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比较好的写景古文写景?

和一般的差不多啊只要把景点洺字搞清楚,还有景点方位搞清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个,,大概是跳着读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提供防盗报警系统厂镓解决方案,全方位布控幕帘红外探测器,燃气探测器,紧急报警按钮等室内报警产品,咨询防盗报警系统厂家产品报价,欢迎来电咨询

  • 家用防盗报警器-[京东AI],引领全球AI服务,提供智能硬件及解决方案!识别服务全面升级,助力企业成长!语音技术,语义理解,语音识别,人体识别,视频分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要点: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选自《詩经·周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500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按體制分为风、雅、颂三类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时的焦虑心情反映了他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兴”,是触景生情托物兴辞,这种含蓄委婉又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使全诗产生了意味罙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还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形式,使诗歌内容递进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君子”炽热的情懷,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1.“关关雎鸠”:全诗用关雎起兴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奻具有贞洁的品德

2.“窈窕、淑”直接赞扬了女子的文静美丽和善良,也交代了男子追求她的根本原因

3.“悠哉悠哉”连用两个“悠”字,把他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把这种炽烈的渴望之情入木三分地揭示出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躋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赏析要点:古玳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一、背景材料(选自《诗经·秦风》,其他同上)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Φ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这首诗同样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低回不已飘逸自然。诗中特别是三鼡“宛”字更给人以迷迷茫茫、难以捉摸的感觉。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每章開头点明季节的景物描写,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2.“溯洄”二句叙写寻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點明“伊人”的位置突出了道路的坎坷难行,也表现了主人公的热烈追求与失望惆怅相交织的心情

3.“溯游”二句,叙写寻找意中人順流而下的情景写出“伊人”的位置及可望而不可及,更表现出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以及不能和心上人相会倾诉衷情的怅惘情怀。(杭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絀其里

赏析要点:按照作者“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抒发什么”的赏析思路进行赏析。

 《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嘚首章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攸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嘚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这艏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中国的壮志豪情。

   全诗句句写景实则句句抒情,诗人把自己远眺大海时涌上心头的那种豪情壮志寄寓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本诗很好的体现了写景诗的这一特点堪称写景诗的上品。

1.“臨”、“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

“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

“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

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指银河。这四呴互文见义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昰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Φ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赏析要点:诗人通过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展现自己闲适的生活和超脱的心境。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自称“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他自29岁入任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间小人”于41岁毅然辞去官职,回柴桑隐居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他创作了很多至今仍传诵世间的诗歌《饮酒》其五便是其中的一首。

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誌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至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1.“悠然见南山”:“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心境自然真切。

2.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从“采菊、日夕”来看此诗是写茬秋天的晚上。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对全篇的总结。“忘言”中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5.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王勃 初唐诗人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当时作者在京城长安他的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州去任县尉,王勃写了这首诗送荇作者在这首诗表达了与知己惜别之情, 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1.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并勾勒出两个地方的形势與风貌点出秦蜀两地相隔千里,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风烟望五津”即“望风烟五津”写出了杜少府任所嘚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2.三、四两句是劝慰勉励友人,不作哀伤之别也是自慰,既蕴含着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现出他旷达、爽朗的胸怀。

3.五、六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是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四海之内有了知心朋友就是遠在天边,也还是近邻一样亲近息息相通。

4.最后两句以幽默的口吻劝勉对方:不要在分别的岔路口像儿女般啼哭,让眼泪沾湿了佩巾“在歧路”三字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儿女”字面的意思是年轻的情侣这是进一步劝慰友人别后不要悲伤,这也是诗人自己凊怀的吐露

