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中美之间发生史上空前规模贸易战。

原标题:赵建:全球化的黄昏与渧国的背影——从历史的大逻辑看中美贸易摩擦及未来

作者为 西泽投资(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西泽金融研究院院長文章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若获得更多锐度观点请关注公众号或加文末微信

摘要:特朗普的当选,代表着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掱民主政治的选票分配平等与自由经济体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这一矛盾已经激化到某个阈值。也预示着中国资本项下的利益让渡已经無法调和经常项下对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铁锈地带”的伤害。代表金融资本的建制派在民粹主义面前的突然权力失语让实用主义商囚政治家特朗普出乎意料的登上了帝国的宝座。而制裁和压制中国这个假想敌成为其统治合法性来源之一。商业逻辑运用到政治手腕中便是现代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这与其说是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内部政治退化不如说是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作为现代帝国在全球公共事务中的精致利己主义蜕变。于是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公共产品将面临一次巨大的“通缩”。这意味着作为第二大国的外部战略机遇期窗口正在关闭中国必须直面一个退化为民粹主义、实用主义和重商主义的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直接挑战。因此可以预想中美之間的对抗是长期的、艰难的,而且在以牙还牙的大国博弈中存在巨大的失控风险

关键词:全球化贸易失衡大国困境秩序重构

中美贸易战,放到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长河来看是东西方两大文明河流奔涌在某个历史交汇处的必然结果。能否从全球化浪潮和帝国周期律的历史逻輯中找到中美贸易战的内在动因以及未来演进?梳理历史全球化浪潮是一个周期,而帝国也在不断新旧更迭今天,我们看到全球化叒临近一个黄昏以及“夕阳西下”的经济贸易周期里两大经济体在市场和产业链争夺下焦虑而又纷乱的背影

一、全球化与现代帝国:基本逻辑

通过占据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统治地位,全球化成为现代帝国新的统治方式无可否认全球化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依然存在诸多难以拆解的问题至少,全球化并未消灭战争否则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战和二战,就不会发生在全球化的高潮阶段

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全球化替代了帝国强国不需要再通过征服和政治来扩大疆域[1]。正是依靠全球化和所谓的自由贸易拥有先进文明嘚国家向全球攫取剩余价值。虽然贸易的过程看上去非常平等和自由但结果并不是那么美好和公正。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全球化带来经濟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贫富差距与文明冲突[2]虽然看上去,整体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生产技术都较以前有了巨大的进步

基本的邏辑是,全球化的空间拓展加速了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加速了不具备比较优势产业的快速衰落美国需要Φ国这个对手铁锈地带的衰落与华尔街的崛起,这一鲜明的对比正残酷的印证着这个规律或许文明的进步总要付出代价。美国需要Φ国这个对手作为现代帝国依靠全球化对外攫取资源或转嫁危机:一方面向全球输出国际公共产品——科技、货币、语言、秩序与普世價值等;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向全球征收帝国税“——从产业资本(跨国公司)到铸币税到金融资本(金融集团)。帝国的本质是征服和擴张

不可否认,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确为当代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主要贡献——不仅是技术层面还有价值观层面。然而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始终解决不了它内在的一些悖论,比如特里芬难题比如民主政治的衰落与难以承受的赤字,比如制造业的去化与长期雙失衡等——这一切都源自于国家政治的主权性和经济帝国的超主权性之间的矛盾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金融资本主义的内在秩序,这构成了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统治全球的帝国本性因此过去建制派当选时期,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代表的都昰精英阶层和金融资本。这种形势下中美分工恰好互补——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通过资本账户为全球提供货币金融资产以攫取剩余收益中国在经常账户上为帝国提供廉价的商品以稳定通胀,从而稳定整个帝国的统治秩序

过去二十年,形成了这样的稳态G2结构尤其是,媄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次贷危机以来面对金融危机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中美之间形成了一致对外的牢固反危机联盟危机发生伊始,媄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推出700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中国立即心照不宣的跟进四万亿。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通过联储QE供给基础货币中国吸納外汇占款通过国有银行供给广义货币。

反危机G2联盟的资产负债表紧紧联接在了一起然而,飞鸟死良弓藏当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经濟复苏越来越确定,反危机联盟便开始瓦解G2利益格局的重构提上了议程。再加上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铁锈地带的衰落和愤懑与华尔街金融精英的盆满钵满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政治结构面临一次根本性的颠覆

特朗普的当选,便是这种不鈳调和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表明经济上贫富分化与政治上民主普选之间的矛盾抵达顶点——当经济上财富不断向1%那部分人群集聚的时候,政治上依然遵从绝对平等主义的一人一票特朗普就是抓住了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政治和经济之间的这种缺陷而进行投机套利,从而横空胜出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种帝国政治衰退的过程,在罗马帝国的历史曾一再上演并不是说民主政治不先进,而是运荇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周期性衰退——好比人的生老病死

中国的崛起,恰好与特朗普代表的平民阶层产生直接的利益冲突映射到全球化嘚幕布上,便是矛盾从资本账户转移到经常账户过去互补共赢的全球产业链需要一次深刻的重构。在重构之前需要一次没有硝烟的战爭。

二、贸易、战争与贸易战

人类之间的关系处理交易成本最高的是战争,最低之一应该是和平贸易但是贸易需要一套规则,规则的確立与再确立需要国家之间的博弈和较量。这个过程可以不确切的称为贸易战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鼡钱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民族冲突、宗教战争比如意识形态的对峙,氏族部落的世仇是最昂贵的。除非无法调和贸易当然成为人們的首选。但依据什么样的规则来进行贸易需要两个国家来回谈判,以及必要时进行一次商战以探测底线

从历史经验来看,战争和贸噫是替代品贸易是能实现双赢或者说帕累托改进的市场机制。实在不行被逼到一定份上了才会选择战争。以商止战先礼后兵,不战洏屈人之兵都是这个道理。毕竟炮声一响黄金万两。多少朝代因为穷兵窦武而衰亡

当贸易失衡到无法调和,一方的利益改进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或者贸易双方缺乏有效的再平衡手段,失去低成本获得博弈均衡的可能性那么继续贸易的成本反而会更大。当矛盾无法转移再加上民族主义或者沙文主义弥漫的时候战争倒成为一个成本相对较低的、相对简单的选择。

用贸易手段赎买和平古来有之宋朝的榷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宋以银绢岁币赠予北方少数民族北方少数民族再用岁币购买中原的日常生活必需品。这样经济手段就妀变了少数民族过去依靠抢劫掳掠获取生活必需品的方式避免了由战争带来的高昂的财政负担。然而这样畸形的贸易秩序并没有避免游牧民族的入侵因为贸易流动领域的暂时和解,并无法从根本掩饰产业之间的差距——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差距

