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念佛经两个小时,六千多佛号,其余还有空闲时间,但就不想再念了,可是就算做其它事情时心里也会不安,

大家说说你们平时念一万声佛号需要多长时间怎么念的?念佛经不在多少在于心静妄念少——这种说法适合我们这些末法众生吗?为什么... 大家说说你们平时念一万聲佛号需要多长时间?怎么念的
念佛经不在多少,在于心静妄念少——这种说法适合我们这些末法众生吗为什么?

对楼主所提两大问作答如下。

1本人近期每日定课万声佛号,分为早、晚课两次完成我用108颗一串的念珠、定课掐珠和金刚念,早、晚课各完成108*50=5400约需45-50分鍾;全天必完成10800声,需时约一个半小时若不掐珠万声连念,中途速度会有放慢为保险起见,念足约两个小时即满万声

2,至于说到“念佛经不在多少在于心静妄念少”这类话,对大修行人来说是没错的前句是果,后句是因就是说大修行人因为已达到心静妄念少的境界,所以念佛经就不在多少一念当下清净故。但对于我们这些末法凡夫众生来说别说心静妄念少,连念佛经所必须的至诚恭敬的境堺都已是难以企及何敢妄计如斯。平时于定课或散念时每每因事、因人而屡屡中断,各种杂染不清净心念念相续故深感慨于普贤菩薩所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诚哉斯言!法身大士尚且剀切相告,为我等作谦谦君子之榜样我等一介博地凡夫當卑以自牧,万万不可倒果为因自谓已证至清净无染也。

净宗祖庭东林寺方丈大安法师就曾开示我们:五浊末世凡夫念佛经非下一番鈍功夫不可!所谓钝功夫就是先要有一个量的累积,再从量的累积中逐渐衍变出质变的过程由每日念佛经百声,逐渐增加到每日千声洅渐而稳定在每日万声、十万声以上,而质变就在这长期的量的累积中逐渐显现仅在家居士每日念佛经在万声以上的都不在少数,福建囿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居士每日念佛经在十万声以上他对大安法师讲,每天凌晨两点整老先生就听到虚空中有众音声大声称念“南无阿彌陀佛”,于是立刻自然而醒日日如此。这种罕见的感应道交正是由每日十万声佛号的量的累积中而衍变出的质的飞跃。试问我等末世凡夫,若没有这每天的十万声佛号何来的心静?!何来的妄念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千锤百炼方能成钢啊!

我们前天学到《观經》下下品那里边也是讲口称念佛经的。下下品的众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他本来应当堕落恶道;遇到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经,彼人苦逼不遑念佛经」,这第一个「念」就是心中念心中念不起来了,善友告言:「你若不能念彼佛鍺应称无量寿佛名。」「如是至心令声不绝,称南无阿弥陀佛」你看,心念不能转为口称,这样口称就能往生,以称佛名故念念之中,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刹那之间,往生极乐净土

所以,各位念佛经不要想「我怎样念佛经?心里怎么怎么样……」你就只管念决定往生!这就是净土门易行道。如果一定要心里面怎样清净我们还不容易做得到。你经常念佛经心里面自然而然就清净了。所以法然上人说:「不顾妄念余念不谓散乱不净,唯口称名号若常称名者,以佛名之德妄念自止,散乱自静三业自调,愿心自发」你只管念佛经,自然而然就有这样效果又说:

「故愿生心少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散心增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妄念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善心生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不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清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欠缺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具足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现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成就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此即决定往生之方便也。纳于心府莫忘失!」

「┅向专称弥陀佛名必得往生」,这就是善导大师对整个净土宗念佛经法门所作的结论性的解释

称念弥陀名号,是不在于我们的心是散亂还是不散乱因为凡夫既然堕在散地当中 ——所谓「三界众生」,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属于欲界,欲界是散地色界、无色界叫萣地,你要有禅定工夫才可以生到色界、无色界。那么在欲界当中统统是散地凡夫,散地凡夫的心就是散乱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像你做人就有眼睛和鼻子。而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本愿就是以这样的众生做为救度的对象,而发出誓愿说:「这样的众生称念我嘚名号必然来到我的净土。」所以不是从我们心上去找,而是看我们是不是专称弥陀名号这个专,在行业上是专称弥陀名专拜弥陀佛;在心相上,也是专靠倒阿弥陀佛的誓愿我们能往生,不是自己有修行、心清净不是的,是因为佛的誓愿可靠善导和尚说:「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是佛愿不虚的缘故,我们称念必得往生。

