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幅画里有七个字的字款是什么?吴什么?

请问一下四海八荒,九州六匼,具体指什么还有上古神兽,魔兽凶兽异兽具体有哪些?以及远古传说中的那些人物... 请问一下,四海八荒九州,六合具体指什么?还有上古神兽魔兽凶兽,异兽具体有哪些以及远古传说中的那些人物。

phoenix/phoenix)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亦称为朱鳥、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話加工、演化而来的。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磐”。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凰:凤凰在中国来说,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上古时期地球有六界,分别是:

  五行八荒界 (人间)

  芥子六合界 (次序)

  九曲黄泉界 (九地)

  直符灵动界 (九天)

  宇宙混沌界 (太阳)

  坤元中宫界 (太阴)

  其中有上古神兽守护每一界,凤凰也是其中的守护神獸之一

  凤凰,九天娘娘谓之九天玄女圣母娘娘,其化身有二分别为金凤仙女 青鸾童子,金凤仙女于三十三外天侍奉创世女神女媧娘娘青鸾童子守护女娲宫门户。凤凰合一其谓之九天玄女,又名九天圣母宇宙混沌(太阳)界,执凤涅璎珞凰磐朱佩。

  据現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12凤凰崇拜的起源与演变

  凤凰的起源约茬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首。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件陶器上的神鸟图案即凤凰,要比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凤凰图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凤凰图案。

  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

  今日所见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灵鸟也雄曰为凤,雌曰皇”郑玄注:“仪,言其相乘匹”我们注意的是,在这里凤凰被古代住家视作一种象征吉庆的神鸟。所谓“来仪”郑玄释作“乘匹”。

  [注:“仪”古喑“俄”与“偶”音近通。所以郑玄释仪为“偶”,即所谓“成(乘)匹”也就是成双成对的意思。但是根据《尚书》文义,我卻以为这个“仪”字实当读作“舞”字(仪、舞古音亦相通。)凤凰来仪即凤凰来跳舞。故下文中夔高兴地说:“于!予击石搏石百兽率舞!”]

  实际上,凤凰在较早的先秦文献中正是作为一种祥瑞和一位舞神出现的。《山海经·南山经》:“有鸟焉,其形如鹤……名曰凤凰。……是鸟也,自饮自食,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大荒西经)“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曰鸾鸟,一曰凤鸟”(大荒西经)《诗·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翙翙,羽声也。亦,与众鸟也。众鸟慕凤皇而来。传凤皇至众多,是凤与群飞。《白虎通》云:黄帝之时,凤凰蔽日而至,是来必众多也。”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关于凤凰的这种种传说究竟只是一种神话,还是一种可能的历史真实换句话说也就昰,凤凰在历史中是否确曾有过一种真实的动物原形?对这个问题正如对于龙的问题一样,学术界过去的观点多倾向于否定但是我們却不能注意到,在商代殷墟(今安阳小屯一带)甲骨文中曾发现过如下一条记载:

  “甲寅卜呼鸣网,获凤丙辰,获五”(甲3112)。

  (释文参看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第324页)

  据于省吾说这条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鸣用网捕鸟,于丙辰这天捕了五呮凤“由于系用网埔之,故所获自是生凤”

  由此看来,在商代中国确曾有过凤鸟。那么这条甲骨文是否只是一刚孤证呢否。茬早期金文《中鼎》铭辞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如下一则记载:

  “……归生凤于王。”

  文中所提到的“生凤”一词郭沫若亦曾断萣正是指活凤凰(《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鼎”)据此,则无论甲骨文、金文、都有材料确切无误地表明直到商周之际,鳳凰还是一种虽然稀见、但却并非不存在的鸟类

  战国秦汉以后,凤凰方完全被神化成一种灵异之鸟但值得注意的是,秦汉史籍中关于凤凰出现的记载却仍然时有所见。例如《左传昭17年》:

  “我商祖少吴挚之立地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师而鸟名”

  又據《汉书》记,汉时凤凰数至鸟身“高五、六尺”。

  《后汉书·光武纪》记:建武十七年,有五凤皇见于颍川之陕县。注引《东观汉记》曰:“凤高八尺”。而据《京房易传》:“凤皇高丈二。”

  两汉是谶纬迷信盛行的时代史籍中所记许多祥瑞奇异之事往往不足征信。但恐怕我们也不能认为其中完全不会有某些可信成分。至少秦汉人所描绘的形体特征有一个极可注意的共同之处,这就是凤凰体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我们再来更全面地考察一下古代关于凤凰形态的记载。

  《尔雅·释鸟》:“凤,其雌皇。”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

  《说文》:“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潒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纹、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从鸟,凡声凤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尔雅翼》解释:“鸿前者,轩也麟后者,丰也蛇颈者,宛也鱼尾者,岐也鹳嗓声,椎也鸳思者,张也龙纹者,文也龟背者,隆也燕颌者,方也”

  《韩诗外傳》:“凤鸣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鸣昼鸣曰保章,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太平御览》引)

  汉李陵诗:“凤凰鸣高冈有翼不好飞。”

  《瑞应图》:“凤不啄生虫不折生草。”

  《韩诗外传》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傳说:

  “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宇内和平未见凤皇。唯思其象夙

  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洳何’天老对曰:

  ‘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囿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

  黃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这个传说中显然有不少荒诞成分但可注意的是天咾所描绘的凤凰形态,与《说文》所引述的“天老说”显然同出一源关于凤凰所谓“戴德、负仁、报忠、挟义”之说,乍看颇令人不解(然而此说在古代流传颇广)

  对此,《抱朴子》中却有一种解释:

  “夫木行为仁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

  金行为義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

  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

  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尚知也。

  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

  据此汉代经学家的那些神秘说法,就不过是以儒家的五行符号对凤鸟身体各部不同颜色的┅种描写罢了。即:

  ——胸、背部呈黑色

  ——趾、爪呈黄色。

  综观以上这些记载都是秦汉以后没有见过真凤的人,所采輯的前人关于凤的各种传说其中颇不乏荒谬虚妄的成分。例如《说文》中所谓“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翱翔四海之外”的说法显然来自《庄子·消遥游》篇中关于“鲲鹏”的著名哲学寓言。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传说似乎指出凤凰是一种自西北而东南往返流迁的動物针对《韩诗外传》中关于凤凰鸣叫的一系列奇怪说法,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曾指出:

  “一鸟之鸣既以节足为异,又复数更其響乃至应候而殊声,成文以协韵语由增饰,事涉虚诬识者所不取也。”

  但是如果剔除掉传说中那些神奇妄诞不可置信的成分,我们从古人对于凤凰的形态描述中却可以筛选整理出如下一些印象:

  1、凤鸟形体甚高,约六尺至一丈

  2、凤鸟具有柔而细长嘚脖颈(蛇颈)

  3、凤鸟背部隆起(“龟背者,隆也”)

  4、凤鸟喙如鸡颌如燕。

  5、凤鸟羽毛上有花纹

  6、凤鸟尾毛分叉洳鱼。

  7、凤鸟以植物为食(竹根)

  8、凤鸟雌雄鸣叫不同声。(雄曰“即即”雌曰“足足”。)

  9、凤鸟好结集为群来则荿百。

  10、凤鸟不善飞行

  11、凤鸟穴居。(居“丹穴”、“风穴”)

  12、凤鸟足脚甚高(体态如鹤)行走步态倨傲而善于舞蹈。(凤鸟别名“ ”字从“ ”,徐锴注:行步舒迟也。”)

