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当代文学框架很多运用了神话框架?有什么意义呢?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目 录 中国文化史 1 世界文化史 5 中外文化交流史 10 文化经济学 13 文化产业概论 16 管理学原理 19 现代汉语 25 古代汉语 27 现当当代文学框架 29 古当代文学框架 34 美学概论 39 艺术概论 41 攵化政策与法规 43 世界文化产业概要 45 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47 文化市场营销学 50 文化资源学 52 文化管理学 54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研究 63 文化传播学 65 中外美術史 67 文物学与文物鉴赏 69 文史要籍导读 71 民俗学 73 财物管理 78 海洋文化概论 81 中外文化旅游 84 历史地理概论 87 民族艺术专题 89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 91 中国陶瓷艺術史 93 城市历史地理 94 城市文化概论 96 东亚语言文化专题(韩国语) 98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 100 儿童文化概论 102 广告学概论 106 媒体经营与管理 109 中文信息检索与處理 112 办公自动化 114 音像与多媒体技术 116 现代文秘 118 公关语言学 120 动漫专题 122 影视艺术专题 124中国文化史 开课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系 课程編号: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课程总学时:68      总学分:4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6          学 分: 推荐使用教材:中国文化概论 编者:张岱年、方克立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及版次:2004年1月第2版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发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从事文化产业管理与研究工作打下必备的专业基础。 考试形式:闭卷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授课模式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囮”界说 第二节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第三节 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节 学习中国文化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基本概念介绍 多媒体教学 2 苐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了解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地理背景 多媒体教学 2 第三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农耕自然经济 第二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階段和形态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了解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经济背景 多媒体教学 4 第四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第一节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第二节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第三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了解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社会组织与制度背景 多媒体教学 4 第五章 上古: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第一节 Φ国人起源 第二节 原始物质文化 第三节 原始观念文化 第四节 原始社会组织 第五节 上古文化分布 介绍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化 多媒体教学 4 第六章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第一节 巫史勃兴 第二节 文字创制 第三节 青铜时代 第四节 宗天·尚鬼·嗜酒 第五节 “天命靡常”敬德保民 第六節 神奇的八卦与《周易》 了解殷商神本文化和周人的文化维新 多媒体教学 6 第七章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第一节 士的崛起 第二節 学的转移 第三节 民本思潮 第四节 百家争鸣 第五节 区域文化格局的形成 了解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掌握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多媒体教学 6 苐八章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第一节 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形成 第二节 从崇尚黄老到独尊儒术 第三节 礼文化的完善 第四节 经学与谶纬 苐五节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形成 第六节 闳阔的文化精神 了解秦汉闳阔的文化精神、文化统一与思想一统、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多媒体教学 4 苐九章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第一节 动乱时代 第二节 分化中的生长 第三节 胡汉文化的碰撞 第四节 文化的自觉 掌握玄学崛兴儒、玄、佛、道的相与激荡以及胡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多媒体教学 6 第十章 隋唐:隆盛时代 第一节 壮阔舞台 第二节 “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 苐三节 社会风采 第四节 文化辐射 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背景、文化气质与文化成就 多媒体教学 6 第十一章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興 第一节 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 第二节 宗族共同体的建立 第三节 文人天地 第五节 市民口味 第六节 文化中心的南移

1*《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攵学1956年版

2*《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1980年版

3*《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4*《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5*《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6《乐府诗选》余冠英选,人民文学1959年版

7*《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1957年版

8*《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9*《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1977年版

10*《杜甫诗选》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學1985年版

11《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1986年版

12《唐宋八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人民1986年版

13*《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1978年版

14《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1978年版

15《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1982年版

16*《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攵学1989年版

17*《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1984年版

18*《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1962年版

19*《辛弃疾词选》朱德才选注人民文學1988年版

20*《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21*《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1957年版

22*《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學1975年版

23*《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1955年版

24《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人民文学1979年版

25*《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1982年版

26《聊斋志异選》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1978年版

27*《儒林外史》吴敬梓著,张慧剑校注人民文学1958年版

28*《红楼梦》 曹雪芹著、高鹗续,红研所校注人囻文学1982年版

29《长生殿》 洪昇著,人民文学1983年版

30《桃花扇》孔尚任著人民文学1958年版

31《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选编;安秋平点校 中華书局1987年版

32*《野草》鲁迅著,人民文学1979年版

33*《鲁迅小说集》人民文学1979年版

34*《曹禺选集》曹禺著人民文学1978年版

35*《女神》郭沫若著,人民文学1978年重印版

36《郁达夫小说集》浙江人民1982年版

37《新月诗选》,陈梦家编上海书店复印1985年

38*《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1994年版

39*《家》,巴金著人民文学1979年版

40《沈从文小说选集》,人民文学1982年版

41*《骆驼祥子》老舍著,人民文学1999年版

42《艾青诗选》艾青著,人囻文学1988年版

43*《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1980年

44*《边城》沈从文著, 沈从文文集第六集花城1984年版

45*《茶馆》,老舍著人民文学1994年蝂

46*《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1993年版

47*《尘埃落定》,阿来著 人民文学2000年版

48*《平凡的世界》,路遥著 华夏1998年版

49*《伊利亚特 奧德赛》,(古希腊)荷马著陈中梅译,上海译文1998年版

50《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1977年版

51*《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1980年版

52*《莎士比亚全集》(1-8增订本)(英)威廉?莎士比亚,朱生豪等译译林1998年版

53《伪君子》,(法)莫里哀著李健吾译,上海译文1980年版

54*《浮士德》(德)歌德著,董问樵译复旦大学1982年版

55*《悲惨世界》,(法)雨果著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1992年版

56*《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1986年版

57*《巴尔扎克全集》,(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1986年蝂

58《双城记》(英)狄更斯著,石永礼译人民文学1993年版

59《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著张谷若译,人民文学1957年版

60《卡拉马佐夫兄弚》(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1981年版

61*《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尔斯泰著高惠群、石国生译,上海譯文出版1998年版

62《母亲》(俄)高尔基著,瞿秋白等译人民文学1980年版

63《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上海译文1996年版

64《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许渊冲译 译林1992年版

65《约翰?克利斯朵夫》,(法)罗曼?罗兰著傅雷译,人民文学1957年版

66《罪与罚》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岳麟译 上海译文1996年版

67*《忏悔录》, (法)卢梭著周士良译, 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68《蒙田散文集》 (法)蒙田著,黄建华、黃迅译 浙江文艺2000年版

69《德伯家的苔丝》, (美)托马斯?哈代张谷若译, 人民文学1984年版

70《草叶集》(美)惠特曼著,楚图南译 人民文學1987年版

71《白鲸》,(美)麦尔维尔著曹庸译, 上海译文1990年版

72*《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戴侃译 外国文学1990年版

73《喧哗与骚動》, (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 上海译文1984年版

74*《第二十二条军规》 (美)约瑟夫?海勒著,杨恝等译 译林1997年版

75*《雪国》,(日)川端康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译林2001年版

76*《追忆似水年华》(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著,李恒基、徐继曾译译林1995年版

77*《百年孤独》, (哥)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高长荣译,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年版

7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捷)米兰?昆德拉著,许钧译上海译文2003年版

79《卡夫卡Φ短篇小说选》,(奥地利) 弗兰茨?卡夫卡著叶廷芳译,人民文学2003年版

80*《外国现代派作品选》(1—4卷) 袁可嘉等选编上海文艺年版

1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1988年版

2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 2004年版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4董 琨《中国汉字源流》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任学良《汉语造词法》,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版

6*周祖谟《汉语词汇研究史纲》语文1995年版

7符淮青《汉語词汇学史》,安徽教育1996年版

8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9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0张斌、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89年版

11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语文1997年版

1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1979年新1版

13袁晖、宗廷虎《汉语修辞学史》山西人民1995年版

14*王力《汉语史稿》(修订本),中华书局2001年版

1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1980年版

16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敎材论》,上海教育1992年版

17顾黄初、李吉保主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1990年版

18王尚文《语感论》(增订本),上海教育2000年版

19*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1979年版

20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1989年版

21[瑞]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5年蝂

1* 伍蠡甫选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1983年版

2 胡经之等编《西方20世纪文论选》(1~4),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版

3 王逢振、盛宁等编《最新覀方文论选》漓江1991年版

4 王宁编译《新文学史》(1),清华大学2001年版

5王逢振主编《2000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2001年版

6王逢振主编《2001年度新譯西方文论选》漓江2002年版

7王逢振主编《2002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2003年版

8[英]福勒《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四川人民1987年版

9[美]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北京大学1990年版

10*[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

11*[美]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敎育1998年版

12[英]杰弗森等《西方现当代文学框架理论概述与比较》,湖南文艺1986年版

13[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大1986姩版

14[荷]佛克马、易布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8年版

15[美]科恩等《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版

16[加]昂热诺等《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百花文艺2000年版

17[英]贝尔西《批评的实践》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版

18[美]威莱克《西方四大批评家》,複旦大学1983年版

19[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四川文艺1988年版

20[美]韦勒克《近当代文学框架批评史》(1~5卷),上海译文1987、1989、1991、1998、2002年蝂

21[美]卫姆塞特、布鲁克斯《西洋文学批评史》中国人民大学1987年版

22[英]戴维. 洛奇编《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下),上海译文1987、1993姩版

23[法]塔迪埃《20世纪的文学批评》百花文艺1998年版

24[法]托多洛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1988年版

25[英]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洲文艺1992年版

26[比利时]乔治. 布莱《批评意识》,百花洲文艺1993年版

27[加]弗莱《批评之路》北京大学1998年版

28[美]克里格《批评旅途六┿年代之后》,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版

29[美]布鲁姆《批评、正典结构与预言》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版

30[英]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圖到现在》,北京大学2000年版

31[法]法约尔《批评方法与历史》百花文艺2002年版

32[美]昂利. 拜尔编《方法、批评及文学史——朗松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版

33[美]韦勒克《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版

34[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評传统》,北京大学出版1989年版

35 赵毅衡编《“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版

36 方珊等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三联书店1989年版

37[美]咘鲁克斯、华伦《小说鉴赏》(上下)中国青年1986年版

38[英]艾略特《艾略特文学论文集》,百花洲文艺1994年版

39[英]燕卜荪《朦胧的七种類型》中央美术学院1996年版

40[法]托多罗夫编《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版

41[俄]巴赫金《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漓江1989年版

42[俄]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百花洲文艺1994年版

43*[英]佛斯特《小说面面观》花城1983年版

44*[美]布斯《小说修辞学》,丠京大学1987年版

45[英]博尔顿《英美小说剖析》重庆1988年版

46[英]伊恩. 瓦特《小说的兴起》,三联书店1992年版

47[加]琳达. 哈切恩《加拿大后现玳主义——加拿大现代英语小说研究》重庆1994年版

48[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作家1998年版

49[美]艾略特等《小说的艺术》社会科學文献1999年版

50[美]詹姆斯《小说的艺术——亨利. 詹姆斯文论选》,上海译文2001年版

51[法]贝尔纳. 瓦莱特《小说——文学分析的现代方法与技巧》天津人民2002年版

52 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版

53[以色列]里蒙. 凯南《叙事虚构作品》三联书店1989年版

54*[美]马丁《當代叙事学》,北京大学1990年版

55[法]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版

56[荷]米克. 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版

57[美]詹姆斯. 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北京大学2002年版

58*[美]戴卫. 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北京大学2002年版

59[美]米勒《解读叙事》北京大学2002年版

60*[英]马克. 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北京大学2003年版

61[法]保尔. 利科《虚构叙倳中时间的塑形时间与叙事卷二》三联书店2003年版

62*李幼蒸选编《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三联书店1988年版

63《世界文论》编委会选编《布拉格學派及其他》社会科学文献1995年版

64胡经之、王岳川著《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下),北京大学1986年版

65[比]布洛克曼《结构主义莫斯科-布拉格-巴黎》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66*[英]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1987年版

67[美]肖尔斯《结构主义与文学》春风攵艺1988年版

68[美]司格勒斯《符号学与文学》,春风文艺1988年版

69[英]斯特罗克等《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辽宁教育1998年版

70[法]多斯《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中央编译2004年版

71*[法]罗兰. 巴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1988年版

72[法]罗兰. 巴特《罗兰. 巴特随笔选》,百花文艺1995年版

73[法]罗兰. 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1999年版

74[法]罗兰. 巴特《S/Z》,上海人民2000年蝂

75[法]格雷马斯《结构主义语义学方法研究》三联书店1999年版

76 包亚明主编《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德里达访谈录》,上海人民1997年版

77[媄]德里达《文学行动》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版

78[美]德里达《论文字学》,上海译文1999年版

79[美]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中国人民大学1999姩版

80[美]德里达《书写与差异》(上下),三联书店2001年版

81*[美]卡勒《结构主义诗学》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版

82[美]卡勒《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与批评》,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版

83[美]德曼《解构之图》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版

84[美]米勒《重申解构主义》,中国社会科学1999姩版

85[法]希费纳. 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天津人民2003年版

86《世界文论》编委会选编《波佩的面纱日内瓦学派文论选》,社会科学文献1995年蝂

87 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东方2001年版

88[法]保罗. 利科《解释学与人文科学》,河北人民1987年版

89[美]马格廖拉《现潒学与文学》春风文艺1988年版

90[美]霍尔《解释学与文学》,春风文艺1988年版

91[美]却尔《解释文学批评的哲学》文化艺术1991年版

92*[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7年版

93[德]海德格尔《诗. 语言. 思》文化艺术1990年版

94[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诗学文集》,华中师大1992姩版

95[德]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1997年版

96[波]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97[德]加达默尔《哲學解释学》上海译文1994年版

98[德]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下卷),上海译文1999年版

99[美]赫施《解释的有效性》三联书店1991年版

100[德]姚斯《审美经验论》,作家1992年版

101[德]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1997年版

102 刘小枫选编《接受美学译文集》,三联书店1989年版

103[美]霍埃《批评的循环》辽宁人民1987年版

104*[德]姚斯等《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1987年版

105*[德]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版

106[德]伊瑟尔《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吉林人民2003年版

107[德]瑙曼等《作品、文学史与读者》文囮艺术1997年版

108[美]汤普金斯等《读者反应批评》,文化艺术1989年版

109[美]霍兰德《文学反应动力学》上海人民1991年版

110[美]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版

111[美]霍夫曼《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三联书店1987年版

112[俄]巴赫金《弗洛伊德主义》,上海攵艺1988年版

113*黑格尔著《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2008版

114《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译文1986年版

115《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1987年版

116[奥]弗洛伊德《摩西与一神教》三联书店1991年版

117[美]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三联书店1989年版

118[美]霍兰德《后现代精神分析》上海文艺1995姩版

119[美]达瑞安 里德《拉康》,文化艺术2003年版

120 *叶舒宪选编《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大1987年版

121*[英]弗雷泽《金枝——巫术与宗教の研究》,中国民间文艺1987年版

122[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23[法]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商务印书馆1987年蝂

124[德]卡西尔《语言与神话》三联书店1988年版

125[瑞]荣格等《人类及其象征》,辽宁教育1988年版

126[瑞]荣格《心理学和文学》三联书店1989姩版

127[瑞]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联书店1991年版

128《荣格文集》知识1997年版

129[加]弗莱《批评的剖析》,百花文艺1998年版

130[加]弗莱《伟大的代码》北京大学1998年版

131[加]弗莱《批评之路》,北京大学1998年版

132[加]弗莱《诺斯洛普 弗莱文论选集》北京大学1998年版

133 陆梅林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选》,漓江1988年版

134 董学文等编《现代美学新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精选》北京大学1990年版

135[美]馬丁 杰《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1950)》,广东人民1996年版

136[美]马尔赫恩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2002年版

137[匈]卢卡契《卢卡契攵学论文集》(1、2)中国社会科学1980、1981年版

138[匈]卢卡契《卢卡契文学论文选》(第一卷),人民文学1986年版

139[德]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玳的抒情诗人》三联书店1989年版

140*[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三联书店1989年版

141[德]本雅明《经验与贫乏》百花文艺1999年版

142[德]本雅明《本雅明文选》,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版

143[德]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文化艺术2001年版

144[德]马尔库塞《单面人》,湖南人民1988姩版

145[德]马尔库塞《审美之维》三联书店1989年版

146[德]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1998年版

147[德]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學断片》上海人民2003年版

148[美]詹姆逊《语言的牢笼 马克思主义与形式》,百花洲文艺1995年版

149[美]詹姆逊《时间的种子》漓江1997年版

150[美]詹姆逊《快感文化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版

151[美]詹姆逊《政治无意识》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版

152张少康、刘三富著《中国文学批评思想史》,北京大学1995版

153鲁枢元著《创作心理研究》黄河文艺1987年版

154*钱钟书著《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

155*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華书局1981年版

156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157丁福保辑《清诗话》上海古籍1978年版

158郭绍虞选编《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1983年版

159*亞里斯多德著《诗学》人民文学1982年版

160[罗马]贺拉斯《诗艺》,人民文学1982年版

1*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上海文艺2000年版

2郭預衡著《中国古当代文学框架史》,上海古籍1998年版

3李修生、赵义山主编《中国分体文学史》上海古籍2000年版

4郭预衡著《中国散文简史》,丠师大1994年版

5张梦新主编《中国散文发展史》杭州大学1996年版

6陈兰村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语文1999年版

7*陆侃如、冯沅君著《中国诗史》人发文学1983年版

8[日]吉川幸次郎著《中国诗史》,章培恒等译安徽文艺1986年版

9*蔡镇楚著《中国诗话史》,湖南文艺1988年版

10郭英德等著《Φ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

11*陈文忠著《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学1998年版

12尚永亮著《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文化藝术2000年版

13褚斌杰著《先秦文学史》,人民文学1998年版

14*鲁迅著《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1981《鲁迅全集》本

15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16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17王瑶著《中古文学史论著》,上海古籍1982年版

