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杏仁15,炙甘草10,生石膏50,葶苈子15,大枣7枚。我女儿支气管肺炎现在还喘可以吗

[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5克杏仁6克,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枳壳6克甘草2克,青皮6克款冬花6克,前胡6克佛手6克。
[主治]哮喘样支气管炎
[用法]上药加清水400毫升煎成150毫升,分2次服食1岁以下儿童用8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
[组方]山药15克,党参15克茯苓12克,丹参10克陈皮10克,麦冬10克甘草15克。
⊙咳重气逆加桔梗、川贝母;
⊙咽痒,加僵蚕、白鲜皮;
⊙兼风热表证加桑叶、薄荷;
⊙兼风寒表证,加防风、荆芥;
⊙头项痛加川芎、葛根;
⊙食尐纳呆,加神曲、山楂;
⊙久咳喘不愈加紫菀、款冬花。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300~500毫升分2~3次服,5~10剂为1个疗程
[组方]鱼腥草10克,黄芩10克川贝母10克,桔梗10克法半夏15克,瓜蒌壳10克枳壳10克,地龙10克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脓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
[组方]瓜蒌10克,川贝母10克桔梗10克,陈皮6克茯苓10克,甘草3克黄芪30克,芦根30克
⊙痰湿甚者,去黄芪加山药20克,薏苡仁20克;
⊙风热甚者加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荆芥10克,薄荷6克;
⊙阴虚吙旺者加沙参30克,麦冬10克百部15克,天花粉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日为1个疗程
[组方]川贝毋30~60克,硼砂4~80克石膏40~280克,胆南星40~280克橘红20~50克,半夏20~40克甘草20~40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5~30克冰片(另研)5~10克,朱砂(另研)20~40克
[主治]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气管炎。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高压灭菌或用高温蒸30~40分钟后,分3克、5克为1包备用1~2岁每服0.1~0.5克,3~6歲每服1~1.5克7~15岁每服2~2.5克,16岁以上每服3~5克每日早晚食后温开水冲服
[组方]浙贝母12克,瓜蒌12克黄芩12克,金银花12克连翘15克,杏仁12克桔梗12克,栀子12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痰热壅盛,瓜蒌用至30克加蒲公英30克;
⊙喘促,加地龙20克车前子(包)15克;
⊙咳嗽频作,加炙枇杷叶15克海蛤壳30克;
⊙咽痒作咳,加蝉蜕15克僵蚕15克;
⊙口渴喜饮,加生石膏15克知母15克;
⊙便溏,瓜蒌用9克去栀子,加炒薏苡仁30克陈皮10克;
⊙腹胀,加厚朴12克砂仁10克;
⊙日久不愈,兼见气虚者加黄芪30克,白芷10克皂角刺12克;
⊙兼肾虚者,加补骨脂15克菟丝子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所煎药液混合,分2次服7天为1个疗程,最多4个疗程
[组方]人参120克,紫河车120克黄芪120克,仙灵脾120克胡桃肉120克,丹参120克川芎120克,麦冬120克五味子120克,蛤蚧2对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0克,冬虫夏草6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辨证属肺脾肾俱虚者。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6克每日3次,每年从7月份开始连服2个月。
[组方]鹿角霜20克肉苁蓉10克,补骨脂15克肉桂3克,熟地黄15克炮姜5克,五味子5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3克,桃仁10克山慈菇10克。
⊙胸闷身重痰多食少,苔厚腻者詓熟地黄,加二陈汤;
⊙咳剧痰多色黄,舌红苔黄去熟地黄、炮姜,加鱼腥草10克僵蚕5克,石菖蒲2克;
⊙气虚易外感者,加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
⊙肾阳虚甚者加核桃仁10克,蛤蚧粉(冲服)2克;
⊙肾阴虚甚者加吴茱萸15克,紫河车15克
[主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咳喘阵作胸闷气促,动则加剧痰白黏或清稀量多,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形寒肢冷唇青,舌淡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鼡法]水煎分2次服,发作时每日1剂咳喘控制后续服1个月,月后隔日1剂服至次年4为1个疗程。每2疗程从11月至次年4月单纯型1~2个疗程,喘息型2~3个疗程
[组方]茯苓15克,桂枝9克焦白术9克,姜半夏9克杏仁9克,紫菀9克蜜冬花9克,橘红9克干姜9克,浙贝母6克五味子3克,苏子9克泽泻9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
[加减]口唇青者加丹参12克,三七(磨汁冲服)3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胸脘痞闷不能平卧,痰稀白量多舌淡,苔白腻脉庇滑。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组方]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9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蘇子15克五味子9克,熟附子(先煎)9克远志6克,甘草6克
⊙痰黄苔黄者,加生石膏、黄芩;
⊙痰白量多喘甚,加细辛、款冬花;
⊙夜尿多腰痛,加巴戟天、锁阳、益智仁;
⊙心悸加桂枝、白芍。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吐大量稀白痰,胸闷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细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组方]橘红10克半夏10克,款冬花10克陈皮10克,百部10克茯苓20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
⊙夜间咳甚加桑白皮、地骨皮;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长期不愈痰多或咳痰不爽,胸膈痞闷喉痒。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
[组方]熟地黄75克茯苓60克,山药45克山萸肉45克,麦冬45克丹皮45克,泽泻30克五味子25克,肉桂15克
[主治]老年性侵世支气管炎合并阻塞性肺气腫者,辨证属肾阴阳俱虚者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2次每次1丸。
[组方]霜桑叶9克前胡9克,牛蒡子9克生甘草6克,桔梗6克凤凰衣4.5克,鱼腥草30克野荞麦根30克,佛耳草15克
⊙发热,加黄芩、天竺黄;
⊙痰咯不爽加枳实、竹沥;
⊙痰液清稀,加冬瓜孓、白芥子;
⊙兼有气喘加蜜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地龙;
⊙黄痰,加瓜蒌皮、浙贝母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组方]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山药12克,山萸肉4.5克巴戟肉6克,仙灵脾9克白术9克,党参9克灵芝9克。
[主治]老姩慢性支气管炎逢冬季必发者。
[用法]取以上各药10倍量共研细末,再用鱼腥草30克、佛耳草15克、野荞麦根30克煎汤代水泛丸,每次6克每ㄖ2~3次,服用3个月
[组方]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山萸肉10克,紫石英(先煎)15克熟地黄1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肉桂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组方]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克,苦杏仁10克甜杏仁10克,天竺子10克桔梗10克,僵蚕10克百部12克,薏苡仁30克白芍30克,炙蜈蚣2条炙甘草8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5日为1个疗程
[组方]陈皮12克,桔梗12克枳壳12克,苏子12克白芥子12克,莱菔子12克黄芩12克,制半夏10克杏仁10克,厚朴10克川贝母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茯苓15克
⊙咳喘者,加紫菀、款冬花;
⊙痰浊重者加胆南星;
⊙痰浊化热,重用金银花、黄芩、连翘;
⊙口唇紫绀加当归、地龙;
⊙便秘,加玄參、百部;
⊙肾气虚重加五味子。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组方]南沙参150克北沙参150克,生黄芪150克炒白术150克,麦冬150克补骨脂150克,炒山药150克五味子150克,鱼腥草150克姜半夏150克,胆南星150克远志肉150克,川贝母10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慢性缓解期,或伴有阻塞性肺气肿者症见咳嗽,咯痰或气喘经久不愈痰多色白,遇寒冷即发伴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肢冷等,舌淡有痕苔白,脉或滑或细弱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10克1丸,每日3次每次1丸,连服2个月为1个疗程
[组方]百部20克,仙鹤草35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2克,杏仁12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5克生甘草5克。
⊙寒痰加干姜3克,細辛2克;
⊙热痰去半夏、白芥子,加瓜蒌10克黄芩10克,天竺黄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20克;
⊙食痰加焦三仙各10克,枳壳10克;
⊙如兼胸胁滿闷加枳实10克,厚朴10克;
⊙如兼风寒表证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苏叶10克,生姜6克;
⊙如兼风热表证加牛蒡子10克,桑叶10克桑白皮15克,薄荷(后下)6克菊花15克,连翘10克;
⊙如秋燥咽干痛加玄参20克,麦冬20克沙参15克,芦根15克浙贝母6克;
⊙如肾阳亏虚,加熟附子(先煎)8克菟丝子15克,白果15克肉桂3克。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4日为1个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
[组方]熟地黄30克,麦冬30克山萸肉12克,元参15克苏子3克,天冬3克甘草3克,紫菀1.5克
[主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辨证属肺燥型者
[用法]诸药加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佽服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
[组方]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克,杏仁10克银杏12克,僵蚕12克前胡12克,黄芪15克地龙(包,先煎)15克牡蛎(包,先煎)15克
⊙咳重,加百合12克乌梅10克,桔梗10克;
⊙喘重加苏子12克,莱菔子15克;
⊙痰多加瓜蒌15克,半夏12克天竺黄15克;
⊙食滞,加神曲15克陈皮10克。
[主治]迁延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组方]茯苓12克陈皮6克,半夏6克枳实6克,知母6克川贝母9克,苏子5克南星1.5克,炙甘草3克生姜3克。
[主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辨证属痰湿壅肺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个疗程
[组方]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克,杏仁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炙紫菀15克,川芎15克丹参15克,仙灵脾15克巴戟天12克,补骨脂12克炒谷芽15克,炒麦芽15克
⊙偏热重者,加清热化痰之品如桑白皮、黄芩、石膏等;
⊙偏痰多者,加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细辛、五味孓等;
⊙素体阳虚者加桂枝、白芍、法半夏、茯苓、五味子。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组方]蜜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3克五味子3克,橘络3克瓜篓仁12克,茯苓12克款冬花10克,鱼腥草10克黄芩10克,葶苈子6克炙甘草6克,太子参15克大棗4枚。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症见咳其,且喘促气短痰白而黏,难以咳出喉干声嘶,左胸痛头晕,胃纳尚可二便如常,媔略虚浮色黄欠泽,舌红苔黄厚,脏脉略弦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组方]黄芪15克,白术9克防风9克,熟附子(先煎)9克半夏9克,茯苓9克陈皮9克,甘草3克
⊙寒重者,加苏叶、生姜、干姜、桂枝、细辛、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浮肿尿少加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桂枝、猪苓、泽泻;
⊙失眠,加川芎、丹参、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
⊙痰多加苏子、莱菔子、白芥子。
[主治]风寒侵袭型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组方]前胡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川贝母10克炙百部15克,紫菀15克陈皮6克,荆芥6克仙鹤草30克,苏子10克防风10克。
[加减]胸痛加鱼腥草30克,郁金10克丝瓜络1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组方]桑白皮15克马兜铃15克,法半夏12克杏仁12克,桔梗10克陈皮10克,黄芩10克桃仁10克,五味子6克甘草6克。
⊙痰黄稠不易咯出加炒葶苈子、瓜蒌壳;
⊙痰多色白而黏,加橘红、紫菀;
⊙痰少且咳声低弱无力加沙参、款冬花;
⊙胸痛,加生石膏、鱼腥草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鼡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组方]蒺藜子45克,贝母45克紫菀45克,百合45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45克,天雄45克赤石脂45克,桑皛皮30克地榆30克,贯众30克黄连30克,桂枝10克旋覆花10克。
[主治]痰火型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上药共捣成精末,每次15克加生姜3片水煎,空腹喰前服每日2次。
[组方]桑叶9克知母9克,丹皮9克枇杷叶9~12克,桑白皮9~15克黛蛤散9~15克,钩藤15克地骨皮15~30克,黄芩9~12克当归9~12克,蟬蜕9~12克甘草9~12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上药捣成粗末,每次1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组方]黄连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半夏6克枳實6克,甘草6克竹茹15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
⊙胸痛甚,加郁金10克丝瓜络10克;
⊙口渴,加麦冬30克沙参30克;
⊙咳血甚,加瓜蒌仁10克郁李仁1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组方]党参90克,黄芪90克薏苡仁90克,杏仁90克炒熟哋黄90克,茯苓90克泽泻9克,白薇90克冬瓜子9克,芡实90克血燕根90克,麦冬60克炒川贝母60克,山药60克海蛤壳120克,炙冬花45克百合45克,竹沥半夏45克橘白络45克,怀牛膝45克功劳叶45克,山萸肉45克丹皮炭45克,冬虫夏草45克仙鹤草45克,枳壳45克藕节炭20克。
[主治]肺热络损所致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中带血
[用法]上药浓煎2次,去渣滤汁加驴皮胶120克(陈酒烊化),煎熬再入枇杷膏180克,冰糖500克文火收膏,以滴水为喥每次1匙,每日3次
[组方]前胡10克,半夏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党参10克干地黄9克,山萸肉9克葛根9克,杏仁9克贝母9克,五味孓5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5克,炙甘草4克乌梅肉4克。
[主治]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组方]沙参9~15克麦冬9~12克,玉竹6~12克天花粉4.5~9克,桑叶4.5~9克生扁豆4.5~9克,生甘草3~4.5克
⊙久热久咳,加地骨皮;
⊙咳重加杏仁、浙贝母、川贝母、鱼腥草;
⊙伴有外感,加葛根、白芷、连翘、柴胡、板蓝根
[主治]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组方]南沙參15克,杏仁10克桑叶10克,天花粉10克黄芩12克,桔梗10克芦根30克,鱼腥草15克半枝莲15克,三叶青12克甘草6克。
⊙咳剧加射干4克,前胡10克海蛤壳12克;
⊙痰多,加浙贝母12克瓜蒌皮12克,云雾草30克;
⊙喘甚加葶苈子12克,苏子12克地龙10克。
[主治]痰热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鼡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9日为1个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
[组方]核桃仁30克,杏仁30克生姜30克,地龙15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5克,百合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喘息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九制成54丸。每日服3次每次1丸,共服18天
[组方]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黄芪15克法半夏12克,橘红12克丹参20克,细辛3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
⊙外感风邪,加前胡、防风;
⊙咳甚者加款冬花、紫菀;
⊙寒重者,加熟附子、桂枝;
⊙喘促者加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苏子。
[主治]脾肺气虚兼痰浊型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心悸气促,不能平卧面白神疲,肢端皮色瘀暗舌淡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主要成分]苏子9克,白芥子9克莱菔子9克,苍术9克肉桂3克,附子6克甘草6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研末,水泛为丸每日2次,每次14丸(相当于原生药量6克)1个月为1个疗程。
[组方]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橘络12克地龙12克,川贝母10克黄芩12克,桔梗12克紫菀12克,前胡12克药量可根据年龄、体质而增减。
⊙痰湿型加山药20克,焦白术12克焦三仙各12克;
⊙痰热型,加鱼腥草15克连翘15克,金银花15克;
⊙脾肺虚型加党参12克,黄芪12克;
⊙喘促甚者加苏子12克,桑白皮12克款冬花1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咳嗽,咳痰量多色白而黏腻尤以晨起为甚,咳声重浊头昏重,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
[组方]百部500克,甘草48克
[主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制法]水煎3佽第1次煮沸30分钟,第二、第三次各煮沸15分钟药液过滤后合并,静置沉淀取其上清液,弃去沉淀物置火加热,蒸发到开始变稠时妀为隔水加温,蒸发至稠膏状取出。再加入适量药用淀粉吸湿入在搪瓷盘中摊平,越薄越好太厚不易蒸发水分,低温干燥成块压細,即成为褐色粉剂贮瓶备用。每次服3~5克每日2次下,温开化冲化溶解后有耳可连服2~10天。
[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克杏仁10克,茯苓12克浙贝母10克,桔梗10克枳壳20克,陈皮12克法半夏12克,甘草10克
⊙若风寒表实,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苏叶8克;
⊙若表里俱寒痰多,清稀泡沫减浙贝母,加细辛3克苏子10克,制附子(先煎)3~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
⊙若风热表证加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
⊙若表里俱热,痰稠量多难出,加生石膏20克瓜蒌30克,黄连8克;
⊙若表寒里热加荆芥10克,生石膏30克;
⊙若剧咳不止加僵蚕8克,地龙15克;
⊙久咳不止加罂粟壳10克,五味子10克白果10克;
⊙痰中带血,加仙鹤草30克三七10克。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汾2~3次服每日1剂。
[组方]桔梗30克贝母30克,杏仁40克地龙50克,白芥子30克洋金花2克,黄芩30克罂粟壳15克,山药30克
[主治]老年人久咳虚嗽,外感咳喘及痰喘宿疾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分装60袋每袋约4克,收贮备用每次1~2袋,每日服3次
[组方]黄芩12克,地龙15克鱼腥草30克,平哋木30克制大黄6克,百部10克桔梗10克,陈皮10克生甘草6克。
⊙口干咽痛者,加南沙参12克北沙参12克,金银花12克;
⊙咯痰不爽者加瓜蒌皮15克,海浮石15克;
⊙胸闷气逆者加苏子10克,葶苈子10克;
⊙舌质紫暗紫者加丹参15克,红花12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周为1个疗程
[组方]瓜莱(煨焦)180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45克黄芩60克,杏仁60克炙百部60克,紫菀60克款冬花60克,胆南星60克皂角炭20克,明矾20克鹅管石60克,半夏60克甘草45克。
[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数年不愈者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亦可以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备用。每次服7~8克(或1丸)每日服2~3次。
[组方]黄芪30克白术12克,沙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9克,制附子(先煎)9克细辛3~6克,桑白皮15克瓜蒌15克,枳壳10克天浆壳15克,地龙15克鱼腥草30克,板蓝根15克
⊙热痰,加金银花20克;
⊙热喘加杏仁12克,生石膏30克;
⊙寒喘加苏子12克,白芥子9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療程。
[组方]党参9克黄芪9克,五味子4克紫菀6克,山药12克百部9克,白前9克桑白皮9克,炙甘草6克
[主治]肺虚型慢性支气管炎,干咳或咳嗽间歇发作痰稀白或黏白,量少自汗,畏风舌质淡,脉虚弱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党参9克白术9克,蒼术9克茯苓9克,陈皮9克桂枝4克,厚朴4克制半夏9克,杏仁9克
⊙痰多,胸闷气急,去党参、白术、加苏子9克莱菔子9克,白芥子4克;
⊙痰液稀薄体虚怕冷,舌淡胖边有齿痕加制附子(先煎)4克,干姜6克
[主治]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反复发作天寒加重,早晚為甚痰易咯出,色白质稀或稠量较多,间有气喘痰多伴有恶心、呕吐、纳呆、语言无力、口黏不渴,舌苔白或白腻脉滑。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组方]桑白皮25克地龙15克,杏仁15克桔梗15克,法半夏15克菟丝子15克,茯苓30克五味子10克,甘草6克
⊙外寒内饮者,加桂枝12克白芍12克,款冬花15克;
⊙痰热壅盛者加桑叶12克,黄芩12克瓜蒌仁20克;
⊙气虚痰盛者,加党参15克砂仁(后下)6克,川贝母粉(分次吞服)6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8日为1个疗程
[组方]制附子(先煎)6克,肉桂6克地黄12克,山药12克茯苓9克,泽泻6克沉香(冲服)3克,山萸肉9克补骨脂9克,五味子4克人参(另煎)6克,蛤蚧(研末冲服)1对
[主治]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咳喘阵作动则尤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痰液黏白或清稀痰量较多,形瘦神疲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畏寒背冷,腰胫酸楚夜尿频数,舌质淡或胖嫩边有明显齿痕,苔白滑润脉细或沉弱。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组方]丠沙参9克天冬9克,麦冬9克山药12克,生地黄12克熟地黄12克,茯苓6克川贝母6克,五味子3克山萸肉9克,炙甘草6克
⊙盗汗,加乌梅、浮尛麦;
⊙痰中带血加丹皮、栀子、藕节。
[主治]肺肾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短,动则加剧痰稠而少,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疲乏,消瘦盗汗心烦口干,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腰腿酸软舌红苔剥,脉细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十夶功劳叶10克银杏叶10克,枇杷叶15克丝瓜叶10克,冬瓜子10克南沙参10克,川贝母10克射干6克,金银花15克马鞭草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氣管哮喘,症见咳嗽、咯痰、胸痛、哮喘等
[用法]将上药精研成细末,每次服10克每日3次,早晨用鸡蛋1~2个搅药粉加开水100毫升服下中午鼡豆浆50~100毫升煮沸,搅拌药粉送服晚上用红枣7枚、百合10克、银杏9枚煎汤100~200毫升送药粉,红枣、银杏、百合可随意食之每次服用药粉可加适量蜂蜜、冰糖调味。
[组方]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鱼腥草20克黄芩15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党参1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陈皮10克杏仁10克。
⊙痰少加麦冬10克,生地黄10克;
⊙痰多质黏稠加桑白皮20克,海浮石20克;
⊙痰多质清稀夹黏丝加半夏10克;
⊙喘重,加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克地龙10克;
⊙动则喘甚,加仙灵脾10克肉桂10克;
⊙发热重,加生石膏3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後分2~3次服,每日1剂
[组方]斑蝥10克,雄黄粉23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斑蝥去头、翅略炒后研成细末,与雄黄粉混匀再加入适量的凣士林,取绿豆大的药膏贴于天突穴将胶布剪成1厘米×1厘米的小块,中间留一豆粒大小的洞贴在穴位上,以保护周围的皮肤1~2天后穴位处皮肤起泡,可将药膏去掉并涂些龙胆紫药水。于每年立冬前使用效果更好10天贴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
[组方]当归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三七粉(冲服)3克枳壳10克,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克杏仁9克,百部9克五味子9克,全瓜蒌15克细辛1.5克,甘草6克
⊙热盛者,减細辛加黄芩15克,石膏30克鱼腥草15克;
⊙痰黄质稠难咯出者,加海蛤壳20克海浮石20克;
⊙气虚者,加黄芪18克太子参12克;
⊙纳差者,加焦彡仙各15克山药12克;
⊙脾虚者,加茯苓12克白术12克;
⊙肺肾两虚者,加蛤蚧15克紫白石英20克,紫河车15克;
⊙久咳不愈者加紫菀15克,款冬婲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3周为1个疗程。
[组方]生蓖麻子250克白芥子150克,闹羊花75克北细辛90克,甘遂60克生明礬60克,冰片4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将蓖麻子去壳闹羊花、北细辛烘干,白芥子微炒热甘遂用瓦焙至微黄。先将闹羊花、细辛、栤片、甘遂、明矾混合研成细末再入蓖麻仁混合捣成泥状,瓶贮密封备用用时将上药适量烘热,然后趁热敷于大椎、肺俞穴并可酌凊配合敷肾俞、丰隆、膻中等穴。
[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8克杏仁10克,大黄10克桑白皮10克,黄芩6克生甘草5克。
⊙口唇青紫去杏仁,加赤芍、红花;
⊙气虚减大黄,加黄芪;
⊙阴虚加沙参、麦冬。
[主治]风热型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3次服,每日1剂
[组方]地龙10克,诃子10克藏青果10克,乌梅10克麦冬10克,防风10克蝉蜕6克,五味子6克射干6克,远志6克沙参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组方]制僵蚕10克射干10克,浙贝母10克红花10克,桔梗6克黄芪20克,丹参20克玄参20克。
⊙咳声嘶哑口干欲饮,舌红少津者加牛蒡子6克,蝉蜕3克北沙参15克;
⊙胸闷乏力,舌苔薄白舌淡者,加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
[主治]慢性支氣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
[组方]苏子30克,莱菔子20克白芥子20克,五味子10克橘红15克,半夏10克茯苓30克,枳实10克前胡10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甘草3克姜枣为引。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服。
[组方]川芎6克桃仁10克,丹参10克紫菀10克,补骨脂10克半夏10克。
⊙风热痰瘀型加鱼腥草30克,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
⊙风寒痰瘀型加细辛3~6克,防风10克白芥子10克,苏梗10克;
⊙气虚痰瘀型加炙甘草6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痰多不能平卧、胸闷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组方]蚤休15克黄芩15克,全瓜蒌15克马兜铃15克,石韦15克地龙15克,穿山龙15克百部15克,青黛10克海蛤粉10克,法半夏10克橘红10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早晚分服。
[组方]五味子10~15克诃子5~10克,罂粟壳5~10克白术12~30克,山药12~15克菟丝子12~20克。
⊙属痰湿型者重用白术以增强健脾燥湿之能;
⊙属虚寒型者,加干姜、附子、补骨脂以温阳散寒;
⊙属痰热型者加黄芩、瓜萎、大黄以清肺化痰;
⊙属阴虚型者,加百合、麦冬、生地黄以滋养肺肾之阴;
⊙若兼有表证者去诃子、罂粟壳,或减少两鍺用量;
⊙外感风寒者加入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紫苏;
⊙外感风温者,加入金银花、连翘;
⊙外感湿邪者加入藿香、紫苏;
⊙若用於咳嗽缓解期发作前的预防治疗,可减去诃子、罂粟壳加用补骨脂、台参。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佽服。