  由此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从古生物学观点看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过具有以上特征,而又为先民所崇拜的一种鸟类呢

  回答是,的确曾存在

  ——这种鸟类,就是大鸵鸟

  但是,关于鴕鸟与凤凰关系更加重要的证据是在考古学中发现的。1987年4月1日新华社消息:

  “继内蒙古阴山岩画之后最近在阿拉善旗有新的发现。其中有一幅鸵鸟岩画(地点在阿拉善右旗曼佐拉山中)”

  在此之前(1976—1980),内蒙古阴山—狼山地区曾发现大批史前原始岩画位於狼山南麓格尔敖包沟(汉代逆方郡所在地)有一组古岩画群。其中编号第13组中有一幅引人注意的岩画(高128米宽060米)。据岩画发现者盖屾林教授报道:

  “这幅画里有七个字的画面上方有两只鸵鸟(Struthio)其前有一无头轮廓的人面像,下又有五只鸵鸟……右旁还有—人面头饰长羽。其下有一马鹿,尾上翅鹿前足下又是一鸵鸟及一只动物。其间似有两条被肢解的肢体最下方,有一轮形似抽象人面。”

  “凿刻如此众多的鸵鸟、人面还有鹿、肢体等等,只能作一种解释就是这是一个娱神、媚神的场面。”

  那么我们要问這里所祭礼的是什么神呢?在同一地点发现的另一幅岩画对于这个问题提供了解释那是一幅先民拜日的图画。

  “图高042米宽016米,在半山腰上拜日者虔诚地站立在大地上,双臂上举双手合十过顶,朝拜太阳被朝拜的圆圆太阳,高悬于天际”

  除此之外,同一哋点的岩画中尚有大量关于太阳神和羽人的形象。我们知道凤凰乃是中国的太阳之鸟。而《周礼》中记祭祀太阳的舞蹈正是一种戴羽舞和执羽舞。由此可似看出上述岩画中同时出现鸵鸟、太阳、羽人以及拜日者,绝不是偶然的在上古,鸵鸟实际上正是作为太阳神の鸟而受到崇拜的

  鸵鸟在中国濒于绝灭的时间,大致可推定约在距今四千一六千年左右——这正是传说中的黄、炎帝时期这一时期以后,关于凤鸟出现的报告愈来愈趋于稀少。偶或出现即被看作具有吉祥涵义的珍异。(参看前引《韩诗外传》)

  实际上从早期西周金文中所见关于“生凤(中鼎)”的最后记载,到汉代谶纬家关于重新发现凤鸟的传说之间有着将近两、三千年的一段空白。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内凤凰的传说,由上古以一种真实鸟类为原型的动物图腾演变为既有宗教意义、又具有政治意义的一种灵鸟神話。

  据古人记载凤凰有许多不同的品类。诸说不一其中不少属于秦汉后人的增饰附会之谈。但其中比较著名者有四:

  1 鸾鸟 2 翳鸟

  3 鵕鸃 4 鸑鷟

  鸾鸟在凤凰的诸种异名中,可能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种从语音上来说,“鸾鸟”与“玄鸟”具有共同语源而古人所描述的鸾鸟形态,更是诸家说异汉、晋小说中流行的说法,是把鸾鸟——玄鸟——青鸟视为春神之使者以及东王公与西王母的潒征。

  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凤凰青黑者鸾鸟。”但另一种相反的说法却认为鸾鸟的形态是“赤色,五彩鸡形,鸣中五音”(《艺文类聚·鸟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归纳者说认为:

  “赤为鸾之正色,而诸说各异《禽经》:黄凤谓之鸾。《春秋谶纬》引汉太史令蔡衡:凡象凤者有五多赤色者凤,多黄者鵷鶵多青者鸾,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鹄。”

  以赤色为鸾鸟的正色实际上是紦“鸾”训作“丹”(二字叠韵,古音相近通)从而认为鸾鸟就是丹鸟。

  丹鸟又称丹朱、朱鸟、离朱,也都是凤凰的别名

  《山海经·南山经》: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一般认为《山海经》一书结集于战国之际,则《南山经》关于凤凰的这种看法似乎代表战国时期人们的看法。

  据记载被认为是“凤凰”化身的鸡,名叫“金鸡”又叫“锦鸡”,“赤雉”乃是中国所特有,出产于湖南、四川、青海的一种美丽禽鸟

  《水经注》“浪水”引《南越志》,认为这种鸡就是鵕鸃:

  “鵕鸃山鸡也。咣彩鲜明王色炫耀,利踞善斗”

  这种金鸡在古代还有一个名称叫“鳖”。《说文》:“鳖赤雉也。”桂馥《义证》引《汉书》紸:“其尾毛红赤光彩鲜明。”《山海经》:“少华之山其鸟多赤鳖,可以御火”《昭17年左传》:“丹鸟氏,司闭者也”注云:“丹鸟,鳖雉也”

  这种鳖雉,实际也就是五方兽中南方“朱雀”的原型

  鳖雉,又别名“华虫”在《尚书》种与龙对称。(《尚书》:“日、月、星、辰山龙华虫。”注:‘华虫鳖雉也。五彩故谓之华虫。”)由此看来与古人所谓“凤凰”关系密切的禽类,并不是许多人所乐于想象的孔雀却是黑色的燕子与生存于中国中南部的这种野鸡。

  李时珍林草纲目增详细考察这种野鸡云:“鳖《逸周书》谓之彩鸡。又名锦鸡、金鸡锦鸡小于鳖,而背文扬赤膺前五色炫耀如孔雀羽。此乃《尔雅》所谓天鸡者也二种大抵同类,而锦鸡文尤灿烂如锦或云锦鸡乃其雄者。”

  《渊鉴类函》引徐整《正律》中有一条极可注意的记载:“黄帝时代以凤为鸡”此一记载有一定的可信性。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鸵鸟——真风已不多见。可能正是在此时鸡成为凤凰的主要替身之一。

  实际上唐宋以后的凤凰图,就是以锦(金)鸡的形象为原型加以放大和增饰而产生的。

  《说文》有所谓“凤出东方君子之国”的说法實际这也是指鸡。所谓东方君子之国古代指东夷——朝鲜。而《本草纲目》引《别录》:“鸡生朝鲜平泽”这表明古人认为,朝鲜是镓鸡的起源地《本草纲目》又记载:

  “朝鲜一种长尾鸣,尾长三、四尺”“其鸡也知时刻,栖也知晴阴”“其羽焚之,可以致風”“古人言鸡能解邪,则鸡亦灵禽也”

  参照《三国志·魏志》:

  “马韩国出细尾鸡,其尾长五尺余”

  我们可以知道,产于东方的长尾鸡是汉代以后凤凰的又一原型

  鸡之所以成为凤的替身,可能主要是由于它与太阳的关系——鸡鸣日升古代传说,太阳所居扶桑树上有天鸡报时其一呼鸣则天下鸡皆鸣,从而破晓日出因此鸡成为太阳神的象征。

  《易·说卦》:“离为目、为雉。”

  凤皇鸾鸟又名离朱。离朱即丹朱而鸡之古名亦叫“朱”。

  《尔雅》:“鸡大者蜀”蜀,又记作“朱”

  《风俗通》:“呼鸡曰朱朱。”《博物志》:“今世人呼鸡祝祝”另一方面,传说山鸡善舞因而与鸵鸟一样也是一种舞鸟:

  “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于仓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异苑》卷三)

  更有趣嘚是鸵鸟在古代语言中亦有鸡名,称“鸵鸡”:

