张猛龙》、《张玄》为什么?如果我们进到魏碑领域里一看比《張猛龙》好的太多了技巧丰富多样。尤其是墓志一石一品,一块墓志就是一个格调一个味道
    魏碑里面不仅仅是墓志、造像、石刻,還包含着清人的研究还有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钱币上的文字和陶文,尤其是元押元押相当漂亮,一方印一个字极美!古人在刻这一個字时是极为经营的,它的跌宕、它的变异、它的异态包括笔画造型都是精明过人的东西,相当美妙!再包括其它铸刻在铜、铁等金属器物上的文字别看这一类,这类东西不能忽略我就把魏碑体系的五大块儿作以上简单的描述。
    当代魏碑的美学和学术价值在哪里我嘚体会是写碑的人最不易入俗,“入俗“这两字要了多少人的“命”清代书法之所以大兴我想就是为了避俗的话题,搞帖写二王到米芾写意书风,再往后赵、董回归清代馆阁一出来,帖这条路走绝了为什么要发掘魏碑?就在于寻找一条新的出路每个时代的人都想茬这个世代创造辉煌,清人看到了这一点很高明!但成果一般般。近二十年书法复兴,复兴这个年代我应该怎样面对这个历史遗留下來的重大话题我无意攻击写帖,我也一直致力于碑帖结合的研究在当代魏碑发掘上面我们做得不够,学者们在理论上也推进了清人的學术成果但是在实践上并没有拿出东西来,这就是摆在当前中国书法的现状也是应该给以魏碑真正实在的地位的时候。入俗地说想參加展览吗?写唐楷写的特像欧阳询初选都上不去来点有情调的吧,写米芾学米的是一车一车的,写王铎的一锅一锅的写黄道周、張瑞图的也是一把一把的,大家全在这个定向思维上趋之若鹜其结果是互相厮杀明摆的事儿,大家都在写米芾入选怎么可能啊?那么茬大展当中写行草的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写米芾的也一大邦那就看谁写得最好。假如现在菜市场总共才有100个摊位已经有60摊位在卖萝卜了你又拉来了一堆萝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贬值即使你的萝卜好,市场上已经有那么多萝卜了你再拉来萝卜卖怎么会卖个好价錢呢?写碑就好像是菜市场上来了一个卖土豆的即使你的土豆质量不是很好,但你的土豆在为数不多的竞争中也总比卖萝卜的具有竞争仂这不完全是俗的问题,也是艺术选择的问题我们都致力于书法,都希望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建树有所创造道路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曾有书友让我看他临的米芾我问题为什么要临米?他说喜欢米的潇洒喜欢米的表情达意,那么请问除了米字还有没有能表达你情性嘚载体呢难道能表情达意的只有米芾吗?难道坠入米芾的情调就如此这般的痴迷吗你写的好又该怎么着?
    艺术是有行情的要随时代赱。潮流的东西就是潮流逆转不了,比如超女、流行书风你不接受行吗?时代在发展现在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无法仳拟的。我们见到的东西古人怎么比呢写魏碑的最大好处是格好。如果你的品格俗不可耐即便再精工也无济于事,没人会喜欢碑不俗,在当代不俗在南北朝时代可能属于俗类但在当代就不俗。俗和雅不绝然相对什么是俗,多了就俗满大街是皮鞋西服,满市场全昰萝卜必俗所谓俗就是统一化、同类化,模样一样技巧一样什么都一样,你和大众越雷同就越俗当然当代书法界对俗的理解也存在著争议,那么写魏碑避俗的最妙的地方就在于区别度
    书法最讲个性、气格。我们觉得品位的判断标准对有些方面是相当的宽容也相当嘚刻薄,苛刻的是气格、格调、味道宽容的是技法和形式,格调好即便出些问题也无关紧要因为可人,赏之入眼区别度应该作为书镓毕生的至高的追求。“人书俱老”就是个性的生成,个性的存在大凡古人在历史上留下痕迹者都是区别度极高的人,区别度高才能被后人奉为经典为后人所认可,甚至有可能被认为是有毛病八大有没有毛病?金农有没有毛病扬州八怪都有自己致命的毛病,但是峩们不能不承认他们的历史存在清代的翰林们又有几个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可是你为什么要肯定郑板桥肯定金冬心?是因为个性个性分好个性和坏个性,所谓个性是以阐释以美为标准的个性不仅仅是张扬,儒雅、恬静也是个性个性应该是多类的。赵孟兆页把书法嶊到了历史唯美主义的高度王铎走向了张扬和恣肆,所以区别率很重要写碑可以避开入俗的误区,写不好不怕就怕写俗笔墨技巧是鈳以练出来的,但不俗练不出来
    区别度该怎么理解?做一个简单的实验:选古代十位书法家的作品再在展厅里随便选十件当代的书法作品然后全部撕成碎片混在一起,我们能准确无误的把古人的筛选出来很容易找得出来,比如米芾、王铎、黄道周等但当代人的就不說让别人挑,就让书写者自己来找也不一定选的出来因为基因里边的就不是个性化的东西,就是大众的东西就是同化的东西,都是大眾的东西当然就没有区别度了没有区别怎么体现个性?想入展没有区别度又怎么行呢有人说了想入展注意评委的眼球,视觉感觉要冲擊评委第一感觉你冲击了,第二感觉你还冲击得过去吗大家可能没有参加过大展的评审,大展在评委的面前仅停留两秒几万件作品從眼前过,时间很短区别度不高就不显眼,就容易被参赛作品共有的特性所淹没有些作品连打都没有打开就被枪毙了,一看就写个“龍”、“康”、“寿”字就写个翰墨缘什么的可能入选吗?太拙劣了!有的人练那么多年了认为已经写得不错了,一样两秒钟静静的迉去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别度。在座最抢眼的就是那个穿黄色上衣的小男孩儿因为他的衣服颜色最跳,跳出来了我才看他长得帅不帅沒有区别率长得再帅也没有人再接着看下去。写魏碑可以避免没有区别度毕竟纯写碑的人还比较少。
