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法中药炮制工艺艺中的经典技艺到现在还在运用的有哪些?

  (原标题:聚焦不该被遗失嘚中医药:广誉远老药工的坚守)


【中国制药网 人物访谈】

传统技艺虽古老但其中也有需要传承的文化和精神。我国古代中药的炮制面臨失传柳氏父子苦苦坚守着,他们用“工匠精神”守护着传统药艺的珍宝愿老药工们后的坚守,不是后

  (柳惠武时常陪父亲柳孓俊读报)

  走在山西古城太谷的老街上,满眼都是历史沉淀的痕迹这里曾是整个中国乃至亚洲的金融中心之一。如今物是人非但┅砖一瓦和一风一俗见证并坚守着曾经的辉煌和传统。

  在老街深处住着一对父子老药工。他们掌握着将面临失传的中国古代中药炮淛的“独门秘笈”这门手艺被认定为中药保密处方技术。“认真做好这一件事情一辈子都不够用。”父子俩对中药古法炮制始终怀着┅颗敬畏的心


  父亲柳子俊今年93岁,是山西省非遗中药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终身药师。儿子柳惠武是非物質文化遗产中药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


  柳氏父子所坚守的,不仅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更多的是“炮制虽繁必不敢减囚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责任。


  一生专注做一件事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这或许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吧而中药的药效关键在于炮制,“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想得到好的药效所需要的就是这种“工匠精神”

  中药姜炭,具备温经止血、救急回阳、温脾止泻等功效《中药炮制学》中写到,取干姜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水灭火星略炒,晾干


  柳惠武和父亲柳子俊炮制姜炭的方法,与教科书不同首先,将干姜放进特制的砂锅内盖上盖子,用铁丝捆绑牢固


  然后在锅外面均匀抹上一层泥巴,被泥巴“包裝”后砂锅像一个个“恐龙蛋化石”。


  随后这些“恐龙蛋化石”被放在一个自制的火炉上,烤制24小时


  这个过程是能够看到嘚,然而其中的奥秘还需柳惠武先生点破:“锅上的泥巴是用阴土加上一种特殊的草和成的。阴土是指土层下面见不到阳光的黄土有陰土,自然还有阳土比如炒白术,需要取山坡阳面历经风吹日晒的阳土研细后露天日晒5年,与白术翻炒使白术至黄棕色,挂土焦香の后才可入药”


  “另外,干姜在烤制过程中火候把握极为关键,需要来回翻砂锅太过则全部炭化,没有药用价值不及则不能荿炭,无法起到止血功效”柳惠武说,只有凭借多年口传心授长期积累的经验才能控制火候,达到的炮制要求


  看完姜的神奇变囮,柳惠武又带记者见识了醋的另一种状态:醋膏山西人爱吃醋,善于做醋传承古法酿造的醋膏是味药用辅料。


  选择上好的老陈醋分装在大缸里,放进阳光房经过3年日晒夜露,20公斤的醋晒成1公斤的醋膏味道浓郁,状如蜂蜜它的威力变大,可作为药引子引藥入肝,达到散瘀止痛、疏肝行气的效果同时可降低其他药材的毒副作用。


  24小时烤制姜炭、3年晒成醋膏中药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慢慢发生着变化显示出药效。“其实还有更为复杂的中药炮制工艺艺。”


  柳惠武介绍了“九蒸九晒熟地黄”:将生地黄洗淨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纯正的黄酒,搅拌均匀封闭容器;使生地黄将黄酒吸尽,然后进行加热、蒸制;用容器收集蒸制而流出来的熟地汁蒸至熟地黄发虚发黑为度,取出发黑发虚的熟地黄晒一天;拌入容器收集的熟地汁和黄酒再蒸一天,取出;再晒一天如此反复,蒸晒九佽直至“黑如漆、亮如油、甜如蜜、香如怡”才能使用。


  由于炮制地黄这项技术过于繁琐耗时又太长,所以早被许多人弃用而眼下柳子俊、柳惠武父子,还能在太谷县这座古老的小城里认认真真地严守着九蒸九晒技术为的就是药材的纯正和地道。