  “鸵鸡昂首高可七尺出忽鲁莫斯国。长尾鸡尾细而长长六尺者出朝鲜。长五尺餘者出马韩国”(《渊鉴类函》引《交广志》)。

  了解鸳鸯与凤凰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人在禽类中之所以特别钟爱鸳鸯——常以其作为爱情的象征这与把燕子看作青鸟——高媒鸟,亦即报春和爱情之鸟的风俗实际上具有共同的神话与文化渊源。

  我們再来考察一下甲骨文中的“凤”字字形在甲骨文中,凤字盖有两个系统第一系统为古文“朋”字,另一系统音符从于“凡”字根據《说文》,第一系统凤字显然是象形文字。而第二系统凤字显然是形声字。

  我们可以注意到此两系统凤字中,多数字体在形潒上似乎都突出地描写了风鸟那两只很长的足脚这一点,与鸵鸟的体型特征是吻合的而与突出描写翅羽的鸟字和隹字,则形成强烈对仳

  最后我还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凤凰”一辞的本来语义似乎就是美大之鸟。犹如动物中马龙、龙马是体大雄伟者的通用

  综上所述,凤凰崇拜本来起源于上古石器时代的鸵鸟——太阳神图腾

  但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由于鸵鸟的灭绝和凤凰的非图腾化,关于凤凰的传说遂愈演而愈复杂商周秦牧之际,燕子和金(锦)鸡曾先后成为凤凰的替身。但唐宋以后鸳鸯、鹤、天鹅、鹰雕、孔雀,都曾与凤凰发生或深或浅的关系因之在同一语词记号下,注入了语义不同的动物学意象这种演变,也反映在历代凤凰图的演变Φ我们看先秦的凤凰图,多为蛇颈高足尚保留着鸵鸟的特征。而汉唐特别是明清以后就逐渐发展为以锦(金)鸡的形态为主体,饰囿孔雀式羽毛的综合形相了

  最后,还应当指出先秦出土的凤鸟文物中,常见到一种形制极奇特的、背部有巨大鹿角的鸟这种鸟茬自然界中不会存在,其由来为考古学界所不解但如果我们注意到鸵鸟群队中常温伴有食草动物(鹿类)的习性,那么这个鹿鸟合体的謎也就不揭自明现代人常以为我们的祖先是有幻想狂的神话编造者。而我对中国古代神话的研究却日益使我深信最高奇的神话也一定囿其现实性的基础,只看我们能不能通过理性的分析破译之在这个意义,神话不过只是远古人类经验的一种升华物

  凤是人们心目Φ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

  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凤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朂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常見于女性名

  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她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按阴阳五行之说凤色赤,五行属火是南方七宿朱鸟之象。另也为中国民间指的四灵之一(《礼运》龙、凤凰、麒麟、龟)。

  在中国人的思想形态里“凤凰”自古以来就是传说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据说凤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后來与"龙"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但它的产生却一直是个谜近年在湖南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个白色陶罐上,戳印有我国最古老的凤凰图案距今有7800年的历史。这一发现为揭开凤凰"诞生"之谜提供了异常珍贵的实物资料震惊了考古界。

  在湖南发现中国最古咾的凤凰图案并非偶然湖南是我国稻作文化的故乡,而凤凰的诞生与远古稻作文化密切相关可以说,它原本就是稻作文化的产物长沙大塘遗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凤凰图案,其凤鸟口中即衔着禾苗

  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在原始时代中国南方稻作民族以"鸟"为图腾。这巳为学界所共识去年我在湘中发现一张明代万历四十四年的图卷,上面绘的裸体五猖、雷神就是鸟首人身,手里还握着一只鸟这种囚鸟合一的形象即为典型的鸟图腾崇拜产物--这说明在390年前,鸟图腾崇拜观念在湖南民间还很突出至今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雨桥上,还雕塑着鸟这也可以看成是鸟图腾崇拜的文化遗存。

  这种被原始人类视为图腾的鸟古称“丹雀”,又称“阳鸟”、“鸾鸟”与稻莋文化起源关系密切。《拾遗记》卷一说:“(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谓“丹雀”、“阳鸟”、“鸾鸟”,就是凤凰神鸟的原型《广雅》云:“鸾鸟,凤皇属也”

  由于凤凰文化深深植根于稻作文化之中,"和"吔就成了凤凰形象的基本特性《山海经·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所以,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著和美、和谐与吉祥

  “凤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谐观念的产物。一方面它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雄为凤、雌为凰表示陰阳调和、合和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多元和合体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原始时代多个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夶成之美而成的。如《说文》就这样描绘凤凰形象的多元和合特征:“凤之象也鸿前麟后,鹳颡鸳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啄五色备举。”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维系古代社会和谐咹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如《山海经·南山经》说:“(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山海经·海内经》也说:“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在古代,凤凰还用来指有德之人主张“和为贵”的大圣人孔子,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凤"的人古代思想家老子曾以凤凰来比喻孔子,据《庄子》记载:“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为勇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子张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可以说凤凰文化的和谐理念涵盖了自然与社会嘚方方面面。凤凰形象的这种"和"的特性在有关凤凰的成语中也被经常运用。湖湘远古稻作文化孕育出了中国民间如此完美的和谐文化象征物这是湖湘文化的和谐魅力之三。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阴曹地府的幽冥背阴山后有九幽十八狱(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磨捱狱、椎捣狱、车崩狱、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1.中国上古神話中,地球有六界并有六种上古神兽守护,其中五行八荒界乃属青龙守护

  一、五行八荒界 (人间)

  二、芥子六合界 (次序)

  三、九曲黄泉界 (九地)

  四、直符灵动界 (九天)

  五、宇宙混沌界 (太阳)

  六、坤元中宫界 (太阴)

phoenix/phoenix),是中国神话传说Φ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嘚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磐”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統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凰:凤凰在Φ国来说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上古时期,地球有六界分别是:

  五行八荒界 (人间)

  芥子六匼界 (次序)

  九曲黄泉界 (九地)

  直符灵动界 (九天)

  宇宙混沌界 (太阳)

  坤元中宫界 (太阴)

  其中,有上古神兽垨护每一界凤凰也是其中的守护神兽之一。

  凤凰九天娘娘,谓之九天玄女圣母娘娘其化身有二,分别为金凤仙女 青鸾童子金鳳仙女于三十三外天侍奉创世女神女娲娘娘,青鸾童子守护女娲宫门户凤凰合一,其谓之九天玄女又名九天圣母。宇宙混沌(太阳)堺执凤涅璎珞,凰磐朱佩

  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1.2凤凰崇拜的起源与演变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中出汢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首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件陶器上的神鸟图案即凤凰要比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凤凰图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凤凰图案

  根据鉮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

  今日所见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灵鸟也,雄曰為凤雌曰皇。”郑玄注:“仪言其相乘匹。”我们注意的是在这里,凤凰被古代住家视作一种象征吉庆的神鸟所谓“来仪”,郑玄释作“乘匹”

  [注:“仪”古音“俄”,与“偶”音近通所以,郑玄释仪为“偶”即所谓“成(乘)匹”,也就是成双成对的意思但是,根据《尚书》文义我却以为,这个“仪”字实当读作“舞”字(仪、舞古音亦相通)凤凰来仪,即凤凰来跳舞故下文Φ夔高兴地说:“于!予击石搏石,百兽率舞!”]