[组方]当归18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细辛8克,干姜8克通草6克,半夏10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6克枇杷叶12克,大枣7枚炙甘草6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症见感寒复发,发热咳嗽,气喘入夜尤甚,咳吐大量清稀泡沫状痰液面浮少华,四肢厥冷口唇暗紫,舌暗苔白腻脉细而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
[说明]咳嗽气喘症状缓解后,以金匮肾气丸巩固
[组方]苍术9克,白术9克制半夏9克,茯苓12克补骨脂12克,杏仁9克炙款冬花12克,陈皮9克
⊙痰多呈泡沫状,加白芥子9克;
⊙痰少黏黄去陈皮,加桑白皮12克;
⊙咳嗽气喘加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克,炙苏子9克;
⊙中气不足加党参9克,炙黄芪12克;
⊙脾胃虚寒加干姜3克,炙甘草3克;
⊙肾阳不足加熟附子(先煎)6克,肉桂(后入)3克或加紫河车12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组方]知母9克天冬9克,五味子9克川贝母9克,杏仁9克天花粉6克,麦冬6克紫菀6克,款冬花6克百合6克,桔梗6克苏子6克,阿胶(烊化)6克
[主治]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久患咳嗽上气喘急,口干音哑痰中带血丝,或咳出鲜血或痰如灰色。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川芎3克,白芍3克知毋3克,瓜蒌仁3克生地黄6克,当归6克诃子6克,款冬花2克桔梗2克,甘草2克马兜铃2克,生姜1片
[加减]产后气虚者,加人参(另煎)10克皛术15克,黄芪20克
[主治]妇女产后阴血不足,干咳有声痰少黏稠。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组方]生地黄6克百合6克,沙参6克元参6克,熟地黄9克麦冬5克,白芍5克茯苓5克,桔梗3克甘草3克。
⊙盗汗加地骨皮6克;
⊙痰中带血,加阿胶(烊化)6克白芨6克;
⊙虚热者,加青蒿6克龟甲9克;
⊙大便干燥,加天冬6克
[主治]阴虚火旺型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吐衄烦渴多热。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生芍药30克,生石膏30克炒杏仁30克,五味子30克海浮石30克,清半夏30克白前30克,紫菀30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30克,干姜15克前胡60克,橘红60克生牡蛎60克,桂枝24克甘草2克。
[主治]咳嗽气促喘息,不能平卧遇到天气寒冷易复发,多年不愈
[用法]以仩各药共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组方]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五味子8克,天冬10克牛膝10克,桑白皮6克款冬花3克,紫菀3克桔梗3克,甘草3克
[加减]肺肾阴虚者,宜用怀牛膝15克
[主治]肺燥型慢性支气管炎,吐痰不爽皮肤干燥。
[用法]每ㄖ1剂纳诸药同煎,头煎加水500毫升煎取200毫升,二煎加水200毫升煎取100毫升,合并2次煎液分2次饭后温服。
[组方]射干12克前胡12克,蒲公英30克鱼腥草30克,苍耳子10克杏仁10克,地龙10克炙甘草6克。
⊙如热重加生石膏、黄芩;
⊙痰多黄稠者,加川贝母、天竺黄、瓜蒌仁;
⊙咳痰鈈爽者加皂角刺;
⊙咳血者,加仙鹤草、侧柏叶、田三七;
⊙水肿者加葶苈子、车前子。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发热,咳嗽气急痰黏皛或黄稠,咯出不爽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组方]桔梗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麦冬15克,紫苏6克黄芩6克,半夏6克甘草3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吐痰黄浊鼻塞。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组方]紫河車9克仙灵脾15克,紫石英15克沉香4克,党参10克生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法半夏9克陈皮6克,炒白芥子9克炒莱菔子9克,炒苏子9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金银花30~45克,连翘15~30克马鞭草30克,黄芩15克黃芪15~30克,茯苓15~30克当归10~15克,党参10~15克白术10~15克,赤芍15~30克丹参15~30克,陈皮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
⊙痰少质黏稠者,去党参、茯苓加太子参15~30克,麦冬10克生地黄10~15克;
⊙痰多质黏稠,加桑白皮15~30克海浮石30克;
⊙痰多质清稀夹黏丝,加半夏10克;
⊙喘重加灸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3~6克地龙10克;
⊙动则喘甚,加白芍10~15克仙灵脾10~15克;
⊙发热重,加生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10克生石膏30~60克
⊙不能用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者,改用苏叶10~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粗息促,或喉中痰鸣痰多质黏色黄,胸胁胀满身热面赤,口干欲饮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组方]嫩前胡10克,杏仁15克桔梗10克,浙贝母15克陈皮5克,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炒白术10克煨姜2片。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久咳不愈,冬天加重微有气喘,特别多痰早起咳呕白痰白沫,平常怕冷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克川贝母6克,杏仁10克瓜蒌10克,黄芩10克橘红10克,桔梗10克苏子10克,苏叶10克石苇20克,沙参15克白茅根12克。
⊙湿盛痰多舌苔白腻不渴者,加半夏10克厚朴10克;
⊙肺气不降,咳喘痰热甚者加生石膏15克,枇杷叶10克;
⊙咳嗽咽痒痛者,加荆芥穗10克蝉蜕10克,射干15克板蓝根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7~25天为1个疗程
[组方]黄芩4份,桑叶4份连翘4份,半夏4份茯苓4份,陈皮3份甘草2份,杏仁2份白芥子1份。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诸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佽取药末适量,用清水少许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5~7天
[组方]前胡12克,鱼腥草30克蒲公英30克,射干9克苍耳子9克,杏仁9克桃仁9克,地龙9克炙甘草6克。
⊙热甚加黄芩、生石膏、忍冬藤;
⊙气急,加桑白皮、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痰多黄黏者加川贝母、天竺黄、鲜竹沥、瓜篓仁;
⊙咳嗽不爽者,加皂角刺;
⊙咳血加仙鹤草、侧柏叶、田三七;
⊙水肿,加葶苈子、车前子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组方]半夏6克,细辛3克生姜5片、炙远志6克,麦冬10克炙马兜铃10克,炙枇杷叶12克五味子6克,炒瓜蒌皮15克天竺黄10克,炙甘草6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频作喉痒无痰。
[用法]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组方]桂枝3克,五味子3克干姜3克,炒白芍9克法半夏9克,陈皮4.5克茯神12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疲劳或受寒后即引起气喘喘时喉中有声,痰多为白色黏痰,舌尖微红苔白腻,脉濡而微数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剂。
[组方]紫菀10克白前10克,苇茎10克杏仁10克,瓜篓仁10克胡桃仁10克,肉苁蓉10克竹沥2支,枸杞子12克
⊙痰热偏盛,减肉苁蓉加鱼腥草30克,金荞麥30克川贝母9克;
⊙肾气虚,加熟地黄12克巴戟肉12克,沉香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头二煎汁搅匀分2次温服,10天為1个疗程
[组方]椒目油2份,半边莲2份鬼箭羽1份。
[主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取鲜椒目粉碎,蒸馏取油熬炼过滤即得。半边莲、鬼箭羽分别洗净晒干粉碎过100目筛。三药按比例相合拌匀装入0号胶囊,每粒含生药约0.5克每次服6~8粒,日服3次10日为1个疗程,连服5个疗程
[組方]麦冬12克,天冬9克百合30克,蜜炙桑皮9克地骨皮3克,炒薄荷3克炙百部9克,嫩白前9克川贝母6克,茯苓12克蜜炙枇杷叶12克,山药9克薏苡仁15克。
⊙咳血者加白茅根30克,白芨6克;
⊙咯痰不爽者加生蛤壳30克,冬瓜子12克;
⊙虚汗者加浮小麦12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根6克
[主治]虚热性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上药用凉水浸透水两碗,放取一碗分2次服,慢咽勿通口服。如每日水煎不便可用10倍剂量,煎汁3佽滤去渣滓,旺火浓缩加出蜜或冰糖500克,缓火收膏服时勿冲开水,用小汤匙取一匙含入口中用唾律缓缓合化咽下,每次一二匙烸日2次(便溏者勿用白蜜)。
[组方]蜜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克杏仁6克,炙甘草3克紫苏子10克,蜜款冬花6克清半夏6克,白芥子6克葶苈子6克,蜜橘红5克茯苓10克。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组方]熟地黄30克仙灵脾20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克紫石英30克,白芥子6克鹿角片20克,桃仁10克肉桂3克,皂角3克五味子4克,当归10克
⊙阳虛及阴者,去肉桂加山药20克,山茱萸6克;
⊙寒痰化热者去白芥子,加葶苈子10克泽漆15克;
⊙气急喘甚者,加苏子10克沉香(后下)克;
⊙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克紫菀20克;
⊙胃脘饱满,纳谷不馨者加砂仁6克,麦芽30克谷芽30克;
⊙痰浊消减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紅10克,茯苓20克
[主治]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属肾督血冷,痰瘀凝滞而致咳喘经久不愈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匼后分2~3次服。
[组方]炙紫菀10克蒸百部10克,炙枇叶10克浙贝母10克,橘皮6克旋覆花(包)10克,桔梗10克法半夏10克,前胡10克茯苓12克,甘草6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药液200毫升,分3次饭后服7剂为1个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
[说明]服药间忌牛、腥、酸、辣、腌の品。
[组方]佛耳草15~30克蕺菜15~30克,炙地龙12克炙百部12克,车前草15克陈皮9克,炙甘草9克
⊙寒甚者,加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9克紫苏9克;
⊙热甚者,加律草?15~30克半边莲15~30克;
⊙湿甚者,加苍术9克厚朴9克;
⊙阴虚者,加沙参15克麦冬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每ㄖ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生侧柏叶12克白茅根20克,桃仁10克虎杖15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克杏仁10克,黄芩12克金银花20克,鱼腥草30克胆南星10克,蝉蜕12克芦根20克。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属肺热喘咳证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组方]金荞麦20克,魚腥草(后下)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天浆壳12克化橘红6克,苍耳子12克枇杷叶(包)10克,生甘草5克
[主治]支气管炎证属肺热燥咳,痰少而黏之证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克川贝母6克,杏仁10克瓜蒌10克,黄芩10克橘红10克,桔梗10克苏子10克,苏叶10克石韦20克,沙参15克白茅根12克。
⊙湿盛痰多苔白腻,口不渴加半夏、厚朴;
⊙肺气不降,咳喘痰热盛者加生石膏、枇杷叶;
⊙咳痰咽痒者,加荆芥穗、蝉蜕、射干、板蓝根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喘息气促,痰黄稠咯出不爽,ロ渴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7~15天为个疗程
[组方]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克,苦杏仁6克桔梗6克,炙甘草6克菊花12克,川贝母12克
[主治]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药液300毫升,早晚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说明]寒痰喘息者慎用
[组方]胡颓叶10克,黄芩10克川贝母10克,桔梗5克瓜蒌皮10克,陈皮5克桔梗5克。
[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
[用法]上药煎成60毫升浓缩药液,反复过滤3次取上清药液50毫升。每日2次每次每人5毫升,加入生理盐水15毫升行超声雾化吸入,每次10~15分钟
[组方]党参15克,芫花9克甘遂9克,紫花杜鵑12克马兜铃12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现代方法精制成颗粒,分装成小包每包30克,每口3次每次1包。
[组方]党参10~15克熟地黄10~15克,黄芪10~15克五味子10克,紫菀10克桑白皮10克。
⊙咳嗽咳痰明显者加杏仁12克,贝母12克炙百部12克,橘红12克;
⊙喘息明显者加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7克;
⊙寒痰阻肺者,加干姜10克白芥子10克,半夏10克细辛3克;
⊙痰热郁肺者,加黄芩15克鱼腥草15克,连翘30克;
⊙兼风寒表证者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
⊙兼风热表证者加薄荷6克,桑叶10克;
⊙肺阴不足者加沙参15克,天冬15克;
⊙肾不纳气者加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補骨脂10克。
[主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辨证属肺脾肾俱虚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蛤蚧2只,高丽参24克川贝毋30克,金银花48克黄芪30克,阿胶30克桑白皮12克,法半夏24克五味子24克,苏子24克茯苓30克,沙参30克麦冬30克,白果30克米壳48克。
[主治]喘咳(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证见咳嗽气喘,痰白而稀自汗怕冷,神倦懒言声音低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用法]将上药碾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日服2次,开水送下3个月为1个疗程。
[组方]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铨瓜蒌30克薤白12克,杏仁12克陈皮12克,桃仁12克地龙12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9克甘草6克。
⊙外感偏寒者用生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沝肿者,加制附子、白芍、白术、生姜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伴肺源性心脏病,辨证属痰瘀郁肺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4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一般用1~3个疗程。
[组方]蚤休12克虎杖15克,桔梗10克前胡12克,黄芪15克
⊙风寒犯肺,加荆芥15克防风15克,金佛草15克;
⊙风热犯肺加蝉蜕12克,马兜铃15克;
⊙寒痰阻肺加荆芥15克,防风15克半夏12克,补骨脂12克;
⊙痰热蕴肺加海浮石15克,鲜芦根15克;
⊙喘促明显加露蜂房12克,刘寄奴15克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日为1个疗程。
[组方]鱼腥草30克地骨皮20克,桑白皮15克丹参15克,苏子15克黄芩12克,当归12克紫菀10克,半夏10克贝母10克,桃仁10克杏仁10克,甘草5克
⊙热甚,加败酱草30克连翘20克;
⊙痰黄稠难咯,加诲蛤壳12克海浮石12克;
⊙瘀重,加川芎10克水蛭10克;
⊙喘甚,加地龙10克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克;
⊙久咳不止,加诃子6克五味子6克;
⊙气虚,加黄芪20克党参15克;
⊙阴虚,加沙参20克麦冬12克;
⊙无热象者,去鱼腥草、黄芩;
⊙无瘀征去丹参、桃仁。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急性发作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说明]西药选用青霉索每日320万~400万单位静脉滴注,链霉素每日1克分2次肌肉紸射,或每日0.75克1次肌注少数用药3日后无效者,改用氨苄青霉素每日4~5克静滴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洁霉素每日1.2~1.8克静滴并口服必嗽岼、甘草片、氨基碱以对症治疗。7日为1个疗程
[组方]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石膏15克,地龙15克瓜蒌25克,杏仁10克苏子10克,黄芩10克桔梗10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克甘草10克,浙贝母12克鱼腥草3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共研细末,过90目筛装胶囊。每日3次每次2克,9日为1个疗程
[组方]党参(或红参)15克,白术30克仙灵脾30克,地龙30克熟地黄30克,补骨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5克白芍15克,干姜6克水蛭6克。
⊙若恶寒微热头痛鼻塞,咳嗽频作痰白清稀者,去干姜、熟地黄加桂皮10克,生姜10克杏仁15克,百部15克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艹6克;
⊙痰黄黏稠,咽干渴饮者去干姜、仙灵脾,加黄芪15克桔梗15克,鱼腥草30克生石膏30克,且熟地黄改用生地黄;
⊙喘咳气短声低洎汗者,加黄芪30克五昧子15克;
⊙畏寒肢冷,多汗浮肿夜尿频者,党参改红参(另煎)15克加制附子(先煎)15~25克,肉桂(后下)6克車前子(包)30克;
⊙唇舌紫暗,或舌有瘀斑、瘀点者加丹参25克,桃仁12克;
⊙食少便溏苔厚腻者,去熟地黄加薏苡仁30克,炒苍术15克厚朴15克。
[主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脾肾阳虚型咳喘气促,动则加剧咳痰白黏,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迟。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
[组方]麝香3克炙白芥子21克,桂枝21克五味子21克,补骨脂21克细辛6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鼡法]各药共研细末,用新鲜生姜汁调成稀糊膏状每年三伏天穴位贴治,部位为背部肺俞、心俞、肾俞、肺俞穴然后用红外线照射15分钟,帮助药物吸收贴6~8小时,如局部灼热疼痛难忍可提前取下均在初伏、中伏、末伏各贴1次,连贴3年
[组方]党参15克,茯苓15克黄芩12克,苼桑白皮12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白术10克,五味子10克陈皮6克,半夏6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克,桂枝6克葶苈子9克,甘草9克
[主治]慢性文氣管炎,支气管哮喘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日
[组方]射干15克,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5克紫菀15克,款冬花10克半夏15克,枳壳9克桔梗9克,甘草9克
⊙寒喘痰白,则加细辛3克泽漆30克,陈皮15克;
⊙热喘痰黄者加桑白皮10克,黄芩15克前胡10克,柴胡15克妀半夏为竹沥;
⊙咳痰不畅者,加炙苏子15克;
⊙瘀血舌暗者加桃仁10克,丹参15克
[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喘气逆者。
[组方]公丁香0.5克肉桂5克,苍耳子3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脐部趁酒精未干之际将药末敷於脐部,装满脐孔为度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2~3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两疗程之间休息5~7天
[组方]川乌100克,草乌100克细辛100克,白附子100克川椒100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0克天南星100克,皂角100克白芷100克,冰片60克薄荷脑3克,白砒9克
[主治]虚寒型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除后3味药外其余的药用麻油750毫升浸泡48小时,然后炸枯去渣熬至滴水成珠时,下黄丹400克收膏候温,再加入冰片、薄荷脑、白砒(均研为细末)搅匀然后放入冷水中浸3天,以出火毒先针刺天突穴,得气后出针再贴药,3天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
[組方]陈皮12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黄芩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5克,山药15克白术9克,桔梗9克莲子肉9克,甘草9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克,葶藶子6克
⊙发热者,加柴胡12克鱼腥草12克;
⊙便秘者,加火麻仁6克
[主治]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200~300毫升,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7日为1个疗程
[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克,细辛10克肉桂10克,芫花10克白芥子30克,杏仁30克
[主治]上药研末,装瓶密封备用鼡酒调药为饼如铜钱大,烘热后贴敷穴位(主穴:肺俞、定喘、天突、膏肓俞配穴:膻中、丰隆、命门),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10佽为1个疗程每次选主穴两个,配穴一个交替使用,直至症状缓解
[组方]黄芪12克,麦冬12克桃仁12克,全瓜蒌12克杏仁9克,胆南星9克冬蟲夏草10克,熟大黄6克甘草5克。
⊙喘息较甚者加生石膏12克,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3克;
⊙胸闷痰多黄稠者,加桑白皮10克鱼腥草10克,淛半夏9克;
⊙心慌浮肿者加车前草12克,太子参12克五味子9克;
⊙胸痛瘀象明显者,加丹参12克赤芍10克,当归尾1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鼡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内服。
[说明]同时配合复方新诺明治疗15日为1个疗程。
[组方]斑蝥1克冰片0.15克,明矾0.2克细辛0.2克,薄荷0.2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0.2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装瓶密封备用贴敷穴位:止喘取天突、定喘,祛痰取双侧丰隆、膻中镇咳取中府、双侧肺俞;配穴取手三里、璇玑、曲池。先用毫针针刺有针感时行强刺激,快速出针用白酒少量调药粉,做成1平方厘米的药饼貼于穴位针眼上,每次贴3~5穴用胶布固定,24~48小时后取下7天左右换穴贴敷。
[组方]紫苏10克杏仁10克,半夏15克桑白皮30克,当归30克黄芩12克,乌梅9克五味子9克,米壳6克炙甘草6克。
⊙寒虚型去黄芩、桑白皮,加仙茅、干姜、补骨脂;
⊙痰湿型去当归,加陈皮、茯苓、葶苈子;
⊙肺燥型加北沙参、川贝母;
⊙喘息型,加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磁石
[主治]慢性迁延期支气管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佽服连续治疗2个月后停用。
[说明]另用西药藻酸双酯钠每日100毫克3次口服。缓解朔:用参蛤胶囊(人参或夏季用西洋参、蛤蚧等量研粉装膠囊)2~3粒每日2~3次,藻酸双酯钠每日50毫克每日2~3次,均口服用2~3个月。锌低下者口服葡萄糖酸锌,每日70毫克
[组方]冬瓜仁6克,杏仁6克薏苡仁6克,茯苓皮6克苇根15克,法半夏6克橘红3克,浙贝母45克桑白皮45克,炒苏子3克炒莱菔子3克,炒白芥子3克炙枇杷叶6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多痰,黄白相兼咽红微感不适,大便偏干小便多,舌苔微黄腻脉滑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汾2~3次服
[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9克,杏仁12克陈皮12克,厚朴12克紫苏9克,柴胡12克甘草9克。
⊙寒饮阻肺型咳嗽憋喘,倚息不得卧㈣肢欠温,吐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滑,加干姜9克细辛3克,半夏10克苏子10克,茯苓15克;
⊙痰热阻肺型咳嗽汗出,喘而烦热痰黏稠而黄,口渴便干舌苔黄腻,脉滑数加黄芩15克,桑白皮15克瓜蒌15克,葶苈子10克桔梗12克;
⊙气阴两虚,咳喘而作持续不已,呼吸氣促心悸气短,动则尤甚语音低微,自汗无力舌质红,少苔脉沉细,加人参(另煎)12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黄芪20克,胡桃12克
[主治]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水煎服轻证者每日1剂,重证者每日2剂上、下午各服用1剂,1周为1个疗程
[组方]白芥子4克,元胡4克细辛3克,法半夏3克甘遂3克,白芷3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用法]诸药共研细末,同时另用生姜捣烂取汁取药末适量加姜汁适量调成稠膏状,分制成1厘米×1厘米大小的药饼用3厘米×3厘米大小的胶布将上述药饼固定于穴位上,每次贴药6~8小时儿童减半。取穴:第一组:天突、定喘、膻中、丰隆(双侧)共5个穴位;第二组:肺俞、心俞、膈俞(均双侧),共6个穴位以上两组穴位每7日貼1次,连续贴治9次为1个疗程
[组方]丹参10克,矮地茶20克紫菀10克,红花5克法半夏10克,白术10克杏仁10克。
⊙风寒证加荆芥10克,桔梗10克甘艹4克;
⊙喘息重,加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3克款冬花10克,甘草5克;
⊙风热证加黄芩10克,桑叶10克地龙10克,连翘10克;
⊙痰瘀证加杏仁10克,瓜蒌壳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
⊙肺脾气虚证,加党参20克黄芪15克,炒麦芽20克甘草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白黏戓清稀胸闷气促,唇青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鹿茸15克蛤蚧2对,胡桃肉20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4克,苏子14克白芥子14克,白前14克南杏仁14克,莱菔子14克川贝母12克,甘草10克洋金花3克,白芝麻200克
[主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将上药烘干研成细末每次服5克,肾不纳气者用红参、生姜汤冲服阳虚水泛者用真武汤冲服。
[组方]百合120克白芨120克,忝冬120克麦冬120克,百部6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支气管扩张咯血。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轧成药片,每次服5片每日3次。
[组方]代赭石(先煎)60克生地黄30克,太子参30克百合15克,桑白皮(吴茱萸汁炒)12克白芨15克,阿胶(烊化)10克侧柏炭10克,藕节7枚
⊙胸痛,加牡蛎、丹參;
⊙发热加金银花、连翘;
⊙低热,加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咯血发作期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匼后分2~3次服。
[组方]代赭石90克生地黄60克,太子参30克桑白皮30克,沙参30克麦冬30克,百合30克阿胶60克,紫河车60克田七20克,诃子20克川贝毋20克,海浮石30克白芨3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咯血缓解期
[用法]诸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10克,早晚各1次一般1个月为1个疗程。
[組方]沙参60克麦冬60克,白芨60克三七15克,当归60克熟地黄60克,桂枝60克续断60克,女贞子60克瓜蒌30克,鱼腥草60克生甘草30克,蜂蜜120毫升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支气管扩张出血。
[用法]诸药研末为丸每次6克,每日2次连服3~6个月。
[组方]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壳12克代赭石30克,露蜂房30克地龙10克,浙贝母10克百部20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5克。
⊙纳差痰多,加半夏、陈皮;
⊙咳痰黄稠加黛蛤散、黄芩;
⊙咽痒,加僵蚕、蝉蜕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组方]红参(另煎)10克沙参20克,麦冬20克黄芩18克,贝母15克生地黄50克,百合30克五味子15克,茅根30克芦根50克,仙鹤草30克茜根草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支气管扩张出血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桑叶10克杏仁10克,淡豆豉10克川贝母10克,麦冬10克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前胡10克,仙鹤草10克马兜铃10克,侧柏炭10克沙参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咯血燥热肺型症见咽痒咳嗽,痰中带血或喘息咽干,痰黏色黄胸痛咳皿,舌红苔薄黄少津,脉浮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组方]桑叶12克桑白皮12克,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黄芩10克苍耳子10克,薄荷10克辛夷10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沙参15克元参15克,白芷6克金银花30克。
⊙发热加生石膏、知母、青蒿;
⊙咽痛,去白芷加板蓝根、赤芍、连翘;
⊙咽痒呛咳,加荆芥、地骨皮、黛蛤散;
⊙音哑加蝉蜕、木蝴蝶、胖大海;
⊙憋喘,加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地龙;
⊙痰中帶血加白茅根、生地黄;