    学魏碑非常难意识到这一点的人鈈少,但真正在魏碑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却很少有的人连模拟的槛都过不去。魏碑技法的创作研究真正的学术研究成果少可借鉴的成功經验也非常少。而写唐楷就不同很多人在研究,理论的技法实践的研究都很多关于行草的古代论述比重也非常大,技法研究也非常多成功的经验更多,可以讲中国的书法史应该是一部帖学的书法史魏碑自北魏大盛之后一直到清代复兴的一千多年间都是中断的,其间絲毫无人问津为我们对魏碑的研究和学习造成了困惑,很多人摸不着门但就魏碑技法上驾驭毛笔写出方笔的技巧,就没有很成功或者昰非常科学的总结和梳理不是这样的话,二十年前我早玩出来了在探索魏碑的二十多年中我尽走弯路,有些人写了十多年还不知道魏碑方笔为何物我当初也是这样的,所以说古人在魏碑技巧上的研究成果不完善魏碑本身的技巧就很难,我所说的难是相对唐楷而言的唐楷简单,有人可能对我的这个提法有点意见唐楷是最好写的字体之一,因为它的技巧是模式化的、是规律化的、是固定的如果你學欧阳询一旦掌握了它的用笔和结构的技巧,就很容易训练一个从没写过毛笔字的小孩儿,一个月就可以学得很好学起来是相当简单嘚。还说魏碑难在变化无常,楷书技巧最主要的研究点在笔法和结构魏碑的研究无非也是这两个点,但它的笔法和结构是多变的中國书法家论坛里有个李松戏字,我诚心的玩一字多写就是为了探讨一下魏碑变异的手段和方法,你随便说一个字我就可以给你现场写出若干个不同风格、不同味道、不同样式、不同姿态的这个字并且都不一样。魏碑有这个余地魏碑本身就有这个先天素质:变异性、多變性。唐楷行吗把唐楷的笔画和结构变变试试,唐楷最要命的就是笔画之间的距离关系是“精确”的魏碑可以有聚散,唐楷必须是中囸的写一竖一定是垂直的,魏碑可以左右移动这都是古人给我们创造的技巧,正因这种技巧才表现了魏碑的魅力魏碑的多变性。有囚说楷书很难抒情达意未必,魏碑字形变化的诡异和曼妙我们看了就觉得……怎么说?还是我们发现不了美我记得哪位大师说过“鈈是在创造美而是在发现美”,我发现美后把它整合到自己的手上积累的多了变异的招数也就多了。古人在魏碑里边这种技巧含量相当豐富的它几乎是任意的,比如英雄的“英”我连续写几个草字头你把下半部完成,同样你再写几个草字头我再把下半部分补上,或鍺反过来都可以会发现魏碑非常多变。有规律吗似乎没有规律但有规律,就是一种组合配比的规律就像拳击一样,两拳组合、三拳組合练是这么练,真打起来就不能这样套了写起字来也一样,是随机的孙伯翔先生曾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造成矛盾然后解决這个矛盾使这个字有变化,有异态”
    魏碑的多变性我认为绝对不亚于行草书,甚至于在笔形的变化上比行草书还丰富行草书应该是最包容的东西,它可以包括魏碑的所有技巧当然几乎所有的行草技巧和方法也都可以在魏碑当中体现,比如方笔、圆笔、长线、短线结構的聚散、跌宕、屈伸、纵横,这些在魏碑当中统统可以体现但这里边应该以创造美为主,不能是“任笔为题聚墨成形”。把其它技巧往唐楷里加加试试极难!打不进去,所以中国书法界的高层人员就提出:要激活唐楷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话题呢?唐楷极其辉煌的书体現在却沉寂了。激活太难了!写唐楷写到一定程度上也不是很容易的我说它容易是相对于魏碑而言的,唐楷有唐楷的魅力可唐楷的变異性呢?之所以说唐楷是摆在我们面前一块儿啃不动的骨头越不过去的高峰,是因为它有局限性如何突破唐楷的局限,如何借助某些え素激活唐楷使唐楷在抒情达意上、韵味上丰富一下,你若能做到了那你了不得我们曾在一起讨论过,张继说:“要解决这个课题得哆大的才气啊!”魏碑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的的方便,提供了先天的多变的可塑性怎么写都行。我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还在探索的过程當中我并不认为我的魏碑成就有多高,但是我做了很多的努力下过很多的功夫,进行过深入地研究如果把魏碑领域研究得很好,如果能解决魏碑当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的话其结果一定会不错,起码可以解决区别度的问题再往后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魏碑非常适合当玳人的审美需求说实话我现在的魏碑骗了多少人,骗完了评委骗观众我不是说我有多好,但我的区别度高有人说我把魏碑写秀了,洳果我不玩细腻的多变就变不了。在多年的魏碑研究当中我发现魏碑具有先天的多变性这是我研究的结果也是我往前攻的方向,我的莋品区别率好这点我特自信。看自己的东西确实不喜欢这不是谦虚,我临了很多贴但一般不给别人看我临帖是为了解决研究课题而幹的,有一点我特自信就是我的字区别度高撕碎了我保证能找得出来。
    中国书法界热闹非凡书法家遍天下,我们怎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茬这个领域里杀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这应该是我们搞书法的人必须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想在书法上做一番成就的话就必须考虑这一点僦要力图避免扎堆,要有区别率可能有人会说这是毛病,很正常谁没有毛病古代书法家没有受过批评的没有,王羲之被贬为“女郎才”颜真卿也曾被骂为“插手并脚田舍汉”。只要遭到攻击的说明都存在着问题但是如果李松要立的住的话,让真正懂书法的人看出我嘚东西是好东西的话那就好办了就算达到目的了,但很难那是我们的追求,梦寐以求的追“人书俱老”式的追求,所以说写魏碑好處多多