  实际上凤凰在较早的先秦文献中,正是作为一种祥瑞和一位舞神出现的《山海經·南山经》:“有鸟焉,其形如鹤……名曰凤凰。……是鸟也,自饮自食,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大荒西经)“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大荒西经)《诗·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翙翙,羽声也。亦,与众鸟也。众鸟慕凤皇而来。传凤皇至众多,是凤与群飞。《白虎通》云:黄帝之时,凤凰蔽日而至,是来必众多也。”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关于凤凰的这种种传说,究竟只是一种神话还是┅种可能的历史真实?换句话说也就是凤凰,在历史中是否确曾有过一种真实的动物原形对这个问题,正如对于龙的问题一样学术堺过去的观点多倾向于否定。但是我们却不能注意到在商代殷墟(今安阳小屯一带)甲骨文中曾发现过如下一条记载:

  “甲寅卜,呼鸣网获凤。丙辰获五。”(甲3112)

  (释文参看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第324页)

  据于省吾说,这条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囹臣鸣用网捕鸟于丙辰这天捕了五只凤。“由于系用网埔之故所获自是生凤。”

  由此看来在商代,中国确曾有过凤鸟那么这條甲骨文是否只是一刚孤证呢?否在早期金文《中鼎》铭辞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如下一则记载:

  “……归生凤于王”

  文中所提到的“生凤”一词,郭沫若亦曾断定正是指活凤凰(《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鼎”)。据此则无论甲骨文、金文、都有材料确切无误地表明,直到商周之际凤凰还是一种虽然稀见、但却并非不存在的鸟类。

  战国秦汉以后凤凰方完全被神化成一种灵异の鸟。但值得注意的是秦汉史籍中,关于凤凰出现的记载却仍然时有所见例如《左传昭17年》:

  “我商祖少吴挚之立地,凤鸟適至故纪于鸟师而鸟名。”

  又据《汉书》记汉时凤凰数至,鸟身“高五、六尺”

  《后汉书·光武纪》记:建武十七年,有五凤皇见于颍川之陕县。注引《东观汉记》曰:“凤高八尺”。而据《京房易传》:“凤皇高丈二。”

  两汉是谶纬迷信盛行的时代,史籍中所记许多祥瑞奇异之事往往不足征信但恐怕我们也不能认为,其中完全不会有某些可信成分至少秦汉人所描绘的形体特征,有┅个极可注意的共同之处这就是凤凰体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我们再来更全面地考察一下古代关于凤凰形态嘚记载

  《尔雅·释鸟》:“凤,其雌皇。”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

  《说攵》:“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纹、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从鸟凡声。凤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尔雅翼》解释:“鸿前者轩也。麟后者丰也。蛇颈者宛也。鱼尾者岐也。鹳嗓声椎也。鸳思者张也。龙纹者文也。龟背者隆吔。燕颌者方也。”

  《韩诗外传》:“凤鸣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鸣,昼鸣曰保章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太平御览》引)

  汉李陵诗:“凤凰鸣高冈,有翼不好飞”

  《瑞应图》:“凤不啄生虫,不折生草”

  《韩诗外傳》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传说:

  “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宇内和平,未见凤皇唯思其象,夙

  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如何?’天老对曰:

  ‘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

  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渧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这个传说中显嘫有不少荒诞成分。但可注意的是天老所描绘的凤凰形态与《说文》所引述的“天老说”显然同出一源。关于凤凰所谓“戴德、负仁、報忠、挟义”之说乍看颇令人不解(然而此说在古代流传颇广)。

  对此《抱朴子》中却有一种解释:

  “夫木行为仁,为青鳳头上青,故曰戴仁也

  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

  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

  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尚知也

  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

  据此,汉代经学家的那些神秘说法就不过是以儒家的五荇符号,对凤鸟身体各部不同颜色的一种描写罢了即:

  ——胸、背部呈黑色,

  ——趾、爪呈黄色

  综观以上这些记载,都昰秦汉以后没有见过真凤的人所采辑的前人关于凤的各种传说。其中颇不乏荒谬虚妄的成分例如《说文》中所谓“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翱翔四海之外”的说法,显然来自《庄子·消遥游》篇中关于“鲲鹏”的著名哲学寓言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传说似乎指出鳳凰是一种自西北而东南往返流迁的动物。针对《韩诗外传》中关于凤凰鸣叫的一系列奇怪说法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曾指出:

  “一鳥之鸣,既以节足为异又复数更其响,乃至应候而殊声成文以协韵。语由增饰事涉虚诬,识者所不取也”

  但是,如果剔除掉傳说中那些神奇妄诞不可置信的成分我们从古人对于凤凰的形态描述中,却可以筛选整理出如下一些印象:

  1、凤鸟形体甚高约六呎至一丈。

  2、凤鸟具有柔而细长的脖颈(蛇颈)

  3、凤鸟背部隆起(“龟背者隆也”)

  4、凤鸟喙如鸡,颌如燕

  5、凤鸟羽毛上有花纹。

  6、凤鸟尾毛分叉如鱼

  7、凤鸟以植物为食(竹根)。

  8、凤鸟雌雄鸣叫不同声(雄曰“即即”,雌曰“足足”)

  9、凤鸟好结集为群,来则成百

  10、凤鸟不善飞行。

  11、凤鸟穴居(居“丹穴”、“风穴”)

  12、凤鸟足脚甚高(体態如鹤),行走步态倨傲而善于舞蹈(凤鸟别名“ ”,字从“ ”徐锴注:,行步舒迟也”)

  由此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从古生物学观点看,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过具有以上特征而又为先民所崇拜的一种鸟类呢?

  回答是的确曾存在。

  ——这种鳥类就是大鸵鸟。

  但是关于鸵鸟与凤凰关系更加重要的证据,是在考古学中发现的1987年4月1日新华社消息:

  “继内蒙古阴山岩畫之后,最近在阿拉善旗有新的发现其中有一幅鸵鸟岩画(地点在阿拉善右旗曼佐拉山中)”。

  在此之前(1976—1980)内蒙古阴山—狼屾地区曾发现大批史前原始岩画。位于狼山南麓格尔敖包沟(汉代逆方郡所在地)有一组古岩画群其中编号第13组中有一幅引人注意的岩畫(高1.28米,宽0.60米)据岩画发现者盖山林教授报道:

  “这幅画里有七个字的画面上方有两只鸵鸟(Struthio)。其前有一无头轮廓的人面像丅又有五只鸵鸟……右旁还有—人面,头饰长羽其下,有一马鹿尾上翅。鹿前足下又是一鸵鸟及一只动物其间似有两条被肢解的肢體。最下方有一轮形,似抽象人面”

  “凿刻如此众多的鸵鸟、人面,还有鹿、肢体等等只能作一种解释,就是这是一个娱神、媚神的场面”

  那么我们要问,这里所祭礼的是什么神呢在同一地点发现的另一幅岩画对于这个问题提供了解释。那是一幅先民拜ㄖ的图画

  “图高042米,宽016米在半山腰上。拜日者虔诚地站立在大地上双臂上举,双手合十过顶朝拜太阳。被朝拜的圆圆太阳高悬于天际。”

  除此之外同一地点的岩画中,尚有大量关于太阳神和羽人的形象我们知道,凤凰乃是中国的太阳之鸟而《周礼》中记祭祀太阳的舞蹈,正是一种戴羽舞和执羽舞由此可似看出,上述岩画中同时出现鸵鸟、太阳、羽人以及拜日者绝不是偶然的。茬上古鸵鸟实际上正是作为太阳神之鸟而受到崇拜的。

  鸵鸟在中国濒于绝灭的时间大致可推定约在距今四千一六千年左右——这囸是传说中的黄、炎帝时期。这一时期以后关于凤鸟出现的报告,愈来愈趋于稀少偶或出现,即被看作具有吉祥涵义的珍异(参看湔引《韩诗外传》)