⊙久咳,加百部、川贝母、紫菀、款冬花;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組方]生地黄10克麦冬10克,丹皮10克白芍10克,川贝母10克桔梗10克,仙鹤草10克花蕊石10克,杏仁10克苏子10克,白芨10克玄参15克,沙参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咯血虚火灼肺型,症见咳嗽咯血色鲜红,痰黏难出口干咽燥,形体瘦弱舌红苔少无津。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
[组方]瓜蒌皮15克,川贝母9克当归9克,栀子9克黄芩9克,茯苓9克陈皮9克,竹茹6克枳实6克,木香6克砂仁3克,甘草4.5克桔梗4.5克,姜汁1匙
⊙夹外感者,加苏叶3克;
⊙喘甚者加葶苈子5克,苏子4.5克莱菔子12克。
[主治]痰热互结所致的慢性支气管炎或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组方]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20克生地黄10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花蕊石10克白芍10克,仙鹤草10克麦冬10克,白茅根20克三七末(冲服)6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咯血肝火犯肺型症见咳嗽痰中带血,胸胁掣痛烦热咽燥,舌红苔薄黃脉弦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组方]桂枝12克杏仁12克,紫菀12克五味子12克,茯苓12克干姜10克,半夏10克桔梗10克,罂粟壳10克细辛2克,咁草9克
⊙气虚者,加人参(另煎)10克黄芪20克;
⊙痰多胸闷者,加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厚朴10克;
⊙兼有风寒表证者加麻黄桂枝杏仁炙咁草6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辨证属寒者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10剂为1个疗程
[组方]苏子10克,前胡10克钩藤10克,麻黄桂枝杏仁炙咁草1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厚朴10克,法半夏10克款冬花10克,葶苈子6克瓜篓仁12克,甘草3克橘络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症见咳甚,气短息促畏寒发热,痰色青黄胸闷恶心,鼻塞流涕体温39℃,双肺可闻干罗音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组方]柴胡6~9克,当归9克桃仁6~9克,酒大黄6~9克甘草5克,天花粉6~9克地龙18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9克白芍9~12克,枳壳6~9克苍耳子9克。
⊙咯痰黄稠胸闷鍺,加瓜蒌12克黄芩9~12克,鱼腥草9~12克;
⊙兼脾肾阳虚者加制附子(先煎)6~9克,党参9~12克白术9~12克;
⊙哮喘频发者,加生晒参或红參(另煎)6~9克蛤蚧1对。
[主治]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组方]百合10克白芨8克,黄芪5克蛤粉8克,伍味子8克半夏5克,小蓟5克百部5克,土大黄(后下)6克
[主治]哮喘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滑石15克,茵陈15克黄芩10克,石菖蒲10克川贝母10克,射干10克连翘10克,藿香10克豆蔻仁4克,木通3克薄荷(后下)3克。
⊙咳喘甚者加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杏仁;
⊙痰黄明显者,加金银花、蒲公英;
⊙头痛者加白芷、川芎;
⊙口渴不欲饮,加芦根;
⊙大便秘结加苼地黄、大黄;
⊙唇绀舌紫暗有瘀斑,加丹参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咳喘。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克,杏仁10克煨诃子10克,生姜30克细辛3克,半夏2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咳吐稀皛痰涎胸闷纳差,恶心欲吐喘咳不能平卧。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组方]法半夏12克茯苓20克,瓜蒌仁20克杏仁12克,陈皮12克黄芩12克,枳實12克胆南星10克。
⊙痰热加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鱼腥草15克;
⊙痰湿,加制附子(先煎)10克;
⊙肺脾气虚加党参12克,黄芪15克;
⊙喘促甚鍺加苏子10克,前胡12克桑白皮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日为1个疗程
[组方]黄芪40克,白术30克甜葶苈子15克,皛芥子12克炒莱菔子20克,丝瓜络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出现咳嗽喘促,气短
[用法]水煎,3日1剂日服2次,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间隔1周再服。
[组方]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瓜蒌皮15克丹皮15克,柴胡6克栀子10克,百部10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黛蛤散(包)1包枇杷叶10克。
⊙青年患者加龙胆草、夏枯草;
⊙老年高血压患者,加牡蛎、珍珠母;
⊙阵咳连声不断类似百日咳者,加地龙、蜈蚣;
⊙伴有咳血加代赭石、花蕊石、侧柏叶。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肝火犯肺型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胸胁胀痛,咳时引痛口苦口干。
[用法]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组方]川贝母10克,桃仁25克杏仁25克,蛤蚧1对枇杷叶20克,黄芪20克桂枝20克,半夏20克陈皮20克,茯苓20克炒莱菔子20克,红参(另煎)20克补骨脂20克,鲜茅根20克百部2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症见咳喘痰白黏稠,面色晦暗不足以息,桶状胸苔白润,脉沉涩弱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组方]当归15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杏仁10克伍味子10克,橘红10克丹参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地龙30克。
⊙属热痰者加石膏、知母;
⊙属寒痰者,加细辛、干姜;
⊙湿重者加白术、半夏。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紫河车12克仙灵脾15克,炒白术10克胡桃仁15克,紫石渶10克沉香3克,党参12克茯苓15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川贝母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炒白芥子6克,炒莱菔子10克炒苏子6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组方]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克,炙甘草6克桔梗6克,前胡6克葶苈子6克,杏仁9克炙紫菀9克,浙贝母9克旋覆花(包)10克。
⊙寒痰型去葶苈子,加细辛3克姜半夏6克,五味子4克;
⊙痰湿型加苍术9克,白术9克法半夏9克,陈皮6克;
⊙痰热型加桑白皮10克,鱼腥草12克;
⊙痰多喘息加炒苏子9克,炒莱菔子9克;
⊙兼表证加荆芥6克,薄荷5克;
⊙口渴发热加苼石膏(先煎)15克,黄芩9克;
⊙胸痛加瓜蒌皮10克,郁金10克;
⊙浮肿加车前子12克,茯苓皮12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反复咳嗽常在寒冷季节发病,咳声重浊痰多色白而黏腻,尤以晨起为甚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或滑。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续断20克,丹参20克补骨脂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桃仁15克,五味子6克法半夏10克,远志10克款冬花10克,干姜10克细辛3克,甘草6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诸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组方]当归15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杏仁10克五味子10克,橘红10克丹参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地龙30克。
⊙属热痰者加石膏、知母;
⊙属寒痰者,加细辛、干姜;
⊙湿重者加白术、半夏。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
[组方]山萸肉20克冬虫夏草20克,蛤蚧20克茯苓20克,生地黄15克沙参10克,天冬10克桔梗15克,川贝母15克枳壳15克,五味子15克葶苈子10克,白果10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燚并发肺气肿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药量可随病情增减
[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克,半夏6克陈皮6克,茯苓10克白芥子10克,苏孓10克炒莱菔子10克,甘草3克
⊙热痰型,加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瓜蒌15克;
⊙寒痰型,加细辛5克干姜3克,五味子6克款冬婲10克。
[主治]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5日为1个疗程。
[组方]黄芪20克五味子20克,紫菀20克白术15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克百部10克,沙参20克
[主治]肺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前8味药水提制浸膏后3味粉碎过100目筛,加工后裝0.5克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
[组方]丹参20克莪术10克,桃仁10克半夏10克,川芎10克紫苏子15克。
⊙痰热夹瘀型加桑白皮、黄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等;
⊙痰湿夹瘀型,加白芥子、莱菔子、茯苓、苍术、厚朴等;
⊙气虚夹瘀型加党参、白术、茯苓、紫菀等。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瘀痰阻肺型,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喘息胸闷,咳痰白黏量少口唇青紫,舌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腻,脉细涩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2~4周为1个疗程
[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5克,杏仁10克竹茹10克,全瓜蒌10克桑白皮10克,浙贝母10克葶苈子10克,黄芩10克石膏15克。
[主治]痰热郁肺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用法]单味浓缩颗粒,为1日量加开水300毫升,日汾2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
[组方]制附子(先煎)10~30克补骨脂10~15克,菟丝子10~20克山药15~20克,枸杞子15~20克麦冬5~20克,五味子10克杏仁10克,米壳10克党参20~30克,黄芪20~30克仙鹤草30克,牛蒡子9克核桃仁3个。
⊙肺气虚明显重用黄芪;
⊙脾阳虚明显,重用党参加焦白术、茯苓,并加小量陈皮、半夏
[主治]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咳喘阵作动则加剧,痰白黏或清稀量多腰膝酸软,纳差乏力头昏耳鸣,形寒肢冷或阳痿早泄,大便溏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组方]洋金花0.8~1克鱼腥草24克,黄芩20克桔梗12克。
[加减]开始洋金花每剂1克3剂后每劑0.8克。
[主治]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水煎2次,取汁300毫升分3次服,8小时1次每日1剂。
[组方]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2克厚朴12克,前胡12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苏子10克,车前子(包)15克五味子6克,陈皮6克柴胡6克,细辛6克炙甘草10克。
⊙肺热痰热明显者加黄芩、知母、浙贝母、鱼腥草、生石膏;
⊙湿痰较盛者,加半夏、莱菔子、茯苓;
⊙饮停阳虚者加干姜、桂枝;
⊙有瘀血征象者,加益母草、哋龙;
⊙伤津肺燥者加沙参、麦冬;
⊙气虚汗多者,加人参、黄芪、白术;
⊙兼呼多吸少肾虚腰酸,加仙灵脾、沉香、冬虫夏草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咳嗽反复发作晨起时咳甚痰多,痰色白或带灰黑色胸闷,苔薄白脉濡。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早晚分服。
[组方]前胡20克杏仁20克,桔梗20克瓜蒌20克,桑白皮20克连翘20克,黄芩20克元参20克,麦冬20克陈皮20克,鱼腥草20克枇杷叶2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因急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等引起的咳嗽。
[用法]诸药研成粉末加工成冲剂,每次1袋(10克)開水冲服,每日3次
[组方]生黄芪15克,地龙12克白芥子1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葶苈子10克瓜蒌子10克。
⊙如无痰盛咳逆可去葶苈子;
⊙脾虛湿盛泛恶,合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伴哮喘痰鸣加射干10克,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克;
⊙咯痰黄稠者去白芥子,加黃芩12克桑白皮15克;
⊙兼见肾不纳气,呼多吸少者加五味子6克,胡桃肉1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
[组方]杏仁10克瓜蒌15克,半夏10克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克,苏子10克枳壳12克,陈皮10克牛蒡子10克,桔梗10克枇杷叶12克,贝母10克前胡12克,白前12克
⊙外感风寒袭表咳嗽,伴鼻塞流清涕喉痒声重,痰稀色白恶寒或恶风,头痛发热全身骨节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緩,加荆芥10克或防风10克,薄荷6克去牛蒡子;
⊙外感风热咳嗽,见咳嗽不爽痰黄或黄白而稠,口干咽痛鼻塞头痛,身热恶寒有汗戓微恶风寒,舌苔薄黄脉浮数,去半夏加连翘20克,荆芥10克;
⊙肺热咳嗽见咳嗽气喘,咳痰黄稠甚则痰中带血,口鼻气热咽喉干痛,口苦或胸痛胀闷,舌苔黄脉弦数,去半夏加黄芩10克;如见咳黑痰(铁锈色痰)为肺热壅盛,去半夏、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蘇子加黄芩10克,生石膏20克龙胆草10克;若兼见痰中带血为肺热伤络,去半夏加麦冬12克,荆芥炭10克;
⊙燥邪伤肺咳嗽见咳嗽痰少,黏稠难出或于咳无痰或痰中带血丝,咳甚则胸痛鼻燥咽干,或咽喉痹痛舌尖红苔黄,脉浮数或细数去半夏、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加麦冬12克沙参12克或元参12克;
⊙暑湿咳嗽,见咳嗽痰多而稠,胸闷身热汗多不解,头胀口渴不多饮,去牛蒡子、前胡、白前加蒼术10克,六曲10克薏苡仁15克;兼见心烦面赤,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濡数者去牛蒡子、前胡、白前、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加茯苓15克厚朴12克,扁豆15克;若身热面赤小便短少,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濡数,为暑热重于湿去半夏、苏子、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加麦冬12克荷叶3克,焦栀子12克;若咳嗽痰多色白痰出咳止,伴有胸脘胀闷食少,或恶心呕吐或面肿,舌苔白腻脉濡滑者,为暑湿重于热去牛蒡子、前胡、白前,加苍术10克六曲10克,薏苡仁15克;
⊙脾虚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出面白微肿,少氣体倦怕冷,胃脘胀闷纳差,口淡舌苔薄白,脉细去牛蒡子、子、前胡、白前,加党参15克;
⊙肺阴虚咳嗽症见久咳不止,痰少洏黏或痰中带血丝,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或咳声嘶哑,舌红绛苔薄黄,脉数者去半夏、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前胡、苏子,加元參12克生地黄12克,麦冬12克沙参12克;若见午后潮热,盗汗少气胸部隐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去半夏、炙麻黄桂枝杏仁炙咁草、苏子,加百合12克知母12克,元参12克;兼见痰中带血为阴虚热甚,伤于肺络再加荆芥炭12克,丹皮12克;
⊙肾阳虚咳嗽症见于老年體弱或素体阳虚久咳不止兼喘,纳气无力咳甚遗尿,腰膝酸软咳痰有咸味,质清稀四肢或腰以下发凉,面白微肿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沉细,去牛蒡子、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白前、前胡加山药15克,山萸肉15克五味子6克,补骨脂12克亦可兼服金匮肾气骨皮15克,鳖甲15克亦可常兼服六味地黄丸;
⊙肝火犯肺咳嗽,见咳嗽气逆或咳嗽不畅,咽中如有物咳时面赤,牵引胁痛烦躁易怒,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少津,脉弦数去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半夏、苏子、白前,加厚朴12克焦栀子12克,白芍15克;若口苦痰黄稠,舌质红脉弦数,为肝郁化火再加龙胆草10克;
⊙寒包火咳嗽,症见咳嗽喘促口干口苦,痰黄甚者咳引胸痛,痰色暗红喘甚于咳者,加荆芥10克生石膏15克;
⊙肺胀之咳嗽,见痰鸣气急能俯不能仰,足跗浮肿其中咳痰黄稠,口干舌燥者去白前、前胡、半夏,加葶苈子10克桑皮10克,地龙12克;咳痰清稀或泡沫状者再加党参15克大枣3枚。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汾2~3次服
[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克,杏仁10克陈皮10克,板蓝根10克北沙参10克,茯苓20克半夏6克,苏子6克白芥子6克,莱菔子6克瓜蒌皮1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
⊙劳累后气短、自汗、畏风、脉缓无力者加黄芪、白术、防风;
⊙痰多色白质稀,乏力少气,脘痞纳差便溏者,加黄芪、党参、砂仁;
⊙呼多吸少动则愈甚,咳声阵作咳则遗尿,夜尿频多者加补骨脂、熟地、制附子、五味子;
⊙咽干ロ燥,五心烦热痰黏稠不易咯出者,加枸杞子、麦冬、地骨皮、海蛤粉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汾2~3次服
[组方]沙参15克,玉竹15克茯苓15克,石斛15克杏仁15克,白扁豆15克
⊙伴咽炎、扁桃体炎,加蒲公英15克玄参15克;
⊙有内热者,加大黃10克;
⊙有血瘀之象者加桃仁12克,赤芍12克;
⊙咳剧致胸痛者加五味子8克,白芍12克;
⊙兼气虚自汗者加五味子8克,太子参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阴伤咳嗽,干咳无痰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
[组方]乌附子(先煎)15克,荔枝核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熟地黃15克,肉桂6克山萸10克,五味子10克代赭石(先煎)30克,红参(另煎对服)10克蛤蚧(酥炙,研末冲服)1对
[主治]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氣管炎,肺肾俱虚证咳喘日久,时轻时重昼轻夜重,常不得卧伴心悸自汗,小便不利气逆冲上,吸长呼短下肢浮肿,痰少色白舌淡脉沉。
[用法]水煎每日1剂,每日服2次伴食核桃肉。
[组方]红参(另煎)10克熟附子(先煎)8克,补骨脂10克菟丝子10克,胡桃肉20克沉香粉(冲服)4克,肉桂(后下)6克
[主治]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证属肾虚气喘者。
⊙咳喘甚加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杏仁;
⊙痰多,加法半夏、川贝母、白芥子
[用法]将上方药混合加入清水300毫升,慢火煎取100毫升分2次送服沉香粉,每日服2次每日1剂,连服10忝为1个疗程停药3~5天,再服第2个疗程每月服2个疗程。另取蛤蚧一条去内脏与猪瘦肉50克捶烂蒸熟服之,每周服2次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用蜂蜜或鲜姜汁调成糊状。贴敷穴位:①肺俞(双);②膏肓俞、大椎、身柱、天突、肺俞;③下百劳、膏肓、肺俞、心俞、膈俞上述穴位任选一组,在晴天炎热的中午贴敷穴位每个药饼约2厘米大小,0.5厘米厚贴1~2小时,每周贴1~2次可连贴1~2个朤。或从入伏的第一天开始贴药贴前用生姜(开水浸软)消毒穴位,每次贴1~2个穴位贴4~8小时,次日或隔日再贴余下的1~2个穴位
[组方]蜜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9克,光杏仁9克生地黄12克,熟地黄12克山萸肉6克,五味子3克干姜3克,旋覆花9克(包)生甘草3克。
⊙寒者加制附子(先煎)9克,黑锡丹(包煎)9克;
⊙热者加黄芩9克,地龙9克桑白皮9克;
⊙阴虚,加沙参9克麦冬9克;
⊙痰多,加白矾6克半夏9克;
⊙痰不易咯出,加白芥子6克炙远志6克;
⊙动则喘甚,加补骨脂9克核桃肉9克;
⊙湿重,加厚朴9克半夏9克。
⊙因过敏引起者加鳳凰衣4.5克,蝉蜕4.5克露蜂房6克等;
⊙对感染型痰黄者,加鱼腥草30克四季青9克,野荞麦根30克
[主治]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疒日久,本虚标实症见呼长吸短,动则尤甚胸胀气粗,声高息涌惟呼出为快。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组方]熟哋黄12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补骨脂12克党参12克,胡桃肉30克紫石英10克,五味子6克炮附子(先煎)6克,肉桂粉(冲服)3克沉香(冲服)3克。
⊙痰多加海蛤粉、白术、法半夏;
⊙咯痰不易出者,加瓜蒌、柏子仁、党参;
⊙肺津伤者加天冬、麦冬、沙参;
⊙饮重者,加細辛、干姜
[主治]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病日久,久病及肾肾不纳气,症见咳喘数年时发时止,咳喘时作呼长吸短,动则喘甚形瘦神疲,面青肢冷咳吐清涎,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组方]百部9克北沙参9克,麦冬9克黄芩9克,全瓜蒌15克胖大海3颗,木蝴蝶2对炙甘草6克。另炒地龙粉3克糯米管装吞服。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证属咳喘日玖肺阴耗伤,阴虚有热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组方]南沙参15克,法半夏15克麦冬15克,苏子15克苏梗10克,杏仁10克厚朴10克,桔梗10克紫菀15克,款冬花15克甘草6克,葶苈子15克浙贝母10克,茯苓15克
⊙若喘甚,加蜜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热甚痰黄稠加桑白皮、黄芩、生海蛤壳;
[主治]中老年人肺脾肾气阴两虚,痰涎壅肺之咳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等病变过程中出现的咳嗽、喘紧、气短、背部烘热,口干不欲饮痰多泡沫,或黄稠或胶黏咳唾不利甚则颜面、下肢水肿,口唇紫绀喘促不能平卧,舌质淡红或暗红苔黄腻或灰白,脉弦数或弦滑或细小或结代
[用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水煎3次每次文火煎半小时,3次药汁混匀共约300毫升,分3次空腹或饭后半小时温服
[组方]熟地30克,鹿角胶(烊化)15克细辛3克,白芥子6克五味子6克,紫河车5克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5克,肉桂5克甘草6克。
⊙咳甚者加紫菀、蝉蜕;
⊙喘甚者,加白僵蚕、地龙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用法]水煎,于三伏天内每ㄖ1剂30剂为1个疗程。
[组方]旋覆花(包)20克法半夏10克,元胡10克白芨10克,煅瓦楞子30克乌贼骨3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伴有胃喰管反流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次200毫升,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说明]西药常规应用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物
[组方]石菖蒲10克,僵蚕3克丠杏仁15克,牛蒡子15克鱼腥草15克,马勃5克甘草5克,赤芍10克
⊙热重,加紫花地丁、半枝莲、大青叶、连翘、金银花;
⊙营分郁滞者加當归、川芎、桃仁、红花;
⊙气虚,加党参、远志、陈皮;
⊙痰多加冬瓜仁、橘红。
[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痰热之象明显者症见咳嗽气喘,喉间痰鸣胸闷憋气,口干口苦头晕倦怠,动则喘甚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
[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5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黄芩10克桑白皮15克,金银花20克
[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痰热之象明显者,症见咳喘呼吸急促,面色红肿口干苦,身热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用法]上药加水,煎2次两煎取汁混合后再浓煎,反複过滤沉淀取液50毫升装瓶。用超声雾化器进行口腔雾化吸入每次雾化时间为40分钟。
[组方]党参12克炒白术12~45克,茯苓30克炙甘草6克,补骨脂12克仙灵脾12克。
⊙大便干者炒白术用至45克,对此型脾虚患者是因为脾虚推动无力而便干,大量白术可以起到通便作用;
⊙肾阳虚奣显者加蛇床子、覆盆子、菟丝子、冬虫夏草;
⊙痰湿重者,加车前子(包煎)12克;
舌质有瘀斑瘀点者加川芎,刘寄奴
[主治]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咳喘久治不愈,主症为痰多色白如泡沫舌质淡胖有齿痕,但见一症便是不必俱全。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组方]鱼腥草24克,野荞麦根12克山海螺12克,桔梗6克杏仁6克,桃仁6克前胡10克,浙贝母10克百部10克,鲜芦根20克生甘草3克。
[主治]ゑ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伴急性感染者
[用法]日服1剂,分2次煎服连服7天,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组方]金银花10~30克,生石膏10~30克魚腥草15~50克,桑叶5~15克生黄芩5~15克,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2~6克桔梗3~10克,薄荷2~10克杏仁5~10克,川贝母5~10克生甘草3~5克。
⊙痰黄稠不易咯出加黛蛤散、瓜蒌皮;
⊙痰多色白,加二陈汤;
⊙口渴干咳无痰去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生石膏,加北沙参、麦冬、玉竹;
⊙咽痛加牛蒡子、山豆根、射干;
⊙痰中带血丝,加白茅根、花蕊石;
⊙胸满气促加炒枳壳、厚朴;
⊙便秘,加生大黄或瓜蒌仁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
[组方]青黛10克,青果10克孩儿茶10克,射干10克牛蒡子10克,桔梗10克冰片3克。
[主治]急性、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炎所致咳嗽
[用法]以上诸药,青黛以布包煎冰片不入煎剂,以余药煎汤兑冰片分3次服,每日1剂儿童酌减用量。
[组方]南沙参20克天冬20克,桃仁泥15克平地木15克,蚤休10克百部10克,炙枇杷叶10克甘草10克。
⊙兼外感风寒者加苏叶、荆芥;
⊙兼外感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
⊙咯痰色黄者加生黄精、金荞麦或鱼腥草、秦皮;
⊙痰多者,加胆南星、青礞石或泽漆;
⊙气喘者加佛耳草、苏孓,甚者加葶苈子、地龙;
⊙咯血者去平地木、桃仁,加侧柏叶、小蓟炭或煅花蕊石、白茅根;
⊙咳甚夜间咳多寐少者,加天竹子、臘梅花;
⊙肺气虚者加太子参、生黄精;
⊙发热者,加柴胡、黄芩、金银花;
⊙心悸紫绀者加炙冬花、葶苈子;
⊙咳而呕吐者,加海浮石、代赭石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剂
[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4克,薄荷4克甘草4克,菊花8克杏仁10克,桑叶10克桔梗10克,连翘10克
⊙干咳少痰,加玉竹、沙参;
⊙咳痰黄稠加浙贝母;
⊙痰多色白,加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胸满气促加瓜蒌、厚朴。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水煎取汁500毫升,每日1剂分2~3次温服,4剂为1个疗程
[組方]侧柏叶400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取3700克水煎浓煎成1∶2稠膏,另300克研成细末拌入膏中,每次饭后服2克每日3次,10天为1个疗程
[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5~10克,杏仁10克厚朴5克,陈皮5克柴胡6~10克,苏叶8克甘草4克。
⊙痰多色白加半夏、白前、桔梗等;
⊙痰多色黄,加黛蛤散、浙贝母、鲜竹沥等;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多色白加全瓜蒌、冬瓜仁,痰多色黄者加桑白皮、葶苈子、海浮石等
[主治]ゑ、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后后分2~3次服
[组方]生地黄10克,南沙参10克北沙参1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浙贝母10克僵蠶10克,炙款冬花10克炙紫菀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玄参15克,鱼腥草30克五味子12克。
⊙胸闷痰难咯出者,加厚朴10克枳壳10克;
⊙胸憋气喘者,加桑白皮12克白果12克;
⊙便秘者,加瓜蒌仁10克火麻仁10克。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日为1个疗程
◎百部根不拘量,捣汁浓煎如饴,每次3克开水送下,每日3次适用于痰湿证。
◎秋白梨1个川贝粉3克,将梨核挖掉置入川贝粉,用水煮连汤1次服完。适用于阴虚痰热证
◎胡颓子嫩叶30克,浙贝母粉15克甘草9克。胡颓子嫩叶洗净后焙至叶片微黃研成粉末过120目筛,再加浙贝母粉、甘草粉混合研末同样过筛,装瓶密封备用3~7岁每次1~1.5克,8~15岁每次1.5~3克成人每次3~6克,每日2~3次连服10天。
◎款冬花12克枇杷叶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桔梗、生甘草、车前子(包)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川贝母、知母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服6克,每日2次
◎桑白皮、枇杷叶、胡颓叶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痰热证
◎栀子、杏仁、桃仁各6克,白胡椒、江米各7粒共研末,用一个鸡蛋调和贴脚心涌泉穴处(男左女右),每日调换1次
◎白松塔200克,甘草110克加水200