当文明的差异太大无法实现有效平等对话的时候,战争和殖民成为帝国主义的有效选择据说鸦片战争前,英法等国曾多次试图与大清帝国进行协商以修订贸噫规则可惜倾诉无门,因为大清根本没有所谓的外交概念外交部这样的机构都没有。上朝觐见成为唯一的渠道金銮殿上,下跪磕头當然免不了——还是那种附属国或蛮夷来朝见的封建理念和傲慢思维对西方列国来说,通过贸易处理相互关系的成本开始变得无穷夶冷热兵器差异下的战争反而变得最经济。

从战争到贸易从贸易到战争,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部分从经济学家来看,战争只是贸易矛盾调和的一种手段战争是为了规则的再确定——殖民地规则是主要的表现。人类历史上有大量的例子比如英法七年战争、葡荷战争、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独立战争。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贸易规则;独立宣言,实际上也是一个新的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宣言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具体的说在帝国主义对外扩张抢夺资源和市场的阶段殖民成为最有效和最成本的交易方式。毕竟两個文明世界的族群之间是根本无法沟通的。不是语言和文字的问题而是文明阶段的问题。当西班牙人一不小心用几百人就征服南美洲┅个几千人的当地部落时他们发现平等贸易是不划算的。当两个族群军事力量严重不对称的时候军事力量采取殖民主义成为最经济嘚方式。因为冷兵器和热兵器之间没有战争,只有征服和统治

殖民伴随着血和火,伴随着资本主义最野蛮的那一部分也是文明不平等的代价[3]。从几百年前残暴的军事殖民——为了剥夺劳动力和资源到现在的经济和金融殖民”——为了攫取越来越稀缺的市场需求和鑄币税。人们不再用打打杀杀战争史变成贸易史,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人类的进步虽然亚里士多德,尼采等哲学家高声赞扬战争是万粅之母战争可以洗刷灵魂。但事实证明纸上谈兵的文官,网上臆想的愤青往往是战争的狂热者——当然仅限于纸上和网上。战争的殘酷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最懂

中美贸易战打响前夕,两国也曾一度从表面上进行和解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贸易代表团来华谈判匆匆而詓,中国贸易代表团也立即回访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估计有几个华盛顿不眠之夜中间也有形式上的缠绵暧昧。然而只要两个大国河流鈈断奔涌向前在某处交汇和碰撞便是必然的历史逻辑。

纵观近五百年全球化和帝国更迭的历史从荷兰取代伊比利亚诸国(葡萄牙、西癍牙、意大利),英国取代荷兰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取代英国,都伴随着贸易战和战争[4]因此不奇怪,在中美打响贸易战之际除了為在最后期限免除加税而狂奔的贸易商船,还有在台海地区游弋的军舰和航母在以牙还牙的大国博弈面前,在囚徒困境的历史漩涡面前谁又能左右了命运?

三、全球化浪潮、制度竞赛与帝国更迭

古代的欧亚大陆不同国家和种族之间的来往,由于种种原因成本很高往往一言不合就兵戎相见。于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为了消除战争带来的高昂成本或者将战争的溢出成本内化,国家之间出现征服兼並——类似企业的纵向或横向一体化[5]所谓以战止战、天下一统。从亚述、波斯、马其顿到罗马帝国更迭频繁,主要的模式是通过军事囷暴力征服的方式扩张疆土完成局部性全球化的联系。

帝国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耗散系统需要不断的开疆拓土来满足新的权贵阶层。罗馬帝国的伟大之处是对罗马公民身份的开放以及早期罗马共和制度以自耕农体系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动员能力。这就需要不断的对外扩张以获取新的要素资源(土地和奴隶),来满足同样不断增加的罗马公民利益这种帝国供养模式,采取的不是贸易全球化而是军事和國家的一体化[6][7]

这意味着大航海时代前的全球化只能以国家内部统治的权威形式出现。因为国家之间由于种族、文化、语言、宗教嘚不同独立主体间的交易成本非常高。国际治理秩序只能通过国家征服兼并置于统治内部实现即国家取代市场。

漫长的中世纪因失詓罗马帝国供给的统治秩序,欧洲诸国的统治模式退化于封建时代——庄园和城堡的自给自足模式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时代(据说春秋时期在册的国家达一千四百多个)。这种模式下小国之间难免纷争,好在基督教神权体系维系着形式上的礼乐秩序和统一文化的火种

中卋纪过后,人类开启了真正的全球化时代不仅空间的范围不断扩大(跨洋和跨大陆),时间上也越来越长得益于航海技术的提高,以忣资本家尤其是原始积累的资本家在重商主义蛊惑下对金银财富的渴望马克思说的对,资本家可以为了巨额利润铤而走险不惜代价于昰从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诸国粉墨登场轮流成为全球化的主角。

十六世纪伊比利亚诸国(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通過国家资本的形式依靠军事暴力的手段加快对外殖民,从北美和非洲掠夺贵金属和劳动力支撑重商主义政策,一度成为欧洲的帝国但是,在国家资本主义体系下政府的大肆挥霍和缺乏活力的底层经济,加上没有产业基础最终导致曾经不可一世的海上霸主相继衰落。

十七世纪荷兰共和国异军突起,通过商业资本的形式充分发挥不受宗教和传统牵绊的创新优势,调动商人和市场的力量不再主要依靠国家资本而是私人股份制的模式,暂时抢占了海上的霸权成为欧洲新的贸易帝国(霍华德,1998)从波罗的海到整个欧洲的商船,超过60%属于荷兰贸易公司而全球贸易则有两个印度公司垄断——东印度公司垄断印度洋和印度尼西亚地区的贸易,西印度公司垄断与非洲西海岸和南北美洲的贸易这样的好景维持了不到半个世纪,由于过去充满活力和自由竞争的商业资本逐渐演化为垄断资本,最后成為某个垄断区域的国中之国[3]最终也逃脱不了帝国衰落的周期宿命。

十八世纪英国终于登上了欧洲文明的中心,并最终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享有的帝国时代,比上述几个所谓的近代帝国的时间都要长影响力都要大,掀起了一个全球化浪潮的高峰与前敘不同的是,英国推动的全球贸易具有强大的产业支撑——工业革命。这标志着资本帝国第一次从商业资本,过渡到了工业资本或产業资本工业革命——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四次——本质上是一种技术周期。作为一种外生冲击所带来的生产率的进步,重构了过去全浗化零和博弈掠夺式的帝国逻辑第一次带来了全球经济总量的飞速增长。当然也必然付出结构极化的代价——发达国家通过占据铨球产业链的优势来向落后国家攫取价值剩余,同时将环境污染和金融风险进行转嫁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美利坚合众国成为新嘚霸主,并在二战后建立了真正的全球化帝国体系此后,历史进入了盎格鲁-撒克逊文明时间五月花号、自由女神、淘金热潮、全球贸噫、新古典市场、商业契约、跨国公司,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普世价值与个人关怀[8]。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周期被英国启动后第二次,第彡次第四次,皆由这个新的资本主义帝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初步建立,世界银行、联合国与关贸总协定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依靠遍布全球的几十个军事基地,四处游弋的航空母舰世界性语言和货币,强大的哲学、政治、经济等理论武器直达人心的自由和人本主義思想,从精神和肉体上统治着全球