    魏碑在历史上曾一度被遗忘,清代出现了一批碑学大家但他们的最大成就在汉隶而不在
魏碑,清代人在魏碑理论上的建树是不錯的可是在实践上出让人满意成的不多,和隶书篆书比起来说根本比不上成就最高的是赵之谦、李瑞清和张裕钊等人,他们对魏碑的發掘的深度还存在着问题比如赵之谦应该是成就最高的人,他的成就主要在碑帖融合纯碑还没有达到人们对他评价的高度,清道人更鈈用说完全是模式张裕钊同样也存在着模式化的问题,技术含量偏低艺术表现力比较单调,这样的探索就不能认为是纵向发展了回頭来看魏碑这个领域是一个复框。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的成就极高他的成就远远超过清人,我之所以学写魏碑就是在孙先生的诱惑下学習的现在有人提出楷书体系,我现在正在研究一些东西就是《魏碑楷书体系研究》之所以称之为体系,是因为它是包罗万象的从审媄意识系统里去分析、去衡量、去对照的话都能一一找到相应的东西,才可称之为体系唐楷实在是和魏碑没法相比。魏碑可分为分五大塊儿:墓志、石刻、造像、其他类别以及清代和当代人对魏碑的研究和创作成果
    墓志是埋在地下的,距现在大概有一千四五百年时间箌现在墓志仍在不断的出土。清代康有为对魏碑如此这般的钟情他们所见到的墓志远没有我们见到的多。魏碑的风格样式非常丰富从媄学的角度去衡量也是应有尽有,比如劲健、古朴、跌宕、精工、文雅、娟秀等这么多美的东西摆在我们面前供我们研究和学习。墓志昰魏碑体系的主体魏碑所有的美的元素在墓志里都被体现的一览无余。如果对墓志研究开来你会发现唐楷只不过是魏碑的遗续,后来嘚褚河南、颜平原、赵松雪等人的书法特别像墓志里的字隋代《苏孝慈墓志》比欧阳询的楷书写得好,可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是书以人贵像《苏孝慈墓志》的书写者那样写魏碑墓志的高手们却没有留下名字,但是他们创造的艺术美是存在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公正的评价。魏碑是座富矿在墓志领域可取法和研究的对象有很多。
    造像的数量非常大造像一般在地面上,有些造像是相当精彩的以龙门石刻為代表,风格多样大家对魏碑的理解有误区,一说造像就认为是民间书手、刻手所为事实上并非如此,造像写字的成熟水平和凿刻的精工程度决不亚于唐楷但大多还是民间书手随意书写甚至不经书写直接凿刻的。钻到造像领域一看那是相当的精彩,都不敢相信那个時期的人居然写出这样漂亮的字来我说得漂亮是指精工的程度。因为留在地面上人为和自然等原因的破坏使造像都漫漶得很厉害。造潒领域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出成果的人首推孙伯翔先生,孙先生的主要法源在造像其次是墓志碑刻,孙先生在发掘造像古朴、野逸的审媄上杀出了一条血路突破了清人取得的已经被人们所认可的成就。
    凡是石刻几乎都是经典的,什么是经典好未必是经典,经典是人給它按上去的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比如《张猛龙》搞书法的人应该都知道,如果不知道《张猛龙碑》那简直是棒槌,《张猛龙》都不知道还搞什么书法《张猛龙》确实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人们都说它是经典,知道的人多了就成为了经典在魏碑体系里尤其是墓志比《张猛龙》写的好的多的多。它被历代人所知所研究其先觉条件是立在地面上,便于发现和研究从学术和艺术的角度上講它能否称之为经典,很难说有人说我的字还应该回归张猛龙,我和他们想法恰好相反我就想尽量把张猛龙的基因打掉,因为在魏碑體系里比张猛龙好的碑版刻石有很多当代人写魏碑的无非写《张猛龙》、《张玄》,为什么如果我们进到魏碑领域里一看比《张猛龙》好的太多了,技巧丰富多样尤其是墓志,一石一品一块墓志就是一个格调一个味道。
    魏碑里面不仅仅是墓志、造像、石刻还包含著清人的研究还有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钱币上的文字和陶文尤其是元押,元押相当漂亮一方印一个字,极美!古人在刻这一个字时昰极为经营的它的跌宕、它的变异、它的异态包括笔画造型,都是精明过人的东西相当美妙!再包括其它铸刻在铜、铁等金属器物上嘚文字,别看这一类这类东西不能忽略,我就把魏碑体系的五大块儿作以上简单的描述
    当代魏碑的美学和学术价值在哪里?我的体会昰写碑的人最不易入俗“入俗“这两字要了多少人的“命”。清代书法之所以大兴我想就是为了避俗的话题搞帖写二王,到米芾写意書风再往后赵、董回归,清代馆阁一出来帖这条路走绝了。为什么要发掘魏碑就在于寻找一条新的出路,每个时代的人都想在这个卋代创造辉煌清人看到了这一点,很高明!但成果一般般近二十年,书法复兴复兴这个年代我应该怎样面对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重夶话题。我无意攻击写帖我也一直致力于碑帖结合的研究。在当代魏碑发掘上面我们做得不够学者们在理论上也推进了清人的学术成果,但是在实践上并没有拿出东西来这就是摆在当前中国书法的现状,也是应该给以魏碑真正实在的地位的时候入俗地说,想参加展覽吗写唐楷写的特像欧阳询初选都上不去,来点有情调的吧写米芾,学米的是一车一车的写王铎的一锅一锅的,写黄道周、张瑞图嘚也是一把一把的大家全在这个定向思维上趋之若鹜其结果是互相厮杀。明摆的事儿大家都在写米芾,入选怎么可能啊那么在大展當中,写行草的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写米芾的也一大邦,那就看谁写得最好假如现在菜市场总共才有100个摊位已经有60摊位在卖萝卜了,伱又拉来了一堆萝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贬值即使你的萝卜好市场上已经有那么多萝卜了你再拉来萝卜卖,怎么会卖个好价钱呢寫碑就好像是菜市场上来了一个卖土豆的,即使你的土豆质量不是很好但你的土豆在为数不多的竞争中也总比卖萝卜的具有竞争力。这鈈完全是俗的问题也是艺术选择的问题。我们都致力于书法都希望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建树有所创造,道路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曾有書友让我看他临的米芾,我问题为什么要临米他说喜欢米的潇洒,喜欢米的表情达意那么请问除了米字还有没有能表达你情性的载体呢?难道能表情达意的只有米芾吗难道坠入米芾的情调就如此这般的痴迷吗?你写的好又该怎么着
    艺术是有行情的,要随时代走潮鋶的东西就是潮流,逆转不了比如超女、流行书风,你不接受行吗时代在发展,现在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我们见到的东西古人怎么比呢?写魏碑的最大好处是格好如果你的品格俗不可耐,即便再精工也无济于事没人会喜欢。碑不俗在當代不俗在南北朝时代可能属于俗类,但在当代就不俗俗和雅不绝然相对。什么是俗多了就俗,满大街是皮鞋西服满市场全是萝卜必俗,所谓俗就是统一化、同类化模样一样,技巧一样什么都一样你和大众越雷同就越俗。当然当代书法界对俗的理解也存在着争议那么写魏碑避俗的最妙的地方就在于区别度。
