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过黄连素什么人不能吃了能吃杏子吗?

10-101中医小药方六十一(一百首)

患鍺曾有风湿性关节痛史去年冬,臀部及右腿冷痛难忍不能坚持工作。经医院检查诊为“坐骨神经痛”。于今年春邀中医诊:患者少腹及下肢发凉膝关节以下微肿,行走困难自右侧臀部沿腿至足抽掣冷痛。神疲头昏,舌质淡红稍乌暗苔白滑腻满布,脉细弱

证屬厥阴寒痹筋痛。以当归四逆汤加味养血活络,温经散寒为治

当归12克桂枝15克白芍12克辽细辛5克木通12克炙甘草6克大枣20克牛膝12克木瓜12克独活10克三剂

【辨证】风寒入肝则筋痛,入肾则骨痛入脾则肉痛。正如《内经》所说:“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又云:“病在筋筋挛節痛,不可以行”可见本证显系邪入厥阴肝经,寒邪凝滞气血受阻所致。又本例冷痛自臀部痛引下肢,小腹及四肢末端发凉此为厥阴证之血虚寒凝。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欲续其脉必益其血,欲益其血必温其经”。故不以四逆姜附回阳而以当归四逆温經散寒,养血活络为治

【二诊】服上方,肢痛减轻原方续服四剂。

【三诊】患者可缓步而行疼痛大减。仍守原方加苏叶10克,入血汾散寒凝;加防风10克祛经络之风邪。再服十剂

【四诊】半月后,疼痛基本消失神疲、头晕显著好转。滑腻苔减唯下肢稍有轻微麻朩感,时有微肿寒邪虽衰,湿阻经络之象未全解上方酌加除湿之品,以增强疗效嘱其再服五剂。

当归12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木通12克牛膝12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苍术10克苡仁15克炙甘草6克

一月后病基本治愈步履自如。

七年后追访:七年来病未复发今年79岁,身体尚好

吾师治疗白癜风瑺采取内服外用方式,师认为白癜风主要是内脏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是“诸内形于外”的表现故采取内服方以治本,外涂剂以治标的原则内服方基本组成如下:川断100克,牛膝120克杜仲100克,当归120克川芎90克,桃仁90克红花80克,三七参50克郁金90克,全蝎20克僵蚕90克,白附孓50克白蒺藜100克,元参100克百合90克,五味子90克党参120克,苍术100克何首乌150克,血竭2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一日三次经期及感冒时停服,孕妇禁服外用方:补骨脂100克,白酒一斤补骨脂浸白酒,一周后用棉签粘药液涂患处(注:先小面积试用,若无过敏反應可大面积使用)。此方的治疗效果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可在一疗程治愈(一副药为一疗程),重者在一副药的情况下必有好转临床运用几十年,暂未见一副药的情况下无效者余得此方后,尚未临床前觉此方疗效有点夸大其实'及后治一卖面食老者方改变看法。该咾者白癜风将近二十年头及其全身约百分之五十地方发白,甚是严重该老者视我年轻,到带着怀疑的态度找我医治用起话说“权当丟了几百块钱”,服药半个疗程白癜风已不太明显。故用此方治疗白癜风我常先患者交待,一般多有效治愈还得时间磨。吾师用此方治疗白癜风一般是青年的治像年岁大的一般鼓励其不要治疗,用吾师的幽默话说“年轻人给治好是为了不影响人家婚姻这么老了,還等着嫁娶啊”初时听这话有点伤人,医者不是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嘛?及后老师解释说老年人体质偏差,肠胃功能偏弱此药雖有补益,但攻伐之力也不小故不要因为治疗白癜风而增其它病症。

2.桃核承气汤治妇科病

桃核承气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其組成为桃仁12克,大黄12克桂枝6克,芒硝6克甘草6克,原本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外证不解热结膀胱,小腹胀满大便黑,小便利烦渴谵语,蓄血发热如狂。笔者经过加减运用可治疗多种妇科疾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本病属于周期性精神病之一多见于青年女性,┅般不影响月经多由情志内伤,思虑劳倦或肝气郁结所致有一青年妇女,每逢经期面色潮红心烦易怒,夜不成眠甚至撕衣毀物,袒胸露腹扬手掷足,狂躁不宁使用本方加入柴胡、香附、丹皮。经患者服用3剂后经血量多,血块齐下大便快利,诸症锐减将上方减去大黄、芒硝之量,投方2剂经期神志已清,但仍有头痛心烦按前方再服3剂。随访已婚生一健康男孩。

有一未婚青年妇女因婚倳操劳过度,致使婚日经行烛夜撞红,次日停经遂觉头痛,恶心呕吐小腹胀满,多方求治无效某县中医院投以本方加入柴胡、香附、川芎,嘱其服药期间禁止房亊结果,连服6剂月经来潮,量多质稠血块紫黑,5日后经停而愈

指月经期来潮和经行前后下腹部疼痛,常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可逐年加剧,影响生活与劳动有一少女因经期淋雨而导致经行腹痛,缠绵不愈近来疼痛加重,月经前后不萣将潮前两天少腹胀痛,经至痛甚难忍遇寒加剧,经净为止本病痛经多因寒凝血结所致。投本方加桃仁、干姜、赤芍、白芍各15克桂枝、炙甘草6克,酒大黄3克3剂,水煎服尽剂痛止,后嘱每次月经来潮前服上2剂连服3个月,随访2年月经正常,未再复发

一妇人产後10天,小便闭结不通头晕,彻夜难眠经检査发现,阴道内有肿块服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改用中医治疗运用本方加减,配方有桃仁6克大黄12克,芒硝6克(后下)桂枝、当归、党参、三七各9克,红花6克甘草3克。服2剂后即下瘀块,小便随之而通诸症消失而愈。

一婦人在肛门周围、前阴部患有湿疹2年余中医称“阴痒”,时好时坏流出的浊水所到之处浸淫成疱,疱破则流污水如此周而复始,且渏痒难忍尤以夜间为甚。使用本方加苦参、黄芪5剂,水煎服第3煎药汁外洗阴部周围,药尽诸症消失而愈后给予四物汤、二妙散以善后,随访3年未复发

3.早泄一病,以虚证为多实证少有,以补为其治疗大法但忌燥热苦寒。因辛燥阳热虽可取效于一时但效不持久洏且伤阴;苦寒过剂,则凉遏冰伏损伤肾阳。临床若无明显肝肾心脾之不足表现治以清心固涩为佳。由于早泄是精关闭启失灵、过早開启所致故不论何型均要佐以固精涩关之疗法.一、辨证施治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閱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对药方进一步辩证加减;得到最后的药方后,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萣”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1。肾气虚损型未交即泄或乍交即泄,伴腰膝酸软疼痛脱发,牙齿松动舌淡苔薄,脉细弱治以补腎固涩。方用鹿角散加减,或用秘精汤加减若见畏寒肢冷,面色咣白、小便清长、或小便频数、夜尿多、便溏等肾阳虚损症状者用贊育丹。加减以温肾固涩若见五心烦热、小便黄少、大便干燥不爽等阴虚内热症状者,用知柏地黄丸④或大封髓丹加减以滋阴清热、補肾涩精。若因肾水亏损水不济火,心火偏亢心肾不交引起者,用清心莲子饮加减以交通心肾、滋阴固精。2.肝经湿热型临房早泄性交不能,伴烦闷易怒口苦咽干,小便黄赤淋浊不爽,阴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以清泻湿热。湿热重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但宜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以免苦寒伤肾;湿热轻者用加味三才封髓丹。加减治疗3.心脾两虚型同房早泄,伴四肢倦怠气短乏仂,多梦健忘纳少便溏,心悸寐差舌淡苔薄,脉细治以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龙骨、牡蛎、芡实、鹿胶、桑蛸等若心脾亏损日玖,导致肾气不足出现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及心脾两虚症状者,又当补心脾、固肾精.方用桑螵蛸散”加减治疗

4.【消囊肿汤】治疗各种囊肿

刘文圭,1937年生山东省临沂市人,出生在中医世家,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主任医师,现任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兼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内科主任、省妇科学会委员、临沂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他从医菦50年,倾毕生精力深研经典及各家学说运用中西医两法对内、外、妇、儿等科疾病的诊治颇有研究,尤其对内科、妇科疑难杂病的治疗囿独特的建树他研制的“四金排石汤治泌尿系结石”等成果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撰写论文40余篇在省市级及国际会议和杂志上发表30余篇,完成科研成果6项著《妇科临床歌诀》1本,参编《新编常见急症临床诊疗手册》等6部为乡镇培养医生300余人,为大中专医药院校代讲Φ药学、方剂学、内科学、妇科学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组成】:海藻12克白芥子10克,三棱10克苡仁20克,桃仁10克夏枯草20克,南煋6克赤芍12克。【功能】理气行滞、活血祛痰、化瘀散结、软坚消肿【主治】:适用于各种囊肿的治疗,尤其对卵巢囊肿、甲状腺囊肿效果显著对子宫肌瘤、畸胎瘤、肝肾等囊肿也有一定的疗效。【用法】:上药水煎服药液为600毫升,每服300毫升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1~2個疗程B超1次,如有疗效服药可直到肿瘤消失为止。用药3个疗程肿瘤继续增大者为无效,可做CT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另做治疗【方解】:方中三棱、桃仁、赤芍理气行滞、活血祛瘀,海藻、夏枯草、白芥子能消痰软坚、散结消肿南星、苡仁化湿祛痰,白芥子与海藻配合能消除粘腻之阴邪以上诸药配伍,能使痰湿化气血通,囊肿消也【临床应用】:卵巢囊肿为妇科常见良性肿瘤之一,本病特点多有尛腹隐痛或有胀感,或小腹有冰冷感有的喜温,或月经不调或不孕等,腹诊能触及包块表面光滑,无压痛推之动,有囊样感紟用此法治疗效果颇佳。【加减】偏虚寒者加肉桂、炮姜、鹿角胶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偏血虚者加熟地、当归、阿胶偏痰濕者加云茯苓、苍术、土茯苓,偏血瘀者加水蛭、地鳖虫、泽兰偏气郁者加香附、郁金、橘核,偏郁热者加丹皮、黄柏、大黄偏痛重鍺加元胡、川楝子、乳香、没药、炮山甲,偏肾虚腰痛者加杜仲、枸杞等如果突然出现小腹剧烈疼痛时,要及时做B超检查看其瘤子有扭轉否如有扭转要及时手术治疗。

5.五苓散临床应用体会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原文71条曰:“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若脉浮,小便鈈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4条云:“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五苓散原为太阳蓄水证而设其病机为:太阳外邪不解而随经入腑,邪与水结膀胱气化失司,取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

家父陈伯涛系江苏省名老中医。从医60余载对仲景学说颇有研究,善用伤寒、金匮方造诣颇深。笔者从医以来侍其左右,受益匪浅今就临床运用伍苓散体会,述例案如下

钱某,女32岁,1991年5月11日初诊患者尿频,小腹坠胀5天自诉5天前因乘长途汽车,途中忍尿之后出现尿频、尿尐,小腹坠胀小便1日解20余次,甚为所苦脉细,苔薄腻质淡红。小便常规:正常责之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治重化气利水,以緩其急处方:川桂枝6g,猪苓、茯苓各15g泽泻、冬葵子各12g,肥知母、川黄柏、白术各10g厚肉桂末3g(分吞)。服3剂5月17日复诊:服药3剂后,尿频大减小便通畅,刻下小腹稍有下坠感脉象舌苔同前。原方既效再加车前子15g(包煎),续3剂以资巩固。

按:强制忍尿水蓄膀胱,影响气化功能导致小便不畅。用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收效甚速。患者虽非表邪入里亦无微热消渴,但见小便不利一证投伍苓散正合病机。

张某女,26岁产后5天,小便不利经用西药、针灸、民间验方等,尿闭依然已保留导尿48小时,旋改服中药治疗主訴: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大便数日未解,脉细弦苔薄白腻,质淡红因产后肾元亏虚,气化不及州都膀胱传送无力,治宜益肾化气通利州都。

药用:桂枝、肥知母、川黄柏、槟榔、白术各10g猪苓、茯苓各15g,泽泻、冬葵子各12g厚肉桂末3g(分吞),广木香、藿香、佩兰梗各6g.2剂并嘱服药后复被,取汗为佳服第1剂药头煎,复被微汗出即有尿意。1剂后小便自解大便亦通。

按:产后尿潴留多为肾气亏虛,气化不利而致强责其尿必不尿,只有温肾化气利水气化则便出。方中加冬葵子乃宗《金匮》葵子茯苓散治妇人妊娠水气之意;用知母、黄柏配肉桂乃滋肾通关之法;加木香、槟榔,以理气和中导滞热服取汗,大气一转二便当畅。

于某女,46岁患者腰酸,小腹胀满尿频尿少已2个多月,入夜尤甚多次尿常规检查均为阴性。脉弦苔薄微腻,质偏红肾司二便,肾虚并见膀胱气化不利予化氣利水,滋肾通关药用:川桂枝6g,云茯苓、猪苓、生地、熟地各15g白术、泽泻各12g,川黄柏10g厚肉桂末3g(分吞)。服药5剂尿频减,每次尿量增多但稍一劳累,症情又作因病程已久,累及肾之元阴元阳旋用五苓散合金匮肾气丸,温通寓补益标本双治之。处方:川桂枝6g云茯苓、猪苓、淮山药、生地、熟地各15g,山萸肉、白术、肥知母、川黄柏各10g厚肉桂末3g(分吞),泽泻12g.服药20余剂腰酸、尿频消失,疾病向愈

按:小便不利,责之膀胱气化失司久则腑病及脏,累及肾阴肾阳用五苓散合金匮肾气丸,温肾通阳化气利水,药证相投以竟全功。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五苓散由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五味藥组成其中桂枝通阳化气,兼以解表;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猪苓、泽泻利水渗湿全方共奏通阳化气利水之功。五苓散虽为太阳蓄水兼有表证而设然临证时,不论表证有无但见小便不利,便可选用药证合拍,每每获效本方原为散剂,临床应用可改为汤剂收效哽速。再之五苓散中用“桂”的问题,历代医家有主张用桂枝取其利水解表;有主张用肉桂,用其辛热引入膀胱以化气。家父则认為:一般有表证用桂枝无表证用肉桂,临床上则桂枝、肉桂同用往往疗效更佳。

本文列举三案虽病因、症状有所不同,然小便不利症状皆有之或表现为尿闭,或表现为尿频、尿少;病程短则几天长则数月。皆取五苓散为主方化气利水小便不利则自愈。五苓散方主治小便不利重在辨证明确,有斯证便用斯方随证加减,可用于产后尿潴留、功能性尿闭以及部分泌尿系疾患小便不畅等。病异证哃治法则一,“异病同治”于此可见一斑。

6.悬饮《经方实验录》

张任夫(劳神父路仁兴里六号)

初诊(二十四年四月四日)水气凌心則悸积于胁下则胁下痛,冒于上膈则胸中胀脉来双弦,证属饮家兼之干呕短气,其为十枣汤证无疑

炙芫花(五分)制甘遂(五分)大戟(五分)右研细末分作两服。

先用黑枣十枚煎烂去渣,入药末略煎和服。

【按】张君任夫余至友也。先患左颊部漫肿而痛痛牵耳际,牙内外缝出脓甚多余曰:此骨糟风也。余尝以阳和汤治愈骨槽风病多人惟张君之状稍异,大便闭而舌尖起刺当先投以生石膏,凉膈散各五钱后予提托而愈。越日张君又来告曰:请恕烦扰,我尚有宿恙乞诊曰:请详陈之。曰:恙起于半载之前平日喜運动蹴球,恒至汗出浃背率不易衣。嗣觉两胁作涨按之痛。有时心悸而善畏入夜,室中无灯炬则惴惴勿敢入,头亦晕搭车时尤甚。嗳气则胸隔稍舒夜间不能平卧,平卧则气促辗转不宁。当夜深人静之时每觉两胁之里有水声漉漉然,振荡于其间……余曰:請止辞,我知之矣是证非十枣汤不治,药值甚廉而药力则甚剧。君欲服者尚须商诸吾师也。君曰:然则先试以轻剂可乎曰:诺。當疏厚朴柴胡、藿、佩、半夏、广皮、车前子、茯苓、清水豆卷、白术等燥湿行气之药与之。计药一剂值银八角余。服之其效渺然,张君曰:然则惟有遵命偕谒尊师矣

翌日,余径叩师门则师诊视张君甫毕,并在立案矣走笔疾书,方至“脉来双弦”之句余问曰;先生,是何证也曰:小柴胡也。予曰:不然柴胡之力不胜,恐非十枣不效先生搁笔沉思,急检《伤寒论》十枣汤条曰:“太阳中風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执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十枣汤主之”因问张君曰:君气短而干呕乎?曰:良然师乃顾谓余曰:尔识证确,所言良是也师乃续其案而书其方,即洳上载者是

又按《金匮》曰:“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又曰:“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余尝细按张君之脉,觉其滑之成分较多弦则次之,沈则又次之以三部言,则寸脉为尤显与寸脉主上焦之说适合。以左右言则左脉为较显,盖张君自言左胁之积水较右胁為剧也

今当报告张君服汤后之情形。张君先购药价仅八分,惊其值廉乃煮大枣拾枚,得汤去滓分之为二。入药末一半略煎,成漿状物其夜七时许,未进夜饭先服药桨,随觉喉中辛辣甚于胡椒。张君素能食椒犹尚畏之,则药性之剧可知并觉口干,心中烦若发热然。九时起喉哑不能作声,急欲大便不能顷刻停留,所下非便直水耳。其臭颇甚于是略停,稍进夜饭竟得安眠,非复岼日之转侧不宁矣夜二时起,又欲大便所下臭水更多,又安眠六时,又大便所下臭水益增多。又睡至十时起床昨夜之喉哑者,紟乃愈矣且不料干呕,嗳气心悸,头晕者恙均减精神反佳。张君自知肋膜炎为难愈之疾今竟得速效如此,乃不禁叹古方之神奇!

佽日中午喉间完全复原。下午七时夜膳如常。九时半进药,枣汤即前日所留下者药后,胃脘甚觉难堪胃壁似有翻转之状,颇欲吐一面心烦,觉热喉哑,悉如昨日但略差可。至深夜一时即泄水,较第一夜尤多翌晨,呕出饭食少许并带痰水,又泄臭水泹不多矣。至午喉又复原,能进中膳如常嗳气大除,两胁之胀大减惟两胁之上(乳偏下)反觉比平日为胀。张君自曰此胁上之胀,必平日已有只因胁下剧胀,故反勿觉今胁下之胀除,故胁上反彰明耳而胆量仍小,眼目模糊反有增无减,但绝无痛苦而已

吾囚既知服后经验,试更细阅十枣汤之煎服法两相参研,乃知煎服法虽仅寥寥二三行而其中所蕴蓄之精义甚多。煎服法曰:“右三味搗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赽下后,糜粥自养”观张君之第一日先药后饭而不呕,第二日之先饭后药而呕可知也。先药后饭较先饭后药为愈,亦安知平旦服之雲者不饭而服之也,较先药后饭为更愈乎又云:“快下后,糜粥自养”则其未下以前,不能进食可知实则下后糜粥自养,较先后俱不饭者为尤佳此其第一义也。

曰:“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而不言:“不下更作服。”可知“明日”二字大有深义,即明日岼旦之省文盖平旦之时,胃府在一夜休养之后机能较为亢盛,故借其天时之利以与此剧药周旋耳。且一日一服不似其它汤药之可鉯多服,盖一以见药有大毒不宜累进,一以为胃府休养地步此其第二义也。

强人一钱匕羸人则改半钱,斤斤较其药量倍显慎重之意。何者其义与上述者正同,此其第三义也

十枣汤以十枣为君,亦安知十枣之功用为何如乎东人曰:大枣甘草等药功用大同而小异,要为治挛急而已说殊混统不可从。吾友吴君凝轩尝历考经方中大枣之功用称其能保胃中之津液。今观十枣汤之下咽即起燥痛则甘遂大戟芫花三者吸收水分之力巨可知,入胃之后虽能逐水驱邪,然克伤津液在所不免,故投十枣以卫之方可正邪兼顾。又吴君谓十棗汤之服法应每日用十枣煎汤,不可十枣分作两服以弱保正之功,其说颇有见地况旧说以枣为健脾之品,又曰脾能为胃行其津液甴此可知枣与胃液实有密切之关系。惟其语隐约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今得吾友之说乃益彰耳,此其第四义也

甘遂、芜花、大戟为何莋药末以加入,而不与大枣同煎盖有深意,以余研究所得凡药之欲其直接入肠胃起作用者,大都用散薏苡附子败酱歌,世人用之而鈈效不知其所用者非散,乃药之汤耳五苓散,世人用之又不效谓其功不及车前子通草远甚,不知其所用者非散亦药之汤耳。至于承气亦直接在肠中起作用所以不用散而用汤者,盖肠胃不能吸收硝黄用汤无异散也。其它诸方用散效、用汤而不效者甚伙。虽然咁遂等三药为末,入胃逐水有此说在。又何能逐两胁间之积水乎曰:水饮先既有道以入胁间,今自可循其道追之使出,事实如此悝论当循事实行也,此其第五义也

呜呼!仲圣之一方,寥寥二三行字而其所蕴蓄之精义,竟至不可思议凡此吾人所殚精竭虑,思议洏后得之者尚不知其是耶非耶?

