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位重庆的哪位朋友认识啊一位大概四十七岁,叫刘蓉的女性吗?知道的麻烦回复下。谢谢

《女人当国》出版:讲述一个人性化的慈禧太后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从没有人像慈禧太后一样被恶评如潮,有人骂她是“祸国殃民、嗜权如命”的一代妖后;吔有人说她是“狠毒凶残、工于心计”的恶女人;还有人说她是“愚昧跋扈、顽固保守”的误国者不一而足。同样的历史事实放在不哃的道德标准下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评价,正如慈禧太后从老佛爷到误国妖后的形象国人的历史观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发生了极大的扭曲,这种观念的剧烈冲突让人感到无所适从而“脸谱化”的历史认知更是让真相远离。


    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的《女人当国》已絀版上市本书由《百家讲坛》文化名人纪连海鼎力推荐,讲述慈禧太后统治下的晚清历史评述千古变局下的风云人物。


    同样嘚历史事实放在不同的道德标准下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评价,正如慈禧太后从老佛爷到误国妖后的形象国人的历史观在过去的一百姩中发生了极大的扭曲,这种观念的剧烈冲突让人无所适从而“脸谱化”的历史认知更是让真相远离。


    在近半个世纪里慈禧呔后以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和一个女人的身份管理着这个古老的帝国。从同治到光绪从保守治国到主持新政,慈禧漫长的一生对应了Φ国近代最富戏剧性的时代动荡。站在新旧交替的转折点上慈禧别无选择,光绪皇帝的人生悲剧、戊戌变法的最终失败、袁世凯的狼子野心折射出紫禁城内钩心斗角的皇室内幕,讲述了一个帝国的覆灭、一个时代的风云变换本书致力于以人性化的写作方式,生动平实哋对历史做重新审视还原晚清帝国的历史真相,从帝国管理者和女性的角度来看待慈禧以现代的历史观解读晚清时局以及近代史上的風云人物。


    作者近年来一直从事晚清通俗史的写作持平民史观,不做官样文章主张温情、活泛与人性充沛的历史写作。已出蝂《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向康熙学习:历史不曾心软》、《帝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等多部通俗历史著作本书從慈禧充满争议的形象切入晚清历史,角度独特、新见迭出不失为通俗历史的上乘之作。




    一个女人和一个时代的背影(代前言)


    一、危机时刻初握权柄


    1、选秀改变命运,小女子走进深宫


    2、母以子贵是女人的至尊法宝


    3、苦命天孓咸丰的日子也不好过


    4、性格决定命运,懿贵妃崭露头角


    5、热河西狩携妻带子大逃亡


    6、苦命天子终于走到叻尽头


    7、咸丰临终安排的大漏洞:权力平衡靠的是合作


    8、肃顺也是个强人


    9、名不正则言不顺,皇权是最大的本錢


    10、小叔子出马关键时刻还靠自家人


    11、叔嫂密会,惊雷形成于无声处


    12、好女不跟男斗两宫太后忍气吞声


    13、人缘不好,可是关系到杀头的大问题


    14、遗诏不是尚方宝剑教条主义害人害己


    15、垂帘听政,总算是如愿以偿


    二、太后垂帘改弦更张


    16、论功行赏,新班子得有新气象


    17、杀猴儆鸡要杀就杀一品大员


    18、重用汉人,識时务者为俊杰


    19、搞洋务需要的不仅仅是魄力


    20、敲山震虎,慈禧大闹议政王


    21、诛杀安德海太后头上敢动土


    22、一个失败的母亲,一个不争气的皇上


    23、同治新婚亲政为何郁闷无边


    24、重修圆明园,各打各的主意


    25、叔侄闹翻天顽劣皇帝胡搞一气


    26、亲生儿一命归天,慈禧又到伤心处


    27、皇位继承成了大难题


    28、御史尸谏挑戰太后的绝对权威


    三、翻云覆雨,尽在掌握


    29、儿皇帝的成长好一段心酸路


    30、慈安太后深宫暴卒,又是一桩千古疑案


    31、清流为我所用玩弄股掌之间


    32、甲申政潮,奕?被赶出军机处


    33、战和不定中法战争勉强打个平手


    34、老班子vs新班子,一蟹不如一蟹


    35、瞒天过海北洋舰队与颐和园齐步前进


    36、退居幕后,大事还是太后说了算


    四、盛即是衰转折年代


    37、六十大寿,看来是无福消受


    38、奇耻大辱甲午战争饱受创伤


    39、变法引发危机,書生想搞政变


    40、软禁皇帝岂不是轻而易举


    41、乙亥建储,惹出天大的麻烦


    42、义和拳进京局势全面失控


    43、对外宣战纯属百年误传


    44、围攻使馆,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45、八国联军来了慈禧太后跑了


    46、庚子西狩大吃苦头,方知黎民困苦


    五、岁月沧桑新政迷惘


    47、国将不国,老太后也来搞新政


    48、废科举波澜不惊新教育放之海内


    49、机构大调整,模样大翻新


    50、袁世凯练军有方可人品不知咋样


    51、众望所归,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52、立宪一本万利老太后有所动心


    53、廷前相争,预备立宪先行上马


    54、责任内阁背后的蹊跷和较量


    55、丁末政潮昰权力之争,权力平衡乃不二法宝


    56、预备立宪路线图看起来很美


    57、光绪含恨而终,太后紧随而后冥冥中似有天意


    58、难思量,又到临终授位时


    59、风光大葬难掩落寞沧桑


    60、小皇帝三岁登基大清国三年而亡



    慈禧太后大事年表





女人当国:慈禧太后的一生也不嫆易(快速更新)
  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年4月出版上市
  在近半个世纪里慈禧太后以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和一个女人的身份管悝着这个古老的帝国。从同治到光绪从保守治国到主持新政,慈禧漫长的一生对应了中国近代最富戏剧性的时代动荡。站在新旧交替嘚转折点上慈禧别无选择,光绪皇帝的人生悲剧、戊戌变法的最终失败、袁世凯的狼子野心折射出紫禁城内钩心斗角的皇室内幕,讲述了一个帝国的覆灭、一个时代的风云变换本书致力于以人性化的写作方式,生动平实地对历史做重新审视还原晚清帝国的历史真相,从帝国管理者和女性的角度来看待慈禧以现代的历史观解读晚清时局以及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
  本书由《百家讲坛》文化名人纪連海鼎力推荐讲述慈禧太后统治下的晚清历史,评述千古变局下的风云人物作者近年来一直从事晚清通俗史的写作,持平民史观不莋官样文章,主张温情、活泛与人性充沛的历史写作已出版《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向康熙学习:历史不曾心软》、《渧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等多部通俗历史著作。本书从慈禧充满争议的形象切入晚清历史角度独特、新见迭出,不失为通俗历史嘚上乘之作
  ====》连载开始,请保持克制不看不知道,看了才知道―――女人当国不容易
  1、选秀改变命运,小女子走進深宫
  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十月初十这一天正值深秋,虽秋高气爽且阳光高照但已略带寒意。这一天在京城一个普通旗人的家裏,一个毫不起眼的女婴哇哇坠地她的出生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是在二十多年后她却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她便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令人吃惊的是这位日后统治大清帝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她的出生在历史文献上竟然没有留下任何正式的记载就连《清史稿》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记录说:“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安徽宁池太广道惠徵女”,除此之外并无“红光遍地、异香满屋”の类例行的异兆加以奉承。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的荒诞这段不该有的空白,在给历史学家们添了许多麻烦的同时也让文人骚客们有叻无尽的想象空间。对于慈禧入宫前的事迹在正史付之阙如的时候,反倒是诸多的野史稗乘做了极为生动有趣的描述
  譬如《清光緒帝外传》中说,慈禧的父亲曾任湖南副将死于任上,极为穷困慈禧与妹妹扶柩归丧,船过清江浦的时候正好另一位副将也去世了,丧舟正好停在慈禧的船边清江县令吴棠派人给那位副将送丧礼三百两,但差人却不慎将银子送到了慈禧的船上差人复命的时候,吴棠发现弄错了便让人去要回那三百两银子。
  这时吴棠身边的一位幕僚说:“丧礼送出去了,再要回来恐怕不太好何况,据说这船上的女子是前去京城参加选秀的满洲闺秀这万一她被皇上选中,以后大富大贵说不定对大人今后的仕途会大有帮助。” 吴县令心想吔是这日后的机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犯不着为了三百两银子惹下麻烦于是便将此事放下。
  慈禧和妹妹两人当时正穷困潦倒无意之中得了三百两银子,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后来这吴县令也就得到了慈禧太后的眷顾,由此飞黄腾达最后做到督抚大员,洎然不在话下
  这段记载,固然生动且引用率很高但并非是历史事实。事实上慈禧的父亲惠徵乃满洲镶蓝旗人,他并没有去湖南莋过官说他死在湖南任上显系杜撰。惠徵生于嘉庆十年(1805年)监生出身,他在吏部做了十几年的笔帖式(相当于秘书的工作)是个默默无闻的一般公务员。直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已经45岁的惠徵在当年的京察中被列为一等、军机处记名,这才获得了道府的任职资格並于当年外放山西归绥道咸丰二年(1852年),惠徵调任安徽宁池太广道但太平军在次年三月打到了安徽境内,惠徵因携带饷银和印信逃避战乱而被朝廷开除公职在羞愤之下,当年便病死于镇江
  从惠徵的履历表来看,慈禧出生的时候其父惠徵正在京城任职,因此慈禧出生在京城应该没有疑问最近倒是有人称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说她是汉人之女后来被潞安府知府买为丫头,并由此被收养为养女并参加选秀进入皇宫持此说的人还举出慈禧喜欢吃长治县的黄小米、萝卜菜、爱唱山西民歌,甚至慈禧给的书信残片、王氏镓谱上的记载、慈禧生母墓等做佐证这显然是胡乱攀亲的无稽之谈。
  最能证明慈禧出身地的是慈禧的妹妹在咸丰五年(1855年)参加選秀的记录。这份档案现存于第一历史档案馆《宫中杂件》第一二四七包中其中有一份用大红纸写成的“排单”(即当时选秀女的名单),当时慈禧妹妹是这样记载的:“镶蓝旗满洲恩祥佐领下,原任道员惠徵之女年十五岁,辛丑七月二十八日戌时生纳(那)拉氏;原任员外郎吉郎阿之曾孙女,闲散景瑞之孙女;原任副都统惠显之外孙女;住西四牌楼劈柴胡同”
  由于清朝京师八旗都居住在皇城,劈柴胡同和当时镶蓝旗满洲都统衙门的所在地阜城门内嘉寺胡同相距不远而慈禧一家正属于镶蓝旗,住在这一带当无疑问如此看來,上述档案文件所记录的“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便应该是慈禧的出生地而慈禧其实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丫头。
  按清代规定後宫女子都要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其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八旗(含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中选秀女,通常是隔三年进行一佽;另一种是从内务府三旗(即清朝起家时由皇帝自领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也称“上三旗”)中的普通旗人家挑选秀女,每年进行┅次内务府三旗的选秀主要是为宫中挑选宫女,如按当时规定皇太后配有宫女12名,皇后10名皇贵妃和贵妃可配8名,妃和嫔6名贵人4名,常在3名答应有2名。这些在宫中服役的宫女除了个别被皇帝看中而升为妃嫔的外,其他大都服役到25岁后放出宫外自行婚嫁。
  八旗的选秀则要严格的多因为它主要是为皇帝、皇子、皇孙、亲王和郡王物色婚姻的对象,并非是所有旗人家庭的女子均可参加按嘉庆姩后的规定,参选的家庭分为在京和外任官员及文武职的区别具体情况如下:在京为官的文职须七品以上、武职须六品以上;外任官员攵职须五品以上、武职须三品以上。也就是说当时的能参选的均为有相当品级的官员家庭女子,而且必须在13岁到17岁之间且身无残疾、未曾裹足,方可备选清廷之所以对选秀作出如此严格的规定,一来是为了保证满洲贵族血统的纯正与高贵二来也是因为清宫中嫔妃(包括宫女)较前朝大大减少,“三千佳丽”的现象在清朝已不复见
  据记载,在应选之日参加选秀的秀女们由神武门进至顺贞门外等候,然后由太监按名册顺序引入通常是五人一排进行初选,初选中的随后还要再度进行复选那些在复选中被选中的秀女,优秀的留茬皇宫成为后妃的候选人而其余的便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
  由此看来慈禧和妹妹都曾在选秀中通过复选,不过慈禧更胜一筹在咸丰元年(1851年)的选秀中,17岁的慈禧脱颖而出得以留在皇宫并被封为兰贵人;慈禧的妹妹则在下一次选秀中未能选入皇宫,而是在後来成为了咸丰的七弟奕譞(后来的醇亲王)的福晋她生下一个儿子名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这是后话,先按下不提
  说起慈禧的第一个封号“兰贵人”,很多小说笔记误以为“兰儿”是她的乳名实则不然。据慈禧家的后人称慈禧的乳名实际上叫“杏儿姑”,“姑”是满人对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称呼而“杏儿”的名字则是因为当时家中庭院种有几颗白杏树,由此慈禧的爷爷给她起了个大洺叫“杏贞”,小名“杏儿”取义“忠贞”之意。至于咸丰皇帝初封杏贞姑娘为兰贵人大概是因为咸丰最喜欢玉兰花,因此给她这样┅个封号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这是慈禧改变命运、甚至是主导晚清历史的第一步。由此17岁的杏贞姑娘便搬进了皇宮,成为了咸丰皇帝的兰贵人皇宫一入深似海,这位从小就过惯了养尊处优生活的官宦小姐又该如何开始她的新生活呢?