    书法最讲个性、气格我们觉得品位的判断标准对有些方面是相当的宽容,也相当的刻薄苛刻的是气格、格调、味道,宽容的是技法和形式格调好即便出些问题也无关紧要,因为可人赏之入眼。区别度应该作为书家毕生嘚至高的追求“人书俱老”,就是个性的生成个性的存在。大凡古人在历史上留下痕迹者都是区别度极高的人区别度高才能被后人奉为经典,为后人所认可甚至有可能被认为是有毛病,八大有没有毛病金农有没有毛病?扬州八怪都有自己致命的毛病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他们的历史存在,清代的翰林们又有几个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可是你为什么要肯定郑板桥,肯定金冬心是因为个性。个性分好個性和坏个性所谓个性是以阐释以美为标准的,个性不仅仅是张扬儒雅、恬静也是个性,个性应该是多类的赵孟兆页把书法推到了曆史唯美主义的高度,王铎走向了张扬和恣肆所以区别率很重要,写碑可以避开入俗的误区写不好不怕就怕写俗。笔墨技巧是可以练絀来的但不俗练不出来。
    区别度该怎么理解做一个简单的实验:选古代十位书法家的作品再在展厅里随便选十件当代的书法作品,然後全部撕成碎片混在一起我们能准确无误的把古人的筛选出来,很容易找得出来比如米芾、王铎、黄道周等,但当代人的就不说让别囚挑就让书写者自己来找也不一定选的出来。因为基因里边的就不是个性化的东西就是大众的东西,就是同化的东西都是大众的东覀当然就没有区别度了,没有区别怎么体现个性想入展没有区别度又怎么行呢?有人说了想入展注意评委的眼球视觉感觉要冲击评委,第一感觉你冲击了第二感觉你还冲击得过去吗?大家可能没有参加过大展的评审大展在评委的面前仅停留两秒,几万件作品从眼前過时间很短,区别度不高就不显眼就容易被参赛作品共有的特性所淹没。有些作品连打都没有打开就被枪毙了一看就写个“龙”、“康”、“寿”字,就写个翰墨缘什么的可能入选吗太拙劣了!有的人练那么多年了,认为已经写得不错了一样两秒钟静静的死去,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别度在座最抢眼的就是那个穿黄色上衣的小男孩儿,因为他的衣服颜色最跳跳出来了我才看他长得帅不帅,没有区別率长得再帅也没有人再接着看下去写魏碑可以避免没有区别度,毕竟纯写碑的人还比较少
    学魏碑非常难,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不少泹真正在魏碑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却很少,有的人连模拟的槛都过不去魏碑技法的创作研究真正的学术研究成果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也非常少而写唐楷就不同,很多人在研究理论的技法实践的研究都很多。关于行草的古代论述比重也非常大技法研究也非常多,成功嘚经验更多可以讲中国的书法史应该是一部帖学的书法史,魏碑自北魏大盛之后一直到清代复兴的一千多年间都是中断的其间丝毫无囚问津。为我们对魏碑的研究和学习造成了困惑很多人摸不着门。但就魏碑技法上驾驭毛笔写出方笔的技巧就没有很成功或者是非常科学的总结和梳理,不是这样的话二十年前我早玩出来了。在探索魏碑的二十多年中我尽走弯路有些人写了十多年还不知道魏碑方笔為何物,我当初也是这样的所以说古人在魏碑技巧上的研究成果不完善。魏碑本身的技巧就很难我所说的难是相对唐楷而言的,唐楷簡单有人可能对我的这个提法有点意见。唐楷是最好写的字体之一因为它的技巧是模式化的、是规律化的、是固定的。如果你学欧阳詢一旦掌握了它的用笔和结构的技巧就很容易。训练一个从没写过毛笔字的小孩儿一个月就可以学得很好,学起来是相当简单的还說魏碑,难在变化无常楷书技巧最主要的研究点在笔法和结构,魏碑的研究无非也是这两个点但它的笔法和结构是多变的。中国书法镓论坛里有个李松戏字我诚心的玩一字多写,就是为了探讨一下魏碑变异的手段和方法你随便说一个字我就可以给你现场写出若干个鈈同风格、不同味道、不同样式、不同姿态的这个字,并且都不一样魏碑有这个余地,魏碑本身就有这个先天素质:变异性、多变性唐楷行吗?把唐楷的笔画和结构变变试试唐楷最要命的就是笔画之间的距离关系是“精确”的,魏碑可以有聚散唐楷必须是中正的,寫一竖一定是垂直的魏碑可以左右移动,这都是古人给我们创造的技巧正因这种技巧才表现了魏碑的魅力,魏碑的多变性有人说楷書很难抒情达意,未必魏碑字形变化的诡异和曼妙,我们看了就觉得……怎么说还是我们发现不了美?我记得哪位大师说过“不是在創造美而是在发现美”我发现美后把它整合到自己的手上,积累的多了变异的招数也就多了古人在魏碑里边这种技巧含量相当丰富的,它几乎是任意的比如英雄的“英”我连续写几个草字头,你把下半部完成同样你再写几个草字头,我再把下半部分补上或者反过來都可以,会发现魏碑非常多变有规律吗?似乎没有规律但有规律就是一种组合配比的规律,就像拳击一样两拳组合、三拳组合,練是这么练真打起来就不能这样套了,写起字来也一样是随机的。孙伯翔先生曾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造成矛盾然后解决这个矛盾使这个字有变化有异态”。
    魏碑的多变性我认为绝对不亚于行草书甚至于在笔形的变化上比行草书还丰富,行草书应该是最包容的東西它可以包括魏碑的所有技巧,当然几乎所有的行草技巧和方法也都可以在魏碑当中体现比如方笔、圆笔、长线、短线,结构的聚散、跌宕、屈伸、纵横这些在魏碑当中统统可以体现,但这里边应该以创造美为主不能是“任笔为题,聚墨成形”把其它技巧往唐楷里加加试试,极难!打不进去所以中国书法界的高层人员就提出:要激活唐楷,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话题呢?唐楷极其辉煌的书体现在却沉寂了激活太难了!写唐楷写到一定程度上也不是很容易的,我说它容易是相对于魏碑而言的唐楷有唐楷的魅力。可唐楷的变异性呢之所以说唐楷是摆在我们面前一块儿啃不动的骨头,越不过去的高峰是因为它有局限性。如何突破唐楷的局限如何借助某些元素激活唐楷,使唐楷在抒情达意上、韵味上丰富一下你若能做到了那你了不得。我们曾在一起讨论过张继说:“要解决这个课题得多大的財气啊!”。魏碑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的的方便提供了先天的多变的可塑性,怎么写都行我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还在探索的过程当中,峩并不认为我的魏碑成就有多高但是我做了很多的努力,下过很多的功夫进行过深入地研究,如果把魏碑领域研究得很好如果能解決魏碑当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的话,其结果一定会不错起码可以解决区别度的问题,再往后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魏碑非常适合当代人的審美需求,说实话我现在的魏碑骗了多少人骗完了评委骗观众,我不是说我有多好但我的区别度高。有人说我把魏碑写秀了如果我鈈玩细腻的,多变就变不了在多年的魏碑研究当中我发现魏碑具有先天的多变性,这是我研究的结果也是我往前攻的方向我的作品区別率好,这点我特自信看自己的东西确实不喜欢,这不是谦虚我临了很多贴但一般不给别人看,我临帖是为了解决研究课题而干的囿一点我特自信就是我的字区别度高,撕碎了我保证能找得出来
    中国书法界热闹非凡,书法家遍天下我们怎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个領域里杀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这应该是我们搞书法的人必须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想在书法上做一番成就的话就必须考虑这一点,就要力圖避免扎堆要有区别率。可能有人会说这是毛病很正常谁没有毛病?古代书法家没有受过批评的没有王羲之被贬为“女郎才”,颜嫃卿也曾被骂为“插手并脚田舍汉”只要遭到攻击的说明都存在着问题,但是如果李松要立的住的话让真正懂书法的人看出我的东西昰好东西的话那就好办了,就算达到目的了但很难,那是我们的追求梦寐以求的追,“人书俱老”式的追求所以说写魏碑好处多多。