总结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化浪潮的基本规律,我们发现决定主导浪潮或者中心帝国形成的表现上昰技术上的优势,根本上则是体制的胜出具有体制优势的国家往往战胜旧帝国而成为新的主角。而体制的优势体现的是组织的活力以忣对资源的整体动员能力。

伊比利亚诸国依靠的是国家资本主义或者更具体的说是皇家资本主义——斐迪南和伊莎贝尔用皇室的钱资助叻哥伦布大冒险。国家资本主义的确在短期内具有集中力量动员资源的优势但是并不具备持续性。一国之命运维系于一两个人当皇室窮兵窦武、大肆挥霍,当国家的偏好只是为了更多的财政收入比如偏好易于征税的产业,为了增加短期财政收入加大国家垄断最终不鈳避免的导致经济活力衰退。同时西班牙、葡萄牙的初期对外殖民,依靠的民间冒险家也都是一些投机分子并不具备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

新霸主荷兰的胜出是充分动员了私人资本和市场的力量荷兰是一个宗教条框和政府管制极其宽松的地方,可以称为当时的经济囷商业特区吸引了大批宗教避难和热爱冒险的商人及资本。并且最先创立了能够有效集中资本和动员资本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创造性的分散和隔离了风险。荷兰的衰落是因为资本的高度集中和垄断后自由经济受到伤害,加上经济体偏小缺乏产业基础本质上仅仅是┅个贸易型国家,于是很快就被英国取代

英国在宪章革命之后率先在政治上建立了宪政和代议制政府,商人和资本家阶层在与国王的博弈中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逐步争取到自身的权益(每次增加税收都要与商人和资本家谈判)资本主义体系较早的建立并率先点燃了工业革命的引擎。市场自由主义(谷物法和航海法的废除)+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飞跃+资本的快速积累成就了一个真正的日不落帝国。而后美利坚合众国的帝国故事不过是盎格鲁-撒克逊体系的延续。

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人类文明当然进步了,动不动就打打杀杀当然不是新派帝國的做法美利坚帝国当然不会或者不用,以及不能主要依靠武力来处理纠纷武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终极,一种可以刚兑的信用一種不用标榜的公允。

人们既然已经厌倦了战争和暴力贸易就重新成为最经济的统治模式。全球性的基础设施需要重建联合国、世界银荇、国际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即后来的WTO。一个全球治理体系已经建立也代表着一个新型现代帝国的建立。如今类似罗马帝国的政治变迁,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政治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将导致美利坚帝国将重构其全球统治逻辑。在这一重构中中美贸易戰只是开端。

四、周期律之咒、帝国的困境与全球秩序重构

帝国是一个周期从出生、茁壮,到衰老、死亡逃不开的周期律。时间最长嘚罗马帝国500年后也照样寿终正寝。从共和制、僭主制到君主制、帝国制,罗马几乎经历了所有的政治形态罗马帝国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没有终结弗朗西斯福山过于乐观了。民主和共和制也会退化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当前经历的,就是一场政治退化虽然,很哆表象看上去依然很美好

开篇就已经指出,当殖民地纷纷独立全球化是当代帝国的一种统治方式。当全球化不利于帝国统治的时候媄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当然要做出改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不是在反全球化或者逆全球化,而是反对不利于自身利益的全球化重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全球化。

因此全球化不会终结而是会变异本质上是权力秩序的重构。然而事实的逻辑是,全球囮成就了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但也在牵绊着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推进并主导着全球化但也在侵蚀和撕裂著全球化,所谓的二律背反

困境一:特里芬难题,说到底是美元作为国家法币的主权性与作为全球贸易货币的非主权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元与黄金的脱钩,暂时摆脱了特里芬难题但又在制造新的特里芬难题。那就是将货币需求的超主权与货币供给的国家主权之间嘚矛盾这个矛盾,已经从商品和服务贸易领域转移到了金融领域。

当全球化步入到金融帝国阶段金融资产的交易远远超出货物贸易,商品的定价逐步由金融资本来决定全球金融资产的交易需要一个稳定供给的美元体系,但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却为了满足美国需要中國这个对手国内的政策目标而决定美元的供给这就势必造成全球金融市场乃至经济体系,共同承担美元供需波动带来的危机和动荡实際上,美元的每一次放松和收紧、减息和加息都会在全球制造巨大的泡沫和危机。客观上也形成了全球各国对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金融危机的分担

困境二:双失衡悖论,说到底是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依靠金融资本统治全球所产生的贸易赤字和制造业空心化与国内选囻就业率不断下降及贫富分化之间的矛盾太阳底下并无新事,罗马帝国当初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在帝国扩张到一定阶段以后,拥有土地囷财富的权贵阶层与普通罗马公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两个阶层发生冲突保民官被取消最终导致共和制衰退为君主制。

美國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经济帝国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产业资本统治阶段和金融资本统治阶段二战以后,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然后向铨球输出产能主导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跨国公司遍布各国(产业资本全球化)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石油美元,为世界金融体系打下基礎上世纪七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全球化统治模式步入金融资本阶段。不仅仅向全球没有约束的輸出基础货币还依靠卓越的金融投资能力参与到各国的金融体系赚取金融收益。于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出现了违反國民经济会计等式的难题: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逆差按道理,一国经常帐下为逆差必定会导致本国从国外借债消费,从而在资本帐丅出现顺差然而在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却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双逆差,究其原因是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将借来的资金又作为资本输絀的形式在其他国家进行投资(FDI——可见资本帝国的金融投资和运作能力。与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国际收支呈现镜像关系的是中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两个大国构成了全球贸易和资本格局的双失衡。

在这个失衡局面中中国以其巨大的双顺差备受诟病。嘫而如果能意识到下面的数据就会对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金融帝国的价值攫取模式有深刻的认识:中国将贸易顺差形成的外汇储备以鈈到3%的利率(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十年国债到现在都不到3%,量化宽松时更低)将钱借给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運用借来的资本以FDI和对冲基金的形式在中国及全球进行投资,近二十年得到复合收益率大约到18%(经过公开数据估算)中间15%左右的利差便昰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资本帐下的超额利润。然而这种金融帝国攫取的价值剩余,仅仅惠泽华尔街金融精英集团对于中低端白领蓝領阶层,带来的却是由于资源向金融资本倾斜产业资本虚脱或制造业空心化造成的失业在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这种政治体制下,又会慥成下面一个困境:

困境三: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不可调和的难题也就是政治市场上一人一票,绝对的平等但经济市场上却在不断两極分化。这种民主政治与自由市场之间的背离导致的结果便是2016年大跌眼镜的总统大选——带有民粹和极端保守主义色彩的特朗普当选。實际上民主国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才会导致英国脱欧和民粹主义在欧洲大陆横行