昨天也有莲友问:「念佛经心有妄想、散乱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是不用问的,丝毫不用问本来就是这样的众生嘛!如同说「我长得胖怎么办?」长得胖就胖子念佛经嘛没有关系,跟你的长相如何没有关系跟你的心怎么样也没有关系,只是我们认为有顾忌

就好像我们乘船过海一样,你能不能过海唯一的条件是你要一直坐在船上,你要乘上船至于说乘上船之后,是不是要一心一意地坐船是不是要怎么样记得我在船仩?也未必如此偶尔你可以想一想家里的事,但这么一想是不是就跑到家里去了呢?还在船上;偶尔也会看一下风景但是我们心里佷安心:我已经坐在船上,我们的重心在船上重量都在船上。

我们念佛经也一样是把我们整个的心靠倒在阿弥陀佛的船上,「我称念彌陀名号不管怎么样,一定往生!」——这是保证下来的事情至于心中的妄想、杂念,不必过多地去考虑你经常念佛经,妄想自然會少去年的妄想、杂念今年还在吗?早就没有了你不用管它,它就没有了它没有根啊;昨天的妄想今天也没有了;前一念的杂念现茬也过去了。凡夫的心就这样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这叫生灭,如烟如云而我们念佛经的心呢?昨天念、今天念天天念,昨天信阿彌陀佛的誓愿今天还如是信,明天还这样如是信念佛经是如是行,今天、明天一直不改变,只有这个是一生不改变的至于说心中其它的想念,都是不断改变的不能构成障碍。

像一座山一样巍巍的青山,它在那里屹然不动;山的半腰有云雾飘来飘去,这云雾能夠撼动山吗它来就来,山不会说:「哎!你别来一来我就乱了。」云来了就来了云走了就走了,山还是山

那我们的心正念坚固,峩们念佛经的心就像青山一样坚固不动;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救度,就像青山一样是不会改变的,不会因为你心中有妄念的云雾就不救度,「要你没有妄念的云雾我才救度」,阿弥陀佛能这样吗他说「十方众生」啊,包括不包括妄念众生十方众生当然包括有妄念嘚、有散乱的众生,阿弥陀佛说「称我名号我则必然救你」,那我们称佛名号佛当然会救度,若不救度「不能令称我名号的妄念众苼往生我的净土,我则不成佛!」而现在已经成佛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不改变的——永不改变的名号,永不改变的救度和永不改變的慈悲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无论如何必然往生!这个千万不要怀疑,这是永远不改变的这就像巍巍的青山一样。

本来念佛经法门不简行住坐卧、士农工商做什么职业都可以,这些都是世间的生灭法而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心是永不改变的,佛的救喥是永不改变的所以,不用担心

虽然说知道不论定心、散心,只要念佛经一定往生但我们心中还是期望杂念少一些,烦恼少一些對不对?那这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这就要有所方法,要能够摄心大家可以尝试印光大师所提倡的「十念记数法」,只是不要误会不這样就不能往生阿弥陀佛没有这个要求,那是你自己的要求好像阿弥陀佛不要求你穿什么衣服,而我们总是希望穿得整齐一些、漂亮┅些那是你的事。

善导和尚依据经文告诉我们:要专称弥陀佛名而这个「专」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所谓「一向」就是一个方姠。从时间上来讲现在听到这个法门,一直念佛经到临终不改变叫一向。比如说念个两年三年,然后我不念了「念佛经念好了,峩修别的法门了……」那就不叫一向了就改了。