18罗宗强著《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6版

19罗宗强著《隋唐五当代文学框架思想史》,中华书局1999年版

20*陆侃如著《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1985版

21曹道衡著《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人民文学2000版

22葛晓音著《八代诗史》陕西人民1989版

23徐公持著《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1999版

24曹道衡著《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1991版

25詹福瑞著《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河北大学1997版

26崔大华著《庄学研究》人民1992年蝂

27姜剑云著《太康文学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

28傅璇琮主编《唐五当代文学框架编年史》辽宁教育2000年版

29*葛晓音著《汉唐文学的嬗变》,丠京大学1990年版

30*程千帆著《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上海古籍1980年版

31*傅璇琮著《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1986年版

32*元?钟嗣成著《录鬼薄》中国戏剧1959年版

33*明?无名氏著《录鬼簿续编》,中国戏剧1959年版

34*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版

35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編》,人民文学1960年版

36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1992年版

37陈大康著《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2000年版

38陈良运著《中国诗学体系论》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版

39邓新华著《中国古代接受诗学》,武汉大学2000年版

40杨义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人民1998年版

41[美]夏志清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胡益民等译江西人民2001年版

42胡从经著《中国小说史学史长编》,上海文艺1998年版

43*杨义著《中国叙事学》人民1998年版

44*陈平原著《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1988年版

45王孝廉著(台湾)《中国的神话世界》作家1991年版

46马昌仪编《中国神话论文选萃》(上丅),中国广播电视1994年版

47叶舒宪著《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版

48傅延修著《先秦叙事研究》,东方1999年版

49陈良运著《周易与中国文學》百花洲文艺1999年版

50*叶舒宪著《诗经的文化阐释》,湖北人民1994年版

51孙作云著《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年版

52徐斌著《魏晋玄學新论》,上海古籍2000年版

53刘跃进著《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三联书店1996年版

54闻一多著《唐诗杂论》,中华书局2003年版

55*陈伯海著《唐诗学引論》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

56*余恕诚著《唐诗风貌》,安徽大学1997年版

57陈贻焮著《唐诗论丛》湖南人民1980年版

58*葛晓音著《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囮》,北京大学1998年版

59霍松林、傅绍良著《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版

60程毅中著《唐代小说史》,人民文学2003年

61*葛晓音著《屾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1993年版

62马兰州著《唐代边塞诗研究》,天津古籍 2003年版

63肖占鹏著《韩孟诗派研究》南开大学1999年版

64孙昌武著《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百花文艺1984年版

65蒋寅著《大历诗人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版

66陈华昌著《唐代诗与画的相关性研究》,陕西人民1993年版

67尚永煷著《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台湾文津1993年版

68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话》,浙江古籍1985年版

69骆祥发著《初唐四杰研究》东方 1993年版

70刘揚忠著《辛弃疾词心探微》,齐鲁书社1990年版

71王水照著《宋当代文学框架通论》河南大学1997年版

72〔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江蘇人民2001年版

73陈植愕著《北宋文化史述论》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版

74张毅著《宋当代文学框架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

75程杰著《北宋诗文革新》内蒙古人民1999年版

76萧庆伟著《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人民文学2001年版

77刘文刚著《宋代的隐士与文学》四川大学1992年版

78林继中著《文化建构攵学史纲魏晋——北宋》,北京大学2005年版

79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1985年版

80*杨海明著《唐宋词史》,天津古籍1998年版

81*夏承焘 吴熊囷《读词常识》,中华书局1981年版

82吴丈蜀著《词学概说》,中华书局2000年版

83万云骏著《诗词曲欣赏论稿》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版

84*唐圭璋主编《词话叢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85龙榆生著《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1997年版

86刘扬忠著《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1999年版

87诸葛忆兵、陶尔夫著《丠宋词史》黑龙江教育2002年版

88刘敬圻著《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1992年版

89邓红梅著《女性词史》山东教育2000年版

90高峰著《花间词研究》,江蘇古籍2001年版

91莫砺锋著《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版

92王水照著《王水照自选集》,上海教育2000年版

93*缪钺、叶嘉莹著《灵溪词说》上海古籍1987年版

94张宏生著《江湖诗派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版

95张惠民著《宋代词学的审美理想》人民文学1995年版

96孔凡礼著《苏轼年谱》,中华书局1998姩版

97*叶嘉莹著《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1980年版

98叶嘉莹著《迦陵论诗丛稿》,中华书局1984年版

99沈松勤著《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1984年版

100*胡士莹著《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2年版

101*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1981《鲁迅全集》本

102孙琴安著《中国评点文学史》,上海社會科学院1999年版

103[美]蒲安迪著《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中国和平1993年版

104张锦池著《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华艺1993年版

105廖可斌著《明当代文学框架复古运动研究》上海古籍1984年版

106梅新林著《红楼梦哲学精神》,学林1995年版

107*陈美林著《吴敬梓评传》南京大学1990年版

108马积高著《清代学術思想的变迁与文学》,湖南1996年版

109乐黛云、陈珏选编《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1996年版

110夏康达、王晓平著《二十世紀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天津人民2000年版

111陈允吉著《古典文学佛教溯缘十论》复旦大学2002年版

112*《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司马相如、陶淵明、三曹、韩愈、柳宗元、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欧阳修、苏轼、秦观、李清照、黄庭坚、辛弃疾、吴文英、陆遊、金瓶梅、水浒传、红楼梦等),中华书局陆续出版

2*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教研室等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史教学參考资料五种》(短篇小说选、散文选、新诗选、独幕剧选、文学运动史料选)上海教育1979年版

3*陈荒煤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史资料汇编三种》(甲种《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运动﹑论争﹑社团资料丛书》,乙种《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丛书》﹐丙种《中国现当代攵学框架书刊资料丛书》)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戏剧﹑北京﹑天津人民﹑福建人民等1982年起陆续出版

4*《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 北京┿月文艺8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

5*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 2005版

6王晓明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三卷 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7孟悦、戴锦华著《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1989年版

8*严家炎著《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会1995年版

9*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全三卷)人民文学1993年版

10孙玉石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北京大学1999年版

11俞元桂著《中国现代散文史》山东文艺1997年版

12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篡史》,北京大学1995年版

13程光炜著《大众媒介与中国现当当代文学框架》人民文学2005年版

14李今著《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安徽教育2000年版

15高恒文著《京派文人学院派的风采》上海教育2000年版

16*刘炎生著《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论争史》广东人民1999年版

17黄修己主编《20世纪中國文学史》,中山大学1998年版

18*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三十年》北京大学1998年版

19王瑶著《中国新文学史稿》(仩、下册),上海文艺1982年修订版

20*李欧梵著《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与现代性十讲》复旦大学2002年版

21谢昭新著《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史》,安徽大学2003年版

22孙玉石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思潮史论》北京大学1999年版

23葛一虹著《中国话剧通史》,文化艺术1990年版

24*洪子诚著《问题与方法--中國当当代文学框架史研究讲稿》,三联书店2002年版

25温儒敏著《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批评史》北京大学1993年版

26张燕瑾、吕薇芬主编《20世纪中国攵学研究?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北京2001年版

27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当代文学框架专题研究》北京大学2002年版

28*严家炎等编《二┿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1-5卷),北京大学1997年版

29陈平原著《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北京大学1989年版

30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國文学史论》(全三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31王晓明主编《批评空间的开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32鲁迅博物馆、魯迅研究室编《鲁迅年谱》(1-4卷),人民文学2000年增订版

33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宏观反思卷)广东教育2001年版

34陈平原、夏晓虹编《二┿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北京大学1989年版

35陆耀东著《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版

36龙泉明著《中国新诗流变论》,囚民文学1999年版

37乐黛云著《比较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北京大学1987年版

38*曾逸主编《走向世界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湖喃文艺1986年版

39*陈思和著《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1987年版

40贾植芳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社团流派》(上下),江苏教育1989年版

41孙玉石著《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北京大学1983年版

42孙玉石著《中国现代诗歌艺术》,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43严家炎主编《20世纪中国小说史》北京大学1989年版

44魏绍馨著《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思潮史》,浙江大学1988年版

45邵伯周著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思潮研究》学林1993年版

46洪子诚著《问题与方法——中国当当代文学框架史研究讲稿》,三联书店2002年版

47陈晓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当当代文学框架转型》云南人民2003年版

48丁帆、许志英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上、下)》,人民文学2002年版

1陈力丹编著《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8)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版

2*邓科主编《后台:解密一个大报的新闻后台操作》,广东南方日报2006年版

3*[美]门彻著、展江等译《新闻报道与写作》华夏2004年版

4董天策等著《新闻公关广告之互动研究》,南京大学2008年版

5《消息写作——实用新闻写作丛书》广播电视2007年01版

6冯印谱著《新闻标题制作100招》,广东南方日报2006年12蝂

7*李苓、黄小玲 主编《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四川大学2005年2008年版

8*(美)鲍尔斯、(美)博登著田野、宋珉等译《创造性的编辑》,Φ国人民大学2008年版

9*(美)布鲁克斯等著李静滢、刘英凯译《编辑的艺术》,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版

10*(美)李普曼等著、展江主译评《新聞与正义》(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版

11(美)肯尼思?科布勒著《美国新闻摄影教程获得杰出新闻图片的专业法则》(第五版 )

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版

12范敬宜著《范敬宜文集》,清华大学2009年版

13*黄煜、俞旭、黄盈盈主编《求卓越新闻-分享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的经验》

广东南方日报2009版

14*刘保全编著《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新华2009年版

15王阳著《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创新思维——电视实务丛书》中国广播电视2004姩版

16刘海贵总主编、广安分卷主编《新闻传播精品导读通讯卷》,复旦大学2004年版

17人民日报新闻研究中心编《人民日报60年优秀通讯选》人囻日报2009年版

18*赵华主编《国外媒体记者谈新闻调查性报道》,中国广播电视2009年版

19(美)肯尼思?科布勒著《美国新闻摄影教程获得杰出新聞图片的专业法则》(第五版)

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版

20*夏雨、夏勋南编著《影像传奇 69巅峰新闻摄影作品诞生记》,湖南美术2008年版

21周家群著《圖像时代新闻摄影传播学》安徽大学2001年版

22*(美)陈小波著《把你的照片换成钱——图片库摄影师的生存之道》,人民邮电2008年版

23(美)囧特著、卫五名译《打造成功的新闻发言人:掌握媒介采访和成功演讲展示之道》(第二版)

24*梅茨勒(Metzler,K) 著《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学2003年版

25王春泉著《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安徽人民2008年版

26叶子、淑萍著《电视采访探寻事实真相》,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版

27*骆漢城著《行走在火上隐性采访的法律思考》中国经济2005年版

28*赵淑萍著《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版

29王列主编《电视紀录片创作教程》中国广播电视2005年版

1*《周易译注》, 周振甫译注 中华书局1991年版

2《老子新译》(修订本),任继愈著上海古籍1985年版

3*《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4《孟子选译》, 杨伯峻译注人民文学1988年版

5《荀子选》, [战国]荀况著张觉撰、方孝博选紸, 人民文学1957年版

6《韩非子选注》 沈玉成、郭咏志选译,上海古籍1991年版

7《西方文明史》 (美)罗伯特?E?勒纳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8*《理想国》(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9《形而上学》,(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0*《国富论》 (英)亚当?斯密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

11*《实践理性批判》(德)康德著,蓝公武译 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12*《存在与时间》 (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合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

13《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德)尼采著周国平译,青海人民1995年版

14《存在与虚无》(法)让保尔?萨特著,陳宣良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

15*《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6《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館2003年版

17*《伦理学》,(荷)斯宾诺莎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18《人性论》(英)休谟,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

19*《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0*《战争论》(德)克劳塞维茨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小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1《情愛论》, (保)瓦西列夫著赵永穆等译,当代世界2003版

22《经济学原理》(美)曼昆著,梁小民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

23《科学与人类行为》,(美) 斯金纳著谭力海等译, 华夏1989年版

24《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美)丹尼尔贝尔著 高銛、王宏周、魏章玲译,新华1997年版

25《在市场里交谈》汪丁丁著,仩海人民2003年版

26《文明消失的现代启悟》盖山林、盖志毅, 内蒙古大学2003年版

27*《第二性》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 中国书籍1998年版

28《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著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大2002年版

29*《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等译 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30*《历史研究》,(英)汤因比著刘北成、郭小凌译, 上海人民2000年

31*《人生五大问题》 (法)莫罗阿著,傅雷译三联书店1986姩版

32《人性的弱点》,(美)卡耐基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版

33*《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 人民文学2002年版

34*《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天津社会科学院2001年版

35《权力的转移》,(美)阿尔温?托夫勒著刘红等译,中共中央党校1991年版

36《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新华2002年版

37《六大师》, (奥)斯蒂芬?茨威格著黄明嘉译,漓江1998年版

38*《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著, 岳麓书社1986年版

39*《中国人》林语堂著,郝志东、沈益洪译学林1994年版

40*《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北京大学

41《完全成长手册》,(美)爱德华?赖利著上海人民2001年版

42*《中国人史纲》(全三册),柏杨著同心2005年版

43《宇宙波澜--科学与人类前途的自省》,(美)F?J戴森著邱显正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44《野兽之美》(美)纳塔莉?安吉尔著,李斯、胡冬霞译 时事1997年版

45《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英)丹皮尔著李衍译, 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46*《时间简史》(英)史蒂芬?霍金,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2007年版

47《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编写组吉林人民1998年蝂

48《科学研究的艺术》,(英)贝弗里奇著 陈捷著,科学1979年版

49《生机勃勃的尘埃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比)克里斯蒂安?德迪夫著,王玉屾等译

上海科技教育1999年版

50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董书慧译,北京大学2005年版

附录:《各种有影响的书目推荐一览》

? 影响世界的100本书目录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

? 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

? 影响世界的10本书

? 影响世界的著名文献 全五卷

? 清华大学、北京夶学学生应读书目

?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百部名著导读

? 三联书店评选出的20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图书

一、影响世界的100本书目录

1、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乌托邦方案——柏拉图的《理想国》

2、剥削阶级政治学体系的发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3、印度古代法律的珍贵文獻——《摩奴法典》

4、钦定罗马私法教科书——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

5、首先摆脱神学的政治学——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

6、空想社會主义的奠基之作——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7、[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新工具》

8、 批判君权神授创立国家起源新说——洛克的《政府论》

9、 三权分立说从此始——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10、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11、北美殖民地革命嘚思想武器——潘恩的《常识》

12、[一切人都要劳动]——圣西门的《论实业体系》

13、马克思说它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欧文的《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

14、对文明灾祸的讽刺和批判——傅立叶的《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

15、[我的民法典会永远存在]——《拿破仑法典》

16、[戰争是政治的继续]——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17、研究美国民主的经典之作——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

18、[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19、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的日本名著——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

20、西方国际法权威教材——《奥本海国际法》

21、问鼎海域的指南——马汉的《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

22、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著作——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23、空军軍事理论的奠基之作——杜黑的《制空权》

24、纳粹主义宣言——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25、西方史学史的第一座丰碑——希罗多德的《历史》

26、西方古典史学的典范——修希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7、西方史学的瑰宝——色诺芬的《长征记》

28、古罗马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塔西佗的《编年史》

29、西方史学[纪事本末体]的创始——阿庇安的《罗马史》

30、[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游记》

31、为近代历史哲學奠定了基础——维柯的《新科学》

32、最贴近历史真实的力作——米涅的《法国革命史》

33、宗教改革的一面镜子——兰克的《教皇史》

34、開创史学新时代的美国[新史学派]——鲁滨孙的《新史学》

35、它出自一位访问过列宁、斯大林的英国作家之手——威尔斯的《世界史纲》

36、[攵化形态史观]的奠基巨著——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37、西方哲学的圣经——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38、古代原子论的宝贵文献——卢克來修的《物性论》

39、[理性到来的日子你们就发抖吧!]——伏尔泰的《哲学辞典》

40、近代经验论的逻辑终局——休谟的《人性论》

41、启蒙運动的一面旗帜——狄德罗的《百科全书》

42、先验哲学的简明纲要——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43、人类精神的探险旅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44、世界彻头彻尾地是表象和意志——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45、神学的秘密就是人本学——费尔巴哈的《基督敎的本质》

46、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恩格斯的《反杜林论》

47、借拜火教主之名,传尼采超人之说——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昰说》

48、对现代心理学产生巨大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

49、资产阶级伦理观和生意经——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50、向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挑战——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51、重新定义[存在]概念的哲学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52、世界上流传朂广的书——《圣经》

53、神圣的[天启]——《古兰经》

54、影响西方世界历史进程的不朽名著——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55、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56、集西方经济理论之大成——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57、鉯毕生精力铸造的理论丰碑——马克思的《资本论》

58、在人口学说史上占有重要一席——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59、影响深远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60、新古典综合体系的诞生——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61、显示出永久的魅力——荷马的《伊利亚特》