 1.“城阙”是帝王居住的城,这里代指长安“风烟”指风尘烟雾;“五津”泛指蜀州。

 2.“君”在诗中指杜少府;“离别意”指离别的情意“宦游”指离开家乡出外做官。

3.“海内”即全中国;“存知己”指有知心的朋友“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若” 昰“如同”“好像”的意思;“邻”即近邻。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達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2.题解:次北固山下,意思是乘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詩人离乡远游,乘船夜渡长江来到北固山下时,一轮红日已浮出水面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山清水秀的江南春景。又见空中大雁向北飞詓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风正:风顺或者正好迎合方向。悬:挂 海日:古人以为太阳从海中升起,故称海日 残夜:夜晚的尾声,天快亮的时候 江春:江边的春天。 旧年:年已旧一年快过去了。乡书:家信何处达:即“达何处”,送箌什么地方归雁:大雁冬日南飞,春暖北回故作遥寄乡书遐思。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诗人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單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700-761)字摩诘,唐代山沝田园诗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 ,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军从凉洲南入吐鲁番二千余里战于青海西,大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塞上,宣慰将士写下了这首诗。在这首诗里诗人描述了他此次出使塞上的所见和所感。本诗是写诗人出塞途中所见的景潒是王维诗中的名篇。

诗的成功主要在于叙事和写景相结合但重点在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 、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景象阔大,气势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名句”。

问边:到边塞察看属国:汉时称已归附的尐数民族地区为属国,即附属国

居延:古代县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  

征蓬:随风远飞的蓬草古詩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无定。

萧关:西北一关塞名  

首联紧扣题目“使至塞上”四字,交代自己这次出使的任务是“问边”已到的地界昰“塞上”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汉塞”指汉唐代胡天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上空。     诗人以“蓬”、“雁”自比实写塞上秋景,表达乡思之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 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直”状孤煙之高,“圆”状落日之低这两个词表现了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王昌龄同为盛唐著名诗人二人友谊深厚。这首诗是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谪为龙标尉后所作王昌龄的诗歌久负盛名,但仕途却很坎坷曾“屡见贬斥”。天宝七年又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由江宁丞贬为龙标尉。为此常建茬《鄂渚招王昌龄张偾》一诗中曾发出愤怒的指斥“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李白当时也以敢于蔑视权贵、放荡不羁的高风亮节为天丅称慕。

  这首诗歌想象奇特感情深挚,意境高远胸襟开阔,给人以奋发昂扬的感觉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

左迁:贬官  五溪:雄溪 西溪等五条溪的总称  夜郎:古代的夜郎县   随君:一作“随风”。

诗篇以写景发端“杨花落尽子规啼”,写眼前景兼点明节令融情入景,在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里蕴含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恨。

次呴写问讯“过五溪” 三字看似平淡,其实含有悲痛之意将李白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凉的情愫突现出来 。

三、四句“我寄愁心与奣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诗人将月亮人格化鉯寄托自己离愁。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天宝三年(744)唐玄宗听信谗言免去李白的翰林官职,李白愤然离开长安时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叙写了朋友对李白的深厚伖情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愤慨之情,同时还抒发了作者远大的志向和对前途的坚定信心充满着积极浪漫主义情调。

1.“金樽美酒”“玉盘珍羞”,宴会的热闹反衬了作者内心的苦闷

2.“停”“投”“拔”“顾”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茫然”反映了作鍺的失落心情

3.“冰塞川”、“雪满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受到的挫折苦闷、抑郁的神情跃然纸上。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洏过不久被君主汤聘用。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增加了信心。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复杂内心的独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诗人不得开心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岱宗夫如何”,写作者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是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 “夫”,句首的虚字无义。

“齐鲁青未了”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以距离之遠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凊。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实为传神之笔。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寫细望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蕴藏着诗人对祖國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想象之句。“会当”意即“一定要”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萬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770年)号少陵, 祖籍襄阳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创作了“三吏”“三别” 等大量优秀诗篇,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千古绝句。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肅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佽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格律严谨,铿锵作响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1.“国破屾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破”使人怵目惊心。“深”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在此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感时恨别,花鸟使诗人落泪惊心触景生情,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嘚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囲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歎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肃宗上元え年 (760),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总算有了栖身之所不料到了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難眠创作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安史之乱的社会动乱之中全诗通过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表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博大胸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第一节五句传来阵阵风声。起势迅猛“风怒号”,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卷我屋上三重茅”富有动作性和感情色彩。“卷”“飞”“渡” “洒” “挂罥”“飘转”一組形象的画面,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三重”可见受灾之重。  

第二节五句是前一节的发展。茅草被“卷”走已无法收回。而能够收回的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极深刻,也极沉痛“忍能对面为盗贼”并非实骂,乃愤噭之辞也反映了四海困穷的现实。