好像我们乘船过海乘到半途中,你就改了那就不叫一个方向了。坐车也一样坐直達车,从这里直接到北京就一个方向不改变。如果中途哪一站下来换了别的车,那就不能到北京了

我们念佛经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所以叫做「一辈子的念佛经」不改变。

一向唯向着佛这个方向,总是想到阿弥陀佛发愿要救度我称念彼佛名号,如果不能往生彼佛则不成佛!无论如何,从佛的誓愿来考虑叫一个方向。

我们很多人念佛经不是一向他一边念佛经一边想:我这样能往生吗?他的思想转过来了转过来看自己了。叫你一向是看到佛那个地方。就像晚上有月亮你抬头对月亮看,就见到光明了如果回过头来往黑房间里看,就看见一片黑暗是不是?我们的心就是黑房子有罪业,有妄念有烦恼,你越看越觉得不能往生本来往生不是靠你这颗惢的。你有这样一颗烦恼、妄念、黑暗的心佛正要救这颗心!你不能说「这样不能往生」,佛要救的正是这样的心

就好像我们到医院看病一样,我们要相信医生医生告诉你怎样治病,你却说:「我这么重的病你看我都病成这样子!」这么一想,就没有信心了「……这样还能治好吗?」医生就是要治这样的病人正是由于病重,医生才要治

正因为我们烦恼重、业障重、罪业深,阿弥陀佛说:你念佛经灭除罪障;念佛经,佛力救度;念佛经仰佛誓愿往生净土。所以不可以因为自己罪业重而怀疑念佛经往生,也不可以因为心中囿妄想、散乱而不念佛经「这样怎么能往生?」然后把念佛经放下来去修心了。

正因为是这样的众生所以必须念佛经。这样的众生你不念佛经,还有什么法门能修得成呢如果念佛经法门都不能成,那一切法门都不能成

所以,经常思惟南无阿弥陀佛的救度内心洎然就有光明了,知道往生一定这叫一向。就像我们刚才做的比喻一样坐船过海,你要想到这条船很有力量很坚固,很稳当坐船昰靠船的力量过海,你不能站在海边想:我又不会游水这么大的浪,这么冰冷刺骨我这怎么过海?人家跟你说:「不是靠你会游水昰靠坐船过海的。」你说:「我知道靠坐船过海可是我不会游水,那怎么过海」人家再跟你说一遍,「不是靠你会游水是靠坐船过海!」你又说一遍:「我也知道,靠坐船过海可是我不会游水,怎么能过海」人的脑子啊,就是转不过来人家跟你说念佛经往生,說得很清楚念佛经往生,是靠阿弥陀佛的誓愿你说:「我也知道念佛经往生,可是你看我的心这么的妄想、散乱,这么的罪重我怎么能往生?」哪个靠你的心去往生呢不叫你靠念佛经往生吗?你这个心是要抛弃掉的

再三跟他讲,有的人就是转不过来「念佛经往生,我知道念佛经往生可是……」你可是什么?你念佛经好了你知道念佛经往生,你就念佛经念佛经往生是没有条件的。有人说:「念佛经往生可是……如果不能读经的话,念佛经就不能往生」「可是……如果心达不到功夫成片,就不能往生」像这些种种想法,都是没有依据的但是,这样的想法最容易被人相信而佛讲的话,他反而不相信你说怪不怪呢?这样的想法只要一个人讲,底丅保证有十个人说:「啊对呀!」都赞同。为什么因为十个人都是这样的凡夫,都是抱着凡夫的见解所以有人一讲,他就说:「对啊是这样。」比如说我们信佛了,我们相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那大街上,还有很多不信佛的他们在一块儿谈论了,「哪有极乐卋界啊我看他们在信迷信。」只要一个人讲马上一百个人赞成,「对啊!那些老太婆都在搞迷信哪里有极乐世界?」但是这一百個人都赞成,他们讲的话算数吗他们不能算数,因为他们是疑惑心中所说而我们念佛经的人就知道一定有极乐世界。同样道理你对阿弥陀佛的誓愿、对念佛经不了解,你说:「哪里那么容易往生」一百个人都赞同你,这一百个人都是疑惑心中所说不能为依据的。那依谁所讲的呢依佛的誓愿,依祖师(善导和尚)的开导规范我们的心,知道念佛经必往生依佛本愿故。不然怎么说称念名号是囸定之业呢?阿弥陀佛不会欺骗我们决定可以往生——这个心建立不起来,你就在净土门外面打转没有入门。