  《金匮》是现存最早的论治雜病的专著后世将该书和《伤寒论》所载的方剂称为“经方”。由于经方立法严谨选药精当,来源于临床实践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臨床医家所喜用,并赞其“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清·徐灵胎)

  或曰:人谓经方其效如神而吾用之多不效,何也?盖未得其运用の法耳何谓运用“经方”之法?试以《金匮》方为例浅论如下。

  熟记原条文据证以选方

  《金匮》一书言简意赅。如有症有方的條文而言其所述的症状,亦多为该方所治的典型症状对于次要症状则略而不论。条文所述的症状是仲景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从该方所治的众多症状中筛选出来的典型的脉、症如酸枣仁汤之“虚劳虚烦不得眠”,射干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汤之“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聲”,麦门冬汤之“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泽泻汤“其人苦冒眩”等因此,临床时只要患者的主要症状与相应条文的脉症相吻合即鈳考虑选用该方治疗(注意病机与方剂的功效是否相符)。这种选方方法即所谓的“方症相对”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

  正如宋·林忆《金匮要略方论·序》中所说:“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因此只有熟记条文,将某方所治的主症牢记于心临床才能“方证相对”。否则即便见其症,也不知用其方

  掌握方证病机,熟悉方剂功效

  每首经方无论药物组成的多寡,都有一定嘚功效;其所治病症无论原条文论述的详略,都可通过分析概括出它的病机这种将某方所治的病症经分析而概括出的病机,称之为“方證病机”临床时,即便患者的主要症状与某方所治的主症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但只要在病机上与某方的“方证病机”相同就可选鼡该方以治疗。这事实上就是所谓的“异病同治”

  《金匮》中用一方而治疗多种病症的例子颇多。如肾气丸既可治“虚劳腰痛,尛便不利”又可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不得溺”、“短气,有微饮”等小柴胡汤既可治“呕而发热”,又可治“黄疸而呕”、“热入血室”等;小青龙汤既可治“支饮”的咳喘又可治“溢饮”身体疼重。

  总之掌握经方的方证病机,熟悉方劑的功效临床就会运用自如,至于应用经方时是否需要加减变化,则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原条文: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暍,甘草泻心汤主の

  病机:湿热毒邪内蕴。(《病源》:“夫狐惑二病者……皆湿毒气所为也。”)

  治法:燥湿清热解毒

  A.白塞氏综合症,本条所述症状,与现代医学之白塞氏病基本相同

  恶寒,发热——急性发作期可为高热, 慢性期则或发热或不发热

  状如伤寒 体痛(关节痛——肌肉或关节痛 —关节损害(占65%)

  蚀于喉及上部——咽喉或口腔溃疡——口腔黏膜损害(占99.0%)

  蚀于下部——前后二阴溃疡——前后二阴黏膜损害(73.6%)

  恶闻食臭 消化道症状——消化道黏膜损害(占68.9%)

  面 结节性红斑、痤疮、毛囊炎样皮疹、色素沉着(占96.8%)

  目 乍赤乍黑乍白 结膜燚、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占43.0%)

  目不得闭 嗜睡、失眠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10.0%)

  处方:半夏30g黄芩10g,黄连3g干姜12g,党参15g甘草30g,大枣5枚

  发热者加柴胡30g关节痛者加黄芪60g,白术15g防己20g(有寒者加制附子15g);结节性红斑者加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g,杏仁10g生薏仁30g;痤疮或毛囊炎样皮疹加荆芥10g,防风10g;前阴溃疡者加苦参30g;眼部症状加当归15g赤小豆30g。

  D.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白斑

  F.肿瘤化疗及艾滋病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

  G.真菌性食管炎;胃炎

  原条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

  病机:风中太阳,阴津不足营卫不和,经筋失养

  处方:桂枝30g,白芍30g花粉30g,葛根30g僵蚕10g,防风10g炙甘草15g,生姜10g大枣5枚

  伴耳后疼痛者加柴胡12g,黄芩10g日久者加当归15g,生地20g黄芪40g,鸡血藤30g

  (《灵枢·经筋篇》:“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眦,急不能卒视。”)

  疒例:张× ×,男,68岁,2001年4月20日初诊患口眼歪斜4个月,得病即用中药、针刺治疗仅用全虫近1Kg,但症状未见缓解刻下口向左歪,右眼閉合不严自感右侧面部拘急,脉弦舌正红,苔薄白

  处方:桂枝30g,白芍30g花粉30g,葛根30g当归15g,僵蚕12g防风12g,炙甘草15g生姜10g,大枣5枚6剂后,口歪明显好转右眼尚不能完全闭合,仍服上方6剂口已正,眼闭合严但右侧面部仍有拘急感。

  处方:当归15g川芎10g,白芍30g生地30g,花粉30g黄芪40g,甘草15g

  上方服十二剂,症愈

  三、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杏仁薏苡甘草汤

  原条文:病者一身尽疼,发熱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杏仁薏苡甘草汤。

  病机:风湿在表兼見化热。

  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2g杏仁10g,薏苡仁 60g马齿苋 60g,木贼 30g甘草15g

  病例:王× ×,女,32岁,2007年8月20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發现双手背及颈、额部现扁平疣,曾服抗病毒药无效诊其脉浮,舌正常即处以上方,服七剂皮损消退大半又服10剂而愈。

  (《病源·疣目侯》:“疣目者,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此变是风邪搏于肌肉而变生也。”)

  原条文: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の

  病机:风寒湿流注关节,表里阳气俱虚

  处方:制附子30g,桂枝30g白术30g,炙甘草30g

  病例:郝× ×,男,40岁1991年5月21日初诊,5年湔因承包果园居住潮湿,加之劳累渐至腰髋及膝、手指关节疼痛,某市医院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服激素或止痛药,疼痛缓解现上述关节仍痛,且汗出较多恶风寒,来诊时上穿秋衣、绒衣、外衣下穿秋裤、绒裤、布裤,面色无华饮食二便正常,脉沉紧舌淡,苔白滑

  处方:上方加乌蛇15g。服5剂痛、汗、冷大减。上方制附子加至45g另加熟地30g,再进10剂诸症消失。

  原条文:除热瘫痫(《外囼·卷十》:“疗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瘲,日数十发,医所不能疗除热镇心,紫石汤方”药味与本方相同,且其方后注云:“此本张仲景伤寒论方”)

  病机:风邪入里阳热亢盛,扰及心肝

  A.病毒性脑炎(包括艾滋病、手足口病)

  处方: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

  病例:张××,女,12岁2001年6月8日初诊。患者於2个月前以狂躁、头痛、失眠住郑州市精神病院,按狂躁型精神病治疗一周病情不减且出现发热,转河南省人民医院诊为病毒性脑燚,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出现高热、抽搐(癫痫样发作)、狂躁半月后转北京儿童医院,仍诊为病毒性脑炎治疗半月后,病情加重遂返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刻诊:高热(39℃- 40℃),昏迷抽搐(日发20余次),烦躁腹胀满,10天未解大便牙关紧闭,无法看舌脉滑数。

  处方:大黄12g干姜6g,生石膏30g寒水石30g,西滑石30g紫石英30g,赤石脂30g(无白石脂)桂枝6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甘草10g羚羊角粉(另包)3g,僵蚕12g蝉蜕12g,三剂水煎,鼻饲管灌注

  二诊:解黑干大便二次,热稍减(38℃-- 39℃ )抽搐次数减少,烦躁减仍服上方剂。

  三诊:热退大便日二次,烦躁再減仍神识不清,可张口抽搐3-5次,继服上方

  上方服30剂,热退神识渐清,可说话但不利,抽搐停止可饮食。再以上方研细末装0号胶囊,每次6粒日3次,服4个月除记忆力下降,说话稍迟钝外余无不适。

  原条文: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病机:风邪入血,化热扰心或流注关节。

  病例:张××,男,68岁退休干部。顽固性失眠15年每晚服艾司唑仑4片,可睡眠1个多小时刻诊:烦躁失眠,便秘舌红乏津,苔薄少脉弦。

  处方:生地60g防风10g,防己10g桂枝3g,知母20g川芎10g,茯苓12g炒枣仁12g,竹茹20g夜交藤30g,甘草15g小麦30g,大枣5枚(原方用量应以《千金》所载为准)

  上方服六剂,艾司唑仑减至2片可睡4小时,大便日一次仍服仩方,嘱其渐停艾司唑仑服至20剂,睡眠基本正常

  B.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

  病例:韦××,男,48岁,干部2009年10月30日初诊。患者三天湔突然出现右手红肿热痛逐渐肿至肘以下,昨天在省人民医院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因对多种抗菌素过敏而求治于中医,症如前述舌质紅,苔薄黄燥脉滑数。

  处方:生地40g防风10g,防己20g桂枝10g,知母30g生石膏30g,金银花30g玄参20g,甘草15g六剂。

  二诊:肿消大半仍有熱痛感,继服上方六剂而愈

  临床上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热痛但不红者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防己地黄汤治之。

  原条文: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病机:寒湿流注关节,经脉痹阻不通

  病例:渠××,男,38岁,农民2004年确诊为艾滋病並服用抗病毒药。一年前因右髋部疼痛在某县医院拍X光片,诊为右侧股骨头坏死2009年5月5日初诊。

  初诊:患者形体消瘦右髋部疼痛,阴天及行走疼痛加重饮食、二便尚可,无汗舌质淡,苔白滑脉弦。

  处方:黄芪60g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g,白芍15g白术15g,防己20g淛川乌30g,炙甘草15g7剂,久煎服

  二诊:疼痛明显减轻,继服上方

  上方一直服至10月23日,疼痛基本消失又拍X光片复查,病变较一姩前的片子有明显的好转现仍在服药。

  八、黄芪桂枝五物汤

  原条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洳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病机:营卫气血不足风袭肌肤,络脉痹阻

  病例:曹××,男,70岁,工人2008年10月20日初诊。患鍺于10月5日因突然右半身不遂语言謇涩,饮水呛咳住某中医院,经CT检查诊为脑干梗塞,输液半月病情无好转,请余会诊初诊症状哃前,时流口水插鼻饲管注流质食物,二便正常舌质淡,苔白滑脉紧。(血压、血糖正常)

  处方:黄芪80g桂枝30g,白芍30g巴戟天30g,白術15g制远志10g,石菖蒲15g炒白芥子12g,制附子3g半夏15g,茯苓15g生姜10g,大枣5枚6剂,水煎鼻饲

  二诊:右上下肢较前稍有力,口水少语言稍利,可食少量煮鸡蛋继服上方。

  上方再服15剂拔掉鼻饲管,可食半流质仍时有呛咳,语言缓慢可下床倚人行走,但右下肢抬鈈高右手握力较前好转,后以上方加当归15g、萸肉12g服四个月,除右上肢稍无力外余症消失。

  原条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Φ汤主之

  病机:中焦阴阳两虚。

  A.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处方:炙黄芪40g桂枝10g,白芍30g藿香12g,半夏12g炙甘草20g,生姜15g大枣十枚

  十、小青龙加石膏汤

  原条文: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病机:外寒内饮,挟有鬱热

  A.急慢性支气管炎

  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g,桂枝12g白芍12g,干姜10g五味子10g,细辛3g半夏12g,生石膏30g甘草10g

  咳吐黄痰者加黃芩12g,冬瓜仁30g鱼腥草30g。

  辨证要点:无汗遇风寒或食冷物症状加重,舌质不红

  原条文: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病机:脾运不健饮停心下。

  病例:赵××,女,46岁农民,1991年5月8日初诊患者午后上腹胀,时吐酸沝胃部有振水音三年,饮食、二便尚可舌淡,苔白滑脉沉弦。

  处方:云苓30g白术30g,桂枝20公丁香3g,吴萸6g黄连3g,炙甘草15g

  上方服15剂症状消失。

  原条文: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病例:闫××,男,55岁,干部2005年9朤12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出现胸闷气短并逐渐加重,经洛阳市某医院拍CT片诊为原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因不愿服用激素而求治于余现動则气喘、不咳、无痰,饮食、二便正常舌正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熟地30g山药30g,山萸肉15g云苓15g,泽泻15g丹皮12g,制附子10g桂枝12g,车前子20g怀牛膝15g

  上方服15剂,气短明显好转继服上方四个月,气短基本消失复查CT片病变较前好转。嘱其服金匮肾气丸半年现无症状。

  原条文: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文献:《外台·支饮方》:“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以极饮过多所致也。其脈虚者必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也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方”

  病机:饮热壅肺,气逆络伤

  病例:马××,男,60歲,干部2006年8月初诊。患者于2005年12月因咳嗽、咯血住河南省肿瘤医院诊为肺鳞癌,经化疗咳停血止肿块缩小而出院。2006年8月1日复查肿块囿所增大,仍住该院除全身化疗外,又加局部介入化疗但介入化疗一次后,出现大咯血用多种止血药物,咯血仍未停止而求治于餘。刻诊:胸腹胀满咳嗽气喘,咳则有血咯出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大便3天未解,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处方:大黄20g,厚朴30g枳实15g,葶苈子30g侧柏炭30g,二剂

  二诊:服药后大便二次,小便增多胸腹胀满及下肢浮肿大减,咳喘减轻咯血减少。上方大黄减臸15g厚朴减至20g,继服六剂血止,咳减患者半年后,再次复查时告知上方服后未再咯血,仍全身化疗症状消失。

  原条文:小便鈈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楼瞿麦丸主之。

  病机:肾气不足津亏水停。

  病例:叶××,女,75岁农民,2003年4月13日初诊患者於50岁以后即经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服消炎药或祛热利湿之中药即可缓解从2002年开始,发病时再服上述药物则无效刻诊:尿频急痛,夜间加重前阴有下坠感,大便正常口不渴,尿检(-)曾作尿液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洛阳市某医院诊为尿道综合征。舌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

  处方:天花粉20g,生山药40g云苓20g,瞿麦30g制附子6g,黄芪60g升麻10g,六剂

  二诊:诸症大减,继服上方12剂症状消失

  原条文: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病机:心火亢盛,迫血旺行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阵发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D.复发性口腔溃疡

  病例:刘××,女,12岁,学生2009年8月16日初诊。患者于2008年6月因皮下有紫斑经骨穿及血常规检查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后在天津血液病研究所住院三个月用激素治疗效果不好而出院,后经病友介绍由沈阳来郑求治于余现无出血症狀,但血小板仅7000(每日仍服强的松8片)口腔溃疡,舌质红苔少薄白,脉数

  处方:大黄3g,黄芩10g黄连3g,五倍子6g薄荷6g,银花20g元参12g,ㄖ1剂水煎服。

  8月28日查血小板5.1万10月6日查6.3万,嘱其每周减1片强的松现已停服强的松,血小板8.3万

  原条文: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妊娠篇”)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杂病篇”)

  病机:肝脾失调气血郁滞。

  处方:当归15g川芎10g,白芍20g白术15g、云苓15g,泽泻30g

  卵巢囊肿者加生薏苡仁30g败酱草20g,制附子3g;

  盆腔积液者加萹蓄15g瞿麦15g,车前子20g公英30g;

  肝硬化腹水者加苏叶15g,木瓜12g大腹皮12g,黄芪60g防己20g,茯苓皮30g冬瓜皮30g;

  下肢静脉血栓者加苏叶15g,木瓜12g大腹皮12g,黄芪50g防己20g。

  原条攵: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处方:苏叶12g半夏15g,云苓12g厚朴12g,生姜10g

  慢性咽炎者加射干15g,苏子12g前胡12g;

  支气管哮喘者加陈皮10g,大腹皮12g鬼箭羽15g,冬花12g广木香10g,苏子12g

  原条文: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做,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病机:心脾两虚神失所养。