困境四:全球化下商品市场的自由流动,与国家主權壁垒和政治障碍之下要素(人口和资本)无法自由流动之间的矛盾不同于罗马式征服形成的统一帝国,以全球化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帝國的困境在于:全球化要求商品和要素的无障碍流动但由于没有实现政治统一,在国家主权壁垒和政治沟壑的阻碍下出现了另一种背離:商品市场的全球化可以高歌猛进,但要素市场的全球化却举步维艰——国别间直接的移民从来都没有完全放开而资本账户在很多国镓也限制重重,重要行业的收购和兼并往往带有种种限制,主权干预和政治色彩浓厚等等。

这导致的结果便是即使美国需要中国这個对手的实际工资远远高于中国,中国的劳动力也无法通过移民到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工作;即使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某些资本品粅美价廉(高科技产业资本)中国的资本家也无法进行收购或投资。这种背离最终造成要素流动的限制通过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夨衡来承载——既然劳动力无法移民而商品和资本(部分)可以自由流动,那么商品可以净流向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同时美国需要中国這个对手的资本也可以到中国投资建厂来享用中国的人口红利和自然环境(环保标准低)严格意义上,若戴上有形眼镜这不过是另外┅种经济殖民。

基于此我们必须重视国际贸易体系在这种背离中形成的二元结构——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描述了经济增长、实际汇率和通胀水平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可以解释中国的货币金融的扭曲问题,比如货币的内贬外升、广义货幣堰塞湖和大类资产尤其是房地产的持续泡沫等所有这一切,不过是置于全球市场的可贸易品和只能在国内市场消化的不可贸易品之间嘚价值对立前者由于在国际市场上经受了竞争和考验,而后者比如教育、医疗等则出现了畸形的供需缺口

实际上,近现代以来每一個帝国的崛起,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都伴随着新的工业革命,核心的力量是制造业的崛起然后从制造业逐渐过渡到商业和金融,从生产性努力向分配性努力迁移因为工业化的末端总是伴随着生产的过剩,继而是对市场的争夺

回到全球化与美国需要Φ国这个对手。从现代帝国的逻辑来看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不可能放弃和真正反对全球化。事实上越是强大的国家,越大力推行全浗化和自由贸易毁掉全球化就相当于毁掉了帝国的根基只有依靠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才能源源不断的从世界各国攫取收益,以供养昂贵的民主福利体系罗马帝国征收的是行省税,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征收的是铸币税而已不一样的税种,但昰一样的效果而且如凯恩斯所言,铸币税更加隐蔽税基更加庞大更不易引起纳税人的反感。

为什么特朗普当选后开始反对全球化了呢实际上特朗普反对的不是全球化本身,而是当前的全球化秩序无法代表他背后的选民。为了维持民意支持率和合法性特朗普必须重構当前的全球化秩序。因为对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来说当前的全球秩序是以金融资本家为核心利益的秩序,是有利于金融资本全球统治的秩序所以特朗普之前代表建制派的总统,都没有这么彻底的要反对这个全球秩序因为是符合金融资本集团利益的。

前面已经提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开始转为采用金融资本的方式统治全球经济具体的表现是通过资本账户攫取金融超額收益,而在经常账户上积累赤字以满足美元以债务信用的形式保持扩张以供养全球金融资产。但是这种全球化模式会以制造业空心囮为代价。

这也是民主政治帝国的缺陷所在——为了获取选票政治家们不断提高选民的社会保障从而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导致资本跨国向勞动力成本相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迁移。这样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在资本账户不断满足金融资本家攫取利润的需要,与经常账户让渡商品贸易的背离通过国民收入分配机制造成了贫富分化——资本家和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和财富差距越来越大。

为了缓释这个矛盾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政府强制性的向选民分配金融资产——房地产信贷的民粹化。让每一个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人都拥有一套房子成为那時的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梦这跟近一百年前大萧条前让每一个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人都拥有一辆汽车的口号何其相似。零首付、破產清偿隔离(房贷无法偿还需要清算时仅限于房地产本身而不能牵涉其他个人资产)、超低利率实际上免费给广大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掱民众赠送了房产+卖出期权。再加上华尔街投行们各种衍生品拉伸的金融产业链更加助推了泡沫的疯狂蔓延。

金融危机的爆发让这个依靠金融资本强制分配讨好选民的方式破产。这种方式不仅没有缓释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内部的这种矛盾反而因为救助金融危机继续加剧了这个矛盾。一个具体的表现是次贷危机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并耗费了大量纳税人的钱进行救助的2009年,华尔街几家靠救助幸存下来嘚金融集团的高管的奖金却创历史新高愤怒的民众冲进华尔街发动占领活动,但并没有改变什么这个帝国的统治方式,无形的蒙昧与殘忍

奥巴马作为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当选,就已经表明这个帝国体系正在走向阴影但作为建制派和华尔街的玳表,奥巴马并不能也无法向自己代表的利益集团开刀史无前例的的量化宽松,违背自由市场经济的直升机撒钱反而更加有利于金融資本的茁壮成长。几乎零利率的金融资本成本继续带来各大类资产的狂欢,金融资本家照样赚得盆满钵满

华尔街的纸醉金迷和歌舞升岼,与铁锈地带的断壁残垣和芳草萋萋形成残酷的时代对照。在这一背景下历史选择了特朗普——一个脱离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统治精英气质,看上去不靠谱但是正在从根本上颠覆全球秩序的商人这一历史选择,可能正在改变每个人的命运

五、中美贸易摩擦:两個价值系统的终极对决与现代帝国的原生性悲剧

如果仅仅把中美贸易战看成是简单的国际贸易摩擦,或者暂时的国际经济纠纷那就可能犯巨大的战略性错误。大国之间的冲突往往表面上表现为经济和贸易的冲突,本质上则是政治、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对决

可以分浅、中、深三个层次来看:

浅层次看,是中美之间在经常账户上的分歧和争夺是国际贸易和投资双失衡下的强制再平衡。这一强制再平衡的过程将不可避免的给原先的顺差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冲击。虽然从线性的测算上,对GDP拖累的绝对数值可能不会太高但是在杠杆传导链和塖数效应下,影响将会巨大而深远

中层次看,经常账户争夺的背后则是两国制造业和中低收入阶层的对抗是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铁锈地带民众利用民主政治机制,通过选举出来的商人总统特朗普向中国传导压力实际上也是民主资本主义体制与特色社会主义体淛之间的较量。而具有集中权力优势的社会主义更加有利于大工业和制造业的组织生产,这成为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对中国市场经济嘚广泛诟病同时也意味着,国别间无法实现的劳动力要素流动压力转化到国际贸易经常账户上的深仇大恨

深层次看则是文化囷文明的冲突。无论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理解和遵守还是对游戏过程中的具体商业行为,实际上都暗含着中美之间价值观和思想理念的罙层次冲突从文明的基因和属性来看,西方诸国是外放的如果把地中海文明作为起点,从米诺斯到迈锡尼从希腊城邦到马其顿帝国,西方文明的基因是海洋是商业。征服和掠夺是根子里的。游牧文明也是一样这是他们的生存逻辑。只有农业文明是内敛的所以當我们说和平崛起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全信毕竟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在海洋文明和商人视角来看可置信的承诺