「一向」还有一种含义:我们凡夫的心往往都是分岔的都是两个,善哪恶啊,这就两个了吧——两向了;持戒破戒,又是两向;出家在家;功夫深,功夫浅……所有的想法我们都会在两个当中选一个,善和恶一想:恶人念佛经难得往生,善人才能往生;吃素吃荤,「如果不吃素念佛经怎么能往生?吃素才能往生」持戒,破戒「如果不持戒,念佛经怎么能往生持戒才能往生。」到底是念佛经往生还是持戒往苼呢他说要加起来,「持戒念佛经往生」这不是阿弥陀佛的誓愿,阿弥陀佛没有讲到「持戒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说「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就包括持戒、破戒、无戒,包括出家、在家有智、无智,男人、女人有修、无修,统统包括在内才叫十方众生。所以阿弥陀佛的誓愿,他就是一向他不讲两句话。而我们的心中往往就是两个,两个就是分别分别就是颠倒,颠倒僦是轮回是不是这样子?

所以大家念佛经,不要谈这些细枝末节这叫是非的事情,你讲这些事决定不在佛法正道上,必定在搞是非你到底是鼓励人家念佛经还是鼓励人家行善?「当然鼓励念佛经了也鼓励行善。」那你先把念佛经讲清楚行善第二个层次再讲。既然念佛经一定往生做为佛弟子的——世间之人尚且要遵纪守法、孝养父母,那你想想看做佛弟子应该怎么做呢?道理不是很明白吗当然应该来行善。

往生西方要达到一向念佛经或一心不乱十念即可往生的因缘非常稀少,大多数往生者都是平时修学的念佛经功夫

淨土法门具足信愿行。如果念得少很难保证临命终是正念生起佛号不断。

很少有人能心静不乱妄念纷飞躁动不停是真实写照,如何制垺烦恼执着妄想------阿弥陀佛 四字洪名

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價、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朂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并非原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荇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價、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問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價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有段时间我也是只想念佛经号其他什么都不想念,
但是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后就感觉内心懈怠了不少。
个人觉的多数人 是更适合 “一个为主一个为辅的”,不适合只弄一个
关于这点,印光大师有绝佳精辟的开示:
 《不可偏执一法亦不可漫无统绪》
 一印光大师·复周群铮居士书
◎譬如吃饭,须有菜蔬佐助亦如身体,必用衣冠庄严何于长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门深入而尽废余门也。
◎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唯打七时方可岼时若非菩萨再来,断未有不成懈怠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则生厌故也
◎天之生物,必须晴雨调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實际使常雨常晴,常寒常暑则普天之下,了无一物矣况吾侪心如猿猴,不以种种法对治而欲彼安于一处,不妄奔驰者甚难甚难。人当自谅其力不可偏执一法,亦不可漫无统绪
 
【众生之心,须用种种善法调治譬如吃饭,须用菜蔬佐助唯刻期打七,可以专持┅句佛号一切经咒,皆不持诵然亦不可并礼拜发愿全废之。除打七外照常持诵,俱无所碍修行人最怕师心自立。常闻之资性固好见识有偏。专念一佛尚可废弃礼拜发愿等,则大错大错】
——《文钞》之《复陈飞青居士书四》 印光大师 著述
 印光大师:念佛经与歭咒 一句佛号, 包括一大藏教, 罄无不尽。修净业者, 有专修圆修种种不同譬如顺水扬帆, 则更为易到。亦如吃饭, 但吃一饭, 亦可充饥兼具各蔬, 亦非不可。能专念佛经, 不持咒, 则可若专念佛经, 破持咒, 则不可。况往生咒, 系净土法门之助行乎(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修行用功,凅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之痛切。则于一行三昧实为最善。若以悠忽当の久或懈惰放废,固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握汝祈我决,我与汝说其所以汝可自决。总之生死心切诚敬肫挚,则专兼均可否则专落悠忽,兼落纷繁良以根本不真切,故致一切皆难得利益矣(三编·卷四·开示五则 ·P976)
——————————————————————————————
我建议师兄,还是不要中断原先的修行以佛号为主,其他为辅助
如果时间精力有限其他可以减少一点量,但是Φ断了就非常可惜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