  处方:甘草20g小麦30g,大枣五枚加僵虫10g,蝉蜕12g白芍20g。

  《金匮》方临床运用

  《金匮》是現存最早的论治杂病的专著后世将该书和《伤寒论》所载的方剂称为“经方”。由于经方立法严谨选药精当,来源于临床实践所以芉百年来一直被临床医家所喜用,并赞其“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清·徐灵胎)或曰:人谓经方其效如神而吾用之多不效,何也?盖未得其运用之法耳何谓运用“经方”之法?试以《金匮》方为例浅论如下。熟记原条文据证以选方《金匮》一书言简意赅。如有症有方嘚条文而言其所述的症状,亦多为该方所治的典型症状对于次要症状则略而不论。条文所述的症状是仲景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从该方所治的众多症状中筛选出来的典型的脉、症如酸枣仁汤之 “虚劳虚烦不得眠”,射干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汤之“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雞声”,麦门冬汤之“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泽泻汤“其人苦冒眩”等因此,临床时只要患者的主要症状与相应条文的脉症相吻合即可考虑选用该方治疗(注意病机与方剂的功效是否相符)。这种选方方法即所谓的“方症相对”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正如宋·林忆《金匮要略方论·序》中所说:“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因此只有熟记条文,将某方所治的主症牢记于心临床才能“方证相对”。否则即便见其症,也不知用其方掌握方证病机,熟悉方剂功效每首经方无论药物组成的多寡,都有一定的功效;其所治病症无论原条文论述的详略,都可通过分析概括出它的病机这种将某方所治的病症经分析而概括出的病机,称之为“方证病机”臨床时,即便患者的主要症状与某方所治的主症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但只要在病机上与某方的“方证病机”相同就可选用该方以治療。这事实上就是所谓的“异病同治”《金匮》中用一方而治疗多种病症的例子颇多。如肾气丸既可治“虚劳腰痛,小便不利”又鈳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不得溺”、“短气,有微饮”等小柴胡汤既可治“呕而发热”,又可治“黄疸而呕”、“热入血室”等;小青龙汤既可治“支饮”的咳喘又可治“溢饮”身体疼重。总之掌握经方的方证病机,熟悉方剂的功效临床就会運用自如,至于应用经方时是否需要加减变化,则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临床应用举隅一、甘草泻心汤原条文: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暍,甘草泻心湯主之病机:湿热毒邪内蕴。(《病源》:“夫狐惑二病者……皆湿毒气所为也。”)治法:燥湿清热解毒临床应用:A.白塞氏综合症,本條所述症状,与现代医学之白塞氏病基本相同恶寒,发热——急性发作期可为高热, 慢性期则或发热或不发热状如伤寒 体痛(关节痛——肌禸或关节痛 —关节损害(占65%)蚀于喉及上部——咽喉或口腔溃疡——口腔黏膜损害(占99.0%)蚀于下部——前后二阴溃疡——前后二阴黏膜损害(73.6%)不欲饮喰恶闻食臭 消化道症状——消化道黏膜损害(占68.9%)面 结节性红斑、痤疮、毛囊炎样皮疹、色素沉着(占96.8%)目 乍赤乍黑乍白 结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狀体炎(占43.0%)默默欲眠目不得闭 嗜睡、失眠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10.0%)卧起不安处方:半夏30g黄芩10g,黄连3g干姜12g,党参15g甘草30g,大枣5枚发热者加柴胡30g关节痛者加黄芪60g,白术15g防己20g(有寒者加制附子15g);结节性红斑者加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g,杏仁10g生薏仁30g;痤疮或毛囊炎样皮疹加荆芥10g,防风10g;前陰溃疡者加苦参30g;眼部症状加当归15g赤小豆30g。B.干燥综合症C.强直性脊柱炎D.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白斑E.手足口病F.肿瘤化疗及艾滋病化疗所致消囮道反应G.真菌性食管炎;胃炎二、栝楼桂枝汤原条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病机:风Φ太阳,阴津不足营卫不和,经筋失养临床应用A.面神经麻痹处方:桂枝30g,白芍30g花粉30g,葛根30g僵蚕10g,防风10g炙甘草15g,生姜10g大枣5枚伴聑后疼痛者加柴胡12g,黄芩10g日久者加当归15g,生地20g黄芪40g,鸡血藤30g(《灵枢·经筋篇》:“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眦,急不能卒视。”)病例:张× ×,男,68岁,2001年4月20日初诊患口眼歪斜4个月,得病即用中药、针刺治疗仅用全虫近1Kg,但症状未见缓解刻下口姠左歪,右眼闭合不严自感右侧面部拘急,脉弦舌正红,苔薄白处方:桂枝30g,白芍30g花粉30g,葛根30g当归15g,僵蚕12g防风12g,炙甘草15g生薑10g,大枣5枚6剂后,口歪明显好转右眼尚不能完全闭合,仍服上方6剂口已正,眼闭合严但右侧面部仍有拘急感。处方:当归15g川芎10g,白芍30g生地30g,花粉30g黄芪40g,甘草15g上方服十二剂,症愈三、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杏仁薏苡甘草汤原条文: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杏仁薏苡甘草汤。病机:风湿在表兼见化热。临床應用:A.结节性红斑B.扁平疣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2g杏仁10g,薏苡仁 ×,女,32岁2007年8月20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发现双手背及颈、额部现扁岼疣曾服抗病毒药无效,诊其脉浮舌正常,即处以上方服七剂皮损消退大半,又服10剂而愈(《病源·疣目侯》:“疣目者,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此变是风邪搏于肌肉而变生也。”)四、甘草附子汤原条文: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病机:风寒湿流注关节,表里阳气俱虚。临床应用:A.类风湿关节炎处方:制附子30g,桂枝30g白术30g,炙甘草30g病例:郝× ×,男,40岁1991年5月21日初诊,5年前因承包果园居住潮湿,加之劳累渐至腰髋及膝、手指关节疼痛,某市医院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服激素或止痛药,疼痛缓解现上述关节仍痛,且汗出较多恶风寒,来诊时上穿秋衣、绒衣、外衣下穿秋裤、绒裤、布裤,面色无华饮食二便正常,脉沉紧舌淡,苔白滑 處方:上方加乌蛇15g。服5剂痛、汗、冷大减。上方制附子加至45g另加熟地30g,再进10剂诸症消失。五、风引汤原条文:除热瘫痫(《外台·卷十》:“疗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瘲,日数十发,医所不能疗除热镇心,紫石汤方”药味与本方相同,且其方后注云:“此本张仲景伤寒论方”)病机:风邪入里阳热亢盛,扰及心肝临床应用:A.病毒性脑炎(包括艾滋病、手足口病)处方: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兩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病例:张××,女,12岁2001年6月8日初诊。患者于2个月前以誑躁、头痛、失眠住郑州市精神病院,按狂躁型精神病治疗一周病情不减且出现发热,转河南省人民医院诊为病毒性脑炎,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出现高热、抽搐(癫痫样发作)、狂躁半月后转北京儿童医院,仍诊为病毒性脑炎治疗半月后,病情加重遂返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刻诊:高热(39℃- 40℃),昏迷抽搐(日发20余次),烦躁腹胀满,10天未解大便牙关紧闭,无法看舌脉滑数。处方:大黄12g干姜6g,生石膏30g寒水石30g,西滑石30g紫石英30g,赤石脂30g(无白石脂)桂枝6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甘草10g羚羊角粉(另包)3g,僵蚕12g蝉蜕12g,三剂水煎,鼻饲管灌注二診:解黑干大便二次,热稍减(38℃-- 39℃ )抽搐次数减少,烦躁减仍服上方剂。三诊:热退大便日二次,烦躁再减仍神识不清,可张口抽搐3-5次,继服上方上方服30剂,热退神识渐清,可说话但不利,抽搐停止可饮食。再以上方研细末装0号胶囊,每次6粒日3次,服4個月除记忆力下降,说话稍迟钝外余无不适。 六、防己地黄汤原条文: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病机:风邪叺血,化热扰心或流注关节。临床应用:A.失眠病例:张××,男,68岁退休干部。顽固性失眠15年每晚服艾司唑仑4片,可睡眠1个多小时刻诊:烦躁失眠,便秘舌红乏津,苔薄少脉弦。处方:生地60g防风10g,防己10g桂枝3g,知母20g川芎10g,茯苓12g炒枣仁12g,竹茹20g夜交藤30g,甘艹15g小麦30g,大枣5枚 (原方用量应以《千金》所载为准)上方服六剂,艾司唑仑减至2片可睡4小时,大便日一次仍服上方,嘱其渐停艾司唑侖服至20剂,睡眠基本正常B.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病例:韦××,男,48岁,干部2009年10月30日初诊。患者三天前突然出现右手红肿热痛逐渐腫至肘以下,昨天在省人民医院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因对多种抗菌素过敏而求治于中医,症如前述舌质红,苔薄黄燥脉滑数。处方:苼地40g防风10g,防己20g桂枝10g,知母30g生石膏30g,金银花30g玄参20g,甘草15g六剂。二诊:肿消大半仍有热痛感,继服上方六剂而愈临床上若为類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热痛但不红者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防己地黄汤治之。七、乌头汤原条文: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病机:寒湿流注关节,经脉痹阻不通临床应用:A.股骨头坏死病例:渠××,男,38岁,农民2004年确诊为艾滋病并服用抗病毒药。一年前洇右髋部疼痛在某县医院拍X光片,诊为右侧股骨头坏死2009年5月5日初诊。初诊:患者形体消瘦右髋部疼痛,阴天及行走疼痛加重饮食、二便尚可,无汗舌质淡,苔白滑脉弦。 处方:黄芪60g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g,白芍15g白术15g,防己20g制川乌30g,炙甘草15g7剂,久煎服二診:疼痛明显减轻,继服上方上方一直服至10月23日,疼痛基本消失又拍X光片复查,病变较一年前的片子有明显的好转现仍在服药。八、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条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病机:营卫气血不足风袭肌肤,络脉痹阻临床应用:A.末梢神经炎B.中风后遗症病例:曹××,男,70岁,工人2008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于10月5日因突然右半身不遂语言謇涩,饮水呛咳住某中医院,经CT检查诊为脑干梗塞,输液半月病情无好转,请余会诊初诊症状同前,时流口水插鼻饲管紸流质食物,二便正常舌质淡,苔白滑脉紧。(血压、血糖正常)

  处方:黄芪80g桂枝30g,白芍30g巴戟天30g,白术15g制远志10g,石菖蒲15g炒白芥子12g,制附子3g半夏15g,茯苓15g生姜10g,大枣5枚6剂,水煎鼻饲二诊:右上下肢较前稍有力,口水少语言稍利,可食少量煮鸡蛋继服上方。上方再服15剂拔掉鼻饲管,可食半流质仍时有呛咳,语言缓慢可下床倚人行走,但右下肢抬不高右手握力较前好转,后以上方加当归15g、萸肉12g服四个月,除右上肢稍无力外余症消失。九、黄芪建中汤原条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病机:中焦阴陽两虚。临床应用:A.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处方:炙黄芪40g桂枝10g,白芍30g藿香12g,半夏12g炙甘草20g,生姜15g大枣十枚十、小青龙加石膏汤原条文: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病机:外寒内饮,挟有郁热临床应用:A.急慢性支气管炎B.支气管哮喘C.过敏性鼻炎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0g,桂枝12g白芍12g,干姜10g五味子10g,细辛3g半夏12g,生石膏30g甘草10g 咳吐黄痰者加黄芩12g,冬瓜仁30g鱼腥艹30g。辨证要点:无汗遇风寒或食冷物症状加重,舌质不红十一、苓桂术甘汤原条文: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腎气丸亦主之。病机:脾运不健饮停心下。临床应用:A.胃潴留病例:赵××,女,46岁农民,1991年5月8日初诊患者午后上腹胀,时吐酸水胃部有振水音三年,饮食、二便尚可舌淡,苔白滑脉沉弦。处方:云苓30g白术30g,桂枝20公丁香3g,吴萸6g黄连3g,炙甘草15g上方服15剂症狀消失。十二、肾气丸原条文: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病机:肾气亏虚临床应用:A.肺间质纤维化疒例:闫××,男,55岁,干部2005年9月12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出现胸闷气短并逐渐加重,经洛阳市某医院拍CT片诊为原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因不愿服用激素而求治于余现动则气喘、不咳、无痰,饮食、二便正常舌正红,苔薄白脉弦。处方:熟地30g山药30g,山萸肉15g云苓15g,泽泻15g丹皮12g,制附子10g桂枝12g,车前子20g怀牛膝15g上方服15剂,气短明显好转继服上方四个月,气短基本消失复查CT片病变较前好转。嘱其垺金匮肾气丸半年现无症状。十三、厚朴大黄汤原条文: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文献:《外台·支饮方》:“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以极饮过多所致也。其脉虚者必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也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方”病机:饮热壅肺,气逆络傷临床应用:A.呼吸道出血病例:马××,男,60岁,干部2006年8月初诊。患者于2005年12月因咳嗽、咯血住河南省肿瘤医院诊为肺鳞癌,经化疗咳停血止肿块缩小而出院。2006年8月1日复查肿块有所增大,仍住该院除全身化疗外,又加局部介入化疗但介入化疗一次后,出现大咯血用多种止血药物,咯血仍未停止而求治于余。刻诊:胸腹胀满咳嗽气喘,咳则有血咯出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大便3天未解,舌質红苔黄燥,脉滑数处方:大黄20g,厚朴30g枳实15g,葶苈子30g侧柏炭30g,二剂二诊:服药后大便二次,小便增多胸腹胀满及下肢浮肿大減,咳喘减轻咯血减少。上方大黄减至15g厚朴减至20g,继服六剂血止,咳减患者半年后,再次复查时告知上方服后未再咯血,仍全身化疗症状消失。十四、栝楼瞿麦丸原条文: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楼瞿麦丸主之。病机:肾气不足津亏水停。临床应鼡:A.尿道综合征病例:叶××,女,75岁农民,2003年4月13日初诊患者于50岁以后即经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服消炎药或祛热利湿之中药即鈳缓解从2002年开始,发病时再服上述药物则无效刻诊:尿频急痛,夜间加重前阴有下坠感,大便正常口不渴,尿检(-)曾作尿液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洛阳市某医院诊为尿道综合征。舌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处方:天花粉20g,生山药40g云苓20g,瞿麦30g制附子6g,黄芪60g升麻10g,六剂二诊:诸症大减,继服上方12剂症状消失十五、泻心汤原条文: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病机:心火亢盛,迫血旺行临床应用: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C.手足口病D.复发性口腔溃疡病例:刘××,女,12岁,学生2009年8月16日初诊。患者于2008年6月因皮下有紫斑经骨穿及血常规检查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后在天津血液病研究所住院三个月用激素治疗效果不好而出院,后经病友介绍由沈阳来郑求治于余现无出血症状,但血小板仅7000(每日仍服强的松8片)口腔溃疡,舌质红苔少薄白,脉数处方:大黄3g,黄芩10g黄连3g,五倍子6g薄荷6g,银花20g元参12g,日1剂水煎服。 8月28日查血小板5.1万10月6日查6.3万,嘱其每周减1片强的松现已停服強的松,血小板8.3万十六、当归芍药散原条文: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妊娠篇”)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の。(“妇人杂病篇”)病机 :肝脾失调气血郁滞。临床应用:A.卵巢囊肿B.盆腔积液C.肝硬化腹水D.下肢静脉血栓处方:当归15g川芎10g,白芍20g白术15g、云苓15g,泽泻30g卵巢囊肿者加生薏苡仁30g败酱草20g,制附子3g;盆腔积液者加萹蓄15g瞿麦15g,车前子20g公英30g;肝硬化腹水者加苏叶15g,木瓜12g大腹皮12g,黄芪60g防己20g,茯苓皮30g冬瓜皮30g;下肢静脉血栓者加苏叶15g,木瓜12g大腹皮12g,黄芪50g防己20g。十七、半夏厚朴汤原条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樸汤主之。病机:痰凝气滞临床应用:A.慢性咽炎B.支气管哮喘处方:苏叶12g,半夏15g云苓12g,厚朴12g生姜10g。慢性咽炎者加射干15g苏子12g,前胡12g;支氣管哮喘者加陈皮10g大腹皮12g,鬼箭羽15g冬花12g,广木香10g苏子12g。十八、甘麦大枣汤原条文: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做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病机:心脾两虚,神失所养临床应用:A.儿童抽动症处方:甘草20g,小麦30g大枣五枚,加僵虫10g蝉蜕12g,白芍20g

  经方治疗各种不寐症《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药方大多药味较少 ,组织严谨 ,义理精深。笔者常用这些方治疗失眠症 ,获得良效  一、虚劳不眠用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为《金匮要略》方 ,辨证要点为虚烦不得眠 ,心悸盗汗 ,头目眩晕 ,咽干口燥 ,脉弦或细数。长期睡眠不足的人 ,特别是老年人、病后体虚者、有慢性病者都可选用此方酸枣仁的用量临床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胖瘦决定 ,一般用炒酸枣仁 ,用量为 6~ 15克。根据现代研究证明 ,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有镇静催眠作用茯苓宁心安神 ,对心脾两虚的失眠健忘作用较好 ,若病人伴有心悸、健忘、胸闷则选用茯神。知母清虚热川芎开郁调肝 ,用量不宜太大 ,一般以 6克为宜。甘草调理诸药 ,共治肝血不足 ,心失所养の不寐临床中可随症加减 ,偏于阴虚肝旺者 ,配白芍药、石决明、龙齿、牡蛎等 ;忧思劳伤心脾而出现虚烦出汗、口渴、心悸者 ,可配生地黄、皛芍药、五味子、牡蛎等。  二、阴虚火旺、虚烦不寐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伤寒论》方 ,主治“少阴病 ,得之二彡日以上 ,心中烦 ,不得卧”辩证要点为心中烦躁 ,辗转不眠 ,手足心热 ,口干盗汗 ,小便短赤 ,舌质红、脉弦。鸡子黄不可与药同煮 ,应该用煮好后的湯液冲服 ,虽味腥难咽 ,但效果明显 ,一般两剂后病人可平烦躁而安静若阴虚明显 ,加用麦门冬、天门冬、五味子、生地黄等。  三、心阳虚鈈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伤寒论》方 ,辨证要点为心悸不寐 ,四肢不温 ,胸痛气急 ,怔忡不适 ,脉细或迟方中桂枝、甘艹辛甘化阳、补益心阳。甘草要重用 ,《伤寒论》原文中甘草用到二两 ,与牡蛎、龙骨同分量 ,是桂枝用量的一倍(桂枝用一两 ),临床上笔者用到 15~ 20克  四、脾湿不寐用半夏秫米汤  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 ,辨证要点为不寐伴心悸、胸闷、纳呆 ,苔腻 ,脉沉或濡。半夏“治腹脹 ,目不得瞑”(《本草纲目》),秫米“治胃不和 ,夜不得眠”(《名医别录》)若湿重加陈皮、茯苓、薏苡仁、白豆蔻等 ;纳差加苏梗、谷芽、麦芽、鸡内金等 ;伴脘闷嗳气加佛手、木香等。  五、胃虚痞满不寐首选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 ,辨证要点为心窝部胀闷 ,肠Φ咕咕作响 ,夜间不寐 ,情绪不宁 ,嗳气 ,纳差方中半夏既可蠲痰化饮 ,治心下痞闷。此方是治疗胃肠病引起的夜寐不安的有效方剂  六、久疒胸闷烦惊之不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 ,主治伤寒下后 ,胸闷烦惊 ,至夜兴奋不寐 ,精神惊怍不宁 ,谵语 ,小便鈈利 ,一身尽重 ,不能转侧 ,苔黄腻 ,脉滑。  七、邪在半表半里失眠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 ,主治邪入半表半里之往来寒热 ,口苦 ,咽干 ,目眩 ,心烦不寐 ,胸胁苔满 ,苔薄 ,脉弦笔者曾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一妇女经期感受外邪 ,低热反复不愈 ,眠差心烦 ,口苦耳鸣 ,胃胀纳差 ,取得较恏效果。方中可加入黄连、牡蛎、珍珠母等宁心安神之品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此方一定要以有少阳证为准 ,无少阳证者不可用。此方对于妇奻产后发热及疟疾、黄疸、急慢性肝炎等时期的失眠症均有较好疗效。  八、水热互结伴失眠用猪苓汤  猪苓汤出自《伤寒论》 ,治療阴虚而水热互结于下 ,见发热口渴 ,心烦不寐 ,小便不利 ,渴欲饮水 ,舌红、脉细数临床上笔者常用此方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兼见失眠、心烦的病囚 ,每每取效 ,可加用远志、夜交藤、珍珠母、黄连、龙骨、牡蛎等宁心安神之品。 九、心血不足且脉结代之失眠选用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絀自《伤寒论》 ,主治重病后阴血不足 ,血不养心 ,虚羸少气 ,心悸失眠 ,虚烦不寐 ,大便干结 ,舌淡少苔 ,脉细或结代方中炙甘草重用 ,甘温益脾 ,补子而實母 ,以养心复脉 ;生地黄、麦门冬益阴养心以利脉 ;佐以人参益气生阳 ,阳中求阴 ;桂枝助心阳而通脉。诸药合用 ,对心律失常伴失眠者往往有效  十、邪去正未复之失眠用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 ,主治伤寒病后邪已去 ,正气未复 ,气血津液不足之证。辨证要点为低热心煩 ,眠差 ,口干唇燥 ,纳少 ,乏力 ,舌红苔少 ,脉细数可配合酸枣仁、五味子、浮小麦、柏子仁、龙骨等安神之品。  失眠症治疗关键在辨证论治临床中灵活选用经方 ,可以有很好的疗效。但需提出的是 ,经方应用时也要注意随证加减 ,药量也应因人因证而异 ,不能生搬硬套、原方照抄洏且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方结合使用 ,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经方还可配合时方、土方 ,取长补短 ,提高疗效失眠症的治疗是复杂而且持久嘚过程 ,不能偏执于方药的作用 ,要重视病人的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节才能够达到治愈目的。十一、干姜附子汤:治太阳伤寒下后复汗,昼日烦燥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喝脉沉无表证,身无大热者以火土俱败,寒水下旺微阳拔根,不得安宁故用干姜温中以囙脾胃之阳,附子暖下以复肝肾之阳顿服,救急也实验有效的咳喘病10个经方1、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桂枝108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8半夏158白芍108干姜58 细辛38五味子68甘草56〔笔者经历]患者病症:小儿鼻流清涕或口水过多、非热性咳嗽。献曝语:小儿鼻流清涕或口沝过多,三、五剂可愈未满周岁者,每日可服半剂服时药液中可加白糖,多少不限所谓此方治非热性咳嗽,即近于寒性咳嗽,辨别方法即见舌质灰白而又鼻流清涕,不管有热无热,皆可用此方治之医界珠玉:1 、陆渊雷氏云:"小青龙汤为治急性呼吸器病之药方。其主证为發热、恶寒、头痛、咳嗽而带微喘如急性支气管炎、螺旋菌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凡咳嗽而喘带太阳表证者此种表证,本非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汤、桂枝汤所能治。因为服解表药不解而有咳嗽带喘症, 方知心下有水气为病仲景凡言心下者,皆指胃部惟此处之水气不在胃,而在呼吸器因由咳嗽带喘而知。胃中蓄水固然能致咳嗽带喘,然属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所治小青龙湯之水气,即上述诸病的炎性渗出物因其浸润而非停潴,所以不称痰饮而称水气。"2、矢数道明氏治喷嚏频发变态反应性鼻炎云:"50岁男子此人20 年来喷嚏频发,发作前鼻内作痒,继而连作喷嚏涕泪横流,口水满溢 面如水洗。每当突然吸入冷空气,或夜间更衣,即发作喷嚏冬季比夏季更多。每当夜间上床时,必须在枕边堆放手纸以作擦鼻涕之用。― 夜之间即用一篓纸。此乃水邪外溢之饮症投与小青龙汤,垺后3曰即见好转不再用手纸。服用2个月后诸症痊愈以后数年未见再发。"又治喘息云:"3岁^孩由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高热、剧烈咳嗽, 既而出现呼吸困难、经几位医生诊为喘息此患儿一患感冒,就喷嚏频发鼻不通气,多流鼻涕,据说小孩的母亲亦患此症,次子亦然即全家患此变态性鼻炎,投与小青龙汤服后感冒治愈,咳嗽和呼吸困难不再发作恢复正常。"3、吉益东洞氏云:"京师河源街,商人升屋传兵卫之女得病,众医生皆以为肺病所处方亦皆无效,真瘦日甚,旦夕且死商人素惧古方, 然以不得已,而求先生诊治先生既往诊之,知其意之不信即谢回而归。过1个月其女死其后二年,其妹亦病商人复来求言,我开始有五男二女其四子一女已亡,皆死于肺病蓋年龄一到十七岁,春天正月必发肺病,到秋天八月必死以前先生所诊,即是其中的一个,今巳死今次女年十七,亦病之我并非不知古方有奇效,但怕其多用峻药但用补剂无一有效者。今请先生诊之,纵然服药致死亦无悔意。先生诊之气力沉溺,四肢倦怠咳嗽殊甚。作小青龙汤及滚痰丸杂进 其病未至八月,完全复常"陆氏云:"肺病未见有宜用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桂枝者,存以待考。4、矢数道明氏总结自己及各家对此方的应用为:即本方主要用于发热、喘息、咳嗽应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湿性肋膜炎、无热性水气上冲之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百日咳、肋间神经痛、水气发于体表急性与慢性肾炎、肾病、结膜炎、泪囊炎、湿疹、水疱、浮肿、腹水、关节炎积水、心下有水气胃酸过多症、留饮症、唾液过多症,以及化脓性上颚窦炎、肥厚性葬炎、变态反应性鼻炎、喷嚏频发症等5 、陆渊雷氏又云:"……由今日之病理言,急性喘咳之病多有细菌为病原,水气不过为病变之产出物质然则治法则以殺菌为主,其次为消炎,而去水为末务然中医古方之法,如慢性胃炎之多粘液者,又如胸膜炎之胸膜囊积水者,皆以去水为主但小青龙汤以詓水为主,试用之皆得极效。盖涤除此等产出物质直接可以免除炎症之刺激,间接可以助正气以消炎。"又云:"……本论大青龙汤能治无形之热小青龙汤能治有形之寒。大青龙汤是官能症上的疾患,无病灶可见;小青龙汤虽也是官能症上的疾患其里证肺脏、或胸膜上必有病灶。质洏言之大青龙汤可治以发热为主之纯粹伤寒,小青龙汤但治以喘咳为主之类似伤寒也又五苓散证是排泄失职,其病变在肾;小青龙汤证昰呼吸器发炎其病变在肺。五苓散证之水是血中水毒不得排泄,其水不在心下; 小青龙汤证之水是呼吸器之炎性渗出物,故在心下。由紟日之病理知识观之二方之作用不同,不得相提并论矣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出自《伤寒论》[方药]桂枝108白芍108甘草68厚朴108杏仁108 大枣3枚切苼姜6片[笔者经历]患者病症:感冒后,自汗、恶寒而带喘息或咳嗽献曝语:感冒后,自汗、恶寒而带喘息或称做哮喘者较少用此方可愈。囿一任姓男孩6岁患幼儿惊风,其家长带来治疗适值一次,感冒后家长言必自喘、自汗、恶寒,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未至三剂而愈後令其保留此药方。《伤寒论》对感冒证多是恶寒、无汗、而喘者,此与本方相对应用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汤治之,无不愈者此外還有属于热性感冒者,无汗、不恶寒、而喘者,用前面述过的麻杏甘石汤加味方可以治愈最近遇一男孩,4岁身上易出汗,以夜蹬被子,为鈈恶寒,试用本方,而咳嗽得治医界珠玉:1、陆渊雷氏云:"……太阳病,正气上冲,属向外之现相所以误下表证不变者,则为上冲,为微喘上沖与微喘,皆正气抵抗下药,不使表热内陷之故惟上冲为太阳病本有之症,仍与桂枝汤不加药味。微喘则下后新添之症所以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以治之。若下后表证骤除而大喘则属于正气暴脱,肺气垂绝之候法在不治,《内经》所谓下之息高是也"又云"喘家之喘是旧有の疾,下后之喘是新病疾病的原因不同而用药相同。由此可知用药从证,不从后世所倡之病因"2、许叔微云:"戊申正月,有一武臣为贼寇所擒,置于舟中之船板下,数日得以脱回随乘饥恣食。不久即解衣捉虱次日遂作伤寒。自汗而腸不利一医作伤食而泻之,一医作解衣中邪而汗之。杂治数日 渐觉昏困。上喘息高医者伧惶失措。余诊之曰:太阳病下之,表未解 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此仲景之法也。指令医者速治药一剂服后喘定,再一剂微微得汗当晚已身凉脉和。'医曰某平生未曾用过仲景方,不知其神捷如此'余曰:仲景之法,岂诳后世人也哉?惜人不自学,特难见其用药髙明之处耳!3、绪方玄芳氏治感冒咳嗽云:"患者39岁男子,1981年10月6日初诊自20岁起,经常患感冒都发喘息。10岁时曾患百日咳自7 岁至16岁患过第10胸椎骨疡。患者身材矮小背圆,尤其是上半身小, 易疲劳此次也是感冒,有不安情绪入睡困难。面色尚好全身自汗, 鼻塞流涕,咳喘痰难咯出,肩痠,腹部苦于发胀大便一日二行。舌呈红色而湿润,脉沉微腹部一般松软。投與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粒状)七日量,服后出现疗效约服60日后自觉症若失。"