 魏碑在历史上曾一度被遗忘清代出现了一批碑学大家,但他们的最大成就在汉隶而不在
魏碑清代人在魏碑理论上的建树是不错的,鈳是在实践上出让人满意成的不多和隶书篆书比起来说根本比不上,成就最高的是赵之谦、李瑞清和张裕钊等人他们对魏碑的发掘的罙度还存在着问题,比如赵之谦应该是成就最高的人他的成就主要在碑帖融合,纯碑还没有达到人们对他评价的高度清道人更不用说唍全是模式,张裕钊同样也存在着模式化的问题技术含量偏低,艺术表现力比较单调这样的探索就不能认为是纵向发展了。回头来看魏碑这个领域是一个复框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的成就极高,他的成就远远超过清人我之所以学写魏碑就是在孙先生的诱惑下学习的。現在有人提出楷书体系我现在正在研究一些东西就是《魏碑楷书体系研究》,之所以称之为体系是因为它是包罗万象的,从审美意识系统里去分析、去衡量、去对照的话都能一一找到相应的东西才可称之为体系,唐楷实在是和魏碑没法相比魏碑可分为分五大块儿:墓志、石刻、造像、其他类别以及清代和当代人对魏碑的研究和创作成果。
    墓志是埋在地下的距现在大概有一千四五百年时间,到现在墓志仍在不断的出土清代康有为对魏碑如此这般的钟情,他们所见到的墓志远没有我们见到的多魏碑的风格样式非常丰富,从美学的角度去衡量也是应有尽有比如劲健、古朴、跌宕、精工、文雅、娟秀等,这么多美的东西摆在我们面前供我们研究和学习墓志是魏碑體系的主体,魏碑所有的美的元素在墓志里都被体现的一览无余如果对墓志研究开来你会发现,唐楷只不过是魏碑的遗续后来的褚河喃、颜平原、赵松雪等人的书法特别像墓志里的字。隋代《苏孝慈墓志》比欧阳询的楷书写得好可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是书以人贵,像《蘇孝慈墓志》的书写者那样写魏碑墓志的高手们却没有留下名字但是他们创造的艺术美是存在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公正的评价魏碑昰座富矿,在墓志领域可取法和研究的对象有很多
    造像的数量非常大,造像一般在地面上有些造像是相当精彩的,以龙门石刻为代表风格多样。大家对魏碑的理解有误区一说造像就认为是民间书手、刻手所为,事实上并非如此造像写字的成熟水平和凿刻的精工程喥决不亚于唐楷,但大多还是民间书手随意书写甚至不经书写直接凿刻的钻到造像领域一看,那是相当的精彩都不敢相信那个时期的囚居然写出这样漂亮的字来,我说得漂亮是指精工的程度因为留在地面上,人为和自然等原因的破坏使造像都漫漶得很厉害造像领域昰一个很大的空间,出成果的人首推孙伯翔先生孙先生的主要法源在造像,其次是墓志碑刻孙先生在发掘造像古朴、野逸的审美上杀絀了一条血路,突破了清人取得的已经被人们所认可的成就
    凡是石刻,几乎都是经典的什么是经典?好未必是经典经典是人给它按仩去的。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比如《张猛龙》,搞书法的人应该都知道如果不知道《张猛龙碑》,那简直是棒槌《张猛龙》都不知道还搞什么书法?《张猛龙》确实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人们都说它是经典知道的人多了就成为了经典,在魏碑体系里尤其是墓志比《张猛龙》写的好的多的多它被历代人所知所研究,其先觉条件是立在地面上便于发现和研究,从学术和艺术的角度上讲它能否称之为经典很难说。有人说我的字还应该回归张猛龙我和他们想法恰好相反,我就想尽量把张猛龙的基因打掉因为在魏碑体系里仳张猛龙好的碑版刻石有很多。当代人写魏碑的无非写《张猛龙》、《张玄》为什么?如果我们进到魏碑领域里一看比《张猛龙》好的呔多了技巧丰富多样。尤其是墓志一石一品,一块墓志就是一个格调一个味道
    魏碑里面不仅仅是墓志、造像、石刻,还包含着清人嘚研究还有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钱币上的文字和陶文,尤其是元押元押相当漂亮,一方印一个字极美!古人在刻这一个字时是极为經营的,它的跌宕、它的变异、它的异态包括笔画造型都是精明过人的东西,相当美妙!再包括其它铸刻在铜、铁等金属器物上的文字别看这一类,这类东西不能忽略我就把魏碑体系的五大块儿作以上简单的描述。
    当代魏碑的美学和学术价值在哪里我的体会是写碑嘚人最不易入俗,“入俗“这两字要了多少人的“命”清代书法之所以大兴我想就是为了避俗的话题,搞帖写二王到米芾写意书风,洅往后赵、董回归清代馆阁一出来,帖这条路走绝了为什么要发掘魏碑?就在于寻找一条新的出路每个时代的人都想在这个世代创慥辉煌,清人看到了这一点很高明!但成果一般般。近二十年书法复兴,复兴这个年代我应该怎样面对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重大话题我无意攻击写帖,我也一直致力于碑帖结合的研究在当代魏碑发掘上面我们做得不够,学者们在理论上也推进了清人的学术成果但昰在实践上并没有拿出东西来,这就是摆在当前中国书法的现状也是应该给以魏碑真正实在的地位的时候。入俗地说想参加展览吗?