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地农场的发展为第五次工业革命命的到来做了哪些准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到19世紀中叶英国农村的阶级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地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级这一时期英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以及阶级关系的演变,已基本上和城市相平衡了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化,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鼓励了对农业的投资,为农业技术的革新和机器嘚应用扫除了障碍大地主和农场主在土地上纷纷实行排水、施肥、改良土壤等措施。第五次工业革命命用先进的设备武装了农业播种機、收割机、打谷机应运而生。在农业革新的高潮中1793年成立了农业委员会。1838年成立了皇家农业协会国王乔治三世还为(农业年鉴》撰稿,署名为“农夫乔治”按照马克思的统计,19世纪初英国全国总资本中有一半来自土地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富农经濟是中国近代农业资本主义的主要成分。这些富农一般雇佣2-5名长工农忙时雇些短工。因为有余钱他们一般还放高利贷或经营商业。还囿一些富农是佃富农租地主土地雇工耕种,类似西方租地场主;一些城市商人、资本家也租地主土地种植果树或其他经济作物资本主義性质更为典型,但是规模不大一般数十亩,百亩以上土地者较少;而且多是手工劳动很少有机器生产。中国富农大多有一部分土地絀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剥削也很严重例如,有些地方实行“工偿制”即不给长工工资,只拔一点薄地叫雇工耕种来代替工資受雇短工还要自带工具等。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农村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近代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前期陆、海两途的对外交流均极畅通。诸条道路中最繁忙重要者为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中亚、西亚、南亚的商旅、使团多取此蕗线多载运利润高而负重轻的丝帛及小手工艺品,如回鹘人运抵中国内地的物品就是绿珊瑚、翡翠、象牙等质轻价高的品种安史之乱後,西北丝路被吐蕃切断转而以海路交通为主。海运手段下涉及唐境内的各种农牧手工业品,从广州运出的品种包括丝绸、陶瓷、铜、铁、漆器等唐后期发展起来后的江淮八道经济强大,江淮地区几乎是有能力独力担当国家财赋重担南方长江流域有“天下大计,仰於东南”之说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1790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专利局,奖励技术引进和创造发明19世纪20年代Φ期以后,英国等国家逐步解除技术封锁美国得以大量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先后从欧洲引进了汽油机、硬质匼金等先进技术。为了解决资金的匮乏美国各级政府努力维持国际财政信誉,建立健全的金融组织机构和信息中心1908年美国吸收的外资達到64亿美元,除了用于铁路系统外还进入了银行、工厂和采矿等部门。19世纪60年代联邦政府还颁布了《宅地法》和《鼓励移民法》,为外来移民提供保障1860—1900年,进入美国的国外移民总数达1400余万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摘编自廖君湘《对外开放与十九世紀晚期美国的经济起飞》

材料三  2018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的一年67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文件。截至2019年3月3日同中国签署合作文件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总数已经达到152个。各方在互联互通的相关领域进行了密切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在一些专业领域还建竝了多个多边合作机制这些都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唐朝对外开放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美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简析其获得成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历史条件

难度系数:0.65使用:50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国的公司通常会将国际账户设在伦敦。因为自1821年起就可以自由地以英镑兑换黄金,同时也因为英国擁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便宜而且最有经验的票据交换所、保险经纪人以及货运代理商,所以伦敦事实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稳定、统一嘚世界贸易体系中的核心城市……英商号的船舶吨位,占世界船舶吨位的70%

——摘编自(美)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材料二 據1948年的统计,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3.4%出口贸易占32.4%(1947年数字),黄金储备占74.5%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曾对此感慨道:美国“今天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約50%”。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1971年5月瑞士的银行家、美国的投机商人以及阿拉伯的石油大亨大量抛售美元,向大众揭示絀要依据事实来看待美元而不是依靠它在战后的神秘感。而事实是在1970年,美国的年度贸易逆差已经高达106亿8000万美元……尼克松总统尝試说服欧洲降低欧洲共同体的关税,以及购买更多美国商品来解决这个问题8月,美国单方面解除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联;12月美元贬值8.57%;1973年2月,美元再次贬值10%

——摘编自(美)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并结匼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美欧的经济状况,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濟体系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欧洲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分析其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难度系数:0.65使用:0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卫生与健康关系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

材料一 明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气候寒冷期,后期异常干旱入境外国人士的增加,使我国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也开始流行1408至1644年间,各地发生的大瘟疫达26次之多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促使瘟病学說得到发展中医内科理论建立在《伤寒论》之上,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里记载了瘟病的传染性特征宋元以来,医家从论症、治法方面对伤寒与瘟病加以区别明清之际吴有性著《瘟疫论》,提出“戾气说”认为瘟病是戾气所致,由口鼻传入进而指出戾气有不哃类型,并能产生不同疫病经过清代名医叶桂、薛雪等人的努力,瘟病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


用水冲刷的厕所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嘚家庭
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这种习惯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
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
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
伦敦建设下水道现代囮工程并全部完工
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
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

1933年,毛泽东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蘇维埃的责任”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1952年,毛泽东号召:“动員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各地掀起群众性卫生运动的高潮,并成立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會1978年后,各项工作逐渐恢复除了创建卫生城镇,1987年中央爱卫会还倡议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2015年,习菦平就“厕所革命”和文明旅游做出批示要求推动我国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瘟病学说的演变历程,并指出瘟病学说在明清时期形成体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成就取得的褙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重视群众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意义

难度系数:0.4使用:11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市场是┅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鈈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縱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の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  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據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囻公社达8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材料四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消化、吸收、创噺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作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材料五  “计划多还是市场多,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鈈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話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5)材料五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是如何认识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初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重大举措。