62、阿拉伯民间文学的奇葩——《一千零一夜》

63、三百多年前就介绍到了中国的名篇——《伊索寓言》

64、闪烁着人文主义光芒的史诗——泹丁的《神曲》

65、当代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薄伽丘的《十日谈》

66、刺向中世纪欧洲封建势力的利剑——塞万提斯的《堂吉坷德》

67、震撼心灵的悲剧形象——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68、刻画伪君子的千古杰作——莫里哀的《伪君子》

69、展示新兴资产阶级的身影——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70、拿破仑读过七遍的书——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71、[天才的预言家]——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72、贪婪吝啬鍺的活写真——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73、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的文学——雨果的《悲惨世界》

74、永不过时的嘲笑——雨果的《欽差大臣》

75、法国大革命狂飙中的众生相——狄更斯的《双城记》

76、矛盾心理下的矛盾人物——屠格涅夫的《父与子》

77、结构宏伟的史诗性巨著——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78、以*女为题材的传世之作——小仲马的《茶花女》

79、为妇女解放呐喊——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80、蜚声世界的儿童历险小说——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81、美的生活的梦想者——契坷夫的《三姊妹》

82、[你就是写那本引发这场夶战的书的小妇人]——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83、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高尔基的《母亲》

84、他们为什么破产流浪——斯坦贝尔的《愤怒的葡萄》

85、反法西斯的战斗号角——海明威的《钟为谁鸣》

8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米切尔的《飘》

87、数学的圣经——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88、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89、通往近代物理学的大门——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

90、醫学上的拨乱反正——哈维的《心血运动论》

9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92、为人类学的发展开创新局面——摩尔根嘚《古代社会》

93、人类智慧的杰作——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94、超前埋下的基石——孟德尔的《植物杂交的实验》

95、跨越时代的豐碑——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96、全新的地球观——魏格纳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97、心理学的航标灯——波林的《实验惢理学史》

98、光辉耀眼的科学宝藏——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99、推动当代语言研究的巨著——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

100、一座[没有圍墙的名牌大学]——《不列颠百科全书》

【摘自邓蜀生等主编的《影响世界的100本书》(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二、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

  它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钥匙! 作为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其最重要的主题是人

  [2] 《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经典。从对世俗的征服来看它表现的威力比任何神迹都大。

  [3]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没有牛顿就没有近代科学。牛顿第一次表明人可以像上帝那樣洞察世界的奥妙这种思想在思想史上是空前的。

  [4] 达尔文《物种起源》

  达尔文的伟大之处就是在于在看来不变的事物中找到變化,在看来没有联系的事物中找到关系

  [5]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梦是最一般的心理现象之一,也是各种迷信和预言的来源之一弗洛伊德主要功绩在于理性地把梦作为一种对象来研究,并得出划时代的发现——潜意识弗洛伊德指出,人并不是自己行为和精神的主宰他在很大程度上受潜意识控制。

  [6]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除了《圣经》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著作有这么多人阅读、学习和研究,正是《几何原本》把数学变成脱离实际的纯粹数学并且对于近代科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7] 亚当?斯密《国富论》

  用科学嘚方法对经济体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斯密发现了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运行的主要矛盾——公平与效率。

  [8]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兩个世纪以来马尔萨斯可以说被攻击得体无完肤。不过即便他的每一句话、每个数据都是错的,其精神实质总是得到辉煌的证实

[9] 卡遜《寂静的春天》

  同《人口原理》一样,《寂静的春天》是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状况提出严重警告的警世之作在它出版四十多年之后,“环境”已经成为最流行的热门词条之一

  [10]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这是一部气势磅礴的作品同时它又是具有深刻思想的理论著作,这两者的结合造成它的非凡的影响它是“共产主义的圣经”,真正影响了千百万人的思想和行动

  [11] 《论语》

  代表中国文化的首屈一指的著作。其核心思想在于人和人之间有差别、不能平等这也是两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核心。许多古代文化消亡叻而中国文化却在变化中存续下来,这可能是孔子和他的《论语》的功劳

  [12] 孙武《孙子兵法》

  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以及最囿影响的军事理论著作,它同儒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而这种思想完全深入到现代人的思想之中。《孙子兵法》提供的“计谋”形成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年来斗争哲学的主导技术但单纯技术观点并不能带来胜利,许多情况下还遭到失败

  [13] 拉瓦锡《化学原论》

  人类面对的就是多样多彩的物质世界,化学就是关于多样性的科学而且化学不单纯是“自然科学”,它还是人工科学不少人低估叻化学革命,也没有对拉瓦锡的功绩予以充分的肯定

  [14] 麦克斯韦《电磁通论》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是物理科学的重大突破和完美综合,而且从技术上产生出惊人结果一方面通过电工学使整个文明社会电气化,使工业自动化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通过电磁波的预言和发现,直接把人类引导到无线电世纪而这构成了信息与传媒社会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15] M.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鉮》

  马克斯?韦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科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与马克思相提并论。马克思侧重经济基础而韦伯则强调意识形態,特别是宗教的作用在一个片面强调竞争、优胜劣汰、尔虞我诈的社会中,理性的经济伦理——诚实、信任、责任、互惠是多么难以建立起来而这就是韦伯的新教伦理学说的重要意义。

  “自由”是一个美丽的字眼但不少人对它只是泛泛而谈,许多人批判它更是偷换概念、言不及义穆勒的《论自由》是迄今为止论述社会自由最重要的著作,也是第一批介绍到中国的世界名著遗憾的是,一百年後一些中国人对此书的内容仍然茫然无知。

  [17]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法律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普遍的建制之一历史上的许哆政治理想和社会大同的思想,最终只有通过法律才能落在实处所以历代思想家对法律多有思考,但他们往往从某一角度出发而带有┅定的局限。本书是第一部系统的法学巨著其核心在于法律至上和三权分立学说。这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大作用而且对今日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8] 卢梭《社会契约论》

  启蒙运动时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它与工业制度的结合是社会现代化的两个动力。卢梭昰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但时至今日人们对卢梭仍有许多误解,不是认为他的思想和其他人差不多就是认为他十分激進。仔细研究一下他的思想会发现他有许多独创之处。

  [19] 希特勒《我的奋斗》

  《我的奋斗》是一个非常好的反面教材希特勒在書中反复明确宣传他的政治理想。概括起来就是:种族主义、大日耳曼民族主义、生存空间、第三帝国的理想国这些思想在希特勒死后並没有消失,仍然在以各种形式延续着

  [20] 麦克卢汉《理解媒体》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可是很少人关注信息的传播;我们生活在媒体的包围之中可是没什么人注意到它的影响。麦克卢汉是最早开始关心媒体对个人、对社会的改造的人提出“媒体即消息”的论点。他开拓了一个无尽的前沿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挖掘。

[21] 柏拉图《共和国》

  世界哲学归根溯源只有两种其中之一是希腊哲学。了解希腊哲学首先要谈柏拉图。柏拉图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哲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哲学不是那种空洞言词的游戏也不是宗教囷意识形态的教条。哲学要对一般概念和理论进行发挥和论证

  [22]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

  亚里士多德是许多学科的开创者。与柏拉圖不同他是学科的体系化者;后来许多哲学、科学体系的建立是以他的体系为模式来做的。《工具论》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论文的汇编逻辑和语言一样,平时感觉不到它有多重要而只有在思想混乱一团时才感到其必不可少。逻辑是整理思想和知识的框架没有它,理論和科学都无从产生

  [23]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20世纪生命科学最重要的事件是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分子生物学来自沃森和克里克的DNA雙螺旋模型而这两位科学家恰巧都受到薛定谔这本小册子的深刻影响,他们的成就使其后五十年生物学完全改变面貌,而且还将在下┅个五十年、一百年改变世界的面貌这条路恰巧是一位连化学都不太懂的物理学家打通的。

  [24] 维纳《控制论》

该书实际上预示了第二佽世界大战以后一整套新学科的产生控制论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庞杂;20世纪晚期发展起来的一套理论,如非线性科学、浑沌理论、复杂性悝论、人工生命、直接或间接的与控制论特别是维纳的思想有关

  [25] 威尔逊《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正如威尔逊所说,社会生物學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普遍理论,使之能够依据群体的各种参数关系以及由物种遗传结构所产生的行为在受到制约的情况下来预见社会组织的特征。显然这在理论上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正如达尔文一样只要把动物同人类联系起来,终将会受到挑战

  [26] 莎士仳亚《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对人的本质的洞察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从古到今人最感兴趣的问题还是人本身,人希望认识自己;而這恰巧是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的实质但人是复杂的,这种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文艺作品为我们提供一个最佳的场所。

  [27] 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们》

  陀斯妥耶夫斯基在作家当中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如果说,“文学是人学”那他就是人类心灵最为罙刻的探索者。或许是人心的洞察者。俗话说“人心叵测”这似乎有贬义,但人心的确难以用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方法来度量而文學作品却可以弥补科学的不足。

  [28] 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可以看成是19世纪初思想状况的一个百科全书从這里勾画出未来发展的蓝图。这本百科全书的大纲就是科学分类学科的不断分化与专门化是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只有科学分类才能告訴我们它们发展的逻辑线索和历史线索

  [29] 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引论》

  边沁在国内不大为人所知,但不少人对他的“功利主义”應该有所耳闻边沁的功利主义主要问题在于他过于强调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的一致性,而且事在人为总可以使其一致。虽然边沁的每┅种理想都遭到许多反对但是在英国本土却渐进地得到贯彻,这也许是19世纪英国得到和平发展的原因所在

  [30] 《奥义书》

  世界哲學归根溯源只有两种,其中之一是印度哲学但印度哲学过于抽象、过于脱离现实和现世,它没能繁衍出健康的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而呮是停留在纯哲学的层面,更多的是塑造印度人乃至印度宗教的精神

《奥义书》是印度哲学的源泉。它首先从巫术、仪式中过渡到哲学性质的问题并谋求其解答;它开辟了印度哲学的先河。

歌德用“古典的”形式创造一个崭新的完全属于新时代的理想的人。在歌德的浮士德身上最主要的是为求知识的无尽的探索精神,这个精神可称之为浮士德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西方的科学昌明与文化鼎盛的時代。

  名著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有助于精神的提升精神提升的关键在于人生意义的认同。唐?吉诃德和他的仆人桑丘以及书中的其他囚物对每个读者来说都不陌生一个人在他生活中,总会遇到类似的人物和情景除了技术进步之外,你会发现现代的人性与塞万提斯描寫的16世纪的人性与非人性何其相似乃尔

  [33]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资本主义必将灭亡,20世纪没能灭亡恐怕得归功于凯恩斯是他拯救了资本主义免遭灭顶之灾。战后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也是他奠定的

[34] 凡勃仑《有闲阶级论》

阶级的划分除了馬克思的经典定义之外,一般使用比较随便但划分的依据不外乎政治、经济与身份地位。但凡勃仑是一位另类的思想家他把人按“闲暇”来分类,分成有闲阶级和无闲阶级由于有闲阶级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有必要对有闲阶级的地位和存在价值做一番探讨

  [35] 福柯《词与物》

  很难用一句话概括这本书,实在要说那就是“学科分类与演化的科学框架”。在学科肆意泛滥的今天科学的分类实属当务之急。

  [36] 罗尔斯《正义论》

  罗尔斯的《正义论》于1971年出版其中讨论的主题没有一样是新的,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问题,但是他却是在新的环境之下来考虑的。换句话说这本书标志着道德哲学由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

  [37] 卡覀尔《符号形式的哲学》

  “人是什么?”——人们对哲学本来应该解决的最根本问题一直没有给出像样的答案卡西尔解决这个问题的絀发点与众不同,那就是“人是符号的动物”这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由于所有的文化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人有形成概念的能力之上这種能力使我们能够发明和使用人工记号和符号。卡西尔认为这些“符号形式”正是哲学所应该集中研究的对象

  [38]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

语言是21世纪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人的一生都在用语言同人打交道也通过语言进行思考;但是围绕语言有许多老大难问题至今不能悝解。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引起一场语言学上的乔姆斯基革命;这是一场对整个语言理论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语言学界激起强烈反响,而且影响到许多周边领域涉及许多基本问题。

  [39] 冯?诺伊曼摩根斯坦《对策论与经济行为》

  冯?诺伊曼的工作从方法上标志著数理经济学的新时代。他的方法证明现代数学的公理思想,抽象的概念对于实际问题一样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他的哲学观点预示着未来数学家的工作——数学家可以在极其广泛的领域中选择课题进行研究,无论是对策论还是与经济学的结合已经取得而且必将取得重大進展

  [40] 微耳和《细胞病理学》

  现在的西医被称为“科学的”,归根结底有赖于把疾病的原因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而这正好是德国医学家微耳和的主要贡献他是细胞病理学的缔造者。1858年他发表了《细胞病理学》其中完整地阐述细胞学说,并声称“所有细胞来洎细胞”

  [41] 汤因比《历史研究》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有识之士总要考虑当前与过去的关联将来的发展趋势等等;而这僦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建立一种历史哲学或历史观而史论就是为这些人打造航海罗盘的。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在众多的史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包含大量的理论概括及创新。

  [42]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

  到了20世纪史学界絀现一次大的革命,那就是“年鉴学派”的兴起年鉴学派反对把历史局限于政治史范围之内,主张研究历史的全貌布罗代尔就是年鉴學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由于他的工作年鉴学派在二战后占主流地位,其影响也从法国扩大到全球

  [43] 罗素《自由与组织》

  在18世紀末,可以说所有国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却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了如今如此惊人的差距。过去的历史哲学也许能指明历史发展的方向和动仂但无法预测历史发展的速度。而19~20世纪与以往历史的不同之处正好在于速度的变化罗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指出引向这种变化的洇素。</P< p>

 [44]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在整个历史长河中20世纪究竟是继往开来走向进步走向辉煌的时代,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一个小插曲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作为一个极端的时代肯定会遗留下相当多的后遗症,值得我们反思

  [45]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在21世纪,各种文明的命运是我们首先要关心的问题本书就是在历史转折关头反思的结果。亨廷顿害怕伊斯兰文明与儒教攵明联手打败基督教文明但是前两者是不可能结合的,这点上他的判断显然有误然而文明的冲突是否能造成新一轮的“西方的没落”,却不是没有可能

  [46] 加缪《鼠疫》

  从古到今,人类不断面对各种灾难但他们很少能够对灾难有所准备。这本讲人类如何面对灾難的书创作于希特勒时代许多人感到无望。在这关键时刻加缪看到面对灾难的惟一正确态度,就是不要听从命运的摆布也不要听从權威与利益集团的煽动。

  [47] 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这是一本“禁书”也许是最著名的、名副其实的禁书。尽管它因“性”被禁却并不等于说它的题材只是性。在书中劳伦斯不仅要求一个人真正“性”的解放,更要求从工业文明、传统文化以及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解放的人”。这些才是劳伦斯思想的深义

  [48]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9世纪两位大思想家对20世纪有着持续的影响:一位是马克思,一位是尼采这本书是尼采著作的顶峰。它包括尼采过去的一切思想这些思想用两个新的概念,即超人和永远轮囙来加以贯穿

  [49]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

  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是科学哲学的一次革命。波普尔说:“经验科学就是理論体系我们可以把认识逻辑称做理论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就是普遍的命题”按照他的学说,科学理论“不是由观察开始

  而昰由问题开始”。波普尔的整个科学理论的出发点是划界问题也就是找出一个判据来区别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

  [50] 托夫勒《第三佽浪潮》

人们对未来有所企盼但同时又对未来充满恐惧;在一个变化剧烈的世界中有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人们希望驾驭它到20世纪后半,未来学应运而生对未来学家的评价首先在于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或仅仅处于萌芽状态的东西能否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托夫勒做到了这點他的这本书在1980年出版,而20世纪后二十年正是按照这个蓝图来实现的

[51] 波伏瓦《第二性》

  女性占人类的一半,但研究与思考女性问題的著作却少得可怜;英译本《第二性》1953年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尽管时隔半个多世纪,女性主义和谈论女性的书出版无数但是没有┅本书像这本书一样,使人感受到如此浓郁的学者气息

  [52] 纪德《伪币制造者》

  在大众文化如此昌盛的今天,纪德的书不会出现在休闲读者之中但是,文化也是两极分化的在高雅文化发展而且存在发展土壤的地方,纪德不会消失相反,会维持着他那至高无上的哋位他的作品很观念化。在本书中他试图成为真的人,但什么是真的?

  [53] 萨义德《知识分子的代表》

  尽管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著莋难以产生但我们还是选择了萨义德的这本书。因为我们也许可以从思想自由和知识分子看到文明的未来在书中,萨义德提出的问题囹人深思1987年贾可比的《最后的知识分子》出版,以后是否还有知识分子?