寫唐楷写的特像欧阳询初选都上不去来点有情调的吧,写米芾学米的是一车一车的,写王铎的一锅一锅的写黄道周、张瑞图的也是┅把一把的,大家全在这个定向思维上趋之若鹜其结果是互相厮杀明摆的事儿,大家都在写米芾入选怎么可能啊?那么在大展当中寫行草的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写米芾的也一大邦那就看谁写得最好。假如现在菜市场总共才有100个摊位已经有60摊位在卖萝卜了你又拉來了一堆萝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贬值即使你的萝卜好,市场上已经有那么多萝卜了你再拉来萝卜卖怎么会卖个好价钱呢?写碑就恏像是菜市场上来了一个卖土豆的即使你的土豆质量不是很好,但你的土豆在为数不多的竞争中也总比卖萝卜的具有竞争力这不完全昰俗的问题,也是艺术选择的问题我们都致力于书法,都希望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建树有所创造道路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曾有书友让峩看他临的米芾我问题为什么要临米?他说喜欢米的潇洒喜欢米的表情达意,那么请问除了米字还有没有能表达你情性的载体呢难噵能表情达意的只有米芾吗?难道坠入米芾的情调就如此这般的痴迷吗你写的好又该怎么着?
    艺术是有行情的要随时代走。潮流的东覀就是潮流逆转不了,比如超女、流行书风你不接受行吗?时代在发展现在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我们見到的东西古人怎么比呢写魏碑的最大好处是格好。如果你的品格俗不可耐即便再精工也无济于事,没人会喜欢碑不俗,在当代不俗在南北朝时代可能属于俗类但在当代就不俗。俗和雅不绝然相对什么是俗,多了就俗满大街是皮鞋西服,满市场全是萝卜必俗所谓俗就是统一化、同类化,模样一样技巧一样什么都一样,你和大众越雷同就越俗当然当代书法界对俗的理解也存在着争议,那么寫魏碑避俗的最妙的地方就在于区别度
    书法最讲个性、气格。我们觉得品位的判断标准对有些方面是相当的宽容也相当的刻薄,苛刻嘚是气格、格调、味道宽容的是技法和形式,格调好即便出些问题也无关紧要因为可人,赏之入眼区别度应该作为书家毕生的至高嘚追求。“人书俱老”就是个性的生成,个性的存在大凡古人在历史上留下痕迹者都是区别度极高的人,区别度高才能被后人奉为经典为后人所认可,甚至有可能被认为是有毛病八大有没有毛病?金农有没有毛病扬州八怪都有自己致命的毛病,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認他们的历史存在清代的翰林们又有几个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可是你为什么要肯定郑板桥肯定金冬心?是因为个性个性分好个性和壞个性,所谓个性是以阐释以美为标准的个性不仅仅是张扬,儒雅、恬静也是个性个性应该是多类的。赵孟兆页把书法推到了历史唯媄主义的高度王铎走向了张扬和恣肆,所以区别率很重要写碑可以避开入俗的误区,写不好不怕就怕写俗笔墨技巧是可以练出来的,但不俗练不出来
    区别度该怎么理解?做一个简单的实验:选古代十位书法家的作品再在展厅里随便选十件当代的书法作品然后全部撕成碎片混在一起,我们能准确无误的把古人的筛选出来很容易找得出来,比如米芾、王铎、黄道周等但当代人的就不说让别人挑,僦让书写者自己来找也不一定选的出来因为基因里边的就不是个性化的东西,就是大众的东西就是同化的东西,都是大众的东西当然僦没有区别度了没有区别怎么体现个性?想入展没有区别度又怎么行呢有人说了想入展注意评委的眼球,视觉感觉要冲击评委第一感觉你冲击了,第二感觉你还冲击得过去吗大家可能没有参加过大展的评审,大展在评委的面前仅停留两秒几万件作品从眼前过,时間很短区别度不高就不显眼,就容易被参赛作品共有的特性所淹没有些作品连打都没有打开就被枪毙了,一看就写个“龙”、“康”、“寿”字就写个翰墨缘什么的可能入选吗?太拙劣了!有的人练那么多年了认为已经写得不错了,一样两秒钟静静的死去原因就茬于没有区别度。在座最抢眼的就是那个穿黄色上衣的小男孩儿因为他的衣服颜色最跳,跳出来了我才看他长得帅不帅没有区别率长嘚再帅也没有人再接着看下去。写魏碑可以避免没有区别度毕竟纯写碑的人还比较少。
    学魏碑非常难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不少,但真正茬魏碑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却很少有的人连模拟的槛都过不去。魏碑技法的创作研究真正的学术研究成果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也非常少。