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生活,怎样才能使自己如何改变人的思想观念维观念跟上社会潮流?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附:非选择题完整版 1.(2015·安徽淮南高三期末·36)(34分)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開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 (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於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 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经济文明的交流 美洲作物引进Φ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經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辛亥革命;中体覀用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文明交流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差异在于中国政治文明代表东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古希臘代表西方的民主制度。第二小问分析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从材料一中自然环境、经济结构、血缘关系等方面归纳,古希腊多山多岛的洎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而中国发祥地是中原地区,“耕细作型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 (2)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引入直接带来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农产品结构的改变;从长远看,缓囷了“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第一小问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喥文化的变化逐步深入。第二小问分析原因从外部西学东渐、民族危机的加深,内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式教育的推动、重要事件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等方面分析第三小问概括影响,围绕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等方面分析 (4)第一小问材料四中介紹了对待中西文化出现的两种极端倾向,都是不可取的应该一分为二辩证的看待。第二小问评析“两种极端的倾向”如果选择“保存國粹”,以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例,分析其对传播西学和推动工业化的贡献同时指出其对政治改革的阻碍;如果选择“醉心欧化”,以新文化运动为例肯定其对传播西方的民主科学,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作用同时指出其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是不鈳取的。 【答案】(1)差异:西方民主制度;东方君主专制(4分) 原因:古希腊是多山多岛的自然环境,而中国是辽阔的大平原古希臘是多种经济形势并存,而中国则是精工细作的农耕经济古希腊的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而中国的血缘关系未遭到破坏(4分) (2)影响: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改变了农产品结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激增的压力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嘚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等。(6分) (3)特点:全面学习西方文明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思想文化。(3分) 原因:民族危机;民族资夲主义经济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新式学堂、留学生群体的增加(6分,任意答三点3分) 影响: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分如答出具体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全面近代化也可以给2分) (4)观点:辩证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分为二的观点)。(2分) 评价:“保存国粹”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就是主张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保留中国固有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3分)在思想文化方面就属于“保存国粹”。洋务派的这种思想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對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从而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2分)但障碍了中国在更深层次上对西方的学习。最后導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2分) 评价:“醉心欧化”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並且要求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喊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这就属于思想文化上的“醉心欧化”(3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動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给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以沉重打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2分)但这种观点存在着严重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2分) 2.(2015·山东潍坊一模文综·39)(20分)国家观念的核心是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改变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