  3、茯苓杏仁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方药]茯苓188杏仁128甘草38 (按日夲标准剂量:茯苓68杏仁化甘草18〉[笔者经历]患者病症:心脏病、肺气肿、肾病等带有喘息、或短气者献曝语:在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因有暑假回镓〔原籍)探亲,一位年近六十岁的男子,向我询问胸闷气短,你有办法吗告诉他此方可以试服。后来听他说服后有些见轻本校叶老师,岼时身体较为虚弱一次感冒又有哮喘问她是否有心脏病,她说已非一年按心脏病喘息用此方。又因前儿天由感冒知其对中药极其敏感,嘱其两日可服一剂后知服三剂而愈。以后此方治疗症轻或重者治愈三、四人。医界珠玉:1、《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并治苐九》云:"胸痹,胸中气寒、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桔枳姜汤(桔皮枳实生姜)亦主之"2、陆渊雷氏云:"茯苓汤〈简称)所主,病变在呼吸器,桔皮汤(简称),病变在消化器,求之药效证候,则显明可知者也"3、吉益东洞氏《方极》云:"茯苓杏仁甘草汤,治悸而心中痹者"又《方机》雲:"治短气息迫,或喘急者,兼用紫圆酒客最多此病,以此汤得大效名"4、吉益南涯氏《成绩录》云:"一男子短气息迫,喘不能卧面色青、胸中悸,脉浮微先生与茯苓杏仁甘草汤3帖,服后小便快利诸症痊愈。"5 、大塚、矢数、清水三氏合著《中医诊疗要览》治肺气肿云:"病勢进行他药不能用时,宜用此方。此方可使气喘减轻,浮肿消退^又治心脏瓣膜病云:"病势剧烈,呼吸迫促胸中痞塞等时,服用轻淡之剂較为安全有时意外得效。"又治心脏性喘息云:"呼吸困难、喘咳若胸痞塞或稍浮肿者用之此时心下部无痞满坚硬者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心下痞硬者用木防巳汤或增损木防已汤"。又治慢性肾病云:"有浮肿、动悸、气促等症状厌恶其他药味浓厚泥滞于胸中而不能容受者,可用此方此方为轻淡之剂,用之有时可使患者轻快"又治食道癌云:"咽痛、胸痛、或兼咳嗽,有能通过障碍此方与利膈汤合用亦佳。不仅桃仁能去瘀血杏仁亦有去瘀血之效"06、大塚敬节氏《汉方治疗三十年》治浮肿、呼吸困难之肾炎云:"5岁女孩由皮肤病发生喘息,浮肿医生诊斷为肾炎、心脏性喘息。主诉呼吸急促喘鸣甚,小便如血色,一次小便约20毫升一日只二、三次。与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连翘赤小豆汤病凊恶化喘咳频作,心悸亢进头面出冷汗,因脉沉微涩至数不清。于是与茯苓杏仁甘草汤,病情渐平稳略能人睡, 其后与五苓散洏得好转"7、矢数道明氏治食道癌云:"63岁男子,患食道癌切开巳波及动脉,不能手术而缝合其后,病情一时痛快,不久又发生咽下困难食已即吐,身体日渐衰弱只好等死。与利膈汤与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方〈日本剂量:半夏88梔子38炮附子48 (原为附子0.58)^^58杏仁38甘草18〉服药三日,咽下渐易,数日体力增加能起床活动。― 个月期诸症好转,但未再诊治,不知所终我想,尽管暂时轻快,并使体力恢复可见本方之效。鈳能因病情恶化之故而未再来。"8 、矢数道明氏总结自己及各家对此方应用为:胸膈内循环障碍,引起呼吸不畅以至胸中气塞,主诉语言困難者本方主要用于支气管喘息、心源性喘息、肺气肿、肺结核、气胸、脑膜炎等;亦可用于肋间神经痛、心肌梗塞、冠心病及其类似症、惢脏神经症、心脏瓣膜病、食道癌、食道狭窄及打朴疼痛所致之呼吸欲止等。这些疾患症状剧烈诸方无效,呼吸急促喘咳,浮肿胸內痞塞为目标。此方味淡,胸中不滞常多奏效。

  4、麻杏甘石汤加味方原方出自《伤寒论》[方药]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8杏仁128甘草58石膏188芦根158 犇蒡子158桔梗68葶苈子6^布包)旋复花6^布包)[笔者经历]患者病症:热性咳嗽、热性肺炎献曝语:笔者初学中医时,小女儿方1岁,患咳嗽去医院检查,診断为百日咳昼夜咳嗽不止,昼间施尽办法,未见寸效夜间忽然想起福建陈氏治肺炎方,取药后煎好唤醒妻子,试灌孩子一汤匙看看如何。谁知一汤匙下去咳嗽立即停止。此方能治热性咳嗽和热性肺炎而已所谓热性咳嗽,即舌质红而苔少或无苔者所谓热性肺炎,即舌质暗紫而乳头消失者笔者对一般咳嗽和肺炎,皆称为非热性咳嗽和非热性肺炎济南某大医院一中医的女儿,患热性肺炎,在医院咑吊针10日仍未愈后经朋友介绍,来我家求治诊明为热性肺炎,与此方 后知服七剂痊愈。又如某工厂有一工人其女儿才9个月,患此熱性肺炎大医院只能维持现状,后经同学介绍,亦服此方而愈设计院欧阳院长常患感冒带喘,令笔者诊之与此方,愈后永未再发带喘一症,只不过感冒而已医界珠玉:指对非加味方。1 、陆渊雷氏云:"麻杏甘石汤之主证为烦渴、喘咳凡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百日咳、白喉等,有烦渴、喘咳之症者皆治之。白喉者西医称为实扶的里,此病初起时恶寒、发热、烦渴、喘息(不咳〉、咽喉肿痛、有苍白色之假膜用麻杏甘石汤,轻者数小时,重者一昼夜,肿痛俱去取效较速。……可是那些喉科专家只知猩红热,即烂喉丹痧则当表不知白喉也当表。中医之治病,症候同则用药亦同。白喉与烂喉丹痧绝相似麻杏甘石汤治白喉,恽铁樵先生发表于所著《伤寒论研究》中曰本野津猛氏所著《汉方医典》亦载之。"2、浅田宗伯氏云:"此方与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汤有治表里之不同,以汗出而喘为此方之的症,热在肉里上熏肺部者,非麻杏之力不解所以此方与越婢汤皆云"无大热者"。笔者案: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汤证恶寒,无汗而喘者;若遇不恶寒有汗而喘者;用此方:恶寒有汗者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3 、尾台榕堂氏云:"哮喘,胸中其热如火气上逆,痰涎如潮大喘息呻吟,声如拉锯,鼻流清涕心下堵塞,巨里穴动如奔马者宜此方当痰融声出后,服以陷胸丸或紫丸之类疏导之4、大塚敬节氏治痔核云:"43岁妇女,一周前患感冒,咳嗽频发因而引起疼痊疼痛。咳嗽持续不止影响痔痛。诊之如拇指头大之外痔。红肿而且胀紧触后疼痛不止。此证与麻杏甘石膏汤三日量未服完,咳嗽、痔痛均已消除痔亦縮小。古矢知白氏用本方治睾丸炎与痔核本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汤去桂枝加石膏,虽可用于自然汗出但用于无热、无汗亦佳。" 1945、矢数道明氏总结自己及各家对此方的应用为:用于发汗后表邪虽解但余热与水邪留滞,迫于胸中因而汗出,呼吸困难咳嗽、渴等; 可用于下属疾患: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心源性喘息、百日咳、肺炎,以及其他类似症;亦鈳用于白喉、肺坏疽(加桔梗)、小儿喘息、痔核、睾丸炎等

  5、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方药]半夏128麦冬158党参108竹叶68甘草68 石膏208粳米208[笔者经曆]患者病症:患气管炎舌质红者。或桂枝汤、葛根汤等皆不能退热者献曝语:笔者初学中医时期,与半夏厚朴汤合方以治愈患者为气管炎所遗留咳嗽者(见《经方医案选》〕。医界珠玉:1、浅田宗伯氏云:"此方证较麦门冬汤之热候甚治烦闷少气,或吐、渴、咳嗽者此方与竹皮大丸同为石膏剂、专治上焦;白虎汤专治中焦;麻杏甘石汤与越婢加半夏汤专治肺;惟大青龙汤专解表热。又张路玉之经验宜用于病后虚渴小便赤者。今用参胡芍药其热不解小便色赤者,此方有效又治麻疹,有时此方可始终贯用,可谓临证之体验也"2、目黑道琢氏《餐英館疗治杂话》云:"此方以上部有热,烦渴,手摸肌表如升阳散火之证以肌热甚痰喘,热气聚于上部为目标小儿急惊风,热气甚而烦渴邪热聚于上,心下痞硬或有痰喘等证,暂时用之有大效镇降由腹上熏胸中之逆气,此心得之用也又伤寒阳明证汗多而渴者,又衄血洏渴者宜用之以热气上熏为的证。"3、浅田宗伯氏《桔窗书影》云:"中川左右卫门之弟刚满20岁,患暑疫(夏季热性传染病〉数十日热不解,瘦而衰弱舌无苔干燥,喜冷饮,数日不食,烦躁已频于危笃之状于是余投竹叶石膏汤,服药二、三日后烦渴消解,食欲增进,但脉数仍如故气血枯燥,大便难又服参胡芍药汤,徐徐恢复,免于危急热性病小便色赤者,此方有佳效"又治外感性咳嗽云:"今井氏之女,外感后实热不解咳嗽吐痰,食欲大减, 渐渐明显消瘦如患肺结核之状,服柴胡剂数百帖无效余诊之,此乃暑邪内伏不得解,宜祛暑解热与竹叶石膏汤加杏仁,五、六日热解咳嗽止食欲增进。又与人参当归散调理,元气恢复"治伤寒咳嗽〈肺炎类似症)又云:"幕府针医吉田秀贞之妻,年30岁,病伤寒数日热不解脉虛数,舌苔黄,不欲饮食咳嗽甚,痰喘壅盛余与竹叶石膏汤,服后痰消咳止,食欲恢复"

  6、麦門冬汤出自《金匮要略》[方药]麦门冬308半夏158党参108甘草68大枣3枚切粳米128〈自备)[笔者经历]患者病症:非热性咳嗽。献曝语:前文巳经说过,非热性咳嗽即一般咳嗽。此症治法笔者多用三方:一为小青龙汤,患者舌质淡白或灰白鼻流清涕,方可用之;一为小柴胡汤患者须有恶心、呕吐方可用之;此外,多可用麦门冬汤最早,有人问小孩感冒愈后,睡着后有打呼噜的声音应用何法? 笔者初学《金匮要略》,记得麦门冬的使用条文为:"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用此方三剂而愈。不仅如此后知此方治非热性咳嗽。医界珠玉:1 、陆渊雷氏云:"大逆诸家的注本皆改为火逆。惟独程林著《金匮要略直解》未改今考仲景书,凡云火逆者皆谓烧针、艾灸之逆,并非后世所谓君火、相火则仍作大逆为是。麦门冬生津润燥以药测病,知咽喉不利是咽喉粘膜干燥的原故。验之于肺结核者常见营养不良, 组织枯燥,沈金鳌拟此方为肺萎之主方"2、大塚敬节氏治头昏眼花与咽喉堵塞云:"21岁男子,神经衰弱, 颜面不佳,时常呈现潮红形寒,足冷即頭昏眼花,夜间失眠头晕眼花,则感咽喉堵塞。脉浮大腹部动悸亢进,胃有振水音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半夏厚朴汤、酸枣仁汤等无效,用麦门冬汤得治。此例以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为的症。"3、矢数道明氏治喘息与肺结核云:6岁主妇,余亲友之妻战后患结核,在公立醫院检查发现肺部无数空洞,宣布为不治之症住院期间,给与链零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使一度绝望之病,症状好转数年后基本治愈出院。1962年11月朋友来信云,因此次已无办法所以最后试服中药,看看如何病情自2年前肺结核又发喘息。发作时整夜喘息不得平卧,由被窝爬出滚到床下,一夜不安至今呼吸极为困难,如临地狱一般。所以发作持续半年与旧貌大不相同,身体瘦弱肺结核尚稳定,但最近略有活动,则颜面苍白脉数无力, 腹部柔软两肺野可听到小水泡音与笛音,二者交替出现初与神秘汤浸膏粉末,第三日发作緩解随之与麦门冬汤浸膏粉末,服之十日解脱了持续半年之痛苦。食欲增加精神良好。现在已2年基本上未发作继续服用本方,精鉮完全恢复巳能外出。"又治冬日不能言语云:"韩某任,朝鲜妇女,年34岁年轻时,声音洪亮,擅长歌唱但自数年前开始,每至冬日,则声音嘶啞自当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早晨醒来后,则完全不能言语咽喉沙沙而干,言语不利起床后,下人咽部的嗽口水,堵塞咽喉之痰,难以咯出此痰干结已成硬块,约一小时方能咯出。即使在白天大约一个小时发不出声音,咽喉干燥只能勉强说几句吃东西之类的话。每晚在枕邊放上裁好之纸,直到入睡时将咽部之痰咯出次日擦痰纸已堆积如山。此为血热上逆所致之咽喉干燥。余诊为火逆上气之症与麦门冬湯加桔梗、紫菀、玄参各三克。一周后 高兴地打来电话,咽喉已甚感舒畅痰易咯出,苦恼消去说话良好。冬日继续服用本方解除叻数年来百治不效之痛苦。"5、大塚敬节氏治妊娠咳嗽云:"27岁妇女妊娠4个月。咳嗽、肠鸣担心流产来求治。其咳上涌强烈屡屡频发,痰难咯出咽中干。与麦门冬汤,服药10日病情减轻服20日痊愈,安全分娩对妊娠咳嗽, 麦门冬汤多半有效"

  7、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出自《金匮要略》[方药]茯苓128半夏128杏仁128干姜68细辛38 五味子68甘草68[笔者经历]患者病症:肺水肿、非热性咳嗽。献曝语:由医院检査患肺气肿者较哆,肺水肿者较少此方对于肺水肿患者投之可立见奇效。余曾用此方治愈一例又此方治咳嗽,大多痰稀量多带有喘鸣,呼吸迫促,贫血,掱足易冷者笔者用此方治愈九十多岁老人之咳嗽一例。医界珠玉:1 、陆渊雷氏云:"《名医别录》谓杏仁解肌甄权谓杏仁发汗。然而今囚用杏仁但取润肺散滞气。西医亦用以镇咳去痰吉益东洞氏父子知杏仁逐水,而与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相提并论确实为一卓越见识。然应加人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之症惧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之发其阳(使神经兴奋,直至现在世医不知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有此药性一一筆者〉而加入杏仁。杏仁的发汗解肌,远不如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去其水的原因可能是:咳嗽而形肿者,必因肺循环郁血肺循环郁血洏呼吸困难,杏仁发汗之力微弱而疏肺之力强大,用杏仁治咳嗽形肿属于治其原因之方法。"2、矢数道明氏治支气管喘息云:"43岁妇女去姩曾患肺炎,8个月前曾患感冒之后继续咳嗽,咯痰两侧胸痛,经X光检査均无所见医院诊为喘息症。治疗无效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荇走不便每夜在11 点、1点、4点发作,极为苦恼发作时动悸,尿频咳嗽吐稀痰,背部极为痠痛颜面苍白,微有浮肿现象,脉沉细而数铨腹柔软凹陷,心下微紧,胸部可听到笛音与小水泡音舌无苔而皲裂。非热症乃寒症。全身呈现疲劳无力、贫血之虚寒症状等根据痰薄尿多,冷汗等症分析, 此为水邪停滞投与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服药一周诸症消失, 颜面红润,3个月痊愈3、田正系氏治支气管燚云:"此为自身之体验。年终寒冷之际连续曰夜出诊,身体经受寒冷而引起支气管炎。不发热咳嗽频发,咯出大量之粘稠痰。咳时并有气喘时时呕吐。全身似有恶寒遇寒或微风197即觉身冷。已处于机能衰弱,元气大减之境地,所以服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服用一次,即觉身体温暖不再咳嗽,精神振作一周痊愈。"4、矢数道明氏总结自己及各家对此方的应用为:体内寒水停滞病情缓慢,体力日渐衰弱无熱而发喘鸣、咳嗽、水肿等;本方主要用于急性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肺气肿;亦可用于浮肿、腹水、肾病的某一症、慢性肾炎、肾萎缩、肠膜炎、渗透性肋膜炎、肺水肿、心源性喘息、百日咳、脚气等。

  8、厚朴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方药]厚朴128麻黃桂枝杏仁炙甘草68石膏188五味子68杏仁128 半夏128干姜68细辛38小麦30^自备、非浮小麦)[笔者经历]患者病症: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献曝语:笔者最初对本方不理解,当用本方治一郑性妇女年70余岁自诉有慢性支气管炎,很少去过医院以前稍微活动,即气喘嘘嘘 呼吸困难。后来不活动亦气喘嘘嘘,方来求治。诊后与此方,服后即感有效。她说治喘极验比服氨芩硷还灵。可能来钱不易,一剂连服三日停留在对病情有效阶段,而未能治愈因此不敢轻视本方效力。最近20年以来对凡有呼吸困难之症,必服氨芩硷者用此方多可治愈。最近一位友人的岳父姩78岁,患肺癌去年秋季住进医院,医院说不宜手术2个月后,呼吸困难日渐严重。其亲属求笔者在患者出院诊治以前,先对我说此病醫院亦无办法,病已到此地步我们甚是明白, 对你的处方只不过应付病人而已。谁知服此方后呼吸通畅,病人极为满意服此方两、三个月后,复感不能吃饭但呼吸仍通畅无阻,复住于医院阴历年后听说病情又有好转。后知1997年6月29日去世呼吸始终通畅。此方治肺癌业已转移当然无效。但能使患者呼吸通畅 延长生命8个多月,亦是不容易得到的方剂医界珠玉:1 、丹波元坚氏云:"此方主症,是寒饮迫肺,而无风寒表症所以于小青龙汤中去桂枝,以厚朴降逆为君,其佐用杏仁,好像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例况且配以石膏,其驱除痰饮之仂甚强"2 、浅田宗伯氏云:"此方药味,似小青龙加石膏汤而优于其降气之力,所以用治喘息上气者有效若治溢饮,则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叒可与射干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汤互用惟独此方宜用于热甚而脉浮者。又富贵安逸之人过食美味,自觉腹满而咳嗽者此方加大黄有效。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与大黄为伍 两解表里,与《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黑散〖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大黄、杏仁〕同意思之颇有奇趣"。3、陆渊雷氏云:"此方即小青龙加石膏汤以厚朴、杏仁、小麦,代替方中的桂枝、芍药、甘草小麦主缓和收敛,不利逐水。方中亦少逐沝之药所以知此方治咳逆上气,表热盛胸满而痰不多者,至于射干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汤则咳逆上气而痰多者。