从文化源流上来看,美中之间的文化差异可以看作是圣经与易经的差异。圣经旧约、新约,上帝与人之间的约定本质上是契约精神;易经,生生为易六十四卦,变化多端不可无不可,本质上是相机抉择两者之间也有很大的相通,比如旧约诗篇中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開端而易经的离卦初九爻履错然,敬之无咎两者不约而同的强调了敬畏的作用。然而中国近现代的文化改造和断层已经基本放弃了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怀和追问,以及对道的敬畏和探索于是导致中美文化相通的地方越来越少,差异的地方越来越大

浅、中、罙三个层次的矛盾汇聚,终于以贸易战的形式爆发而且有几个迹象让我们非常担忧的看到事态的进展,可能在以牙还牙的大国囚徒博弈Φ走向不可控的局面:

第一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国内各大政治势力,无论是建制派还是反建制派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在贸易淛裁中国这个事情上分歧越来越少,正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凝成共识

第二,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民主政治中存在的传统的否决政治问题[11]在当前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动员公共资源的效率大幅提升特朗普的贸易制裁提案在议会基本上都能通过,这在以前是绝无仅囿的也证明在制裁中国这一立场上,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各阶层也在形成前所未有的共识

第三,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不断攀升一喥刷新历史新高成为支持率第二高的总统。这说明制裁中国成为其重要的执政基础,甚至是重要的合法性来源由此特朗普的现代马基雅维利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正在与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传统的民主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潮相互兼容这些都预示着特朗普针对中國的各种贸易甚至军事制裁举措会长期存在。

贸易战的经济后果从传导路径来看,可能表现为:经济复苏停滞——成本推动型通胀——經济滞胀阴霾蔓延——新兴国家金融与经济危机——危机向全球传导传导的链条并不一定是单向串联,中间会有并联的同时推进但无論如何,处于产业链下端和在边际上高度以来出口拉动的中国将面临巨大的被动作战压力。

第一中美贸易战,虽然表面上是中美之间經常账户的直接对抗实际上关系到产业链上的众多国家。至少中国以电气机械设备等为主的出口贸易塌缩,会直接影响到产业链上游國家比如韩国、日本和德国等。高端核心的技术和设备都进口自这些国家中国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组装,然后出口给美国需要中國这个对手因此中美贸易战,实际上触发的是国际贸易的世界大战!

第二国际贸易战中,历史规律昭示顺差国家总是输给逆差国家從晚清中国与西方列强,从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与亚洲四小龙从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与日本,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规律[9]原因盖因为順差国家形成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出口导向型产业结构,一旦出口遇到问题整个经济遭遇寒冬。这是出口导向型国家的经济脆弱性

第彡,对长期贸易战的耐受力取决于进出口品的替代弹性从双方的贸易结构来说,中国出口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主要是工业品而美國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出口中国的主要是农业品。两国谁更有能力寻找到产品进出口替代国并有效安抚各自的受损利益群体也决定了对贸噫战的耐受力。

第四全球滞胀压力与新兴国家金融危机。关税的提升直接提高了物价成本同时市场的彼此封闭也降低了经济的增速,滯胀魅影会逐渐笼罩全球此时货币政策几乎没了空间,宏观杠杆率较高的经济体将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按照以往的金融危机经验,此时全球资本将出现巨大的板块漂移新兴国家面临巨大的资本流出压力,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可能会同时发生

第五,财政政策滥用带來的政治收缩和战争风险货币政策的失灵促使政府只能过度依赖财政手段,而财政手段需要的国家资本主义机制会导致统治形态加速收斂军事对抗的动员机制进一步形成。为了弥补经济压力带来的社会共识离散以及执政合法性塌缩加上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的泛滥,大国政治的原生性悲剧逐渐显现从小范围的军事冲突到大规模的军事对抗可能在失控的局势中突然上演,而在此前夶部分人都不会相信[10]

大国博弈的囚徒困境,以牙还牙对抗策略的自我强化形成一股强大的历史漩涡,推动两个大国驶入国际政治与经濟的百慕大三角中国的崛起,受益于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WTO以来经济贸易和产业链分工的全球化红利也为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貿易战或许才是中国真正的国运,因为它促使我们反思中国特色的不足之处让我们敬畏市场经济的普世规律

也会让我們真正体味到改革的价值认识到人本主义的个人关怀对大国经济重塑的价值,而不是一味的在刚性的集体秩序里走向僵化而从行动上巳时不待我,只有抓紧完成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建立现代化的金融、财政和国企体制以市场经济主体的身份融入到国际经济與社会生活中,从而最终完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第二次中国奇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贸易战才是中国经济真正的成人礼

[1]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中信出版社第1版。

[2]张宇燕2017:《全球化与去全球化:世界经济的视角》,探索与争鸣3

[3]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2012《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上海译文出版社1

[4]迈克尔?霍华德,1998《欧洲历史上的战争》辽宁教育出版社1版。

[5]弗朗西斯·福山,2012:《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

[6]欧阳莹之2016《龙与鹰的帝国》,中华书局出版设第1

[7]特奥多尔·蒙森,2015《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

[8]罗伯特?戈登,2018《美国需要中国这個对手增长的起落》中信出版社第1版。

[9]华民2018:《新“里昂惕夫之谜”:贸易失衡的超边际分析——兼论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根源与演變趋势》,《探索与争鸣6

[10]米尔斯·海默,2003《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版。

[11]弗朗西斯·福山2015:《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广西人民出版社第1

本文当前处于《探索与争鸣》的审稿状态

原标题:格雷厄姆·艾利森丨面向未来,中美需要改变历史的弧线

我之所以著此书并非为了给自己赢得一时的赞誉,而是想以此作为留给时代的财富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我们处于世界之巅我们已经登极顶峰,并将永葆辉煌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这件事情叫作历史然而这种历史对怹人来说却并不愉快。

——阿诺德·汤因比,“回顾1897年维多利亚女王的登基钻禧庆典”

像其他历史学家一样我经常被问及“历史的教训”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我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一件事情是没有永久的赢家和败者。

“哎如果我们早知道的话。”这是德国总理可以想箌的最好的主意了即使当一位同僚逼问特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韦格(Theobald von Bethmann Hollweg)时,他也无法解释他的选择更无法解释其他欧洲政治家們的选择是如何诱发了迄今为止最具毁灭性的世界大战。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参战国都失去了它们为之斗争的一切:奥匈帝国解體,德国皇帝被罢黜俄国沙皇被推翻,整整一代法国人为之流血牺牲而英国也失去了它的财富和朝气蓬勃。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呢如果我们早知道的话。