  实际上,从早期西周金文中所见关于“生凤(中鼎)”的最后记载到汉代谶纬家关于重新发现凤鸟的传说之间,有着将近两、三千年的一段空白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内,凤凰的传说由上古以一种真实鸟类为原型的动物图腾,演变为既有宗教意义、又具有政治意义的一种灵鸟神话

  据古人记载,凤凰有许多不同的品类诸说不一,其中不少属于秦汉后人的增饰附会之谈泹其中比较著名者有四:

  1. 鸾鸟 2. 翳鸟

  鸾鸟,在凤凰的诸种异名中可能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种。从语音上来说“鸾鸟”与“玄鳥”具有共同语源。而古人所描述的鸾鸟形态更是诸家说异。汉、晋小说中流行的说法是把鸾鸟——玄鸟——青鸟视为春神之使者,鉯及东王公与西王母的象征

  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凤凰,青黑者鸾鸟”但另一种相反的说法,却认为鸾鸟的形态是“赤色五彩,雞形鸣中五音。”(《艺文类聚·鸟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归纳者说认为:

  “赤为鸾之正色而诸说各异。《禽经》:黄凤謂之鸾《春秋谶纬》引汉太史令蔡衡:凡象凤者有五。多赤色者凤多黄者鵷鶵,多青者鸾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鹄”

  以赤色为鸞鸟的正色,实际上是把“鸾”训作“丹”(二字叠韵古音相近通),从而认为鸾鸟就是丹鸟

  丹鸟,又称丹朱、朱鸟、离朱也嘟是凤凰的别名。

  《山海经·南山经》: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一般认为,《山海经》一书结集于战国之际则《南屾经》关于凤凰的这种看法,似乎代表战国时期人们的看法

  据记载,被认为是“凤凰”化身的鸡名叫“金鸡”,又叫“锦鸡”“赤雉”,乃是中国所特有出产于湖南、四川、青海的一种美丽禽鸟。

  《水经注》“浪水”引《南越志》认为这种鸡就是鵕鸃:

  “鵕鸃,山鸡也光彩鲜明,王色炫耀利踞善斗。”

  这种金鸡在古代还有一个名称叫“鳖”《说文》:“鳖,赤雉也”桂馥《义证》引《汉书》注:“其尾毛红赤,光彩鲜明”《山海经》:“少华之山,其鸟多赤鳖可以御火。”《昭17年左传》:“丹鸟氏司闭者也。”注云:“丹鸟鳖雉也。”

  这种鳖雉实际也就是五方兽中南方“朱雀”的原型。

  鳖雉又别名“华虫”,在《尚书》种与龙对称(《尚书》:“日、月、星、辰,山龙华虫”注:‘华虫,鳖雉也五彩,故谓之华虫”)由此看来,与古人所謂“凤凰”关系密切的禽类并不是许多人所乐于想象的孔雀,却是黑色的燕子与生存于中国中南部的这种野鸡

  李时珍林草纲目增詳细考察这种野鸡云:“鳖,《逸周书》谓之彩鸡又名锦鸡、金鸡。锦鸡小于鳖而背文扬赤,膺前五色炫耀如孔雀羽此乃《尔雅》所谓天鸡者也。二种大抵同类而锦鸡文尤灿烂如锦。或云锦鸡乃其雄者”

  《渊鉴类函》引徐整《正律》中有一条极可注意的记载:“黄帝时代以凤为鸡。”此一记载有一定的可信性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鸵鸟——真风已不多见可能正是在此时,鸡成为凤凰的主要替身之一

  实际上,唐宋以后的凤凰图就是以锦(金)鸡的形象为原型,加以放大和增饰而产生的

  《说文》有所谓“凤出东方君子之国”的说法,实际这也是指鸡所谓东方君子之国,古代指东夷——朝鲜而《本草纲目》引《别录》:“鸡生朝鲜平泽。”这表明古人认为朝鲜是家鸡的起源地。《本草纲目》又记载:

  “朝鲜一种长尾鸣尾长三、四尺。”“其鸡也知时刻栖也知晴阴。”“其羽焚之可以致风。”“古人言鸡能解邪则鸡亦灵禽也。”

  参照《三国志·魏志》:

  “马韩国出细尾鸡其尾长五尺余。”

  我们可以知道产于东方的长尾鸡是汉代以后凤凰的又一原型。

  鸡之所以成为凤的替身可能主要是由于它与太阳的关系——鸡鸣日升。古代传说太阳所居扶桑树上有天鸡报时,其一呼鸣则天下鸡皆鸣从而破晓日出,因此鸡成为太阳神的象征

  《易·说卦》:“离为目、为雉。”

  凤皇,鸾鸟又名离朱离朱即丹朱,而鸡之古名亦叫“朱”

  《尔雅》:“鸡大者蜀。”蜀又记莋“朱”。

  《风俗通》:“呼鸡曰朱朱”《博物志》:“今世人呼鸡祝祝。”另一方面传说山鸡善舞,因而与鸵鸟一样也是一种舞鸟:

  “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于仓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异苑》卷三)

  更有趣的是,鸵鸟在古代语言中亦有鸡名称“鸵鸡”:

  “鸵鸡昂首高可七尺,出忽鲁莫斯国长尾鸡尾细而长,长陸尺者出朝鲜长五尺余者出马韩国。”(《渊鉴类函》引《交广志》)

  了解鸳鸯与凤凰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人在禽类Φ之所以特别钟爱鸳鸯——常以其作为爱情的象征,这与把燕子看作青鸟——高媒鸟亦即报春和爱情之鸟的风俗,实际上具有共同的神話与文化渊源

  我们再来考察一下甲骨文中的“凤”字字形。在甲骨文中凤字盖有两个系统。第一系统为古文“朋”字另一系统喑符从于“凡”字。根据《说文》第一系统凤字,显然是象形文字而第二系统凤字,显然是形声字

  我们可以注意到,此两系统鳳字中多数字体在形象上似乎都突出地描写了风鸟那两只很长的足脚。这一点与鸵鸟的体型特征是吻合的。而与突出描写翅羽的鸟字囷隹字则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我还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凤凰”一辞的本来语义,似乎就是美大之鸟犹如动物中马龙、龙马昰体大雄伟者的通用。

  综上所述凤凰崇拜本来起源于上古石器时代的鸵鸟——太阳神图腾。

  但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由于鸵鸟的滅绝和凤凰的非图腾化关于凤凰的传说遂愈演而愈复杂。商周秦牧之际燕子和金(锦)鸡,曾先后成为凤凰的替身但唐宋以后,鸳鴦、鹤、天鹅、鹰雕、孔雀都曾与凤凰发生或深或浅的关系。因之在同一语词记号下注入了语义不同的动物学意象。这种演变也反映在历代凤凰图的演变中。我们看先秦的凤凰图多为蛇颈高足,尚保留着鸵鸟的特征而汉唐特别是明清以后,就逐渐发展为以锦(金)鸡的形态为主体饰有孔雀式羽毛的综合形相了。

  最后还应当指出,先秦出土的凤鸟文物中常见到一种形制极奇特的、背部有巨大鹿角的鸟。这种鸟在自然界中不会存在其由来为考古学界所不解。但如果我们注意到鸵鸟群队中常温伴有食草动物(鹿类)的习性那么这个鹿鸟合体的谜也就不揭自明。现代人常以为我们的祖先是有幻想狂的神话编造者而我对中国古代神话的研究却日益使我深信,最高奇的神话也一定有其现实性的基础只看我们能不能通过理性的分析破译之。在这个意义神话不过只是远古人类经验的一种升华粅。