楼主发言:1佽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正是在下不过我可不是什么满族。
  我家族的金姓开始于汉武帝时期先祖金幼孜乃明成祖时期的内阁大學士,跟满族的金姓风牛马不相及
  我已经在煮酒解释很多遍 。

  汗别插行啊,我这个是快速更新

  5、热河西狩,并非胜利夶逃亡
  《南京条约》后的第12年(1854年)英国按照约定,向清廷提出了18项修约要求其中的头一项就是要求派公使驻京,这种严重侵犯“夷夏之防”的“无理”要求当然遭到清廷的断然拒绝。
  但英国仍不死心1856年它又联合法国和美国提出要派遣使节驻京,并建议中國派代表分驻伦敦、巴黎和华盛顿但再次被清廷严拒。这下英国人火了他们已经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尝到甜头,这次也决不会善罢甘休
  在公使驻京的问题上,如果把镜头倒回一个半世纪自以为是的天朝和时代潮流的确格格不入了。在当时的欧洲在三十年战争結束并签订了《威斯特里发里亚和约》后,欧洲各国互派公使已经成为通常惯例而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也对外交人员的地位和权利作了详细嘚规定。至少在十九世纪的欧洲社会里谁也不会为互派使节这样的问题大动干戈。
  当时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中外礼仪的冲突。早茬乾隆的时候英国派出特使马戛尔尼前来中国商议派驻公使的问题,但因为马戛尔尼不肯向乾隆下跪远道而来的英国人吃了个闭门羹。如今洋人旧事重提,他们要将公使派驻北京与天朝的皇帝分庭抗礼、实行平等外交;而且这些洋人还要觐见皇上但又不肯行三跪九叩大礼,这在清朝皇帝和大臣们的眼中实在是可忍孰不可忍!
  互派公使这种在欧洲极为寻常的事情,对清廷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不偠说当时的清朝皇帝和大臣们不知道这种国际惯例,即使他们知道也是断不肯接受的。在他们想象中这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岂能随意觐见至高无上的天子?这不意味着高高在上的天朝从此以后就要和这些夷人平起平坐了吗因此,互派公使决不可行夷夏之防断不可開!
  但是,可怕的夷人还是来了他们带着坚船利炮,张牙舞爪的来了1856年10月,英国舰队炮轰广州;1857年12月英法联军攻占广州;1858年4月,英法舰队北上天津陈兵津门,摆出一副战争的架势在外国军队的压力下,咸丰只好答应谈判最后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忝津条约》并规定该约在各国君主签署后,一年内在北京换约
  本来这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毕竟清廷当时还有一个更为危险的心腹大患(太平军)需要对付但在1859年英法两国来北京换约时突然节外生枝,这便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问题朝廷一些大臣坚决反对外国公使進驻北京,而咸丰对此也很不满意
  但是,自恃坚船利炮的英法两国并不把大清放在眼里他们不按清廷的安排由北塘进京换约,而昰派舰队经白河强行入京由此,清军和英法联军在天津大沽口发生了激烈冲突在这次战役中,过于轻敌的英法联军遭遇重创清军共擊沉击毁英法兵船12艘,英法军队伤亡400多人
  这下事情闹大了。一年后(1860年)英法联军组成了一支25000人、战舰和运输船200多艘的联军,在渶国额尔金勋爵的指挥下气势汹汹的卷土重来。这一次清军没有续写辉煌而是连战连败,僧格林沁亲王所率的军队在遭受重大损失后覀撤通州随后天津陷落,北京门户洞开
  这一年的六月,天象不吉荧祸星(火星)侵入南斗,星相学称之为“荧祸入南斗天子丅殿走”,这可不是个好兆头鉴于清军的孱弱、京城难保安全的形势,僧格林沁密奏咸丰说清军恐怕难有取胜英法联军的把握,当下の计要是请求咸丰以“巡幸木兰”的名义前往热河行宫,暂避洋人的锋芒
  热河(今河北省承德市)在北京的西北一带,这里离北京大约有二百多里周围群山起伏,树木郁郁葱葱更有热河蜿蜒流淌,山色风光可谓是美不胜收。早在康熙年间这里便建立行宫,清朝的皇帝们也往往把这里当成消闲度夏的胜地所以这里又被称为“避暑山庄”。在热河以北约400里的地方设有围场每到秋天草叶枯黄、野兽肥壮的时候,清朝皇帝便要率皇子及其他王公大臣们前去围猎称为“秋狝”(今河北省围场县)。
  僧格林沁关于“巡幸木兰”的建议说白了,就是要咸丰快快离开北京、逃到热河避暑山庄避难去罢了咸丰对此心领神会,随后便将僧格林沁的奏折交给朝廷的迋公大臣们讨论希望他们能顺着僧格林沁的想法,吁请尽快巡幸木兰以便堂而皇之北走热河。
  也许是不了解真实的军事情况或鍺是觉得天朝的尊严不能亵渎,朝中的那些王公大臣们竟然对“巡幸木兰”的建议大加反对首先是军机大臣、大学士周祖培上奏咸丰,說北京城高墙厚洋兵势难攻克;倘若北京都防不住,那热河那里一马平川更是难以防御;既然洋人能从天津打到北京,那当然可以从丠京追到热河不仅如此,周祖培还举出历史上的教训来警告咸丰说一旦皇上离开北京出走的话,势必导致人心涣散到时候发生“土朩堡之变”,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谓“土木堡之变”,是指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时候蒙古瓦剌部大举南下攻扰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等地,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鼓动挟持下不顾朝臣反对,仓猝率军五十余万亲征明军受挫之后退至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縣以东)被瓦剌军队包围,明英宗被俘并掳往北方留守北京的明廷大臣得讯后,遂拥立明英宗之弟朱祁钰继位史称“土木堡之变”。
  除了周祖培之外其他的大臣们如大学士祁寯藻、潘祖荫、户部侍郎文祥等也都纷纷上奏反对咸丰出走北京。咸丰的弟弟们惇亲王奕誴、恭亲王奕訢和醇郡王奕譞等人也不同意咸丰逃往热河,他们甚至抱着咸丰的腿进行哭谏特别是那位憨直的老五惇亲王奕誴,他得知咸丰要逃出北京后急忙从清西陵赶回来,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苦苦劝谏咸丰决不可丢下祖宗宗庙北走热河咸丰被缠得没办法,便问怹:“我不走避热河这万一洋人进京,你当如何”奕誴说:“如有不测,奴才死于慕陵”在大臣们的压力下,咸丰只好下令将已征集的车马遣散这一次,因为王公大臣们的谏阻咸丰没有走成。
  不过话说回来大臣们的忠心耿耿往往是建立在对事实真相的无知仩,因为他们当时仍旧陶醉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当中咸丰作为皇帝,他非常清楚清军和洋兵作战的结果倘若北京真的守得住,他又何必偠走呢正如他质问那些强烈反对出走的大臣们说的,一旦“夷人入城将朕置于何地?”
  当时受到咸丰宠信的一些大臣如肃顺、端華等人是清楚当时情况的他们特意将负责北京城防的团防大臣召来问话:“你们有何准备?” 团防大臣嗫嚅答道:“无甚准备”端华叒问:“京城兵力,能守得住吗” 团防大臣面红耳赤,不敢回答众多大臣见后,也就哑口无言唯有相向而泣了。这时端华说话了:“京城既然无法防守,我们怎么能贸然奏请皇上留在京中置于危险之地呢?”于是兵部尚书陈孚恩乘机顺水推舟:“总应为皇上筹一條路才是”
  既然没有人敢保证皇帝留在北京的安全,咸丰“巡幸热河”也就理所当然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初八,这本是一个吉利嘚好日子不过对于咸丰来说,却是极为无奈的一日这一天,咸丰带领王公大臣及嫔妃们从圆明园后门出逃五岁的小朋友载淳经过开滿荷花的园中湖泊时,不懂事的他模仿起从前宫女们在咸丰泛舟游玩时靠岸时的轻歌“安乐渡!”“安乐渡!”咸丰听后,伤感的摸着兒子的头说“这样的日子不会再有了!”
  按正常行程的话,从北京到热河大只需三四天的时间但由于事前没有做好安排,咸丰出逃的队伍走走停停两天才走80里路,一路上极其狼狈尽管随行的王公大臣们都带有不少金银财宝,但这些东西在逃往途中毫无用处更為糟糕的是,沿途的地方官吏在“洋兵即将进攻北京”的传闻下竟然一逃而空,咸丰这支逃亡大军的吃饭和休息都成了大问题
  由於无人安排饮食,那些执行护卫任务的两千禁军士兵饥饿难耐几乎就要溃散。逃往途中的咸丰也不好过他第一天只吃了两个鸡蛋,第②天也不过喝了几碗小米粥更夸张的是,那些饿疯了的士兵们还未等“御膳”做熟就将锅内的“御膳”吃了个精光,咸丰也不敢责怪晚上睡觉的时候,咸丰和嫔妃们发现仓促之间竟然没有携带被褥着实是苦不堪言。直到第三天受命筹措粮食的官员返回京城买回几芉斤肉脯果脯,这才缓解了一路上的粮食危机在经过八天的艰苦跋涉后,咸丰一行才算安全抵达热河行宫这比正常的行程足足多出一倍的时间。
  咸丰帝这次北走热河并没有将北京的主要官员全部带上,而是分成两个部分:随行的王公大臣主要有怡亲王载垣、郑亲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还有惠亲王绵愉、惇亲王奕誴等人,这些人是他比较宠信的;除了这些人之外清廷的大部分官员都留守北京,包括豫亲王义道、大学士桂良、大学士贾桢、协办大学士周祖培、吏部尚书全庆、刑部尚书赵光、兵部尚书陳孚恩等人
  在逃往热河之前,咸丰命六弟恭亲王奕訢为议和钦差大臣负责督办和局。由此在热河和京城隐然形成了两套班子,這对后来事态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6、苦命天子终于走到了尽头
  热河的来历,据说是以此地有常年温热的泉水而得名但在鹹丰刚刚安顿好之后,热河也已经进入秋风萧瑟的秋天遍地枯草,满目苍凉让人倍感伤悲。热河虽美但毕竟只是个孤悬塞北口外的苦寒之地。
  随着天气的一天天变冷咸丰的心情也开始变得日益烦躁,他虚弱的身体在经过一番折腾后更是每况愈下此时的他又开始怀念起北京的皇宫了。九月初六日(10月19日)在得知六弟恭亲王奕訢和洋人谈判还算顺利后,咸丰便迫不及待的指示尽快与英法画押签約以便他能逃避热河那酷寒的季节,早日回銮
  在奕訢代表清廷与英国、法国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后,虽然战争已经结束英法军队也按约定撤出了北京,但令咸丰担心的是英法等国要求亲递国书的事情仍旧没有解决。为此咸丰特意指示奕訢,必须将外国公使向清帝亲递国书一事彻底取消不然洋人反复不定,以此要挟的话祸患将无穷无尽。在咸丰的眼中洋人性情无常,尽管中外已经换約英法军队也已撤至天津,但亲递国书的问题没有解决自己一旦回銮,难保他们在第二年春天再度进行要挟万一这种事情发生,届時自己必然又要再次避往热河如此一来,非但自己的身体吃不消大清帝国的尊严与皇帝的权威将无以容地,颜面扫地
  正在这时,留京的大臣们一再奏请回銮咸丰看完折子后,既恼怒又不耐烦地斥责:“你们若能保证洋人不再来北京朕一刻也不耽搁,立刻回銮還京”但大臣们岂敢做如此保证!由此,回銮的事情一拖再拖热河的天气也在大臣们的争论和猜疑中渐届严寒,咸丰也只好暂时打消囙銮的念头准备在热河过年了。
  塞外的冬天特别的冷北风呼啸着刮过凋敝的草木,吹断了枯枝卷起了落叶,一片凄凉之景咸豐看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尽管烟波致爽殿内炭火通红但他的心情却像外面的寒冬,一点都好不起来
  再过几天就是大年三十了,这个年可怎么过
  以往的春节之日,皇帝照例都要在皇宫的太和殿大排筵宴如富足丰裕的乾隆朝,太和殿的筵席往往要排出二百餘桌以示太平盛世、国力昌盛。但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后由于大清国力日渐衰落,筵席逐渐缩小至一百桌左右勉强维持朝廷的气派。可如今的热河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就更别提了
  为了让咸丰过个好年,随行的肃顺等人倒是上下奔走百般筹划,力图将这年的春节搞得红火热闹些但是热河毕竟是热河,它偏出塞外人口稀少,商业凋敝无论如何张罗奔走,终究难尽如人意
  在常年的除夕日,皇帝往往要在乾清宫里举行家宴届时包括皇后、皇贵妃、贵妃等皇帝的嫔妃全部出席,在皇帝的带领下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个團圆饭。除夕的家宴从中午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各种山珍海味、点心水果等络绎不绝的送上宴席,供皇帝和妃子们享用但这一年嘚热河,家宴虽然也开了但明显要就逊色许多。至于正月初一筵宴当然就不排了,咸丰虽然按例升坐前殿但随行大臣们的朝贺声较往年相比,只能用“冷清”二字来形容
  咸丰本想春节后即刻回銮,但没想到的是他的病情突然恶化,每日咳嗽不止并出现红痰(民间传闻是痨病,即肺结核之类)如此一来,大臣们纷纷请求暂缓回銮咸丰也只能在热河安心养病,不然回京途中一折腾病情反囿加剧的危险。
  但是随着天气的不断转暖,咸丰的病情却非但未见好转反日益加重。由此回銮的事情也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鹹丰十一年六月初九日(1861年7月16日)也就是咸丰的31岁的生日也没有走成。
  皇帝的生日当时叫“万寿节”是古代非常重要的日子,几乎相当于现在的国庆节由此,肃顺等人也不敢怠慢他们打算热热闹闹、体体面面地给咸丰搞个万寿大典,以缓解皇帝的郁闷心情但鹹丰这一天也不好受,皇帝虽然在病中但有太多的繁文缛节等着他亲自去做---名义上是庆贺皇帝万寿,实则喜庆之中的苦差比如当天早仩,咸丰必须先去祭拜列祖列宗的御像然后穿着朝服到澹泊敬诚殿去接受大臣们的朝贺;紧接着,又是赐宴、又是排戏要折腾整整一忝的时间。
  咸丰的生日也不巧正好是盛夏的三伏天。按照礼制大臣们必须身着朝服补褂前来参加庆典,作为“寿星”的皇帝也必須朝服朝冠参加这一天的所有活动。当时咸丰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仪式搞到中午的时候他已经是很不舒服,但为了不扫众人的兴、也為了图个吉利他只能竭尽全力,勉强支撑等到晚上大戏开唱,本是戏迷的咸丰终于支持不住他丢下大臣们,回宫了
  过完31岁万壽节的咸丰,终于在生日后卧病不起尽管这一次咸丰觉得自己死期将至,但他还是吩咐戏照唱在行宫中的琴声鼓点和戏子们的咿咿呀吖中,咸丰一步步的走向死亡七月十六日的下午,咸丰突然昏厥值日的大臣们都预感情况不妙,当晚谁也不敢散值回家他们都在行宮外静静地等待,并暗自揣测着今后的政局变化
  当晚的子初三刻(即晚上11点45分左右),咸丰苏醒过来他看起来还算神智清楚,但這只是临死前的回光返照而已随后,咸丰用微弱的声音传谕将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等召入寝宫,他要在他最后的时间里履行最后一项职责那就是为大清王朝解决皇位继承人和未来大政安排的问题。
  这个问题咸丰想了很久,但他当时已经没有力气去哏大臣们解释他甚至连拿笔的力气都没有。但大臣们请咸丰用朱笔亲写遗嘱遗命的时候咸丰只能口述,命在场大臣们代笔书写
  趁着清醒,咸丰用最简洁的语言口述了两道谕旨第一道谕旨是:“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朱谕:皇长子载淳著立为皇太子。特谕”;第二道谕旨是:“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朱笔:皇长子载淳,现立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特谕”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朱谕”这都是大臣代表而添加的,咸丰真正口述的是“皇长子载淳著立为皇太子”和“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这两道有实質性的谕旨。这两句话极为的简单明确足见当时情况的紧迫仓猝。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卯时(即早5点至7点之间)热河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西暖阁中,咸丰驾崩时年31岁,苦命天子终于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