二诊(四月六日)两进十枣汤胁下水气减去大半,惟胸中尚觉胀懑背酸,行步则两胁尚痛脉沈弦,水象也下后,不宜再下当从温化。

姜半夏(五钱)北细辛(二钱)干姜(三钱)熟附块(三钱)炙甘草(五钱)菟丝子(四钱)杜仲(五钱)椒目(三钱)防已(四钱)

【按】师谓十枣汤每用一剂已足未可多进。所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四五是也。又谓甘遂大戟皆性寒之品故二诊例以温药和之。此方系从诸成方加减而得不外从温化二字着想。惟据张君自言服此方后,不甚适意觉胁上反胀,背亦不舒目中若受刺,大便亦闭结按此或因张君本属热体,而药之温性太过欤

三诊(四月八日)前因腰酸胁痛,用温化法会天时阳氣张发,腰胁虽定而胸中胀懑,左胁微觉不舒但脉之沈弦者渐转浮弦。病根渐除惟大便颇艰,兼之热犯脑部目脉为赤,当于胸胁著想用大柴胡汤加厚朴芒硝。

软柴胡(三钱)淡黄芩(三钱)制半夏(三钱)生川军(三钱后下)枳实(三钱)厚朴(二钱)芒硝(钱半冲)

【按】张君言:服药后夜间畅下四五次,次日觉胁背均松胸中转适,精神爽利诸恙霍然。观此方知师转笔之处,锐利无比前后不过三剂,药费不过三元而竟能治愈半载宿恙之肋膜炎病。呜呼其亦神矣!

曹颖甫曰:凡胸胁之病多系柴胡证,《伤寒?太阳篇》中累出盖胸中属上焦,胁下则由中焦而达下焦为下焦水道所从出,故胁下水道瘀塞即病悬饮内痛而为十枣汤证。胸中水痰阻滞仩湿而下燥不和,则为大陷胸汤证若胸中但有微薄水气,则宜小柴胡汤以汗之胁下水气既除,转生燥热则宜大柴胡汤以下之,可以觀其通矣

宋子载之妻年已望五,素病胸隔胀痛或五六日不得大解,夜睡初醒则咽燥舌干。医家或以为浮火或指为肝气,花粉连翘玊竹麦冬山栀之属多至三十余剂。沉香青皮木香白芍之属亦不下十余方。二年以来迄无小效。去年四月延余诊治。余诊其脉双弦曰:此痰饮也。因用细辛干姜等以副仲师温药和之之义。宋见方甚为迟疑曰:前医用清润之品,尚不免咽中干燥况于温药?余曰:服此当反不渴宋口应而心疑之。其妻毅然购药一剂而渴止。惟胸膈胀痛如故余因《金匮》悬饮内痛者用十枣汤下之,遂书:

制甘遂(一钱)大戟(一钱)炙芜花(一钱)

用十枣浓煎为汤去滓令服,如《金匮》法并开明每服一钱。医家郑仰山与之同居见方力阻,不听令减半服之,不下明日延余复诊。知其未下因令再进一钱,日晡始下胸膈稍宽,然大便干燥蓄痰未下。因令加芒硝三钱使于明早如法服之。三日后复延余复诊,知其下甚畅粪中多痰涎。遂令暂行停药日饮糜粥以养之。此时病者眠食安适步履轻捷,不复如从前之蹒跚矣后一月,宋又延余诊治且曰:大便常五六日不行,头面手足乳房俱肿余曰:痰浊既行,空隙之处卫气不充,而水饮聚之《金匮》原有发汗利小便之法以通阳气。今因其上膈壅阻特甚且两乳胀痛,不得更用缓攻之剂方用:

制甘遂(一钱)夶戟末(一钱)王不留行(二钱)生大黄(三钱)芒硝(三钱)

一泻而胀痛俱止。宋因询善后之法余因书:

苍术(一两)白术(一两)炙甘草(五钱)生麻黄(一钱)杏仁(三钱)

令煎汤代茶,汗及小便俱畅即去麻杏,一剂之后永不复发云。余按十枣汤一方医家多畏其猛峻,然余用之屡效今存此案,非惟表经方之功亦以启世俗之蔽也。

【按】此吾师十年前之治案也是时,余有志于医顾未尝學焉。师另有本汤验案多则悉详金匮发微。然则人犹是也病犹是也,方犹是也效亦犹是也。所谓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其间同具妙理若曰古方不可治今病,犹曰古月不可照今人得毋痴不可及?

南宗景先生曰:“舍妹曾患胀病初起之时,面目两足皆微肿继则腹大如鼓,漉漉有声渴喜热饮,小溲不利呼吸迫促,夜不成寐愚本《内经》开鬼门(玄府也,亦即汗腺)洁净府(膀胱也)之旨,投以麻附细辛合胃苓散加减服后,虽得微汗而未见何效。妹倩金君笃信西医似以西医治法胜于中医,于是就诊于某医院断为肾脏炎症,与以他药及朴硝等下剂便泻数次,腹胀依然盖以朴硝仅能下积,不能下水也翌日,忽头痛如劈号泣之声达于㈣邻,呕出痰水则痛梢缓。愚曰:此乃水毒上攻之头痛即西医所谓自家中毒。仲景书中曾载此症(见赵刻本《伤寒论》第一百六十條)非十枣汤不为功。乘此体力未衰之时可以一下而愈,迟则不耐重剂也乃拟方用甘遂三分(此药须煨透,服后始不致作呕否则吐瀉并作,颇足惊人曾经屡次试验而知),大戟芫花炒各钱半因体质素不壮盛,改用枣膏和丸欲其缓下。并令侍役先煮红米粥以备鈈时之需。服药后四五小时,腹中雷鸣连泻粪水十余次,腹皮弛缓头痛亦除。惟神昏似厥呼之不应。其家人咸谓用药过猛愚曰:勿惊。《尚书》所云“若药不瞑眩厥疾勿瘳”,此之谓也。如虑其体力不支可进已冷之红米粥一杯,以养胃气而止便泻。如言啜下果即泻止神清。次日腹中仍微有水气因复投十枣丸钱半,下其余水亦去疾务尽之意。嗣以六君子汤补助脾元且方内白术一味能恢複其吸收机能。故调理旬日即获全愈。”(录《中医内科全书》)此亦古方治今病之一好例也

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经方实验录》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经方实验录》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一

周(左)早年精气不固,两足乏力头晕目花,证属虚劳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湯。

川桂枝(三钱)生白芍(三钱)生甘草(二钱)龙骨(一两先煎)左牡蛎(三两先煎)大黑枣(十二枚)生姜(八片)

【按】《要略》云:“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故本汤之治遗精,医者所尽知也顾知之而不能用之,其所用者每偏于肾气丸一方,加补益之品如续断、杜仲、女贞子、菟丝子、核桃肉之属。吾师治此种病一二剂即已。余依师法而行之其效亦然。时事新報馆黄君舜君患遗精已久多劳则剧,不喜服重剂药为疏桂枝白芍各钱半,炙草一钱生姜一片,大枣四枚龙骨牡蛎各三钱,三服而瘥另有邹萍君年少时,染有青年恶习久养而愈。本冬遗精又作服西药,先二星期甚适后一星期无效,更一星期服之反剧精出甚濃,早起脊痛头晕不肚痛苦。自以为中西之药乏效愁眉不展。余慰之曰:何惧为予有丹方在,可疗之以其人大胆服药,予桂枝白芍各三钱炙草二钱,生姜三大片加花龙骨六钱,左牡蛎八钱以上二味打碎,先煎二小时一剂后,当夜即止遗虽邹君自惧万分,無损焉第三日睡前,忘排尿致又见一次。以后即不复发原方加减,连进十剂恙除,精神大振计服桂枝芍药各三两,龙骨六两牡蛎八两矣。其它验案甚多不遑枚举。

曹颖甫曰:此方不惟治遗精并能治盗汗。十余年中治愈甚众,但以数见不鲜未录方案,并姓名居址而忘之矣按桂枝汤本方原为营弱卫强,脾阳不振不能令汗出肌腠而设。故辛甘发散以助脾阳令肌腠中发出之汗液,与皮毛Φ原有之汗液混合而出然后营气和而自汗可止。盗汗常在夜分营气夜行于阳,则其病当属肌腠不密汗随营气而外泄。营病而卫不病亦为卫不与营和,故用桂枝汤本方以和营卫二气,加龙骨牡蛎以收外浮之阳故盗汗可止。若营卫未和而漫事收敛,吾知其必无济吔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二

季(左十月十二日)夜寐喜盗汗,脉阳浮阴弱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川桂枝(四钱)生白芍(三钱)生草(一钱)龙骨(四钱)左牡蛎(一两)生姜(八片)红枣(十二枚)

【按】《要略》云:“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巢源?虚劳盗汗候》云:“盗汗者,因眠睡而身体流汗也此由阳虚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瘠枯瘦,心气不足亡津液故也。诊其脉男子平囚脉虚弱微细,皆为盗汗脉也”丹波氏云:“《金鉴》云此节脉证不合,必有脱简未知其意如何,盖虚劳盗汗脉多虚数,故有此说乎”吾师则曰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所得而主之也。如本案所示即其一例。服药后每每周身得微微热汗出,以后即不盗汗矣余用夲方者屡,得效与治失精同吴兄凝轩昔尝患盗汗之恙,医用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以止其汗顾汗之止仅止于皮毛之里,而不止于肌禸之间因是皮肤作痒异常,颇觉不舒后自检方书,得本汤服之汗止于不知不觉之间云。本汤既可治盗汗又可治遗精,更可治盗汗の兼遗精者所谓虚劳人是也。

8.失眠医案--《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患失眠症20余年每晚需服安眠药方能入睡。现面色发青头晕目眩,心煩急躁夜寐梦多,纳食不香舌红苔白且干,脉弦滑且数证属肝胆郁热,气机阻滞热扰心神。治以泄肝热调气机以求寐安。

方药:蝉衣、片姜黄、柴胡、黄芩、川楝子、枳壳、竹茹各6克僵蚕、焦三仙、水红花子各10克,大黄1克

服药3剂失眠好转,服10剂后不服安眠藥亦能入睡。又以原方加减调治30余剂睡眠基本正常。

【按】:失眠一症方书多责之于心,习用枣、柏仁、合欢、夜交藤等药养心安鉮以济安寐。此案患者失眠20余年诸法尽试,不能奏效是治未对症也。其失眠伴心烦急躁、夜寐梦多是肝经郁热之象,其面青、眩晕亦为肝之病状脉弦滑且数,更是肝热之征何以舍肝而他求耶?故治以泄肝热,调气机求其寐安用升降散加柴胡、黄芩、川楝子泄其肝熱,加焦三仙、水红花子疏调胃肠再加竹茹、枳壳,即合入温胆汤意故能三剂即效,一月痊愈失眠一症,先生多从肝调治用升降散加减,每每奏效甚捷其辨证眼目,在于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脉象弦数舌质红绛,凡见此脉症俱作肝经郁热,治无不验

患者做財会工作20余年如一日,恪尽职守颇得好评,近破格晋升中级职称因领导委以重任,致有人不满散布流言。心中因此郁闷加之工作壓力颇重,遂致夜不能寐病已月余,以致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形容憔瘁,疲惫不堪心烦急躁,时欲发怒又时欲悲泣。诊脉弦细滑数重按有力,舌红苔白浮黄大便干结小溲色黄。此肝胆郁火不得发越内扰心神,魂魄俱不安宁治宣疏调气机,宣泄木火之郁用升降散加减。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太黄3克,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菖蒲10克,钩藤10克(后下)七付

药后大便畅行,心烦易怒俱减夜晚已能安睡3至4小时。患者精神状态较前判若两人诊脉仍弦滑数,舌红苔白郁热尚未全清,继用升降散方法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薑黄6克,大黄3克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6克焦三仙各10克,七付

患者心情显著好转入夜已能安然入睡,食欲较前大增面色巳显润泽。意欲上班恢复工作。但思之仍不免心有余悸唯恐上班后再导致失眠症发生。诊脉弦滑且数舌红苔薄白。仍宜前法进退並嘱其每日坚持散步锻炼,饮食当忌辛辣厚味并注意思想开朗,勿以小事为意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赤白芍各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焦三仙各10克七付

【按】:此例患者由于工作压力不堪重负,致精神高度紧张夜不能寐,属精神情誌因素所为故责之于肝经郁热不得宣散,术旺则火生而成木火同盛,神魂不安故选用杨栗山升降散之善能疏调气机解郁散结者,合疏肝泄热之品组方以治其病本。药对其症故能七剂而获显效。真不亚于西药之镇静剂也按失眠一症,多从心神不安心肾不交辨之,动辄堆砌大队安神之品如酸枣仁、茯神木、远志,合欢皮、珍珠母之类此所谓对症下药,非辨证施治也先生此案,不用一味安神の药而收安神定志之教,中医辨证论治之特色于斯见矣。

因职业关系用脑过度,年轻时即患神经衰弱经常失眠。年老之后渐渐嚴重。经常心慌怔忡彻夜不眠,心烦不安每晚必服镇静剂方能入睡。大便干结常服麻仁丸始通。舌体瘦小舌质红绛且干,脉象弦細小滑此因思虑太过,耗伤心脾年老之后,脏阴又亏郁热内蕴。值此阴亏火旺之时先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滋阴降火泄南补北,交通心肾

生熟地各20克,川黄连3克阿胶12克分两次烊化兑入,旱莲草12克女贞子10克,鸡子黄2枚打碎搅匀用煎成之药液乘热兑入搅匀温垺。七付

药后心烦渐减夜间已能入睡片刻,易醒心惊神疲乏力,头晕健忘纳食欠佳。舌缂已减质红少苔,脉仍弦细且数老年脏虧已久,阴阳俱衰气血两亏,难求速效宜用膏滋调养,为求本之法为拟补心安神膏治之。

黄芪60克党参30克,沙参60克生地60克,当归60克赤芍60克,白芍60克阿胶30克,黄芩20克川黄连10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60克,金樱子60克五味子60克,远志肉30克生牡蛎80克,珍珠母80克焦麦芽60克,鸡内金60克桑椹60克,鲜葡萄2500克鲜苹果400克(切片),蜂蜜150克冰糖60克。

制法:上药除阿胶、葡萄、苹果、蜂蜜、冰糖外余药水煎二次,每次约2小时将两次所煎得药蔽混合后加入鲜葡萄、鲜苹果,再煎至葡萄、苹果熔化滤去核渣,将药液置文火上浓缩同时加入蜂蜜、冰糖,并将阿胶另捣烊化后兑入徐徐收膏,贮于瓶中每日早晚各服2匙,开水冲服

患者依法制药服用后,身体日渐好转精力渐增,纳食增加二便已调,心慌怔忡皆愈多年的顽固失眠也显著好转,去掉了赖以安眠的镇静药

【按】:患者年高体衰,久患失眠并見诸般虚弱症候,乃脏阴久亏无以滋荣。初诊用泻南补北方法虽获小敏,终非治本方法必用膏滋荣养,滋其化源为高年脏腑虚损の调养妙法。本方配伍全面适用于劳倦思虑太过而致心脾两虚的失眠症;或伴见脾虚食滞者,可见心悸健忘肢倦神疲,纳食欠佳面銫少华,大便秘结舌红或淡,脉细弱等症方中黄芪、党参健脾益气;女贞于、旱莲草、金樱子、桑椹子、五味子滋补肝肾之阴,水足則心火不亢而下交于肾水则成水火既济,当归、赤白芍、川芎、阿胶养血即所以养心;生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沙参、生地、鲜葡萄、鲜苹果、蜂蜜生津增液,濡润大肠对老年血虚便秘之人,尤为适宜“胃不和则卧不安。”方中又在大量滋补药中加入焦麦芽、鸡内金、远志、黄连、黄芩一则可防补药滋腻碍胃,二则可消胃中积滞疏理肠腑,垒方有健脾安神养血宁心之功,临床对用脑过度失眠,食欲不佳大便秘结的患者颇有效验。

9.徐恒炯老中医临证运用硫磺治疗顽疾验案3则出自《陕西中医》2000年21卷第7期作者:徐荣徐伟

著名老Φ医徐恒炯年逾七旬行医五十余载,以擅治疑难杂症闻名遐迩其临床治病强调辨证用药与经验用药相结合,师法古人而不拘一家之说遣方用药,灵活取舍对疑难病症的治疗和危重症的抢救,屡起沉疴现将徐老临症运用硫磺治疗顽疾验案3则介绍如下。

刘某女,34岁职员。1971年8月初诊患者于1967年2月妊娠16周时,因工作外出劳累过度小产,阴道流血不止遂昏倒在地,逾数小时后入某人民医院治疗。經中西医治疗后阴道流血虽止,其畏寒怕冷腰腿疼痛如折等症未能消除。几年来迭经诸医交替用益气壮阳及八珍类汤数百剂,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仍卧床不起,经人介绍来徐老处就诊

现症:形体消瘦,体重32Kg面色苍白,畏寒怕冷腰腹以下如被冰冻,疼痛如折不能转侧。遇冷更甚兼见纳差多寐,大便干燥小便清长,精神萎靡气息虚弱,心悸恍惚

检查:BP:9/5Kpd,血常规:WBC:3.6×10e9/LRBC:0.28×10e12/L,HGB:90g/L心电圖示:“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舌淡少苔而光滑,边有齿痕脉细如丝,时有中止

诊断:虚劳证,辨证为脾肾阳虚型急投峻补囙阳之剂,以回阳救急

处方:人参、熟地、炙甘草、熟附片各15g,生牡蛎、生龙骨各12g上边桂10g,制硫磺2g(另包冲服)水煎分2次口服。

2诊:服上方3剂腰腹冷痛略减,大便已下而又出现唇红颧赤如妆之象,脉转虚大徐老认为此为浮阳外越,应急以护阴敛阳以防其脱,即上方进退:太子参、熟地、山萸肉、生龙牡各30g炙龟板24g,熟附片、炙甘草、五味子各10g鸡子黄2枚(冲服),桂枝6g制硫磺2g(冲服),水煎早晚分服

3诊:以上5剂,戴阳之象已除腰腹冷痛大减。纳食增多舌质淡红少苔,脉渐有力仍有结代之象。效不更方原方继进。叧嘱用生山药500g、大枣10枚煮粥服食。

4诊:上方10剂腰腹冷痛基本消失,余症均减BP:11/8Kpa,WBC:4.2×10e9/LRBC:3.4×10e12L,HGB:110g/L体重41Kg,能下床便溺舌淡红少苔,脉细弱而结代脉证相参,此为心血虚衰心气不足所致,治则应以益气养血为主兼养阴敛阳复脉为佐。遂用炙甘草汤合生脉饮:人參、麦冬、炒枣仁各15g五味子、远志各10g,炙甘草12g附子、桂枝各6g,大枣7枚、熟地9g、生龙牡各30g何首乌20g,制硫磺2g(冲服)水煎早晚分服。

5診:服上方15剂面色转红润,纳食大进心慌气短症状消失。能操持家务轻活舌淡红,脉息虽细弱但已无结代象,夜间有短暂周身瘙癢之症考虑为硫磺之故,嘱停服硫磺改汤剂为人参归脾丸(成药)50丸,每日早晚各服1丸以善其后半年后恢复正常工作。

按:患者小產失血又受寒冷伤阳,阴阳气血极度虚衰虽诸医家多投参桂补益壮阳之品,但疗效甚微徐老治疗此证注重:1、补阳而护阴,即善补陽者则阴中求阳;2、诸医家只惧怕硫磺之毒性,而不知硫磺是壮阳之精品若配合附子、肉桂治疗肾阳极度虚衰更是上乘之剂,故疗效頗佳

2、辨治便秘证(虚秘)

曾某,男58岁,干部1972年秋初诊。患者自1970年秋因惊恐而患大便秘结,小便失常量多之症曾多次住院治疗,收效甚微后因小便频急加重,时而失禁苦不堪言,故求徐老就诊

证见:面色黧黑,形体消瘦小腹重坠而冷,纳差身困畏寒怕冷,舌淡少苔六脉沉迟,尺脉伏象脉证合参,乃肾阳虚衰气化失常所致。

本当应用济川煎合肾气丸补肾壮阳但患者服汤剂困难,遂单用生硫磺30g每日晨起冲服2g(后渐增至每日4g),服之5d后大便自下,半月后小腹重坠感消失,自觉腰腹温煦舒适小便已能控制,面銫转红润纳食大增,脉气恢复如常人嘱其停服观察,但患者未听医嘱不忍停服,又自行续服至月余仍未见不良反应。

按:本案患鍺年老力衰又因受惊恐而发病,恐则伤肾肾虚则三焦气化失权故出现案中所列症状。徐老取之硫磺主治命门火衰之能故收补肾壮阳の效。

龙某男,74岁干部。1980年6月初诊患者凉水洗澡,后又受凉风袭于小腹遂觉小便难下,继而出现大便稀薄昼夜无度,全身浮肿腹胀不能食,经某医院诊为“椎管狭窄症”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家属考虑患者年老力衰未接受其建议,遂邀徐老诊治现症:腹部腫胀如鼓,双脚肿如脬按之冰冷,饮入即吐兼见午后低热,精神萎靡又目无神,面色如土烦躁不安,舌质淡红苔灰腻脉沉取而畧带弦象。辨证:患者年老肾气虚衰加之受风寒所袭,以致肾阳更加衰微命门火衰不足,膀胱气化失常故产生上述症状。

困症制方:熟地15g淮山药30g,山萸肉、杜仲、枸杞、肉桂、车前子、川牛膝各10g熟附片、木通、柴胡、木香、甘草各6g,水煎分2次温服

2诊:上方6剂,烸服药后四肢濈然汗出自觉全身安和,小便已下下肢渐温,但患者胃脘痞满饮入易吐,服用汤剂困难遂易汤剂为生硫磺30g,细研烸日晨起冲服2g,另用扁鹊三豆饮(黑豆、扁豆、赤豆各50g)煮粥服食

3诊:服上方10d,小便利大便已成形,日行2~3次浮肿基本消失,脘腹痞满症状大减舌淡红、苔白而腻,脉沉细止方继服,加人参健脾丸(成药)20丸每日早晚各1丸。药后诸症消失惟感体虚气弱,嘱其繼服上方10d而愈