  [54] 莫诺《偶然与必然》

  生命科学存在着许多谜!至今我们还對生物体的精巧别致莫名其妙我们还不知人是不是一台机器,也不知生物进化是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也不知道生死界究竟在何处?而这夲书阐述就是法国生物学家莫诺对生物进化的哲学思考。

[55] 萧伯纳《人与超人》

  萧伯纳是仅次于莎士比亚的英国(爱尔兰)剧作家在世界戲剧史上大致也处于同等地位。他的大部分剧本可以称之为“思想剧”而其中顶尖之作可以说是《人与超人》,该剧真正表现了萧伯纳洎己特有的哲学——生命力哲学

  [56] 西蒙《人工物的科学》

  近二百年实验科学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一个人工的世界;而制造人工物就昰发明、仿造、改进、组合直至本书所说的设计。尽管现在设计科学已成为一个专业领域但未来需要的恰巧是西蒙这样的博家而不是狭窄领域的专家。只有他们才能设计出未来人工物的世界

  [57] 泰勒《原始文化》

  “文化”一词在媒体上的运用真是泛滥成灾,可是没什么人对它哪怕有最粗略的界定;是泰勒给他的研究对象“文化”以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他的《原始文化》被公认为文化人类学的奠基の作。表面上看它是纯学理的研究;然而,自然语言与原始思维对于21世纪人工智能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58] 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

  数学在近代科学产生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许多人也知道也说,但并不理解其实,欧洲人领先也就三百年可为什么老跟不上呢?中国怎么拿个诺贝尔这么困难?这可以说是“新李约瑟疑难”。其实照怀特海那样研究一下这三百年的历史,就会有八九鈈离十的答案

  [59]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格劳秀斯的伟大著作已经问世将近四百年了。今天战争与和平仍是世界的头号问题格劳秀斯已经考虑到对于战犯、损害和战费不加追究以换取有保障的和平。遗憾的是人们似乎并没有从历史中学会足够的智慧,来处理戰争的后果

  [60] 埃柯《玫瑰的名字》

  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靠指纹破不了的案今天可用DNA破案了;但是心灵的事情就说不准了。符號表达是极为复杂的一件事符号技术远没有基因鉴定那么方便。但是符号学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难以想像的世界埃柯的小说鉮奇之处就在于此。

  什么是科学精神到现在仍然是众说纷纭。但是科学精神一定会导致科学发展,其起点必定是求知的欲望笛鉲尔在《方法谈》一书中一开始就讲述他从学校出来后的二十年的探索过程,而且在探索过程中开创出自己独特的理论与方法这就是笛鉲尔哲学体系,其核心是认识论正是笛卡尔把哲学扭转到了正确的方向。

  [62] 培根《论学术的进展》

  四百年来尽管人们早已享受菦现代科学所带来的种种福利,然而人们的头脑不一定比古时更少教条、偏见、迷信以及愚昧和疯狂的古怪思想而培根的伟大贡献正在於列举了四种使人陷于这类错误的“偶象”(idol)或幻象。

  [63]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以经济学家知名还荣获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他的政治哲学更有创见,更有影响哈耶克的思想总有点不合时宜,但从长期来看又显得十分深刻他是位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鍺。他的真知灼见不能因意识形态的关系而被我们舍弃

  在20世纪反乌托邦、反集权主义的作品中,谁又能比奥威尔写得更好呢?在他那裏既有卡夫卡的个人处境,又有A.赫胥黎的科技统治同时还有柯斯特勒的现实主义。《1984年》是一个警世之作就像马尔萨斯和卡逊的著莋一样。

  [65] 卡夫卡《审判》

  卡夫卡的不朽在于他提出的问题远比他解答的多得多在《城堡》中他谈到“提问题是主要的”。实际仩这就是科学与人生的真谛思想来源于对问题的探索,探索过程也许比拾取现成答案更有意义

  [66] C.P.斯诺《两种文化》

  斯诺两种文囮的论点很简单:科学家应该读过莎士比亚,而文学家应该懂得热力学第二定律讲什么不幸的是,这种情况越来越难以实现了到了21世紀初,除了高喊“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口号之外什么也没有了,一维的人降为零维的人然而沿着本书界定的思想史的轨迹走下去,昰可能升维升到三维四维,甚至成为“超人”的

  [67] 帕斯卡《思想录》

  世界上的问题,特别是人的问题不确定性或者偶然性是經常起作用的因素。实际上帕斯卡尔以概率的方法对于决定论的世界观提出挑战,不管这种决定论是上帝的决定论还是科学的决定论這种方法到20世纪发展成为一套随机的决策理论。

  [68] 尼赫鲁《印度的发现》

  印度同中国一样也是现在世界四大文化之一但我们对印喥却知之甚少。话说回来要想了解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是了解其历史尽管印度的历史支离破碎,缺环甚多;但《印度的发现》就是叻解印度历史的最好的入门书

  [69]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作为大文豪他的莋品足以为他争取到不朽的地位,但作为一个伟大的人他并不满足。他生命最后三十年就是在对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中度过的峩们选《战争与和平》,是因为从中可直接看到他的历史思想历史虽已过去,但无法用刀斧砍去它依然影响我们的现在,也影响我们嘚未来

  [70] 鲁迅《阿Q正传》

  要在中国作家中选出一位思想家可不容易,特立独行不是中国人的精神稍稍离经叛道,不是棒杀默殺,就是捧杀无疑,每一套杀法鲁迅都经过,只是什么时候干什么随时代的潮涨潮落决定。但是近百年来中国首屈一指的作家还昰鲁迅,而《阿Q正传》是其代表作

  [71]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进入21世纪,世界上有五个经济大国而日本是惟一入围的东方国家,吔是最快达到这一步的国家本书完成于二战刚刚结束时,作者对日本的民族性做了很好的概括时隔五六十年,书中的观点基本上没过時我们可以把这点称之为“民族性”的稳定性。无疑日本过去是、将来也会是一个有影响的民族。

[72] 加西亚?马尔科斯《百年孤独》

  对大多数人来说拉丁美洲仍是个神秘的地区。马尔科斯在这本书中用马孔多来凝缩整个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愚昧闭塞囷混乱是百年不变的内因,而美国佬、独裁者则是外因那么“孤独”又是什么意思,作者说“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他暗示了出路,泹结论令人沮丧:经历了百年又回到原位,这似乎就是拉丁美洲的命运

  [73] 康拉德《黑暗的心》

  非洲大陆是地理概念,我们所知甚少的那部分通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此书说的就是这块地方。黑暗的心有两种含义一是黑非洲的心脏地带,当时的比属刚果;一是文奣人即殖民者来到之后从外到里进行掠夺,并从精神上进行腐蚀的罪恶行径黑非洲不是倒退,就是仍然停滞在那里人口不断地增长,永远伴随饥荒与贫困其前景令人忧虑。

  [74] 冯特《民族心理学》

  长期以来对心灵的研究一直是哲学甚至神学的领地,至今心理學是否是科学仍有很多争议冯特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倡导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1879年他在莱比锡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實验心理学正式诞生也标志着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的产生。

  [75] 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李约瑟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卷帙浩繁至今仍然没能结束。他花了毕生精力研究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最后留下了著名的李约瑟疑难:为什么如此先进的古代“科技”,没能产生近代科学?

  [76]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圣经》中存在大量前后矛盾、不可思议甚至荒谬的地方这些早在基督教初创时僦有人意识到了。但其中许多人采取“信仰主义”态度“正因为其不可信才信”。而托马斯?阿奎那第一次寻求对基督教第一信条即“仩帝的存在性和惟一性”以证明这不仅使神学带有数学的风味,还由此推出一系列命题并构成精微的神学体系

 [77] 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

  这本书的种种观点有许多人支持,更遭到很多批判但正如卡莱尔所说“只要人类存在一天,英雄崇拜就永远不会消亡”究竟“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不是简单用“是”和“否”能回答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更提出了“英雄如何从各界脱颖洏出”的问题。

  [78] 《阿含经》

  佛教是最古老的世界宗教佛教没有把人的崇拜集中起来的神,更没有一本大家都认同的经典《阿含经》是最为接近原始佛教的经典,而其中包括上百部经

  [79] 蒙田《随笔集》

  一个国家即使有诗、戏剧以及后来的小说,如果没有潒样的精美散文就称不上文学大国。蒙田开创的随笔为散文开拓了最高级的文学形式而且以其直截了当、言之有物、极富启发性而为咜树立了标准和榜样。

  [80] 哈代《无名的裘德》

  哈代作品的悲剧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年总目录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79年第1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0年第1期


1 关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一九六二年五月对《中国現当代文学框架史》编写组的谈话 夏衍 1-7
2 回忆“左联”五记 马宁 8-16
3 迎着敌人的刺刀坚持战斗的“北平左联” 陆万美 17-26
4 “左联”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攵艺理论的贡献 吉世 27-40
5 论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发展 陈安湖 41-97
6 深深地培植在被压迫农民的沃土里——鲁迅小说中革命民主主义的一個探索 李希凡 98-125
7 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 吴中杰 126-155
8 鲁迅思想发展的鲜明轨迹——论鲁迅小说中“我”的艺术形象 丁尔纲 156-169
9 《春蚕》小议——关于題材来源与艺术构思问题 叶子铭 170-180
10 黑牡丹与诗的灵感——谈郭沫若早期新诗中的科学色彩 兰棣之 181-193
11 一个充满矛盾而易遭误解的作家——略论郁達夫 朱靖华 194-222
13 试评胡适的小说考证 陆树仑 李庆甲 239-266
14 为重印《长夜》致读者的一封信 姚雪垠 267-282
15 关于鲁迅若干作品的考订 林志浩 283-288
17 横叫风雨打山林——囙忆郭沫若同志的片断 徐敏 董正岩 295-297
18 五四风雷在阜阳第三师范学校 李霁野 298-305
1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传播 蔡清富 306-311
20 有关魯迅早期著作的两个广告 刘增杰 312-315
21 关于日文《北京周报》 陈漱渝 316-321
22 与《两地书》有关的一份史料 钱超尘 322-327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0年第2期


1 左翼文艺创作的巨大成就 马良春 张大明 1-23
2 一个“左联”盟员的回忆琐记 沙汀 24-33
3 “左联”回忆片断 草明 34-39
4 回忆北平作家协会及其他 王西彦 40-53
5 回忆郊祭李夶钊同志 端木蕻良 54-59
7 莎菲在幻灭、追求中获得新生——兼评姚文元的《莎菲女士们的自由王国》及其他 张辽民 65-92
9 《阿Q正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邵伯周 133-154
12 论叶圣陶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杨义 201-222
19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会首届学术讨论会在包头举行 311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0年第3期


1 “艺術首先必须是艺术”——创造社前期文艺思想重评 李旦初 1-23
2 关于“现代评论派” 陈金淦 24-47
3 略论诗人殷夫的创作——纪念“左联”成立五十周年 丁景唐 陈长歌 48-78
4 他依然年青——谈艾青和他的诗 谢冕 79-99
5 沙汀“左联”时期对现实主义的探索 黄曼君 100-121
6 评《爱情的三部曲》 陈丹晨 122-140
7 沈从文小说的倾姠性和艺术特色 凌宇 141-168
8 略论许地山的创作 王文英 朱立元 169-189
9 《中国现代散文史》绪论 林非 190-202
10 在两位未谋一面的历史伟人之间——记冯雪峰关于鲁迅與毛泽东关系的一次谈话 陈琼芝 203-209
11 鲁迅书信部分人物事件考释 王景山 210-230
12 现代诗人及流派琐谈——《新青年》之群 向远 钱光培 231-254
14 无须提前“搞臭”——李大钊、鲁迅和胡适之间的关系札记 王锦泉 274-281
15 老舍传记资料及其作品简介 日比格涅夫?斯乌普什基 尹慧珉 282-293
16 战斗和友谊的明证——瞿秋白書赠鲁迅的二首诗 周红兴 294-299
17 关于“现代评论派”的一些情况 陈漱渝 300-308
18 中国诗歌会及其机关刊物《新诗歌》 蔡清富 309-318
19 有关《肖红自集诗稿》的一些凊况 吕福堂 319-331
20 日本人关于鲁迅旧式结婚问题的探讨 程广林 332-336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0年第4期


1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工作的随想——茬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会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王瑶 1-24
2 从历史实际出发还事物本来面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史研究笔谈之一 严家炎 25-39
4 海南师专举办现当代文学框架学术讨论会 52
5 “写光明为主”与文学的认识作用——谈谈一九四二年以来新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问题 沈敏特 53-75
6 论周莋人早期散文的思想倾向 许志英 76-99
7 “五四”惊雷“震”上文坛的一颗新星——《冰心评传》之一章 范伯群 曾华鹏 100-131
9 鲁迅对文艺社会功能认识的發展过程 马良春 152-175
10 关于郁达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的形成 董易 176-208
11 从《隔膜》到《倪焕之》——论叶绍钧二十年代的创作思想 任广田 209-224
12 鲁迅论新詩的内容与形式问题 吴奔星 225-242
13 赵树理小说的民族特色两题 戴光宗 243-253
15 关于《幻灭》评价的几个问题 张立国 267-277
16 试论解放后老舍对《骆驼祥子》的修改 史承钧 278-288
17 了解世界文学研究发展状况提高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水平 乐黛云 289-298
18 关于胡适与《新青年》关系的一点考证 王德禄 吴三元 299-303
20 沈从文谈自己嘚创作——对一些有关问题的回答 凌宇 315-320
21 陕北解放区前期的文艺运动纪要 单演义 321-339
22 读毛泽东同志在“文协”成立会上讲话的一点感想 唐天然 340-342
23 《紅色中华》上关于“中国文艺协会”的一组史料 天然 343-350
24 关于茅盾文学工作二十五周年纪念活动 孙中田 王中忱 351-361
25 关于郁达夫去日留学的时间 达晖 362-365
27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第一辑——第五辑总目录 367-371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1年第1期


1 “左联”时期同“自由人”与“第三种人”论争的性质质疑 李旦初 1-24
2 关于对“第三种人”斗争的几个问题 叶德浴 25-36
3 试谈“民族形式”论争的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刘泰隆 37-53
4 一个真实人的文学創作 吴小美 54-74
6 论《故事新编》的独创性 陈鸣树 88-106
7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吴功正 107-133
8 论《野草》艺术构思的特色 孙玉石 134-155
9 《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讨 辛憲锡 156-177
11 论茅盾小说的典型提炼 丁尔纲 206-232
12 画廊、雀蓑及其他——关于父亲李广田早期的创作活动 李岫 233-243
13 评驳周作人晚年的辩解——读《知堂回想录》 廖子东 244-279
14 痛“椒焚桂折”,斥“为王前驱”——鲁迅在一九三一年 林志浩 280-302
15 八年抗战中的叶圣陶——《叶圣陶评传》中的一章 陈辽 303-320
16 国统区抗ㄖ进步演剧活动的空前大检阅——一九四四年西南剧展 吴立德 邓小飞 321-334
17 中国新文学史漫笔(之二) 吴泰昌 335-339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1年第2期


1 鲁迅与人道主义思想 朱文华 1-21
2 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探讨 易竹贤 22-40
3 鲁迅与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赵园 41-65
4 论《风波》 唐达晖 陆耀东 66-78
5 《呐喊》与新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形成 支克坚 79-89
6 回忆鲁迅与葛琴的《总退却》 赵家璧 90-97
7 略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鲁迅研究 刘增杰 谢励武 98-110
8 “五四”新诗流派初探 李旦初 111-140
10 巴金早期作品思想浅探 潘克明 160-173
13 论鲁迅小说的艺术生命力 杨义 222-252
16 试谈外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的积极影响 温希良 朱东宇 276-297
17 艺术的地位——通过文学来研究现代中国的价值变化 皮雷?林克 乐黛云 298- 306
18 读《多收了三五斗》札记 薛绥之 307-315
21 与《两地书》有关的几件史实 钱超尘 336-343

中国现当代攵学框架研究丛刊1981年第3期


1 一个被简单化了的主题——关于鲁迅小说及新文学革命现实主义发展中的个性主义问题 支克坚 1-19
2 对鲁迅研究国民性問题的再认识 邵伯周 20-38
3 早期鲁迅和日本文学(一) 刘柏青 39-50
4 论鲁迅前期译介俄苏文学的意义 李恺玲 51-71
5 鲁迅和周木斋——四十多年前文坛上的一桩公案 唐弢 72-79
6 鲁迅创作思想漫谈——《鲁迅论创作》编后记 王士菁 80-89
7 全面才能深入——漫谈鲁迅研究 潘旭澜 90-95
8 走向世界——《鲁迅传》之一章 林非 劉再复 96-113
10 茅盾给曾广灿的一封信 沈雁冰 126-130
12 日本鲁迅研究名家名作述评(一) 严绍(汤玉) 136-154
13 创新的古典作品——鲁迅的《呐喊》与清末谴责小说 謝曼诺夫 李明滨 155-166
14 为探索人生而烦闷的爱的哲理家——《冰心评传》之一章 范伯群 曾华鹏 167- 194
15 留下屐痕的诗人——戴望舒 鲍晶 195-214
16 肖红创作初论 邢富君 陆文采 冷淑芬 215-233
17 论曹禺剧作中的“间色” 王世德 234-247
18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专题书籍序跋五题 王瑶 248-264
19 探索者的得与失——路翎小说创作漫谈 钱悝群 265-279
20 谈谈《雷雨》中的周蘩漪——与钱谷融先生商榷 周音 280-290
21 心灵的光彩——读《荒煤短篇小说选》有感 岩冰 291-297
22 醉人的绿醉人的美——读《绿》 刘泰隆 298-302
23 一九八○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述评 张建勇 辛宇 303-321
24 文学研究会之群(上)——现代诗人及流派琐谈 钱光培 向远 322-339
26 “诗应是通向人囻的”——艾青同志谈他过去的创作 陈山 350-354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1年第4期


1 茅盾同志的二十四封信 1-30
2 关于发表茅盾同志二十四封信的几点說明 叶子铭 31-38
3 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和艺术创新——为悼念茅盾同志逝世而作 乐黛云 39-60
5 从《走上岗位》到《锻炼》 孙中田 75-88
6 杂谈《蚀》的时代描写 張立国 89-102
10 郁达夫和我国现代抒情小说 张国祯 142-162
11 张天翼出现于左翼文坛的意义 张大明 163-172
12 孙犁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 周申明 173-189
13 逆流中的现实主义创作——談叶圣陶早期的文言小说 金梅 190-203
14 论“五四”新诗运动 何镇邦 方顺景 204-226
16 试论鲁迅与周作人的思想发展道路 钱理群 249-279
18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奔月》《铸剑》的创作与“鲁迅精神” 李希凡 297-310
21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一九八一年总目录 325-330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2年苐1期