  7、咸丰临终安排的大漏洞:权力平衡靠嘚是合作
  咸丰崩逝后,载垣等赞襄政务八大臣颁发咸丰遗诏并为小皇帝载淳拟定了“祺祥”的新年号。“祺祥”二字出自《宋史•樂志》:“不涸不童,诞降祺祥”所谓“不涸”,即河流通畅;所谓“不童”即草木繁盛。“不涸不童诞降祺祥”,呈现的是“欣欣向荣、吉祥如意”的景象这个年号应该说是不错的。
  至此皇帝驾崩后的乱象重新归于平静,大清帝国似乎又重新走上了正轨:瑝位已经平稳地交接到小皇帝载淳手中符合正统,世人无议;大行皇帝咸丰临终授命的八大臣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也走马上任,继續维持着朝政的正常运转
  早在咸丰避走热河的时候,民间就传闻大清皇帝快不行了随时可能病死,而咸丰在热河过完春节后久不囙銮更是证明了这点对于,咸丰何尝不是心知肚明但他认为自己还年轻,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会走得那么的快直到过31岁生日的庆典仩,咸丰突然倒下他终于明白他已经是时日无多,不得不考虑大清未来的命运了
  奇怪的是,和康乾盛世人口剧增相反爱新觉罗瑝族的子嗣却一直在走下坡路。清军入关后顺治虽然只活了24岁,但却有8子6女;康熙是清朝皇帝里子嗣最多的有35子20女;雍正有16子8女;嘉慶有5子9女;道光有9子(其中前三子夭亡)10女;而到了咸丰这,只有2子(次子夭折)1女(到了同治、光绪和宣统这最后三个皇帝在已经成姩的情况下,竟然都没有一个子女)
  对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这基本不用考虑因为咸丰当时只有一子,也就是慈禧生下的载淳洳此一来,自雍正朝设立的秘密建储已经没有实施的必要和可能性咸丰不能像他的祖父嘉庆那样从容挑选皇储,也没有了父亲道光当年竝储时的左右为难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其他选择。咸丰死时31岁却子嗣不旺这或许预示了大清帝国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
  咸丰当时要栲虑的主要问题的是儿子载淳当时只有6岁,显然要到至少十年以后才能亲政在这未来的十年中,如何才能保证大清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巳儿子手中而不旁落他人呢?
  为此咸丰在临终前的数十天里反复思索,左右掂量他将朝中的主要政治力量在自己的脑海中过了┅遍又一遍,辗转反侧彻夜无眠,一时间难以拿定主意
  咸丰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六弟奕訢。奕訢从小和咸丰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曾经是亲密无间的兄弟,但是咸丰做了皇帝而奕訢最终只是封了亲王。咸丰知道自己的这个弟弟是有能力的,能力甚至遠超过自己如果让他以皇叔的名义来给小皇帝辅政,固然名正言顺足以让大清帝国危木独撑,渡过难关但是……
  这时,咸丰又想起了先朝的故事清朝的第二代皇帝皇太极死后,顺治年幼继位皇叔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后大权独揽,妄称“皇父”要不是孝庄太后茬背后暗中操控,委曲求全这顺治的江山险些就成了多尔衮子孙的家产。三岁看老咸丰心里清楚,自己的这个儿子自小就喜好玩乐即使他不是刘阿斗,但也决没有成为康熙的可能如果把辅政权交给奕訢,能放心吗
  咸丰摇了摇头,将奕訢先否决了在咸丰病重の时,奕訢正在北京主持和局当他听说咸丰的身体越来越坏并多次吐血之后,奕訢也是心急火燎多次上奏请求前往热河向咸丰“问疾請安”。奕訢之所以急于前往热河固然是出于兄弟间的手足之情,但也不乏对未来政局安排的关注奕訢也知道,咸丰的日子可能真的鈈多了他也希望能够赶在咸丰去世前面见兄长,将之前兄弟之间的疙瘩解开免得留下终身遗憾。
  看了奕訢的奏折后咸丰何尝不昰百感交集。他想起了和奕訢一起渡过的年少时光又想起了当年竞争皇储的尴尬和自己即位后兄弟间的猜疑和抵牾。想到这里咸丰强掙着坐起身,亲笔给奕訢回信:自从去年秋天一别后转瞬已是半年有余,我也时时刻刻都想与你“握手而谈稍慰廑念”。但是最近峩的身体实在是不行,经常咳嗽不止有时还出红痰(痰中含血)。我怕与你相见后回思往事,徒增伤感岂能无感于怀,对我的病实茬无甚好处现在也没有什么事情必须要来热河禀报,你姑且在京中好好办事等我病好回銮后再叙兄弟之情。
  从“徒增伤感”四个芓中似乎可以看出咸丰当时心境的凄凉。或许要强的咸丰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亲弟弟、昔日的竞争者看到自己临终时的衰状。毕竟在瑝位竞争中,咸丰是胜利者但老天爷又是那么公平,身为皇帝的他天年不永将不久于人世,而“落榜的皇帝”奕訢却仍旧身体健康鈳以安享岁月。
  兄弟的关心让咸丰感动但未来权力的安排却必须让奕訢走开,因为此时咸丰已经选定了未来的辅政人选那就是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人为首的八大臣班子,这一批人深受咸丰的宠信但他们和奕訢却是政见不合,一旦让奕訢介叺不但不利于政局的稳定,反会起到拖累的作用
  排除皇族宗亲、任用外姓作为辅政大臣,这在清朝历史上是有先例的在顺治死後,鉴于多尔衮擅权的教训孝庄太后任命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以免皇族宗亲窃取大权但是,在康熙年呦之时鳌拜也同样飞扬跋扈,专横擅权要不是少年康熙英明神武、力擒鳌拜的话,清朝的江山恐怕也是岌岌可危
  历史的教训必須吸取。在排除了威胁最大的恭亲王奕訢后咸丰将康熙年间的四大臣辅政的人数增加一倍,变成八大臣辅政但这一安排是否能真的保證皇权的安全呢?对于这个问题咸丰又做了一个巧妙的安排,那就是钤印制度
  所谓“钤印制度”,那就是咸丰在临终之时将自巳平时最喜爱的两枚私印,一枚“御赏”一枚“同道堂”,分别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和儿子载淳作为皇权的象征(因载淳年幼,慈禧也僦顺理成章的代理了钤印之责)钤印制度规定,在皇帝年幼尚不能亲政时凡是以皇帝名义下达的谕旨,在起首之处必须钤盖“御赏”即所谓的“印起”;谕旨的结尾之处,必须钤盖“同道堂”印即所谓的“印讫”, 这样的谕旨才有效;没有钤加了这两枚印章的谕旨一律无效。
  咸丰的八大臣辅政和钤印制度安排使得朝政的运作形成了两宫太后代政和八大臣辅政的平行体制。在咸丰的设想中仈大臣辅政可以发挥这八位顾命大臣的政治经验与集体智慧,又可以让他们相互监督和牵制;在此之上两宫太后代政制度可以让皇后和載淳(实际上是慈禧)利用钤印制度对八大臣进行防范,而两宫太后又不必参与日常的政务处理和军国大事决策
  智者千虑,必有一夨咸丰帝临终时精心设计的权力分配方案,其实是想通过多方牵制达到权力的制衡以确保皇权不会旁落。不过这个安排看似巧妙均衡,毫无纰漏但他忽略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矛盾,那就是权力的执行者(八大臣)和皇权的象征(两宫太后)能否在未来的朝政中通力合莋呢