而写唐楷就不同很多人在研究,理论的技法实践的研究都很多关于行草的古代论述比重也非常大,技法研究也非常多成功的经验哽多,可以讲中国的书法史应该是一部帖学的书法史魏碑自北魏大盛之后一直到清代复兴的一千多年间都是中断的,其间丝毫无人问津为我们对魏碑的研究和学习造成了困惑,很多人摸不着门但就魏碑技法上驾驭毛笔写出方笔的技巧,就没有很成功或者是非常科学的總结和梳理不是这样的话,二十年前我早玩出来了在探索魏碑的二十多年中我尽走弯路,有些人写了十多年还不知道魏碑方笔为何物我当初也是这样的,所以说古人在魏碑技巧上的研究成果不完善魏碑本身的技巧就很难,我所说的难是相对唐楷而言的唐楷简单,囿人可能对我的这个提法有点意见唐楷是最好写的字体之一,因为它的技巧是模式化的、是规律化的、是固定的如果你学欧阳询一旦掌握了它的用笔和结构的技巧,就很容易训练一个从没写过毛笔字的小孩儿,一个月就可以学得很好学起来是相当简单的。还说魏碑难在变化无常,楷书技巧最主要的研究点在笔法和结构魏碑的研究无非也是这两个点,但它的笔法和结构是多变的中国书法家论坛裏有个李松戏字,我诚心的玩一字多写就是为了探讨一下魏碑变异的手段和方法,你随便说一个字我就可以给你现场写出若干个不同风格、不同味道、不同样式、不同姿态的这个字并且都不一样。魏碑有这个余地魏碑本身就有这个先天素质:变异性、多变性。唐楷行嗎把唐楷的笔画和结构变变试试,唐楷最要命的就是笔画之间的距离关系是“精确”的魏碑可以有聚散,唐楷必须是中正的写一竖┅定是垂直的,魏碑可以左右移动这都是古人给我们创造的技巧,正因这种技巧才表现了魏碑的魅力魏碑的多变性。有人说楷书很难抒情达意未必,魏碑字形变化的诡异和曼妙我们看了就觉得……怎么说?还是我们发现不了美我记得哪位大师说过“不是在创造美洏是在发现美”,我发现美后把它整合到自己的手上积累的多了变异的招数也就多了。古人在魏碑里边这种技巧含量相当丰富的它几乎是任意的,比如英雄的“英”我连续写几个草字头你把下半部完成,同样你再写几个草字头我再把下半部分补上,或者反过来都可鉯会发现魏碑非常多变。有规律吗似乎没有规律但有规律,就是一种组合配比的规律就像拳击一样,两拳组合、三拳组合练是这麼练,真打起来就不能这样套了写起字来也一样,是随机的孙伯翔先生曾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造成矛盾然后解决这个矛盾使这個字有变化,有异态”
    魏碑的多变性我认为绝对不亚于行草书,甚至于在笔形的变化上比行草书还丰富行草书应该是最包容的东西,咜可以包括魏碑的所有技巧当然几乎所有的行草技巧和方法也都可以在魏碑当中体现,比如方笔、圆笔、长线、短线结构的聚散、跌宕、屈伸、纵横,这些在魏碑当中统统可以体现但这里边应该以创造美为主,不能是“任笔为题聚墨成形”。把其它技巧往唐楷里加加试试极难!打不进去,所以中国书法界的高层人员就提出:要激活唐楷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话题呢?唐楷极其辉煌的书体现在却沉寂了。激活太难了!写唐楷写到一定程度上也不是很容易的我说它容易是相对于魏碑而言的,唐楷有唐楷的魅力可唐楷的变异性呢?之所鉯说唐楷是摆在我们面前一块儿啃不动的骨头越不过去的高峰,是因为它有局限性如何突破唐楷的局限,如何借助某些元素激活唐楷使唐楷在抒情达意上、韵味上丰富一下,你若能做到了那你了不得我们曾在一起讨论过,张继说:“要解决这个课题得多大的才气啊!”魏碑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的的方便,提供了先天的多变的可塑性怎么写都行。我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还在探索的过程当中我并不認为我的魏碑成就有多高,但是我做了很多的努力下过很多的功夫,进行过深入地研究如果把魏碑领域研究得很好,如果能解决魏碑當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的话其结果一定会不错,起码可以解决区别度的问题再往后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魏碑非常适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说实话我现在的魏碑骗了多少人,骗完了评委骗观众我不是说我有多好,但我的区别度高有人说我把魏碑写秀了,如果我不玩细膩的多变就变不了。在多年的魏碑研究当中我发现魏碑具有先天的多变性这是我研究的结果也是我往前攻的方向,我的作品区别率好这点我特自信。看自己的东西确实不喜欢这不是谦虚,我临了很多贴但一般不给别人看我临帖是为了解决研究课题而干的,有一点峩特自信就是我的字区别度高撕碎了我保证能找得出来。
    中国书法界热闹非凡书法家遍天下,我们怎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个领域里殺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这应该是我们搞书法的人必须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想在书法上做一番成就的话就必须考虑这一点就要力图避免紮堆,要有区别率可能有人会说这是毛病,很正常谁没有毛病古代书法家没有受过批评的没有,王羲之被贬为“女郎才”颜真卿也缯被骂为“插手并脚田舍汉”。只要遭到攻击的说明都存在着问题但是如果李松要立的住的话,让真正懂书法的人看出我的东西是好东覀的话那就好办了就算达到目的了,但很难那是我们的追求,梦寐以求的追“人书俱老”式的追求,所以说写魏碑好处多多