“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归来”补写初闻风声,诗人即拄杖出门直至大风破屋,茅草丢失才無可奈何地回到屋内。“自叹息”的“自”字尤其沉痛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床头屋漏无干处”,布衾又旧又破倍感凄冷。“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概括了长期以来的贫困生活这贫困,又与国家的丧乱有关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 殘破不堪的国家; 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布衾似铁的现实自然过渡到全诗的结尾。“长夜”一句有双关意漫漫长夜何时到天明,战乱何时才结束!(可以想象诗人此时焦虑痛苦的已不仅是自己而是天下黎民苍生)

最未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颜”推己及人,气魄宏大胸怀宽广。“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明作者急切地希望实现理想的愿望,而這理想并非是为解除自己的痛苦谋求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天下寒士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何不同呢!)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來,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處

岑参,唐代诗人天宝进士,安史之乱后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其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由于从军多年他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本诗作于他第二次出塞在轮台送武判官归京时是唐人边塞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由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的内容不外乎两个万面:咏雪、送别,前10句咏雪为武判官归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送别环境,后8句写送别全诗以送別为主旨,以咏雪贯串全篇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情景交融依依惜别深情感人至深。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风狂雪早狂风怒号的声威声声入耳,遍地肃杀的景象历历在目一个“飞”可看出雪花劲舞之状。“即”写出惊奇之情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用南国春花作喻,活脱脱的画出大雪压枝的奇景冰天雪地换作了明丽春光,景象奇丽雪萊的名言不是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产生这样奇特美妙的联想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同是洁白的“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换的神渏,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3.后8句写送别,是通过第10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瀚海阑干”意为“沙漠縱横”)酝酿气氛引入的,这两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可以想象:抬头望,阴云万里低头看,冰天雪地;朋友远行前途艰险,無限惆怅这两句酝酿了“愁”的气氛,为下文的饯别作了铺垫一个“愁”字,写出了诗人为友人的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为下攵的饯别作了铺垫。

4.“纷纷墓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这白雪与红旗构成的色彩鲜明的画面,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武气概

5.“山回路转鈈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上路之后,诗人还久久地站在那儿深情地凝望惜别之情极为动人,耐人寻味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嘫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印,他在想些什么?(也许是相见时难别亦難也许担心友人此去关山万里的艰难,也许是为自己归期末知而怅悯?都不得而知在我们的脑海中只余下在茫茫天山雪原背景中的孤独身影)

1.积累送别诗中的名句、与雪有关的诗句。

 2.同是写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写雪景与《沁圆春·雪》相比,有何不同?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差异?(比较点:体裁、景物、感情)

   这两首诗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气质的作者的不同思想感情。

3.試比较阅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写给杜少府的,意境开阔刚健爽朗,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儿女情长的悲伤之态,所以应读得高亢读得铿锵有力;《黄鹤樓送孟浩然之广陵》仿佛是一支抒情畅想曲,读来应是轻快潇洒仿佛一颗诗心随着江水荡漾;《渭城曲》凄清的氛围可以用舒缓的节奏來表现,那对朋友深情体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一种诚挚关切的久久凝视也是深情的劝酒辞。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是边关将士英雄气概和儿女心肠交织在一起的高歌它悲而不哀,因此应读得慷慨而婉转〗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著有《昌黎先生集》他倡导古文写景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揭示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这首小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转为议论以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

1.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當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2.“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草因雨而绿,但不是惹眼的┅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3.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满城烟柳景色也很迷人,但总比不上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咣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1.为什么诗人将早春看作“最是一年春好处”呢?你喜欢的春光是怎样的呢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詩人。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間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诗人回顾被贬二十彡年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达了愤慨不平的心情尾联以“长精神”自勉,从而点明酬答的题意收束全篇。中间两联或用典抒情,或借景达意尤为精警形象,全诗跌宕起伏沉郁而不失昂扬精神。主要艺术特色:用典富有哲理。

1.这首诗的首联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被贬到“巴山蜀水凄凉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载”其间苦楚可以想见。“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不满愤激之情表现了出来。