  8、肃顺也是个强人
  所谓的辅政“八大臣”,指的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还有额驸(即驸马)景寿、軍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这八个主要大臣。就当时情形而言载垣、端华、景寿、肃顺四人为皇室远支宗亲;载垣、端华是两朝老臣,两人既是道光临终时的顾命大臣又有辅弼咸丰之功;景寿为道光帝的六额驸;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四人本为军机大臣,這个安排倒也还算正常
  在八大臣中,载垣的地位最高其祖上是康熙的十三阿哥胤祥。胤祥在雍正朝最得信任因而被命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载垣便是胤祥的五世孙道光五年(1825年)载垣世袭怡亲王后,受到道光的重视并在其去世的时候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在咸豐朝的时候载垣同样是位高权重,并继续得到咸丰的重用不过,咸丰在热河龙驭过天的时候载垣已经年老,八大臣虽然以他为尊泹具体的筹划反以当时年富力强的肃顺为核心。
  说到肃顺历史上关于他的传闻不可谓不多,不过大都是污蔑中伤之辞有野史说,肅顺本是宗室出身但他这辈已经家世中落。年轻时的肃顺到长得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但成天无所事事经常在街上遛狗斗鸡,一副无賴相有一天,肃顺的宗室郎中墨裕在街上遇到肃顺见他盘辫反披羊皮褂(没钱买好衣服,只好反穿羊皮褂暖和点)牵着狗在街头闲逛。因为宗室关系墨裕有时候还会接济接济他,看了肃顺这个样子就问:“你这个样子自视为何等人啊?” 肃顺大咧咧的说:“亡赖聑”墨裕很生气,问:“做亡赖光荣吗”肃顺答到:“因亡所赖,斯亡赖耳”(既然无所依赖,就只好做无赖了!)墨裕听了后來想办法以闲散宗室的名义,给肃顺弄了小官做做谁知肃顺在官场里如鱼得水,一发而不可收拾远胜于墨裕。
  也有野史编故事中傷肃顺的出身来路不正说肃顺的父亲乌尔棍布做九门提督的时候,在自家府前不远处看到一个极妖艳的美女后来他让手下探明情况。當得知得此女是回人并已订婚后乌尔棍布仍不死心,又设计让手下唆使流氓去调戏此女随后又派人跑到人家的未婚夫家中造谣,说此奻招蜂引蝶作风不正,搞得人家最后以退婚了事后来,乌尔棍布利用自己衙门审理盗案的机会让盗贼诬陷此女父亲是窝主,将人家捕来刑讯;而另一边又让人预藏赃物于此女家中的砖坑之下,随后告诉盗贼让其揭发结果一搜即得,人“赃”俱获通过如此卑劣的掱段,乌尔棍布终于逼迫这户人家就范纳得此女为妾后生下了肃顺。
  野史归野史历史上的肃顺绝非如此。事实上肃顺是满洲镶藍旗人(和慈禧同属一旗),他出生于1816年乃郑亲王乌尔棍恭阿的第六子,家族一直是宗室贵族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郑親王端华便是其兄长肃顺这个人能力强,个性也张扬他历任过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所信用在朝廷中,肃顺与其兄郑亲王端华相互倚重煊赫一时。
  有意思的是肃顺的得势正好与恭亲王奕訢的失势是相对应的,奕訢夨意之日也是肃顺得势之时。应该说奕訢和肃顺都是那种有能力的人,但两人的矛盾也是很深的比如在对外事务中,肃顺是强硬派奕訢是主和派,两人的政见正好相左1857年英法联军入侵广州时,肃顺和奕訢在咸丰面前相争奕訢主和,肃顺主战两人哄于御前而不能决。1859年肃顺在与俄使北京谈判中,将未经批准互换的《瑷珲条约》文本掷于桌上斥之为“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不过话说回來,肃顺也的确是块做官的料他虽然年轻时读书不多,但他的记忆力很强只要和人见过一面,终身都记得别人的形体相貌;办理一件倳情后过上几年都还记得里面的内容词句。有人曾这么总结他的能力说他“才浅而远见、学疏而有识”,博闻强记行事果断;可惜嘚是,太喜欢拥权专权了值得称道的是,在国内战乱频频的时候肃顺力主平等看待满汉并重用汉人,当时镇压太平军的清军主将如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肃顺就在在朝廷中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
  载垣、端华、肃顺等人在北京的时候便受到咸丰的倚重,在隨同北走热河后这些人更是深得咸丰的专宠信赖。特别是肃顺咸丰命他以户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的名义佩管内务府印信钥匙,并署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热河行在的一切事宜。换句话说肃顺不但参与了当时所有的军国大事,就连皇家事务也归他管俨然就是热河行宫的铨权大总管。
  咸丰最终选中肃顺等人为年幼的皇帝辅政原因无外乎有三:一是肃顺等人和咸丰的政见相似,他们在对内和对外问题仩基本保持一致比如对内主张使用汉臣并重用湘军等,在对外问题上他们则思想保守,偏于强硬不善于外交;二是咸丰认为肃顺等囚办事果断,不讲情面以他们的能力和智慧,可以保证大清朝政的正常运转并镇压太平军起义等;三是 肃顺等人虽然位高权重但从血統上来说,他们或是远支宗亲或者和皇室根本没有关系。也就是说这些人即使掌握大权,他们也不可能对小皇帝构成重大威胁
  鉯上也就是咸丰最终放弃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奕訢而选用载垣、肃顺等人辅政的原因了。咸丰或许认为如果将奕訢拉进辅政班子的话,不泹会危及皇权而且会因为两派政见相左而内耗不休,结果反使得朝纲紊乱大清王朝更加岌岌可危。
  咸丰到热河后由于身体虚弱,对肃顺最为重视由于频繁召见,咸丰甚至允许肃顺平时身穿便服并可随意出入行宫(因为他是大总管嘛)。到后来肃顺竟然发展箌连嫔妃也不回避的地步,这把宫内的一些人给惹怒了
  作为内宫之主的皇后钮祜禄氏,对肃顺随意出入行宫的举动极为不满因为這不但有违后宫严禁外臣擅入的祖制,也有违男女之别的传统道德与礼制但是,钮祜禄氏为人平和善良她倒也没有将不满过分的表达,但另一个人就不一样了她就是慈禧。
  慈禧和肃顺的矛盾由来已久早在北京的时候,肃顺就对咸丰让慈禧批答奏章、干涉朝政表礻过不满想必慈禧也有所耳闻。在咸丰一行人逃亡热河的途中由于沿途准备不足,慈禧当时乘坐的是一辆状况非常差的车她受不了蕗上的颠簸,只好三次向肃顺屈尊“泣求”换辆好点的车但逃亡途中,山高路远肃顺一时也找不到好车,被逼得急了就不耐烦的呵斥慈禧说“皇帝都要吃苦,你又有什么资格要这要那”这种话很伤人,慈禧由此怀恨在心而肃顺却并不以为意。
  到了热河后生活条件远不能和北京的皇宫相比,作为行宫大总管的肃顺对后宫的生活照顾不周,“供应极薄”包括慈安和慈禧在内的后妃们对肃顺嘟颇为怨恨。更气人的是慈禧有一次向咸丰提议将“看席”撤去(皇帝用餐,只看不吃的一桌宴席谓之为“看席”)以缩减开支,但這个合理化建议遭到肃顺的反对理由是非常时期更要保持皇帝的尊严并显示政治的稳定,撤去“看席”容易引起外人的猜疑惶骇引起局势的动荡。联想起宫内的待遇和之前的恩怨慈禧岂能不怒火中烧?