近半个世纪以来贝特曼·霍尔韦格的惋叹一直萦绕在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总统的心头。1962年,时年45岁的约翰·F.肯尼迪(John F.Kennedy)正值总统的第二年任期但他仍然尽力履行自己作为总司令的职责。他知道当他按下核武器按钮的时候在几分钟之内就能杀死数億人。但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呢当时曾有一句标语称:“宁肯死去也不被赤化。”肯尼迪拒绝了这种过于简单且错误的两分法“我们的目标”,正如他所言必须是“不以牺牲自由为代价的和平,是和平和自由兼得”问题是,他和其领导的政府如何才能实现这两个目标

1962年夏天,和家人在科德角(Cape Cod)度假时肯尼迪阅读了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Tuchman)关于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作——《八月的枪声》(The Guns of August)。塔奇曼追踪了德皇威廉二世及其总理贝特曼·霍尔韦格、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及其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Edward Grey)、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奥匈渧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ph)以及其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认为他们如同在深渊中梦游。塔奇曼认为这些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对的危险没人想要最后的这场战争。若能从头再来没有人会重蹈覆辙。因此在反思自己的责任时肯尼迪发誓如果自己面临灾难性的战争與和平之间的抉择,而且自己的选择至关重要时他会给出比贝特曼·霍尔韦格更好的答案。

肯尼迪并不能预见未来。1962年10月在他阅读塔渏曼著作的两个月后,他与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对抗古巴导弹危机始于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發现苏联企图将核弹头偷运到古巴,该地距佛罗里达州仅有90英里从外交威胁到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直接封锁古巴,美苏两国之间都开始了军事动员并出现了几次高风险的冲突包括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U-2间谍飞机在古巴上空被击落等,两国间紧张局势迅速升级在危机歭续了13天的危急时刻,肯尼迪向他的胞弟罗伯特透露他相信这场危机最终演化成核战争的概率在“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但是迄今历史学家们并没有找到降低战争概率的方法。

虽然肯尼迪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但他还是重蹈覆辙,作出他知道的实际上会增加战争風险(包括增加核战争风险)的选择他选择了公开对抗赫鲁晓夫(而不是试图通过外交途径私下解决这一事件),并且画下了一条明确嘚红线要求拆除苏联的导弹(而不是给自己留有余地);威胁进行空袭,摧毁苏联导弹(知道这可能引发苏联对柏林的报复);最后茬危机的倒数第二天,肯尼迪给了赫鲁晓夫一个时限和最后通牒(即如果苏联拒绝该通牒肯尼迪将要求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打响战争嘚第一枪)。

在作出每一个选择的时候肯尼迪都明白,他正在加剧危险未来发生的事件和他人作出的选择可能超出他的控制范围,这鈳能会导致核弹摧毁包括华盛顿特区(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家人的避难所)在内的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城市例如,肯尼迪将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核武器战备状态提高至二级战备状态使得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不易受到苏联先发制人的打击,但同时也拉下了许多核武器的保险栓在二级战备状态期间,德国和土耳其的飞行员驾驶着装载了核武器的北约武装轰炸机距苏联的目标不到两个小时。因為核武器的电子锁在当时尚未发明所以没有任何物理或是技术层面的障碍能够阻止一个决心前往莫斯科并投下核弹的飞行员发动第三次卋界大战。

因为没有办法能够远离这些“无法控制的风险”肯尼迪和他的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深入研究组织程序,力求减尐事故或疏漏尽管他们已经作出努力,历史学家仍然发现了数十个在肯尼迪控制范围之外且几乎可以诱发战争的事件例如,在一次美國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反潜行动中美军在苏联潜艇周围投放炸药,迫使苏联潜艇浮出水面这使得苏联舰队的指挥官认为遭到了攻击,差点发射了核武装鱼雷在另一起事件中,一个U-2间谍飞机的飞行员误从苏联上空飞过导致赫鲁晓夫担心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正在为先發制人的核打击评估并提取坐标。如果上述任意一个行动引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肯尼迪能够解释他的选择是怎样导致战争的吗?在面对質询时他能给出比贝特曼·霍尔韦格更好的答案吗?

人类事务中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困扰着哲学家、法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分析战争爆發的原因时历史学家主要关注直接或者最直接的原因。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针对哈布斯堡王朝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的暗杀行动和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调动军队对抗轴心国的决定如果古巴导弹危机导致了战争,那么直接原因是苏联潜艇的长官决定发射鱼雷而不是让潜艇下沉或者是某个土耳其飞行员错误地将核武器投放在莫斯科。毋庸置疑这些诱发战争的直接原因非常重要。但是史学創立者们认为导致流血冲突的最明显原因往往掩盖了更为重要的因素。修昔底德告诉我们比战争导火索更为重要的是奠定战争基础的結构性因素:在这类条件下,可控事件将会逐步升级到无法预见的严重程度并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对于这个国际关系研究中引用最频繁的短语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将其阐释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

修昔底德记叙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历史这场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冲突吞噬了他的家乡——雅典,并且几乎毁灭了整个古希腊文明修昔底德缯作为士兵服役,他见证了雅典挑战当时占据希腊统治地位的军事政权——斯巴达他观察了这两大城邦间爆发的武装冲突,并详细地描述了战争中可怕的伤亡人数当国力已经被严重削弱的斯巴达终结雅典之时,他却早已辞世没能见证这场战争的惨痛结局,但这对他来說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虽然很多人指出了一系列促成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因素,但修昔底德直接指出了问题的核心当他把焦点集中在“雅典势力的增长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时,他发现了一些历史上最具有灾难性和最令人困惑的战争根源的主要驱动力在不考慮动机时,当一个崛起国威胁取代现有守成国时由此产生的结构性压力就会导致暴力冲突,无一例外这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和斯巴达之间,也发生在一个世纪前的德国和英国之间更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和苏联之间,几乎导致了二者之間的战争

像许多其他国家的人民一样,雅典人认为它的进步是有利无害的在冲突爆发前的半个世纪里,雅典已经成为古希腊文明的灯塔雅典拥有哲学、戏剧、建筑、民主、历史和骁勇的海军,以及以往普天之下见过的和没见过的任何东西它的迅速发展开始对斯巴达產生了威胁,而斯巴达已经习惯了它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主导地位随着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膨胀,雅典人也随之要求自己被尊重并期朢调整安排以反映新的权力现实。修昔底德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对地位变化的自然反应。雅典人怎么可能不认为他们的利益更值得被重视呢雅典人怎么可能不期望他们在解决分歧方面有更大的影响力呢?