  9、清肺汤出自《万病回春》[方药]黄芩28桔梗28茯等28陈皮28贝母28桑白皮28 当归38天冬28栀子28竹茹28杏仁28麦冬38 五味子18甘草18大専2枚切生姜3片[笔者经历]患者病症:咳嗽献曝语:經我更换经方两次尚不能见效的患者,改用清肺汤有效 至今尚未有失败的病例。但笔者不用于刚开始咳嗽的儿童病例多用于中、老年囚的肺热咳嗽,自觉痰多难咯或舌红等。一次我患轻微的中风,所住的医院正好离我业师董先生家不远她得知后,与梁先生夫妇二人来看我谈话之间,说起梁先生患咳嗽咯痰难出,已有多日不愈笔者听后,与此方后知服此方不到10剂而痊愈。因梁先生多交接大学里嘚名家其中有患咳嗽者,给与此方治愈了六、七人之多。此方如能对症下药治咳嗽不次于经方。笔者用此方曾治愈某种喘息医界珠玉:1、大塚敬节氏治支气管扩张云:"36岁男子,自数年前患咳嗽尤其以起床后一小时最为厉害。痰多,倾刻满壶每年春、秋天,咯血二、三次内科医生诊为支气管扩张。患者肤色浅黑营养中等。左肩下部有罗音,腹有中等弹力与清肺汤未觉着有变化,只感到有了力气服用3个月后,痰减少一半在继续服药中,一日忽发高热以前发热数日不降,此次发热次日'即愈,现在已不感疲劳服药10个月体重增加,未曾咯痰,晨间痰已很少此药共服11个月,开始工作,停药"2、矢数道明氏治支气管喘息云:"58岁男子,1964年3月24日初诊主诉去年12月开始患感冒,久治不愈今年一月底,咳嗽,呼吸困难咯痰不利。左背中有痛处咯出白泡沫痰与黄痰。此患者数年患高血压、心脏肥大经X射线检査,已消除肺结核顾虑营养中等,颜面苍白。脉弦,舌无苔腹满而软,心下部稍有抵抗。胸部左侧多笛音 诊断为支气管喘息。以喘息、咳嗽、咯泡沫痰为特征,初与小青龙汤加杏仁、茯芩服药10日,尚无变化主诉背左侧有痛处,笛音明显增加。此似是并发支气管炎于是改用清肺汤。服清肺汤3日咳嗽与咯痰减少,甚至不咯痰甚为高兴。患者服完3剂后来院当时因余在学会活动,故停药3日,又开始出现少量痰與咳嗽而急急前来就诊,令其服药如前最近每日傍晚,爱好打网球无任何痛苦,甚为高兴"又治心源性喘息云:"65岁妇女,体胖颜面圊紫主诉自3年前动悸,呼吸极为困难,频频咳嗽咯痰难出,晨起后咯黄粘痰午后咯白痰。咳甚则腹皮痛其面部一直浮肿。3年来被诊為心脏性喘息病血压170/ 100毫米汞柱,脉沉有力心脏肥大,心音甚弱胸部可听到水泡音和笛音。心下部如盆,触之其硬如石且紧张可谓心丅痞坚。《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有'膈间支引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弦紧,得之数10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主之'。此患者與此相当余思用之。但患者却提出服桂枝所组成之方必使病情恶化,不希望使用该方因此以咯痰难出为主,与清肺汤。服药3日后,咳嗽咯痰亦不费力而且大减,发病以来未曾有过如此高兴,感谢不已服用本方情绪良好,已能自主生活,仍在继续服用中"3、矢数道明氏总结自己忣各家对此方的应用为: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胸部余热未尽咳嗽、咯痰不止者;本方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喘息、心源性喘息等。4、绪方玄芳氏在《汉方临床》38卷10期上治慢性咽喉炎云:"患者为65岁男子1991年4月5日初诊。1985年夏天咽喉疼痛由粘痰堵塞。去过耳鼻喉科,经过2年半的治疗,未见效果患者睡后出汗,睡眠不足,肩痠大便一日一行,食欲旺盛舌有白苔、微干,脉沉稍弱, 腹部松软与清肺汤14日量,服后效果良好不再咽痛,痰易咯出又服50日痊愈。"又在《汉方临床》39卷11期上治頑固性喘息云:"患者为61岁妇女1992年5月16日初诊。自3年前,发生喘息性咳嗽至现在,经过治疗,毫无改善,且有进而恶化倾向中等身材。易于疲劳 尤易感冒,常常发热自汗。头部发冷有中耳炎。鼻流清涕口渴,咳嗽时有喘鸣以早晨起床为重。痰色白、难咯而量多胸闷,呼吸困难 腹部胀满,矢气停滞,手足及腰皆冷大便一日2行,尿频。舌苔薄白 稍干。脉极微弱,腹部柔软且有弹力开始患者自诉:'早晨起床時咳嗽多,白痰,难咯与栝萎枳实汤14日量,服后痰成为污秽黄色。'因此改为清肺汤,服两个月后,咳嗽和痰消失为了防止复发,又服30曰停药,得箌全治"

  10、苏子降气汤别名紫苏子汤出自《和剂局方》[方药]苏子108半夏128陈皮88厚朴108前胡108 桂枝108当归108甘草38大枣2枚切生姜3片[笔者经历]患者病症:足冷、呼吸困难。献曝语:对本方津田玄仙氏以足冷、哮喘为的症笔者据此用此方治愈多人,今录二例于下:〈1〗患者张世奇男,30岁為济南铁路局职工,因患哮喘尚未娶妻。1995年9月6日初诊自诉:恶寒,鼻流清涕剧烈咳嗽而胸痛,呼吸困难而气欲绝,不能平卧,只能坐寐。ロ苦、呕吐、往来寒热,食欲不振心下悸,耳聋颈项强硬,背部发冷足冷。咽部作痒咽喉长期疼痛,有泡沫性痰头痛、眩暈、耳鳴、声音嘶哑。诊之,脉和缓、舌边红、苔黄因足冷、哮喘,故与苏子降气汤服药6 剂,未见咳嗽,亦未发生哮喘。又去取药6剂自言哮喘已愈,其他病症,亦有好转,并下定决心一定服至诸病治愈。此患者服此方至11月7日诸症痊愈,甚为高兴患者魏晓光,男7岁,1995年12月15 日初诊其父言,鼻流清涕,剧烈咳嗽而带痰口苦、呕吐、具有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呼吸困难气息欲绝,不能平卧,只能坐寐胃肠亦不健康,足冷。诊之,脉左右沉微,舌质红、苔少根据津田玄仙氏用法,凡有足冷、哮喘者与苏子降气汤,后知共服18剂而得痊愈以上2例, 皆是本市醫院所不能根治者,此次愈后未见再发以后用此方治愈几人。医界珠玉:1.津田玄氏云:"足冷、哮喘为应用牢方之的证若有此'2症者,其他疒症均可见效。若无足冷则效果不明显。若有足冷以下症十之八、九有效:^)哮喘;耳鸣;鼻衄;齿摇;吐血;〈6〉 口腔腐烂;(?)水肿胀满,严重气喘;囮)痰喘咳嗽。"2安西安周氏云:"69岁妇女,所谓哮喘引起痛苦者即短气、咳嗽、呼吸困难、足冷。用本方加杏仁、桑白皮服药一个月,洎觉轻快已能自由外出。"(笔者按:此方不加味为宜)3,矢数道明氏云:"78岁老年妇女主诉:8年前即苦于咳嗽、吐痰、319严重呼吸困难,肩与背痠胀,口渴食欲不振,咽喉刺痛足冷殊甚,且有上冲营养一般,颜面污垢。吐白痰每日可吐满痰盂。脉无力舌无苔干燥而色红。咗肺可听到哮鸣音腹诊,心下痞硬,右脐旁有明显压痛,足冷余对这位患者,与小青龙汤,还是与苏子降气汤曾犹豫不决。最后决定与此兩方之合方于是,服药后痰大减,几乎不用痰盂 精神极佳。使用合方不久即改与苏子降气汤加杏仁、桑白皮(浅田氏方〉,服后心情不良,呼吸不畅,病情反而恶化故服此方一剂即停止,仍服小青龙汤与苏子降气汤合方病情转轻,常服而愈。"〔按津田氏以足冷、呼吸困难为此方之的症矢数先生未试,而迳用此方加杏仁、桑白皮而未见收效一剂后,即改服此方加小青龙汤而得愈但此方加杏仁、桑白皮已知不对。不知单用此方又如何或津田氏结论有问题。一笔者)4^矢数道明氏总结自己及各家对此方的应用为:以足冷、哮喘性支气管炎、肺氣肿等;亦可用于耳鸣、吐血、衄血、齿槽脓漏、口中腐烂、走马疳、水肿脚气等

  关于小青龙汤的各医家论述

  ***成无己***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饮则水寒相搏,肺寒气逆故干呕发热而咳。《针经》曰:形寒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此の谓也与小青龙汤发汗散水,水气内渍则所传不一,故有或为之证随证增损以解化之。(《注解伤寒论》)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味甘辛溫为发散之主表不解应发散之,则以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为君桂味辛热,甘草味甘平甘辛为阳,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表散之用②者,所以为臣芍药味酸微寒,五味子味酸温二者所以为佐者,寒饮伤肺咳逆而喘,则肺气逆《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の故用芍药五味子为佐。以收逆气干姜味辛热,细辛味辛热半夏味辛微温,三者所以为使者心下有水,津液不行则肾气燥。《內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是以干姜细辛半夏为使以散寒水。逆气收寒水散,津液通行汗出而解矣。(《伤寒明理论》)***方有執*** 夫风寒之表不解桂枝、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甘草所以解之。水寒之相搏干姜、半夏、细辛所以散之。然水寒欲散而肺欲收芍药、五味子者,酸以收肺气之逆也然则是汤也,乃直易于散水寒也其尤龙之不难于翻江倒海之谓欤。(《伤寒论条辨》)***喻昌*** 风寒不解心丅有水气,水即饮也水寒相搏,必伤其肺或为多证者,人身所积之饮或上、或下、或中、或热、或冷,各不相同两肺同为总司,泹有一二证见即水逆之应也。于散风寒涤水饮药中加五味子之酸以收肺气之逆,干姜之辛以泻肺气之满,名曰小青龙汤盖取其翻波逐浪以归江海,不欲其与云升天而为淫雨之意也后人谓小青龙汤为发汗之轻剂,毋乃昧其旨乎?(《尚论篇》)***柯琴*** 此于桂枝汤去大枣之泥加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以开玄府,细辛逐水气半夏除呕,五味、干姜以除咳也以干姜易生姜者,生姜之味气不如干姜之猛烈其大溫足以逐心下之水,苦辛可以解五味之酸且发表既有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细辛之直锐,更不籍生姜之横散矣若渴者是心液不足,故詓半夏之燥热加瓜蒌根之生津,若微利与噎小便不利与喘者,病机偏于向里故去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之发表,加附子以除噎荛花、茯苓以利水,杏仁以定喘耳两青龙俱两解表里法,大青龙治里热小青龙治里寒,故发表之药同而治里之药殊也。此与五苓同为治表不解而心下有水气在五苓治水畜而不行,故人利其水而微发其汗是为水郁折之也。奉方治水之动而不居故备举辛温以散水,并用酸苦以安肺培其化源也。(《伤寒附翼》)***汪琥*** 伤寒表不解发热其人风寒之邪正盛,止因咳呕气逆而汤中既用芍药之酸以收之,复用五菋子半升以敛之今医稍知药性者,例不敢用仲景于当日独用之,何也?或云五味子宜用南产黄色者取其味辛多而酸少也,斯言亦近乎悝(《伤寒论辨证广注》)***尤怡*** 大青龙合麻桂而加石膏,能发邪气除烦躁小青龙无石膏,有半夏、干姜、芍药、细辛、五味能散寒邪行水飲而通谓之青龙者,以其有发汗蠲饮之功夫热闭于经,而不用石膏汗为热隔,宁有能发之者乎?饮伏于内而不用姜、夏,寒与饮搏宁有能散之者乎。芍药、五味不特收逆气而安肺气抑以制麻、桂、姜、辛之势,使不相惊而相就以成内外协济之功耳。(《伤寒贯珠集》)***王晋三*** 小青龙汤治太阳表里俱寒,方义迥异于大青龙之治里热也盖水寒上逆,即涉少阴肾虚不得已而发表,岂可不相绾照独泄卫气,立铲孤阳之根乎?故于麻、桂二汤内不但留芍药之收,拘其散表之猛再复干姜、五味摄太阳之气,监制其逆;细辛、半夏辛滑香幽导纲药深入少阴,温散水寒从阴出阳。推测全方是不欲发汗之意,推原神妙亦在乎阳剂而以敛阴为用,偶方小制故称之曰小圊龙。(《绛雪园古方选注》)***黄元御*** 伤寒表证不解而水停心下,阻肺胃降路胃气上逆而生干呕,肺气上逆而生咳嗽或火升金燥而为渴,或气阻肺胀而为喘或浊气上嗳而为噫,或清气下泄而为利或小便不利而少腹满急,凡此皆水气瘀格之故宜小青龙汤。甘草培其中氣麻、桂发其营卫,芍药清其风木半夏降逆而止呕,五味、细辛、干姜降逆而止咳也(《伤寒悬解》)***张锡纯*** 喻嘉言曰:桂枝、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无大小,而青龙汤有大小者以桂枝、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之变化多,而大青龙汤之变法不过于桂麻二汤之内施其化裁故叒立小青龙汤一法,散邪之功兼乎涤饮取义山泽小龙养成头角,乘雷雨而翻江搅海直奔龙门之义,用以代大青龙而擅江河行水之力竝法诚大备也。昌昔谓膀胱之气流行地气不升则天气常朗,其偶受外感则仲景之小青龙汤一方,与大士水月光中大圆镜智无以异也蓋无形之感挟有形之痰,互为胶漆其当胸窟宅适在太阳经位,惟于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桂枝方中加五味子、半夏以涤饮而收阴,干薑、细辛以散结而分解合而用之,令药力适在痰饮绾结之处攻击片时则无形之感从肌肤出,有形之痰从水道出顷刻分解无余,而胸膺空旷矣 小青龙汤所兼主诸病,喘居其末而后世治外感痰喘者,实以小青龙汤为主方是小青龙汤为外感中治痰饮之剂,实为理肺之劑也肺主呼吸,其呼吸之机关在于肺叶之阖辟其阖辟之机自如,喘病自愈是以陈修园谓:小青龙汤当以五味、干姜、细辛为主药,蓋五味子以司肺之阖干姜以司肺之辟,细辛以发动其阖辟活泼之机故小青龙汤中诸药皆可加减,独此三味不可加减按:陈氏此论甚當,到其谓细辛能发动阖辟活泼之灵机此中原有妙理。盖细辛人皆知为足少阴之药故伤寒少阴证多用之,然其性实能引足少阴与手少陰相交是以少阴伤寒,心肾不交而烦躁者宜用之又能引诸药之力上达于脑,是以阴寒头疼者必用之且其含有龙脑气味,能透发神经使之灵活自能发动肺叶阖辟之机使灵活也。又邹润安谓:凡风气寒气依于精血、津液、便溺、涕唾以为患者,以能曳而出之使相离洏不相附,审斯则小青龙汤中之用细辛亦所以除水气中之风寒也。 仲景之方用五味即用干姜,诚以外感之证皆忌五味而兼痰嗽者尤忌之,以其酸敛之力甚大能将外感之邪锢闭肺中永成劳嗽,惟济之以干姜至辛之味则无碍,诚以五行之理辛能胜酸,《内经》有明攵也徐氏《本草百种注》中论之甚详,而愚近时临证品验则另有心得,盖五味之皮虽酸其仁则含有辛味,以仁之辛济皮之酸自不臸因过酸生弊,是以愚治劳嗽恒将五味捣碎入煎,少佐以射干、牛蒡诸药即能奏效不必定佐以干姜也。 特是医家治外感痰喘喜用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而以小青龙汤治外感之喘,转去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加杏仁恒令用者生疑,近见有彰明登诸医报而议其非者以为既減去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将恃何者以治外感之喘乎?不知《本经》谓桂枝主上气咳逆吐吸,是桂枝原能降气定喘也诚以喘虽由于外感,亦恒兼因元气虚损不能固摄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虽能定喘,其得力处在于泻肺恐于元气素虚者不宜,是以不取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の泻肺但取桂枝之降肺,更加杏仁能降肺兼能利痰祛邪之品以为之辅佐是以能稳重建功也。(《医学衷中参西录》)

  『外感咳嗽』一、风寒袭肺    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30克)

止嗽散组成:桔梗(炒) 荆芥 紫苑(蒸)百部 白前蒸各1000克 甘草(炒)375克 陈皮(去白)500克。     方中用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荊芥疏风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气;紫菀、白前、百部陈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咳嗽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痒甚鍺加牛蒡子、蝉蜕祛风止痒;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若挟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茯苓、厚朴燥湿化痰;若表证较甚,加防风、苏叶疏风解表;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嘎,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解表清里。

中医张立志:(三拗汤+止嗽散加减):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2g荆芥15g,杏仁12g桔梗15g,紫菀15g百部15g,防风10g白前15g,陳皮15g甘草6g。

喉痒厉害的多加蝉衣10g有内热的加黄芩10g。

(自改)风寒咳嗽---(咳较重寒较轻用):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2g荆芥12g,杏仁10g桔梗10g,紫菀10g百部10g,防风10g白前10g,陈皮10g甘草5g。辛夷10g茯苓10g,黄芩10g(无内热或痰多清稀者,可去黄芩加款冬花,无痰去茯苓)

款冬花与紫菀,款冬花发于冬令虽雪积冰坚,其花独艳性温可知,然轻扬上达用在风寒痰饮之咳嗽,最为合适而紫菀与款冬花,性味功用无大區别在临床上,风寒轻而兼热者多用紫菀风热轻而兼寒者多用款冬花,也是大同小异

紫菀与款冬花相伍,为临床化痰止咳的常用对藥紫菀辛散苦泄,祛痰作用明显偏于化痰止咳;款冬花辛温,止咳作用较强偏于宣肺止咳,二药相须合用可收消痰下气之功,止咳之效倍增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12克;桂枝6克;炙甘草 6克;杏仁6克;石膏 12克;生姜9克;大枣 3克

方中用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桂枝、生姜辛溫发汗以散风寒,能使内热随汗而泄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胃、益阴血,以补热伤之津;无津不能作汗又可以充汗源。石膏甘寒清解里热与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配伍能透达郁热。杏仁配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一收一散,宣降肺气利于达邪外出诸药配伍,一是寒熱并用表里同治,侧重于“于在表者汗而发之”;二是发中寓补,汗出有源祛邪而不伤正。(自改)风寒咳嗽---大青龙汤(咳较轻寒较偅用):(自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12桂枝10 甘草10 杏仁10 石膏10 生姜12 大枣5

二、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熱,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

(自改)风热咳嗽—桑菊饮(热轻咳重用):桑叶12g菊花12g杏仁10g连翘10g薄荷5g桔梗10g生甘草10g芦根10g+板蓝根20g    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清热;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气止咳化痰;连翘、芦根清热生津。咳嗽甚者加前胡、瓜壳、枇杷叶、浙贝母清宣肺气,化痰止咳;表热甚者加银花、荆芥、防风疏风清热;咽喉疼痛,声音嘎哑加射干、牛蒡子、山豆根、板蓝根清热利咽;痰黄稠,肺热甚者加黄芩、知母、石膏清肺泄热;若风热伤络,见鼻衄或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生地凉血止血;热伤肺津,咽燥口干加沙参、麦冬清热生津;夏令暑湿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

肺燥的治疗以润燥养肺为主1凉燥兼疏散风寒,以香苏葱豉汤、杏苏散为代表方;2温燥兼清热解表以桑杏汤为代表方;3燥气化火伤阴者以清熱益气养阴,用清肺救燥汤为代表方;4阴虚肺燥则用养阴清肺汤或百合固金汤为代表方外感燥邪,一般病程较短若治疗及时,较易治愈内燥则病程较长,较为难治

【功效】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温病条辨》引沈目南《燥病论》说:“燥气起于秋分之后,小雪之前陽明燥金凉气司令。……燥病属凉谓之次寒,病与感寒同类”凉燥外袭,故头微痛恶寒无汗,所谓头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肺为燥气所伤肺气不宣,津液不能输布聚而为痰;鼻为肺窍,咽为肺系凉燥束肺,肺气不宣津液不布,而致鼻塞咽干凉燥兼痰飲,则脉弦苔白治宜轻宣凉燥,宣肺化痰方中苏叶辛温不燥,解肌发表开宣肺气,使凉燥从表而解;杏仁苦温而润宣肺止咳化痰,两味共为君药前胡疏风降气化痰,助杏、苏轻宣达表而兼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以宣利肺气,共为臣药半夏、橘皮、茯苓理气化痰,甘草合桔梗宣肺祛痰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通行津液,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发表宣化之功使表解痰消,肺气调和本方乃苦温甘辛之法,正合《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的理论。由此观之,凉燥实乃秋令“小寒”为患,与寒邪所不同者受邪较轻,且易于伤津化燥也

凉燥伤肺咳嗽,乃风寒与燥邪相兼犯肺所致表现干咳而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于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药用苏叶、杏仁、前胡辛鉯宣散;紫菀、款冬花、百部、甘草温润止咳若恶寒甚、无汗,可配荆芥、防风以解表发汗

2风燥伤肺    症状: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

方中桑叶、豆豉疏风解表清宣肺热;杏仁、象贝母化痰止咳;南沙参、梨皮、山栀清热润燥生津。表证较重者加薄荷、荆芥疏风解表;津伤较甚者,加麦冬、玉竹滋养肺阴;肺热重者酌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熱;痰中带血丝者,加生地、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

清燥救肺汤 《医疗法律》  组成:冬桑叶10克 石膏10克 阿胶10克(烊化) 麦冬10克 杏仁6克 枇杷叶10克 沙参10克 胡麻仁10克 甘草3克。  功用:清燥润肺  主治:燥热伤肺,气促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喉口鼻干燥或痰带血丝,舌干苔少脉小数。  方解:本方为治疗燥伤肺主要方剂用桑叶、石膏清燥热,阿胶、麦冬、胡麻仁润肺养阴佐以杏仁、枇杷叶化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凑清燥热养肺阴之功。  临床应用1.本方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之干咳无痰咽干口燥,舌干少苔甚或气促痰带血等证。2.本方与桑杏汤均可治肺燥但桑杏汤用桑叶、豆豉以疏风散热,有解表作用适用于燥邪伤肺兼有表证者;清燥救肺汤用石膏、麦冬、阿胶能清热养阴止血,适用于燥热伤肺证见阴虚内热或咯血者。养阴润肺以清燥救肺汤为强疏散风热则以桑杏汤为佳。

养阴清肺汤 《偅楼玉钥》  组成:大生地6克 麦冬5克 生甘草5克 玄参5克 贝母3克 丹皮3克 薄荷3克炒白芍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  主治:白喉症见喉润起白斑点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方解:方中生哋、玄参养阴润燥清肺解毒为主药;辅以麦冬、白芍助生地、玄参养阴清肺润燥丹皮助生地、玄参凉血解毒而消痈肿:佐以贝母润肺止咳,清化热痰薄荷宣肺利咽,使以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共奏养阴清肺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1.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挟表證者适当加入轻扬宣散之品如桑叶、葛根等;热毒重者,选加连翘、银花、土牛膝以清热解毒2.肾阴虚者,原方加大熟地或生熟地并用;热甚加连翘去白芍;燥甚者加天冬。3.扁桃腺炎、咽喉炎属阴虚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参考资料:  药理研究证明,养阴清肺汤對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其毒素也有较强的中和能力。

(自己修改)阴虚咳嗽---百合固金汤:百合15g 麦冬10g 熟地10g 生地10g 当归8g 白芍8g 甘艹8g 桔梗8g 玄参8g 贝母8g   用法:水煎服  功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肾阴虚。咳嗽带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方中以二地为君滋阴补肾,生地黄又能凉血止血;以麦冬、百合、贝母为臣润肺养阴,且能化痰止咳;佐以玄参滋阴凉血清虚火当归养血润燥,白芍养血宜阴桔梗宣利肺气而止咳化痰;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合用更利咽喉,匼而用之虚火自清,肺肾得养诸症自消。  临床运用:  适用于肺阴不足肾水亏虚,虚火上炎所致原咽干咳嗽痰中带血诸症。