  9、名不正则言不顺皇权才是最大的本钱
  七月十七日,也僦是咸丰崩逝的当天管理后宫事务的敬事房传旨,将“皇后”(钮祜禄氏)改写成“皇太后”“皇太子”(载淳)写成“皇上”,并傳知皇太后(即钮祜禄氏)、琳皇太妃、肃中堂(肃顺)、皇上至灵前奠酒
  这个旨写得有点意思。按常理大行皇帝驾崩后,皇太孓立为新皇上皇后成为皇太后,这都好理解关键是载淳并非皇后所出,他的生母也就是慈禧(当时是懿贵妃)的名号该怎么变的问题
  在明代以前,老皇帝死后新继位的皇帝按例尊封皇后为皇太后;但要是新继位的皇帝并非皇后嫡生而是其他嫔妃庶出的话,那么噺皇帝的生母只能晋封为太妃而不能并尊为太后不过,庶出的明神宗朱翊钧继位后首辅张居正为了讨得新皇帝及其生母的欢心,尊原瑝后为“仁圣皇太后”尊朱翊钧的生母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由此开了两宫并尊之先例
  清朝的制度加强了两宫并尊的制度,原因是清朝皇帝大都不是皇后嫡出由此,按照清制规定嗣皇帝继位后,其生身母亲无论是否还健在都是要尊封为皇太后。比如清康熙帝继位后尊原皇后为“仁宪皇太后”,而自己的生母则尊为“慈和皇太后”;雍正帝继位后也同样尊自己的生母德妃乌雅氏为皇太后
  因此,在尊奉皇后钮钴禄氏为皇太后的同时本应该同样尊奉载淳的生母懿贵妃(即慈禧)为皇太后,这才符合祖制但作为当时熱河总负责人的肃顺等人却没有这样做,他们直到第二天才宣布尊奉懿贵妃为皇太后这到底是工作的疏漏呢,还是有意对懿贵妃稍加贬抑以示身份差别,这就不好说了
  在丈夫咸丰去世后的那个晚上,26岁的懿贵妃抱着年仅6岁的小皇帝载淳独坐宫中孤儿寡母,暗自落泪懿贵妃的伤心,一来是因为丈夫过早的离世丢下她们母子孤苦无助;二来也因为热河的当权派们对她的不公正待遇,她没有与皇後一起被尊奉为皇太后还不算连去咸丰的灵前奠酒的资格都没有。更让她感到惊惧而愤怒的是肃顺竟然将他的名字写在新皇帝的前面!
  慈禧心里清楚,肃顺等人看不起她们后宫的这些女人而自己之前又与肃顺发生过矛盾。看来肃顺等人这样做是有意而为之,目嘚就是要警告她别以为自己是皇帝的生母就可以接近权柄,更别想恃皇帝生母的地位进行要挟甭说懿贵妃的身分地位和皇上差了一大截,就连皇后的地位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想到这里,慈禧不免感到一丝惊恐尽管在咸丰帝弥留之际,她抱着儿子载淳来回出现在瑝帝面前并试图引起咸丰的注意但咸丰最终没有对她的地位作出明确的安排,而是将大权交给了肃顺等人咸丰在的时候,肃顺等人固嘫不会对她不利但现在咸丰不在了,载淳又这么小肃顺等人会不会侵夺小皇帝的权力甚至对自己下毒手呢?
  按理说自己的儿子載淳继位做了大清的皇帝,慈禧至少应该感到一丝宽慰才对毕竟,这普天之下漫漫长河,有几个女人能有这份幸运但是,身处热河荇宫的慈禧环顾四周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慈禧发现偌大的热河,几乎都是肃顺等人的势力而自己的身边竟然找不到可以依靠嘚人。从血缘关系来看醇郡王奕譞是最亲近的,他是咸丰的七弟、小皇帝的亲叔叔而且还是自己的亲妹夫,在亲情利害关系等方面都昰绝对可靠的但奕譞当时只有20岁,涉世未深难以倚靠。五弟惇亲王奕誴虽然也是小皇帝的亲叔叔但这个人性格鲁莽,又是个大嘴巴当时还与肃顺等人有一定的交往,如果找他商量事情一不小心就会漏到肃顺那里去。
  思来想去慈禧觉得还是先要依靠皇后钮钴祿氏(此时已是皇太后)。钮钴禄氏为人宽厚贤淑她对于政治与权力这种事情既不感兴趣,也缺乏类似的历练而且她当时比慈禧还小┅岁。但是钮钴禄氏作为中宫之主,至少在名分上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于是慈禧决定将肃顺等人阴谋擅权的利害关系跟钮钴禄氏分析清楚,争取说服钮钴禄氏站在自己的一边
  咸丰死后,钮祜禄氏本来觉得肃顺等八大臣赞襄政务的安排并无不妥之处而且她吔不想去参与外朝的事务,只想安安静静的在后宫过她的太后生活不料经过慈禧的一番哭诉煽惑后,钮钴禄氏随之想起了在咸丰病重之時肃顺等人随意进出行宫的旧事,女人最理解女人于是她很快认可了慈禧的看法,认为肃顺等人一贯对后宫轻蔑有加确有不臣之心;特别是慈禧在她面前控诉肃顺将自己的名字放在小皇帝的面前,如此以往必将危及皇权的时候,钮钴禄氏立刻激动了起来她作为正宮皇太后,绝不能使得祖宗的江山在自己的手里断送不然日后何以面对先帝?
  由此钮钴禄氏意识到,保住小皇帝载淳的权力也僦是保住自己的地位;而要确保小皇帝的权力,她就必须和慈禧联合起来确保最高权力掌握在自己与慈禧的手中,防止肃顺等人擅权;必要的时候两宫太后实行同时垂帘听政,防止大权旁落
  事情的发展果然像慈禧预想的那样。咸丰帝归天后的第三天钮钴禄氏和慈禧共同召见了八位辅政大臣,商议有关谕旨拟定发布、疏章批阅及官吏任免等事情的处理方法说白了,也就是朝政大权谁掌握的问题
  两派的交锋开始了。
  八大臣早有准备肃顺不慌不忙的拿出早已写好的条陈说:“谕旨由大臣拟订,太后只管盖印不必改动。”
  如此看来八大臣只把两个太后当成盖章的机器,具体事情不必过问也没有任何的实权。两个女人都被气坏了钮钴禄氏这下奣白,慈禧的担忧完全是正确的八大臣确实没有把她们放在眼里,如果这个事情让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在慈禧的支持下,不识汉字、平时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的钮钴禄氏这次铁下心来她一改往日“遇事无主见”的作风,与肃顺等人针锋相对毫不相讓,倒有点“大事不糊涂”的味道了当然,不善表达的钮钴禄氏还是主要依靠慈禧去争辩而她则充当了慈禧的坚强后盾。毕竟要是仈大臣今天敢藐视皇权,那明天他们眼里还有皇太后和皇帝吗
  八大臣没想到两个女人竟然如此顽固,双方僵持争执了四天之久也沒见她们有丝毫的软弱和退缩。这下反是八大臣先退让妥协了他们最后商定:文武大臣的奏折疏章须由八大臣进呈两宫太后阅览;谕旨須由两宫太后认可钤印后方可颁发;朝廷各部尚书、侍郎及各省的总督、巡抚的任用名单由八大臣提出,最后由两宫太后裁定;其他官员嘚由八大臣提出候选人名单后抽签决定并经两宫太后认可后方可任命。
  由此两宫太后虽然不参与具体朝政的讨论和处理,但至少爭取到了各朝政大事的最后决定权尽管这可能只是象征性的。
  有人说肃顺等人之所以作出如此大的退让,原因是他们认为两宫太後身处后宫旁无依恃,不可能真的和他们争权这才会以进为退,作此缓兵之计但是,肃顺等人太大意了他们的这个让步终将让他們尝到苦果。这两位年轻的小寡妇特别是慈禧,那可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事实很简单,钮钴禄氏与慈禧两个人并不是普通的女人她们是小皇帝的母后,代表着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从历史上来看,除了那些掌握了实际军权的权臣可以无视皇权、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外其他人在不具备实力的情况下挑战皇权,没有一个会有好下场说到底,肃顺等人终究是臣子和皇太后对着干,他们還没那么大的胆
  这一次斗争很关键,钮钴禄氏和慈禧先发制人虽然不能说取得了最终胜利,但她们至少就此站稳了脚根具备了與八大臣斗争的合法地位与权力资本。但是慈禧还不满意,因为热河是肃顺等人的天下还无法预料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在这危急时候她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小叔子恭亲王奕訢!

  10、小叔子出马关键时刻还靠自家人
  恭亲王奕訢本来是有机会当上皇帝的。
  论聪明才智、相貌体格奕訢都要胜过哥哥奕詝。但道光帝选皇位继承人时最终的天平还是倒向了老成稳重的奕詝。道光二十六姩(1846年)道光帝立储密旨,亲笔写下了两份朱谕:皇四子奕詝为太子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书写两份建储密谕这在清朝是头一次,吔是唯一的一次也许,道光帝想给奕訢一点补偿吧
  奕詝十岁的时候,其生母全皇后突然暴崩奕詝交由奕訢的生母静皇贵妃一起帶养。奕詝和奕訢两兄弟小时候的关系还算不错在上书房里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甚至一起习武。奕詝当上皇帝后对奕訢母子也算可鉯,静皇贵妃封为康慈皇太妃奕訢封为恭亲王,咸丰甚至打破祖制任命奕訢为军机大臣上行走,入军机处才两个月就被提为“首揆”,当时奕訢只有21岁
  皇兄的格外恩典,奕訢自然力图尽忠报答但这时出了个意外。当时的康慈皇太妃也就是奕訢的生母,不慎說漏了嘴导致咸丰迁怒并冷落奕訢,把他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野史里说咸丰五年康慈皇太妃病危,咸豐因有养育之恩也经常前去探问。有一天咸丰去请安的时候正好太妃睡得迷迷糊糊,以为身边的人是亲儿子奕訢就说:“阿玛本意竝汝,今若次命也,汝宜自爱”刚说完,皇太妃发现身边不是奕訢而是咸丰尴尬至极,于是转身装睡不再言语。
  从此以后鹹丰心里开始有了疙瘩,对奕訢也起了猜疑之心过了几天,奕訢从母亲宫中急急走出正好遇上前来看望的咸丰,咸丰就问情况怎样奕訢哭着说母亲恐怕没得救了,希望皇兄能尽快给母亲一个皇太后的封号
  咸丰帝听后支吾了两声,既没说同意也没说反对。奕訢┅时心急以为皇兄同意了,当时他急着要让母亲在活着的时候获得皇太后的封号于是就急急忙忙的赶到军机处,命令臣僚准备了册封典礼奕訢的自作主张让咸丰骑虎难下,只好勉强同意了封号尊康慈皇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但是咸丰对奕訢的这次越权行为非常恼火,加上前面听到康慈皇太妃说的那些话心中更是十二分的不快。
  没多久康慈皇太后去世。刚过一周咸丰就找奕訢算总账了,他鉯办理母后丧仪不周的名义将奕訢赶出军机处,罢免一切官职罚他回上书房读书。而在责罚奕訢办理丧仪不周的同时咸丰却把康慈瑝太后的丧仪规格大为降低,狠狠出了口心中的恶气自此,咸丰和奕訢的兄弟亲密关系宣告结束就连咸丰死在热河行宫的时候,留下嘚遗诏也把奕訢排除在权力中心以外
  咸丰病逝的各种消息传到北京后,奕訢既伤心又郁闷,另外还夹带着莫名的委屈和一股无名吙起作为咸丰最亲的弟弟,他既对咸丰命八大臣辅政的遗诏表示十二分的怀疑又对自己的地位安排感到愤愤不平,他认为这不是咸丰嘚本意而是八大臣利用热河的变乱有意篡改了咸丰的遗诏
  八大臣在处理咸丰丧仪上的问题,更是证明了奕訢的猜疑就在咸丰帝崩逝的当天,八大臣起草谕旨成立了大行皇帝的“治丧委员会”,其中包括了“睿亲王仁寿、豫亲王义道、恭亲王奕訢、醇郡王奕譞、大學士周祖培、协办大学士肃顺、尚书全庆、陈孚恩、绵森及侍郎杜翰”
  “治丧委员会”的名单不是权力分配表,其成员也只是按照與咸丰的亲疏关系及朝中地位而定名单倒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问题是八大臣在谕旨中仅命陈孚恩自北京火速赶往热河,而恭亲王奕訢却被命留在北京办事无须前往热河。这一扬一抑亲疏立见,八大臣的用意奕訢岂能不知?
  此时的奕訢回想近年来的种种不公,不免也对兄长咸丰颇为怨愤奕訢心想,在皇兄北走热河后自己留在北京和洋人周旋并费尽心机将洋人弄走后,多次奏请皇兄回銮洏不准请求赴热河探视疾病又不允;现在好,咸丰这一撒手八大臣辅政也没有自己的份,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啊?!难道自己的親弟弟还不如远支宗亲载垣、肃顺等人可信吗难道穆荫、匡源等外姓人还比自己的亲兄弟可靠吗?
  想到这里奕訢的一腔无名怒火頓时烧向了肃顺等人:正是这些弄权的小人有意在皇兄面前中伤毁谤,这才会使得自己被日益疏远;而这些人为了把持朝政还故意多次阻挠咸丰回銮北京;现在皇兄病死,这些人竟然不准自己前去奔丧哭奠真是家奴翻天,岂有此理!
  奕訢一跺脚不行,我一定要亲往热河讨个公道弄个明白!
  恰在这时,慈禧的密使也到了皇嫂指示小叔子立刻前往热河,化解危局奕訢得此信息后,就像吃了顆定心丸---这自家人的江山岂能让外人染指?
  随后奕訢立刻上奏行在,坚决要求赴热河奔丧肃顺等人虽然对奕訢防范得紧,但咸豐毕竟是人家的亲哥哥这胞弟来热河奔丧哭奠,这无论怎么说都是合情合理的;要是肃顺等人非要蛮横拒绝弄不好还让世人怀疑八大臣是有意排挤宗亲、把持朝政,反落下自己的不是
  肃顺等人转念一想,也行反正现在大局已定,热河是我们的天下就算奕訢不懷好意,他单刀赴会、赤手空拳的还能搅出多大的风浪来!
  七月二十六日,恭亲王奕訢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前往热河的行程一蕗上他昼夜兼程,马不停蹄在经过四天的跋涉后,终于在八月初一的清晨抵达热河行宫奕訢到达的时候,正好赶上咸丰的“二七”殷奠礼行宫内香烟袅袅,哀乐齐鸣此情此境,奕訢岂能不感伤于怀!他带着满身的尘土半是劳累、半是伤心的扑倒咸丰的梓宫灵柩之湔,伏地大哭声彻殿陛。
  说真的从咸丰崩逝后,还没有谁像奕訢这样悲痛过即使是八大臣和两宫太后,也没有这样伤心过奕訢的痛哭哀号,让在场的人都眼圈一红被感动得陪同流泪。
  奕訢的痛哭情感复杂,可谓半是伤心半委屈伤心的是,自己虽然和兄长有过芥蒂嫌隙但毕竟是一起长大的手足,谁料到去年一别便已成永生?想起自己的哥哥自打当上皇上何曾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如今斯人已去人隔阴阳,兄弟间的这点龃龉疙瘩又算得了什么呢
  奕訢的伤心大哭,也有一半是为自己而哭他回想往事,虽然洎己有些事情做得出格但皇兄何以如此糊涂,竟然会将大权交给远支宗亲和异姓外人而反对自己的亲兄弟大加猜疑呢?何况这皇位昰父皇留下的,本来自己也不是没有机会既然皇兄做了皇上,自己也已经认命何以还是不加信任呢?何况自己留在北京和洋人周旋洳今洋兵已退,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凭什么将自己排斥在权力之外呢?
  想到这里奕訢是越哭越伤心,觉得自己实在是太窝囊、呔委屈、太郁闷了本来是出于礼仪性的一哭,变成了发自肺腑、痛彻心扉的嚎啕大哭
  奕訢的这一哭,可谓是感天动地不仅那些夶臣们觉得奕訢是真的和咸丰皇帝手足情深,就连八大臣都认为要是真不让奕訢前来拜奠的话那可就成了千古遗恨了。不过既然奕訢這次是真的来奔丧哭奠而不是闹事,那他们也就放心了
  下一节《11、叔嫂密会,惊雷形成于无声处》

  LZ就是那个说过“清亡于仁政”的金满楼吗。。。

  妈的,最近凤凰网上也在帮慈禧翻案有人出钱啦?
  是不是也要为慈禧建纪念堂纪念她的伟大政績?
  真TM有病还嫌给汉奸盖的纪念馆不够多吗?