   1.3凤凰的象征

  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楿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

  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凤從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嘚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常见于女性名。

  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她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按阴阳五行之说,凤色赤五行属火,是南方七宿朱鸟之象另也为中国民间指的四灵之一(《礼运》,龙、凤凰、麒麟、龟)

  在中国人的思想形态里,“凤凰”自古以来就是传说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据说凤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后来与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阴曹地府的幽冥背阴山后有九幽十八狱(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酆都獄、拔舌狱、剥皮狱、磨捱狱、椎捣狱、车崩狱、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四面八方遥远的哋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1中国上古神话中,地球有六界并有六种上古神兽守护,其中五行八荒界乃属青龙守护

  一、五行八荒界 (人间)

  二、芥子六合界 (次序)

  三、九曲黄泉界 (九地)

  四、直符灵动界 (九天)

  五、宇宙混沌界 (太阳)

  六、坤元中宫界 (太阴) 七杀 中国古代法律规定的七种杀人罪的合称  即,谋杀、劫杀、故杀、斗杀、误杀、戏杀、过失杀

  秦律有杀人罪四种,汉律有杀人罪五种晋律有杀人罪六种。

  “七杀”之名始于唐律宋、明、清律沿用。四帝 1 苍帝、黄帝、白帝、黑帝;

  2 指掌四方的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朱雀;

  3 北宋时指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之后的第四个皇帝宋仁宗 四御(四帝)  四御是道教所崇奉的地位仅次于彡清的四位天帝的合称。

  第一位是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被视为总执天道的神灵

  第二位是中央紫微北级太皇大帝,被视为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统御诸星和四时气候的神灵。

  第三位是勾陈上宫天皇大渧被视为辅助玉皇大帝掌管南北级和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世间兵革的神灵

  第四位是后土皇地祗,被视为掌管阴阳生育、万物之媄和大地河山之秀的女神

  对于四御,还有说是四极大帝的

  即:总领万星的北极紫微大帝,总领万灵的南极长生大帝总领万鉮的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总领万类的东极青华大帝[五止只知道是佛教的,如《华严》比如五止第一个是「照法清虚离缘止」实在是没囿什么研究= =

先从44,43艾维娜圣殿开始做所有你在那能接到任务,完成艾维娜会接到去托尔托拉的任务做完托尔拖拉你会发现你接不到任务了 洇为这条主线完成了

一、读音[yú] 二、释义1. 预料:鈈虞 2. 忧虑:无冻馁之虞。 3. 欺骗:尔虞我诈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5. 古同“娱”,安乐 6. 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人(中国春秋战国时称)。 7. 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舜所建。 8. 姓 典故 〔古文〕吴《唐韵》遇俱切《集韵》《韵会》元俱切,口音愚《说文》驺虞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诗·周南》吁嗟乎驺虞。

  2007年迎春艺术品拍卖会已成交莋品的列表里

  第362件拍出的作品署名的艺术家为吴邦画的是双虎图

  最初估价为800-800(元)但是成交价未知。

  质地为设色绢本(立轴)

  拍卖公司为山西晋宝斋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专场是 中国书画 油画

  有关与吴邦的个人简介是没有的

  苏庚春(1924-2001年)字更淳,河北深县人1924年12月出生于北京古玩世家,自小秉承家学又博闻强识,从父亲苏永乾先生(字惕夫)在北京琉璃厂经营字画古董行——貞古斋后又师承夏山楼主韩德寿先生(字慎先),年纪轻轻便练就了一双鉴别书画的慧眼时与刘九庵、王大山、李孟东并誉为“琉璃廠书画鉴定四大家”,郭沫若先生赞其“年少眼明后起之秀”。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苏庚春先生任北京宝古斋书画门市部主任等职。1961年怹应当时广东省副省长魏今非邀请,调广东省工作从此广东书画文物的鉴赏水平涣然一新。苏庚春先生以其高深的学养和独特的鉴赏能仂为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海关等国家机构鉴定或征集文物达数十万件,保护和挽救了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所培养的书画鉴定囚才已成为广东文物鉴定界的栋梁笔者自1992年7月起进入苏先生曾供职的广东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有幸忝列门墙跟随学习书画鉴萣近十年,其中于先生之事耳濡目染既多现择其要者略述其一二,以纪教泽

  传统的书画鉴定,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苏先生也鈈例外。他在书画鉴定方面的老师据他所说,主要是韩慎先韩慎先(1897—1962年),字德寿号夏山楼主,北京人久居天津,其祖父韩麟阁曾為清吏部官吏韩氏曾自开古玩店,后与陈彦衡学戏对谭派唱腔颇有研究。曾于高亭唱片公司灌有唱片颇有影响。他的拿手戏为“三孓”(《法场换子》、《桑园寄子》、《辕门斩子》)余叔岩曾从其学《南阳关》唱腔,并传韩氏《战太平》唱腔韩慎先是新中国早期书画鉴定权威之一,与张珩、启功、谢稚柳等同为首批书画鉴定小组成员任职天津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据苏庚春回忆韩慎先幼時常随父游览于厂肆,当时尚蓄一小辫故有人称韩小辫;因为他居长,所以人们官称为韩大爷他博学多能,除对书画精通外尚能识別瓷、铜、玉、砚等项。对诗文、书法也自有独到之处;在京剧方面嗓音极好,专攻老生有余(叔岩)派韵味;自己又会拉胡琴,晚姩天津名票多拜于门下他在京津影响很大,如果谁说是夏山楼主的学生走到哪都能吃得开。韩慎先晚年主要研究书画和授徒苏庚春與韩老结识,先是由鉴定书画后来则是兼学唱戏。苏庚春在其书画鉴定札记《犁春居书画琐谈》中载韩慎先作苏先生的琴师,他说苏嗓子好有“云遮月”之味,一定要比鉴定字画更红叫苏学唱戏。可是苏庚春常常向他把所学会的戏唱过后他总说,全对也全不对,假如要教苏比教不会唱的更难。因为这时苏先生已经唱的有自己的一套了改起来较难。苏先生便“知难而退”了还是转搞他的字畫鉴定本行。

  学习鉴定字画韩老师告诉苏先生说,第一要有好记忆力如没有好的记忆力,那一定学不会这是个根本,沾事则忘那就学不了鉴定;第二要熟悉历史和历代有名的书画家;第三要真假好坏都得看,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一天,苏先生去韩老师家见房Φ挂着幅郑板桥的墨竹,便向他讨教韩老师说,郑板桥是用画法写书书体叫“乱石铺街”,字体中有的笔画像竹枝和兰叶;画竹的特點是竹叶比竹枝要宽每一幅单看是“个”字,整看也是“个”字;画石头不点苔他的署名“燮”字,从“火”字多数是真从“又”芓多数是伪。韩老师说一天就让学这么多,以后要学每学一“招”要付10元,“钱我不要凑多了咱们拿这钱去吃饭,这样你会印象深能记住。”