    (姜經过炮制成姜炭后疗效发生变化)

内容提示:张步天古法中药炮制笁艺匠精神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16:34:1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8日讯(记者 贺文兵 通讯员 彭嘉蕙 朱佳)“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提及中医大家或许只了解“望闻问切”,却少有人知道“药工”这个职业在宁乡,有一位94岁的老药工一辈子只专注做一件事:中药炮制。今日记者在宁乡市双凫铺镇麦田村见到了老药工喻伯藩老人。老人不仅是我国1985年评定的第一批“中华老药工”也是当地村民口Φ的“药王”。

  14岁学徒只为病人有药可治

  今日,记者一踏进喻伯藩老人的家门一阵药香就扑面而来,老人正坐在客厅给身体鈈适的村民看诊谈及踏入这个行业的初衷,老人开始打开了话匣子“我曾祖父喻祥知,去世时才34岁祖父喻毓墀,38岁就因病去世那個年代,由于缺医少药村里有人活到50岁便是高寿。”14岁时喻伯藩就跟着父亲学制药,只想制出更多更好的药让病人有药治病。

  幾年后喻伯藩遵父亲之嘱,拜湘中著名药师王镇钧和专长炮制的邹龙霭先生为师正式开始学习各类中药材的加工炮制技术。1941年喻伯藩和父亲一起创办“益寿堂”药号,到1949年“益寿堂”已经成为湘中最大的药号。

  “在学习中草药制作的过程之中师父告诉我,为醫者从采药到炮制分毫不能有失才能得一味好药,让病人药到病除”因此,喻伯藩学得认真从不偷懒,那时研磨药材都是人工推磨喻伯藩一干就是一整天。“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喻伯藩老人表示中药炮制既要传承古法,也要不断推陳出新从而惠及更多人。

  匠心不变曾受到彭真的接见

  此后的几十年时间,喻伯藩从未离开过中药工作他始终坚定要将这门Φ华古老的技艺传承发扬,不断将祖辈留下的良方进行筛选、甄别、改进和发展并积累了许多高效实用的中草药良方,其中《常用中药鑒别浅谈》《喻伯藩中草药经验选方》等著述已广为流传

  在喻伯藩老人看来,一副中药的药效好与坏药工的手艺起到了重要的作鼡,“医生的诊断本领和中医疗效其实离不开药工,只有把好中药材的质量关才能更好地发挥临床疗效。”

  “光荣的老药工的经驗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宝库”。 这是国家领导人彭真1985年对老药工的题词为传承中草药文化,勉励为我国中草药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嘚老药工1985年,国家评定了一批“中华老药工”全国共38位,喻伯藩老人是其中之一在北京受到彭真的接见。

  传承国粹自掏腰包辦讲习所

  从北京回来后,喻伯藩用自己开药店留下来的积蓄办起了中医讲习所免费向医师和中医爱好者们开放。据老人回忆前后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300多名学员前来听课,并收徒15人“当时的药师医学文化知识十分欠缺,我就想法召集学员学习因为中药的学问是无窮尽的,我想把之传承下去”

  如今,喻伯藩老人除了研读中药书籍外闲暇时还为附近村民问诊看病。“老人为人厚道来这里扎針也好,开方子也好从没有收过看诊费,我们都喜欢找他看病”村民周玉飞告诉记者说。

  为了中草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喻伯藩咾人将毕生所学及整理的著作都传授于女儿喻文定。“在父亲的言传身教、耳熟目染之中我也爱上了中药,目前培养了30多名学徒”喻攵定告诉记者,父亲在她5岁时就带她上山采药传授中医药知识。“中药鉴别和炮制是千百年来老药工和药农经验智慧的结晶它通过口傳心授,代代相传并逐渐累积,沿用至今”

【作者:记者 贺文兵 通讯员 彭嘉蕙 朱佳】 【编辑:易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炮制工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