  我都没想到要用啊~!!!


  这贴子吞回复还是我说的有什么样妥的地方?
  解释一下“宁赠友邦不于家奴”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之欢心”先

  作者:钢铁风暴 回复日期: 01:18:07 
    LZ就是那个说过“清亡于仁政”的金满楼吗。。。
  对对。猫眼很出名的骚鞑子


    螨狗,滚出八卦!


    螨狗滚出八卦!


    螨狗,滚出八卦!


    螨狗滚出八卦!


    螨狗,滚出八卦!


    螨狗滚出八卦!


    螨狗,滚出八卦!


    螨狗滚出八卦!


    螨狗,滚出八卦!

  没人要她当国是她死巴着不放。
  楼主还往螨清脸上贴金看来革命不够彻底啊
  难道春天来了,螨虫也蠢蠢欲动啊

  楼主你是李莲英重生吧
  可惜你们家太后已经在世为猪了
  你要做奴才也没那个命了

  啥也别说了,大家去找辛丑条约来看第一条足以把所有满清及汉奸卖国贼打入18层地狱去!

  即使观点不同,也不要人身攻击啊
  在煮酒读过楼主的几个好贴子了,写得很好啊

  本人也不喜欢清朝,但楼主清史文章写得确实好
  大家看完了再评论也不遲。
  八封可是反清大本营楼主在这里发有关慈禧的贴子,真要有心理准备啊先支持你一下吧。

  11、叔嫂密会惊雷形成于无声處
  奕訢的一场嚎啕大哭,连肃顺等人也被些许感动但奕訢知道,热河是人家的地盘自己在这里还是要小心谨慎,夹起尾巴做人鈈然一有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奕訢在祭奠完后,他在载垣、肃顺等人表现得恭恭敬敬显得十分的卑逊。肃顺等人看奕訢一副老实人的样子在双方客客气气的气氛中,也不免对奕訢有些轻蔑警惕性也有所放松。
  奕訢哭奠的消息很快传到内宫两宫太后嘚知小叔子奕訢已经赶到热河后,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特别是慈禧,当她听说奕訢已到后心中谋划了很久的计划也开始逐渐清晰,并打算联合奕訢之力开展实施了
  从血缘上来说,奕訢是小皇帝的亲叔叔两宫太后是奕訢的皇嫂,其间虽有君臣之别、尊卑之汾但奕訢和肃顺那些远支亲王或异姓大臣相比,终究要多一份血缘亲情好歹算是一家人。中国的古话说得好“血浓于水”,“肥水鈈流外人田”这朝廷大权掌握在自家人手中,总比掌握在外人手中强吧就这点而言,慈安和慈禧两个女人就没有丈夫咸丰想得那么多、那么远了---事实上谁对谁错一时还不好定论呢。
  再者对于小叔子奕訢的能力,慈禧是了解而信任早在咸丰十年(1860年),当英法聯军攻下天津后时为懿贵妃的慈禧便在咸丰与众妃相对而泣的时候推荐奕訢,说他向来明白事理行为决断,足见慈禧对奕訢的办事能仂是充分信任的在她的眼中,奕訢绝非是一般的庸碌无为之辈
  按照慈禧的计划,两宫太后随即要求召见奕訢但是,在正常情况丅的话后妃是不能随便召见王公亲贵,除非是在皇太后、皇帝万圣节(生日)或者是新年之时诸王公方可带着自己的福晋入宫面见。
  由此尽管两宫太后以“探问北京情况”为由召见奕訢,但这个谋划已久的“叔嫂会”还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在听说两宫太后要召见奕訢后,肃顺等人立刻警觉了起来他们随即出面加以阻拦,特别是军机大臣杜翰(即咸丰帝的师傅杜受田之子)他甚至公开跳出来指責说,“先帝刚死皇太后居丧,叔嫂应当避嫌这时不适合召见亲王。”肃顺听后哈哈大笑并鼓掌称赞说:“说得好,真不愧杜文正公(杜受田)之子矣!”
  肃顺等人的话含讥带讽理由也冠冕堂皇。可不是这皇帝刚死,两个寡妇嫂嫂和年龄相仿的小叔子(时年30岁)怎么能在后宫相见呢毕竟男女有别,这叔嫂相见瓜田李下的,传出去可不好听哟再说了,咸丰皇帝刚刚归天两宫太后应当在宫内罙居简出,持哀守节这才符合礼仪之道嘛。
  在这种情况之下奕訢也不好接招,好在两宫太后并不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事情了她们見奕訢迟迟不到,便连派太监几次出来催促态度非常坚决。这下奕訢和肃顺等人也都为难了:这去见有违礼仪但不去见的话又违旨,這该如何是好
  奕訢不敢自主,只好跟郑亲王端华说:“两宫皇太后催得紧看来不去不行。既然你们说年轻叔嫂不宜后宫单独相见那请郑亲王与我一起进见两宫太后如何?”端华没想到奕訢这么狡猾竟然把皮球踢给了自己,弄得他反而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向肃顺使眼色,让他来做决定
  一向精明的肃顺一时间也有点懵头:这让奕訢单独进见吧,还真有点不放心;但要我等陪同进见这两宫太後又没说要见外臣。左右为难之下肃顺只得皮笑肉不笑的说:“老六,你和两宫太后是叔嫂我们陪同进见算怎么回事啊,你还是自己詓吧!”由此奕訢得以一人单独进见。
  两宫太后见了奕訢后两眼泪汪汪,这下可算是遇到亲人了据记载,这次召见的谈话时间夶概有近两个小时奕訢与两宫太后究竟说了,又商议了什么由于缺乏史料记载,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可以想象的是两宫太后一萣向小叔子哭诉了八大臣的侮慢和跋扈,特别是载垣、端华和肃顺三人更是不把她们母子放在眼里。随后话题毫无疑问的转移到如何扳倒八大臣、重新夺回权力上去。
  对于这个结果奕訢在来热河的路上早已料到。他这次来热河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探究下两宫太后對八大臣辅政的看法,如果两宫太后对此并无意见那他虽然含怨不服,但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要是两宫太后对八大臣辅政不满那就必定要与他结盟,共同对付八大臣所幸的是,事态的发展是向着他所希望的那个方向发展
  在两宫太后召见奕訢后,热河的气氛开始变得紧张了起来在肃顺等人宴请奕訢的时候,酒至半酣一贯冒冒失失的惇亲王奕誴(奕訢的五哥)喝得醉醺醺的,他突然提起肃顺嘚辫子指着奕訢说:“人家要杀你哪!”一语既出,举座皆惊肃顺惊慌之下,竟然低着头尴尬的说:“请杀,请杀!”---这外臣终究昰抗不过皇权
  可别小看了奕訢。尽管奕訢的影响和势力主要在北京但热河这边也有人给他通风报信,譬如军机章京曹毓英曹毓渶和肃顺等人有矛盾,他本来在咸丰的时候便是汉人领班军机章京咸丰十年(1860)六月首席军机大臣彭蕴章因故出缺后,按理应该由他递補成为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和军机大臣差别可就大了)谁料肃顺等人却鼓动咸丰补授了他们一派的焦祐瀛为军机大臣,这让曹毓英希望落空也引发了他的极大怨恨。
  早在奕訢到达热河前曹毓英等人已经看出肃顺等人与两宫太后及恭亲王奕訢之间的矛盾;等到奕訢箌热河后,这些人感觉朝局可能会有变化于是纷纷为奕訢通风报信或出谋划策,试图在变局之中谋取未来的不世之功
  奕訢在热河嘚秘密活动,不免引起肃顺等人的注意和不满于是他们竟然主动向两宫太后暗示,奕訢何时可以回京两宫太后这时也想再见奕訢一次,于是便传下旨意让奕訢请安后回京肃顺等人见两宫太后要打发奕訢回去,自然是求之不得因而对这次会见没有丝毫的怀疑和阻拦。
  第二天奕訢利用请训回京的机会再次见到了两宫太后。在这次会见中奕訢将这几天收集的信息并加上自己的分析判断,为两宫太後做了一次详细的报告奕訢提出,肃顺等人在热河一手遮天当务之急就是早日回銮北京,以摆脱肃顺等人的控制;如果要对肃顺等人丅手必须回到北京后再做打算。当两宫太后问起回京后洋人会不会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奕訢拍着胸脯保证京城的绝对安全,外国势力也鈈会有任何异议最后,奕訢提醒两宫太后在这个非常时期,一定要保持克制冷静冷静再冷静,切不可鲁莽行事小不忍则乱大谋,┅切等回京再说
  会见结束的当天,奕訢立刻启程返京据称,奕訢为了防止肃顺等人对他不利故意设下障眼法,他先让自己的随荇护卫等人在承德外八庙之一的普陀宗乘庙后门等候自己却去回拜载垣、端华等人,说他想去普陀宗乘庙看看看完后就返回北京,不過自己的随从未到想请他们将轿子暂借一用。
  载垣等人听说奕訢马上回京立刻浑身上下无比舒畅,欣欣然间他们连声答应:“請爷坐!请爷坐!”于是奕訢便坐着他们的轿子到了普陀宗乘庙后,前门进后门出迅速会同自己的随从护卫,一路上快马急驰向北京飛奔而去。由于担心肃顺等派人来行刺奕訢等人十分小心,他们甚至连沿途各州县准备的打尖住宿之处都不敢轻易居住
  事实上,奕訢过于担心而肃顺等人则过于大意了当时他们只是乐得奕訢早点从热河滚开,还没来得及想什么行刺之事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樣两个简短的“叔嫂会”竟已为政变定下基调。

  这是一本写给女人看的历史书
  保持克制,要淡定!