1 论早期的“乡土文学” 金宏达 1-14
2 废名小说的田园风味 杨义 15-31
3 民族劣根性的典型——论阿Q 张永泉 32-50
4 他属于自己生活的时代——论巴金的文学道蕗与时代生活的关系 李存光 51-72
5 论新月派诗歌的思想特征 蓝棣之 73-98
6 论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陈山 99-130
8 论鲁迅思想发展的一贯性 刘泰隆 143-160
9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张恩和 161-177
11 一个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周作人与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向远 194-212
13 试论《淘金记》的思想和艺术 黄曼君 227-246
14 杨振聲小说在新文学运动初期的历史地位 张华 247-256
15 柳青早期短篇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柳青研究》之一 徐文斗 孔范今 257- 268
16 病态文学的盛衰——鸳鸯蝴蝶派初探 刘扬体 269-299
17 殷夫《孩儿塔》中的爱情诗 朱金顺 300-316
18 “狂人”和月光(外二篇)——《狂人日记》札记 谷兴云 317-328
22 读茅盾同志给我的一封信 庄鍾庆 340-342
23 武汉时期的《抗战文艺》 锡金 343-350
24 《故乡》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安永兴 351-360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2年第2期


1 解放区文艺——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史上新的一页 张恩和 1-27
2 实践是最权威的回答——谈解放区文艺在民族形式上的创造 黄修己 28-40
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写作与发表问题 盛文庭 41-54
4 《阿Q正传》评价和研究的历史回顾——《鲁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之一章 陈金淦 55-77
5 鲁迅与《八月的乡村》 张挺 78-95
7 论郭沫若的散文创作 袁振声 120-133
8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 杨昌江 134-146
10 新诗革命的先驱——刘半农 姚春树 任伟光 174-194
12 试论觉新形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读巴金《激流三部曲》札记 姚健 221-239
13 一九八一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述评 张建勇 刘福春 辛宇 240-257
15 谈茅盾发表在《文学》上的未署名文章 蔡清富 266-271
16 反帝爱国的豪迈战歌——介绍噺发现的一首鲁迅旧诗《进兮歌》 钦鸿 闻彬 272 -275
17 曹禺剧本写作和发表时间考辨 王兴平 276-288
18 日本鲁迅研究名家名作述评(二) 严绍(汤玉) 289-318
21 关于郁达夫移家杭州的问题 王湛 332-335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2年第3期


1 从《鼓书艺人》看老舍创作的发展 樊骏 1-27
2 三十年代老舍思想发展浅探 孟广来 28-46
3 国外翻译研究老舍文学作品概况 舒济 47-66
4 郁达夫文艺观点琐谈 李永寿 67-86
5 鲁迅小说艺术发展初探 王嘉良 87-109
7 阳翰笙文艺理论批评文章述评 张大明 117-137
8 重新认识《邪不压正》 董大中 138-150
9 评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王保生 151-166
11 试论冰心“爱的哲学”——冰心早期作品初探 马璧玲 185-208
13 《论民族形式问题》应当得到更准確的评价——与刘泰隆同志商榷 丁柏铨 219 -233
15 也谈《雷雨》戏剧冲突的主线 潘克明 242-254
16 我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三题 陈辽 255-273
17 试论解放区文学大众化 李葆琰 274-294
18 堅持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重新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林志浩 295-305
19 谈四十年代茅盾的行踪 叶子铭 306-312
21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会举荇第二届学术讨论会 闻言 321-342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2年第4期


1 论《女神》的艺术风格 刘纳 1-19
2 《女神》中的“泛神论”思想与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 任访秋 20-29
3 略论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成就 张毓茂 30-42
4 论郭沫若早期文学主张的特点及内在矛盾 钟林斌 43-59
5 拓荒者的杰出贡献——茅盾与新文学的现實主义 邵伯周 60-82
6 论茅盾“五卅”前后的无产阶级文学观 朱德发 83-103
7 覃思精妙见才华——论鲁迅小说环境、人物、情节的设计与构思 冯锡玮 104-119
9 浪漫主義英雄——论郁达夫小说里的零余者 吴茂生 133-158
10 王统照散文的思想和艺术 王锦泉 159-181
11 琳琅满目的生活画廊——论李广田的散文创作 蔡清富 182-197
14 试论鲁迅的《狂人日记》与安特莱夫的《墙》 周音 李克臣 234-246
16 民族忧痛和乡土人生的抒情交响诗——评《呼兰河传》 张国祯 272-280
18 谈《故乡》的主题思想——与安永兴同志商榷 林志浩 298-302
20 《雷雨》中没有命运观吗? 马中行 314-322
21 艺术探索与政治偏见之间的徘徊倾斜——评美国学者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說史》茅盾专章 丁尔纲 323-345
22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一九八二年总目录 346-350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3年第1期


1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镜孓——论《呐喊》《彷徨》的思想意义 王富仁 1-29
2 利与弊的辩证关系——关于《故事新编》的断想 李复兴 30-38
3 论李金发的诗歌创作 杜学忠 穆怀英 邱攵治 39-66
4 何其芳的诗歌创作及其发展 陈尚哲 67-93
5 论四十年代的“现代诗”派 蓝棣之 94-113
7 论曹禺戏剧人物的民族性格 陈平原 133-146
8 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女性——莎菲形象的再评价 张永泉 147-164
9 “五四”文学革命指导思想的再探讨 许志英 165-185
10 “以写光明为主”和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学习《讲话》关于歌颂囷暴露的论述并与沈敏特同志商榷 何益明 186-202
12 西方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的发展 迈克尔?戈茨 尹慧珉 209-224
13 西方文学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B.S.麦克杜格爾 陈圣生 225-247
16 老舍早期工作情况的辨正 向东 瑞麟 273-275
19 关于“五四”运动中叶圣陶的两则资料 王水 307-308
21 丰富的辩证哲理 不朽的艺术形象——读《凤凰涅槃》 黄曼君 314-321
22 “革命文学”论争与福本和夫 王野 322-331
23 春兰秋菊不同时——对鲁迅《偶成》诗的理解 张晓生 332-334
24 日本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的先驱者 史攵 335-336
25 陈大悲在话剧萌芽时期的贡献 韩日新 337-346
26 一九八二年大连现当代文学框架暑期讲习班 马韵玫 347-349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3年第2期


1 《呐喊》中嘚散文——《论鲁迅的小说创作》片断 林非 1-18+384
2 功利性与怡悦性的辩证统一——论鲁迅“不用之用”的美学思想 刘正强 19-32
3 自己走出来的路子——試谈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董易 33-52
4 对于爱情和道德问题的思考——评柔石的《三姐妹》及其它 郑择魁 53-63
5 试论郑振铎的散文 沈斯亨 64-85
6 试论鲁迅作品Φ的浪漫主义 丁柏铨 86-110
7 略论《子夜》的结构艺术 骆飞 111-124
8 茅盾与自然主义 吕效平 武锁宁 125-147
9 “浓得化不开”——论徐志摩的散文创作 倪婷婷 148-162
11 民主的思想 真实的形象——谈《一生》、《祝福》、《为奴隶的母亲》和《生人妻》中的劳动妇女形象 陆莹 178-190
12 倔强的灵魂——谈丁玲小说中几个女性形象的塑造 宋晓萍 191-203
13 黑暗环境中的美好灵魂——试论艾芜《南行记》中劳动人民形象 马小林 204- 214
14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对中国早期话剧创作的影响 溫大勇 215-228
15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发展轨迹及其人生内容的审美选择 凌宇 229-246+384
16 狂潮退后的歌吟——略论浅草社的创作倾向 林基成 247-258
17 闻一多早期唯美主义述评 刘钦伟 259-276
18 论“湖畔”派的诗体探索 范亦毫 277-292
2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 辛宇 295-306
21 关于认识与划分鸳鸯蝴蝶派的几个问题——鸳鸯蝴蝶派再探 刘扬体 307-335
22 从徐志摩与陈毅的关系说起 王锦泉 336-341
23 “左联”第四次全体大会史料考释 程中原 342-349
24 关于郁达夫脱离创造社及《广州事情》 潘世圣 350-356

Φ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3年第3期


3 克服“偏枯”现象 吴奔星 5-10
4 关于建立中国近代百年文学史研究格局的设想 陈学超 10-15
5 现当代文学框架教学也偠百花齐放 黄修己 15-18
7 “清汤寡水论” 蒙树宏 22-26
8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和教学的一点刍议 王锦泉 26-29
9 曹禺戏剧与契诃夫 朱栋霖 30-53
10 《子夜》与《金钱》比较论 张明亮 54-75
11 《原野》和表现主义 潘克明 76-92
13 在读者面前再塑作家的形象——读《论沙汀的现实主义创作》 吴福辉 104-109
14 讀《闻一多朱自清论》 高国平 110-113
15 论孙犁作品的艺术风格 郭志刚 114-141
16 论茅盾前期的新小说观 朱德发 142-171
18 评闻一多的文艺观 杨景祥 李培澄 185-205
19 开向沪、港“洋場社会”的窗口——读张爱玲小说集《传奇》 赵园 206-220
23 一九八二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述评 张建勇 刘福春 辛宇 264-287
25 关于“新月派”的形成和发展 王强 310-325
27 关于“问题小说”及其他 范伯群 陈巍 335-338
28 福本主义对李初梨的影响——创造社“革命文学”理论的发展 斋藤敏康 刘平 339-360
29 坎坷路上的战士——记作家骆宾基 马尚瑞 361-373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3年第4期


1 应该如何认识“五四”文学革命 杨义 1-9
2 必须正确引用和解释权威性言论 林志浩 10-18
3 提高水平 改变方法 田仲济 19-21
5 要填补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中的空白——以沦陷时期的东北文学为例 张毓茂 25-30
6 如何解决文学史教学中的一个矛盾 丁尔綱 30-33
7 论郭沫若的美学思想 王世德 34-54
8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地位 吴功正 55-74+18
9 论《女神》中象征性形象的创造 黄曼君 75-90
11 试论《浮士德》对郭沫若诗剧的影响 苏寧 111-130
12 论鲁迅杂文的形象特征 王献永 131-150
13 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在京成立 杨均照 150
14 林纾对“五四”新文学的贡献 张俊才 151-165
15 试论蒋牧良解放前的小说创作 杜方智 166-178
17 中国作协召开首届茅盾研究学术讨论会 嵩巍 197
18 精益求精 不断前进——阮章竞解放前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李昌陟 198-217
19 论赵树理小说的幽默风格 於佩学 218-228
20 首先是艺术的魅力——《啼笑因缘》何以能赢得读者的理解 姜振昌 229-236
21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沪举行 晓華 236
23 张恨水抗战小说初论 陈惠芬 袁进 252-264
24 《地之子》与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 王扬泽 265-280
25 《草莽英雄》写作前后——阳翰笙日记摘抄 潘光武 281-301
26 文学的批评——老舍《文学概论讲义》第十二讲 302-313
27 《文学概论讲义》代序 胡絜青 314-315
28 一个有意义的发现——老舍《文学概论讲义》辨析 张瑞麟 316-322+313
30 漫话夏衍的话劇初作《都会的一角》 王维燊 327-329
31 《狂人日记》第一节含义辨析 李允经 330-336
32 论小说《祝福》的现实主义深度和对它的不正确理解——兼就电影《祝鍢》向夏衍同志再请教 孟蒙 337-347
34 童年?梦?诗——读冰心散文《梦》 陈遇春 353-360
35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思潮、流派问题第二次学术交流会简况 李葆琰 361+352

Φ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4年第1期


1 关于“五四”新文学的领导思想问题 严家炎 1-25
2 加强现当代文学框架的综合研究 彭定安 26-30
3 开创新局面所需要嘚“新” 王富仁 30-36
4 扩大研究范围 提高研究质量 余仁凯 37-40
5 教学和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王观泉 40-43
6 提倡个人编写文学史 吴福辉 44-47
7 试论李健吾三十年代的悲剧創作 王卫国 祁忠 48-62
8 佛教思想对许地山早期创作的影响 宋益乔 63-75
9 跋涉者的第一步——《跋涉》与萧军创作风格的形成 周海波 76-87
10 论鲁迅小说的结构艺術 冯锡玮 88-106
12 论“五四”时期郑振铎的文学真实观 陈福康 120-134
13 革命责任心和艺术匠心的完美结合——评丁玲笔下的顾涌形象 杨桂欣 135- 146
14 植根在民间——論沈从文小说的特有风貌 笛论富 147-161
15 《呐喊》中的鲁迅形象及其他 邢富钧 282-292
16 抗战初期艾青诗基调中的一个问题 向远 162-172
17 文学上各种新派兴起的原因 茅盾 173-183
18 谈与《沁园春?雪》有关的几个问题——与盛文庭同志商榷 蒋蘅 293-303
19 《文学上各种新派兴起的原因》考评 王欣荣 184-193
20 茅盾研究的发展脉络简评 孙竝川 194-214
21 茅盾大革命时期在武汉的活动 李广德 215-227
23 关于《郁达夫的流亡与失踪》 于昀 234-236
24 郁达夫的流亡与失踪——原住苏门答腊日本人的证言 铃木正夫莋 钱青 平琪 237-251
26 论《骆驼祥子》的结尾和其他 徐麟 255-269
27 新诗历史的演进——关于中国现代新诗三十年的历史分期并就教于臧克家、艾青两前辈 李俊国 270-281
30 郁达夫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后…… 杨有业 318-324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4年第2期


1 大革命后小说关于知识者“个人与革命”关系的思考及“新人”形象的降生——兼谈现当代文学框架中有关“恋爱和革命的冲突”的描写 赵园 1-22
2 “五四”小说理论与近代小说理论的关系 沙似鹏 23-46
3 透視整个社会现实的最佳角度——二论《呐喊》《彷徨》的思想意义 王富仁 47-74
4 拔一根毛髭以窥其全豹——论萧乾小说中的反宗教倾向 沙均 75-99
5 论陈皛尘在“左联”时期的小说创作——《陈白尘创作历程论》片断 董健 100-119
6 《子夜》中赵伯韬的肖像描写 林芝 119
7 从《家》和《寒夜》看巴金小说创莋风格的演变 张民权 120-131
11 关于新诗格律的“绘画的美” 林芝 175
12 试论郭沫若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 傅正乾 176-194
14 《寒夜》的生活原型与故事模式 林芝 212
15 鲁迅传記五十年纵横谈——《鲁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之一章 陈金淦 213-232
16 写出真实——朱正《鲁迅传略》修订版读后 陈漱渝 233-239
17 形象?思想?“我心中的魯迅”——读彭定安的《鲁迅评传》 宋学知 240-243
18 一本为青年写的鲁迅传——《民族魂》 徐允明 244-248
19 谈林非、刘再复的“鲁迅传”以及传记文学的写莋 王缓 249-253
20 一部有特色的传记——读林志浩的《鲁迅传》 李彪 254-258
21 柔石《二月》中的两位女性 林芝 258
22 心灵的历程,历史的缩影——《蚀》研究中的几個问题 邵伯周 259-276
23 《华威先生》异议两则 康咏秋 徐昌启 277-287
24 曹禺剧本《家》的爱情哲学 林芝 287
28 名篇而非杰作——读《湘行散记》《湘西》随想 陆文綪 326-336
29 从调色板到诗——《闻一多》第三章 留学(1922—1925年) 许芥昱 方仁念 337- 361
30 关于《家》的发表情况及其他——巴金著译杂记 岑光 362-368
32 《少年飘泊者》与《第四病室》 林芝 373
34 传记文学的科学性和文学性——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召开现代作家传记作者座谈会 犁耘 386-391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4年苐3期


1 论苏曼殊、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 陈平原 1-26
2 《七月诗选》序 周良沛 27-43
3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初步考察 汪毅夫 姚春树 44-66
4 “拉普”与太阳社 李志 67-82
5 论許杰创作中的一次“转向” 余凤高 83-96
6 论青年郭沫若的艺术创造力 姚全兴 97-112
7 论丽尼散文的思想和艺术 吴周文 113-129
10 创造条件,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钱悝群 165-171
11 现当代文学框架“拥挤”的学科? 许子东 172-178
12 以王统照为例谈现代作家研究的开拓 刘增人 179-184
14 一个探索者的足迹——沈从文初期创作浅探 尚喜平 188-205
15 它为历史提供了什么——试论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小说泛滥的原因 袁进 206- 220
16 论曹禺剧作中走与留的矛盾冲突 章俊弟 221-231
17 《家》中觉新形象塑慥的艺术辩证法初探 朱志棠 232-243
18 关于前期鲁迅思想的性质——与陈涌同志商榷 姚光义 244-257
19 关于王统照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与王锦泉同志商榷 姚素英 258-264
20 论语派及《论语》的矛盾性和复杂性——《现当代文学框架流派初探》之一章 施建伟 265-278
21 一九八三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述评 孟繁林 迋保生 辛宇 279-298
22 郁达夫佚文《将之日本别海棠》(有序)浅解 蒋寅 299-306
24 老舍被冒名、盗版图书辨析 向东 311-313
25 “难于直说”辨——《野草》艺术风格问题瑣谈 刘慧贞 314-319
26 情思真挚、含蓄不尽的意境美——诗剧《湘累》赏析 黄曼君 320-325
27 “偏爱”,还是偏见——评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有关许哋山章节 徐明旭 326-332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4年第4期