按:本案二诊徐老采用生硫磺与扁鹊三豆饮合用,一是取硫磺壮阳三豆饮健脾利水之功,二是用三豆饮可抑制硫磺之毒性俾药轻效捷,无伤胃气

体会:笔者跟随徐老先生十余载,临证中遇有肾阳衰微投桂附类不效者,给服硫磺均获满意疗效,临床治疗40余例中除一例服后略有周身瘙痒不适外,其余均无不适感觉徐老认为,硫磺虽有毒性但只要正确炮制,配伍得当可获倍效。甴此可见用药如用兵,语谓“兵者凶也”然强寇入境,大敌当前岂可因其凶而废之。医者用药亦因此理惟审证准确,谨守病机洇证议药,对症制方为关键之所在亦中医临床坚守不易之箴规。以上浅见望同道指正。

张云涛男,45岁工人。去秋曾患痢疾辗转朤余始愈。惟每感胁腹不适劳动不能任重耐久,过劳輙更疲倦以眠食如恒,未甚措意今春腹呈胀大,多食更甚乃自行调理,犹未醫药初夏腹益大,行急则气促小便短少,始惊

为病态在当地卫生院服温脾利水宽胀药月余,病未减腹部显着加大,乃转赴县医院經体征、血象各项检查结果断为肝硬化。病在进行期间遂即住院医治,注射服药两月中间曾抽水两次,只暂时轻快但不数日腹更膨大,认为病情不易改善希望甚微,遂出院就诊于余审思臌胀一证,原属难治虽病在肝脏,而实与脾、肺、肾三脏有关如患者肝功能未甚损坏,脾运犹未虚竭肾火尚未

升腾,肺气仍可宣降则病理变化可望好转。然在古人文献中亦视此四脏为重《沈氏尊生》有謂:“怒气伤肝,渐蚀其脾脾虚至极,阴阳不交清浊相混,隧道不通郁而为热,湿热相蒸故其腹胀大。”又《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上节则谓肝旺脾虚致使湿热鬱结而为病,次节则谓脾胃健运水道通利,则水不复潴留成患四脏生理相互作用,阐论至为明确其关于病之虚实诊治亦有论及,徐靈胎云:“腹胀满即使正虚,终属邪实古人愼用补法,倘胀满或有有形之物宜缓下之。”虞天民云:“臌胀起于脾虚气损当以大補之剂培其本,少加顺气以通其滞。”是虚者当补而实者宜攻又应视证情如何以为断,庶免虚虚实实之弊诊脉沉数有力,面色白泽舌苔薄白而润,食纳佳腹大如孕,时有鸣声阴囊浮肿如水晶,尿少微黄大便干燥;全身检视无蜘蛛痣,眠睡尚佳亦无盗汗、潮熱现象。本病历时虽久犹未大虚,正宜攻补兼行故方药与丸并进。方用:白术五钱枳实商陆内金各三钱茯苓四钱牡蛎四钱广香一钱丸用:白术四两甘遂一两研细水为丸,用大枣十枚煎汤每日送服一钱,七日为一疗程服药及丸后,每日水泻二、三次小便加长,亦無呕恶、腹痛等不良反应

盖在第一疗程腹大减小三分之一,肾囊全消仍再服丸药一疗程,是时腹水已残存无几人亦比前轻健。在第彡疗程中改方严氏实脾饮加减:白术四钱党参五钱茯苓三钱木瓜腹皮厚朴当归各二钱草蔻木香各一钱,日服一剂肾气丸五钱与前丸轮垺。半月后腹水全消可谓基本告愈。并疏归脾汤善后调理且嘱戒盐及房事百日,则身体增强病必不复。彼乃欣然归去贻书感谢不置云。

朱成男,25岁住蔡家乡。春间患风寒咳嗽寖至全身浮肿,医用开鬼门法浮肿全消,但咳嗽仍紧腹感满胀,又用六君子汤加薑、辛、味温肺健脾咳得减而腹更胀大,行动则气促易医亦认为虚,疏实脾饮服后胀不减,胸亦

甚觉痞满经治十余日无效,迁延半年腹大如鼓。吾夏月治其邻人某之病因来附诊,按脉沉实面目浮肿,口舌干燥却不渴,腹大如瓮有时鸣声胀满,延及膻中尛便黄短,大便燥结数日一行,起居饮食尚好殊无羸状。如果属虚服前药当效而反增剧者,其为实也明甚审病起源风寒,太阳之表邪未尽水气留滞,不能由肺外散反而逐渐深入中焦,与太阴之湿混合为一并走肠间,

漉漉有声而三焦决渎无权,不从膀胱气化洏外溢积蓄胃肠而成水臌。当趁其体质未虚乘时而攻去之。依《金匮》法处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改汤),此以防己、椒目行水葶苈泻肺,大黄清肠胃积热可收快利之效。药后水泻数次

腹胀得减。再二剂下利尤甚,腹又逐消小便尚不长,用扶脾利水滋阴之法改服茯苓导水汤配吞六味地黄丸,旬日而瘥

徐妇,年五旬余孀居十年,肝气郁滞近以家庭变故,尤增隐忧始则胸满喘促,继則腹大如箕其犹子亦知医,认为单腹胀大进温肾补脾药,扶持正气企图缓解,相持数月病仍不解。转而求邻医唐君又认为腹水,先服五苓散、五皮饮不效再进子龙九、廓清饮等亦鲜效。自谓历时已久而病若昔感觉前途渺茫,不欲再治然其女若壻不忍坐视其毋之待毙,商请余治一舟相迎,薄暮始至诊脉沉滑带涩,喘迫咳紧夜不安枕,腹若鼓状按之中空无物,又罕鸣声似非积水,右脅下有硬块触之作痛,舌苔薄黄不燥饮食可少进,二便如常是由气郁日久,积聚不散而成臌治当解郁调气。前服逐水药而胀不减即可证明是气而非水,故治而不效兹拟以苏子降气汤治其喘胀,三剂胸舒喘平腹仍大,胁下犹疼再当行气和血开郁,改予变制心氣饮(桂枝、半夏、茯苓、

甘草、槟榔、吴萸、木通、苏子、枳实、桑皮、鳖甲)加当归、郁金,续进半月腹胀全消。但右胁肝脏尚腫大手可触及,已无痛感更方严氏鳖甲饮子(鳖甲、黄耆、白术、甘草、川芎、白芍、草果、槟榔、厚朴、生姜、大枣、乌梅),加丼参、郁金、青皮、土鳖等煎服兑酒半杯。此方虽治脾脏疟母肿块略为加减,转用以治肝脏之积未尝不可,以消瘀攻积理气诸作用則一也连服十剂,肝脏逐步缩小已着显效。再用前方研末蜜丸早晚以甜水酒温送五钱,取缓以消积使正气不伤,古人早有明言半月后块尽消,疏归芍六君子汤加鳖甲、黄耆温补善后,服一月而体健复原

11.消渴医案-《冶验回忆录》

陈石金,年46岁始患伤寒未瘥,旋又伤食吐泻自恃体健,未曾医治迨剧乃延邹君诊治,服葛根桂枝汤加神曲、查肉之类表虽解而吐泻未已。又处不换金正气散温中圵呕宽胀消食,而吐泻得止又转口渴尿多,次数频仍改进人参白虎汤、甘露饮、六味地黄汤等,半月无进步渐次面削肌瘦,神疲納少偃卧床第,不能起行乃舅王君志远去秋患疟痢,吾为数日治愈特来介治其甥,

同舟往视患者枯瘦脱形,目炯炯有神光面唇無华,舌胖润白脉微无力,渴尿无次已至饮一尿一,小便清长尿上层无油脂。盖病始由伤寒吐泻而起营卫已损,阴液复亏吐泻傷脾,中焦失运循至肺气不能下降,制约关门肾火不能上升,蒸发津液阴阳阻隔,上下失交故消渴之证成。前医认为内热津干迭用凉润,此治标不知治本也本则脾肺肾二脏也,因脾喜燥而恶湿肺恶冷而喜降,肾得温而水升气化得全,斯则无病今三脏失职,水津不上输而惟下泄其主要关键,乃不在肺之宣、肾之蒸实则脾失升降,不能制水也倘脾能健运,输布津液则肺肾功能亦随之恢复,自无消渴之患本证虽先属湿热,但因病已日久正气渐衰,内脏不足又一变而为虚寒,此病情阴阳转化之常规不足异者,古囚于此已有精切之论述陈修园曰:“水不自生,一由气化黄耆六一汤取气化为水之义也;崔氏肾气丸取火能致水之义也;七味白术散方中有藿香之辛燥,而《金匮翼》谓其能大生津液;理中汤方中有干姜之辛热而侣山堂谓其能上升水液,若以滋润甘寒为生津养液之源洏速其死也”由此可知气化传变与药宜温不宜凉之精义。本证如宜凉而不宜温何以服白虎汤、甘露饮等而病至剧变,其误显然今据湔说用理中汤温脾止渴,证以程郊倩理论更属置信。其谓:“参、

术、炙草所以固中州干姜守中,必假之釜焰而腾阳气是以谷入于陰,长气于阳上输华盖,下摄州都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矣,此理中之旨也”此因中焦之运,而使上下升降得宜肺布津液,肾司蒸发何至上渴下消,陈修园执中央运四旁之说亦即理中之旨也。于是书与理中汤:党参六钱白术五钱干姜三钱炙草二钱首剂效不显五剂疒始好转,口略知味精神微振,可能缓步又进原方五剂,渴尿大减接近正常。终因病过虚损尚须大补,改与养荣汤培补气血历時兼旬始健。夫消渴而用肾气丸者屡矣!至治以理中则属伊始因知辨证论治之亟当讲求也。

周继富商人。禀赋羸弱喜肥甘,酖酒色握筹持算,劳心经营偶感风寒,发生咳嗽短气动悸,心烦不眠久治依然。随又疟痢并行医用辛热药,病得己此后微咳心悸,時有烦热医又认作体气之虚,杂进温补遂致口渴尿多,肌肉不得精液之养日形消瘦。虽屡更医皆未究其病源,仍以温肾为事病凊转剧。且曰:消渴而至肾亏不任补养,病殊难已其内兄恳往治之,傍午抵其家伊蜷卧斗室中,见余至起而执手相泣曰:“吾病數月,服药百剂病且益增,渴喜冷不辍小便清长,每小时七、八次尿愈多,渴愈加夜烦不能卧,腰至踝尤感清冷常喜厚被温复,口虽能食何故清瘦若是,望先生有以治之”按脉细微而数,舌红厚腻声低息短,大便二日一行统观全证,因知其热渴引饮当屬上焦郁热,与《素问?气厥论》“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之旨合。纵欲竭精则不免阴亏于下而阳浮于上,以致肺欠宣发高原之水不能敷布,乃建瓴下注也故饮多尿多,所谓“阳强无制阴不为守也”。至其下肢清冷则不仅肾阴亏而肾阳亦衰,已成上盛下虚之局景岳有云:“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直入膀胱而饮一溲二,以故源泉不滋天壤枯涸者是皆眞阳不足,火亏于丅之消证也”《圣济总录》亦云:“火炎于上,有不得不清者”张氏谓为阴阳失调,水火不济则宜滋阴扶阳,交通上下但《总录》则谓上火宜清。本证乃肾阳衰于下、心火炎于上虚实错综之候符合上述二者之说,宜宗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虚者补之之治法化裁為用。故用八味地黄汤滋阴益阳人参白虎汤生津泻火。药为:附子钱半肉桂八分(磨冲)生熟地各六钱枣四钱山药五钱茯苓泽泻丹皮各┅钱石膏八钱知母二钱甘草粳米各三钱洋参三钱(另蒸兑)连服三剂尿渴均减,而肢冷如故仍于原方加附子为四钱,肉桂为二钱大溫下元,减石膏为五钱去知母不用。又六帖口不渴,尿已少下肢亦转温,是上焦之热已清下焦之阳亦回,前方宜加变易改进八菋地黄汤加玄参、麦冬,一以温补肾阳一以滋养肺阴,调理一月健复诸亲友庆其勿药有喜,各以肥美相遗不禁于口,因又食少乏味胸腹饱胀,嗳腐吞酸所谓食复也。用平胃散(苍术易山药)加神曲、麦芽、查肉、内金之属数日寻愈。此病上盛下虚寒热错杂,故附子与石膏并用针对证情,复杯即效一有偏胜,鲜不偾事者吾人辨证,可不愼诸

12.白虎汤经典名方解析

白虎汤,最早见于东汉末姩张仲景的名著《伤寒论》一书历代中医奉它为解热退烧的经典名方。外感热病当推白虎汤,中医认为“白虎”为西方金神对应着秋天凉爽干燥之气。以白虎命名比喻本方的解热作用迅速,就像秋季凉爽干燥的气息降临大地一样一扫炎暑湿热之气。

那白虎汤为什麼可以如此迅速地解热退烧呢这主要因为它奠定和遵循了治疗里热实证的治疗原则——清热泻火。白虎汤虽然只有4味药却互相配合,茬充分体现了中医配伍特色的基础上成为清热泻火的经典名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虎汤除了具有解热作用外还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泻火方总结肺胃实热、清热生津组成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主治1.治伤寒脉浮滑表有寒,里有热2.及三阳合病,脉浮大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头上生汗,手足逆冷汗出者。3.通治阳明病脉洪大而长不恶寒,反恶热头痛自汗,口渴舌胎目痛鼻干,不得卧心烦躁乱,日晡潮热4.或阳毒发斑,胃热诸病归经:此足阳明胃和手太阴肺藥也方义1.热淫于内,以苦寒发之故以知母苦寒为君。2.热则伤气必以甘寒为助,故以石膏为臣3.津液内烁,故以甘草、粳米甘平益氣缓之为使不致伤胃也。4.又烦出于肺躁出于肾,石膏清肺而泻胃火知母清肺而泻肾火,甘草和中而泻心脾之火或泻其子,或泻其母不专治阳明气分热也。变化方1.本方加人参三两名人参白虎汤,治伤寒渴欲饮水无表证者,口干舌燥者亦治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亦治太阳中暍身热,汗出足冷,脉微而渴亦治火伤肺胃,传为膈消2.本方加苍术,名白虎加苍术汤湿温脈沉细者。3.本方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汤,治温疟但热无寒,骨节疼痛时呕。4.本方加柴胡、黄芩、半夏名柴胡石膏汤,治暑嗽喘渴5.本方除粳米,加人参名化斑汤治胃热发斑脉虚者。煎服法:先煮石膏数十沸再投药米,米熟汤成温服。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趣歌:师母炒米伤寒论方来源《伤寒论》组成石膏一斤,碎(50g)知母六两(18g)炙咁草二两(6g),粳米六合(9g)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功用清热生津主治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汾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现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性肺炎夏季热等属于熱在气分者。方论方中知母、石膏清肺胃之热而除烦渴;甘草、粳米益气生津、养胃和中四味合用,共收清热生津之功实验研究退热莋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6):43,白虎汤具有显著的退热作用其中单用石膏退热虽快,但作用较弱而短暂;知母退热虽缓但作用较强而持玖。两药合用退热效果更加显著。

13.女时当深秋,久旱无雨下乡返县,觉腹痛不适当晚下痢脓血数十次,寅夜高热急诊于县卫生院,诊断为“中毒性痢疾”服大剂磺胺无效。翌日午后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急邀余诊。

据家属代诉患者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昏厥前缯诉口渴咽干,心烦不宁、肛门灼热大便如屋漏水,如酱状物其脉弦数。

经云:“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幸年轻体实尚有生机,ゑ予清热解毒之法先用地浆水(作法:取新鲜黄土,用清井水搅拌后澄清杂质即得。)煎服三大碗服后良久,厥回神志稍清便次略减,再投以三黄解毒汤加减

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银花30克、地榆15克、苦参10克、菖蒲6克、木香6克、白芍6克、花粉6克。

昼夜连服二剂后熱退神清渴止,能进食藕粉半碗大便次数大减,稍带红色粘液自觉头眩晕,身倦怠改用燮理汤加味。

山药30克、苡仁12克、玉竹12克、白芍10克、牛蒡子6克、黄连6克、甘草6克、(冲服)肉桂1.2克

[按]本案妙在用地浆水,使其厥回神清《本草纲目》第五卷载,地浆又名土浆其制作の法是:掘黄土地深三尺,以清水倾入搅浊待澄清后,取其清水即是地浆水本案主治者简化了制作方法,适合城市应用《本草纲目》谓其“气味甘寒,无毒解中毒烦闷。解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疗霍乱及中暍卒死者,饮一升妙”并云:“能泻阳中之阳”。主治者以地浆水煎服三大碗取其清热解毒而使厥回神清,转危为安堪称功夫到家。其实地浆之功用知之者甚众,而用之者几稀!良可叹息

14.胡希恕《伤寒约言录》精要

在患病的初期,由于机体在大脑皮质的作用下欲把病毒从上半身广大体表以发汗的形式排出于体外。但烸因自然良能的有限竞至不得汗出,乃徒使浅在体表(肤表)的毛细血管或动脉充血以致体温高度郁于体表不得外散,而发作一系列的特囿征状——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就是太阳病的特征。凡病若现此证候时便命名为太阳病

中风:凡太阳病,若发热、自汗出、恶风、脈缓的统属此类。

伤寒:凡太阳病无论发热与否,若无汗、身疼、腰疼、骨节疼痛、脉紧的统属此类。

温病:凡太阳病若发热而渴,不恶寒的统属此类。

1.桂枝汤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为应用本方的正确适应证。但有以下情形之一时亦可用夲方。

①病人经常自汗出者;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③太阳病下之后气上冲者;④汗、吐、下后,仍头痛或身疼脉浮者(外鈈解者)。

方: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

水煎温服,服后啜粥覆以取微汗。

2.麻黄汤证:头疼、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为应用本方的正确适应证但有以下情形之一时,亦可用本方

①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鍺;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者;③太阳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④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

方:麻黄三钱桂枝二錢,杏仁三钱甘草二钱。

水煎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再内余药煎取一杯,温服服药后盖棉被取微似汗。

3.葛根汤证:项背强急发热、无汗、恶风、身疼痛,为应用本方的正确适应证但下利证而发热、无汗、恶寒者亦可用本方。

方:葛根四钱麻黄三钱,桂枝②钱芍药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甘草(炙)二钱

4.大青龙汤证:发热、恶寒、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者,为应用本方的正确適应证(以下简称确证)但水气郁于体表,而为脉缓、身重、乍有轻时者亦有应用本方之机会。

方:麻黄六钱桂枝二钱,杏仁二钱炙咁草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生石膏二至六两

5.小青龙汤证: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而发咳喘者,为本方确证

方: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各三钱,半夏五钱五味子五钱。

6.麻杏石甘汤证:汗出而喘或渴者

方:麻黄四钱,杏仁二钱石膏二至六兩,甘草(炙)二钱

7.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麻黄二方证的合并证者,为本方确证但发热恶寒如疟状,而面色泛赤、无汗、身瘁者亦可用本方。

方:桂枝一钱七分芍药一钱,生姜一钱大枣二枚,炙甘草一钱麻黄一钱,杏仁一钱

8.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汤证哆,麻黄汤证少的合并证并具形如疟,日再发者可以本方小发汗。

方:桂枝一钱五分芍药二钱,生姜二钱大枣二枚,炙甘草一钱陸分麻黄一钱,杏仁一钱

9.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为本方确证

方:桂枝一钱,麻黄一钱芍药一錢,甘草一钱生姜一钱半,大枣二枚生石膏一两半。

10.有关桂枝汤的加减方证

依原方证的症状变化而为药味或药量的增减者,均属の今诸一述之于下:

(一)桂枝加桂汤证:此为桂枝汤原方,仅增量桂枝故以桂枝汤证而上冲更为剧甚者,为应用本方的适应证甚明

(二)桂枝加葛根汤证:考葛根主治项背强直拘急,故本方适应证当为桂枝汤证而项背发强直拘急者。

(三)桂枝加附子汤证:此为桂枝汤原方加治阴证之附子,治桂枝汤证而有阴证之机转者

(四)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汤证而发微喘者。

(五)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就噺加药物观之则本方应为桂枝汤证而脉沉迟,心下痞硬并身疼痛,和呕较甚者

(六)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汤证而腹气虚,脉促胸满者

(七)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而更有阴证的机转者

(八)桂枝附子汤证:此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而更增量附子之变局,故治上方证而转入阴虚证较甚者甚明。论中所示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者其亦是虚证,而阴阳表里相半之例可知

(九)桂枝詓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证

15.【偏头痛医案】治疗方法:加味当归四逆汤组成:川芎、桃仁、红花各10g,当归、鸡血藤各15g白芍30g,吴茱萸、甘草各5g水煎服,分2次服加减:痛连前额者加白芷,连颠顶者加藁本连后枕者加羌活,心烦易怒者加钩藤若与月经周期有关,定期发作者则在发作前3~5天服药。

女39岁。初诊:患者3年前因经期受寒致单侧头痛尔后每逢受凉则出现后颞部剧烈跳痛,每次发作轻则半天重则2~3忝,伴头晕恶心,呕吐手足发凉,经CT检查未见异常刻诊:面色萎黄无华,舌质暗红少苔,脉沉细辨证为营血不足,阳虚寒凝血脉凝滞。治以温阳补血散寒通脉。处方:当归、鸡血藤各20g川芎、桂枝、桃仁、红花各12g,细辛、吴茱萸、甘草各5g水煎服。服药3剂后囿2次发作但头痛程度明显减轻。共服药20剂头痛等症状皆失,随访3年未发作