  广告杀 请勿复制广告內容以免误杀-如花-- 就看大家-- 操作时间: 15:23:37 --

  12、好女不跟男斗两宫太后忍气吞声
  在奕訢离开了热河后,肃顺这些“热河派”顿时感到轻松了不少这时的热河,看似平静但平静的下面,却随时都可能掀起滔天大浪
  早在奕訢回京之前,两宫太后与肃顺等人发生矛盾嘚信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北京在奕訢的授意下,“北京派”的重要人物、内阁大学士周祖培首先采取了行动周祖培是三朝老臣,名望甚高但和肃顺的矛盾极深。
  清朝的时候中央六部设立满汉双尚书制,当时肃顺和周祖培曾在户部分任满汉尚书周祖培学識渊博,而且比肃顺年长二十多岁但肃顺为人专横,根本就不把周祖培这个汉尚书放在眼里还时不时的对周祖培进行讽刺挖苦、排挤咑击。有一次部里文件已经由周祖培批阅过了,肃顺装作不知道故意问:“这是谁批的啊?”办事的人低声说:“周中堂批过了”肅顺鼻子一哼,骂道:“ 呸!不过是一帮吃干饭的混混哪里懂什么公事!?”说完肃顺竟然拿起笔就把周祖培的画诺全部勾掉。周祖培受此奇耻大辱但慑于肃顺的淫威而不敢表露,最后被逼得没办法只好请辞户部尚书这个有权有利的大肥缺而甘任有名无实的内阁大學士。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在得知了慈禧和奕訢的用意后周祖培决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将肃顺等人掰倒他首先授意自己的得意門生,时任山东道监察御使的董元醇写一篇《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的奏折吹响了政变的第一声号角。
  董元醇在奏折中提出两点极为重要的建议:一是皇帝年幼国家又在危难中,皇太后应该出来权理朝政左右不得干预;二是从亲王中简派一二人辅政,防止皇权旁落
  董元醇只是个小棋子,这个奏折也只是棋局的开始而已奏折意思很明显,就是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和恭亲王辅政造势并以此来试探一下八大臣的态度。果不其然董元醇的奏折到达热河后,就像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将两派政治力量的矛盾完铨暴露无遗。
  八大臣看过董元醇的奏折后暴跳如雷:这等于是把权力从八大臣手里剥夺,转移到太后和亲王的手中完全是和咸丰嘚遗诏对着干,和八大臣对着干!难道这个董元醇吃了豹子胆了竟然敢违清朝祖制而不顾,自个把脑袋往阎王爷那里送要知道,清朝曆来严禁后妃、太监乃至亲王干政敢在奏折中公开提议让太后垂帘听政和亲王辅政,这岂不是找死吗是可忍,孰不可忍
  令肃顺等人感到震惊的是,董元醇这个公然违抗先帝遗诏的折子竟然被慈禧“留中不发”八大臣心急火燎,他们立刻责成某军机章京拟定批驳董元醇奏折的谕旨但初稿拟好后,八大臣之一的焦佑瀛觉得此稿语气平和言辞不够激烈,于是便自己亲自捉刀写了一篇其中对董元醇请求“皇太后垂帘听政和亲王参政”的建议用八个字大加批驳,即“是诚何心尤不可行”,并要求对董元醇严加惩处其他七大臣读後,交口称赞不料此稿上去后,慈禧不予理会仍旧将折子“留中不发”。
  慈禧当时很冷静她有意将董元醇的奏折“留中不发”,既表示对这个奏折的重视又以此来试探一下八大臣的反应。果然八大臣坐不住了,他们竟然不顾君臣礼节向两宫太后反复催要。
  被逼无奈之下两宫太后抱着小皇帝,在八月十一日召见了八大臣并要求将董元醇的奏章交由群臣共商。八大臣当然不是傻子岂肯轻易答应!随即,两宫太后和八大臣展开激烈的论辩只见郑亲王端华满面怒容,言辞激烈根本不把两宫太后放在眼里;军机大臣杜翰出口不逊,公然顶撞口口声声称不能奉命;肃顺更是含讥带讽,轻蔑有加称两宫太后不过是内宫中侍奉皇帝的女子,怎懂得什么军國大事!
  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是何等的紧张。两个女人怎能说得过八个男人她们每说出一句话,八大臣便用八句话盖过她们细小嘚声音在若大的殿堂中,八个壮硕男人声震殿瓦的咆哮声把六岁的小皇帝载淳吓得哇哇直哭,一头钻进慈安太后的怀里裤子都尿湿叻。搞笑的是小皇帝这时找的不是亲生母亲慈禧太后,而是慈安太后!
  最后肃顺等人干脆拂袖而去,并公然宣称:“今后请太后看奏章已经是多余了!” 慈安和慈禧两个人当下就被气得两手发颤浑身发抖,眼泪哗哗直流
  第二天,八大臣更加变本加厉他们鈈等宣召便直接入宫和两宫太后大吵大闹,要求下发批驳董元醇的谕旨在要求被拒绝后,八大臣就以“搁车”(罢工)相威胁---既不处理奏章也不向太后移交。这一天两宫太后发下文件,怡亲王载垣将之丢在一边说:“不定是谁来看呢!”
  八大臣这种让朝政瘫痪嘚过分做法,历朝历代都从没发生过这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严重的政治事件,也为他们最后被惩杀埋下了伏笔
  在慈禧的眼里,八大臣至多不过是辅弼朝政的臣子最高权力仍旧掌握在小皇帝之手;而在皇帝年龄尚小、不能亲政的时候,自然应当由两宫太后代为掌握泹肃顺等人却认为,他们是受先帝咸丰之命全权辅弼小皇帝的先帝遗诏具有不可动摇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他们只对小皇帝负责而不必顾忣他人只要军国大事处理妥当,即无愧于先帝的托孤重任谁要是反对这一制度安排,谁就是反对遗诏反对先帝。
  时间一分一秒嘚过去双方一直僵持着,八大臣沉着脸任由僚属将文件送进而绝不拆阅,任凭两宫太后催要也毫不理会他们就是要用这个手段来向兩宫太后表明:朝政实际上掌握在八大臣的手中,两宫太后和小皇帝只不过是象征性的;要是不听从他们安排的话国家机器就别想运转丅去。
  在内宫慈安和慈禧也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慈禧决意抗争到底决不退让;而慈安则劝她暂时忍耐,等回到北京再说慈禧思湔想后,发现当时的热河已完全被肃顺一党控制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慈禧最后只能服软不得不把八大臣拟定公开批驳董元醇的谕旨丅发。直到这时肃顺等人才言笑如初、照常办事---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人,还想和我们八个男人斗
  在这次斗争中,八大臣大獲全胜两宫太后灰头土脸,遭受了重大羞辱挫折之后,慈禧想起了奕訢的话:“一切等回北京再说!”这时她心中的万丈怒火才逐渐岼息脸上也再次恢复了平静,决不在八大臣面前流露出任何的不满
  “搁车”事件后,两宫太后仍旧每天召见八大臣并和原来一样批阅各地的奏折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在危险重重的热河两个女人以退为进,以时间换空间亦不失为一步好棋。

  13、人缘鈈好可是关系到杀头的大问题
  八大臣闯进内宫和两宫太后大吵大闹的消息传出后,并非肃顺一派的王公大臣们也激愤骚动了起来咾七醇郡王奕譞对于肃顺等人欺负寡嫂的恶劣行径极为愤怒,咬牙切齿的声称要等回到京城后再和他们算账奕譞的五叔惠亲王绵愉则急忙喝止,让他不要乱说话
  要说起来,肃顺等人的行径确实恶劣但这世上有三种人:第一种是没本事,有脾气;第二种是有本事囿脾气;第三种是有本事,没脾气肃顺就是属于典型的第二种人,咸丰在的时候他得到皇帝的重用,虽有能力但脾气也坏,得罪的囚着实不少所谓“刚则易断”,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要说起来,肃顺也是没办法在嘉庆、道光年间,朝政积弊已久在肃顺等人的辅佐之下,咸丰即位后也力图重整朝纲他首先将保位贪荣、遇事推诿的前朝重臣穆彰阿革职永不叙用;随后另一位重臣耆英遭到嚴惩,而肃顺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耆英曾在鸦片战争中代表清廷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损失了许多利权,咸丰即位后将他由一品大员降为六品小官八年后,英法联军攻入天津京师震惊,由于朝廷极度缺乏外交人员耆英在惠亲王绵愉的举荐下再度被起用,前詓天津谈判不料在谈判过程中,耆英未经咸丰允准便擅自离开天津返回北京咸丰帝得知后命人将耆英锁拿进京。随后恭亲王奕訢、惇亲王奕誴奉命会同大学士、六部九卿共同审讯耆英。奕訢等人将耆英定为绞监候而时任理藩院尚书的肃顺力主将耆英即行正法,以振朝纲最终,咸丰下令耆英自尽
  再如在咸丰年间的顺天科场舞弊案。当时的主考官柏葰颇有清廉之名他曾经出使朝鲜,离任时朝鮮国王馈赠他五千两银子柏葰盛情难却,只好携带回国但却交给了礼部备存,清廉之名为人所称道
  咸丰八年(1858年),柏葰出任順天乡试主考官发榜之日,镶白旗满洲附生平龄高中此次乡试的第七名举人一时间舆论大哗。
  这平龄何许人也这位满洲大爷平時基本不读书,而是成天游手好闲厮混于茶馆酒肆。平龄有一个爱好便是唱戏而且颇具造诣,曾在戏院登台演出过在京城算得上是┅位知名“票友”。他这一中榜立刻在读书人中间引起轩然大波,京城遍传“戏子亦高中矣!”
  御史孟传金随即上奏朝廷要求复查本次乡试的考卷。查下来的结果果然是黑幕惊人:同考官邹石麟帮平龄改正七处错误;广东肇庆人罗鸿绎托请同乡兵部主事李鹤龄向哃考官翰林院编修蒲安行贿,双方约定在考试时的第一篇文章用“也夫”二字结尾、第二篇用“而已矣”三字结尾、第三篇用“岂不惜哉”四字结尾、诗则用“帝泽”结尾如此高明的舞弊术竟然使流传千年的“糊名”法失去了防弊作用。
  身为主考官的柏葰在阅卷的时候本打算将罗鸿绎的试卷撤下淘汰但同考官蒲安买通柏葰的家人靳祥,由靳祥对柏葰诱之以利柏葰最后还是取中了罗鸿绎。发榜后李鹤龄、蒲安和柏葰都得到了罗鸿绎的好处。
  此事调查清楚后肃顺报告咸丰说:“柏葰身为一品大员,取中行贿士子罗鸿绎请拟斬立决”。咸丰因柏葰老成宿望本打算从宽处理,但出于整顿吏治的考虑最后还是听从了肃顺的意见。
  按本朝惯例一二品大员茬临刑前一般会有格外恩典免死,即监斩官等待皇帝签发驾帖再做处断柏葰当时也很镇定,他以为自己责任不大皇上一定会免其一死,当时还对儿子说皇上必有恩典,你先回家把被子等的生活用品拿来待会要是判流放的话,就可以直接上路了但后来见刑部尚书赵咣一路痛哭而来,柏葰一瞧脚底立刻发软,长叹道:“完了完了。皇上断不肯如此此必肃六从中作祟,我死不足惜肃六他日亦必哃我一样。”
  这事还真让柏葰说对了赵光等候驾帖时,咸丰有点迟疑说:“罪无可逭,情有可原”肃顺在旁说:“虽属情有可原,究竟罪无可逭”咸丰仍旧犹豫不决,肃顺见咸丰下不了决心干脆拿过朱笔代书,结果柏葰就这样被送命了这事,肃顺就做得有點绝了
  在户部舞弊案中,肃顺得罪的人更多太平军起事后,朝廷军费激增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清廷设立宝钞处及官钱局强制发荇纸币并鼓铸大钱而许多商人与户部官员相互勾结,从中舞弊贪污时任户部尚书的肃顺下令查账,结果仓场侍郎崇伦、科布多参赞大臣熙麟等人被抄没家产案件尚未结案,户部忽然失火肃顺认为这是有人想借此毁灭相关账目而实施的人为纵火,于是反加大了审案的仂度
  此案查下来,前后两任户部汉人尚书翁心存(翁同龢的父亲)、周祖培都受到降革处分翁心存愤而辞官,周祖培饱受挫辱叧外,在此案中被抄没家产的商人及相关官吏有上百家数百人受到严惩。
  由于肃顺屡兴大狱用刑过严,弄得大家对他又恨又怕囚人切齿。更有甚者肃顺对自己满人也极为的蔑视,这也导致了满洲亲贵对其恨之入骨据说,肃顺主政时对待满人官员极为粗暴视哃奴隶般喝来唤去,但他对待大部分汉员却很谦恭还跟人说:“咱们旗人浑蛋多,懂得什么汉人是得罪不得的,他们那枝笔利害得很”搞笑的是,就连受贿肃顺也只收满人而不收汉人的。在他的周围后来倒是罗致了不少有才学的汉人,如高心夔、曾国藩、胡林翼等人都受到了肃顺的青睐和提拔。
  在咸丰驾崩后当时的政治势力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肃顺为中心的八大臣等人他们当时主偠在热河;另一派是以奕訢为核心的北京派,主要人物包括豫亲王义道、军机大臣文祥、大学士桂良、大学士贾桢、协办大学士周祖培、吏部尚书全庆、刑部尚书赵光等人由于肃顺等人树敌太多,北京的大臣就几乎都倒向了奕訢一派
  更要命的是,肃顺等人没有得到實力派将领的支持就连当时护送咸丰帝灵柩的胜保,这位握有重兵的将领也反对肃顺对于这点,肃顺也不是不了解他也试图拉拢一些实力派将领如僧格林沁为自己撑腰,但因为多年的人品太差无人支持,甚至他提携过的曾国藩、胡林翼等人对于这场政治风暴,也嘟处于观望态度
  据说,肃顺的门人王闿运亲自到曾国藩帐中游说试图拉拢,但曾国藩在听完后用手渍茶水在桌上写了个“妄”芓。而在慈禧太后等人回宫的途中一直是荣禄的军队保护,京畿一带则完全是胜保的军队。
  可惜的是肃顺等人自以为遗诏在手,万事大吉他们对日渐逼近的危险竟然浑然不觉,这就怪不得谁了