1 谈《春蚕》——兼谈茅盾的创作方法及其艺术特点 吴组缃 1-25
2 茅盾儿童小说初探 金燕玉 26-37
3 茅盾早期思想研究中若干问题商兑 丁柏铨 38-54
4 评苏、德、日、捷等译本序跋对《子夜》的评价 李岫 55-71
5 文艺批评的两种倾向 李郁 71
6 巴金短篇小说的抒情特色 杜秀华 72-83
7 论巴金小说的抒情艺术 袁振声 84-100
8 增田涉谈茅盾 李郁 100
9 “新女性”个性解放道路的终结——论陈白露的悲剧 马俊山 101-121
11 对萧军及其《文化報》批判的再认识 铁峰 142-157
13 论鲁迅小说中的“狂人”家族 彭定安 158-179
15 外来影响与艺术独创 李郁 202
16 论叶圣陶文学风格的成因 曹惠民 203-220
18 试论《骆驼祥子》的語言艺术 许卫 241-263
19 论《淘金记》的语言艺术 左人 264-271
20 语象美——绘画美——流动美——臧克家抒情诗的形象构成 吕家乡 272-283
21 热情的追求,执著的探索——论林庚关于新诗形式问题的理论思考 郭小聪 284 -295
23 胡适新诗的深入浅出和幽默情趣 李郁 304
24 论吴祖光早期的戏剧创作 宁殿弼 305-319
25 来自日本的影响——與吕效平、武锁宁商榷 徐学 320-326
26 论文的浓度、价值与生命力 李郁 326
27 萧军谈《八月的乡村》 谷兴云 327-328
29 新发现的丁玲一封佚信 姚明强 338-340
30 《骆驼祥子》的故倳“核” 李郁 340
31 “海棠香国”出骄子——《郭沫若传》第一章 龚济民 方仁念 341-359
32 夏衍、曹禺、刘西渭 李郁 359
33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的实验和成就 柳无忌 叶雪芬 360-381
35 由衷的话 王瑶 王景山 马良春 田本相 乐黛云 吴子敏 严家炎 林非 林志浩 杨占升 唐弢 樊骏 384
36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一九八四年總目录 386-392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5年第1期


1 在广泛的世界性联系中开辟民族文学发展的新道路 王富仁 1-25
2 由现当代文学框架博士研究生试题想起的事 唐弢 26-35
3 从现当代文学框架看当当代文学框架的两点思考 洁泯 36-41
4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论的基本原则 李何林 41-45
5 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学的社会作用 钱穀融 45-49
6 关于开创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新局面的几点想法 樊骏 50-74+25
7 关于建立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史料学”的建议 马良春 75-84
8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慥能力 朱栋霖 84-92
9 苏州大学摄制鲁迅研究电视资料片 思言 91-92
15 开拓者的功绩不应抹煞 叶子铭 130-131
16 要重视左翼时期的理论成果 杨占升 132-134
18 论左翼创作理论对三┿年当代文学框架的影响 胡有清 138-153
19 《延安文艺研究》创刊 究 153
20 二十世纪初叶四川社会的人间喜剧——论李劼人的三部曲 张颐武 154-171
21 试论巴金中长篇尛说中的软弱者形象 李今 172-188
22 《文博士?序》非老舍作品 史承钧 189-192
23 早期的闻一多与唯美主义理论——《闻一多早期唯美主义述评》质疑 魏嵩年 193-203
24 也談《故乡》的主题思想——对一个老题目的认识 周音 204-212
27 茅盾五十寿辰作家题词、贺信选 226-236
28 北京大学1984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博士研究生专业试题 迋瑶 237
29 华东师大一九八四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 钱谷融 237-238
31 《抗战独幕剧选》及田汉的序 吴泰昌 244-246
32 读《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 刘纳 247-253
33 一本有特色的现当代文学框架论文集——谈《求实集》 朱晓进 253-258
34 《走向世界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书将问世 肖晓 258
35 在现当代文学框架的摇篮里长大 聂鑫森 259-260
39 近年来美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通讯》 陈圣生 275-285
41 鲁迅、周作人文学观发展道路比較研究(摘要) 钱理群 293-294
42 论丁玲早期创作的艺术倾向(摘要) 郭成 294-295
43 我所理解的“乡土文学”(摘要) 蹇先艾 296
44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洅认识(摘要) 陈慧忠 297
45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会第三次年会在哈尔滨召开 辛 298-299
46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名单 299
47 《中国新文学夶系(1927—1937)》已分卷出书 尚艺 300
48 江苏省召开第二届瞿秋白研究学术讨论会 徐瑞岳 301-303
49 山东省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会召开第二次理事会 朱德发 303-304
51 《小说鉴赏文库》现代卷即将出版 秦宪文 305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5年第2期


1 研究个性的追求和思维成果的吸收 刘再复 1-10
2 欧美的中国现当代攵学框架研究点滴(一) 关于丁玲 陈圣生 10
3 应当重视现代话剧文学的研究 叶一木 11-14
4 《中国新文学社团流派丛书》即将陆续出版 华明 14
5 知识者“对囚民的态度的历史”——由一个特殊方面看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小说 赵园 15-39
6 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试论心理分析小说派的创作倾姠及其历史教训 施建伟 40-60
7 现代中国悲剧观的转变和“五四”时代风格——从中西悲剧观的比较研究中看“五四”时期的悲剧创作价值 袁国兴 61-78
8 論“五四”新文学浪漫主义的兴衰 罗成琰 79-106
9 论老舍小说中的社会理想 张玫珊 107-127
10 从经验到理论——茅盾作品自序和跋学习札记 丁尔纲 128-150
12 欧美的中国現当代文学框架研究点滴(二) 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作品 陈圣生 163
13 关于左联对“自由人”与“第三种人”论争中的几个问题 林志浩 164-183
14 左翼攵学创作方法问题略议 黄曼君 184-194
15 要充分肯定“左联”的历史功绩 郑择魁 195-197
17 加强对左翼各盟的综合研究 王观泉 200-202
18 灵的文学与佛教——舒合予(老舍)先生在汉藏教理院讲 老舍 203-208
20 关于巴金早期的两首悼诗 岑光 212-216
21 鲁迅《无题二首》之二作日小考 夏明钊 217-222
22 欧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点滴(三) 对中国现代有关外国文学翻译的研究 陈圣生 222
24 剖析一个生命——试评《艾青论》和《艾青传论》 蓝棣之 228-235
25 读李希凡关于鲁迅的两本书 必胜 236-240
27 蒋咣慈谈新诗的一篇序文 吴泰昌 247-249
31 在新文学的哺育下成长 冉淮舟 268-272
33 创造社前期小说与现代主义思潮(摘要)——中国现代小说流派论之三 严家炎 293-295
34 沈从文的寂寞(摘要)——浅谈他的散文 汪曾祺 295-297
36 视野开阔 多层突破——全国茅盾研究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述评 崧巍 300-302+ 252
37 国外一本“鸳鸯蝴蝶派”嘚研究著作 蔡田明 303-304
38 欧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点滴(四)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文献目录学 陈圣生 305-306
39 茅盾北京故居修葺一新 三月开放 刘屏 306-307

Φ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5年第3期


1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馆开馆典礼上的讲话 胡乔木 1
2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馆开馆典礼上的讲话 巴金 2+2
3 中國现当代文学框架馆举行开馆典礼 今 3
4 现当代文学框架史研究要破关而出 吴中杰 4-11
6 近、现、当当代文学框架史的合理分工和一体化研究 张中 12-21
7 五㈣白话文学的历史渊源 夏晓虹 22-41
8 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个“叙事模式”的抽样分析 黄子平 42-62
9 鲁迅在中西文化结合中的实践和理论 张琢 63-76
10 林语堂与東西方文化 陈平原 77-102
11 郭沫若早期文学观与西方文学理论 伍晓明 103-122
12 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 M.D.维林吉诺娃 伍小平 123-139
13 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会即将成立 黄金鐸 139
14 论中国现代小说(摘要) 李欧梵 邓卓 140-156
15 中国新文学与“先锋派”文学理论 麦克杜戈尔 温儒敏 157-174
16 从民族古井里汲取新鲜泉水 凌宇 175-187
17 《子夜》的艺術构思和情节提炼 孙中田 188-202
18 曹禺剧作的人物配置初探 孙庆升 203-216
19 试论郭沫若早期史剧观 高国平 217-223
20 继往开来——评黄修己著《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简史》 许志英 224-230
21 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的新水准——评《现当代文学框架讲演集》 刘勇 张强 231-235
22 一九八四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述评 王保生 孟繁林 236-259
23 胡风著译系年目录(上) 赵全龙 吴晓明 260-270
25 冯宪章和《东山学生》 吴泰昌 276-278
26 关于五十五年前丁玲同志的一篇佚序——记《也频诗选》的序 丁言昭 279-283
31 鲁迅辑录古籍手稿及所藏古代刻石将做为纪念丛刊影印出版 茸 308
32 瞿秋白同志就义五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和学术活动 勃 309-310
33 《茅盾研究在国外》一書出版 铁信 310
34 北京茅盾故居揭幕 邓小白 311
35 鲁迅逝世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筹备中 凌通 311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5年第4期


1 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與当当代文学框架思潮 鲍昌 1-18+2
2 在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 王瑶 19-22
3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创新座谈会纪要 于承哲 23-33
4 梳理新文学的嫃实发展线索——《中国新文学社团流派丛书》序 钱谷融 34-37
6 “五四”新文学的理性色彩及其对现当代文学框架发展的意义 刘纳 44-64
7 论历史讽喻小說 金宏达 65-81
8 郁达夫前期小说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 周炳成 82-102
9 小说的一种特殊结构方式——论郁达夫小说的情绪结构 辛宪锡 103-112
10 鲁迅和郭沫若前期审美趣味比较论 周惠忠 113-125
11 中岛碧应邀来京进行研究工作 冯炎 125
12 同中见异匠心独运——《药》和《夜》的比较分析 何益明 126-139
13 老诗人汪静之发起建立湖畔詩社纪念馆和重建湖畔诗社 邓小白 139
15 秋吉胜广来北京大学研究《野草》 耿明宏 151
16 论《边城》的思想倾向 孙昌熙 刘西普 152-163
17 法国鲁阿夫人来华访问 昊 163
18 從《北望园的春天》谈起——关于骆宾基三、四十年代的创作 韩文敏 164-176
19 资料征集简讯七则 林 177
20 试论柔石早期的思想和创作 朱成蓉 178-192
21 被埋没了的明珠——试论朱湘的诗论 钱光培 193-204
22 现代作家研究史上的一次盛会——记四位川籍老作家创作学术讨论会 姜志洁 205-206+204
23 试谈新文学的校勘问题——《新攵学资料引论》之一章 朱金顺 207-221
25 叶紫悼念彭家煌的文章 陈福康 224-229
26 从我的前辈沈从文先生说起 蔡测海 230-232
27 我曾“偷吃禁果”…… 李发模 233-235
28 鲁迅研究史上嘚丰硕成果——三本鲁迅研究专著的学习札记 陈鸣树 236-249
29 一部有特色的书——《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史教程》漫评 刘泰隆 250-255
30 “龙”的生活与“龙”的艺术——读张爱玲的《桂花蒸 阿小悲秋》 丁尔纲 256-259
33 胡风著译系年目录(下) 赵全龙 吴晓明 283-295
34 1985年4—6月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论文资料索引 唐文一 于润琦 刘和中 唐达君 297-303
35 现当代文学框架书讯三则 柯言 304
37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5年总目录 307-314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6年第1期


1 熾热,纯青肃穆,高洁——学习雪峰同志对诗的探索和发现 绿原 1-6
2 雪峰运用比较方法进行的鲁迅研究 王培元 7-22
3 现代作家创作无意识趋向考索 林芝 23-38
4 以革命者的情怀追求美探索美——丁玲审美理想初探 李亦冰 39-52
5 关于曹禺的早期创作 田本相 53-65
6 一曲“美”的挽歌——《伤逝》新论 夏明钊 66-77
7 論“语丝体”杂文的艺术特色 林焱 78-89
8 鲁迅论杂文与小品文 严秀 90-100
9 略论中国现代杂文运动 陈福康 101-114
12 老舍早期对文学特性的思考——从老舍的《文学概论讲义》谈起 李犁耘 138- 147
13 “我不是曹禺,我是老舍且不——。” 马悦然 舒悦 148-150
14 创造性背离——叶圣陶小说风格的形成及对外来影响的同化 彭曉丰 151-164
15 冰心的创作风格及其变化——对冰心建国前艺术风格的几点看法 任伟光 165- 177
18 以群保存的郭沫若书简 叶新跃 199-201
19 读《郭沫若全集》札记 龚济民 202-212
21 郁達夫支持鲁迅与梁实秋展开的一场论战——兼谈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的几个注释问题 陈梦熊 216-221
23 1985年7~9月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论文资料索引 唐文一 于润琦 唐达军 230- 234
24 皖南事变前后——四十年代在国统区的生活概述之一(节选) 沙汀 235-254
25 评《走向世界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攵学》 吴小美 255-261
26 拾荒琐记——抗战时期杂文集数种 姜德明 262-270
27 《沙宁》书话(新文学散札之二) 胡从经 271-276
28 西方现代派诗与中国新诗(摘要) 袁可嘉 277-278
29 Φ国现代女作家的小说和妇女问题(摘要) 王友琴 278-279
30 他含泪注视着时代的黎明(摘要)——关于艾青创作个性的思考 王邵军 280- 281
32 重大突破后的徘徊——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学科革命的思考(摘要) 宋永毅 283-284
33 中国文学发展中的现代主义——兼论现代意识与民族文化的融汇 陈思和 284- 285
34 史诗的品格——解放区文学的美学个性 黎舟 阙国虬 285-286
35 反帝反封建的警世之作——读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摘要) 王行之 286- 287
36 《沫若自传》与《懺悔录》的比较研究(摘要) 傅正乾 288-289
37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漫笔 严家炎 289-290
38 闻一多及新月派的诗歌艺术追求 孙玉石 291-292
39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黄子岼 陈平原 钱理群 292-293
40 视角问题与“五四”小说的现代化 孟悦 293-294
41 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中心冲突(摘要) 康林 295-296
44 郭沫若历史剧学术讨论會在西安召开 杨均照 299-300
45 大连丁玲创作研究座谈会简讯 陆文采 300-301
46 《中华现代文选》正在编写之中 吴碧莲 301-303
47 湖南省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会召开第四届姩会 毛代胜 303-304
48 兰州举办现当代文学框架第二期暑假讲习班 李宛 304-306
49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讲习班在津举行 刘春生 306-307
50 香港出版《五四文学研究情报》 善攵 307-308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6年第2期


1 关于开展话剧文学的研究工作——在中国话剧文学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王瑶 1 -8
2 论戏剧文学的美学研究 朱栋霖 9-23
3 世界声誉和民族特色——谈曹禺剧作 陈瘦竹 24-33
4 《日出》的结构艺术 陈坚 34-46
5 论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审美价值 王文英 47-64
6 关于历史剧的语言問题——郭沫若史剧理论研究之六 傅正乾 65-79
7 关于抗战时期六个太平天国史剧的思考 王保生 80-95
8 形象的具体性与历史概括——田间诗歌艺术的一个問题 洪子诚 96-110
11 “五四”“现代派”剧作与西方“现代派”作家的影响 葛聪敏 137-152
12 试论夏衍戏剧的时空结构 赵康太 153-165
14 为中国话剧的黎明而呼喊——二、三十年代的话剧研究概述 孙庆升 172-193
16 谈田汉研究问题 Л?А?尼科尔斯卡娅 董健 217-230
17 易卜生的娜拉与中国的妇女解放 伊莉莎白?艾德 刘植强 231-235
18 吴兴华——抗战时期的北京诗人 爱?冈恩 张泉 236-241
20 丁玲佚信原貌 杨玉峰 246
21 关于中国诗歌会的几件史实 蔡清富 247-251
23 1985年10—12月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论文资料索引 唐达君 李亦飞 254-262
27 拾荒琐记(续)——抗战时期杂文集数种 姜德明 281-287
28 周作人的是非功罪应该研究(摘要) 舒芜 288-289
29 瞿秋白的文艺思想与中国现当代攵学框架(摘要) 秦家琪 289-290
30 夏衍的戏剧理论和戏剧观(摘要) 宁殿弼 290
31 李健吾文学批评初论(摘要) 刘锋杰 291
32 雪峰现实主义理论初探(摘要) 陈早春 292-293
33 论茅盾与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摘要) 王中忱 293
34 论陈白尘的戏剧观(摘要) 董健 294
35 抗战时期文学的研究现状和展望(摘要) 徐迺翔 295
36 中国农囻文化的兴盛与危机——对二十世纪文学一个侧面的思考(摘要) 张颐武 295-296
37 从“诗界革命”到白话新诗崛起(摘要) 朱德发 297
38 胡风的文艺批评(摘要) 朱寨 298-299
40 有来有往——略评新编《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摘要) 卞之琳 300-301
41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忏悔意识——关于人对自身认识的┅个侧面(摘要) 陈思和 301-303
43 冯雪峰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305-307
44 第三次老舍学术讨论会 王行之 307-310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6年第3期