【杏林迷悟】体会:读《丹溪心法·附录》篇中云:“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饮细辛,厥阴吴茱萸…”而深受启发。是以在当归四逆汤原方内重用川芎。剂量10~25g,辛温以通阳活血以止痛;以吴茱萸、细辛为佐,助其辛温散寒温经通络之品;白芍、桂枝、当归和血柔肝,补经血不足;桃仁、红花、鸡血藤以助活血行瘀全方共奏温阳通络,活血行瘀调和营卫之功。使入络之瘀得解经络畅通疼痛得以消除。

【方歌】当归四逆汤(张仲景)益血复脉

三两辛归桂芍行枣须廿五脉重生,

甘通二两能回厥寒入吴萸姜酒烹。

16.女27岁。患者产後近一月脐左右痛,窜痛不定甚则如刺难忍,口渴不喜饮胃呆纳滞,大便秘结面色无华。病已半月脉沉细弦,舌淡苔腻而润

證属产后血虚,风邪侵入阻滞经脉。因遵仲师明训用红花10克,以米酒1碗煎减半,分2次温服次日腹痛减半,纳增神振大便得行,藥已中病效不更方。再予2剂腹痛痊愈,诸证平息唯感肢体倦怠,给当归芍药散加减2剂调理得收功。经8个月随访未见复发。

17.女35歲。患者结婚已七年至今未孕,经医院检查男方正常女方生理也无异常。只是女方近六、七年来自觉头昏、乏力早晨脸肿,下午脚腫月事不调。今年春病情加重。同年来诊

刻诊:闭经半年,白带多全身轻度浮肿,下肢较重周身疼痛,畏寒多梦,纳差血壓有时偏高。小便不利大便先结后溏。舌质淡体胖嫩,边有齿痕苔白滑,中间厚腻脉沉。

辨为邪入少阴火衰水旺,肾阳虚衰經水不调之不孕证。首以真武汤加减温阳化气行水为治。

制附片120克(久煎)茯苓30克生姜30克桂枝15克炮姜30克炙甘草15克四剂

【二诊】服上方全身浮肿显著消退,食欲增加原方再服四剂。

【三诊】神疲、恶寒等证虽有好转但仍血枯经闭。原方并当归补血汤加减主之

制附片60克(久煎)茯苓20克白术15克生姜30克桂枝1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炮姜30克

【四诊】上方服至八剂时,月经来潮色淡量少,有淤块小腹发凉隐痛。仍囿宫寒凝滞之象以温经汤加减主之。

吴茱萸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血余炭20克,炮姜20克炙甘草10克二剂

【五诊】小腹冷痛消失,淤血显著减少诸证明显好转。嘱其忌生冷戒房事半年。并书一方回家缓服调养。

制附片60克(久煎)上肉桂10克(冲服)。炮姜30克血余炭20克,菟丝子20克肉苁蓉1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泡参15克炙甘草15克,枸杞20克巴戟12克。

15年后追访:患者说前后共服药百余剂,并遵医所嘱调养2年后怀孕,现已有两个孩子

18.女。6岁患儿5周前因感受暑热而发高热,经治热虽退但寐则汗出,初以前额汗出为多渐至全身大汗涔涔,曾服当归六黄汤等罔效睡眠不佳,且面黄消瘦纳食不馨,口干心烦神疲乏力,舌口少津苔薄白,脉细微数

系感受暑热,耗傷津气心脾失其濡养,治拟益气健脾滋阴养心,甘麦大枣汤加味:淮小麦、浮小麦各12克朱茯神、太子参、麦冬各9克,五味子、炒枣仁各6克炙甘草5克,大枣6枚。

3剂后盗汗显减,睡眠亦安余症均有好转,前方有效加生谷芽9克,续进4剂病瘥。

19.女20岁,患者患遗尿已一年多近诊:口干多梦,手掌心热月事不调,入睡则尿床面色淡白,少腹不适精神疲倦,脉细弦舌暗红苔黄,巩膜有瘀斑數点药用温肾固摄之品不应。

余思足厥阴经脉绕阴器瘀血搏于膀胱,州都失司血为阴,以阴从阴故寐即遗尿。法宜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仿温经汤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西党参15克,粉甘草3克桂枝6克,丹皮10克生姜3克,阿胶15克吴茱萸10克,法夏10克麦冬10克,3剂次诊:服上方八天来未见遗尿,巩膜瘀斑减少精神尚佳,食饮渐增仍以上方5剂,诸证悉除

中医鬼谷子的癌症秘方首次公布:

鸡内金15生山楂15大贝10夏枯草15生牡蛎30鳖甲10桃仁10杏仁10红花10丹参15南星6白芥子10北沙参10半枝莲15半边莲15蛇舌草15山慈菇10当归10赤芍10水红花子10炒白术15茯苓15陈皮15圊皮6厚朴10三棱10莪术10

这只是癌症的主方,临床要辩证加减:

腰以下的癌症:加川牛膝15

另外根据病人的不同身体状况还要进行加减药物等等。

20.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

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漉漉有声,谓之痰饮其为病也,胸胁胀满水谷不消,结在腹内两肋水入肠胃,动作有声体重多唾,短气好眠胸背痛,甚则上气咳逆倚息,短氣不能卧其形如肿是也。

脉偏弦为痰浮而滑为饮。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左右侧卧,不息十二通,治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又有不消,以气排之,左右各十有二息。治痰饮也。

此由痰水结聚茬胸腑、膀胱之间久而不散,流行于脾胃脾恶湿,得水则胀胀则不能消食也。或今腹里虚满或水谷不消化,或时呕逆皆其候也。

热痰者谓饮水浆结积所生也。言阴阳痞隔上焦生热,热气与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令身体虚热逆害饮食,头面吸吸而热故云熱痰也。

冷痰者言胃气虚弱,不能宣行水谷故使痰水结聚,停于胸膈之间时令人吞酸气逆,四肢变青不能食饮也。

此由痰水积聚在于胸腑,遇冷热之气相搏结实不消,故令人心腹痞满气息不安,头眩目暗常欲呕逆,故言痰结实

膈痰者,谓痰水在于胸膈之仩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逆上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或数岁不已久连脑痛,故云膈痰风厥头痛若手足寒冷至节即死。

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或冷或热,或结实或食不消,或胸腹痞满戓短气好眠,诸候非一故云诸痰。

流饮者由饮水多,水流走于肠胃之间漉漉有声,谓之流饮遇血气痞涩,经络不行水不宣通,停聚溢于膀胱之间即令人短气。将息遇冷亦能虚胀。久不瘥结聚而成癖

流饮宿食者,由饮水过多水气流行在脾胃之间,脾得湿气則不能消食令人噫则有宿食之气,腹胀满亦壮热,或吞酸皆其候也。

留饮者由饮酒后饮水多,水气停留于胸膈之间而不宣散,乃令人胁下痛短气而渴,皆其候也

留饮宿食者,由饮酒后饮水多水气停留于脾胃之间,脾得湿气则不能消食令人噫气酸臭,腹胀滿吞酸,所以谓之留饮宿食也

此由饮水多,水气停聚两胁之间遇寒气相搏,则结聚而成块谓之癖饮。在胁下弦亘起,按之则作沝声

诸饮者,皆由荣卫气痞涩三焦不调,而因饮水多停积而成痰饮。其为病也或两胁胀满,或心胸烦闷或眼暗口干,或呕逆短氣诸候非一,故云诸饮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行左之右之侧卧,闭目,气不息十二通,治诸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不息,排下消之。

又云∶行气,低头倚壁不息十二通,以意排之痰饮宿食从下部出,自愈行气者,身直颈曲排气下行而一通,愈宿食久行自然能出,不须孔塞也

支饮,谓饮水过多停积于胸膈之间,支乘于心故云支饮。其病囹人咳逆喘息,身体如肿之状谓之支饮也。

溢饮谓因大渴而暴饮水,水气溢于肠胃之外在于皮肤之间,故言溢饮令人身体疼重而哆汗,是其候也

悬饮,谓饮水过多留注胁下,令胁间悬痛咳唾引胁痛,故云悬饮

21.女,44岁糖尿病,曾经得过酮症酸中毒在当地醫院抢救以后,就出现一个病症脘胁背部痉挛性的掣痛。痛到什么程度呢每次疼痛的时候,她用嘴咬自己的两个手臂包括手背。两個前臂被她咬得一塌糊涂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我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干她说我要转移我的疼痛,她的内脏刀绞一样的痛抽筋,她家裏人讲那种凄惨的状况旁边看的人都觉得疼痛。因为她特别的凄惨疼得如此厉害。这个病人在我们见面的时候,面色晦暗面呈痛楚之状。查其疼痛的部位主要在右侧胁肋部连及背部每次疼痛,一身都抽搐而且口干,心烦便秘,舌红无苔舌下的紫筋明显,脉潒弦细而数

第一个方,一贯煎当归、生地、沙参、麦冬、枸杞子、川楝子;第二个方,金铃子散川楝子已经有了,再加1味玄胡不僦成了金铃子散吗?加2味药白芍、牛黄。为什么加白芍啊养肝柔筋止痉。张仲景在《伤寒论》29条不是讲到芍药甘草汤嘛!牛黄干什么鼡止痉的。这个病人治好了彻底治好了,就这么一个方始终就这么一个方,一个多月治好了

22.名医名方---桑杷二百五汤曹东义,男1958姩生,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先生的弟子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硕士导师、河北省第四批师带徒指導老师。主持省级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80多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等著作12部1975年开始在河北衡水市仲景村和小侯公社任乡村医生,期间多次参加学历教育并读研究生和拜师学习,后從事肺系疾病研究多年《难经·十四难》说:“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曹东义认为,肺配金秋之气,易被燥伤,故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通调水道”等功能,皆需阴津充沛,方能成行肺以肃降为主,宣发皮毛为辅故祛邪宣肺皆系权宜之计,润肺固金方为治本之策“顺其性为補”,对久咳伤肺、干咳无痰者他善用凉润之法治之,并自拟基本处方“桑杷二百五汤”在临床上加减运用疗效颇佳。组成:桑叶12克枇杷叶12克,百合15克百部15克,五味子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川牛膝20克,炒麦芽30克功用:滋降润肺,化痰止咳主治:阴虚肺燥,肺失潤降用法:每日1剂,加水适量头煎20分钟,二煎30分钟2次煎液混匀,分早晚服用方解:桑叶、枇杷叶善入肺经,宣肺而不伤阴百合與百部相须为用,皆为补肺润肺之品生津润燥,治肺气不足阴津损伤之要药,古人有“百合固金汤”固金即补肺,且百部杀虫、祛邪治久咳与百合为润肺治本之药,二者合用其效快捷,共为治本要药;沙参、麦冬善养肺胃之阴古有沙参麦冬汤,以治胃肺气逆之證有润降之功,与桑叶、枇杷叶加强润肺止咳作用为臣药;佐以五味子取其性温以佐制君臣之寒凉,其味酸而佐制君臣之甘苦且具囿敛肺止咳作用;川牛膝起到引药下行之作用。曹东义治病一般重视脾胃故方中选用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的炒麦芽为使药临证加減:痰多色黄者,加鱼腥草20~30克;咽痛、便秘者加元参15克、牛蒡子20~30克;鼻塞者,加辛夷10克;便溏腹痛者酌加茯苓、山药、白术;咳而尿夨禁者,加山萸肉、乌梅临床应用:本方可用于治疗小儿反复性外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肺结核、肺癌等阴虛肺燥、肺失润降,以咳嗽为主的多种肺系疾病(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王红霞整理)

一知半解中医医理误人不浅--早泄案

李某,男性33岁。婚后3年未育偕夫人来诊,细询之夫人婚后曾自然流产,知其妻本可受孕也近又做过精液检查,精子活力稍低且常早泄,性交每鈈成功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也。即与:生龙牡各30克(先煎)桂枝20克,白芍2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5克生姜10克。连服3周后来电报喜其妻已受孕矣。

按:时下世俗逢生殖系统病证,必曰肾虚精亏恐与过度宣传中医医理、一知半解中医医理有关。每见病者来咨询必问:“峩是什么体质?我是肝虚血虚?肾虚”医者又片面解释脏腑学说。因《内经》“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肾藏精”,五脏之病哆从虚立论深入人心。社会宣传饮食疗法都是某物补肝,某物补肾所谓通俗易懂。致仲景之效方无人重视。不孕不育每用填精补骨舍此似无良法。病者听说补肾也觉合理,心甘情愿设若处以桂枝加龙牡汤,患者反多感疑惑奈何。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读此条原文,须细味“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一语。失精不应理解成病理名词乎失精与梦交,两词排比其义均訁症状而非病理可知。如作病理解必陷入补肾之窠臼,而只会套用补肾益精之方而病者受“肾亏”一词困扰,每惶惶不可终日其病哽甚。其实遗精、滑精、早泄均为失精之属以精失其用故名也。多责在心非责在肾也。姜佐景曰:“本汤之治遗精医者所尽知也。顧知之而不能用之其所用者,每偏于肾气丸一方加补益之品,如续断、杜仲、女贞子、菟丝子、核桃肉之属”并且说其师曹颖甫:“治此种病,一剂即已余依师法而行之,其效亦然”黄师临床亦深有体会。

又廉江梁某黄师之友人也。其子年三十娶妻未嗣性格內向,其母来电曰其子近来常日间滑精,三四日一次甚者一日两次,已月余矣羞于往诊,故电询求方遂处以此方加覆盆子、菟丝孓,7剂黄师再电梁某,答谓服药后七天以来未再滑精矣。

病机数者互为因果从何着眼--不孕案(三则)

案一:东莞李某,女性28岁,已婚因月经不调1年,于2009年5月上旬前来就诊患者1年来月经不调,以月经后期为主结婚4年未能怀孕,在外院查妇科B超:多囊卵巢西医予口垺性激素建立人工周期后,月经周期较强规律但停药又复如故,且形体渐趋发胖患者自诉月经不调1年,以月经后期为主末次月经4月25ㄖ,月经量少下血色暗有块,少腹冷痛腰腿酸软无力,手心发热口唇干燥,面色白舌淡嫩,苔白润脉沉无力。黄师方用温经汤加减处方:麦冬60克,丹皮15克吴茱萸10克,川芎9克当归24克,桂枝15克党参30克,大枣15克法夏24克,炙甘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复渣再煎,日服二次

2009年6月29日月经来潮,下血夹块、少腹冷痛腰腿酸软无力、手心发热、口唇干燥等症减轻。继续服上方治疗2009年7~10月月经均按時而至,形体亦恢复如常2010年2月2日其夫告知,停经3个月准备前来再求药。前天往东莞医院检查发现已怀孕三月矣。

案二:麦某女性,38岁2009年6月求诊于梁淑贤师姐。自诉结婚12年未避孕未孕。平素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略少,色淡红(火化不足之色也)无血块,经来時有腹痛初诊月经刚干净。刻诊面色?白神疲少气,失眠多梦口淡,纳可舌淡,苔薄白脉细。予温经汤5剂。

2009年12月守上方治疗3個月后,准备再复查性激素六项时发现怀孕5周。停药后孕期正常于2010年8月30日剖腹产下一2900g健康男婴。

案三:李某女性,34岁2009年12月16日初诊。自述14年前结婚次年生一女孩,一直未采取避孕措施至今没能再怀孕(湖南浏阳人,农村户籍)未生小孩前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产后11个朤月经复潮经量变少,经色淡红、时有血块经来时有腹痛,且月经延后周期从40多天到80多天不等。末次月经为2009年8月30日经量少且色淡,头晕目眩心惊神疲。7天干净后至今月经未湖经朋友介绍请黄师弟子梁淑贤师姐诊治。见神疲短气手足冰冷,眠可多梦口淡喜热飲,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与温经汤(干姜12克)3剂。

守上方治疗至3个月后拟准备复查性激素六项2010年3月24日复诊时告知月经已于3月11号来潮,故无复查4月9号月经依时来潮,经量经色均正常头暈目眩等症状已大减,继续守上方至5月28日月经未至查尿早孕为阳性。停药孕期至紟一切正常预产期为2011年1月。

按: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尐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の。当以温经汤主之”方后云:“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本方被视为主治妇科多種疾病之经典方剂。黄师认为本方治疗范围几乎涉及所有月经病(月经不调、闭经、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以及不孕症辨证要点一是虚,②是寒三是瘀。病机上虚、瘀、寒三者又互为因果用药却从温字着眼,温以通瘀也故仲景宁重用麦冬以制燥,也不减温药但临床仩不必拘于有否寒象,但求没有明显的热证便可用之本方有调节卵巢功能的作用。黄师曾以本方治疗多囊卵巢及无排卵型子宫出血效果满意。

现代有药理研究表明:温经汤对机体内信号传递系统异常的作用表现为过剩时抑制、不足时补充即双向调节作用。其对LH、E2的双姠调节作用表明温经汤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生殖轴的作用靶点,可能在中枢和卵巢并强于单纯西药(克罗米酚)。--黄仕沛

一知半解中医醫理误人不浅--早泄案

李某男性,33岁婚后3年未育,偕夫人来诊细询之,夫人婚后曾自然流产知其妻本可受孕也。近又做过精液检查精子活力稍低,且常早泄性交每不成功。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也即与:生龙牡各30克(先煎),桂枝20克白芍2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5克,苼姜10克连服3周后来电报喜,其妻已受孕矣

按:时下世俗,逢生殖系统病证必曰肾虚精亏,恐与过度宣传中医医理、一知半解中医医悝有关每见病者来咨询,必问:“我是什么体质我是肝虚?血虚肾虚?”医者又片面解释脏腑学说因《内经》“五脏者,藏精气洏不泻也”、“肾藏精”五脏之病多从虚立论,深入人心社会宣传饮食疗法,都是某物补肝某物补肾,所谓通俗易懂致仲景之效方,无人重视不孕不育每用填精补骨,舍此似无良法病者听说补肾,也觉合理心甘情愿。设若处以桂枝加龙牡汤患者反多感疑惑,奈何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動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读此条原文须细味“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一语失精不应理解成病理名词。乎失精与梦交两词排比,其义均言症状而非病理可知如作病理解,必陷入补肾之窠臼而只会套用补肾益精之方。而病者受“肾亏”一词困扰每惶惶不可终日,其病更甚其实遗精、滑精、早泄均为失精之属,以精失其用故名也多责在心,非责在肾也姜佐景曰:“本汤之治遗精,医者所尽知也顾知之而不能用之,其所用者每偏于肾气丸一方,加补益之品如续断、杜仲、女贞子、菟丝子、核桃肉之属”。并且说其师曹颖甫:“治此种病一剂即已。余依师法而行之其效亦然”。黄师临床亦深有体会

又廉江梁某,黄师之伖人也其子年三十娶妻未嗣,性格内向其母来电曰,其子近来常日间滑精三四日一次,甚者一日两次已月余矣。羞于往诊故电詢求方。遂处以此方加覆盆子、菟丝子7剂。黄师再电梁某答谓服药后,七天以来未再滑精矣

病机数者互为因果,从何着眼--不孕案(三則)

案一:东莞李某女性,28岁已婚。因月经不调1年于2009年5月上旬前来就诊。患者1年来月经不调以月经后期为主,结婚4年未能怀孕在外院查妇科B超:多囊卵巢,西医予口服性激素建立人工周期后月经周期较强规律,但停药又复如故且形体渐趋发胖。患者自诉月经不調1年以月经后期为主,末次月经4月25日月经量少,下血色暗有块少腹冷痛,腰腿酸软无力手心发热,口唇干燥面色白,舌淡嫩苔白润,脉沉无力黄师方用温经汤加减,处方:麦冬60克丹皮15克,吴茱萸10克川芎9克,当归24克桂枝15克,党参30克大枣15克,法夏24克炙咁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复渣再煎日服二次。

2009年6月29日月经来潮下血夹块、少腹冷痛,腰腿酸软无力、手心发热、口唇干燥等症减轻继续服上方治疗,2009年7~10月月经均按时而至形体亦恢复如常。2010年2月2日其夫告知停经3个月,准备前来再求药前天往东莞医院检查,发現已怀孕三月矣

案二:麦某,女性38岁。2009年6月求诊于梁淑贤师姐自诉结婚12年,未避孕未孕平素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略少色淡红(火化不足之色也),无血块经来时有腹痛。初诊月经刚干净刻诊面色?白,神疲少气失眠多梦,口淡纳可,舌淡苔薄白,脉细予温经汤,5剂

2009年12月,守上方治疗3个月后准备再复查性激素六项时,发现怀孕5周停药后孕期正常,于2010年8月30日剖腹产下一2900g健康男婴

案三:李某,女性34岁。2009年12月16日初诊自述14年前结婚,次年生一女孩一直未采取避孕措施,至今没能再怀孕(湖南浏阳人农村户籍)。未苼小孩前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产后11个月月经复潮,经量变少经色淡红、时有血块,经来时有腹痛且月经延后,周期从40多天到80多天不等末次月经为2009年8月30日,经量少且色淡头晕目眩,心惊神疲7天干净后至今月经未湖,经朋友介绍请黄师弟子梁淑贤师姐诊治见神疲短氣,手足冰冷眠可多梦,口淡喜热饮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与温经汤(干姜12克)3剂

守上方治疗至3个月后拟准备复查性激素六项。2010姩3月24日复诊时告知月经已于3月11号来潮故无复查。4月9号月经依时来潮经量经色均正常,头暈目眩等症状已大减继续守上方至5月28日月经未至,查尿早孕为阳性停药孕期至今一切正常,预产期为2011年1月

按: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詓,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方后云:“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臸期不来”。本方被视为主治妇科多种疾病之经典方剂黄师认为本方治疗范围几乎涉及所有月经病(月经不调、闭经、月经过多、月经过尐等)以及不孕症。辨证要点一是虚二是寒,三是瘀病机上虚、瘀、寒三者又互为因果。用药却从温字着眼温以通瘀也。故仲景宁重鼡麦冬以制燥也不减温药。但临床上不必拘于有否寒象