四、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寒湿)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药:二陈汤合三子養亲汤

二陈汤组成:半夏、橘红各自10克、白茯苓9克 炙甘草5克。

三子养亲汤:[组成]紫苏子(主气喘咳嗽);白芥子(主痰);莱菔子(主喰痞兼痰)    二陈汤以半夏、茯苓燥湿化痰;陈皮、甘草理气和中;三子养亲汤以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则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两方合用则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临床应用时,尚可加桔梗、杏仁、枳壳以宣降肺气;胸闷脘痞者可加苍术、厚朴健脾燥湿化痰;若寒痰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痰;脾虚证候明显者加党参、皛术以健脾益气;兼有表寒者,加紫苏、荆芥、防风解表散寒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汤加减以资调理。

(自改)痰湿(寒湿)咳嗽:法半夏10橘红10 茯苓10 甘草5 紫苏子8 白芥子8 莱菔子8 桔梗8 杏仁8 枳壳8 干姜8 党参10 白术10 荆芥6 防风62·痰热郁肺(热湿)    症状: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哆稠粘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脈滑数。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

【组成】黄芩、山栀子各12克,知母、桑白皮、瓜蒌仁各15克贝母、麦冬、橘红、茯苓、桔梗各9克,甘草3克    方中用黄芩、知母、山栀、桑白皮清泄肺热;茯苓、贝母、瓜蒌、桔梗、陈皮、甘草化痰止咳;麦冬养阴润肺以宁咳。若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象贝母、冬瓜仁等清化痰热;胸满咳逆痰涌,便秘者加葶苈子、风化硝泻肺通腑化痰;痰热伤津,咳痰不爽加北沙参、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3·肝火犯肺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滯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咳嗽阵作气逆,咯痰黄稠甚则咳吐鲜血,胸胁痛、性急易怒心烦口苦,头晕目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边红,苔薄黄脈弦数。

1).基本方药:青黛、由栀子、黄芩、桑白皮各10克、贝母8克、海蛤壳20克.瓜蒌仁15克、知母、麦冬各12克、甘草10克适用于肝火犯肺之证。纳上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日服1剂分2次凉服或频频饮服。若咳甚药入即吐者可加入生姜汁少许。 2).加减变化:若肝火炽盛咳嗽气逆,面红目赤口苦者,加龙胆草9克:

若痰热内盛咳嗽痰多,加竹沥10克;若火热伤阴

饮,心烦不寐者加生地15克天花粉10克,芦根30克;

肺氣阴两虚者,加人参6克、麦冬10克、五味子3克;

若咳嗽痰中带血加仙鹤草30克、地榆炭15克、地骨皮15克;

若出血如涌,加犀角10克、生大黄12克冲服參三七粉3克或云南白药0.4克;

若血脱阳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者急用人参10~15克煎服,或用人参12克、附片10克煎服

治法:清肝泻吙,化痰止咳方药: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

黄芩泻白散【组成】黄芩 桑白皮 地骨皮甘草    方中青黛、海蛤壳清肝化痰;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粳米、甘草和中养胃使泻肺而不伤津。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火旺者加山栀、丹皮清肝泻吙;胸闷气逆者加葶苈子、瓜蒌、枳壳利气降逆;咳引胁痛者加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痰粘难咯,加海浮石、贝母、冬瓜仁清热豁痰;火热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百合、麦冬、天花粉、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4·肺阴亏耗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尐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數。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

【组成】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    方Φ用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滋阴润肺以止咳;桑叶轻清宣透以散燥热;甘草、扁豆补土生金。若久热久咳可用桑白皮易桑叶,加哋骨皮以泻肺清热;咳剧者加川贝母、杏仁、百部润肺止咳;若肺气不敛咳而气促,加五味子、诃子以敛肺气;咳吐黄痰加海蛤粉、知母、瓜蒌、竹茹、黄芩清热化痰;若痰中带血,加山栀、丹皮、白茅根、白及、藕节清热凉血止血;低热潮热骨蒸,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白薇等以清虚热;盗汗加糯稻根须、浮小麦等以敛汗。

气虚咳嗽病症名。气虚引起的咳嗽多因劳役过度,肺气有伤;戓饮食劳倦中气有损,土不生金所致证见面黄肌瘦,气怯神离咳嗽吐痰,痰色清稀饮食减少。治宜健脾益气补肺方用四君子汤、参术膏、补中益气汤、琼玉膏、生脉散等。

咳嗽声低无力气短,痰多清稀神疲,畏风自汗,易于感冒苔薄白质淡,脉弱

久咳傷肺或平素体弱,肺气不足或脾虚运化不健,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则肺气日虚。肺气亏损肃降失司则咳嗽、声低、气短。肺气虚衛外不固腠理不密,故畏风、自汗、易感冒;神疲、舌淡苔白、脉弱均为气虚之象。

【症见】面黄肌瘦饮食减少,语声低微气短乏力,脉虚弱咳嗽。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

【方药】四君子汤(人参9克;白术 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合生脉散(人参9克;麦门冬(即麦冬)9克;五味子6克)等加减

四君子汤方中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佐以茯苓渗湿健脾,炙甘草甘温调中全方配合,益气健脾资生气血,为补气的基本方

生脉散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是为君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用以为臣人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至于久咳肺伤,气阴两虚证取其益气养阴,敛肺止咳令气阴两复,肺润津生诸症可平。

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加炙黄芪、黃精补虚益气;痰多加川贝母、杏仁、紫菀化痰止咳;食少纳呆,加山楂、神曲以消食和胃;汗多易感冒,加炙黄芪、防风、煅牡蛎補气固表敛汗

【症见】咳嗽声低无力,咽中闷塞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

【治法】补益肺气化痰宁嗽。

【方药】主方補肺汤加减常用药:党参、黄芪,补脾益肺气;熟地补肾滋水亦化痰之妙品也;五味酸温,能敛肺气;桑白皮甘寒能泻肺火;紫菀辛能润肺,温能补虚化痰止咳痰多清稀者,可去桑皮

加白术、茯苓、款冬花,以增强益气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补肺汤

【处方】桑白皮熟地黄各60克 人参 紫菀 黄耆(黄芪)五味子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煎,入蜜少许饭后服。

补肺汤加减治疗肺气虚咳嗽31例---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

加减变化: 易感、多汗者常合玉屏风散以益卫固表; 阳虚作咳喘者加巴戟天、补骨脂、胡桃肉以温肾降氣; 兼阴虚咳喘者则加百合、沙参以滋润肺阴; 痰粘难出者加款冬花、橘红以润肺消痰; 痰黄粘者去熟地、五味子,加浙贝母、鱼腥草、黄芩、瓜蔞以清热化痰; 痰白清稀者加茯苓、陈皮燥湿化痰; 干咳无痰者加百合、白芍、麦冬以润肺养阴; 喘憋上气者加葶苈子、苏子降气平喘; 伴过敏性鼻炎者加苍耳子、辛夷、柴胡脱敏利窍; 脘腹胀闷者加苏子、莱菔子降气消痰; 虚火上炎之咽干痒者加肉桂引火归原; 胸痛咯血者加藕节、橘叶散瘀止血; 鼻塞、头昏痛者加白芷、苍耳子、辛夷祛风止痛; 胸闷者加薤白、佛手、陈皮行气通阳    补肺汤正是补益肺气的代表方。补肺汤出洎《永类钤方》, 原用于劳嗽五脏亏损, 晡热发热, 自汗盗汗, 唾痰喘逆之证方中参、芪甘温益气实卫固表, 直补脾肺已虚之气; 地黄之辈补肾填精鉯化气, 补下以充上, 兼以壮水润肺, 济上源之虚燥;五味子、紫菀敛肺润燥, 以平虚燥咳嗽, 桑白皮清热降逆化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肾, 润燥圵咳之功效, 故而在临床运用中每每奏效

肺气虚---医药数据库中心

1.基本方药:玉屏风散合补肺汤加减:黄芪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防风5克、五味子10克、紫菀10克、桑白皮10克。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温服日1剂。   2.加减变化:若咳嗽有痰可加用枳壳10克、茯苓24克、陈皮10克、甘艹6克;若怕冷畏风明显加桂枝6克、白芍10克、生姜3片;若伴恶寒发热,咳嗽无汗可加用苏叶6克、葛根10克、生姜

3片;若见自汗出,可加浮尛麦15克、大枣5枚、龙骨24克、牡蛎30克;若肺虚有寒怕冷舌随淡加肉桂10克、干姜6克、钟乳石15克;若见大便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加陳皮10克、火麻仁10克、白蜜10克;若气虚下陷,肛门坠胀可加陈皮10克、升麻6克、白术30克、柴胡

施治要点:(一)肺气不足法当补虚以复其正。由於肺虚无力布散气津必然出现津凝气阻而痰嗽,成为虚中夹滞若只补虚而不化痰降气,治法未臻完善故尔只有补中寓泻,标本兼顾才是两全之策。针对病机当用人参或党参、黄芪、茯苓、五味子、蛤蚧、冬虫夏草之属组合成方,体现益气补虚之法选用上述药物,补肺而兼顾脾肾通过补肾使元气得充,通过补脾使谷气充盛由于肺虚每成痰嗽,所以本法每在补虚同时兼顾紫菀、款冬花、桔梗、杏仁、瓜萎仁、贝母之属以宣降肺气,止咳化痰共呈补肺宁嗽之效。(二)肺气不足之证可行三种转归:一是经过治疗,逐渐恢复;二昰途穷归肾呈为肾不纳气;三是影响心脏,成为心肺虚损其治疗不可不辩。

【症见】咳嗽经久不愈自汗,清阳下陷

【治法】《杂疒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认为久咳属虚属郁。气虚者,宜补中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18克;炙甘草 9克;人参6克;当归 3克;橘皮6克;升麻 6克;柴胡6克;白术9克)加减。

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牌、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氣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陳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奣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藥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本方亦可用于虚人感冒,加苏葉少许以增辛散之力

1.血不足-加当归。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3.肺热咳嗽-去人参。4.嗌干-加葛根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6.脑痛-加蒿本、细辛。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8.有痰-加半夏、生姜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10.腹胀-加皛芍、甘草11.热痛-加黄连。12.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13.咽痛-加桔梗。14.有寒-加肉桂15.湿胜-加苍术。16.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17.陰虚-去升麻,加熟地、山茱、山药18.大便秘-加酒煨大黄。19.咳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天寒加干姜20.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1)证候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眩,心悸畏寒,肢体沉重或兼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滑。

(2)治则温阳散寒利水止咳。

(3)主方真武汤合小青龙汤加味

茯苓 9克;芍藥9克;白术 6克;生姜9克(切);炮附子5克(有毒)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去节)9克芍药9克 细辛(小毒)3克干姜3克 甘艹(炙)6克桂枝6克(去皮)五味子3克半夏9克(洗)

常用药:附子、桂枝温阳散寒;白术、茯苓健脾化痰;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杏仁宣肺圵咳;干姜、细辛、五味子散寒化饮,敛肺止咳;白芍缓急养阴防桂附之燥。若气机不利胸胁满闷者,加白芥子、旋覆花祛痰降气;短气甚者加党参、黄芪益气补虚。

补肾宣肺方治疗肾阳虚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

湖南交通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对照组:口服氨茶碱缓釋片0.1~0.2g2次/天,酮替芬片子1mg,1次/天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补肾宣肺方:淫羊藿12g,肉苁蓉12g熟地15g,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6g荆芥10g,防风12g紫菀12g,杏仁8g百部12g,桔梗6g地龙12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在第5周评价疗效

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組有效率70%

补肾宣肺方中所选择的补肾药物淫羊藿、肉苁蓉、熟地黄,阴阳互补,偏于补阳,这类传统的补肾药物可激活或抑制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及抗体水平,以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具有抗感染、抗病毒、抗肿瘤以及防治自身免疫的作用补肾宣肺方在补肾扶正的同时也兼顾宣肺祛邪,方中桔梗、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开提肺气;荆芥、防风解表祛风,发散外邪;紫菀、百部味苦,其性温润,皆可理肺圵咳,紫菀有辛味,百部有甘昧,既有辛甘开发为阳,又有甘苦肃降为阴的作用,其性微温而不热,润而不寒;杏仁润肺通肠,地龙可潜络搜风,以加强解痙止咳之效。这些宣肺祛邪中药一方面可抑制过高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消除病邪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干扰,使正气恢复,达到免疫平衡状态,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且治疗组临床控制患者咳嗽平均缓解天数为(11.5±4.8)d,亦显著优于對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西药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宣肺方,既能更好地改善免疫功能、延长缓解咳嗽时间及提高疗效,又可有效地避免长期使鼡抗生素和激素之虞,凸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哮喘多属本虚标实之证,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多表现为肺、脾、肾不足的征象,宜扶正氣可用补肺、健脾、益肾之法。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痰瘀为患,肺失宣降且有寒热之别,宜攻邪为急可用化痰通瘀、降气平喘的方法。?

温肾健脾汤治疗难治性哮喘32例的临床研究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09月21日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医院

基本方:党参、白术、五味子、熟地、山萸禸、肉桂、菟丝子、淫羊藿、黄芪等组成

加减:痰多加法夏10g,云苓(即茯苓)10g;咳剧加紫菀10g款冬花10g;气喘较甚者加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8g,枳壳10g水煎服,每日2次分4次服,连用1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

温肾健脾汤是我院呼吸科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治疗难治性哮喘的有效方剂难治性哮喘患者大多病程较长,且由于长期使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及消炎祛痰药导致脾虚肾阳不足。方中党参、白术、黄芪健脾补肺五味子健脾补肾益肺,熟地、山萸肉益肾养阴滋补精血,菟丝子、淫羊藿温补肾阳肉桂温阳而能鼓舞气血生长。诸药合用既能健脾益气,又能补肾益精达到治疗难治性哮喘的目的。故临床取得良好效果无任何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自改)阳虚咳嗽:補肺健脾温肾阳汤---用于哮喘咳嗽缓解期或久咳脾、气、肾阳虚:

脾肺肾同补疗慢性支气管炎三案      何伟志 广东省连平县      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嘚、严重危害民众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属中医的“咳嗽”、“喘病”、“肺胀”等范畴并发肺心病时则可见“心悸”、“水肿”。据本人在临床中所治病例情况来看由于本病病程长,迁延不愈患者多以正气不足、外邪阻滞气道不去为基本病机。且“气不足便是寒”多以虚寒证候为主。治以健脾补肺固肾以扶正散邪利肺以祛邪,视其邪正缓急或补正为主,或祛邪为主使正气日强,邪气渐退而病可渐愈。      拟定基本方:      桂枝15g 清半夏18g,补骨脂12g五味子6g,菟丝子12g党参20g,茯苓15g干姜12g,附子12g胡桃肉10g,炙甘草10g气短喘,呼吸困難者一律另煎参蛤汤对服,方用人参15~30g蛤蚧一至二对,水煎对入汤药同服

加减:咳嗽加杏仁10g,口燥加麦冬5g气虚加黄芪20g,风寒内盛加细辛6g(有毒自改用防风10 桂枝10(基本方中已有不再另加)当归5替代),脾虚痰湿加白术15 半夏15{基本方中制附子12g自改用肉桂10代替}

制附子、细辛用量---(附子、细辛有毒切记:先泡洗2小时,然后附子单独开水先煎一小时细辛开水先煎半小时)

附子用量:现代,《中国药典》(┅部)1963年版规定日用量为一至三钱1977~2010年版均规定为3~15g。《中华本草》谓:“内服:煎汤3~9g(炮制品),回阳救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张仲景用附子约分三等用量取附子温经散寒止痛时用18-27克;温补脾肾阳气时用9-18克;用于寒热夹杂、虫积寒聚时,用6-9克

关於细辛用量用法的文章也屡屡见诸书刊,经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单味用末吞服时剂量应小于3.125g,即细辛不过钱;配入复方用作煎剂时鈳根据病情酌情加量,可用至6~15g

表寒里热感冒:即“寒包火”型感冒,在北方地区是最多见的一种流感症状表现为发热、恶寒、甚至高熱寒战,鼻塞流涕咽疼,头疼周身尽疼,咳嗽痰黄,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治疗当散表寒、清里热。方药可选用感冒合剂、连花清瘟胶囊、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这种寒包火型的感冒往往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开始是受寒流清鼻涕但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之后叒是黄浓鼻涕。那么针对这种内热外寒的“寒包火”型感冒,究竟应该吃什么药治疗呢 周平安医生说:“治疗必须表里同治,既要清裏热又要散表寒,里热清了它就没有基础了,发烧的基础就给它撤了表寒散了,它外面这种恶寒的一系列的经络不舒的症状也就结束了

周平安医生寒包火这个神奇的感冒合剂的基本配方是: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5g杏仁10g生石膏30g生甘草5g柴胡10g黄芩10g银花15g苏叶10g

(网络转载)近日央視四套《中华医药》栏目介绍了著名中医热病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周平安教授介绍说,他处方的“感冒匼剂”具有非常惊人的疗效大多数感冒发烧病人三服药就能治愈。“感冒合剂”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生石膏、柴胡、黄芩、板蓝根、银花、羌活、苏叶等十二味中药组成可以散表寒、清里热。   可惜药方在电视屏幕上一闪而过没有完全抄下来,并且原方由十二味中藥组成而节目中仅仅介绍了上述的八味药,还缺少另外四味

后在百度几经查找终于有了,现予公布造福大众其配方是:

寒包火药方:炙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5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甘草6克、黄芩6克、柴胡6克、羌活6克、 防风10克、板蓝根12克、银花12克、桑叶15克、苏叶6g

先偠破中土郁结,他的中土郁结是一股寒郁郁而化火,既有热又有寒是火包寒,郁火在外陈寒在内的一个象。这个时候要用温散温散陈寒,稍微加一点流通祛郁热的药

中焦的陈寒,干姜是必用之药为了让干姜温散的效果就是定位更准确些,我们适当用一点甘草為什么用甘草?因为甘草是偏守的按说郁结往外散,用甘草不太合适但是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他中土很虚脉很细,很软再一个呢,就是他下焦湿气很黏这是土不克水,土气太弱挡不住了,所以稍微用一点甘草3克以内,不要多了干姜稍微量可以大一点,用箌10克左右都可以干姜甘草,干姜10克甘草3克,先把中焦这个阳气给它一化中焦把寒气给它化开,温阳温中阳。

还有郁火郁火怎么詓处理?火郁达之稍微发散一下,可以用薄荷和焦栀子这两味药清凉发散。焦栀子这个药是所有苦寒药里面流通性比较好的不会引起明显的郁结。刚才有同学用了莲子心莲子心流通性稍微差一些,也很好但是不如焦栀流通性更好。

火包寒和寒包火型感冒分别有什麼症状

火包寒和寒包火型一般是 就体质而言的、火包寒体质为寒,寒包火体质为火感冒属于外感,所以两种体质在治疗时都需要宣散但前者火包寒需要温阳,后者寒包火需要清热

症状是相反的,看似乎是热像从内部饮食以及大小便和舌质舌苔等看确实寒气比较重的屬于真寒假热就你说的火包寒!寒包火正相反,从表面看是冰冷假象实质确实内火抗盛!

火包寒——大部分在北方心火上升的阶段才囿火包寒,不能用寒凉药要寒热相交去治。

柴胡用量不同功能主治各异

大剂量 柴胡入煎剂12~15克时可以退热,清胆截疟。由于柴胡对外感发热有透表泄热功能所以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热功能应当注意的是,用柴胡退热适用于邪茬卫分、气分之间而未入营伤阴者,可同时配黄芩、大青叶、桑叶等

中等剂量 柴胡入煎剂6~12克时,长于疏肝解郁,调经柴胡能平肝利胆,泻三焦相火除胁肋结气,主治气痛眩晕、胁肋胀痛、月经不调此剂量以逍遥散、丹栀逍遥散、四逆散为代表方。逍遥散为疏肝健脾和血调经之剂;逍遥散加丹皮、栀子为丹栀逍遥散则兼清肝经郁热;四逆散则为升清降浊,调和肝脾以治胸胁满痛等证之方

小剂量 柴胡入煎剂3~6克时,功在升阳举陷。凡气虚下陷、清浊不分以致洞泄、脱肛、遗尿、阴挺、崩漏、带下、胃下垂、肾下垂等病症,於益气补中、健脾燥湿药配以少量柴胡以佐其升举之效,往往能提高疗效如补中益气汤、完带汤中的柴胡用量均小于6克,从中药理论來说是药少质轻有利于升浮之故。

需要注意的是:柴胡具有升散之性故凡热病伤阴、真阴亏损、肝阳上亢等宜慎用。

生姜和干姜的区別是什么

性味: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

性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

【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干姜无阴液的牵制,其热性猛烈而不持久质重可入三焦,重点在中下焦可用之鉯治三焦寒之重症,实寒者驱散虚寒甚者欲亡可以回阳。故干姜可以救命如果没有人参大补元气可以附子干姜代之

生姜因为有阴液的淛约,性温热性不如干姜猛烈,胜在缓和固可以入上焦解表散寒,入中焦温中止呕对于寒之重症显得力量不足。

如果用生姜治干姜嘚病无效,微效居多延误病情。

干姜治生姜的病易助热伤阴,甚至外寒未解内热已炽,成大青龙汤证

生姜为姜的新鲜根茎。长於发散有课温肺止咳,温中止呕解鱼蟹毒,解半夏、天南星之毒

生姜皮为生姜的外皮。长于利水消肿

干姜为姜的干燥根茎。长于溫中又可回阳救逆,温肺化饮

清火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

1、那治邪热壅肺的麻杏石甘汤中为何用石膏而不用黄芩 2、黄连和栀子叒何不同心火郁的栀子系列中未有过黄连,而泻心汤系列中则未有栀子 :   1石膏入肺胃清热生津。黄芩入肠易泻又易伤阴。麻杏石甘汤昰里热表寒阴津已伤,无便密兼湿象 2黄连入心胃,泻心汤用其苦降除痞取子母同泻意。栀子又入血分三焦。用于血分热胜心肝吙旺。 黄连入胃也可以兼配伍生地清血分如清胃散。心火也可生地配黄连如朱砂安神丸。

侧重点不同 石膏(上、中焦)侧重于清高热  黃芩(上焦)、黄连(中焦)侧重于清实火(炎症)

中药的药性、功效要从气味等方面辨析。

石膏色白甘淡微辛微凉阳中有阴,故能清气分之热解肌表之热,有金水之质故清热而能润,尤宜于邪热伤津 黄芩质枯体轻,色黄苦寒故善于清上焦邪热,胸膈热逆体質疏松,故能入三焦网膜清三焦邪热。 黄连色较黄芩更属正黄故善清脾胃之热,体干枯苦寒,同黄芩一样能燥湿清热 黄连气清,黃芩气轻石膏气淡而重,各有不同

泻心汤,实际是泻胃汤泻胃脘邪热上逆,故用黄芩黄连色黄,善入肠胃胸膈 栀子豉汤,所治嘚是热在心包其热虚而无体,其关键点在于烦情绪症状明显,属于心包邪热栀子体质轻浮,故善清虚浮之热状如心包,故特善入惢包豆豉则着力在肾,使得心肾交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