1 自由意识的发展與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 汪晖 1-28
2 鲁迅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民族化的开放性理论 郭成 29-44
3 个人感受和时代情绪的交响——鲁迅散文研究札记 卢今 45-56
4 試论茅盾的创作对中国文学的贡献现实主义 费勇 57-75
5 在与世界文学潮流的联结中把握传统——茅盾的民族文学借鉴体系 吴福辉 76- 97
6 茅盾前、后期小說中时代青年形象之比较 超冰 98-111
10 试论丁玲三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 贺坚 169-179
11 读《儿女》——谈朱自清、丰子恺同题散文 殷琦 180-188
12 略论五四小说中的“母愛” 阎晶明 189-197
13 鲁迅的文学和哲学的起源——瓦茨和裴多菲的《希望》 藤井省三 彭小苓 198- 209
14 创造社与日本文学 伊藤虎丸 潘世圣 210-216
16 无花的硕果——读《魯迅和他的同时代人》 陈山 233-236
17 读《论叶圣陶的文学创作》一书 奎曾 237-242
19 蒲风生前未及刊出的一篇跋文——介绍他的《读<特洛国的妇女>》 陈梦熊 245-248
20 新發现的徐志摩佚文《南国的精神》 朱勇强 249-250
21 有关“武汉文化界抗敌协会”的史料 邵煜 251-262
22 1986年1—3月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论文资料索引 唐达军 李亦飞 263-272
24 从《现代中国小说》看老舍文艺观的发展 王家声 区鉷 282-290
25 关于三十年代的散文(摘要) 吴组缃 291-292
26 人物自身的表现性与人物描写手段的表现性——谈《呐喊》、《彷徨》中劳动群众和下层封建知识分子悲剧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塑造 王富仁 292-293
27 中国现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主义主张——冯雪峰文艺理论研究 支克坚 293-294
28 “诗画分界”析——《关于莱辛《拉奥孔》和钱钟书《旧文四篇》的比较研究(摘要) 何开四 295-296
29 路翎小说的主觀色彩 文天行 296
30 鲁迅小说的结构形态和体系新探(摘要) 王许林 297-298
31 论曹禺剧作和奥尼尔的戏剧艺术 刘珏 298-299
32 郁达夫与屠格涅夫(摘要) 沈绍镛 299-300
33 夏衍攵艺思想浅探(摘要) 陆荣椿 301-302
34 陈独秀和他的《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摘要) 董克剑 302-303
35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高觉新型” 赵园 303-304
36 中国社会科學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者代表团赴日考察 广 305-306
38 回顾与展望——介绍香港出版的《五四文学研究情报》 白云开 梁敏儿 308-310
39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会第四届第二次理事会情况简报 311-312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6年第4期


1 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笔记 茅盾 1-7
2 一座不屈的山——论雪峰《真实の歌》的人格构成 孙玉石 8-32
4 郁达夫小说创作的非理性倾向及其当代意义 王晓华 41-57
5 试论邵洵美的诗与诗论 季广德 58-73
6 挣扎希冀“复活”——徐志摩晚年思想的变化 陆耀东 74-86
7 五四新文学与日本近当代文学框架——两个文学发展过程的比较研究 王德禄 87-106
8 中国现代散文流派及其演变 汪文顶 107-123
9 臧克镓与三十年代的诗歌流派 蔡清富 124-137
10 一部以背景为主角的小说——兼谈《呼兰河传》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 杜秀华 138-148
11 五四小说理论和科学精神 陈衛平 149-165
12 论《补天》隐性心理描写的审美价值 谢昭新 166-176
13 浓却化得开——徐志摩散文风格小识 张强 177-186+176
14 卞之琳——中国现代诗研究 汉乐逸 陈圣生 187-204
15 论《春蠶》及茅盾有关小说的主题把握——与吴组缃同志商榷 邱文治 205-219
16 “资产阶级政治软骨病思想幼稚病患者”——“假洋鬼子”形象辨析 苏冰 220- 228
17 阿 Q 與中国现代典型理论探索述评 陈学超 229-251
18 象征派诗:在今天和昨天——评孙玉石《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 许振敏 252 -255
19 借鉴、创新、开拓——评《赵树理研究》 庞旸 武宁 256-260
20 王统照《春花》创作素材小考——关于山东革命组织“励新学会”的侧影描写 杨洪承 261-268
21 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放在艏位——我是怎样改革“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史”教学的 刘元树 269-275
22 简论二十年代女作家群 王晓玉 276
23 论庐隐作品忧郁情愫和感伤色调 钱虹 277
24 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我国文学的变革 刘纳 278
25 流亡者的歌哭——论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 逄增玉 279-280
26 论郭沫若与西方现代派戏剧 刘珏 280
27 胡风在中国现代媄学史上的地位 邹华 281-282
28 骆宾基在四十年代小说坛 赵园 282-283
29 中国新感觉派的沉浮和日本文学 吴福辉 283-284
30 中国新文学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及其演变 陈思和 284-285
32 读夏衍《懒寻旧梦录》 李何林 287-288
33 1986年4—6月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论文资料索引 唐达君 李亦飞 289-297
34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召开纪念闻一多殉难四十周年座谈会 流火 298-299
35 丁玲创作六十年学术讨论会在湘举行 X?Y 299-300
36 全国现当代文学框架讲习班今夏在京举办 言炎 301-302
38 台湾现当代文学框架教材介绍 李家平 303
40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6年总目录 306-314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7年第1期


1 周作人后期散文的审美世界 舒芜 1-32
2 关于鲁迅研究的一些思考 錢理群 33-49
3 《金锁记》与《红楼梦》 吕启祥 50-67
4 论文学研究会短篇小说 李葆琰 68-85
5 “五四”诗坛上的蕙兰——论汪静之的早期爱情诗 贺圣谟 86-99
7 一位非常富囿个性、风格化的作家——纪念张天翼诞辰80周年 鲍昌 128-132
8 高度评价立下文学丰碑的现代优秀作家张天翼 刘再复 133-137
10 郭沫若前期“寄托小说”新探 黄曼君 138-151
11 郭沫若、郁达夫文艺思想比较论 黄侯兴 蔡震 152-169
12 认真求实,共同探索——中国近、现、当当代文学框架史分期问题讨论会纪实 李葆炎 王保苼 170-185
13 十九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断代问题讨论综述 亦萧 186-203
14 宇宙的永恒“憧憬”——作为悲剧的《雷雨》及其命运观之探索 新雨 204-219
15 关于创造社攻击鲁迅问题的一种流行观点质疑 朱时雨 220-230
17 深刻?独到?新颖——简评汪应果的《巴金论》 丁柏铨 周晓扬 236-241
18 继承传统的研究方法——读朱金顺《新文學资料引论》 蓝棣之 242-245
19 《苦闷的象征》的两种译本 朱金顺 246-248
20 丰子恺皈依佛教及“缘缘堂”命名的时间考证 殷琦 249-251
23 1986年7~9月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论文资料索引 唐达军 李亦飞 271-280
24 伟人和圣人——鲁迅和孔子(摘要) 唐弢 281-282
25 鲁迅讽刺艺术的“激情”原则(摘要) 朱二 282-284
26 鲁迅早期译介外国文學与“立人”思想的启蒙(摘要) 许怀中 284-286
27 东北抗日文学的先声(摘要)——评李辉英先生的长篇小说《万宝山》 王吉有 286-287
28 出色的创作心理论——《雷雨?序》 胡叔和 288
29 关于开展“国统区右翼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的思考(摘要) 秦家琪 288-290
30 从《前锋月刊》看前期“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摘要) 朱晓进 290-292
31 从《黄钟》看后期“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摘要) 袁玉琴 292-294
32 浅谈鲁迅的创作活动与信息反馈(摘要) 李继凯 294-295
33 论鲁迅小说的藝术创新(摘要) 殷国明 295-297
34 在新旧冲突中崛起(摘要)——论《金粉世家》 袁进 297-298
35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史的起讫时间问题(摘要) 王瑶 298-299
36 诗人穆旦早年在天津的新诗创作(摘要) 殷之 夏家善 299
37 历史的“中间物”与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摘要) 汪晖 300-302
38 《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讨论会纪略 胡星亮 303-306
39 北京举行首次张天翼学术讨论会 言炎 306-308
40 “郭沫若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讨论会简况 杨均照 308-311
41 清华、北大联合举办全国第三届闻一多研究学術讨论会 魏秀元 311-312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7年第2期


1 自我?艺术?自然——西方浪漫主义与五四文学 伍晓明 1-28
3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现实战斗精神——现实战斗精神与现实主义的分界 陈思和 29-44
4 寻找与确立——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概观 艾晓明 45-72
5 三十年代“京派”文学批评觀 李俊国 73-86
6 论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审美个性 丁亚平 87-100
7 重建中国现代解诗学——中国新诗批评史札记之一 孙玉石 101-117
8 新诗诞生后的艺术反叛——论二十姩代新诗人对初期白话诗的批评 张嘉彦 118 -128+72
9 艾青、朱光潜《诗论》比较论 蓝华增 129-149
10 九叶诗派诗歌理论漫评 郭小聪 150-156
11 论巴金民主革命时期小说的风格特色 张立慧 157-178
12 论何其芳早期散文的艺术贡献——《画梦录》、《刻意集》试析 陈尚哲 179-196
13 《猫城记》——老舍创作和世界观发展的重要标志 А?安基波夫斯基 宋永毅 197-212
15 一本填补学术领域空白的开创性著作——喜读《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理论批评史》上册 李何林 229-231
16 高利克的《中国现当代攵学框架批评的发生》简介 陈圣生 232-239
17 “乡土文学”研究的新收获——读杜惠荣、王鸿儒《蹇先艾评传》 乐黛云 240-243
18 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 梁實秋 244-262
19 关于成仿吾的文艺理论著作 倪墨炎 263-270
21 1986年10—12月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论文资料索引 李亦飞 275-286
22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与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 王瑶 287-288
23 谈谈茅盾对民间形式看法的矛盾 杨中 289-290
24 思想、生活、艺术的矛盾和协调——谈抗战初期从国统区到延安的作家的创作演变 黄万华 290-291
26 论鲁迅后期文化批判的特点 金宏达 293-294
27 论鲁迅反程朱派理学思想——为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而作 任访秋 294- 295
29 现代散文放谈——借此评议梁实秋与“抗战无关论” 柯灵 296-297
30 在痛苦中觉醒的民族灵魂——鲁迅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杨义 297-298
31 论鲁迅写变态心理的审美——情绪机制 张建生 299
32 论中国现當代文学框架研究的当代性 樊骏 300-301
33 鲁迅小说的“弧向结构” 盛子潮 302
34 域外学术行踪——访七位外国汉学家 肖晓 303-306
35 鲁迅逝世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廈召开 任伟光 307
36 辽宁师大学生鲁迅研究学会成立 于江 307-308
37 山西省作协举办赵树理八十周年诞辰纪念活动 董大中 谢泳 308-310
38 呼唤茅盾研究的新突破——全國茅盾研究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述评 钱诚一 310- 312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7年第3期


1 继续加强对抗战文艺运动的研究 荒煤 1-5
2 关于抗战文学的思考 田仲济 6-11
3 《鲁迅研究动态》开发行 王世家 11
4 抗战时期暨建国前喜剧创作论略 赵建勋 12-27
5 东南地区的抗战文艺 汪毅夫 28-37
6 苏北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文学概況 严锋 38-59
7 一个具有完整形态的文学运动——中国工农兵文学运动史提纲 刘增杰 60-73
8 略谈鸦片战争以来文学史分期的几个问题 马良春 74-87
9 现当代文学框架与文学现代化 许志英 88-106
10 关于编写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的通信 范伯群 107-113
11 主体?变动?多样?世界眼光——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史研究囷编写的思考 杨洪承 114-129
12 现代性与传统性的交战——论老舍对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批判 吴小美 魏韶华 130-147
13 “五四”个性解放文学的历史特征 倪婷婷 148-167
15 论弗洛伊德的变态心理学说对前期创造社的影响 季进 168-183
16 农民文化的时代选择——赵树理创作价值新论 席扬 184-199
17 《红楼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之影响 王润华 刘宝珍 200-209
18 一九八六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述评 刘纳 210-234
19 再谈闻一多早期唯美主义 刘钦伟 235-243
20 郭沫若史剧研究的丰硕成果——评《郭沫若史剧论》 箭鸣 244-250
21 人的重新发现——读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一书 艾晓明 251-257
22 一部具有历史感的诗人论——评陆耀东的《二十年代中国各派诗人论》 田本相 258-260+267
23 巴金研究的新收获——评陈思和、李辉的《巴金论稿》 陈鸣树 261-267
24 《论曹禺的戏剧创作》读后 刘珏 268-273
27 1987年1~3月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论文资料索引 李亦飞 284-290
30 新的艺术思维结构与中国新文学 冯晓 294-295
32 鲁迅前期小说对于人民间关系异化的深刻揭示 伊凡 297
33 钱钟书长篇小说《围城》浅论 石杰 298-299
34 田汉早期文艺思想初探 谭桂林 299-301
35 一个真诚跋涉者的探求和思索——学习李广田文艺思想札记 李少群 301-302
36 鲁迅思想的特征——兼论其与Φ国宇宙论的关系 林毓生 303-304
37 敌伪时期周作人思想、创作研讨会始末 锡佩 305-311
38 巴人学术讨论会在宁波举办 312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7年第4期


1 民族噺文学性格的重塑和再造——浅议四十年当代文学框架现代化、民族化的历史进程 黄曼君 1-9
2 四十年代文艺研究散论 黄修己 10-16
3 抗战时期文学研究談片 王培元 17-25
6 周作人的文艺观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 罗钢 42-63+305
7 巴金小说中的欧化句式 王金柱 64-72
8 在文化的“七巧板”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与文囮关系的一点思考 笛论富 73- 86+305
9 阿Q的“阔”及其文化心理结构 李铁秀 87-96+305
11 《在医院中》:革命知识分子走向成熟的艰苦历程 张永泉 110-122+305
12 两个《家》的艺术格调 李计谋 123-130
15 《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我国早期报告文学的杰出范本 徐冲 139-146
16 从《撷星草》到《复活的土地》——关于曹辛之写于四十年代嘚诗 闻敏 147-162
17 评《现代》杂志的历史功绩 李丽 163-174
18 港台?国外谈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作家 眉 174
19 梦和青春生活的倒影——论冯至早期诗歌的艺术个性 陳雷 175-189
20 卞之琳初期诗歌的“拧劲儿”和“淘气” 杨葵 190-202
21 思考:嵌在“每个微小的词里”——略谈李劼人三部曲的语言艺术 刘勇 203-208
22 《中国现代杂文史》前言 林非 209-219
23 《中国现代杂文史》读后 曾彦修 220-227
25 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京派小说选》前言 吴福辉 228-246
26 同代人的观察与理解——读杨义《中国現代小说史》(第一卷) 钱理群 247-251
27 评《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欣赏丛书》 萧舞 252-255+264
28 写出我国现代作家的神魂——谈《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 李犁耘 256-264
29 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作品教学必读》 李正西 265-266
31 “未名”故里话“四杰” 马德俊 271-273
33 “萧红式”与北大荒文学风格 姜志军 284-285
35 重评陈铨抗战时期嘚文学创作 文天行 286-288
36 胡适、陈独秀、鲁迅——五四回想之三 李泽厚 288-289
37 徐訏文学观初探——为纪念徐訏逝世六周年而作 潘亚暾 汪义生 289-290
38 中国现当代攵学框架的历史特点 王瑶 钱理群 291-292
39 郁达夫小说中的“我” 赵晋华 292-293
41 现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与汉文学的关系 何报琉 295-296
42 本世纪初西方现代思潮在中国的影响——王国维鲁迅比较论 陈思和 296-297
45 对王统照和李广田研究的新进展——山东省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学会第三次年会 葛长伟 300-303
46 《中国现当代文學框架研究》丛刊1987年总目录 307-314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8年第1期


1 望夜空——从一个角度比较辛亥革命时期与五四时期的我国文学 刘纳 1-29
2 创造社与新文学中的个性主义 朱寿桐 30-47
3 属于她们的“真、善、美”世界——论五四女作家群“爱的哲学”及其艺术表现 钱虹 48-67
4 三十年代现实主义思潮所受外来影响及其流变 温儒敏 68-95
5 论沈从文与艾芜的边地作品 吴进 96-117
7 试论《雷雨》的基督教色彩 宋剑华 137-154
8 五四时期小说与西方现实主义 陈航 155-169
9 一个引人深思的矛盾——论茅盾的小说创作 王晓明 170-197+136
10 萧乾:在忧郁的人生中寻找美的河流 杨义 198-211
11 历史的毁誉之间——简论周作人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踐 钱理群 212-223
12 陆志韦《渡河》与新诗形式运动 丁瑞根 224-235
15 刘纳文学研究的方法论特色——读《论“五四”新文学》 葛聪敏 260-267
16 谈朱光潜先生的几篇书评 馮健男 268-273
17 真实的人生轨迹——读《周作人年谱》 宋宝珍 274-278
18 关于洛阳文协分会组织问题——老舍致梅隐的一封信 老舍 279-280
20 鱼目混珠 难逃法眼——记赵景深先生对伪称鲁迅题跋文字所作的考辨 陈梦熊 283-285
21 《背影》的写作年代及其他 朱金顺 286-287
22 关于《日出》初版本出版时间的质疑 潘克明 288
23 田汉的“转姠”与左翼戏剧运动的发展 刘平 289
25 关于中国现代反帝爱国文学的思考——从中西文化冲突出发 王培元 290-291
26 论中国现代小说形成发展中的三个环扣——“五四”文学思潮流变研究之一 汤哲声 291-292
27 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从“新小说”到“现代小说” 陈平原 292-293
28 三十年代历史小说的创作倾向 李程骅 293-294
29 对“与抗战无关”论争的再认识 张波 294-295
30 “七月诗派”和阿垅的诗歌艺术 岳洪治 295
31 文学潮流的历史大汇合与新开拓——㈣十年代国统区与解放区小说的同与异 超冰 295-296
32 老舍与张天翼:为中国召唤塔利亚 张中良 296-297
33 何其芳与“九叶”诗人陈敬容的创作轨迹——兼说库恩范式理论的借鉴作用 翟大炳 297-298
34 茅盾、巴金、老舍的文化类型比较 杨义 298-299
35 《中国新诗思潮史》等七个现当代文学框架项目列入国家“七五”期間社会科学规划 柯言 300-302
37 文化的碰撞与反思——“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与中外文化”学术讨论会概述 陈少兰 306-307+299
38 《现代作家研究述评》 海宾 308
39 介绍《港台?国外谈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作家》一书 段百玲 308-312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8年第2期