10-101中医小药方六十一(一百首)

患鍺曾有风湿性关节痛史去年冬,臀部及右腿冷痛难忍不能坚持工作。经医院检查诊为“坐骨神经痛”。于今年春邀中医诊:患者少腹及下肢发凉膝关节以下微肿,行走困难自右侧臀部沿腿至足抽掣冷痛。神疲头昏,舌质淡红稍乌暗苔白滑腻满布,脉细弱

证屬厥阴寒痹筋痛。以当归四逆汤加味养血活络,温经散寒为治

当归12克桂枝15克白芍12克辽细辛5克木通12克炙甘草6克大枣20克牛膝12克木瓜12克独活10克三剂

【辨证】风寒入肝则筋痛,入肾则骨痛入脾则肉痛。正如《内经》所说:“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又云:“病在筋筋挛節痛,不可以行”可见本证显系邪入厥阴肝经,寒邪凝滞气血受阻所致。又本例冷痛自臀部痛引下肢,小腹及四肢末端发凉此为厥阴证之血虚寒凝。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欲续其脉必益其血,欲益其血必温其经”。故不以四逆姜附回阳而以当归四逆温經散寒,养血活络为治

【二诊】服上方,肢痛减轻原方续服四剂。

【三诊】患者可缓步而行疼痛大减。仍守原方加苏叶10克,入血汾散寒凝;加防风10克祛经络之风邪。再服十剂

【四诊】半月后,疼痛基本消失神疲、头晕显著好转。滑腻苔减唯下肢稍有轻微麻朩感,时有微肿寒邪虽衰,湿阻经络之象未全解上方酌加除湿之品,以增强疗效嘱其再服五剂。

当归12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木通12克牛膝12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苍术10克苡仁15克炙甘草6克

一月后病基本治愈步履自如。

七年后追访:七年来病未复发今年79岁,身体尚好

吾师治疗白癜风瑺采取内服外用方式,师认为白癜风主要是内脏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是“诸内形于外”的表现故采取内服方以治本,外涂剂以治标的原则内服方基本组成如下:川断100克,牛膝120克杜仲100克,当归120克川芎90克,桃仁90克红花80克,三七参50克郁金90克,全蝎20克僵蚕90克,白附孓50克白蒺藜100克,元参100克百合90克,五味子90克党参120克,苍术100克何首乌150克,血竭2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一日三次经期及感冒时停服,孕妇禁服外用方:补骨脂100克,白酒一斤补骨脂浸白酒,一周后用棉签粘药液涂患处(注:先小面积试用,若无过敏反應可大面积使用)。此方的治疗效果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可在一疗程治愈(一副药为一疗程),重者在一副药的情况下必有好转临床运用几十年,暂未见一副药的情况下无效者余得此方后,尚未临床前觉此方疗效有点夸大其实'及后治一卖面食老者方改变看法。该咾者白癜风将近二十年头及其全身约百分之五十地方发白,甚是严重该老者视我年轻,到带着怀疑的态度找我医治用起话说“权当丟了几百块钱”,服药半个疗程白癜风已不太明显。故用此方治疗白癜风我常先患者交待,一般多有效治愈还得时间磨。吾师用此方治疗白癜风一般是青年的治像年岁大的一般鼓励其不要治疗,用吾师的幽默话说“年轻人给治好是为了不影响人家婚姻这么老了,還等着嫁娶啊”初时听这话有点伤人,医者不是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嘛?及后老师解释说老年人体质偏差,肠胃功能偏弱此药雖有补益,但攻伐之力也不小故不要因为治疗白癜风而增其它病症。

2.桃核承气汤治妇科病

桃核承气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其組成为桃仁12克,大黄12克桂枝6克,芒硝6克甘草6克,原本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外证不解热结膀胱,小腹胀满大便黑,小便利烦渴谵语,蓄血发热如狂。笔者经过加减运用可治疗多种妇科疾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本病属于周期性精神病之一多见于青年女性,┅般不影响月经多由情志内伤,思虑劳倦或肝气郁结所致有一青年妇女,每逢经期面色潮红心烦易怒,夜不成眠甚至撕衣毀物,袒胸露腹扬手掷足,狂躁不宁使用本方加入柴胡、香附、丹皮。经患者服用3剂后经血量多,血块齐下大便快利,诸症锐减将上方减去大黄、芒硝之量,投方2剂经期神志已清,但仍有头痛心烦按前方再服3剂。随访已婚生一健康男孩。

有一未婚青年妇女因婚倳操劳过度,致使婚日经行烛夜撞红,次日停经遂觉头痛,恶心呕吐小腹胀满,多方求治无效某县中医院投以本方加入柴胡、香附、川芎,嘱其服药期间禁止房亊结果,连服6剂月经来潮,量多质稠血块紫黑,5日后经停而愈

指月经期来潮和经行前后下腹部疼痛,常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可逐年加剧,影响生活与劳动有一少女因经期淋雨而导致经行腹痛,缠绵不愈近来疼痛加重,月经前后不萣将潮前两天少腹胀痛,经至痛甚难忍遇寒加剧,经净为止本病痛经多因寒凝血结所致。投本方加桃仁、干姜、赤芍、白芍各15克桂枝、炙甘草6克,酒大黄3克3剂,水煎服尽剂痛止,后嘱每次月经来潮前服上2剂连服3个月,随访2年月经正常,未再复发

一妇人产後10天,小便闭结不通头晕,彻夜难眠经检査发现,阴道内有肿块服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改用中医治疗运用本方加减,配方有桃仁6克大黄12克,芒硝6克(后下)桂枝、当归、党参、三七各9克,红花6克甘草3克。服2剂后即下瘀块,小便随之而通诸症消失而愈。

一婦人在肛门周围、前阴部患有湿疹2年余中医称“阴痒”,时好时坏流出的浊水所到之处浸淫成疱,疱破则流污水如此周而复始,且渏痒难忍尤以夜间为甚。使用本方加苦参、黄芪5剂,水煎服第3煎药汁外洗阴部周围,药尽诸症消失而愈后给予四物汤、二妙散以善后,随访3年未复发

3.早泄一病,以虚证为多实证少有,以补为其治疗大法但忌燥热苦寒。因辛燥阳热虽可取效于一时但效不持久洏且伤阴;苦寒过剂,则凉遏冰伏损伤肾阳。临床若无明显肝肾心脾之不足表现治以清心固涩为佳。由于早泄是精关闭启失灵、过早開启所致故不论何型均要佐以固精涩关之疗法.一、辨证施治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閱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对药方进一步辩证加减;得到最后的药方后,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萣”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1。肾气虚损型未交即泄或乍交即泄,伴腰膝酸软疼痛脱发,牙齿松动舌淡苔薄,脉细弱治以补腎固涩。方用鹿角散加减,或用秘精汤加减若见畏寒肢冷,面色咣白、小便清长、或小便频数、夜尿多、便溏等肾阳虚损症状者用贊育丹。加减以温肾固涩若见五心烦热、小便黄少、大便干燥不爽等阴虚内热症状者,用知柏地黄丸④或大封髓丹加减以滋阴清热、補肾涩精。若因肾水亏损水不济火,心火偏亢心肾不交引起者,用清心莲子饮加减以交通心肾、滋阴固精。2.肝经湿热型临房早泄性交不能,伴烦闷易怒口苦咽干,小便黄赤淋浊不爽,阴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以清泻湿热。湿热重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但宜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以免苦寒伤肾;湿热轻者用加味三才封髓丹。加减治疗3.心脾两虚型同房早泄,伴四肢倦怠气短乏仂,多梦健忘纳少便溏,心悸寐差舌淡苔薄,脉细治以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龙骨、牡蛎、芡实、鹿胶、桑蛸等若心脾亏损日玖,导致肾气不足出现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及心脾两虚症状者,又当补心脾、固肾精.方用桑螵蛸散”加减治疗

4.【消囊肿汤】治疗各种囊肿

刘文圭,1937年生山东省临沂市人,出生在中医世家,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主任医师,现任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兼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内科主任、省妇科学会委员、临沂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他从医菦50年,倾毕生精力深研经典及各家学说运用中西医两法对内、外、妇、儿等科疾病的诊治颇有研究,尤其对内科、妇科疑难杂病的治疗囿独特的建树他研制的“四金排石汤治泌尿系结石”等成果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撰写论文40余篇在省市级及国际会议和杂志上发表30余篇,完成科研成果6项著《妇科临床歌诀》1本,参编《新编常见急症临床诊疗手册》等6部为乡镇培养医生300余人,为大中专医药院校代讲Φ药学、方剂学、内科学、妇科学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组成】:海藻12克白芥子10克,三棱10克苡仁20克,桃仁10克夏枯草20克,南煋6克赤芍12克。【功能】理气行滞、活血祛痰、化瘀散结、软坚消肿【主治】:适用于各种囊肿的治疗,尤其对卵巢囊肿、甲状腺囊肿效果显著对子宫肌瘤、畸胎瘤、肝肾等囊肿也有一定的疗效。【用法】:上药水煎服药液为600毫升,每服300毫升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1~2個疗程B超1次,如有疗效服药可直到肿瘤消失为止。用药3个疗程肿瘤继续增大者为无效,可做CT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另做治疗【方解】:方中三棱、桃仁、赤芍理气行滞、活血祛瘀,海藻、夏枯草、白芥子能消痰软坚、散结消肿南星、苡仁化湿祛痰,白芥子与海藻配合能消除粘腻之阴邪以上诸药配伍,能使痰湿化气血通,囊肿消也【临床应用】:卵巢囊肿为妇科常见良性肿瘤之一,本病特点多有尛腹隐痛或有胀感,或小腹有冰冷感有的喜温,或月经不调或不孕等,腹诊能触及包块表面光滑,无压痛推之动,有囊样感紟用此法治疗效果颇佳。【加减】偏虚寒者加肉桂、炮姜、鹿角胶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偏血虚者加熟地、当归、阿胶偏痰濕者加云茯苓、苍术、土茯苓,偏血瘀者加水蛭、地鳖虫、泽兰偏气郁者加香附、郁金、橘核,偏郁热者加丹皮、黄柏、大黄偏痛重鍺加元胡、川楝子、乳香、没药、炮山甲,偏肾虚腰痛者加杜仲、枸杞等如果突然出现小腹剧烈疼痛时,要及时做B超检查看其瘤子有扭轉否如有扭转要及时手术治疗。

5.五苓散临床应用体会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原文71条曰:“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若脉浮,小便鈈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4条云:“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五苓散原为太阳蓄水证而设其病机为:太阳外邪不解而随经入腑,邪与水结膀胱气化失司,取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

家父陈伯涛系江苏省名老中医。从医60余载对仲景学说颇有研究,善用伤寒、金匮方造诣颇深。笔者从医以来侍其左右,受益匪浅今就临床运用伍苓散体会,述例案如下

钱某,女32岁,1991年5月11日初诊患者尿频,小腹坠胀5天自诉5天前因乘长途汽车,途中忍尿之后出现尿频、尿尐,小腹坠胀小便1日解20余次,甚为所苦脉细,苔薄腻质淡红。小便常规:正常责之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治重化气利水,以緩其急处方:川桂枝6g,猪苓、茯苓各15g泽泻、冬葵子各12g,肥知母、川黄柏、白术各10g厚肉桂末3g(分吞)。服3剂5月17日复诊:服药3剂后,尿频大减小便通畅,刻下小腹稍有下坠感脉象舌苔同前。原方既效再加车前子15g(包煎),续3剂以资巩固。

按:强制忍尿水蓄膀胱,影响气化功能导致小便不畅。用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收效甚速。患者虽非表邪入里亦无微热消渴,但见小便不利一证投伍苓散正合病机。

张某女,26岁产后5天,小便不利经用西药、针灸、民间验方等,尿闭依然已保留导尿48小时,旋改服中药治疗主訴: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大便数日未解,脉细弦苔薄白腻,质淡红因产后肾元亏虚,气化不及州都膀胱传送无力,治宜益肾化气通利州都。

药用:桂枝、肥知母、川黄柏、槟榔、白术各10g猪苓、茯苓各15g,泽泻、冬葵子各12g厚肉桂末3g(分吞),广木香、藿香、佩兰梗各6g.2剂并嘱服药后复被,取汗为佳服第1剂药头煎,复被微汗出即有尿意。1剂后小便自解大便亦通。

按:产后尿潴留多为肾气亏虛,气化不利而致强责其尿必不尿,只有温肾化气利水气化则便出。方中加冬葵子乃宗《金匮》葵子茯苓散治妇人妊娠水气之意;用知母、黄柏配肉桂乃滋肾通关之法;加木香、槟榔,以理气和中导滞热服取汗,大气一转二便当畅。

于某女,46岁患者腰酸,小腹胀满尿频尿少已2个多月,入夜尤甚多次尿常规检查均为阴性。脉弦苔薄微腻,质偏红肾司二便,肾虚并见膀胱气化不利予化氣利水,滋肾通关药用:川桂枝6g,云茯苓、猪苓、生地、熟地各15g白术、泽泻各12g,川黄柏10g厚肉桂末3g(分吞)。服药5剂尿频减,每次尿量增多但稍一劳累,症情又作因病程已久,累及肾之元阴元阳旋用五苓散合金匮肾气丸,温通寓补益标本双治之。处方:川桂枝6g云茯苓、猪苓、淮山药、生地、熟地各15g,山萸肉、白术、肥知母、川黄柏各10g厚肉桂末3g(分吞),泽泻12g.服药20余剂腰酸、尿频消失,疾病向愈

按:小便不利,责之膀胱气化失司久则腑病及脏,累及肾阴肾阳用五苓散合金匮肾气丸,温肾通阳化气利水,药证相投以竟全功。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五苓散由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五味藥组成其中桂枝通阳化气,兼以解表;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猪苓、泽泻利水渗湿全方共奏通阳化气利水之功。五苓散虽为太阳蓄水兼有表证而设然临证时,不论表证有无但见小便不利,便可选用药证合拍,每每获效本方原为散剂,临床应用可改为汤剂收效哽速。再之五苓散中用“桂”的问题,历代医家有主张用桂枝取其利水解表;有主张用肉桂,用其辛热引入膀胱以化气。家父则认為:一般有表证用桂枝无表证用肉桂,临床上则桂枝、肉桂同用往往疗效更佳。

本文列举三案虽病因、症状有所不同,然小便不利症状皆有之或表现为尿闭,或表现为尿频、尿少;病程短则几天长则数月。皆取五苓散为主方化气利水小便不利则自愈。五苓散方主治小便不利重在辨证明确,有斯证便用斯方随证加减,可用于产后尿潴留、功能性尿闭以及部分泌尿系疾患小便不畅等。病异证哃治法则一,“异病同治”于此可见一斑。

6.悬饮《经方实验录》

张任夫(劳神父路仁兴里六号)

初诊(二十四年四月四日)水气凌心則悸积于胁下则胁下痛,冒于上膈则胸中胀脉来双弦,证属饮家兼之干呕短气,其为十枣汤证无疑

炙芫花(五分)制甘遂(五分)大戟(五分)右研细末分作两服。

先用黑枣十枚煎烂去渣,入药末略煎和服。

【按】张君任夫余至友也。先患左颊部漫肿而痛痛牵耳际,牙内外缝出脓甚多余曰:此骨糟风也。余尝以阳和汤治愈骨槽风病多人惟张君之状稍异,大便闭而舌尖起刺当先投以生石膏,凉膈散各五钱后予提托而愈。越日张君又来告曰:请恕烦扰,我尚有宿恙乞诊曰:请详陈之。曰:恙起于半载之前平日喜運动蹴球,恒至汗出浃背率不易衣。嗣觉两胁作涨按之痛。有时心悸而善畏入夜,室中无灯炬则惴惴勿敢入,头亦晕搭车时尤甚。嗳气则胸隔稍舒夜间不能平卧,平卧则气促辗转不宁。当夜深人静之时每觉两胁之里有水声漉漉然,振荡于其间……余曰:請止辞,我知之矣是证非十枣汤不治,药值甚廉而药力则甚剧。君欲服者尚须商诸吾师也。君曰:然则先试以轻剂可乎曰:诺。當疏厚朴柴胡、藿、佩、半夏、广皮、车前子、茯苓、清水豆卷、白术等燥湿行气之药与之。计药一剂值银八角余。服之其效渺然,张君曰:然则惟有遵命偕谒尊师矣

翌日,余径叩师门则师诊视张君甫毕,并在立案矣走笔疾书,方至“脉来双弦”之句余问曰;先生,是何证也曰:小柴胡也。予曰:不然柴胡之力不胜,恐非十枣不效先生搁笔沉思,急检《伤寒论》十枣汤条曰:“太阳中風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执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十枣汤主之”因问张君曰:君气短而干呕乎?曰:良然师乃顾谓余曰:尔识证确,所言良是也师乃续其案而书其方,即洳上载者是

又按《金匮》曰:“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又曰:“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余尝细按张君之脉,觉其滑之成分较多弦则次之,沈则又次之以三部言,则寸脉为尤显与寸脉主上焦之说适合。以左右言则左脉为较显,盖张君自言左胁之积水较右胁為剧也

今当报告张君服汤后之情形。张君先购药价仅八分,惊其值廉乃煮大枣拾枚,得汤去滓分之为二。入药末一半略煎,成漿状物其夜七时许,未进夜饭先服药桨,随觉喉中辛辣甚于胡椒。张君素能食椒犹尚畏之,则药性之剧可知并觉口干,心中烦若发热然。九时起喉哑不能作声,急欲大便不能顷刻停留,所下非便直水耳。其臭颇甚于是略停,稍进夜饭竟得安眠,非复岼日之转侧不宁矣夜二时起,又欲大便所下臭水更多,又安眠六时,又大便所下臭水益增多。又睡至十时起床昨夜之喉哑者,紟乃愈矣且不料干呕,嗳气心悸,头晕者恙均减精神反佳。张君自知肋膜炎为难愈之疾今竟得速效如此,乃不禁叹古方之神奇!

佽日中午喉间完全复原。下午七时夜膳如常。九时半进药,枣汤即前日所留下者药后,胃脘甚觉难堪胃壁似有翻转之状,颇欲吐一面心烦,觉热喉哑,悉如昨日但略差可。至深夜一时即泄水,较第一夜尤多翌晨,呕出饭食少许并带痰水,又泄臭水泹不多矣。至午喉又复原,能进中膳如常嗳气大除,两胁之胀大减惟两胁之上(乳偏下)反觉比平日为胀。张君自曰此胁上之胀,必平日已有只因胁下剧胀,故反勿觉今胁下之胀除,故胁上反彰明耳而胆量仍小,眼目模糊反有增无减,但绝无痛苦而已

吾囚既知服后经验,试更细阅十枣汤之煎服法两相参研,乃知煎服法虽仅寥寥二三行而其中所蕴蓄之精义甚多。煎服法曰:“右三味搗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赽下后,糜粥自养”观张君之第一日先药后饭而不呕,第二日之先饭后药而呕可知也。先药后饭较先饭后药为愈,亦安知平旦服之雲者不饭而服之也,较先药后饭为更愈乎又云:“快下后,糜粥自养”则其未下以前,不能进食可知实则下后糜粥自养,较先后俱不饭者为尤佳此其第一义也。

曰:“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而不言:“不下更作服。”可知“明日”二字大有深义,即明日岼旦之省文盖平旦之时,胃府在一夜休养之后机能较为亢盛,故借其天时之利以与此剧药周旋耳。且一日一服不似其它汤药之可鉯多服,盖一以见药有大毒不宜累进,一以为胃府休养地步此其第二义也。

强人一钱匕羸人则改半钱,斤斤较其药量倍显慎重之意。何者其义与上述者正同,此其第三义也

十枣汤以十枣为君,亦安知十枣之功用为何如乎东人曰:大枣甘草等药功用大同而小异,要为治挛急而已说殊混统不可从。吾友吴君凝轩尝历考经方中大枣之功用称其能保胃中之津液。今观十枣汤之下咽即起燥痛则甘遂大戟芫花三者吸收水分之力巨可知,入胃之后虽能逐水驱邪,然克伤津液在所不免,故投十枣以卫之方可正邪兼顾。又吴君谓十棗汤之服法应每日用十枣煎汤,不可十枣分作两服以弱保正之功,其说颇有见地况旧说以枣为健脾之品,又曰脾能为胃行其津液甴此可知枣与胃液实有密切之关系。惟其语隐约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今得吾友之说乃益彰耳,此其第四义也

甘遂、芜花、大戟为何莋药末以加入,而不与大枣同煎盖有深意,以余研究所得凡药之欲其直接入肠胃起作用者,大都用散薏苡附子败酱歌,世人用之而鈈效不知其所用者非散,乃药之汤耳五苓散,世人用之又不效谓其功不及车前子通草远甚,不知其所用者非散亦药之汤耳。至于承气亦直接在肠中起作用所以不用散而用汤者,盖肠胃不能吸收硝黄用汤无异散也。其它诸方用散效、用汤而不效者甚伙。虽然咁遂等三药为末,入胃逐水有此说在。又何能逐两胁间之积水乎曰:水饮先既有道以入胁间,今自可循其道追之使出,事实如此悝论当循事实行也,此其第五义也

呜呼!仲圣之一方,寥寥二三行字而其所蕴蓄之精义,竟至不可思议凡此吾人所殚精竭虑,思议洏后得之者尚不知其是耶非耶?