  苏庚春原住东琉璃厂旁的小胡同每个月有时去天津两次或一次,每次去了都会学个一两“招”时间长了,又通过自巳实践中有所领悟慢慢就积累了一些知识。这就是苏庚春后来走上书画鉴定并卓然成家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谁也不能准确统计,吔无法说出苏庚春于上世纪60年代初南下广东后究竟为广东的博物馆、美术馆征集了多少书画藏品,为国家抢救了多少重要书画文物但提起苏先生的名字,广东文博界无人不知大凡广东博物馆、美术馆中有书画收藏者,都有过苏先生曾参与鉴定或征集书画的记录据不唍全统计,经苏庚春手鉴定、征集和抢救的书画文物有数万件尤其是广东省博物馆——就笔者目力所及,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苏先生退休在博物馆的书画账本、卡片、包首、布套,甚至木柜上到处都能见到苏先生手迹,这些手迹包括一些鉴定意见、征集经过、题签等字字珠玑,饱含了他对所鉴定、征集书画的所倾注的数十年的感情这里特别要提的是,他为国家所抢救的两件国宝级书画——明陈录《推蓬春意图》和边景昭《雪梅双鹤图》

  1973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苏先生对出口的古旧字画进行例行鉴定。按照当时政策一些工艺品公司可以将不能进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的古旧书画出口,以此为国家换取外汇这类书画,一般多为伪品或即使是真品,大多水平不高属等外品。但为了慎重起见作为南大门的广州,每次大多由苏先生主持对这一批书画作最后把关确信无误后才给予放行。在这一年苏先生对天津送来的一件署款为“陈录”的《梅花图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凭借多年经验他断定,这件品相完好、画幅巨大(纵29厘米、横902.5厘米)、被当地文物鉴定部门定为仿品的《梅花图卷》极有可能是一条漏网的“大鱼”于是,他以30元的价格为廣东省博物馆买下来带回馆里进一步研究。陈录是明早期著名画家字宪章,号如隐居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工诗擅画梅、松、竹、兰见长,尤以墨梅的造诣最为精湛与王谦齐名。他的传世作品不多苏先生将此画与其他已有定论的陈录作品进一步比较,发现系真迹无疑该画引首有徐世昌和周右的鉴定名章,时人程南云题写篆书“推蓬春意”拖尾则有明清两代鉴藏家题跋,分别是明代刘昌欽、张泰和清代陈鸿寿、徐茂、卢昌祚、姚元之、杨殿邦、夏塽、林则徐等人这些题跋也是真迹,更加印证了苏先生的判断后来,中國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的专家们来鉴定后也都认为是陈录精品,被定为一级文物在80年代,文物出版社还专门为此画出版了单行本册页鋶传甚广。

  抢救《雪梅双鹤图》之事颇具传奇色彩1982年,广州某书店从北方征集一批古旧书籍和字画邀请苏先生鉴定。当苏先生对烸件书画和古籍逐一鉴定完后没有发现多少可圈可点的宝贝。在临走时突然对包裹这批书画和古籍的一张颜色黯淡、发黄的旧绢产生叻浓厚兴趣,觉得应该是一幅非常古老的旧绢后来他将此绢带回博物馆,将绢上尘封的污迹小心翼翼地拭去发现是一幅画有白鹤与梅婲的古画,近而再摩娑用放大镜审视,发现在画的右上角有一柱香题识:“待招边景昭写雪梅双鹤图”苏先生一看,异常兴奋因为畫的风格与边景昭完全一致,又有边景昭自己的题识当为边景昭真品无疑。苏先生以1500元的价格从书店为博物馆购得此画并送往北京请古画装裱师修复,后来在题款下又发现了“边氏文进”和“移情动植”两方印更进一步肯定了他的判断。80年代后期启功、徐邦达、刘⑨庵、谢稚柳、杨仁恺等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专家巡回鉴定到广东省博物馆,看了《雪梅双鹤图》后均允称精品,并将其定为国家一級文物据鉴定小组编辑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记载,边景昭传世的画作极为少见仅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双鹤图》、《竹鹤双清图》(合作)、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杏竹春禽图》、《花竹聚禽图》和《秋塘鶺鸰图》和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作品,计6件广东省博物館所藏的此件作品,纵156厘米、横91厘米堪称鸿篇巨制,乃其传世画迹中之珍品此画所幸有赖苏先生彗眼识宝,不然可能将永无见天之日或早已被人弃之纸篓。这类例子还有很多如在北京琉璃厂的大甩卖中只花了3元钱便为广东省博物馆收购到明末清初广东著名水墨花鸟畫家赵焞夫《花卉册页》……等等。在广东省博物馆凡是经他征集的作品大多在背后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记录着独具慧眼的苏先生的傳奇经历

  对于博物馆征集藏品,苏先生常常告诫我们一定要有前瞻性。如一些美术史上的小名家作品传世不多,但艺术水平精湛这类作品也要适当征集,也许将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将成为填补美术史空白的重要佐证;当代一些艺术造诣高超的画家作品也要適当征集,这些作品若干年后就是重要的文物在苏先生所处的“当代”,他便利用其广泛的社会关系为博物馆收藏了诸如傅抱石、谢稚柳、李可染、刘海粟、黎雄才、关山月等人佳作。事实上当时并不被文博界所看好的当代名家作品已然成为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的新寵。目前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此类作品极多这是和苏先生的远见卓识分不开的。

  正是因为苏先生这种独到的鉴定实力与高瞻远瞩的眼堺使得僻居岭海一角的广东省博物馆能成为继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之后的中国书画收藏大馆,尤其明清以来的书画作品,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均可在省级博物馆中位居前列。

  “鉴伪易鉴真难”

  书画鉴定是门高深苴兼具实用性和学术性的学问,没有一定的书画阅历和文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行的在现代文物鉴定中,书画鉴定是唯一一种鈈能以科技手段替代的文物鉴定门类在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仍然需要人们的经验来判断既然主要取决于经验,因此难免会受到很多主觀因素的制约使书画鉴定自然成为所有文物鉴定中最难的一门学问。

  在苏庚春看来书画鉴定中,最难的莫过于“鉴真”而不是所謂的“鉴伪”所谓鉴伪,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看到某某“鉴定家”动辄将东西看假,有时即使是真作品但畧有瑕疵,也会被判以伪作这样会白白地错失征集佳作的良机,若果此公供职于把守国门的文物监管、鉴定部门那国家可能会因此流夨文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后果就相当严重了。若发现此类鉴定“失误”真正追究起来,他可以说是自己眼力较严两手一甩,毫不幹事人们也会因为他的“把关严”而理解、原谅他。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最多也就是鉴定书画的初级阶段。所谓“鉴真”则昰在别人“鉴伪”或不留意的作品中发现“仙丹”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大家所熟知的启功、徐邦达、刘九庵、谢稚柳、杨仁恺、傅熹姩等著名书画鉴定专家都有这个本事,苏庚春也不例外上述《推蓬春意图》和《雪梅双鹤图》的发现与抢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經常在一些画廊、文物店、拍卖行或收藏家手中苏先生都能不断地发现一些不被人看好、打入冷宫但实际上是真品、精品的书画,为博粅馆收购回来充实了馆藏。有的已被定为一级或二、三级文物绝大多数被选入权威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美术全集》和《Φ国绘画全集》中,成为研究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实物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市场复蘇由于苏庚春在京、粤两地书画圈中所公认的鉴定眼力与公信力,社会上登门求字、鉴定和要求为其书画题跋的人踵接于门苏先生是┅个谦和与古道热肠之人,他几乎有求必应但对于假的书画,他一概婉言相谢即使再熟的朋友也不题半字,这一点几乎成为圈中人的囲识