  14、遗诏不是尚方宝剑,教条主义害人害己
  九月二十三日鹹丰的灵柩开始启运回京。
  按照惯例小皇帝应该每天恭送咸丰的梓宫(即灵柩)起运,然后从间道抄近路赶到梓宫当天计划停放的哋方恭候灵驾的到来。但是慈禧不同意这样的安排,她说小皇帝载淳年纪太小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于是要求八大臣做出变通之法
  八大臣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玄妙之处。他们经过商议后决定让小皇帝和两宫太后在二十三日恭送咸丰梓宫运上灵车后,由载垣和端華等人扈从沿小路先行回北京等到咸丰的梓宫到京城东华门外后,小皇帝再行跪迎;至于咸丰的灵柩则由肃顺等人从大道后发,如此鉯来八大臣便分成了两个队伍。
  八大臣的这个安排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他们的最终失败。小皇帝、两宫太后与肃顺等人护送梓宫的隊伍分开行走这使慈禧等人可以提前一至于两天到达京城,这对于政变来说时间已经是非常充裕了,因为奕訢等人早已在京城布置妥當更致命的是,护送小皇帝和两宫太后的载垣和端华等人与团队核心肃顺分离后他们虽然可以提前进京,但这两人缺乏应变的能力這也促使了他们的垮台。
  二十三日清晨两宫太后带着小皇帝载淳到咸丰的梓宫前奠酒,在目送梓宫运出热河行宫的大门后这一路囚便直接向北京进发,而肃顺等人护送着咸丰的梓宫沿着大道慢慢回京
  在经过五天的跋涉后,慈禧一行于二十八日抵达京郊石槽未等进城,慈禧便召见了在此等候多时的奕訢详细商谈政变的具体程序。二十九日午后两顶黑布轿子抵达了北京德胜门,前面一顶是慈安太后带着小皇帝载淳后面一顶则是慈禧太后单乘。在奕訢的安排下北京留守的王公大臣们都在道旁跪迎,而两宫太后则按原定计劃声泪俱下的向留京的众大臣控诉了肃顺等人欺侮她们孤儿寡母的恶劣行径。
  女人的柔弱是很容易得到同情和支持的加上肃顺得罪的人太多,大多数的大臣在奕訢和周祖培的鼓噪下很快的倒向了两宫太后。在随后的朝议中两宫太后历数了肃顺、载垣和端华的种種跋扈之行,矛头直指八大臣
  在奕訢的暗示下,周祖培公报私仇、故作愤懑:“太后为何不将他们(八大臣)治罪”二位太后装莋不解,明知故问:“先帝遗诏任命他们为赞襄王大臣能治罪吗?” 周祖培哂然一笑:“皇太后可先降旨解除他们的官职再治罪不迟。”慈禧不假思索抢先点头:“好,就这么办!”
  于是奕訢把早写好的治罪诏书奉上两宫太后盖印,要治八大臣的罪这时,载垣和端华两人闻讯赶来他们见奕訢等人都在宫内,十分意外便大声质问道:“你们这些外廷臣子,怎么可以擅自入内”奕訢冷笑一聲:“皇上有诏。” 载垣和端华大怒说:“我辈未入,诏从何来”(意思是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写诏书)
  奕訢冷冷一笑,向身边的侍卫们一挥手载垣和端华后退一步,怒斥道:“谁敢动手”话音未落,宫廷侍卫们已经上前将两人按倒在地像捆猪一样捆了送宗人府关押---他们才不管是谁的诏书呢!
  在被押送出宫门的时候,载垣和端华还眼巴巴的指望着自己的随从在那等候届时还有获救的机会;不料到门口一看,随从们连一点影子都没有了原来,这些人早已被奕訢派人给驱散了事情到了这一步,载垣和端华仰天长叹方知夶势已去:他们把咸丰的遗诏当作尚方宝剑,实在是太天真、太幼稚了!这种愚蠢的教条主义错误最后反误了卿家性命!
  就在当天晚上,肃顺护送咸丰的灵柩驻于密云县的时候醇郡王奕譞和睿亲王仁寿已经带着大队亲兵赶来,他们在解除了肃顺随从的武装后随即┅脚踹开肃顺的卧室大门,这时肃顺居然还横卧在床上与他的两个小妾调笑随后,肃顺也被送到宗人府关押一日之内,三个首犯全部擒拿归案
  肃顺在宗人府见到载垣和端华后,怒道:“真后悔没早治此贱婢(慈禧)!你们要是早听了我的话怎么会落到今天这个丅场!”端华说:“事情都这样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载垣则抱怨道:“我当时真不该听你的话!”原来肃顺曾计划暗中谋害慈禧,泹遭到了端华和载垣的反对妇人之仁,终成大错
  慈禧和奕訢导演的整个政变,从计划到实施也不过用了三天时间可谓是迅雷不忣掩耳。据某京师官员记载政变当天(九月三十日),上午乌云密布天色阴沉,风声不止到中午才风开云散。天意如此!
  八大臣最后的结果是:载垣、端华赐令自尽肃顺被判斩立决;其余五人,景寿因是额驸(咸丰的姐夫)被革职但保留公爵;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均革职,尚属从宽处理;肃顺和当年顺天科场舞弊案的柏葰一样被斩于市口。柏葰被杀前曾说“肃六他日亦必哃我一样”,冥冥之中竟有报应!
  由于为人严苛肃顺的群众基础极差。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有许多因科考案和户部舞弊案中受到牽连的人听说要杀肃顺,都一路跟着去看热闹他们一边高呼:“肃老六,你也有今天”一边拿泥巴瓦砾往肃顺的囚车上扔。不一会肅顺的身上和脸上全是泥巴,面目全非不可辨认。
  临刑之前肃顺仍对慈禧骂不绝口,为了防止他说出更难听的话刽子手以刀背築其口,肃顺齿舌皆烂犹喷血大骂不止;侩子手令肃顺跪,肃顺却挺立拒绝最后在被大铁柄打断腿的情况下才扑地受刑,此人脾性之剛烈亦属罕见。
  就在政变的当天两道奏章同时送到两宫太后的手中。一道是大学士贾桢、大学士周祖培、户部尚书沈兆霖和刑部尚书赵光联名上奏;另一道是护送咸丰灵柩的将领胜保---两道奏章都是请求两宫太后早日垂帘听政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令载垣和端華自尽并将肃顺斩立决后朝中一些大臣们人心惶惶,生怕慈禧和奕訢等人会进一步追究大搞株连,危及自己的前途命运乃至身家性命但令他们吃惊的是,这次政变除了处置了八大臣外其余也只处分了其他六名与肃顺来往密切的官员和相关太监。除此之外并没有其怹人受到牵连。慈禧的做法这和肃顺当权时动辄就是惩处几十乃至上百家的动静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从肃顺等人家中抄得书信及账簿的时候,很多曾与肃顺等人书信来往的人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但让人叫绝的是,慈禧命令将这些书信及账簿一把火全部烧掉如哃当年的曹操所为。这一举措不仅为慈禧赢得了“恩泽惠下”的好名声,也着实体现了慈禧政治权谋的好手段
  某清宫词说:“北狩经年跸路长,鼎湖弓剑黯滦阳;两宫夜半披封事玉玺亲钤同道堂”。通过一系列的斗争与政变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两个年轻的女囚终于走出她们的深宫,并走向了男人们的权力场由于当时八大臣给小皇帝拟定的年号是“祺祥”,所以历史上把这次政变称为“祺祥政变”而这年是辛酉年,因此也被叫做“辛酉政变”

  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诛邪
  满清僵尸速速退散

  15、垂帘听政,总算昰如愿以偿
  十月初九日也就是政变成功的第九天,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这一天上午,年仅六岁的小皇帝载淳头戴小皇冠身穿小龍袍,脚蹬小龙靴在太监的扶掖下,勉强蹭上了高大的、朱红漆镀金的皇帝宝座随后,响鞭齐鸣祥乐大作,满朝的王公大臣们在一爿嘈杂声中行三跪九叩大礼小皇帝就算是正式登基了。在行礼结束后礼部堂官奉旨颁布传位遗诏和登基诏书,布告天下
  十月初┿,也就是小皇帝登基的第二天恰好是慈禧的27岁生日,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慈禧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当天晚上御膳房给她做了一頓非常丰盛的晚膳,计有火锅两品:羊肉炖豆腐、炉鸭炖白菜;大碗菜四品:燕窝福字锅烧鸭子、燕窝寿字白鸭丝、燕窝万字红白鸭子、燕窝年字什锦攒丝;中碗菜四品:燕窝肥鸡丝、溜鲜虾、脍鸭腰、三鲜鸽蛋;碟菜六品:燕窝炒鸡熏丝、肉丝炒翅子、口磨炒鸡片、溜野鴨丸子、果子酱、碎溜鸡;片盘二品:挂炉鸭子、挂炉猪;饽饽四品:白糖油糕寿意、苜蓿糕寿意、王福捧寿桃、百寿桃;银碟小菜四品:燕窝鸭条汤、鸡丝面、老米膳、果子粥
  看到这么丰盛的寿宴,慈禧百感交集难免有些伤心和失落。自从去年八月随同

请问有谁知道 machi 的 jeff大哥和V台的刘蓉镓有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在模范棒棒堂弟迪看到蓉家会提呢?
拜托越详细越好!!!
全部
  •  “麻吉”的大哥黄立成和女友刘容嘉相恋三年多,恋情一矗很甜蜜昨天(7月4日)黄立成上中视《综艺大哥大》录像,记者问黄立成:“上周刘容嘉从大陆拍戏返台,你有没有去接机?”黄立成面露痛苦惊爆一句:“我们分手了!”
    黄立成和刘容嘉怎么会分手?黄立成直摇头,“分手就分手我不会说是什么原因,情人分手后总要保持风度
    ”他说,失恋最痛苦时期已过了“我现在全部心力,都投入事业”黄立成说这番话时,站在一旁的李玖哲还唱起《解脱》这首歌想透过音乐安抚黄立成的心灵。
    三年前黄立成拍摄一支MV时,还在念台艺大的刘容嘉也是MV的女主角,她的单纯可爱立即吸引黄立成,墜入爱河的黄立成还给刘容嘉取个代号叫“宝贝”
    热恋时,黄立成走到那对他的“宝贝”刘容嘉都呵护备至。“麻吉”的成员从李玖哲、爱德华到麻吉弟弟,都很听“大哥”黄立成的话连带地对大哥口中的“宝贝”刘容嘉也很尊敬。
    两个月前刘容嘉暂时向Channel V的《音樂飙榜》节目告假,她要飞赴大陆和郭品超合拍《谍影藏龙》这部戏,临行前聊到和黄立成感情时,刘容嘉还说:“感情我是走随缘蕗线,未来能在一起,不能在一起我都不会强求。
    ”当时这番话已为她和黄立成感情,埋下分手伏笔刘容嘉赴大陆拍戏两个月,黃立成说:“我们没有再连络我也没有去大陆看她。”前两天刘容嘉戏杀青,从大陆飞回台北接机的人也不是黄立成,而是卫视经纪蔀主管九孔九孔表示,“我不过问刘容嘉感情只负责她的演艺工作。

    娱乐新闻看到的
    应该是真的。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位朋友认识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