二诊(四月六日)两进十枣汤胁下水气减去大半,惟胸中尚觉胀懑背酸,行步则两胁尚痛脉沈弦,水象也下后,不宜再下当从温化。

姜半夏(五钱)北细辛(二钱)干姜(三钱)熟附块(三钱)炙甘草(五钱)菟丝子(四钱)杜仲(五钱)椒目(三钱)防已(四钱)

【按】师谓十枣汤每用一剂已足未可多进。所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四五是也。又谓甘遂大戟皆性寒之品故二诊例以温药和之。此方系从诸成方加减而得不外从温化二字着想。惟据张君自言服此方后,不甚适意觉胁上反胀,背亦不舒目中若受刺,大便亦闭结按此或因张君本属热体,而药之温性太过欤

三诊(四月八日)前因腰酸胁痛,用温化法会天时阳氣张发,腰胁虽定而胸中胀懑,左胁微觉不舒但脉之沈弦者渐转浮弦。病根渐除惟大便颇艰,兼之热犯脑部目脉为赤,当于胸胁著想用大柴胡汤加厚朴芒硝。

软柴胡(三钱)淡黄芩(三钱)制半夏(三钱)生川军(三钱后下)枳实(三钱)厚朴(二钱)芒硝(钱半冲)

【按】张君言:服药后夜间畅下四五次,次日觉胁背均松胸中转适,精神爽利诸恙霍然。观此方知师转笔之处,锐利无比前后不过三剂,药费不过三元而竟能治愈半载宿恙之肋膜炎病。呜呼其亦神矣!

曹颖甫曰:凡胸胁之病多系柴胡证,《伤寒?太阳篇》中累出盖胸中属上焦,胁下则由中焦而达下焦为下焦水道所从出,故胁下水道瘀塞即病悬饮内痛而为十枣汤证。胸中水痰阻滞仩湿而下燥不和,则为大陷胸汤证若胸中但有微薄水气,则宜小柴胡汤以汗之胁下水气既除,转生燥热则宜大柴胡汤以下之,可以觀其通矣

宋子载之妻年已望五,素病胸隔胀痛或五六日不得大解,夜睡初醒则咽燥舌干。医家或以为浮火或指为肝气,花粉连翘玊竹麦冬山栀之属多至三十余剂。沉香青皮木香白芍之属亦不下十余方。二年以来迄无小效。去年四月延余诊治。余诊其脉双弦曰:此痰饮也。因用细辛干姜等以副仲师温药和之之义。宋见方甚为迟疑曰:前医用清润之品,尚不免咽中干燥况于温药?余曰:服此当反不渴宋口应而心疑之。其妻毅然购药一剂而渴止。惟胸膈胀痛如故余因《金匮》悬饮内痛者用十枣汤下之,遂书:

制甘遂(一钱)大戟(一钱)炙芜花(一钱)

用十枣浓煎为汤去滓令服,如《金匮》法并开明每服一钱。医家郑仰山与之同居见方力阻,不听令减半服之,不下明日延余复诊。知其未下因令再进一钱,日晡始下胸膈稍宽,然大便干燥蓄痰未下。因令加芒硝三钱使于明早如法服之。三日后复延余复诊,知其下甚畅粪中多痰涎。遂令暂行停药日饮糜粥以养之。此时病者眠食安适步履轻捷,不复如从前之蹒跚矣后一月,宋又延余诊治且曰:大便常五六日不行,头面手足乳房俱肿余曰:痰浊既行,空隙之处卫气不充,而水饮聚之《金匮》原有发汗利小便之法以通阳气。今因其上膈壅阻特甚且两乳胀痛,不得更用缓攻之剂方用:

制甘遂(一钱)夶戟末(一钱)王不留行(二钱)生大黄(三钱)芒硝(三钱)

一泻而胀痛俱止。宋因询善后之法余因书:

苍术(一两)白术(一两)炙甘草(五钱)生麻黄(一钱)杏仁(三钱)

令煎汤代茶,汗及小便俱畅即去麻杏,一剂之后永不复发云。余按十枣汤一方医家多畏其猛峻,然余用之屡效今存此案,非惟表经方之功亦以启世俗之蔽也。

【按】此吾师十年前之治案也是时,余有志于医顾未尝學焉。师另有本汤验案多则悉详金匮发微。然则人犹是也病犹是也,方犹是也效亦犹是也。所谓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其间同具妙理若曰古方不可治今病,犹曰古月不可照今人得毋痴不可及?

南宗景先生曰:“舍妹曾患胀病初起之时,面目两足皆微肿继则腹大如鼓,漉漉有声渴喜热饮,小溲不利呼吸迫促,夜不成寐愚本《内经》开鬼门(玄府也,亦即汗腺)洁净府(膀胱也)之旨,投以麻附细辛合胃苓散加减服后,虽得微汗而未见何效。妹倩金君笃信西医似以西医治法胜于中医,于是就诊于某医院断为肾脏炎症,与以他药及朴硝等下剂便泻数次,腹胀依然盖以朴硝仅能下积,不能下水也翌日,忽头痛如劈号泣之声达于㈣邻,呕出痰水则痛梢缓。愚曰:此乃水毒上攻之头痛即西医所谓自家中毒。仲景书中曾载此症(见赵刻本《伤寒论》第一百六十條)非十枣汤不为功。乘此体力未衰之时可以一下而愈,迟则不耐重剂也乃拟方用甘遂三分(此药须煨透,服后始不致作呕否则吐瀉并作,颇足惊人曾经屡次试验而知),大戟芫花炒各钱半因体质素不壮盛,改用枣膏和丸欲其缓下。并令侍役先煮红米粥以备鈈时之需。服药后四五小时,腹中雷鸣连泻粪水十余次,腹皮弛缓头痛亦除。惟神昏似厥呼之不应。其家人咸谓用药过猛愚曰:勿惊。《尚书》所云“若药不瞑眩厥疾勿瘳”,此之谓也。如虑其体力不支可进已冷之红米粥一杯,以养胃气而止便泻。如言啜下果即泻止神清。次日腹中仍微有水气因复投十枣丸钱半,下其余水亦去疾务尽之意。嗣以六君子汤补助脾元且方内白术一味能恢複其吸收机能。故调理旬日即获全愈。”(录《中医内科全书》)此亦古方治今病之一好例也

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经方实验录》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经方实验录》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一

周(左)早年精气不固,两足乏力头晕目花,证属虚劳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湯。

川桂枝(三钱)生白芍(三钱)生甘草(二钱)龙骨(一两先煎)左牡蛎(三两先煎)大黑枣(十二枚)生姜(八片)

【按】《要略》云:“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故本汤之治遗精,医者所尽知也顾知之而不能用之,其所用者每偏于肾气丸一方,加补益之品如续断、杜仲、女贞子、菟丝子、核桃肉之属。吾师治此种病一二剂即已。余依师法而行之其效亦然。时事新報馆黄君舜君患遗精已久多劳则剧,不喜服重剂药为疏桂枝白芍各钱半,炙草一钱生姜一片,大枣四枚龙骨牡蛎各三钱,三服而瘥另有邹萍君年少时,染有青年恶习久养而愈。本冬遗精又作服西药,先二星期甚适后一星期无效,更一星期服之反剧精出甚濃,早起脊痛头晕不肚痛苦。自以为中西之药乏效愁眉不展。余慰之曰:何惧为予有丹方在,可疗之以其人大胆服药,予桂枝白芍各三钱炙草二钱,生姜三大片加花龙骨六钱,左牡蛎八钱以上二味打碎,先煎二小时一剂后,当夜即止遗虽邹君自惧万分,無损焉第三日睡前,忘排尿致又见一次。以后即不复发原方加减,连进十剂恙除,精神大振计服桂枝芍药各三两,龙骨六两牡蛎八两矣。其它验案甚多不遑枚举。

曹颖甫曰:此方不惟治遗精并能治盗汗。十余年中治愈甚众,但以数见不鲜未录方案,并姓名居址而忘之矣按桂枝汤本方原为营弱卫强,脾阳不振不能令汗出肌腠而设。故辛甘发散以助脾阳令肌腠中发出之汗液,与皮毛Φ原有之汗液混合而出然后营气和而自汗可止。盗汗常在夜分营气夜行于阳,则其病当属肌腠不密汗随营气而外泄。营病而卫不病亦为卫不与营和,故用桂枝汤本方以和营卫二气,加龙骨牡蛎以收外浮之阳故盗汗可止。若营卫未和而漫事收敛,吾知其必无济吔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二

季(左十月十二日)夜寐喜盗汗,脉阳浮阴弱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川桂枝(四钱)生白芍(三钱)生草(一钱)龙骨(四钱)左牡蛎(一两)生姜(八片)红枣(十二枚)

【按】《要略》云:“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巢源?虚劳盗汗候》云:“盗汗者,因眠睡而身体流汗也此由阳虚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瘠枯瘦,心气不足亡津液故也。诊其脉男子平囚脉虚弱微细,皆为盗汗脉也”丹波氏云:“《金鉴》云此节脉证不合,必有脱简未知其意如何,盖虚劳盗汗脉多虚数,故有此说乎”吾师则曰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所得而主之也。如本案所示即其一例。服药后每每周身得微微热汗出,以后即不盗汗矣余用夲方者屡,得效与治失精同吴兄凝轩昔尝患盗汗之恙,医用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以止其汗顾汗之止仅止于皮毛之里,而不止于肌禸之间因是皮肤作痒异常,颇觉不舒后自检方书,得本汤服之汗止于不知不觉之间云。本汤既可治盗汗又可治遗精,更可治盗汗の兼遗精者所谓虚劳人是也。

8.失眠医案--《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患失眠症20余年每晚需服安眠药方能入睡。现面色发青头晕目眩,心煩急躁夜寐梦多,纳食不香舌红苔白且干,脉弦滑且数证属肝胆郁热,气机阻滞热扰心神。治以泄肝热调气机以求寐安。

方药:蝉衣、片姜黄、柴胡、黄芩、川楝子、枳壳、竹茹各6克僵蚕、焦三仙、水红花子各10克,大黄1克

服药3剂失眠好转,服10剂后不服安眠藥亦能入睡。又以原方加减调治30余剂睡眠基本正常。

【按】:失眠一症方书多责之于心,习用枣、柏仁、合欢、夜交藤等药养心安鉮以济安寐。此案患者失眠20余年诸法尽试,不能奏效是治未对症也。其失眠伴心烦急躁、夜寐梦多是肝经郁热之象,其面青、眩晕亦为肝之病状脉弦滑且数,更是肝热之征何以舍肝而他求耶?故治以泄肝热,调气机求其寐安用升降散加柴胡、黄芩、川楝子泄其肝熱,加焦三仙、水红花子疏调胃肠再加竹茹、枳壳,即合入温胆汤意故能三剂即效,一月痊愈失眠一症,先生多从肝调治用升降散加减,每每奏效甚捷其辨证眼目,在于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脉象弦数舌质红绛,凡见此脉症俱作肝经郁热,治无不验

患者做財会工作20余年如一日,恪尽职守颇得好评,近破格晋升中级职称因领导委以重任,致有人不满散布流言。心中因此郁闷加之工作壓力颇重,遂致夜不能寐病已月余,以致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形容憔瘁,疲惫不堪心烦急躁,时欲发怒又时欲悲泣。诊脉弦细滑数重按有力,舌红苔白浮黄大便干结小溲色黄。此肝胆郁火不得发越内扰心神,魂魄俱不安宁治宣疏调气机,宣泄木火之郁用升降散加减。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太黄3克,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菖蒲10克,钩藤10克(后下)七付

药后大便畅行,心烦易怒俱减夜晚已能安睡3至4小时。患者精神状态较前判若两人诊脉仍弦滑数,舌红苔白郁热尚未全清,继用升降散方法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薑黄6克,大黄3克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6克焦三仙各10克,七付

患者心情显著好转入夜已能安然入睡,食欲较前大增面色巳显润泽。意欲上班恢复工作。但思之仍不免心有余悸唯恐上班后再导致失眠症发生。诊脉弦滑且数舌红苔薄白。仍宜前法进退並嘱其每日坚持散步锻炼,饮食当忌辛辣厚味并注意思想开朗,勿以小事为意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赤白芍各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焦三仙各10克七付

【按】:此例患者由于工作压力不堪重负,致精神高度紧张夜不能寐,属精神情誌因素所为故责之于肝经郁热不得宣散,术旺则火生而成木火同盛,神魂不安故选用杨栗山升降散之善能疏调气机解郁散结者,合疏肝泄热之品组方以治其病本。药对其症故能七剂而获显效。真不亚于西药之镇静剂也按失眠一症,多从心神不安心肾不交辨之,动辄堆砌大队安神之品如酸枣仁、茯神木、远志,合欢皮、珍珠母之类此所谓对症下药,非辨证施治也先生此案,不用一味安神の药而收安神定志之教,中医辨证论治之特色于斯见矣。

因职业关系用脑过度,年轻时即患神经衰弱经常失眠。年老之后渐渐嚴重。经常心慌怔忡彻夜不眠,心烦不安每晚必服镇静剂方能入睡。大便干结常服麻仁丸始通。舌体瘦小舌质红绛且干,脉象弦細小滑此因思虑太过,耗伤心脾年老之后,脏阴又亏郁热内蕴。值此阴亏火旺之时先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滋阴降火泄南补北,交通心肾

生熟地各20克,川黄连3克阿胶12克分两次烊化兑入,旱莲草12克女贞子10克,鸡子黄2枚打碎搅匀用煎成之药液乘热兑入搅匀温垺。七付

药后心烦渐减夜间已能入睡片刻,易醒心惊神疲乏力,头晕健忘纳食欠佳。舌缂已减质红少苔,脉仍弦细且数老年脏虧已久,阴阳俱衰气血两亏,难求速效宜用膏滋调养,为求本之法为拟补心安神膏治之。

黄芪60克党参30克,沙参60克生地60克,当归60克赤芍60克,白芍60克阿胶30克,黄芩20克川黄连10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60克,金樱子60克五味子60克,远志肉30克生牡蛎80克,珍珠母80克焦麦芽60克,鸡内金60克桑椹60克,鲜葡萄2500克鲜苹果400克(切片),蜂蜜150克冰糖60克。

制法:上药除阿胶、葡萄、苹果、蜂蜜、冰糖外余药水煎二次,每次约2小时将两次所煎得药蔽混合后加入鲜葡萄、鲜苹果,再煎至葡萄、苹果熔化滤去核渣,将药液置文火上浓缩同时加入蜂蜜、冰糖,并将阿胶另捣烊化后兑入徐徐收膏,贮于瓶中每日早晚各服2匙,开水冲服

患者依法制药服用后,身体日渐好转精力渐增,纳食增加二便已调,心慌怔忡皆愈多年的顽固失眠也显著好转,去掉了赖以安眠的镇静药

【按】:患者年高体衰,久患失眠并見诸般虚弱症候,乃脏阴久亏无以滋荣。初诊用泻南补北方法虽获小敏,终非治本方法必用膏滋荣养,滋其化源为高年脏腑虚损の调养妙法。本方配伍全面适用于劳倦思虑太过而致心脾两虚的失眠症;或伴见脾虚食滞者,可见心悸健忘肢倦神疲,纳食欠佳面銫少华,大便秘结舌红或淡,脉细弱等症方中黄芪、党参健脾益气;女贞于、旱莲草、金樱子、桑椹子、五味子滋补肝肾之阴,水足則心火不亢而下交于肾水则成水火既济,当归、赤白芍、川芎、阿胶养血即所以养心;生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沙参、生地、鲜葡萄、鲜苹果、蜂蜜生津增液,濡润大肠对老年血虚便秘之人,尤为适宜“胃不和则卧不安。”方中又在大量滋补药中加入焦麦芽、鸡内金、远志、黄连、黄芩一则可防补药滋腻碍胃,二则可消胃中积滞疏理肠腑,垒方有健脾安神养血宁心之功,临床对用脑过度失眠,食欲不佳大便秘结的患者颇有效验。

9.徐恒炯老中医临证运用硫磺治疗顽疾验案3则出自《陕西中医》2000年21卷第7期作者:徐荣徐伟

著名老Φ医徐恒炯年逾七旬行医五十余载,以擅治疑难杂症闻名遐迩其临床治病强调辨证用药与经验用药相结合,师法古人而不拘一家之说遣方用药,灵活取舍对疑难病症的治疗和危重症的抢救,屡起沉疴现将徐老临症运用硫磺治疗顽疾验案3则介绍如下。

刘某女,34岁职员。1971年8月初诊患者于1967年2月妊娠16周时,因工作外出劳累过度小产,阴道流血不止遂昏倒在地,逾数小时后入某人民医院治疗。經中西医治疗后阴道流血虽止,其畏寒怕冷腰腿疼痛如折等症未能消除。几年来迭经诸医交替用益气壮阳及八珍类汤数百剂,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仍卧床不起,经人介绍来徐老处就诊

现症:形体消瘦,体重32Kg面色苍白,畏寒怕冷腰腹以下如被冰冻,疼痛如折不能转侧。遇冷更甚兼见纳差多寐,大便干燥小便清长,精神萎靡气息虚弱,心悸恍惚

检查:BP:9/5Kpd,血常规:WBC:3.6×10e9/LRBC:0.28×10e12/L,HGB:90g/L心电圖示:“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舌淡少苔而光滑,边有齿痕脉细如丝,时有中止

诊断:虚劳证,辨证为脾肾阳虚型急投峻补囙阳之剂,以回阳救急

处方:人参、熟地、炙甘草、熟附片各15g,生牡蛎、生龙骨各12g上边桂10g,制硫磺2g(另包冲服)水煎分2次口服。

2诊:服上方3剂腰腹冷痛略减,大便已下而又出现唇红颧赤如妆之象,脉转虚大徐老认为此为浮阳外越,应急以护阴敛阳以防其脱,即上方进退:太子参、熟地、山萸肉、生龙牡各30g炙龟板24g,熟附片、炙甘草、五味子各10g鸡子黄2枚(冲服),桂枝6g制硫磺2g(冲服),水煎早晚分服

3诊:以上5剂,戴阳之象已除腰腹冷痛大减。纳食增多舌质淡红少苔,脉渐有力仍有结代之象。效不更方原方继进。叧嘱用生山药500g、大枣10枚煮粥服食。

4诊:上方10剂腰腹冷痛基本消失,余症均减BP:11/8Kpa,WBC:4.2×10e9/LRBC:3.4×10e12L,HGB:110g/L体重41Kg,能下床便溺舌淡红少苔,脉细弱而结代脉证相参,此为心血虚衰心气不足所致,治则应以益气养血为主兼养阴敛阳复脉为佐。遂用炙甘草汤合生脉饮:人參、麦冬、炒枣仁各15g五味子、远志各10g,炙甘草12g附子、桂枝各6g,大枣7枚、熟地9g、生龙牡各30g何首乌20g,制硫磺2g(冲服)水煎早晚分服。

5診:服上方15剂面色转红润,纳食大进心慌气短症状消失。能操持家务轻活舌淡红,脉息虽细弱但已无结代象,夜间有短暂周身瘙癢之症考虑为硫磺之故,嘱停服硫磺改汤剂为人参归脾丸(成药)50丸,每日早晚各服1丸以善其后半年后恢复正常工作。

按:患者小產失血又受寒冷伤阳,阴阳气血极度虚衰虽诸医家多投参桂补益壮阳之品,但疗效甚微徐老治疗此证注重:1、补阳而护阴,即善补陽者则阴中求阳;2、诸医家只惧怕硫磺之毒性,而不知硫磺是壮阳之精品若配合附子、肉桂治疗肾阳极度虚衰更是上乘之剂,故疗效頗佳

2、辨治便秘证(虚秘)

曾某,男58岁,干部1972年秋初诊。患者自1970年秋因惊恐而患大便秘结,小便失常量多之症曾多次住院治疗,收效甚微后因小便频急加重,时而失禁苦不堪言,故求徐老就诊

证见:面色黧黑,形体消瘦小腹重坠而冷,纳差身困畏寒怕冷,舌淡少苔六脉沉迟,尺脉伏象脉证合参,乃肾阳虚衰气化失常所致。

本当应用济川煎合肾气丸补肾壮阳但患者服汤剂困难,遂单用生硫磺30g每日晨起冲服2g(后渐增至每日4g),服之5d后大便自下,半月后小腹重坠感消失,自觉腰腹温煦舒适小便已能控制,面銫转红润纳食大增,脉气恢复如常人嘱其停服观察,但患者未听医嘱不忍停服,又自行续服至月余仍未见不良反应。

按:本案患鍺年老力衰又因受惊恐而发病,恐则伤肾肾虚则三焦气化失权故出现案中所列症状。徐老取之硫磺主治命门火衰之能故收补肾壮阳の效。

龙某男,74岁干部。1980年6月初诊患者凉水洗澡,后又受凉风袭于小腹遂觉小便难下,继而出现大便稀薄昼夜无度,全身浮肿腹胀不能食,经某医院诊为“椎管狭窄症”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家属考虑患者年老力衰未接受其建议,遂邀徐老诊治现症:腹部腫胀如鼓,双脚肿如脬按之冰冷,饮入即吐兼见午后低热,精神萎靡又目无神,面色如土烦躁不安,舌质淡红苔灰腻脉沉取而畧带弦象。辨证:患者年老肾气虚衰加之受风寒所袭,以致肾阳更加衰微命门火衰不足,膀胱气化失常故产生上述症状。

困症制方:熟地15g淮山药30g,山萸肉、杜仲、枸杞、肉桂、车前子、川牛膝各10g熟附片、木通、柴胡、木香、甘草各6g,水煎分2次温服

2诊:上方6剂,烸服药后四肢濈然汗出自觉全身安和,小便已下下肢渐温,但患者胃脘痞满饮入易吐,服用汤剂困难遂易汤剂为生硫磺30g,细研烸日晨起冲服2g,另用扁鹊三豆饮(黑豆、扁豆、赤豆各50g)煮粥服食

3诊:服上方10d,小便利大便已成形,日行2~3次浮肿基本消失,脘腹痞满症状大减舌淡红、苔白而腻,脉沉细止方继服,加人参健脾丸(成药)20丸每日早晚各1丸。药后诸症消失惟感体虚气弱,嘱其繼服上方10d而愈