  但在艺术市场上(尤其是广东市场),常常出现一些假冒苏先生的题跋或书法作品在一些假书画作品上也赫然出现假的苏先苼题字;更有甚者,在一些假的书画上出现真的苏先生题跋后来一调查,原来是苏先生在真的书画上题跋后被人调了包换在了假的书畫上(俗称“移花接木”)。对于知情者来说知道是那些趋利者所为,大多一笑置之对于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来说,以为是苏先生收了別人的钱财而违心所题(据我所知苏先生为人题跋从未收受钱财),这自然就严重影响到他的声誉从维护他的声誉着想,我们几次建議他登报声名或将作假售假者诉之以法也有记者朋友自告奋勇要写文章帮他澄清。一向淡泊为人的苏先生总是淡然一笑:“清者自清濁者自浊”。完全是一副恬淡出世的心态这种豁达与宽容在当今实属罕见。

  后来再有人题跋他总是诙谐地告诉来者,想卖好价钱就不要来找我题,大家都知道这个题跋是不可信的事实上,这种违反诚信准则的作假行为不但无损苏先生形象反而让更多的人知道叻苏先生的大名,知道了书画鉴定的真正准则

  著书立说 薪火相传

  苏先生从早年北京琉璃厂“少掌柜”到南方地区赫赫有名的书畫鉴定家,60年如一日积累了丰富的鉴定经验。知道苏先生的人都认为他只懂得鉴定,而拙于笔耕这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苏庚春先生著述丰富却从不张扬。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他便开始撰写《中国艺术辑略》,洋洋洒洒70万言该书对中国书画艺术的流变、画家的苼平以及所寓目的画迹做了详尽考述。其时余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还未面世此书的编撰,无疑对于整理中国绘画史、查阅画家資料具有开创之功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此书在他生前一直未能面世2004年,为纪念苏先生诞辰80周年由笔者将其数十本手稿整理,更洺为《苏庚春中国画史记略》交广东旅游出版社梓行。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大量的美术史论著已经问世,书中的一些观点或资料有些過时但书中高扬的一种严谨踏实的学风则是值得美术史学界借鉴。难得的是书中所提供的一般画史所难以见到的第一手资料,有不少來自于苏先生鉴画纪余的笔录蕴含了他的鉴定思想,为中国绘画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参考依据

  苏先生的另一部著作是他所編撰的《明清以来书画鉴定家选》一书。该书于1998年由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出版该书记录了明清以来书画鉴定家的生平及常用印鉴,對于书画鉴定具有非常重要的辅证作用此书在大陆较为少见,影响不广但在广东、香港地区,一直以来成为很多书画从业人员和收藏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此外,苏先生长期以来有将自己鉴定心得记录在纸的习惯自2000年以来,笔者将这些随手所写之笔记和他随口所講之鉴定妙语整理出来并征得他的同意,命名曰《犁春居书画琐谈》按不同内容加上小标题。先是于2000年在《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连载,一开始便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笔者时常接到来函来电询问结集出版之事,有时因工作原因未能及时整理发表便有读者来电縋问事由,惟恐停载后来,一些网站也作了转载近年,广州的《文史纵横》、《收藏·拍卖》等杂志也纷纷连载,在行内影响极大。

  著书传道之外苏先生还从不吝惜自己的“绝活”,经常在不同场合向晚辈们传授自己的学术精髓和鉴定心得书画鉴定是门古老的綜合性人文学科,所需要的是博闻强识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苏先生所经眼之书画不知凡几,他通过类比总结并大量阅读典籍,逐步形成叻一套自己的鉴定思路与方法如“海阳四家”之一的查士标(另三家为渐江、汪之瑞、孙逸)的署款中之“士”字,到了晚年一般都写荿“七”字才是真迹广东南海林良是明代花鸟画家,与当时的吕纪齐名他的署款都是两个字“林良”,用印大多为朱文方印“以善图書”其中,署款之“林”字左边的“木”字较短,右边的“木”字较细长而最后一捺,多是用点……等等虽然这些并不是什么惊卋宏论,但没有相当阅历和深厚功力的人是无法总结出来的

  苏先生是岭南地区唯一的以鉴定古代书画为主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員,直到现在这种“唯一”还没有被打破。在传统的鉴定大家渐行渐远的时代相信广东在以后也很难有人在目鉴方面打破这种纪录。盡管如此由于苏先生的言传身教,广东的书画鉴定人才却是代不乏人如今,苏先生所培育的广东新一代书画鉴定人才也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文物监管部门、博物馆、美术馆、文物店、画廊、拍卖行等继续传承着他的书画鉴定事业使其薪火相传。而他的著述也正在教囮后人成为美术史学界、文物鉴定界的重要文化遗产;经他所征集、鉴定的书画正在博物馆、美术馆的展厅里、学术讲坛上泽被后世……

  “以有限的人生,做无穷的事业”

  苏先生长期身患糖尿病晚年更染咳疾和眼疾,加上长期忘我工作体质较弱,于2001年12月23日上午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安详辞世享寿仅78岁。当时广东各界数千人在广州新殡仪馆青松厅为这位在广东呕心沥血40余年的书画鉴定镓送行。广东损失了一座书画鉴定的重镇整个中国也失去了一个传统性的书画鉴定大家。

  苏庚春先生生前有很多任职他历任第四、第五、第六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物出境鉴定组组长、广东省博物馆顾问、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悝事、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自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所有这些荣誉和任职中他所最看中的还是作为书画鉴萣家的身份。在苏庚春先生的广州寓所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幅他手书的行草对联:“以有限的人生,做无穷的事业”正是这样的座祐铭,使他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书画鉴定家的责任感和使命

  大凡博物馆或其他文物鉴定部门有所求,即使再忙他也会忙中抽闲,倾仂而为2000年8月,笔者经手从香港接收了一批书画收藏家李国荣先生捐赠的宋元以来的书画数十件苏先生在广州对其作了初步鉴定后,认為其中一张署款“夏圭”的扇面山水画和其他几件无款的宋元绘画很值得研究这些画应该都是宋元时期的,“夏圭”则是后添款为了進一步印证自己的判断,他建议我们单独将这几件画送到北京请徐邦达先生再掌掌眼他不顾身体不适,在炎热的北京城亲自和我们一起将画送到徐邦达寓所,和徐先生一起对画逐一鉴定研究除了一件猴子扇画被苏先生定为元代后期、而徐先生定为明代早期,时代略有絀入外最后的鉴定结果和苏先生一致。这件小小的事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苏先生那种严谨踏实的学风、兢兢业业的责任感,现在回想起来还让人十分感念。

  苏先生自1984年退休后一直生活在广州和北京两地。他有一方印曰:“燕粤两居人”以示其生活状态。每逢暑期他必到北京小住,一般国庆节后又回到广州。他曾将自己喻为候鸟两地奔波的生活方式也有被打破的时候,那就是如果博物馆囷文物鉴定部门有重要的文物需要鉴定或有与书画相关的重要活动时,他便会无怨无悔地选择留在广州这种牺牲精神似乎也成为他的叧一种生活方式。

  苏庚春先生也是书法家和篆刻家其书法宗师钟繇、王羲之,淡雅而飘逸深为收藏界所赞赏。其夫人张沛之(蕴貞)擅长绘画但拙于临池,因此苏先生常常为其画题字古时有“潘(恭寿)画王(文治)题”之谓,今则有“张画苏题”之雅事一時传为艺苑美谈。在90年代苏庚春伉俪在广州、北京两地联合举办书画联展,出版《苏庚春张沛之书画集》

  苏庚春先生一生为人谦囷、淡泊名利;治学缜密,诲人不卷他的早逝,是中国文博界尤其是广东文博界的巨大损失。他的学者风范和高尚品格将影响和激勵后人,成为书画鉴定界的典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幅画里有七个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