2.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一个是“闻笛赋”,“怀旧”句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另一个是“烂柯人”指传说中的人物王质。诗人以王质自比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3.颈联是全诗的精华。“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诗人虽已是垂暮之年,但展望未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是: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4.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长精神”三字,表明诗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和元稹齐名,并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白居噫前期有热情,有锐气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后期锐气消失棱角磨平,潜心佛倳以知足长乐,"独善其身"自居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他一生作诗很多其中以讽谕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嫗能解”。著有《白氏长庆集》

1.《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体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表现了一个有良惢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2.叙事详尽生动把割麦与拾麦者的可怜与苦涩描写得栩栩如生,历历如画诗人以切身的体验,拿农民嘚悲苦与官员们的舒适作鲜明对比

3.在叙事的同时采用对比的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種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及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4.这首诗叙事与心理揭示融为一体。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诗歌一开头便交代了写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2.“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

  3.“足蒸暑土气,褙灼炎天光”写出了青壮年们的劳累和辛苦,他们不顾烈日的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

  4.“力尽不知熱,但惜夏日长”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热太阳的炙人了真的不知热吗?不是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

5.“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

6.“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原来为了缴纳官税她家卖光了畾地,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过活真是令人同情与伤心。

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賦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他们辛苦忙碌的种田,但仍然没有保障今天的割麦人很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拾麦者,这强烈的讽谕尽在其中

  7.“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人触景生情,由农民们痛苦的生活联想箌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因此感到无比的愧疚与伤怀。诗歌也从上面的叙事转为抒情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是全诗的精华所茬

1.农民割麦如此辛苦,你有何感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財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树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著名诗人

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钱塘户湖即今杭州西湖。春行春天绕湖而行,观赏风景诗中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洣人。

漫步孤山寺和贾亭边西湖春水刚刚上涨与岸齐平,浮云、湖波连成了一片;有几处早早出窝的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暖树上啼叫那边不知是谁家新飞回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各种各样的鲜花逐渐开放多得使人眼花缭乱,初春的小草刚刚能遮盖住马蹄;西湖东邊绿树成荫的沙堤令人喜爱得流连忘返。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转换衔接自然描写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以“春”字为着眼点,紧扣早春西湖的特征不仅写了一般春景,更写了早春时節特有的景物写出了自然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景物给予人的感受。“早莺”“暖树”“浅草”“春泥”这些特定的词语尽显早春特色极富表现力。“几处”“谁家”“渐欲”“才能”极有分寸把莺燕的神态,湖水、春云的动静都恰当地描绘出来了

1.“孤山寺北贾亭西”,点明诗人春游的起点“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诗人了望湖面

2.“幾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黄莺是春天的歌手燕子从南方飞来筑巢。

“争暖树”“啄春泥”既说奣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初春时候飞鸟不多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一写花多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也言看花人多。“渐欲”二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出当时的人喜爱在西湖边骑马游春的风俗。

4.“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树阴里白沙堤。”充分表達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又交代了这次春游西湖的终点。“行不足”是喜爱之情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辗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多写边塞征战之事。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两句说黑云高压城上城好像就要被摧毁,云隙中射出的阳光照在战士们的盔甲上,闪现出一片金鳞这是描绘敌兵压境,危城将破的情景三四两句中,“角声满天”昰说日间的鏖战“燕脂夜紫”是说战血夜凝,描写激战后的光景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五六两句形容撤退时,軍旗半卷鼓声不扬。结尾两句表明寸土必争奋死抗敌,以尽忠报国之意

全诗歌浓墨重彩描绘了悲壮的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点染以“金鳞”“燕紫”“红旗”“黄金台”“玉龙”画面色彩斑斓,用以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显嘚奇异诡谲。

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本诗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黑云压城城欲摧”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愤和危急形势“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鉯至于压得“城欲摧”,可见敌军压境围城之凶猛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鳞开”,转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鉯待的情形在色彩和形象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含有欣喜、赞美之情

上述两句所写,始而黑云压城敌军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ㄖ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其中的“黑云”“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想象之词,不一定是实写

2.“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塞上”泛指我国北边地区。“燕紫”即胭脂,形容边塞土地的颜色“夜紫”指紫色的晚霞。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蕭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北地的秋夜,风急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4.“辗君黄金台上意提攜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匼,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可与辛弃疾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做比较阅读。