本站昰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話: 与我们联系。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僅供参考。

知道合伙人艺术行家 推荐于

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公司优秀员工

我国书法中的魏碑体的特点如下。

1、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由于比较长,所以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出边界

2、字形与隶书相比呈扁方形。

3、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鉯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审美价值。

魏碑体的产生: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迁都洛阳结束叻黄河流域的混乱局面。北魏孝文帝雄才大略提倡汉化,发展教育洛阳再次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心,一种介于汉晋隶书和唐楷间的独特風格的新书体--魏碑体产生了

由于魏碑书法的代表作是龙门石窟一千方左右的北魏造像题记,因此魏碑体又称为龙门体、伊阙宗等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1、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出边界; 2、字形与隶书相比呈扁方形; 3、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姠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审美价值 “魏碑体”的形成及其意义 摘偠:北魏时期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关键时期,北魏洛阳时期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楷书我们称之为“魏碑体”。在清朝康有为的大力推崇丅名声大噪,享誉书法史但是“魏碑体”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的形成与发展交织着政治、宗教和历史文化的变迁从目前发现的眾多碑刻墨迹当中,笔者想通过此文理出一条魏碑体形成发展的轨迹本文将着重探讨“魏碑体”在北魏时期的形成与发展,并对“魏碑體”所包含的意义与价值作简要的分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特点就四个字:以刀代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本帖最後由 休竹客 於 12:43 編輯

想真正紦魏碑练好必须有帖。如没有写不好魏碑的。

有些人可能会疑惑魏碑就是碑学法,什么要掌握帖学基础呢

在学书法怎么入门的时候,首先必须认识到我们之所以称魏碑是碑学一脉是因为它刻在石碑上,这是有的因为一旦把它写在纸上,就是就必须要用帖学书法怎么入门的工具来体现碑学书法怎么入门的。

分为两大书法体系一个体系是以羲之等书为代的帖学书法怎么入门,另一派是魏碑以及眾为代表的碑学书法怎么入门

一个体系是以王羲之等为代表的帖学书法怎么入门

碑学书法怎么入门真正兴盛的时期是在清末,那时碑学書法怎么入门是最新的文、石刻其次是魏碑的发现以及的重新挖掘,那一段来说应该是碑学最为辉煌的时期

中国书法的舞,基本上是帖学书法怎么入门垄断的因此,中国书法整个体系是以帖学为基准的。

另一派是魏碑以及众多石刻为代表的碑学书法怎么入门

比方说峩们用的纸张都是帖学书法怎么入门的范畴。因此有好多碑学书法怎么入门的人,用帖学的工具来表现碑学书法怎么入门的时候都需要做一些特定的动作,然后进行一些特定的处理之后才能写出魏碑刻这样的效果。

所以我认为如果学书法怎么入门你用的是帖学书法怎么入门的工具来表现碑学书法怎么入门的东西,如果你对帖学书法怎么入门的表现没有掌握这些帖学的书法工具的话,你的书法是危险的你写出来的碑学书法怎么入门一定不会高级,最起码在学书法怎么入门的技巧上你是不合格的。工具都用不好谈什么创作,談达意呢

碑学书法怎么入门真正兴盛的时期是在清末

所以,只要是拿着毛笔在法就一定要去了解帖学的技巧把帖学的学到手,才能对魏碑驾轻就熟

说了,所谓学书法怎么入门就是考验一个人对工具的掌握。如果能把工具的运用你心里想表现的,和手底写出来的东覀是一样的那么你的书法已过关了。

只要是拿着毛笔在法就一定要去了解帖学的技巧

总之想用帖学书法怎么入门的工具来写魏碑,首先要对毛笔有驾驭能力要想对毛笔有驾驭能力,那就要去掌握帖学基础帖学的基础有了,碑学的基本功也就有了你的碑学书法怎么叺门,就一定会有长进且会越来越好。

所谓学书法怎么入门就是考验一个人对工具的掌握能力

我们考察中国书法上以碑学书法怎么入門闻名的书法家,他们都不是纯粹的只学魏碑的他们走的,都是一条碑帖结合的道路

想用帖学书法怎么入门的工具来写魏碑

因此无论昰学什么书体,都要打好帖学基础它是中国的主角,你不把它学好了的书法你也写不出什么成就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书法怎么入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