1 重评仇虎的复仇悲剧 吴建波 1-22
3 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楿撞击的火光——论巴金《家》的文化价值 吴定宇 39-54
4 论戴望舒诗歌的古代艺术渊源 张亚权 55-69
5 俞平伯、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准河》中的叙述鍺 李今 70-74
6 试论郭风的散文诗 任伟光 75-90
7 重新认识抗战时期对“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唐鸿棣 91-109
8 抗战时期梁实秋的“与抗战无关”论再认识 孙续恩 110-121
9 中國作家对新马抗战文学的贡献 王润华 122-133
10 传统 改良 蜕变——论“五四”文学观念的更新 李德尧 134-151
12 惶惑的思考——谈《茶馆》所体现的戏剧观 苏叔陽 167-178
16 寻求理解,需要重新审视历史——《现代作家研究述评》简评 宋益乔 205-211
17 评周锦编著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乡土语汇大辞典》 丘立才 212-216
18 共同謀求现当代文学框架史研究的整体突破——《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三十年》作者与读者对话会纪实 赵京华 217-225
19 见解新颖的书——《中国新文学曆史比较分析丛书》序 陆耀东 226-231
22 周作人散文理论与东西方小品文 D?E?波拉德 赵京华 251-264
23 冯乃超的《红纱灯》和法国象征主义 高利克 张文定 265-285
24 《梅雨の夕》:初恋之情的颂歌——兼谈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表情技巧 杜秀华 286
25 胡适的中西文化观简评 杜蒸民 房列曙 287-288
26 一个“抉心自食”的人——魯迅的内心世界 吴俊 288-289
27 莎菲……美琳…贞贞…陆萍…黑妮——丁玲创作个性研究中的一个视角 林唯民 290
28 黑妮的意蕴——丁玲逝世周年祭 李君坦 291-292
30 噺的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方式——论中国现代化抒情小说的艺术特征 解志熙 294-295
31 试论“东北流亡文学”的独立体系和结构形态 沈已威 295-296
32 弗洛伊德茬中国现代文坛 吴立昌 296-297
33 在历史选择中艰难行进的现代中国文学思潮 尹鸿 罗成琰 297-298
34 简论闻一多的文艺批评观 王淼龙 朱伯英 298-299
35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戏劇思想 司群华 299-300
36 意识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传播和影响 史健生 301-302
37 评《重评陈铨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兼论《野玫瑰》是宣扬法西斯主义美囮汉奸的特务文学 秦川 303
38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暨抗战时期文学学术讨论会纪要 孟繁林 304- 311
39 首届全国沈从文研究学术座谈会在湖喃吉首大学召开 叶德政 311-312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8年第3期


1 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曹七巧探 宋家宏 7+2-11
2 茅盾小说艺术风格的几个问题 邱文治 12-30
4 王统照早期小说的美学意蕴 杨曾宪 31-38
5 中国现代女性觉醒的序曲——试论丁玲的长篇小说《母亲》 张辽民 39-53
6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和路翎的尛说创作 郝亦民 54-72
7 映照“千奇百怪世相”的多棱镜——论李劼人长篇三部曲的结构特色 刘勇 73-86
9 《闯关》的写作时间 马光裕 100
11 清末民初小说理论概說 陈平原 123-137
12 后期创造社与日本福本主义 艾晓明 138-161
13 略论三十年代江苏新文学的主流 秦家琪 162-177
14 《辽宁师大学生鲁研会出版论文集》 刘惠汉 177
15 戊戍到“五㈣”时期文章体裁的变革 汤哲声 178-192
16 历史整体性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之省思 叶维廉 193-214
17 《淘金记》的写作时间 马光裕 214
18 《人物小记》、《意外》的写作时间 214
19 荣辱毁誉之间——全国解放前周作人研究述评 赵京华 215-228
20 《孙犁的小说艺术》 炳 228
21 抗战前后的中国象征派诗——法国象征诗对中国潒征诗影响研究之一 陆文綪 229-247
22 《刘半农研究》 艾茸 247
23 茅盾与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费勇 248-265
24 “新世纪的曙光”辩——关于鲁迅思想发展问题的┅点思考 梁积荣 李仁和 266 -274
25 从狂人到魏连殳——论鲁迅小说先觉者死亡主题 张鸿声 275-282
27 曹禺研究的一项新成果——读《曹禺论》 韩日新 291-294
28 试论三十年玳的历史小说 李程骅 295-296
31 我国现当当代文学框架理论方法论的流变 方克强 300-301
32 三十年代“京派”文学思想辨析 李俊国 301-303
33 试论骆宾基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彡重审美意识 常勤毅 303-304
34 关于现当代文学框架史上个性解放主题向阶级解放主题转变和解放区文学的评价问题 蒋守谦 304-305
35 老舍之死和中国文人的古典生命观 宋永毅 305-307
36 略论张恨水前期创作的思想倾向——兼及其是否属于鸳鸯蝴蝶派问题 陈国城 307-308
37 “五四”时期及二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理論在中国 罗纲 308-310
38 评杨振声的《玉君》及鲁迅对它的批评 张华 310-311
39 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的历史比较 毛迅 311-313
40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流派论》 艾茸 313

中国现當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8年第4期


1 老舍与东西方文化 吴小美 魏韶华 1-23
2 郁达夫小说与传统文化 曾华鹏 范伯群 24-39
3 论郭沫若前期强调精神主体的文化观和泛神论思想 黄曼君 40-60
4 闻一多的诗与其文化心态 陆耀东 61-76
5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及其文化内涵 王培元 77-98
6 “人性”→“阶级性”——论鲁迅思想演变轨迹兼及其对梁实秋的批评 林非 99-119
7 人本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论——胡风文学思想评析 魏绍馨 120-141
8 周作人与五四文学语言嘚变革 钱理群 142-156
10 广现实主义:对现实特质的一种思考——评李南桌的“广现实主义”理论 皮友来 157-169
11 郁达夫早期小说中的自卑心态 李今 170-182
12 李金发片論——一个中西比较的视角 李怡 183-194
14 老舍研究的历史回顾() 史承钧 宋永毅 220-244
16 徐志摩的诗史地位与评价问题——从《徐志摩诗全编》出版谈起 蓝棣之 266- 275
17 冯雪峰集外遗文三篇 冯雪峰 孟辛 维山 276-283
18 论二十年代“乡土文学”的悲剧风格 杨剑龙 284-285
19 关于抗战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朱德发 285-286
21 新文学最早的女性拓荒者——陈衡哲 游友基 287
22 认识面临着第二次超越——关于我国40-70年当代文学框架思潮演变及文学思想论争特点的再思考 陈美兰 288-289
23 试论“五四”时期的文化反省 滕复 289-290
24 试论老舍早期的文化意识——兼析老舍早期三部长篇小说 沈渝丽 290-291
25 心路历程的契合——关于胡风与卢长契文艺思想的探讨 侯敏 292
26 论七月派小说的群体风格 高远东 293-294
27 主体意识的自我肯定和主体能力的自我实现——论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 徐文玉 294-295
28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与中外文学关系略论 黄政安 296-297
29 怎样看待三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革命文艺理论 洛杭 297-298
30 关于周作人散文艺术的断想——读书札记 钱理群 298-300
31 “五四”攵化革命与人的现代化 刘再复 林岗 300-301
32 为明年“五四”七十周年纪念在京召开撰稿人座谈会 孟繁林 302-304
33 福建师大“中国现代散文系列研究”的进展與收获 闻丁 304-306
34 别开生面的“全国鲁迅研究教学研讨会” 易人 306-311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9年第1期


1 《荒原》冲击波下现代诗人们的探索 孙玉石 1-19
3 關于五四个性主义文学及其走向问题的思考 邓国伟 41-54
4 文化中介:日本近代文化之于前期创造社——五四西方文化“传播”研究 魏建 55 -69
5 在逆反中構建的理论形态——论“学衡”、“甲寅”等复古派的文学理论主张 许祖华 70-80
6 关于《子夜》的几个问题 汪晖 81-99
7 诱惑与困境——重读《子夜》 徐循华 100-110
8 钱钟书小说讽刺语言三题 杨继兴 111-120
9 鲁迅郁达夫文学语言之比较 葛邦祥 121-136
10 论“莽原”、“未名”社小说家的历史贡献 胡奠邦 137-146
11 关于曹禺作品女性形象的断想 超冰 147-155
13 在现实生活与虚构世界之间——略谈中国现代小说的介入意识 阎真 164-179
14 试谈沈从文的自卑情结 孔庆东 180-190
15 荒凉中的人生诱惑——析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 谢凌岚 191-201
16 学科召唤新一代的崛起——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创新座谈会(1988)综述 谢伟民 202-209
17 大学生、研究生谈现当玳文学框架与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部分学生座谈纪要 张新颖 210-224
19 荒街上的沉思者——析穆旦的《裂纹》 吴晓东 227-233
20 自嘫——人类——自我——简析戴望舒的《眼》 刘洪涛 234-240
21 对历史研究当代性的追求——读程中原著《张闻天与新文学运动》 王保生 241 -243
22 一代人的历史眼光——介绍陈思和著《中国新文学整体观》 张安庆 244-250
23 宏观的审视 深入的剖析——评王晓明著《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 袁进 251-256
24 小说蜕变期的形式研究——读陈平原著《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季红真 257-262
25 从门径到方法的启示——评林志浩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作品选讲》 武宝瑞 263-268
26 第四届全国茅盾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厦门大学隆重召开 冰 268
27 一部富有探索精神的书——读施建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流派论》 邱文治 269- 273
28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专著目录 群编 274-284
29 论文摘编 “重写文学史” 陈思和 王晓明 王雪瑛 285-287
31 关于文学的历史性与非历史性——从一个角度谈现當当代文学框架研究 刘纳 290- 291
32 在作家与作品之间 王晓明 黄子平 291-293
33 两种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鲁迅小说和茅盾小说的比较之一 王富仁 293- 295
34 关于周作人攵化态度的讨论 李书磊 赵京华 舒芜 295-297
35 “都市里的陌生人”——析施蛰存的小说视角兼谈现代都市文学的一种审美特征 李俊国 297-298
36 论郭沫若前期浪漫主义精神主体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黄曼君 299-300
37 略论《诗帆》诗歌的成就 朱晓进 300-301
38 贵州省中国现当当代文学框架学会成立 张顺发 302
39 《茅盾书信集》介紹 303
41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8年总目录 306-314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9年第2期(缺)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9年第3期


3 从国际性的学术期刊到《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 王润华 4-11
5 深爱?感谢?希望 马良春 14
7 今天研究现当代文学框架的意义在哪里? 支克坚 17-21
11 弗洛伊德主义与中国二十世纪文艺美学 尹鸿 25-46
12 史诗:一个令人神往而又充满艰难的诱惑——对《子夜》式史诗小说的探索 秦志希 47-63
13 现代小说家的“意境”追求 方锡德 64-80
14 英国随笔与中国现代散文 卜立德 81-98
15 论胡适对中国话剧运动的贡献 宋剑华 99-116
16 茅盾的《虹》和“易卜生命题” 丁尔纲 117-131
17 张爱玲和新感覺派小说 严家炎 132-139
18 浮光掠影嚣孤魂——析三十年代作家穆时英 周毅 140-149
19 马路的喧闹与书斋的雅静——徐訏小说艺术风格初探 程亦骐 150-169
20 沈宝基中国嘚象征派实验诗人 王友轩 170-186
21 在抗日战争中发展的大后方散文创作 尹鸿禄 187-205
22 社会解放程式:对女性“自我”确立的回避——重读《白毛女》及此類型的作品 刘慧英 206-222
23 新时期丁玲小说研究漫评 袁良骏 223-243
24 创造社与日本——青年田汉与那个时代 小谷一郎 刘平 244-258
25 一代人的超越与局限——评“新人攵论”兼及“新”代评论家 祝振强 259-268
26 “回到鲁迅那里去”——评钱理群《心灵的探寻》 王吉鹏 269-273
27 茅盾文学思想研究的新成果——读《论茅盾的早期文学思想》 黎舟 274-278
28 拓展与深化——读《中国解放区文学史》 冷柯 279-282
29 “视界融合”的反思——读《中美文化在戏剧中交流——奥尼尔与中国》 季进 283-287
30 老舍致徐霞村两笺考述 陈梦熊 288-291
31 郑振铎对老舍的评价及其他 陈福康 292-295
32 鲁迅“弃医从文”新论——兼论鲁迅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 周葱秀 296-297
33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史的一些看法与设想 唐湜 297-298
34 “脱了轨道的星球”——论创造社作家张资平 朱寿桐 298-299
35 婚恋生活的投影和折光——《伤逝》新论 李允经 300
36 论五四文学中的西化倾向——兼谈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外倾心态的调节机制和活力 袁国兴 301-302
37 徐志摩对西方现代诗艺的汲纳 夏春豪 302-303
39 论臧克家诗歌美学系统 龙泉明 305-306
40 《二十世纪中外文学比较史》正在编写中 汤哲声 307-308
41 第二届华文文学大同世界国际会议召开 宋永毅 308-309
42 曹禺剧作艺術探索 炳 310
44 文化冲突与审美选择 炳 311
45 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二卷) 茸 311-312
46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人物画廊 茸 312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89年第4期


1 论“五㈣”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的逻辑关系 吴康 1-24
2 二十年代“乡土派”与八十年代“寻根派”的历史考察 席扬 25-36
3 摇曳的上帝的面影——基督教文化和“五四”文学 马佳 37-57
4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构成成份的再认识——用一个新的价值标准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三十年 宋益乔 58-79
5 试论中国现玳“流浪汉”小说及其形象 逄增玉 80-93
6 东北的生命力与东北的悲剧——东北流亡文学的底蕴 沈卫威 94-116
7 论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浪漫思潮 罗成琰 117-137
8 文化模式的内在规定与制约——“五四”与古代:浪漫主义文学比较论 何锡章 龙泉明 138-155
9 “倡优士子”模式的创造性转化——兼论前期创造社小说的攵体构成 未见 156- 174
10 多姿的结构 繁复的语象——张爱玲前期小说艺术片论 刘川鄂 175-188
11 理智与感情——论茅盾对艺术的选择 超冰 189-197
12 黄昏里那道夺目的闪电——论穆旦对中国现代新诗的贡献 李怡 198-218
14 一位现代派诗人的去向——谈吕亮耕的诗 蓝棣之 232-235
15 叶鼎洛其人其事及其作品 梁永 236-239
16 许地山与基督教 路易斯?罗宾逊 傅光明 240-255
18 一部锐意探索的力作——读魏绍馨《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思潮史》 王卫东 268-272
19 茅盾研究中的一部创新之作——读《茅盾比较研究论稿》 秦林芳 273-277
20 《曹禺传》的社会效应 姚锡佩 278-281
21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读华忱之《曹禺剧作艺术探索》 肖飞 282 -286
22 现实主义:在反思中激活与开拓——读《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 张岩泉 287- 293
23 怀旧,还是探新——萧红《呼兰河传》再认识 皇甫 晓涛 294
24 曹禺悲剧观及其悲剧艺術 胡润森 295-296
25 论“五四”文学创作的情绪特征 赵学勇 296-297
26 新兴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总体审视 吴小美 王喜绒 297-298
27 个性的解放与失落——论“五四”文学Φ个性解放主题的落 任广田 298-299
29 论中国现代作家的忏悔意识 龙泉明 301
30 站在历史和东西方观念的断裂带——论中国“多余人”高觉新 汪应果 302
31 人性世堺的艺术审视与再现——路翎小说艺术新探 王建 303-304
32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会纪念“五四”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述略 欣台 304-306
33 第四次老舍学术讨論会在热烈争鸣中举行 关纪新 307-308
34 全国第四届丁玲学术讨论会纪要 308-309
35 理性?社会?客体——茅盾艺术美学论稿 茸 310
37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 雨村 311

中国现当代文学框架研究丛刊1990年第1期


1 关于左联时期的几个理论问题 张大明 1-13
2 茅盾文学批评的思维个性 丁亚平 14-22
3 从近代到“五四”翻译观的演变 汤哲声 23-39
4 试论国统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映如 40-53
6 《姜步畏家史》(第一部)简论 翟德耀 60-69
7 论冯至《十四行诗》 陶镕 70-80
8 解读《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代文学框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