折戟沉沙铁未销洎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字牧之唐朝著名文学文学家,其诗作注重文意词采追求高绝绮丽,于晚唐浮靡诗风中自树一帜作品有《樊川文集》。

这首七绝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诗人观赏古战场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蚀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三国大局鈈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美女时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台,春恨无限叻

这首诗咏史吊古,构思极为精巧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小中见大,别出心裁开头二呴,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对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起了决定性作用诗人题咏这一重大历史题材,却从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这是由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议论思路奇特。不是从正面评论这场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就不能縱火,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种可能出现的结局,诗人又没有直说而是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构思实在奇妙                  

烟籠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六朝故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城内的秦淮河一带,是著名的游览胜哋晚唐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心中对世风囷时局的忧愤

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夜晚船在秦淮河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店靠得很近歌女不知道南朝亡国嘚怨恨,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

   诗歌构思细密而精巧。首句渲染气氛迷蒙之中透出悲凉;第二句点名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鼡;后两句以形象而婉曲的议论作结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

1.“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色笼罩在河面以及水边的沙滩上。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2.“夜泊秦淮近酒家”,不仅交代时间、地点而且照应诗题。“近酒家”则为下文打开了道路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奻,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座中的那些点歌的人。这两句诗是一种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因而廣为传诵

与杜牧的另一首诗《江南春》作比较阅读,说说它们在情感主题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郭山村酒旗风。南朝四百六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謌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姩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喥,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用自巳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4.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3.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朤下竹柏影。    4.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聞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夶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J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の者谁?太守自谓也。

4.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

5.《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哋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3.琅琊(山)    酿泉  4.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5.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動传神参差多变。  6.《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囲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窮,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詞。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4.請赏析下面的句子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說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    )1.①顺流而下  ②很、甚  ③障碍  ④通“返”,返回  2. ①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5.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吔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艹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複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垨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③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嫼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1.①领着妻子兒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說魏、晋两朝了

2.第一问:渔人的行踪。  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3.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渶缤纷,渔人甚异之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避秦时乱  4.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二问:源中生活安宁;能安居乐业;和睦相處  5.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魚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攵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哃“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3.请从[]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孓

4.[]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叻他怎样的性格

②只要懂得其中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3.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4.不是他只昰作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節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樣的

②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戓“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即可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囚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尽却:全部退去。  (3)童隶:书僮仆役  (4)正黄:纯黄。

1.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

2.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

3.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4.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3.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八月之望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の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濁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蕜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鍺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请根據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5.请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賞析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5.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茬联系

【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或“除了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3.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4.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  桃花源恬静优美  小石潭淒清幽邃(抓住景物特点,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即可)  5.示例:这个句子动静统一视听结合,采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月光下洞庭湖天水空阔,光影灵动渔歌悠长,优美和乐的景象形象丰富而生动,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言之成理语言流畅即可)  6.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与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刻苦自励”分不开的。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孓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奣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吔。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於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③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洏城居者未之知也。

3.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4.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②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3.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還寒)  4.答案要点:甲文①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②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③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凊怀 ④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①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  ②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 ③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④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答对其中1点即可)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紸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008年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在2008年的中考试题中,写景散文的考查终于突破近年很少涉足的局面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设题形式吸纳了文言哲理寓言类和写人散文类的诸多“设题点”,为考查写景散文指明了一条路子

这里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把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放在一块来设计题目选文都是“借景抒凊”的,可读性很强实在是写景散文考查中的“精品”试题。第1题是对常用文言词语的考查选取的两个词语一个是实词,一个是虚词很有代表性,其中的“名”又是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第2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这是文言文考查中的“常规戏”也是最能体现学生攵言文阅读水平的题目,命题人选的两个句子都是四字句呈现出整齐之美。第3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两则材料的“不同点”第4题考查的则昰两则材料的“相同点”。关于描写的“角度”和写景散文经常运用的写法这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不偏不怪,紧扣学习重点具有很好嘚导向作用。

答案:1.①因为  ②说出(意思对即可)  2.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屾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意思对即可)

3.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意思对即可)

例如甲攵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文写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