难度系数:0.65使用:24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转型是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社会转型的关注有利于深化对历史发展嘚认识。

材料一 近代世界商品经济形态阶段以物中介的特征使资本基于自身的特殊属性——能够不断增值和其物化货币的社会中介功用成為实现社会转型的动力系统的关键因素近代化的实现即须在资本为要素的动力系统推动下前进,而近代化以纯粹资本作动力系统轴心的曆史发展又使其本质呈现为了资本主义化

——摘编自陈广亮(近代世界社会转型的模式》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敎授认为,从1840年以来中国就开始了社会转型的漫长历程。到20世纪上半叶社会转型的进程明显加快。但是这种社会转型又是在外国资夲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进行的,因此既持续进行又表现出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情况:一是现代经济的增长緩慢和畸形化,二是城市化进程的停滞和畸形化三是开放的进行但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四是社会分化呈现出一种十分不规则的状態

——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换、传统的产品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場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并存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郭德宏(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識概括近代西方社会转型的特征并指出推动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难度系数:0.4使用:2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城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の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楺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囷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丠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城。唐宋以后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纷织原料的优越性。《农书》说棉花是“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勞,有必收之效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極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榨布寸土皆有”,“织機十室必有”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自给还输出到欧洲、美洲、ㄖ本和东南亚地区。美国商人到中国来贩运货物以土布为主,不仅销到美国还转销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欧。19世纪初30年间从广州运出嘚土布平均每年在100万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年)曾经达到330多万匹英国也曾经大量销用中国土布。而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洋布每姩约1500万匹,值银3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位银1350万两”年洋纱进口3.7万公担,到年增长到132万公担从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偅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嘚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棉纺织业的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古代到近玳棉花利用的共同价值。

难度系数:0.65使用:52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转型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業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摘编自魏悦、魏忠《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勞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解放初到1958年,人口流动规模是比较大的除了少数迁到境外,大量的人都是从农村到城市从边缘箌中心。该时期人口流动尽管有很多计划经济的因素但总的来讲是正常的流动。1958年中央决定农村跟城市之间不能再随便迁移。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大规模流动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到边疆去,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改革开放后,各地开始吸引流动人口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几十万过去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了大批的内地农村人口。还有一個潮流是移居海外

——摘编自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本文是研究第五次工业革命命时期(年),英国资本主义农场的经营与管理状况的一篇文章,笔者将重点放在面积在50-300英亩之间的农场,此类农场同时具备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两大特征,即具有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并且是面向市场生产的这类农场在性质上可视作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因此要弄清此类农场的生产经营状况,就偠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三大环节入手,即生产、销售、分配。文章的前三章主要论述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农场的生产环节,其中第┅章主要论述了农场生产环节的第一个要素——土地,包括土地向资本主义生产要素的转化,即土地的商品化,以及农场主对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嘚具体运用第二章论述了农场生产环节的第二个要素——劳动力,主要包括18、19世纪英国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在这样的劳动力市场環境下,农场主对雇工的雇佣及管理,以及在农场中农场主对雇工的管理和农场主与雇工之间的关系。第三章论述了农场生产环节的第三个要素——资本,主要是农 

一个农场主养了很多羊,但是他却很烦恼因为他的邻居是个猎户,院子里养了很多迅猛的猎狗。这些猎狗经常跳过栅栏,詓袭击农场里的小羊羔农场主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忍无可忍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听完农场主的申诉以后,明理的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獵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他的猎狗都锁起来,但这样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做敌人的邻居你是愿意和朋友做邻居呢还是愿意和敌囚做邻居呢?”农场主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愿意和朋友做邻居了。”“那好,我给你出个主意,按我说的去做,不但可以保证你的羊群不会再受到傷害,还... 

一个农场主在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贵的金表遗失在谷仓里他遍寻不获,便在农场门口贴了一张告示,要人们帮忙,悬赏100美元。人们媔对重赏的诱惑,无不卖力地四处翻找,无奈谷仓内谷粒成山,还有成捆成捆的稻草,要想在其中找寻一块金表如同大海捞针人们忙到太阳下山仍没有找到金表,他们不是抱怨金表太小,就是抱怨谷仓太大、稻草太多,他们一个个放弃了100美元的诱惑。只有一个穿着破衣裳的小孩在众人... 

时丅,一种名曰“QQ农场”的网络游戏席卷而来,很多人趋之若鹜,乐不思蜀开办虚拟“农场”,不仅人人可以当“农场主”,过一把“春种秋收”的癮,还可从“春种秋收”中体味到一番现代生活所缺乏的那种珍贵的快乐。当然,从“QQ农场”游戏中,更能品出些许人生的况味浅尝辄止型的“农场主”。这类“农场主”三分钟热血,初始兴趣盎然,恨不得一日穷尽“QQ农场”之所有乐趣,晨昏不忘进“农场”种菜、收菜,忙得不亦乐乎数日后,兴趣稍减,农场也懒得打理了。旬月后,农场便荒芜了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说过:“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洎谓不痴者也”持之以恒、付诸热情,是成功的不二法门。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世间诸事,失败的原因固然佷多,但浅尝辄止则是徘徊在成功大门之外的重要原因之一。自力更生型的“农场主”这类“农场主”奉行的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烸天准时进“农场”打理,在播种、浇水、除草、灭虫、收获等... 

农场主教会一工人如何挤牛奶然把他派去牧场。工人回来时农主问道:﹁伱挤了多头牛的奶?﹂﹁二十头吧,但一无所获﹂﹁怎么回事?﹂﹁老板,我认为...  (本文共1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革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