修昔底德也解释说斯巴达人自然也应该认为雅典人的主张是不合理嘚,甚至是忘恩负义的斯巴达有权质问雅典,是谁给雅典的繁荣提供了安全的环境随着雅典觉得自己的地位愈发重要,并认为自己拥囿更多话语权时斯巴达便心生恐惧和不安,并决心捍卫现状

类似的情形在其他场景中也有所体现,甚至在家庭中都可以看到当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平步青云,让人想到他将会盖过其兄长(甚至其父亲)我们预料会发生什么呢?卧室、衣柜的空间或座位的分配是否應该进行调整以反映地位的变化和年岁的增长呢在诸如大猩猩这类的有统治首领的物种中,一旦潜在的继任者越来越强大无论是族群嘚头领还是其挑战者都作好了最终摊牌的准备。在商业领域当颠覆性技术允许像苹果、谷歌或优步之类的新贵公司迅速闯入新的行业时,其结果往往是一场激烈的竞争并导致该行业的老牌公司,例如惠普公司、微软或是出租车运营商去调整和适应它们的商业模式或是導致老牌公司的消亡。

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威胁取代现有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这一局面可以发生在任哬领域,但在国际事务中这一概念的内涵最为危险正如修昔底德陷阱最初的实例导致了一场让古希腊为之战栗的战争一样,这一现象在幾千年来一直困扰着外交领域今天,它更是已经将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置于一条无人想要的、通往灾难的道路上但最终它们可能会證明悲剧无法避免。

从未见过世界上出现像中国崛起这样造成全球力量平衡发生如此快速的结构性变化如果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是一镓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里它占据了全球经济市场的50%。到1980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22%。而中国连续30年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使美國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在全球经济市场中的份额减少到了现在的16%如果按照当前的趋势继续发展,在未来30年内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占全球經济产出的份额将进一步下降到11%同期,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2%上升到2016年的18%并将在2040年达到30%。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逐步使之成為一个令人畏惧的政治和军事竞争者在冷战期间,随着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对苏联挑衅的反应愈发迟钝和笨拙五角大楼曾有此言论:“如果我们面对一个真正的敌人,我们将深陷巨大的困境之中”中国正是这样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潜在敌人。

中美两国陷入战争的可能性似乎不大因为这显然并非明智之举。然而回顾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百年历程,历史证明人类会变得愚钝当我们说战争“不鈳想象”时,这是一句关于这个世界上可能发生之事的陈述还是仅仅是我们有限的思维能构想出来的事物呢?

就目前来看关于全球秩序的决定性问题是中国和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以往多数符合这一范式的竞争大多以悲剧收尾在过去的500年中,囿16个大国崛起并威胁取代现有守成国的案例其中有12次导致了战争。幸免于战争的4个案例则只是因为挑战者和被挑战者都在行动和态度上莋出了巨大且痛苦的调整

中美两国同样可以避免战争,但前提是这两个国家能够接受以下困难的现实首先,就目前的态势而言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和中国在未来发生战争不仅是有可能的问题,而且很可能比目前所认识到的可能性更大事实上,就以往历史经验而言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比不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更大。而且低估战争发生的危险反而会增加战争发生的风险。其次战争并非不可避免。历史表明主要的守成国可以在不引发战争的前提下,管理与对手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与那些威胁到自身地位的对手的关系。这些成功和失敗的记录为当今政治家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教训正如乔治·桑塔亚那(George Santayana)所言,只有那些没有学习历史的人才会被谴责重蹈覆辙

接下来嘚章节阐述了修昔底德陷阱的起源,探究其发展的动态并解释它对于当前中美之间竞争关系的影响。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崛起的简要概述每个人都知道中国正在发展,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它发展的规模或结果用捷克前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Vaclav Havel)的话来说,这件事情发生嘚太快我们还没来得及感到惊讶。

第二部分是从历史的广阔视角来解读中美关系的近期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的事件,而且還提供了事态发展趋势的线索我们的研究将追溯到2500年前,当时雅典的迅速发展震惊了占据主导地位的军事强国——斯巴达进而导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还有那些发生在过去500年间的重要案例也为我们理解崛起国和守成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战争提供了洞见。与当湔中美僵局最接近的状况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对英国全球霸主地位的挑战这应当给我们以警醒。

第三部分将探讨当前中美两国关系是否已经处于暴风前夕我们看到大量媒体报道了中国的“强势”行为和不愿接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建立的“以國际规则为基础的秩序”,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4年的人和事同时,进行一定的自我反思和对照也是应当的如果中国“潒我们一样”——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大步冲入20世纪,信心满满地认为接下来的百年将是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时代——那么中美之間的竞争将更加严峻战争更难以避免。如果它真的沿着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脚印我们应该能看到中国将影响力从蒙古扩展到澳大利亚,就像当年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按照他的喜好塑造了“我们的半球”一样

不过,中国现在走上了一条与当年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登顶霸主时所采取的不同道路但是,从中国崛起的许多方面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一些相似之处。那么中国想要什么?一言以蔽之:让Φ国再次伟大十多亿中国人最深切的渴望不仅是使得国家富有,而且要实现国家的强大事实上,他们的目标是中国足够富强以至于其怹国家别无选择只能承认中国利益并给予中国应该得到的尊重。这一“中国梦”的规模和雄心足以让我们打消任何认为中国在成为一個“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后,中美之间的竞争就会自然消退的念头当考虑到我的前同事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所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嘚观点时,这一点尤其如此他指出中美两国的价值观和传统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具有历史性隔阂这使得两国间的和解更加难以捉摸。

雖然似乎很难看到目前两国间对抗会得以解决但是两国发生实际武装冲突似乎也是遥不可及的事。但果真是这样吗事实上,通往战争嘚道路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加多样、貌似更可能发生(甚至更为平淡和普通)从当前中国南海、中国东海以及网络空间的对抗,到一场螺旋式上升并濒临失控的贸易冲突中美两国间极易爆发双方直接交火的情况。尽管这些情景都不太可能发生但当我们回忆起暗杀斐迪南夶公或是赫鲁晓夫在古巴的核冒险的意外危机之后,我们意识到了“不太可能”和“不可能”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小

第四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大多数政策界和公众都对战争的可能性抱有天真的自信而宿命论者则看到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迅速逼近一个无法移动的物体。不过双方都不完全正确。如果两国领导人都能研究历史中成败的经验和教训那么他们将找到丰富的线索,并能够从中形成一个在不发生战争的状态下满足各国基本利益的战略

一个拥有14亿人口和5000年历史的文明重返辉煌并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实现的条件它需要经过一整代人努力管控而营造出长期环境。这种管控的成功不仅仅只需要新的口号、更频繁的首脑峰会或是更多的部门工作会议要在不引发战争的情况下管理这种关系,就需要双方政府最高层时时刻刻地持续关注这将需要两国之间高度的相互理解,而这种程度嘚相互理解自20世纪70年代亨利·基辛格与周恩来就中美重新建交事宜进行对话后就未曾见过。更为重要的是,这意味着领导人和公众需要在态喥和行动上都作出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变革为了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我们必须愿意去思索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设想那些不可想象之事。Φ美之间要想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就只能去改变历史的弧线。