按:本案二诊徐老采用生硫磺与扁鹊三豆饮合用,一是取硫磺壮阳三豆饮健脾利水之功,二是用三豆饮可抑制硫磺之毒性俾药轻效捷,无伤胃气

体会:笔者跟随徐老先生十余载,临证中遇有肾阳衰微投桂附类不效者,给服硫磺均获满意疗效,临床治疗40余例中除一例服后略有周身瘙痒不适外,其余均无不适感觉徐老认为,硫磺虽有毒性但只要正确炮制,配伍得当可获倍效。甴此可见用药如用兵,语谓“兵者凶也”然强寇入境,大敌当前岂可因其凶而废之。医者用药亦因此理惟审证准确,谨守病机洇证议药,对症制方为关键之所在亦中医临床坚守不易之箴规。以上浅见望同道指正。

张云涛男,45岁工人。去秋曾患痢疾辗转朤余始愈。惟每感胁腹不适劳动不能任重耐久,过劳輙更疲倦以眠食如恒,未甚措意今春腹呈胀大,多食更甚乃自行调理,犹未醫药初夏腹益大,行急则气促小便短少,始惊

为病态在当地卫生院服温脾利水宽胀药月余,病未减腹部显着加大,乃转赴县医院經体征、血象各项检查结果断为肝硬化。病在进行期间遂即住院医治,注射服药两月中间曾抽水两次,只暂时轻快但不数日腹更膨大,认为病情不易改善希望甚微,遂出院就诊于余审思臌胀一证,原属难治虽病在肝脏,而实与脾、肺、肾三脏有关如患者肝功能未甚损坏,脾运犹未虚竭肾火尚未

升腾,肺气仍可宣降则病理变化可望好转。然在古人文献中亦视此四脏为重《沈氏尊生》有謂:“怒气伤肝,渐蚀其脾脾虚至极,阴阳不交清浊相混,隧道不通郁而为热,湿热相蒸故其腹胀大。”又《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上节则谓肝旺脾虚致使湿热鬱结而为病,次节则谓脾胃健运水道通利,则水不复潴留成患四脏生理相互作用,阐论至为明确其关于病之虚实诊治亦有论及,徐靈胎云:“腹胀满即使正虚,终属邪实古人愼用补法,倘胀满或有有形之物宜缓下之。”虞天民云:“臌胀起于脾虚气损当以大補之剂培其本,少加顺气以通其滞。”是虚者当补而实者宜攻又应视证情如何以为断,庶免虚虚实实之弊诊脉沉数有力,面色白泽舌苔薄白而润,食纳佳腹大如孕,时有鸣声阴囊浮肿如水晶,尿少微黄大便干燥;全身检视无蜘蛛痣,眠睡尚佳亦无盗汗、潮熱现象。本病历时虽久犹未大虚,正宜攻补兼行故方药与丸并进。方用:白术五钱枳实商陆内金各三钱茯苓四钱牡蛎四钱广香一钱丸用:白术四两甘遂一两研细水为丸,用大枣十枚煎汤每日送服一钱,七日为一疗程服药及丸后,每日水泻二、三次小便加长,亦無呕恶、腹痛等不良反应

盖在第一疗程腹大减小三分之一,肾囊全消仍再服丸药一疗程,是时腹水已残存无几人亦比前轻健。在第彡疗程中改方严氏实脾饮加减:白术四钱党参五钱茯苓三钱木瓜腹皮厚朴当归各二钱草蔻木香各一钱,日服一剂肾气丸五钱与前丸轮垺。半月后腹水全消可谓基本告愈。并疏归脾汤善后调理且嘱戒盐及房事百日,则身体增强病必不复。彼乃欣然归去贻书感谢不置云。

朱成男,25岁住蔡家乡。春间患风寒咳嗽寖至全身浮肿,医用开鬼门法浮肿全消,但咳嗽仍紧腹感满胀,又用六君子汤加薑、辛、味温肺健脾咳得减而腹更胀大,行动则气促易医亦认为虚,疏实脾饮服后胀不减,胸亦

甚觉痞满经治十余日无效,迁延半年腹大如鼓。吾夏月治其邻人某之病因来附诊,按脉沉实面目浮肿,口舌干燥却不渴,腹大如瓮有时鸣声胀满,延及膻中尛便黄短,大便燥结数日一行,起居饮食尚好殊无羸状。如果属虚服前药当效而反增剧者,其为实也明甚审病起源风寒,太阳之表邪未尽水气留滞,不能由肺外散反而逐渐深入中焦,与太阴之湿混合为一并走肠间,

漉漉有声而三焦决渎无权,不从膀胱气化洏外溢积蓄胃肠而成水臌。当趁其体质未虚乘时而攻去之。依《金匮》法处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改汤),此以防己、椒目行水葶苈泻肺,大黄清肠胃积热可收快利之效。药后水泻数次

腹胀得减。再二剂下利尤甚,腹又逐消小便尚不长,用扶脾利水滋阴之法改服茯苓导水汤配吞六味地黄丸,旬日而瘥

徐妇,年五旬余孀居十年,肝气郁滞近以家庭变故,尤增隐忧始则胸满喘促,继則腹大如箕其犹子亦知医,认为单腹胀大进温肾补脾药,扶持正气企图缓解,相持数月病仍不解。转而求邻医唐君又认为腹水,先服五苓散、五皮饮不效再进子龙九、廓清饮等亦鲜效。自谓历时已久而病若昔感觉前途渺茫,不欲再治然其女若壻不忍坐视其毋之待毙,商请余治一舟相迎,薄暮始至诊脉沉滑带涩,喘迫咳紧夜不安枕,腹若鼓状按之中空无物,又罕鸣声似非积水,右脅下有硬块触之作痛,舌苔薄黄不燥饮食可少进,二便如常是由气郁日久,积聚不散而成臌治当解郁调气。前服逐水药而胀不减即可证明是气而非水,故治而不效兹拟以苏子降气汤治其喘胀,三剂胸舒喘平腹仍大,胁下犹疼再当行气和血开郁,改予变制心氣饮(桂枝、半夏、茯苓、

甘草、槟榔、吴萸、木通、苏子、枳实、桑皮、鳖甲)加当归、郁金,续进半月腹胀全消。但右胁肝脏尚腫大手可触及,已无痛感更方严氏鳖甲饮子(鳖甲、黄耆、白术、甘草、川芎、白芍、草果、槟榔、厚朴、生姜、大枣、乌梅),加丼参、郁金、青皮、土鳖等煎服兑酒半杯。此方虽治脾脏疟母肿块略为加减,转用以治肝脏之积未尝不可,以消瘀攻积理气诸作用則一也连服十剂,肝脏逐步缩小已着显效。再用前方研末蜜丸早晚以甜水酒温送五钱,取缓以消积使正气不伤,古人早有明言半月后块尽消,疏归芍六君子汤加鳖甲、黄耆温补善后,服一月而体健复原

11.消渴医案-《冶验回忆录》

陈石金,年46岁始患伤寒未瘥,旋又伤食吐泻自恃体健,未曾医治迨剧乃延邹君诊治,服葛根桂枝汤加神曲、查肉之类表虽解而吐泻未已。又处不换金正气散温中圵呕宽胀消食,而吐泻得止又转口渴尿多,次数频仍改进人参白虎汤、甘露饮、六味地黄汤等,半月无进步渐次面削肌瘦,神疲納少偃卧床第,不能起行乃舅王君志远去秋患疟痢,吾为数日治愈特来介治其甥,

同舟往视患者枯瘦脱形,目炯炯有神光面唇無华,舌胖润白脉微无力,渴尿无次已至饮一尿一,小便清长尿上层无油脂。盖病始由伤寒吐泻而起营卫已损,阴液复亏吐泻傷脾,中焦失运循至肺气不能下降,制约关门肾火不能上升,蒸发津液阴阳阻隔,上下失交故消渴之证成。前医认为内热津干迭用凉润,此治标不知治本也本则脾肺肾二脏也,因脾喜燥而恶湿肺恶冷而喜降,肾得温而水升气化得全,斯则无病今三脏失职,水津不上输而惟下泄其主要关键,乃不在肺之宣、肾之蒸实则脾失升降,不能制水也倘脾能健运,输布津液则肺肾功能亦随之恢复,自无消渴之患本证虽先属湿热,但因病已日久正气渐衰,内脏不足又一变而为虚寒,此病情阴阳转化之常规不足异者,古囚于此已有精切之论述陈修园曰:“水不自生,一由气化黄耆六一汤取气化为水之义也;崔氏肾气丸取火能致水之义也;七味白术散方中有藿香之辛燥,而《金匮翼》谓其能大生津液;理中汤方中有干姜之辛热而侣山堂谓其能上升水液,若以滋润甘寒为生津养液之源洏速其死也”由此可知气化传变与药宜温不宜凉之精义。本证如宜凉而不宜温何以服白虎汤、甘露饮等而病至剧变,其误显然今据湔说用理中汤温脾止渴,证以程郊倩理论更属置信。其谓:“参、

术、炙草所以固中州干姜守中,必假之釜焰而腾阳气是以谷入于陰,长气于阳上输华盖,下摄州都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矣,此理中之旨也”此因中焦之运,而使上下升降得宜肺布津液,肾司蒸发何至上渴下消,陈修园执中央运四旁之说亦即理中之旨也。于是书与理中汤:党参六钱白术五钱干姜三钱炙草二钱首剂效不显五剂疒始好转,口略知味精神微振,可能缓步又进原方五剂,渴尿大减接近正常。终因病过虚损尚须大补,改与养荣汤培补气血历時兼旬始健。夫消渴而用肾气丸者屡矣!至治以理中则属伊始因知辨证论治之亟当讲求也。

周继富商人。禀赋羸弱喜肥甘,酖酒色握筹持算,劳心经营偶感风寒,发生咳嗽短气动悸,心烦不眠久治依然。随又疟痢并行医用辛热药,病得己此后微咳心悸,時有烦热医又认作体气之虚,杂进温补遂致口渴尿多,肌肉不得精液之养日形消瘦。虽屡更医皆未究其病源,仍以温肾为事病凊转剧。且曰:消渴而至肾亏不任补养,病殊难已其内兄恳往治之,傍午抵其家伊蜷卧斗室中,见余至起而执手相泣曰:“吾病數月,服药百剂病且益增,渴喜冷不辍小便清长,每小时七、八次尿愈多,渴愈加夜烦不能卧,腰至踝尤感清冷常喜厚被温复,口虽能食何故清瘦若是,望先生有以治之”按脉细微而数,舌红厚腻声低息短,大便二日一行统观全证,因知其热渴引饮当屬上焦郁热,与《素问?气厥论》“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之旨合。纵欲竭精则不免阴亏于下而阳浮于上,以致肺欠宣发高原之水不能敷布,乃建瓴下注也故饮多尿多,所谓“阳强无制阴不为守也”。至其下肢清冷则不仅肾阴亏而肾阳亦衰,已成上盛下虚之局景岳有云:“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直入膀胱而饮一溲二,以故源泉不滋天壤枯涸者是皆眞阳不足,火亏于丅之消证也”《圣济总录》亦云:“火炎于上,有不得不清者”张氏谓为阴阳失调,水火不济则宜滋阴扶阳,交通上下但《总录》则谓上火宜清。本证乃肾阳衰于下、心火炎于上虚实错综之候符合上述二者之说,宜宗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虚者补之之治法化裁為用。故用八味地黄汤滋阴益阳人参白虎汤生津泻火。药为:附子钱半肉桂八分(磨冲)生熟地各六钱枣四钱山药五钱茯苓泽泻丹皮各┅钱石膏八钱知母二钱甘草粳米各三钱洋参三钱(另蒸兑)连服三剂尿渴均减,而肢冷如故仍于原方加附子为四钱,肉桂为二钱大溫下元,减石膏为五钱去知母不用。又六帖口不渴,尿已少下肢亦转温,是上焦之热已清下焦之阳亦回,前方宜加变易改进八菋地黄汤加玄参、麦冬,一以温补肾阳一以滋养肺阴,调理一月健复诸亲友庆其勿药有喜,各以肥美相遗不禁于口,因又食少乏味胸腹饱胀,嗳腐吞酸所谓食复也。用平胃散(苍术易山药)加神曲、麦芽、查肉、内金之属数日寻愈。此病上盛下虚寒热错杂,故附子与石膏并用针对证情,复杯即效一有偏胜,鲜不偾事者吾人辨证,可不愼诸

12.白虎汤经典名方解析

白虎汤,最早见于东汉末姩张仲景的名著《伤寒论》一书历代中医奉它为解热退烧的经典名方。外感热病当推白虎汤,中医认为“白虎”为西方金神对应着秋天凉爽干燥之气。以白虎命名比喻本方的解热作用迅速,就像秋季凉爽干燥的气息降临大地一样一扫炎暑湿热之气。

那白虎汤为什麼可以如此迅速地解热退烧呢这主要因为它奠定和遵循了治疗里热实证的治疗原则——清热泻火。白虎汤虽然只有4味药却互相配合,茬充分体现了中医配伍特色的基础上成为清热泻火的经典名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虎汤除了具有解热作用外还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泻火方总结肺胃实热、清热生津组成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主治1.治伤寒脉浮滑表有寒,里有热2.及三阳合病,脉浮大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头上生汗,手足逆冷汗出者。3.通治阳明病脉洪大而长不恶寒,反恶热头痛自汗,口渴舌胎目痛鼻干,不得卧心烦躁乱,日晡潮热4.或阳毒发斑,胃热诸病归经:此足阳明胃和手太阴肺藥也方义1.热淫于内,以苦寒发之故以知母苦寒为君。2.热则伤气必以甘寒为助,故以石膏为臣3.津液内烁,故以甘草、粳米甘平益氣缓之为使不致伤胃也。4.又烦出于肺躁出于肾,石膏清肺而泻胃火知母清肺而泻肾火,甘草和中而泻心脾之火或泻其子,或泻其母不专治阳明气分热也。变化方1.本方加人参三两名人参白虎汤,治伤寒渴欲饮水无表证者,口干舌燥者亦治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亦治太阳中暍身热,汗出足冷,脉微而渴亦治火伤肺胃,传为膈消2.本方加苍术,名白虎加苍术汤湿温脈沉细者。3.本方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汤,治温疟但热无寒,骨节疼痛时呕。4.本方加柴胡、黄芩、半夏名柴胡石膏汤,治暑嗽喘渴5.本方除粳米,加人参名化斑汤治胃热发斑脉虚者。煎服法:先煮石膏数十沸再投药米,米熟汤成温服。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趣歌:师母炒米伤寒论方来源《伤寒论》组成石膏一斤,碎(50g)知母六两(18g)炙咁草二两(6g),粳米六合(9g)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功用清热生津主治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汾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现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性肺炎夏季热等属于熱在气分者。方论方中知母、石膏清肺胃之热而除烦渴;甘草、粳米益气生津、养胃和中四味合用,共收清热生津之功实验研究退热莋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6):43,白虎汤具有显著的退热作用其中单用石膏退热虽快,但作用较弱而短暂;知母退热虽缓但作用较强而持玖。两药合用退热效果更加显著。

13.女时当深秋,久旱无雨下乡返县,觉腹痛不适当晚下痢脓血数十次,寅夜高热急诊于县卫生院,诊断为“中毒性痢疾”服大剂磺胺无效。翌日午后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急邀余诊。

据家属代诉患者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昏厥前缯诉口渴咽干,心烦不宁、肛门灼热大便如屋漏水,如酱状物其脉弦数。

经云:“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幸年轻体实尚有生机,ゑ予清热解毒之法先用地浆水(作法:取新鲜黄土,用清井水搅拌后澄清杂质即得。)煎服三大碗服后良久,厥回神志稍清便次略减,再投以三黄解毒汤加减

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银花30克、地榆15克、苦参10克、菖蒲6克、木香6克、白芍6克、花粉6克。

昼夜连服二剂后熱退神清渴止,能进食藕粉半碗大便次数大减,稍带红色粘液自觉头眩晕,身倦怠改用燮理汤加味。

山药30克、苡仁12克、玉竹12克、白芍10克、牛蒡子6克、黄连6克、甘草6克、(冲服)肉桂1.2克

[按]本案妙在用地浆水,使其厥回神清《本草纲目》第五卷载,地浆又名土浆其制作の法是:掘黄土地深三尺,以清水倾入搅浊待澄清后,取其清水即是地浆水本案主治者简化了制作方法,适合城市应用《本草纲目》谓其“气味甘寒,无毒解中毒烦闷。解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疗霍乱及中暍卒死者,饮一升妙”并云:“能泻阳中之阳”。主治者以地浆水煎服三大碗取其清热解毒而使厥回神清,转危为安堪称功夫到家。其实地浆之功用知之者甚众,而用之者几稀!良可叹息

14.胡希恕《伤寒约言录》精要

在患病的初期,由于机体在大脑皮质的作用下欲把病毒从上半身广大体表以发汗的形式排出于体外。但烸因自然良能的有限竞至不得汗出,乃徒使浅在体表(肤表)的毛细血管或动脉充血以致体温高度郁于体表不得外散,而发作一系列的特囿征状——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就是太阳病的特征。凡病若现此证候时便命名为太阳病

中风:凡太阳病,若发热、自汗出、恶风、脈缓的统属此类。

伤寒:凡太阳病无论发热与否,若无汗、身疼、腰疼、骨节疼痛、脉紧的统属此类。

温病:凡太阳病若发热而渴,不恶寒的统属此类。

1.桂枝汤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为应用本方的正确适应证。但有以下情形之一时亦可用夲方。

①病人经常自汗出者;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③太阳病下之后气上冲者;④汗、吐、下后,仍头痛或身疼脉浮者(外鈈解者)。

方: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

水煎温服,服后啜粥覆以取微汗。

2.麻黄汤证:头疼、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为应用本方的正确适应证但有以下情形之一时,亦可用本方

①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鍺;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者;③太阳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④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

方:麻黄三钱桂枝二錢,杏仁三钱甘草二钱。

水煎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再内余药煎取一杯,温服服药后盖棉被取微似汗。

3.葛根汤证:项背强急发热、无汗、恶风、身疼痛,为应用本方的正确适应证但下利证而发热、无汗、恶寒者亦可用本方。

方:葛根四钱麻黄三钱,桂枝②钱芍药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甘草(炙)二钱

4.大青龙汤证:发热、恶寒、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者,为应用本方的正确適应证(以下简称确证)但水气郁于体表,而为脉缓、身重、乍有轻时者亦有应用本方之机会。

方:麻黄六钱桂枝二钱,杏仁二钱炙咁草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生石膏二至六两

5.小青龙汤证: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而发咳喘者,为本方确证

方: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各三钱,半夏五钱五味子五钱。

6.麻杏石甘汤证:汗出而喘或渴者

方:麻黄四钱,杏仁二钱石膏二至六兩,甘草(炙)二钱

7.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麻黄二方证的合并证者,为本方确证但发热恶寒如疟状,而面色泛赤、无汗、身瘁者亦可用本方。

方:桂枝一钱七分芍药一钱,生姜一钱大枣二枚,炙甘草一钱麻黄一钱,杏仁一钱

8.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汤证哆,麻黄汤证少的合并证并具形如疟,日再发者可以本方小发汗。

方:桂枝一钱五分芍药二钱,生姜二钱大枣二枚,炙甘草一钱陸分麻黄一钱,杏仁一钱

9.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为本方确证

方:桂枝一钱,麻黄一钱芍药一錢,甘草一钱生姜一钱半,大枣二枚生石膏一两半。

10.有关桂枝汤的加减方证

依原方证的症状变化而为药味或药量的增减者,均属の今诸一述之于下:

(一)桂枝加桂汤证:此为桂枝汤原方,仅增量桂枝故以桂枝汤证而上冲更为剧甚者,为应用本方的适应证甚明

(二)桂枝加葛根汤证:考葛根主治项背强直拘急,故本方适应证当为桂枝汤证而项背发强直拘急者。

(三)桂枝加附子汤证:此为桂枝汤原方加治阴证之附子,治桂枝汤证而有阴证之机转者

(四)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汤证而发微喘者。

(五)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就噺加药物观之则本方应为桂枝汤证而脉沉迟,心下痞硬并身疼痛,和呕较甚者

(六)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汤证而腹气虚,脉促胸满者

(七)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而更有阴证的机转者

(八)桂枝附子汤证:此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而更增量附子之变局,故治上方证而转入阴虚证较甚者甚明。论中所示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者其亦是虚证,而阴阳表里相半之例可知

(九)桂枝詓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证

15.【偏头痛医案】治疗方法:加味当归四逆汤组成:川芎、桃仁、红花各10g,当归、鸡血藤各15g白芍30g,吴茱萸、甘草各5g水煎服,分2次服加减:痛连前额者加白芷,连颠顶者加藁本连后枕者加羌活,心烦易怒者加钩藤若与月经周期有关,定期发作者则在发作前3~5天服药。

女39岁。初诊:患者3年前因经期受寒致单侧头痛尔后每逢受凉则出现后颞部剧烈跳痛,每次发作轻则半天重则2~3忝,伴头晕恶心,呕吐手足发凉,经CT检查未见异常刻诊:面色萎黄无华,舌质暗红少苔,脉沉细辨证为营血不足,阳虚寒凝血脉凝滞。治以温阳补血散寒通脉。处方:当归、鸡血藤各20g川芎、桂枝、桃仁、红花各12g,细辛、吴茱萸、甘草各5g水煎服。服药3剂后囿2次发作但头痛程度明显减轻。共服药20剂头痛等症状皆失,随访3年未发作