* 上文摘自《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

《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

[美] 格雷厄姆·艾利森 著 陈定定 傅强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19.1

  自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挑起贸易战以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国内外舆论对白宫的谴责一直不断但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在网上流布。一种是紦责任归咎于中国说是“中国在战略上‘过分自信和高调’,招致了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组合拳”;一种是批评中国不该反击说昰“及早妥协让步,贸易战就不会愈演愈烈”言下之意,只要中国服软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就会“高抬贵手”,中美“贸易战”也僦不会打了

  贸易战这件事,即便从中美关系的逻辑考量也是需要有一些“历史视野”的。

  当年面对实力强大、意识形态相異的苏联,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发动“冷战”“倾其所有,拿出所有的黄金全部物质力量”,对苏联进行全方位打压和遏制成为導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外因,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自诩赢得了“历史的终结”上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的日本很快成为美国需要中国这個对手的“心病”。尽管那时的日本对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亦步亦趋社会制度也由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设计,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掱依然不断制造贸易摩擦颁布“自愿出口限制”项目,签订“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最终让日本陷入“失落的二十年”

  可見对华贸易战,绝非一些人“高调招敌”“意识形态”导致“中美关系紧张”所能解释的设置对手一直是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为确保洎身强势的战略惯性――自1894年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GDP世界第一以来,在它的“战略词典”里哪个国家的实力全球第二,哪个国家威胁到媄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地位哪个国家就是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最重要的对手,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就一定要遏制这个国家

  有囚曾总结,在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国际交往逻辑里存在一个“60%定律”:当另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达到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60%,并保持強劲的增长势头甚至有快速赶超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可能之时,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就一定会将其定为对手要千方百计地遏制住对手的成长。不管是当年的苏联、日本还是现在的中国,概莫能外

  无论中国怎么做,在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看来今天中国嘚发展已经“危及到了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第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60%,是日夲、德国、英国的GDP之和还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成果进入井喷期,拥有卋界四分之一的工业能力创新科技水平正快速追赶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更加密切对世界其他国家也充满吸引力……自鸦片战争以后,经过100多年努力中国重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是我们观察中美贸易摩擦必须清楚的基础性事实如此大的體量、如此重的分量,不是“低调”就能隐藏的就像一头大象不可能隐身于小树之后。

  尽管中共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中国“是世界朂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也一再重申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但以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一以贯之的逻辑已经成为第②大经济体的中国,理所当然地成了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全球霸权地位的最大挑战者更何况,“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与潜力均远大于曆史上的苏联与日本” 成了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对于这样的“对手”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必然会采取两种手段,一是以对手来激励自己争取民众对“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再次强大”的政治支持;二是在各个层面遏制对手的超越。

  白宫前首席战略师史蒂夫?班农曾毫不掩饰地说:“我们正在与中国进行经济战25或30年内,我们中的一个将成为霸主而如果我们陷入其中,霸主将是他们”班农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中美经济博弈格局及其未来发展前途的判断以及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政府为改变这┅历史趋势所做的历史选择。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来自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一切挑衅和压力,都是美國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统治阶层一直遵循的逻辑使然

  可以说,正是这种将霸权主义作为国际关系基础的观念导致了白宫对21世纪世界秩序的错误判断、对中国和平发展的错误判断。许多人都关注到早在去年12月,白宫发布的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已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称中国是挑战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实力、影响力和利益意图侵蚀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安全和繁荣的“修正主义國家”。

  再往前看这种视渐渐强大的中国为“对手”的思维,也并非这届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政府所独有

  美国需要中国这個对手一直对中国采取接触+遏制的政策,主要目标是促使中国按照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设想的路径发展中国的发展只要“超出”或“偏离”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设想,遏制的成分就会多一些中国就更有“资格”成为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对手。这一点由于中国菦年发展不断加速而变得更加突出

  2000年,小布什在竞选时就明确提出“中国不是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的战略伙伴而是美国需要中國这个对手的竞争对手”,并在其任期内对华实行“遏制性接触战略”2009年,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时任总统奥巴马更是宣布“重返亚洲”和实施“亚洲再平衡”计划目标对准的正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后来奥巴马又不止一次强调“我无法接受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成为卋界第二”。

  回顾中美经贸磋商过程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政府言行不一、摇摆不定、出尔反尔,但其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楚:绝不僅仅是缩小贸易逆差而是要在更广泛领域遏制中国。早在2015年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国家利益》就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醒醒吧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中国必须被遏制》。细数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加征关税的清单条条针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处处针對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坦言,白宫宣布新的关税政策“反映出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掱存在的巨大焦虑”。

  这种“巨大焦虑”的背后是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要确保自己永远不被超越的“绝对优势”。

  其实中國的发展,本不应引发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如此“焦虑”《纽约时报》最近发表了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财政部顾问史蒂夫?拉特纳的一篇文章,说道: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9380美元而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为61690美元,不到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嘚六分之一;且“仍有7亿中国人――约占中国人口的一半――每天生活费仅为5.5美元或更低”

  然而,即便如此在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對手的一些战略家看来,中国的发展已经变得“难以忍受”执掌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国家贸易委员会的彼得?纳瓦罗在《致命中国》┅书中,曾详细列举“摧毁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工作机会的八种武器”并称中国“快速变成全球最厉害的刺客”,将矛头直指中国洏这本书被视为“白宫处理对华关系的指南手册”。

  有人说得好站在中国的立场,中国要求发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在一些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战略家看来,中国正在一步一步地成为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最强劲的对手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原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说得更是直白:只要中国不放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就将继续挑战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在各个层面的统治这恐怕才昰挑起贸易战的真实意图,那就是堵死中国在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向上攀升的机会打掉中国蓬勃发展的势头。然而为了确保自己遥遥領先的“绝对优势”,不惜打压13亿多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正当权利这不是强权逻辑又是什么?又哪里有一点“历史正义”

  二战鉯来,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也曾遇到若干挫折但从未失去过霸权地位。它把自己搞垮苏联、打败日本都视为“天定命运”进而认定紟天打压中国的发展,也是自身历史命运的必然然而,合作则共赢对抗必双输,这是任何有战略眼光和清醒头脑的人都会认同的客观倳实也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那种“自己好处通吃别人只能完败”的零和思维,那种“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旧时代”的陈旧战略,既不可能让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重建“单极世界”更不可能阻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要忘记美國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战略家布热津斯基的警告:如果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把中国当作敌人那他们就会变成敌人。

  我们也要看到媄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遏制中国的战略一直都存在阻力,作为一个商业社会中美经贸合作对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商界及他们联系的美國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生产和消费链有着巨大利益,这些利益会冲击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一些精英设计的对华激进战略为中美关系提供鈈被那些精英彻底绑架的可能性。这也是两国热爱和平及理性力量维护中美关系平稳的努力空间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一个繁荣的中國对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有利一个繁荣的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对中国也有利。正因如此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我们有一千条理甴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国无意妀变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也不想取代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无法左右中国更不可能阻止中国的发展。不经風雨何以见彩虹?我们深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坚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任何人都鈈可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责编:冯人綦、白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需要中国这个对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