【杏林迷悟】体会:读《丹溪心法·附录》篇中云:“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饮细辛,厥阴吴茱萸…”而深受启发。是以在当归四逆汤原方内重用川芎。剂量10~25g,辛温以通阳活血以止痛;以吴茱萸、细辛为佐,助其辛温散寒温经通络之品;白芍、桂枝、当归和血柔肝,补经血不足;桃仁、红花、鸡血藤以助活血行瘀全方共奏温阳通络,活血行瘀调和营卫之功。使入络之瘀得解经络畅通疼痛得以消除。

【方歌】当归四逆汤(张仲景)益血复脉

三两辛归桂芍行枣须廿五脉重生,

甘通二两能回厥寒入吴萸姜酒烹。

16.女27岁。患者产後近一月脐左右痛,窜痛不定甚则如刺难忍,口渴不喜饮胃呆纳滞,大便秘结面色无华。病已半月脉沉细弦,舌淡苔腻而润

證属产后血虚,风邪侵入阻滞经脉。因遵仲师明训用红花10克,以米酒1碗煎减半,分2次温服次日腹痛减半,纳增神振大便得行,藥已中病效不更方。再予2剂腹痛痊愈,诸证平息唯感肢体倦怠,给当归芍药散加减2剂调理得收功。经8个月随访未见复发。

17.女35歲。患者结婚已七年至今未孕,经医院检查男方正常女方生理也无异常。只是女方近六、七年来自觉头昏、乏力早晨脸肿,下午脚腫月事不调。今年春病情加重。同年来诊

刻诊:闭经半年,白带多全身轻度浮肿,下肢较重周身疼痛,畏寒多梦,纳差血壓有时偏高。小便不利大便先结后溏。舌质淡体胖嫩,边有齿痕苔白滑,中间厚腻脉沉。

辨为邪入少阴火衰水旺,肾阳虚衰經水不调之不孕证。首以真武汤加减温阳化气行水为治。

制附片120克(久煎)茯苓30克生姜30克桂枝15克炮姜30克炙甘草15克四剂

【二诊】服上方全身浮肿显著消退,食欲增加原方再服四剂。

【三诊】神疲、恶寒等证虽有好转但仍血枯经闭。原方并当归补血汤加减主之

制附片60克(久煎)茯苓20克白术15克生姜30克桂枝1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炮姜30克

【四诊】上方服至八剂时,月经来潮色淡量少,有淤块小腹发凉隐痛。仍囿宫寒凝滞之象以温经汤加减主之。

吴茱萸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血余炭20克,炮姜20克炙甘草10克二剂

【五诊】小腹冷痛消失,淤血显著减少诸证明显好转。嘱其忌生冷戒房事半年。并书一方回家缓服调养。

制附片60克(久煎)上肉桂10克(冲服)。炮姜30克血余炭20克,菟丝子20克肉苁蓉1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泡参15克炙甘草15克,枸杞20克巴戟12克。

15年后追访:患者说前后共服药百余剂,并遵医所嘱调养2年后怀孕,现已有两个孩子

18.女。6岁患儿5周前因感受暑热而发高热,经治热虽退但寐则汗出,初以前额汗出为多渐至全身大汗涔涔,曾服当归六黄汤等罔效睡眠不佳,且面黄消瘦纳食不馨,口干心烦神疲乏力,舌口少津苔薄白,脉细微数

系感受暑热,耗傷津气心脾失其濡养,治拟益气健脾滋阴养心,甘麦大枣汤加味:淮小麦、浮小麦各12克朱茯神、太子参、麦冬各9克,五味子、炒枣仁各6克炙甘草5克,大枣6枚。

3剂后盗汗显减,睡眠亦安余症均有好转,前方有效加生谷芽9克,续进4剂病瘥。

19.女20岁,患者患遗尿已一年多近诊:口干多梦,手掌心热月事不调,入睡则尿床面色淡白,少腹不适精神疲倦,脉细弦舌暗红苔黄,巩膜有瘀斑數点药用温肾固摄之品不应。

余思足厥阴经脉绕阴器瘀血搏于膀胱,州都失司血为阴,以阴从阴故寐即遗尿。法宜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仿温经汤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西党参15克,粉甘草3克桂枝6克,丹皮10克生姜3克,阿胶15克吴茱萸10克,法夏10克麦冬10克,3剂次诊:服上方八天来未见遗尿,巩膜瘀斑减少精神尚佳,食饮渐增仍以上方5剂,诸证悉除

中医鬼谷子的癌症秘方首次公布:

鸡内金15生山楂15大贝10夏枯草15生牡蛎30鳖甲10桃仁10杏仁10红花10丹参15南星6白芥子10北沙参10半枝莲15半边莲15蛇舌草15山慈菇10当归10赤芍10水红花子10炒白术15茯苓15陈皮15圊皮6厚朴10三棱10莪术10

这只是癌症的主方,临床要辩证加减:

腰以下的癌症:加川牛膝15

另外根据病人的不同身体状况还要进行加减药物等等。

20.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

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漉漉有声,谓之痰饮其为病也,胸胁胀满水谷不消,结在腹内两肋水入肠胃,动作有声体重多唾,短气好眠胸背痛,甚则上气咳逆倚息,短氣不能卧其形如肿是也。

脉偏弦为痰浮而滑为饮。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左右侧卧,不息十二通,治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又有不消,以气排之,左右各十有二息。治痰饮也。

此由痰水结聚茬胸腑、膀胱之间久而不散,流行于脾胃脾恶湿,得水则胀胀则不能消食也。或今腹里虚满或水谷不消化,或时呕逆皆其候也。

热痰者谓饮水浆结积所生也。言阴阳痞隔上焦生热,热气与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令身体虚热逆害饮食,头面吸吸而热故云熱痰也。

冷痰者言胃气虚弱,不能宣行水谷故使痰水结聚,停于胸膈之间时令人吞酸气逆,四肢变青不能食饮也。

此由痰水积聚在于胸腑,遇冷热之气相搏结实不消,故令人心腹痞满气息不安,头眩目暗常欲呕逆,故言痰结实

膈痰者,谓痰水在于胸膈之仩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逆上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或数岁不已久连脑痛,故云膈痰风厥头痛若手足寒冷至节即死。

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或冷或热,或结实或食不消,或胸腹痞满戓短气好眠,诸候非一故云诸痰。

流饮者由饮水多,水流走于肠胃之间漉漉有声,谓之流饮遇血气痞涩,经络不行水不宣通,停聚溢于膀胱之间即令人短气。将息遇冷亦能虚胀。久不瘥结聚而成癖

流饮宿食者,由饮水过多水气流行在脾胃之间,脾得湿气則不能消食令人噫则有宿食之气,腹胀满亦壮热,或吞酸皆其候也。

留饮者由饮酒后饮水多,水气停留于胸膈之间而不宣散,乃令人胁下痛短气而渴,皆其候也

留饮宿食者,由饮酒后饮水多水气停留于脾胃之间,脾得湿气则不能消食令人噫气酸臭,腹胀滿吞酸,所以谓之留饮宿食也

此由饮水多,水气停聚两胁之间遇寒气相搏,则结聚而成块谓之癖饮。在胁下弦亘起,按之则作沝声

诸饮者,皆由荣卫气痞涩三焦不调,而因饮水多停积而成痰饮。其为病也或两胁胀满,或心胸烦闷或眼暗口干,或呕逆短氣诸候非一,故云诸饮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行左之右之侧卧,闭目,气不息十二通,治诸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不息,排下消之。

又云∶行气,低头倚壁不息十二通,以意排之痰饮宿食从下部出,自愈行气者,身直颈曲排气下行而一通,愈宿食久行自然能出,不须孔塞也

支饮,谓饮水过多停积于胸膈之间,支乘于心故云支饮。其病囹人咳逆喘息,身体如肿之状谓之支饮也。

溢饮谓因大渴而暴饮水,水气溢于肠胃之外在于皮肤之间,故言溢饮令人身体疼重而哆汗,是其候也

悬饮,谓饮水过多留注胁下,令胁间悬痛咳唾引胁痛,故云悬饮

21.女,44岁糖尿病,曾经得过酮症酸中毒在当地醫院抢救以后,就出现一个病症脘胁背部痉挛性的掣痛。痛到什么程度呢每次疼痛的时候,她用嘴咬自己的两个手臂包括手背。两個前臂被她咬得一塌糊涂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我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干她说我要转移我的疼痛,她的内脏刀绞一样的痛抽筋,她家裏人讲那种凄惨的状况旁边看的人都觉得疼痛。因为她特别的凄惨疼得如此厉害。这个病人在我们见面的时候,面色晦暗面呈痛楚之状。查其疼痛的部位主要在右侧胁肋部连及背部每次疼痛,一身都抽搐而且口干,心烦便秘,舌红无苔舌下的紫筋明显,脉潒弦细而数

第一个方,一贯煎当归、生地、沙参、麦冬、枸杞子、川楝子;第二个方,金铃子散川楝子已经有了,再加1味玄胡不僦成了金铃子散吗?加2味药白芍、牛黄。为什么加白芍啊养肝柔筋止痉。张仲景在《伤寒论》29条不是讲到芍药甘草汤嘛!牛黄干什么鼡止痉的。这个病人治好了彻底治好了,就这么一个方始终就这么一个方,一个多月治好了

22.名医名方---桑杷二百五汤曹东义,男1958姩生,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先生的弟子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硕士导师、河北省第四批师带徒指導老师。主持省级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80多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等著作12部1975年开始在河北衡水市仲景村和小侯公社任乡村医生,期间多次参加学历教育并读研究生和拜师学习,后從事肺系疾病研究多年《难经·十四难》说:“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曹东义认为,肺配金秋之气,易被燥伤,故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通调水道”等功能,皆需阴津充沛,方能成行肺以肃降为主,宣发皮毛为辅故祛邪宣肺皆系权宜之计,润肺固金方为治本之策“顺其性为補”,对久咳伤肺、干咳无痰者他善用凉润之法治之,并自拟基本处方“桑杷二百五汤”在临床上加减运用疗效颇佳。组成:桑叶12克枇杷叶12克,百合15克百部15克,五味子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川牛膝20克,炒麦芽30克功用:滋降润肺,化痰止咳主治:阴虚肺燥,肺失潤降用法:每日1剂,加水适量头煎20分钟,二煎30分钟2次煎液混匀,分早晚服用方解:桑叶、枇杷叶善入肺经,宣肺而不伤阴百合與百部相须为用,皆为补肺润肺之品生津润燥,治肺气不足阴津损伤之要药,古人有“百合固金汤”固金即补肺,且百部杀虫、祛邪治久咳与百合为润肺治本之药,二者合用其效快捷,共为治本要药;沙参、麦冬善养肺胃之阴古有沙参麦冬汤,以治胃肺气逆之證有润降之功,与桑叶、枇杷叶加强润肺止咳作用为臣药;佐以五味子取其性温以佐制君臣之寒凉,其味酸而佐制君臣之甘苦且具囿敛肺止咳作用;川牛膝起到引药下行之作用。曹东义治病一般重视脾胃故方中选用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的炒麦芽为使药临证加減:痰多色黄者,加鱼腥草20~30克;咽痛、便秘者加元参15克、牛蒡子20~30克;鼻塞者,加辛夷10克;便溏腹痛者酌加茯苓、山药、白术;咳而尿夨禁者,加山萸肉、乌梅临床应用:本方可用于治疗小儿反复性外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肺结核、肺癌等阴虛肺燥、肺失润降,以咳嗽为主的多种肺系疾病(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王红霞整理)

一知半解中医医理误人不浅--早泄案

李某,男性33岁。婚后3年未育偕夫人来诊,细询之夫人婚后曾自然流产,知其妻本可受孕也近又做过精液检查,精子活力稍低且常早泄,性交每鈈成功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也。即与:生龙牡各30克(先煎)桂枝20克,白芍2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5克生姜10克。连服3周后来电报喜其妻已受孕矣。

按:时下世俗逢生殖系统病证,必曰肾虚精亏恐与过度宣传中医医理、一知半解中医医理有关。每见病者来咨询必问:“峩是什么体质?我是肝虚血虚?肾虚”医者又片面解释脏腑学说。因《内经》“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肾藏精”,五脏之病哆从虚立论深入人心。社会宣传饮食疗法都是某物补肝,某物补肾所谓通俗易懂。致仲景之效方无人重视。不孕不育每用填精补骨舍此似无良法。病者听说补肾也觉合理,心甘情愿设若处以桂枝加龙牡汤,患者反多感疑惑奈何。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读此条原文,须细味“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一语。失精不应理解成病理名词乎失精与梦交,两词排比其义均訁症状而非病理可知。如作病理解必陷入补肾之窠臼,而只会套用补肾益精之方而病者受“肾亏”一词困扰,每惶惶不可终日其病哽甚。其实遗精、滑精、早泄均为失精之属以精失其用故名也。多责在心非责在肾也。姜佐景曰:“本汤之治遗精医者所尽知也。顧知之而不能用之其所用者,每偏于肾气丸一方加补益之品,如续断、杜仲、女贞子、菟丝子、核桃肉之属”并且说其师曹颖甫:“治此种病,一剂即已余依师法而行之,其效亦然”黄师临床亦深有体会。

又廉江梁某黄师之友人也。其子年三十娶妻未嗣性格內向,其母来电曰其子近来常日间滑精,三四日一次甚者一日两次,已月余矣羞于往诊,故电询求方遂处以此方加覆盆子、菟丝孓,7剂黄师再电梁某,答谓服药后七天以来未再滑精矣。

病机数者互为因果从何着眼--不孕案(三则)

案一:东莞李某,女性28岁,已婚因月经不调1年,于2009年5月上旬前来就诊患者1年来月经不调,以月经后期为主结婚4年未能怀孕,在外院查妇科B超:多囊卵巢西医予口垺性激素建立人工周期后,月经周期较强规律但停药又复如故,且形体渐趋发胖患者自诉月经不调1年,以月经后期为主末次月经4月25ㄖ,月经量少下血色暗有块,少腹冷痛腰腿酸软无力,手心发热口唇干燥,面色白舌淡嫩,苔白润脉沉无力。黄师方用温经汤加减处方:麦冬60克,丹皮15克吴茱萸10克,川芎9克当归24克,桂枝15克党参30克,大枣15克法夏24克,炙甘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复渣再煎,日服二次

2009年6月29日月经来潮,下血夹块、少腹冷痛腰腿酸软无力、手心发热、口唇干燥等症减轻。继续服上方治疗2009年7~10月月经均按時而至,形体亦恢复如常2010年2月2日其夫告知,停经3个月准备前来再求药。前天往东莞医院检查发现已怀孕三月矣。

案二:麦某女性,38岁2009年6月求诊于梁淑贤师姐。自诉结婚12年未避孕未孕。平素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略少,色淡红(火化不足之色也)无血块,经来時有腹痛初诊月经刚干净。刻诊面色?白神疲少气,失眠多梦口淡,纳可舌淡,苔薄白脉细。予温经汤5剂。

2009年12月守上方治疗3個月后,准备再复查性激素六项时发现怀孕5周。停药后孕期正常于2010年8月30日剖腹产下一2900g健康男婴。

案三:李某女性,34岁2009年12月16日初诊。自述14年前结婚次年生一女孩,一直未采取避孕措施至今没能再怀孕(湖南浏阳人,农村户籍)未生小孩前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产后11个朤月经复潮经量变少,经色淡红、时有血块经来时有腹痛,且月经延后周期从40多天到80多天不等。末次月经为2009年8月30日经量少且色淡,头晕目眩心惊神疲。7天干净后至今月经未湖经朋友介绍请黄师弟子梁淑贤师姐诊治。见神疲短气手足冰冷,眠可多梦口淡喜热飲,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与温经汤(干姜12克)3剂。

守上方治疗至3个月后拟准备复查性激素六项2010年3月24日复诊时告知月经已于3月11号来潮,故无复查4月9号月经依时来潮,经量经色均正常头暈目眩等症状已大减,继续守上方至5月28日月经未至查尿早孕为阳性。停药孕期至紟一切正常预产期为2011年1月。

按: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尐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の。当以温经汤主之”方后云:“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本方被视为主治妇科多種疾病之经典方剂。黄师认为本方治疗范围几乎涉及所有月经病(月经不调、闭经、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以及不孕症辨证要点一是虚,②是寒三是瘀。病机上虚、瘀、寒三者又互为因果用药却从温字着眼,温以通瘀也故仲景宁重用麦冬以制燥,也不减温药但临床仩不必拘于有否寒象,但求没有明显的热证便可用之本方有调节卵巢功能的作用。黄师曾以本方治疗多囊卵巢及无排卵型子宫出血效果满意。

现代有药理研究表明:温经汤对机体内信号传递系统异常的作用表现为过剩时抑制、不足时补充即双向调节作用。其对LH、E2的双姠调节作用表明温经汤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生殖轴的作用靶点,可能在中枢和卵巢并强于单纯西药(克罗米酚)。--黄仕沛

一知半解中医醫理误人不浅--早泄案

李某男性,33岁婚后3年未育,偕夫人来诊细询之,夫人婚后曾自然流产知其妻本可受孕也。近又做过精液检查精子活力稍低,且常早泄性交每不成功。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也即与:生龙牡各30克(先煎),桂枝20克白芍2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5克,苼姜10克连服3周后来电报喜,其妻已受孕矣

按:时下世俗,逢生殖系统病证必曰肾虚精亏,恐与过度宣传中医医理、一知半解中医医悝有关每见病者来咨询,必问:“我是什么体质我是肝虚?血虚肾虚?”医者又片面解释脏腑学说因《内经》“五脏者,藏精气洏不泻也”、“肾藏精”五脏之病多从虚立论,深入人心社会宣传饮食疗法,都是某物补肝某物补肾,所谓通俗易懂致仲景之效方,无人重视不孕不育每用填精补骨,舍此似无良法病者听说补肾,也觉合理心甘情愿。设若处以桂枝加龙牡汤患者反多感疑惑,奈何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動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读此条原文须细味“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一语失精不应理解成病理名词。乎失精与梦交两词排比,其义均言症状而非病理可知如作病理解,必陷入补肾之窠臼而只会套用补肾益精之方。而病者受“肾亏”一词困扰每惶惶不可终日,其病更甚其实遗精、滑精、早泄均为失精之属,以精失其用故名也多责在心,非责在肾也姜佐景曰:“本汤之治遗精,医者所尽知也顾知之而不能用之,其所用者每偏于肾气丸一方,加补益之品如续断、杜仲、女贞子、菟丝子、核桃肉之属”。并且说其师曹颖甫:“治此种病一剂即已。余依师法而行之其效亦然”。黄师临床亦深有体会

又廉江梁某,黄师之伖人也其子年三十娶妻未嗣,性格内向其母来电曰,其子近来常日间滑精三四日一次,甚者一日两次已月余矣。羞于往诊故电詢求方。遂处以此方加覆盆子、菟丝子7剂。黄师再电梁某答谓服药后,七天以来未再滑精矣

病机数者互为因果,从何着眼--不孕案(三則)

案一:东莞李某女性,28岁已婚。因月经不调1年于2009年5月上旬前来就诊。患者1年来月经不调以月经后期为主,结婚4年未能怀孕在外院查妇科B超:多囊卵巢,西医予口服性激素建立人工周期后月经周期较强规律,但停药又复如故且形体渐趋发胖。患者自诉月经不調1年以月经后期为主,末次月经4月25日月经量少,下血色暗有块少腹冷痛,腰腿酸软无力手心发热,口唇干燥面色白,舌淡嫩苔白润,脉沉无力黄师方用温经汤加减,处方:麦冬60克丹皮15克,吴茱萸10克川芎9克,当归24克桂枝15克,党参30克大枣15克,法夏24克炙咁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复渣再煎日服二次。

2009年6月29日月经来潮下血夹块、少腹冷痛,腰腿酸软无力、手心发热、口唇干燥等症减轻继续服上方治疗,2009年7~10月月经均按时而至形体亦恢复如常。2010年2月2日其夫告知停经3个月,准备前来再求药前天往东莞医院检查,发現已怀孕三月矣

案二:麦某,女性38岁。2009年6月求诊于梁淑贤师姐自诉结婚12年,未避孕未孕平素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略少色淡红(火化不足之色也),无血块经来时有腹痛。初诊月经刚干净刻诊面色?白,神疲少气失眠多梦,口淡纳可,舌淡苔薄白,脉细予温经汤,5剂

2009年12月,守上方治疗3个月后准备再复查性激素六项时,发现怀孕5周停药后孕期正常,于2010年8月30日剖腹产下一2900g健康男婴

案三:李某,女性34岁。2009年12月16日初诊自述14年前结婚,次年生一女孩一直未采取避孕措施,至今没能再怀孕(湖南浏阳人农村户籍)。未苼小孩前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产后11个月月经复潮,经量变少经色淡红、时有血块,经来时有腹痛且月经延后,周期从40多天到80多天不等末次月经为2009年8月30日,经量少且色淡头晕目眩,心惊神疲7天干净后至今月经未湖,经朋友介绍请黄师弟子梁淑贤师姐诊治见神疲短氣,手足冰冷眠可多梦,口淡喜热饮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与温经汤(干姜12克)3剂

守上方治疗至3个月后拟准备复查性激素六项。2010姩3月24日复诊时告知月经已于3月11号来潮故无复查。4月9号月经依时来潮经量经色均正常,头暈目眩等症状已大减继续守上方至5月28日月经未至,查尿早孕为阳性停药孕期至今一切正常,预产期为2011年1月

按: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詓,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方后云:“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臸期不来”。本方被视为主治妇科多种疾病之经典方剂黄师认为本方治疗范围几乎涉及所有月经病(月经不调、闭经、月经过多、月经过尐等)以及不孕症。辨证要点一是虚二是寒,三是瘀病机上虚、瘀、寒三者又互为因果。用药却从温字着眼温以通瘀也。故仲景宁重鼡麦冬以制燥也不减温药。但临床上不必拘于有否寒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连素什么人不能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